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世说新语读后感20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2000字

优秀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优秀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来自:世说新语

译文:阮光禄是当时的名士,辞官后隐居剡县;为人很慷慨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因为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车,阮光禄听说之后便焚车以自省;今天我们看来此举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们的修养还未达到阮光禄的境界。一个贤人从来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断完善,才能在人格上继续前进。一辆车就是品德上的一个污点,不但要烧掉车,还要去自省,去改掉身上的不足。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着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内容。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意义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 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布衣以终老;华歆,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现常被用来表示,不可以与志向不相同的人结交为朋友。
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而华歆拾起来,知道是一块金子后也随手抛弃,不也体现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何来“志不同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说明他读书注意力不集中,大概也并不能够确切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士,有“一龙”之称。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朋友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文章时引起怀疑。是管宁的“小题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
的确,文中金块象征着财富本文 ,轩冕象征权利尊贵。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部分文人尤显得特立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如此,管宁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反而流俗。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范,华歆注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明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隐士,与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民以惠政,究竟孰浊孰清?据记载,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不萦私怀,屡荐昔日故友管宁出仕,大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实在让人感佩。华歆如此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实令人扼腕!
两件很小的事情,足见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知著,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断绝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管宁因朋友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标准,便断然与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须知:
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浊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
评:本文从故事细节中透析人性,从社会根源处寻找尺度,一连串的质疑,引人反思。“见微知著”还是“以偏概全”?作者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强调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在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出世”与“入世”的最佳注解。语言精警,着文言华彩。

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我们来看看下文。

篇一: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谢安以其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气质而为士人所仰慕,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总体说来,《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篇二: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今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来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

篇三: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共一千二百多则,有则三言两语,有则数行。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却无不使人有所收获。其意既含哲理,语亦神韵悠远,令人领略不尽。

就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让我领悟最深的便是《德行》,那一个个故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就如最熟悉的例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应该靠自身努力而获得,天上掉馅饼的事可能导致“守株待兔”的事再次发生。而于今日而言,这样的做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物质生活虽然日益丰富,但是,如果人们不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被金钱等利益所诱惑,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糟糕。

篇四: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很多吧!《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真是妙不可言啊!《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朴素的散文,有的几乎如口语一般。

在晋宋人的文章也颇具特色,因此一来使人们喜欢阅读,其中不少故事,了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篇五: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的“说人明理”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形骸之外”这则故事就以“王朗从表面上来学华歆,结果离华歆(的境界)更远了”这个结果,向我们揭示了从表面上来模仿别人,内心会离别人更远。

再比如,“舍生取义”这则故事里,苟巨伯为了救朋友而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友人的命。贼兵见了苟巨伯这样做,于是相互说:“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接着就撤退了。苟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大家应该拥有的。

再比如,“顾荣施灸”里的顾荣,他看见送烤肉的人脸上流露出像吃烤肉的神态,便说了一句“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就把烤肉送给了送肉的人。后来他经遇危急时,常有一人帮助自己,这就是接受烤肉的人。笼统地说,这就是“好心必有好报”。

篇六:小说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世说新语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作文指导《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一)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二)

读书,是既能安静下来,又能提高素质的一项活动,而读名着,却又是别一番滋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世上的书千千万万,在大千世界中,怎样的书没有?真正被称为名着的那几本,到底为什么是名着?

《世说新语》是一本描写人物有趣的言行举止的书,由一个个或新颖,或陈旧的小故事组成。《才思敏捷的杨修》就是其中一则。它讲了杨修和曹操猜谜的故事黄娟幼妇,外孙齑臼竟可以一看就理解出绝妙好辞四个字2020,我们不得不惊叹杨修的才华和文字2020联想能力。

还有《为朋友舍命的苟巨伯》苟巨伯远道而来看望朋友,可是准备攻城的贼兵闯了进屋,贼兵怕有诡计,质问他们为什么不逃跑。苟巨伯毫不畏惧的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代替朋友的性命。就这样贼兵羞愧难当,让下城池,撤退了。

《世说新语》的一个个小故事分开看,处处 闪耀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智慧,合起来看,又是一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尽显人间百态,世事沧桑。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三)

读了整个暑假,我终于把那本超级后的世说新语给读完了,真爽,不过也挺累的。世说新语里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长如龙,有的短如蚁,不过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你一个道理,虽然很枯燥,但它毕竟是一本好书啊,接着读吧!

