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美的历程读后感1000字

美的历程读后感1000字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000字。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科学的历程》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000字篇一

最近,我读了《科学的历程》这本是,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作为科学迷的我,非常的喜欢《科学的历程》。

《科学的历程》表现出了两种编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吴国盛集纳了传统的科学史史料,在很多问题上延续了传统科学史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吴国盛对很多问题的叙述又表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可以使普通读者既可以了解作为大众语境之下的科学史,又可以看到吴国盛这位导游所发现的独特景观。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因为作者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因此也注定了本书的一些特点。在对一些历史事件描述时,既能让读者钻进去,又能让你走出来,对有些问题进行了适度反思。比如在谈到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除了对纺织、蒸汽机的发明进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认为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了科学技术相互加速发展的循环机制。阅读此书有点像登山时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导游,在引领你看景的同时,还能陪你谈古论今,思考原由。

本书还有两个令同行刮目、让读者感激的优点:一是插图丰富,并且随文在版面周边出现。这样能使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直观、亲切,关键是能使读者有一个想象空间和印象,并长留在他的脑海中。二是这次第二版作者弥补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气力补充了注释、参考文献及索引,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参考文献第十条,作者把近20年国际和国内出版的科学史书籍进行了系列点评,内容既涉及综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谈到内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纵论的架势。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对照,这样读者如果想进一步研究的话,可通过索引和参考文献查找更详细的资料。

吴国盛在本书中一直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科学的未来如何,人类的未来如何,是一个应该引起现代人反思的问题。在本书最后一章,他对科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认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注意到潜在的危险;人类通过大规模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

无论如何,吴国盛并不反科学他有什么必要要反科学?吴国盛并不认为科学不好,而是希望科学能更好、更人性。至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如果作为科学传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论争鸣,当然也不无益处。尽管有些争论其实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究竟那种科学传播形式读者更喜欢、能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的历程》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亲近科学的最好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真正精彩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看。

人生与游戏_读《幻城》有感1000字篇二

郭敬明的《幻城》,小学时老师推荐过,但我只是草草翻看一遍,也不太理解。现在我又重新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一遍,磅礴而轻柔的文字使我震惊,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深深吸引着我。

《幻城》带给人一种澄澈干净感。天空的湛蓝,雪雾森林的欢声笑语,漫天飞舞的樱花花瓣是梦吧,只有梦才会如此美好。现实是残酷的,梦也会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愿望付出代价,每个人都怀揣各自的小心思,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而去迫害别人。卡索,幻雪帝国的王,从小就因战争而不断逃亡,长大以后也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闹剧。对自由的追求以及沉重的爱贯穿着全文,在无数谜团之下,徘徊内心的亲情,朦胧悲哀的爱情

樱空释,幻雪帝国的二皇子,卡索的弟弟。刚开始,他是一个纯洁的透明的孩子,脸上挂着单纯的笑容;可后来,为了给哥哥卡索自由,他残忍的杀害一切阻止自己的人,甜美的笑容里是不尽的邪恶;最终,却带着笑容,死在了他最爱的哥哥的冰剑下。樱空释一直记得卡索说过想要自由,于是他决定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让卡索的愿望实现。樱空释说,他曾发誓一定要给哥哥自由,哪怕牺牲他的一切。一直到卡索杀死他的那一刻他都没有什么怨言,还无奈着不能给哥哥自由。最后的法术,令周围开满了红莲。红莲的花语:浓烈、绝望、破裂、不惜一切的爱,就像樱空释对卡索的感情。

卡索爱的两个女子,两个拥有绝世容颜的女子,一个自杀,一个被葬入冰海。如此的不幸。卡索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都离他而去。他很痛苦,无时不刻地想念他们。他听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隐莲可以复活死去的人并让其成为前世最想成为的人,但会失去前世的记忆。于是,卡索带着几个幻雪帝国最优秀的人出发了,去找隐莲,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隔阂,猜疑,人的本性尽显。

