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有所思读后感1500字

教有所思读后感1500字

《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后感15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后感1500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了。自从教了低年级以后,《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这本书就经常拿来读一读,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发现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

比如,在低年级的课堂如何发展阅读策略。书中从阅读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侧着发展不同的阅读策略。

一、阅读前让阅读苏醒过来

1.启动先备知识

启动低年级学生的先备知识,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唤醒旧有知识。

2.预测

阅读前的预测,就是让学生猜一猜。预测点可以是文本的题目、课文中的插图或者某个能引发不同思考路线的段落等。让学生从这些点入手,预测文本的大致内容,进行有意义的推论,帮助学生对要阅读的文本内容做了解。

二、阅读中让阅读活跃起来

1.提取信息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引发深入思考,是理解文本的关键。低年级教学应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提前信息。

(1)文本中的重点或关键

低年级的学生要想提取信息,首先,要找出一些影响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其次,要找出说明文本内容中心的关键句,可以是中心句,转折词衔接的句子等。这类信息的提取,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要讲了什么,在阅读时能形成对文本的整体印象。

(2)感受深切,能引发共鸣的词句

这些词句往往可以触发学生的感受,产生新的想法,成为深入心智对话的重要媒介。如《小马过河》一课中,小马被小河挡住了去路。老牛告诉他水很浅,可松鼠告诉他水深得很。小马为难了,只得回去问妈妈。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这种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一试的经历,很多孩子都有过,只是习惯了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以后,孩子慢慢地丧失了独立思考、敢于实践的勇气。但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妈妈的话语,定然能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学中,提取这样的信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遇到事情,我们能不能光听别人说?由此,将学生的思维角度引向多元,思考深度引向深处。

(3)生句、生词或不了解的词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先备知识不足,对文本中出现较为艰深的句段、生涩的词语理解有困难,或者无法串联上下文流畅思考的段落等,这些都是正常的。这类词句往往会成为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绊脚石。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信息,及时提取,帮助厘清疑惑。如此,学生的阅读,才有融会贯通的提升。

(4)不认同的部分

低年级的学生不一定能主动提取出与自己先前预测有出入的部分,或是对文本的表述有疑惑的,或是对作者的观点有不认同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 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才会在语文课堂里生根发芽。

2.推论

带领学生根据第一阶段提出的信息进行推论,也就是将信息转化为讨论议题,引导学生从提问中启动思考与想象,并联结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对文本作出合理的推测与联想。这样,就能由外而内,从情节进入思维探究与感受共鸣,实现阅读从走马观花发展为心智活动。

三、阅读后让阅读沉淀下来

文本内容读懂了,内涵也初步理解了,是否意味着阅读活动的终结呢?如果停止于此,文本仍然是一个独立于学生生命的外在的事物。只有引导学生把文本主旨和学生生活、学生内心相联结,才能把文本真正留在他们的心里。对于真正的阅读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一回应文本,提升自我认识,让阅读沉淀下来。

在低年级课堂,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把文本主旨与自己的知识背景进行联结,或者与生活实际和自我内心进行联结,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属于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讨论过深。

提供一些教学中可用的引导方向:

这个文本让学生想到了什么;

原有学过的和这个文本有关联的内容作比较;

引导学生在主旨领悟上产生新的突破;

引导学生把这个文本学习后产生的新想法发表出来

因此,通过培养低年级学生基本的阅读策略,增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此,阅读将不再是项呆板的技能训练,而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趣味的智力活动,并将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1000字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选择——《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1000字:

低年级的课文,从成人角度看,浅显易懂,有的老师会认为除了生字新词,没什么可教的。但若从初学阅读的六七岁的儿童祝角看,可教的东西实在在不少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来选取教学内容呢?

