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弟子规》的读后感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系列8篇)。

应当首先竭力阅读和了解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最优秀作家的书,作者写的作品值得大家去细细品读。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1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为,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但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3

今天晚上和女儿一起读了《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并将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异意的字意解释给她听。原以为这是篇古文,说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孩子不会感兴趣。但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还一下子从几件小事上记住了“孝”字。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感觉“孝”字一点点在淡化。说实在话,没看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应该孝顺老人,觉得自己能让父母高兴、即使啥也没做也算是孝顺吧。看后才恍然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来人家早写着呢,更多的是应该“孝”而没有“孝”的,虽然都是一些做起来很简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时立刻答应,父母让做事时不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更应该以“孝”为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到入则孝,必将对促进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者按:笑笑学校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弟子规》,并要求家长用稿纸、手写与孩子共读《弟子规》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从网上下载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气,虽然可以照搬网上的内容,偏偏熬了半夜,给女儿亲自写了一个。清晨起来,笑笑妈妈发现果然不同凡响啊!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4

我读过许多书,有古代历史战争,也有介绍各种百科等书,其中我觉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是《弟子规》这本书。

这本书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体现了一个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诉了我们青少年时代该干的事,本书有许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终身难忘,启发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优点。

读《弟子规》中,让我有难忘的一句话是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他的典故是管宁与朋友读书时朋友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出外面乱逛,管宁割断了席子与他绝交,对他说:我不与你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张席子。说完,管宁认真读书,不再理朋友了。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们。

读完这本书,我觉的它像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该尊敬长辈,谦让幼小,对大人多一份敬重,对小孩多一份关爱,对学习多一份用心,那会让我们永向光明大道走去。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5

《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最近仔细阅读后,我真这本书的意义。《弟子规》是中国很久以前的启蒙教科书,据说是清朝李玉秀所在。它主要记录了古代圣人对学生的指导。仔细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体验祖先的智慧,而且教我们如何孝顺长辈,如何礼貌,如何与人打交道等等。

读完《弟子规》后,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父母呼,应该不慢,父母的生命,行不懒。意思是:父母要及时同意,不能慢慢吞咽。父母应该立即解释你做了什么,不要拖延或拒绝懒惰。读完这句话,我想起了自己。平时奶奶让我洗澡,我总是用等一会儿敷衍奶奶。等了一会儿,奶奶又给我打电话,但我可能被好看的电视节目所吸引,或者说等一会儿。等了很久,奶奶经常关掉电视,然后拉我洗澡。我知道我的习惯不好。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将来必须摆脱这个坏习惯。

《弟子规》中还有一句话兄道友,兄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我很有启发。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重,要和睦。如果他们不和谐,他们的父母会为你担心。如果他们和孝顺父母。因此,我们必须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就会从心底为我们感到快乐,我们就会更快乐。有一次,我姐姐来我家做客,但我为一件小事和姐姐吵架。我的父母责怪我不懂事,不应该关心我的.妹妹。我应该让我妹妹去。我不明白。我认为我的父母在保护我的妹妹。现在我真的为当时的想法感到羞愧。

《弟子规》让我知道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我不能只知道,我必须学会去做。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帮助,我会一直用这本书来激励自己。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6

“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我们沉淀,那论语学而篇,两代之间,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歌曲——《弟子规》。想必大家都看过《弟子规》这本书吧!那可是一本好书,它能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小的时候,我有事找哥哥姐姐都会直呼他们的名字,但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宪能。”我就会有事没事喊一声哥哥,姐姐,他们听到后都很欣慰,说我变乖,变懂事了。可以说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呢!

在过去,每次只要妈妈把烧好的菜端上桌子,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还大声嚷嚷着:“妈,快给我盛饭!”但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一句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就懂得了,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都要让长辈先来,我们小辈永远要在他们之后再行动。之后在家的每一次用餐,我都会乖乖地等父母先坐下,我再坐下。等父母先动筷,我再动筷。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我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当然,《弟子规》中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里我也无法都一一道尽。我只能再次说《弟子规》真是一本好书,你可能读了一遍、两遍,懂得了一些,领悟了一些,可是当你读到三遍、四遍、五遍的时候,你可能又会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了。

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吧!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7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毓秀.李毓秀(1647的介-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这本书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我对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以做。我们应该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说到这个我记得在我的一本书上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小朋友叫小芳,她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本来她又在折纸,小珍看见了想让小芳教她折纸小芳答应了。第二天,小芳一回家准备一起去外婆加的,但小芳想起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去。然而小珍而没来。但小芳不后悔,因为她守信了。从小就有优良品质的小芳,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别人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 篇8

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非常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 .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进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系列8篇)


如果想要写好读后感,不妨试试用简洁的话概括出自己总的感受,阅读了作品这本书后,一些读者常常开始反思内心。如何将自己的感想和情感融入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编辑给大家来分享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1】

《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最近仔细阅读后,我真这本书的意义。《弟子规》是中国很久以前的启蒙教科书,据说是清朝李玉秀所在。它主要记录了古代圣人对学生的指导。仔细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体验祖先的智慧,而且教我们如何孝顺长辈,如何礼貌,如何与人打交道等等。

读完《弟子规》后,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父母呼,应该不慢,父母的生命,行不懒。意思是:父母要及时同意,不能慢慢吞咽。父母应该立即解释你做了什么,不要拖延或拒绝懒惰。读完这句话,我想起了自己。平时奶奶让我洗澡,我总是用等一会儿敷衍奶奶。等了一会儿,奶奶又给我打电话,但我可能被好看的电视节目所吸引,或者说等一会儿。等了很久,奶奶经常关掉电视,然后拉我洗澡。我知道我的习惯不好。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将来必须摆脱这个坏习惯。

《弟子规》中还有一句话兄道友,兄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我很有启发。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重,要和睦。如果他们不和谐,他们的父母会为你担心。如果他们和孝顺父母。因此,我们必须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就会从心底为我们感到快乐,我们就会更快乐。有一次,我姐姐来我家做客,但我为一件小事和姐姐吵架。我的父母责怪我不懂事,不应该关心我的.妹妹。我应该让我妹妹去。我不明白。我认为我的父母在保护我的妹妹。现在我真的为当时的想法感到羞愧。

