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精选。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我们可以把对作品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大家在读书的时候都写过读后感吧!你对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启发吗?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现“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篇1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当我知道这本书的名字时,我有些困惑,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简单却又令人深思的论题,我想不仅仅是我,日常生活中很少人会去认认真真的思考这样的问题。回到南宁专门去书城翻阅了这本书,欣赏之后,真的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细细琢磨书中所诠释的观点,让我悟出许多深层次的道理。以我的理解写下自己的感言,由此以后用这个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结合我的工作,谈一下体会:

首先,热爱自己的岗位,心中常存责任感。广西公司给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工作岗位,希望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公司领导时刻期冀我们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办公室文员我始终本着努力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报着多付出一点点的心态多做,表面上看起来自己做多了事有点吃亏,其实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当责任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无责任心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给所在的项目上带来一点点的损失,却可以毁掉你的一生。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但只要尽职尽责,就会得到广西公司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工作就能做好。这样你就会为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其次,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办公室工作者,平时养成多看书,勤练笔的好习惯,写是个人思维能力的反映,是最基本的功夫。要坚持做到笔耕不止,多学习,勤练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字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项目上的宣传报道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项目上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日常上活中,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这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职业素养,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的工资多赚每一分钱。我和公司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项目上在赢得利润的的同时,我们要为项目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成本,尽量的节能降耗,把成本降到最低,这是每个员工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最后,我们全体员工都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在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安全生产,服从安排,努力工作。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项目上的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工作成果是相互合作的产物,工作成果转化成了利润,我们的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违背这个基本规律的工作都只会是徒劳。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合作的结果,偏离了这个中心点,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

与其说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还不如说你的成功从哪里开始,所以需要我们扎实工作、踏实付出。路在脚下,要看我们怎么去走。成功不是空口白话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我们勤勤恳恳、用实际行动收获的。而出色的成绩的得来,需要我们勤思考,勤行动,勤总结的经验的积累。这也是公司开展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更饱含了广西公司领导对我们的期望,教会我们如何工作,直面人生。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篇2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纵观作者长篇著述,答案无非四个字,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作者从五个方面剖析了决定工资的几大要素:工资与公司的利润、工资与工作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从而为我们找到了工资的真正来源,也提出了提高工资的途径。

就个体而言,我的工作是汇成公司利润源泉的一滴水,但无法决定公司的利润。换句话说,付出劳动是我获得工资的必备条件,但并不是决定因素。但当每一个员工都做好这滴水,涓涓细流,汇积成河,就会形成公司利润获取的渠道。所以,只有从管理者到员工每个成员都来用心读《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这本书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

我不能决定天气,但我可以选择心情,我不能选择容貌,但我可以选择表情。同样的,我不能决定公司的利润,但我可以做好自己。工资与工资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归于做事的范畴,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归于做人的范畴。我先做人,再做事。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看题目,认为不过是管理者对员工的说教,细细看来,可以从许多益智故事中琢磨出做人的道理。文中提到的高尚品德:忠诚、诚信、正直、爱心、守时等品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成为做人的根本,人的品质决定了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决定了工作态度。其中,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的精神对我有很大触动。多做一点,少做一点,日积月累,不同的选择便会显示出巨大的不同结果。假如用1作为标准,如果每天做的工作都是1,那么你永远都是合格的,不管多少个1连乘,结果都永远是1。但如果每天比1多做0.01,69天后,你就不是你了,你就比以前的你成长了一倍,变成了2。与之相反,如果你每天比1少做0.01,68天后,结果就小于0.5,减少了一半。可见,多做一点不是吃亏,是得福,是人生精进的窍门。

再说做事,做事就是能力的展现。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最可贵之处更在于工作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文中的每天提高1%的工作方法对我裨益甚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话平时耳能祥熟,但真正做到却是不易,或者说我们平时忽视了一天进步一点点的收效。如果每天个人能力提高0.01,那么一年下来,个人能力就会提高(1+0.01)365=37倍,那自己还认得自己吗?早已是一成功人士了。如果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都提高1%,每天创新比昨天多一点点,每次都力求比上次好一点点,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进步一点点,将每天进步一点点变成企业文化,鼓励每个人。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就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并且改变企业的命运。

同样的,《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只要你看进去一点点,认真思考一点点,马上去做一点点,对自己就会有很大帮助。说穿了,做好人、做好事,就是人安生立命的法则,走到哪都会有一份回报,认真做人、认真做事就是工资的源泉。话说回来,做人做事精进到一定程度,工资也就不是上班唯一的目的了。

注:《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作者:吕国荣在此谨向本书作者致敬!并感谢作者的光临。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篇3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上班的人们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上班赚的!”。这样的回答浅表而抽象,我们看问题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我们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源地想一下我们的工资到底从哪里来?我个人认为所谓工资就是企业给予员工所付出工作劳动的报酬,也称薪金。它是我们员工用辛勤的双手换来的物质回报,是社会对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它也是每一个员工实现马斯洛层次必须的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商品经济欠发达,没有市场,更没有竞争,一切社会、经济、生活都是按照行政指令按部就班的进行的,所以几十年的传统思维模式传承至今,大家认为只要我做了事,干了活单位就要发工资给我,至于干得是好是坏,创不创造利润那不是我的事,跟我没关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已经严重不适应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国家顺应发展的潮流搞市场经济,企业都没了“娘”,都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场如战场”,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无处不在充满了现代生活,我们做为企业的一员再不能默守陈规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拜读了《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后,真的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结合我的工作,谈一下体会:

一、转变观念,认清形式。我们应该转变我做了事就要拿钱的陈腐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我们的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违背这个基本经济规律的工作都只会是徒劳。所以我们全体员工都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以公司[]一号文精神为目标,紧密团结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周围,在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安全生产,服从安排,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必须围绕一号文的经济指标去做,偏离了这个中心点,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我们保质、保量完成了这些经济指标,我们的企业才会赚到丰厚的利润,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甚至提高。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我们大家应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上,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边学习边创新,多搞小发明,小革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的工资多赚每一分钱,而我们也会成为企业的人才,社会的栋梁。

三、爱岗敬业,把公司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公司给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工作岗位,希望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公司领导时刻期冀我们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顾客是上帝!”,我们的工作好坏直接决定着“上帝”们对我们劳动成果的认可与否,决定着我们的劳动成果能否换回利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只有本着优质服务的态度去做每一件工作,我们的企业就一定会赢得更多广大客户的青睐!我们的企业就会真正做到“诚信立企,合作共赢”。

综上所述,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我的回答是:只要我们全体员工在经营层的正确引导下,服从指挥,每个人都多、快、好、省的做一点,我们创造的利润就会提高,只有“锅”里多了,我们的“碗”里才会水涨船高!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挤身于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之车!我们公司一定会做大、做强,从而走向辉煌!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篇4

上班拿工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作为一名拿工资的人,却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其实,这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通读这本书之后,就会感觉到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甚至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就我个人的理解,这本书强调了一种主人翁意识。企业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只有企业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利益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保障。这种主人翁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应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中得到升华。

工资,就是企业给予员工所付出工作劳动的报酬。它作为一种物质回报,是我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社会对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生存发胀的重要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应该转变那种“干活发工资,其他跟我没关系”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大做强,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拜读了这本书后,我结合本职工作,谈一下体会。

本书从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决定工资的几大要素,那就是:工资与公司利润,工资与工作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从而为我们找到了工资的真正来源,也指出了提高工资的途径。

在工作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所以我们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应当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

从实习,到试用,再到成为广晟期货有限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来自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鼓励。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深深的感染了我,对事业的追求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方向。在研发中心的工作中,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件事情,让我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公司的一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公司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学习中来,从我们的努力中来,从公司的经济利益中来,更是从从公司的长远发展中来。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篇5

上班拿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单的提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领会其内涵。作为一名拿工资的人,我们却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其实,这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每一个职员都要弄明白的工作理念。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从工资与公司利润,工资与工作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决定我们工资的几大要素,从而为我们找到了工资的真正来源,也指出了我们提高工资的途径。读完这本书后,让我们对一个好员工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

大部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目标,但描述这些目标的辞藻大多是华丽的、矫情的甚至非常空洞,作者揭开了这层面纱,指出企业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利润。但对于员工来说,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有赢利,才能获取报酬,这也是工资的首个来源。显然,谁为公司创造的利润越多谁的工资就越高,因此,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决定着工资的高低;而工作精神又决定工作业绩的好坏,如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工作毅力等,但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一定就能做出高效率的成果,这还需要卓越的工作方法。

在公司壮大过程中,作者特别指出这也是我们工资增高的一个过程,而维护好公司的一个微小利益,却是维护我们每个员工的最大利益,因此,维护公司的利益是我们的使命。这里边最为耀眼的,是关于员工的高尚品德及优质服务的阐述,这对于更好地维持和树立公司形象是及其重要的,也是公司能够壮大的重要条件。这也指出了作为一名好员工,除工作业绩之外,高尚的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的思路可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怎样才能把作者的整个思想整体体现出来并给读者一个清晰深入的认识呢?作者显然是用了不少心思,下了许多功夫的。他从公司的经营成本及员工与公司的天然联系出发,让每个员工都清晰地认识到公司对他们的真实意义,也就是说,在公司获得利益最大化时,每个员工的利益也达到最大化,紧紧吸引着每位读者的眼球,同时,作者又指出,对于每一位员工而言,这并不是绝对的,其中包含众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该书读起来意味深长。

深入阅读该书,使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润、工作业绩、工作方法、道德等的各方面关系,而该书所包含的其他丰富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篇6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看到这一标题,每一位员工都会立刻有个第一反映的答案。我当然也有我自己心中的答案,通读全书,受益匪浅,总结一下就一句话,本书强调的是一种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意识应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

2006年11月1号我来到北京加成公司,作留学咨询顾问,对这份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恐惧到热爱,3年有1000多天,每一天我都会发现自己有变化,加成教会了我做事,更教会了我做人,这让我对加成,对加成的每一位同事,甚至加成的办公室,办公桌都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因为我把自己看成是加成人,把加成看成是我的家。

2006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3年多了,这3年不知道有多少大学生涌入北京,北京永远是各路精英觊觎的土壤,人才济济,竞争在所难免,压力也自然随之而来。大学的课堂只是人生的第一课,真正的课堂是在社会,如果不能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那早晚会被公司淘汰,也会被北京淘汰。在公司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的竞争意识,凡事永争最好。每天大家在公司工作的时间是一样的,要充分利用这八个小时,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八小时以外你是在做什么是区分你和你同事之间工作态度的直接表现。欲懒则先勤,在你没有争取到第一以前,永远也不要有休息和怠惰的想法。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我深谙自己的职责,顾问其实就等于是销售,销售永远走在公司整个工作体系的前沿,没有销售就没有客户,没有客户就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经济来源何谈公司的运营,又何谈员工的工资和发展?作为顾问,应该永远充满激情,客户会从我的激情中看到专业素质,看到能力,看到自信,从而才能建立起客户对我的信心,对公司的信心。对于老客户要提供最周全的服务,因为真正的销售是从签约以后开始;对于新客户要不厌其烦,因为客户对公司的印象也有个过程,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现在留学行业竞争激烈,在北京经过教育部注册的公司就有70多家,还有林林种种的其他公司,大家都要立足,都要吃饭,有的靠品牌,有的靠历史,有的靠压价,在这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每一名顾问都有义务去努力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赢得客户和经济利益。公司和员工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没有公司,员工安附?没有员工,公司安在?