一、识字内容选择要注意渗透方法

识字是流畅朗读的基础,流畅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因而,准确识记生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结合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看见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来世今生”,变符号记忆为理解记忆;可以通过一个带出一类,借助“这一个生字”去触摸“这一类生字”,变零散记忆为系统记忆;可以结合课文理解识记,做到“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如:一年级上册《明天去远足》一课里,“睡”是一个笔画很多又带新偏旁的生字。如果一笔一画地去识记,学生非搞晕不可。但若引引导学生根据部件结合动作演示去理解,学生识记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目”表示眼睛,说明“睡”和眼晴有关,“睡”的时候,眼睛怎么了呢?可以演示慢慢地“垂”下眼皮。哦,眼皮垂下来,眼晴闭上了,就是要“睡”了。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清晰直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朗读内容选择要凸显体式特点

对不同的文体,朗读时所用的语音、语气、语调也会截然不同。虽然低年级的朗读侧重“读正确,读流畅”,不过高要求“有感情”朗读。但朗读的“体式感”,从起步阶段就要注意培养,不可养成千人同轨或拿腔拿调朗读的不良习惯。

从文体看,古诗的朗读,或延长字音,或戛然而止,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故事类文章的朗读,要关注人物,读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情绪变化;说明文,一般用平稳的陈述语气,要清楚地传递语言信息;童诗童谣,要读出特有的明快节奏……若非如此,用读故事的语气读说明文,用读说明文的语气读古诗,读书笔记会让听者不舒服,读者自己也无法很好地进入文本的言语世界。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儿童诗,文本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形象,节奏明快,尾字押韵,琅琅上口。朗读的关键点,就应定位在感悟诗歌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上。

三、阅读理解内容选择要强调难点

阅读课堂,要着力解决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对学生自己能读懂、能学会的,教师做好适时监控就可以了。因而,根据文本的特点把握重点,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把握难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简洁高效。

四、言语运用内容选择要便于迁移内化

统编教材相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有一个很大的改进——语文要素非常明断。教材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到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中,有梯度地螺旋上升。很多课后的练习设计可直接进入课堂,作为言语运用练习的素材。作者:广德县桃李园学校陶勇

谈《低年级书写》有感


谈《低年级书写》有感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和识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常言道,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面貌。的确,一个人的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文化,气质,修养和审美情操等精神面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将取代我们人体的许多功能。但书写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仍然是不可切少。而且,写好字能帮助我们养成认真仔细严谨的作风,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高雅脱俗的审美情操。一手好字,终身受益。

低年级就应该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孩子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从坐姿,握笔入手,在教拼音书写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四线三格,在书写时讲清要领。并编成儿歌”写拼音要注意,四线三格要分清,伸头不顶第一线,伸腿不踩第四线,中格书写要饱满,写出拼音才好看。”教师领学生反复朗读,掌握书写的规则。拼音字母多带弧形。因此,从拼音字母书写过渡到汉字的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画的书写指导。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富于变化的汉字多由进行空间组合的,这些偏旁部首大多由独体字演变而来,在写字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更要注意这些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部首。如:”跟”字偏旁是”足”字旁,书写时应将”捺”变为”提”,又如"村"字的偏旁是"木"字旁,书写时应将"捺"变为"点",反复强调学生就不会写错了。

在书写汉字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它分为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四个部分。并告诉学生的书写规则。领读儿歌"天地留头,左右留边"书写汉字时教师一定要带学生书空,着重强调横中线上和竖中线上的笔画。让学生掌握每个字的重心。因为小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差,初学写字不知从何下笔,写出来的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顶天立地,教师在指导学生用田字格书写时,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精确度,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教给学生书写方法,让学生能够写出满意漂亮的汉字。

教师在教学生写字时,板书尤其重要,要做到书写认真,端正,学生在这样长期的影响下,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低年级读后感


小学生低年级读后感范文一

一年级结束了,我学习了汉语拼音,认识了很多汉字,并且能阅读一些简短的文章了。

暑假里,我拼读了几本课外书,如《格林童话》。《弗洛格的故事》。《阿衰》等。通过阅读《格林童话》,我读到了许多精美的童话故事,认识了青蛙王子。美人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童话人物,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知道了怎样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别人。通过阅读《弗洛格的故事》,我懂得了珍爱生命,善待别人。通过《阿衰》,我领略了漫画独有的幽默效果。

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爱读书。努力从书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强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小学生低年级读后感范文二

《小王子》这本书的人物就是小王子。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王子那19年快乐的时光,小王子就只活了19年,但他每一天都活得很快乐很开心,最后被一条剧毒蛇毒死了,这可怜的小王子就这么在地球上消失了,多么可怜呀!

