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作文读后感观后感

作文读后感观后感

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1600字。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也许"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1600字"就是你要找的,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夜晚,看完电影,走在回家的路上。脚虽踏在结实的路面上,眼睛却有些虚幻,电影里的一幕幕景象在眼前回放,那三个傻瓜的身影不停在我面前跳动。说实话,当我看到电影的标题时,我认为只是一个单纯的喜剧,可后来觉得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影片通过倒叙的手法,一步一步地让我们明白了这个关于友情、关于学业,乃至关于对人生的态度的故事。主人公兰彻是一个替富贵人家读书,学到知识了而感到快乐的人,来到一个学校和两个成绩最差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并帮助他们找到了自我,然而在毕业后,却再也没有相见。两个成绩最差的朋友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想去找兰彻,然后故事就从回忆和现实穿插中展开。兰彻是个通透的人,对生活、对事业、对社会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看法,并努力地加以实践。虽然一次次受到权威和社会的排挤。但是,兰彻尊重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达到了目标,最终他成功了。在影片中兰彻被认为是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可他真的是有问题吗?还是学校本身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呢?在这样一个并不让学生学会去享受科学,造福社会,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的学校里,大家都感受不到学习知识的幸福感,只剩下了唯恐落后的压力。这使得院长拿出那只价值百万的太空笔做奖赏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争取,而不是象兰彻一样思考为什么不用铅笔呢?这样会省下很多钱,这也使得兰彻被老师逼得用他自己的方式上台教课时,他写下了两个并不存在的单词后,甚至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那里飞快的翻书,没有人好奇,没有人发问,大家都变得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只会机械的获取书本上的知识。但这又能带来什么呢?也许是很高的分数、很好的工作以及很优厚的待遇,而科学中那种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却被人遗忘了,这样的人才又怎能真正地造福于社会呢?可毕竟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当面对来自学校、学业、家庭等一些方面的压力后,兰彻的死党法汉和拉朱开始犹豫、退缩,甚至都决定回到以前的生活中,但所幸的是他们的好朋友兰彻帮助他们真正地认识了自我。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好朋友,有一个能够互相帮助的朋友,有一个能够指引自己的朋友。如果没有这样的朋友,拉朱可能做不成工程师,法汉可能做不了自己喜欢的摄影师。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就很难达到真正的成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将其做好,这就是成功,这就是幸福,这也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就像苹果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一样: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在影片的结尾中,电影的思想也最终得到诠释:无论遇到什么阻力,相信自己,做你最喜欢的事,并努力追求卓越,因为当你追求属于自己的卓越的时候,成功离你就近了。而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人称病毒皇家理工学院院长,一个古板专制的人,从来都以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在他32年以来担任院长的生涯中,他使皇家理工学院成为了全印度名气最大的理工学院,但由于他的打压学生积极性的做法,使乔伊这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最后却选择了轻生。而这种做法也只是让学校成了一个高压锅,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这只能使学生增加越来越多的压力,而不是知识。这无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而最后,在兰彻用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在院长看来很荒唐,但却又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的事情后,这才使得院长真正意识到,一味的死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生活中有时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创新。也许有人会说,电影终究是电影,生活绝没有电影里演绎的那么简单。但也正象剧中说的那样,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相信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将自己的热情转变为动力,在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一声:Alliswell(一切顺利)!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一个很可笑的电影名字,但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十分有趣。没错,当我看完整部长达117分钟的电影时,也许我应该觉得反感,但相反,这部影片实在是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欢乐、惊喜和内心的感慨!

