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春尽江南读后感800字

春尽江南读后感800字

《江南春绝句》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江南春绝句》读后感10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江南春》古诗原文作者+赏析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昨晚七点整,我们开始上课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老规矩,老师还是一句一句的讲解每句的诗意。但是今天,老师说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明朝有个人说,诗中的“千里莺啼”的“千里”用得不好。他认为,“千里”这么大的范围,“莺啼”声谁能听得到啊!“千里”“绿映红”,这么广阔的空间,哪个人看得到呀!这个“千”有问题,应改作“十”,这样的话,莺啼呀、映绿红呀、村郭呀、楼台呀、僧寺呀、酒旗呀,都在这“十里”之中。哈哈哈,照这样下去,那很多诗都要改了。可是为什么呢?老师讲到,这是夸张的手法。题目是《江南春》,江南方圆千里,千里之内都能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不过这个评论的人能展开他自己的想象,这点还是正确的。

江南春古诗配图

江南春古诗配画

老师还讲到,作者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通过这些感官,写出来的景物才立体,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现在一个词来解释,就是有4D的感觉。通过这节课,在写作上我又学到一手修辞手法——夸张,和通过人的感官去描写,会更全方位的让人体会到。

江南春雨读后感


好一个江南春雨

江南春雨,如烟似雾,迷迷茫茫;像蝉翼柔纱,轻轻地笼罩山川、田野、村庄;有时也淅淅沥沥,水溅珍珠;或者雨打新叶,潇潇终夜,这就是《江南春雨》展现给读者的一种单调而凄清的美、一种空濛而苍茫的美、一种生机勃勃而催人奋进的美。捧读《江南春雨》,就好像在欣赏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又好像在啜饮一杯香味浓郁的龙井茶,令人如醉如痴,回味无穷。

在这篇美文中,作者吴淮生通过对江南春雨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爱恋之情,也由此牵出对金色童年的温馨回忆,表达了对春雨贵如油的高度赞美。

春雨,是令人向往的,自古及今,得到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描写和赞美。作者笔下的春雨,用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濛濛细雨,落在脸上是一阵清凉;飘进嘴里,甜丝丝的;摸摸衣裳,湿漉漉的多么可爱的春雨,时时撩拨着我的心田,使我充满期待和幻想。我期待着春雨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萌芽;期待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馨;期待着沾衣欲湿杏花雨的美妙;期待着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朦胧;期待着云开雨霁彩虹的绚丽;期待着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的神奇

一丝丝、一缕缕的春雨,牵出了作者的童年,也牵引着我回溯天真烂漫的童年。我生命的幼芽,也发端于风光秀丽的江南山村,春雨,或者说江南春雨,是我多么的亲切作文和熟悉的景色啊。推开回溯的心窗,我首先记起的,是文溪两岸的垂柳,海螺山的杜鹃,花台山公园的草坪,像五彩的珍珠串起童年的幸福故事。阳光明媚的春色是迷人的,而烟雾迷蒙的春雨,也在我稚嫩的心田里制造美好的童趣。绵绵春雨是嫦娥的泪,是吴刚的酒,是牛郎织女的汗珠,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童话想像啊。我是个女孩子,童年中没有历经掏鱼捉虾的乐趣,但对春雨后的优雅风景和异常新鲜的空气,却是情有独钟。特别难忘的,是在春雨过后,我爬到海螺山顶,欣赏大自然的伟作,山村从沉睡中醒来,天空如擦拭过的浅蓝色玻璃,四周生机葱茏的群山,像一块巨大的绿丝绒盖在起伏的浪花上,绵延不断。

春雨不仅描绘着美丽的景色,而且还无私地滋润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在春雨的滋润下,竹笋破土而出,茶树漫出新绿,油菜花吐溢清香,所有在紧张地耕作的农民都从心里高呼,真是春雨贵如油哪!

合上书页,掩卷长思,脑子里萦回的绵绵春雨的画面挥之不去。我呷了一口浓茶,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想象的翅膀时而穿梭在山峦间,时而奔腾在云雾里,时而飘游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忽然我的眼前一亮,天空中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什么是江南春雨?不正是哺育我们长大的山山水水,不正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父母亲人,不正是辛勤教育我们知识的各位老师吗?是她们滋润着我们像雨后春笋一样的成长!

好一个江南春雨!