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每一天都要,快快乐乐地面对生活,无论面对多么大的事,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永远不要只做一个缩头乌龟。我有一个朋友,她就不是个这样的人。她叫田徐莹,由于低年级时在一所武术学校练武,低年级的基础知识学得很不扎实,她三年级时来到了温州,学习跟不上同学们,连二位数、三位数都不知道,别的同学嘲笑她,但她仍然在努力地学习,很刻苦呀!她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遇到不懂的、不会的,她就主动向老师老师请教,或者找同学讨论,很快她的成绩就提高上来了,从原来的四十几分,一下子提高了三十多分,大家都由衷地表扬她,为她感到高兴,以前那些嘲笑过的她的同学再也不嘲笑她了,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田徐莹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


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

余映潮的《这样教语文》一书是初一时小组内统一购的书,当时看就有不少的启发和感悟,只是没有写出来关于它的文字。现在重读这本书,不少旧思和新想都一股脑地冒了出来。

余映潮老师一直强调语文课堂上阅读情趣兴趣的激发,而且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朗读方式。

分层推进式朗读。一般的朗读没有多少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指导,更没有对文本的反复咀嚼。而余老师在《纸船》的朗读设计就很有创新:

1、请大家用“温婉的调子”朗读这首诗;

2、请大家带着“水一样的柔情”进行朗读;

3、请大家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按照这样的朗读步骤走,学生很容易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品味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

微型话题式品读。就是老师在文本基础上提出一个一个的话题,由此将学生带入品读情景。

如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微型话题涉及就很好:

请大家自选话题,发表见解:1、课文内容简介;2、美丽的罗布泊;3、恐怖的罗布泊;4、胡杨悲歌;5、塔里木河的呻吟;6、课文中的数字;7、课文中的忧患意识;8、四个“盲目”用得好;9、悲剧还在上演;10、我这样品析课文中的一段话;11、梦回仙湖;12、假如我是一位百岁老人……

妙点揣摩式欣赏。就是讲课文中的精妙地方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并且让学生从该点出发进行自由发挥。

如《口技》的妙点设计:

请学生用一个“善”字领起,针对课文内容来说话。学生会说:“善于”字在文字生动,如“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善”字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文中的口技表演有一定的情景和简单的情节;“善”在文首和文尾的一“拖”、一“撤”,言下之意是说别无他物,全凭技艺;“善”在文中既有正面的细腻描写,又有侧面的尽力烘托,等等。

一个“善“字,贯穿阅读欣赏的整个过程,像一条线索串起了闪光的珍珠。

拓展迁移式创编。这是从听说读写等方式将课堂引向深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把握、对哲理的领悟等等。这样的课堂可以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自由驰骋,获得更多的感知和理解。

余映潮老师从课堂细节入手,从引导学生读和悟的出发点着手,总结出许多对课堂大有裨益的品读方式,让我们获益。今天我再次将这些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来并稍加评点,以和大家共勉。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第2页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篇一: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吸引我的是书名――《我这样教数学》!还吸引我的是它的作者――华应龙老师,是我钦慕已久的数学大师。华老师到底是怎样教数学的呢?他是怎样把数学教得如此智慧的?怎样让孩子们深深留恋于此的?于是,赶紧细细翻阅起来。

这本书是由华老师的12堂课例组成,每课均由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评析四部分组成。在课前慎思中,记录了他对本节课设计前的问题与困惑,钻研与思考;课堂实录部分是整节课中师生的详实活动记录;课后反思一栏则是华老师对自己课堂中呈现的一些问题或学生的生成所作的再思考;专家评析是当下著名学者及专家对华老师所上课的点评与分析。

特别喜欢这种结合课例的文章,读着不觉着枯燥,而是那么形象具体,娓娓道来间顿觉豁然开朗:

喜欢华老师那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让学生对角的度量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使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与训练,而是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佩服华老师能把意外头部受伤后所戴的帽子与所上中括号一课巧妙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科学预设,促进生成,从而在朴实的课堂氛围中彰显生命的精彩。

