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养花有感300字

读养花有感300字

读“曾参杀猪”有感3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读“曾参杀猪”有感300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鲁国有一人名曾参,一次他去集市,孩子吵着也要去,他妻子对孩子说:“你在家好好玩,回来我们杀猪给你吃”,孩子听了很高兴,不吵着去了。回来后,曾参真的要杀猪,妻子说:“我说是为了孩子安心,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不能欺骗,他年纪小,只会学别人的样子,尤其父母是他学习的榜样,今天你骗他,明天他会骗你、骗别人。你不讲诚信,孩子以后就不会信任你,你看危害有多大呀”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知道做人要诚信,不能欺骗别人。

诚信是一种品德,是做人必备的。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别人对你信任,诚信一旦丢失,就很难挽回了。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用的好学生,对同学要诚心,说话算数,努力帮助别人,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努力做到,别人对自己有误解的时候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别人的谅解,不能因贪图小便宜而失去同学的信任和友谊。只要你是讲诚信的人,别人就会尊重你,和你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拥有诚信你就会感到很幸福,生活在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信任的环境中,我们就能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曾参杀猪》有感 500字


读《曾参杀猪》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一遍地读了《曾参杀猪》着篇程诚信故事,了解了曾参是多么诚信。我深深地被曾参的诚信所吸引,所感动。
文章中所写的是:曾参的妻子要在集市上去,为了孩子在家里好好地待着,就说回来杀猪煮肉给孩子们听,不料曾参听到了,等妻子回来就按计划行事,而她回来,曾参他就把猪杀了,她却很后悔。从中,我看到了曾参的妻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欺骗了自己的孩子,说明了她不诚信,愿全世界的人民不要学她。而曾参不会欺骗自己的内心、不会不诚信,不让孩子们受欺骗,满足孩子,从中我懂得了:自己要诚实,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人不要言而无信,尤其是在弟弟妹妹和其他比自己小的人面前要诚实,否则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如果自己在他们面前言而无信,他们明天就可能欺骗你,欺骗别人,你瞧,那危害多么大呀!
在《孔子家语》中,就提过“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这句话。教育了我做人要诚信。
有一件事,使我难忘。在三年级的时候,在某一天,我在上课,突然我发现有一支笔“滚”了过来。我一看,这是一支外表极为精美的蓝笔,我一瞧就已经爱不释手,我左顾右盼,速度快如闪电,一弯腰,我便将笔拾起,可我一拿起笔,我的心里就像是打翻了五味酒似的,真不是滋味,度过了这一节课就好像度日如年,终于放学了,我见一个同学在焦急再找什么,我暗自高兴,慌忙把笔收好,他问过许多同学,现在,要问我了,我迟疑了一会,心想,笔得来不容易呀!忙说:“不知道。”我既没看见地上有笔,也没拿到。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师和所有同学都嘲笑我不诚实,第二天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再将笔还了给他,令我惊奇的是:他并没有说什么,只说了一句,“知错就好......”这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记,我知道,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了!
我们要用行动来做到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的习惯吧!


《曾参杀猪》读后感200字


今天没什么事我就看了看课外书。书的名字叫《108个好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的名字叫做《曾参杀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叫曾参的人为了一句哄孩子的无意之言真的把一头猪杀了。因为他深深懂得诚实首信,说话算数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孩子纯洁的心灵上却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阅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理解了妈妈常对我说的诚实是个好孩子。我也一定记住这句话。

读《曾子杀猪》有感300字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旁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爸爸妈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怀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读《曾子杀猪》有感


《曾子杀猪》主要讲了曾子的妻子要去买东西,小儿子又哭又闹,做母亲的只好哄哄儿子,待会儿给他杀猪吃,小儿子不哭了。当曾子的妻子回家事发现曾子正准备杀猪,就责问他;我和孩子是闹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学父母的样,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教育他呢?说完曾子就把猪杀了。

故事中父母的两种态度给我很深的印象。

我也有过亲身体会。那天我要出去玩,可是妈妈偏得让我写作业,没办法,最后以我得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妈妈,不过妈妈让我把才学的古诗默写下来才能出去玩。我爽快的答应了,默写完后我就拿给妈妈看,最后妈妈检查过后,全对!!!我高兴极了,可是这是妈妈又发话了:不行!太乱了!我听后生气极了,妈妈怎么能这样呢?我是认真的写的呀,她不想让我出去玩就直说么,干吗要拿我字写的乱当借口不让我去玩呢!我当时伤心的哭了。

现在社会上有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一时的欲望,就用一些虚假的话来哄骗,事后又不实现自己的诺言。结果,孩子发觉自己被骗了,很伤心。家长们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看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我很欣赏像曾子那样说到做到的人。曾子就医字迹得言行一致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它使我明白了教育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样,要别人诚实,自己首先要说换算数!