是啊,自由!但是,说有什么用呢?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自由?电影中的主人公兰彻,哦,或者说冯苏王杜。呵呵,对于他来说,名次算什么?他得名次是给别人的,但如果得到快乐那就是给自己的!自己的快乐不得白不得,所以,他总是有些自娱自乐,被赶出课堂后,有去听其他的课,制作自己爱的发明,用心去做。他和他的朋友拉加和法兰,三人的生活总是那么多姿多彩!而拉加和法兰也因为兰彻的鼓动,最后得以成功。三人的友谊深厚,虽然也会有些不愉快的矛盾,但对兰彻来说,一切都好!他的人生是那么自由,那么美好。就像他说的:alliswell!,哦,不是吗?而另一个人:查托。天哪,他真的是个反派!反得离谱。不过,在那个培育瘪三的学校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老师说的来做,吃一些无谓的记忆药丸,把一切死记硬背下来,的确很认真,但你不停的压榨学生你却慷慨的贡献奶子无声的屁多么可笑,这就是死记硬背的后果,真是丢脸!和他同流合污的就是院长,那个糟老头,他只会唾弃资质不好的学生,才能够来不会宽容,让许多学生丧失信心。语气中永远带着嘲讽,却不知道,最讽刺的是他自己。在电影中的学院里,真的就是一个为了培育出机器的工厂。多少人因为精神上的压迫而死?因学业压力自杀的百分率是那么的高!学校如果能再宽容一些,体谅一些,让学生发明那些奇妙的东西,而不是完成那些奇妙的东西。作业作业!限定的日子,明明马上可以完工,却因为时间限制,让一个人就此失去信心丧生!那么,学习就是工作,有什么区别?枯燥,无聊,规则总是那么奇葩、没有人道!

当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当你的生活还不知飘向处,当你也在茫茫一片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别人对你信奉的观点频频摇头时;你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iswell!吗?.

所以说,当一位先行者是多么不易;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再重新做一下你生命的选择,如果坚持你的初衷就请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个途中将来可能还会有迷失,你要坚信你是对的,要为了自己的爱好、梦想去做事,不要去当一个受人摆布的白痴!不为单纯的追求成功,只为内心对自由的召唤和对优秀的渴望!抛开虚假的生活方式,放下对生活的恐惧;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对自己说:alliswell!,这样就好,一切都好。

三个傻蛋_《三傻大闹宝莱坞》读后感1000字


三个傻蛋_三傻大闹宝莱坞读后感1000字

六年级最后一天,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值得拿来分享。

故事主要讲的是三傻之中的两傻在追寻另一傻兰柯时回忆起十年前发生在皇家工程学院的一系列事情。其中兰柯是一个精神和行动上的领袖,在管理严格,思想保守的大学中,他不仅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证明了自己想法的正确性,而且还帮助另外两傻打破心灵的枷锁,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与三傻所走的路线相反的派别主要代表为院长“病毒”以及查图“消音器”,经过一系列的摩擦,以兰柯为首的三傻最终在灵魂上感动了“病毒,在成就上秒杀了“消音器”。

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封闭式、再现型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标准化”:统一的课程大纲、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问题解法、统一的评定标准,甚至统一的“起立、敬礼、坐下”的行为程式。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这样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学校崇尚的是“守时、服从、机械的重复作业”,在这种以工厂为模特的大众教育体制下,学生们不过是对教师提出的统一的课题,用教师规定的解题法,作出仅仅唯一的一种正答案罢了.这是工业化社会的标准化、同步化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反映.传统的学校教育由于受“模仿法则”和“竞争法则”的支配,个人的创见、集体的智慧、学习的合作,往往受挫,学生们只是并排地互不相干地坐着,缺少人际间的对话,这样,儿童在智力上、情感上都不能获得健全的发展,阻碍了儿童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这样一种班级和学校不过是一种“聚合体”,接受的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所以在中国取得成功,引起广大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是因为中国高校教育理念和体制,乃至从上至下的整个教育理念和体制都同印度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对英语单词死记硬背,对语文文言文词汇墨守成规,对数学公式毫无理解性……

