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个人读后感

一个人读后感

优秀读后感:一个人 2。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优秀读后感:一个人 2,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年少

无知疯狂颓废努力

树立目标未来成为科学家

追求异性幻想爱情天长地久

有时颓废的站在楼顶

渴望着让生命得到解脱

人生得到释怀

是的我们也努力过

我们努力的缩小着自己的目标

从科学家变成能够在社会立足可以得到温饱

我们努力的忘记曾经伤害我们至深的

亲人爱人友人

坚强的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

因为我们都知道

除了自己

没有谁能

拯救自己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一个人就一个人读后感


每本书总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图。

无论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时候把光亮翻坏,还有过去的日记里,都看得出来:这几本书都一定是鼓励和治愈到了这几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刘同的书就总会让我觉得很温暖,好像字里行间都会跟你说“大家都会这样,没有关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这一本也不例外。

《一个人就一个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样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赏外界,书里是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人从应该到可以到就一个人。一个人不是数量上的单独,只是在有了身边一切之后还是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能够很好地度过一个人的时间。好像也正是因为现在的我还没有真正体会那么多,还对即将到来的“远行”有恐惧,所以对这本书更有兴趣,觉得还是能够从中得到鼓励,也可以看到学习到,这样一个厉害的人他是怎样的。

书里好多章节太容易让人泪目。“从不后悔遇见你”里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运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们故事的后续;“友谊旅馆”中的妈妈,儿子对她从误解到后来长大理解接纳;写奶奶的情节,其实也像《寻梦环游记》里一样,真正的亲情和爱,没有忘记就永远不会消失,他们都在,一直都是……这些故事都真实动人。现实的故事可能是更能打动自己,从书里可以了解到别人的生活还是很奇妙的事情,诚恳又真挚的文笔更是让距离更近,还是能够从他的书里找到“嗯嗯嗯,是是是”这样的和谐,好像每一句感叹都是自己发出的,好像也是因为这样的和谐,才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力量。“相遇不是幸运更像是注定,相爱不是随意是结伴远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鱼粉,像以前想吃高邮的咸鸭蛋一样,原来文字都还可以那么馋人……好看好看好看!

书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读完全书前请勿打开”的信,手写的字好清秀,这一次也不会再把书翻坏。还有好看的书签啊,哈哈。书里有句话是“只是循着文字,就能回到过往的日子”,这也是我想写下日记,不管是本上还是备忘录里,在未来也都可以再回到现在的某一天,能够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来的新路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尽量减少日后因偶尔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优秀读后感:一个人 3


有时候我习惯一个人

夜晚降临一个人好怕

再也不像以前可以沉迷虚拟的游戏

再也不像以前可以无忧无虑的安眠

渐渐的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漆黑安静的世界

渐渐的习惯了一个人看着日出日落花开花谢

渐渐的被失眠盯上了

每晚入睡的时间

从午夜十一点变成了凌晨两三点

我不清楚

这种生活要伴随着我多久

但我会努力的改变

让自己重新做一个正常的人

让一切恢复平静

优秀读后感:一个人 1


青春如何

执着过固执过

一个人

当觉得委屈的时候

我也许会不管后果

维持心里那一丝的正义

不喜欢发脾气

发一次脾气就会遗失一次快乐。

不爱生别人的气那并不代表有涵养

那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不喜欢讨好别人更不喜欢被别人讨好

不要以为不喜欢生气就没有脾气

更不要以为一步一步的退让就代表怕了别人

我懂得这个社会有的人值得我们尊重

我也懂得这社会有的人只是披着羊皮的狼

对别人的态度

也要因人而改变

一个人读后感


一个人读后感范文一

《 你很像一个人》讲述了:乡下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带领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一个孩子跑过来,对小艺老师说她很像一个人,小艺问那个孩子,她像谁,但那个孩子一跳一跳的跑开了。另一次一个孩子调皮被留在教室,小艺送那孩子回家时,孩子又说了你很像一个人,小艺问了,那个孩子却没有回答她,那孩子一跳一跳的跑开了。又有一次,一个孩子被高年级的孩子把头打破了,小艺批评了那个孩子,帮受伤了的孩子包扎好,问他疼不疼,虽然那孩子说不疼,但小艺心疼的流泪了,那孩子又说小艺像一个人,小艺问了,但那孩子却不说。

