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大全:《习惯养成训练》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后感大全:《习惯养成训练》有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最近,学校在开学第一个星期组织了习惯养成训练通过训练,同学们认识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学会了路队、阅读、书写等多个方面的好习惯,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对学校的校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好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好习惯成了一种自然,习惯一小步,人生都将会迈出一大步。培养好习惯,就是在寻找成功的方法。我们小学生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学有所成。

习惯是什么?比如:行人靠右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可以说习惯在我们人生中有很多。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习惯具有很大的定向作用,力量也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习惯成自然地运用到学习中、生活中。同样不良习惯也会习惯成自然。这次的习惯养成训练就是对习惯的一次纠偏。它及时指出我们学习中的不良倾向,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不良习惯得到较早纠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让我们在平时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注意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

这次习惯养成活动让我们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需要好的思想品质、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培养的目标任务,更加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那么,同学们,让我们从学习和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我们的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让好习惯成就我们的好未来!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生命就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习惯训练读后感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极其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能够轻松的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认真思考。明辨是非,从而学业有成。反之则会阻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就在前不久,老师发给了我们每人一本《习惯训练》,他使我明白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

《习惯训练》这本书先通过一个世界成功人士的小故事来讲述伟人们的好习惯,然后再说明是怎样的好习惯使他们成功的。而且,这本书上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使你更直观地了解这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翻过这一页后,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应该怎样做和提供给你参考的好方法。这本书大致可分为四个好习惯:改变自我的好习惯、对待别人的好习惯、创造未来的好习惯、改变世界的好习惯等主题,从而鼓励我们培养良好的习惯、自动规避不良习惯。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想,我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俗话说:“一开始我们创造习惯,以后是习惯创造我们!”习惯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请大家以试着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做到!用一颗乐观的心,去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

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让我们时刻以这本书上倡导的好习惯去激励、监督自己,以它提供的方法去训练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积极向上的、乐观开朗的、学有所长的真正的人!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一)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从我学习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来在社会上才会受人欢迎、尊敬。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处处遭人白眼、受人排斥。比如小时候偷东西,一次、二次、三次那我们长大了也会去偷东西。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到你进了监狱时,你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所以说在生活中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如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为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是对长辈最起码的礼貌;而大声说话打扰别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时珍惜时间,有效的利用闲暇的时间是一个好习惯;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更是一种好习惯。其实,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读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衣服鞋袜脏了本该是自己洗,可疼爱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自己的房间本该自己整理,可深深爱着我们的妈妈也代劳了。时间久了,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懒惰、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导致我们把劳动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抛之脑后。那么长大后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寄生虫。试想,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么谁来养活我们这些寄生虫呢?因此在这里,我要告诉小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养成一个个好的习惯,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二)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着,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爱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孙云晓老师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首先要确定规范;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条,要遵守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三)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着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着写的,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org)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书中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有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篇末还附以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

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到底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


到底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中,作者王晓春老师认真的解释了习惯这个概念。所谓真实的习惯,是指“诚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习惯,是指非常稳定的、几乎自动化的、无须假以思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权威要求和外部训练形成的。它往往是“培养”“养成”“生成”“预设”等各种因素互动、整合,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换个说法,它是一种人的遗传信息与早期教育、学校训练共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校的行为训练恰好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了共频共振,那就能够形成教师希望得到的习惯,反之就不能。你的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他就只好在表面行为上顺从,或者干脆就反抗。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感悟很多。这本书告诉我们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都要靠我们老师长期的、耐心细致的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的。

孙教授说:“你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完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用加法,改正孩子不良的习惯用减法。这一点说得不错。孩子懂道理,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培养好习惯要以健康人格为导向。

最近,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常规,学生的好多习惯都令大家头疼。比如:大同学课间在教室里说话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影响别人;小同学课间在操场上跑来跑去,随时有摔跤出事的可能。中午在食堂用餐高声谈话,既不礼貌又不卫生。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作为老师就要适时指导,择机教育,光批评是没有用的。为此我们制定了《朝阳小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朝阳小学文明用餐细则》。让同学们有章可循,随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经常抽查、评比。一个阶段后,同学们的行为有了明显进步,但是还不够,仍然需要我们老师时时引导教育。

