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为了和平观后感

为了和平观后感

为了和平观后感优选。

编辑筛选了多篇文章认为“为了和平观后感”最为出色,从哪方面下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更合适呢?我们在观看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那么观后感就可以很好的记录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观后感写的多了,便会总结点题,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升华情感及主题,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1

这几天在看抗美援朝记录片,被志愿军的精神和牺牲深深得感动着,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很多人永远的留在了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床单死去的伤员,那些一声都不敢发出痛呼的伤员,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鲜活的在我的脑袋中来回浮现,几乎数次泪流满面,最近我经常跟父亲争论,争论人性中的自私,争论天下皆为利,两个人争来争去,现在我真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觉得欣慰的是,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这个社会,即便现在的社会有很多人,很多现象都不值得去爱,但是,我们的父辈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换来现在的生活,我有什么资格不去爱她,与守护她呢,我的祖国人们勤劳,勇敢,聪明,努力,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嫌弃她们呢?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快的我们早就不提革命前辈,早就没有了牺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趋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想多挣点钱,多两套房子,无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我的话,我会二话不说的献上我的生命。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2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

50军副军长蔡正国

江西永新人,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革命烈士,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之一。1953年2月中旬,汉江解冻。为了避免背水作战。第五十军进入指定地点后不久,就被美军飞机侦察到。事情源于五十军开的一次运动会。全军的运动员和官员黑压压地坐满了两边的山坡。有两架敌侦察机从空中飞来。

从此,敌人知道这儿有重要的指挥机关。4月12日晚上9时,第五十军的坑道外的军部驻地,即一栋砖瓦结构的民房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在夜空里响起敌机的轰鸣。蔡正国正准备结束会议,一颗炸弹轰然爆炸。四溅的弹片击中了蔡正国和他身后的作战处处长。蔡正国的头上和胸部多处中弹,被抬入坑道后昏迷过去。由于失血过多,当晚10时,蔡正国心脏停止了跳动。

67军军长李湘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疯狂地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祖国的大门。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李湘的胸中燃起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在美军及仆从军以4个师的兵力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阵地大举进攻。在严重的敌情面前,李湘夜以继日地坚守在作战指挥室里,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地指挥。六十七军全体官兵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奋不顾身、英勇顽强、勇猛杀敌;阵地工事被炸塌了,迅速组织抢修;敌人败阵下去,立即实施反击。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彻底粉碎了敌军的“秋季攻势”,创造了歼灭敌军17000多人的辉煌胜利。

但不辛的是在敌军发动攻势前夕,李湘军长却病倒了,他渴望自己的病能很快地好起来,亲自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和指挥战斗。但是,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这时,美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战役已经打响,敌人投入的兵员、武器弹药远远超过1951年“秋季攻势”的规模,而且使用了化学武器。李湘军长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当时,军政委旷伏兆几次劝他赶快到后方医院治疗,他却坚持在指挥室里指挥,坚决不下火线。然而他的病情因细菌感染,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脑肿胀得像水桶一样粗大,虽经医生百般设法医治,终因抢救无效,于1952年7月8日13时与世长辞,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年38岁。

39军副军长吴国璋

吴国璋(1919-1951),安徽金寨人。1929年商城起义爆发后,参加童子团,翌年11月参加红军,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师青年干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政治部干事、纵队组织股股长,冀鲁豫军区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1949年被派往越南,参加援越抗法战争,任军事顾问团顾问。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在朝鲜作战中牺牲。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年轻的副军级干部。

23军参谋长饶惠谭

饶惠潭(1915-1953年),湖北大冶殷祖镇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军团连长、营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副团长,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四十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十一师副师长,上海警备区第九十九师师长,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屡建战功。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公安十六师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参谋长。1953年3月21日在前线光荣牺牲,时年38岁。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3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4

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将士克服补给困难、交通不便等困难,抵挡住美帝国主义飞机大炮、坦克的狂轰乱炸,通过五次战役成功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在残酷而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的解放军将士们有许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一批像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这样的战斗英雄,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是整个朝鲜战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他的牺牲可以说是我军的重大损失。这个人就是六十七军军长李湘。

1951年6月,第67军赴朝参战,在金城地区担负作战和防御等任务。1951年10月13日,美军伙同其他仆从军队以总兵力四个师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阵地疯狂进攻。在险峻形势面前,为了向新生的新中国,他沉着冷静,下决心要短时间内打痛敌人。战斗打响后,在敌人用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协同、步兵轮番攻坚的十多个日日夜夜,他夜以继日地坚守在作战指挥室里,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地指挥。六十七军全体指战员在军长的正确指挥下奋不顾身、不畏强敌;阵地工事碉堡被敌军飞机重炮炸塌了,迅速组织抢修;敌人退下去,立刻组织指战员反击杀伤敌人。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彻底粉碎了美军的“秋季攻势”,创造了杀伤敌人17000多人的辉煌胜利。

大量杀伤美军,粉碎了美军的秋季攻势的阴谋后,美国人不甘心失败,组织起了规模更大的春季攻势。不幸的消息传来,李湘军长病倒了。当时六十七军正在召开军党委会议,他渴望自己好起来给与美军更大的打击,抱病亲自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和指挥战斗。但是,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当时正是治病的好时机,但是美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战役很快打响了,敌人投入的兵员、武器装备数倍于“秋季攻势”,而且没有良知的使用了生化武器。李湘军长不幸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到难以控制。

当时,军政委旷伏兆同志几次劝他赶快到后方条件好的医院进行治疗,他却说自己轻伤不下火线。然而他的病情因细菌感染,很快就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脑肿胀粗大得像水桶一样,虽然医生奋力抢救,但因为病情严重,终因抢救无效,于1952年7月8日13时遗憾地离开了曾经一起战斗过的队友,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年38岁。

李湘从一位为地主家放牛的放牛娃,成长为了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在22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功勋卓著。在他的追悼会上,老领导聂荣臻元帅题词:“我深以丧失了二十年的老战友、青年优秀将领——李湘同志而哀悼!”华北军区政委薄一波题词:“李湘同志是以其国际主义的精神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死得其所,死有余荣!”李湘将军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没有之一,着实是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5

1950年,一个年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社会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国民党残余势力依旧盘踞在台湾的岛上,解放事业还远未结束隔壁联合国军已在仁川登陆,一路直逼鸭绿江边,我国东北国境告急,全国一片恐慌

经过中共高层深思熟虑和的多次讨论,伟大领袖毛主席毅然决然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按原计划出兵朝鲜,豪迈喊出了那句:朝鲜战场,寇能往,我亦能往!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从建国到出兵朝鲜的历史,会为当时全国满目疮痍感到担忧,更会为毛主席的气魄和智慧而感到震撼。

1948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打完三大战役,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百万雄师又马不停蹄地打过长江,将国民党残余势力逼至台湾。建国后,国内虽已和平,但经济社会依然百废待兴,国外则对我们很不友好,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一是美军的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不断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首都平壤后又直逼鸭绿江,向我国东北的国境进犯。二是解放事业还未完成,祖国尚未统一,台湾尚未解放,但此时驻日本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悍然进入台湾海峡,严重阻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一边是台湾岛,另一边是朝鲜半岛,一边是我国的东南沿海,另一边是我国的东北门户,此时的中国的实力使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况且中国兵力不足,但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从仅有的400万解放军中抽掉240万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获得最终的胜利。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6

纪录片《为了和平》主要讲述中国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阶段到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纪录片通过旁白叙述、老兵采访、回忆录、电报资料以及珍贵历史影像等多元化形式,生动地向观众重现了战争各阶段场景。其中,令我最叹为观止的是毛泽东的果敢决断以及彭德怀在前线未雨绸缪军事战术布置。

1950年初,朝鲜内战,美国组织所谓联合国军进行干涉,并企图对中国东北边境和台湾海峡产生持续性威胁。新中国刚刚成立,仍处在经济发展阶段,打?还是不打?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中南海的一次次会议,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在毛泽东的慎重考虑和坚定抉择下,酝酿出打的最终决策,这一幕被记录在油画《决策出兵》之中。