读《曾子杀猪》有感200字


我们的老师对我们说过“做人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我在书上看见一篇关于诚信中守信的一篇文章《曾子杀猪》,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到集市上去,他见儿子一直跟着他身后,闹着要跟她一起去,她就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一下回来给你杀猪吃”。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了,一进门,只见曾子捊起衣袖,准备杀猪,妻子说:“我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这种事情做父母的是应该认真地,既然答应了孩子,就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最终还是把猪杀了。

这篇短文讲的是我们要诚实守信,要不然失去同学对你的信任。

曾子杀猪-读<诚信>有感


你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吗?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又哭又闹,她就哄儿子说:“你快回去,我回家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在杀猪,连忙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他玩罢了。”曾子说:“不能这样哄小孩,小孩本来就年少无知,他们都模仿父母,听从父母教导。这样欺骗他,是教他说谎,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

说到做到,是曾子对诚信的看法。

诚信,这两个字蕴藏着无穷的内涵。它是自己对他人诺言的履行,它使你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责任感,使你用信用取信于人,在他人心中树立自己守信的形象。

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使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盛夏的天气,烈火般的阳光,那正是酷热的七月天。我上完课回来,公共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着,一阵阵热风吹进来,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凉意。

车经过一座桥时,我看见几个大人在河里游泳,这条河旁边没有护栏,水也很深,多危险呀!我还记得,大人们以前跟我说过,小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而这些大人们呢?可能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这样做没事的。他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们既然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就更应该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在信守诺言这方面,难道一个大人远远不如一个小孩吗?于是,我对自己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要做个有诚信的人!”

读《曾子杀猪》有感范文450字


前几天,我阅读了《曾子杀猪》这则寓言故事,读后感慨万千。

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曾子的父亲和他的妻子要出门办事,可他们的孩子吵闹着也要跟去。于是妻子就哄孩子说:“宝贝,乖点!等我们回来让你爸杀猪给你吃。”孩子一听就乖乖地一边玩去了。等办完事一回来,曾子便拿着大刀要去杀猪,这时妻子急忙拉住他,说:“我是哄孩子的,你还真要杀猪呀?!”而曾子却说:“这可就是你错了。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能收回,要信守诺言!”

在现实中,像曾子妻子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我们家,每天晚饭后一小时是我练琴的时间,可有一次周末我想上上网放松放松,爸爸答应我弹完琴就让我玩电脑。我很高兴,认认真真地练完了琴,正准备兑现爸爸的诺言,可他却以我练琴时东张西望为由,取消了我玩电脑的计划。要知道那可是我一个星期的期待,我委曲极了。毕竟,被欺骗的滋味不好受呀!

现在,大多数家庭中都存在这种家长经常不能兑现诺言、不守信用的问题。唉,这些家长的思想品德都学到哪儿去了呢?难道他们这样做就不怕影响下一代?就不知道这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吗?不过,我们做小孩的也要懂事一点,让大人省点心,那样也就不会被哄了!

我讨厌曾子妻子那样的母亲,又羡慕曾子那样的父亲。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一直像曾子那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

诚信是金——读《曾子杀猪》有感


诚信如春天里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如夏天里的一阵清风,给人送来凉爽;如秋天里的果园,让人感到丝丝香甜;如冬天里的一堆篝火,给予人温暖。

读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后,我受益匪浅: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子的妻子便对孩子许诺,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妻子回来后,曾子赶忙去猪圈,他的妻子阻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能闹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他骗人啊!说着,曾子便把猪给杀了。

在现实中,我也有过失信的经历。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本《草房子》,说好三天后还她。后来,我看这本书看得津津有味,便迟迟没有还她。最后,直到她讨要作文的那一天,我才还她。还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好周末一起出去玩,可是我在家写完作业后,便悠闲地看着心爱的书,早就把那对朋友许下的诺言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星期一,她对我说:你周末的时候。怎么没有来呢?害我白等了!啊?我愣了一会儿,最后才恍然大悟。事隔几个星期后,她才肯理我,我七上八下的心终于落下了。读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用,不然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明白了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大小,都应该认真办好,即使忘了也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并取得对方的谅解。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诚信是金,正如《中彩那天》中所说:一个人只有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读曾氏家书有感:智慧灯塔