《弟子规》让我知道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我不能只知道,我必须学会去做。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帮助,我会一直用这本书来激励自己。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2】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找出了我身上的许多缺点,我虽然成绩较好,可是骄傲自满,经常看不起那些学习差的人,干的很多缺德事:在学校老师不让吃零食,我放在书包里偷偷吃;和同学斤斤计较;放学了该回家了还在外边玩,让父母担心;父母生病了,还嫌弃他们没给自己做饭;做了好吃的,自己抢着吃......《弟子规》告诉我品德比知识珍贵。知识使人有学问本领,而道德知识则教人做人做事。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惭愧的是我没有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过生日时,母亲总是给我买上一个大大的蛋糕,全家为我祝福,母亲的生日呢,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真的惭愧呀,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我没能体会得到他们的劳累,没能看明白那一条条皱纹里藏着多少辛劳。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就教我们要学会忘记怨恨,记得他人给自己的恩典。感恩授予我知识的老师。感恩哺育我的父母。感恩帮助我的人。感恩需要我帮助的人,是你们启发了我做人的道理。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3】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4】

今天晚上和女儿一起读了《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并将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异意的字意解释给她听。原以为这是篇古文,说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孩子不会感兴趣。但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还一下子从几件小事上记住了“孝”字。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感觉“孝”字一点点在淡化。说实在话,没看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应该孝顺老人,觉得自己能让父母高兴、即使啥也没做也算是孝顺吧。看后才恍然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来人家早写着呢,更多的是应该“孝”而没有“孝”的,虽然都是一些做起来很简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时立刻答应,父母让做事时不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更应该以“孝”为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到入则孝,必将对促进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者按:笑笑学校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弟子规》,并要求家长用稿纸、手写与孩子共读《弟子规》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从网上下载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气,虽然可以照搬网上的内容,偏偏熬了半夜,给女儿亲自写了一个。清晨起来,笑笑妈妈发现果然不同凡响啊!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5】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李嘉诚不就是靠着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才从一个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拥有数百亿身家、誉满全球的成功商人吗?在如今处处讲求竞争,事事讲求效率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也许并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便丢弃诚信去追求所谓的丰厚利润。然而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6】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为,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7】

“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我们沉淀,那论语学而篇,两代之间,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歌曲——《弟子规》。想必大家都看过《弟子规》这本书吧!那可是一本好书,它能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小的时候,我有事找哥哥姐姐都会直呼他们的名字,但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宪能。”我就会有事没事喊一声哥哥,姐姐,他们听到后都很欣慰,说我变乖,变懂事了。可以说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呢!

在过去,每次只要妈妈把烧好的菜端上桌子,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还大声嚷嚷着:“妈,快给我盛饭!”但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一句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就懂得了,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都要让长辈先来,我们小辈永远要在他们之后再行动。之后在家的每一次用餐,我都会乖乖地等父母先坐下,我再坐下。等父母先动筷,我再动筷。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我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当然,《弟子规》中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里我也无法都一一道尽。我只能再次说《弟子规》真是一本好书,你可能读了一遍、两遍,懂得了一些,领悟了一些,可是当你读到三遍、四遍、五遍的时候,你可能又会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了。

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吧!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篇8】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依我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言语有礼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要做到言辞上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语言上,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呢?

《弟子规》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会因此与人结怨,失去人缘。言谈时,沉湎于夸耀自己的长处、优势,不仅无益于达成良好的交谈气氛,还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言语忍,忿自泯。"无论是对什么人,无论在何种场合,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引发各种矛盾。因此我们千万要控制不满情绪,免造口舌之祸。不妨采取倒杯水、到户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缓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免造口舌之祸。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该从和睦相处的大局出发,在语言上予以忍让和劝慰。

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诚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弟子规》读后感汇总8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写的作品蕴含深刻的思想。此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成读后感。你知道如何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吗?也许"《弟子规》读后感"就是你要找的,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可这其中的道理,又有几个人懂得?这其中的要求,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牢记在心里,父母批评你,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必须虚心接受。

说得真好!难怪俗话会说:百善孝为先。

这几天,我刚好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孝道的意义非凡。而今天下午在放学的路上,我就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这是一个特别爱高高地扎着丸子头发的小女孩,圆圆胖胖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起来特别可爱,估摸是读二三年级了吧。也许是住得远,几乎每天我都会看见他在校门口旁边商店的屋檐下等她妈妈来接。

这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都跑到屋檐下躲雨。几分钟过去了,十几分钟过去了,雨还是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很多同学被送伞来的家长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几个焦急地等在原地。我也忍不住猜测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么久还不来接我,抱怨着烦人的鬼天气。可不经意回头一看,那个小女孩却静静地靠在墙壁上,抬头仰望,眼角带着淡淡的笑,仿佛在欣赏什么。

“你在看什么?”我好奇地问。

“雨。”她轻声回答,声音清脆,真好听。

“雨?雨有什么好看的!就是这雨让我回不了家!”

她扭头看着我,笑了,又露出那浅浅的酒窝。

“当然好看了。你看这雨,晶莹,透亮,像珠子一样一颗一颗从天上掉下来……妈妈,我在这里!”我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小女孩跑了出去。百米之外,小女孩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菜,把妈妈也拉到了屋檐下。

“妈妈,看你衣服都湿了,我帮你拍拍。妈妈,你不用着急的,我会乖乖在这里等你的。我不会乱跑的。妈妈,回到家了,你要快点洗澡,别感冒了……”那清脆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而那位衣衫尽湿,却并不显狼狈的妈妈只是微笑,没有多余的话,差点让我弄不明白谁是妈妈,谁是孩子了。

瞧,这不就是《弟子规》说的“孝”吗?小女孩做到了,我也懂了。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从古至今,孝一词就贯穿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浩浩汤汤地流淌在炎黄子孙的心间,浸透于骨髓之中。孝,古语便有百善孝为先,可见孝的重要性。现如今再次翻阅《弟子规》,细细品味着孝所饱含的韵味,只一句,便对孝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弟子规》一书原名《训蒙文》,由我国清朝康熙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简言之无非是孝顺父母、恭敬兄长,谨慎言之类古训。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开篇第一句--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待。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待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而且我们都应具备的,不只是口头说说,更应是怀有孝心并付出行动。

犹记得第一次接触此书是在初中时。小姑从寺庙回来带回来了几本书,便是《弟子规》,记得我当时的表情是嫌弃的,毕竟这类书喜欢的人肯定不多,而且当时小姑还要求我背下,当然,至今我都没有背过,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会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事情之做,应立刻动身去做,当父母教诲责备自己时,应认真聆听,不可顶撞父母。反观自己,以上要求寥寥无几能做得到,在孝方面的事件上,自己的确做得不对,平时对父母的关心就少了;只是顾着自己,忽视了父母因我们而催生的白发与皱纹。更不要说孝敬了