我的语文教学效果不好或者说事倍功半,自己细细分析,其实就是学生的习惯不够好。上课时,有一些同学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的同学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拖拖拉拉。像孙朝阳、梁剑文、周云涛同学思维敏捷、反应灵活,但是语文成绩很差,每天需要老师盯着才能完成作业,他们就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针对班里有同学偷懒、不认真的不好现象,我也想了许多激励同学的办法,实施了许多方法,有效果但见效不大,看来我还需要努力去训练他们。我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同学们喜欢语文,养成认真学语文的好习惯。令我欣慰的是好多同学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午间争先恐后去学校图书室借书。

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一辈子因此而得到好处;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的一辈子当中受它的被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模板5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养成好习惯读后感(模板5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篇1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感悟很多。这本书告诉我们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都要靠我们老师长期的、耐心细致的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的。

孙教授说:“你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完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用加法,改正孩子不良的习惯用减法。这一点说得不错。孩子懂道理,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培养好习惯要以健康人格为导向。

最近,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常规,学生的好多习惯都令大家头疼。比如:大同学课间在教室里说话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影响别人;小同学课间在操场上跑来跑去,随时有摔跤出事的可能。中午在食堂用餐高声谈话,既不礼貌又不卫生。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作为老师就要适时指导,择机教育,光批评是没有用的。为此我们制定了《朝阳小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朝阳小学文明用餐细则》。让同学们有章可循,随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经常抽查、评比。一个阶段后,同学们的行为有了明显进步,但是还不够,仍然需要我们老师时时引导教育。

我的语文教学效果不好或者说事倍功半,自己细细分析,其实就是学生的习惯不够好。上课时,有一些同学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的同学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拖拖拉拉。像孙朝阳、梁剑文、周云涛同学思维敏捷、反应灵活,但是语文成绩很差,每天需要老师盯着才能完成作业,他们就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针对班里有同学偷懒、不认真的不好现象,我也想了许多激励同学的办法,实施了许多方法,有效果但见效不大,看来我还需要努力去训练他们。我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同学们喜欢语文,养成认真学语文的好习惯。令我欣慰的是好多同学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午间争先恐后去学校图书室借书。

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一辈子因此而得到好处;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的一辈子当中受它的被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篇2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篇3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着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着写的,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书中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有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篇末还附以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

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教我养成好习惯

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很少整理东西。脱下的衣服,随手一扔。做完作业,学习用品,也到处都是。经常下次再用时,费了好大的劲才能找到,常常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

新学期,老师教我们《弟子规》。其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几句话让我彻底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脱下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摆,以免把衣服弄脏。同样,常用的学习用品也应该这样。

有一个周末,我在家读《弟子规》,当读到置冠服,有定位时,爸爸微笑着,用一种神秘的眼光看着我,接着又引领我的目光看了看我那堆满了玩具和学习用品的课桌、书本摆得横七竖八的书柜,好像在说:不能有口无心,要学以致用哦,快去收拾收拾课桌、整理整理书籍吧。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我的书桌和书柜焕然一新:课桌里的废纸废书装进了垃圾袋;课桌上的玩具送回了玩具箱;学习机上盖上了防尘罩;书柜上的书籍按高低、分类别摆放得整整齐齐,像一个等待检阅的队列,精神得很呢!

汗珠挂上了脸庞,爸爸竖起了大拇指,我也会心地笑了

此后,爸爸经常用《弟子规》有意无意的提醒我,渐渐地,我改掉了这个不爱整理的习惯,学习环境变得整洁、生活变得更加有序了。

我越来越爱读《弟子规》了,它让我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弟子规》,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吧!(领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篇5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从我学习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来在社会上才会受人欢迎、尊敬。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处处遭人白眼、受人排斥。比如小时候偷东西,一次、二次、三次那我们长大了也会去偷东西。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到你进了监狱时,你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所以说在生活中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如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为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是对长辈最起码的礼貌;而大声说话打扰别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时珍惜时间,有效的利用闲暇的时间是一个好习惯;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更是一种好习惯。其实,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读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衣服鞋袜脏了本该是自己洗,可疼爱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自己的房间本该自己整理,可深深爱着我们的妈妈也代劳了。时间久了,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懒惰、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导致我们把劳动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抛之脑后。那么长大后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寄生虫。试想,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么谁来养活我们这些寄生虫呢?因此在这里,我要告诉小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养成一个个好的习惯,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荐]养成好习惯读后感1000字通用