从一次作业中,小艺知道了,孩子们觉得小艺像他们的妈妈,小艺忍不住,流下了滚滚热泪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老师也像我的妈妈,除了父母,没有哪个人可以这样照顾一个孩子,小艺却这样做了。读到末尾,我也被感动,我也好想喊小艺一声:妈妈!

一个人读后感范文二

尊重是一种崇高的美德,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同样可以使别人得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自己尊重别人了,别人才会重视你自己。

今天我和妈妈去图书馆,在阅览室无意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尊重每一个人》,便兴趣盎然的读了下去。

这篇故事讲了一位中年妇女领着小男孩走进了巨象集团的花园,把好的餐巾纸扔到一位老人刚剪过的草丛上,老人诧异地看着他们,把餐巾纸扔进了垃圾箱,可是这样反复了几次,那中年妇女指着老人教导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便会像他一样卑微低贱的工作。老人借来手机打了个电话,就免去了中年妇女的职务,原来老人是总裁,老人教育孩子要尊重任何人。

故事中的中年妇女为了教导自己的孩子,而向一个老人扔出餐巾纸,而且当着老人的面贬低老人,一点也不尊重他,就是因为她自己的不尊重和傲慢,导致了她被解雇,直接被开除。在生活中不尊重人的现象很多,我曾经看到愤愤不平的一幕,开宝马车的人把捡垃圾的妇人撞到,下车不仅不扶起她,还对她一阵臭骂。行人看不惯了,纷纷指责他,他只好夹着尾巴开车逃窜了。

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多么的卑微,我们都应尊重他。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而且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牢记普希金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倍!

一个人的宁静之旅——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一个人的宁静之旅——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我是在读《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想起那个问题的。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某一个读书日,报纸上发起一个讨论:如果让你在大海上漂流一年,只能带一本书,你会选择哪一本?

回答众说纷纭,当时我的选择早已不记得了。捧着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个答案突兀地闪现:手上的这一本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形容读这本书的感受,我会选择“静”。这些朴实得有如黄土的文字里,藏着一股宁静的力量,静到一低头就能看见长长的过往,静到能听见天地之间最清晰的心跳声。

我惊异于字里行间的灵气,而我得知作者只读过五年书后,我感到了理所当然。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就像他脚下的土地,木讷无言却宽厚温存。那是宁静到极致后具有的深沉的力量,它迫使我心中的喧嚣沉寂,一寸寸压低我的灵魂,直至趴伏在大地上感受风的私语和大地的呼吸。

刘亮程是村庄的儿子。他写狗。写马。写虫子,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观察蚂蚁搬家。写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友好的对头的。写房子,他津津乐道着他曾荒废了不少时光的那些老房子,那些院门、土墙、墙边的树、树旁的烟囱和悠然的炊烟。写烟、写风景、写木老头;写梦、写死亡和新生。从冬天写到下一个冬天,写每一个人每一堵墙、每一块土皮都将归去的岁月,和天空。

他是整个村庄最闲的人,他也是整个村庄最忙的人。他蹲在田垄上研究风的心情,他为一所房子担忧能否晒到阳光,他听见一朵野花吟吟的笑声像个傻瓜似的一个人在荒野中笑出来, 他觉得屋后的那个榆木疙瘩是村庄的头颅。

刘亮程以他孩童般的眼光注视着大地的一切,同时他又以先知般的悲怆预言了生命中吹彻的风和一年年累积的冬日。他是一个随性的赤子,任由自己飘荡在每一个司空见惯而不为人知的角落,就像一阵风、一场梦。

那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

拿起这本书,在浮躁的世界里获得暂时的澄澈 。我愿意带着这个美丽的妄想,一个人在无边的海洋上流浪。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2)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劳动经济学院裴蕾

