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如何写。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书是利剑,能斩破黑暗之愚。读好书,好读书,一直都是长辈教导我们的至理名言。在阅读过一篇文章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有没有哪些优秀的读书心得可以作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如何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1】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飘萍离散——人生哪里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龙应台《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依靠书信体共同完成的两代人的对话:东方文明与西方价值观的碰撞;成年母亲和80后儿子的思维分歧;还有便是一个普通母亲对于分开多年的孩子的内心关照。如果安德烈的母亲不是龙应台,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或许这些靠电缆计算机才得以实现的沟通交流不会产生这么广大的影响;如果这对母子之间不是中间隔着三十年,并且隔着东西文化,或许这些交流就不会有如此深远的意义;如果这些多年来的书信没有集结成册对外销售,或许那会是中国文坛的一笔损失和中国社会的莫大遗憾。

这是一个五十岁的母亲和十八岁的儿子之间的对话,是一个“自以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认为年少轻狂”的人的对话。

一、爱与不爱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可以不必了。”

老师对学生似乎也永远有一种这样的以爱作借口的不爱,比如说我们常听常说的“这是为你好”,因此而不沟通不解释的种种,并没有把学生当成能思考,有主见的人。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2】

几许,无论在什么时代,写信可以变成一件稀缺的事,但它永远都不能是一件不再重要的事。——《看天下》

因为工作关系,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十四岁时离开欧洲到台北,等龙应台再次回到儿子身边时他已十八岁,四年没有在一起的生活使他们之间有了一堵无形的墙,她发现儿子爱她却并不喜欢她。所以,她决定彼此写信来了解对方。《亲爱的安德烈》就是龙应台与安德烈写给彼此的三十五封信所编成的书,信里包括了讲述时代差距,近期生活,新闻观点……

对于《亲爱的安德烈》中的三十五封信,我是如此震惊。在这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交流的工具,还有多少人用信来交流?别说三十五封信,大概一封信也不愿意写吧。到底是为什么让他们能够写出三十五封信呢?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这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是难以跨越的鸿沟,在经历几次无果后就放弃了。但龙应台和安德烈却通过写信的方式,跨越了鸿沟,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与心灵。龙应台说“我没想到出书,也没想到有没有读者,我只有一个念头,透过这个方式,我或许可以进入一个十八岁的人的世界”。最后,她成功了,她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在没有看这本书以前,我觉得看别人的信枯燥无味,家书更是会让我烦燥不堪,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这些信是一对母子心灵相贴的过程,如此神奇而富有真情,让我能透过这个方式,找到与父母了解沟通的方法,能让很多读者寻求心灵深处的慰籍。它们让我第一次觉得,信,拥有强大的力量。

古时,信承载着或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或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或是对战前战士们的鼓励……正因如此,才有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爱情是友谊的精华,书信是爱情的妙药”等名句,极言书信的珍贵。

而今,游子因为有了电话,不再热切地盼望书信的到来,传达信息不过几秒钟的事;恋人因为有了火车,不再担心长时间没见面导致感情冷却而分手,相见不过一张车票的事;人们因为有了科技,不再那么重视书信,也许写信也不过是一时兴起的玩笑。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表示我们不再需要书信了吗?当然不。游子因为有了电话,不再有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的诗句;恋人因为有了火车,不再有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的诗句;人们因为有了科技,不再有更多感人肺腑的美丽诗句,这难道是一种好现象吗?或许,现在的科技时代并不是一个完全美好的时代,我们依旧需要书信,让人们创作出更多的诗句,让世界不变成一个没有诗人的世界。

再者,当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人的信息也变的随意,感情不增反减。而信比所有科技更能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意。在写信时,会比平时发短信更认真地写,生怕出了差错,这时,信上的字能表现出写信之人的心情,感情也更加真实、浓厚。龙应台和安德烈也因此,能够更快地认识对方,更深刻地了解对方,更贴切的感受彼此的爱。所以,信不只是单单的一张纸,它也是一种语言,它有足够的力量连结相隔万里的人的感情,甚至相隔两代的人的心灵。

