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最后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最后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读后感1000字。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读后感1000字,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读后感1000字

  翻开书的第一章,讲的不是毛泽东本人,而是他最后的一个守灵人孟锦云,直觉这本书与其他对伟人歌功颂德的书不一样。全书作者没有正面的描写伟人毛泽东,而是通过对孟锦云等毛泽东身边陪护人员的访谈,实录毛泽东暮年生活的真实景象。其中包括他对政治运动、政治人物的影响评价,对文史名著、电影戏剧的独到见解,与身边周围人物的关系态度,对日常生活的好恶兴趣等,记录真实生动,并配有60多幅相关图片,是了解毛泽东最后岁月的难得资料。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被后人争议,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其实这又有什么好争议的呢。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度过的,而看一个人是否超越于他人,就是看他是否能在犯错误后及时的纠正和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信奉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他坚信事物的矛盾性和同一性,而他的一生也正是实践这一思想的一生,他的生活充满矛盾也充斥同一,不断犯错也不断的纠正,这也正成就他的一生光辉。

  伟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在真实的生活中,他们也有喜有悲,会开怀大笑,会感伤落泪。毛泽东的晚年生活就像每一位普通的老人一样让人感到真实。

  英雄的迟暮之年,虽然力不从心,却仍时时刻刻与国家与人民丝丝相扣,这也让毛泽东在晚年失去和许多老人一样普通的幸福,失败的婚姻让毛泽东在晚年没有感受过与子偕老的温情,时刻与子女的分离也使他失去了儿孙绕膝的快乐,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陪护人员,虽然仍旧受世人敬仰却难免会有一丝暮年的凄凉。

  也许只有书是毛泽东一生不离不弃的伴侣了,相比于那些一个个从他身边走过的人,书永远停留,带给他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而伟人毛泽东本身也是一本很大的书,足够后人从中得到教义,使他的思想留传千古。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读后感1000字

  翻开书的第一章,讲的不是毛泽东本人,而是他最后的一个守灵人孟锦云,直觉这本书与其他对伟人歌功颂德的书不一样。全书作者没有正面的描写伟人毛泽东,而是通过对孟锦云等毛泽东身边陪护人员的访谈,实录毛泽东暮年生活的真实景象。其中包括他对政治运动、政治人物的影响评价,对文史名著、电影戏剧的独到见解,与身边周围人物的关系态度,对日常生活的好恶兴趣等,记录真实生动,并配有60多幅相关图片,是了解毛泽东最后岁月的难得资料。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被后人争议,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其实这又有什么好争议的呢。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度过的,而看一个人是否超越于他人,就是看他是否能在犯错误后及时的纠正和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信奉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他坚信事物的矛盾性和同一性,而他的一生也正是实践这一思想的一生,他的生活充满矛盾也充斥同一,不断犯错也不断的纠正,这也正成就他的一生光辉。

  伟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在真实的生活中,他们也有喜有悲,会开怀大笑,会感伤落泪。毛泽东的晚年生活就像每一位普通的老人一样让人感到真实。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走进海洋》读后感1000字


《缅甸岁月》读后感1000字


故事发生在潮湿、闷热的缅甸小镇皎塔达。此时英国殖民统治的威权已经显露出衰亡的迹象,繁茂的椰榈树丛后潜藏着几股力量酝酿着变革。

舞台上分出了几支阵营。白人萨布老爷和太太们,每日聚在俱乐部,好使他们在这个围造起来的城墙里继续着与缅甸小镇格格不入的英国传统;信仰白人文化的缅甸医生维拉斯瓦米,拥有铺满阳光的忙碌的二层诊所,在英国绅士们面前殷切而斯文;吴波金,一个无恶不作的缅甸官僚,像一只蜘蛛趴在网中央等候着下一个与他玩权力游戏的对手;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奴仆、商人、士兵、管家,点缀故事背景中的空白。

英国木材商弗洛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除了脸上的一块胎记其他方面都十分得体的白人绅士,但是如果让他来选择自己在哪个阵营,也许他不会认为自己也是白人俱乐部里的一个普通英国人。