一个人没有行李就去旅行,一个人步行627英里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一位65岁的老人作出的这些举动,你觉得这一切的缘由只是因为冲动?不,这是一个人的朝圣。

本书讲述了一位已经65岁的老人,在收到自己曾经的一位老朋友写给他的信之后,得知那位老朋友已经身患绝症命不久矣,便决定即刻启程,步行627英里去看望她,希望自己的这个行为可以鼓舞到她,让她继续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本书的主人公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遇到事情总是想尽办法去逃避,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正如大多数当下的年轻人一样,遇到问题了只会躲避,总是希望身边能够有个人可以让自己依靠。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丧失了斗志,那么的安于现状,那么的惧怕改变。主人公年轻的时候在公司遇到了一些麻烦,但是他并没有积极地去面对,反而让一位女同事为他背下了这口黑锅,以至于这位女士受到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最后只得离开了公司。从那以后,他们就几十年再没有见过,如果没有那封信,也许这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或许也正是因为那封信,才唤起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安以及压抑许久的情绪,他急需一种方式去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他急需一种渠道去释放自己压抑许久的情感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追风筝的人》里面的情节,那本书中的主人公也是这般,从小就是那样的懦弱,只会让别人去帮自己解决,丝毫没有担当。殊不知,当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因为我们的逃避而过去了的时候,其实早已经扎根在了我们的心里,而这件事情不仅不会让我们感到解脱,反而会让我们负罪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我们年少时欠下的账,总有一天我们要独自去偿还。

这627英里的路程不仅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更是一次虔诚的朝圣。在这段路上,主人公放下了与生俱来的懦弱,拾起来沉浸在内心已久的果敢,他终于鼓起勇气跟随着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了一件事情,他不去在乎身体上的痛苦与疲惫,他不去在意周围世俗的眼光,他只是朝着目标,去做一件自己最渴望的事情,开起来一段自己从未想过的旅途。不需要什么准备,也不需要什么规划,因为当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现在的我也很感激几个月前的自己,感谢自己那一时的冲动,感谢自己那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才让我一人背起行囊,独自踏上了一片异国的土壤,让我在那里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在那段日子里,我感觉终于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我终于释放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我不需要为了迎合周围人而去伪装自己,不需要害怕失去就放弃拥有。尽管我知道,这样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在那一个月里,才是我最快乐最轻松的时光。那就是一个短暂而华丽的梦,美好的梦境转瞬即逝,我多么希望能够沉醉其中不愿醒。

趁着年轻,想做什么就去做吧,输掉一切又如何,我们还有的是机会重又再来。什么才是青春?在我看来,青春,就是至少有一件事情是当我们垂垂老矣的时候都能说出来分外骄傲的;青春,就是至少有一项成就是能够让我们一辈子都引以为豪的!拾起自己的勇气吧,别让多年后的自己失望

一个人的西域读后感(优秀范文)


看了很多独自旅行的书,《一个人的西域》是其中一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旅游,在旅游中,他们能找到自己内心的世界,能透过一种宁静来感受心中最真的追求。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看完陈达达《一个人的西域》脑子一片空白,呆坐了好久,发现自己泪目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小说以外的书这样。看游记会哭?很震撼很感动。震撼的是美景,是大自然,是这个世界,感动的是在这条路上行走且走出来一条路的人们有多不容易,更多的是想起那段艰难的历史和屈辱的岁月,这一切都让我流泪。我仿佛身处浩瀚无边的历史中,渺小的没有一点痕迹,看着各种人物、事件在我眼前出现又消失,他们走过的脚印、写下的文字、看过的风景都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昆仑山下河中的玉石,被后人贪婪的挖掘,细心的甄别,日复一日,没有尽头。

对历史的疯狂真的就如这些淘金者对金钱的狂热一样,历史有一种魔力,让人沦陷,一醉不起,当你醒来时又陷入无尽的空洞中,唯有一声叹息。之前迷恋与北疆的风光,如今却深陷对南疆的向往中不可自拔。南疆落后、荒芜、缓慢、沉寂、破旧、贫困,但却有一丝神秘拉扯这你的心,去体会她的沧桑,她的兴衰。历史古迹、信仰差异、文化冲突又为其戴上了一层面纱。

