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000字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000字

读《慎追名牌有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读《慎追名牌有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巴布豆、NIKE、pUMA、LINING越来越多的世界名牌已经悄然成为了我们学生追求的对象,有些同学已经把身着名牌当做一种骄傲的本钱。其实,盲目地追求名牌是不对的,我在暑假中读了一篇文章,他的题目是慎追名牌,作者从中谈到,一件学生穿的十分普通的衬衫,有时竟然会卖到400多元,这对于工薪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家长一个月也才只有400多元,家长们辛辛苦苦工作了一个月却只够买一件衬衫,学生,就应以学习为首任,心理总在穿什么牌子的衣服、鞋子,总是无休止的地追着潮流走,难免会分心是啊,现在许多同学喜欢买名牌衣服,穿到学校里来炫耀,似乎在比谁家钱多,还有的家长甚至用买名牌衣服、鞋子当作一种奖赏,只要自己的孩子考上几分,就买给孩子,所以,在考试结束后,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叹气声,嗨,我只要再考几分,妈妈就给我买衣服。我也是。可见,同学们处处想买名牌物品,而有些家长更是心甘情愿地给孩子买名牌了,可是,这对于我们同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上课时,部分同学,还想着要买衣服,鞋子,不用说,老师的讲课连一句都没听进去,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哑口无言,学习,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其实外表的美观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灵的美才是最重要的,你学习一塌糊涂,穿的却都是名牌,同学们也看不起你。同学们,在你们想买名牌衣服时,多想想,这时候,还有一些同学吃不饱,上不起学,大家一定要记住,要慎追名牌。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名牌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这一年我几乎就是在半工作半休息的状态里度过的,放了一个长假,尽情地享受懒人的生活,挺不错的,一个人自娱自乐,自导自演,好不快哉。

真不错奥,我发现自己的这份自嘲精神还是很大程度地达到了抚慰我心灵的效果,看吧,我多能装开心,明明是患了阶段性忧虑症加失眠症,还要靠遮遐膏来遮我的一双熊猫眼。

最近,因为一本书的缘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一度很纠结于我自己,陷在自我的思绪里,苦苦不能走出来,它就像在我身上施咒了一样,勾起了我所有高兴的不高兴的学校里工作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往事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仿佛要窒息了。我在那些大学生身上看到了一种对号入座的真实感,我好象一下子能解读我自己了,恐怖、痛苦、挣扎,这就是以前的我,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喜怒哀乐,我有一个很大的心结,我一直很难放过自己,只因始终找不到我要的,就很难跨过心里那道坎儿,对于很多事情的懵懂无知,利害关系我毫无概念,也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世,还有性格的一些因素和自我心态调整方面给我致命的一击,所以在走进社会这个大群体中,我不能很好的适应游戏规则,让我一度很崩溃。

很幸运,我的一双慧眼锁定了这本书,它适时地给我敲响了警钟,给了我榜样的力量,为我指明方向,告诉我,要把身上的包袱卸掉,不要再把以前那种消极的工作状态、空虚的心理状态、无聊的生活状态延续到以后的人生中,还告诉我,过去这两个字是不能死而复生的,只有从过去的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不断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才能创造自我,活出自我!

读《追梦》有感500字


最近看了一本小书《追梦》,其中《墨之德》篇深深地触动了我。主人公丁京华因触电而截去了双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小京华绝望过,自卑过,但很快就振作了起来。从那一次次坚持不懈的练步,到那一幕幕发奋求学的片断,再到那一张张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让我明白了成功属于坚持梦想的人。他虽然残疾,但他心中有梦想,面对困难,他却如此坚强,他与命运搏斗,与常人争雄,最终他成功了,他是绍兴青年残疾书法家,他是江南四大残疾才子之一。

但你可曾知道?在这万众人景仰、无限荣耀的光环背后,小京华所受的苦和付出的艰辛无疑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是真正的生活强者,是我学习的楷模。

丁京华是个残疾人,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而作为健全人的我,怎么能不去做出更好的成绩呢?想到自己,在学习中,尤其在兴趣班的学习上,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不知上过多少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了,但总是嫌这个太累,嫌那个太枯燥,或太伤脑等,结果都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我成了父母眼中真实版的“小猫钓鱼”。现在我明白了:我一事无成的原因是,我有梦想,但不能坚持。在生活中,每当遇到一点小挫折,我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哇哇”求助爸爸妈妈。“求人不如求已。”“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却不能像小京华一样运用到实际行动中。记得在一月前,我因为发烧而住院一星期,在住院期间,我脑子里胡思乱想,自暴自弃,害得大人们都很担心。小京华面对“失去双臂”这么大的遭遇都能很快振作起来,去追求自已的梦想,我的这些挫折还算什么呢?