渡过鸭绿江,走上战场,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与美军精锐部队殊死搏斗。

印象深刻的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战役中,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分割歼灭的战略战术,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这一切,都是基于彭德怀对美国轰炸鸭绿江的成功预判以及麦克阿瑟上将的侵略性心理的了解,不断与二战名将斗智斗勇、顽强抵抗,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最终取得胜利。

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坚定与智慧令人肃然起敬,而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正义性,为正义而战,勇谋并行,战必胜矣。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7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官兵涌入开垦生产之中,而在遥远静谧的黑土地上却因炮火的不断滋扰变得危机四伏。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织的所谓联合国军贸然干涉朝鲜内政,越过三八线,美国第七舰队甚至入侵中国台湾海峡,中国和人民的安全遭到严重威胁。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自然不会低头,1950年6月28日,周恩来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痛斥美国的侵略阴谋,此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金日成也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支援,面对拥有现代化军队和科技的联合国军,毛泽东牢记唇亡齿寒的道理如让美帝国主义占领朝鲜将会以台湾太平洋岛屿朝鲜三道封锁线包围中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常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此,面对打还是不打的问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重大决定。1950年10月命令彭德怀为司令官,于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隐蔽进入朝鲜,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誓与联合国军斗争到底。后来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每到纪念日中央都会有重大会议旨在使人民铭记历史,学习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

骄傲的美国军队根本没料到中国军队敢跨过鸭绿江,联合国指挥军官麦克阿瑟甚至宣称要让美国官员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正确领导下,击败了美国精英部队、美军骑兵第一师和北极熊团,也震惊全世界。后来在五次大规模战役后,美军伤亡惨重,被迫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军后备不足,无法再坚持很久,于是双方就终于开始谈判起了停战协议。

在战争中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黄继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用鲜血诠释着中华人民渴望和平的永久愿望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斗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标志着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的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提高了国际地位,让我们能安心的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今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美国仍有扩张的野心,企图通过贸易战阻止中国快速发展,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与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保家卫国应始于居安思危,而不仅限于居安思危。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8

周煜航

《为了和平》讲述的是许多志愿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

近代,我们国家的人民过着民不聊生,甚至家破人亡、哀鸿遍野的日子。

有天,朝鲜突然受到了美国的攻击,中国有许多志愿者去支援朝鲜。美国的军事装备实在太先进,什么大炮,坦克都有了。虽然我们的装备落后,在战争中很被动,牺牲了很多志愿者,援朝做不到了,只好保自国,战场上子弹乱飞,鲜血洒满大地,大炮声震天动地,但志愿军不畏强敌,他们雄伟的气势令我们敬佩!

朝鲜军队已经兵荒马乱了,差不多要到全军覆没的尽头,我们中国去了,中国志愿军去了,他们背上炸药包向敌人冲去了,甚至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子弹击中一个又一个不怕牺牲的志愿者,面对敌人的枪口,他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他就是黄继光,他光荣牺牲了!

但战争还没有结束,另一边桥体攻击,上海军队正拖延日本军进城的时间,场面禁不住让人热泪盈眶。因为,要是没有志愿军的坚强品质,没有他们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抗美援朝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观看。

和平的年代就是英雄们在不和平的年代创造出来的,为了和平,志愿者用他们的勇敢,坚强,拼劲换来的。

如今,世界已经是和平的年代。看那繁华的大厦,明亮的灯光,热闹的夜晚,人们的欢笑声,和谐的世界,禁不住想到这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看完《为了和平》,我感受到了战士们顽强的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战士,就要勇往直前。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9

前几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片中志愿军战士展现出的民族气概,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赴朝作战的英勇行为深深的震撼了我,正是这些英雄们的付出,才有今天中国快速发展的和平环境,才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会。我出生在新中国,长在新时代,没有经历过战火,但一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长大,我不敢忘记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高中时代,我在哈九中读书时,就曾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祖国建设出力,经过不懈努力,我达成了愿望,成为一名哈九中语文教师,一名中共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10

一个老兵回忆,抗美援朝之前做的那些准备,过鸭绿江的真实感受 (一)

何宗光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名老兵,与1949年夏天在他的家乡湖南益阳参加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之后进军广西。

1950年7月,何宗光所在的部队正在河南漯河、新郑、长葛一线修铁路,16日,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宣布修铁路任务停止。

当时指导员严肃的问何宗光:部队有大的军事任务,你有什么想法!

何宗光想了一下,除了台湾之外,全国都已经解放,哪还有什么仗要打呢!

随后何宗光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一定跟连对一起行动。

何宗光问指导员要去哪里打仗,但指导员没有回答,他也没有追问,他知道军人的纪律,不该知道的就不能问。

两天后,部队带着武器和马匹,坐上大铁皮闷罐火车从河南新郑出发,开始一路北行,转东而去,战士们虽然知道坐上火车要去打仗,但他们都不知道到底要去哪里!

在沿途的各大公车站停歇,地方政府为战士们准备了馒头、大饼、咸菜等食物。

到了7月22日,火车终于停下来了,战士们下车后才知道已经来到了东北辽宁的海城地区,之后部队驻扎在一个叫做牛庄的村子里,村里一些年轻的姑娘和妇女纷纷来到部队抢着帮助战士们拆洗被褥和缝衣服,一些大妈送来了青菜和鸡蛋,她们拉着战士们的手,嘘寒问暖,和对待自己儿子一样亲热。

海城,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的左岸,辽东半岛的北端,海城的东南方就是边境城市安东,安东位于鸭绿江畔,江的那边就是朝鲜。

其实何宗光早就看到过报纸,朝鲜战争在6月25号就已经爆发,但当时是以一个吃瓜群众的身份看的报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所在的部队会与这场战争有关系,如今来到了东北的边境,战火就在对面的土地上燃烧着,虽然暂时还没有烧到中国边境,但是战士们已经感受到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威胁。

这时候何宗光所在的部队被称作为东北边防军。

(二)

由于之前部队长年作战,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修铁路建设,部队未能休整,战士们的体力已经大大的透支,因此部队开展了以往少见的以改善连队生活为内容的比赛活动。

当时地方政府的人员,天天忙着赶猪、赶羊到连队,因此天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每天天还没亮,战士们就听到猪叫声,他们也知道炊事班开始杀猪了,吃饭时,战士们们用大脸盆打菜,每天吃的菜不是红烧肉,就是炒肉和回锅肉,打菜时战士们要求少给几勺,多了吃不了,炊事班的战士很生气,他说是不是嫌他们做的不好吃。

日复一日吃了两个月这样的伙食,战士们的体重都增加了,何宗光摸了一下自己的胸脯和手臂,确实比以前粗实了很多。

除了要恢复战士们的体力,另外还要进行军事训练,主要就是熟悉战士们手中的武器性能和操作技能。

何宗光懂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如今要打仗了,他渴望掌握更多的军事技术,他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另外为了适应夜间战斗,何宗光用毛巾蒙住眼睛,将重机枪的几十个零件反复拆下和反复装上,他的要求是练到5分钟内可以完成。

何宗光的记忆力很好,加上苦学苦练,在军事考核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营长的表扬。

(三)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来到10月,战士们做战前准备的同时,朝鲜战场的形势也很紧张,边境安东上空不断发生空战,空袭警报一天有好几次嘶鸣,特别是夜间进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

美国B-29轰炸机,多次对我国安东和辑安等边境城市进行轰炸,还派飞机对青岛和烟台等地进行袭扰,眼看战火就要烧到东北,战士们已经被美国的行为所激怒,同时也振奋着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之后听到一个消息,让战士们已经忍无可忍。

原来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集结兵力达33万人之多,他们在10月7日越过所谓朝鲜半岛的三八线,继续向北。

1950年10月15日,三四六团所有指战员在牛庄一个空旷的场地上,随同全师将士郑重宣告:我们都志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然后就是宣誓。

