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父亲的病有感400字

读父亲的病有感400字

读《父亲的爱有多高》有感400字。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读《父亲的爱有多高》有感400字,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天气灰蒙蒙的,一会儿外面就下起了鱼,爸爸还没有回家。我坐在窗边,凝视着窗外,听着那“沙沙沙”的雨声,不禁想起了十岁时读过的一本书《父亲的爱有多高》。

书中的主人公李囡囡出生在90年代初,家里很穷,妈妈又经常生病,一家三口生活在仅20平方米的小屋里靠爸爸微薄的收入生活,那个时代,她爸爸的工资很低,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尽管这样,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充满了快乐和微笑。爸爸为了囡囡可以不顾一切,为了提高她的学习成绩,省吃俭用,给她找老师补课,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冷酷热,爸爸都会为她准备好一切……这就是父爱吧。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有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可以说物质上什么都不缺,但在平时和同学的交流中,隐隐感觉还缺些东西,现在终于明白了——父爱!

我是幸福的,我庆幸我有一个好爸爸,他平时虽然也很忙,但总会抽出时间来和我交流,教我做人的学问,平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当我烦恼时,当我考试不理想时,听到的不是责骂声,而是鼓励和耐心的开导,一起分析找原因,所以我的小天地是快乐的。

窗外的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也许现在还有很多的爸爸在外面应酬,但是希望你们能够抽点时间陪陪你的孩子,也许你的一点关爱能带给我们无尽的空间。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有一种爱叫温柔——读《弥留的父亲》有感


那一天,闭目在金殿香雾中,暮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我的内心与文章产生了共鸣,不知怎的,脑中便投出了仓央嘉措的这一句。文中的父亲和母亲之间无言的温柔和爱抵到我内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明明,是一位刚强无畏,像山一样的男人,却在最后,柔顺小心,处处离不开自己的爱人;明明,是一位内强外弱的女人,却在最后,只为一句迟来的我爱你,于是潸然落泪,也离不开自己的爱人。这便是文中的二人,这便是作者七十多岁的父母。

我敬仰着这二人,因为他们诠释了人世间最纯洁的爱。那一句虚软无力的我爱你,那一阵无言之间目光的交流,哪一张眉眼间满含柔情的苍面,让我内心止不住的颤动。啊!原来,人世间真的有一种名为温柔的爱!我已经不是七八岁时,手捧唯美浪漫的《格林童话》

的女孩了,我也不会很天真地以为每个女孩身后都有一位丑陋无比的老巫婆,只要打倒她,便能寻来自己的幸福和希望;如今,自己在一本本中外名着中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产生了一种懵懂的真爱难求的思想。如今,这种思想也彻底被我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我找到了答案,就在文中。

也许,第一次看到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夫妻还如此的煽情,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好笑。可是细细品读之后。蓦然发现,这并不可笑,这是真情。文中的父亲在弥留的几天时,脑子也糊涂了,抱着自己的妻子便直喊:娘。,因为他说,妻子就像去世的母亲一样总是事无巨细的地照顾自己,就像娘娘,我放心不下你,今后,你一定要多攒一些钱。父亲温柔地望着自己的爱人。娘,你把我忘记吧,可我不会忘记你。父亲固执地说着。谁又能想到?一生英武,沉默寡言的父亲却此刻如同孩童般天天缠着他的爱人。文中的母亲是位干练的女人,从不轻易落泪,也不害羞胆怯,她总是落落大方又带点慈祥,头上银白的发正无声地宣示:自己逝去的年华。却在一个下午,父亲轻柔的握住她的手,像对待人世间无价的珍宝般小心翼翼又带点怜惜,她的脸刷的一下红了,如怀春少女般腼腆与不知所措;却在父亲最后一声我爱你中,泪如水堤,滚过脸颊,却不发出一声呜咽。我仿佛看到了一束璀璨夺目的光辉从他们紧紧相握的双手中泻了出来,绘成一幅温馨入画的画面。

