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活着》读后感600字

《活着》读后感600字

《活着并且记住》读后感6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活着并且记住》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这部小说讲述了当兵的丈夫安德烈因眷恋妻子、家庭及和平的乡村生活,在伤愈重返前线途中从医院逃回故乡,藏匿于离村子不远的荒山野岭,冒着随时都可能受到国家法律制裁的危险,与妻子纳斯焦娜频频相会,终于使多年不育的妻子怀了孕,时间一久便被村里人看出了破绽,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一次,纳斯焦娜在被人跟踪的情况下,怀着羞愧和绝望的复杂情感投河自尽了,而安德烈听到风声就逃走了。
求生欲望本来就是人之本性,安德烈在自己周围看到了太多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在鬼门关前打了个转,因此更是激发了他的置人民利益和民族命运于不顾的求生欲望。也正是这种个人主义思想使他超越了是非界线并践踏了道德原则,从而沦为可耻的逃兵,并且在罪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给自己的亲人,首先是妻子,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可以说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已然使安德烈疯狂了,他逐渐丢掉了自己的人性:他不仅外表上篷头垢面,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而且在行动上也渐渐变成没有人性的野兽。他用斧头残忍地杀死牛犊,甚至学会了狼嚎,那尖利纯正、比狼还像狼的嚎叫声盘旋起伏,久久回荡在空中。他背叛了祖国,背叛了人民,也使得妻子陷入了痛苦与惶恐之中,甚至直到妻子投河自尽,也未能让安德烈幡然悔悟,承担起自己于家庭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于社会、于国家作为公民的责任。如果一个人连人性都泯灭了,他还能称之为人么?活着也只是个行尸走肉罢了。
安德烈固然是可恨的,然而造成他的悲剧的根源难道不就是那残酷的战争么?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读后感600字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就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本该上前线的安德烈因为思乡心切而逃会家乡,他藏匿在村子附近人迹罕至的一个地方,而他的妻子是唯一一个知道他回来的人。他那善良的妻子纳斯焦娜便和他频频相会,最后还怀了身孕。可事情并不尽人意,事情败露了,而安德烈却一直不肯出面。妻子被人跟踪,最终被逼上绝路,万般无奈下投河自尽。情节不复杂,但复杂的是人心,是社会。

我们会痛斥安德烈,因为听到吵闹声便溜走了,我相信他听到了,也一定猜到了纳斯焦娜跳河了,那个他一直声称要保护的未出世的孩子而沉进了冰冷的水里。安德烈并没有像他之前说得那样为保护孩子会不顾一切,他不单止是一个遭人唾弃的逃兵,他更是实实在在的懦夫。而自从做了逃兵,躲在荒野苟且过活,几次的改口以此延长自己的生命,可怜的纳斯焦娜一再的信任他。连深爱的他的妻子都欺骗,连家人都不敢去保护人,又怎么指望他去为国献身。这样一个复杂的心该怎样去读啊?

可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由无数个复杂的人心堆砌而成的,那么这个社会不是更复杂吗?更别说在战争年代,而安德烈的悲剧最主要的导火线应该是战争吧。战争的残忍不止是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即使没遇到战争的人们也对战争心怀恐惧。因为战争就是在挑战人们的极限。虽然是这样,但为什么战争不能永远成为历史,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演,似乎成为了人类进程剧本中不可或缺的一幕。不是不想撤掉这一幕,只是抵不过内心的贪婪与激进。看来安德烈不是完全没爱,只是他的爱遇上了战争这个深渊。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读后感500字


安德烈古斯科夫的结局也许是对他成为逃兵背叛人民的惩罚,也许他将失去人的社会性就像动物一样在深山老林活下去,也许安德烈逃到原始森林后会选择自杀。他不是天生的懦夫和叛徒,战前他和其他农村青年一样朴实勤劳,甚至富有同情心,虽然有些粗鲁和狭隘,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可以平平稳稳地度过一辈子。他的悲剧是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是人性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人间世事无常,他开始只是想在两三天跑个来回,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路上耽搁了几天,他犹豫挣扎,最终还是自私的选择了当逃兵。他偷偷的回家偷东西,也许他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让妻子知道自己回来从而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但最终他还是选择自私,使妻子怀孕陷入无限的恐慌中。然而一步错步步错,导致他最终的悲惨结局。安德烈的妻子娜斯焦娜具备了传统俄罗斯妇女的优点,她是善良的,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她对公婆尽心照顾,他对丈夫从一而终,即使丈夫是逃兵她也不会背叛丈夫,她曾向丈夫说要是你走绝路的话,我也绝不会再活下去--你可要记住啊。娜斯焦娜最终选择死亡,是为丈夫赎罪,也是对丈夫的惩罚。