也许不能改变整个教育环境,整个社会环境,不能完全脱离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但作为家长和老师也许我们应给做一些尝试,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每一个生命,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先去看看看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而不是以功利性的目光去要求他们。对于心理负担重的孩子应该让他们学会放松,不恐惧不焦虑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生命才能自由绽放。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周芷如的家长,对于她的学习,灌输了一些传统古板的观念,明明周芷如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可他们却认为那没用,并且认为它们耽误周芷如的学习其实还有更过分的,我也不想再说下去了,所以家长不应放纵孩子们,但也不应把他们当动物一样关在笼子里。

或许你们不明白,我在说些什么,那就再看看这部电影吧,相信你会明白我所说的……作者:张瑞阳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000字


三个老师眼中所谓的傻瓜,每天不干正事,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却因此挽救过很多人 。

兰彻,汉法,拉朱,这三个人,在最好的大学念书,但他们总和别人想法不同,尤其是兰彻,我还记得那个搞笑的片段,教授让兰彻解释一下什么叫“机器”,他举了几个身边的例子,却被教授一口否认,让那位平时最认真刻苦地学生查尔图来解释,他说了一些书本上的话,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才得到了教授的认可。兰彻感到很不服气,被教授赶出了教室,但一会他又会来了,以为他忘了带东西,教授问他忘了带什么,兰彻说了一堆让人摸不清头脑的话,让教授目瞪口呆,但还是没听明白是什么。兰彻的回答很简单:“书。”所以有些时候,只背书不一定就能学到知识,只能说它是一个定义,比较官方的回答。我并不认为查尔图是学习最好的,他只会背书,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一字不差背下来就是正确地。正因为这样,才使得他在一次演讲中出了笑话,被兰彻改过的演讲稿,在他的演讲下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我觉得他可能都不知道稿子里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会大笑。

兰彻,这个别人都很不看好他的人,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我记得影片末尾他与查尔图十年后再相见的场景。查尔图尽情嘲笑他,而炫耀自己的成功,自己多么的有钱。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合作的老总竟然就是兰彻,只不过他用了一个别的名字。

我们有很多人的父母都是很有理想的,只不过是在我们身上的理想,一出生就被定义成未来的XXX,不能做自己喜爱的事儿,每天就研究者父母眼中所谓伟大的东西。也有很多人总是死学习,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眼里是最棒的,他们的成绩说明里一切,有的人却因为身上的一个缺点,让别人忽略了所有的优点,就像兰彻,研究发明总是会被人说成是不务正业。但现在人类都在创新,才会推动时代的进步。

有很多时候,我总觉着自己站在十字路口,一方面面临着就业难,如果不努力学习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必定找不到工作,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另一方面,社会中不断冒出一个个低学历却凭自己的本事,从一个毫不起眼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很有钱,很了不起的人。所以很多人也说,不要学的那么苦,条条大路通罗马,考一个的好大学也不一定找一份好工作,不如学一门手艺。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两个都有道理的答案。一般我给予的态度是不理不睬,当没有听说过就好。

我并不认为查尔图完全失败,他毕竟还是有一番作为,我也确实佩服兰彻能坚持这么多年自己的想法,成功还能低调做人,还在为培养下一代着想。我是感觉,一切顺其自然,毕竟别人的成功不能复制。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00字