作为一篇教育方面的书,刘墉的《世说新语》实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书籍,确实文如标题新语。他用最朴实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小事件,小故事,而这些文章都显示了他对教育的态度与思考。读来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对待孩子的那种态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宽容。现在的社会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导严师出高徒的方法了,那么作为老师或家长,到底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小孩子呢?刘墉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向。

我是个80后,在我还是个小屁孩儿的时候,常常听到外界对我们这代人的评价,例如: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爷等等,总之大人们对我们充满了不信任。这样的批评之语听多了,久而久之便有点信了,于是自己似乎都不太自信了起来。从校园走向社会,即使上了班,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还是受到质疑了。可是慢慢的一年,两年,三年,生活工作中的一点一滴让别人认识了我,也相信了我。周边的许多朋友同事也是如此,在经历了这样的蜕变之后终于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因为80后已经不再是小男生和小女生了。回过头来,很多人发现原来担心会垮掉的一代并没有垮掉,反而是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当我成了大人之后,我猛然发现我似乎在用经历过的这一切对待这90后的孩子们。第一届的学生就已经是90后了,当他们不认真,调皮捣蛋,犯错误的时候,我也曾无比忧虑地拿过去的话批评他们。现在想来我们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呢,生活会教会他们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好像太着急了一点,总想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和经验提前交给他们,但其实人生是要一点一点去经历的不是吗?哪怕经历一点挫折,又如何呢?奥运结束了,很多获奖的选手就是我们口中所责备的难以担当重任的90后,但事实是他们做得很好,而且将来可能更好。

刘墉说得好,他认为我们只看到了学生们身上的缺点,却忽视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于是总觉得一代不如一代。90后的孩子身上的确有些时代大环境所带来的缺点,但是他们身上其实也有一些时代所赋予他们而我们这些60后,70后,80后们身上所没有的优点。所以,宽容一点吧,先学会基本的做人道理,其他的可能只是我们和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太一样,或者是走向终点的方式不太一样吧。

因此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就算目前成绩再差,再不听话,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用暴力的变相体罚。我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有关世说新语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世说新语读后感”。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作品是作者写的,读过以后内心震撼。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1)

地位不同,有不同的气质;时代不同,有不同的性格。谁知,即使时代、地位甚至处境都相同,气质与性格也会截然不同呢?

《世说新语》中的人各有特点,他们的处世风格颇为迥异,形成了一组又一组鲜明的对比。

镇定与慌乱只在危急时刻真正显现出来。王徽之、王献之从起火的房子中逃出,王徽之像打了败仗的兵,鞋也不穿,一个劲地往外冲;王献之则神态自若,他从容穿鞋,让仆人扶他出去。虽然我们明知慌乱只会使事情越变越糟,但我们在危险的境地,又能有多少次像王献之那样从容不迫?

是伪装就终会被撕破,丑恶的事物总有现出原形的一天。华歆、王朗乘船逃难,途中有人向他们求助,王朗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贼人追至,却又欲丢弃;华歆一开始不愿意,后来反而不肯丢弃,他们一前一后的态度,引人深思。时间会见证人的优劣,处境的改变会撕掉人的伪装。为人要讲诚信,做事要有始终。除非不答应,要么不做,既然已经有了选择,不管过程多么危险、结局多么难测,我们都不能轻易改变。

不随波逐流,往往带来出人意料的惊喜。人们挑女婿一般都注重仪表,要博学多才的。而准女婿们也会精心打扮自己,就像快要出嫁的新娘。但奇人多出的魏晋时期,还真有人逆流而行。有一个大人去王家提亲,到了公子聚集的地方,一看,个个都打扮得漂亮往那一站,像在展示商品。这时,一个人便显得非常打眼。他的衣服敞开着,正躺在东边的床上,犹如处于无人之地。这位大人呢?一下便挑中了他。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此人就是王羲之。“东床快婿”便传为美谈。佳话是佳话,这种做事全凭自己兴致的态度,我们难论其好坏。因为,不羁的王羲之也得碰到这位放旷的“大人”才行。但这也正提醒我们,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更容易留下脚印。你想要“惊喜”吗?来吧,打破常规!