最终活下来的人们,终于见到了隐莲,还有传说中的渊祭,而渊祭,竟是樱空释的母亲莲姬。多么讽刺。莲姬说,一切都只是□控的游戏。她说,她很想观看另一场游戏,就让卡索取走了隐莲。

然而

最后的结局,卡索结束了自己的性命,火族皇子樱空式的转世恢复了前世的记忆,却看到他最亲爱的哥哥倒下。他用尽力气的喊着:哥,你为什么不抱抱我?为什么离开我?卡索终于见到了他的弟弟,却没能挽回什么。释回来了,卡索走了。

这终究不是游戏。游戏里的人倒下了还能复活,现实中却不行。

人生也不是游戏。游戏是娱乐人的程序,人生是一个人的一生。

这能一样吗?比如说,人生哪里可能是游戏?游戏都是设定好的,只能按着它的路线进行。人生不一样,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现实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在冷冰冰的游戏里永远体现不出来。

可不知为什么许多人都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

即使是游戏,也是由自己来设定路线。

《幻城》是一部很有意义的文学作品,里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抓住任何一条都能引出无数道理。也许,人情世故在这里也有淋漓的体现,还有那折射出的更深远的意义。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一)

亲近科学最好的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科学的历程》是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刚开始感觉课外阅读科学类书籍负担很重,因为我本身对科学类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当把书看下去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不少科学的可爱可读可学之处。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全面理解科学,是我们的社会走进科学时代之后的内在要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的西方文明亮起,再到20世纪这个高技术时代。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2020路口上,未来的科学怎样发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更多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盛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著述的一些特点。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认为: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雅俗共赏,晓畅易懂,可读性极强。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比较多地插入了历史图片,还有讲述了不少故事,例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开水壶烧开,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球。为了学术,作者又对这些流传很广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否确实可靠,历史依据和理论何在。因此这本书能够被大众读者所接纳。

全书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作者对此章有详细的描述,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讲解得比较详细的缘故,我觉得古希腊的智慧的确能让人赞叹不已。

在生活中,我们对希腊更多的印象是,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爱琴海,现在是欧债危机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我认为古希腊的科学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才是它真正的标志。

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以后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典范,是从希腊开始的,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材质卓越的科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已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希腊人独特得科学成就及其传统的产生,有其自然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条件。由于航海和贸易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给希腊人创造新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好奇、闲暇和自由。幸运的是,希腊人具备全部三种条件。好奇,可以保证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纯粹性。闲暇和自由则是保证好奇心的重要社会条件。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大部分人对于学术的研究,具有过多的功利性。社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所谓的专家学者,让人感觉真实的、纯粹的知识道理遥不可及。这大大阻碍了科学、知识的研究发展。关于对待科学的纯粹性,我们必须向古希腊人学习。

在璀璨的科学史上,希腊出现了多种学派,它们也拥有各自的代表性观点。例如米利都学派寻找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万物本源是水);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学研究,万物都是数;爱利亚学派主张万物变化只是假象,不变才是本真;还有原子论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个人拥有非凡的成就,被后人所敬仰,除了几乎被所有现代人知道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欧几里得及其《几何原本》、阿里斯塔克及其日心说。

虽然希腊科学体系的理性传统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它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最突出的是,希腊科学过度重视理性,而轻视经验。希腊科学重视理论建设,而轻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理论科学,轻视技术研究。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对于历史的描述融合了两种编史的方法,作者很好地排列了中国与西方的内容,科学思想史与技术史、社会史又有着适当的比例搭配,整本书感觉脉络比较清晰,同时又有着作者比较多的个人色彩,可以进行吸收过滤。

阅读此书,犹如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带领我走进未曾深入接触过的科学历史旅程,不仅让我对科学史有所了解,还能带领我对此进行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二)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

