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的奋斗读后感1000字

我的奋斗读后感1000字

《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你不妨看看《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三天时间,浅浅地读完肖培东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一些浅浅地思考,与大家分享

什么是浅?

肖培东的浅绝不是浅显,更不是浅薄,也不是肖老师之谦虚。我以为肖培东的浅是一种层次,是豪华落尽之后的真纯,是绚烂之极后的平淡,是武功已臻化境之后的不动声色,是超越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的一个新的开悟,那就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只不过此时山水已非彼时山水。

肖培东的浅的表现在哪里?

1、本色

纵览这十六篇经典课例,下起小学上至高中,跨度如此之大,但是这些教学设计的一个共同的立足点就是文本,肖培东极少引用,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就凭借一个文本,就可以烹调出一桌语言的满汉全席。紧紧地扣住字,扣住词,扣住篇章,扣住情感,扣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来大做文章。在《山羊斯特拉》里一个咩字竟让教得荡气回肠,千回百转,让孩子们的情感渐起波澜,而置身其中,不能自拔,在这里,学生的美好情感被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被激活,进而思考生命的内涵,追问悲悯的情怀。《在沙漠中心》对四个标点的入情入境地品读,很自然地感受到了在绝境之中的坚强。这样的例子,在肖培东的课例里俯拾即是。

由浅入深易,由深化浅难。信然。

2、诗意

肖培东的文字诗意盎然,让人在读他的课例的时候,心也不由自主地柔软起来。比如在《小小鸟窝,大大世界》里,肖培东在和学生对话的时候,诗意语言信手拈来:

我真是想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因为绿色是我们青年少年共同喜欢的色彩,我还想到我儿子在那撒欢奔跑,他是我们家最纯挚的一抹绿色。

如果你只羡慕沙漠里的那丛绿荫,那么你就可能会忽略烈日的炙烤、风沙的袭击和一望无垠的寂寞,所以输的人生不是一种运气。

与其说一抹绿色托举了水珠,闪闪发亮,倒不如说这枚水珠穿越千沟万壑来到这片荷叶上。艰辛,坚强,因此这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坚持。

总感觉口吐莲花的培东有一种诗仙李白的潇洒,出口成章,下笔为诗。培东就是语文的化身。

3、深度

浅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浅,这里的浅,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深。

梦龙老师曾经在拜师仪式上赠诗肖培东碧波深处有珍奇,而观培东之课,正是独自撑起一支长篙,向思维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的斑斓里放歌。

《在沙漠中心》他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品味沙漠中心的三句话,到品味一句话,读书沙漠的绝望。到品第二句话,挤出沙漠里的心,到品味的三句话,感受沙漠里的坚强,尤其到最后该写标题,记住在沙漠里中的心,只让人叹为妙绝。

在沙漠中心沙漠中的心,这是怎样的一颗七巧玲珑心,肖兄培东,用心之苦,用心之巧,可见一斑!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精选)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期末了,千万别惹老师……重要通知,因临近期末,老师正处于炸毛期!请适当保持距离,避免误伤……”虽说是一个笑话,可是仔细想来,不正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期末工作多而杂乱,让我这个有着二十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也苦不堪言,感觉教学工作不再是轻松惬意的,反而越来越沉重!初见《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我以为作者肯定也是跟我一样有些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在书中写一写教学的现状,表达一下心中的愿望而已。可真正读起来,我才感到惭愧,我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啦!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m.dhb100.com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精选了肖培东老师在全国各地示范课中的十六个经典课例,涵盖中小学课堂,以教学沙龙的形式给人以现场感。每篇实录都附上其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细节、教学感悟,可谓篇篇精彩,更富有启迪。而所有的精彩凝聚起来,又凸显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

小时候我们就耳熟能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肖老师的课堂可以说是在诵读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揣摩文字、体会情感,并且每堂课都是在全体的诵读中达到高潮并结束的,给人一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感觉。就像书序中说的:让我们把琅琅书声还给语文课!真实的阅读教学,当是教会学生不借助外力,原生态地素读文本。读,是理解文章最朴素、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一定要重视诵读。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老师在每堂课上都重视情感的激发。肖老师执教的《孔乙己》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孔乙己的悲悯,对社会的反思;《我的早年生活》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丘吉尔自信的崇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从“让”字上领悟的心灵精神之美。肖老师的每堂课都带领学生抵达了心灵深处,引发了学生或深或浅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人、对事、对物的深切情感。肖老师真正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无声细雨中,面对困难,学会解决;面对选择,懂得取舍!

