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1000字

《天工开物》读后感100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天工开物》读后感1000字,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读《天工开物》有感

第一次了解到《天工开物》这本书是在历史书上,历史书上写着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正是这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是什么样的书才能被称为百科全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于前几个月买下了一本《天工开物》,准备一睹工艺百科全书的真容。

第一次翻看时,就给我带来了些许震撼,书里不仅有各式各样工艺介绍,甚至还有一些方便理解的插图,在粗略的翻阅后开始感叹作者精湛的绘图技术以及中国几千年的工艺传承。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五金》、《冶铸》、《锤锻》和《佳兵》这四部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兵器,而兵器又是从金属冶炼再锻造而成。当然冶炼在现在的化学书上有所介绍,但相比化学书,《天工开物》少了化学式,以及理论上的追求,更多的是实用的工艺方法。在我看来能够直接运用于生活上的知识才是更为珍贵的,当然,没有理论上的知识就很难摸索出实用的方法,但我们祖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步传承摸索而出。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只是一本介绍工艺的书,就错了。作者借助这本书还在表达他的观点,的确如今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天工开物》已经不能作为一本技术的说明书来使用,但上面的观点即使放在现在依然先进。就如里面的一句“飞禽之中有取鹰腹、雁胁毳毛,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者,将焉用之?”这句话的意思是飞禽之中,有取鹰腹的细毛做衣服的,杀生过万,才得一件,称之为天鹅绒,怎么忍心穿呢?这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反观现在的环境,每天吸着pH2.5,大量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能够摧毁一个文明的是什么力量,是自然的力量。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无千年正是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有听过有些文明因为刀耕火种最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以至于渐渐消失的新闻,而现在的我们不正式重蹈覆辙么?

而我在看我买的这本《天工开物》上译者写的前言了解到这本书在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下一度遭遇厄运,因《天工开物》中含有“北虏”“东北夷”字样被列为禁书,但与此同时日本出版了《天工开物》日文翻版,成为了那个时代日本广为重要的读物,甚至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还在读了《天工开物》中桑蚕部分的译本后,称其为权威著作。再回来看当时的中国这样一件宝贝却被禁止阅读,而到鸦片战争后,又去学习洋人的工艺,这确实让我非常痛心啊。

虽然这本书无法在作为科学说明书来使用,但上面介绍的东西依然是像我们这样的高中生没有接触过的,确实是一本值得仔细钻研的书。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万物简史读后感1000字


万物简史读后感1000字(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荆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鸦片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着,作者以超常的智慧,风趣幽默的语言,结合有关现代科学的发现,勾勒了自然的演化史和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我觉得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初拿到《万物简史》,看看封面,简洁大方,深沉而又不失活力的深海蓝,平静而又广博,。闭上眼,轻轻摩挲着凹凸的花纹,一个清晰的地球的轮廓在手心中静静浮现,一种很奇妙的掌控感,颇有新意。细细一闻,是那种淡雅又不做作的书香,沁人心脾。书,仍未翻东,心,却已开始沉浸于其中,开始幻想里面精彩斑斓的世界。

扉页后第一页,序前一页,在译本科学顾问和译本审订专家两栏里赫然印着许智宏、何祚庥等重量级科学家与学者的名字,黑底白字,方方正正,原本因兴奋而产生波澜的心潮渐渐平复下去,我知道,这样的一本科普书,一定得静静去读,用心去读,待之重之又重,不出所料的话,这必将是一次壮阔的视野开阔历程。

初读几页,便可见本书着者比尔布莱森英国式的睿智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处处皆是妙语,富有活力,当然,字字都是科学的知识,将大到宇宙大爆炸,笑道0的N次方物质讲述得形象生动,令人欲罢不能。,全书的第一、第二人称的自然使用,感觉就像是零距离的交流,似是父亲正在耳边给我普及科学知识。尤其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身为一名高中生,静静捧读这本《万物简史》时,竟产生了一种穿越回孩提时代,满溢着好奇与惊喜地阅读着我人生的第一本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一种由内而外的欣喜感。光就是这种感觉,我便对《万物简史》这本书充满无限的感激与无比的珍视了。当然《万物简史》这本书的确可以看做我们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的超级融汇大升级版,在我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将成为今后的孩子们必读的科普书。

