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唐诗300字首有感

读唐诗300字首有感

读《最美唐诗》有感400字。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读《最美唐诗》有感4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唐诗,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杜甫的《饮湖上初晴雨后》,大家都朗朗上口。《最美唐诗》中选取的唐诗并不是很多,只有二十七首。可我却能从这几首中,感受到唐诗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中的诗歌有些作者不是特别有名,但这些并不有名的诗人,却让诗歌变得更完美。比如钱起在《省试湘灵鼓瑟》中,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让主考官惊叹“必有神助”。因此钱起不但高中,这首《省试湘灵鼓瑟》也被传为名篇。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有名的诗人,比如李商隐和杜牧,还有白居易、刘禹锡等。李商隐的《锦瑟》书中说这首诗是最具唯美主义,最迷离恍惚、费人猜想的,我觉得一点儿也没错。第一句非常简单,基本上读几遍就懂了。可后面几句需要反复钻研,特别是“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第一句只是把一些美好又模糊的东西放到一起,令人很难想到这句话的意思。第二句就更不用说了。

杜牧入选的诗只有两首,比李商隐少了一首,却也不错。诗名叫《赠别》。有两首赠别的对象是一名小歌女,名叫张好好。第一首在夸她美丽,第二首的风格却变了,没有华丽的修饰,却也让读者陷入思考。

也许有人一辈子逗在专研唐诗。唐诗是祖先留下来的遗产,我们要背唐诗、默唐诗,把唐诗传承下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有感


读《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有感

文/冯利娟

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按照节气、节日精心编排,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农事和太阳运行情况订立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赋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一年四季,春为始。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我们在惊叹、赞叹的同时,美景流逝。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然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情绪也是一触即发。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景,也有美好的前程。但终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乡。见春景沾巾,这就是诗人。通过蒙曼的解读,我们不仅和诗人一起欣赏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我们和他们,相遇在美妙的诗篇中。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大太阳下,人们汗流浃背,诗人也没有过多的诗兴。诗作自然不多,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诗人也在追寻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凉,自有一份清淡的禅意。读作者的解读夏季的诗,感受那份静。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夕阳落山,素月升起。蒙曼认为,随着落日一起西沉的还有夏日的烦躁,而喜悦随着月亮一起升起。由景到情,自然随性。荷风竹露,诗人捕捉到安静的夏夜里的天籁。欲弹奏一曲,却憾没有知音欣赏。真是惆怅!但蒙曼认为,虽然诗人有点小惆怅,但是并不苦闷,可以期待与故人梦中相见。人生在世,谁又能事事遂心如意呢,不因遗憾而郁闷,放平心态,享受大自在。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秋,是清凉的,秋日的诗,也是清新优美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溪清净高洁,浣女、渔夫淳朴快乐,在蒙曼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图。而诗人素有禅心,九重宫阙、万丈红尘也比不上归隐山中来得自在。诗美,景美,人格美。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冷的诗雪,暖的是人心。兴趣来了,还可以一起去踏雪寻梅。冬日里的诗,蒙曼选的也是恰到好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诗风昂扬,铿锵有力。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作者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时有诗,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时之诗中。《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蒙曼让诗篇与读者对话,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本书值得称赞的还有目录的编排,以立春开始,以春节结尾,二十四节气和节日点缀其中,正好与我们的轮回和圆满吻合。

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有感
宋锦兰

风萧萧兮易水寒,眼望前路两茫茫。
在这一个文坛上本如天神的人物已经尽付春水,但是他们的诗文——《唐诗》,其艺术魅力永恒不朽。
数千年过去了,唐诗韵律悠然在回响,漫溯历史的大道,平添的不过是已经风霜的韵致,那是世间最亮的语言,是红尘中最灿烂的图蓝。虽然他们渐行渐远,声不可闻,但其诗文的其情其闻在世间永传,亘古流芳。像这样别出心裁的,与众不同的唐诗韵律就在此:
你看,那山涧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那儿,松林一尘不染显得苍翠,皎洁的月光透过叶子,在松间留下条条斑驳的影子,置身其中,使人明静、清幽,就好像心也被洗净了一般。那白练似的清泉从石上穿梭,源源有声,像优美动听的奏鸣曲,又像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跳动。忽闻林间笑语一片,咦,原来是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
本想就此优美转身,不料撞见别样风采。
你看:那古道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那儿,小草绿得妖娆,绿得妩媚,绿得动人,偷偷伸长了脖子,与这条荒弃了的苔阶映衬着。明媚的春光洒在绿草身上,使其身上的汗水瞬相聚,变大了,又变大了。纯如水韵,亮如明月,深如潭渊,洁如白雪,使人如痴如醉,又如珍珠一般,一不小心掉落在苔阶上,碎了。听,躲在密密枝叶里的黄鹂唱起了一歌儿,歌声动听而婉转,像是为此感到叹息。
映阶的草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歌声”又有谁在听?这难道不可以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相媲美吗?
在那别样风采之后又遇壮丽长江。
你又看:那长江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那儿,狂风阵阵,无穷无尽的树叶在狂风中萧萧飘坠,鸟儿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着。蓝蓝的天空似乎更高更远了。听,那两岸猿猴的啼叫声,凄厉而又悲凉。水中水洲清凌,条条白沙在灿灿的阳光下一闪又一闪。无源无尽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而来。
月下疏影,任风雨交加,依然持节挺立。
你再看:在那山川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里的城东、城西、城南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未曾改变的虎踞龙盘,依旧挺立,就连那北边的江潮也依然拍打着城根,带着寂寞的心情偷偷退了回来,仿佛在惜:昔日的繁华以化为乌有。
昔日山川无改,这时夜月依然。
明亮皎洁的月色中,鲛人落泪成珍珠,流泻不止,忽隐忽现的影子,肆意行走,恍惚迷离,蓝田山上的美日化成了缕缕轻烟。仿佛终身相依,却又瞬间分离。
是的,唐诗的韵律就在此:美丽、凄凉、动人。