再次问我自己,我的工资从哪里来?答案在这里:它从我的学习中来,它从我的努力中来,它从我的微笑中来,它从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中来。它从公司的信誉中来,它从公司的品牌价值中来,它从公司的经济利益中来,它从公司的长远发展中来。

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 篇7

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闲着没事干要写这个啊,因为很明显我们的工资是单位发的,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本没有去写一本书的必要。

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先翻阅了一遍,这时就有几个概念吸引了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完成任务结果、1.01连乘69次,结果就大于2;0.99连乘68次,结果就小于0.5。这些全新的概念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也从来没有想过,也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我。

静下心来,开始仔细的翻阅这本书,开始去想工资的内涵。工资,顾名思义,只有做了工才能得到资。所以决定我们工资来源的不是单位、不是领导,而是在于我们自己。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触动我心灵的第一个概念。我们员工作为单位的一员,是整个单位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单位发展的好,效益上去了,我们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简单来说,也就是,我们的工资从单位利润中来。单位的利润从何而来?无非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为单位盈利,另一方面为单位节约成本,此外还要时时刻刻维护单位的利益。单位的首要目标是赚钱,我们必须证明自己能够帮助单位赚钱,才能够成为单位的珍贵资产。无论一家单位是大是小、是富是穷,使用公物都要节俭,节约一分钱就等于为单位赚了一分钱。最简单的道理,我们每天在食堂吃饭,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

完成任务结果是触动我心灵的第二个概念。市场经济是不重苦劳重功劳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工资从工作绩效中来。在老板心目中分数很高的员工,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这些员工也将获得丰厚的奖赏。假如一名员工每天努力的工作,但如果没有效率,做不出业绩,单位又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呢?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忙。急急忙忙的上班,急急忙忙的做事,可一到月底盘算,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成几件事,这就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不管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有能力才是决定薪水的唯一标准。

1.01连乘69次,结果就大于2;0.99连乘68次,结果就小于0.5。这是触动我心灵的第三个概念。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老子不是说过么: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个人的心态才是他真正的主人。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一个人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就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的更为理想。我们不能决定天气,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情;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我们可以选择表情。

做事做到位这是触动我的第四个概念。许多人在外出时,总要带上旅行杯,旅行杯的盖子一定要盖好、拧到位,否则,杯里的水就会洒出来。旅行杯的盖子如果拧不到位,就等于没盖盖子。由此想到,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到位,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等于没做工作。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悟。谢谢!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精选范文)


最近读了朱永新老师《致教师》中的一篇“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

“工作意味着创造自我,实现自我,并因此而幸福"。朱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下地种田的感觉。小时候假期特别多,但大多要下地干农活。每天睡眼惺忪时,就被父母带到地里,总感觉又脏又累,让人无精打采。但长辈们却精神抖擞,越干越有劲。特别是父亲,赶着牲口耙地时,象驰骋疆场的将军,威风凛凛;割麦抡起掠子割麦时所向披靡,大有横扫千军之势。

我一直搞不明白,同样下地,大人们,为什么越干越有劲呢?

参加工作后,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农民的舞台就是田野,春天播撒希望,秋天收获粮实。收成就是他们的成就。辛勤的劳动就是在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的工作不更是这样吗?

朱老师告诉我们:“工作再艰苦,如果你真正喜欢它,它就绝对不会伤到你。艰苦的工作不仅代表着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也预示着工作的前景非常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艰苦的工作不仅不会伤害那些热爱它的人,而且能给我们更大更高的额外的奖赏”。

仔细品味,我们的工作处处都有幸福。幸福来自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幸福来自于备课。刚参加工作时,学校由于缺老师,我又教数学,又教英语,怎么教呢?面对讲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只有废寝忘食,边学边教。为了掌握专业知识,建立框架体系,我迅速背会了教材。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被问住,我熟读教参,学会每一课的相关知识。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避免死搬硬、套照本宣科,我每天思考到深夜,查阅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导语,不到一年,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小专家,不仅能熟练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能不看课本出卷子。随着工作变化,我先后从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等教学工作,没有一样是单凭学历知识能胜任的,都离不开备课,正是因为备课,是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天天学习,不断成长,每天都在品味幸福。

第二,幸福来自于上课。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备课到深夜,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反复默诵,感到胸有成竹才去上课,然而,走上讲台,精心准备的内容往往一到课堂就被打乱,和预设的情景完全不同,达不到预期效果。我赶紧向老教师们请教并不断听课,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情,以学定教,随机应变。每天上课前列出教学提纲,预设多种方案。很快学会了看着学生的眼睛提问,根据学生的反馈上课。多年来,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上课,不断丰富我的课堂语言,锤炼我的组织能力,使我的课堂妙趣横生,也让我其乐无穷。

教育工作,让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张亚娟)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

关于我从哪里来心得


感言就是表达因为某些事情引发出的想法的文字语言,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让心灵得到抚慰。当我们在一些重要的获奖场合或者其他重要场合,都会去发表关于当下那个时候的一些心情感悟,有没有比较好的感言给我们参考呢?以下是由我们收集整理的《我从哪里来心得》,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1)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吕国荣编著的《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一书给出了明确答案。来源大致有六个地方,分述如下:

一是出自公司企业的利润。公司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员工的工资便没有了源头,因此,公司企业的利润高低,决定了公司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的高低。

二是出自员工的工作绩效。员工的工作绩效体现在各岗位员工的生产产量、质量等方面,员工工作绩效高了,必定会提升公司企业的利润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员工工资额度。

三是来自员工的职业精神。一个公司企业必有一种企业精神,例如,我们的彩虹企业精神就是“敬人敬业,追求卓越。”这种企业精神就是彩虹员工不同与其他企业的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二十多年来,这种精神激励着广大彩虹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追求卓越,提升自我,向世界展现彩虹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是公司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公司企业管理水平、利润水平、工资水平提升的支柱。一个公司企业如果失掉了这种精神,员工就会一盘散沙,企业就不会兴旺发达!

四是来自优良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不对,再优秀的员工工作起来也只能事倍功半,不能够卓越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事半功倍,增加效益的目标。

五是出自员工高尚的品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风气,员工品德低下,就不可能搞好企业。只有具有良好公司企业风气和具有良好品德的员工组成的企业团队的公司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常盛不衰,这样的企业才能够不断产生出辉煌的企业效益。

六是来自公司企业员工优质的服务。企业产品的质量来自每一个员工精心的作业和对用户精心的服务,缺少了这一点,用户就会不满意,定单就会减少,效益利润就会降低。因此,员工对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提升公司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公司企业员工的工资的来源主要来自公司企业的利润,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业精神、工作方法、品德修养、优良的服务是公司企业取得丰厚效益利润的保障。一个公司企业如果能够把企业的效益利润和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业精神、工作方法、品德修养、优良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定会创造出辉煌的公司企业奇迹。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2)

通过学习《你的工资从哪里来?》感触很深,领会如下:

上班拿工资,这好像是至理名言的事。可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略的发问,并不是每个上班的人都可以真正地懂得。“当寰球经济处于危机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工资都跟企业团体密不可分的,它不是企业‘发’的,也不是领导赏赐的,而是通过我们辛苦的付出、努力的工作应而失掉的相应回报,是我们自己‘挣’出来的。”细细品读此书,就能够悟出良多的情理。从这个角度来讲,保护公司好处就是维护我们的自身利益。

一、工资从工作绩效中来

企业的利润是由员工所创造出来的。客观地说,员工所发明利润的多少将直接来自于工作效绩的高下,这也是员工本身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事迹是一个企业的性命,每一个企业都把重视业绩当作本人企业的主要组成局部,而且把业绩当作员工的重因素质之准则。

员工所创造利润的多少将直接来自于工作效绩的高低。经理心中分数很高的人员,一定是那些业绩凸起表现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更丰富的奖赏。对员工来说,杰出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毫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所谓:‘想吃桃就先种树,想播种就先付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易明的道理。

业绩对员工和公司的重要性不问可知,企业要欣欣向荣,必须有好业绩,员工表示优胜也需要好业绩,员工们天天早出晚归、辛劳努力的工作,如果没有好业绩,公司不赚钱,那所有就想当于都免谈,‘苦劳并不代表功劳’!如果没有业绩,公司不赚钱,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呀?一个为公司着想的员工,应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作甚公司创造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要害的就是拿业绩谈话。

在企业中最受看重的员工,并不是那些只晓得埋头苦干的员工,只有那些出结果、重功效的员工,才最有发展前程。有这样一个理念:“不重进程重成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企业里最器重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眼里的“苦”。作为一名员工,你要寻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绩”。

在我们这个时期,多的是“忙人”。他们每天急急忙忙地上班,急匆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可到月底一算,却发明自己并没有做成多少件像样的事情。他们往往以一个“忙”字作为自己努力的美丽外衣,却没有想到,如果你已身心疲乏然而一无所获,这种忙,只能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在无意中挥霍了你的生命。

二、工资从企业的利润中来

一个企业,生存的独一理由就是创造利润,有利可图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意思跟目标。对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劳动是营生的手腕,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有赢利,员工才干获取报酬,能力有稳固的生涯保障。谁为企业赚得多,谁的工资就领得多。假如你不能为企业赚钱,只有被裁员或减薪。确实,作为工薪阶层的员工,在多年的职业的时光里,月月等候着、期盼着单位发工资,引导发奖金,仿佛只有我在企业里待着,按时高低班、出满勤、干满点就必定可能领到工资,单位发工资就成为理所应该、理所当然的事件,什么“个人业绩、公司利润”都与我相距甚远。市场经济的到来,给咱们以警醒,让我们去苏醒的意识和感性的思考……

三、工资从职业精力中来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多做一点点,名义看似乎吃亏了,实在并没有吃亏。由于这样不仅锤炼了你的意志,而且提高了你的工作才能,得到了领导和共事们的确定。多付出一点点是你必需好好培育的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它是你成绩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因而,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需要求自己比别人多做一点。多做一点不会让你吃亏,相反,你取得的回报会更多。不一个企业须要按部就班、不思进取、不敢改变的员工。改良自己的工作方式,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是每个员工必须尽力去做的事。要想成为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首先你必须存在自动改变、主动翻新、主动改良的意识和能力。唯有转变和立异才能实现工作效力和工作品质上全新的奔腾。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你的工资也会相应的进步。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3)

今天听了三年级胡老师的新授课,《年月日》,胡老师说的引入是谁能说说的你的生日,生日是每个人的重要日子,生活中也有一些重要的日子,出示四个填空,国庆节是(),申奥成功是年月日,植树节是年月日,儿童节是月日。然后问同学,关于年月日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这个开头看似很流畅,其实有几点处理的并不好,第一,学生一般来说生日会是两个日子,那么,为什么一个时间出生却又两个生日。第二是申奥成功看似与教学生活化,其实经过10来年,申奥成功的日子与学生并不是很重要,很紧密的日子,真正知道,记住的同学并不多,这种生活化意义并不大。三是学生在叙述的时候往往把天和日当足够一回事,就年月日来说,恰恰是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年月日既是是记录某年某月的某日这样一个日子,月份,年头的时间单位,也是表述经过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这样一个时间跨度的时间单位。天和日恰恰能够作为区分年月日这两个知识的切入点,所以这就要说说我们的引入,或者课前复习究竟从哪开始

一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纪开始,教材是某一个时期的时代产物,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对某一些过时的,于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内容摒弃,而增加有生活实际意义的东西。比如可以增加母亲节,建校日等,

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始,比如好多学生到了初中也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阳历阴历,什么事公历农历,原因是我们对记录时间的历法整个的教材中就是空白,虽然年月日这里应该有一个知识的铺垫,但教材并没有这样的内容,所以教师要通过生日这个特点将公历农历这样的历法适当的做一个介绍。

三是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开始。从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书心得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张娜

假期中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书中的教育案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感觉每个案例都是那么的鲜活,从中我也学到许多的教育智慧。比起以前读过的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教育书籍,这本书读起来更轻松,更加乐于去读,从中也收获了不少。

读过了书中的一些教育案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个个场景也浮现在眼前,和书中的一些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做法也进行比较,也反思了一些做法,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教育的效果会不尽相同,这也就体现出了教育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是,一个学生在老师刚讲完不许爬树之后,他仍然爬树,当老师问他问什么爬树时,他的回答仅仅是:“找比不到小朋友,我看不到他们,我就爬到树上想看看他们在哪里。”而老师则微笑的问他:“如果我找不到小朋友站到你的肩膀上去找,你愿意吗?”多么巧妙的处理,让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而不是去一味的去否定。想想自己在处理类似事件的做法,当老师讲完要求,学生再次犯错时,常常简单的认为学生故意捣乱,想和老师作对,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向了老师的对立面,从这样的角度去说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而这位老师巧妙的处理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聪明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化敌为友的做法,让学生欣然接受。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相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都能像这位教师一样,把问题进行转换来处理,那样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中有许多这样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书中提到的100个案例,只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情况需要我们利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处理。我想读过每一本书,不仅仅是把书中的内容记住,更重要的是领会书中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我们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能转换处理问题的角度,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处理这100件事情的方法,而是给我们提供了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就像书中提到的一位专家用一种方法很奏效,但是遇到一名师范生,这个方法反而不好用了。教育就像医生开药方一样,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开药,不能千篇一律,要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不用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适时的引导。每个孩子犯错误的背后,都有一些孩子的想法和原因,只有深层的了解,才能找到根源,就象医生诊病,要查明病根,才能准确的下药。教育的智慧在哪里,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他们。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5)

初次读到这个名为《教育也是很顽强的》的教育案例,我的震动很大,感触也很深。故事说的是一位调皮的男生无视老师的提醒,不停地扮鬼脸逗同学,后来因为不服老师请他站起来听课冲出了教室,教师也随之追出了教室。接下来,师生二人在操场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击赛。结果是教师用他最后一把力气抓住了他的学生,学生的眼泪夺眶而出,搀扶着老师走回办公室……