记得书中丁京华的恩师胡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体残疾了不要紧,心灵残疾了,那人真的完了。”是啊,我们应该做个心灵阳光的人,做个坚持不懈的追梦人。心中有梦想,就有希望;心中有梦想,就有未来。

梦想是船,勤奋是帆,毅力是风,让我们从小荡起梦想之舟,驶向梦想之海的彼岸。 

读《追梦的岁月》有感


捧着65位教师诉说教育故事,翻开每一页,淡淡的书香沁人心脾,平时的故事让人感动,跌宕的经历令人难忘。许多的教师朋友或淡或浓地描述着自己的故事,细细品读起来,不禁令人发出感慨:写得多真切而美好啊!字里行间感情细腻新颖,思想独到深刻,表达流畅舒展。那些温暖的文字深刻而独到,细致而朴实无华,每一点感动,每一种情怀都那么真挚。一群平凡而心灵细腻的教育者的经历似乎司空见惯,细细思考,这普通的教育生活却彰显出了那么伟大的意义。《追梦的岁月》是你让我看到一群最幸福人的幸福故事,是你让我与许多故事的读者产生共鸣,是你让我体会到教师这一伟大生命的快乐,不禁让我读出一串串感动,一串串回忆,看到我记忆长河中永远的那抹笑……

带毕业班那年,有一次,我病了,一病就是两个星期。当我拖着疲乏的身体向教室走去却听不到往日的嘈杂声。正纳闷,我刚走到教室门口,美妙的音乐声响起,讲台上一个大花篮,踏上讲台,班长把一叠卡片交给我,瞬间,一股暖流从十指间渗透身体的每个细胞,心中腾涌的血液有些按捺不住,我想说点什么,可是我的嗓子却哽咽了。第一次得到这么多学生的关心,我有些受宠若惊,当即就被幸福环绕着,被感动震撼着。此时此刻,所有的疲劳和不适都已远去,看着充满稚气与灵气的一个个脸庞,那份真挚感动了我。我不禁向学生鞠了一躬,没想到所有学生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深深地向我回了一躬,大声说:“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早日康复。”看到这一幕的人我相信你都会被感动,我也不例外。我本因病未痊愈的那苍白的脸顿时被这幸福的潮水涨得通红,教室里悄然无声,我看着我的这群学生们,他们象露珠一样纯洁,象鲜花一样芬芳,感动的泪花已经湿润了我的眼眶,幸福的花儿在我心中开放,暖暖的。这一切的一切至今还记忆犹新。作为老师,我们启迪了他们,同时我们难道没被这些可爱的精灵所启迪吗?学生们对爱的理解教育了我,难道我们不应该选择微笑吗?我深刻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育方法,不在于有多少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在于有多少学生学会爱与创造。看这班长递给我的一张张卡片,有一张这样写这:老师,我们每次都喜欢看到你开心的笑脸。我又一次笑了,微笑面对每一天是学生给我最大的教育。