望所有人,能够执笔,认真诚挚,书一封信,不论给谁。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3】

这本书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书柜里看到的,姐夫是一个高中的语文老师,极力推荐这本书,说他的学生看了都很有感触。拿回来看了之后还真有不少收获。

这本书主要是讲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平时生活中也听到很多w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们也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还离家出走。

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很真实的例子,所以看到这本书我就特有感触,好像是把钥匙打开心中的锁,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亲人变成敌人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我想这是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很难做到的,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就应该听他们的,否则就视为不听话,不懂事。

我个人觉得这反而会让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会觉得压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为别人,很被动,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选择逃离,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让我看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希望这本书会给你们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4】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龙应台用了这一句话来描写她与她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代沟。年龄以及文化的双层代沟让他们母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上加难。我觉得这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中也很常见,特别是像我这种家长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家长的文化背景就会不一样。

这本书收录了36封龙应台和安德烈给互相写的信。他们由于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个不熟悉的人就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拉近距离。他们在信中会分享自己的一段经历,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或是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他们也会一起回忆他们之间的记忆。这两个不同的人用这些方式找到了许多的共同点。

让我最能产生共鸣的是在第二和第三封信中,龙应台和安德烈都分享了一个看比赛不知道支持哪个国家的故事。在别人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我也会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美国也对,因为我的国籍是美国而且我从小接受的也是美式教育。不过我自从在上海出生以来就一直住在这里,我虽然有时会回去看我住在纽约的外婆,但是回去的感受也不会觉得是回家,而只是去旅游,因为在我的心目当中,我的家在上海。

通过与儿子互相写信,龙应台说,“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我认为在这句话中,“认识”的意思其实是“了解”,因为他们其实已经认识了十八年,却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了对方。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5】

寒假,读了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合作写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受益匪浅。整本书我读出了两个词,尊重和自由。

龙应台对儿子的尊重和儿子与母亲交谈的自由,颇让我们感动与羡慕。我们常说,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可是能做到的家长又有多少?龙应台女士在这36封家书中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记得书中这样叙述到,龙应台非常讨厌自己的儿子吸烟,每当他吸烟的时候,都想狠狠地训斥安德烈,但终于还是忍住了,理智告诉他,安德烈已是成年人,他有选择的权利。而我们做家长的和龙女士所区别的,就是我们面对这样的行为,常常忍不住训斥孩子,甚至对他们大打出手。因为我们恐惧,恐惧孩子走弯路,恐惧孩子走向我们所不希望的道路。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甚至亚洲的传统教育方法。《独立宣言》一文中写道:

一天,一些中国大陆记者来采访龙应台,她的二儿子菲利普恰好在跟前。朋友刚离开,菲利普便说道:“妈,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女的华人朋友的特征?”

他说,“就是当他们要问我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是看着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却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我。”

从这可以看出,在我们中国,甚至亚洲传统思想中,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跟前都是孩子。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常常不尊重孩子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其次,龙应台女士对于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平庸”。作为中国的家长,我们常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形当中,便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孩子和安德烈一样,害怕自己的平庸,害怕自己所获得的成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这里,很喜欢龙应台女士给安德烈的这样一段话与家长们共勉: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

这两句话使我醍醐灌顶,因为我也是一名家长,我也渴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不平庸,但是对于不平庸的意义,我理解的很狭隘,能上一流的大学,能有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其实,正如龙应台女士对安德烈说的“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其次,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冲击就是安德烈在母亲面前是自由的。从书中可以看出来,安德烈,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毫无顾忌,就像对待自己的同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即使说得有些过分,有些无礼,对方也不会因此而大发雷霆。记得,第14封信,《秘密的、私己的美学》中,安德烈在和妈妈讨论音乐,说了这样一段话:

“拿着曲子和同样有兴趣的朋友分享,大伙一起听,然后会有无穷无尽的讨论,讨论歌词里最深刻的隐喻,和最奇怪的思想观念,那真是不可言传的独特经验——我不能给你解释,因为那种经验是只为那一个时刻和气氛而存在的,就如同那些歌曲本身,不可言传而独特。”

又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我不知道你要怎么回复我这封信,因为你不是乐迷,但是,MM,你‘迷’什么呢?你的写作,或者文学,所带给你的,是不是和音乐所带给我的一样,一种独特的、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窥探的一种秘密的、私己的美学经验?”