春尽江南读后感


篇一:春尽江南读后感

读《春尽江南》有感

自去图书馆借了书,许是封面吸引了我,最早起读的便是格非的这本《春尽江南》。 “‘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翻开第一页,便是这样一段话,顿时把我惊了一下,思索起来,这部书怎么这么露骨,开门见山地写这样的场景。直觉性地感觉秀蓉并不是女主角,应该是男主角一段不起眼的风流韵事,带着些疑惑便开始翻阅。

文章中其场景跳跃式、插叙式的写作方式,造成一种时空跳跃感,文中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让初读此书的我有时候跟不上时间的跳转,于是乎看着看着,又翻到前几页去看看。待到看完整部书,才理清了思路。

这部小说所描述的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近二十年。庞家玉(原名李秀蓉)和谭端午这一对夫妻从萍水相逢到结婚,围绕着家庭生活,经历了十多年的磕磕碰碰,最终妻子家玉因病而故,故事随之结束。

小说中描述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主人公谭端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因惹了点事,躲在寺庙中。那里风景秀丽,让他度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三个月”,也让他有了一种“置身于风暴的中心,同时又处于风暴之外”的体悟。其间,他遇到了少女李秀蓉,但不觉得自己真的喜欢她。两人共度一宿后,谭端午拿了李秀蓉裤兜里的钱,不告而别。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段经历在很大程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初次相遇后一年半,回到鹤浦的谭端午再次偶遇李秀蓉(已改名为庞家玉),并且迅速结了婚。当时阅读到这里时,我很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俩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结婚了呢?为什么两个人都默契地彼此不再提当年往事?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这样一对夫妻走到一起?婚后,谭端午成了鹤浦地方办公室里的一个普通科员,工资不高,工作不累。“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闲暇,他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放逐的诗人,用小说中的话说:“在这个恶性竞争搞得每个人都灵魂出窍的时代里,端午当然有理由为自己置身于这个社会之外感到自得。”其实端午最终并没有置身事外,并不是一个局外人,看完小说,我才意识到这一点。而他自己又觉得“自己有点像《城堡》中的那个土地测量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环境,使他“感觉到一种死水微澜的浮靡之美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哺育并滋养着他的诗歌意境。”他的性格和命运没有出现很大的起伏,他似乎从一开始就秉持自己的无用主义原则:“你只有先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你自己。”手边常有一本书就是《新五代史》,一直在翻阅。他想一个边缘人一样注视着这个缭乱的时代,在抵抗中妥协,在妥协中抵抗,比便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亩三分地”。

而家玉则是完全与他相反的一类人,当她改名成庞家玉并成为谭端午的妻子之后,她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女性,器宇轩昂,试图凭借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气,来证明自我价值的存在。身为妻子,家玉对端午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他认为丈夫是一个“烂掉的人”。为了让这个家有体面,她依然从头学习法律,成为律师,全力打拼支撑起了家庭,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她要操心家里房子,家具置备,身为母亲,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业。为此,她付出了很多,有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艰辛。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在一篇论文中这样描述:“她是这个时代的祭品,又是一只柔弱与刚烈并举的音符;她以孱弱的身躯检视并承纳了现实的污浊,最终却为神圣之爱而逝。她就像一面镜子,照亮了整

个现实中的各种灵魂,也折射了自身特有的母性之光。”

谭端午似乎从来没有干涉过家玉的决定,没有管过她在外面的事。但是有一次,两个人吵得很凶,端午把压抑在心中对家玉深深的不满爆发出来了,在她脸上啐了一口痰,并说了一句“婊子”,这深深地勾起家玉多年来的委屈,读到这里,我心里被触动了,如何评价家玉这样的妻子呢?家玉在得知自己患癌症之后,之所以会反常地变得温柔,我想,那时候家玉的心里是很复杂的。她会反思自己以前对丈夫和儿子都太不够关心。开始可能还会恨丈夫当时的欺骗,但是,做了那么多年的夫妻,她发现她还是爱他的,所以,家玉在写给端午的遗书中,添上一笔,我爱你!而对于自己作为母亲这个角色上,似乎从来没有带给儿子母爱的感觉,有着深深的愧疚。

小说结尾处,谭端午发疯似得想去成都见庞家玉,谭端午真正的动了情,为小说添上温情的一笔。可能作为女生的我,比较感性,在看到家玉的遗书和端午最后的那首诗,我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感觉这两个人过得好累,终于,能在最后冰释前嫌,对我来说是一种释怀。这是对《春尽江南》阅读后的直感。

篇二: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人归何处

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延续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讲述了谭功达之子谭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读后令人哀婉神伤。