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何这样做?一定这样吗?这五个问题串起的一堂圆的认识,使其成为一堂充满哲学意蕴的数学课。正如师傅张兴华所言:浑然大气铸成圆!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们定会对寻宝活动念念不忘,对圆,一中同长也的理解定是别有意味的。

更是惊叹,为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故意使坏,不以苦口婆心的劝说为先,而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进行实际体验,从而在一惊一乍中感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喜,一种源自数学又超越数学的惊喜。从而深深记住: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起动。

华老师的课堂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学生兴趣浓厚,往往课已终而意未尽,学生久久不愿离去。固然,这是因为华老师的课是自然流露的数学课,体现数学本质,而又发人思考。可我觉得华老师的课上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避讳出现差错。华老师的课确实由于融错而精彩,他与孩子们共同面对差错,仔细分析体悟,从而得到收获。而我们的课堂,平常上课还好,一旦是公开课、评优课,似乎就容不得一点点差池,或者有所发现但却尽量避开,否则总有一种功亏一篑之感。殊不知,这样的差错,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作为老师,不应避讳,甚至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创造差错,为孩子们的学习设置陷阱,这样,了解学生的差错出在什么地方,他们存在什么问题、误区,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才能针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正确的决策,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错误的免疫力。我想:一节课的味道正在于此。

【篇二: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华应龙老师一直是我很敬佩的一位数学教师,一位智者。很多年以前就在昆山大戏院里聆听过他的一节数学课,后来又陆续在一些教育杂志上拜读了华老师的教育论文以及上网看了一些华老师的经典课堂实录。应该说,只要听过华老师的课,都会为他的数学课上独特的色彩和光亮、丰富而深层意蕴而喜欢他,佩服他。

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拜读了这本《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通过阅读,更好地去体验华老师的教学风采,从华老师的教学中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这本书展示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教学设计、反思和评价。看了这些课,我们不竟会思考这样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对课的评价、对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好课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认真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可以透过华老师的这些鲜活的小学数学课表现出来的特点,来进一步感悟好课的内涵。

一、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而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再学数学的人,往往是从对数学失去兴趣开始的。有人说数学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去学习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许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功夫就是能够把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是衡量数学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从华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乐趣之中。角的度量一课中,华老师创设了三个不同斜度的滑梯把学生带入了有趣的情境中。我想在设计每一份教学预案时,我们都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每一位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

华老师的课确实由于融错而精彩,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得有味道。心理学中的试误、最近发展区也会这样的有差错的课提供了理论的诠释。华老师把课堂中的差错作为资源来看待,让差错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他认为: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要义是:尊重学生的劳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品质。作为一直在一线的数学教师,我想我们在教学中可能还应当有意识地创造差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陷阱。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差错,还应设置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境,以了解学生的差错出在什么地方,他们存在什么误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才能真正做到针对学生需要作出课堂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生成性来自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的处理和师生的互动。

三、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好的数学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跳起来摘果子才更有味道。要使课堂教学富于思考意义,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多提供一些师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学到的不只是这节课的知识与方法,更可贵的是他们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思维奥秘,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这也许正是数学教育的魅力所在,抑或是数学教育的本质特征。

好的数学课还会体现很多很多特点,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追寻好的数学课。

【篇三:《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作文】

合上华应龙著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一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初我就是怀着一颗极大的好奇心才购买此书的,就是想知道,他的这样究竟是怎样?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数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看了这12个教学课例,认真析读了他的课前慎思、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才真切地感到他的数学课的确与众不同。

一、设计新颖坚持课前慎思。

首先从课题的名字来说就让人耳目一新,我会用计算器吗、游戏公平、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孙子定理、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等,就给学生的好奇心注下了坚定的砝码,想去探究与尝试。难怪有的教师听完课后问华老师:你上的是新课还是活动课?因为华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心中的教学思维定势,创出了自己的一条教学新路。

其次,即使是我们熟悉的课题角的度量、圆的认识、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也上得别有一番洞天,这无疑依赖于华老师潜心的课前慎思。有专家说他把思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确如此,为什么其他教师怎么没想到这样教?因为我们的教师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而华老师却是认为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当你所教的内容学生认为是一种需要的话,学生内心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自动自发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自然就吸引学生,效果也会是更佳的。华老师就是在每一节课之前都经过了认真地思考,要设计一节课,就要去琢磨这节课,思考以往这节课存在什么问题、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备一节课一定得有自己想的过程、每次备课我都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剃须、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可以为它废寝忘食,常常在睡觉时因想到一个好点子一跃而起。华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才会有所得。试问:你我课前做到于此了吗?