这哪是和妈妈对话呀,这就是和同龄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在探讨自己的隐私。

真好,通过这样的对话形式母亲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儿子,儿子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6】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整本《亲爱的安德烈》,其中《给河马刷牙》《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这两章令我感触颇深。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觉得自己普通平庸。可是“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站在哪一条跑道上。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会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呼呼地追过来了,他会因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着大树和小草,小草就平庸吗?书中举了个提摩的例子:他从18岁开始失业,到41岁还在失业中。那么大了还没有工作,因为没有工作,也就没有结婚,没有家庭。每个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样。为什么害怕呢?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有意义。每天为了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不如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与其为了金钱和名声成为工作的俘虏,不如找一份能充分体验生活的工作。

龙应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很多读者回信说自己就是在被迫谋生,我相信我身边很多成年人也都不得不被迫谋生。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活的自我而有意义呢?

不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要寻找自己安适之所在,那还谈何“平庸”?“平庸”是跟别人比,我们的终极负责对象是自己,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平庸”与否,不是在于你是否有成就,而是在于你做的是否有意义,是否快乐。这样看来,小草平庸吗?答案肯定是“不!”了。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7】

这是一本龙应台与儿子的书信集,母亲带着八分的认真与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存着二分黑色幽默,三分玩世不恭和五分真诚。我本是抱着不情愿去看这本书,当看到1/4时,忽然间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彻悟,书中对孩子与父母的描写,那种无比新奇而又见解独到的教育方式,让我耳目一新。

书中的安德烈对生活充满乐趣,几乎天天听歌、开派对、旅行等等这些我们中国孩子想也不敢想的生活方式。再来看看我们的一天,早晨早早起床、没完没了的课内与课外作业等等等等。另一方面,小安每次遇到了挫折,妈妈来安慰他,成功时,亲朋好友都为他送去衷心祝贺;但我们取得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甚至与家长的期望还相差许多,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的差距。

这本书中随处可见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安德烈是土生土长的德国青年,除了出生在台湾,其他方面已经很难同中国扯上关系。在这样一个德国青年的眼里,台湾是这样的:“我不关心台湾的过去,不关心淡水河的鱼虾是如何灭绝的,不关心在一个不民主的地区人们如何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我也不关心德国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我自己又将以什么为以后生活的凭依,我只关心自己每天是不是开心,是不是活得有想法有创意。”我想这样的孩子如果活在中国,不用问一定会被父母一通斥责然后令其痛改前非。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也就算了,但是这就是龙应台的儿子?台北文化局局长、国际知名教授的儿子?我原以为龙应台会像平常家长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但她却说:“他是一个自由的人,是我生命中相遇的‘另一个人’,我无权强令他做什么,只能和他朋友似的交谈。”这种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我们的父母的口中说出。我觉得安德烈对MM的语气不像总统也像首相了,竟然这样和自己的母亲说话,而龙应台只是倾听,只是思考,与自己的孩子如朋友一般交流,他们这种火星撞地球的交流让我再一次地感到震撼。

从书中我还看到了要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虽然我们有自己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但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只是世界上2000多个独立的国家之一,所谓外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N个国家的统称,它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要学会放眼世界,学会认识我们大家共同的地球。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8】

儿子成长了,本来就和母亲渐行渐远,他有他的思考,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抱负,有他的朋友圈——那是任何父母都无法跨越进去的圈子。于是,和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渐渐平淡。龙应台慌了,她不晓得该如何掌握住她与儿子之间的联系。于是,她邀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一方面她可以透过书信来了解儿子的想法、内心到底在做什么打算,以及为人母亲最渴求知道的——过的好还是不好?这36封信就是如此产生出来的。