生活再忙,也不能忘了读书。品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果然收获了很多心得感悟。好的一篇读后感就是在此基础上有感而发的,您也想了解写好作品读后感的秘诀吧!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养成好习惯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1】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教我养成好习惯

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很少整理东西。脱下的衣服,随手一扔。做完作业,学习用品,也到处都是。经常下次再用时,费了好大的劲才能找到,常常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

新学期,老师教我们《弟子规》。其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几句话让我彻底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脱下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摆,以免把衣服弄脏。同样,常用的学习用品也应该这样。

有一个周末,我在家读《弟子规》,当读到置冠服,有定位时,爸爸微笑着,用一种神秘的眼光看着我,接着又引领我的目光看了看我那堆满了玩具和学习用品的课桌、书本摆得横七竖八的书柜,好像在说:不能有口无心,要学以致用哦,快去收拾收拾课桌、整理整理书籍吧。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我的书桌和书柜焕然一新:课桌里的废纸废书装进了垃圾袋;课桌上的玩具送回了玩具箱;学习机上盖上了防尘罩;书柜上的书籍按高低、分类别摆放得整整齐齐,像一个等待检阅的队列,精神得很呢!

汗珠挂上了脸庞,爸爸竖起了大拇指,我也会心地笑了

此后,爸爸经常用《弟子规》有意无意的提醒我,渐渐地,我改掉了这个不爱整理的习惯,学习环境变得整洁、生活变得更加有序了。

我越来越爱读《弟子规》了,它让我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弟子规》,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吧!(领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3】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着,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爱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孙云晓老师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首先要确定规范;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条,要遵守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4】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从我学习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来在社会上才会受人欢迎、尊敬。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处处遭人白眼、受人排斥。比如小时候偷东西,一次、二次、三次那我们长大了也会去偷东西。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到你进了监狱时,你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所以说在生活中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如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为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是对长辈最起码的礼貌;而大声说话打扰别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时珍惜时间,有效的利用闲暇的时间是一个好习惯;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更是一种好习惯。其实,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读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衣服鞋袜脏了本该是自己洗,可疼爱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自己的房间本该自己整理,可深深爱着我们的妈妈也代劳了。时间久了,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懒惰、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导致我们把劳动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抛之脑后。那么长大后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寄生虫。试想,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么谁来养活我们这些寄生虫呢?因此在这里,我要告诉小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养成一个个好的习惯,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5】

养成好习惯,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我认为,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养成。

这篇文章为现代散文家梁实秋所作,一共讲述了五种好习惯,大家都不陌生,有清晨早起、对长辈要有礼貌相待、时刻为他人着想、会利用闲暇时间和要会吃苦耐劳等。其中,第五种最令我难忘。

前面四种好习惯,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做到了,而第五种呢?如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社会上已经不常见了,有些人因吃不完而浪费,有些人开始追求奢侈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吨的粮食被倒进垃圾桶,每天都有爱慕虚容的人买下外国的奢侈品。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是个人修养上应有的知识。我们宜从小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还是说说我自己把!以前,我是一个很浪费的孩子,经常把吃不完的饭菜倒掉,在读了《养成好习惯》之后,我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和古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最近,我每天都把饭菜吃光呢!我以前还是一个傲骄的人,在家里好吃懒做,总觉得父母对我好是应该的,自己什么都不用做,而现在呢,我已经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啦!