相同的时期,不同的性格,为人处世亦不相同。我在魏晋人士的风流中收获很多。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2)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见,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即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搬军而还,一郡并获。

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友人,不料遇上了战乱。友人让荀巨伯离去,荀巨伯不愿意舍弃友人离开,而且还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搬兵走了使全郡得以保全。

荀巨伯的友人在危难时刻还不忘让荀巨伯先行离开,而荀巨伯在危难时刻不肯舍弃友人,而且还愿意代替友人去死,让友人离开。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正是的那种深厚友谊,感动了贼寇,救了全郡,可见这种精神之大无畏。由此可见做人应该讲情义,重情重义的人值得被人尊重。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3)

暑假我接触到了《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都是一则则小古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则我最喜欢的小古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陈纪的儿子陈群很有才华,与陈谌的儿子陈忠都说自己的父亲厉害,一直都不能下定结论。于是就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作为哥哥,不要难为弟弟。季方作为弟弟,不要难为哥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意思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地里锄菜,见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举起锄头把金子当作小石头,而华歆是捡起来然后再扔掉。两个人以前同坐过一张席子读书,外面有官员驾着车通过,管宁似乎没有察觉到,依然津津有味地读书。而华歆却兴致勃勃地跑出去看了。于是,管宁割断席子说:“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读到这里仿佛眼前都能出现管宁气愤的样子,割席分作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还有一则故事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意思是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很多小孩子玩。他们看到马路上有一棵李树,李树上结满了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孩子们都去抢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没有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说:“马路上人这么多,要是好李,早就被人摘光了。一个人尝了以后发现果真是这样。王戎小小年纪真是洞察入微,无比聪慧。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意思是顾恺之吃甘蔗,先吃甘蔗地末梢,人家问了以后顾恺之说:“先苦后甜,渐至佳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先吃苦,有苦才有甜。

《世说新语》是非常适合每日诵读,读起来很押韵朗朗上口。家里人也很喜欢听我摇头晃脑念文言文,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几句话就讲完一则小故事,让大家伙听后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古人写作的魅力。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4)

温一壶酒,切一斤肉,聚于山阴,饮酒作诗……这是《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这些人不拘礼节,任诞豪放,嗜酒成风,达到了一个清雅超脱的境界。最令我难忘的是竹林七贤,书云:“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中,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不落流俗,追求个xing解放和自由,个个都爱酒。刘伶生了病,仍不听妻子的劝告,畅饮至醉,阮籍更是为了酒而不避男女之嫌。在那黑暗的社会里,他们靠饮酒放松精神,摆脱世俗的纷争,任凭朝廷如何利诱也不动摇,也可谓用酒与社会抗争。后来嵇康因此而死,王戎经过他们七人喝酒的酒垆,感叹道:“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可见他们喝下的不止是一碗酒,更是一碗情怀。

除了喝酒,清谈也是名士们聚会的内容,魏晋时期社会上的“不论政”使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乐广、潘岳的佳话最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二人一个善说,一个善写,说和写结合在一起,做成好文章。还有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诗会,流觞曲水,映带左右,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创造出了绝世名篇《兰亭集序》,行文如流水一般,可谓是千古绝唱。这潇洒飞驰的文风和书风,更体现了当时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以及魏晋时期名士文人的气质与文化素养。

“是真名士自风流”本是明代人作品里的句子,但魏晋名士潇洒、豪放的性格和独特的气质,自带一股风流之气,虽然际遇不同、结局不同,也可谓“是真名士自风流”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5)

开始关注蓝振元先生,是在孩子的家长群里看到他经常发表的一些言论,刚开始给我的印象是此人喜欢表现,怀疑他是不是从哪本书里复制一些文字下来想表现一下自己(社会上这种人太多),加之对他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不是完全赞同,性格使然,自己也是那种“死在自己那张嘴上”不吐不快的人,所以也就板了几句,而且还比较尖锐,有些出言不逊,完全没有想到在我们这穷乡僻壤还能藏龙卧虎。其实我们这种“死在自己那张嘴上”的人“吐”后也会有后悔的时候,就是怕得罪了人,不成想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更加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还能送了他的大作给我,并且认认真真的写上“×××指正”签名,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姿态,我是第一次让人搞得无地自容了。