从他们的对话里,我看到的龙应台,是一个爱儿子的普通母亲,她在认真地了解、认识儿子,同时也在努力解释自己,三年的对话是成功的,母子收获了巨大的幸福。在我看来,龙应台对“中国”和“中国文化”非常热爱,反台独、反独裁、反强权,追求民主、关心民生,厌恶作秀的政治人物,呼唤公平正义。在给儿子的信里,她对“贫乏”、“愚昧”的渔村娓娓道来(“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她对故土台湾爱的深沉。在一些话题的讨论中,她多次提到大陆见闻,关于将来,说在西安的一家回民饭馆里,16岁的从甘肃山沟小村里出来的女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赚两百多块,寄回去养她父母,安德烈说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龙应台就问:“安德烈,那16岁的女孩,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你能想象吗?”回想自己,龙应台说:“18岁的我,不知道高速公路,不知道下水道,没进过音乐厅和美术馆,不知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龙应台对安德烈说:“我对于享受和物质,带有几分怀疑的距离”,爬黄山的时候,她看到挑90斤重的少年挑夫,一边水泥、一边食品,早晨4点出门,黄昏爬到山顶,回到家深夜,肩膀被扁担压出两道深沟,一天挣30块钱。她说:“安德烈,30块钱不到3欧元,不够你买3球冰淇淋,山顶咖啡一杯20元,我不太敢喝,但是不喝,那个大眼的少年是不是更困难呢?”她讲黄山少年,我很激动,不知道安德烈是否也动容了。

从安德烈的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中西之间的差异,教育、意识,很多方面。比如,他们长于理性思考,而我们重情感抒发,他们会积极参与、干预现实,而我们更多是旁观。18岁的安德烈和他朋友讨论的内容在我们看来是不用讨论的,没什么好讨论或者讨论不出什么,我们受到的教育是接受,而不是思考,我们不会思考,也不会想去思考。我们依赖长辈、领导,我们相信权威,我们从众、附庸。就香港选举时间表出台问题,安德烈置疑香港游行人数的少,在他看来,争取小小的本该的权利,为什么不发出声音呢?龙应台是呼唤民主的,她在游行之列。当然,一些问题上,安德烈跟我们一样顾虑、烦恼。“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我几乎确定不太可能有你们的成就,你会失望吗?”龙应台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完全赞成龙应台,但事实上只有少数的人不是被迫谋生。以龙应台的这一段文字来看,我认为,她衷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世上还是有这么多的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的身上呢?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顶尖中的精英,不断的期许孩子的成就能超越自己,这或许就是变相的施压吧。但……就放任着他一事无成、游手好闲?不!所有的母亲都会担心,会紧张。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正是母亲的为难之处。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篇9】

初识龙应台,源于她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而在这本书里,她更多的是一位母亲,一位与普通女人无异的母亲,慈爱,唠叨,渴望与孩子交流,又失落于孩子渐渐的成长与离去。

书源自于母子之间三年的书信往来,代价“你不要打那么多电话‘骚扰’我”——安德烈如是说。安德烈的观念此刻看来与当下的我们并无差异,渴望独立的人格,对前途的茫然,对政治事件的批判,对东西方文化的感知,对父辈观点的质疑等等。安德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睿智的学者母亲,能够将自我的思考化作一封封书信。或许,这些书信的意义在于,她写出了许多人想到却道不明的思考。

以下是书中几段触动的文字。

关于成长中的得与失

——安德烈,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可是给了我一种本事,悲悯的本事,同情的本事,使得我在日后应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礼貌的核心关怀所在。你懂的,是吧?

同时我看见自我的缺陷。十八岁时所不明白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职责、政治自由等等,都不难补课。可是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是补不来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属于知识范围,不属于内在涵养。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我去坚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一天浇水的心爱植物,可是生活艺术,应当是一种内化的气质,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我强烈地感觉自我对生活艺术的笨拙;渔村的贫乏,使我有美的贫乏,而有知识没有美,犹如大海里没有热带鱼。

而你们这一代,安德烈,明白什么、不明白什么?网络让你们拥有广泛的知识,社会富裕使你们习惯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你们这一代“定锚”的价值会是什么?终极的关怀会是什么?你,和那个甘肃来的疲惫的少女之间,有没有一种关联?我的安德烈,你认为美丽的热带鱼游泳也要有方向吗,或者,你要挑衅地说,这是一个无谓的问题,因为热带鱼为自我而活?