《活着,并且要记着》读后感800字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对于安德烈的逃兵行为,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都是人,都会渴望自由、和平,思念亲人,这种感情再平常不过了,这种感情某些时候更会高于对国家的热爱。
安德烈的妻子----纳斯焦娜就像许多俄罗斯文学中的正面女性形象一样---淳朴,善良,勤奋,任劳任怨,忠诚。丈夫在战场上失去消息,一直在默默地等待,在家尽了做媳妇的责任,照顾安德烈的父母。当安德烈从战场逃跑回来,要求纳斯焦娜帮她守住秘密,纳斯焦娜坚强地与外界周旋,在生活中扶持安德烈。
安德烈的懦弱,造成了纳斯焦娜的悲剧。纳斯焦娜后来怀孕了,安德烈仍然不愿意站出来,他恐惧死亡,他宁愿像野人一般活着,把沉重的负担都让纳斯焦娜一个弱女子来承担。纳斯焦娜是多么的失望,她央求安德烈能为她做些什么,她希望安德烈能负上做丈夫的责任,为她分担,但是安德烈都没有做到,他拒绝了,他只希望纳斯焦娜能够把孩子生下来,其他的都不管,也没有考虑纳斯焦娜的感受,只把纳斯焦娜当做工具。我看到纳斯焦娜的绝望,她深爱着安德烈,而安德烈对她的爱,却不是对等的。安德烈没有做到一个作为男人,作为大丈夫应要承担的责任,自私自利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这种退缩的生活,每天活在担惊受怕中,时时刻刻都受折磨,他的心也不会解脱,也不会再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快乐的滋味了。纳斯焦娜没有可能一辈子都以这种状态活着,活在无尽的谎言和恐惧中。这就像个死循环,永远都找不到出口,纳斯焦娜被逼上绝路,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这死循环的唯一突破口吧。
安德烈活下来了,但这是真正的活着吗?我想他会孤独地在石岛活下去吧,像头野兽一样般生活,但愿他的心灵不会退化如野兽,没有感知爱的能力,但愿他能记住,纳斯焦娜对他的爱,如此温柔,如此的深切。

活着读后感600字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读后感600字


一个暮年的老人,回忆他自己的一生。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中国人的生活几千年来都是有点盼头的。所以,一个人活着就像是在为别人而活。这也算是中国的特色吧。

我们不去讨论这种特色的优缺点,只是当一个极端的个例发生的时候,一切解释都这样的苍白。

富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讲起自己的经历,是那样的平淡和满足。

一个曾经的纨绔子弟,家里有很多的钱。但是,摊上了两个败家子。爷爷地传到父亲手里就少了一半。再到他的手里,干脆输了个精光。有钱的时候,它可以嫖,可以赌。可以事无忌惮的开老丈人的玩笑,可以骑着别人满街乱跑。完全是一种奢靡的生活。

一个这样的人,当一切都改变之后,也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可以下地干活了,可以自己走路了,可以自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了。当他挑着两大筐的钱还个龙二时,肩膀磨破了皮,全身的骨头就像散了一样。他终于明白了钱是不容易挣的。

可惜,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在最后才明白这样的道理。能够尽早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我想一定是作家,要么就是伟人了。

当一个人生活需要别人的时候,又或者说有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对象。于是,活着的目地就是为了他或她。富贵的第一个精神寄托就是他的老婆家珍。然后是女儿,儿子,女婿,外孙子。结果,人生的三大悲剧,基本上都让他赶上了,而且非常的绝。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丧妻。当这一切都发生了之后,上天的眷恋,给了他一个孝顺的女婿和外孙。结果,女婿和外孙也相继死去。我不知道如果这些变化发生到我身上,我是否承受得住。也许富贵在战场上看到了太多的死难吧。慢慢的就习惯了。可是谁又能习惯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呢?

解读活着的意义_《活着》读后感600字


解读活着的意义_《活着》读后感600字: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_《活着》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与苦难造就了活着。

看书过程中对作者文笔无比佩服,用第一人称讲述他在田间遇到的这个叫福贵的老人的一生。却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给我们一点点美好,一点点希望,却更把我们推向更大的深渊。

第一次大哭是有庆突如其来的死亡,那个早上还迷迷瞪瞪就跑去给羊割草,中午放学又光脚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饭回学校的有庆就这样,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让人接受呢?等看到凤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却又因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却又因吃豆子而死。骗我的,生活还是这样狗屎。

我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批判福贵,将他不幸的开始归结于自作自受。鲁迅先生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世界上也从未有过“感同身受”这回事。没有经历过,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苍白而无力。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是福贵,你能挺过这么多苦难,继续活着吗?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贵,可能也是这样活着。

我以前也总觉得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意义。有一段时间心理上出现了很强的抑郁情绪,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却感觉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渊,在低谷,甚至对生活失望,对人际交往无感,其实活着就是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经历跟福贵相比不值一提。

现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义的活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作者:潘颖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活着并且记住》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活着》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