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汪国真诗集有感800字

读汪国真诗集有感800字

读徐满元诗集《众星望月》有感。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读徐满元诗集《众星望月》有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对于诗歌,我是一个知之甚少的人,仅会时不时无病呻吟似地读一读。虽然我始终坚信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耐读的一种文体,诗如参禅,它也比其他文体更像是一种语言的隐逸,而经年岁月里,我用尽全力却也读不出它深度的万分之一。刚拿到徐满元老师的处女诗集《众星望月》,有那么一瞬,我不敢去读,我怕我的亵渎会让他的诗歌失去灵韵。因为,诗歌的魅力,就取决于文字背后的灵魂。读着读着,厚度在减少,深度却没有增加。

对于写诗的人,在骨子里,我是十分敬畏的。诗歌是通向自由的道路,是心灵之鸟,无论在喧哗或是宁静之中,都有着一种隐秘的力量。诗人能带我们穿越世间的尘雾,去领悟善与美的化境。可他们却也像退隐的杀手,令你闻风丧胆,甚而搅乱你平静的生活,把你带到十字路口,让你做出为难的抉择,陷入窘迫的境地。米兰·昆德拉说,不能承受的是生命之轻。因而我认为,生活给予的最大侮辱就是还你自由,且不设限度。写诗的人,都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表达。尤其在这个充满着生存危机感的境况之下,诗人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徐满元老师诚然不是最出色的诗人,但无疑是爱诗的。他在《诗恋》中把诗比作“一片蓝蓝的大海”,而他自己“是岸边的礁石”,任大海嘲笑他的痴情,他也终不改初衷。他更把一生看作是“诗行与诗行之间的空隙”。

诗歌的笑是诗人一个人的笑,诗歌的愁却是一群人代代的愁。我们畏惧一种生活,并矢志不渝地逃离这种生活,可最终躲开了,安定了,又竭尽所能地复制着这种生活,一边打乱,一边制造,破而立,破而不立……然而诗人创作,也正是应一边充实着自己,一边清空着自己。

诗人有两种生活,一种受伤,一种疗救;一种筑巢安窝,一种带着灵魂自由地奔走。思想是有尊严的,精神是有个性的,而诗歌更应成为一种有思想的精神。陈染说,生活最终教会给我们的也只是一句话只说一半。那么,诗人便是一句话只说三分之一。因为,简约,无疑是诗的特性。写诗的人毋庸置疑是敏锐的,灵感是他们小宇宙的大爆发,创作过程中他们在争分夺秒地燃烧,突然地爆炸是他们书写到极致。他们常常把生活褪尽色彩,还原以水墨修饰,留下无穷的意境。

他们又常常把黑白勾勒地五彩斑斓,在调色盘里尽情地编织。

诗人的爱是分明的。爱之前,“心,是树上唯一的无核大红桃”,只是苦于“但至今仍无人摘取”;爱上时,就“别冷缩,别顾忌,猛冲出门外”,因为“我七色的情丝,已为你织成风衣”;因为爱的投入,只有“咬紧嘴唇”,才能“将目光从你的眼里拔出”;抓不住爱时,“于是,我的心便成了一盏失眠的灯,夜夜醒着”。

生命中,思维的惯性常常把我们囚禁于内心的荒野,用模糊的轮廓黑暗地笼罩着,而诗人有着飘逸的思维,会入俗套却也能适时而飞,作为徐满元老师诗歌的阅读者,而不是它的解读者,在他的诗歌里我看到了处处弥漫着生活气息的东西,却又不是生活原来的影子,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来源于生活,最终又高于生活吧!

诗,有时,只是一种生活,一种过程,一种阅历,一种成熟。或许,徐满元老师也只是在诉说着这样一种生活,一种过程,一种阅历,一种成熟。

诗歌是有关想象的艺术,我想,徐满元老师也正是用他“想象”的记忆和沉吟抒写着诗歌。他在诗歌中捕捉到了生活的一瞬,也让一瞬在诗句里缔造着永恒。好的诗歌,就是要把别人历经了却未曾发现而恰恰被你发现的一些平凡或非凡的东西洋溢在你的诗里。诗歌创作不仅在于坦诚执着,还在于幻想憧憬,更在于一种不为任何诱惑所动的衷情,尽管世俗对此有偏见。对于一个诗人,惟有诗心不老,才能构筑生命的永恒。