关于国家认同感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导以作中国人为荣,“为荣”和“为耻”是连在一齐的。我当年流传很广的一篇文章叫做“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位有名的前辈写的是“丑陋的中国人”,批判的都是我们自我。然后突然,“中国人”这词变成了别人,甚至是“敌人”,而我们变成了“台湾人”。

一个被长年灌食某种饲料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吐。民族主义的饲料——不管是中国牌还是台湾牌的,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本来能够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它被弄得变形了。

关于平庸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期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我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我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终,还是“自我”二字。所以,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贴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关于痛苦

——我不明白你们这一代的德国少年是否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和你一样,在法兰克福成长,他的故居我也带你去过。23岁的歌德爱上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少女,带给他极深的痛苦。痛苦转化为文字艺术,他的痛苦得到升华,可是很多其他的年轻人,紧紧抱着他的书,穿上“维特式”的衣服,纷纷去自杀了。安德烈,我们自我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我,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关于家

——给你一个家,深深地扎在土地上,稳稳地包在一个小镇里,是因为期望你在泥土上长大;期望你在走向全球之前,先有自我的村子;期望你,在将来浪迹天涯的漂泊路途上,永远有一个不变的小镇等着接纳你,永远有老友什么都不问地拥你入怀抱。不要你和我一样,做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完美境界,却是生活的苦楚。没有人期望她的孩子受苦,即使他可能因为苦楚而成为比较深刻的艺术家。

关于父母

——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可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扩展阅读

红日读书心得如何写


在平时的工作里面,我们的心中会有很多的想法,会收到写一篇心得体会的任务。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想所得,你是否还在困扰不知道如何写心得体会?下面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帮大家编辑的《红日读书心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红日读书心得 篇1

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著,名叫《红日》。

其实看着这部小说,我的心也在随之情节浮动,再仔细想想,这么一个既有装备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且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的学历普遍高于解放军,为什么会遭到如此迅速而又彻底的失败?

有个笑话说得好,国民党在战场上汗的冲锋口号是:“兄弟们给我冲啊!”而共产党在战场上喊的却是:“兄弟们跟我冲啊!!”这一个“给”一个“跟”性质就大不一样了。我认为他们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得人心。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选择跟人民对着干,最终只会被人民所淹没、唾弃。国民党的失败,就是败在他们的腐败上,无论他们的装备,靠山是多么强大,被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给掀翻了,这就是人民的力量!

说实话,共产党什么也没有,可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比什么都来的强,有意义。

这本书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自己身临其境,有种战火纷飞的感觉,在这血雨腥风的岁月,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这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明天建设的更好做出贡献。

 

红日读书心得 篇2

《红日》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书,描写了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战役,读了,让人深深地震撼。它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46年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到最后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书中沈振新、刘胜、石东根等人物性格丰富,特别是张灵甫和张小甫,他们的反面形象更是叫绝。作者背景描写上也很生动,能把山水写得像真的一样,山东的风景和风俗作者都很熟悉,能把山东的特点写得清清楚楚。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被迫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国xx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红日读书心得 篇3

作为主旋律电影,主创团队能够撇开就慈善说慈善,以一条并非惊心动魄却温馨暖心的故事线与观众进行对话,以诗化品格传递慈善之美\人生之味,《红日亭》不仅技高一筹,更是别具深蕴。

一盏马灯,一碗热粥,流逝的是岁月,积淀下的是一颗慈心。女主高春梅因在困难时期得益于红日亭孙婆婆的一碗热粥,心中埋藏下了永难割舍的慈心。这成为高春梅退休后放弃去国外和女儿欢聚,坚守红日亭做慈善的理由,也成就了高春梅能在众人皆反对,甚至家人也不理解的情势下,毅然收留智障青年阿国,并坚信能凭借自己的感化力量救赎阿国的执着信念。纲举则目张。影片正因为如此,故事便变得清爽而明晰,女主高春梅的戏份也就显得水到渠成。慈善是一场修行。从孙婆婆,到金阿婆,再到高春梅,流淌的是不变的情怀。尽我绵薄之力,渡人渡己。