在所有皎塔达的白人中,只有他一个出现了自我认知的偏离。他必须要扮演一个双面人的角色:因为心中怀有一丝对平和、安稳的东方文化的缱绻与向往,在他的那些极度讨厌缅甸人、印度人和黑人的白种同胞的面前,他只能把异议按下,挂起迎合虚假的微笑;在他的缅甸挚友维拉斯瓦米医生前,他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白人萨布了。

在不让他们获得自由的前提下,他觉得他们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这番弗洛里的独白,不失为一针见血。

皎塔达的日子一天天都如往常,直到维护其运转的几只螺钉松动,戏剧拉开了帷幕。

英国殖民官方认为应当让俱乐部加入一位缅甸成员,那些痛恨当地人的白人萨布只能白白发誓坚决不让任何黑人入会,却无法抗拒天平的逆转。吴波金把维拉斯瓦米医生视作眼中钉,正在天才般筹划阴谋试图替代他在白人眼中的位置。美丽的英国姑娘伊丽莎白来到缅甸投奔亲戚,已经有了缅甸情人的弗洛里,意外与她相遇后的陷入了爱情。

在一开始故事就带着悲剧的氛围,这是一种不添加任何幻想,而是任事物发展的自然主义视角得出的结论,所以故事的结局也令人唏嘘:吴波金毁掉了维拉斯瓦米医生的声誉,作为唯一一位缅甸人加入了当地俱乐部,人生事业再上一层楼,伊丽莎白拒绝了弗洛里的求婚,后者承受不住打击开枪自杀。

几番波折后,这个沉闷缓慢的缅甸小镇又陷入了末日一般的惯常和宁静。

悲剧的中心在弗洛里身上,他既失败于没能帮维拉斯瓦米医生抗衡邪恶的吴波金,又失败于没能获得伊丽莎白的青睐和忠诚。

这仿佛是从故事一开始就注定的:弗洛里长相不错,但脸上有一块丑陋的胎记,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他总是试图把有缺陷的那一侧脸藏起来,这是一种天生带来的,他无法抗拒而伴随一生的自卑感。他看透了白人的虚伪,但却明白的太晚,荒废的年轻岁月过去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缅甸这个地方,人应当顺着生活的洪流去过活,而不是逆流而行,他学会了内向地、低调地沉浸在秘密的思绪中,寻求自我慰藉,这是他拥有任何身份都无法获得陪伴、摆脱孤独的心灵世界。头脑清醒,性格懦弱的弗洛里,注定了一生只能一边放任头脑中产生各种逆反和奇特的思绪,这种心态是他在心中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一边却无法改变懦弱和顺从,任由自己痛恨的一切稳占上风。由此产生的,是他如同厌弃自己脸上的胎记一般厌弃自己的人生,看到未来的年头永远孤独、无聊和萎靡。

《说不尽的毛泽东》读后感1000字


《激情岁月》读后感1000字


爱国敬业,演绎激情岁月—读郎平自传《激情岁月》后感

8月21日,里约赛场上演了最激动人心的奥运排球一战——中国对塞尔维亚。这场比赛之后,中国女排抱在一起,泪飞顿作倾盆雨,洒满了喜悦和激动。著名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评论:“这是最伟大的一场比赛”。在电视机前,我也是看得泪水涟涟。

前不久,我无意中看到了女排教练郎平写的自传---《激情岁月》。此书讲述了郎平从一个平平常常的女排,经过短短几年时间,跻身蒸蒸日上的女排;退役后,她出国继续深造;在国家女排队处于低谷时期,她又被召回,率领女排参赛。读罢,我对她也有了更深更细的认识。

她很爱国。她在她的自传里说:“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中国女排曾经三度经历辉煌,其中两个与郎平有关,中国排球已经刻上了深深的“郎平烙印”,成为了中国排球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载的一笔。“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国家需要你’,你还能无动于衷吗?”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她的时候,此前年届三十的她不计个人得失,放弃了在国外的优厚待遇,让中国女排再创佳绩。她和她的队友们振奋了国人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在中国女排最低谷的时候,又是她用自己的努力扬起了中国体育的旗帜。