诗人写作是情感释放的艺术通道,我想,读者阅读也是,而徐满元老师说,“每当读者的目光从我们身上掠过,我们总把自己的创伤变成他们的希望”。

徐满元老师把爱情和自己所有的情愫维系当作诗来写:“爱你,定居的目光不再流浪……爱你,三月桃花汛淹没了诗行。“我的心,是一把收拢的小红伞,在多”

雨的季节,为你撑开。“雨丝打湿了情丝的衣裳,情丝滋润着雨丝的心房。”“你永远”

是与半径无关的圆心,牢牢地统治着,我的心国。“你一转身,”竟卷走了一个春季。”这些都是《爱的魅力》。“执意离去的列车,拉着带钩的目光,心桩被连根拔起,灵魂开始失舵,多少漂泊,多少沉浮,总也找不到,消逝已久的不冻港。“我只能”用泪水,把痛苦写进,海的心里。”这些都是《我的心事》。

他把所有的对人类与自然的由衷感激当作诗来写:“就这样,你不停的,从贫瘠的土地上走过,每一个脚印,都给兰考人民,留下一个绿茵;每一滴汗水,都

在阳光下,风干成闪光的麦金,把开在你脸上的花朵辉映”—《永生者之歌》。“你的性格,像混凝土,认准就绝不动摇;你的意志,似钢筋驮定了,就坚决果断”—《永不褪色的肩章——为建筑工人而歌》。十四岁的少年,本应《笑脸如阳》,却在《开花的年龄》陨落。《雪花,我替你说》,“万花皆有果,你结出的是,一个又一个丰收年”。他《回想父亲》,也善待《母爱》。

他把所有的对时光与岁月的把握当作诗来写:“流星像把烧红的尖刀,倏地刺进夜的胸膛,淌出鲜红的血来,人们叫它黎明”,这是他的《黎民断想》。在《从埋没到永恒》里,他深知“被土石埋没,是一种幸运,只要你有一颗,发芽的信心,有朝一日……走进郑板桥的竹诗竹画里,塑造永恒。”

他把我们的人生当做一首诗来写:《人生》,是一册厚厚的书,一天就是一页,用两行足迹装订。

或许,就像徐满元老师在诗中所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支笔,只是由于使用的墨水不同,才写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字。”希望徐满元老师在生活里也能保持着本真的我,做到“不要从毛孔里挤出的微笑”,而宁愿“要结自心头的辣椒”。

徐满元老师的诗歌从爱情、亲情、乡情、友情到四季轮回,到人生岁月,再到世事感慨,无不浸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点缀。衷心祝愿徐满元老师可以走得更远,也希望诚如他在诗歌中所言:“我不要附在门牌上炫耀自己的七色灯泡,我要像探照灯冲破一切烟雾的缭绕”。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浣溪沙》有感——徐佳圆


读《浣溪沙》有感——徐佳圆

“一曲新词一杯酒,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读到这阙词时,我停住了,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揣摩着“无可奈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此时,我的心中不禁起有了一丝疑问,这读着就让人感觉伤感的句子到底讲的是什么呢?

翻看了诗句的解释,我明白了作者是用花开花落的轮回和燕雀北飞南渡习性来感叹时光的流逝!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道尽世事变迁的规律,说尽了人世变幻的沧桑,让人看了不由得与作者感同身受!花开花落我们不能挽留,燕雀北飞南渡我们不能阻止,我们能做的唯有把握当下,当花开时赞叹它的风姿,当花落时感悟人生的真谛,当燕雀北飞事感叹时光的流逝,当燕雀南渡时体会岁月的消亡。

我默默地想着,是啊,我们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渐渐走过千山万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一些东西,也许是时间,也许是财富,也许是……每当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时我们都会因此十分伤心、难过,可事情已经发生了,伤心又有何用呢?还不如在你拥有的时候去好好珍惜,活在当下,正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的不正是这样的道理吗?

正如宋词里面说的那样“时光只解催人老”、“浮生岂得长年少”,岁月总是无情的,它始终按照自己的步伐向前迈进,不曾为谁停留。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由天真无邪的孩童变为英姿勃发的少年。记忆中无论有过多少的喜怒哀乐,有过多少悲欢离合,过去的一切终归已经过去,我们无力也无法去改变什么。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再伤怀,就让过去的一切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如果我们始终固执地留在过去,不肯向前迈进,等待我们的只会是停滞不前和失败沦落。君不见,多少英雄豪杰因为沉迷昔日的荣光而终止了自己前进的步伐,最终只能在回忆里度过余生;又有多少失意人深陷过去失败的泥潭中而止步不前,最终只能在平庸和自怨自艾中了却余生。对于将来的一切,我们应该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来迎接它、面对它!只有抱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才能坚信生机勃勃的春天将会很快悄然而致!