一位老人,一个青年,回首的是背影,牵连起的是一路善行。《红日亭》剧本曾几易其稿,历时八年,终于功德圆满。笔者不是参与人,不知道其间经历过多少曲折,但可以想见主创团队为了能够更加确切地定位红日亭,为了能够把这部凝聚温州人精神根脉的电影拍好,付出过多少心血。可喜的是影片不负众望,以小视角读出了大境界。由吴彦姝主演的金阿婆尽管戏份不多,却成为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和女主高春梅相为表里。她像是《白鹿原》中的朱先生,丰厚的人生阅历给了她智者的说服力。在大家都为阿国拿走自己的积蓄而再次质疑阿国和高春梅的时候,老人扶住了高春梅的手,像是定盘的星,打消了她的犹疑,赋予了她强大的内心力量。金阿婆带着无悔无憾的微笑离开了这个世间,阿国迎着大家的欢笑走进了红日亭,成为一名正式的志愿者。影片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希望,那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希望,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望。人心深处有两扇门,一扇通往天堂,一扇通往地狱。一老一少,背影回首,人生化境。

主旋律电影,思想性和艺术性自是当先,但观赏性越来越被证实不可或缺。本片作为温州本土电影,影片以温州鼓词名家陈小宝的一段《十二月令》开篇,纯粹而不失风雅。五马街、江心屿、城市书房一幕幕熟悉的风景,一声声缠绵的乡音,使得影片具备了浓郁的风俗特质。除此,不能不提的是影片芬芳的文艺气息。这种文艺气息来自于主创对于影片思想性与艺术性交融的理解。那盏奔跑的马灯,那个舔着碗吮吸米粥的女孩,那在善行呼唤下的万家灯火,以及那个带着几分飘逸的阿国作为主演的奚美娟,温婉若水,不着痕迹的表演,就像她手中的那碗粥,看似清淡却粘稠,入口入心。配演高明、吴彦姝、陶慧敏、甄国策、张钿悦等的演技亦是可圈可点。演员们的给力,实为影片看点之一。

红日读书心得 篇4

故事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疯狂攻击。敌七十四师昌狂万分,配合八十三师等三十万人又向山东临沂方向齐头并进。历史上最着名的莱芜战役展开了。在书中所有共产党人个个成了骁勇善战的英雄好汉。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高举革命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虽然他们心中个个都明白在这惨酷的莱芜战役中他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可为了保家卫国,人人都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人们常说:“天下皆兄弟。”可是在一九四六年那黑暗的年代,又引发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大家想想看,我们自己的国家人民都做不成兄弟,怎么与全天下人做兄弟呢?

读完这本书,我下定决心,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在家要尊敬长辈,多做家务,少给父母添麻烦,在外要文明有礼,做个人人称赞的好公民。因为我现在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红日读书心得 篇5

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叫做《红日》的书。合上书,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年代。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在伟大的背后,是那些人民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建起了新的长城,换来了民族的崛起。在读这本书时,仿佛我也来到了战场上。只见远处解放军正与禽兽般的侵略者英勇地搏斗着。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血红色,诉说着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

在故事中,蒋介石带领着自己的“王牌”74师,却被共产党消灭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刘胜受伤了,但是他临死前还关心着前线的情况。最终,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灵活地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诞生在中华大地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热血,高举起革命的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为新中国洒下了血汗。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红日读书心得 篇6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也是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最近我十分荣幸地观看了《红日》这部著作,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然而读完《红日》这本书,我心中有一丝悲凉的感觉。

由衷的为沈振新的胜利而感到欣慰,更为张灵甫被同僚坑害而失败感到悲哀。一代抗日英雄没有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却不幸死在了内战里。