读到《谢谢你,小鲇鱼》时,我禁不住想起上次的家访。我刚进学生家门,小乐乐就有些羞涩地叫老师好。坐下来片刻,他兴奋地拉着我的手,带我进他的房间,向我摆弄他的每一个宝贝玩具,渐渐他对我十分亲近。他的小手一直拉着我的大手不肯放,他手舞足蹈地一一向我介绍他家的每一个房间。调皮的他此刻宛如一个小大人,我发自内心地笑了。等他妈妈回来,和家长沟通了一番,我欲走之时,小乐乐喊着要送我。他凑到我耳边小声说:“老师,谢谢你来看我,我妈妈好高兴呢。以后我都会把字写好的。”我会心地笑了。等我走出百米,一个稚嫩的声音传入我耳际:“老师,我今天看到你一直微笑着,我可喜欢了。以后您上课的时候也笑笑好吗?老师再见!”这一声声呼唤,让我止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书中有言:老师的微笑就象一缕阳光,驱散孩子心头阴霾。在回家的路上,清新如流的空气洗涤着我的大脑。想起孩子们的一张张卡片,小乐乐的言语,我向我有什么理由不微笑面对我的这群宝贝呢?读了《追梦的岁月》,让我体会更深。老师们,微笑吧,微笑可以使一朵花绽放,可以使一片叶长出,微笑吧,微笑可以让心情舒畅,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听完这65位教师的诉说,让我对“我的追梦岁月梦”更加充满信心。我会好好感悟,好好学习,并及时把他们付之实践。微笑面对每一天,我相信我的教育路上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景致!

追梦——读《筑梦路上》有感


梦,像一朵绚烂又长开不败的花,在清风中尽展她婀娜多姿。梦,还 像一粒种子,散播在心灵的土壤里,尽管它不起眼,却可以开花结果。身为小学生的我们,正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一习一,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追梦路上……

——题记

翻开《筑梦路上》,“创新超人”刘若鹏告诉我们: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让同为浙一江一人的我们无比自豪;现年78岁的“环保达人”曹荣安爷爷用亲身经历让我们明白:绿色环保人人有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位位勤劳智慧的浙一江一人吸引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我的梦想是能每天看到白云朵朵,天空湛蓝;每天能听到鸟儿在唱歌,风儿在欢笑;每天能闻到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哈,你看,那边的小河叮叮咚咚地潺一潺流淌,河水晶莹碧透、清澈见底。漂亮的小河仿佛是一面有鹅一卵一镶嵌着的镜子,映出蓝天白云,映出姹紫嫣红……

“叮铃铃…… ”,突然,闹钟将我惊醒了,原来刚才是我做的一个美梦啊!我一揉一了一揉一惺松的睡眼,不情愿地下了一一床一一。上学的路上,我的脑海中还 在不断浮现出梦中的场景,我心想,要是真能找到这样的河水就好啦。

放学后,我还 念念不忘那个美丽的梦,便迫不及待地放下书包,无比兴奋地到小区里“寻梦”。我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小区的河边,可面前的景象却令人一大跌眼镜:整条河流浑黄一体,不少白色垃圾浮在河面上。一阵风拂过,有一股隐隐的恶臭味。这与我梦中的河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我极其失望地离开了。过了几天,一妈一一妈一说要带我去乡下,我一听,激动得一蹦三尺高。要知道,乡下的水可是比城里的水干净多了,没准跟我梦到的一样呢!到了乡下,我感到这里的环境的确比城市好多了,天空湛蓝如洗,不像城市里整天都是雾霾。乡下的空气质量也很不错,有一股植物的清香味。我直奔朝思暮想的小河,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小河边,放眼望去……唉,只见河面上漂浮着一片片村民们洗刷衣物后的白色残留物,有些地方满是枯枝烂叶,一条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小船搁在河边。这也根本比不上我梦中的小河啊!听隔壁老一奶一一奶一用乡下话说:“这儿的水本来很清爽很清爽的,都是我们用来吃的,还 用来照镜子的。现在,不行了,不行了,龌龊啊!”我轻轻叹了口气。在回湖州的路上,我又看到了太湖,她死气沉沉的,水色发灰,水面上依旧是布满了蓝藻。即便这样,路人依旧毫不在乎地往水中投放垃圾,太湖变得越发憔悴了。太湖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千百年来哺育着两岸的人们,使湖州成为美丽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被誉为太湖明珠。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懂得回报她呢?眼看着太湖水这么一天天浑浊起来,我们真的该做些什么了,我想。

国庆节,我和爸爸一妈一一妈一一同去了中国最美乡村之一——湖州安吉。奇迹就这么出现了,我终于找到了和梦中一样的河水!在安吉,到处都是干净漂亮的小河,她们是那样的迷人,微笑地等着我的到来。河水真静啊,无声地流淌着,安静地沐浴着一陽一光;河水真清啊,一眼看得见底,连小鱼小虾吐几个小小的水泡都看得一清二楚;河水真美啊,柳枝摇曳在河面上,荡起一阵阵涟漪,波光粼粼,如诗如画。“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这句诗,必然是用来形容这些美丽的小河的。