《科学的历程》表现出了两种编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吴国盛集纳了传统的科学史史料,在很多问题上延续了传统科学史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吴国盛对很多问题的叙述又表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可以使普通读者既可以了解作为大众语境之下的科学史,又可以看到吴国盛这位导游所发现的独特景观。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因为作者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因此也注定了本书的一些特点。在对一些历史事件描述时,既能让读者钻进去,又能让你走出来,对有些问题进行了适度反思。比如在谈到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除了对纺织、蒸汽机的发明进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认为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了科学技术相互加速发展的循环机制。阅读此书有点像登山时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导游,在引领你看景的同时,还能陪你谈古论今,思考原由。

本书还有两个令同行刮目、让读者感激的优点:一是插图丰富,并且随文在版面周边出现。这样能使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直观、亲切,关键是能使读者有一个想象空间和印象,并长留在他的脑海中。二是这次第二版作者弥补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气力补充了注释、参考文献及索引,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参考文献第十条,作者把近20年国际和国内出版的科学史书籍进行了系列点评,内容既涉及综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谈到内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2020,大有纵论的架势。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对照,这样读者如果想进一步研究的话,可通过索引和参考文献查找更详细的资料。

吴国盛在本书中一直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2020路口上,科学的未来如何,人类的未来如何,是一个应该引起现代人反思的问题。在本书最后一章,他对科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认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注意到潜在的危险;人类通过大规模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

无论如何,吴国盛并不反科学他有什么必要要反科学?吴国盛并不认为科学不好,而是希望科学能更好、更人性。至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如果作为科学传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论争鸣,当然也不无益处。尽管有些争论其实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究竟那种科学传播形式读者更喜欢、能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的历程》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亲近科学的最好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三)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科学的历程》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梳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指出科学一词的一般含义是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过程中产生的理性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一种与近代自然科学不同的科学,它们在自然观、方法论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还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亦有两种传统,一是数理实验科学传统,一是历史博物科学传统,这两种传统是西方文化中空间性思维与时间性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体现。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某种共性,而这种共性造就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科学体系和文化体系。

古希腊、古雅典的为科学而科学的思想决定了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势必会极重视思维、逻辑、科学和真理的因素,少了主观感情和形而上学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并不像现今这样是块巴掌大的地域,古希腊人也不像现在的这样没有什么地位,而是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德用万物源于水第一次阐明了科学对待自然界的第一原则:科学将从具体、复杂、多样的现象中找出共同原理,再从原理中解释、说明、预言更多的现象。简言之,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中,找出各种物质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定律,使人能很好地利用它。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了大地是个圆球的概念。不可想象,在不知道地心吸引力的情况下,他为什么没有球底下的人会掉下去的顾虑呢。基伯、德谟克利特提出了万物均由细小微粒所组成,这种天才的原子论构想,直到20世纪才得以证明。阿里斯塔克首先提出了地动日心说,比哥白尼早了近千年。埃拉托色尼测出了地球的周长约4万公里,地球半径与现今所测,实际只差100公里。当其他地方民族还在相信天圆地方的时候,这种成绩很是了不起啊。如此恢宏的例子,举不胜举。而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希腊人的科学理论水平达到了多么伟大的高度,这真是理性科学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这块土地会产生这么多的哲人,这么多的才俊,这么高的成就呢。(.org)难道真是风水宝地,神仙显灵,人种优异?不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形而上学》里就曾经说过,哲学和科学的诞生须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惊异,对自然、对社会的惊异,有了惊异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求知并非为了功利目的,而是对知识的热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神秘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有闲暇的时间。可想而知,如果谁还在为衣食而忧,为住房发愁,为娶妻生子而烦恼,哪会有心思考虑那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研究工作哦。当然这在有着一大群奴隶帮着干活的古希腊时代是很容易办到的。第三、自由的环境,自由的学问,自由的思考,自由的发表意见,自由的争论。知识是自足的,不以别的目的而存在,纯粹为了自身而存在。