唐诗读后感作文400字: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而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达到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现在,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最美是唐诗


最美是唐诗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读后感

刘骁月

中华文化的瑰宝中,最优美的一页莫过于唐诗。即便千年之后,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也总能随口吟出几句唐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自幼喜欢唐诗,上大学后课业减少,有幸在学校图书馆二楼翻阅背诵了很多喜欢的诗句。尤记得上学时,每次听不进去课,就会在书页的边角处写下自己喜欢的诗句,思想仿佛飘到了诗中那一幕幕美丽的图画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但是以前读的诗词方面的书,基本都是对单首诗的简单释义。夏昆老师的《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将每一首诗都放在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对诗歌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而且这些解释很多都有作者独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最重要的是,作者文笔优美流畅,书的可读性非常强。尤其是每次读到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再听听作者娓娓道来关于诗的故事,不由莞尔一笑。

本书结合唐王朝的兴替,介绍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代表性诗人的生平及作品,从作者的笔下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唐诗世界。原来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龄竟因患有半身不遂身心崩溃而自杀离世。"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也并非简单的思乡情怀,竟是诗人宋之问逃跑回乡时所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只从中感到物是人非的伤怀,作者却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读出86岁的贺知章是个可爱的老顽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作者却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读出孟浩然的慈悲大爱之情,诗人感受到了花儿的疼痛,悟到了"一花一世界"的真谛。从我们给孩子教这首诗开始,就不知不觉在给他们的心田播下了善良的种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也不单是写景,原来是诗仙李白遇赦放还后喜出望外,因而忘却路途困顿,在几声猿啼中便觉"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关于战争的认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首诗不仅是读起来对仗优美朗朗上口,作者亦看到了诗歌背后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战争,不仅是我方战士和百姓受苦,胡儿也是人,也深受离乱之苦。诚如作者所言,只有把敌人当人看,才会真正把自己人当人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战争经常被政客们涂抹上神圣的油膏供奉在宗庙高处,但是对芸芸黎庶来说,这只是一场由肉食者导演的灾难……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无疑是诗坛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可是,他们的人生遭遇和绝大多数诗人一样,不是半生失意就是一生困顿。"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的仕途并没有诗歌中那样得意,他46岁才得中进士。那些少年举神童,二十多岁中进士,早年得志的才子们呢?他们往往是以成年之后遭受生活更严酷的折磨为代价的。如诗仙李白,他诗名冠天下,却只得翰林供奉的闲职,虽赐金放还,但如何施展一生的抱负?流放他乡的路上,他是否还记得昔日的狂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可惜,人生能有几年少?转眼老之将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活的艰难让杜甫的幼子竟因饥饿离世,自己也病逝于孤舟之上。"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纵有旷世之才济世之志,谁人能给回转天地的平台?虽然关山难越,但仍然不能阻挡诗人自我人格的觉醒,自由灵魂的飞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亦难以抑制诗人的兼济大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仕途上的失意让很多诗人流连于山水之间,最著名的当属"诗佛"王维,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王维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幅幅颜色鲜明秀丽俊美的山水画仿佛就在眼前。最重要的是他以佛入诗,诗中处处体现出其从山水中寻找到的人生智慧和哲学领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如果能有如此顺势而为的豁达心态,一切又何足挂怀?

