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20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出自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一位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于它的真诚和勇气。

儿童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本书是我近来最想要安利的书籍,斯科特对心理的了解远远不止身边的病人,正如他说的,其实我们大家心理或多或少都不是真正的成熟,而真正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坦然与这个世界相处,与亲人和爱人相处。

与我而言,触动最大的是他对自律的解读,现在社会充满着浮躁和虚伪,而当代人多喜欢逃避问题,依赖短暂的安全感。极少数人还在拥有并且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其实梦想这个词,对于现在的境况并不一定是个褒义词,它身上贴着不务实,白日梦,陈词滥调等许多消极的标签。因为人人都有惰性,前往梦想的道路那么远,还荆棘遍地,许多人便觉得算了吧,还是呆在我的象牙塔比较舒适,这是符合人性的正常流程,但是却有人始终在不断对抗着惰性,忍受着孤独和痛苦,走出了舒适圈,走在了煎熬的改变之路,无论成功与否,这个人一定比我们走的远,比我们更成熟。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能够做到自律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人,事实也证明了如此。成功的人多是自律和勇敢的,你想要赚很多钱的就要不断学习研究,不怕吃苦与失败,你想要完美的身材,就要克服美食的诱惑,忍受运动过程的痛苦与单调,你想要优秀的成绩,就要接纳考试的压力与学习的寂寞,推迟满足感,便能得到你想要的成就感。时间很公平,不偏不倚,你用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开花结果。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成人就该有成熟的心智,去灵动我们的灵魂,追求更宽广的视野与更美好的人生。

摘记

墨守成规的过程,是许多心理疾病的诱发根源。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能让我们得到最好的学习。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

自律究竟包括哪些技巧呢?如何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上世纪六十年代,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美国黑人作家)一句流行的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其实,这句话是对所有人说的。

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心智成熟者则是最好人选,他们的内心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做出各种决定。在全知全能的状态下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的痛苦。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

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

一味依赖别人,是最糟糕的活法。

年龄越大,越难以摆脱久已熟悉的事物。

每天都要经历不同的变化: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感觉,对于心灵而言,这都是极好的滋养。

我凭什么认为我的想法正确,可以把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

诗人纪伯伦曾这样谈到婚姻中寂寞的智慧: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如果说世界是大宇宙,那么家庭就是小宇宙,在家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爱的本质,其实是自我完善,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

我们更容易保持现状,更愿意使用以小宇宙为基础的旧地图。我们不想让旧有观念遭受丝毫损伤。但是,这样无异于自掘坟墓,与心智的成熟之路背道而驰。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信仰提出疑问,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某些久被视为真理的结论。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抗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我们习惯于保持原状,我们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

懒惰,是人生的一种可怕而消极的力量。

耶稣说过: 被召唤的人众多,被选上的人寥寥。

不期而遇的好运和收获不是天赋的才能,而是后天习得的本领。

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

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导师能够牵着你的手前进,也没有任何既定的宗教仪式能让你一蹴而就。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这本书是樊登读书强烈推荐的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已经连续上榜20年了,所以就买来这本列入书单计划中看了,整本书看下来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很后悔没有早点读这本书,读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的一些观念对我很有冲击,对我的成长真的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中也有我理解不太透彻的地方可能是限于年龄和经历的缘故吧,这本书给我传达的核心观念就是,懂得自律,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如何去爱,这样才能让心智走向成熟,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坚持,很难学会如何去爱。

书中讲的关于自律、提到的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第一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我觉得大多数很牛的人都是一个会推迟满足感的人,推迟满足感这个词我很喜欢,我特意上网上搜索了下,推迟满足感又叫延时满足,延时满足是内功者的修炼,是能为了长远的目标选择隐忍的人,不断地在磨砺自己的心智,提高抵抗诱惑的能力。这个定义我很喜欢;就和上学的时候老师举得例子一样,考试的时候如果先碰到不会的难题,先把想对简单的题目做了,然后在回过来解决难题,这也是一种延时满足我理解的是这样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去实践和体会这种推迟满足感。