所谓做人难,其实是做真实的人难。生活教会了我们世界有太多真实的残忍,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张开了美丽的伪装,犹如变色龙,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色彩,尽量与环境保持一致——虽然我们也曾知道,我们在保持一致时同时也迷失了自己。——这是我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最真切的感受!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什么是人生?”就算我明白人生,也许就是一个轮回,从你出生那一秒到你死亡的那一刻。在这期间,我们虽然哭过,笑过,彷徨过,失落过…….但最重要的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是啊!我们说了,但做了吗?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主人公——兰柯做到了。他并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他,他使我明白了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兰柯和他的几个好朋友共同考上了这所有名的工程大学,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兰柯用他的真诚和智慧,赢得了校长的认可,并成功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大家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他——躲在角落默默奉献的人,却悄然离去。过了许多年,他的好朋友去找他并揭开了他的面纱——其实他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富有,他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这并没有关系,他有着其他人没有的高尚的品质。长大后的他依然是那么的天真,无忧无虑,尽管他并不富有。他说过“不要老是考虑明天会发生什么,不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做的就只是过好今天。”是啊!人们小时候的天真无邪长大了就还剩多少?取而代之的却是生活中,职业场上的勾心斗角,总想着怎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彼此之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可直到考试那天,我苦思冥想终于做完了试卷。她忽然叫了我一声,我回过头时,只听她对我说:“试卷的第十题怎么做?”我震惊了,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她。我感觉有两股力量在我身体里流窜,一边是友情,一边是正义,叫我如何选择?最终我并没有告诉她——我们的友谊就在那一刻消失了。之后,她不再和我那么要好了,我是多么想问她“难道我们的友谊就只值这几分分数吗?”

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我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大家开始不再那么坦诚,不再那么真实了。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改变了世界?做人快乐最重要,只有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快乐的,最开心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00字


“三傻”也许你们会认为他们是头脑简单的笨蛋。那你就错了,因为他们都是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而又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人。

这部电影内容是法罕和拉杜寻找兰彻的过程中,插叙了他们三个在大学一起生活的难忘时光的故事。

兰彻是本部片引导我们向上的一个人物,是“三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会做高中的题目。生活中,他敢说敢做,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们的乐观,风趣,多才多艺。他们在澡堂洗澡时,突然没水了。这是多么无奈,尴尬的事情。如果这件事要放在平常,恐怕人们不是不洗了,就是抱怨着抱怨那的。兰彻却想到用消防窗里的水来洗澡。虽然消防窗里的水不是很好,可他们还是洗得很开心,很舒畅,边洗边舞。似乎在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舞会。他们是洗得那样的陶醉。他们的载歌载舞给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他们这种乐观的精神,积极地生活态度又有谁能够做到呢?相比之下,我们的条件丝毫也不比他们差。可是,我们有多少埋怨的心理?其实,我们就是少点开阔的胸襟,少点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相信只要拥有乐观的精神,人生会精彩有趣得多。

除了乐观这点上让我受益匪浅之外,还有他们的机智,正义让我难以忘怀!有一次,兰彻想让“消音器”知道死记硬背的后果,就在“消音器”的演讲稿中动了手脚。他确信他肯定会一字不落,原模原样的背下来。果不其然,他的演讲是那样的美妙无比,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巴结奉承。结果酿成了大错,世界在这一刻完全颠倒了……

兰彻在大学里的种种表现都使我们难以忘怀。他在听教授讲课时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而是用学过的方法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像兰彻这样对学习热爱,并能够掌握的种种灵活简便的方法去运用,去实践。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啊!他又是多么的肯下功夫!有人或许会说:他靠的是天赋才会有这么高的学问,那你就错了!还记得“神童”方仲永吗?他就是有天赋的人,从小没上过学就会作诗,而且他做的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最后,却因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习,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非常重要。当然,兰彻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父母教育和他本身的努力。

他还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不管是与他毫无关系的“毫米”还是为处处挤对他的“病毒”校长的女儿接生,都可以看出。

想想自己-----有为学习努力过吗?有真正享受学习喜爱学习的时候吗?有想过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要自觉学习努力学习吗?自己是否经常有想过逃避学习的行为?更不要说,有把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吗?不仅仅是在这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兰彻所做的比我们要好100倍,甚至1000倍,他身上的种种表现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理解,去运用!