端午作为一名诗人,邂逅秀荣后人生的改变,是自己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总认为事与愿违的端午,从不曾珍视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无所事事,被离奇的诗人狂魔控制着,维护着这个时代诗人仅有的尊严。可端午忽略了一点,诗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诗意的人生道路上,应该珍惜身边的点滴所有。正因为是诗人,才更应该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诗意化,在原本就苦难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浆。但端午的基因遗传(可以这么说),注定他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直至妻子隐瞒病情、两人离婚、妻子离去,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那么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后改名为庞家玉),在献身于端午后,天真地以为生活有了寄托,可以不再孤苦无依下去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端午的离奇失踪。发着高烧的秀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学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满满的耻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人生,现在看来就是这么一个薄薄的膜。其中只有耻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后,家玉毅然离开了唐燕升,开始了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想要冲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后的尊严。可是,死的尊严留下了,却是以死亡来交换的。

书中还有嫉恶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国妇女张金芳等人物,她们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在我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上一顿。而她们自己,也无可厚非地会被别人狠狠地踹上一脚。因此,在她们出脚时,往往干脆、歹毒而不留痕迹。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上吃了亏,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补回来。如若不然,人性的弱点从何处得以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严重抑郁症患者绿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庆、被谋害至死的吉士,他们都曾经试图参破人生,可参悟人生的过程被认为是荒诞的,不得不接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可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篇三:春尽江南观后感

《春尽江南》带来的思考

一下午在图书馆看完了这部小说,上大学来第一次完全沉静在故事里,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印象中这样的感觉只有高中上自习的时候才会发生。

格非的这部《春尽江南》是一部非常刺痛我的作品,或者是刺痛当下社会生存现实的作品,他对于当下社会人群生存现状的犀利分析,对于当下社会恶劣生存环境的讽刺与深入点评,都会时时刻刻的点醒身处其中的我,带来醍醐灌顶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功利现实主义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究竟在我们心里面留下了什么?”“我们面临的是怎样的精神处境?”这些疑问给作者格非带来的选择性矛盾和焦虑,让我看到了格非的勇气。因为他对准的是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精神世界。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春尽江南》是格非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的三部曲的收尾之作。有人曾问格非:“多年下来,你在创作上有何变化?”格非回答说:“最大的变化和收获,我想就是可以正面切入现实。现实是最难把握的……《春尽江南》是直接描述现实。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故事始于八十年代末一个文艺女青年和一个诗人的相遇,故事的发展却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文艺女青年秀蓉后改名为家玉,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一名律师,因为“她已经摸到了时代的脉搏,认定和那些早已被宣布出局的酸腐文人搞在一起,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曾经小有名气的诗人谭端午则宣布着自己的失败,按家玉的话说他在地方志办公室慢慢的腐去,成为一个自我放逐的诗人。以端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面对的问题是“时代的发展使人文知识分子失去了曾经有过的优越,他们的不适和内心的不强大,使他们或是与社会、时代格格不入而被放逐和抛弃,或是最后走向死亡。这意味着知识分子阶层解决如何融入社会和自身角色的问题,其道路仍然还是漫长的”。端午显然直接选择接受失败,因为“你只有先成为一个失败的人,才能够最终成为你自己”。

格非曾在很多场合说“文学就是失败者的事业,失败是文学的前提。过去我们会赋予失败者其他的价值,今天,失败者是彻底的失败,被看做是耻辱的标志,一个人用于做一个失败者是很了不起的,这不是悲观,恰恰是勇气”。在小说中,端午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的失败者,在一个“恶性竞争搞得每个人都灵魂出窍的年代,端午当然有理由为自己置身于这个社会之外而感到自得。”而家玉代表的则是另一群人,在以失败和成功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方式为人群分类的时代,家玉也是很多人的榜样,也是很多人奋斗轨迹的镜像,很多人与家玉有着同样的人生信条——一步都不能落下。”相比之下,她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而小说的悲剧恰恰在于家玉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却只能完完全全的否定自己。“在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我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忘记人的生命会突然中止这一事实。有些人,连一分钟都没有活过。我自己就是一个行尸走肉。”对此格非有着非常犀利的解析——集体无意识。对于混乱的价值尺度、倾斜的道德天平、如出一辙的人生目标,我们大多数人虽然感到不胜其苦,却本能地选择了奋力直追,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前赴后继地重蹈家玉的人生覆辙。如果说谭端午的失败是一目了然的,那么家玉的失败却是存在意义上的失败,她如此努力的生活,最终却只能彻底的否定自己。与之相比,端午则是另外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他选择接受失败的姿态,却让自己置身于这个恶性竞争的社会之外,最终成为的是自己。