浩瀚的诗海中,我最喜欢的是描写日暮时分的诗。"日暮苍山远",站在楼头亦或独立江边,望着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看着远山茫茫消失于天际。此时涌上心头的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旷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还是"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淡淡愁思?我最向往的是那竹寺钟声里,披着斗笠消失在斜阳里的身影:"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亦愿回到那渡头落日墟理孤烟的小村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转瞬之间,辉煌的唐王朝走向日暮。日暮时分,仍然有美丽的诗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此唯美的诗即便不懂其深意,仅吟咏起来就觉得美不胜收,回味无穷。这大概就是唐诗神秘的魅力,叫人如何不喜欢呢?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400字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而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达到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现在,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读《唐诗》有感600字


风萧萧兮易水寒,眼望前路两茫茫。
在这一个文坛上本如天神的人物已经尽付春水,但是他们的诗文——《唐诗》,其艺术魅力永恒不朽。
数千年过去了,唐诗韵律悠然在回响,漫溯历史的大道,平添的不过是已经风霜的韵致,那是世间最亮的语言,是红尘中最灿烂的图蓝。虽然他们渐行渐远,声不可闻,但其诗文的其情其闻在世间永传,亘古流芳。像这样别出心裁的,与众不同的唐诗韵律就在此:
你看,那山涧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那儿,松林一尘不染显得苍翠,皎洁的月光透过叶子,在松间留下条条斑驳的影子,置身其中,使人明静、清幽,就好像心也被洗净了一般。那白练似的清泉从石上穿梭,源源有声,像优美动听的奏鸣曲,又像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跳动。忽闻林间笑语一片,咦,原来是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

本想就此优美转身,不料撞见别样风采。
你看:那古道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那儿,小草绿得妖娆,绿得妩媚,绿得动人,偷偷伸长了脖子,与这条荒弃了的苔阶映衬着。明媚的春光洒在绿草身上,使其身上的汗水瞬相聚,变大了,又变大了。纯如水韵,亮如明月,深如潭渊,洁如白雪,使人如痴如醉,又如珍珠一般,一不小心掉落在苔阶上,碎了。听,躲在密密枝叶里的黄鹂唱起了一歌儿,歌声动听而婉转,像是为此感到叹息。

映阶的草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歌声”又有谁在听?这难道不可以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相媲美吗?
在那别样风采之后又遇壮丽长江。

你又看:那长江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那儿,狂风阵阵,无穷无尽的树叶在狂风中萧萧飘坠,鸟儿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着。蓝蓝的天空似乎更高更远了。听,那两岸猿猴的啼叫声,凄厉而又悲凉。水中水洲清凌,条条白沙在灿灿的阳光下一闪又一闪。无源无尽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而来。
月下疏影,任风雨交加,依然持节挺立。
你再看:在那山川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里的城东、城西、城南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未曾改变的虎踞龙盘,依旧挺立,就连那北边的江潮也依然拍打着城根,带着寂寞的心情偷偷退了回来,仿佛在惜:昔日的繁华以化为乌有。
昔日山川无改,这时夜月依然。
明亮皎洁的月色中,鲛人落泪成珍珠,流泻不止,忽隐忽现的影子,肆意行走,恍惚迷离,蓝田山上的美日化成了缕缕轻烟。仿佛终身相依,却又瞬间分离。
是的,唐诗的韵律就在此:美丽、凄凉、动人。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作文400字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深藏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有不同姓名的人写得不同的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对它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忠、义、孝。

忠就是忠心,这能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国著名的诗圣杜甫作的诗都是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诗,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爱国精神。如他写的春望、登楼、登岳阳楼这些都是写诗人对国家的热情。有些诗人以赞美江山来表现出他爱国,如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他就是以赞美江山来表现爱国精神的!

义就是义气,这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说高适写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都是写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不忍朋友离去。表现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孝就是孝心,尊老爱幼,如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也表达出母亲的一番苦心,母亲的恩情子女无法报答。

唐诗三百首有许多经典名句,让人读了是回味无穷,感人肺腑。我喜欢读唐诗三百首。

读《唐诗》、《宋词》有感


诗词传千古、诗心永流传

读《唐诗》、《宋词》有感

漫长悠远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诗词的种子自小便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品读钻研诗词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愈品愈浓厚。唐诗、宋词更是成为你我案前床头的必备书目。蒙曼老师说:当代中国人诗心不死。诚然,诗词代代相传,从几年前回复量百万的续写诗词的帖子,到诗词大会上圈粉无数的飞花令比赛,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诗词,中国人有不死的诗心。但诗心究竟为何?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快意人生,亦或是柳永叹惋的儿女情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生坎坷流离的陆游心里,诗心是对国家的热忱,在弥留之际,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看到国家统一。家国山河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写进了他的诗词之中,融入到他的生命之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欺压临蓐,国人诗心依旧不死,秋瑾的长歌还在徘徊,谭嗣同昆仑肝胆在长啸,诗心便是一腔赤忱的爱国之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依旧不能忘记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爱国之心。今日抵制萨德,乐天的兴旺不再,是爱国的诗心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另一种体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一颗诗心是多情的蝶恋花。古人为追求心上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如今年轻人的女神,留个微信,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古今人共有之。一直觉得拥有一颗诗心的人,在感情路途一定不会走的太过艰难,纵使经历过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的落寞,但也一定会以诗词的独有的底蕴内涵以及个人的诗心体会,去排解忧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与亡妻十年生死相隔,纵使无法体会哽咽无语和泪流千行的痛楚,但却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一见钟情的转辗反侧到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红玫瑰也是白玫瑰,再读柳永东坡自己的内心也就多了份纯粹与平和。