百年大计,德育为先。这是我踏上讲台时,老师告诉我们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繁重,我们渐渐的忽略了思想教育,只是单纯地以教促学,以教论教。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自我,一大部分人缺乏生活的磨练,没有对团队和他人的认可和归属感,容易出现德育方面的缺失或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容易出现害怕挫折、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爱慕虚荣、在价值取向上急功近利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来进行教育和引导。

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为人之魂,也是校之魂,为人立身之本。倘若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自身的品性、德行、修养,就等同于栽植一片空了心的树,即使枝繁叶茂也卖不出个好价钱。一个人倘若失去了作为人本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纵然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也同样不被社会所接纳,所肯定,所认可。

肖老师虽教得低调,但教得精致,教得细腻,教得智慧,教得温情脉脉。如此课堂,怎能不暖?语文怎能不美?

我有幸拜读肖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带给学生真正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的本真,抵达心灵的深处,达到生命的高度。

今天有幸拜读肖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特别关注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走进肖老师的课堂,心灵受到了震撼,听肖老师的语文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s://m.dhb100.com/

他像一位诗人,他的课就像一首诗,走进他的课堂,就像走进了一种唯美的境界。肖老师的一些话使我感受颇深,他说“读得要深,要钻研,教学,则是学会深入浅出。任何一种轻视,都会让你丧失教学的灵感和激情。对阅读敷衍,就是对教学敷衍。”他恭恭敬敬地像孩子一样地大声读书,文章很短,他却读得很长很长,读每个字,每个标点。找好切入点,教孩子们学语言学表达,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学习语言的途径。

肖老师的课自然,轻松,简洁,有效。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这千锤百炼,是对语言文字字斟句酌的咂摸品味,是对小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准确约估,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不偏不倚的笃定,是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一以贯之的肯定,是对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是对课堂生成重要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对学生主题定位坚定不移的捍卫......

肖老师把最艳丽的一朵朵语文之花悄无声息地开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从找写花的词语,从给课文插图找茬,从“奇特”和“奇丽”,到最后的“花的梦”,肖老师贴着文本和学生聊,依着文本教学生读,不紧不慢,看似浅浅地教,却是深深地悟。由人到花,由花到人,没有灌输,没有牵引,就这样人花合一了,这就是知识的迁移,更是情感和生命的迁移。实在叹服肖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语文教学哲学。

联系自己的语文课堂,深感惭愧,我们也懂得关注文字本身,通过朗读来触摸文字,把握情感,分析主题。都会要求学生上课声情并茂地朗读。我们甚至有板有眼地要求学生:一读字音二读节奏三读情感,但在我们“预谋”好的课堂节奏中,在我们有条不紊的进程中,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学生对文字的情感把握,好像只能靠学生的意会了,我们实在无法言传,于是,文字敏感度高的学生,貌似意会了我们要传达的感受,于是声情并茂的演绎了我们的期待,而有一部分学生,好像只能在群体的朗读中感受到似是而非。课堂上呈现的是支离破碎的一个一个环节,缺少了肖老师这样让人舒服的行云流水。自然而然的推进到下一个环节,毫无做作之嫌。我想这更多的源于名师灵动的语言,源于他们深厚的积累,更源于时时刻刻对课堂的研究。

细究肖老师的教学,方法似乎极易模仿,但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切入似乎又是不那么可以复制和模仿的。也许我们可以学会他这堂课的教法,下堂课可能就捉襟见肘了。全因为自己对文本,对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的思考、钻研还不够。肖老师的浅浅是实效,是教学中的高效与严谨。语文不浅,语文教学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不断提升,方能让学生、让自己获取更多的收获。(郭华平)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3000字


阵阵暖风拂过脸庞,窸窣的叶儿摇落下几点柔软的昏黄。轻轻翻开《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着读着,我惶然了:近些年我到底在做什么?外边的语文教学早已经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了,教学理念也悄然发生变化了,而我还在用一二十年前的教学步骤:导入作者及背景介绍检测字词预习情况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总结归纳。不断循环,课课如此,毫无新意,更无深意。惶然之余又有一丝窃喜涌上心头,还好,在这势如破竹的课改形势中有幸领略了独特的教学理念《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同时,也走近了教授级高级教师肖培东。