人文学科可能需要一个相对绝望的环境,悲剧的是当下可能是最好的环境。

每每发出当下如何如何的感慨,畅想着若干年后后人研究起我们这段历史时会怎样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此,格非说出了一段我认为很有勇气的话:“很多人还抱有天真的询问,中国什么时候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要说的是,这种改革,并非没有开始。依照我的观察,它已经在内部悄悄的完成了。它已经是铜墙铁壁。事实上,任何人都已经奈何他不得。而保护这一壁垒的,不是防弹钢板,甚至也不仅仅是既得利益者的合谋和沆瀣一气,而是让人心惊胆战的风险成本。为了避免难以承受的风险,维持现状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维持现状。而维持现状的后果同时又在堆积和酝酿更高层级的风险,如此循环下去而已。就是这样。难道不是么?只有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当这个社会被迫进行重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年,我们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这个不仅仅是环境和资源,也许还有整整几代人”。

我总是会乐观的想,现在已经这么差,再差也会坏到哪里去了,所以只会变好。

希望不是自我安慰。

《春尽江南》读后感


《春尽江南》这本书的主人公取名端午,也许隐喻屈原,还有睡莲,也许代表着社会中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极少部分人,他至始至终参与社会变革之中,却以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视角冷眼看待其他人在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各种表演,他代表着社会中极其稀少的那部分人,在强大的社会变革和急剧的社会变化中,无从适应、力不从心,每天堕落一点点。
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春尽江南》读起来好象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有点类似,包括书中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都有相似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学者型的作家,对于小说结构和叙述方式的超强掌控能力,体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尽管,我们更看重的是内容,但完美形式上的阅读效果,往往也不容忽视。
关于与生命和解的思考。在通向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得学会宽容和怜悯,在繁华落尽之际,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一切都终将过去!在经历了人生的是是非非之后,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走过的人生路,做过的人生事,一定会顿悟很多、觉悟很多也许唯有爱,和解,宽容,能够解决社会中的矛盾,尤其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作品的后面,绿珠原谅了陈守仁,选择了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让心灵归于宁静。
好的作家往往是对社会的生存困境最有深刻体验和揭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格非老师的《春尽江南》无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作品!

读《春尽江南》有感800字


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人归何处。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延续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讲述了谭功达之子谭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读后令人哀婉神伤。

端午作为一名诗人,邂逅秀荣后人生的改变,是自己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总认为事与愿违的端午,从不曾珍视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无所事事,被离奇的诗人狂魔控制着,维护着这个时代诗人仅有的尊严。可端午忽略了一点,诗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诗意的人生道路上,应该珍惜身边的点滴所有。正因为是诗人,才更应该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诗意化,在原本就苦难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浆。但端午的基因遗传(可以这么说),注定他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直至妻子隐瞒病情、两人离婚、妻子离去,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那么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后改名为庞家玉),在献身于端午后,天真地以为生活有了寄托,可以不再孤苦无依下去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端午的离奇失踪。发着高烧的秀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学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满满的耻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人生,现在看来就是这么一个薄薄的膜。其中只有耻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后,家玉毅然离开了唐燕升,开始了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想要冲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后的尊严。可是,死的尊严留下了,却是以死亡来交换的。

书中还有嫉恶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国妇女张金芳等人物,她们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在我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上一顿。而她们自己,也无可厚非地会被别人狠狠地踹上一脚。因此,在她们出脚时,往往干脆、歹毒而不留痕迹。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上吃了亏,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补回来。如若不然,人性的弱点从何处得以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严重抑郁症患者绿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庆、被谋害至死的吉士,他们都曾经试图参破人生,可参悟人生的过程被认为是荒诞的,不得不接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可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读《春尽江南》有感(优质范文)


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什么样的读后感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读《春尽江南》有感(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人归何处。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延续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讲述了谭功达之子谭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读后令人哀婉神伤。

端午作为一名诗人,邂逅秀荣后人生的改变,是自己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总认为事与愿违的端午,从不曾珍视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无所事事,被离奇的诗人狂魔控制着,维护着这个时代诗人仅有的尊严。可端午忽略了一点,诗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诗意的人生道路上,应该珍惜身边的点滴所有。正因为是诗人,才更应该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诗意化,在原本就苦难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浆。但端午的基因遗传(可以这么说),注定他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直至妻子隐瞒病情、两人离婚、妻子离去,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那么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后改名为庞家玉),在献身于端午后,天真地以为生活有了寄托,可以不再孤苦无依下去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端午的离奇失踪。发着高烧的秀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学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满满的耻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人生,现在看来就是这么一个薄薄的膜。其中只有耻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后,家玉毅然离开了唐燕升,开始了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想要冲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后的尊严。可是,死的尊严留下了,却是以死亡来交换的。