如果在孟良崮战役中汤恩伯能够伸手援救张灵甫一把,那么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也不会走投无路,最终落得冤死战场。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爱国方面讲,张灵甫绝对是一名英雄。他一生忠于职守,为党国誓死效忠,他本可死的轰轰烈烈,而死在了内战战场上的张灵甫,他的死只能是“轻于鸿毛”了。当我读到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愿做共产党的俘虏而自杀时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那时,他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多么的不甘心!如果不是这场战斗,如果不是XXXX内部的腐败,他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如果国民党部队中都是像张灵甫那样的英雄,那么也许XXXX就不会那么快就垮台。但不过事实不能改变,国民党官兵内部极其腐败,个个只顾自己,不为党国利益着想,这才是XXXX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然而另一方面,共产党那种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献身革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虽然XXXX由美国人支持,有全美的装备,有最先进的战斗武器,有充足的食物,而共产党只有普通的枪,而且还要经常饿着肚子战斗,但他们有最勇敢的战士,最崇高的理想以及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就是共产党最终胜利的原因。

我常想,如果张灵甫能以大局为重,能以百姓利益为重,能以国家为重,也许他会成为第二个傅将军,那么,我们也就不用为他哀叹了。一个人拥有才华固然不错,但如果不用在为民谋福利上,那他的才华也就失去了价值。

阅读《红日》,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我想诚恳地说一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一份贡献!由衷地赞美我们的党---一心一意为百姓的党!

红日读书心得 篇7

宁静的夜,安详的夜,我坐在书桌前翻开了那有些年月的书《红日》,思绪慢慢沉浸在书中……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与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的较量。但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场莱芜战役就好比是曹操大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周瑜火烧赤壁一般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这场战役之后,国党锐气大搓,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相反的共党则愈战愈勇,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共产党因为有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走到了今天,为了今天多少鲜血撒在这片土地上,为了今天多少人流泪,为了今天多少生命逝去……今天是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换来的,今天是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

如今,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一个年轻而又充满希望的政党,在新的世纪,提出了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发展观。我们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会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更上一层楼。党在我心中是什么?我可以自豪地说,党就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是一个伟岸的巨人;是一座强大的靠山;是我内心向往的偶像。

 

红日读书心得 篇8

我曾是个军人,所以对军事题材的电视很感兴趣,前些日子电视剧《红日》深深地吸引了我,可妻子非要看哭哭啼啼的韩剧,我好男不和女斗,从单位图书室借来小说《红日》看起来,看过之后,我对《红日》的赞誉之情无以言表,我既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更被书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所折服,从中我悟出许多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东西。

一是人要有理想目标。书中我军战士胸怀打败XXX、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目标,不怕牺牲,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今天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好自己的理想目标,不能脚踏西瓜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要认真规划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二是人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书中处处闪烁着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以军长沈振新和营长石东根为代表的我军战士正是靠不怕流血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今天,我们在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点滴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该退宿,要拿出书中军人的勇气和胆识战胜困难,坚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是要讲大局听指挥。书中军长沈振新和营长石冬根为报涟水失败的耻辱拒不执行上级要求快速撤离临沂城的决定,和敌人展开激战,一方面造成大量牺牲,另一方面延误了部队转移的时机差点造成全军覆没。类似的情况还有多起......今天,我们做工作都要按上级的要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理,树立大局意识,安全意识,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否则,集体就形同散沙,失去战斗力,甚至会酿成苦果。

四是要讲团结合作。书中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许多高级将领出身黄埔军校,但派系林立,互相猜疑,勾心斗角,如果说XXX的军队是被我军打败的倒不如说是被他们内部自己打败的。的军队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但我们身后有几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持,民心所向的军队最终必定是胜利的军队。今天,我们大家能在一起工作、学习本身是一种缘分,但这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关键是我们要做到心中无私,讲究合作,善于化解矛盾,坚信团结出力量,合作出智慧,才能使我们央行的事业更好美好。

 