孝,是中华之传统的美德,古代留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孝事,像香九龄暖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香九龄的人,自幼便是很孝敬父母,他知道父亲劳作很辛苦,为了让父亲睡好觉,冬天,他跑到父亲的房里,替父亲用自己身子把被席捂热,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他为父亲扇风,驱赶蚊虫,他的孝行受到远近人家的称赞,《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清,晨则行,昏则定。讲述的便是如此,现如今时代在发展,我们也不需要像香九龄那样冬为父暖席,夏为父驱蚊扇风,因为有风扇,空调等一切电器用品为人类服务,但香九龄对父亲的孝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除此之外,像卧冰求鲤,王祥求笋等时间也是一个个鲜活的孝敬长辈的例子。

出必告,反必面,外出时,记得要事先告诉父母的去向,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报个平安,以免他们担心,这是多数人都能做到的,然而,居有常,业无变,只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现在的很多人都背井离乡,离开落后、偏僻的山村,去到另一个喧嚣的世界城市,为谋生,他们那里安家、工作,可能会把父母留在山村中,成为空巢老人,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相聚,曾看到一篇报道。一位母亲做了份这样一个账单:儿子读书时,我可以天天见他,现在而结婚生子了,我只有过年时才见他一次,如果我活到85岁,那我还有40次机会见他。看了这份账单,我能体会到来自那位母亲的辛酸。常回家看看开始在社会上呼吁,其实,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不是你给她多少钱、买多贵重的东西给她,她需要的只是你常回家陪陪她,和她说话聊点家常,这就是对她最大的孝敬了。

百善孝为先,我知道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许为父母做的真的没有《弟子规》里要求那么高,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入手,在生活中我们可为父母分担家务,在他们劳作完后递上一杯热茶,并说一句辛苦了,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要和睦相处、兼爱,父母看到我们这样,该是你欣慰;学习上,我们可努力创造好成绩,用好成绩来报答他们其实大多数中国人做不到像外国人那样能开放的说我爱你,但我们能用行动我们是爱他们的,孝敬他们的,哪怕这些腥味跟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读了《弟子规》,就我个人而言获益匪浅,明白了孝在真谛是什么,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孝心,让中华之美德得到发扬与延续,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更加瞩目于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等闲,趁父母还在身旁,请及时行孝。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此刻礼貌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贴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能够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够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能够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当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明白,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此刻社会它的动乱,我们能够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当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明白吗?在古时候,他们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当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弟子规读后感(25):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仅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我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样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我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我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我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十分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我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能够期待。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天天清晨,撒满光辉而显得生气希望一片的校园里,伴着悠扬的音乐,便会传来朗朗的诵读之声,整洁而又洪亮。同学们在读什么呢?哦,原来是我们第三实验小学人人都在诵读的《弟子规》。

《弟子规》为孔子编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学习《弟子规》(固然他们早已当客成名)?不计其数。就连权力至上的天子也对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脚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常常采纳下属的准确劝谏,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由于“不亲仁,无穷害。小人进,百事坏。”唐太宗对臣下的意见能够当真听取,择善而从,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天子中是无人可比的,正可谓“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时让我们懂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教育人们首要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糊口中,行为要谨严、言语讲信用。每时每刻对世人都得有爱心,向每个人学习,有仁德情怀。然而糊口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记得那一次……

我刚熟背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就被爸爸叫去吃饭。我一边嗯嗯呀呀地允许着,一边慢悠悠地走出房间,然后慢腾腾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到餐桌,还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觉间,当回过神来时,才发现碗了多了好多菜:红萝卜、大白菜、香菇……好像把白米饭也压得喘不外气来,简直就是喧宾夺主嘛,我满脸不兴奋,情不自禁把碗里的菜统统夹回盘子里。爸爸此时又开始了他的说教:“吃不能只是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这些菜富含维生素……”我最怕听爸爸的“经书”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归原碗”,皱着眉头委曲“一扫而光”。可是,一旦有机会在串串香眼前,我却是表现得那样“贪婪”,一连可以挑十几串,风卷残云地吧唧吧唧嚼得欢。由于这样的“垃圾食物”若非特殊情况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让我碰触的,可我就是嘴馋,怎会不掌握机会狠狠地一饱口福呢?

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长得高却长得瘦的缘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别是对吃生果,从来都不主动,最让爸爸妈妈头疼。我可是在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后才开始慢慢喜欢上香蕉、草莓、奇特果、橙子、甘蔗的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相信在《弟子规》的不中断感化下,在爸爸妈妈老师等长辈们的关怀教导下,我一定也会对最近被评为全球十大健康食品之首的苹果情有独钟的,对富含维生素A、B、C的青菜来者不拒的,由于它——《弟子规》乃是我成长之路的良师益友也!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学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当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药汤,我们应该先尝一尝。还要不分昼夜的在病床旁服侍兵种的父母,一刻也不能离开。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明确的提出请求,以征得别人的同意。倘若不征求别人的意见就去使用别人的物品,这样的行为就是偷窃。借用别人的东西,用完了要及时归还,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急需,再次借用的话就不难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倍皆要。”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对于读书来说这三点都很重要。

当然,《弟子规》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加入到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中来,让我们把经典传承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天天的清晨,这种琅琅的读书声总能在校园的上空回荡。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全校师生共读《弟子规》的流动。天天早上,当锦绣的向阳把光辉尽情地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音乐也随之响起。这时,同学们个个捧起国学诵本,随着音乐收视反听地大声诵读《弟子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日复一日地诵读,徐徐地,我感悟到了许多道理,学会了做人的根本,也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糊口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并下定决心把这些坏习惯改正过来。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从古流传至今,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却由于父母的溺爱、呵护,健忘了孝。《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妈妈叫我帮忙做一些事时,我老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愿,妈妈叫我动作快点,我仍是拖拖拉拉;练琴的时候,妈妈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却是置若罔闻,还觉得很烦;出错时,妈妈求全我,我还常常顶撞,直到衣架在妈妈手中时,我才害怕。想想过去的自己,真是觉得非常惭愧。自从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常常用里面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现在,妈妈叫我,我就会赶快到妈妈身旁,并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妈妈教导的时候,我不敢再顶撞了,而是低头反省,虚心接受。我的这一改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不但妈妈说我懂事了,变孝敬了,而且自己的各项学习也提高了许多,这可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啊!