在宣誓的时候,何宗光感到有一种强烈的对祖国的责任感、光荣感和幸福感充溢全身,这样的情感看不着、摸不着,但何宗光却真切的感受到了,因为此刻的祖国是多么的需要他们,或者他,这让何宗光和战士们感到无比的骄傲。

宣誓之后,新的军装发下来了,完全是朝鲜人民军服装样式,区别在于新的军装没有军衔,排以上干部的服装,衣袖和裤子两侧都镶有红色装饰线条,团以上干部一律是绿黄色呢子军装,帽子上有红色装饰线条,重要的是,为了保密,一切带有中国字样的用品统统不准带。

之后何宗光和战士们开始学习一些朝鲜语和英语,因为翻译只有师和团才配备,战士们就是被逼着学的,据说必须要学会关于“问路”的朝鲜语和英语,其他的还有“缴械不杀”、“优待俘虏”等。

对很多战士来说,别说是朝鲜语和英语,连普通话都没怎么搞明白,因此很多战士不仅学不会,也记不住,何宗光是读过书的,因此他把读音变成汉字教战士们,这样做确实很有成效,何宗光一时间成了一个大忙人,很多班都抢着他去教。

(四)

之后请战书和决心书不断地送到连长和营长处,何宗光所在的连几十份请战书和决心书,因为大都数战士不识字,因此几乎是由何宗光按战士们的意愿代写的,会写名字的战士,就歪歪扭扭的在决心书上画上他的名字,不会写的由何宗光代写,之后战士们咬破自己的手指,在自己的名字上印上血指印,表示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决心。

何宗光提到自己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战士们每摁上一个血指印,他都被战士们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所感动,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激动的热泪盈眶。

战士们开始吃不下饭,普遍的食欲下降,他们每天沉浸在无比愤怒和焦急之中,心被煎熬着,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一天天地等待,等待着行动的命令。

战士们反复的擦拭着武器,擦得锃亮锃亮的,没有一点尘土,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反复的把自己的鞋带、背包解开又系上,便于找到最合适的松紧度。

驮枪驮炮的骡马也被战士们洗刷的干干净净,皮毛都看着油光光的,系在马肚上的皮带扣也被反复试扣,看看哪个扣眼最合适,马儿们被拴在料槽柱上,吃着拌有黄豆的料草,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

何宗光说连队笼罩着难忍的宁静,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而战士们都知道,要想打破这种宁静,只有等行动的命令来才行。

(五)

1950年10月21日,离安东鸭绿江大桥只有十几里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此集结,待命过江,

下午6点整,连队急匆匆地来到鸭绿江边,何宗光头一回看到了鸭绿江,望见了安东鸭绿江大铁桥,桥的那端就是朝鲜的新义州,那时候天空灰暗,江面青灰,看不见浪花,十分平静,另外,东北的天黑的早,寒流也来的早,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一下。

何宗光背着一支小马枪、四颗木柄手榴弹,一个工兵用的小铁锹、干粮袋、背包和一个黄布挎包,挎包里放有牙刷和牙膏,还有几十张纸和数只铅笔,何宗光说自己身上负重40多斤,比别的战士背负的轻多了,但就算这样,他也被压的浑身出大汗。

来到了大桥头,此时夜幕降临,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穿着朝鲜人民军的服装,没有军衔,没有任何标记,就是这样的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队伍,悄悄地踏上了鸭绿江大桥,去往朝鲜战场。

在大桥上急速的行进着,除了前面传来的低沉的口令声,战士们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有节奏的马蹄声,何宗光来不及多想,顾不上张望,紧跟着前面战友的脚步,就这样走过了鸭绿江。

当他的双脚踏上朝鲜新义州的土地时,发现许多战士和他一样,不约而同的,一次又一次的回首眺望对岸,没错,对岸就是安东市,那里灯火通明。

在回望的那一刻,在何宗光的脑海中,对岸的灯光突然变成了湘西家乡的油灯,眼前闪过一张张那熟悉的面孔,此刻,多么希望和他们一起永远的在一起。

因为这一去,能不能再回到对岸那片心里热爱着的国土,养育自己长大的那片国土。

都是一个未知数!

为了和平观后感 篇11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

每当回想起抗美援朝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我就感到十分惭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21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总是容易退缩,而抗美援朝英雄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相比之下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 美丽!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精选《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9篇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电影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断地触动内心,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作品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1)

“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的确是这样说的,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战争好?打赢了拿钱升威望?可战争从一开始不就是人们为了资源权力什么的在自相残杀?杀得两败俱伤了,城市变得满目疮痍了,民众死的死了,伤的伤了……那这从一开始就完完全全地错了的战争,怎么会是“好了”?

战争体现国家的强大?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不是说能把一个小国像小鸡一样掐死,而是你明明能不费吹灰之力掐死它,但你会放过它,给它一把米吃,让它温顺地跟随在你身边……一心想发动战争来让自己更强大的人,充其量一莽夫而已。

但也许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有人专门救人,有人专门杀人;有人专门盖房子,有人专门抢夺资源。令人哭笑不得。

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没事找事?有什么事,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谈一谈?谈不来,为什么一定要刀剑相向?为什么他们不会替别人想一想?他们一直教导孩子们的道理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本来几张纸可以搞定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不可计数的人来解决?为了权力,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

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

究竟是为什么?

安居乐业,一天的辛勤劳动后吃一碗香喷喷的饭,再与邻居聊一下家常……不比那整天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好了不知多少倍?

和平不好么?

从人类文明上千年的历史中,可以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为了祖国崛起,我们就去做!古时,外国人造不了白纸,我们可以!外国人不能高效率印书,我们可以!外国人搞不出指东南西北的东西,我们可以!外国人造不了噼里啪啦一通炸的东西,我们可以!不管中间遭受了怎样的苦难,怎样屈辱的一段历史,今天,外国人维护不了世界的和平,我们照样可以!走中国路,圆中国梦,守世界和平!

孩子们不需要战争。

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安闲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段雨后的小清新,一杯清香缭绕的热茶,一段无法再拥有的美好时光。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2)

《决战朝鲜》是一本好书我刚刚看了一本好书,题目叫《决战朝鲜》。我为什么看这本书呢?原来,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中国网和网易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全国解放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本书责编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将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3)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我看了《为了和平》第五集“万众一心”,看完后感慨万千。这个纪录片让我们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展现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动人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革命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在第五集中,纪录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和各大名主党派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在这期间参军人数几次达到高峰,人们呐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志愿军在前线奋力拼搏,人民在后方输送物资、粮食,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同仇敌忾,终于战胜了美军。

抗美援朝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向前线的在冰天雪地中奋战的志愿军们运输粮食与物资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于是那个冬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支起大锅,加入到“炒面大会战”当中去,街上飘满了炒面的香味。这炒面香味中的军民同心、万众一心的精神怎么不令人感动?在炒面的香味中,志愿军们吃出了其中包含的希望与热血,一把炒面一把雪,喊着“为炒面立功”的口号,在全国人民的爱国之心的感动下,增添了力量,继续投入了艰难的抗战之中去。美军轰炸了我们的运输线,但无数人民仍顶着炮轰,用血肉和生命前仆后继地铺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路。

这集纪录片令我十分感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以合力之势汇聚成制胜战场的磅礴之力,那些在后方支援、运输的人们,除了没穿军服,都有着一颗军人之心,他们的爱国热情使所有力量浓缩至一起,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前仆后继,才有了现在富强的祖国。而站在英雄背后的许许多多无名的小人物,也在尽自己所有力量为爱国事业而奋斗。前有抗美援朝军民同心,现有抗疫之战万众一心,正是全国上下所有人民的齐心协力,才会使中华民族屹立千年而不倒。我们的心始终是一体的。“万众一心”是自千百年来流传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一直坚信,不管多大的困难,在整个民族齐心面前,都将被我们克服!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4)

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5)

抗美援朝胜利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蕴含的可不只是写这些字的功夫。这其中饱含了多少伟大爱国烈士的鲜血和牺牲,又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仍记得初中历史课上学习抗美援朝时放的这段音频。当时的中国建国尚未很久,内部也未完全安定,但在接到邻国朝鲜的求援时,仍义无反顾地选择派兵出征,抗美援朝。在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时,我仿佛真的回到了当初那个硝烟弥漫但却充满着中国人正义气息的战场上。作为战士,他们坚守国家大义,秉持民族气节,在战场上毫不退缩,勇于同侵略势力斗争。“我们要把敌人打垮”“打死也上”“上级有命令可以撤下来,他不撤,他视死如归啊……”每每听到如今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时的这些字眼,心中有一根弦总会被狠狠地震动。七十年前,为了保家卫国,为了那份民族大义,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强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是怎样的一份坚定的气节啊!