古希腊的文明、古希腊的体制、古希腊的思想虽说被打断了几百年,但它那优秀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下又重新萌芽了,文艺复兴就是古希腊文明、思想的复兴,近代科学的发展与古希腊理性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我国古代的思想和科学都是将人放在首位,其思想讲究的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关注宇宙和自然环境和逻辑思维的要少得多。在我国关于自然科学的理论比较少,这与古罗马的思维有些相似。讲伦理的多,谈科学的少。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虽也千古流芳,但毕竟是个体,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只是在技术层面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对推动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科学的发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一)

亲近科学最好的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科学的历程】是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刚开始感觉课外阅读科学类书籍负担很重,因为我本身对科学类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当把书看下去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不少科学的可一爱一可读可学之处。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全面理解科学,是我们的社会走进科学时代之后的内在要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的西方文明亮起,再到20世纪这个高技术时代。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未来的科学怎样发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更多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盛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著述的一些特点。这本书既凸显了理一性一思维,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认为: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一情的描绘,雅俗共赏,晓畅易懂,可读一性一极强。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比较多地插一入了历史图片,还有讲述了不少故事,例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开水壶烧开,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球。为了学术,作者又对这些流传很广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否确实可靠,历史依据和理论何在。因此这本书能够被大众读者所接纳。

全书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二卷希腊:科学一精一神的起源。作者对此章有详细的描述,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讲解得比较详细的缘故,我觉得古希腊的智慧的确能让人赞叹不已。

在生活中,我们对希腊更多的印象是,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一爱一琴海,现在是欧债危机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我认为古希腊的科学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才是它真正的标志。

诀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以后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精一神典范,是从希腊开始的,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材质卓越的科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已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希腊人独特得科学成就及其传统的产生,有其自然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条件。由于航海和贸易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给希腊人创造新文化提一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好奇、闲暇和自一由。幸运的是,希腊人具备全部三种条件。好奇,可以保证科学研究的系统一性一和纯粹一性一。闲暇和自一由则是保证好奇心的重要社会条件。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大部分人对于学术的研究,具有过多的功利一性一。社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所谓的专家学者,让人感觉真实的、纯粹的知识道理遥不可及。这大大阻碍了科学、知识的研究发展。关于对待科学的纯粹一性一,我们必须向古希腊人学习。

在璀璨的科学史上,希腊出现了多种学派,它们也拥有各自的代表一性一观点。例如米利都学派寻找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万物本源是水);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学研究,万物都是数;一爱一利亚学派主张万物变化只是假象,不变才是本真;还有原子论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个人拥有非凡的成就,被后人所敬仰,除了几乎被所有现代人知道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欧几里得及其【几何原本】、阿里斯塔克及其日心说。

虽然希腊科学体系的理一性一传统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它也是有严重局限一性一的,最突出的是,希腊科学过度重视理一性一,而轻视经验。希腊科学重视理论建设,而轻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理论科学,轻视技术研究。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对于历史的描述融合了两种编史的方法,作者很好地排列了中国与西方的内容,科学思想史与技术史、社会史又有着适当的比例搭配,整本书感觉脉络比较清晰,同时又有着作者比较多的个人色彩,可以进行吸收过滤。

阅读此书,犹如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带领我走进未曾深入接触过的科学历史旅程,不仅让我对科学史有所了解,还能带领我对此进行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二)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

【科学的历程】表现出了两种编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吴国盛集纳了传统的科学史史料,在很多问题上延续了传统科学史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吴国盛对很多问题的叙述又表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可以使普通读者既可以了解作为大众语境之下的科学史,又可以看到吴国盛这位导游所发现的独特景观。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一情的描绘。因为作者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因此也注定了本书的一些特点。在对一些历史事件描述时,既能让读者钻进去,又能让你走出来,对有些问题进行了适度反思。比如在谈到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除了对纺织、蒸汽机的发明进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认为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了科学技术相互加速发展的循环机制。阅读此书有点像登山时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导游,在引领你看景的同时,还能陪你谈古论今,思考原由。