《弟子规》中还说“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可以前的我呢?吃饭的时候,总是很慢,有时还会挑食,食量老是不多。可是,假如有一天太饿,吃了良多还觉得不饱,再吃,到了最后,感觉肚子多快要撑破了!以前的我很瘦,还常常生病。去年,我就是由于生病,所以“艺术节”的良多流动都不能参加。现在,我不中断地改变自己不好的饮食习惯,努力做到《弟子规》里面的要求。徐徐地,我的身体变健康了,今年还在“校运会”上获奖了,真得感恩《弟子规》!

从《弟子规》中我学会了感恩他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许多做人的道理。心情不好或者脾气急躁的时候,我会想一想《弟子规》,心里天然而然就平静了许多。《弟子规》虽只是一本几百个字的小本子,却有着神奇的气力,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人生的指明灯。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夜色阑珊,窗外是闪烁的霓虹,奢靡的乐声,使空气中充满了暧昧、颓废的味道。疲惫的挤一挤眼睛,合上《弟子规》,那些只有一句三字组成的话语,却依然萦绕耳畔。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让我懂得了诚信的至关重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我学会了心存爱心;‘‘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人明白了与人的相处之道……一本《弟子规》包含了通俗却又深刻的哲理,是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环顾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向“钱”看齐。“圣人之言”早已被抛之脑后,“有钱能使鬼推磨”日趋盛行;“及时行乐”被津津乐道,一部分人浮躁、迷惘、自私、冷漠、懒于读书、得过且过、生活毫无目的、毫无追求。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帝王之家王公王孙为争王位做出的让后世人不齿的故事。在今天,有多少手足为争夺家财而反目成仇,彼此互相伤害,搞得家中鸡犬不宁,父母左右为难。为了所谓的身外之物,全然不顾昔日的手足之情。亲情对他们来说轻于鸿毛,远不如那重于泰山的财物。倘若他们能谨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何至于此?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系可焉。”今何在?越来越多的诈骗技俩出现:手机诈骗、电脑诈骗、传销……到处充满尔虞我诈。三鹿奶粉事件,让那么多无辜的宝宝承受不该有的痛苦,本应该诚信为本的企业,却作出如此不讲诚信、伤天害理的事情。企业如是,有些人亦复如是,在和他人交往中无视诚信,隐瞒事实,靠各种各样花言巧语来欺骗他人从而达到取利于己地目的。凡此种种,人与人之间渐渐失去信任,归根结底都是失去“信”造成的错。

放眼看去,在茫茫人海中,如今还有多少人在诵读《弟子规》呢?在歌舞升平、红灯酒绿的红尘中,还有多少人谨记着孔子的教诲呢?两千多年过去了,还是那轮明月高悬,还是那浪花翻滚,还是那灯光闪烁,但有多少人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仍徜徉在《弟子规》中?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篇1)

弟子规读后感“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的歌曲——“弟子规”。相信大家一定看过“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你知道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曲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这首与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优秀书籍同名歌曲《弟子规》。《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个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导大家做人处事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这本书,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们的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所谓六艺,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弟子规告诉我们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本好书,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篇2)

假期期间,根据老师的安排,我学会了背诵汉学文章《弟子规》。虽然我不明白这篇文章的很多意思,但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和长辈,关心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谨慎,信用;与公众平等,经常接近道德人,向他学习。假期里,我尊重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未来,我将学习更多关于弟子规则的知识,并有更好的理解。

《弟子规》对我很有帮助。将来,我会熟悉他,作为我未来行为的量尺。我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我认为学习汉学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小学生的成长。所以以后要多读书,尤其是国学,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我长大后,我可以成为一名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毕竟,这本书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有了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从当今时代的高度来判断和学习这本书。继承、抛弃、继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篇3)

今天晚上和女儿一起读了《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并将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异意的字意解释给她听。原以为这是篇古文,说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孩子不会感兴趣。但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还一下子从几件小事上记住了“孝”字。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感觉“孝”字一点点在淡化。说实在话,没看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应该孝顺老人,觉得自己能让父母高兴、即使啥也没做也算是孝顺吧。看后才恍然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来人家早写着呢,更多的是应该“孝”而没有“孝”的,虽然都是一些做起来很简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时立刻答应,父母让做事时不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更应该以“孝”为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到入则孝,必将对促进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者按:笑笑学校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弟子规》,并要求家长用稿纸、手写与孩子共读《弟子规》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从网上下载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气,虽然可以照搬网上的内容,偏偏熬了半夜,给女儿亲自写了一个。清晨起来,笑笑妈妈发现果然不同凡响啊!

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6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其实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此时正是时候将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悟记录成读后感。

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篇1】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李嘉诚不就是靠着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才从一个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拥有数百亿身家、誉满全球的成功商人吗?在如今处处讲求竞争,事事讲求效率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也许并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便丢弃诚信去追求所谓的丰厚利润。然而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篇2】

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非常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 .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进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篇3】

今天晚上和女儿一起读了《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并将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异意的字意解释给她听。原以为这是篇古文,说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孩子不会感兴趣。但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还一下子从几件小事上记住了“孝”字。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感觉“孝”字一点点在淡化。说实在话,没看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应该孝顺老人,觉得自己能让父母高兴、即使啥也没做也算是孝顺吧。看后才恍然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来人家早写着呢,更多的是应该“孝”而没有“孝”的,虽然都是一些做起来很简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时立刻答应,父母让做事时不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更应该以“孝”为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到入则孝,必将对促进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者按:笑笑学校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弟子规》,并要求家长用稿纸、手写与孩子共读《弟子规》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从网上下载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气,虽然可以照搬网上的内容,偏偏熬了半夜,给女儿亲自写了一个。清晨起来,笑笑妈妈发现果然不同凡响啊!