我要做一个有眼光,有胸怀,有责任的现代中学生,少些俗气,少些傻气,多些灵气,多些德行的新型农村好少年!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00字
学习,在字典上的解释是:学习是通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任何事情从不会到会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学习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纯净。现在人们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高等学历,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去体味学习的美。
兰彻(真名叫冯查旺度),他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已故园丁的孩子,从小学习很好,六年级可以做出十年级的题,这个富人约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
兰彻的做法让我们瞠目结舌,如果是你,你愿意吗?愿意用着别人的名字仅仅为了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而自己靠汗水打拼下来的文凭,却要拱手他人?
我记得兰彻和教授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
教授:你笑什么?
兰彻:老师,学工程学是我从小的梦想。能在这里我很开心。
谁能真正像兰彻一样做到这点?能以学习为快乐。
现在的学生都恨死学习了吧。好多孩子埋怨学习枯燥乏味,又要写大量的作业。即使成绩再好的学生,也仅仅只是苦记知识,为了两个字---考试。
中国是人口大国,无奈人太多,只能实行应试教育。家长从小到大就给孩子关注了一种自认为的社会经验:只有得到一个高学历才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家庭,以至于长大后才能给你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家长们说的没有错,的确,在中国我们只能靠应试教育得到好的生活。
难道应试教育没有弊端吗?当然,肯定有。
连字典上都说: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
清华北大的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这种学习的机器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
我们常说一句话:学习要活学活用。
只有真正做到这样,学习才有意义。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不仅仅只是那一张纸。学习,包含了大量的内容,何时我们才能懂?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中,“为了比赛而努力”是影片诠释的重点。影片一开始就点明了父母们经常给孩子灌输的理念:人生就像一场比赛,要么就超越别人,要么就落后。三个主人公所在的工程学院就主张“成绩第一才能有好的未来”。校长更是变本加厉,他教育学生们,要么竞争要么死。这些被家庭和学校打造成“比赛机器”的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呢?有的人感受不到快乐,有的人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自杀,有的人只能把精神寄托给虚无的神明,有的人对所学不求甚解,只是追求名次。

相反,那个永远开心,忠于自己的兴趣,活得随心自在,成绩第一,获得400多个专利,成为著名科学家,符合家长和校长心中“成功人士”标准的男主角兰彻,却是从来都不关心“比赛”的那个人。就像兰彻所说的那样:“你们都陷入比赛之中。可是,就算你们得到第一,这样有什么用呢?增长的不会是知识,只能是压力。”不要让比赛变成人生的高压泵。努力不应该出自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压力,而应该起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外在的力量只会把鸡蛋变成食物,内在的力量才会让鸡蛋成为生命。

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当下和未来的统一。只在乎当下享乐,可能会丢掉未来的快乐。只关注未来的目标而让当下一直痛苦,会让目标实现时的快乐和意义打折。当实现目标的快乐被当下的痛苦消磨殆尽时,也意味着当下和未来的双输。如果这样,现在所有付出的努力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正如沙哈尔所著作的《幸福的方法》中所说,只有完全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和烦恼,挣脱完美主义的束缚,抱着开放和自我认可的态度去努力,才能完全释放自己的潜力,从而保持持续的幸福感。而完全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挣脱完美的束缚、自我认可都不是一个不允许自己失败的比赛者所具备的。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但努力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战胜别人,而应该是为了圆满自己。我们可以为了让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而努力,看着最亲的人幸福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我们可以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从而遇到更好的世界而努力。真挚的友情,心仪的爱人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我们可以为了心底的那份热爱和梦想而努力,不留遗憾梦想成真让我们的内心更圆满。

只有这些无关比赛无关对手的努力才能让人忠于真实的自我。当努力不再掏空自己,而是让自己更加丰盈时,我们才能离幸福越来越近。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优质范文)


“三傻”也许你们会认为他们是头脑简单的笨蛋。那你就错了,因为他们都是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而又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人。