对于这里的政治、宗教我不想深究,只想认真把相关书籍读完,真正踏上那片土地去感受那段历史岁月和荣辱得失,去深刻领悟国家、民族、信仰、意志、自然、生态、生存等等这些字眼背后的意义。

感谢国家让大家重新认识丝绸之路,撇去战略角度不说,那段历史应该让每个国人了解,那些为这条路做过努力和牺牲的人们值得被后人记住和歌颂,精神不死,永垂不朽。

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热爱的土地,这份情怀让我无比佩服。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行走过的风景,用笔下的文字勾勒出历史的沧桑。真实地感受西域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份价值不菲的行程。

很佩服作者对西域的了解,他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读他的书,你好像不仅仅在跟随作者在行走,更在跟一个个古人说话,看一本书,可以看出几本书的含量,这样的书读起来是很有价值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域,在那个国度里,那里的人,那里的物,那里的景,与我们生活有着截然不同之处,感受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看着那一张张照片,看着那里人那纯净的目光,让我们心里有一种感动。

我可能没有勇气如作者那样去热爱的土地上走走,但我能从众多行走的人中,去体会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感谢这些作者,他们身体力行,把自己眼中的地方与我们分享。爱就这样传递着。

出去走走吧,不为写书,不为功利,只为心中那份执着的追求,有追求,还怕什么呢?当老了的那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对后代说,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追求过。(张炜浩)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一个人村庄读后感


一个人村庄读后感范文一

一个人的村庄,一个人的城,走在属于他的路上,不急不忙,不慌不乱,经过这村也好,那村也罢,没有目的地,心却总是记挂着那归属的村庄。他说,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又道,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

过年时,发现街道能悄悄告诉我日子。晚上六、七点有着平日凌晨也见不到的安静,潮湿的地面没有忙碌的车轮匆匆溅起的水花,昏黄的路灯投下的光少了人影缓缓驻足的遮盖。街边的店铺停下了喧闹的嘴,用整齐划一的面貌面对匆匆经过却不会再停留的一心回家的归人,除下了笑脸逢迎,铁拉门关住了一切喧嚣。街道在轻声说着:嘘,快回家吧。除夕了。随着耳边毕毕剥剥声此起彼伏,脚下鞭炮绚烂后的红色残骸愈来愈多,街道悄声说:年的脚步远了。但我却想念起除夕的宁静,即使有走在路上的人,也是归心似箭,从没有哪个时刻人们身上有如此深刻的家的标记。我想,这家的标记却如此轻而易举的铭刻在刘亮程的小小村庄里每个小小人物身上,冯四韩三,每个名字都有村庄的痕迹,每个故事都带着村庄的纯朴味道。

他给我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活法,一种不敢想的活法。没有阅读完全本,但仅仅是第一部分,所呈现的生活状态都足以让人羡慕。没有纷争,没有漂泊,只有脚下踏踏实实的路,抬头坦坦荡荡的光,固执爱着村庄的他。行走在他的文字中,他如一个导游,向你娓娓道来这村庄的每一点每一滴,他不暇思索就能道出这个村庄的每一样事物背后故事,他用他的一生深入这个村庄,与这个村庄融为一体。或者说,他不只是一个了解这个村庄的人,而是这个村庄的一部分。可是后来之人又会记得谁,记得有你来过,这一样事物曾有你的参与才到了如今这模样,就如他说:你们走了。现在没一个人认得你们,他们没动任何干戈便占有了一切。他们是后人,哭喊着送走你们,把所有悲痛送给你们带走。留下财富和欢乐,他们享用。/这已是别人的村庄。