事后,故事中的老师说,他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育也是很顽强的;当教育充盈着决不放弃的毅力时,它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我很钦佩这位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同时也牢牢记住了他讲的话。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育问题无小事,要反复抓,抓反复”,虽然朴素通俗,却和这位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问题就急躁,遇到失败就丧气,稍不如意就埋怨……工作毫无乐趣而言,每天疲于奔命而已!其实,只要换一种思维的方式,稍稍改变一下自己,我们就能做一位真正顽强的教师,目标始终如一,信念始终坚定,做事随机应变。面对学生的问题,不做机械简单的回应者,而做机敏的决策者。

一个真正顽强的教师,在战略上是执着的,目标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但是在战术上,他肯定是灵活的,这种办法不行,就换另一种办法,他办法很多。假如用某种办法多次碰钉子仍然拒不改变思路和方法,那就不是执着,而是死板了。你会发现很多死板的教师恰恰是那些“挣扎”者,因为“挣扎”没什么策略可言,只有本能的、被动的、机械重复的回应。

教育的顽强说到底,我个人认为是一种爱。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有一点值得我们深刻地从思想上认识到,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教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爱”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不因为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因为差生就“严中无爱”。对于差生要“严中有爱,严之有序”,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才能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诚相待,才可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敬,就能主动接近老师。同时对于学生所发犯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加以指正,决不姑息。如果教师一味面慈心软,对学生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松散,无所顾忌,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其实,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学生每反复一次要使他们受到一次教育,向前迈进一步,即使是很小一步,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使他们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作为班主任,要从关爱学生的炽热之情中激发起后进生的感情、点燃后进生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使他们在“顽强”的师爱阳光下茁壮成长。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6)

徘徊在图书馆的书架前,忽然被一本书的名字所吸引《你的权利从哪里?》。对啊,我的权利从哪里来?不禁陷入思考,印入脑海的就是天赋人权、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权利的来自于法律的赋予这些理念,那么此书中的权利来源究竟是什么?难道就和我所想到的权利来源一样吗?为此,我翻开了这本书《你的权利从哪里来?》,这是由美国著名的刑辩律师与法学家艾伦德肖维茨编写。作者为本书取一个这样的名字,我想可能是最大程度上刺激到读者的视觉神经吧,然而读完本书以后,我觉得这样的名字也确实揭示了本书的核心,全书始终围绕权利的来源展开。

权利来自于哪里?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权利的来源决定了权利的地位与内容。在权利没有受到侵害之前,我们将自己拥有的权利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在失去它时,才开始诊视它。在这个充满犯罪的世界里,权利之于我们而言成为一个保护伞,关键时可能直接关乎到我们的生命。我们要时刻保护自己的权利,即使在它没有受到任何侵害时,如作者所言最能维护权利的方式是主动而持续地为权利辩护,而非被动的仰赖最高的权威。

我们要维护权利,需要探求权利来自于哪里而为我们主张的权利提供强大的论据支撑。然而权利是一个元问题,需要从根源探寻。权利从哪里来?针对这个问题,艾伦德肖维茨一反传统的自然法学派的主张权利来源于造物主、自然;也不同于实证法学派的看法权利来自于法律的规定。并在书中石破天惊的提出权利来自于恶行的理念,一言以蔽之,权利来自于不义。作者认为人类对于何为正义也许永远无法达成共识,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诸如犹太人大屠杀、卢旺达种族灭绝、奴隶制、私刑之类的恶行再次重演。权利正是来自于人类对过去经历的暴行磨难的反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人类积累起权利体系来对抗恶行的侵袭。

艾伦德肖维茨就自然法学派的主张权利源于造物主、自然的主张进行反驳。他认为以造物主之名发言的人,总以自然权利来掩护党派、宗教与个人的议程。确实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少数人以其能够和上帝对话,声称是上帝的儿子、代言人、替上帝管理人类,一步步使自己实施的恶行正当化,从而导致造物主的法律成为种族灭绝、奴隶制度、君主制、反犹太人主义、恐怖主义等诸多恶行的依据。

权利不是来源于自然。自然法学派主张人的权利来源于自然,他们认为凡存在必正当。然而事实并不是如他们所言,经验告诉我们自然存在的却未必是正当的,痛苦、死亡、奴役与种族灭绝等等很难让我们相信自然存在的是正当的。如果凡存在必正当,我们就不需要再去制定法律或者其他规则来改善自然。人的天性是自然的,既有史怀哲与希特勒,也有孔子与尼采,有不顾他人利益而只顾自己的本能。人的天性多种多样,但是这并不会使得天性直接衍生出道德,不能让我们依据天性得出某项权利。

我同意艾伦德肖维茨的观点,权利不可能来源于神授,如果权利来源于上帝,那么上帝则是不公平的;如果权利来源于上帝,那么上帝是多变的;如果权利来源于上帝,那么权利是不可剥夺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存在的未必是正当的,面对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如地震、海啸等,面对疾病、痛苦我们不认为这些自然的存在是正当的。

既然权利不能从外在的造物主以及自然寻得,那么权利是否源于法律。实证法学派主张权利来自于实定法。权利本身受到法治的规范而非任人摆布,从这一点来说实定法的确授予了重要的权利。但是,权利并非仅来源于实定法,权利的样态多种多样,除了法定权利之外,还有大量的道德权利和自然权利。并且在实定法被创制之前,大量权利依然存在,不以实定法的规定为存在依据。

在对古典主义的自然法学派以及古典的法律实证主义有关的权利来源作出评判后,艾伦德肖维茨开辟了第三条道路权利的来源是不义。作者反对亚里士多德式的权利体系构建,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定义权利必须先定义最可欲的生活方式,然而什么是最可欲的生活方式,我们最可欲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几千年里,最可欲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能够确定。然而,不义却为人民所普遍认知,正如没有人会为对犹太人的屠杀辩护、会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构建权利体系以实现正义,首先应该辨识出所要避免的重大恶行,这些经验成为我们提出某项权利的强大论据。正如描述不义要比描述完全正义更加贴近实际,所以从下而上的构建权利体系要远比从上而下而更可行。

读艾伦德肖维茨的《你的权利从哪里来?》,让我对权利来源的认识转换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但是又好像它一直都在,而我却没有认知到。它让我想起一句话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我们对权利的探求会随着历史经验而不断变更,由于不义永远存在,所以权利也永远长存,对权利的探求是永无止境的。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7)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老师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好,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正是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8)

读王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最有感悟的是提到教师要有教育智慧。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在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

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我从哪里来心得(篇9)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一口气读了二百多页,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王老师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方面节选出100个案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教育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剖析。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读完本书,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有教育智慧吗?我的教育智慧从哪儿来的?那一个个熟悉的案例,都时时在提醒着我:教育的智慧来自研究。“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最迫切需要转变的教育观念。通过仔细认真的详读后,心有所感且记录如下:

一、我们一直都在模仿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日常教学中能够遇到的类似的事情,有的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

但是,我们忘记了,模仿是最低级的学习,靠模仿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师。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研究问题,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要学会思考。也许你会笑,思考谁不会?错了!如果大家都学会了思考,那么大家都成了名师了,难道不是吗?

二、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们需要爱,学生更需要爱,但是通过很多案例都可以看出,单纯的用爱来感动学生、劝导学生却是远远不够的。在对学生付出爱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理智和冷静的思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用爱和理智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做“越老越臭的教师”

很多人都知道: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医生凭借的是专业技术,越是研究越深,经验也是越多越好,有些老医生甚至不需要科技设备的辅助检查仅仅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诊断出患者是什么病,而年轻的医生就不行,这就是经验的积累问题。

而我们教师呢?由于很多教师年轻时拼的是体力,在工作中很少研究,致使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一旦体力下降了,价值立刻就降低了。教师的主要精力大部分都用来管教学生了,而不是用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所以呢,我们如果不想做一个越老越臭的教师,那就要从现在开始,运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管理学生、教育学生、亲近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多研究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把研究所得再运用到管理、教育、亲近学生中去,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提高自我和学生的素质,争取到老也要做个“越老越香的教师”。

四、给学生减负

现在全国中小学都在讲减负,很多地方也都响应了号召,对学生进行了减负。但是,为什么有些地方通过减负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和各项素质的提高,而有些地方却没有,甚至更加下降了呢?究其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实,大部分跟风的学校都是只看到其他学校作业量减了,也跟着减,明其表却不明其理。减负是要建立在学生学得会、记得牢的基础上的。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科学化的精简课后作业达到减负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减负。不论减负、加负,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记牢。有了共同的目的,又何必执着于一条路、一棵树、一份功呢?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通过对这本著作的拜读,让我受益匪浅,以上仅仅是读后的一点点小小的感触。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运用科学的手段,理智、客观的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运用教育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一定会做一个“越老越香的教师”的。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通用11篇)


书籍是我们人生逆境中最大的慰藉,在阅读作品之后,内心的感动是久久难以平静的。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这样写一篇读后感就很轻松了,你是否不知道如何写作品读后感?以下内容是我们特地整理的“工资从哪里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1

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闲着没事干要写这个啊,因为很明显我们的工资是单位发的,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本没有去写一本书的必要。

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先翻阅了一遍,这时就有几个概念吸引了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完成任务结果、1.01连乘69次,结果就大于2;0.99连乘68次,结果就小于0.5。这些全新的概念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也从来没有想过,也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我。

静下心来,开始仔细的翻阅这本书,开始去想工资的内涵。工资,顾名思义,只有做了工才能得到资。所以决定我们工资来源的不是单位、不是领导,而是在于我们自己。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触动我心灵的第一个概念。我们员工作为单位的一员,是整个单位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单位发展的好,效益上去了,我们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简单来说,也就是,我们的工资从单位利润中来。单位的利润从何而来?无非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为单位盈利,另一方面为单位节约成本,此外还要时时刻刻维护单位的利益。单位的首要目标是赚钱,我们必须证明自己能够帮助单位赚钱,才能够成为单位的珍贵资产。无论一家单位是大是小、是富是穷,使用公物都要节俭,节约一分钱就等于为单位赚了一分钱。最简单的道理,我们每天在食堂吃饭,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

完成任务结果是触动我心灵的第二个概念。市场经济是不重苦劳重功劳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工资从工作绩效中来。在老板心目中分数很高的员工,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这些员工也将获得丰厚的奖赏。假如一名员工每天努力的工作,但如果没有效率,做不出业绩,单位又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呢?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忙。急急忙忙的上班,急急忙忙的做事,可一到月底盘算,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成几件事,这就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不管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有能力才是决定薪水的唯一标准。

1.01连乘69次,结果就大于2;0.99连乘68次,结果就小于0.5。这是触动我心灵的第三个概念。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老子不是说过么: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个人的心态才是他真正的主人。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一个人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就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的更为理想。我们不能决定天气,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情;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我们可以选择表情。

做事做到位这是触动我的第四个概念。许多人在外出时,总要带上旅行杯,旅行杯的盖子一定要盖好、拧到位,否则,杯里的水就会洒出来。旅行杯的盖子如果拧不到位,就等于没盖盖子。由此想到,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到位,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等于没做工作。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悟。谢谢!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2

上班拿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单的提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领会其内涵。作为一名拿工资的人,我们却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其实,这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每一个职员都要弄明白的工作理念。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从工资与公司利润,工资与工作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决定我们工资的几大要素,从而为我们找到了工资的真正来源,也指出了我们提高工资的途径。读完这本书后,让我们对一个好员工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

大部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目标,但描述这些目标的辞藻大多是华丽的、矫情的甚至非常空洞,作者揭开了这层面纱,指出企业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利润。但对于员工来说,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有赢利,才能获取报酬,这也是工资的首个来源。显然,谁为公司创造的利润越多谁的工资就越高,因此,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决定着工资的高低;而工作精神又决定工作业绩的好坏,如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工作毅力等,但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一定就能做出高效率的成果,这还需要卓越的工作方法。

在公司壮大过程中,作者特别指出这也是我们工资增高的一个过程,而维护好公司的一个微小利益,却是维护我们每个员工的最大利益,因此,维护公司的利益是我们的使命。这里边最为耀眼的,是关于员工的高尚品德及优质服务的阐述,这对于更好地维持和树立公司形象是及其重要的,也是公司能够壮大的重要条件。这也指出了作为一名好员工,除工作业绩之外,高尚的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的思路可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怎样才能把作者的整个思想整体体现出来并给读者一个清晰深入的认识呢?作者显然是用了不少心思,下了许多功夫的。他从公司的经营成本及员工与公司的天然联系出发,让每个员工都清晰地认识到公司对他们的真实意义,也就是说,在公司获得利益最大化时,每个员工的利益也达到最大化,紧紧吸引着每位读者的眼球,同时,作者又指出,对于每一位员工而言,这并不是绝对的,其中包含众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该书读起来意味深长。

深入阅读该书,使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润、工作业绩、工作方法、道德等的各方面关系,而该书所包含的其他丰富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3

在外工作十来年,说实在话每个月都在领工资,但是真正还没有去思考过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有幸在空余的时间拜读了《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一书,书中深入剖析了工资来源决定的几个大的要素:即工资与公司利润的关系、工资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工资与工作方法的关系、工资与个人品德的关系、工作与服务态度的关系。

确实,作为一个企业,他的第一任务就是创造利润,只有在初级阶段创造了利润才能像王老吉这样的企业一样最终创造社会责任。但是,前提下,如果企业没有创造利润,企业就无法起步,甚至被日益竞争残酷的市场所淘汰,毋容置疑,企业是否盈利直接决定我们的工资收入的多少!市场是个整体,公司是一个个体,而我们则是这个个体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我们包括研发、销售、生产、甚至公司老总等等组成的一个一个的领导,也包括一个一个的劳动参与者,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一员工作的绩效、方法、品德、态度均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譬如吧,如果一名操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注意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上班期间玩手机或者是睡岗,有可能造成小的事故或更大的人身安全事故,有事故肯定公司会带来损失,有损失肯定就减少了盈利,如果一个公司天天有这样那样的事故,还会盈利吗?再比如吧,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员平时不注意与客户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或者是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不注意形象或缺少礼貌等素养方面的东西,让客户比较反感的话,在同位价格的基础下客户还会选择下一次的合作吗?没有合作,公司肯定就会蒙受损失,一次一次的损失,公司还会盈利吗?再比如吧,如果一个工作人员没有好的品质,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总是骄傲横蛮,不能与其他人员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如果公司都是这样的人,还会有1+1﹥2的效应吗?不会,绝对不会!

