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命运读后感800字

命运读后感800字

《天才与命运》读后感8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天才与命运》读后感8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天才注定是悲剧。
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祈祷平安。殊不知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注定了人的一生将是平庸无奇,不会有什么大的建树。所以说,幸福的人生一定是平凡的人生。
反之,伟大的人生一定是痛苦的人生。因为伟大与天才的造就首先一定是要经过逆境的考验,经历激情的升华。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的逆境是造就天才的最好环境。
天才耐性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具有的是一般常人难以忍受的刚强毅力。尼采的疯病、莫扎特的贫穷、贝多芬的耳聋、爱因斯坦的孤独、海伦的聋肓哑这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天才。然而他们凭借着超乎常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力量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获得了成功。
因此,具有超常意志和超常毅力是成为天才的第一要素。
其次,高处不胜寒,天才的孤独只有天才自己才知道,天才因为其自身的超前与独特往往与现实格格不入,他们总是饱受着压迫和摧残,这使得他们具有敢于蔑视一切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勇气。
再有,天才往往知人类历史进程中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
弗伊德说过:无天才则无历史。
讲到古希腊罗马历史,就必然要讲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要讲到资本主义历史,就必然要讲到伏尔泰、卢梭、孟德斯、狄德罗;要讲到中国历史,就必然要讲到孔子、孟子等等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批名字,历史将会怎样写?
《天才与命运》这本书试图从不同领域选取有的人物,选取有的人物,来刻画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思想、情感和意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与特征,体验天才的不平凡之处。
读了此书后我获益良多,我希望具有信心改变自己成为像那些天才一样不平庸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天才与命运》读书笔记_关于天才的读书笔记700字


天才注定是悲剧。

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祈祷平安。殊不知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注定了人的一生将是平庸无奇,不会有什么大的建树。所以说,幸福的人生一定是平凡的人生。

反之,伟大的人生一定是痛苦的人生。因为伟大与天才的造就首先一定是要经过逆境的考验,经历激情的升华。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的逆境是造就天才的最好环境。

天才耐性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具有的是一般常人难以忍受的刚强毅力。尼采的疯病、莫扎特的贫穷、贝多芬的耳聋、爱因斯坦的孤独、海伦的聋肓哑这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天才。然而他们凭借着超乎常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力量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获得了成功。

因此,具有超常意志和超常毅力是成为天才的第一要素。

其次,高处不胜寒,天才的孤独只有天才自己才知道,天才因为其自身的超前与独特往往与现实格格不入,他们总是饱受着压迫和摧残,这使得他们具有敢于蔑视一切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勇气。

再有,天才往往知人类历史进程中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

弗伊德说过:无天才则无历史。

讲到古希腊罗马历史,就必然要讲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要讲到资本主义历史,就必然要讲到伏尔泰、卢梭、孟德斯、狄德罗;要讲到中国历史,就必然要讲到孔子、孟子等等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批名字,历史将会怎样写?

《天才与命运》这本书试图从不同领域选取有的人物,选取有的人物,来刻画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思想、情感和意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鲜明的人物性格与特征,体验天才的不平凡之处。

读了此书后我获益良多,我希望具有信心改变自己成为像那些天才一样不平庸的人。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800字---命运的玩笑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800字---命运的玩笑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写的故事幽默、诙谐,我曾经读过《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这次妈妈在喆妈公益阅读帮我申请到了的《王子与贫儿》,太好了。