通读全书,许智宏先生的引言及书的第五大部分生命本身,令我对于自己的生命有了科学的新的解读。我们现在能活着就很不容易,往大里来说首先就要一个稳定的宇宙,而形成这样的宇宙,要经过精密得吓人的运算,不能出丝毫差错;往小里来说,我们更加需要好到爆的运气了,要久远的时间里,因为无数的机缘巧合,你的祖先才能生下你的父母们,再让他们生下你,也就是说,我们是唯一的可能性,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有我们一个,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诚然,我们同一整个宇宙,抑或是一个地球的生米相比,我们的生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无限接近于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知道死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生命是无限大,正是这个宇宙,这个地球,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令我们能在生命中给予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可见或不可见,已知或未知的无穷转变,这便是生命的魅力所在。面对开阔得近乎没有边际的人生旅途,我们不就是应该负起责任,将自己的生命活得对得起整个宇宙,地球,对得起自己么!

最后,感谢《万物简史》这本书的作者,编者,科学顾问,审计专家,是你们,让我对世界,对生命,有了崭新的独特看法!

《万物简史》读后感1000字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1000字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1000字:

这也是之前写的一篇读后感,我很少看这种题材的书,可以把这本书推给你将来的(因为大多数读者都是未婚)小孩。

《万物皆奇迹》蕾切尔·卡森著重阳译谢小振绘我喜欢把作者,译者,绘者都写的清清楚楚,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吧。

在图书馆的转角处,偶然瞥见了这本书,被它的外观所吸引,就走到跟前开始翻看,有文字有图画,排版简洁整齐,是我喜欢的类型,或许,这是我和它的缘分。

读这本书,确实给了我诸多触动。“走吧,去树林转转,没准儿能碰见只狐狸,或者小鹿什么的”,从出生到现在,这些动物我都没有在野外看到过。

看到书中的松鼠,使我想起我小的时候外婆家门前核桃树上的松鼠,那时的我们打核桃,洗核桃,烧核桃,吃的津津有味,都争着看松鼠,特别好奇。

现在外婆家门前的核桃树死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抬头再也看不到树上的核桃了,小松鼠也无影踪了,似乎没了它的栖身之地,每每想到这里,不免有些伤感。

书中谈到孩子的好奇心,之前《开讲啦》某一期中,陈果老师讲到,做人有做一个有趣的人,做人如何保持有趣?

那就是要持续的有一颗好奇心,无关年龄,而不是觉得自己看淡红尘,什么都无所谓,这样的人幸福感不高。

小孩子都是很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一个5岁左右的小女孩,拿着一个手机壳,给我们拍照,又用手机把照片传给妈妈,妈妈夸她的照片很漂亮。

如果你没有看到她拿的手机壳,会以为她真的和妈妈在用手机聊天,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很傻的行为。

我们容易在无意之中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尽量不要让孩子变得和我们一样无趣。

彼得森是一位活了93岁的老人,当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他对儿子说:即便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是对这世界的明天充满无限的好奇。

书中还提到,有的父母不了解自然,自己都不懂,如何给孩子上自然课?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疑问。

还好作者给我解惑:对于孩童和教导他们的父母来说,远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这让我茅塞顿开。

如果我们都不知道,而又需要去做的话,那就没有父母和孩子之分,是两个朋友一起谈天论地,一起谈感受,这样也很美好。

不要害怕不知道,不知道就一起去探讨,我们本身就不是万能的,也没有必要再孩子面前装的万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人是生命,动物,植物也是生命,我想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生命存有敬畏之心。

我们经常说: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在此,也愿动植物被我们温柔以待,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作者:吴邪

万物简史读后感1000字2020


万物简史读后感1000字2020(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荆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2020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2020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鸦片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2020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着,作者以超常的智慧,风趣幽默的语言,结合有关现代科学的发现,勾勒了自然的演化史和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我觉得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万物简史读后感1000字2020(二)

初拿到《万物简史》,看看封面,简洁大方,深沉而又不失活力的深海蓝,平静而又广博,。闭上眼,轻轻摩挲着凹凸的花纹,一个清晰的地球的轮廓在手心中静静浮现,一种很奇妙的掌控感,颇有新意。细细一闻,是那种淡雅又不做作的书香,沁人心脾。书,仍未翻东,心,却已开始沉浸于其中,开始幻想里面精彩斑斓的世界。