本书还有两个令同行刮目、让读者感激的优点:一是插图丰富,并且随文在版面周边出现。这样能使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直观、亲切,关键是能使读者有一个想象空间和印象,并长留在他的脑海中。二是这次第二版作者弥补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气力补充了注释、参考文献及索引,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参考文献第十条,作者把近20年国际和国内出版的科学史书籍进行了系列点评,内容既涉及综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谈到内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纵论的架势。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对照,这样读者如果想进一步研究的话,可通过索引和参考文献查找更详细的资料。

吴国盛在本书中一直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科学的未来如何,人类的未来如何,是一个应该引起现代人反思的问题。在本书最后一章,他对科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认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注意到潜在的危险;人类通过大规模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

无论如何,吴国盛并不反科学他有什么必要要反科学?吴国盛并不认为科学不好,而是希望科学能更好、更人一性一。至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如果作为科学传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论争鸣,当然也不无益处。尽管有些争论其实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究竟那种科学传播形式读者更喜欢、能更好地弘扬科学一精一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的历程】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亲近科学的最好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三)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科学的历程】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梳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指出科学一词的一般含义是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过程中产生的理一性一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一种与近代自然科学不同的科学,它们在自然观、方法论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还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亦有两种传统,一是数理实验科学传统,一是历史博物科学传统,这两种传统是西方文化中空间一性一思维与时间一性一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体现。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某种共一性一,而这种共一性一造就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科学体系和文化体系。

古希腊、古雅典的为科学而科学的思想决定了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势必会极重视思维、逻辑、科学和真理的因素,少了主观感情和形而上学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并不像现今这样是块巴掌大的地域,古希腊人也不像现在的这样没有什么地位,而是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德用万物源于水第一次阐明了科学对待自然界的第一原则:科学将从具体、复杂、多样的现象中找出共同原理,再从原理中解释、说明、预言更多的现象。简言之,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中,找出各种物质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定律,使人能很好地利用它。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了大地是个圆球的概念。不可想象,在不知道地心吸引力的情况下,他为什么没有球底下的人会掉下去的顾虑呢。基伯、德谟克利特提出了万物均由细小微粒所组成,这种天才的原子论构想,直到20世纪才得以证明。阿里斯塔克首先提出了地动日心说,比哥白尼早了近千年。埃拉托色尼测出了地球的周长约4万公里,地球半径与现今所测,实际只差100公里。当其他地方民族还在相信天圆地方的时候,这种成绩很是了不起啊。如此恢宏的例子,举不胜举。而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希腊人的科学理论水平达到了多么伟大的高度,这真是理一性一科学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这块土地会产生这么多的哲人,这么多的才俊,这么高的成就呢。难道真是风水宝地,神仙显灵,人种优异?不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形而上学】里就曾经说过,哲学和科学的诞生须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惊异,对自然、对社会的惊异,有了惊异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求知并非为了功利目的,而是对知识的热一爱一。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神秘感,有强烈的求知欲一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有闲暇的时间。可想而知,如果谁还在为衣食而忧,为住靠发愁,为娶妻生子而烦恼,哪会有心思考虑那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研究工作哦。当然这在有着一大群奴隶帮着干活的古希腊时代是很容易办到的。第三、自一由的环境,自一由的学问,自一由的思考,自一由的发表意见,自一由的争论。知识是自足的,不以别的目的而存在,纯粹为了自身而存在。

古希腊的文明、古希腊的体制、古希腊的思想虽说被打断了几百年,但它那优秀的种一子,在合适的土壤下又重新萌芽了,文艺复兴就是古希腊文明、思想的复兴,近代科学的发展与古希腊理一性一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我国古代的思想和科学都是将人放在首位,其思想讲究的是修身、养一性一、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关注宇宙和自然环境和逻辑思维的要少得多。在我国关于自然科学的理论比较少,这与古罗马的思维有些相似。讲伦理的多,谈科学的少。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虽也千古流芳,但毕竟是个体,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只是在技术层面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对推动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科学的发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范文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科学的历程》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梳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