二、研究学生坚持以人为本。

把握学科本质与研究学生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课题。如果将美好的设计在课堂上巧妙地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时刻牢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人为本,我们的教学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因此华老师认为:教师之所以能左右逢源地从容驾驭课堂,正式因为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教学就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差异不在于知识储备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观是什么。基于这些,华老师在课堂上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拓宽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三、科学艺术坚持至真至爱。

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是求真;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是创新。华老师的12节教学课例总是给听课的教师和所教的学生以无穷的回味。以至于学生课后的第一感受是40分钟怎么这么快?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玩的课,想不听都不行?这个老师神了,他能知道我们想什么,而且特准。他把我们上得一惊一乍的,想不出后面会发生什么!因此专家说:能够深深吸引学生,这就是好课的核心标准。而听课教师的感慨是我怎么没想到?我虽然没有亲身听到华老师的课,但细细品读这12个教学实录,就如同走进了华老师的课堂一般,与学生一起感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每读一课后,都像学生似的感觉课太短了,还没有上够,没有看够。看着华老师的课后反思,聆听着专家的评析,回味着课的每一环节,感到听每一节课都是在进行艺术欣赏,于是也发出了感叹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上不出来。华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意想不到地存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份联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我上出了一些专家认可的课,有人说我勤奋、刻苦,其实我自己不认为是勤奋、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数学对我的青睐有加,享受生活对我的无微不至,这些话难道不正是他对数学独有的那份至真至爱吗?

有位专家评价道:华应龙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是啊,我们每位热爱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坚持,坚持必定有收获。正如华老师的体会是:要想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里所说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坚持思考、坚持创新。因为创新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了。到了这样的境界,你也会说出我是这样教的,别人在听完你的课后,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想到的。

【篇四:《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事迹知道挺多,也常在网上观看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在前段时间拜读了他的著作《我就是数学》,使我大受启发,明白了在教学中老师确是需要捧着一颗热心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捂着一颗爱心对待可爱天真的学生,承着一份耐心对待学困生。

在这个暑假里,为了响应学校的读一本好书号召,也是为了继续钻研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之道,于是迫不及待的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他的另一著作《我这样教数学》。《我这样教数学》其实就是华老师的课堂实录,书中引用了12个比较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内容相当丰富。华老师文笔幽默行动,语法新奇,引经据典,让人看后有爱不释卷之感觉。每一个课例都是发生在身边,他采用的方法及应用虽然闻所未闻,但看后觉得,我们普通教师也能做到也可应用到。

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从一节节课堂实录中看到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研读此书仿佛亲历专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课,受益匪浅。

一、精彩的课堂语言魅力

教师的评价语言空乏、干瘪是当前困惑教师的一大难题,评价的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主要做到:一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把握。

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独特的教学设计

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角的度量这节课。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传授给学生二合一看等量角的要诀,但学生往往不得要领。华老师课前慎思这种概括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好,原来的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经过思考,他发现了问题所在:首先,教师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但是这都是抽象的角,干巴巴的两条线所围成的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量角在生活中很有用;此外,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要诀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因此他的对策在量角器上画角,先画90度的角,这是量角器上有的,再画60度,再画1度,再画157度。于是孩子们有了更多新的发现,我能看到180个1度的角于是,量角的问题迎刃而解,量角的正确方法水到渠成。还有审题这一复习课始,华老师用了一份特别有意思的测试题,设计诱学生亲历上当,从而真切体验认真审题的重要性。这比起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效果不知好多少。