扉页后第一页,序前一页,在译本科学顾问和译本审订专家两栏里赫然印着许智宏、何祚庥等重量级科学家与学者的名字2020,黑底白字2020,方方正正,原本因兴奋而产生波澜的心潮渐渐平复下去,我知道,这样的一本科普书,一定得静静去读,用心去读,待之重之又重,不出所料的话,这必将是一次壮阔的视野开阔历程。

初读几页,便可见本书着者比尔布莱森英国式的睿智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处处皆是妙语,富有活力,(.org)当然,字2020字2020都是科学的知识,将大到宇宙大爆炸,笑道0的N次方物质讲述得形象生动,令人欲罢不能。,全书的第一、第二人称的自然使用,感觉就像是零距离的交流,似是父亲正在耳边给我普及科学知识。尤其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身为一名高中生,静静捧读这本《万物简史》时,竟产生了一种穿越回孩提时代,满溢着好奇与惊喜地阅读着我人生的第一本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一种由内而外的欣喜感。光就是这种感觉,我便对《万物简史》这本书充满无限的感激与无比的珍视了。当然《万物简史》这本书的确可以看做我们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的超级融汇大升级版,在我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将成为今后的孩子们必读的科普书。

通读全书,许智宏先生的引言及书的第五大部分生命本身,令我对于自己的生命有了科学的新的解读。我们现在能活着就很不容易,往大里来说首先就要一个稳定的宇宙,而形成这样的宇宙,要经过精密得吓人的运算,不能出丝毫差错;往小里来说,我们更加需要好到爆的运气了,要久远的时间里,因为无数的机缘巧合,你的祖先才能生下你的父母们,再让他们生下你,也就是说,我们是唯一的可能性,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有我们一个,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诚然,我们同一整个宇宙,抑或是一个地球的生米相比,我们的生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无限接近于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知道死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生命是无限大,正是这个宇宙,这个地球,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令我们能在生命中给予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可见或不可见,已知或未知的无穷转变,这便是生命的魅力所在。面对开阔得近乎没有边际的人生旅途,我们不就是应该负起责任,将自己的生命活得对得起整个宇宙,地球,对得起自己么!

最后,感谢《万物简史》这本书的作者,编者,科学顾问,审计专家,是你们,让我对世界,对生命,有了崭新的独特看法!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000字大全


下面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人们若能以一本好书作为自己的朋友,则能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趣,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作品。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意义。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000字【篇1】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一团,好像是个大鸡蛋。大鸡蛋的里面,只有盘古一人在那里睡大觉,一直睡了18020xx年。有一天,他突然醒来了,睁眼一看四周,到处都是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盘古急得心里发慌,于是就顺手操起一把板斧,朝着前方黑暗猛劈过去。谁知这一劈可不得了,刹时间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巨响,使得这个大鸡蛋一下子裂开了,其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而另一些重而混沌的东西,则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地刚分时,盘古怕它们再合拢上,于是就站在天与地之间,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不敢挪身一步。自那以后,天每日升高一丈,地也每日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的增高而每日长高一丈。

这样,顶天立地,坚持了18020xx年。终于使天地都变得非常牢固。但由于他过度疲劳,终因劳累不堪而累倒死去。就在他临死之一瞬,没想到全身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顿时变成了风和云;他呻吟之声,变成了隆隆作响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头发和胡须,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草地林木;肌肉变成了土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和坚石、珍宝;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神话故事,很精彩吧!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000字【篇2】

当我第一次读完《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我不由的被盘那种古执着的精神给感动了。他抡起斧头就一刻不停的砍啊砍,砍啊砍。终于分出了天和地的一条界限,可是他的手却磨出血来了,但他不管,他任继续用手把天和地分得更开点。他能这样执着,而我却做不到,我只要有点小伤,我就会大哭半天;只要一失败,我就会气馁

当我第二次读完《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我不禁被盘古愿意牺牲、不怕痛苦的精神给惊叹了,当他感到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勇于牺牲,把自己的眼睛掏出来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头发和胡子扯下来变成了星星树木;把自己的肋骨抽出来变成了大山;把自己的鲜血变成了波涛汹涌的江河;把自己的肌肉变成了田地;盘古的气变成了风……而我就不行,我一直都是让爸爸妈妈管着我,而我只为他们做些小事,我真惭愧呀!

