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遇见名人1000字读后感

遇见名人1000字读后感

遇见名人1000字读后感 最美的告别读后感 2019-09-20

《遇见孩子,遇见最美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2017年,一个新的选择,一份新的工作。看了《遇见孩子,遇见最美的自己》,深有感触。对于我这个新幼儿教师来说,开学的第一天,对于过往的自己,是一个重新拾起自己儿时梦想的日子;对于现如今的自己,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于未来的自己,是一个遇见未来更美好的自己的日子。

才入学几天时间,但我很感谢与这些孩子们的相遇,与孩子们的相处我也有颇多的感触。希望自己在未来的这些日子里,我将会和这帮可爱的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遇见他们,我也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与孩子相处,我的心灵会得到净化

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天天围绕着这样一群小天使,怎么会不开心呢?虽然有时遇到调皮的孩子会很生气,会有很大的情绪,生活工作各方面都会有压力,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我会试着去理解这些天真单纯的孩子们,放下挑剔、苛责,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爱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会发现身边处处是天使,是孩子们净化了我的心灵,是他们在不断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回想起在以前的工作岗位,面对那么多难缠的村民的问题和琐碎事情的计较,有时也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总是带着烦躁和吼声解决这些问题。当有一些工作台账堆积在一起的时候,一些下乡时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的。当我第一天看到这些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孩子们的时候,他们有的哭了,有的嘶吼着,有的害怕着。我没有一丝烦躁,我看到一个个被我哄不哭的孩子,我好有成就感,好幸福的感觉,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真诚以对,此时此刻我的心是如此的纯净。

二、教育孩子,我也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进步

一方面我肯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技能,在画画、弹琴方面需有相当大的改进,尤其是弹琴方面,我更会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各方面才艺都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在上课的方式方法上,也需要做一些适当的改变。

以前的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而现在的我,是一个班孩子的妈妈。就拿讲故事来说,我对我自己的孩子讲故事,我知道她喜欢什么类型的故事,而一个班级那么多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东西喜欢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我要选择适合大家的演讲方式,图文并茂,生动悦耳的讲解给我新的宝贝们听。前提是,我必须拥有超级强大的故事量,这也是需要我在现如今新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前提。学无止境,学习老教师的精神,学习新教师的创新,加以反思,让自己进步的更快、更好,使得自己在面对孩子们的时候能够更加完美。

三、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做好自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孩子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幼儿园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品格和习惯的形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好的习惯,比如说:口头禅,对于我这类的年龄的人来说,总有些不好的口头禅,我靠,倒霉了等等,也许这些对于大人来说没什么影响力,但是对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新鲜的话语,也是他们效仿的词句。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来说,我们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着他们,聪明可爱的他们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连语态神情都可以模仿的活灵活现的。所以我们要做孩子们的榜样,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语态度,选择适合他们,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讲解和劝说。然他们纯净的心灵不被污染,也让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开放的更加灿烂。

这本书给了我指引,给了我学习教育这方面的思路。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的真正的去理解这些道理,然后通过这些理解加以改变,使得自身成长,这样未来的自己一定能收获了不少感动和惊喜。

最后,非常感谢园长给了我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给了我一个更好的学习幼教知识的机会,我承诺,我会努力和大家一起携手并进,不忘梦想,带着我的爱和责任,像所有的老教师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断前行。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翻开《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文章开头序言的标题就吸引了我“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与其说这句话是写给读者的不如更应该说是写给每个家长和孩子们的话。这本书虽然是由三个作者所撰写的不同的几个篇章但是整本书的终旨还是教导家长不要一味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如何跟孩子一同成长。这本育儿书犹如一盏温暖而明亮的路灯照亮且指引了我们一些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使其能够明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不仅仅是一个领路人更是一名重要的陪伴者。