我的梦终于成为了现实!可是,它并不在整个湖州,我想让安吉的水流入我们整个湖州,整个浙一江一!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浙一江一之源,水更是湖州之源。保护好我们家乡的水源,是我们每一个湖州人的责任与义务。我想,我们小学生除了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还 要广泛呼吁全社会的人加入到治水的行动中来。我们可以组织假日小队,给市民传发治水手抄海报,宣传保护绿水蓝天的重要一性一。我们也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一传十、十传百,请大家都来保护水资源。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湖州一定会被我们治理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一江一南水乡,一个充满一陽一光、鲜花和一爱一的美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我亲一爱一的家乡,我的梦里水乡,我期待着你美丽的明天璀璨夺目!

梦想是美丽的,梦想是珍贵的,梦想是有力量的。让我们都在各自的筑梦路上努力追逐、奋勇向前吧!

读《追迹三代》有感


如椽之笔 追迹三代

——读《追迹三代》有感

宋佳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至圣先师孔子依靠文献材料来追迹三代史事,考古学想要复原历史,则主要依据实物资料,夏商周考古学史正是考古学者追寻三代史迹的历史。尽管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却同为探究历史真相,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便是《追迹三代》书名之缘起。

既然要品读三代考古史,不妨遵史家之观,一探究竟。早在唐代,刘知幾便提出史家须兼备史学、史识、史才三方面的素养,而纵观全书,作者将史家之长完整体现。

史学,学识之博。一部《追迹三代》,围绕夏商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精心梳理。十篇文章相互独立又构成一有机整体,以顾颉刚先生"古史辨"为开端,论述"古史辨"运动与中国科学考古学兴起的关系,对于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学术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清晰无误、细致入微的分析,乃名副其实的学术史。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总结了近百年来夏商周考古的得失,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涉及学术面之广博,剖析问题之深刻,足可证作者功力。

史识,忠史之断。作者秉笔直书,"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向读者展现真实、客观的夏商周考古学史。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精彩解读的夏文化探索、夏商文化的界标、商文化探索、殷墟文化以及先周文化研究等关键历史事件,纵览三代考古之核心问题与发展现状。

史才,辞章之美。考古学史,看似学术性极强、可能会略显枯燥乏味的内容,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环环相扣,其味无穷,让读者在流畅素雅的文字中品读三代考古之精妙。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将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跌宕起伏描绘得淋漓尽致。仅举几例标题,便可见一斑:"问禹为何物——顾颉刚的夏史研究","有心还是无意——李济汾河流域调查和夏文化探索","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先周文化探索的早期阶段".这部夏商周考古学史并非晦涩难懂,而是充满诗意,像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读来心朗气清。

同时,这又是充满温情的一部书。它是作者在北京大学面向非考古专业本科生的大类平台课讲义的核心,针对每一重大学术问题,作者以学者和问题为主线来厘清夏商周考古学的发展脉络,更便于没有考古知识背景的读者理解。作者并不是对文字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用心、融情在写,字里行间都蕴含充沛的情感,笔下的人物也是鲜活而又富有个性。震撼之余,令人从内心深处升起无数感动。书中论及的关键学者形象都非常饱满,暂以两位为例——顾颉刚先生与邹衡先生。尽管笔者是考古学出身,但以往对于两位先生的认识多停留在表层,即主要事迹、研究方向、学术观点等。比较下来,不禁自惭形秽,我记住的不过是一些机械的结论,而非通过全面了解先生其人、其事来使自己真正有所顿悟。而如顾颉刚先生,作者是从"个性、时势和境遇"来分析他是如何走上古史辨道路的。不论境遇如何恶劣,先生也不改极强的个性,深厚学识得以积累,更离不开他过人的毅力与恒心。再如邹衡先生,作为"搅局者"出现在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上时,是有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的系统研究作基础的,更是与先生的学术道路有密切关系,尤其一句"可以说考古学就是我的人生观"是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邹衡先生离世之际,杜金鹏先生以一首《面前的山》痛悼先生,郑光先生为邹衡先生三叩首送别,多年后提起还为之感伤:"他的去世,让我悲痛,如同失重,失去平衡".具体学术问题上的分歧丝毫没能影响学者之间深厚的情谊,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近六百页的书稿,握在手中,着实给人以厚重之感。笔者不禁陶醉于浩瀚的学术史,为这段夏商周考古学史所牵引,不忍释卷。同时又因书中饱含的温情而感动,考古学科、考古学史,因其科学、规范,或囿于专业性而不为大众所熟悉,难以充分理解,但它却从不缺少感动你我、振奋人心的内容存在。因为每一位考古人的学术历程,每一桩历史事件的跌宕起伏,每一段考古学史的汇聚凝结,都是考古人认识历史、追逐真理的过程,过程中执着付出,锲而不舍,相互间积淀的情谊,情深潭水。《追迹三代》一书值得一读,考古学也并非遥不可及!