这部电影内容是法罕和拉杜寻找兰彻的过程中,插叙了他们三个在大学一起生活的难忘时光的故事。

兰彻是本部片引导我们向上的一个人物,是“三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会做高中的题目。生活中,他敢说敢做,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们的乐观,风趣,多才多艺。他们在澡堂洗澡时,突然没水了。这是多么无奈,尴尬的事情。如果这件事要放在平常,恐怕人们不是不洗了,就是抱怨着抱怨那的。兰彻却想到用消防窗里的水来洗澡。虽然消防窗里的水不是很好,可他们还是洗得很开心,很舒畅,边洗边舞。似乎在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舞会。他们是洗得那样的陶醉。他们的载歌载舞给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他们这种乐观的精神,积极地生活态度又有谁能够做到呢?相比之下,我们的条件丝毫也不比他们差。可是,我们有多少埋怨的心理?其实,我们就是少点开阔的胸襟,少点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相信只要拥有乐观的精神,人生会精彩有趣得多。

除了乐观这点上让我受益匪浅之外,还有他们的机智,正义让我难以忘怀!有一次,兰彻想让“消音器”知道死记硬背的后果,就在“消音器”的演讲稿中动了手脚。他确信他肯定会一字不落,原模原样的背下来。果不其然,他的演讲是那样的美妙无比,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巴结奉承。结果酿成了大错,世界在这一刻完全颠倒了……

兰彻在大学里的种种表现都使我们难以忘怀。他在听教授讲课时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而是用学过的方法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像兰彻这样对学习热爱,并能够掌握的种种灵活简便的方法去运用,去实践。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啊!他又是多么的肯下功夫!有人或许会说:他靠的是天赋才会有这么高的学问,那你就错了!还记得“神童”方仲永吗?他就是有天赋的人,从小没上过学就会作诗,而且他做的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最后,却因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习,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非常重要。当然,兰彻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父母教育和他本身的努力。

他还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不管是与他毫无关系的“毫米”还是为处处挤对他的“病毒”校长的女儿接生,都可以看出。

想想自己-----有为学习努力过吗?有真正享受学习喜爱学习的时候吗?有想过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要自觉学习努力学习吗?自己是否经常有想过逃避学习的行为?更不要说,有把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吗?不仅仅是在这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兰彻所做的比我们要好100倍,甚至1000倍,他身上的种种表现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理解,去运用!

我要做一个有眼光,有胸怀,有责任的现代中学生,少些俗气,少些傻气,多些灵气,多些德行的新型农村好少年!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5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吧,讲的是三个学生,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兰彻,我在他表演中得到了许多启示,他让我懂得,人所学的知识要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要将自己的视野开阔大,不要得到了成功了这件事情,就一直在这件事情上兴奋而不在开发大,投资大,兰彻就不是在一件事情上费劲,他会在所有可以努力的地方努力一番,在加些自己头脑的创意,小灵感。

拉杜,他是一个为家里考虑,为家里着想,不想让家里操心,不让母亲烦恼,尽量听母亲的话,可是就因为考上工程师还有朋友中做出选择,他为什么做不出选择呢,因为他喜欢那2个同学但也要为家里着想,所以他两头都没选,选择了自己自杀,他这种精神可嘉。

兰乔,他理想是当一名摄影师。但是父亲总是让他学工程师,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顾父亲的责骂。最后父亲也认可了他,还送了个摄影机给他,他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愿意把路上的荆棘砍掉,愿意逆风而行直达到自己的理想的类型。

鸟巢【工程学校校长】,他最后,懂得了不可以把自己的心愿,附加到自己的孙子儿子身上。愿意让自己的孙子学自己想学的。其实这个校长也很可怜,他呢,死了个儿子...就因为学工程师,到最后才明白不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加在孙子儿子身上。

最后我想说,学习要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不要死记硬背。

六年级:坏丫头

读后感大全:《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一个很可笑的电影名字,但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十分有趣。没错,当我看完整部长达117分钟的电影时,也许我应该觉得反感,但相反,这部影片实在是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欢乐、惊喜和内心的感慨!

