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

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

《档案 大漠英雄》观后感700字。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档案 大漠英雄》观后感7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今天,我们看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英雄事迹,我倍受鼓舞.

从日军打到北平,欺辱中国人开始,邓稼先就立志,要为国家出一份力.曾经,日本人庆祝胜利,在大街上游行时,他就撕碎了一面日本国旗,这种勇敢,不贪生怕死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之后,他就更加刻苦的学习,在国外读博士时,三年的学习时间,他仅用了一年零十一个月就完成了学分,拿到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也通过了.而一直以来,是什么给他动力呢?就是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成了他一直以来,前进的动力.而我们呢?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国家这么努力过,对此,我深感惭愧!

两年之后,他就回国了,是因为他以前在中国说过的话-----等我完成学业一定回来!

回国后,他们开始研究原子弹,我们国家请了一个苏联专家,可苏联专家一来就让他们阅读大量的资料,那么多的资料,看到头发白了也造不出原子弹,所以他们决定依靠自己国家的力量,完成原子弹爆炸.

经过三年的精密计算以及严谨的验算,中国制造出原子弹了,试炸也非常成功,之后,中国人又研究氢弹,人人都认为氢弹和原子弹的原理差不多,可邓稼先却说是不一样的.于是,他们利用原班人马,仅花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出氢弹,是全球现在研发时间最短的国家.我们国家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只是一直没有爆发出来而己,我们是一条沉睡的巨龙,现在我们醒过来了!

而邓稼先因为长期接触氢弹,所以迅速变老,工作也越来越累,最后得了癌症.他躺在医院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邓稼先说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关于国家的,他一点都没有想过自己,这一点我想是许多人都无法做到的吧!

邓稼先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爱国”两个字怎么写,我们虽然不可能做得像他那么好,做到把生命和灵魂都献给国家,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国家强盛起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少年英雄》观后感700字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里去,不是他贪玩要丢了牛,放牛的小孩王二小……”坐在银幕前的的我,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旋律,看了国产影片《少年英雄》,情不自禁轻声哼起歌来。


在影片中,王二小的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后,他带着满腔愤怒,逃到抗日根据地。当鬼子扫荡时,勇敢、机智的王二小故意让鬼子抓住让他带路,他把鬼子带入伏击圈。英勇的八路军把鬼子打得溃不成军,逃的逃,死的死。鬼子一怒之下,把王二小给残忍地杀害了。


最令人敬佩的是,王二小明知危险,还把敌人带入了伏击圈,当恼羞成怒的日军要杀害王二小时,王二小竟然毫不畏惧地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这是继50年代的《鸡毛信》,60年代的《小兵张嘎》和70年代的《闪闪的红星》之后的又一部电影精品。与前几部影片中的海娃、嘎子、潘冬子等银幕少年英雄不同的是,除了性格上的差异,王二小是唯一的真实人物。在银幕上我们又一次重温王二小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个少年英雄的经历。我认为电影《少年英雄》不是单纯的表现对敌人的仇恨及个人的复仇,而是让王二小在柳叶的开导下,从家仇上升到国恨高度,表达孩子想要远离战争,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最终幻灭。


我们在和平年代看《少年英雄》,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毛主席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少年儿童,已经听不到炮火的喧嚣,闻不到战争的烟火。此时重温《少年英雄》更有着积极的意义,忘记国耻,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要时刻不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成长为建设战线上的英雄,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和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吧!

观《烈火英雄》有感_电影观后感700字


随着砰!的一声,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看着视频里的画面,我的心里像是被大石块压着。眼前火光四射,由于涉及剧透,视频长度只有30秒。妈妈!我们去看《烈火英雄》吧!