书中讲到爱,作者提到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是自律的原动力,这个点我反正没有Get到,理解的不透彻,还需要反复多看几遍,对于爱我的理解比较简单吧,首先需要爱自己,懂得学会爱自己才有可能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多换位思考,用自己的感受去试着倾听他人的感受。

这本书我看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律和爱这两大部分了,这本书看完给我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你没有通过这本书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但是感觉被灌输了某种意识,这种意识很重要,这本书我还需要继续的反复的看下去,有的观点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很浅薄,也需要结合生活中去体会,其实我觉得工作、生活、学习就是人生一个个历练的过程,每天碰到的一些人或事都是一份经历没有对于错,重点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最后用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来结尾吧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项即复杂又艰巨的任务,而且是毕生的任务。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1000字


一口气重新读完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之所以说是重读,是因为我在大约8年前读过这本书,这本书写于1978年,大约与我的年龄相当,畅销至今,说起与我的年龄相当,我感叹自己在成长的早期没有读到这本书,更遗憾我的父母直到现在也没有读这本书,因为书中的有些理念对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梳理起来,大约有这样一些感想。

首先是自律或纪律的重要性,书中讲到四个原则:不图一时之快、承担责任、忠于真想和保持平衡。我感触较多的是第一点,不图一时之快就是延迟满足,我不知在什么地方读过,延迟满足是成功者的一大特质,说到观察一个孩子将来的成就的一个方法就是看孩子,是在一堆事中先挑简单事还是先挑复杂事做,如果是后者,说明孩子从小就能做到延迟满足,对未来的成长有帮助。年轻人,先从艰苦的地方起步、年轻时受点苦,对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书中也讲到保持心灵健全的唯一方法就是体认受苦的价值,在面对受苦时,先把问题解决,事后享受的快乐会更大。其次,我认为平衡很重要,书中讲,平衡就是有弹性的纪律,在讲到情绪管理的时候,平衡就是,人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也要有生气而不表达出来的能力,还要能用不同方式表达生气的能力,书中还强调,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这种放弃其实就与最近践行的断舍离紧密相关,这里讲的重点是从心智上放弃过去、放弃自我,方能成长。

第二部分是关于爱,一个人的爱越多,也越快乐,这是真的,有调查发现,越经常捐款的人越快乐,我也听过一句话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为捐款成为穷光蛋。当然,如书中所言,爱是一种动词,需要行动和语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不善表达,这方面,《爱的五种语言》给了很好的答案,不同的人表达爱或接受爱的方式(即语言)是不一样的,需要提前有的放矢,甚至是投其所好。当然,爱不是单纯的情感表达,在寻找伴侣时,人们很容易被一时的情感冲击所影响,但那并不是真正的爱。

这里摘录两段话真正爱的滋养,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养育过程完全不同。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在于婚后只想着往上攀登,对大本营(婚姻)却缺少经营。他们以为营地里衣食齐全,井然有序,随时都可以供他们使用,他们却不需要花费力气对大本营进行修缮和维护。女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常常在于女人婚后觉得万事大吉,以为其人生价值就此实现。他们把大本营当成了人生的巅峰。丈夫在婚姻以外的一切努力,一切创造性的成就,不仅无关紧要,甚至还会让他们充满敌意。

最后,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肉体的衰老不可避免,但心灵却可以不断进化和成长。而心智的成熟就是心灵不断进化的过程,这虽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值得我们大家都去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书笔记400字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书笔记400字优秀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今天摘抄和理解关于书中爱之“爱的定义”的读书笔记。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爱需要付出努力。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爱是一种意愿。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读后感)


这本书是樊登读书强烈推荐的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已经连续上榜20年了,所以就买来这本列入书单计划中看了,整本书看下来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很后悔没有早点读这本书,读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的一些观念对我很有冲击,对我的成长真的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中也有我理解不太透彻的地方可能是限于年龄和经历的缘故吧,这本书给我传达的核心观念就是,懂得自律,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如何去爱,这样才能让心智走向成熟,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坚持,很难学会如何去爱。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m.dhb100.com