书精选了肖培东老师在全国各地示范课中的十六个经典课例,涵盖中小学课堂,以教学沙龙的形式给人以现场感。钱梦龙、黄厚江、王崧舟、王君等十六位语文专家精彩点评。每篇实录都附上其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细节、教学感悟,可谓精彩纷呈,于我而言,更是富有启迪。

老老实实备课。肖老师在进入教学之前,总要这样自觉地问问自己:我教的是一篇什么文章?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肖老师师承了钱梦龙老师的课前自问习惯,并将其中的课改成文字。备课时肖老师总是执着于这样的教学思维: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编者意图)一一地罗列在纸上,以最需要原则进行取舍,做出有选择性的要点明晰、线条简洁的组合,寻找最好的教学点,以点带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社会。多么敬业的备课精神啊!备课时肖老师总是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读句子,读感情,读性格,甚至读标点符号,多么严谨的备课态度啊!备课时哪怕是一个标题,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容易令人忽略的标点符号,肖老师都要盯上好一阵子,苦苦思索,细细琢磨,甚至放飞想象的翅膀,走进文本,进入文字,和作者对话,与自己的灵魂沟通,然后再找出文本教学的缝隙,挤出教学的出口。

读着那一篇篇灌注了肖老师备课时许许多多心血的教学感言,我感受到了他对课文解读是那么的独到深邃,对语文学科是多么的毕恭毕敬,对语文教学是那样的兢兢业业。这就不难明白,原来肖老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堂教学是源于他老老实实的备课啊!

回想起自己刚上讲台那会儿,满腔热情,但语文该如何教?茫然无知,语文教学该教给学生什么?几番思索后,答案依然模糊不清。尽管如此,但那时的备课是认真的,脚踏实地的,反复读文本,反复咀嚼教参和教案设计,文本内容烂在肚子里,教案设计中的思路了然于心,但每节课下来总隐约觉得有缺憾,后来我恍然大悟,依样画葫芦的课少了自己的个性解读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为重要的是依旧没能解决那两个问题(即教给学生什么和该如何教),这样的课必定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开始摸索,开始在网上寻找更多文本的解读内容和教案及其课件设计,也开始阅读大师们的理论著作,如钱理群著的《语文教育门外谈》、王丽主编的《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等,在这些前辈们无声的指引下,我渐渐地明白(自以为明白)了,语文由语言、文字和文学三部分组成,于是我重视朗读教学,重视课堂语言的组织,重视学生的规范书写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我总觉得语文课堂不仅该教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解读文本并且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要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我开始在融汇别人的各种文本剖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点自己的解读,也开始关注学情,备课时也学会了基于学情尽量作出导学设计。

是的,在摸索中我有了些许进步了,但这几年因着种种因素,有因取得一点点成绩和得到一些或真心或假意的夸奖而洋洋得意,更因着自己家庭琐事干扰羁绊和所谓的经验老道,我停止了摸索,中止了学习,备课草草了事,如今面对着肖老师的这本《我就想轻轻浅浅地教语文》,我是羞得无地自容啊!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又要如何教?我们语文人追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钱梦龙老师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老师追求的语文课堂,是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的课,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进入文本深处,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进而建构文本的意义,积累必要的知识,获得审美的愉悦的语文课,是着眼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真实的语文课。

基于此,肖老师提出了教语言,教文本,教学生,教生命,教美好,教真实,简简单单,本本分分,把语文教学还给语文的理念。在这十六个课例中,肖老师精心找准切入点,以朗读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对朗读的要求不仅在于读准字音,而且定位到语气、语音、语调、重音、停顿甚至是标点符号,最后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读出情感,读出情境,读出思想。肖老师在指导诵读品读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诵读品读中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使命,而学生则在诵读中陶冶心灵,学会思考;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美,感悟真善美。这最朴素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朗读教学简简单单,也是实实在在啊!