她很敬业。她在她的自传里说:“中国女排的成绩一再下滑,这让太多对排球有着特殊感情的中国人感到失望。”但是郎平也是人而不是神,她不可能没有失误,谁都有犯错对的时候。而郎平也还是郎平,她是个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的好指导。在以前的一次世锦赛前郎平的父亲突然去世。作为一个孝顺的女儿,她的内心十分悲痛。而她却选择待在了队里备战。她说:“我的家人理解我,也很支持我。”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人们想象中铁骨铮铮的宣言,她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自己的敬业。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爸爸是一名光荣的边防民警。记得小时候,每到节假日,我都特别羡慕别的小朋友可以牵着爸爸的手去公园玩,而我却难有这样的幸运与幸福,于是心里也感到特别委屈。有一年“六一”儿童节,爸爸突然回来了,我高兴得搂着爸爸入睡,可是天还没有亮,爸爸又要离开。我死拽着爸爸的手哭着喊:“爸爸,你能陪我睡到天亮吗?”爸爸紧抱着我,泪水滴落在我的脸庞:“爸爸对不起你。”

长大后,我才真正懂得:爸爸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就是要与凶残的边界毒枭斗智斗勇,要与残暴的偷越边境的恐怖分子血拼。爸爸与他的战友是在用生命尽职尽责地保卫着我们每一个人,保卫着家乡,保卫着国家!每当我彷徨无依的时候,总会拿出爸爸的照片,我仿佛看到了忠诚,看到了勇气,看到了奉献,看到了爱国的敬业的那颗心,我可以感受到从心底深处那股无穷的力量。

郎平是中国女排总教练,爸爸是边防民警,他们尽职尽责地工作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还小,爱国可能做不到像他们那般轰烈,可是我们能够像他们一样,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放眼当下,有多少学生“不务正业”一点学习的念头都没有。如果连认真学习都做不到,谈何爱国?朋友圈QQ空间上转发的“不转不是中国人”等等的无聊内容,想想,这真的是爱国吗?爱国不只是随便说说,在我看来,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而这,正是我们青少年爱国最正确的方式。

阅读《激情岁月》,让我领略了郎平了不起的人生。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向郎平学习,怀一颗爱国之心,爱业敬业,努力进取,不折不扣,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演绎一段燃烧的激情岁月吧!

《走进童心世界》读后感1000字


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已足足干了十多个年头的我,当初选择教育作为职业也许有着朦朦胧胧对老师的崇拜,可这些已经不再重要,眼前的事实是我真真切切的做了十多年的孩子王!

这其中的过程让我逐渐的明白:教育不是件简单的事!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责任,有了爱和责任才能成就教育!

《走进童心世界》一书中,老师们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普普通通的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教育实践时所获得的亲身感受。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表达了教师对孩子的一片爱心,更反映出她们教育观念的变化。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教师把孩子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细心地去观察孩子,耐心地去了解孩子,努力地去理解孩子。当她们真正走进童心世界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

它充满着好奇、想象、纯真和雅趣。于是教师们改变了以往的认识和做法。面对孩子的调皮行为,她们不再批评训斥,而是从中发现创造力的萌芽,悉心地加以呵护;面对孩子的过失,她们不再指责,而是带孩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一颗童心去施教。

书中的老师们一直指导着我,她们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敦促我在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特殊的性格的儿童常常会考验我们的耐性,但幼儿教师的责任感鞭策着我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因此我要将一份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在当今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已越来越不需要统一划一的教育方式的教师,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材施教,这些需要教师认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各不相同的、有自己的特点。

应进行对症下药的教育教学同时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活动中对孩子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树立信心。

每当工作中遇到困惑时,我都会细读这本书,每次都会让我的心灵得到洗礼:教育是一种需要心灵的智慧、需要不断创新、不断付出的爱的事业,因为那是培养人的职业!