看到如此夫妻间的真情,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爸妈。他们不是一般的别扭。那天放学回家,便看到了妈妈躺在床上,脸色苍白,额头上冒着冷汗。我吓了一大跳,忙上前去,摸了摸她的额头,确定体温正常后,又着急了:妈!你怎么了?你妈妈她的老毛病胃痛又犯了。耳边传来外婆的声音,我这才明白过来,刚才心急时竟没看见外婆。听着妈妈无力地呻吟,我火气一冒:我爸呢?外婆担忧的看着床上的妈妈,回应道:我打过电话了,你爸马上回来。我赌气的一撅嘴,心中不是滋味。听到了开门声,我飞快地跑到门口,是爸爸!你妈怎么样?爸爸一进门便问了声,不好。我有气无力的回答。只见爸爸倒了一杯水往卧室走去喂妈妈喝下后,又回到了门口。穿鞋,穿外衣,关门。一系列动作让我心中怒火熊烧。半夜的冷风刮着透明的窗子,我从梦中醒来,看了一眼爸妈的卧室。灯,还亮着。于是,起身推门,撞入了这样一幅情景:爸爸趴在床榻上,一只黑黝黝的手牢牢的攥紧了妈妈的手,妈妈嘴角挂着一丝甜蜜。灯光柔和的抚着他们二人安详的睡颜。桌上,是一袋子的胃药,各种各样的都有。顿时,我的心中惯了甜汤。第二天,我用不怀好意的目光在两人身上巡视,妈妈先红了红脸爸爸则一脸的云淡风轻,好像什么也不关他的事一样,只是严重的血丝证明了他昨夜并没睡好。爸,这些你买这么多干什么?我拎着那一袋胃药,故意的问着。我昨天出去散步,碰巧看到家药店,就进去看看,就爸爸嘀嘀咕咕的说了半句,就飞奔出门。我张目结舌!我明明看见这别扭的二人啊!心中好笑,却别样温情。

原来,有一种爱叫温柔,有一种温柔叫真爱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耳边又鸣响起了他的诗,萦绕心怀。

因为有爱——读《爱的教育》有感


因为有爱

马淑文

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为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人与人爱的力量可以使不公平的命运化为人人平等”,充分体现了人间爱的力量,给人鼓舞,让人感动。

翻开此书,品读文章,随处可见爱的影子,时刻涤荡着我们的心灵。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可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忍勤奋的斯代地和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还有慈爱的父母和敬爱的老师……每个故事都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体育课》这篇文章。那是一节机械体育课,对后背畸形的耐利来说无疑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起初,耐利虽然努力向上爬,可内心还是有些恐惧和不安。而有了卡隆的鼓励与保护,他不仅有了信心,还有了强大的安全感,最后终于爬上了高高的爬杆,赢得同学们真诚喝彩!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之爱,这是一种能给人阳光能量的神奇物质——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却能使原本内心气馁的人信心大增,给人希望,传递正能量。

世界处处充满爱,如果你没有感受到,只能说你还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用心体会生活的心。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同学和老师,不也像书中所写的那样亲切、友好、和蔼吗?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爱,创造爱,才能感受到爱的力量,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真心把爱传递下去,让爱充满人间!

回首岁月,《爱的教育》已经历了一百余年的时光了,但只因为书中有爱,足以使它成为书中经典,让它穿越时空,永不褪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观《大地有爱》有感400字


走出电影院门口,抬头望着蓝天,我遐想着,沉思着 ……

这是一个讲述高三学生天明的故事。他有很出色的成绩,却在他面临高考时,他的父亲在工地里意外死亡。母亲伤心欲绝,她联合老师,村民瞒着天明这个噩耗,以免影响他考的高考。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天明还是感觉到周围人越来越关爱他,并且当他得知父亲不能回来送他进考场,心中更是忐忑不安,疑惑也越来越大,他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打电话到父亲的工地里,得知了父亲已经死亡的消息。他失去理智,骑上车冲进雨帘中,这一秒,天仿佛也在为他哭泣。后来,梁老师追上去教育了他。天明哭了,不知道他是为了父亲死亡而伤心,还是周围人与母亲对他的关爱而感动。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遇见红军爷爷,红军爷爷带他去了纪念革命烈士的博物馆,跟他谈人生的道理,告诉他不能遇到挫折便停下前进的脚步。天明听了老师和爷爷教导,他懂了,他不可以辜负大家的希望,也不可以使已离开人世的父亲感到失望。于是他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回到紧张的复习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大学所录取。