《科学的历程》表现出了两种编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吴国盛集纳了传统的科学史史料,在很多问题上延续了传统科学史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吴国盛对很多问题的叙述又表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可以使普通读者既可以了解作为大众语境之下的科学史,又可以看到吴国盛这位导游所发现的独特景观。

本书的特点,是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因为作者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因此也注定了本书的一些特点。在对一些历史事件描述时,既能让读者钻进去,又能让你走出来,对有些问题进行了适度反思。比如在谈到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除了对纺织、蒸汽机的发明进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认为“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了科学—技术相互加速发展的循环机制”。阅读此书有点像登山时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导游,在引领你看景的同时,还能陪你谈古论今,思考原由。

本书还有两个令同行刮目、让读者感激的优点:一是插图丰富,并且随文在版面周边出现。这样能使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直观、亲切,关键是能使读者有一个想象空间和印象,并长留在他的脑海中。二是这次第二版作者弥补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气力补充了注释、参考文献及索引,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参考文献第十条,作者把近20年国际和国内出版的科学史书籍进行了系列点评,内容既涉及综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谈到内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纵论的架势。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对照,这样读者如果想进一步研究的话,可通过索引和参考文献查找更详细的资料。

吴国盛在本书中一直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科学的未来如何,人类的未来如何,是一个应该引起现代人反思的问题。在本书最后一章,他对科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认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注意到潜在的危险;人类通过大规模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

无论如何,吴国盛并不反科学——他有什么必要要反科学?吴国盛并不认为科学不好,而是希望科学能更好、更人性。至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如果作为科学传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论争鸣,当然也不无益处。尽管有些争论其实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究竟那种科学传播形式读者更喜欢、能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的历程》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亲近科学的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600字


“科学”二字总会给我一种亲切而又遥远的感觉。亲切是因为我现在所从事工作被称作“科研”工作,而遥远是因为离阿基米德的福利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工作还离得太远,同时也因为实际工作中所参与的是非常具体的工作,并没有从宏观上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内涵以及历史。

读过《科学的历程》后,首先让我明白了了解科学发展历史的重要性。了解科学史对于我们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也许是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教育界盛行的依然是分数教育、技能型教育,这种教育的一个消极后果是培育了不少科学神话,树立了不正确的科学形象。首先是将科学理论静止化、僵化,其次是将科学理论神圣化、教条化,再次是将科学技术化,最后是将科学实用化、工具化。在教科书中纷至沓来的新概念、新术语、新公式、新定律面前,容易让人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和习惯:这就是真理,学习它、记住它。久而久之,历史性的、进化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教条化,人们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我们还要相信它是真的。这种教条的态度明显地与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将会严重的阻碍创新性工作的开展。

读科学史,最有趣的莫过于看那一个又一个的伟人成功背后的故事了。伟人之所以是伟人,这与他本身善于思考的品质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万事万物,我们可能也会像伟人一样遇到过,可是最终,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出像他们一样的成绩呢?伟人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持那一份好奇心,善于思考是成功的前提。

总之,了解科学发展历史,了解伟人成功的足迹,对于科研工作具有点点滴滴的启示和激励作用。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3篇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一)

亲近科学最好的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科学的历程》是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刚开始感觉课外阅读科学类书籍负担很重,因为我本身对科学类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当把书看下去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不少科学的可爱可读可学之处。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全面理解科学,是我们的社会走进科学时代之后的内在要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的西方文明亮起,再到20世纪这个高技术时代。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未来的科学怎样发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盛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著述的一些特点。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认为: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雅俗共赏,晓畅易懂,可读性极强。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比较多地插入了历史图片,还有讲述了不少故事,例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开水壶烧开,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球。为了学术,作者又对这些流传很广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否确实可靠,历史依据和理论何在。因此这本书能够被大众读者所接纳。