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篇4】

昨天我跟妈妈吵了一天的架,晚上妈妈还是帮我铺被,妈妈对我说你应该学一学《弟子规》。

说实话关于《弟子规》,我只知道《弟子规》这三个字,内容根本就不知道。今天,我读了一遍,真真的是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十二字我反思了很久。我很惭愧,读了19年的书,百善孝为先,最基本的东西我没学会。我没做到。我的社会经历几乎为零,我不懂人情世故。昨天妈妈教我,可是我没听,反而跟妈妈吵起来了,吵得很激烈。事后我跟我小妹说,小妹说妈妈在教,你还不懂,你这样早就被开除了。我做到的是父母教,勿敬听。

因为做错了事,妈妈批评了我,我还是觉得我是对的,不认错,跟妈妈据理力争。我做到的是,父母责,勿顺承。伤人一句三冬寒,我冲妈妈说了很多伤人的话,妈妈还是会主动说话,缓解气氛。今天早上,妈妈说,因为我是你妈,我还是会跟你说话,会管你。

这十二字,我应该学会,必须做到。百善孝为先,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篇5】

假期期间,根据老师的安排,我学会了背诵汉学文章《弟子规》。虽然我不明白这篇文章的很多意思,但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和长辈,关心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谨慎,信用;与公众平等,经常接近道德人,向他学习。假期里,我尊重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未来,我将学习更多关于弟子规则的知识,并有更好的理解。

《弟子规》对我很有帮助。将来,我会熟悉他,作为我未来行为的量尺。我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我认为学习汉学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小学生的成长。所以以后要多读书,尤其是国学,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我长大后,我可以成为一名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毕竟,这本书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有了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从当今时代的高度来判断和学习这本书。继承、抛弃、继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最新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篇6】

读了《弟子规》后,我觉得最喜欢、最认同的一句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我对它的理解是:长辈没有坐下的时候,幼小不应该坐下;长辈坐下的时候,长辈允许幼小坐下的时候才能坐下。背了《弟子规》我渐渐地想在生活中也要表现出像《弟子规》里所说的一样去行动。所以,我决定回到老家的时候,在众多亲人们面前表现出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如果我这样做的话,肯定能得到长辈们的称赞、表扬。

有一天,我的爸爸妈妈带我去姑姑的水厂里看狗狗,那里的狗狗五颜六色,非常可爱。我看完狗狗坐着姑姑的摩托车到了她家里,姑丈在睡觉,我和姑姑轻轻地走到了客厅,姑姑坐了下来,但是我还没有坐,等姑姑叫我坐下的时候我才坐下,接着,姑姑非常奇怪,她问我,你为啥叫你坐你才坐呢?我绘声绘色地对姑姑说:弟子规里有一条叫做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姑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我长大了,懂得尊敬长辈了。

值得参考!《弟子规》读后感汇总8篇


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情。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参考!《弟子规》读后感汇总8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弟子规》读后感【篇一】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依我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言语有礼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要做到言辞上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语言上,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呢?

《弟子规》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会因此与人结怨,失去人缘。言谈时,沉湎于夸耀自己的长处、优势,不仅无益于达成良好的交谈气氛,还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言语忍,忿自泯。"无论是对什么人,无论在何种场合,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引发各种矛盾。因此我们千万要控制不满情绪,免造口舌之祸。不妨采取倒杯水、到户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缓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免造口舌之祸。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该从和睦相处的大局出发,在语言上予以忍让和劝慰。

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诚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弟子规》读后感【篇二】

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

《弟子规》读后感【篇三】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过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让末学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么天真,无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真,纯善。这使得末学更不敢对自己松懈,更是战战兢兢。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家庭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因为:“童蒙养正圣功也”。幼儿正是长养天性的时期,“先入为主”。他们现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张白纸,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而我们的言行由思想决定,所以,抉择中最重要的就是“择念”。因此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而非指责。“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像蔡老师说的那样,千万不要意气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见来下定论,不然会后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来进行判断。那么,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断去学习,学习中华圣贤经典智慧,因为它是经过时间验证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和规律,它超越了时间跟空间,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智慧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这样,才不会走太多弯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老师还讲到,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惯,习惯会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社会,要想解决问题和冲突,根本就在思想。每个人从小就懂得感恩利他的话,我想,整个社会必然是和谐圆满的了。

反观之,现在的社会人人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其根源还是被欲望所迁。“欲令智迷”,欲望是个无底洞,是无止境的。我们要教孩子长德行而非欲望。

厚德方能载物,大学里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只有之所先后,才能则近道已。

《弟子规》读后感(篇四)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方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力,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教师的解说,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涵养为基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固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导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终究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分,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重的兴味,在并不深化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慨叹古人的聪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乱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使得本来明晰的文化脉络慢慢含糊,特别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首领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肉体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解体,物资的充分愈加彰显肉体的惨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肉体贫乏的时期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盼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规范都报以疑心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本人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在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曾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照着约束着,在短短的时光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论对个人开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终身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仍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单薄的中央。古人训诫做人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关心朋友,都由于心胸感恩,正由于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忠诚的敬重之心,尊崇发至内心,然后狂妄自大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普通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然后标新立异,自在散漫然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纳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篇五】

今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的书——《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可能这些内容我们都能读,甚至有的同学已经能滚瓜烂熟地背下来了,但是,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吗?都做到了吗?

我没读《弟子规》之前,常常惹爸爸妈妈生气,有时候我不但不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上为他们着想,还会觉得爸爸妈妈真烦、真罗嗦,有时甚至会跟他们顶嘴。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知道孝敬长辈是我们身为儿女责无旁贷的事。我们现在还小,要明白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能吃好、穿好、安心学习,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虽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父母。在学校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外认真完成作业,考试时用心思考,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给刚刚下班的爸爸倒杯热茶,给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捶捶背,帮年迈的奶奶洗洗衣服,不惹父母生气,这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弟子规》可以教我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读后感(篇六)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弟子规》。《弟子规》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告诉我们如何从待人处事,如何学习,如何从各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我从《弟子规》中感受到圣人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

当我读到“有余力,则学文”和“老易至,惜此时”时,我就想到了自己,虽然我经常会有空闲的时间,但我没有好好利用它,没有充分地用于学习,我深感惭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算以后你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力,想去换回那流失的光阴,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为学生,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紧时间看书和学习知识,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行,不让时间在指尖悄悄溜走。

古人有很多爱珍惜时间的典范,董遇“巧用三余”在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读书;司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个“警枕”,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动就会滑下来,司马光便会马上惊醒,继续奋起读书。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趁着青春年少,我们更应该惜时努力,让青春绽放光彩。

弟子规不仅让我们懂得珍惜时间,还让我们明白,通过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行善事、走正路,能真正塑造自我。这本书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读后感【篇七】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体现了一个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诉了我们青少年时代该干的事,本书有许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终身难忘,启发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优点。

读《弟子规》中,让我有难忘的一句话是: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他的典故是管宁与朋友读书时朋友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出外面乱逛,管宁割断了席子与他绝交,对他说:我不与你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张席子。说完,管宁认真读书,不再理朋友了。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们。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伟大的道德思想,包括尊敬长辈,尊老爱幼等等,我觉得启发很很大。这就是我读《弟子规》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篇八)