人生路上会遇到许多坎坷,面临种种压力,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困难就马上放弃努力的人肯定不能实现梦想。看着这个故事,心中触动很大,回想起自己因为遭遇挫折,成绩一落千丈时,我乱了阵脚。再也鼓不起勇气,自己觉得很惭愧。同学们,你是否也遇到过困难?你是否被它打垮?摔倒之后是否再次爬起来继续往前?人要面对的不只是重要的卷面考试,把生活中的一个个障碍当作一次次锻炼自己成长的机会。只有过了这一道道坎,才会促使我们渐渐成熟。

前进的路上定有坎坷,但在阳光照耀下,我们也定能战胜困难。同学们,遭遇困难与挫折后,在接受热心人帮助的同时,也要靠自己的力量越过一个个障碍,攀登一个个高峰来实现梦想,为自己加油吧!让我们在阳光下快乐的成长!

读<拾馒头的父亲>有感 (400字)


读《拾馒头的父亲》有感今天我读了一篇叫《拾馒头的父亲》这篇文章,我被它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故事主要讲一个从乡村来的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在县城里养猪,所以他的父亲天天在小男孩的学校拾馒头、剩饭来喂猪,可同学们看他穿的不好,就给他的父亲起了一些外号。那个小男孩很害怕别人知道那是他的父亲,就千方百计躲避他的父亲。终于有一次那个小男孩对父亲说:你别再拾馒头了。父亲听了沉默了很久说:只要我不跟你讲话。到了期末小男孩考得很好,可他不让他的父亲来。后来他终于明白了把父亲请来了。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我平常最顾忌别人对我的嗤笑,由于这样,使我很难再把精神用于学习。不过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别人的嗤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学习学好,我不再去听别人的嗤笑,我每天都能心平气和地面对那些流言。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父亲的话:一个人不能自卑,只要你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那些挫折,才能取得成就,不能因小失大。

读《巴格达有爱》有感作文


我拿着书目,漫步在书城里,不知为何,我停留了下来,拿起了这本书,上面有一只小狗酣然入睡,小小的脸庞,毛色黑白相间,就好像是一个在襁褓中的婴孩儿,神情安详,小狗头上有一行字“我为什么没有把时间花在拯救人身上,而是拯救了一只小狗?我不知道,也不关心,但至少我拯救了一个生命。”这一段文字让人为之动容,似乎作者在挣扎着,他的选择出乎意料,这让我下定了决心就看他们的故事。

巴格达——地球上最危险的城市,这个名词似乎已经充满了绝望、绝情,那里没有爱和快乐,但是这只小狗是怎么活下来的呢?其实是因为只要爱和希望就会发生奇迹。我很喜欢那张拉瓦在经历了死亡的威胁后再加州过上美好生活时乐呵地开怀大笑的照片,那个快乐的表情就好像是一个孩子,在得到满分后听到老师表扬时的表情,好像是一个孩子,在捡到一个玻璃弹珠时的表情。拉瓦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地方凭借爱的力量过关斩将活了下来,它是幸福的,它是积极的,它是向上的,它也是幸运的。

而相对于拉瓦来说,我想我们身边的某些动物朋友就是不幸多了。我的楼下有一条小野猫,小小的身体,时常蜷缩在垃圾桶边,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记得有一次,我给她喂过几根我的油条,从此她就认识我了,后来的一个晚上,我放学回家,在昏暗的路灯下我看见一个毛茸茸的小黑影朝我奔来,我有点害怕,心噗嗵噗嗵地跳着,近了,原来是那只小猫,她跑来蹭我的裤腿,撒娇般地望着我,如水的眸子清澈极了,那一刻我的心乱七八糟地痛了起来,我取出袋子里那罐酸奶,递给了她,她看也不看就把头埋进了罐子里,舔得啧啧直响,看样子是很久都没有吃东西了,我忘记了父亲说的流浪动物身上有病菌的警告,下意识地去抚摸她的背,她的毛柔软极了,可是我可以轻易感受到她的骨头,她瘦而单薄的身体是怎样度过寒风呼啸的冬天的呢?是这样既一顿饱一顿的吗?是独自吹着西风的呢?还是会遭遇不测呢?我不敢再想下去,这本是个可爱的生灵,可却要独自生活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面对着种种威胁,生命是平等,可为什么我们的命运却截然相反?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上了楼,第二天,我特意多带了点吃的,想要给这个小家伙,可是,黑夜中,她没有朝我奔来,我就这样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她再也没有出现,我很担心她,我祈祷它因为可爱而被人领养了,我不愿意往别的方向去想,因为我从潜意识里还是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着爱。我想我就像是作者一样,只是我还没有像他保护拉瓦一样保护小猫,我只能让她流浪。