书中的很多事例和金句都能给人以启发。例如第一章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面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源于爱啊”是啊!孩子们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大但是往往又被所谓的“爱”给绑架了,因为爱让孩子从小学习各项技能:跳舞、唱歌、绘画、游泳为的就是让孩子和同龄人比不输在起跑线上;因为爱孩子从小让他们只懂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让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因为“爱”双休日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和培训班,这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孩子们的肩上让年幼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做这些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他们真正渴望的东西。在这里我要举一个自己的亲身体验的例子女儿上小学一年级那会儿,因为我那时刚入职工作比较忙下班要到五点才能回家她爸就更不指望了!家里只有我婆婆接送她上下学。她每天三点十分就放学了,我婆婆把她接回家后就无暇顾及她做作业了,经常是我下班回到家,她还在磨磨蹭蹭的做作业。这些当时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学期期中考试考成一锅粥,我这才急了。赶紧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晚托班。终于女儿被送进了晚托班,我也跟着舒了一口气,感觉在家坐着就能收获女儿的好成绩了。补习班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我去接她放学,发现她闷闷不乐的样子很不开心,到家后我耐心询问原因,她一边哭一边告诉我补习班的作业太多了。这下轮到我反省了!是啊,她才多大点就要白天上学晚上还要上补习班到七点半。在她这个年纪学习负荷已经超载了。我们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不是让她成为学习的机器或者作业的奴隶。我们也是从小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长大的。我们无法改变制度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从容一点、宽松一点给孩子喘口气也让自己放松一点。女儿从补习班回来之后,我自己耐着性子教,期中考的时候成绩也还可以。所以结合本书的理论应该适时地做一个理性的主动型家长;不要去试图改变孩子,让她屈从你的思维,成长为你理想中的样子;要顺应孩子自己的天性和天赋;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她遇到的问题、时刻保持童心、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让孩子听话,更多的时候应该反过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按捺住自己焦躁的情绪,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摘自第八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但是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中国有一句古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只有在鞭策和呵斥中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我们的本意是督促孩子学好,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这种方法。对于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是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孤独迷失的下一代。时代在进步的,育儿经验也在日益更新。作为师长,我们对孩子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谓是掷地有声,尤其是批评的、讽刺挖苦的、人比人的等等这些都决定未来许多年里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所以从现在起改变还来得及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不要随意批评孩子、不要讽刺挖苦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注意他们的长处,用鼓励唤醒孩子的心房、树立孩子的自信,助孩子自信前行。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长大、成熟、进步的过程。我非常赞同安妮·拉模特说过的话,养儿育女就是要学会放手、要淡定,做父母的应该消磨锐气,凡事顺其自然。孩子的人生由他们自己去书写,我们只要学会放手,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陪伴,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先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的,他们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1、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2、你把握好帮助孩子的分寸了吗?

当孩子好奇的将手伸向家里的仙人掌的时候,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大叫:“哎呀,那个有刺,碰到会疼,不能碰!”其实,在不太危险的情况下,你不如让他自己碰一下那刺,亲身体验到疼之后,想必今后他再也不会主动去触碰。帮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感知接触世界万事万物的机会,把成长的权利交还孩子。

3、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

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愿天下父母孩子都好好珍惜,尤其是父母,言行举止得配得上父亲母亲的称呼,得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阅读——遇见最美的自己_初中读书笔记700字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让我在人生旅途中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我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它如同帆一般一直将我这艘小船送到彼岸。

我喜欢读书,喜欢在温暖的午后来到书馆,缓慢地走在一排一排的书架间,伸手轻轻抚摸那似乎饱含了墨香味的书柜。然后,轻轻取下一本中意的书,宝贝似的捧在怀里,又轻轻地走到一张桌子前,再轻轻的坐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书页在指尖翻飞,一个惬意而又令人满足的下午,就这样静静过去了。我想,神仙也莫不过如此吧!

我喜欢读书,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从儿时的童话绘本,再到如今的名著书籍,我从未停止过我读书的脚步。读《安徒生童话》,我会被里面一个又一个简单却又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所深深吸引;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被里面的主人公海伦。凯勒拥有着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所折服。从她身上,我会反省自己如果做的不够好,是不是还不够努力?读《西游记》,我会被吴承恩的刻画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惊叹。孙悟空等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至今还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喜欢读书,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但是当然,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会读书,掌握一种正确并且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为此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学会精读与略读;

二、学会带笔读书;

三、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四、学会寻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人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如同一只毛毛虫在慢慢经过书籍的洗礼后,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700字


“遇见孩子,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什么是更好的自己?什么是好?

“当他凝视儿子的脸庞时,不由得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岁月—儿子如何从襁褓里的婴儿开始,一天天长大,教儿子打球、骑车、背诵九九乘法表、刮胡子、开车、打领带、邀请女孩子一起跳舞……那些情景,可以说是历历在目,父亲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内心深处,这位父亲对儿子充满了爱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源于父爱的。”

狄更斯说:“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那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呢?下面,我结合如何培养孩子爱读书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让孩子爱读书,我想这个“爱”,这里可以解释为常的意思。常做一件事就会成为习惯。爸爸妈妈都非常明白,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在子女幼小的时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书香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如何让孩子常读书呢?

一、看——选择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要教好孩子,“教材”非常重要。“教材”的种类非常繁多,那如何选择适合小孩的书呢?“子曰:有教无类。”有书也无类,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但是,家长要先读,“择其善者而教之,其不善者而去之。”比如,我给孩子买的书有《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等少儿版等古典书籍,也有《一千零一夜》,《伊索语言》等国外经典书籍,还有《贝贝熊系列》儿童启蒙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绘本、《捉迷藏》、《找迷宫》、《绕口令》等其他书籍。有好玩的,有好听的,有文绉绉的,有充满智慧的。孩子,对于书籍都是真心喜欢的。