好习惯离我们并不远,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养成!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6】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着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着写的,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书中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有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篇末还附以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

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读后感大全:乒乓球训练


这个学期,我突然对打乒乓球起了兴趣。所以我在寒假里让爸爸给我报了一个乒乓球训练班,我的一位要好同学也参加了。

周三第一次上课,我和同学约好了一起去。上课的地点在交大体育馆,两点半开课,5点下课。我们2点出发,快2点半就到了。

我和同学去了以后,先问了一下教练我们俩的拍子怎么样,没想到我们俩的拍子不知是质量不过关,还是怎么回事,都得换一个新拍子。去了那里,还碰见了几个同学。

我们每天的练习顺序是:首先绕着场地跑几圈,然后做一个操,就开始练习动作,每天两百个。练完动作后,教练排好顺序,我们按照顺序依次捡球、练动作和练接球。从两点半练到四点后,老师会让我们休息一下,接着练发球、练颠球或者练动作,然后都去捡球,最后和老师对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算完了。接下来有一些小游戏或者活动,用来锻炼体质或者加快滑步的速度,这就是每天上课的内容。有一次活动是比赛,有蛙跳、赛跑和鸭子步,结果那天回去后腿一直酸痛酸痛的,看来还是平时锻炼得不够呀。

到了现在,我已经学了一点、两点、三点以及反手,但我虽然学了用到滑步的打法,却不会在实战中灵活运用,一和老师对打我就紧张,不知道怎么用了。老师说我主要还是太紧张了,放松一点儿就好了。虽然我嘴上答应着,但实战的时候我还是有些紧张。

经过努力练习,虽然打下了一些基础,但离真正全面掌握打乒乓球的技巧,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我要把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如动作有些僵硬、对打时紧张等。

乒乓球,你划出来的一道道美丽的弧线,都是速度和力量在时空的轨迹。那活跃在乒乓球桌两边矫健的身影,正是我们青少年奋发向上的风采!

四年级:韩泽薇

专稿未经允许不得

点评: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文章太程序化了,老师建议小作者在写乒乓球这件事时要分清主次,不要事无巨细。

点评老师:孟祥琦

《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读后感


《自我训练》是作者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里作者提出了“自我训练”心理治疗方法。书中详细讲解了“自我交谈”的各种诀窍,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也很明显。不仅对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读者,对情绪低落的人,也一样有用。约瑟夫·卢斯亚尼是国际知名心理咨询及治疗专家,他本人从小就患有焦虑症及抑郁症,所以他努力学心理学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拯救自己。在经历了30年临床心理治疗之后,他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还治好了数以万计的患者。2000年,他将自己在几十年心理治疗中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总结为本书的“自我训练”法。《纽约时报》赞许它是“全新的、开创式的心理疗法……为心理治疗领域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这本书对于经常杞人忧天和对未知充满焦虑的人管用。对于逃避现实充满抑郁的人也管用。对于追求完美人生充满控制欲的人更加适用。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焦虑、控制欲、抑郁都是不良思维习惯的投射,只要是习惯就可以改变,而只有你自己才掌握改变的能力。只要相信自己,不断训练,就能逃开让你抑郁的思维陷阱,不再被孩子气的念头所控制,变得更成熟、自信。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书中描述的典型特征,但是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缩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过的人会更加理性的分析自己,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屈服于孩子气的反应。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读后感感悟


《自我训练》是作者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里作者提出了“自我训练”心理治疗方法。书中详细讲解了“自我交谈”的各种诀窍,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也很明显。不仅对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读者,对情绪低落的人,也一样有用。约瑟夫·卢斯亚尼是国际知名心理咨询及治疗专家,他本人从小就患有焦虑症及抑郁症,所以他努力学心理学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拯救自己。在经历了30年临床心理治疗之后,他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还治好了数以万计的患者。2000年,他将自己在几十年心理治疗中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总结为本书的“自我训练”法。《纽约时报》赞许它是“全新的、开创式的心理疗法……为心理治疗领域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这本书对于经常杞人忧天和对未知充满焦虑的人管用。对于逃避现实充满抑郁的人也管用。对于追求完美人生充满控制欲的人更加适用。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焦虑、控制欲、抑郁都是不良思维习惯的投射,只要是习惯就可以改变,而只有你自己才掌握改变的能力。只要相信自己,不断训练,就能逃开让你抑郁的思维陷阱,不再被孩子气的念头所控制,变得更成熟、自信。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书中描述的典型特征,但是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缩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过的人会更加理性的分析自己,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屈服于孩子气的反应。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_2600字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2600字