当我读懂了肖老师的朗读教学规律和精髓时,我既是兴奋激动的,因为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知音,更因为在课例中我体会到了读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以读促思,以读助悟。我又是自惭形秽的,在肖老师的朗读教学中,我看到他的了细腻、沉稳与深邃,也看到了自己的粗糙、浮躁与肤浅。无疑,这本书成了我的一面子,照出了我语文教学中的种种瑕疵。

读此书时,最让我惊叹不已的还是肖老师平实易懂,一清如水的课堂教学语言。他的语言独具魅力,真正落实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服务,引导学生学生去品读去思考时的语言看似轻轻浅浅,随意而言,实际却是举重若轻,让整个教学过程前呼后应、连贯递进。

语文课堂是离不了语言的,肖老师的语文课就是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对语言的品味扎扎实实地扎到文本深处。他的语言品析,抓住关键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引领学生体验并陶醉于咀嚼语文的美好滋味,品味文字里的深沉情感,真正地走进文本,甚至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为何肖老师的语言功力如此深厚?我掩卷深思,忽而明白了:那是长期锲而不舍坚持阅读的结果啊!于漪老师说:要创造语文之美,担当教学之责,归根结底,教师要读书,要打厚实的业务底子,增强文化底蕴,从肖老师的语言中我们就已充分领略到语言之美及其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了。

缓缓合上肖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羞愧、佩服、惊叹之余该是重新确立目标余生,我就想本本分分做人,简简单单教学,认认真真钻研,快快乐乐读书,扎扎实实求发展!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800字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800字:

收到小维老师寄来肖培东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却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去看看。肖老师大名如雷贯耳,以前是因为他的那篇随笔,“请别奢望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那不是教育。至少不是我要的教育。我要这样教语文……”道尽语文教师的心声,应该是全天下语文老师的知心人吧。

作业催促很急,但我还是想静静看书以后,再敲打我的文字,算是不负两位老师,方能对得上语文教师的名号。

我认真看了钱老的序,肖培东老师的后记,汗颜的是我只看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这一个课例。而就这一个课例,却让感慨颇多。

我是如何准备我的课?我真的是忙来没有时间了吗?我现在是自己做个ppT,但是我手写的教案还有吗?我拿无纸化做我环保先锋的借口,我拿电子档便于存档整理为托词,我还有用纸和笔去记录教学设计的前期思路的习惯吗?当我有两个班教学工作时,第一个班就是彩排,在讲授时发现问题,在第二个班调整思路,完善教学。我想用懒做万金的托辞,却未曾好好想过,我的语文教学初心去了哪里?当我陷入新生班级管理中,当我陷入培训学习的汪洋大海之中,我真的没有时间去想过我的教学吗?这是我的立身之本。曾经我的热爱,我就因着着大大小小的事务丢弃她了吗?其实,我清楚比我忙的人千千万万,但他们都能计划好时间,做着有效率的工作,继续充实着自己的热爱。

且看培东老师,为了这节课,尽心选择中山装,红围巾,向作者蔡元培先生致敬,让课堂与百年北大的礼堂遥相呼应,让我们这个时代与历史场景共融共情。

且看培东老师,为了这节课,扣住文体,落在文字本身。没有掉书袋的迂腐,或是为了假装显示比学生高的虚荣心。就在这一篇演讲稿上,抓其本质特性——实用,又教出独特个性。虽是浅浅,却是来自课文最真实的力量在滋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且看培东老师,最为重视的就是朗读。反观自己,因为自己对朗读的兴趣不高,或者是处于对朗读的自卑,害怕给学生示范,对于读有种回避三舍的胆怯。我想走出舒适区,回到朗读,因为朗读是语文的根本。作者:尹泓

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


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

素养这个词应该是最近的热词,听了很多讲座,对这个词的感觉总是淡淡的,无法深入其内涵,看了肖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终于对语文的核心素养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语文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听的能力我们所有的语文课堂在表面上都是“俊达到了的,但读、说、写的能力培养却是很多老师致力追求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可是这几个字在肖老师的课上都得到了完美的实践。尤其是读和说,肖老师的读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是走走过场应应景,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学生说更是肖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每一堂课都会有很多学生发言,就比如《小小鸟窝,大大世界》发言的学生多达45人次,这几乎旦是整个班了,也就是说肖老师调动了所有的学生,这几乎是我们一直追求却一直做不到的。

为什么在肖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都愿说还能说呢?我想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引导。

新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细细想来,学生是主体本来就是教育的根本。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只有孩子们自己愿意去学了,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可是我们的学生心智发展未成熟,要让他们自己觉醒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浅浅地教语文,浅浅地引导,肖老师做到了。比如说肖老师执教的〈〈菩萨蛮〉〉。开课第一问“学诗歌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学生都知道读,接着肖老师就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的相关提示去引导学生该如何读这首词。读后感