我十分喜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阙词,她使我明白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应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同时,我们也要不辜负每一寸光阴,以充足的信心去迎接明天,用加倍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汪国真诗集》有感


简、清、静、情 --读《汪国真诗集》有感

中国民航大学 刘净然

"你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在我读到汪国真诗集(所谓的全集)最后一首小诗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时,旁边有这样一个声音,在他看来,我应该多读些学术论文,才是正事。

我也曾认为我这个年龄不是读诗的年龄,因为人生经验不足,应该多读些随笔、散文、人生感悟之类的书籍,以丰富对人生和外在事物的理解;因为感性丰富,理性不足,应该多读些哲学、历史之类的书籍,以增加自己的理性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自己是英语专业出身现在又从事英语教学,应该读一些经典英文原版小说,积累优秀的表达,学教并用;而我的书架、我的电脑、我的手机阅读器以及最近收进的kindle专业阅读器上,放着的也大多是这些书籍,我姑且把这些类书籍当作自己的兴趣所在,狭隘的按种类数量计算,我也算称得上兴趣广泛,但这些书籍只是引起我的好奇心,我的阅读兴趣而已,多半我都无法坚持读完,更不用提阅读的乐趣。

读汪国真的诗集,纯属偶然,是一个悲哀的邂逅。晚间浏览新闻时,汪国真逝世的消息,让我停下了滑动的鼠标,之前只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写过很多清新易读的小诗,不曾系统地读过他的诗篇,于是忍不住找出来,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动不已。

他的诗给我的印象用四个字概述:简、清、静、情。

简:每首诗大概只有100字左右,短的有不到50字,形式至简,但意义绵延。一首《只要明天还在》"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气势磅礴,悲壮还在。忍不住为这个逝去的生命感到悲哀,通过他的诗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生命啊,尽管如此,希望还是伴随生命的陨落消逝于茫茫天际。

清:汪国真的诗,读起来让人感到清净轻盈,似乎是他刻意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不被打扰的小世界,好让读者完全沉浸在他的情与意之中,一首《我把小船划向月亮》"请不要责怪,有时会离群索居,要知道,孤独也需要勇气;别以为,有一面旗帜,在前方哗啦啦地招展,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我不崇拜,我不理解的东西;我把小船划向月亮,就这样划呵,把追求和独立连在一起,把生命和自由连在一起。",犹如月亮的光辉洒在夜晚的湖面上,清澈皎洁,轻盈背后是他对独立和自由的沉重追求。

静:汪国真的静,似乎是刻意保持,又似乎是参透人生后的自然流露,一切情与理娓娓道来,一首《假如你不够快乐》"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他在用宁静的心去呼唤生命的律动,"既然选择了选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他是如此地热爱生命。

情:因为感同身受,所以觉得他的诗动情,诗里有他的身影,也有我的身影。一首《剪不断的情愫》"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想要忘记,却往往徒劳,最后只得带着这剪不断的情愫,继续行走,但却不再忧愁。他的情为他眼中的景着色,一首《只要彼此爱过一次》"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在贫瘠的土地上,更深地懂得风景;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他的情是如此地饱满、炽热。

一口气读完汪国真的诗集,让我感受了诗中的简、清、静、情之意境,也让我领悟到功能主义的读书态度不可取,这就像很多人在学习外语时,想找个老外聊天,关心的只是有人聊,而非有的聊。读书本应是件随心所动的事情,有了诗意的心情时,又何必在乎自己是否到了读诗的年龄?