晚上7点,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影院。影片开始。

由于外国人觉得麻烦,所以他们没有像中方递交申请,而是直接换了个管子,正是因为他们这个举动,导致热油通过管子到达中国的码头时,发生了爆炸。消防员们立即奔赴现场,原以为像这样的火,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是,又因为码头的工作人员没有说实话,连阀门都没关,消防员们只能心灰意冷的派了两个人去关阀门,消防支队的支队长问他为什么当时没有说实话?工作人员的回答却是,害怕消防员听见这会很危险,不愿意去关阀门。我心里愤愤道:那你也不能不说实话啊!此时的消防支队长更是气的扇了工作人员一耳光,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也太不了解消防员了!听见这句话,我的泪水也像是忘了关阀门,泪水在一瞬间喷涌而出!这就是消防员战士!中国的消防员战士啊!自此,我的眼泪就再也没有停过。更有消防员战士徐小斌和她的妻子(杨紫饰演)正在试婚纱,一接到电话,连婚纱都没有脱下来就直接奔赴火场!他们!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徐小斌在海上提供远程供水,因为船下被垃圾所堵住,他只得下水把垃圾掏干净!因为被垃圾等等一些水下的东西缠绕,他最终光荣的牺牲了!还有消防战士(黄晓明饰演)和他的一个手下,一起在火中关闭阀门,这个码头的工作人员还是没有说实话,阀门非常难关,要转上八万多圈,一个阀门转上八万多圈,那四个阀门呢,就得转上三十三万多圈!历经千辛万苦,四个阀门终于被关上了!但是,黄晓明也因为救了他的战友,在火中死去

水火无情!我要在这里感谢消防员战士们!谢谢你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们要记得,水火无情!在执行任务中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

《英雄》观后感


先说几句谦虚的话,本人不是电影的内行,对于影片的什么拍摄呀、服装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这些方面丢人了。

——好!好在哪里,我有这样一个理由。

有句话叫:作品出来以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还有句话说:作者已死,读者万岁。我在这里也想发扬一下这样的“精神”,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表面看来,这部电影好象是部现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传”,在我这看则不竟然。以我个人的看法,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个符号,导演是借了这个符号在给另一批人做传。

真正的“英雄”是谁?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

那谁又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呢?翻翻中国的历史,把天下怀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的只有一个群体——知识份子阶层!

对!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张导演借“侠”为中国的知识份子做了个很悲剧的传!中国有句老话:侠以武乱法,儒以文干政。

在该片中武侠符号后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说的知识份子阶层。心怀天下可以说是中国知识份子阶层的一个共性,远的不说,近代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出自这个阶层。康梁变法、科学救国、甚至后来的两弹一星等等,多少知识分子把捐弃个人做为代价换来一个心怀天下的美名!个人在天下的眼里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识分子个人的眼里也是渺小的,为了天下,个人是最不足惜的。

当然,中国还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不是按这个前提推理,匹夫们也是英雄了呢?

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对匹夫的个人理解。大体上说人分这几类:当权者、无知匹夫和知识分子。我节外生枝的说明一下,三者之间可以不是截然对立,当权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识分子、匹夫也可以混进知识分子和当权者的队伍。

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无辜而且总是被践踏的人。这些人是兴亡的主体,但对兴亡无责。当权者弄天下,也对天下兴亡不感兴趣。惟有知识分子这个“不识时务”的群体对天下的兴亡念念不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真匹夫!

能为知识分子做传做的这么好、挖掘的这么深的影片我觉得是好影片、至少是个我这样的人看的比较顺眼的影片。

可是,就象我题目说的那样——好,但只差一点!差哪一点呢?

个人以为,学学影片中的台词,它高“看”了一个人——秦王!

如果,影片老老实实的写出秦王这两个字,它就一点都不差了。可是,它画蛇添足的给王字加了个点:王成了主。差就差在这一点上了!

又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上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为责,义务也!政治课本上早就说过,有权就有责,那反过来有责就意味着有权,至少是“应该”有权。

假设一下,“匹夫有责”这句话要是正确的话。那么,匹夫有了责也就应该有权,而“责”是天下这么大的责,那“权”也应该是天下这么大权。

汉字造的非常漂亮,一个“王”字、一个“主”字,不少就差一点。正常的逻辑是,循序渐进,那就先王而后主。如果不能王,当然就没有办法主了。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王

《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

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

——所以乱在何处,乱在人心!

前面我提到过,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

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

所以说《英雄》好,但只差一点!

英雄不朽 (700字)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每到这时自然不能忘记看《开学第一课》

第一节课爱国,大家肯定都会唱国歌,但国歌里也有一个故事。当时日军攻到了长城下,他们用炸弹轰出了一个缺口,许多战士从缺口中涌出来与日军搏斗,他们死也没有让敌人踏进半步。于是让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就是这样来的。也有许多英雄。有这样的一个女同志,她在树林中无影无踪,她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然而,在一次严冬,她的腿不幸中弹被捕,她的名字就是赵一曼。还有一位同志,他的名字是左权,在一次部队转移,他在最后撤离,炮弹最终落到了队尾,炸弹声响起,这时人们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第二节课勇敢,故事讲的是南京大屠杀。当时有30多万群众被杀害,有一小部分人活了下来,并不是日军的怜悯,而是一群勇敢的外国人替他们挡在了枪口上。才使那些人活了下来。

第三节课团结,国难当头时,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由自主的团结起来对抗外来入侵者,对抗日本,向轴心国宣战。我们才取得了胜利。

第四节课自强,一个人强大时,一群人就强大,一个军队强大时,一个国家就强大。我们用小米加步枪与日军对抗,征明了落后多么可怕!同学们只有我们强大起来,国家才能强大!