智慧灯塔

——读曾氏家书有感

走出象牙塔,进入大熔炉,生活和职场的考验接踵而来,在现实中我已有应接不暇之状,迷茫、错乱、焦躁、困惑等负面情绪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一位益友给了我指点,说“不妨读读国学,修炼情商,内圣外王嘛”,我恍然大悟,仿佛在黑夜的海面上寻到了灯塔,自此开始徜徉在卷帙浩繁的国学经典中。

常言说凡事总有一个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浩如烟海的国学领域中找到落脚点也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阅读儒道经典到宋代苏轼,再到近代梁启超,直至折回晚清名臣曾国藩(以下称曾氏),历时两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国学归宿,这要得益于梁启超给其师康有为的信中所言:“弟子日间偶观曾文正公家书,猛然自省,觉得不如彼处甚多”。是什么样的文字可以让近代伟人梁启超抒发这般如获至宝的感慨,莫大的好奇心驱使我开始拜读曾氏文集,从此便与曾氏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常说西方的达芬奇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宋代的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那么晚清曾氏也堪称社会科学的集大成者。因此,研读曾氏文字不失为一探国学究竟的终南捷径。曾氏家书融合了其一生的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可涵盖管理学、政治学、人才学、教育学、养生学等各个方面。尤其对于读书这一问题,曾氏亦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下面就以读书这一视角来窥见曾氏家书所蕴藏的广袤而深邃的智慧。

首先,在同治元年四月曾氏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他提到了读书可以改变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属于本性之列,涵盖性情品质之义,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读书缘何可以改变气质呢。原来,书籍可以教给人们自然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把前人的成败得失通过文字再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可以从中看出美丑善恶、优劣好坏,从而知道学习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久而久之,气质在扬弃的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有益的变化。比如性情暴躁的人,在看到《三国演义》中张飞因暴躁而鞭打下属,却最终被下属所杀,以致造成蜀国后来不可收拾的局面时应当有所触动,并反思自己的暴躁性格而力求改善。

除上述提到的读书改变气质的观点外,曾氏还就如何读书也表达了自己的诸多见解。其一,读书应有所选择。在咸丰九年四月给儿子的家书中,曾氏提出读书“不可不知所择”。他列举了韩愈、柳宗元等人的例子,这些学问大家所读之书也不过二三十种,又谈到自己所读之书也不过十余种。众所周知,古代出版业较之今日极不发达,那时的读书人已有学海书山的感慨,今日的著书刊行已成为极平常的事,书籍多到已成泛滥的程度,学问也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如何读书求学,本身便成了一门大学问。其他学问暂且不谈,仅就有志于国学的同仁,将这篇家书中所列的韩愈、柳宗元等人所读二三十种书读懂读通,国学根基就差不多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启迪我们,在选读某一领域的书籍时,可着重参考这一领域的学问大家所读之书,精读细读,读懂读通,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其二,读书之法在看读写作。所谓看,即博览;所谓读,即吟诵。对于这二者的关系,曾氏做了比喻。“看”好比攻城略地;“读”好比驻守所得。“看”好比每天求得未知;“读”好比每天温习已知。简单说就是既要广泛的、迅速的涉猎群书,正如毛泽东同志常说的“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同时又要有所选择性的熟读经典,读通读透。其三,读书的要领在格物诚意、体察涵泳。曾氏在给弟弟和儿子的书信中提到读书之要在于格物和诚意,体察和涵泳。所谓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原理,就是致知,就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谓诚意,就是知道了事物的道理或原理并身体力行,知一句便行一句。那么格物诚意实际上就是曾氏提到的切己体察,知行合一,这来源于《大学》思想。我们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也可以称的上是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但有时恰是这些学问之人做出了给社会大众增添负能量的行为,原因之一就是某些读书之人没有将所读之书体贴到骨子里去。曾氏说,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不能切实践行书中之理,那读书又有何用?即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也只能算得一个识字的牧猪奴。总之,读书是为了做明理之人,而不是附庸风雅,这一点值得当代人深思。至于所谓涵泳,大概是曾氏所倡导的读书态度,就是要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心态去读书,要像鱼儿、花草沐浴在阳光春雨般欣然愉悦,不要把读书视为苦事难事,以致生出厌烦甚至抵触情绪。曾氏还教导儿子勿要整日埋首书斋,还要多出门饱看山水,莳花弄草,保持一颗活泼的心,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四,读书要勤做札记。这一点与我们今天提倡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不谋而合。较为独到的是,曾氏提出了做札记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记下当时的阅读心得;二是记下当时阅读的疑惑不解之处,随着学问的增长,再读此处时或许会有新的感悟,这一过程要记录下来。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读书的一个习惯,就是在书上圈画批点,据逄先知先生回忆,毛泽东在书中常批有“某年某月初读,某年某月再读,某年某月三读”的字样,所批注的字句常常布满书页中的空白之处。其五,便是曾氏提及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与毛泽东提倡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字之书和无字天书”不谋而合。曾氏曾说“绝大学问在家庭日用之间”,意思就是我们不仅要向书本中求知识,还要向社会中求知识,正如《红楼梦》中所言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记得南怀瑾先生曾讲到五四运动前后大力提倡白话文学的缘由,即若要吸收新知识以图救国,就要像西方那样做到语言(说的)和文字(写的)一致,故需要尽快摒弃四书五经中的“之乎者也”。如今我们已置身于白话的世界,“之乎者也”与普通人渐行渐远,同时渐行渐远的还有深邃浩大、以文言形式记载的古代智慧。为此,如何在当今国人与古代智慧宝库之间建立沟通桥梁,让古代圣贤智慧能惠及全民已成为当务之急。令人欣慰的是,领略这些古代圣贤智慧并非需要我们去啃读大部头的经史子集,而是仅从近于白话的曾氏家书中就可以让当代人获得正宗的谆谆教诲,以此来看,曾氏文字作为国学领域的一颗明珠,切实起到了筑梁架桥的功用,这无疑是当代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本文作者:枣庄市中心支行 马辉)