全书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作者对此章有详细的描述,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讲解得比较详细的缘故,我觉得古希腊的智慧的确能让人赞叹不已。

在生活中,我们对希腊的印象是,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爱琴海,现在是欧债危机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我认为古希腊的科学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才是它真正的标志。

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以后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典范,是从希腊开始的,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材质卓越的科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已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希腊人独特得科学成就及其传统的产生,有其自然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条件。由于航海和贸易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给希腊人创造新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好奇、闲暇和自由。幸运的是,希腊人具备全部三种条件。好奇,可以保证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纯粹性。闲暇和自由则是保证好奇心的重要社会条件。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大部分人对于学术的研究,具有过多的功利性。社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所谓的专家学者,让人感觉真实的、纯粹的知识道理遥不可及。这大大阻碍了科学、知识的研究发展。关于对待科学的纯粹性,我们必须向古希腊人学习。

在璀璨的科学史上,希腊出现了多种学派,它们也拥有各自的代表性观点。例如米利都学派寻找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万物本源是水);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学研究,万物都是数;爱利亚学派主张万物变化只是假象,不变才是本真;还有原子论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个人拥有非凡的成就,被后人所敬仰,除了几乎被所有现代人知道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欧几里得及其《几何原本》、阿里斯塔克及其日心说。

虽然希腊科学体系的理性传统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它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最突出的是,希腊科学过度重视理性,而轻视经验。希腊科学重视理论建设,而轻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理论科学,轻视技术研究。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对于历史的描述融合了两种编史的方法,作者很好地排列了中国与西方的内容,科学思想史与技术史、社会史又有着适当的比例搭配,整本书感觉脉络比较清晰,同时又有着作者比较多的个人色彩,可以进行吸收过滤。

阅读此书,犹如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带领我走进未曾深入接触过的科学历史旅程,不仅让我对科学史有所了解,还能带领我对此进行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二)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

《科学的历程》表现出了两种编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吴国盛集纳了传统的科学史史料,在很多问题上延续了传统科学史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吴国盛对很多问题的叙述又表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可以使普通读者既可以了解作为大众语境之下的科学史,又可以看到吴国盛这位导游所发现的独特景观。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因为作者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因此也注定了本书的一些特点。在对一些历史事件描述时,既能让读者钻进去,又能让你走出来,对有些问题进行了适度反思。比如在谈到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除了对纺织、蒸汽机的发明进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认为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了科学技术相互加速发展的循环机制。阅读此书有点像登山时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导游,在引领你看景的同时,还能陪你谈古论今,思考原由。

本书还有两个令同行刮目、让读者感激的优点:一是插图丰富,并且随文在版面周边出现。这样能使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直观、亲切,关键是能使读者有一个想象空间和印象,并长留在他的脑海中。二是这次第二版作者弥补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气力补充了注释、参考文献及索引,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参考文献第十条,作者把近20年国际和国内出版的科学史书籍进行了系列点评,内容既涉及综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谈到内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纵论的架势。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对照,这样读者如果想进一步研究的话,可通过索引和参考文献查找更详细的资料。

吴国盛在本书中一直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科学的未来如何,人类的未来如何,是一个应该引起现代人反思的问题。在本书最后一章,他对科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认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注意到潜在的危险;人类通过大规模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

无论如何,吴国盛并不反科学他有什么必要要反科学?吴国盛并不认为科学不好,而是希望科学能更好、更人性。至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如果作为科学传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论争鸣,当然也不无益处。尽管有些争论其实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究竟那种科学传播形式读者更喜欢、能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的历程》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亲近科学的最好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三)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科学的历程》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梳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指出科学一词的一般含义是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过程中产生的理性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一种与近代自然科学不同的科学,它们在自然观、方法论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还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亦有两种传统,一是数理实验科学传统,一是历史博物科学传统,这两种传统是西方文化中空间性思维与时间性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体现。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某种共性,而这种共性造就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科学体系和文化体系。