书中有句话说的好节约也是盈利。是的,如果我们没有更大的才能为公司创造利益,那我们就想尽办法为公司进行节约吧。根据统计,电器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关闭后不将电源切断)所消耗的电量占所有家庭用电量的11%,这些小小的举动在平常的工作中难道没有吗?有!太多,太多,如果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地从这些细节做起,公司的盈利还会很难吗?让我对书中感受比较深刻的还有一句话完成任务结果确实,有些人为了应付了事,经常对上级交代的任务草草收场,谈不上质量,对于上级来说,你确实完成了任务无可厚非,但是因为你没有严谨的思维,没有科学的计划,你的交差只会是一张白纸,苍白无力,说到底你是在自己骗自己,骗自己的水准,骗自己的能力极限,最终是骗自己的少发工资。

其实,公司的盈利在我们每一个参与公司的任意活动中,在我们公司任意人员的思想中,在我们公司每一人员的素养中!只有我们持有爱公司的信念,每时每刻把公司的信誉、形象、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永远放在心上的时候,我们参与的每项工作才会每时每刻眷恋着我们的公司利益,同时也才会眷恋我们自己的工资收入,正如有人讲过的一句话:好工作就是好好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工作才会为自己证明这是一份好工作。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4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上班的人们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上班赚的!”。这样的回答浅表而抽象,我们看问题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我们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源地想一下我们的工资到底从哪里来?我个人认为所谓工资就是企业给予员工所付出工作劳动的报酬,也称薪金。它是我们员工用辛勤的双手换来的物质回报,是社会对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它也是每一个员工实现马斯洛层次必须的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商品经济欠发达,没有市场,更没有竞争,一切社会、经济、生活都是按照行政指令按部就班的进行的,所以几十年的传统思维模式传承至今,大家认为只要我做了事,干了活单位就要发工资给我,至于干得是好是坏,创不创造利润那不是我的事,跟我没关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已经严重不适应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国家顺应发展的潮流搞市场经济,企业都没了“娘”,都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场如战场”,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无处不在充满了现代生活,我们做为企业的一员再不能默守陈规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拜读了《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后,真的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结合我的工作,谈一下体会:

一、转变观念,认清形式。我们应该转变我做了事就要拿钱的陈腐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我们的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违背这个基本经济规律的工作都只会是徒劳。所以我们全体员工都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以公司[]一号文精神为目标,紧密团结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周围,在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安全生产,服从安排,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必须围绕一号文的经济指标去做,偏离了这个中心点,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我们保质、保量完成了这些经济指标,我们的企业才会赚到丰厚的利润,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甚至提高。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我们大家应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上,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边学习边创新,多搞小发明,小革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的工资多赚每一分钱,而我们也会成为企业的人才,社会的栋梁。

三、爱岗敬业,把公司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公司给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工作岗位,希望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公司领导时刻期冀我们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顾客是上帝!”,我们的工作好坏直接决定着“上帝”们对我们劳动成果的认可与否,决定着我们的劳动成果能否换回利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只有本着优质服务的态度去做每一件工作,我们的企业就一定会赢得更多广大客户的青睐!我们的企业就会真正做到“诚信立企,合作共赢”。

综上所述,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我的回答是:只要我们全体员工在经营层的正确引导下,服从指挥,每个人都多、快、好、省的做一点,我们创造的利润就会提高,只有“锅”里多了,我们的“碗”里才会水涨船高!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挤身于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之车!我们公司一定会做大、做强,从而走向辉煌!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5

最近读了一本书《你的工资从哪里来》,颇有感慨和一定的收获,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着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体会其内涵。这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经过我们大脑的思考,细细品味就能够悟出许多深层次的道理,折射出多角度的问题来。

的确,作为工薪阶层的职工在多年的工作中,月月等着月月盼着单位发工资发奖金,似乎是我在单位待着按时上下班,出满勤、干满点,就一定能够到工资,单位发工资就成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个人的工作业绩,单位的发展都与我相距甚远。其实这种观念的产生,意识的形成是与长期所处的计划经济环境的影响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市场经济的到来给我们以警醒,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和理性的思考。我们的工资是通过我们辛勤付出,努力工作所获得的对等的回报,是我们每个人挣出来的。

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不努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日浑浑噩噩、不求上进,工作标准低、效率低,生活上甘心平庸,我们的事业没有活力,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也不会长期生存,我们的事业更不会取得持久发展和长足进步。我们失去了生存和立足的境地,更不要说工资和奖金了,每个职工都是单位的点点滴滴,汇积成河,作为单位的一名职工,作为团队的一分子,我们和单位是紧密相连的。单位的利益是我们工资的唯一来源,只有单位的发展,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围绕这个中心,我们每名职工都必须做到尽职尽责地工作,搞好安全,为部队官兵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节能降耗,降低经营成本,为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献计献策,同心同德,团结合作,不断创新,对单位忠诚等等,这是单位发展,职工得到薪酬的前提条件。细细想来,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所包含的内容是那么丰富,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需要我们扎实工作、踏实付出。

一、我们的工资从我们的工作业绩中来

对于我们每名职工来说我们出色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决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每天辛苦努力工作,没有业绩单位如何发展,一个为单位着想的员工,应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为单位创造价值,而做到这点,关键的就是拿业绩说话。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在讲究以功劳论英雄。社会正越来越认可一个新的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效率和效益。

二、我们的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

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他的行为,它决定了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越多,从工作中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更为理想。为单位多做一点点,对个人来讲是吃亏吗?或者有的人觉得当然是。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到不止一天,甚至更远,便会发现,多做事永远不吃亏。每天多做一点点,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回报,但往往能获得更多。一个优秀的职工必须树立以大局为重的全局观念,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目标中去,从自发地遵从到自觉地培养,最终实现团队的最佳整体利益。当我们始终把团队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上时,也许我们将获得的更多。

三、我们的工资从卓越的方法中来

一个处处为单位着想的人,会站在单位的立场上,以为单位创造利益为出发点,给单位多出点子,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和意见。为单位多提好的建议,能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也能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每位职工都应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只要我们人人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安全工作,就是为单位创造了价值,为个人获得更好的待遇打下基础。当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要简单地得出可能或不可能的结论,要投入真诚的努力,追根究底,不放过任何细节。冷静地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完美。

四、我们的工资从高尚品德中来

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做合格的职工。必须做到为人正直。爱心的力量不可估量,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它不仅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你献出爱心的同时,他人会记住你的爱心,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真心实意地支持你。

五、我们的工资从优质服务中来

微笑服务,是一个人内心真诚的外露,它具有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它可以创造难以估量的财富。微笑是最简单、最省钱、最可行,也是最容易做到的服务。第一流的微笑就是第一流的服务,它为单位带来的将是第一流的效益。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6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看到这一标题,每一位员工都会立刻有个第一反映的答案。我当然也有我自己心中的答案,通读全书,受益匪浅,总结一下就一句话,本书强调的是一种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意识应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

2006年11月1号我来到北京加成公司,作留学咨询顾问,对这份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恐惧到热爱,3年有1000多天,每一天我都会发现自己有变化,加成教会了我做事,更教会了我做人,这让我对加成,对加成的每一位同事,甚至加成的办公室,办公桌都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因为我把自己看成是加成人,把加成看成是我的家。

2006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3年多了,这3年不知道有多少大学生涌入北京,北京永远是各路精英觊觎的土壤,人才济济,竞争在所难免,压力也自然随之而来。大学的课堂只是人生的第一课,真正的课堂是在社会,如果不能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那早晚会被公司淘汰,也会被北京淘汰。在公司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的竞争意识,凡事永争最好。每天大家在公司工作的时间是一样的,要充分利用这八个小时,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八小时以外你是在做什么是区分你和你同事之间工作态度的直接表现。欲懒则先勤,在你没有争取到第一以前,永远也不要有休息和怠惰的想法。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我深谙自己的职责,顾问其实就等于是销售,销售永远走在公司整个工作体系的前沿,没有销售就没有客户,没有客户就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经济来源何谈公司的运营,又何谈员工的工资和发展?作为顾问,应该永远充满激情,客户会从我的激情中看到专业素质,看到能力,看到自信,从而才能建立起客户对我的信心,对公司的信心。对于老客户要提供最周全的服务,因为真正的销售是从签约以后开始;对于新客户要不厌其烦,因为客户对公司的印象也有个过程,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现在留学行业竞争激烈,在北京经过教育部注册的公司就有70多家,还有林林种种的其他公司,大家都要立足,都要吃饭,有的靠品牌,有的靠历史,有的靠压价,在这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每一名顾问都有义务去努力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赢得客户和经济利益。公司和员工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没有公司,员工安附?没有员工,公司安在?

再次问我自己,我的工资从哪里来?答案在这里:它从我的学习中来,它从我的努力中来,它从我的微笑中来,它从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中来。它从公司的信誉中来,它从公司的品牌价值中来,它从公司的经济利益中来,它从公司的长远发展中来。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7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纵观作者长篇著述,答案无非四个字,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作者从五个方面剖析了决定工资的几大要素:工资与公司的利润、工资与工作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从而为我们找到了工资的真正来源,也提出了提高工资的途径。

就个体而言,我的工作是汇成公司利润源泉的一滴水,但无法决定公司的利润。换句话说,付出劳动是我获得工资的必备条件,但并不是决定因素。但当每一个员工都做好这滴水,涓涓细流,汇积成河,就会形成公司利润获取的渠道。所以,只有从管理者到员工每个成员都来用心读《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这本书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

我不能决定天气,但我可以选择心情,我不能选择容貌,但我可以选择表情。同样的,我不能决定公司的利润,但我可以做好自己。工资与工资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归于做事的范畴,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归于做人的范畴。我先做人,再做事。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看题目,认为不过是管理者对员工的说教,细细看来,可以从许多益智故事中琢磨出做人的道理。文中提到的高尚品德:忠诚、诚信、正直、爱心、守时等品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成为做人的根本,人的品质决定了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决定了工作态度。其中,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的精神对我有很大触动。多做一点,少做一点,日积月累,不同的选择便会显示出巨大的不同结果。假如用1作为标准,如果每天做的工作都是1,那么你永远都是合格的,不管多少个1连乘,结果都永远是1。但如果每天比1多做0.01,69天后,你就不是你了,你就比以前的你成长了一倍,变成了2。与之相反,如果你每天比1少做0.01,68天后,结果就小于0.5,减少了一半。可见,多做一点不是吃亏,是得福,是人生精进的窍门。

再说做事,做事就是能力的展现。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最可贵之处更在于工作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文中的每天提高1%的工作方法对我裨益甚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话平时耳能祥熟,但真正做到却是不易,或者说我们平时忽视了一天进步一点点的收效。如果每天个人能力提高0.01,那么一年下来,个人能力就会提高(1+0.01)365=37倍,那自己还认得自己吗?早已是一成功人士了。如果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都提高1%,每天创新比昨天多一点点,每次都力求比上次好一点点,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进步一点点,将每天进步一点点变成企业文化,鼓励每个人。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就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并且改变企业的命运。