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这样写道:“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得足够久,“坚持”就会变得“习惯”。原本需要费力去驱动的事情就变成了家常便饭,原本下定决心才开始的事情也变得理所当然。”

有些事情看似很难,如果把它养成一种习惯,那么做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也就更能坚持下去,并不会感觉很痛苦。

有人会问:“你每年读上百本书,是怎么做到的?我一年到头来都读不了十本书,每次都说要每天坚持读半个小时的书,就是做不到。”还有人会问:“你白天工作,晚上带娃,每天忙忙碌碌,怎么还能坚持每天写文章呢?我每天累得只想呼呼睡大觉?”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看起来觉得很难的事情,比如减肥瘦身、攒钱、写日志、早睡早起……

而实际上这些看起来很难做到的事情,其实可以由刷牙般那么轻松自然。你想想你每天起床刷牙,是不是觉得很自然,并不会与自己争斗,我要不要刷牙,我到底要不要刷牙。

博恩崔西在《焦点》中这样写道:你的所有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

而古川武士也认为只要养成习惯,不只是是刷牙,任何事都可以自然地持续下去而感觉不到丝毫压力。

其实坚持并不难,你放弃是只不过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坚持,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

如果你想坚持减肥、写作、攒钱、读书、整理、每天早睡早起、每天喝够八杯水、每天晒太阳20分钟……那么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也许可以帮助你找到正确的习惯养成方法,让你告别三分钟热度,让你把很多事情都变得简单轻松。

古川武士是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他专注于习惯养成的相关研究,具有培养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丰富经验。

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一本书中古川武士从人的“行动科学”入手,帮助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总是三分钟热度?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久?

如何度过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顺利养成好习惯?

一、为什么我们总是三分钟热度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一开始兴趣高昂,后面觉得索然无趣,很快就放弃了。古川武士认为这是我们人身体里的“习惯引力”在起作用。

习惯引力主要起到这两点作用:

1、抵抗新变化

人的大脑喜欢稳定,出现变化会感觉不适应,要做出反抗,以抵制被这种新的行为所影响。不管是哪一种简单的行为,变化就是变化。比如你经常睡到八点起床,你突然变成七点起床。那你有可能出现头脑晕乎,眼睛不舒服的状态,这就是大脑做出的一种反抗。你可能第一天、第二天早起,到了第三天就起不来了,睡过头去了。

2、维持现状

大脑要是判定你的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它就会一直维持这种行为。即使是坏习惯,比如抽烟。很多人戒不掉烟就是因为大脑判定抽烟是一种跟往常一样的行为。

因此如果你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让大脑认为这个行为跟往常一样,这样你就很容易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了。而这也符合人类心理。

二、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久

很多人都说养成习惯只要21天,而实际上因为习惯引力的存在,我们大脑感受到变化而产生的抵抗程度会依据身体、思维、行为等方面变化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脑反抗力度越小我们养成一种习惯的阻力越小,时间也就会相对比较短。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天坚持五点起床和每天坚持写100个字,哪个行为让你感觉更难一点?

不同种类的习惯养成的时间不同。古川武士认为习惯分为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对应不同养成时间。

习惯类型主要分为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这三种,对应养成的时间分别为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

三、如何度过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顺利养成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我们过上积极的生活,也让我们做事更容易坚持下来。那么如何养成习惯呢?古川武士认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三个阶段,如果能够度过这三个阶段,那么也就说明你的习惯养成了。

第一阶段:反抗期

受到习惯引力的影响,我们一般在开始培养某个习惯时,会容易以各种理由来推脱、逃避、反抗。这个时期一般持续到1~7天,也是最难度过的一个时期失败率高达42%,当然度过这个阶段,你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这一阶段重要的是撑下去。所以不要太在意结果,只要你把这个行为每天坚持下去就好。比如你制定了关于读书的计划,那么每天只要能翻开书就好。你计划每天跑步,只要能走出房门,跑上几步就好。

针对克服反抗期的具体对策,古川武士提出了这两种。一种是“婴儿学步”,以时间细分或者以步骤细分。

如:10分钟阅读;5分钟整理;10分钟运动等

又或者是:读一页书;写一行日记;整理一张桌子等

而第二个对策就是每天简单记录。如:在日历上打就行,这样简单方便。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这样不容易分散注意力,更利于习惯的培养。