《角的度量》华老师这样的课前慎思:角的度量一课让我有困惑的是(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技能呢?(2)角的度量这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怎样认识量角呢?等等。这些都是我在教学本课新知识点时所没有想及的,看后真是当头棒喝!想想我当时是怎样教授的呢,先参看参考书围绕重点难点展开备课,参考《备课》一书摄取有教学价值的片段,再加上班里学生特点组合成了一篇备课素材,哪有华老师那么认真的钻研态度呀。他想的问题都很深,把新课点都甚至挖掘到源头了,多好的一名老师呀,这不正是我所缺乏的吗。华老师在创设情境时采用了滑梯的例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坡度太小溜不出多远;坡度大了,又会增加危险。用滑梯引出角的状态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从这个角度不仅能感知到角的存在,而且容易发现角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这个例子中更是显现华老师的过人见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量角的大小,可为什么要不厌其烦让学生画角呢?华老师创造性的让学生在量角器中寻找角!让他们发现在量角器中存在着非常非常多的角,这样把量角的方法、量角器的本质全都学会了。真佩服华老师的这一套教学思路,如果下学期有机会教学这节课,真想用这方法来引证一下,让我也体会一下教学的魅力与课堂的快乐。从这个例子中,我认识到了,当一位出色的教师,首先要有博大的知识,更要把重点难点细化,举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例子以激发兴趣,添加情境学习氛围。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说的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作为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相信一定会有进步。

看完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了。

【篇五:《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首先对学校送给老师们每人一本书的举措表示感谢。因为我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不高,所以我选择了《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相信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该书详细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精品课,它们是: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我会用计算器吗、中括号、游手公平、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孙子定理、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圆的认识、六年级复习课审题、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能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令我内心油然生成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1、先来谈谈华老师的课前慎思。从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渗透数学意识等等方面,华老师都非常细致的考虑了,这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也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每一个教学内容,华老师都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的方法上给与了充分的琢磨,而且能引经据典找到合理安排的教育学依据。在这12篇实录里提到的部分思考,在我的教学实践里,就没能引起我的思考的琢磨,这是华老师高于我很多的一个令我汗颜的教学态度。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找准问题,实际上是要在无疑处有疑,要突思维定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

(1)教(学)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教(学);

(3)怎么做;

(4)为什么这么做。

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多多地追问为什么。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生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围绕问题,华老师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等等过程,最后定出了角的度量一课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开展教学:

在每个问题的具体细节设计中都凝聚了华老师的智慧与汗水。

4、充分发掘错误资源

在华老师的课堂实录中,我充分体会到了由于融错而产生的精彩。以前总认为课堂上学生反馈时出现的错误越少这样的课就越成功。其实这不是绝对的,学生出错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问题的难度如何,假如学生能在教师的百般诱导下仍坐镇不乱,在这种情况下出错少那绝对是好的。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东西都还云里雾里,到处出错,那肯定是老师教学不到位的问题。在华老师的课上,是允许学生有些差错的,甚至是欢迎一些差错的,而这样的差错不但没有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反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因为华老师把课堂中的差错作为资源来看待,让差错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当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时,这节课就变得很有味道了。

5、课后反思,华老师的课后反思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反思了。我的教学反思往往是几句话就了事了,往往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无非是针对教学中的困惑,以及自己比较得意之处加以渲染,再有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略微记录几点。可以说,那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反观华老师的教学反思,篇篇都可以成为独立的教学随笔,有思想,有理论。反思就是给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通过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达到了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目的了。

在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看似再自然不过的导入或是布满了重重陷阱的教学过程,都是出自华老师的精心设计。从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字里行间都使我如同在接受专家的指导一样,受益颇深。

华老师精彩的课堂让你流连,温暖的故事让你赞叹,真实的感悟让你共鸣。

【篇六:《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找准问题实际上是要在无疑处有疑,要突破思维定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华老师的名言,这是很关键的,因为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正确做事。

书的首篇向我详细阐述了什么是好课,充分体现了教无定法,道法自然的道理,予教育于无声之间,那就是学生感兴趣,不避讳出差错,引人思考,体现数学本质,自然流露的课。接下来阐述如何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老师不感觉教的那么累。

教育无痕告诉我们,课的始终教者都不是给予,而是唤醒,让学生感悟生成像奔腾在他们体内的血液般自然,正如施银燕所说,这是一个化学反应,不是你给多少就拥有多少,是高于想象无法计算的。每一节课他都良苦用心,有人说下课了三个字出来就像一个人死了,是啊,能给听到课的人以这样的留恋,真的是希望不下课多好啊,真的是师生合作的好作品。张奠宙说丢啤酒瓶盖的教学通俗易懂,简便可行,是华老师个人积累财富的表现。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典型的拓扑空间案例,对这个数学广角知识的定位,华老师用智慧上好了这节课,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教学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旧学校给了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是师生共享、个性张扬、智慧生成的世界,那怦然心动、悠然心会的场景是多么的生动和诱人啊!