汤姆是个贫穷可怜的孩子,他住在肮脏的垃圾大院,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出去乞讨,回家还要挨酒鬼爸爸、狠心奶奶的毒打。只有妈妈还能给他一点点的温暖,半夜悄悄溜到他身边,给他一点点省下的面包皮吃。如果在运气比较好,能讨到足够的食物时,他还能到安德鲁神父那里,听故事,学各种知识。汤姆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假扮王子的游戏了,因为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王子。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汤姆来到宫殿门口,被善良的爱德华王子邀请进去玩。真正的王子也非常向往自由的生活,汤姆和王子换了衣服,想体验一下彼此的生活,没想到他们的相貌、身材、声音都是一模一样。就这样,爱德华王子去了贫民窟,尽管他说自己是王子,但没有人相信,得到的却是辱骂和毒打。汤姆当上了王子更多的是恐惧,怕被人发现了会被砍头,但是大家都认为他是得了疯病,就这样,他每天被几十个人伺候着吃饭、穿衣。而真正的王子就非常倒霉了,他先被汤姆的父亲狠狠的毒打,后来又四处流浪,还差点被人谋杀了。通过这些事情,王子知道了在父亲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凄苦。幸好,他遇到了好心的迈尔斯爵士,在他的帮助下回到了伦敦。在新国王加冕礼上,爱德华用藏起的玉玺证明了自己才是国王,汤姆也心甘情愿地帮助他恢复了王子的身份。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汤姆他们作为下等民众,穷困潦倒,吃不饱穿不暖,生命还时时受到威胁,而爱德华王子的生活,却是豪华气派,极度奢侈,但是条条框框太多,限制了他的自由。这是他们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我们现在成长在新中国,在学校有老师们的敦敦教导,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的体贴关心,平时有很多同学朋友在一起玩耍,节假日我们还可以出去旅游,真是太幸福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种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

浩风

很少接触俄罗斯文学,但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生活与命运》之后,能够感受到俄罗斯作家的坚毅、磅礴与细腻。虽然是一部大部头著作,但是读起来丝毫不觉得费力,这是好小说的魅力。看俄国著作最麻烦的就是人名、地名十分长,据说这本小说创作了一百六十多个人物,所以读完之后是需要再重读一次将一些不熟悉的地方串起来的。仅仅读一遍直接写读后感,只能说些最深的感触。人性,这是一部关于描写人性的著作。

人性首先是动物性,是动物就得面对生存和竞争,面对自然和灾难。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安全,甚至需要交配。战争、政治运动将人类的生存环境压缩至狭窄的空间,人性得以放大。从动物性的角度考虑,就有了争夺、有了出卖,灵魂是很难受动物性需求、欲望的煎熬的。可怜的人像猫一样蜷缩,像狗一样觅食,这就是人。人性,其次是超越动物性的灵性。对道德困境的束缚、对自由的追求、对善良发自本性的流露,保护弱小的本能,敢于自我牺牲的勇气。犹太人像牲畜一样被一列列火车运往集中营的时候,没人希望死,每个人都抱着生存的一线希望,挤着呼吸新鲜的空气,抢着沾尝从狭缝飘进来的雨水,甚至相互之间还防范着、计较着。当终于得知要面临死亡时,也是无可奈何的受着命运之神的鞭打,温顺的排着队,走进毒气室。没当过母亲的索菲亚放弃生存的机会,保护着小孩子,一起走进毒气室,她最后的感觉是——"我终于做妈妈了。"

国家意志与个人自由的矛盾。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联千万人的命运,被奴役的人民开始站起来了。没有组织、国家、民族这些伟大力量的号召,人是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可一旦强大的国家机器、个人威望超越了一切的时候,个人似乎处在了专制的笼罩之下难以呼吸到自由的气息。甚至你以为你呼吸到了自由,实际上这自由也是由专制提供的。维克托反对官僚、专制,崇尚科学、自由和平等,在个人受到组织挤压的时候,拒不检讨,可是一旦获得了权力之后,他也违背做人的原则和良心,向强大的组织低头。使他屈服的不是恐惧,而是蜜糖,这也是人性的自然反映。

爱情与亲情。小说里细腻的描述了多组爱情。谢廖沙与话报员的朦胧、纯真之爱,在烈火炮弹的燃烧之下,在死神的逼迫之下,他们放下了羞涩,默契的不顾一切的走在了一起。维克托与玛利亚的婚外恋情,是不合适的确是自然的,是彼此都在刻意隐瞒、克制、斩断但最后不得不任由感情的发展而蔓延、燃烧。人是理智的,爱情是感性的,理智只能克制感性,感性一旦爆发,排山倒海。叶妮亚的三角之恋,坦克军长诺维斯基对她一往情深,无论是高兴的时候、紧迫的时候,取得胜利的时候,他的心里最深处都装着她,她也爱他。可是前夫克雷莫夫深陷囹圄,她不能为了自己幸福自私的把他抛弃,尽管他们的婚姻已经是过去时,但是她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亲情是最温暖的,尽管战争将这个家庭弄得四崩五裂,死的死了,活的活着,一家子人饱受生活的摧残,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亲情是维系的家庭,是无情战火、冷漠人情中的一丝慰藉和温暖。