同样的,《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只要你看进去一点点,认真思考一点点,马上去做一点点,对自己就会有很大帮助。说穿了,做好人、做好事,就是人安生立命的法则,走到哪都会有一份回报,认真做人、认真做事就是工资的源泉。话说回来,做人做事精进到一定程度,工资也就不是上班唯一的目的了。

注:《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作者:吕国荣在此谨向本书作者致敬!并感谢作者的光临。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8

上班拿工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作为一名拿工资的人,却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其实,这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通读这本书之后,就会感觉到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甚至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就我个人的理解,这本书强调了一种主人翁意识。企业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只有企业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利益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保障。这种主人翁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应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中得到升华。

工资,就是企业给予员工所付出工作劳动的报酬。它作为一种物质回报,是我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社会对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生存发胀的重要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应该转变那种“干活发工资,其他跟我没关系”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大做强,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拜读了这本书后,我结合本职工作,谈一下体会。

本书从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决定工资的几大要素,那就是:工资与公司利润,工资与工作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从而为我们找到了工资的真正来源,也指出了提高工资的途径。

在工作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所以我们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应当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

从实习,到试用,再到成为广晟期货有限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来自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鼓励。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深深的感染了我,对事业的追求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方向。在研发中心的工作中,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件事情,让我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公司的一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公司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学习中来,从我们的努力中来,从公司的经济利益中来,更是从从公司的长远发展中来。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9

翻开《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吕国荣先生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案例,全面而丰富地阐述了你的工资从哪里来的奥秘,从创造利润、工资绩效、职业精神、高尚品德、工作方法、优质服务等方面揭示了产生工资的途径。我个人更觉得本书是在讲你的成功从哪里开始。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不仅仅是给员工看的一本书,而是给每位想要成功的人很多启迪的书。因为当你能够凭自己的实力拿到高薪时,也正证明了你正走向成功。我觉得此书主要是教会我们怎样从小做起干一番大的事业。那么它是怎么教的?无非在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前要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做一个严谨的人,做你个脚踏实地的人也有人片面的理解做一个本本分分的人就够了。其实不然,我们不可墨守成规,发展需要我们打破常规,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们应尽力追求个体人格的完美。细细品味就能够悟出许多深层次的道理、折射出多角度的问题来。

所以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正是这本书给我们的一个警示。其实很多理论有很多人都了解,一旦要付诸行动,多半人会在半路退缩。过去我们都在做思想教育,我觉得心灵应得到更大净化,我们应学会用心思考,用心交流。谁会拒绝与一颗纯洁心灵的碰触。事事随人,每个人的感触都不会一样,为有这种想法的人感到悲哀,如果你天天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试问你会进步么,你又怎么走向成功?你每天开心么?你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为每一个机会做准备。这本书充分而又形象的告诉我们怎么去准备。

路在脚下,要看我们怎么去走。作为企业中的一员,要干出一番业绩,不是空口白话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我们勤勤恳恳、用实际行动收获的。而出色的成绩的得来,需要我们勤思考,勤行动,勤总结的经验的积累。只有真心负责任的付出,我们才能够为公司创造利润,我们也将获得更大的利益。公司的利润是我们工资的唯一来源,因此,我们每个员工都要做到尽职尽责,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节能降耗,降低经营成本,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团结合作,不断创新,对公司忠诚,这些是作为一个好员工的首要条件。我们在提高公司利润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样我们才有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10

上班拿工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单的提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领会其内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工资都不是企业发的,也不是领导恩赐的,而是通过我们辛勤的付出、努力工作所应获得的对等的回报,是我们自己挣出来的。这便是笔者最新读到的《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一书所诠释的观点。细细琢磨此观点,就能够悟出许多深层次的道理。

工资从企业的利润中来。一个企业,生存的唯一理由就是创造利润,有利可图是一个企业运营的意义和目的。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有赢利,员工才能获取报酬,才能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谁为企业赚得多,谁的工资就领得多。如果你不能为企业赚钱,只有被裁员或减薪。

工资从工作绩效中来。在当今社会,企业要想获得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创造价值,而企业价值的获得靠的就是员工业绩。通常来说,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职员,也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丰厚的奖赏,而业绩差的员工则随时会被老板解雇。高绩效是好员工的显著标志,没有绩效,再聪明的员工也会被淘汰。

工资从职业精神中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多做一点点,表面看好像吃亏了,其实并没有吃亏。因为这样不仅锻炼了你的意志,而且提高了你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多付出一点点是你必须好好培养的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它是你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要求自己比别人多做一点。多做一点不会让你吃亏,相反,你获得的回报会更多。

工资从卓越的工作方法中来。没有一个企业需要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敢改变的员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是每个员工必须努力去做的事。要想成为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首先你必须具有主动改变、主动创新、主动改善的意识和能力。唯有改变和创新才能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新的飞跃。开拓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你的工资也会相应的提高。

工资从高尚品德中来。一个人一生中,可能更换过很多不同的名片,但是有一张名片却始终跟随着你,时间越久色泽越真,这张名片便是:你的诚信。诚信不仅是一个员工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同时也是一个员工在职场取胜不可缺少的美德。忠诚是企业的需要,是老板的需要,但它更是你自己的需要,因为一个人要靠忠诚来立足于社会,你自己才是忠诚的最大受益者。不求回报的忠诚,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

工资从优质服务中来。一个企业成功的三个秘诀就是:服务、服务、服务。现在企业的竞争,可以说就是服务的竞争。谁的服务搞得好,谁就能取胜。让客户满意,更让客户感动是企业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它是衡量我们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只有让客户满意最大化,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员工的工资才会最大化。

仔细想来,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一课题所包含的内容是那么丰富,需要我们扪心自问,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需要我们扎实工作、踏实付出。

工资从哪里读后感 篇11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当我知道这本书的名字时,我有些困惑,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简单却又令人深思的论题,我想不仅仅是我,日常生活中很少人会去认认真真的思考这样的问题。回到南宁专门去书城翻阅了这本书,欣赏之后,真的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细细琢磨书中所诠释的观点,让我悟出许多深层次的道理。以我的理解写下自己的感言,由此以后用这个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结合我的工作,谈一下体会:

首先,热爱自己的岗位,心中常存责任感。广西公司给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工作岗位,希望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公司领导时刻期冀我们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办公室文员我始终本着努力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报着多付出一点点的心态多做,表面上看起来自己做多了事有点吃亏,其实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当责任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无责任心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给所在的项目上带来一点点的损失,却可以毁掉你的一生。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但只要尽职尽责,就会得到广西公司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工作就能做好。这样你就会为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其次,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办公室工作者,平时养成多看书,勤练笔的好习惯,写是个人思维能力的反映,是最基本的功夫。要坚持做到笔耕不止,多学习,勤练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字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项目上的宣传报道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项目上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日常上活中,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这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职业素养,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的工资多赚每一分钱。我和公司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项目上在赢得利润的的同时,我们要为项目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成本,尽量的节能降耗,把成本降到最低,这是每个员工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最后,我们全体员工都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在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安全生产,服从安排,努力工作。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项目上的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工作成果是相互合作的产物,工作成果转化成了利润,我们的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违背这个基本规律的工作都只会是徒劳。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合作的结果,偏离了这个中心点,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

与其说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还不如说你的成功从哪里开始,所以需要我们扎实工作、踏实付出。路在脚下,要看我们怎么去走。成功不是空口白话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我们勤勤恳恳、用实际行动收获的。而出色的成绩的得来,需要我们勤思考,勤行动,勤总结的经验的积累。这也是公司开展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更饱含了广西公司领导对我们的期望,教会我们如何工作,直面人生。

有关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在我们经历一些心灵被触动的事情时。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此刻的感受,在写感言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1)

事后,故事中的老师说,他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育也是很顽强的;当教育充盈着决不放弃的毅力时,它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我很钦佩这位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同时也牢牢记住了他讲的话。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育问题无小事,要反复抓,抓反复”,虽然朴素通俗,却和这位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问题就急躁,遇到失败就丧气,稍不如意就埋怨……工作毫无乐趣而言,每天疲于奔命而已!其实,只要换一种思维的方式,稍稍改变一下自己,我们就能做一位真正顽强的教师,目标始终如一,信念始终坚定,做事随机应变。面对学生的问题,不做机械简单的回应者,而做机敏的决策者。

一个真正顽强的教师,在战略上是执着的,目标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但是在战术上,他肯定是灵活的,这种办法不行,就换另一种办法,他办法很多。假如用某种办法多次碰钉子仍然拒不改变思路和方法,那就不是执着,而是死板了。你会发现很多死板的教师恰恰是那些“挣扎”者,因为“挣扎”没什么策略可言,只有本能的、被动的、机械重复的回应。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2)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尽管当今的教育形势比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年代有了很大变化,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章节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我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应付各种应急性工作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自己没有主动挤出时间去读书和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去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深刻的反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综上,粗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书中还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去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3)

通过学习《你的工资从哪里来?》感触很深,领会如下:

上班拿工资,这好像是至理名言的事。可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略的发问,并不是每个上班的人都可以真正地懂得。“当寰球经济处于危机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工资都跟企业团体密不可分的,它不是企业‘发’的,也不是领导赏赐的,而是通过我们辛苦的付出、努力的工作应而失掉的相应回报,是我们自己‘挣’出来的。”细细品读此书,就能够悟出良多的情理。从这个角度来讲,保护公司好处就是维护我们的自身利益。

一、工资从工作绩效中来

企业的利润是由员工所创造出来的。客观地说,员工所发明利润的多少将直接来自于工作效绩的高下,这也是员工本身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事迹是一个企业的性命,每一个企业都把重视业绩当作本人企业的主要组成局部,而且把业绩当作员工的重因素质之准则。

员工所创造利润的多少将直接来自于工作效绩的高低。经理心中分数很高的人员,一定是那些业绩凸起表现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更丰富的奖赏。对员工来说,杰出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毫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所谓:‘想吃桃就先种树,想播种就先付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易明的道理。

业绩对员工和公司的重要性不问可知,企业要欣欣向荣,必须有好业绩,员工表示优胜也需要好业绩,员工们天天早出晚归、辛劳努力的工作,如果没有好业绩,公司不赚钱,那所有就想当于都免谈,‘苦劳并不代表功劳’!如果没有业绩,公司不赚钱,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呀?一个为公司着想的员工,应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作甚公司创造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要害的就是拿业绩谈话。

在企业中最受看重的员工,并不是那些只晓得埋头苦干的员工,只有那些出结果、重功效的员工,才最有发展前程。有这样一个理念:“不重进程重成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企业里最器重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眼里的“苦”。作为一名员工,你要寻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绩”。

在我们这个时期,多的是“忙人”。他们每天急急忙忙地上班,急匆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可到月底一算,却发明自己并没有做成多少件像样的事情。他们往往以一个“忙”字作为自己努力的美丽外衣,却没有想到,如果你已身心疲乏然而一无所获,这种忙,只能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在无意中挥霍了你的生命。

二、工资从企业的利润中来

一个企业,生存的独一理由就是创造利润,有利可图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意思跟目标。对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劳动是营生的手腕,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有赢利,员工才干获取报酬,能力有稳固的生涯保障。谁为企业赚得多,谁的工资就领得多。假如你不能为企业赚钱,只有被裁员或减薪。确实,作为工薪阶层的员工,在多年的职业的时光里,月月等候着、期盼着单位发工资,引导发奖金,仿佛只有我在企业里待着,按时高低班、出满勤、干满点就必定可能领到工资,单位发工资就成为理所应该、理所当然的事件,什么“个人业绩、公司利润”都与我相距甚远。市场经济的到来,给咱们以警醒,让我们去苏醒的意识和感性的思考……

三、工资从职业精力中来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多做一点点,名义看似乎吃亏了,实在并没有吃亏。由于这样不仅锤炼了你的意志,而且提高了你的工作才能,得到了领导和共事们的确定。多付出一点点是你必需好好培育的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它是你成绩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因而,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需要求自己比别人多做一点。多做一点不会让你吃亏,相反,你取得的回报会更多。不一个企业须要按部就班、不思进取、不敢改变的员工。改良自己的工作方式,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是每个员工必须尽力去做的事。要想成为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首先你必须存在自动改变、主动翻新、主动改良的意识和能力。唯有转变和立异才能实现工作效力和工作品质上全新的奔腾。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你的工资也会相应的进步。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4)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一口气读了二百多页,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王老师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方面节选出100个案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教育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剖析。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读完本书,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有教育智慧吗?我的教育智慧从哪儿来的?那一个个熟悉的案例,都时时在提醒着我:教育的智慧来自研究。“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最迫切需要转变的教育观念。通过仔细认真的详读后,心有所感且记录如下:

一、我们一直都在模仿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日常教学中能够遇到的类似的事情,有的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

但是,我们忘记了,模仿是最低级的学习,靠模仿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师。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研究问题,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要学会思考。也许你会笑,思考谁不会?错了!如果大家都学会了思考,那么大家都成了名师了,难道不是吗?