汪国真

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读《海子诗集》有感


读《海子诗集》有感(一)

戴亮

在合肥上学时,爱好文学的我,头一次听到班长说起海子,当时并不想去了解他。当我嫁到怀宁后,知道了高河镇渣湾村就是海子的故乡,心中蓦然涌起一股想要了解海子的愿望。百度一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及更多的诗和生平,便跃然眼前。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我喜欢这首诗,无法言说其中的真义,只是觉得自己心中的那根琴弦被触动了,一种发自最深处的声音,在周围荡漾,或许验证了诗在远方的感觉,亦或依恋某种共鸣。

想起三毛: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海子从渣湾来,想到哪里去?天空一无所有,伤感顿时倾盆而来。不,如果当时看得见明亮的星星,安慰会不会像自由的风,知道往哪个方向吹?!我的眼泪淹没了诗句,而你却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痛定思痛,你的痛是一种最痛的痛,是一种博大的痛,是对于世界时间人生的透彻思考后的绝望。我不知道我是否真正能体会到海子的心,白天的天空的确是空空的,人的心也空空的,是谁导演这场虚无缥缈的人生?生命的寂寞和悲凉,将诗人的灵魂清空,羽化。

逝者如斯,时光是一支无法回头的利剑。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如果不站在时间的高峰,我们总是感觉不到自己以及万物的渺小。多想停留在青春美好的阶段,不愿意和时间同一个方向行走。时间如果恒温三十七度该多好,让每个人都感受它的暖,在心中盛开阳春里的花朵!

当我知道:你把晌午的太阳一般火热的生命,交与冰冷的铁轨,我就像坠入丰收时节的麦芒中,和你一样再也离不开麦子和麦地!我不知道诗人,你无力偿还什么?你去了二十六年了,日子早已被镰刀割倒了一大片,剩下的青黄不接。长者的思念如麦草烧出的炊烟,一日三次,粮食的味道早已瘦得皮包骨,一切仍在艰难地继续!深深爱着你的人,如同深深爱着一块麦地,倾注了一生的爱、希望、泪水。

以梦为马的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曾说过,抒情就是血,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海子用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对抗这个张扬的世界。如果不是从明天起,就从当下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看看太阳, 和心上人,一起走在大街上;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也许是另外一种结局,真的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海子诗集》有感(二)

十九世纪末叶以降,诗人为形以上的原因自杀已经成为西方反思想界中的一个恒久的主题。美国诗人西尔维娅 普拉说:"死是一门艺术,是人的死其实等于是人的再生。"在我欣赏过许多已经死过的诗人所写的诗歌以后,我深深的认识到,诗人的死其实是为了他的诗歌的再生和涅槃。

说到这儿大家便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我国现代伟大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的不争事实。海子,男,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1979年,海子15岁,当时他便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它拥有无边的想象力和丰富、深厚的文字功底,当时他说的一句话形容的很恰当,他说:大家可以想象海鸥是上帝的游泳裤。他从1982年就开始写诗,1989年3月26日卧轨自杀,当时海子年仅25岁,这是中国现代诗史的一笔遗憾。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材,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信基本上的大学生都读过海子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也作为课文在高等学府中有高级教师授业解惑,而广大的学子都说海子意境深,那又有谁想到他写的这首诗是太幸福还是前途太美好?

曾经我在海子逝世20周年时写过一篇歌颂海子的诗歌,现在还存放在我的空间里,《献诗——给海子》:"1989 你展开敛布,缝住诗神撬开的头骨盖,皇冠金光四射,神继续流浪------2009 诗神老了二十岁,我带上干粮,王带上旧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一生其实是相当悲凉的,人间的3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他是一样都不曾完整拥有过。

海子的房间没有电视,没有录音机,甚至没有收音机,他不会跳舞,不会游泳,不会骑车。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梭罗这人有脑子","端坐暴跳如雷的老人","另一边呢喃而疯狂的诗人",他的时间都给了这些人,他只有一个姐姐偶尔给他写信,他的亲情其实很残缺。

关于爱情,海子这生谈过四次恋爱,四次失败的恋爱在他的生命中留下无法磨灭的黑点,这与他的死有重要的联系。我曾经写道:"我为四姐妹抚琴,站在山冈上呜咽无声,瘦小的乳房滴下乳汁,滴在金黄的麦上。"海子也在他的诗歌《四姐妹》这样写道:"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而这"麦子"是海子经常用的喻体,此时用来形容了自己,绝望的自己。"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他死前2个月写的诗,看最后那个"只愿"一次,这都描绘出他的无奈,海子不是不愿意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不愿意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是想却得不到。

关于友情,他的朋友的确不多,有一次他出去酒吧喝酒,对酒吧老板说:"老板,不如你给我酒喝,我给你念我写的诗歌。"而老板却说:"我可以给酒你喝,不过诗歌就算了。"他没有真真的朋友,没有能懂他的朋友,在尘世与世人皆为陌路,或许这点更加坚定他离开尘世的决心。他在走的时候身边有一个桔子,在我看来海子把这个金灿灿的桔子当作太阳带离尘世,他最好的朋友。