我开始发现,我阅读所划的字句,都太过总结,读而有味,思而无趣,思考若只是复制他人的思绪,就少了真正的感动,它流动于他文字间的麦香、虫鸣、风呼,流动于他走过的路。我想,读罢他的文章,会想起好好背起行囊,踏上他曾经过的路,可能他的脚步已如他所说:我的脚印不会比一头牛的蹄印更深更长久地留在大地上,很快我将从我走过的路上彻底失踪。一旦我走出去几十里地,谁也别想找到我。但行在路上,走在体悟的道上,呼吸着像他那样自由空气,随手记下此时生活和感受,哪怕不能如他那样从此扎根在这村庄,也能一感自然的幸福。若人生能有此幸,也已无憾。

一个人村庄读后感范文二

这本书写的是诗化的乡村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工业和城市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里,作者依然固执地把乡村作为他灵魂和文笔的栖息之地。他怀着极大的热情,以史官的姿态记录下他的村庄和生活里琐细的点点滴滴。那样人间烟火的朴素温暖,被包裹在不事雕琢的平实语言里在读者面前流淌开来,不知不觉间已是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包括这本书在内,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在构建着一个作为世外桃源的乡村。书中他竭力营建的黄沙梁村并非纯净无瑕的完美乐土,但是其纯朴自然的美却令人心惊。在那里人与其他生物有着奇特的、近乎平等的和谐,每个生命都有机会在阳光里自由地挥洒,即使它们之间照样要有旷日持久的争夺,有对这个贫瘠世界不满足的索求。作者笔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略显原始的干净简单,他并不讳言村庄生活中的阴暗与欲望,然而他的文字却让人依然有能力怀抱对温暖的信仰。

对于自然,作者的视角是谦卑的。他的文字仿佛就从中生长出来,还带着阳光和泥土的味道。但是在这些文字的平静下掩藏着不着痕迹的悲伤,或许它源自作者内省的态度和安静的孤独。以《一个人的村庄》为题,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孤独弥漫全书,然而正是这样的孤独,注定了这本书的深度。孤独时人们往往耽于思考,同时,进行思考的必要条件就是远离尘嚣的孤独。在如今这个城市化与工业化一往无前的时代,作者的乡村就是这滚滚洪流中的微小孤岛,守候着这种罕见的、空白而清醒的坚持。

书中的我,即全书的贯穿者和叙述者,一直以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出现,试图真正融入自然却从未成功。这也难怪,毕竟每个生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可理解不可抵达的悲喜。全书中我始终是一个闲散的游荡者、村落生活的旁观者,无为而又无奈,无畏而又无聊,淡看生活的无常。我并非通达智慧的哲人,只是时常思考的凡人。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凡人引领起了整本书中对生命、对村庄、对许多哲学本原的终极思考,作者的叙事角度令人玩味。

我与文中的叙述虽密不可分却始终存在着某种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就像我与自然界之间的疏离感,虽无限接近却始终无法抵达。体现在阅读过程中就是似乎站在云端之上看人间风雨变迁,虽痛可切肤但实际咫尺天涯,不能完全实现读者与文本的融合。这也许是作者旁观者的身份以及洁净而有节制的叙述风格所造成的,却也赋予了本书分外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思考空间,令读者阅读时感觉意犹未尽,掩卷后却又感怀良久、恍如隔世,其兴亡之感,令人一唱而三叹。

关于村庄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生存状况的作品近年来并不少见,同其他作者一样,本书作者所能够预想的村庄的未来是流散,是生与死永不停息的更替,是整体的遗忘与湮没,在这一点上他并没有盲目地乐观。可是他依然不遗余力地完成着对于黄沙梁这个在他笔下重建的村庄的架构,也许他的建构就是为了拆散,他的寻找就是为了告别。本书最后部分以家园荒芜为题,村落依稀,人事已非,草木背井离乡,故土荒凉。在农村的未来走向尚不可知的今天,作者的村庄不过是万木丛中一具远年风干的标本,通过它,我们看见了那些草长虫鸣的岁月,也听尽了他这曲既是呼唤又是告别的挽歌。

读《一个人的村庄》,需要安静。

读后感《优秀读后感:一个人 2》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个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