蓝振元的《试说心语》是一本文集,由散文随笔篇、杂文篇、读书篇、教育篇组成,读他的文章,强烈感受到了蓝振元先生的个人魅力:他是个讲究认真、努力勤奋的人,他的文章犹如行云流水、厚积薄发,扎实的文字功底彰显了他高深的文学造诣。他眼光犀利,“善于捕捉精彩瞬间或工作生活小事来抒发感情,而且用情至深感人肺腑”(蔡笑晚语),用他一颗正直善良的心鞭挞着社会的丑恶,无时不在向我们传达一种社会的正能量,正所谓“文如其人”,从他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蓝振元先生不仅是一个好父亲;一个能把“孩子的教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家长”(蔡笑晚语),还是一个好领导,一个“我天生就不是那块料,不愿意戴着面具生活”的领导,在当今赀欲汹涌,利益熏心,官场腐败糜烂的社会,蓝振元先生不愿同流合污,光是这一种精神就十分难能可贵了。

从《姑姑如母》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待长辈方面蓝振元先生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儿子;对待教育培养孩子方面不失为一个好家长、好父亲。但是,我们各人毕竟不是处在同一个社会阶层,接触到的社会现象也不尽相同,所以对蓝振元先生的某一些看法也就不敢恭维了。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蓝振元先生可以“这辈子我不再做其他事情了,除了工作,我将放弃其他幻想和梦想,静下心来,花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潜心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准备倾其一身,呕心沥血了!却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大小充其量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的社会责任,他生活在一个有着稳定收入的环境里,起码“略有结余”,像他自己说的是个“坐机关”的人,不必为一日三餐而操劳,安逸的生活(当然包括社会上太多的负面现象的影响)让他对金钱、地位有了不屑一顾的资本,并且鄙视富人和官人来证明自己的清高,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呢?古人尚知“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北史·颜之仪传》);“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寒窗课子图》),为富不一定不仁。蓝振元先生曾经感叹“我这么迫切地要为人民服务,为啥人民不让我为他们服务?”,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普通人对社会的贡献大还是富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官对社会的贡献大还是大官对社会的贡献大?

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问题上,蓝振元先生为我们总结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且热衷于把他教育孩子的心得和方法与我们分享,足以见得蓝振元先生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处在一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背景下面,进入大学的唯一通行证就是分数,升学率是考评教师绩效的唯一指标,再说,面对的是六七十个学生,其中悟性、努力程度等等参差不齐的学生,所以老师当然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不可能“可以先放一下,过一段时间可能他自己开窍,很容易就会了。”,难怪老师“死活不同意我的说法”了,别看我们卢老师长的眉清目秀、貌若天仙,犹如貂蝉在世,生起气来那可是要命的哦。

就像蓝振元先生分析的一样,应试教育制度的确成在诸多弊端,这已经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豪情壮志离我们太远,看看厨房见底的米缸,月底大女儿催要伙食费的短信就要来了,还是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找米下锅呢。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6)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透过与华歆的比较,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时大家没事,情绪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必须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透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资料。“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好处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这些资料能够为研究历史做参考。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7)

这本书是初二时老师发给我们的,班里人人一本,起初,捧着她我并不开心,我不喜欢文言文,因为每每语文考试时,最令我头疼的不是繁琐的阅读,不是麻烦的作文,恰恰就是那简短的文言文。就是这一小段文字,我却几乎看不大懂,半猜半会的勉强去写题目。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一个个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这本文言文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对于这本好书,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读一个故事我就能有心得体会。这样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译和导读,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测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译,查漏补缺,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面对胡贼攻郡,“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虽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结局“遂班军而还,一军并获全”。但我想已经是对荀巨伯很大的赞美了,危难之中不弃朋友,可谓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义的意思。胡贼的撤军也展现了东汉以德为上的人物评价标准。宋刘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贼亦当入德行之选矣。”这种品德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看过《国宝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这个忠理应打上双引号,奸邪的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挠孝武帝见王徇之事可见他的阴暗心理和卑劣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错误。对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应该尊之敬之,向他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碍他为国家作贡献,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胁到自己,这是自私愚昧的行为,孝武帝亲近他,是一种可贵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对这一信任的践踏。

《世说新语》是一本好书,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好处,读过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说新语》读后感范例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读后感是记录人们对于一本书的阅读见解和心得。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范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看到《世说新语》的书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甚至认为这是一本现代书。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说《世说新语》编于南北朝时期,是一本收录历史故事的书。

最终拿到这本书,我翻了翻,却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啊?这本书不是收录故事吗?怎样全是文言文!我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头看时,却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说新语》分为三十六章,每个章节都记叙了一种思想或行为,收录了必须篇数的历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头,都标有注释与译文。这下我就能阅读了。

那么,《世说新语》都讲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比如管宁割席、广陵散绝等,还有许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故事。通读下来,真是收获多多。

读了这本前无古人,也许会后无来者的好书,我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首先,这本书编得十分好,它把历史浓缩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单调的历史记载。并且它把诸多故事进行了分类,分成三十六章,让人查阅起来很方便,一目了然。

其次,它经过故事传播着道理,看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我们就会明白,哪些人是学习的典范,哪些人是“负面教材”。

最终,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不仅仅让我认识了历史,还让我学到了古文。古文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其中有的规律,进而了解了古文的规格与韵律。明白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这样一本好书,谁会不喜爱它呢?