"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海子在这首短诗《夜色》中它说明了它所拥有的与不曾拥有的。在此,我默默的为他祈福,但愿他在离开尘世后能获得幸福。

别子豪

读《海子诗集》有感(三)

他说他的幸福很简单:喂马,劈柴,环游世界,所以他要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他在尘世挣扎想获得幸福,可现实是一个沼泽,越挣扎的人只能陷入更深,终于,他明白并走向另一条他注定的路。轰轰烈烈的结束了挣扎,斩断对尘世所抱有的幻想,开辟新的道路到达他心中幸福彼岸。卧轨自杀,他以这种最唯美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幸福:喂马,劈柴,环游世界。然后,我们记住了他浩瀚的名字,他,海子。

他,愿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孩子,建筑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相当一部分诗人的创作倾向。许多人都刻意的去模仿他,想写出一个飞翔的世界,可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成为海子。只有那执著的灵魂,远离尘嚣的海子才能写出:"我不为了你才走的/西口外那么荒凉/你唱一支陇味儿的情歌吧/让野外开满你的名字//西北的姑娘/即使成为母亲/也是爱花的/你姓马/母亲便是称你为马兰//我噙着泪水/走过风生满潮的风口/从此,梦中会是安稳的/我坐在一块冰冷的石上/张望放羊的孩子/太阳血/洗过高原行走的父亲//我走过西口/让口外开满你的名字".那些类似于这首诗,乡土于恋情的诗意想象清新而辽远,却同时有一种飘忽的梦幻感。它们是属于燕园诗歌一条主导的流脉,属于海子的诗,有一种品格,即体验大于经验,梦想法超过现实感,最终营造的是自足于校内的纯粹情感化的思象空间。如果想去衡量这些诗歌最重要的尺度是否具有天赋的想象。

读《顾城诗集》有感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他的那首《一代人》,当中的句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打那以后我便知道有这样一位朦胧诗人。浏览过顾城先生的许多照片时,我略感惊讶,他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脚改成的帽子。依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一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正是这样一位如荷花一般诗人,让我感到他就像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有着自己非比寻常的灵魂。《顾城诗集》中当我阅读《顾城诗集》之时,我依旧十分钟爱《一代人》,并非因为我听到的最多,也并非因为它最有名,短短的两句诗将黑暗与光明对立统一在了一起,十分潇洒地跨越了这之中棘手的樊篱,黑不是色彩,没有了光的反射便是黑,带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而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正是一种叛逆,一种反抗,是一代人渴求吸收一切光明的象征。从中我也看到了顾城澄澈的内心,这是他的自我阐释,经历了“十年浩劫”他用诗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坚定的内心。我相信,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诗人定会拥有一颗无比向往光明的心。我愈发认为,他的高洁,与生俱来,由内而外。

而当我读到《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时候,便想到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诗中这句“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描述了他的一生,正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顾城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诗人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这让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固执地这样想过。现在也会偶尔想一想,但大多数,也只是偶尔。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办法去守住自我编织的小世界。

我可以从他诗中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很多时候,他的诗让我感到他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这样一颗心让他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诗句。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爱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就算扣上手中书本,也扣不上和诗句一同律动着的我的心。