后来我们有见到许多抗战老兵,有两位爷爷竟是一起乘驼峰航线去支援外国的。

随着第四节课的落幕,开学第一课结束了。我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同学们,勿忘国耻,当我们忘记痛苦时,那支名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箭,就会脱弦而出,瞬间击破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防止世界大战再次拉开!

六年级:张尧丛

读《绝密档案》有感


读《绝密档案》有感

刘嘉秀

我们总是在读着一遍又一遍的正史,其实就是那些胜利者为自己所写的歌颂功德的书,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些书本其中的局限性。我们一味的去盲从,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在正史面前丢弃了自己。说实话,我一直特别喜欢历史,因为有些特别有名的甚至厉害的历史人物可以带给我一定的正能量,这有时候甚至都是现代那些歌星等等都无法够级的。

从他们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以前的历史事件中,我也可以领略很多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所以,历史往往可以带给我们很多。

《绝密档案》这本书以历史真相为出发点,它的真正意图在于使中国人民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档案》栏目的导演人手一本《导演手册》,里面写道:“人生就是故事,人的一生伴随着故事从小时候听的神话童话故事,到成年后读的小说、传记和历史,看的电影电视,甚至连睡觉时做的梦,都由故事组成…”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什么是民族耻辱,什么是邪恶势力,什么是真正的事实,事实真相不应该被埋葬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需要展现于世界,需要被人们批判。中华民族在清政府没落后就陷入了无穷的民族危机之中,被列强欺凌也是经常的事情,而这背后的阴谋诡计又是如何?我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清政府的没落是导致了中国经济落后了多少年,又让多少文物远赴东洋,我们都无从调查。电视剧中将许多人物形象及其丑化,但是历史是怎样?就拿李鸿章来说,洋务运动的开山鼻祖,但是有人却把他当成卖国贼来看,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与列强对抗,试想,有哪一个中国人会甘愿冒着汉奸的骂名去签署条约呢?可是,当时的日本人非是看准了这个年买的老头签署协议,就因为他无比的地位,为了中国的利益,他受伤了,这又有谁知道?在人们心中,他就是一个卖国求荣的人,但是在我心中,却不是。因为我不想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向去把一个人活活拍死,历史会掌握一切的。在拿隋炀帝来说,说他荒淫无道,可是他改科举、修运河、征高丽,他所做的一系列丰功伟绩却不为人所知。其实,我只是希望人们可以正确的看待一个人,辩证分析,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感情去判断。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要学会熟知历史,懂得不能只从书本中了解狭隘的世界。这本书使我着迷,使我更想去了解历史人物。所谓的历史永远掌握在成功者手中,这句话也是特别正确的。

读《大漠弱者》有感400字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叫《大漠弱者》。《大漠弱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幕弱者的悲剧。正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着大漠弱者,他只好开枪自杀。《大漠弱者》的故事发人深思。

他写了两人结伴过沙漠,水喝完了。一人病倒了。同伴说:“你在这等着,我去找水。记住,枪里有五颗子弹,三小时后,每小时对空鸣一枪。”两人分手了。他按时鸣枪。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也恐惧了,他绝望了。 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不久,同伴提着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循声而至,他们找到的是一具尸体。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他们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首首强者之歌!现在网络上著名的魔豆宝宝的妈妈周丽红虽得血癌,每天注射“杜冷丁”,手臂上“千疮百孔”,但她为了自己的女儿,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她还拒绝了一切捐款,这都是为了自己的女儿,魔豆宝宝周煜,而司马迁虽身受宫刑,却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一个人有无顽强的意志,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表现出来。意志坚强的人在困难面前泰然自若,勇往直前;意志薄弱的人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停滞不前。跨越困难,不久就能踏上成功的彼岸,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回避困难,即使成功离他只有一步之遥,也与之无缘。正如列宁所说:“只有强者能得到自由,弱者将永远是奴隶。”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档案 大漠英雄》观后感7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