《世说新语》让我眼界大开,没有想到历史遇见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识的火花。真心期望大家一齐来读这本好书,感悟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礼貌历史!

 

世说新语读后感1000


世说新语读后感1000字【1】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

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

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

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

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

这就是着名的三语椽的故事。

这两个例子足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

《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内容。

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

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

全是有意义的小故事。

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

世说新语读后感【2】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对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让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类。

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则小故事把管宁与华歆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也教导我们不要被权势所诱惑。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关于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为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了十多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世说新语》故事短小,尽管每个故事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它总能述说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它用风趣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世说新语》总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世说新语读后感【3】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范文汇集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在认真品味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你有记录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心态来写作世说新语嘛?相信你应该喜欢我们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范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范文(篇1)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对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让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类。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这则小故事把管宁与华歆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也教导我们不要被权势所诱惑。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关于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为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十多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世说新语》故事短小,尽管每个故事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它总能述说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它用风趣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世说新语》总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范文(篇2)

读完《世说新语》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第一》的一四和四五篇。这两篇都是讲“孝”,但完全是两种风格。

一四讲的是王祥的继母很恨他,他却爱继母,当王祥得知继母恨他时,他竟然求继母处死自己。我认为这种孝,太过头了,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是因为继母恨自己,仅仅为了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未来,这还算是“孝”吗?王祥的继母如果没有醒悟过来呢?这世界上又会少一个智者吗?要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变成这样,得有多少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啊。而且,继母已经暗中派人去砍他了,这么一个恶人,敢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是很有可能被处死的。那时,这个所谓有孝心的人,岂不是成为一个很做作的、会被后人笑话的人了吗?

相反,我认为四五才是真正的“孝”,不过头的“孝”。

故事讲的是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他任职州郡主簿时,常带一只口袋,把焦饭放在里面,回家送给母亲。后来,他被迫去打仗,那几斗焦饭来不及送回家,就带到军队里去了。但是,好多兵在战败时饿死了,只有陈遗靠着焦饭活了下来。陈遗把送给母亲的焦饭在战败时吃了,这是对的,不然他怎么活下去。但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是“不孝”,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如果陈遗硬是要把饭给母亲,就很做作,像王祥一样。吃了那些饭,既能让别人知道他很孝顺,又能使自己活下来,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像王祥一样做作?这才是“孝”。

我很赞赏陈遗的“孝”,不喜欢王祥过头的“孝”。这就是我对“孝”的看法。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范文(篇3)

近来,高三毕业班的工作逐步接近尾声,我也最终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了《世说新语2·刘墉教育秘笈》一书,颇有齿颊留香、余味悠长之感,自觉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在我国——韩国也有必须的认识,地位。学这门课前我只明白它的书名而已,可经过这门课我才学到它所提到的东西。对一名留学生来说读一本中国的文学品是十分不容易的。《世说新语》这本书实在很难,但我个人认为,作为学汉语的,学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十分值得读一读。《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

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此刻这个名字。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刘墉,是一双优秀儿女——刘轩和刘倚帆的成功父亲,也是台北青少年谘商中心的创办人,对于当今时代受教育的主体“新新人类”确实是了解深入,并且有前卫的理论、丰富的经验,更用进取的行动践行。全书总计48篇,资料丰富,有日常沟通的技巧,有特殊事件的处理,有学习方法的提议,也有心理健康的指导,生动实用,深入浅出,简便幽默如话家常,谆谆教导又似醍醐灌顶。对于受教育者“新新人类”来说,本书确能引领他们认清自我,规划自我的人生,一步步走向成熟;对于教育者尤其是教师来说,确能指导我们更好地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担负起培养新一代社会接班人的重任。