读席慕蓉诗集有感


符馨予
她的诗,永远如泉水,不动声响地渗进你心里,不掀起一丝波澜,却带动你所有感官,去竭力享受这被浸润感受的存在。同时,她的诗可以随时牵引你进入她构造的世界,并能用最温柔的力量直触你内心。这种能力,是我一直所敬佩的。抒情的诗,特别是抒情雅洁的诗,难避免地,总会使读者感到娇柔或腻烦,怪不得那些抒发情思的人,怪的是,浓厚的感情。这些感情,是诗人在达到情绪巅峰时发泄的,所以每一行诗,每一个字都含盖着亿万缕情思,因此,这些文字所汇聚的诗便负担着旁人难以承受的感情,过剩的感情,就使得读者产生了腻烦的感觉。而席慕蓉,发现了这一点,也利用了这一点。她写的诗情绪不会爆发,最浓厚的几缕情思夹杂在诗的中间部分被体现,随后,便是镜头的切换,换走了镜头其实是没换走情感的,由此,情感顺着镜头被延伸,被过渡,至此,便立即收尾,不仅扩宽了意境,更酝酿了情绪,给人想象空间。就像《七里香》里写的一样: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大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她不透露一点忧伤的情思在表面,甚至你看到题目时,不会联想到乡愁。但是轻柔的抒情,配上开头对“寻源”这一主题的基垫,再结合适当的场景,情绪全部融进了风里,由清风,扩散到每一个心灵中,使每个人心中都被乡愁的郁香给填满。都被“夜夜归来”的深情所感动。这就是席慕蓉强大的抒情功底,如一条肆意而流的江河,你看到它满满地洋溢到岸上来的波光,听到它滂沛的旋律,你可以把它看成一条一目了然或源远流长的河,你可以没于其中、泅于其中、鉴于其中、照于其中——但至少那河有多深沉或多惆怅,那是那条河自己的事情,那条流于席慕蓉身上的河的事情。我们,只需在诗中,感受到自己就可以了。
在她的诗中,感受到自己,就好像你所有深藏于心得不为人知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感,都找到了归宿,连你自己都可能模棱两可的情感,也能被她以诗贯通,洗涤干净。她的诗,我很早之前就有接触过,那时在电视上听到过有人念她的《一棵开花的树》。缘,如云如雾,在不经意间悄然来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当时听到,心生震撼之感,如何把等待描写的诚挚,如何把错失描写的绵延又凄凉,这便是了,于是,这诗句便被镌刻进了我内心,长大一点后,深入了解她的诗,便会发现她的诗能很好的融入进自己的感情,与她心中追意而流的江河一起,奔向心境的远方,去探索未知的隐秘情思,去发现新的美好构想,得到幸福感。或许这也是最吸引我的一个地方了。
她说:“。”所以,就相对微笑吧,除了诗,我们别无所求。在心灵最幽微处,生命因诗而苏醒。

读《泰戈尔诗集》有感


读《泰戈尔诗集》有感【一】

一阵风过,什么也没有留下,只剩给我们孤单地去感受的情愫,就像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但鸟已飞过。

对于自己的种种,去留与否,总是茫然地无法作出选择。其实,直到现在,才发现,我走了那么久,那么远,原本就是为了寻找。

寻找一个古老的流浪者踽踽独行执著向前的传说。

你是谁?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这个头缠白布,身穿白袍,留长胡须的老头儿,早在百年前,就曾这样问道。

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且能道出生命之本身。他的一生以火一般的热情为世人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灵魂的窗口,引领人们进入他隽永不休的哲思。

博尔赫斯说: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的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博尔赫斯说的,泰戈尔都给予了我们,毫不保留。

他说:谢谢火焰给你的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掌灯的人,他自己坚忍地站在黑暗中呢。

他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

其实一切都反了。我们站在岁月的浪头,以仰望的姿势看这个最虚伪的世界,看它已如同一首风雨飘摇的宋词。快节奏的生活压迫着现代人的每一根神经,单调乏味的过往像车轮一样碾过。世界疯了,我们也跟着癫狂。我们在孤单中徘徊,徘徊成一抹凄清,几分苍凉。

我们在孤独中高歌,兀自绽放着一种哀伤的美。我们漂泊在生,死和爱的溪流上,在被遗忘的时刻,洒下满地华丽的寂寞但泰戈尔和《泰戈尔诗集》却让天上人重回到我们的世界,让阳光重新照耀着我们的胸膛。于是,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如迈克尔。

克逊一般的热烈与奔放;我们感受到爱琴海边那湮没了三千年的风雨;我们感受到三毛跑到荒凉的撒哈拉,去寻找哭泣的骆驼的浪漫;我们感受到犹太民族的哭墙,顺着那古老而永恒的缝隙渗出悲伤,那是笼罩了千年的浓的化不开的忧郁庞德说过,在泰戈尔面前,我好像是一个身披兽皮的野人。

是的,我也必须感谢,感谢这样一位温暖的守望者。他拾起了我们人性中那些遗失了的美好,他教会了我们该怎样面对灵魂,该怎样等待,该怎样去承担罪过感谢泰戈尔,感谢《泰戈尔诗集》,他们一直陪我在朝圣的路上。