妈妈今天让我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书中有几句给我印象特别深,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们在父母呼唤的时候应该很快的答应;父母命令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推托,应该很快地按父母意愿去做;父母教我们的时候,应该恭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应该顺承他们,不能狡辩。就这几点,我就做的不够,可能大多数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的行为与书上所说的相差甚远。这本书告诉了我应该怎么样去孝顺父母,还告诉我必须先学会孝再学文。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却忽略了对孩子“孝”的教育。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就是以孝为先,古人尚能如此,为何我们现代人就做不到呢???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下面的内容主题为最新弟子规读后感,是我们为你整理的。读书就是受教育立思想,就是求真向善爱美弃私,获得能力,增进智慧,想必大家最近都深深沉浸于作品一书。是时候将自己的心得感触撰写成读书笔记了。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2

我读过许多书,有古代历史战争,也有介绍各种百科等书,其中我觉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是《弟子规》这本书。

这本书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体现了一个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诉了我们青少年时代该干的事,本书有许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终身难忘,启发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优点。

读《弟子规》中,让我有难忘的一句话是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他的典故是管宁与朋友读书时朋友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出外面乱逛,管宁割断了席子与他绝交,对他说:我不与你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张席子。说完,管宁认真读书,不再理朋友了。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们。

读完这本书,我觉的它像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该尊敬长辈,谦让幼小,对大人多一份敬重,对小孩多一份关爱,对学习多一份用心,那会让我们永向光明大道走去。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幸福是什么?朋友的一个微笑,是幸福;儿女对父母的一声问候,是幸福;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在现如今的社会,由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被家长宠爱着,导致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大手大脚地花钱,和父母顶嘴,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没有责任心……以致学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难。

家长的教育,既要教给我们知识,也要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成为对世界有用的人。让我们去学会礼仪,有礼貌地待人接物,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发展;让我们明白事虽小,勿擅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看到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规里的那样做,将来不仅会有幸福的我们,幸福的家长,而我们也将会拥有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

幸福还有多远?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践行《弟子规》,就能把握住身边的幸福,直到永远!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4

读《弟子规》后,我感触很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尊师敬长,孝敬父母方面,我们真的做到吗?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否想过妈妈在怀胎十月的辛苦,她为了不压着我们,不能睡一个囫囵觉;是否想过妈妈在分娩时期的痛;是否想过父母把我们从婴儿培育到现在的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挣钱,供我们读书识字,但我们是否真正关心过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哪怕是很小的一件可以让他们感动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长大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在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早已厌倦了他们的唠叨,啰嗦。但是我们是否在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方面,做到了问心无愧?

小时候,我们就听腻了“狼来了”的诚信度。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连最根本的诚信都没有,那你只能是失败的一个人。

读《弟子规》后,令我受益匪浅,认识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自己真的`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做优秀的子女,优秀的学生,别人优秀的朋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为,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6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依我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言语有礼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要做到言辞上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语言上,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呢?

《弟子规》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会因此与人结怨,失去人缘。言谈时,沉湎于夸耀自己的长处、优势,不仅无益于达成良好的交谈气氛,还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言语忍,忿自泯。"无论是对什么人,无论在何种场合,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引发各种矛盾。因此我们千万要控制不满情绪,免造口舌之祸。不妨采取倒杯水、到户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缓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免造口舌之祸。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该从和睦相处的大局出发,在语言上予以忍让和劝慰。

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诚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7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8

弟子规读后感“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的歌曲——“弟子规”。相信大家一定看过“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你知道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曲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这首与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优秀书籍同名歌曲《弟子规》。《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个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导大家做人处事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这本书,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们的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所谓六艺,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弟子规告诉我们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本好书,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

[参考]最新《弟子规》读后感模板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参考]最新《弟子规》读后感模板》,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1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书中用《张良拾鞋》这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路上遇见长辈,要快步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有话说,就退后恭敬地站立一旁,让长辈先离去。

将入门,问熟存。

将上堂,声必扬。

也用了故事《程门立雪》来告诉我们一个不小的道理——将要进门之前,要先问有没有人在;将要进入客厅时,要提声,让屋里人知道有人来了。

《程门立雪》让我很感动,写是非常喜欢读书,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他还经常到老师程颐家去请教,正好遇上老师睡觉,天又下雪。为不打扰程老师体息杨士就站在老师家门口等候。杨士一定是个守约的人,如果是我,一看到,在下雪,就是老师在家等候我也不去。看来我真得向杨士学习了!不然落下不不守约这个老毛病就不好办。

我发现杨士还很关心别人,他不打扰老师休息,自己站在门口等候,这种关心他人的精神我十分需要拥有,为什么呢?想知道就往下看!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日子非常难熬,姐姐经常教我英语,而且教过的英语我都得会背,而有一次西瓜watermelon和黄瓜cucumber这两个单词我怎么也不能用英语字母单个单个的背出来。吃了午饭,我继续背着,终于会背了,从不替人着想的我叫醒了睡得正香的姐姐,让她听我背,背完了,姐姐对我说:你可以去玩了。然后疲倦的躺下睡了。如果我当时会关心人,就不会叫醒姐姐,其实我完全可以再看会儿英语书上的画,让姐姐睡个好觉。

回想起这一切,弟子规里所有的训诲都是指着我的缺点写的嘛!我十分喜欢弟子规这本书。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正因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因此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因此选它是正因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就应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此刻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就应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就应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就应恭敬地听而不能够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悲哀。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就应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3

读完《弟子规》,我不禁感叹它真是一部经典,是先人智慧的结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余力学文”一章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想真正理解,明白一本书,就必须做到心、眼、口全部投入到读书中,否则只是走马观花看故事般一笑而过,并没有吸收这本书的各种知识。

心、眼、口,他们各在读书中发挥什么作用呢?眼在于看,是最基础的要求,不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更不是三心二意左瞟右瞄,而是聚精会神地细心地看。心在于看书时仔细思考,将书中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了解它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等。口在于大声朗读,这样就丝毫不会含糊,更能加强记忆,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者结合在一起,就能理解透任何一本书。

我原来读书总是喜欢一瞟而过,只是单纯地用眼睛扫一遍,不用心体会这本书,更不会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便不理它;不懂的句子,也干脆跳过。因此,我虽然看了很多书,却不知其意,几乎等于没看,读了《弟子规》里的这几句话,我不再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了。我对每一本书逐字逐句地理解,用心体会其中的含义,还会大声朗读出来,不知不觉记住了不少文章,作文水平又上了一层楼。

我想,心、眼、口三到对于完全读透一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可还得做到“手到”。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得用手翻查字、词典,读书有心得时用手记下来,碰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可以抄录下来,正如“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俄国大作家契诃夫看书时记了厚厚一本随笔,据说他写的很多感人的题材都出自于此呢!