二、听——引导

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听”就开始了。“听”是孩子读书的第一步。孩子是倾听者,家长自然就成了阅读者。读,最好能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个中滋味。孩子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而且很会模仿的,你怎样教,她便如何学。所以,陪孩子读书,不能敷衍了事,让孩子产生反感、厌恶情绪。可以先从短文开始,从有趣的故事开始。比如,在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就加上剪的动作,孩子也很有兴趣,而且特别容易记。当然,也有孩子不愿意听的,特别是在读《论语》时,孩子经常有个问题,“爸爸,为什么老是‘子曰’啊?”当出现一些问题时,其实也不必过多解释,非要弄个明白,等孩子慢慢长大,就容易理解了。

三、读——重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明熟读背诵是阅读学习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孩子还小,读,具体来说主要是跟读,有些简单易记的也可以背诵。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孩子的语音语调,当然如果有些表演的动作就更好了。比如在读《三字经》时,我“摇头”,她“晃脑”,颇有韵味。孩子慢慢长大,她也给我提要求了,经常是她一句,我一句,大家玩“接龙”。特别偶尔我背错了,她可神气了,立马教育式的指出我的错误,还要我“知错就改”。当然,孩子最喜欢的还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读了《贝贝熊——看牙医》,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经常会被迫式的接受“张医生”的牙齿检查。每天,就这样简单的“重复”。每天,孩子在快乐的长大。

四、说——鼓励

“天生口才必有用”。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令人交际畅达、谈笑风生,能助人处世安乐、事业成功。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大胆说话,让好口才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比如,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时,孩子突然冒出,“爸爸,葡萄是Grapes,“枇杷”是什么呢?”学以致用,充满童趣,其乐无穷。晚饭后散步,小河边“杨柳依依”,“你可以想到哪首古诗?”,爸爸比划着剪刀的动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分似剪刀”,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鼓励孩子多说话的方法很多很多,只要父母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的责任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宁静的夜晚,传来几许饶有童趣的浅吟轻唱。忽而“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忽而“扁担长,板凳宽”、还夹杂着“池塘边有只青蛙它在找老婆”……女儿笑了,爸爸笑了,月亮也笑了。

“享受快乐时光,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创造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元素和父母们通常所做的事情其并不冲突。”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初冬,冷冽的风在窗外呼啸,因为孩子不稳定的学习状态而勃然大怒,心情瞬间到了冰点。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到了今年教育局推荐的书目之一,《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清冷的空气中,在阵阵墨香里,烦躁苦恼的心,渐渐沉淀,而同时,我也对儿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反省。

一翻开书,纪伯伦《先知》里头的诗结尾已经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带着心灵的激动,我细细地咀嚼着这书中的真意。这本书是三位加起来足有75年家庭教育的育儿专家所写。一个个朴实却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朴素却又发人深省的观点,都在告诉我作为家长如何保有一颗平常心;如何耐心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如何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我们都该走进孩子生命的每一天,积极参与他们的成长,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珍惜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次体验,在在时间里慢下脚步,等待他们的成长。

我想孩子,就是上天赐予的宝贝,是他让我逐渐懂得教育要掌握度,在爱与怕、自由限制中,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一直是个心思细腻的宝贝。他乖巧懂事,体贴入微。所以在同学眼里,他属于比较乖巧的好同学。在我同事眼里,他是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到了四年级,随着学业的加深,作业量的加重,宝贝开始也有种种偷懒的念头出现了,并且在学习上有诸多的粗心与不认真的表现。在又一次错的一塌糊涂的数学卷面前,我再次失控了,严厉的指责如暴风骤雨般爆发,孩子知道自己表现不好,哭了。那一晚,我和孩子都在凄风苦雨中度过。就连躺着入睡前,我也不断思索,深深地希望他能够有改观。

这一切看似朝着我所认为的、希望的方向发展,看似是做家长的我胜出。但当平息了心情,翻着书页的我也开始细想,就因为错了5大题,到五点还没有开始做回家作业就引发的风暴是否有意义?再想想,或许这周是因为孩子感冒严重,所以课上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听不进上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许,他真的是累了,发了会呆。可是,就在那天,作业到五点的孩子没有能吃上我特意留给他的一块奶油蛋糕,也再没有心情一起分享为他藏了一整天的姑姑特意送来的饭团。虽然,当时批评的畅快淋漓,也特别觉得不该给他好吃的,但事后内心也真的懊悔不已。我内心是知道这些客观原因的。而我自己其实也忙于工作而没有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作为家长的我其实自私地希望他能不要在我付出太多精力的前提下,安稳地,正常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可是,事实上孩子太小,能力有限。一旦有所差错,已经精疲力竭的我的管教自然就变成了无情的体罚。

文中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能得到的启示也是各不相同,值得细细品读。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明白:如何去爱孩子、保护孩子。绝不要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狠狠责打。倘若孩子因此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大人交流的话,真的是得不偿失。事实上,孩子真的很稚嫩,他们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 如果我们父母自己都无法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以后他也可以如此。所以假如长此以往,你今后再要求你的孩子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这样描述他与女儿的关系: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而这本《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宝贝,是你让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我不要做自以为是的家长,而应不断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亲子关系,真正地俯下身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陪伴你一起成长。

本文来源: https://m.hdh765.com/h/236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