前几天刷到抖音上一个点赞数破百万的视频,其中一位九十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声泪俱下地阐述着他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黄继光的故事。“我们看着黄继光的身前都已经被弹孔打成了蜂窝,身后都已经快没有血肉了,他还在坚持着,把手中的手雷投向敌人才倒下……”老兵断断续续的述说,却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点开视频评论,我不由地打上一句:向英雄致敬,向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致敬。

在本周的青年党校上,我也观看了一个视频“一枚弹片的故事”,以弹片的视角讲述了一枚弹片在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身体中存在了几十年的故事。“老虎总是要吃人的,退缩永远换不来和平”,谁不怕死呢,谁又想离开家人的身边呢,但正是因为当年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人为了家国和平不畏枪林弹雨,勇敢上前,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经过抗美援朝一战,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也为中国日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没有当年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没有如今中国高速的发展。致敬所有冲锋陷阵的大无畏的中华英雄。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爱好和平的大国。我的祖国,她会为了正义而无畏向前。如今中国经常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派出了许多支维和部队,展现的正是我国的责任担当与气节!从七十年前流传下来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未曾熄灭。

历史明明白白地记着,我们中国人民将永远都是大无畏的,顶天立地的。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6)

“希望我们不要在战场上再见”,这不是一名军人对战争的恐惧,而是一群有家人、朋友的“普通人”对和平的渴望。朝鲜战争,一次规模之大,伤亡之重的正义反非正义战争,打到最后剩的只有人性的角逐,对恶的憎恶,对善的向往。

人性向善还是向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社会发展中由于一些利益因素的存在,一些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包括个人的不择手段,甚至操纵权力下的武装集团,肆意地对其他组织或国家发起掠夺式攻击,非正义的侵略与正义的反侵略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战争。朝鲜战争,美国为首的一些狂妄“侵略者”试图利用朝鲜问题来完成自己的军事战略目的,不惜干预他国内政,肆意操纵联合国发起的一场非正义之战,结果,美军以付出惨痛代价败于我人民志愿军。所谓“乃兵家常事”,但朝鲜战争的结局绝非偶然,因为历史决不会偏袒罪恶,放纵他们。

正义终究要凌驾于非正义之上。简单地说,非正义之战是为了一些人谋利,而正义之战则为了捍卫集体的利益不受侵犯,为了一个民族谋利。朝鲜战争中,我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越挫越勇?为什么美军越打越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正是由于人心的向背才导致不同的战争结局。

和平,时代的主旋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要在发展的前提下获得生存的机会,在发展中成长,那又由什么给它强大的动力?和平,发展的大前提、大背景。一个组织,它总会被要求遵从某一项规则,可想而知,一旦破坏了这项规则,必然会得到惩罚,或许是法律的制裁,或许是全人类的讨伐。国际上一些大国不想着利用自己的优势来给人类社会做点贡献,而是肆意发展自己的霸权主义,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干预他国内政,肆意糟蹋他国领土。时代的变迁,我们不敢肯定国际环境会多么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扮演重要的角色。要是一些国家一如既往地作为,终将惹起众怒,“一超多强”的局面终将被颠覆。

“个体”再强,如若不把自己融入大环境,终将被时代所淘汰。昨天说明不了一切,但我相信,明天的天空会更蓝,因为“正义”永远不会被颠覆,蓝色永远是天空的印证。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7)

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奋斗,不但对于中国和朝鲜的民族存亡有决定的意义,对于亚洲各民族和世界人类的安危也有极大的意义。帝国主义者在朝鲜的冒险如果得到成功,武装侵略的强盗们就会打着联合国的旗帜到处如法炮制,那时不但中国首当其冲,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战争危险也就要极大地加重。在朝鲜击碎了侵略者的梦想,就可以保卫朝鲜和中国的安全,也可以挽救在危险中的世界和平。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说: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如果想要得到和平,就必须用积极行动来抵抗暴行,制止侵略。只有抵抗,才有可能使帝国主义者获得教训,才有可能按照人民的意志公正地解决朝鲜及其他地区的独立和解放的问题。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和光荣的朝鲜人民军,现在正是站在捍卫世界和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最前线,受着全世界爱好和平正义的人类的支援、崇敬和瞩望。

如上所说,帝国主义者现在还只是开始受到打击,他们还要继续逞凶,因此必须继续给以坚决的反击。在朝鲜前线向帝国主义侵略军勇猛作战的中国和朝鲜的伟大勇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和炸弹,前进!前进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是必然的:在你们的前面只是一群数目有限士气不高的野兽,在你们的后面却是为祖国独立和世界和平而坚决奋斗的几万万英勇的正义的人民!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8)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当年慷慨激昂的那首歌曲早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曾经它是那样的鼓舞人心,促使着人冲锋向前;而今,它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一种标志,在这和平年代里不断的勾起千万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感。我们回想起中国人民一路从荒败的大山里走来,历经无数艰辛与磨难,不禁想问问那些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英雄们:如今盛世,您看到了吗?从此,愿君安好。

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场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在长津湖,在龙源里,在松骨峰,在大同江,在上甘岭,一百多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洒在了那片土地上,他们怀着近乎忘我的无畏精神,呼喊着“向我开炮”的口号,以血肉之躯对抗装甲洪流!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艰难,奋勇向前,殊死搏斗,不论是为中国还是为朝鲜都打下了人类历艰苦卓绝却又壮丽的一仗。

弘扬和光大了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是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重要动因。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坚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既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又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朝鲜半岛同中国山水相连,抗美援朝既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出发,也从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需要考虑,更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

抗美援朝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是人类的战争从未停歇。在华夏大地上我们还有太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中华民族统一的号角仍在不断吹响。今天的我们纪念抗美援朝,缅怀前辈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追忆在那样困难的年代他们为祖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我们更加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美丽富强中国的宏大愿景,坚定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先辈们的热血不断传承!

新时代,新征程,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如屹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正在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不断前行。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9)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彭德怀后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曾明确指出:“最重要的则是由于党中央和英明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领导。”与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确有着太多可以大书特书的地方。可以说,志愿军出奇兵应对这场战争,来自于决策出兵朝鲜的伟大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坚信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发展中国家被压迫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精选


怎么写作品名观后感写出真情实感的感觉呢?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有书籍,还有影视作品,每一次观看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为了收藏起来方便以后观看,我们要为此写一份观后感,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了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篇1)

光阴如白驹过隙,距1950年已过去了70周年,《为了和平》这部意义深刻的纪录片于上线播出,向我们展示了抗美援朝艰苦的奋斗历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我们如今所处的“和平”年代中,也有更多的英雄们在为我们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拼搏着。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毅然奔赴前线。他们只是因为国家需要,所以他们在这,站在我们的背后,挡在我们前面。在这个20疫情横行的时代,也有着这么一群人——白衣天使,他们身着代表圣洁的白大褂,手上拿着各种手术刀,仿佛此刻他们也在战场上,与“敌人”所搏斗着,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守护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中国人。

英雄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我们应秉承英雄精神,以英雄为榜样,让英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篇2)