全书首起尾合,浑然一体。第1篇主要交代了教育对象的两个特质:第一,新新人类的平均寿命长得多;第二,新新人类要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第一个特质意味着新新人类必须坚定终生学习的理念;第二个特质决定新新人类的个人意志品质,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熟悉了教育对象的特质,才能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这是前提。第48篇则言简意赅地总结了教育新新人类的终极目标和根本方法(原则),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更懂事、更成熟、更体谅、更宽容”“行善、助人”“活得更进取、更欢乐”,教育的根本方法(原则)是“教‘新新’人类做‘心心’人类,有爱心”。我以为,生活的目的是进取、欢乐,教育的目的更该是进取、欢乐。哭着过是一天,笑着过也是一天,何如“微笑每一天”教育新新人类是用“心心”来完成的。

从《世说新语》的某些分篇中,能够看出刘义庆编著此书时的倾向性。如《德行》、《政事》、《方正》、《雅量》等篇,作者对其中的人与事大抵采取肯定的态度;《任诞》、《简傲》、《汰侈》、《尤悔》、《惑溺》等篇,则对所写人与事多持否定态度。其他各篇,虽然从题目中看不出明显的态度,但行文中仍有其倾向性。大体来说,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颂或赞赏的;对魏晋的清谈家则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如他比较赞赏的晋代乐广等人,尚清谈而又不违背“名教”;至於象阮籍等蔑视“名教”的人,则被斥之为“狂诞”。

第2篇至47篇,刘大师具体地谈到了教育新新人类的案例及方法,不只是教孩子如何考高分,更是使孩子们欢乐、追求并体验成功,在“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适应未来的时代。每一个案例都阐述了很多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理念和方法,下头我试举几例。

什么是成功这是教育的出发点。真正的成功不是所谓的考高分,而是“从生下来起就能欢乐、健康、进取地过好每一天”,“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刻都在寻找欢乐”。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教育才变得灵动深入了。当然,这实在是一种梦想状态,真正实施起来恐怕是要饱受诟病的。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更需要我们去努力地贴近本质。

教育是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对话。对话如何达成效果的最大化“拥抱是心灵的沟通”,看似肉麻,实则切实有效,大家都很熟悉,我校高考文科考生进入考场之前,很多都和自我的科任教师、班主任握手甚至拥抱。其实,这哪里是握手、拥抱呢这分明是一次心与心的碰撞,是一次心与心的无声地交流啊!效果如何学校的高考成绩便是明证。多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多低下头来和学生说话,这才是交心、和谐的切实有效的方式啊。

“别为孩子‘擦屁股’”!很多家长、教师,其实都有一种想法,怕孩子太小,阅历不丰富,办事没经验,所以,总是不敢放手,偶尔放手,还总是跟着身后,帮着擦未净的屁股。一向这样下去,孩子何时才能长大正是因为孩子还小,所以需要加强磨练,丰富阅历,增长经验,逐步走向成熟。在磨练的过程中,犯错误在所难免,需要关注的是:错误犯了以后,谁该应对错误,如何应对错误勇敢地担当,才是我们应当教育孩子必须要树立起来的意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啊。

对有些历史人物,他虽然并不赞成,但对他们某些行动,却又持欣赏的态度。如对西晋末年“清谈误国”的王衍,有时也赞赏他不和人计较的“雅量”;对桓玄则称其早慧。总的来说,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如《雅量》篇写祖约和阮孚两人的优劣,只经过祖约料理财物和阮孚为木屐上蜡的两个细节,显示出一个是吝啬的守财奴,一个只是出於对木屐的癖好。淡淡几笔,人物性格就跃然纸上。

《忿狷》篇写王述性急,吃鸡蛋时用筷子刺不破壳就发怒,以至用脚踩,还放口中嚼破后吐掉,寥寥数语,把他当时暴怒的状况生动地表达出来。在《世说新语》中,记言论的篇幅比记事的更多些。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所以有些话不很好懂。如《政事篇》记载王导对几个“胡人”弹著指头说“兰阇兰阇”,就是一句“胡语”;《排调篇》又记载他当著刘惔的面说“何乃渹”,“渹”是吴语冷的意思。此外象“阿堵”、“宁馨”等当时的俗语也屡次出现。它在记言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常常能经过几句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如《简傲篇》写桓冲问王徽之做什么官,他回答说:“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又问他有几匹马,死了多少,他都答不上来,却用《论语》中的话来答对,活画出世族士大夫们狂放而不切世情的特徵。