我想我决定了一个人孤单地上路,忘掉所有的不快,抛弃所有的诅咒,却依然可以把过往的刚强与凛冽拾取,依然可以倔强地微笑,难过地哭泣,依然可以让脚步继续铿锵金黄的麦田被风吹着,上面是一大群黑色的鸟,那是梵高的《麦田上的乌鸦》,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我们假装驻足,假装不哭,我们大度地转身,潇洒地挥手,《泰戈尔诗集》却轻轻托起了我们漂泊的梦我无法从春天的财富里为你送去一朵鲜花,从远方的云里为你送去一缕金霞,打开门向四周看看,从你繁花盛开的园中采集百年前消失的鲜花的芬芳记忆

我看到这个睿智大度的老头儿,手执长卷,正缓缓朝我们走来

读《泰戈尔诗集》有感【二】

在心底里带着一种淡淡的神圣感,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保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过人的创作精力,以其全面的艺术天才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的艺术珍品。读着泰戈尔的诗,我没能完全理解的这伟大的诗人的全部灵魂,那是何等地高尚,仿佛自己是一只掉进蜂蜜缸的蜜蜂,幸福着,只深深地感觉到冰心的灵魂里有泰戈尔的味道。

如果,你作为一个有名有势的诗人,你还会本着为大众服务的心态来写诗吗?你是否会在权力中迷失自我,只会炫耀和卖弄自己的华丽的文字2024、文学的技巧、浮华的装饰。

可是泰戈尔却认为,作为一个诗人,如果只是搬弄华丽词藻或炫耀文字2024技巧,同样是无法通向神的。那些浮华的装饰将成为阻障。他崇尚纯真和简朴,企望自己的生命简单正直像一枝苇笛,让神来吹出音乐,从而达到人梵神合一的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我是无法体会得到的。

泰戈尔的简单、纯真让我佩服、让我欣赏,这样的美在现代已是罕见的了,诗中洋溢的朴素让人宛如聆听着天籁之音,畅饮着高山清泉。

我想,如果我可以成为泰戈尔诗集中的一株小草、一滴海水、一只小鸟我都愿意,即使是那最微不及到的一颗尘埃,我也无怨。能化作一只小鸟,是一种幸福,那是鸟儿的愿望,因为生活就是无尽地飞翔,只有飞翔才会有希望;能化作一株小草,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情,那是一种自由的归宿,在生活的尽头就是能躺在草地上,静静的聆听风的歌唱,感受草的勃勃生机;能化作一滴海水,是一种快乐,生于大海,也消失于大海。

读着泰戈尔的诗,不仅有遐想,还可以解开那惆怅的烦恼。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是的,有时自己不一定就是主宰,如果太苛刻就不会有幸福的到来。是那最好的选择我不是在说我是优秀的,命运会把目光投射给我,选择我吗?固执会让人不知不觉地走入结果只有零的末路。

冰心说:先驱者!前途认定了切莫回头!一回头----灵魂里潜藏的却弱,要你停留。是的,人有时并不是那么坚定的,灵魂里总会在你做出抉择后留下一丝懦弱,拉扯你不让你继续前行。既然决定了就勇敢地向前走,别灰了心,叹了气,掉了头。

正如著名文学家冰心的评论泰戈尔用人民自己生动素朴的语言,精炼成最清新的最流利的诗歌,来唱出印度广大人民的悲哀与快乐、失意与希望、怀疑与信仰。这本书,会引领着你,走出烦恼,走出忧愁。只要你细细品味,一定会一次又一次的受到熏陶,留下数不清的陶醉。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望月有感阅读训练


望月有感 阅读训练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4)“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5)诗中的“干戈”和“吊影”的含义是什么? (2分)

(6)“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影、雁、根、蓬

(4)“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意对即可)

(5)干戈:指战争(“武器”也可)(1分);吊影:对影自怜,指因没有亲友陪伴而孤单。(“孤单、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给1分。如孤单、孤苦、无亲友陪伴、对影自怜等)

(6)同: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2分)(有“借月”之意给1分,有“思亲”之意1分);异:“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悲”“悲伤之意可给1分)。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喜“”乐观“”豁达“之意可给1分)。

二:

1、 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的情感经常出现在诗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5、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附注释: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⑶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⑷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⑸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⑹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⑺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⑼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⑽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⑾羁旅:漂泊流浪。

⑿寥落:荒芜零落。

⒀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⒁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⒂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⒃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⒄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⒅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⒆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翻译: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贞元十六年春(800年)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赏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题目很长,题中直接交待了写作的原因、背景,可以当作序言: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读《红楼梦》有感(徐瑶)