书中讲的关于自律、提到的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第一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我觉得大多数很牛的人都是一个会推迟满足感的人,推迟满足感这个词我很喜欢,我特意上网上搜索了下,推迟满足感又叫延时满足,延时满足是内功者的修炼,是能为了长远的目标选择隐忍的人,不断地在磨砺自己的心智,提高抵抗诱惑的能力。这个定义我很喜欢;就和上学的时候老师举得例子一样,考试的时候如果先碰到不会的难题,先把想对简单的题目做了,然后在回过来解决难题,这也是一种延时满足我理解的是这样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去实践和体会这种推迟满足感。

书中讲到爱,作者提到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是自律的原动力,这个点我反正没有Get到,理解的不透彻,还需要反复多看几遍,对于爱我的理解比较简单吧,首先需要爱自己,懂得学会爱自己才有可能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多换位思考,用自己的感受去试着倾听他人的感受。

这本书我看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律和爱这两大部分了,这本书看完给我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你没有通过这本书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但是感觉被灌输了某种意识,这种意识很重要,这本书我还需要继续的反复的看下去,有的观点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很浅薄,也需要结合生活中去体会,其实我觉得工作、生活、学习就是人生一个个历练的过程,每天碰到的一些人或事都是一份经历没有对于错,重点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最后用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来结尾吧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项即复杂又艰巨的任务,而且是毕生的任务。

最近在读《少有人走的路》,推荐是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目前读到第四本,每一本都有它的特色。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从第一本开头的“人生苦难重重”,告诉我们生活就是由各种困难组成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的成长,我们的心智得以成熟。

第二本书“让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且远离谎言与伪善”,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揭我们短的时候往往产生怨恨,并且进行报复以逃避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面对教育子女过程中,孩子是社会中最弱势、最容易受伤的群体,又完全没有自主权的生命体,父母对他们享有绝对的专制与权威。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要求苛刻,另一方面自己却不够自律。以自己的特权及谎言给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对孩子独立的思想进行压制。

因此需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帮助别人进步和独立成长,同时拓展自己的心灵。

第三本书“成熟不在于你是否西装革履、谈吐文雅,而在于你是否面对问题和痛苦而不回避”。对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对于死亡的认识,你有没有跟死亡对话过?我初中的时候一个夏天得了伤寒,就是体温会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发热或者低温的状态,由于第一个医生的误诊,吃了一个多月的药一直没见好转,有一天夜晚高烧的我躺在屋顶的竹床上看星星的时候,突然非常害怕,我抱着身旁的母亲问“妈妈,我会不会死?”那是我第一意识到死亡,并且给自己想象了各种死亡的过程及死后的场景。

学会坦然面对死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活着,爱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具备做出改变的能力。

第四本书本来是告诫我们如何克服现代生活的焦虑,我更喜欢的是作者对深度思考的阐述。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亲人,哪些人能让你由衷的佩服?是那些思虑周全又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从小时侯到现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时候都会立刻对一些人、事进行评判。浅薄的思考甚至不经思考就得到的结论通常都是个人的偏见。相反,经过深度思考的东西,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但是每一次的思考都会让自己获益匪浅,最后的成果也更突出。

以前总是希望把自己陷于忙碌中,觉得只要是动起来就会产生价值,当发现自己清闲下来,其他人忙碌时会担心自身成长会停滞。现在的我更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思考,在行动与思考间进行平衡,减少因考虑不周而带来的低效。(周雪莲)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000字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内心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看的,我想这本书,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责任感,直面属于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在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我们必须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诸多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但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面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己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一种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爱。自己越是爱自己,便越是爱他人。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一定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理想,甘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面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My choice。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己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600字: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用心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潜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仅是付出,不仅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潜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就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一习一,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一精一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导语: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陽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 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 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 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 暖的陽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面对现实,放下有趣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轻松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轻松,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积极面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责任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精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20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2000字:

吾日三省吾身,看书乎,睡乎,记乎。

答:看了,然后就睡了,书上的字都记脸上了。

鉴于今天过得很单调,所以,他把脸上的字都给抄了下来。整理成了读书笔记。

注意:

这本书不是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字都很直白,而且观点赤裸裸的说出来,有些话让他无地自容,他以前一直觉得自在随风的性格是他骄傲的资本,但读了此书感觉被打脸。好在他捂着被打肿的脸,把这些记了下来。

