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

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

“大漠英雄”观后感70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大漠英雄”观后感700字,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今天,因为科学老师有事上不了课,所以让我们班的实习班主任来代课。老师为了让我们在科学课上有所收获,所以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科学的视频,那就是关于我们国的“大漠英雄”邓稼先。

我以前只知道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但是我从来不知道邓稼先在研究的过程中有着什么困难的地方,但是,整整地看了一遍之后,我对这位两弹元勋有了不同的理解。

开头讲了邓稼先的家庭,也为后面邓稼先为什么热爱学习,热爱科学做了铺垫,我认为邓稼先热爱科学是因为在邓稼先在临走前他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学好科学,因为科学对国家有用。”这句话不仅对邓稼先很有启发,而且对我,也很有启发。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文化与外国有所不同,外国一般就是说学成之后不应该去攒钱,去为自己着想,而是为了报答社会,报答国家。而中国的父母一般就对孩子教育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那样以后才可以找到好工作,一个月拿好多好多的钱……”总结来说,中国学习是为自己着想,而外国学习是为社会,为国家着想。而邓稼先受了他爸爸的教育,知道了学习是要为中国着想。

之后,令我最感动的是邓稼先在有一次跟朋友去核爆炸的地方去捡核爆炸之后的碎片,但是他不小心被辐射给感染了,之后,他的身体开始迅速老化,但是他却不顾身体上的不适去奋力工作。这让我为之一振,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住进医院。但是住进医院后他也一直在工作,而他在死亡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能让中国太落后。”刚才我为什么说这是我最感动的一个地方,原因就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地方让我感动的是邓稼先的这种爱国、敬业,在临死前还在为国家着想的这种伟人的一生,去了解他,这样我会终生收益的,因为人要有所知才会有所学,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学习邓稼先这样的爱国精神!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少年英雄》观后感700字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里去,不是他贪玩要丢了牛,放牛的小孩王二小……”坐在银幕前的的我,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旋律,看了国产影片《少年英雄》,情不自禁轻声哼起歌来。


在影片中,王二小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后,他带着满腔愤怒,逃到抗日根据地。当鬼子扫荡时,勇敢、机智的王二小故意让鬼子抓住让他带路,他把鬼子带入伏击圈。英勇的八路军把鬼子打得溃不成军,逃的逃,死的死。鬼子一怒之下,把王二小给残忍地杀害了。


最令人敬佩的是,王二小明知危险,还把敌人带入了伏击圈,当恼羞成怒的日军要杀害王二小时,王二小竟然毫不畏惧地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这是继50年代的《鸡毛信》,60年代的《小兵张嘎》和70年代的《闪闪的红星》之后的又一部电影精品。与前几部影片中的海娃、嘎子、潘冬子等银幕少年英雄不同的是,除了性格上的差异,王二小是唯一的真实人物。在银幕上我们又一次重温王二小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个少年英雄的经历。我认为电影《少年英雄》不是单纯的表现对敌人的仇恨及个人的复仇,而是让王二小在柳叶的开导下,从家仇上升到国恨高度,表达孩子想要远离战争,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最终幻灭。


我们在和平年代看《少年英雄》,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毛主席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少年儿童,已经听不到炮火的喧嚣,闻不到战争的烟火。此时重温《少年英雄》更有着积极的意义,忘记国耻,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要时刻不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成长为建设战线上的英雄,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和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吧!

观《烈火英雄》有感_电影观后感700字


随着砰!的一声,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看着视频里的画面,我的心里像是被大石块压着。眼前火光四射,由于涉及剧透,视频长度只有30秒。妈妈!我们去看《烈火英雄》吧!

晚上7点,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影院。影片开始。

由于外国人觉得麻烦,所以他们没有像中方递交申请,而是直接换了个管子,正是因为他们这个举动,导致热油通过管子到达中国的码头时,发生了爆炸。消防员们立即奔赴现场,原以为像这样的火,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是,又因为码头的工作人员没有说实话,连阀门都没关,消防员们只能心灰意冷的派了两个人去关阀门,消防支队的支队长问他为什么当时没有说实话?工作人员的回答却是,害怕消防员听见这会很危险,不愿意去关阀门。我心里愤愤道:那你也不能不说实话啊!此时的消防支队长更是气的扇了工作人员一耳光,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也太不了解消防员了!听见这句话,我的泪水也像是忘了关阀门,泪水在一瞬间喷涌而出!这就是消防员战士!中国的消防员战士啊!自此,我的眼泪就再也没有停过。更有消防员战士徐小斌和她的妻子(杨紫饰演)正在试婚纱,一接到电话,连婚纱都没有脱下来就直接奔赴火场!他们!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徐小斌在海上提供远程供水,因为船下被垃圾所堵住,他只得下水把垃圾掏干净!因为被垃圾等等一些水下的东西缠绕,他最终光荣的牺牲了!还有消防战士(黄晓明饰演)和他的一个手下,一起在火中关闭阀门,这个码头的工作人员还是没有说实话,阀门非常难关,要转上八万多圈,一个阀门转上八万多圈,那四个阀门呢,就得转上三十三万多圈!历经千辛万苦,四个阀门终于被关上了!但是,黄晓明也因为救了他的战友,在火中死去

水火无情!我要在这里感谢消防员战士们!谢谢你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们要记得,水火无情!在执行任务中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

《英雄》观后感


先说几句谦虚的话,本人不是电影的内行,对于影片的什么拍摄呀、服装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这些方面丢人了。

——好!好在哪里,我有这样一个理由。

有句话叫:作品出来以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还有句话说:作者已死,读者万岁。我在这里也想发扬一下这样的“精神”,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表面看来,这部电影好象是部现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传”,在我这看则不竟然。以我个人的看法,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个符号,导演是借了这个符号在给另一批人做传。

真正的“英雄”是谁?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

那谁又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呢?翻翻中国的历史,把天下怀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的只有一个群体——知识份子阶层!