读书有方法,心眼口皆要。让我们牢记《弟子规》的谆谆教诲吧!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4

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弟子规》的世界里遨游。那时,我只知道坐在小板凳上拿着它摇头晃脑的读,不明白它到底讲的是什么,不明白它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启发,不明白它的世界如何丰富多彩。

随着时间的流逝,把《弟子规》烂熟于心的我已经把它的意思和含义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这几句。它告诉我们同样是人,但是“真善丑美恶”各个都不同。喜欢追随潮流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慈博爱的学者出现,大家一定会敬畏并学习他的,因为他公正不阿,因为他关心社会底层老百姓。《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是“孝”与“信”,这也是我们的做人道理。作者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金钱为主的物质社会,这样的道理就像是一阵清新质朴的微风,吹散了弥漫在我们身边的铜臭味,吹走了自私自利,吹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气象。

《弟子规》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让每个人仅仅背诵和搞懂它的意思,而是让每个人在生活中实践它。如果大家只是背会《弟子规》,那它的作者李毓秀的良苦用心就白费了。《弟子规》不但荟萃了古典文化的精髓,还将中国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在最纯粹的东方,成了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代表。它的一字一句,在大地蔓延,从东方到南方,从南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到北方,处处是它的身影。传统美德随书香流淌在四方,经典图书随我们发扬到全球。

我做到了《弟子规》中所倡导的。比如:以前,爸爸妈妈叫我干事情,我总是一拖再拖,想尽各种方法拒绝,《弟子规》就教导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现在爸爸妈妈有什么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叫我干,这样既提高我做事的能力,又成为了父母眼中的“乖宝宝”;以前我见到长辈从不打招呼,总觉得说不出口,但是《弟子规》中说“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就知道了如果你遇见长辈,就一定要打招呼。而且,必须要向叔叔阿姨说再见,你才能走,否则,会显得很不礼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弟子规》中的警句,已越来越成为我的行为准则。

在遨游《弟子规》的世界中我进步了许多,从幼稚的小女孩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这过程中《弟子规》教会我许多许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会继续铭记《弟子规》对我的教导。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寒假,我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共有八个部份。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总叙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入则孝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面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是: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主要内容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爱心,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要认真学习,要实践等。

我对书中提到的爱感触很深。记得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和三岁的表弟去乡下奶奶家。奶奶很爱我,马上削了一个梨给我,而没再给表弟削,我就对奶奶说弟弟也想吃,请您帮我把梨分成三块,您一块、我一块、弟弟一块。在我的请求下,奶奶很快地将梨子分成了大小不一的两块,奶奶将大的一块递给我,将小的一块递给了弟弟。我觉得奶奶的做法不对,为不扫奶奶的兴,我将弟弟带到一边,把我们手中的梨互换了一下,弟弟正要大口咬的时候,突然停住了,瞅瞅我手中的梨,又看看自己手中的梨,于是奶声奶气地对我说:“哥哥,我还是吃原来那块小的,你大些,你吃大的,我也爱你哦,哥哥”。听了弟弟的话我心中暖暖的,我一个小小的自然的举动,弟弟却深深地体会到了我对他的爱。妈妈在旁边看到我的做法很高兴的表扬我: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时也希望我以后不仅对弟妹,而且对长辈、对兄长、对同学、对朋友都要有发自内心的爱。

今天,我已深深领会到了《弟子规》中的意思,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 篇6

读完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学习后要去落实。想想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把弟子规中的要求落实得太差了。首先从礼节上就没有很好的做到,比如每次给大家说话时问好就做得很不好。二是在遇到事情时,还会着急,还会生气,还是缺乏一种定力。三是在遇到别人责备时,还会找理由。这是不可以的。而应该象文章中说的,认真反省。说得对的接受,说得不对的是提醒自己。所有人所有事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处处都是成就自己。所以没有坏环境,不必要抱怨。

怎么知道自己内心的善与恶?里面提到的贪求心、嫉妒心、傲慢心、愚痴心,心量狭隘在自己身上多少还有一些,自己还需努力放下。应该多一些随喜心、包容心、谦虚心。同时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心无恶,则无苦。要想快乐的走好今后的人生路,就需要真正的去除心中的恶。最重要的是向后面过春节的男孩子良一样,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去改掉生活工作中的不良思维和语言,还有行为。让生活和工作尽量符合自然的规律。里面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我相信这一点,也在生活中这样做着。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弟子规》伴我成长


学龄前,我和其他小朋友们就一起诵读过《弟子规》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的我是多了记性,少了悟性:我虽然把它全背完,但是却并不知其义。妈妈告诉我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的,《弟子规》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上了小学,我又开始重读《弟子规》,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涵义,真是受益非浅。妈妈说现在的我是多了悟性,少了记性:从书中让我知道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美德也需要我们传承。

《弟子规》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还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我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鞭策自己的行为准则有了尺度、增进了自己为人处世能力。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它还教了我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使我成为有用之才。

读《弟子规》的同时,我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品位,这才会赢得别人的赏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诵读《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规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弟子规观后感【2】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

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

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

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长幼有序尊卑各异。

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

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

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

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

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

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

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

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00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

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

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

》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弟子规家长读后感【3】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

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系列


你最近是否想要写一篇作品读后感呢?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读书中所想的宝贵思绪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你不妨看看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们一边背诵《弟子规》,一边表演舞蹈。表演完时,下面一阵鼓掌声,我为《弟子规》而骄傲!可我并不知道我的行为离《弟子规》还差的很远。早晨,我正在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妈妈过来跟我讲:“吃早饭了!”我根本不理她,可看到这几行字时,我脸红了,我这才知道:我没有真正领会到《弟子规》带给我的用处。从那以后,我便努力做到。说说简单,其实很难,比如:我在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叫我吃中饭,我有时会听不见;还有一次,爸爸叫我读英语一小时,可是我读了一会儿口就干了,我不想读那么长时间,可没办法,《弟子规》上是这么说呀,我只能继续读书了……,我最恨得是外公每天至少有一次要来烦我,千忍万忍还是忍不住,只好背地里大骂外公一顿。因为我做得很辛苦,所以最后人家好好表扬了我,我心里舒畅了许多,好像一身疲惫的我一下子精神了。

《弟子规》不但给我带来提示,还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比如《弟子规》里每句话都藏着一个小故事,来典故我的童年。《弟子规》这本书一直陪伴在我的童年,而它不是我的负担,我也很喜欢它,它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们经常会“碰面”!