【篇七:《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风采早有耳闻,许多学者总结过华老师的教学特色,许多文章赞美过华老师的教学风格。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都想去体验华老师的教学风采。现场听机会很小,也只能在网上看一看领略一下,但最近读了他的一本书《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展示了华老师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教学设计、反思与评价,看了这些课,我想到了似乎是被人们说了千遍万遍的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1、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

华老师的课总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乐趣之中,如:角的度量这一课通过三个斜度不同的滑梯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情境中。

2、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

真正有味道的却是那些有差错的课,华老师的课就是融错而精彩,老鼠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得有味道。

3、好的数学课时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们通常涉设计一节课很简单,而华老师却费尽心思的去想、去思考,如何设计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通过阅读不仅认识到了华老师对待工作的认真,也见识到了她的文化底蕴,几乎每一节课中总会看到华老师引用古语,妙趣横生,不仅为课堂增光添彩,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榜样。华老师说: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尽,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勤学好练,多学习多积累,虽不能像华老师一样,但也要将他视为自己前进的目标与动力。

【篇八:《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近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

读后感虽然写完了,但《我就是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鉴于女儿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暑假期间,我特意去书店挑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回家之后,我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两遍。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讲得非常在理,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2024的论述我最感兴趣,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无非是读和写。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语感不好。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杨鸣的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不到一年,大见成效。杨鸣在班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于老师还举了个例子,他说,他看《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书,远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因为王刚把这本书读活了。

联想到女儿的朗读情况,我不禁汗颜进而惴惴不安起来。每次看她读课文,不是加字2024、减字2024,就是读错字2024。每当这时,我都会生气,但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2024、清清楚楚她就是读不准确呢?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她平时课文读得不多,课外书看得太少,语感不好造成的。

为什么学生一个字2024一个字2024地默写,错别字2024不多,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2024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2024呢?为什么好多别字2024,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仍顽固地反复出现呢?于老师认为,主要是小学生的字2024学得多而且快,而实践太少的缘故。面对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教育学生看书写字2024时要细心;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听写的方法,即每节语文课都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写几句话,这些句子中含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字2024。如:他让学生听写我坐在座位上看书、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敌人的阵地屋外面鬼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村民们急忙钻进地道等等,其中坐座、象像、近进都是学生易混淆的字2024。每次听写完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允许争论,实在拿不准的,向书本或老师请教。这样得出来的正确答案,印象特别深。显然,用听写纠正错别字2024不失为一种简易高效的好方法,这在我们教学生以及自己小孩时都能用得上。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浅陋的看法,但愿能给自己,也能改大家带来些许的启迪和帮助。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近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

读后感虽然写完了,但《我就是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

《犹太妈妈这样教思考》读后感1000字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人格的教育,教会孩子独立思考、人格独立。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残酷,适时的告诉孩子人性也有黑暗面。

我们通常都是教孩子什么什么好,所以当孩子受到挫折,看到世界的黑暗面的时候可能会受不了,进而形成一种反社会的人格,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育的时候最大的一个缺陷。

社会是复杂的,不仅有尔虞我诈,甚至还有骨肉相残,因此犹太人不会轻易相信他人。在他们看来,过于天真的人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犹太人认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绝不可以轻信任何人。

书中有关教育的场景让人非常深刻:爸爸让孩子从壁炉台上往下跳,说我会接住你的,在孩子跳前两次的时候,爸爸都接住了孩子,但是当孩子第3次从壁炉台上往下跳的时候,爸爸就没有接他,孩子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痛得放声大哭。

爸爸通过这个事情语重心长的对孩子说:你为什么相信我会接住你,孩子?我不是有意让你受到伤害,但我是故意骗你的,因为我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在关键时刻,谁都不要相信,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不管是什么时候,别人都有可能骗你,你能相信的只有你自己。