第二阶段:不稳定期

这一阶段主要出现的时间段是在第八天起,到第21天。在这一阶段由于门槛提高了,需要花费的时间多,而又容易被各种突发事件中断,例如:加班、聚餐、身体不舒服等。

那么如何度过这一阶段呢?古川武士同样提出了几个对策。

首先是行为模式化,就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做某一件事情。如图: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第二设置例外规则。例外规则也有三个办法,可以是“婴儿学步”的方法,有去做就好;也可以替换成第二天加倍去做或者是设定某一天再去补做。当然最简单的是直接不做,把那一天设置为特殊的一天。

第三设定持续开关,也就是设置奖惩制度。我们很容易为了获得回报或者避免痛苦,就会持续行动下去。古川武士在书中就利用了一章节详细讲述了12种开关。包括糖果型开关和处罚型开关。

糖果型

处罚型

第三阶段:倦怠期

这个阶段一般出现在第22天以后,在这个阶段你时不时会觉得好无聊、好无趣,一点意义也没有。你找不到满足感,甚至心生厌烦。这一阶段是习惯引力做出的最后反抗,没有热情是这一阶段最大的敌人。

那怎么办呢?同样的,这一阶段,古川武士给我们几点应对对策。

第一是增添变化

可以通过改变内容、改变环境来增加一些变化,让大脑感受到新鲜,持续将某一个习惯保持下去。比如在每天学习英语时,可以适当看一些美剧来辅助自己学习。

第二是计划下一个习惯

计划下一个习惯能建立习惯的连续性,也能够提高现阶段的动力,以新的心情投入到当中去。但是必须要记住的是只是拟定计划,并不立马执行,要始终遵循一次只执行一个习惯的原则。

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放弃比坚持来得更容易,但是如果你掌握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坚持并不难,而且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你的生活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电影《解忧杂货铺》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放弃不难,但坚持很酷。”但愿我们都会成为很酷的那一个人。

望月有感阅读训练


望月有感 阅读训练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4)“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5)诗中的“干戈”和“吊影”的含义是什么? (2分)

(6)“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影、雁、根、蓬

(4)“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意对即可)

(5)干戈:指战争(“武器”也可)(1分);吊影:对影自怜,指因没有亲友陪伴而孤单。(“孤单、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给1分。如孤单、孤苦、无亲友陪伴、对影自怜等)

(6)同: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2分)(有“借月”之意给1分,有“思亲”之意1分);异:“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悲”“悲伤之意可给1分)。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喜“”乐观“”豁达“之意可给1分)。

二:

1、 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的情感经常出现在诗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5、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附注释: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⑶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⑷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⑸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⑹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⑺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⑼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⑽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⑾羁旅:漂泊流浪。

⑿寥落:荒芜零落。

⒀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⒁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⒂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⒃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⒄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⒅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⒆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翻译: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贞元十六年春(800年)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赏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题目很长,题中直接交待了写作的原因、背景,可以当作序言: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读后感大全:高效记忆训练课感悟


我眼中的课堂就像一艘船,把我们从孤陋寡闻载向博学多文的彼岸。

在过去的日子中,我乘坐过许多不同的船,我们的船在风雨的洗礼中渐渐腐朽,不得不踏上新的船来继续征服新航程。上了三年级,我们的船开进了新的港湾,使我们走进了新的课堂,新的知识---高效记忆训练课。

高效记忆是通过一种编故事的方法来记忆十个以上或的词语,记忆时应注意的事项分别有:默记不出声,按照词语次序编故事;故事中的词语要环环相连,故事越神奇荒诞越充满想像力,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刚开始,我对高效记忆法并不重视,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给我们各种记忆的方法,结合课堂实践,通过不断的训练,我们更熟练的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在各项测试上都得了满分!使我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每一节课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博弈,又像是团结互助,老师们带领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勇敢地探索、发现

高效记忆给我自信、勇气,以及理想的成绩,所以我爱高效记忆!