或许封底作者自题的三句话已对全书作了最好的诠释——一部系统全面的夏商周考古学术"问题史",一部精心谋篇、行文流畅、引人入胜的考古学史,一部对前贤具"了解之同情"、"温情与敬意"的学术史。

《追迹三代》

基本信息:

作者:孙庆伟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年6月

印次:1

ISBN:9787532575862

目录:

前言

壹 个性、时势和境遇——顾颉刚如何走上"古史辨"道路

一、个性

二、时势

三、境遇

四、余论——"最富于为学问而学问的趣味者"

贰 问禹为何物——顾颉刚的夏史研究

一、序言——徐旭生与顾颉刚的"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二、"古史辨"运动初期顾颉刚对夏代史的认识

三、从两部上古史讲义到《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四、《夏史三论》与《鲧禹的传说》

五、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夏代史考证

六、考古学:建设真实夏代史的唯一途径

叁 有心还是无意——李济汾河流域调查与夏文化探索

一、相关诸说

二、过程复原

三、夏文化探索的"史语所传统"

肆 考古学的春天——1977年"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的学术史解读

一、发起人安金槐

二、特邀报告人赵芝荃

三、"搅局者"邹衡

四、"裁判与舵手"夏鼐

伍 交锋——邹衡的夏商文化论争

一、引言:还是要向邹衡学习

二、"同室操戈":邹衡与郑光(石加)的郑毫之争

三、西毫还是桐宫:偃师商城引发的争端

四、最后的声音:关于早期夏文化之争

五、回音:呼唤邹衡精神

陆 商从哪里来——先商文化探索历程

一、引言:从张光直与邹衡打赌说起

二、追寻殷商文化的源头:史语所同仁的集体行动

三、从辉县到二里头:商文化年代序列的确立

四、二里岗与二里头:早商文化与夏文化的纠结

五、"南关外期"与"南关外型":一字之差的背后

六、先商文化探索的新高潮:豫东鲁西考古

七、先商文化探索的新征程:豫北冀南考古

柒 什么可以成为夏商分界的证据——夏商分界研究综述

一、缘起:韩维周的直觉与陈嘉祥的判断

二、纷争初起:二里头遗址与夏商分界

三、高潮:偃师商城与夏商分界

四、白热化:偃师商城小城与夏商分界

五、遭遇尴尬:郑州商城与夏商分界

六、症结:什么可以成为夏商分界的证据

捌 著史与分期——李济与邹衡的殷墟文化研究比较

一、李济的主旨:建筑"殷商新史"与"新中国上古史"

二、李济的途径:科学主义至上

三、从郑州到安阳:邹衡对殷商文化的初步分期

四、范式的确立:邹衡对殷墟文化的再分期

玖 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先周文化探索的早期阶段

一、徐旭生的陕西古迹调查

二、苏秉琦的斗鸡台发掘与瓦鬲研究

三、石璋如的关中考古调查与周都考察

四、"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的反思

拾 联裆鬲还是袋足鬲——先周文化探索的困境

一、丰镐考古的新时代与先周文化的初识

二、1979:先周文化探索的里程碑

三、1984:先周文化探索的大转折

四、邹衡的先周文化再研究

五、新生代的崛起——以刘军社、张天恩和雷兴山为例

后记

(文章来源:古籍新书报微信公众平台)

喜欢《读《慎追名牌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