曾子杀猪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吴康华的妈妈来给我们讲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子杀猪》。

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不要骗人,答应的事就要做到,不要因为不想让他去而骗他,不然长大了他会跟你一样,学会骗人,曾子做得很好,因为不管怎样你已经说出去的话,不可能再收回来了,也不可能不做,曾子杀猪就是为了让儿子明白做人要讲信用,大人要说话算话,我们也应该说话算话。

【第2篇】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平时实话实说,也对孩子非常严肃,经常教孩子一些诚实守信的道理。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但孩子也要去,就一边哭一边闹,曾子的妻子说:“乖孩子,娘回来给你杀猪。”孩子听了信以为真于是呆在家里。傍晚曾子的妻子回来了,孩子就向娘说:“娘快杀猪吧!我都等不急了。”妻子却说:“不行,家里一头猪顶三个月的饭。”于是孩子哭了,这时曾子出来了,知道了真相,就拿起菜刀直奔猪圈里杀了一头猪。妻子说:“你为什么要杀猪呢?我只是对孩子说说,哄骗一下孩子不就没事了吗。”曾子严肃的说:“人做事要诚实守信,答应了别人的话要说到做到。”妻子听了后惭愧的低下了头。

这个美德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答应了别人的是说到做到,做人要以诚实为本,从不弄虚作假。

【第3篇】

假期里,我读了一个关于(德商教育)的故事这本书,在书中有一个小故事是《曾子杀猪》。它讲述了曾子的妻子要去市集买东西,孩子也要跟去,妈妈哄孩子说:“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可妈妈回来了却舍不得了,曾子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以后要去杀猪,妻子不让曾子杀猪。曾子严肃地说:“怎么可以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他们还没有分辨的能力,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我们大人说话不算数,那我们以后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最后还是杀了猪。

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小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吧!

《曾子杀猪》读后感300字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以诚实为先,对孩子也是这样。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出门赶集,儿子非要缠着一起去,妈妈嫌带儿子不方便,于是就说:“在家里呆着,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回来时发现,曾子真的要杀猪,连忙说:“你不要当真,我只是哄哄孩子。”曾子说:“孩子小,不懂事,一举一动都要跟父母学,你今天骗他,他明天就要去骗别人。”最后,曾子还是把猪杀了给儿子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算数,以诚实为先,言行一致,遵守诺言。正如孔子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能做好?就像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如何能行走呢?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曾参杀猪”有感3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养花有感3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