古希腊、古雅典的为科学而科学的思想决定了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势必会极重视思维、逻辑、科学和真理的因素,少了主观感情和形而上学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并不像现今这样是块巴掌大的地域,古希腊人也不像现在的这样没有什么地位,而是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德用万物源于水第一次阐明了科学对待自然界的第一原则:科学将从具体、复杂、多样的现象中找出共同原理,再从原理中解释、说明、预言的现象。简言之,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中,找出各种物质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定律,使人能很好地利用它。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了大地是个圆球的概念。不可想象,在不知道地心吸引力的情况下,他为什么没有球底下的人会掉下去的顾虑呢。基伯、德谟克利特提出了万物均由细小微粒所组成,这种天才的原子论构想,直到20世纪才得以证明。阿里斯塔克首先提出了地动日心说,比哥白尼早了近千年。埃拉托色尼测出了地球的周长约4万公里,地球半径与现今所测,实际只差100公里。当其他地方民族还在相信天圆地方的时候,这种成绩很是了不起啊。如此恢宏的例子,举不胜举。而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希腊人的科学理论水平达到了多么伟大的高度,这真是理性科学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这块土地会产生这么多的哲人,这么多的才俊,这么高的成就呢。难道真是风水宝地,神仙显灵,人种优异?不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形而上学》里就曾经说过,哲学和科学的诞生须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惊异,对自然、对社会的惊异,有了惊异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求知并非为了功利目的,而是对知识的热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神秘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有闲暇的时间。可想而知,如果谁还在为衣食而忧,为住房发愁,为娶妻生子而烦恼,哪会有心思考虑那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研究工作哦。当然这在有着一大群奴隶帮着干活的古希腊时代是很容易办到的。第三、自由的环境,自由的学问,自由的思考,自由的发表意见,自由的争论。知识是自足的,不以别的目的而存在,纯粹为了自身而存在。

古希腊的文明、古希腊的体制、古希腊的思想虽说被打断了几百年,但它那优秀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下又重新萌芽了,文艺复兴就是古希腊文明、思想的复兴,近代科学的发展与古希腊理性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我国古代的思想和科学都是将人放在首位,其思想讲究的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关注宇宙和自然环境和逻辑思维的要少得多。在我国关于自然科学的理论比较少,这与古罗马的思维有些相似。讲伦理的多,谈科学的少。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虽也千古流芳,但毕竟是个体,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只是在技术层面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对推动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科学的发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科学的历程》(精选)


“科学”二字总会给我一种亲切而又遥远的感觉。亲切是因为我现在所从事工作被称作“科研”工作,而遥远是因为离阿基米德的福利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工作还离得太远,同时也因为实际工作中所参与的是非常具体的工作,并没有从宏观上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内涵以及历史。

读过《科学的历程》后,首先让我明白了了解科学发展历史的重要性。了解科学史对于我们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也许是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教育界盛行的依然是分数教育、技能型教育,这种教育的一个消极后果是培育了不少科学神话,树立了不正确的科学形象。首先是将科学理论静止化、僵化,其次是将科学理论神圣化、教条化,再次是将科学技术化,最后是将科学实用化、工具化。在教科书中纷至沓来的新概念、新术语、新公式、新定律面前,容易让人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和习惯:这就是真理,学习它、记住它。久而久之,历史性的、进化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教条化,人们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我们还要相信它是真的。这种教条的态度明显地与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将会严重的阻碍创新性工作的开展。

读科学史,最有趣的莫过于看那一个又一个的伟人成功背后的故事了。伟人之所以是伟人,这与他本身善于思考的品质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万事万物,我们可能也会像伟人一样遇到过,可是最终,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出像他们一样的成绩呢?伟人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持那一份好奇心,善于思考是成功的前提。

总之,了解科学发展历史,了解伟人成功的足迹,对于科研工作具有点点滴滴的启示和激励作用。

喜欢《《科学的历程》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的历程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