犹太人的这种教育观,还可能对我们的教育观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我们可能会质疑犹太家庭教育,质疑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从小留下阴影,不再相信任何人。

对这种疑惑,犹太爸爸是这么解释的:你觉得我残忍,但这是每一个犹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关键时刻只能相信自己。社会是复杂的,他们不可能永远都生活在与世无争的环境。提早让他们明白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能随便相信,从小学会有所防范,这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好。

在我们的观念里,孩子应该保有天真和纯洁,过早让孩子认识世界残酷的一面,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可是,话说回来,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要独自面对人心的险恶、世事的艰难,如果不从小告诉孩子要对他人有所防范,是否反而会让她一再受骗了?

犹太爸爸继续解释:这种看起来有些残忍的教育方式,在犹太家庭是很普遍的。历史与经验告诉我们,只能相信自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颗纯真的心,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就像头顶上蔚蓝的天空一样;人性是善良的,人是可以相信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社会是复杂的,不仅有尔虞我诈,甚至还有骨肉相残。正因为如此,犹太人不会轻易相信他人。

犹太人认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绝不可以轻信任何人。这种只能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孩子们形成独立意识的基础。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国家大势也好,教育改革也好,再美的蓝图也要有人去推动,教育里的事重要的推动者就是教师,一线教师。同样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无疑就是一线的语文教师。读罢《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文集,从21位中国语文教学顶级老师那里汲取了大量营养,看到了自己教学的方向,困惑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逐渐清晰,逐渐明朗。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推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书中说到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教学语文的成功经验,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竟然写出了“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学生”的好成绩。冯其庸先生、教育专家高林生他们的文学造诣都得益于多读。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通读他的这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我读出了两个字——积累,即让我们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书中获得积累。

(二)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师自身具备解读教材能力。

我很认可窦桂梅老师提到的“教师需要文本细读”的说法。如果语文老师对文本不细细触摸,对文字不慢慢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挖掘新的意义。就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首先要做的时候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将课文与原译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再开始反复地进行细致研读。当然,在研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它的语言、细节、结构和背景来清晰文章脉络。当然,因为教师的阅读经验、审美理想的限制,再加上教师阅读的特定情境的差异,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必然是有差异的。

(三)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牵引兴趣。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现在语文课教学的说法越繁多,花样越翻新,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却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其实,那些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或思考,能感知的内容和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退而不讲;而对于那些学生困惑、难于理解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梳理、补充,去除多余的讲解,去除多余的提问,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语文课上,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掌握解决“知与不知”这一对矛盾的方法,使之能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由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由“学会”走入“会学”的必然王国。很欣赏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没有多媒体,但就是那寥寥几笔,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深远的意境。一堂课,宛如一幅画,似文中的茉莉,清淡而又真切,温馨而又恬静;一堂课,没有夸张的小品表演,不见华丽的多媒体课件,耳边听到的是琅琅的书声,心中感受到的是心灵的次次悸动,触目所见的是如林的小手,发光的小脸,简单却又实在。当我们“上好每课”、“加强一写”、“狠抓一背”后,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还会难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四)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创新教学手段。

当大家提到韩兴娥老师,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她著名的“课内海量阅读”。的确,她的海量阅读还引发了“语文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然而,我看了这本书,对韩兴娥老师的观点最大的感触是她对于班级学生学习效率上做的创新方法。如果她的海量阅读没有高效的教学方法,想必要达到人人都能取得优异成绩是很难的。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低年级的星级评价标准,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往墙上贴星。这样,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实在慢的,挪动几下脚步也会受到鼓励。海量阅读的多轨运行:阅读、识字、拼音教学同时起步。孩子们很快学会了自学的方法,同时又在无形中掌握了大量词汇,为日后的海量阅读打下了基础。对诵读的程度进行鼓励。她依旧用了星级评价,异性标准:会读带拼音的儿歌,二星标准:会读不带拼音的儿歌,三星标准:认读生字、生词。这样除了共读的儿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读其他的儿歌书,孩子们都在争“星”。

读后感《《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有所思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