是啊,自由!但是,说有什么用呢?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自由?电影中的主人公兰彻,哦,或者说冯苏王杜。呵呵,对于他来说,名次算什么?他得名次是给别人的,但如果得到快乐那就是给自己的!自己的快乐不得白不得,所以,他总是有些自娱自乐,被赶出课堂后,有去听其他的课,制作自己爱的发明,用心去做。他和他的朋友拉加和法兰,三人的生活总是那么多姿多彩!而拉加和法兰也因为兰彻的鼓动,最后得以成功。三人的友谊深厚,虽然也会有些不愉快的矛盾,但对兰彻来说,一切都好!他的人生是那么自由,那么美好。就像他说的:alliswell!,哦,不是吗?而另一个人:查托。天哪,他真的是个反派!反得离谱。不过,在那个培育瘪三的学校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老师说的来做,吃一些无谓的记忆药丸,把一切死记硬背下来,的确很认真,但你不停的压榨学生你却慷慨的贡献奶子无声的屁多么可笑,这就是死记硬背的后果,真是丢脸!和他同流合污的就是院长,那个糟老头,他只会唾弃资质不好的学生,才能够来不会宽容,让许多学生丧失信心。语气中永远带着嘲讽,却不知道,最讽刺的是他自己。在电影中的学院里,真的就是一个为了培育出机器的工厂。多少人因为精神上的压迫而死?因学业压力自杀的百分率是那么的高!学校如果能再宽容一些,体谅一些,让学生发明那些奇妙的东西,而不是完成那些奇妙的东西。作业作业!限定的日子,明明马上可以完工,却因为时间限制,让一个人就此失去信心丧生!那么,学习就是工作,有什么区别?枯燥,无聊,规则总是那么奇葩、没有人道!

当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当你的生活还不知飘向处,当你也在茫茫一片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别人对你信奉的观点频频摇头时;你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iswell!吗?.

所以说,当一位先行者是多么不易;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再重新做一下你生命的选择,如果坚持你的初衷就请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个途中将来可能还会有迷失,你要坚信你是对的,要为了自己的爱好、梦想去做事,不要去当一个受人摆布的白痴!不为单纯的追求成功,只为内心对自由的召唤和对优秀的渴望!抛开虚假的生活方式,放下对生活的恐惧;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对自己说:alliswell!,这样就好,一切都好。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00字2024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00字2024
学习,在字典上的解释是:学习是通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任何事情从不会到会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学习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纯净。现在人们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高等学历,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去体味学习的美。
兰彻(真名叫冯查旺度),他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已故园丁的孩子,从小学习很好,六年级可以做出十年级的题,这个富人约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
兰彻的做法让我们瞠目结舌,如果是你,你愿意吗?愿意用着别人的名字仅仅为了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而自己靠汗水打拼下来的文凭,却要拱手他人?
我记得兰彻和教授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
教授:你笑什么?
兰彻:老师,学工程学是我从小的梦想。能在这里我很开心。
谁能真正像兰彻一样做到这点?能以学习为快乐。
现在的学生都恨死学习了吧。好多孩子埋怨学习枯燥乏味,又要写大量的作业。即使成绩再好的学生,也仅仅只是苦记知识,为了两个字---考试。
中国是人口大国,无奈人太多,只能实行应试教育。家长从小到大就给孩子关注了一种自认为的社会经验:只有得到一个高学历才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家庭,以至于长大后才能给你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家长们说的没有错,的确,在中国我们只能靠应试教育得到好的生活。
难道应试教育没有弊端吗?当然,肯定有。
连字典上都说: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
清华北大的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这种学习的机器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
我们常说一句话:学习要活学活用。
只有真正做到这样,学习才有意义。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不仅仅只是那一张纸。学习,包含了大量的内容,何时我们才能懂?