日前,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的视频刷爆微信圈。在国庆前夕这一激情满怀的特殊时期,此举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崇尚英雄的激情,引燃了神州大地的爱国情怀。可以说,这对中华民族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指引我们沿着英雄的成长轨迹,追忆感怀,汲取力量,乃至成为像“最可爱的人”一样的“英雄”。

从背影中读懂“担当”,要直面挑战,敢于斗争。这“背影”,是志愿军一列列整齐队伍跨过鸭绿江的背影,每看一次都会产生由衷的钦佩和感慨,因为这是直面挑战的“冲锋”,更是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特别是与入朝参战过的三爷爷一起看着照片回忆时,因作战负伤回国的他总是激动地说:“我们就是这样过江的,后来一个班,就我回来了,因为我第一个负伤,被运送到后方治疗······”千万个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离开充满希望的新中国,选择九死一生的战场,不仅源于浓厚的家国情怀,更是因为具备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才会敢于出击,敢战能胜。__强调:“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_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当前,我们常态化防疫,决战脱贫攻坚,一定要敢于面对困难险阻,在战斗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从“战锹”中读懂“使命”,要直面困难,善于斗争。这“战锹”不仅仅是构筑工事的工具,还是战斗的武器和致胜的“法宝”。面对飞机大炮机械协同的“多国部队”,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极其落后,以步兵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条件下,结合朝鲜多山崎岖的地形,充分发挥中国的斗争智慧,硬是击败了敌人。儿时的我,暑假去三爷爷家的“避暑乐园”,一座辽塔下一条长近1000米的环绕水渠、一个丁字形的大山洞,都是他一锹一锹挖出来的。面对我的惊奇和疑惑,他总是自豪地说:“玩锹是我们的绝活,在朝鲜武器不如他们,就靠战锹修筑工事、挖掩体、找食物,肉搏时也很趁手……”__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当前,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一定要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结合实际,用好用活手中的“武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从“英雄”中读懂“奉献”,要直面牺牲,坚持斗争。这些“英雄”有为了完成任务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有为掩护战友冲锋而用身体堵住机枪的黄继光,还有阻击敌人10余次进攻消灭200余人的郭忠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用自己的坚韧意志和过硬战斗本领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而战斗,无愧于“最可爱的人”,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__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英雄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们敢于直面牺牲、甘于奉献,只为心中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是长期的,是伴随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的,因此,我们要像英雄一样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做到信仰坚定、骨头要硬,直面牺牲、坚持斗争。

斗争是最好的“读懂”,更是使命的传承。我们要像“最可爱的人”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祖国人民,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绝不辜负我们这个崇敬英雄且英雄辈出的新时代。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篇3)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粮食的供应出现困难,战争的欢迎异常艰苦。战斗进入了关键时期,战士们已经三天三夜米粒未沾了,极度的劳累和过度的饥饿时时在威胁着战士们。就在志愿军被过度饥饿威胁时,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头上顶着打糕,冒着敌军的铺货,穿过战争的笑颜,把打糕送到阵地,给了志愿军……

吃过打糕后,志愿军战士已经恢复了不少体力。为了完成大娘的心愿--打胜仗。在战场上,战士们的口号声惊天动地。只听见“为了大娘不惜代价,打胜仗!”志愿军们冒着qiang火冲向敌人,和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

顿时,战场上已经多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只见一名志愿军战士把手榴弹一扔,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军阵地上炸开了花。敌军死伤无数,剩下的敌军逃得无影无踪。战士们大声喊“我们胜利啦”听见战士们惊天动地的喊声,大娘那本紧绷着的脸也绽开了笑容。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篇4)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追忆这段历史,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曾经风靡全国的电影《英雄儿女》,其中,男主角王成的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以及女主角王芳的一首《英雄赞歌》,令人激情燃烧、热血奔涌,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虽然《英雄儿女》是一部电影艺术作品,但其主要角色的英雄事迹都来源于朝鲜战场上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王成的原型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我省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李凤林和特等功臣赵先有,我省女志愿军战士解秀梅则是王芳的主要原型之一。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会记得英雄王成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这句急迫而决绝的呼喊。

我省的战斗英雄李凤林和赵先有,是王成的原型之一。电影中王成的身上,就有他们的影子。

李凤林和赵先有都是1928年出生。1951年入朝作战时,23岁的李凤林是68军202师606团6连3排排长,赵先有是65军194师582团6连副指导员。赵先有入朝随65军参加第五次战役后,1951年8月开赴开城前线,担任保护我方停战谈判代表和保卫开城的任务。

1951年10月,李凤林所在的6连奉命坚守金城东南10公里的928高地,在遭遇美军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后,李凤林带领3排坚持战斗到只剩他一人,当敌人包围上来的时候,李凤林端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边打边高喊:“祖国,我要坚决为你战斗到底!”

李凤林牺牲一年后的1952年10月,赵先有所在的连队在坚守开城附近67高地时,殊死抵抗,在寡不敌众时,赵先有冲着步话机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团长,敌人打上来了,开炮打吧!”随着一阵手榴弹爆炸声后,赵先有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王芳在前线慰问中,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危急时刻,王芳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战友老李同志,而她自己却身受重伤。

王芳与她的原型之一解秀梅,也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解秀梅1932年生于我省高阳县。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1951年6月随68军入朝。解秀梅和王芳一样,也是文工队员,也有在飞机轰炸时为了保护战友自己受伤的经历。1952年,她的父亲解铁曾作为祖国各界人民慰问团成员到战场慰问,在战场与女儿解秀梅重逢。这与电影中王芳在朝鲜战场上与父亲意外重逢、战地团圆的剧情颇为相似。

解秀梅比李凤林、赵先有小四岁,作为王芳的原型,比哥哥王成小也是符合实际的。

作为排长,李凤林的牺牲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3排赢得了荣誉。战后,志愿军总部为李凤林追记一等功,追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3排也集体荣立一等功。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赵先有追记特等功,给他所在二营记一等功,授予“攻防全胜”的奖旗,给他坚守阵地率领的9连记特等功,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钢铁连”奖旗。

解秀梅因为英勇救护伤员15人被志愿军总部记一等功,并批准她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也是志愿军中唯一一位荣立一等功的女志愿军战士。

而更为巧合的是,电影《英雄儿女》改编之前的小说《团圆》的作者、著名作家巴金在朝鲜战场采访时,就曾到李凤林、解秀梅所在的68军和赵先有所在的65军采访,了解到了他们的事迹,并深受感动。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篇5)

9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英雄是一个时代的旗帜,人民英烈更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以五千年亘古未有的牺牲和奉献“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道永恒的丰碑,沉淀在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沁润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中。

英烈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限忠诚。革命战争年代,一群年轻的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毅然决然地远离家乡,跟着这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旗,爬雪山、过草地,用一双草鞋丈量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娄山关、腊子口、皑皑雪山、汹涌奔腾的大渡河……至今还在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伟大征程。“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让世人瞩目的“万水千山只等闲”。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个个铮铮铁骨的中华好儿女,用战无不胜的革命信仰和百折不挠的无限忠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捍卫和平与安宁的伟大胜利,用坚不可摧的顽强斗志树起了一座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历史丰碑。

英烈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牺牲奉献。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这么一群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置个人荣辱与安危而不顾,直面生死、共赴国难。长达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这种奉献和牺牲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从蜿蜒曲折的长江到奔腾咆哮的黄河,从壁立千仞的太行山到雄伟挺立的万里长城,从微风拂面的青纱帐到寒冬怒号的关中平原,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广大的敌后游击战场,无数英烈用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尊严让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左权、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国之名、礼赞英烈,弘扬英雄之气,就是对中华民族气节血脉最好的“回望”和“传承”。

英烈是“功勋彪炳史册,精神烛照未来”的接力传承。当今,世界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又一页,历史的接力棒、民族发展的时代答卷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相信,每一个烈士纪念日的到来,都是一次记忆的“唤醒”、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未来的道路充满艰险曲折,但困难越多、风险越大,我们越需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在英烈的精神中汲取一往无前的力量。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范文写作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启程之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和方向,方能汇聚全党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前行,战胜一切阻碍和困难,在遍地荆棘中趟出一条中国道路。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英烈并没有走远,英雄之气浩然长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让我们秉承烈士遗志,创造出无愧于先烈的时代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进。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篇6)