二、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们需要爱,学生更需要爱,但是通过很多案例都可以看出,单纯的用爱来感动学生、劝导学生却是远远不够的。在对学生付出爱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理智和冷静的思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用爱和理智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做“越老越臭的教师”

很多人都知道: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医生凭借的是专业技术,越是研究越深,经验也是越多越好,有些老医生甚至不需要科技设备的辅助检查仅仅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诊断出患者是什么病,而年轻的医生就不行,这就是经验的积累问题。

而我们教师呢?由于很多教师年轻时拼的是体力,在工作中很少研究,致使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一旦体力下降了,价值立刻就降低了。教师的主要精力大部分都用来管教学生了,而不是用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所以呢,我们如果不想做一个越老越臭的教师,那就要从现在开始,运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管理学生、教育学生、亲近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多研究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把研究所得再运用到管理、教育、亲近学生中去,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提高自我和学生的素质,争取到老也要做个“越老越香的教师”。

四、给学生减负

现在全国中小学都在讲减负,很多地方也都响应了号召,对学生进行了减负。但是,为什么有些地方通过减负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和各项素质的提高,而有些地方却没有,甚至更加下降了呢?究其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实,大部分跟风的学校都是只看到其他学校作业量减了,也跟着减,明其表却不明其理。减负是要建立在学生学得会、记得牢的基础上的。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科学化的精简课后作业达到减负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减负。不论减负、加负,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记牢。有了共同的目的,又何必执着于一条路、一棵树、一份功呢?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通过对这本著作的拜读,让我受益匪浅,以上仅仅是读后的一点点小小的感触。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运用科学的手段,理智、客观的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运用教育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一定会做一个“越老越香的教师”的。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5)

这本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方面节选了100个发生在小学的典型教育案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教育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剖析,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要真正成为一个好的教师是多么不易。

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丰盈一个人的智慧,开阔一个人的眼界。 王老师做教育确实是有心人,正是由于他对教育的那份全身心的投入与激情,从而让他对案例研究情有独钟,书中的一个个教学故事他似乎是信手拈来,而细细读来,每一个案例是那么真实、科学、经典而又富有典型性。以前我也和很多老师一样,认为一个好老师只要有爱心,有耐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后来我发现在那些问题学生面前,即使一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没有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靠老师的爱心和耐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开始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尝试着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家庭,然后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反而取得了好的效果。像我们班的随班就读生,王琼瑶同学是班中一位女同学,这个孩子智商不足,有时候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身上总有很重的臭味,大家经过她时,都要捂着鼻子走,还有人骂这个女孩子了,王老师常常见她低着头坐到了教室最后面。经了解,这个孩子根本没人管她,王老师找出自己孩子的鞋子衣服给她穿,现在这个女孩爱干净也变得漂亮了,不再自卑,能快快乐乐地跟大家一起玩。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100个案例,无一不是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碰到的真真切切的事情,实实在在的问题。王老师在对多篇的教学案例的剖析中,用他切身的体验给我们做教师的一忠告:教师应形成研究与反思的习惯,要学会思考,学会理性思考。王老师注重于深沉的思考和理性的诊断,想办法把原因和结果分析得深入浅出,让人心服口服,应该说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经得起质疑和推敲。我会好好的思索,细细的去品味感悟学习教育的智慧,把它应用的教学当中。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6)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吕国荣编著的《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一书给出了明确答案。来源大致有六个地方,分述如下:

一是出自公司企业的利润。公司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员工的工资便没有了源头,因此,公司企业的利润高低,决定了公司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的高低。

二是出自员工的工作绩效。员工的工作绩效体现在各岗位员工的生产产量、质量等方面,员工工作绩效高了,必定会提升公司企业的利润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员工工资额度。

三是来自员工的职业精神。一个公司企业必有一种企业精神,例如,我们的彩虹企业精神就是“敬人敬业,追求卓越。”这种企业精神就是彩虹员工不同与其他企业的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二十多年来,这种精神激励着广大彩虹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追求卓越,提升自我,向世界展现彩虹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是公司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公司企业管理水平、利润水平、工资水平提升的支柱。一个公司企业如果失掉了这种精神,员工就会一盘散沙,企业就不会兴旺发达!

四是来自优良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不对,再优秀的员工工作起来也只能事倍功半,不能够卓越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事半功倍,增加效益的目标。

五是出自员工高尚的品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风气,员工品德低下,就不可能搞好企业。只有具有良好公司企业风气和具有良好品德的员工组成的企业团队的公司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常盛不衰,这样的企业才能够不断产生出辉煌的企业效益。

六是来自公司企业员工优质的服务。企业产品的质量来自每一个员工精心的作业和对用户精心的服务,缺少了这一点,用户就会不满意,定单就会减少,效益利润就会降低。因此,员工对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提升公司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公司企业员工的工资的来源主要来自公司企业的利润,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业精神、工作方法、品德修养、优良的服务是公司企业取得丰厚效益利润的保障。一个公司企业如果能够把企业的效益利润和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业精神、工作方法、品德修养、优良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定会创造出辉煌的公司企业奇迹。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7)

通过学习《你的工资从哪里来?》感受很深,体会如下:

公司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只有公司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利益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只有公司盈利了,我们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才能随之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维护公司利益就是维护员工的自身利益。

工资从工作绩效中来:

一、干出你的工作绩效

企业的利润是由员工所创造出来的。客观地说,员工所创造利润的多少将直接来自于工作效绩的高低,这也是员工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业绩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每一个企业都把注重业绩当作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把业绩当作员工的重要素质标准之一。

高绩效是好员工的显著标志,没有绩效,再聪明的员工也会被淘汰出企业。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出色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人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方法。在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找到提升自己工作业绩的有效途径才是最重要的。

员工所创造利润的多少将直接来自于工作效绩的高低。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职员,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丰厚的奖赏。对员工来说,出色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

二、用业绩说话

业绩对员工和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要蒸蒸日上,需靠好业绩,员工实现卓越也需要好业绩,没有业绩,一切都免谈。一个员工每天辛苦努力工作,如果没有业绩,公司不赚钱,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呀?

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实行岗位薪酬制,除一定数额的基本工资,其余诸如奖金、福利等完全根据个人工作业绩来决定,业绩高则收入高,否则就只能是低薪。所以,作为一名员工,无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大努力,也不管你学历有多高,工作年限有多长,人品是如何的高尚,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就会觉得他付给你薪水是在浪费金钱,你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

一个员工每天辛苦努力工作,如果没有业绩,公司不赚钱,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呀?一个为公司着想的员工,应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就是拿业绩说话。

三、不重苦劳重功劳

功劳是针对企业目标或产出而定的,只有当员工的所作所为有助于达成企业目标时,我们才可以说这位员工立下了功劳。苦劳则是针对员工所出的力量而言,与企业目标并不相关;因此,才有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现象。

在企业中最受重视的员工,并不是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员工,只有那些出成果、重成效的员工,才最有发展前途。有这样一个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企业里最重视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为一名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

企业要永远保持创业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只有功劳没有苦劳,传统观念认为“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这是涉及价值观的问题,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认同。当员工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时,这句话就会变成员工潜意识的怨言。

作为一名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才是好猫,现在讲究以功劳论英雄。

四、向效率要业绩

“拿业绩来说话”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是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市场不关心你是否忙碌。如果员工取得的业绩微乎其微,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少之又少,或者再不时地给公司造成损失,那么即使整天在公司里忙得团团转,又有何实在意义?

在我们这个时代,多的是“忙人”。他们每天急急忙忙地上班,急急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可到月底一盘算,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成几件像样的事情。他们往往以一个“忙”字作为自己努力的漂亮外衣,却没有想到,这种忙,只能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

如果你已身心疲惫但是一无所获,那么,你可能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没有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正确方法,在无意中浪费了你的生命。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8)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刁燕燕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教师的无私奉献,和不为回报的桃李天下!!!

可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些老师就像是课堂上的“消防员”,学生哪方面出了问题就火速解决问题,应接不暇。其实,老师再多也多不过学生。班级里实行一些相应的管理机制,就会让班级里的同学们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行班级小组自主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老师角色转为“总监”,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

由于英语教学的课时分配和课程特点,英语课堂管理具有短暂性和周期性。那么,对于我们英语老师来说,教师的在英语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就是组织课堂教学和优化教学课程所表现出的一种教育机智,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激活和保持课堂活力的必备能力。

在一次公开课上,说到英国著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一时忘了这个作家的名字,一连将此句话重复了三遍以上,可怎么也想不也不起来。此时的我已经满头大汗淋漓。其实,当时只要拐一个弯,换个角度,改口说:“一位英国著名作家说过—”不就行了吗?也可以把包袱丢回给学生,给他的学生猜猜这句话是谁说的,猜不到可以让他们课后查资料再来告诉老师。

课堂是人的课堂,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平等对待,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他们犯错误,然后正确地引导,富于教育机智地处理问题。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篇9)

当拿到《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困惑,这样一个书名,这样一个论题既简单又让人深思。于是,我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书上的每一个故事。从而以我所理解的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一句很简单但是意义深刻的话,引人深思,日常生活中,我想很少有人好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也许也包括我,我一直认为尽我力所能及的力量做完我能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一个好的员工,却不曾想过这么多这么多的问题,读《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后,让我从新对一个好员工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然后下面我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以后自己也能以这个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为公司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想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们和公司是紧密相连的,公司的利润是我们工资的唯一来源,每个员工都必须做到尽职尽责的工作,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献计献策,同心同德,团结合作,不断创新,对公司忠诚,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好员工的首要条件。

然后,作为一个好员工首先得明白:

1、我们的工资是从公司的利润中来。

为公司创造利润是我们的使命,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圣神的天职,要全力以赴的为公司赚钱,也要明白为公司赚钱是我们每一个员工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应该节能降耗,节俭要从节约成本开始,节俭既能节约资源,降低成都的需要,也是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文化。还应该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作为一名员工,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且还应该认识到,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必须把维护公司利益当作首要任务,维护公司的形象当作是责无旁贷的义务,所以无论做任何的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该事对公司来讲有无好处,有无坏处。

就拿我们技术部来说,可能平常我们很少有为公司创造利益,创造很直观的利润。都是以为这是销售部门的事情。现在看来,我们错了。技术部在外面是直接面对公司的客户,我们公司的利润从哪里来?就是从这些我们部门面对的客户中来,那么就面临着我们做好做坏的结果。我们要对结果负责。做好了,客户就更信任公司,那么下次才有更大的利润。

其次,技术部在外面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就要我们有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的想法。维护公司利益是一个员工必须格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更应该是公司形象的宣传者与保护着。公司的形象树立好了,我们个人利益才能充分体现。

2、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工作绩效中来。

绩效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结果和过程来综合考察一个人的能力。这个“能力”又可被化分为业绩和效率。高绩效是一个好员工的显著标志,在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我们要找到提升自己工作业绩的有效途径。而且,身为员工,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我们强调不应该是过程,而是结果,没有成功就不应该为自己找任何的理由,要向效率要业绩,要多给公司创造价值,多给老板创造价值,也就相当于创造自身的价值。体现自己的能力。

作为技术部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工作绩效的重要性。靠本事、凭能力获取高额薪水,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价值。工作中,干好每一件事,苦与累都不是借口,因为公司是拿利益说话。只有客户说我们好了,才是真的好了。

3、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职业精神中来。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工作态度,这两者之间会有天壤之别,我们每个人工作的目的和成果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个前提。然后我们要善于捕捉对自己工作有用的信息生存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收集信息,运用信息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虽然现代化的社会功劳比苦劳重要,但是在工作中,将工作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到位,全力以赴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一个好员工的首要标准,工作中还应该多注意细节,永远将团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为什么我们部门每次都有新的问题出现?工作态度决定一个员工的好坏。不要有抱怨的心情在工作中出现,我深刻体会到我做的还不够好。想要体现自己,就一定要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往往机会就出现在那多的一点点中。公司中每一件小事都是重要的,都要我们用十倍的小心去做好,做细。我们要吃苦,有吃苦的这种精神才是一个好员工应该拥有的。

技术部是一个团队,公司更是一个大的团队。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能有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因为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