小学三年级:《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我教书的这几年,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事实,上课听课很认真的学生,作业做得很认真的学生,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有可能排在倒数。上课听课没那么认真,作业做得貌似随意的学生,成绩也不一定会差,甚至有可能拔尖,你没办法。我相信这么矛盾的事情每个老师都遇见过且深有体会。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我想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的作者王晓春老师的观点“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就可以解释。

王老师认为能力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习惯只是因素之一而已,光靠培养习惯是不能保证提高能力的。比如能力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灵感。灵感根本不属于习惯,靠重复某种行为是无法培养出灵感的。可见,培养能力与培养习惯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两回事。如此说来,我们若把教育简单地锁定为“养成良好习惯”,那就严重地窄化了教育领域,必定会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弄不好还会妨碍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我个人的经验,过分强调全面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教育的主流趋势)培养出来的最优秀学生多半是中等人才,甚至是平庸之辈。他们很“完美”,却无法卓越。

可能王老师的话有些偏激,但却是有些怪才证明了他的话不无道理。这个社会,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领导都更加偏爱那些中规中矩的人,因为那样的人愿意服从,好管理,让人省心。但是中规中矩的人更受偏爱,有可能会限制某些方面有着过人天赋,而其它方面特立独行的人的发展。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将来能过个安安稳稳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就行。很少有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一番大作为,因为那样风险太大。所以,很多孩子有创造力的举动可能到了家长和老师眼中就变成了调皮,不听话,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有创造力的行为如果不能得到认可,甚至还有可能受到惩罚,那么孩子的创造力有可能渐渐被世俗的眼光和标准所磨灭,长大以后难以卓越。

看完王老师的观点,我觉得对待孩子不仅应该有一颗包容心,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奇葩的行为开出异常美丽的花朵。我们不一定能拥有独特的视角去欣赏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行为,但是欣赏不了却可以尝试理解,理解不了也可以尝试忍受。只有时间知道我们的忍受会不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惊喜。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读后感_2300字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读后感2300字

最近在看《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作者提炼出一套上瘾模型,用来分析和解释为什么有些产品让人一开始使用就停不下来。

这套上瘾模型主要分为4大步骤:触发—行动—奖励—投入;下面试着用该模型分析最近大热的微信游戏“跳一跳”。这款游戏目前笔者只发现前三个步骤的逻辑链条,第四步在游戏中尚未发现明显意向,可能是怕太上瘾了干扰微信的主社交生态环境,所以得一如既往的“克制”了~

第一步:触发

回忆一下,第一次你是怎么接触到“跳一跳”的?

是微信好友发给你的邀请链接,还是刷朋友圈时看到好友们在热情讨论这款游戏?

《上瘾》一书讲触发分为2个类型:1、外部触发;2、内部触发;

先说外部触发,“跳一跳”的快速传播得益于好友间的自发推荐,即人际型外部触发。这种触发传播速度非常快,完全不需要推广成本。

当你收到微信好友分享的游戏链接,点进去还能看到好友排名,你心理可能会琢磨:“这么多人都在玩儿这个,到底是啥好玩的我也试试”,这种外部触发会促使你点击“开始游戏”那个按钮。

接着说内部触发,内部触发通常伴随着一种内在情绪的产生而产生,这种情绪可能是无聊,轻度的紧张等。当你一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就会下意识拿起手机来一局“跳一跳”,打发时间、甚至解解压,这个过程可能是无意识发生的,但在心理学上确实存在,即为了打压某种负面情绪的扩散。

当内部触发与内在情绪产生关联后,就不再需要外部触发了。试想你玩过几次后不再需要外部链接的刺激,而是自己主动在微信里调出“跳一跳”的小程序开始游戏了呢?

第二步:行动

促使用户行动必须满足3个要素:动机、能力和触发。看来跳一跳的设计者是如何将这些因素巧妙的融入到游戏里让你停不下来的吧~

触发在第一步中已经解释过了,现在主要看动机和能力。

1、动机:你玩这款游戏的动机是什么?打发无聊时间、或是和好友pk,或是单纯寻找快乐?