读《红楼梦》有感(徐瑶)
都说四大名著每一本都好看,《三国演义》的三国之争,《水浒传》各路好汉的豪迈,《西游记》的神魔世界,但我却最钟情于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书讲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繁荣走向兴衰,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贯穿了整本《红楼梦》。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林黛玉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呀!花死了,会有谁去可怜它,就如林黛玉,自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只有宝玉让她觉得是最珍贵的东西,渐渐的,黛玉爱上了宝玉。可直到宝玉和宝钗成亲的那一刻,黛玉伤心过度,再加上自身虚弱。吐血身亡。黛玉临死前说的那一句话:宝玉,你好……让我至今印象深刻。黛玉死的那一刻,有谁去怜惜她,只有那些下人,奴婢们。难道在身份高的人看来黛玉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其次,薛宝钗也极为可怜,她在贾府中什么事都得忍着,没和宝玉成亲之前,宝玉每天逗黛玉开心,可成亲之后,黛玉死了,宝玉也为此悲伤,对宝钗的态度大不如从前,至少从前,他们一起玩耍作诗,现在反而是宝钗去哄宝玉,最后贾府衰败,宝玉出家当和尚,宝钗当上了贾府的当家奶奶,孤独终老。
后来我去百度上查找了曹雪芹的身世背景,才发现红楼梦其实是她自己的故事,原来曹雪芹的一生是如此凄凉。《红楼梦》这本书反衬出当时一些地位高的人的腐败无能,只知饮酒作乐……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读徐子沛《大数据》有感


读徐子沛《大数据》有感

张登泰

大数据,是近年来相当火爆的一个词汇。马云说,未来的世界是数据的世界,大数据之争,将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刚好办公室读书角有一本《大数据》,于是拿来闲时翻阅,浅读之后觉得颇有启发,感想略记如下。

徐子沛的《大数据》,讲述了美国的数据管理发展历程,呈现了数据与政治、数据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全书的主体是美国,但是也处处在反观中国的当下。

数据是对信息数字化的记录,其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提炼后,才能赋予价值。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看完很受启发。比如沃尔玛,沃尔玛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发现,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有两样东西是成比例的增长,啤酒和尿布。这是为什么呢,后来研究发现,星期六、星期天常常是女人在家做事,男人到购物店买东西,买东西就买尿布,买尿布的时候男人就想,挺辛苦的买点啤酒犒劳自已,所以啤酒和尿布就一块增加了。是不是想不到会是这样。

大数据对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是影响巨大的。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备件管理,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备件成本预控,这涉及到对备件消耗和储备的预判与控制。船舶在进入某项目施工之前或之初,就能较准确预判出该船舶施工期间的备件消耗,从而给出准确的备件需求计划。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靠经验很多时候确实也可以大致预判,但是变数也很大。若能依托大数据,通过积累公司的所有船舶在所有工程的施工数据、备件消耗数据,并进入统计分析系统导出备件消耗特性,那对于备件成本预控将是革命性的进步。

看过杨德诺公司的一份演示稿,稿件用图表形象的罗列了各种土质工况下的单方成本组成,包括备件消耗成本和船舶修理成本。显然,杨德诺公司拥有大数据,并在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管理和运营,强大的数据支持让他们在项目投标和项目实施中,不断的取得胜利。

大数据的建立需要坚持不懈的进行数据的准确采集,需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才有统计分析价值,才能最终从量变走向质变。对于大数据的厚积薄发,书中引用了《笑傲江湖》岳不群的一段话——岳不群叹了口气,缓缓地道:"三十多年前,咱们气宗是少数,剑宗中的师伯、师叔占了大多数。再者,剑宗功夫易于速成,见效极快。大家都练十年,定是剑宗占上风;各练二十年,那便是各擅胜场,难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后,练气宗功夫的才渐渐地越来越强;到得三十年时,练剑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气宗之项背了。然而要到二十余年之后,才真正分出高下,这二十余年中双方争斗之烈,可想而知。"

公司近年来已经开始布局大数据,通过建立各种信息管理平台,不断加大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力度,这是对大数据的认同。那么如何做到坚持不懈的进行数据的准确采集,以及进行数据的有机整合,让数据形成运营支持和决策支持,实现数据价值变现呢。我对公司未来充满期待。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得数据者得天下!

(维修公司 张登泰 稿)

相信《读徐满元诗集《众星望月》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汪国真诗集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