每当路过宠物店,我都会在门口默默祈祷,希望每一个主人都可以有责任心,永远不要抛弃对他们百分百信任的小宠物。其实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爷爷家的小狗路路是和我最亲的小动物,它是一只流浪在察尔汗盐湖的小狗,被在当地工作的大伯收养带回了家,这只小狗一直都是热情奔放的,她喜欢见到家里人就旺旺旺地扑上来,舔着我们的裤腿和鞋子,小脸上写满了重逢后的快乐,小尾巴摇摆着。她也是幸运的,她过着与同伴相比更加幸福的日子,他往往是我和妹妹争相喂食的对象,我的好友都知道我怕狗,但是唯独对路路,我不怕,看到她,我就可以实现我自己的爱心。不知是不是黛玉葬花的情感在骨子里作祟,每当在路边看到小动物的尸体我都会难过好久,难过他们悲惨的命运,难过我什么都帮不了他们,可是每当喂路路的时候,我的一切遗憾就会烟消云散,我倡导生命平等,我们既然要争取自己的生存权,那么就有责任去保护身边的朋友们,为他们营造出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试想,如果连巴格达都有爱了,那么在我们的这个和平年代里,还不能保全一只小动物吗?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博爱的大民族,墨子倡导非攻,孟子倡导仁政,这些先人都在以身作则,为生命的价值作牺牲,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该重拾这份博爱?如果每个人都是黛玉,那么现在这里是不是已经春暖花开了?空气里是不是都洋溢着爱的味道?没有残酷的折磨,只有爱的抚慰,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当做为悲哀的事时,心是不是在隐隐作痛?我的想法和要求很简单,只要我们伸出手,保留住心中那唯一一份温存,让我们重新和幸福相见!

读《父亲是眼睛》有感400字


星期五上午,我读了一篇《父亲是眼睛》这篇文章,使我很感动。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群,她是个盲人,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她父亲也是盲人。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了父亲让小群认识水,带她去海边玩。第二件事讲了父亲给儿子解说颜色,第三件事讲了给儿子买米老鼠书包,体现出了父亲很爱孩子。第三次小群要红书包,父亲给小群买书包的时候,因为自己是盲人,给儿子买了个绿颜色的米老鼠书包,使儿子产生了误解,父亲还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在这件事里,父亲让小群理解了爱。

父亲把小群教育的成绩越来越好,小群也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了。就在这时候,小群的爸爸突然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小群知道了父亲也是一位盲人,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甘蔗有多高》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书是去年买的,但一直没来得及看,直到这个假期才将书抽出来读了读,也总算没有浪费人民币,这本薄薄的小书可不便宜呢!看这封面和名字,朋友们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比如绘本之类的。不过,“书不可貌相”,它其实是一本更适合老师阅读的书籍。

这本书是我之前阅读的另一本书的作者推荐的,据说对儿童测量概念的教学很有启发和帮助,想着二年级就有测量知识的教学,我便买了,结果我都要教三年级了才开封阅读。表示不想评价自己!

刚打开书的时候,我有点懵圈,全是繁体字。不过能理解,海峡对岸的同胞肯定是用繁体字的,没有竖着并从右往左排版已经很仁慈了。读了两页后,我发现阅读此书完全没有问题,能结合上下文,连蒙带猜地读懂。不得不说,汉字真是一种神奇的文字!