现在,我已经懂得了要乐于助人。帮别人的时候,我自己也感到了快乐。有一次,戚晶晶忘带铅笔盒了,我就把笔借给了她,她对我说了声谢谢,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让我的心温暖了许多。

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盘古开天地读后感1000字【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古代神话》。其中,有一个故事——《盘古开天地》令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不仅内容精彩,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传说,在很久以前,地球还是黑暗混沌一片。这时,出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这个巨人经历了重重困难,创造了我们美丽的世界,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其中,有一个令我难忘的文段——盘古顶天立地的时候。盘古为了能让天地分开,他手顶着天,脚踏着地,这样夜以继日地扛着,那多累啊!更何况还坚持了一万八千年。最后他累得倒下了,死后身体还变化成造福人类的万物。

有一次,我和妈妈尝试了一个挑战——“顶天”挑战。首先,我拿了一本书,放在了头上,接着,我又把手伸直,把书本当成了天,想知道自己能支撑多久。5分钟过去了,胳膊有种炙热的感觉;渐渐地,10分钟过去了,胳膊产生了一点点酸痛;20分钟到了,妈妈坚持不住了,败下阵来,说:“盘古可真厉害啊!”

30分钟到了,我也累垮了。我心想:盘古牺牲了自己,为全世界的人带来了光明与生机,还有美丽的大自然,他多么伟大啊!

盘古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万物简史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000字


高中读后感1000字篇一:万物简史读后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荆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鸦片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着,作者以超常的智慧,风趣幽默的语言,结合有关现代科学的发现,勾勒了自然的演化史和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我觉得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高中读后感1000字篇二:万物简史读后感

初拿到《万物简史》,看看封面,简洁大方,深沉而又不失活力的深海蓝,平静而又广博,。闭上眼,轻轻摩挲着凹凸的花纹,一个清晰的地球的轮廓在手心中静静浮现,一种很奇妙的掌控感,颇有新意。细细一闻,是那种淡雅又不做作的书香,沁人心脾。书,仍未翻东,心,却已开始沉浸于其中,开始幻想里面精彩斑斓的世界。

扉页后第一页,序前一页,在译本科学顾问和译本审订专家两栏里赫然印着许智宏、何祚庥等重量级科学家与学者的名字,黑底白字,方方正正,原本因兴奋而产生波澜的心潮渐渐平复下去,我知道,这样的一本科普书,一定得静静去读,用心去读,待之重之又重,不出所料的话,这必将是一次壮阔的视野开阔历程。

初读几页,便可见本书着者比尔布莱森英国式的睿智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处处皆是妙语,富有活力,当然,字字都是科学的知识,将大到宇宙大爆炸,笑道0的N次方物质讲述得形象生动,令人欲罢不能。,全书的第一、第二人称的自然使用,感觉就像是零距离的交流,似是父亲正在耳边给我普及科学知识。尤其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身为一名高中生,静静捧读这本《万物简史》时,竟产生了一种穿越回孩提时代,满溢着好奇与惊喜地阅读着我人生的第一本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一种由内而外的欣喜感。光就是这种感觉,我便对《万物简史》这本书充满无限的感激与无比的珍视了。当然《万物简史》这本书的确可以看做我们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的超级融汇大升级版,在我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将成为今后的孩子们必读的科普书。

通读全书,许智宏先生的引言及书的第五大部分生命本身,令我对于自己的生命有了科学的新的解读。我们现在能活着就很不容易,往大里来说首先就要一个稳定的宇宙,而形成这样的宇宙,要经过精密得吓人的运算,不能出丝毫差错;往小里来说,我们更加需要好到爆的运气了,要久远的时间里,因为无数的机缘巧合,你的祖先才能生下你的父母们,再让他们生下你,也就是说,我们是唯一的可能性,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有我们一个,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诚然,我们同一整个宇宙,抑或是一个地球的生米相比,我们的生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无限接近于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知道死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生命是无限大,正是这个宇宙,这个地球,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令我们能在生命中给予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可见或不可见,已知或未知的无穷转变,这便是生命的魅力所在。面对开阔得近乎没有边际的人生旅途,我们不就是应该负起责任,将自己的生命活得对得起整个宇宙,地球,对得起自己么!

最后,感谢《万物简史》这本书的作者,编者,科学顾问,审计专家,是你们,让我对世界,对生命,有了崭新的独特看法!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天工开物》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