官僚主义与政治。理解中国的官僚主义要从理解苏联、俄罗斯开始。小说中的词汇我们是的熟悉——上级组织、政委、秘密检查、监听、汇报、指示、命令、集体化、劳改营。有些情节或者历史甚至是相似的——1937年的政治运动、集体化造成的大饥荒等等。在官僚主义制度下人事关系背景、审批权力、社会等级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活动能力。一旦成为组织信任的人,将获得各种好处特权。维克托的命运因为斯大林的一个电话而改变。之前,因为他与组织对抗,成天的担心害怕,感觉都有可能被逮捕。斯大林突然一个电话打来之后,他的命运彻底改变,他知道自己安全了,会受到重视了,以前排挤疏远他的同事会重新靠近他了,一切都改变了。他感到高兴,同时也为心里有这种高兴感到一丝可鄙。斯大林代表着国家意志,个人与国家意志对抗只会碾成齑粉,受到国家意志的眷顾将充满无上的光环和荣耀。正如他所领悟到了,重回实验室后,一切都照着他的意愿配合,想调回身边的人数天之类就办妥了人事手续,同事都对他恭恭敬敬亲近有加,工作比以前大有效率。这种效率的快和以前效率的慢都是官僚主义。有些时候再小的事情都会成为阻碍,有些时候再大的困难都不是问题,这就是官僚主义。

小说中还有很多非常细腻的描写,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精准的表达和对细节节奏充分的掌控。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读原著才能体会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小说,一部你读了就不愿意放手,读完还想再读一遍的好小说。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与命运抗争”还是“逃避命运”?


【摘要】都说《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命运抗争,但是,俄狄浦斯王在听到预言之后却选择了离开,离开本身不就是一种逃避么?那么,俄狄浦斯王的一生,是在逃避自己的命运,还是与自己的命运勇敢抗争?本文从小说中,俄狄浦斯王听到预言的一段话,引出关于俄狄浦斯王的行为究竟是与命运抗争还是逃避命运的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命运,预言,抗争,逃避。

他说了另外一些预言,十分可怕,十分悲惨,他说我命中注定要玷污我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忍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杀死我的生身父亲的凶手。

我听了这些话,就逃到外地去,免得看见那个会实现神示所说的耻辱的地方,从此我就凭了天象测量科任托斯的土地。

俄狄浦斯王从一开始听说了关于自己的预言弑父娶母,随即选择了逃到外地去,对这个行动,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和说法,可以说俄狄浦斯王果断忍痛离开生养自己的父母和土地,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勇敢地去闯荡风雨,是因为他不想在父母身边,让预言实现,让悲剧发生,只要预言不被实现,他俄狄浦斯王就挑战了预言的权威,打败了命运;也可以说,俄狄浦斯王畏惧命运的强大力量,害怕预言的发生,所以选择了逃避,不敢挑战预言的权威;等等。本文一开篇就搬出了文中这么一段话,用意是从中引出这么一个问题,也是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俄狄浦斯王从一开始听说了关于自己的预言弑父娶母,随即选择了逃到外地去,那么,他这个逃,究竟是与命运抗争的表现,还是逃避命运的选择呢?下面我们分开来仔细探探其中究竟。