·

引导得不着痕迹,但学生一定会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因为学生有收获,有体验,还会获得读诗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在以后的诵读活动中,学生潜意识也会注意诵读技巧,这种效果不可谓不好。

再来看看第二问“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_江南。江南好,好在哪里?”“好在碧绿的春水”“好在江南的人儿很美”“好在人躺船上听雨的闲适”。好一个简单的引导,孩子们在这样的引领下有话可说,深入研究,收获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第三问“再读读画船听雨眠,想象一下碧江春雨下美丽的画船,感受那听雨眠的情趣”“我觉得好像是欣喜得不能入眠”。一个直抵核心,明确的引导,孩子们随着老师开始进入内涵的欣赏了。诗人的哀愁,诗人的思念在孩子们的思考中渐渐清晰起来。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肖老师不着痕迹的引导,真正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更好地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语感,悟得了语言规律,发展了语言能力,同时还接受了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情趣、情操、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这真正让语文课“五味俱全”,这也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如果我们老师都能像肖老师这样浅浅地教语文,我们的语文就一定能成最受欢迎的课程。作者:唐俊霞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鉴于女儿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暑假期间,我特意去书店挑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回家之后,我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两遍。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讲得非常在理,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2024的论述我最感兴趣,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无非是读和写。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语感不好。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杨鸣的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不到一年,大见成效。杨鸣在班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于老师还举了个例子,他说,他看《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书,远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因为王刚把这本书读活了。

联想到女儿的朗读情况,我不禁汗颜进而惴惴不安起来。每次看她读课文,不是加字2024、减字2024,就是读错字2024。每当这时,我都会生气,但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2024、清清楚楚她就是读不准确呢?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她平时课文读得不多,课外书看得太少,语感不好造成的。

为什么学生一个字2024一个字2024地默写,错别字2024不多,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2024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2024呢?为什么好多别字2024,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仍顽固地反复出现呢?于老师认为,主要是小学生的字2024学得多而且快,而实践太少的缘故。面对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教育学生看书写字2024时要细心;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听写的方法,即每节语文课都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写几句话,这些句子中含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字2024。如:他让学生听写我坐在座位上看书、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敌人的阵地屋外面鬼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村民们急忙钻进地道等等,其中坐座、象像、近进都是学生易混淆的字2024。每次听写完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允许争论,实在拿不准的,向书本或老师请教。这样得出来的正确答案,印象特别深。显然,用听写纠正错别字2024不失为一种简易高效的好方法,这在我们教学生以及自己小孩时都能用得上。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浅陋的看法,但愿能给自己,也能改大家带来些许的启迪和帮助。

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写的字越来越潦草,作文半天写不出几个字,看书的时间也没了,这让家长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想到之前读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我再次拿起来读了一遍。这本书里有于老师几十年的人生积淀和教学经验,厚重非常,语文教育到底要怎么教?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爱读书、阅读习惯差、字迹潦草等各种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于老师在书中提出要大量读写、读写结合的观点。他带着学生“熏锅屋”,指出要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终有所得。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练写,并且鼓励学生天天读书,放声朗读,读大量的书,与书交朋友。他认为只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只要抓住读写不放,按教语文的规律去教,一定能把语文教好。记得每当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多读书时,常常听到家长们说:“孩子的作文写得差,半天写不出几个字,课文都没有读好,买什么课外书?”于老师对于此类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他觉得孩子每篇作文都写不长,像兔子尾巴似的。原因是孩子的语感不好,他说必须要完成这样一项作业:读课外书,要出声读,不是默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累了可以轻声读,什么时候发现孩子读书很流畅了,他的语文水平就上来了。一开始没兴趣,可以强制他读,时间短一点,比如10到20分钟,渐渐地孩子的语感就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就提升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教作文呢?于老师建议我们作为教师要试着自己写下水文,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简单的作文,其实对学生来说可能范围太大了,如果我们提前写下水文,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比如书中提到的《记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一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教师自己一下水写文。问题来了,发现题目有点大,什么事都要写两句,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在自己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问题,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改成《小明跳高得第一》、《虽败犹荣》等,这样学生可以抓住其中一点写,这样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写字育人

关于写字教学,于老师提到写字育人。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写字,而且强调教师必须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示范,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效果才会更好。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的奋斗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