对!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张导演借“侠”为中国的知识份子做了个很悲剧的传!中国有句老话:侠以武乱法,儒以文干政。

在该片中武侠符号后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说的知识份子阶层。心怀天下可以说是中国知识份子阶层的一个共性,远的不说,近代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出自这个阶层。康梁变法、科学救国、甚至后来的两弹一星等等,多少知识分子把捐弃个人做为代价换来一个心怀天下的美名!个人在天下的眼里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识分子个人的眼里也是渺小的,为了天下,个人是最不足惜的。

当然,中国还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不是按这个前提推理,匹夫们也是英雄了呢?

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对匹夫的个人理解。大体上说人分这几类:当权者、无知匹夫和知识分子。我节外生枝的说明一下,三者之间可以不是截然对立,当权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识分子、匹夫也可以混进知识分子和当权者的队伍。

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无辜而且总是被践踏的人。这些人是兴亡的主体,但对兴亡无责。当权者弄天下,也对天下兴亡不感兴趣。惟有知识分子这个“不识时务”的群体对天下的兴亡念念不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真匹夫!

能为知识分子做传做的这么好、挖掘的这么深的影片我觉得是好影片、至少是个我这样的人看的比较顺眼的影片。

可是,就象我题目说的那样——好,但只差一点!差哪一点呢?

个人以为,学学影片中的台词,它高“看”了一个人——秦王!

如果,影片老老实实的写出秦王这两个字,它就一点都不差了。可是,它画蛇添足的给王字加了个点:王成了主。差就差在这一点上了!

又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上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为责,义务也!政治课本上早就说过,有权就有责,那反过来有责就意味着有权,至少是“应该”有权。

假设一下,“匹夫有责”这句话要是正确的话。那么,匹夫有了责也就应该有权,而“责”是天下这么大的责,那“权”也应该是天下这么大权。

汉字造的非常漂亮,一个“王”字、一个“主”字,不少就差一点。正常的逻辑是,循序渐进,那就先王而后主。如果不能王,当然就没有办法主了。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王

《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

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

——所以乱在何处,乱在人心!

前面我提到过,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

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

所以说《英雄》好,但只差一点!

英雄不朽 (700字)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每到这时自然不能忘记看《开学第一课》

第一节课爱国,大家肯定都会唱国歌,但国歌里也有一个故事。当时日军攻到了长城下,他们用炸弹轰出了一个缺口,许多战士从缺口中涌出来与日军搏斗,他们死也没有让敌人踏进半步。于是让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就是这样来的。也有许多英雄。有这样的一个女同志,她在树林中无影无踪,她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然而,在一次严冬,她的腿不幸中弹被捕,她的名字就是赵一曼。还有一位同志,他的名字是左权,在一次部队转移,他在最后撤离,炮弹最终落到了队尾,炸弹声响起,这时人们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第二节课勇敢,故事讲的是南京大屠杀。当时有30多万群众被杀害,有一小部分人活了下来,并不是日军的怜悯,而是一群勇敢的外国人替他们挡在了枪口上。才使那些人活了下来。

第三节课团结,国难当头时,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由自主的团结起来对抗外来入侵者,对抗日本,向轴心国宣战。我们才取得了胜利。

第四节课自强,一个人强大时,一群人就强大,一个军队强大时,一个国家就强大。我们用小米加步枪与日军对抗,征明了落后多么可怕!同学们只有我们强大起来,国家才能强大!

后来我们有见到许多抗战老兵,有两位爷爷竟是一起乘驼峰航线去支援外国的。

随着第四节课的落幕,开学第一课结束了。我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同学们,勿忘国耻,当我们忘记痛苦时,那支名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箭,就会脱弦而出,瞬间击破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防止世界大战再次拉开!

六年级:张尧丛

读《大漠弱者》有感400字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叫《大漠弱者》。《大漠弱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幕弱者的悲剧。正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着大漠弱者,他只好开枪自杀。《大漠弱者》的故事发人深思。

他写了两人结伴过沙漠,水喝完了。一人病倒了。同伴说:“你在这等着,我去找水。记住,枪里有五颗子弹,三小时后,每小时对空鸣一枪。”两人分手了。他按时鸣枪。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也恐惧了,他绝望了。 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不久,同伴提着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循声而至,他们找到的是一具尸体。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他们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首首强者之歌!现在网络上著名的魔豆宝宝的妈妈周丽红虽得血癌,每天注射“杜冷丁”,手臂上“千疮百孔”,但她为了自己的女儿,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她还拒绝了一切捐款,这都是为了自己的女儿,魔豆宝宝周煜,而司马迁虽身受宫刑,却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一个人有无顽强的意志,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表现出来。意志坚强的人在困难面前泰然自若,勇往直前;意志薄弱的人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停滞不前。跨越困难,不久就能踏上成功的彼岸,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回避困难,即使成功离他只有一步之遥,也与之无缘。正如列宁所说:“只有强者能得到自由,弱者将永远是奴隶。”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大漠英雄”观后感7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