使我明白不应该把幼儿园的小朋友仅仅当作我工作或服务的对象,而是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工作的动力就会不断地增强,就会不断地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才能理解和宽容孩子所犯的错误,尊重和关心每个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当今的教育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师生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在这漫长的培养人过程中,除了对孩子的一份爱,更多的是需要一份责任。我要对孩子的每一天负责,对孩子的家长负责,更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要用真情、真爱、真教育培养他们。教育绝不能只用手工作,教育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

我要不断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发展的程度、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引领他们走上有利于个性健康发展的道路。

每次看了这本书,促使我必须重视自身的提高,让幼儿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让自己能成为真正地互动型、研究型的老师。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1000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1000字

好几年前曾经接触过的《毛泽东选集》,当那晦涩难懂的语句让我觉得实在没有读下去的兴趣。如今,时光飞逝,当初懵懂的女孩已经长大,并且正以能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为骄傲而努力着。《毛泽东选集》也自然再次展开在我眼前。在学习毛选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的新知识,真是深感真理永远没有新旧之分呀。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我作为一名党员深感我们应该把所学所知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的实施应用在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金钱在我们毫无意义的挥霍中白白流失掉。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同样有很多人的生活态度也改变了。但是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前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如何坚持和发扬发扬我国的美好传统美德,是我们年轻一代应当关注的问题。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当代,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我们应该去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

读完一篇篇文章我深刻的感受到: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1000字

今年五一时回老家,闲暇时顺手拿起我父亲在看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来翻看起来。小学时候,《毛泽东选集》随处可见,但是由于年龄小,从不去看这样没有图画的书。现在看了几页后,深受教诲和启发,毛主席在书中所论述的反围剿战略、当时革命低潮期的斗争形势分析、各个阶层对于革命的积极性等内容清晰明了,这些文字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不仅列举事实清楚、逻辑严密,而且逐一指明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这凸显出毛主席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不仅具备高瞻远瞩、掌控全局的宏大气魄,也有着脚踏实地、善于完成细致工作的务实精神,他不单单是一位非凡的革命领袖,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一般革命工作者。

看了一段受到吸引,我也认真地开始看起来,第二卷中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求恩这个名字我很熟悉,小时候看过《白求恩》电影,那部电影的主题歌我还能记住几句,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纪念白求恩》中的最后一段,我很喜欢,也很有感触。

这篇文章我们是学过的,虽然如此,现在看到它和两年前看到它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了。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很高,也就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高评价的前提只有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根据我目前的理解,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我觉得,共产党员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为人民服务,而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能仅仅持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保持本性,何为本性?就是最基础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中,时刻把持着本性,才能无坚不摧。

在读毛选时,如果我们仅仅把毛主席的话当作对共产党员的标准或要求的话,那就狭隘了。仔细品读这段话,不难看出这更是对所有人的要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这难道不是每个本性善良的人想要最终达到的吗?这段话不仅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更是对所有人的要求。不成为一个纯粹的人,那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当每一个人都成为高尚,纯粹的人(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社会的本质使社会不会成为这样,我们必须这么说),更确切地说,是大多数人都成为这样,那共产主义不就实现了么?我们最终要改变的是人,然后社会才会变。

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中有很多经典的话,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作为一名领袖,他没有局限于对党的要求,而是将要求投向了整个人群,我想,这就是他的伟大所在。同时,我也明白了,党员与百姓最终同化,就是共产主义的一个高峰了。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1000字

读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后,不仅使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更全面的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准备,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谈谈读完这一文我的感受和体会。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进一步从思想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即为书中讲的主观主义的态度,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毛泽东号召改造我们的学习,展开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文中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共产党建党这二十年来党为革命作的努力,以及党对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对马克思有了更多的了解,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是作为我党解放民族的最好武器,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会使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

文中的第二部分,毛泽东具体分析了广泛存在党内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即主观主义的倾向,并且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____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文中具体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非马克思主义,即主观主义的态度详细说明了三方面的情形:一是不注重研究现状,二是不注重研究历史,三是不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而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违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于是,自己造出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与实际分离。毛泽东对这种主观主义态度的人作了一个很形象的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文章中着重突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巧用对比手法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对照,正反鲜明,有力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可贵,文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是注重研究现状;就是注重研究历史;就是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华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要长期坚持的思想态度,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才有了今天的毛泽东思想,有了中国的飞速发展,有了现在的空前景象,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各届领导人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在不断升华,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一届党领导人呼吁中华儿女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定会在中国开花,结果。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最后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