《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基于教育的视角

看了《看了三个傻瓜》后,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我想一定是那个头脑灵活、性格开朗、敢于向禁锢的教育制度挑战、在困难面前微笑着对自己说“all is well ”的兰彻;一定是那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不追求成功只追求卓越的兰彻。对于他我能用太多的形容词进行描述。我不禁细想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像兰彻这样的人,这里的像不是职业像、性格像等等,而是是否像兰彻一样成长,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答案是肯定的。关于教育我有很多的话说,做为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对于教育一词的含义我有自己的见解,在看了《三个傻瓜》之后我觉得我的想法和这部电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在这里我想结合电影从下面几个角度去探讨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

谈到教育,每个人都会首先问自己什么是教育,翻开任何一本教育类的书籍,首先定义的一定是教育。但是究竟什么事教育,每个人对他都有自己的理解,正确理解了教育一词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责任所在,才能更好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的人来看,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传统的对于教育的定义会认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里我不是挑战专家的权威,我只是想谈谈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我觉得教育不仅仅是根据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把学生培养为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教育更应该帮助学生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格差异、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更重要的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擅长的地方。而教育就应该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点、自己的人格类型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独特的自己。就像电影里面的兰彻一样,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喜欢的是工程学,自己擅长的也是这方面,他因为喜欢而学,因为喜欢而始终对学习充满热情,敢于专研和探究,才最终成就了他。而法汗也最终选择了摄影学,我们没法逼一个工程师变成艺术家,也没办法逼一个艺术家变成一个工程师,每个人都应该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这才是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这让我记起李开复在《世界因你而不同》的著作中所提到美国的大学教育,即通才教育。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不会马上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而是系统的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学科,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等等,在解除了人类的各种知识体系后,学生才会真正的明白自己最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这是每一个人生活必须明白的。任何学科都会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发挥作用,尽管他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职业。但是他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自己以及生活得更幸福和有意义。

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就像罗杰斯所说的那样,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应该是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应该是学生在人格、品质、身体和心理等等各个方面都获得成长和获得成长能力的人。教育并不是想要给学生输入多少多少的知识,知识无限,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能够掌握全部,但是一个人可以在教育的帮助下获得这种持续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人。就好比我们看到的这个兰彻,也许成绩优异并不足够使我们惊讶,我们惊讶的是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拥有那么沉静和看穿世界的心态,有如洪应明“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笑望长空云卷云舒”的圣人般的心态,更惊讶于他敢于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这样的勇气。在中国这样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说真话,永远说真话。

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十分鲜明和喜剧的对比,那就是兰彻和查图尔。这个对比颠覆了我们所有人对于成功的理解。在查图尔眼里,成功是有房、有车、有钱、有势,拥有自身以外的许多价值,他是传统教育制度下的成功人物。他有野心,上进,追求成功,为了成功而学习。但是成功究竟是什么,成功是不是这些外在看来光鲜亮丽的所有物质?答案在兰彻身上,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去做,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而且能够是成功的。成功不是通过与别人比较而来而是通过与自己比较而来。与自己比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自己的整个一生,是一个持续和动态发展的过程。既然对于成功的含义应该进行颠覆性的改革,那么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也应该进行改革。传统的教育采用赫尔巴特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即量化的、标准的、客观的的方式,大大小小的摸底考试,小升初考试,初中生高中考试,一锤定音的方式无疑是不合适的。评价应该主张多元化,因为评价的对象是人,人是多元的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按照同一条标准线进行划分。如果把人按照一条标准线进行划分,这就无异于把人看成一种产品,把教育看成机器或工厂。产品有免检产品、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而人此时此刻也被打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这不是教育这是工厂。电影里就是反应了这样的教育制度的弊端,环顾我们得四周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声音还是你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爸妈最关注的不是自己孩子的成长而仅仅是分数,老师见互相攀比的也是分数,真个社会划分等级的也是分数。我们的教育病了,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但是这的确是一个艰巨和充满阻力的过程。的确我们的教育在进行改革,从理念到实践方式再到评价方式,但是真正落实和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我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喜欢《电影《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1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作文读后感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