与命运抗争

首先我们来聊聊与命运抗争的看法。

假如命运胁迫了俄狄浦斯王,那么,为了不让悲剧发生,俄狄浦斯王只有离开。只要预言没有发生,那么,命运一贯以来强大的生命力就不成定论,人类的力量也就显得并不亚于命运。的确,俄狄浦斯王也如此做了,为了显示自己与命运的抗争,他离开了科任托斯的土地,离开了波吕玻斯和墨洛珀这两个俄狄浦斯王不知道并非预言中的父母,却一直以为是预言中父母的父母,最后,他也如了自己的愿,避免了杀害自己以为的父亲波吕珀斯,也避免了迎娶自己以为的母亲墨洛珀,俄狄浦斯王避免了自己所理解的预言,可以安心地过属于自己的辉煌的人生了,也可以自豪地藐视命运曾经的警示。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地显示,俄狄浦斯王一直以为的父母并非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一直认为的与预言发生联系的父母,并不是预言中真正所指的父母,接下来是大家所共知的事,俄狄浦斯王没有杀害养他的父亲波吕玻斯,没有迎娶养他的母亲墨洛珀,打败了他自己心中以为的命运,来到了忒拜城,意气风发地即将开始他新的辉煌人生。然而,就在这中间的过程中,命运的手已经伸到了他的脖子后背。俄狄浦斯王在旅途的过程中,误杀了一名不相识的但脾气暴躁的老人,而这位老人,竟是忒拜城的国王拉伊奥斯,他的亲生父亲。冥冥之中,俄狄浦斯王已经落入了命运的法网,命运之网恢恢,疏而不漏。再后来,俄狄浦斯王更是像上演命运排好的剧本一样,娶了忒拜城的王后伊奥卡斯特并生了儿女。在俄狄浦斯王自以为征服命运的豪情的反衬下,命运之神的出其不意更突显了命运那强大不容抗拒的力量,俄狄浦斯王的抗争却呈现出何其可笑可悲的情状!

与命运抗争的是俄狄浦斯王的性格特质所致,因为他本性善良,不忍让所谓的命运伤害无辜的人,还因为他孝廉,不能做弑父娶母之事,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常人所没有的勇猛果敢的气质。如此英雄,奋起与命运抗争是情理之中。所以,俄狄浦斯王的行为,无疑是与命运抗争的体现。

逃避命运

虽是与命运抗争,大善、大孝、大义、大勇,下场却是不得善终,命运向来不公,如此,更让我们义愤填膺。其实,倒也不必过于愤慨,命运虽然不公,却断不会是无缘无故,只爱会耍小性子的一方神灵。大自然在造就世间万物之时,本不会匀称,却能让一切井然有序,因为正是不匀,扯动着运动的齿轮,让世界按照一定的规律持之以恒地运转着。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命运之神给俄狄浦斯王不得善终之下场的合理之处。

(一)心思不缜,处事粗糙。

命中注定要玷污我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忍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杀死我的生身父亲的凶手。方听到如此预言,俄狄浦斯王并没有认真仔细地研究一番,就草草地以离开来处理此事。如果俄狄浦斯王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成为杀死我生身父亲的凶手,这句话内有隐情。通常来说,朋友、亲戚、客人无论是谁,称呼别人的父亲的时候,并不会用生身父亲这个词,而一般都会直接称之为父亲。什么时候会特别注意用生身父亲这个词呢?按常理来说,只有当某个人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父亲的时候才会使用,如此,才不会显得突兀与无礼。但是,预言用了生身父亲这个词,预言作为第三者在陈述这个事情的时候,用了这个词,我们断可以怀疑俄狄浦斯王是否只有一个父亲,而这个现存的父亲是否是他的生身父亲?如果俄狄浦斯王并非只有一个父亲,现存的这个父亲是否是他生身父亲也不得而知,那么,离开这个不知是否为生身父亲的父亲,就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此父亲为生身父亲,预言被避免,二是此父亲并非生身父亲,俄狄浦斯王的离开于预言没有任何联系,于躲避预言更是毫无瓜葛,于与命运抗争便拉不上半点牵扯。

(二)脾气过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虽说奸邪之辈,人人得而诛之,但是,作为一条生命,如果俄狄浦斯王生有以生命为最崇高无上的思想高悟面对那位老人的无礼之时,便能忍一时之意气,不会误杀之。再之,如果俄狄浦斯王能拥有超出是非的心态,而纯粹站在生命的角度去敬畏那位老人的灵魂,那么,他就会随时记住自己的罪行,事后随即追查自己所杀为何人,自己对这个人的杀害会对哪个家庭、哪些人造成怎样的伤害但是,俄狄浦斯王任何事情都没有做,他径直地离开了,心安理得地继续自己的生活,逃避责任,逃避担当,逃避内心的忏悔,逃避自责,所有的一切,都在逃避。