读完序言进入正文后,我一边阅读一边感叹,这正文未免也太简单了吧,几乎每页都是几小段文字配上几张图片。像这样的话,我也能写书了!读完后,我可不敢再说这样的大话了。书虽简单,却凝聚着许香兰老师的汗水。(补一句:书的作者是林意红,不是许香兰老师,但许老师是《甘蔗有多高》这一课程的主要开发者。没有许老师的实际行动,也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

《甘蔗有多高》这一课程的主题和探索方向,是老师根据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兴趣来确定的。本来老师确定的主题是“稻米”,但在参观稻田时,小朋友们却被旁边的甘蔗吸引了。于是老师决定改变计划,把主题换成甘蔗。在农夫伯伯的指导下,孩子们在校园里亲自种下了甘蔗,并每天进行观察。在小朋友们种下的甘蔗破土而出后的某天,煜翔小朋友用手指头在甘蔗旁比来比去,由此开始了一段关于“测量”的探索之旅。

孩子们经历了四个阶段:

(1)甘蔗该用什么量?(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

在煜翔用手指头复制甘蔗的高度时,孩子们发现“这样比,会变来变去”,进而引发了“用什么方式,才不会变来变去”的思考。孩子们找到的测量工具有吸管、树枝、毛线等,并根据量身高的经验来实际测量,他们“很自然的从地面量起,将甘蔗叶拉直,对准叶尖将吸管剪断”。

(2)用连环扣量(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发现)

后来,有小朋友发现益智区的连环扣也可以用来量东西,从这里开始,孩子们分享的内容就有点不同了。原来都是用手、吸管、毛线、树枝等复制甘蔗的高度,所用的语言也比较笼统,如“甘蔗有这么高”。但使用连环扣过后,孩子们就可以具体的说出“甘蔗的高度是X个连环扣”了。开始将长度这个连续的量,用单位的概念来表示了。

尽管他们并不明白用连环扣测量和用树枝、吸管测量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但他们似乎能察觉到其中微妙的不同,开始对“几个”这个数字很有兴趣。他们不仅用连环扣量甘蔗,还用它去量椅子、白板、桌子......老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做了一个小本子,鼓励孩子们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大家分享。让我这个数学老师兴奋的是,孩子们在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后,逐步发展了自己的估测能力。在量比较长的东西时,如门、柜子、窗子,孩子们会把连环扣串得长一些;而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如篮子、椅子等,孩子们则会用串得短的连环扣量。这说明孩子们在测量之前会先目测和估计物体的长度。

(3)用尺量(标准测量单位的学习)

逐渐地,这些简单的测量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了。某天,亚睿小朋友把箱子里所有的连环扣串成了一串,并告诉老师:“我要量爱弥儿(学校的名字)”。于是,大家一起合作量出了‘爱弥儿’的高度是353个连环扣。

根据测量结果,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告诉外面的人‘爱弥儿’有353个连环扣这么高,别人会知道吗?”讨论一阵后,孩子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老师决定暂时先放下这个问题,改天再试试孩子的想法。从此情况来看,孩子们似乎还没有感受到使用标准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不过,许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这种不疾不徐、耐心等待的态度很是让人欣赏。

后来,潘磊小朋友回家咨询了家长,第二天很兴奋的跟老师说:“尺,大家都知道。”这时,许多孩子恍然大悟了:“对哟!我家也有尺。”你看!孩子们总会想办法找到答案的!于是,老师开始引导孩子们用卷尺测量爱弥儿的高度。但由于卷尺的长度小于爱弥儿的高度,聪明的捷琳宝宝提议“回去测量353个连环扣的长度”。此时,孩子们已经发展出了“间接比较”的策略。多么让人激动!

(4)做栅栏(测量方法的应用)

后来,为了保护甘蔗,孩子们决定给甘蔗围上栅栏。廷彰小朋友画了栅栏的设计图,并在图中的每一根木头上标出数字,最后数出要用35根木头来做栅栏。老师带着孩子们前往市场买木材,发现木材特别长,于是决定买20根,孩子们想“一根可以变成两根,20根再20根,就变成40根了”。

在锯木头的时候,老师发现孩子们锯出的木头一根长,一根短。于是,孩子们开始想办法寻找木材的一半在哪里。(这是一个特别精彩的过程!)