《上瘾》一书讲人们的动机归纳为以下三种:

(1)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玩跳一跳时,能感觉到最直观的快乐感莫过于鲜艳的色彩,各种卡通形象,精美的动效和音效,这一切完美结合到游戏里给你一种纯粹的快乐体验;

(2)追求认同,逃避排斥:好友们都在谈论这款小游戏,自己不玩就out了。玩过一次后,看到好友排行榜,自己排名这么靠后怎么行?我得超过才行,不超不罢休。看到没,这些想法都是源自人们的社交天性,对群体行为的模仿和对认同感的追求,更深层的内在动机是不想被群体排斥。

(3)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这种动机更多出现在知识型学习应用中,如得到、微信读书;在跳一跳中笔者暂未找到合适解释,欢迎补充~

2、能力:能力就是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如果太难就会阻碍用户完成任务。

第一次玩这款游戏后,为什么能一直玩下去,死了再玩,死了再玩,根本停不下来?

因为它足够简单,特别易上手,小孩子能玩,连动物都能玩(微博上还看到有宠物猫玩跳一跳的小视频)!

《上瘾》一书表示,当使用产品所需花费步骤被缩减或优化时,用户使用它的频率就会增加。

分析一下这款游戏是如何做到简单易上手的:

(1)操作简单:整个游戏只有2种动作,点按和释放,再加上一个点按时长就算3个吧,除此再无其他操作。比当年大火的飞机大战还简单吧?

(2)音效反馈:有没有发现,跳过几个格子后,通过视觉判断下一个格子的距离,进而通过音效来控制点按时长。有人会通过上一个格子的音效长度来判断下一个格子需要的音效长度,这种视觉—听觉—触觉的关系链条,就是大脑利用过往的经验,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过程中抄了近道。如果关掉游戏声音,没有音效反馈的帮助,得分一般都没有开声音时的高。

任务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人们完成这一任务的可能性。以上几点设计使完成任务的难度大大降低。让用户容易上手,然后开启欲罢不能模式。

第三步:奖励

终于要说奖励了,跳一跳的奖励机制之丰富、多变让我深深佩服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和良苦用心。

首先明确奖励的意义: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更强烈的使用欲。就是说,游戏中得到丰富多变的奖励会更激发用户继续玩下去的意愿。

《上瘾》一书表示,从游戏上获得的奖励要有“无穷的多变性”,这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

我们来看一下“跳一跳”丰富多变的奖励机制:

(1)击中目标中心加2分,连续击中加4分,再次击中加6分,以此类推;

(2)“彩蛋”获得额外加分:连续跳跃的惯性可能不会让你在格子上停留,不过稍作停留会有额外的加分,跳到井盖停一会加5分,跳到便利店停一会加15分,跳到音乐盒停一会加30分!这个巧妙的彩蛋设计是随机出现的,没有任何规律,让游戏者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中渴望得到奖励,就会不停的跳连续的跳,直到小人跌落游戏结束才罢手。

(3)超过好友:跳过格子后,得分超越哪位好友会有好友的头像+超越!飘过,小小的设计细节达到的作用可不简单,在你手眼忙个不停时,超越好友的奖励出现后会给你暗暗打气,为了超越更多好友,促使你继续跳不停跳。

(4)玩家努力掌握游戏技巧打通关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奖励:游戏过程中玩家控制小人获得强烈的操控感,感觉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下,这种快感变成一种习惯性的、不自觉的动作,促使玩家永远不停下来;

(5)玩家在操控感之外,还渴望“终结感”:试想你追一部美剧或看一本小说,非要追完才松口气。“跳一跳”这个游戏从开始起如果不出现失误,可以一直玩下去。理论上你只要开始玩并且不失误,你绝不会主动停下来或主动放弃。因为追求完结的强烈渴望会促使人们继续玩下去,直到出现失误游戏完结,才长舒一口气,过几秒又不带思索的开始下一局。


腾讯出品的游戏果然品质上佳,这款小游戏小试牛刀,简单的规则中蕴含着丰富的变化,通过心理学的上瘾模型设计上瘾通路,让用户乖乖的在这条路径上行动,紧紧粘在游戏上。

玩了这么久,休息一下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后感大全:《习惯养成训练》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大全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