4、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工作方法中来。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做好每一件事,也要考虑要要怎么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我觉得有时候也应该要勇敢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毕竟员工是一个整体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不能坐以待毙,要用于创新,争取不断的为公司增值,而且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因为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销售市场和经济效益,更要搞好安全生产,员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最终结果,关系到公司获取利润的大小。要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因为只有去做,就没有不可能的事,自信也是业绩提升的关键,我想不管是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意志坚定的去做,一定能为公司和自己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在这里我要检讨,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没有重视工作方法的重要,往往都是经理安排了事情我就去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现在才体会到,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可以为公司,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要做到每天提高1%,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公司创造利益。

5、我们的工资是从拥有的高尚品德中来。

不论是在工作中或者是我们的这一生中,拥有忠诚、诚信、正直、守时、有爱心这些品德与心态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品德也体现在了工作中,在工作中,要以公司为重,不能做出卖公司的事,因为这不仅仅关系的到是公司的利益,而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和品德,而诚信是一个员工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是一个员工在职场取胜不可缺少的美德。然而毫无疑问,正直的品德也是每一位员工必备的美德。守时也是一名员工的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和基本素质的具体表现,守时还是一个集体、一个团体完成其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且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犹如这次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们措手不及,好在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托起了受伤的四川,抚平了破碎的心灵,所以爱心的力量不可估量,也是一个好员工应该具备的品德。

6、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优质服务中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才是企业和员工的“衣食父母”,所以只有为客户提供物有所值、物有超值的产品或满意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与承认,企业和员工才能得到回报。我们要做到让每一位客户都满意,并且要拥有让客户满意,更让客户感动的工作理念,也要时常站在客户的立场,做到处处为客户着想,理解客户的观点,才能更有效的占领市场,得到更多的回报,要做到微笑服务,而微笑服务也是服务态度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把握服务热情度的最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微笑给人一种亲切、和蔼、礼貌的感觉,所以微笑服务在我们的服务中是不可缺少的,多一点微笑,也许就能为公司和自己带来更多的效益。

这一点,对于我们技术部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从我们的服务中,为公司创造利益。而且要时时站在客户的立场,处处为客户着想,这样,客户感觉到我们百诚公司是在为他们着想,就会更加信任我们公司。公司才能有更多的利益。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带给我的感受有很多,我概括的总结了这么些,我想这些也是现代化企业员工必须达到的标准,也是我给我自己的一个新的标准,从今以后,我会照着这样的标准,发扬自己以前拥有的,也弥补自己的不足,希望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也希望在提高公司效益的同时提高自己,为公司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智慧来自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梁艳昕

假期里,读了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尤其是第一部分,教师问题。文中的一篇篇案例就好像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是我们每天工作的写照。读过这本书后,我最大的体会和收获就是,教师除了要有“爱的能力”之外,还要有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呼吁我们教育群体要爱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一出现,对学生造成伤害以后,媒体的报道更是让社会质疑教育者的爱心。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扪心自问,没有谁会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我们都是真心真意地爱着我们的学生。但是为什么还会对教育者有质疑的声音呢?在读了这本书之后,似乎找到了答案。我们的教育中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爱的方法”。所以,我们爱的很累。总觉得对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什么回报,却不见学生有明显的进步。因此,我们的爱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细细反思我们的教育,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已经掌握了很好的教学方法,对教材把握的也比较准确,能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能全心全意地爱学生,以为这样就能做一名好老师了。其实不然。怎样才能让智慧与爱并存,让我们的教育生动而有意义呢?我想,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因为我们面对的儿童,他们每天都在身体上、心理上和思想上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我们只靠自己积累的那些“经验”,现在看来,已经远远不够了。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学会智慧的爱。那么教育智慧来自于哪里呢?我想这种智慧应该来自于渊博的学识,来自于对教育和课程的理解,来自于娴熟的教学技能,来自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多个方面。当下的教育,所谓的“经验”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要从多方面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最为重要的。那样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名符其实,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一)

——让爱心与智慧熔铸精彩的课堂

立新小学 L sm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读书,是智慧的源泉,也是传承文化与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虽然《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的标题之一,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就会收获一份份惊喜。

怎样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偏才少年"、"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本书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教学水平。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可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二)

近期拜读了王晓春先生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书中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教育案例和问题。这些问题既细小,又普通,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天天更替出现,如学生不做作业、上学迟到、调皮捣蛋、破环公物等等;却又是我们为师者不能绕过的一道道坎。生动的教育故事,具体的教育细节,真实的教育主体……细细品读,一问一答间,作者深刻的理性思考,严谨的逻辑判断,使人在轻松的阅读引发思考与共鸣,一股强烈的教育智慧跃然纸上。

谈到教育的智慧,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课堂上的一些巧妙的教学技法,但是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这些突发的事件,也就是课堂上随即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让看似冰冷枯燥的数学变得温柔丰满。因为在课堂上,因为我们的教育智慧,会让优异的孩子灵机闪现,会让吃力的孩子在错误之后一步一步的引向成功,感悟到思考的神奇。在一节数学课上,当我问到植树节是什么时候时,大多数学生都哑口无言,我就抓住契机适时教育他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环境意识与生态意识。三尺讲台,40分钟,孕育了无限的智慧,捕捉教育机会,闪现教育智慧。

有些时候,我们老师、父母确实是缘木求鱼,我们忽视了最宝贵的做人教育。我们心甘情愿地、一门心思地把自己、孩子绑上了"分数"的应试车,尽管历尽颠簸和坎坷,甚至中途翻车、抛锚,我们也乐此不疲,前赴后继。孩子们也为了一个又一个高分绞尽脑汁,以至他们错过了人生旅途中许多美丽的风景,错过了生活中酸甜苦辣丰富多彩的滋味品尝……所以在家庭,要培养孩子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应格外重视孩子情商的培养,在学校,要以爱育人,以情育人,以境育人。

我们经常会发出如此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事实上我们没有反思过:"我们老师、父母究竟怎么啦?"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老师要么是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呵护孩子,造就生活无能儿;要么是在学习上让学生俯首帖耳,造就了书呆子;要么是在社会利欲的熏陶下,培养了俗人。对于孩子,我们必须呵护好心灵,这是教育的底线。力促孩子求真、求善、求美;生活和学习上,放放手,多让孩子自己去闯荡,去体验;为他们擦擦伤口,听听倾诉,为他们的行囊补充食粮,对孩子们说,继续去闯,前面风光旖旎……我想,一旦我们的教育做到了让孩子时刻保持舒展的心灵这个境界,那么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该是多么幸福!

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就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智慧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向专家、向同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同时也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认真积累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的奇思妙想、精彩提问和回答;也重视收集学生们出现的共同错误;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为学生创设他们发展的平台,同时促进自己的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容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与王先生晤谈,却能得到一点启示:关注教育现象,揭示教育问题,为了我们光荣的育人职责,执着地思考,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三)

这个学期,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 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 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 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 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 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 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 干涉式教育" ,并且评价说," 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 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 帮助式教育" 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 老师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好,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王 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正是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 ,一种是" 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 ,然后提出:" 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 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几乎每天都会碰到,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更多,也会让我们惊喜。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 心中的那些愤懑就会少点, 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 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 教师之间的问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 教师与家长关系, 管理问题等等, 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 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 觉得老师的无奈, 老师的智慧, 老师的爱心, 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 更深的认识。

这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案例所展示的教育场景是我们所熟悉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老师寓严谨于轻松幽默的文风。王老师治学的严谨周密,在教育在线是公认的,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态度平和,唯真是从,没有情绪化的言辞。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却从不故作高深,而是深入浅出,从容不迫,透彻明白,同时又幽默风趣,读来仿佛与王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如坐春风之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益。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把一份信任送给了老师,我们就要把每个孩子铭记在心,放下姿态,蹲下身去,亲近孩子,主动和他们交流。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横屿校区

李阿群

2014 年3 月

《我从哪里来》读后感400字


到了夜晚,我经常仰望着天空,边数着眨眼的星星,边反复想着一个好奇的问题:那就是我从哪里来的?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说法总是不一样,我也不知道该相信谁了。

在2012年的暑假里,我读到了我们爱科学故事会丛书中的《我从哪里来》,终于找到了我一直想要知道的答案。

原来,我们不是从路边捡来的,不是从妈妈腋窝里钻出来的,更不是从树丫或石头缝里迸出来的。刚开始,我们是一个小精子,是游泳高手,和3亿多个精子小朋友一起在爸爸的身体里参加游泳冠军赛,经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终于游到了妈妈的肚子里,我勇夺冠军,获得了一枚可爱卵子的奖品,我胜利地钻进卵子的身体里,变成了受精卵,而其他的小精子们全被挡在了外面。然后,我通过魔法功能,由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越变越多,越变越大。几个月后,我慢慢地变出了眼睛、鼻子、嘴巴、胳膊、大腿……我的个头越来越大了,在妈妈的肚子里伸胳膊踢腿,跳得可欢实了。终于有一天,我嫌妈妈的肚子太小,我挣扎着跑到外面的世界来玩了,这一天,就是我的生日。

生命的孕育是这样的神奇,这般的美妙。以后,我要多阅读科普书本,多学习有趣的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

关于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当我们对不同的事情产生感想时,我们应该将其写成一篇自己能看得懂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符合自己心里的预期呢?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篇1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刁燕燕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教师的无私奉献,和不为回报的桃李天下!!!

可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些老师就像是课堂上的“消防员”,学生哪方面出了问题就火速解决问题,应接不暇。其实,老师再多也多不过学生。班级里实行一些相应的管理机制,就会让班级里的同学们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行班级小组自主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老师角色转为“总监”,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

由于英语教学的课时分配和课程特点,英语课堂管理具有短暂性和周期性。那么,对于我们英语老师来说,教师的在英语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就是组织课堂教学和优化教学课程所表现出的一种教育机智,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激活和保持课堂活力的必备能力。

在一次公开课上,说到英国著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一时忘了这个作家的名字,一连将此句话重复了三遍以上,可怎么也想不也不起来。此时的我已经满头大汗淋漓。其实,当时只要拐一个弯,换个角度,改口说:“一位英国著名作家说过—”不就行了吗?也可以把包袱丢回给学生,给他的学生猜猜这句话是谁说的,猜不到可以让他们课后查资料再来告诉老师。

课堂是人的课堂,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平等对待,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他们犯错误,然后正确地引导,富于教育机智地处理问题。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篇2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来阅读《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这本少儿科普名人名着,它使我学到了许多的科普性小知识。这本书的作者是贾兰坡,他是着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生动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有关人类的起源问题。他非常热衷于科普方面的写作,他曾写过《中国猿人》、《山顶洞人》和《河套人》等等。主要内容是:从“神创论”的蒙昧时代,到发现人类起源的来之不易;从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知道了北京人是较早的人类,到贾兰坡爷爷不懈的努力,对人类的起源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十分不错,非常值得一看!

读了这本书以后,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1。只有努力学习、工作,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收获成功!2。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3。面对每一次失败,都要从中吸取教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在下一次取得成功!

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会像贾兰坡一样,做一个成功的人!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篇3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一口气读了二百多页,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王老师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方面节选出100个案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教育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剖析。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读完本书,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有教育智慧吗?我的教育智慧从哪儿来的?那一个个熟悉的案例,都时时在提醒着我:教育的智慧来自研究。“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最迫切需要转变的教育观念。通过仔细认真的详读后,心有所感且记录如下:

一、我们一直都在模仿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日常教学中能够遇到的类似的事情,有的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

但是,我们忘记了,模仿是最低级的学习,靠模仿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师。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研究问题,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要学会思考。也许你会笑,思考谁不会?错了!如果大家都学会了思考,那么大家都成了名师了,难道不是吗?