年轻时曾一度执迷于诗词工巧,而经历时间的洗礼方才渐渐醒悟,诗心也越来越向往恬淡从容的山水诗词,流水让人向善、忍让,高山教会人包容,远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清丽,字字洗涤人心。如今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消失的是大漠孤烟、小桥流水,但不灭的是一颗恬淡的诗心。当我们衷感叹红于二月花的枫林,如银河下落的飞流瀑布,淡妆浓抹总适宜的西湖之时,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可以内心深处得到诗词的滋养,而不是在发愣片刻后大脑空白大喊一句真美啊

人生的历练也使我渐渐明白:诗心即人心,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久不衰的真正缘由,写尽人世悲欢,道尽家国情怀,在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给予你我精神的和平与宁静。如今的我,报效家国的激昂陈词不减,家国故土的深沉留恋更添。在车马喧嚣的忙碌生活之后,不忘一杯清茶,一本诗词,细细品味在午后的落日黄昏。

真正的诗心,即是人心,诗心不死的你我始终坚守着生活的初心,都痴恋着诗意的栖息。

读唐诗《春晓》有感700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我们从小颠来倒去背熟了的古诗。作为孟浩然晨起问花花不在时的慨叹。该诗简练短小,但并不简单。

“晓”字可以理解为神智清醒,而非简单的睡醒。因为酣眠者怎能“闻啼鸟”?须是将醒未醒时,方可遥闻啼鸟,同时抱怨春困的粘人。

既如此昏沉,花何时落的,诗人自然是不知了。

讲到花,不禁有许多话可说。“花重锦官城”,杜甫显然认为春雨与春花的关系宛如江河跟湖泊,前者是后者的支持,给予它欣欣向荣的力量。但孟浩然并不以为然。绿叶有没有肥起来不管,只恐红花瘦了。两幅景,一幅是好女初长成,一幅是美人迟暮,弄得人真不知春的面貌到底是什么?

张晓风有一怪论,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不合逻辑。因为如果换作花来发言,会说: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人如何能常在?我们可是一代代在走啊!而这里,孟襄阳倒似是发扬了博爱精神,对花的飘零倍感忧愁。

但这只是假象。我们所忧愁的是意象背后的人与物、悲与喜、兴与亡,我们对那烟柳画桥后的十万楼台,人类所创造与毁灭的十万楼台,而慨叹。我们既欣慰于我们此刻身在风雨之外;又忧愁我们有朝一日,或说曾经,被淋个稀湿。我们对周遭万物的遐想,诗人的吊古伤今,大可以在一叶桃花大小的地方找到焦点。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爱才有恨,崔护似要恨桃花了;辛弃疾与郁孤台结了怨,多少行人泪溅它啊!当然,孟浩然没有离合情思,也没有亡国之恨,但他何尝不遗恨昨夜风雨呢?

但无论是“花重锦官城”,还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抑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或者是“花落知多少”,都向我们渲染了美,渲染了壮美,勾勒了凄美,雕琢了优美。诗词中这些不同的美,都是精神上与物质上达到到统一的例证。这,也是艺术的价值之一。

读《唐诗鉴赏辞典》有感


岁月的河流把无数文化带走,但唐诗却成为经典,经久不息。家中书架上的《唐诗鉴赏辞典》,我已翻阅数遍,但每次打开,心里还是像第一次拿到时那样激动、欣喜。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民传颂不衰。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作诗的人。唐代诗人写诗风格、内容各不相同,有描绘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有展现粗犷豪迈的塞北边疆的;可想象,可叙事,可回忆,可托物言志,可借物喻人但无论如何,都能让读诗的人心生感触

我最喜欢的诗是《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诗人运用了极其朴素却又对仗工整的语言,把落日西沉和黄河入海两个壮丽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还将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进短短十个字中,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而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把诗再次升华。这首诗看起来是写出登楼的过程,但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让读者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也将在不久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和同学,到新的集体,开始新的生活。当我们到达小学生活的终点时,你是否会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登上另一层楼呢?还是说会半途而废或满足于现在一点点的成就呢?人生之楼是没有顶端的,只有通过我们坚定的意志和不懈地追求一步步向上攀登,从中获取启示,得到教训,汲取经验。这样才能看到更美的景色,登出最好的人生!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最美唐诗》有感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唐诗300字首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