朝鲜战争,1950年6月开始,经历三年,终于1953年7月,朝鲜与韩国以“三八线”为界结束。中国军人在朝鲜战争中表现了勇敢、坚强,打败美国,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决战朝鲜(上下)》全面展示了朝鲜战争,从决策到战争过程,直到最后的结束。

作者李峰,湖北省作协会员,专研于文史军事领域,著有《决战长空》、《中国海魂》等。本书主要记述了朝鲜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同时侧重于中国军人加入朝鲜战争的表现。抗美援朝中,中国军人展现了他们的尊严,勇敢、坚强等多种高尚的品质。在现代设备、武器等条件与敌人无法比拟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完成任务,取得了胜利。

在内容上,《决战朝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上册的前三章,看清国际、国内的情势。1950年,新中国处于建国的初期,整个国家千疮百孔,一片废墟,经济上一塌糊涂,国内土匪猖獗,蒋介石还占着台湾岛。中国纠结出兵与否,最后还是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保卫中国的角度上,决定出兵。第二部分,抗美元朝的整个战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反攻、运动战;第二阶段是相持阶段、阵地战,战争总是残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战斗损失三十九万余人。第三部分,战争的结尾,李奇微在回忆录中曾写道,“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在写作上,作者诠释了朝鲜战争的整个过程,同时在写出了关于朝鲜战争各国领导人决策的“心怀鬼胎”,不为人知的“秘密”。另外,书中有插图,还原了当时战争的真实场面。

中国人民志愿军无论是从团队战争中,还是个人都表现着勇敢。1951年,第五次战役中,一八0师损失严重,七十三军在铁原宽达二十五公里的正面上,挡住了美军四个主力师。彭德怀当时下了死命令,就算把七十三军打光,也要在坚守住铁原十五天至二十天。七十三军的血战惊天大泣鬼神,李奇微的美军、英军、南朝鲜军等多国联合军队都没有啃开七十三军的防御线。上甘岭的血战,改变了双方对朝鲜战局的看法,对整个进程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上甘岭也成为了在中国、在世界的一种精神象征。杨根思,在“地狱之火谷地”血战时,没有粮食,饥饿的他亲自带了一个战士用炸药包炸毁了一辆重型坦克。美军密集的轰炸,只为了中国的十几个战士,美军非要占领杨根思的阵地。可是,当炮火停止后,杨根思告诉战士,“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

为了和平第六集观后感(篇7)

禽兽般的日本鬼子的侵华活动让国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八国联军侵蚀中国让国人铭记“落后就要挨打”,世界大战让全人类明白要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然而,战争的硝烟却时刻未停息,我们要心平气和地思考,我们要不要战争,世界要不要和平?

我们不要战争,世界需要和平。我国著名教育家老子曾经说过:“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谈为上。”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战争是世界上人类最大的罪恶.

我们不要战争,世界需要和平。每当我们想起残暴的南京大屠杀,所有国人的心如刺痛一般,30万人民呐,他们的灵魂正注视着我们,仿佛在说:“人类不要战争,世界需要和平。”

日本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广岛。可是美利坚众国的一刻原子弹彻底毁灭了那儿,那儿的人们忍受着强大的辐射所造成的病痛,那儿的动植物-----“生灵涂炭”呀!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向往和平。每发动一次战争,国家都要斥巨资,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给国家的长久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让人民惶恐不安,让无辜的新生儿染上白血病的几率加倍!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必须热爱和平。所有战争的出发点都是两个字----利益,就是利益,世界的战争硝烟仍旧未停息,有争夺石油,有争抢岛屿的,还有直接霸占领土、领海的……

甚至乎,存在有灭绝人性的美国利益,有卑鄙的大日本帝国利益,这些都遭到人民的唾骂,唯有毛主席的“全人类的利益”才真正是造福世界,造福人类!

冥冥中,我似乎听到了被屠杀者的呼喊,看见了那只被活埋的人的手在抓挠着大地……

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间,不要再有战争,不要再有争夺,不要再有“过渡委员会”,不要……

拒绝战争,热爱和平!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模板


好的影视作品不缺,好的观后感却还是异常宝贵。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这时候不妨来写一篇观后感吧。我们在写作品观后感时会遇到一些什么情况?有关作品什么样的观后感值得我们学习呢?为满足你的需求,栏目小编特地编辑了“《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1)

“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的确是这样说的,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战争好?打赢了拿钱升威望?可战争从一开始不就是人们为了资源权力什么的在自相残杀?杀得两败俱伤了,城市变得满目疮痍了,民众死的死了,伤的伤了……那这从一开始就完完全全地错了的战争,怎么会是“好了”?

战争体现国家的强大?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不是说能把一个小国像小鸡一样掐死,而是你明明能不费吹灰之力掐死它,但你会放过它,给它一把米吃,让它温顺地跟随在你身边……一心想发动战争来让自己更强大的人,充其量一莽夫而已。

但也许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有人专门救人,有人专门杀人;有人专门盖房子,有人专门抢夺资源。令人哭笑不得。

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没事找事?有什么事,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谈一谈?谈不来,为什么一定要刀剑相向?为什么他们不会替别人想一想?他们一直教导孩子们的道理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本来几张纸可以搞定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不可计数的人来解决?为了权力,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

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

究竟是为什么?

安居乐业,一天的辛勤劳动后吃一碗香喷喷的饭,再与邻居聊一下家常……不比那整天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好了不知多少倍?

和平不好么?

从人类文明上千年的历史中,可以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为了祖国崛起,我们就去做!古时,外国人造不了白纸,我们可以!外国人不能高效率印书,我们可以!外国人搞不出指东南西北的东西,我们可以!外国人造不了噼里啪啦一通炸的东西,我们可以!不管中间遭受了怎样的苦难,怎样屈辱的一段历史,今天,外国人维护不了世界的和平,我们照样可以!走中国路,圆中国梦,守世界和平!

孩子们不需要战争。

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安闲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段雨后的小清新,一杯清香缭绕的热茶,一段无法再拥有的美好时光。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2)

20xx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近日,6集历史记录片《为了和平》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映入了人民的眼帘。

五十多年前,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民族的尊严,无数的中华儿女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雄壮的战歌,毅然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跨过鸭绿江》唱出了我们为什么会出国作战的目的,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从汉城战役到仁川战役,再到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等,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都用血肉之躯把联合国军打到了三八线,也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伍先华等战斗英雄。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像鲁迅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抗美援朝战役,这是一场国力与军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民族意志的较量。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终于低下了他那颗高傲的头颅,也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那个在东方沉睡的雄狮终于觉醒了!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表示最深切的怀念!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所有健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伤残荣誉军人,向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参战支前人员,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属、军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3)

抗美援朝胜利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蕴含的可不只是写这些字的功夫。这其中饱含了多少伟大爱国烈士的鲜血和牺牲,又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仍记得初中历史课上学习抗美援朝时放的这段音频。当时的中国建国尚未很久,内部也未完全安定,但在接到邻国朝鲜的求援时,仍义无反顾地选择派兵出征,抗美援朝。在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时,我仿佛真的回到了当初那个硝烟弥漫但却充满着中国人正义气息的战场上。作为战士,他们坚守国家大义,秉持民族气节,在战场上毫不退缩,勇于同侵略势力斗争。“我们要把敌人打垮”“打死也上”“上级有命令可以撤下来,他不撤,他视死如归啊……”每每听到如今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时的这些字眼,心中有一根弦总会被狠狠地震动。七十年前,为了保家卫国,为了那份民族大义,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强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是怎样的一份坚定的气节啊!