第一章:讲了问题和痛苦

说实话,看这篇是真的很痛苦,犹如把你一层一层的剥开,把你之前安慰自己的谎言逐一击破。(一句话,把你之前的伤口一点点挑开,说你这样缝合的方式不对)。

说大多数人不愿意正视人生的苦难,作者列举好多,总结一句话就是:遇事逃避,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感叹命运不公,仿佛老天上辈子欠他的,就是不想办法解决。

然后说,生活中遇到问题(摊上事),这本身就很痛苦,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所以人生苦难重重(一直痛苦)。如果你逃避的话,心智不会成熟,能力不会提升,问题会越来越多,痛苦越来越大。患上严重心理疾病(就像是流水线,一个环节出问题了,没解决,那么残缺品越堆越多,然后工厂瘫痪)。

讲了问题严重性,再给你讲讲解决问题的好处,激发智慧,勇气,让心智变得更成熟。(这些都太空泛了,我认为就是解决问题后你会很爽,能力提升后你会很吊,然后从周围人身上获得满足感)

好处坏处都讲过了,下面说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俩字,自律

刚看到这俩字我懵逼了,然后说自律有四个原则:

1)推迟满足感。2)承担责任。3)忠于事实。4)保持平衡。

自律背后的原动力是爱。

先说说推迟满足感,他说了很多,也举了很多例子。其实说白了就是,控制自己,要懂得先苦后甜,不要透支你的未来,“先上车,后补票”的行为不可取。不过有人懂道理还是做不好,作者说缺了个东西,解决问题的时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患上拖延症了,然后又举了好多个例子,目的就是让我们相信,你只要是个正常人并且懂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有点扯(很扯),但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那些高深的量子力学,让你造载人飞船之类的,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修个电脑,换个轮胎那些学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的事情,我觉得还能接受。

再说说承担责任,里面介绍了两种心理学病人,一个是神经官能症(就是出了事都往自己身上揽,觉得自己欠整个世界。),一个是人格失调症(就是出了事都往外推,觉得整个世界欠自己的。)可能作者也觉得自己扯淡了,便说“在复杂多变的道路上,判断自己改为什么人和什么事负责,这是个永远的难题,只有心智成熟,我们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读书笔记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白(举个例子吧,俩孩子打架,父母追究起来,孩子都会推卸责任,他们没有想到父母应该合理安排资源,让两个孩子都感觉到公平。也有不少孩子会把自己承受的痛苦看成罪有应得,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没有想到这应该归咎于父母没有对他们付出足够的爱)看完这两个例子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点。

再说说忠于事实。哎呦,这章可真够长的,举的都是心理病人的例子,看完我都觉得自己好像有病了。作者讲了那么多无非说俩字,“迂腐”,时代在前进,观念在变,你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对世界对周围的认知)不放手,便会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怎么办?不断学习,接受信息,不断反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痛苦吗,痛苦就对了。不承受痛苦,怎么巴拉巴拉巴拉。(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突然觉得自己可欠揍。最后用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笔下的“单间牢房”——反复呼吸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越来越沉迷于自己的幻想。总个结。

最后的保持平衡。唉呀妈呀,自律真难。既要做个诚实的人,有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活在当下。这不是扯淡嘛,咳咳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在彼此冲突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保持平衡最高原则就是放弃,这点我很赞同。小时候和我表妹下五子棋,连着三盘都赢了,然后表妹哭了,连着两天没理我,后来我妈跟我说我才知道,我赢了棋,输了妹妹。典型的不愿放弃赢棋的快感,导致妹妹恨我两天。妹妹和赢棋你选谁?这就是另一个概念,兼容并包,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里面有句话很好,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是新事物的诞生,死亡的痛苦与诞生的痛苦是一回事。

其实如果我们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接近尽善尽美,那此时痛苦就不成为痛苦了。例如:学医的你敲个程序,做个系统肯定可痛苦,也很困难,但是到编程大神手上一切不是问题。我比较赞成这个观点,如果你有其它观点欢迎讨论。作者:小小

喜欢《《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2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