有孩子想用天平的办法,把木材放在手上,平平的时候就是一半,但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找到平衡点。

孩子们又想到把益智区里的等积异形板一一排在木材上,结果最后一个会超出木材的长度,拿掉又太短,也不可行。

孩子们又尝试使用连环扣,但最终使用的连环扣个数不是偶数,还是不能将木材平分为一半。

还尝试了用毛线来量木材,再对折找中点(这是个好办法),但由于毛线的伸缩性,依然没有找到一半。

最后,孩子们想到用长长的纸条来量就不会伸缩了,最后成功的找到了中点。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孩子们锯木头、磨木头、上水泥漆。

万事俱备后,孩子们到菜园里试着摆放要插入的位置。最开始摆放的间距很小,剩下一半的菜园没有围上,于是孩子们把间距调大。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后,终于成功的将菜园围住了。但大家发现木头间的距离不大平均,最后孩子们想到用尺来量,将木头一一调整。

整个课程,有几点特别触动我的神经。

1、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想法,老师虽然有计划,却能随着孩子的兴趣而弹性地调整,支持孩子的想法和尝试。

2、不疾不徐的等待。孩子在整个活动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也走了很多弯路,但老师始终耐心的等待他们思考和尝试,没有冲上前去指手画脚,而是一直鼓励孩子们再想一想、再试试看别的方法。

3、适当的介入。许老师在后记中写道,整个活动自己也多次遇到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刻,也面临是否该介入、或不介入等问题。个人认为,虽然许老师介入的次数不多,但几乎都恰到好处,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把孩子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4、老师的理念领先,能力非凡呀!虽然本书的主题是“测量”,但测量只是整个活动的一部分而已,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其中还涉及到种植、观察、记录、设计、具体制作栅栏等。题外话一句,开发这个课程的许香兰老师只有三、四年的幼教工作经验,让我很汗颜呀。

在这里多一句嘴:从整个课程,我们可以窥见台湾的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之前,我在某个节目中听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搞得很好。当时的情况是,在比赛中,中方队员心算速度较快,击败了美方队员,然后这位知名教授说出了这句话,但这句话我并不怎么赞同。不可否认,纵向观察,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在蒸蒸日上。但学生们强大的计算能力是怎么来的,外行不知道,难道我们自己心里还没点数吗?这就能说明我们的基础教育搞得好吗?别的不说,瞧瞧人家幼儿园学生都能到田野里上活动课,到市场买木材,俺们这里允许吗?(当然,我拿人家幼教的例子来说小学和中学面对的事儿,也不怎么恰当。)

可能,像许老师这样教学,并不能培养出所谓的“好成绩”,可我觉得这就是教育原本的样子,该有的样子!你看,孩子们的整个测量活动过程,不就是一个微型的“人类测量活动发展史”吗?作者:月如寒川

读《有魔法的鸭蛋》有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有魔法的鸡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了:小猪是个热心肠的人,很喜欢帮助别人。他隔壁住着仙鹤阿姨,仙鹤阿姨的腿有点瘸,住在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小猪想:仙鹤阿姨的腿不方便,要是能帮她盖间宽敞的房子该有多好。可他担心自己没有这样的力气。他听说有只会魔法的母鸭,吃了她的蛋就会有无穷的力气。小猪暗想:为了帮仙鹤阿姨盖房子,我得千方百计找到这样的蛋。说干就干,这天,小猪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礼,踏上了寻找魔蛋的道路。走到半途,小猪碰到了一只公鸭,他向公鸭打听了路,还把自己准备为仙鹤阿姨盖房子的事向公鸭说了一遍。公鸭说道:“这个传闻我也听说过,不过找到那只母鸭,不仅要爬山、过险滩还要跟怪兽搏斗。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什么艰难险阻我都不怕,只要能帮仙鹤阿姨盖好房子,我什么苦都愿意吃!”小猪说这话显得十分激动。“你勇气可嘉。其实,刚才我是故意试试你的,实话告诉你吧,那只有魔力的母鸡就是我的太太”公鸡说。小猪终于得到了魔蛋。吃下魔蛋后,小猪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没用几天功夫,仙鹤阿姨的新房子便盖好了。新房子落成那天,小猪特地跑去请来了有魔力的母鸭和公鸭。向她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努力争取、创造条件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俗语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父亲的爱的读后感