书中还有嫉恶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国妇女张金芳等人物,她们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在我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上一顿。而她们自己,也无可厚非地会被别人狠狠地踹上一脚。因此,在她们出脚时,往往干脆、歹毒而不留痕迹。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上吃了亏,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补回来。如若不然,人性的弱点从何处得以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严重抑郁症患者绿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庆、被谋害至死的吉士,他们都曾经试图参破人生,可参悟人生的过程被认为是荒诞的,不得不接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可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春尽江南读后感400字(3)篇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端午是先辈们理想的继承者,不愿意与社会一切同流合污,看到最后只觉得他就是在逃避。逃避爱情,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以诗人的名义占有了春玉确又落荒而逃,他从来都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逃避家庭,春玉向儿子发火时只会逃到楼下,而不是出面调解矛盾,这只会让这个家庭的间隙越来越大。相反的是他的妻子,才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生活的勇敢者。虽然她从来都不知道如何表达。她爱端午,不然也不会悔婚只为了跟他在一起,只是她不确定端午是否也爱他,女人都是敏感的,她的这种不安全感只能通过争吵来弥补,也许只有讥讽和嘲弄端午,才能掩盖她在他面前的那一点点自卑。她更爱自己的儿子,但是更倾向于把儿子当成维护自己形象的装饰品,儿子成绩好了,脸上有光,成绩不好时也就是无尽的谩骂,就像小说中说她唯一能控制住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她要让儿子完全听命于她,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我看到小说中她出轨了,其实是吃了一惊的,按理说这种女人是不大会出轨的,试想她这么有钱,事业有成长得又好,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偏偏找了端午这个她口中的烂在家里的男人,而且不会离婚,并且端午一哄她她就能立即和好,如果不是因为爱,就是傻了,现在想想最有可能的说法就是报复。她爱到骨子里也恨到骨子里。一个女人,在外处理各种案件,杀人放火强奸抢财,再加上性格阴郁,精神上已经够承受不住了,回到家还要处理各种琐事,老公出轨,儿子成绩,婆婆指桑骂槐,新买的房子被人强占,难道她是有三头六臂吗?可是即使没有这些事到头来还是只能自己承担。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忙。所以她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一大帮子人活,她活着是痛苦,死了才是解脱。她生前没有说过一句理想,却终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那些整日里整些文人字墨,无病呻吟,只会靠着别人生存的人,才是社会的蠕虫。

有人说,先锋文学在90年代是一次集体大逃亡。然而在有些作家那里,先锋的印记并不会完全消失。马原高举先锋旗帜,最后却沉寂地无影无踪;余华日渐贴近大众,呈现出通俗的姿态;残雪仍在做着“梦”的故事,在先锋里徘徊;格非走出先锋,又不时地回顾......

   读格非的小说,给我一种感觉是,假如一个人在走路的话,不是走在平坦的大路上,而是行于由一个个石头连接的桥间。这不是一通到底的,你得紧着心去跨越。时不时有一种阻隔感,可你还是想继续看下去。这种阻隔感,主要是因其作品的形式结构所带来的。如一个事件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在下一个事件里便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真相大白,家玉和那个警察的关系就是如此。对于形式的执着便可看出格非并没有完全舍弃先锋。先锋文学与其说是逃亡,不如说它是一种新的方式去寻求新生,它不再那么张扬,而是一种隐匿的方式“寄生”。

   在这本《春尽江南》里,我读出了贾平凹《废都》的味道。同样是时代的前进,人心的流变。同样是人的无所归依,无所适从。

是啊,平平安安的,就好。无论是绿珠一开始的厌世冷漠,到最后的回归淡薄。还是家玉强迫自己陷入社会的节奏以至于直到最后才认认真真地悉数了自己这一辈子咬紧牙关走过来的模样。都是带有一层惆怅无奈之情的,它们不仅压抑地笼罩在书中的所有人物中,还隐隐地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里,使得我们只能对未来抱有平平安安的愿望,因为大家都知道,光是能够和身边的人简简单单地在这个世界上平淡过完一生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更不要谈追求更高远境界的空想了。但有时候只有失去一回才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存在啊。就像端午对家玉一般,也许家玉并未和那守仁一样逝去,端午还依旧会盼着所谓的离婚。但当家玉化去之后,无论端午是否还爱过她,他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为儿子没有母亲,为自己从未好好待她而感到懊悔。这些种种表明的只是端午对死亡无法改变的结局而悲伤,并非是家玉——他从未爱过她。一下子心有些空落落的,平平安安的,从某种情况来说也有着利弊之分吧。

喜欢《《江南春绝句》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春尽江南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