前几天刷到抖音上一个点赞数破百万的视频,其中一位九十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声泪俱下地阐述着他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黄继光的故事。“我们看着黄继光的身前都已经被弹孔打成了蜂窝,身后都已经快没有血肉了,他还在坚持着,把手中的手雷投向敌人才倒下……”老兵断断续续的述说,却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点开视频评论,我不由地打上一句:向英雄致敬,向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致敬。

在本周的青年党校上,我也观看了一个视频“一枚弹片的故事”,以弹片的视角讲述了一枚弹片在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身体中存在了几十年的故事。“老虎总是要吃人的,退缩永远换不来和平”,谁不怕死呢,谁又想离开家人的身边呢,但正是因为当年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人为了家国和平不畏枪林弹雨,勇敢上前,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经过抗美援朝一战,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也为中国日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没有当年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没有如今中国高速的发展。致敬所有冲锋陷阵的大无畏的中华英雄。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爱好和平的大国。我的祖国,她会为了正义而无畏向前。如今中国经常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派出了许多支维和部队,展现的正是我国的责任担当与气节!从七十年前流传下来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未曾熄灭。

历史明明白白地记着,我们中国人民将永远都是大无畏的,顶天立地的。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4)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当年慷慨激昂的那首歌曲早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曾经它是那样的鼓舞人心,促使着人冲锋向前;而今,它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一种标志,在这和平年代里不断的勾起千万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感。我们回想起中国人民一路从荒败的大山里走来,历经无数艰辛与磨难,不禁想问问那些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英雄们:如今盛世,您看到了吗?从此,愿君安好。

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场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在长津湖,在龙源里,在松骨峰,在大同江,在上甘岭,一百多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洒在了那片土地上,他们怀着近乎忘我的无畏精神,呼喊着“向我开炮”的口号,以血肉之躯对抗装甲洪流!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艰难,奋勇向前,殊死搏斗,不论是为中国还是为朝鲜都打下了人类历艰苦卓绝却又壮丽的一仗。

弘扬和光大了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是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重要动因。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坚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既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又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朝鲜半岛同中国山水相连,抗美援朝既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出发,也从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需要考虑,更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

抗美援朝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是人类的战争从未停歇。在华夏大地上我们还有太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中华民族统一的号角仍在不断吹响。今天的我们纪念抗美援朝,缅怀前辈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追忆在那样困难的年代他们为祖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我们更加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美丽富强中国的宏大愿景,坚定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先辈们的热血不断传承!

新时代,新征程,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如屹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正在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不断前行。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5)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彭德怀后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曾明确指出:“最重要的则是由于党中央和英明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领导。”与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确有着太多可以大书特书的地方。可以说,志愿军出奇兵应对这场战争,来自于决策出兵朝鲜的伟大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坚信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发展中国家被压迫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6)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人乐章。当前,我们正处在由大向强迈进的关键时期,着眼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勠力同心、勇往直前。

大力弘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个激荡时代的口号,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侵犯中国东北边境领空,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威胁中国安全。“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团结一致迎战“野心狼”。在朝鲜前线,志愿军将士们对祖国的爱炽烈又执着,三八线上的地下长城中,战士们用“东西长安街”给通道命名,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上甘岭的战斗里,“五圣山后连北京”成为指战员坚守每一条坑道、每一条战壕的最大鼓舞力量;……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形,凝聚起克敌制胜的磅礴力量,奏响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精彩乐章。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爱国热情之所以得到极大激发,正是因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着美好未来迈进的国家。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牢牢把握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7)

《决战朝鲜》是一本好书我刚刚看了一本好书,题目叫《决战朝鲜》。我为什么看这本书呢?原来,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中国网和网易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全国解放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本书责编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将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8)

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篇9)

“希望我们不要在战场上再见”,这不是一名军人对战争的恐惧,而是一群有家人、朋友的“普通人”对和平的渴望。朝鲜战争,一次规模之大,伤亡之重的正义反非正义战争,打到最后剩的只有人性的角逐,对恶的憎恶,对善的向往。

人性向善还是向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社会发展中由于一些利益因素的存在,一些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包括个人的不择手段,甚至操纵权力下的武装集团,肆意地对其他组织或国家发起掠夺式攻击,非正义的侵略与正义的反侵略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战争。朝鲜战争,美国为首的一些狂妄“侵略者”试图利用朝鲜问题来完成自己的军事战略目的,不惜干预他国内政,肆意操纵联合国发起的一场非正义之战,结果,美军以付出惨痛代价败于我人民志愿军。所谓“乃兵家常事”,但朝鲜战争的结局绝非偶然,因为历史决不会偏袒罪恶,放纵他们。

正义终究要凌驾于非正义之上。简单地说,非正义之战是为了一些人谋利,而正义之战则为了捍卫集体的利益不受侵犯,为了一个民族谋利。朝鲜战争中,我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越挫越勇?为什么美军越打越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正是由于人心的向背才导致不同的战争结局。

和平,时代的主旋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要在发展的前提下获得生存的机会,在发展中成长,那又由什么给它强大的动力?和平,发展的大前提、大背景。一个组织,它总会被要求遵从某一项规则,可想而知,一旦破坏了这项规则,必然会得到惩罚,或许是法律的制裁,或许是全人类的讨伐。国际上一些大国不想着利用自己的优势来给人类社会做点贡献,而是肆意发展自己的霸权主义,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干预他国内政,肆意糟蹋他国领土。时代的变迁,我们不敢肯定国际环境会多么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扮演重要的角色。要是一些国家一如既往地作为,终将惹起众怒,“一超多强”的局面终将被颠覆。

“个体”再强,如若不把自己融入大环境,终将被时代所淘汰。昨天说明不了一切,但我相信,明天的天空会更蓝,因为“正义”永远不会被颠覆,蓝色永远是天空的印证。

为了胜利观后感


为了胜利观后感(一)

今天晚上,学校组织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观看爱国电影,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反法西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拍摄的。但是在观看的时候,我却忍不住多次流泪……

是因为感动,当看到那革命战士穿着草鞋义无返顾奔赴战场;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面,虽然已经看过几次了;当那些人为了拯救经济像纤夫一样拉着笨重的机器设备艰难地挪步时……

所有的一切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不受屈辱任人蹂躏,为了几亿中国人民的幸福,所有的一切足以为之动情,因为我们今天是幸福生活是建立在他们流血流泪拼死拼活的基础上的。

尽管我对有些历史不太了解,但是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的愤愤不平充溢满怀。特别是想到现在的日本人不但不反思以前的罪过,反而还要篡改历史以掩盖自己的罪行,真的是无法容忍!想想我们为了这付出千千万万生命的革命战士和人民!!

其实这所有的一切已经过去了,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说法,让世人知道在中国曾经有这样的事发生过,更不是什么撒谎来掩盖事实的真相。因为我们崇尚的是和平,况且已经是过去式了,承认它,我们又不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报复。

我们要的是想让世人警记这件事,以它为戒,并进行好好的反思,让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因为大多数的人崇尚和平,希望自己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生活,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地活在战火硝烟的年代!

现在“地球村”的到来,“一个世界,一个梦想”难道不是大家的心声吗?我想不通为什么还要勾心斗角呢?这样的和谐世界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吗?