(三)懦弱。过于惧怕命运。

俄狄浦斯王是个勇猛的英雄,一切的英雄事迹都见证着,但是,他的英勇,只出现在不与预言发生联系的事件上面。在命运的预言来临的时候,他唯独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听了预言之后,为了预防预言的发生,应对的方法应该有多种,而俄狄浦斯王偏偏就选了离开这一条路。离开本就是一种逃避。在俄狄浦斯王心中,有着对预言莫大的畏惧,因为恐惧,认为不可抗争,不得不臣服于它,所以选择了离开。单从字面上看,逃避与抗争便最是对立的词语,这又如何让人将俄狄浦斯王的行为归入与命运抗争的行列当中呢?真正的抗争应该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该如此为偏反如此为之,所以,与命运抗争当是明知预言存而不当存之,明知预言如此而偏反如此为之。如果俄狄浦斯王当真是与命运抗争,那么,他的行为应是当预言不存在,留在父亲的身边,更甚者,预言说他弑父娶母,他偏离得父亲最近,却偏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会做弑父娶母之事的人,以此来反驳命运的预言,来推翻预言的不惭。但是,俄狄浦斯王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内心深处本就藏着对命运莫大的畏惧,他本身就没有自信能够与命运抗争,所以只能离开,逃避。读后感[.cn]或许,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勇敢、聪慧;或许,这跟专家门所说无意识之流有关联;或许,抗争本就是宿命中的一个环节,抗与不抗,冥冥之中,早就各有结果安排。

究竟是与命运抗争,还是逃避命运?对俄狄浦斯王的行动的评说各有议论,说是与命运抗争也不无道理,毕竟他没有默默无闻,坐以待毙;但是,他选择的路径,却是以逃避作为开头,有意无意地,都似乎是没有勇气直面这个预言。无论如何,抗与不抗,现在看来,倒不应该成为争议的焦点,因为他俄狄浦斯王的命运,似乎就定在那儿,抗的选与否,只是一道路径的问题罢了。

参考文献

无。因为是读后感,所以,所写皆所思所想,情之所牵,心之所向。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600字


很少接触俄罗斯文学,但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生活与命运》之后,能够感受到俄罗斯作家的坚毅、磅礴与细腻。虽然是一部大部头著作,但是读起来丝毫不觉得费力,这是好小说的魅力。看俄国著作最麻烦的是人名。地名十分长,据说这本小说创作了一百六十多个人物,所以读完之后是需要再重读一次将一些不熟悉的地方串联起来的。仅仅读一遍直接写读后感,只能说些最深的感受。人性,这是一部描写人性的著作。

人性首先是动物性,是动物就得面对生存和竞争,面对自然和灾难。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安全,甚至需要交配。战争、政治运动将人类的生存环境压缩至狭隘的空间,人性得以放大。从动物性的角度考虑,就有了争夺、有了出卖,灵魂是很难受动物性需求、欲望的煎熬的。可怜的人像猫一样蜷缩,像狗一样觅食,这就是人。人性,其次是超越动物性的灵性。对道德困境的束缚、对自由的追求、对善良发自本性的流露,保护弱小的本能,敢于自我牺牲的勇气。犹太人像牲畜一样被一列列火车运往集中营的时候,没人希望死,每个人都抱着生存的一线希望,挤着呼吸新鲜的空气,抢着沾尝从狭缝里飘进来的雨水,甚至相互之间还防范着,计较着。当终于得知要面临死亡时,也是无可奈何的受着命运之神的鞭打,温顺的排着队,走进毒气室。没当过母亲的索菲亚放弃生存的机会,保护着小孩子,一起走进毒气室,她最后的感觉是——“我终于做妈妈了。”

国家意志与个人自由的矛盾,爱情与亲情,官僚主义与政治,小说中还有很多非常细腻的描写,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精准的表达和对细节节奏充分的掌握。这些都需要亲自去读原著才能体会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小说,一部读了就不愿意放手,读完还想读一遍的好小说。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天才与命运》读后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命运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