读父亲的爱的读后感(一)

读完《父亲》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平时怎样关心我鼓励我的父亲:

在生病时,你关心我;遇到难题时,你指导 我;伤心时,你安慰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脸色苍白、嘴唇无色的我连喝水都吐了,到了医院,你背我上楼下楼,左左右右,外面下着大雪你还满头是汗事后我才知道那天你也生病了,流下了不知是后悔还是感动 的泪。还记得那次去苏州乐园,你要带我坐海盗船,我听到别人的尖叫声,死活也不肯。你鼓励我:不要紧,宝贝儿子,胆大点!要做个勇敢的男子汉!我半推半就地上了船,坐稳后船慢悠悠地前后荡起来,速度越来越快,我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胳膊。不要怕,放松点,实在不行的话就喊出来。父亲大声说道。我就大声喊起来,把害怕抛到了九宵云外。下了船,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有个好爸爸!

《父亲》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父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读父亲的爱的读后感(二)

今天下午,我读了名叫《爸爸的爱》,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部书吧:一位大学教授叫高帆,他的妻子秋红因难产而死,临死前产下了女儿高盼盼,可盼盼一生下来就有血液病,就要靠输别人的血才能维持生命。可血也并不便宜啊,高帆为了救女儿的命,把多年来的积蓄和家里的家具,以及他与秋红结婚时的金戒脂也卖了出去,终于有了一笔钱可以为盼盼治病了。

钱用完以后,可女儿的病还是没治好,这可怎么办呢?高帆干着急,为了治好女儿的病,他每个星期除了教大学生上课外,双休日还到车站卖矿泉水,以及再到别人家教别人写毛笔字2020等,这样总算是勉勉强强过着日子。盼盼长大了,由于她输不同人的血,体内血互相冲突,情势很危急,医生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输高帆的血才能缓解病情,一个月要抽23次,这可怎么撑的下去,终于有一天,高帆从讲台上摔了下来,无情的命运让他的腿变成了粉碎性骨折。

最近,有位教授研制出了一种药,可以治疗血液病,可高帆为了女儿的病已经山穷水尽。医生对高帆说:即使不算你以前的住院费,这种药也要31万元。没有办法,他所教班的同学和同事,把这感人的情况向社会呼吁,共募捐到了180万,他把多余的钱都捐给了各大医院。

爸爸一贯对我十分严厉,我曾经对爸爸有很多看法。但看了这部十分感人电影后,我真不知道对爸爸说什么。


读父亲的爱的读后感(三)

《爸爸的爱》,千万泪雨演绎深情父爱,万千雨泪换来人间真情。

事情是这样的:

男主角高帆是一位大学教师,妻子因难产早逝,留下一个女婴盼盼和他相依为命,这位父亲因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她交给邻居大妈照看,可是有一天,那个名叫盼盼的小女孩突然发高烧、流鼻血,经医生诊断后说盼盼患的是血液病,为了给女儿盼盼治病,他历尽千辛万苦,受尽百般磨难,最后经过好心人和媒体的关注,在社会的捐助下终于医好了女儿的绝症,然而他自己却瘫痪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盼盼长大了,输血量在逐渐增多,一次要有几个人贡血,因此出现了排异反映,为了挽救小盼盼,他的爸爸在不顾医生的劝阻下,强烈要求把自己的血输给小盼盼,自己却因输血过多和营养不良昏倒在讲台上。

最近,有位教授研制出了一种药,可以治疗血液病,可高帆为了女儿的病已经山穷水尽。医生对高帆说:即使不算你以前的住院费,这种药也要31万元。没有办法,他所教班的同学和同事,把这感人的情况向社会呼吁,共募捐到了180万,他把多余的钱都捐给了各大医院。

记得有一次,我的奶奶生病了姑姑和叔叔他们都在外地上班,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就像文中的父亲一样我的奶奶没有通知他们,直到最后去世,都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女。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平时一定要多关心一下父母,让他们也感受我们的爱。

读后感《读《父亲的爱有多高》有感4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父亲的病有感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