《弟子规》它是一本好书,它能给我们大家带来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弟子规》的每一点的话,全家将会笑哈哈,将不会再有警察,将不会有品德课……这些剩余出来的时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看,就一本《弟子规》就会有那么多道理,如果你懂得,那并不难,难得是要去做好,才会变成第二位“孔子”!

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篇2】

我很喜欢读书但是《弟子规》是我的最爱,学习了《弟子规》让我受益非浅。

《弟子规》是显圣镜,可以显现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德行。《弟子规》同时也是照妖镜,对照一下看你是否做到《弟子规》哪些,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有则改,无加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人指路”,谁是名人?我们的老祖宗呀也就是古圣先贤,《弟子规》就是古圣先贤用简简朴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人生中的131件事情,每件事情都意味着一个人生的哲理,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按照《弟子规》所说的来做人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快乐的。

《弟子规》教诲我们,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刻刻以一种恭顺的心,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舍得的精神,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顺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取信。假如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读书人;假如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假如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飞翔的雏鹰;《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仪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有感恩的心,才会有爱人的心。知恩才能报恩“,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那么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糊口在感恩和爱的世界里,就能时时品尝幸福的感觉。

蔡礼旭老师说,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有感恩的地方就有家。把爱和感恩带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学会爱学会感恩和谐就在你我身边,愿我们用《弟子规》联袂共同营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

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篇3】

《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写的蒙学名篇,是人们的糊口规范,依据中国大思惟家孔子的教诲编写成,是儒家的基础,人道的基础。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便于背诵。“弟子”就是学生,而“规”就是规矩的意思,这本书句句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规范。

《弟子规》首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孝顺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谨信的人。要勤勉谨严,做到“朝起早,夜眠迟。”由于“老易至,惜此时”,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箕踞、勿摇髀”。要言而有信“凡出言,信为先”,但是不可以等闲地胡乱允许别人“事非宜、勿轻诺”。不和别人比吃比穿,而是要和别人比品德才学,才学不如人,就要多加努力,“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泛爱世人,要亲仁,由于所有的人类都是同在一个蓝天下,同居一个地球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要想取得名望,就要靠自己良好的行为去积累,由于众人看重的不是外在的相貌,而是内在的品质“行高者、名自高。

《弟子规》教导我们若有余力,便去学文。还教了良多读书的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我读书时经常不能做到收视反听,还喜欢读了一半就去翻阅其他的书籍。

《弟子规》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贵思惟,能够陶冶心灵,进步聪明,使我们懂得做人之道,养成良好习惯。

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篇4】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篇5】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主要讲礼、孝、谨、敬、信、亲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固然《弟子规》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们却没有照做。好比“人不闲勿事搅人有短切莫揭”意思就是:别人忙事不要打扰他人,别人有短处也绝对不要揭露出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敬。而现实糊口中就有那种专门捣乱专门揭短的人,一点都不尊重别人。最近,我也在读《弟子规》,读到了一些关于“泛爱众”的内收留。

《弟子规》中有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意思是;别人对你有恩惠,你要是时刻刻想着回报他;假如别人和你有仇怨,你应该及时求他人谅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而别人对你的恩惠要一直长存在心里。既然良久以前古人就知道报恩、感恩,那现在社会的我们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糊口中有许多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的人;这次别人帮你找到了丢失的钱包,下次别人向你借钱时,你却连理都不理她(他),这种人就叫忘恩负义。雨果说:“卑鄙小人老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一部门。由此说明忘恩负义的人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你愿意当一个卑鄙小人吗?大家都不愿意,那就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个不会感恩的?孟子小时候厌学贪玩,他的母亲就剪短织到一半的布,为此教育孟子,结果孟子长大以后为感恩母亲成了闻名的教育思惟家;爱迪生也感恩母亲对他儿时的精心教导,长大成了一个精彩的发明家••••••

看,这么多人都知道感恩,我们从小当然也要知道、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最要感恩确当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父亲天天起早贪黑地出去工作养家,母亲天天忙忙碌碌的照顾我们。可知父母天天为我们是多么的劳累,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从现在看是努力学习,长大报国报父母。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要让不会感恩的人学会感恩,要让学会感恩的人感恩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

中学生弟子规读后感【篇6】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年暑假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受益匪浅,一部古代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区区一千零八十个字,就把儿童从小到大要遵守的规矩,概括的几乎无微不至。我这才知道,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矩,而且这些规矩有些我以前不知道。如果一个人严格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肯定会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首先作者用了二十四个字,作为总叙,说明弟子应该遵守的规矩有哪些,从哪里来的,规矩有:孝、弟、谨、信、仁爱,和余力学文,这些不是作者自己胡编滥造的,而是圣人的教诲。 关于孝顺父母、长辈,有几点我的感受最深,“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前两句可能容易做到,也好理解。后两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让我明白:孩子不管是身体有病还是品行不端,都会使父母受伤害,所以作为儿女,不仅锻炼好身体,而且还要品行好,这样既对自己有好处,又是孝顺父母的具体表现。

关于弟道,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和睦了,父母亲就少了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之操心。所以,兄弟姐妹们要和谐相处,父母看到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这也是儿女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关于谨。说的也非常符合现在的生活实际,也说得很详细,从穿衣戴帽到饮食起居,从坐立行走到处事接物,都说得非常清楚。比如: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在别人面前出丑;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等等。

关于信,也说得很具体,“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这是叫孩子们不要轻信别人的言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样做会减少许多是非,也能使自己更加成熟。“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这是教孩子们,做事要有分寸,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对别人承诺。另外对于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也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该和别人比什么和不该和别人比什么,都说得很清楚。不过文中的“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好像不太妥。

总的来说,一部弟子规,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过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好呢?我觉得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必须从小事做起,必须从现在做起。只要你懂得了这些,而且能落实到行动上,你的品行就会越来越好,你的品位也会越来越高,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弟子规》的最新读后感(系列8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弟子规》的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