二、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们需要爱,学生更需要爱,但是通过很多案例都可以看出,单纯的用爱来感动学生、劝导学生却是远远不够的。在对学生付出爱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理智和冷静的思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用爱和理智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做“越老越臭的教师”

很多人都知道: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医生凭借的是专业技术,越是研究越深,经验也是越多越好,有些老医生甚至不需要科技设备的辅助检查仅仅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诊断出患者是什么病,而年轻的医生就不行,这就是经验的积累问题。

而我们教师呢?由于很多教师年轻时拼的是体力,在工作中很少研究,致使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一旦体力下降了,价值立刻就降低了。教师的主要精力大部分都用来管教学生了,而不是用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所以呢,我们如果不想做一个越老越臭的教师,那就要从现在开始,运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管理学生、教育学生、亲近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多研究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把研究所得再运用到管理、教育、亲近学生中去,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提高自我和学生的素质,争取到老也要做个“越老越香的教师”。

四、给学生减负

现在全国中小学都在讲减负,很多地方也都响应了号召,对学生进行了减负。但是,为什么有些地方通过减负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和各项素质的提高,而有些地方却没有,甚至更加下降了呢?究其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实,大部分跟风的学校都是只看到其他学校作业量减了,也跟着减,明其表却不明其理。减负是要建立在学生学得会、记得牢的基础上的。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科学化的精简课后作业达到减负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减负。不论减负、加负,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记牢。有了共同的目的,又何必执着于一条路、一棵树、一份功呢?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通过对这本著作的拜读,让我受益匪浅,以上仅仅是读后的一点点小小的感触。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运用科学的手段,理智、客观的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运用教育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一定会做一个“越老越香的教师”的。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篇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书心得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张娜

假期中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书中的教育案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感觉每个案例都是那么的鲜活,从中我也学到许多的教育智慧。比起以前读过的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教育书籍,这本书读起来更轻松,更加乐于去读,从中也收获了不少。

读过了书中的一些教育案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个个场景也浮现在眼前,和书中的一些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做法也进行比较,也反思了一些做法,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教育的效果会不尽相同,这也就体现出了教育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是,一个学生在老师刚讲完不许爬树之后,他仍然爬树,当老师问他问什么爬树时,他的回答仅仅是:“找比不到小朋友,我看不到他们,我就爬到树上想看看他们在哪里。”而老师则微笑的问他:“如果我找不到小朋友站到你的肩膀上去找,你愿意吗?”多么巧妙的处理,让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而不是去一味的去否定。想想自己在处理类似事件的做法,当老师讲完要求,学生再次犯错时,常常简单的认为学生故意捣乱,想和老师作对,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向了老师的对立面,从这样的角度去说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而这位老师巧妙的处理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聪明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化敌为友的做法,让学生欣然接受。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相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都能像这位教师一样,把问题进行转换来处理,那样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中有许多这样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书中提到的100个案例,只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情况需要我们利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处理。我想读过每一本书,不仅仅是把书中的内容记住,更重要的是领会书中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我们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能转换处理问题的角度,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处理这100件事情的方法,而是给我们提供了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就像书中提到的一位专家用一种方法很奏效,但是遇到一名师范生,这个方法反而不好用了。教育就像医生开药方一样,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开药,不能千篇一律,要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不用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适时的引导。每个孩子犯错误的背后,都有一些孩子的想法和原因,只有深层的了解,才能找到根源,就象医生诊病,要查明病根,才能准确的下药。教育的智慧在哪里,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他们。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篇5

一,教育智慧来之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和思考

一个善于思考,能深入了解学生的老师,其身上一定闪动着智慧的灵光.智慧的灵光来自于教师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之中.《秘密约定》这个案例讲了一个学生上课频频举手,给老师的印象是不懂装懂,随意举手,欺骗老师.一般老师可能会冷落,甚至讥讽他.可肖东萍老师经过深入了解后却认定他有一颗好胜,上进的心.学生的一些看似缺点的表象一下子成了优点,老师的视角变了,想法也就变了,可见老师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老师遇事三思而后行,不忙于下结论,先了解情况,了解是解决的前提,思考就是研究!了解和思考过程蕴涵科学的探究,才能有切合实际的问题解决的结果.所以王老师认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的一般思路是:1,尽可能周全的了解情况,占有材料.2,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3,再根据反馈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循环,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步得到解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了解情况是要习惯于了解学生的成长史和考察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搞清孩子问题的真正原因.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师是这样想事情的,刚说过不能怎么样,学生就公然违反,顶风作案是明摆着与老师对着干.于是火冒三丈,处理起来简单,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也立竿见影.可以说这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很难说.也可以说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制造敌人.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能否化敌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敌为友,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师说;人有研究的心态,他是不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使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想,人的宽容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静的面对意外情况,举重若轻,把麻烦酿成快乐.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我从哪里来心得感悟 篇6

当拿到《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困惑,这样一个书名,这样一个论题既简单又让人深思。于是,我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书上的每一个故事。从而以我所理解的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一句很简单但是意义深刻的话,引人深思,日常生活中,我想很少有人好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也许也包括我,我一直认为尽我力所能及的力量做完我能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一个好的员工,却不曾想过这么多这么多的问题,读《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后,让我从新对一个好员工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然后下面我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以后自己也能以这个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为公司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想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们和公司是紧密相连的,公司的利润是我们工资的唯一来源,每个员工都必须做到尽职尽责的工作,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献计献策,同心同德,团结合作,不断创新,对公司忠诚,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好员工的首要条件。

然后,作为一个好员工首先得明白:

1、我们的工资是从公司的利润中来。

为公司创造利润是我们的使命,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圣神的天职,要全力以赴的为公司赚钱,也要明白为公司赚钱是我们每一个员工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应该节能降耗,节俭要从节约成本开始,节俭既能节约资源,降低成都的需要,也是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文化。还应该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作为一名员工,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且还应该认识到,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必须把维护公司利益当作首要任务,维护公司的形象当作是责无旁贷的义务,所以无论做任何的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该事对公司来讲有无好处,有无坏处。

就拿我们技术部来说,可能平常我们很少有为公司创造利益,创造很直观的利润。都是以为这是销售部门的事情。现在看来,我们错了。技术部在外面是直接面对公司的客户,我们公司的利润从哪里来?就是从这些我们部门面对的客户中来,那么就面临着我们做好做坏的结果。我们要对结果负责。做好了,客户就更信任公司,那么下次才有更大的利润。

其次,技术部在外面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就要我们有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的想法。维护公司利益是一个员工必须格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更应该是公司形象的宣传者与保护着。公司的形象树立好了,我们个人利益才能充分体现。

2、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工作绩效中来。

绩效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结果和过程来综合考察一个人的能力。这个“能力”又可被化分为业绩和效率。高绩效是一个好员工的显著标志,在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我们要找到提升自己工作业绩的有效途径。而且,身为员工,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我们强调不应该是过程,而是结果,没有成功就不应该为自己找任何的理由,要向效率要业绩,要多给公司创造价值,多给老板创造价值,也就相当于创造自身的价值。体现自己的能力。

作为技术部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工作绩效的重要性。靠本事、凭能力获取高额薪水,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价值。工作中,干好每一件事,苦与累都不是借口,因为公司是拿利益说话。只有客户说我们好了,才是真的好了。

3、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职业精神中来。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工作态度,这两者之间会有天壤之别,我们每个人工作的目的和成果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个前提。然后我们要善于捕捉对自己工作有用的信息生存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收集信息,运用信息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虽然现代化的社会功劳比苦劳重要,但是在工作中,将工作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到位,全力以赴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一个好员工的首要标准,工作中还应该多注意细节,永远将团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为什么我们部门每次都有新的问题出现?工作态度决定一个员工的好坏。不要有抱怨的心情在工作中出现,我深刻体会到我做的还不够好。想要体现自己,就一定要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往往机会就出现在那多的一点点中。公司中每一件小事都是重要的,都要我们用十倍的小心去做好,做细。我们要吃苦,有吃苦的这种精神才是一个好员工应该拥有的。

技术部是一个团队,公司更是一个大的团队。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能有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因为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

4、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工作方法中来。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做好每一件事,也要考虑要要怎么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我觉得有时候也应该要勇敢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毕竟员工是一个整体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不能坐以待毙,要用于创新,争取不断的为公司增值,而且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因为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销售市场和经济效益,更要搞好安全生产,员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最终结果,关系到公司获取利润的大小。要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因为只有去做,就没有不可能的事,自信也是业绩提升的关键,我想不管是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意志坚定的去做,一定能为公司和自己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在这里我要检讨,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没有重视工作方法的重要,往往都是经理安排了事情我就去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现在才体会到,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可以为公司,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要做到每天提高1%,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公司创造利益。

5、我们的工资是从拥有的高尚品德中来。

不论是在工作中或者是我们的这一生中,拥有忠诚、诚信、正直、守时、有爱心这些品德与心态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品德也体现在了工作中,在工作中,要以公司为重,不能做出卖公司的事,因为这不仅仅关系的到是公司的利益,而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和品德,而诚信是一个员工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是一个员工在职场取胜不可缺少的美德。然而毫无疑问,正直的品德也是每一位员工必备的美德。守时也是一名员工的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和基本素质的具体表现,守时还是一个集体、一个团体完成其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且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犹如这次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人们措手不及,好在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托起了受伤的四川,抚平了破碎的心灵,所以爱心的力量不可估量,也是一个好员工应该具备的品德。

6、我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优质服务中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才是企业和员工的“衣食父母”,所以只有为客户提供物有所值、物有超值的产品或满意服务,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与承认,企业和员工才能得到回报。我们要做到让每一位客户都满意,并且要拥有让客户满意,更让客户感动的工作理念,也要时常站在客户的立场,做到处处为客户着想,理解客户的观点,才能更有效的占领市场,得到更多的回报,要做到微笑服务,而微笑服务也是服务态度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把握服务热情度的最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微笑给人一种亲切、和蔼、礼貌的感觉,所以微笑服务在我们的服务中是不可缺少的,多一点微笑,也许就能为公司和自己带来更多的效益。

这一点,对于我们技术部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从我们的服务中,为公司创造利益。而且要时时站在客户的立场,处处为客户着想,这样,客户感觉到我们百诚公司是在为他们着想,就会更加信任我们公司。公司才能有更多的利益。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带给我的感受有很多,我概括的总结了这么些,我想这些也是现代化企业员工必须达到的标准,也是我给我自己的一个新的标准,从今以后,我会照着这样的标准,发扬自己以前拥有的,也弥补自己的不足,希望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也希望在提高公司效益的同时提高自己,为公司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让爱心和智慧与孩子同行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黄春辉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一个个案例,以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以爱为源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在教育生活中,爱更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是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一句小小的鼓励,抑或是一个无意的微笑,都能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他(她)身边的人。

智慧与爱心并重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的标题之一,是啊,老师对每个学生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发生下列现象: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补上;学生在校内跌了,碰了,老师能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这可能会令家长感动,得到同仁的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收效不一定如你所愿。我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学生身上或者家庭当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和斗嘴绊脚,看似是小儿科,老师们习惯用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深度剖析矛盾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多花一点耐心,走近学生的心里,这样我们的收获才会带来惊喜。

换位思考

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这个词似曾相识,却有点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地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和自己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看到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偏科生""潜能生""灰色儿童".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老师的慧眼识金,能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帮助其健康的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量",他们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

总之,《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的"智慧"招数如天上繁星,就像一个海洋,它不是我一时之间就能理解和领悟的,还有待以后慢慢地品味,慢慢地实践,慢慢地学习,慢慢地成长。

本文作者:洋塘中心学校校长 黄春辉

《风从哪里来》读后感200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风从哪里来》,这本书讲了风姑娘乐乐想知道自己从哪来,她在路上遇见了小草,大树,小河,大海,白云。乐乐分别向他们询问自己从哪里来,大家都没给她讲清楚,最后乐乐找到了太阳,问他自己从哪里来?太阳告诉她,乐乐是他创造的。小朋友们想知道太阳怎么创造出了风,我和妈妈查了很多资料,原来地球表面的空气晒了太阳后,就会越飞越高,空气宝宝都想飞高,就争先恐后的往前跑,跑着跑着就有风产生了。我觉得大自然真奇妙,我们要多观察,会知道更多有趣的事。

读《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有感


读《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有感
初一(31)班 任可欣
五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一种名叫“北京人”的直立人出现了。他们是已知较早的一批古人类,他们会使用火,会制造简单的工具,群居生活······一代又一代的遗体被埋葬了几十万年,在这期间,人们却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古罗马有“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连科技最发达的欧洲国家都认为人是“上帝”的产物。公元以来,人类起源一直是“神创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贾兰坡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骨,这时,“神创论”才被推翻,人们也慢慢接受了这一事实。本书的作者即为贾兰坡。学识渊博和坚持不懈使他有了如今的成就,发现北京人头骨后,他四处奔波,想要寻找更早的人类,此间无数困难从未将他打到,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发现了更早的蓝田人。这两大发现使中国科学向前迈进一大步。
是啊,人类起源不再是“神创论”了,曾经的愚昧、无知也被科学、理智而取代,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因为时代的变革吗?人类不断地进步,社会不断地发展,或许几个世纪后,人类起源又会有新的说法。不管怎样,终会随着趋势变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作者的毕生心血都投注在了科学的事业上,他认为没有科普,就不会吸引青少年对各个学科的兴趣,只有青少年对各个学科感到了兴趣后,他们才会有今后的目标,这样各类学科也才会后继有人。没错,“科普”科学普及,只有将应掌握的科学知识明白后,才会做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事情。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科学的意义之大,我们也应该在某一方面专心致志,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那么,现在的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为将来打下基础,让“人类起源不再是‘神创论’”的事件再次发生,让人类科学再进一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600字


做老师以来,一直希望能当优秀的老师,所以也读了不少关于教育的书籍,这次读的是《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觉学习了不少的东西。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正是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后感工资从哪里来精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工资从哪里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