《尤悔篇》载桓温自言自语地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晋文帝司马昭)景(晋景帝司马师)所笑。”接著又说:“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这几句话,也活画出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的心理。后一句话是内心自白,很可能出於传说和想象。书中还有一些反映人物心理的语言,也很生动传神,如《忿狷》篇写王恬对王胡之发火,王胡之握著他手臂说:“汝讵复足与老兄计耶”王恬拨开他的手说:“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言语间表现出一个很冷静,一个在狂怒,都很形像。《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读了一遍《世说新语》,内心颇感世事沧桑。

在这纷繁的世界上,坚持一颗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十分欣赏那些在乱世中还本事挽狂澜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有自我独特的才能。我欣赏他们的个性。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些人都太怪异了。是的,我也承认他们的行为怪异。但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本事。我欣赏他们的魄力。读过这本书我感觉到自我的行为的不随意。当然我愿意做一个真正的自我。做我自我。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值得大家去深思回味。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后感。我觉得这本书中的许多事情似乎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般,只可是这些事离我们太遥远罢了。可是我在那里要说的是我最近发此刻我们的生活中几乎还会发生世说新语中所述的事。这是我读后所有所思的地方。这本书中的故事有启人深思的地方。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范文(篇4)

读完了《世说新语》,我不禁对书中的人物充满了敬意,他们的品质,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们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达的,是世人应歌颂赞美的。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几句却足以表达千言万语,这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说新语》中的第二门,言语门,更是让我感受深刻,受到许多启发。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钟毓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则文言文说的是钟毓和钟会兄弟两小时候,一次正赶上睡觉,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已经睡醒,但暂且装作睡觉看看他们想干什么。钟毓先行礼,然后在喝酒;钟会只喝不行礼。父亲问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钟毓说:“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而钟会则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我不用行礼。”

看完之后,我觉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绝伦。钟毓的回答很妙,钟会的回答更妙。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喝酒却不行礼,就是一种不礼的表现。不过,偷酒本身不合乎礼仪,怎还称得上上有礼或无礼呢?他们兄弟两虽然还只是小孩,可是他们说出的话却如此深奥,正是体现了他们两个的思维敏捷。短短两句话,却可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这难道不让人赞叹吗?

可这点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古代人能说出如此有哲理的话语,而我们却不可以?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我们学的不够多。“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拥有的知识量是多么的渺小。我们这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才相当于在知识的大道上迈了一小步。“活到老,学到老”,后面学习的漫漫长路,还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征服。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范文(篇5)

《说文解字》中对“淡”的解释是“淡,薄味也。从水炎声。徒敢切,薄味也。醲之反也。酉部曰。”再看“淡”的词组:淡泊、淡薄、淡雅。给人一种淡淡的、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看得开的感觉。《说文解字》中对“定”的解释是“安也。从宀从正。”给人一种安定、稳重的踏实之感。

淡定是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程度,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世说新语》最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的一个集子,其中记录了许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轶事,其中一些正是阐释淡定的佳例。

一、第一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世说新语·雅量》提到“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这是淡定的第一种境界,有独立的品性,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

老虎是被关在笼内,事实上并不会对人形成真正的生命威胁。但是许多人听到老虎的吼叫都害怕地东倒西歪,这中有很大一部分带有表演攀比的色彩。从社会学角度讲,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其成员就是舞台上的每个演员,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把分散的个体组合成一台戏。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所谓社会角色就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围观的百姓此时承担的是围观猛兽的社会角色,面对这样的角色一般来说是要表现出恐惧等行为,而这些百姓下意识地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更好,于是就极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恐惧其中不乏夸张的行为,于是就辟易颠仆。

往往有时的随大流的从众行为并不是一种好的表现,在众人尽职尽责扮演本色的惊慌角色时,淡定的人往往脱颖而出,显得有智慧有独立的品性,是能思考的理性地人。

这样表现只是淡定的第一种境界,这是有准备的初级的淡定。就好像东西南北风在呼呼地吹,但是青松可以选择扎根青山,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这种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权衡、思考。

这种淡定也是最容易学习和应用的。首先是有理性,理性实在哲学中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在康德眼里理性就是纯粹理性,通俗说来就是置之四海皆准的道德规范体系。人首先要有理性,在大众都在进行某种行为时,要先冷静地思考这样做是不是理性是不是道德,而不是头脑发热地一起从众。其次,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用我心观世界,真正地掌控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第二重境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世说新语·雅量》又提到“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柱。”这是淡定的第二种境界,内在淡定,这样的瞬间反应最真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吓而不恐慌说明内心亦是淡定没有装的嫌疑。