感动之余,我想留给我自己反思的不仅仅是对日本罪行和不承认的态度,更多还应该是对现在生活的思考,因为我们的幸福是建立在多人是牺牲上的……

其实心中还有好多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也许有点片面,也许局限,但着确实是我今天看完后所想到的一点点想法。

为了胜利观后感(二)

在一次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央视一套的一部专题片《为了胜利》。该专题片讲述了我国抗日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历史。看了这部片子,我感触良多,在此想就日本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日本是罪孽深重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一张张真实、触目惊心的珍贵照片,无不时刻昭示着日本的罪行。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这些占领地上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一个又一个滔天罪行。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臭名昭着的“南京大屠杀”。此外,在相持阶段,他们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无恶不作。与此同时,日军还悍然实行细菌战、毒气战。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军的731部队等开始将带有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的投掷器投放到中国许多地区,造成了大批中国居民死亡,甚至对中国军民实行“活体解剖”。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当“慰安妇”,简直丧尽天良!可是他们确并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日本2001年版的教科书,便是活活生生的例子,这充分说明日本的野心不死,他们并没有为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恶有哪怕一丝的忏悔。主导日本歪曲历史教科书的极右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意欲在美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扶桑社版历史教科书通过审查后,立刻进行大力推广运动。特别是在该教科书的审查结果即将发表之际,日本地方自治团体的议会对“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支持接连不断。日本对中国人民进行残忍的屠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有2000多万人死亡,其中南京大屠杀就杀害30多万中国人,对此,教科书只字未提,而是竭力为自己辩护。可是另人困惑的是,日本政府批准这一版教科书的发行,日本国内确实诡异的一片沉默。

日本是贪婪的。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他们所谓的“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在田中递交给日本天皇的奏折中,其厚颜无耻地向天皇提出了臭名昭着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也称为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而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日本的大陆政策开端于“明治维新”初期,经过20年的准备与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而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其发端、成熟、实施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是日本近代长期奉行的最高国策。大陆政策设想先占领台湾,在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占领中国的满蒙!最后占领全中国,而后是亚洲以及全世界!当年,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日本后来的一系列对我国及其他受害国所采取的政策和侵略行动,便都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这便是日本的白日梦!区区一个岛国,竟对世界有如此可笑的欲望,日本的贪念真是愚蠢丑陋到极致!

现如今,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段历史而把与日本的关系弄得彻底僵化甚至决裂,但我们更不能就此宽恕他们。日本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可是我们的国人却渐渐将历史淡忘。勿忘国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但我们要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现今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要想取得更大更稳定的进展,需要我们两国人民和政府共同的努力。

为了胜利观后感(三)

1931年9月18日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看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影,名为《为了胜利》。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完整叙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片,感触颇深!

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天,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华民族觉醒了。从那时起开始的抗日战争,鲜明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直至夺取抗战的辉煌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一定会胜利,正义一定会胜利。

以前我们认为只要我们自己明白这段历史就行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不是这样。日本政府的种种错误行为,从历史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让我们明白不仅仅我们自己要了解和明白这段历史,同时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了解这段历史,都明白这段历史。让共同反对战争,反对日本的歪曲历史的行为成为全球人们共同的行为。不能让日本的错误行为蒙蔽了其它国家爱好和平的人们,不能让日本的错误声音掩盖正义的声音。

77年过去了,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压迫、奴役的命运一去不复返。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们既面临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始终要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让所有中华儿女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吧,中华民族从此是战无不胜的!

为了明天观后感


为了明天观后感(一)

看了《为了明天》这部影片,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镜头,不断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中学生张瑜和王佳为了一件小事就打架,旁观同学不仅不加劝阻,反而在一旁扇风点火、推波助澜,引发张瑜和王佳两位同学在放学路上再次大打出手,导致王佳内脏出血过多,抢救无效而身亡;中学生王亮和刘莹早恋闹出人命;十六岁的女孩因涉及毒品而丧生;李小敏从小过份讲究吃、穿、玩,而沦为罪犯……

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这引起了我深深地沉思。

他们无知、不懂法,生在优越的环境中,追求享受,心中只有一己私欲,把国法一股脑儿丢了。酿成悲剧,使家长、老师痛心疾首。

他们不求上进,没有积极向上的目标。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祖国的希望,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认真学文化,学本领,把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学习上,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不断地增长才干,长大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而他们却忘了自己的职责,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希望,也辜负了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培养。

他们忘了本。党和国家为青少年的成长,为培养下一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开创各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他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忘记了党的教导、老师的教育。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雷锋式的接班人。雷锋是我们光辉的榜样,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雷锋,忠于革命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热情工作;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艰苦朴素,认真学习。做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人,做一个社会所欢迎的人。

党的教育是阳光,国家的法律是春风。我们要从小学法、懂法、守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雷锋式的优秀品质。要做到文明礼貌,艰苦奋斗,从小学好本领,为了祖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为了明天观后感(二)

12月4日是我国法制宣传日,学校组织我们高年级学生去影剧院观看法制宣传片《为了明天》。电影结束之后,大家仍沉浸在情境之中,心情异常沉重。

《为了明天》这部电影是由中央电视台着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主持的,中间穿插介绍了十个左右青少年犯罪的事例,有偷窃犯罪、校园暴力犯罪、早恋酿成苦果、网络犯罪等等。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让人深思,发人深省。其中两个事例让我难忘。

“小魔女闯江湖”讲了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女小敏由一个优秀学生堕落为盗窃犯的犯罪过程。她衣着靓丽、出手“慷慨”,面对盘问依然面不改色。是什么使她有这种转变?是对物质刺激的盲目追求,是家庭的原因使她甘愿堕落,越陷越深。

“校园暴力、触目惊心”讲了一对好朋友开始闹着玩,不小心将一件毛衣撕破了,于是两人大大出手,但在老师的劝阻教育下双方平息了“战斗”,可是放学后两人有经不起同学的鼓动,再次大动干戈。当血迹斑斑的小张雨被家人送到医院时,却因伤势太重、送来的太迟而抢救无效死亡。看着痛不欲生的张雨父母,我们的泪也悄悄地滑落下来,内心一阵痛楚,是为谁?

影片中一幕幕悲剧令人触目惊心,警钟伴随着电影的尾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人之初,性本善。”记得很小的时候听爸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第一次拿了人家一个画板,回家后妈妈说:“乖乖,真有出息。”后来他顺手拿走了人家一条长裙,从小偷小摸最后偷到了金库。事情发生后,他带着手铐对他妈妈说:“妈妈,我有话和你说。”当他妈妈凑近他时,他一口咬掉了他妈妈的耳朵,说:“你害了我。”

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无暇的,然而童年是幼稚的,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呵护,父母的搀扶。有些孩子生活在暴力家庭当中,心灵受到了创伤,造成了性格孤僻,人格畸形,没有健康的人生观,逐渐误入歧途。这究竟是谁的责任呢?

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在家有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爸爸博大宽宏的爱护和精心的培养,在学校有老师谆谆教诲,同学们的团结友爱。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像我一样拥有幸福,远离饥寒,不受歧视,不受虐待,远离罪恶,远离犯罪!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对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应当启迪良多。青少年朋友,让我们从点滴做起,避恶扬善,不断提高自己,不辜负党和社会、父母对我们殷切的期望。为了我们拥有 美好的明天!

为了明天观后感(三)

《为了明天》该部电影是中国首部防备青少年守法犯罪法制教导片子,用了典范的案例,并请有关专家点评,影片充足展示了党中心三代引导中心亲热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先容我国青少年景长的环境;通过模仿再现若干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揭示当前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的趋势;通过有名专家学者和司法工作者访谈,剖析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代沟加大、家庭残缺、交友不慎、辨别才能低和心理偏差等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起因,以及青少年犯法者既是损害行动人也是受害人的双重迫害性;影片以启示、交互的伎俩向青少年遍及和灌注应知应会的法律常识,培育他们从小崇尚法制、遵纪遵法的观点跟习惯,清楚小错不改、大祸之源,弱肉强食、害人害己,缺少警惕、受残害,行为偏差、迷途难返等情理。影片使青少年观众们受到警示,建立自尊、自爱、自律、自警、自醒的精力,使家长与社会各界得到启发,防患未然防患于未然,推动全社会独特关怀和器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影片中一个少男因楼上家不留神引起下水道梗塞,就把楼上家里的孩子活活的掐逝世,那是如许残暴的啊!十六十七岁,花季雨季火红的太阳呀!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这样不仅是害了别人,也是害了自己,假如他有一颗宽容的心,多多宽容那不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大错了,不不仅是给别人的一份摆脱也是给本人的一份解脱。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别人。

国度为了陪养下一代青少年,付出了多少血汗呀!他们把盼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咱们要不护所有的,去担起这份重担!

让我们举动起来吧!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为了和平观后感优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m.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为了和平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