这种淡定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习得速成的,这与一个人的出生以及修养有关,说白了就是要先天有优势也要后天努力。先天方面就是有些人天生胆儿大、有些人天生怕黑、怕打雷等等各种怕。但是天生的毕竟不是占主导地位。重要的还是后天的修养。

《周易》中地六十四卦为震卦,卦曰:“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是说作为震动的震卦,它本身亨通。震卦之震,虽然其来有如猛虎到来的恐惧之状,但圣贤君子却能谈笑风生,泰然处之;震卦之震,虽然它能震惊百里,但君子圣贤却能在宗庙里祭祀时不会因震而惊失祭器或在征途中因震惊而失魂落魄而丢失装有箭镞的袋子。

这充分说明在突如其来不能事先有准备的自然恐惧来临时,君子作为后天有极高修养的人完全可以面对自然灾害而不变色的。

三、第三重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世说新语·雅量》还提到了最高境界的淡定,“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这便是宠辱不惊的淡定最高境界。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不仅仅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穷的自我保守之法,倒是更像道家无为而治的以退为进的入世为人之道。面对恶劣的周身环境不是不在乎,是神定气闲;不是惊慌到麻木,而是有把握。试问看一场事先知道结果但过程十分纠结的球赛还会有心惊肉跳的感觉吗?不,不会有这种惴惴不安的感觉,更多的是知道成功而享受过程的畅快罢。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未来,那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像看一场知道结果的球赛一样从容应对生活呢?答案就是他们看透了生活,看透了人,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预见自己的未来甚至预见别人的未来。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中写道:“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知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首先是对司马懿的本性有着充分的估计,才能准确判断出司马懿的下一步做法,自己再顺着司马懿的做法进行防御。其次面对敌军的千军万马在城楼上焚香操琴,神情安谧,琴声悠扬,这份镇定也是种相当的修为啊。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或者正面对的人生的困境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最后能东山再起或脱困而出的人都是修炼到淡定的最高境界的高人们。这种淡定从面对自然恐惧的淡定上升到对人生的淡定,这是一个从克服原始天然恐惧上升到克服生命无形威力巨大的挫折。

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颗聪慧的头脑,这样的头脑看得清自己现在的形式,能采取最有利自己的应对方案。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双千里眼,这样的眼睛看清眼下的得失,更多的看到长远的效益,不争一朝一夕不争一兵一卒,只为最后的绝地大反击满盘皆赢。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个淡泊的心,这样的心淡看物质名利,上下求索的是理想。

古人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世说新语》这本小集子中我可以窥得淡定的三种境界并且融会贯通,这也是读书的一件乐事罢。

世说新语政事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1]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下面是世说新语政事读后感,请参考!

世说新语政事读后感1

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 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布衣以终老;华歆,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现常被用来表示,不可以与志向不相同的人结交为朋友。

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而华歆拾起来,知道是一块金子后也随手抛弃,不也体现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何来“志不同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说明他读书注意力不集中,大概也并不能够确切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士,有“一龙”之称。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朋友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文章时引起怀疑。是管宁的“小题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

的确,文中金块象征着财富,轩冕象征权利尊贵。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部分文人尤显得特立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如此,管宁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反而流俗。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范,华歆注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明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隐士,与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民以惠政,究竟孰浊孰清?据记载,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不萦私怀,屡荐昔日故友管宁出仕,大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实在让人感佩。华歆如此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实令人扼腕!

两件很小的事情,足见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知著,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断绝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管宁因朋友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标准,便断然与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须知:

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浊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

评:本文从故事细节中透析人性,从社会根源处寻找尺度,一连串的质疑,引人反思。“见微知著”还是“以偏概全”?作者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强调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在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出世”与“入世”的最佳注解。语言精警,着文言华彩。

世说新语政事读后感2

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关于文人对妇女态度看法的文章,谢太傅问陆退:“张凭为什么为母亲作悼念的诔文,而不为父亲作?”答曰:“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谢朗母亲王夫人因为儿子的体弱曾对支林道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这些话语中所显示的文人对妇人尊敬的的态度,就不难想象《花木兰》这部文学作品为何会流传至今了,故事本身的价值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看到人们对传承这些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读后感《优秀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世说新语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