红日读书心得 篇9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展成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党七十四师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这部小说出于吴强老爷爷的笔下,他把人物写得十分生动、正直、勇敢、坚强。书中写的连长石东根,非常敢于打仗。比如:参谋长说:“军部随后就到,你们留下来控制渡河点。军部一到,你们立即赶上去。”石东根一听,咕噜开了:“又叫我们留下来!”罗光正要解释,团长刘胜过来嚷道:“先走后走不是一样!现在还是堵缺口,战斗在后头哩!”石东根这才不唠叨了。他时刻希望能冲锋在前。又例如班长秦守本是一个热爱团队、关心战士的干部。他在一次总结大会上说:“国党七十四师真是可恶,他们在碉堡里举白旗、缴枪、诈投降。使得石东根上当中计,大家劝也没用。战士们刚冲到碉堡前,里面的敌军用机关枪扫射,害得我们这个连的许多战士英勇牺牲了!我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难过。”

这本书在紧张气氛的时刻,却又不失乐趣。例如“副军长也在这里!”“好大的眼睛,有那么大个人在你面前,居然看不见!”副军长梁波哈哈大笑起来。“刚才说了两句怪话。”刘胜摸着脑袋说。“知道错就行啦”梁波笑声不歇地说。

有一句最有气势的话,在我心里可下了。这是军长沈振新对敌方一团长说的:“我们要你们把喝下去的血,连你们自己的血,从肚子里全部吐出来!”这句话是那么激昂,那么热血沸腾。我非常感谢打败了强敌的那些共产主义事业的英雄。像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刘胜、陈坚、王茂生、秦守本、杨军……我一看到写野战军消灭七十四师的时候,就十分激动,欣喜若狂。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战壕,什么是刺刀。“战壕”就是打仗用的地沟,“刺刀”就是装在枪头的用来格斗的兵器。我还知道了现代军队中的指挥员有: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真是收获不小啊!

我们今天的幸福时代,幸福生活都是用烈士们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红岩读书心得如何写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红岩读书心得”。

在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感悟,可以写出心得体会来记录,心得体会帮助我们做事更加具有连贯性。那么,心得体会该如何写才精彩?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红岩读书心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红岩读书心得 篇1

我这星期读了第一本革命小说——《红岩》,我一向是用敬畏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两个打字“红岩”,似乎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

这本书讲述了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斗争,因重庆的地下党被叛徒出卖后,那些革命志士们被关在那“黑暗”的监狱里,革命志士被敌人严刑拷打,可是他们坚贞不屈,不向敌人透露半点关于地下党的消息,他们在监狱里与敌人斗智斗勇。

这本书成功塑造了华子良、许云峰、江姐、宋振中、成钢、成瑶、刘思扬、双枪老太婆等英雄形象。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参加了共产党,可是之后全家都被杀光了。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加共产党,这种热情为党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树立在了我的心中。

在渣滓洞中,无论鞭挞棒打,无论竹刺针扎,无论“十指连心”,她都咬紧牙关,终以微笑应对着大家,洁白的蓝色旗袍上不沾一点浮沉,似乎告诉大家:咬紧牙关,不要泄露秘密,相信党总是会胜利的。她总是毅然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34“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红岩里面也有一些让世人唾弃的,遗臭万年的家伙,譬如叛徒甫至高,国民党的狗腿子,他能在鲜艳的中国国旗下微笑吗不,他连站在中国国土上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胸前飘扬的。

红岩读书心得 篇2

1948年,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革命者的“鬼门关”里,敌人对革命前辈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残。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敌人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这真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啊!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革命小说《红岩》。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后,不得不感慨万分。它使我学会了革命前辈们的坚强不屈,也体会到了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多的是对敌人的恨和对革命者的敬佩!

小说中英勇斗敌的许云峰、出身豪门,本可过着安逸的生活却不顾危险投身革命的刘思扬、假装疯子只是为党的需要的华子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最敬佩不已的还是江姐。在城门上看到烈士是自己心爱的丈夫时,她悲痛欲绝,但是为了革命,她还是站了起来;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的时候,依旧那么沉着冷静,还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在自己将要被残忍的敌人杀害时,她换上干净的旗袍,整理好了仪容,从容走上刑场,并告诉同伴们不要哭……作为妻子,她是柔情的;作为母亲,她是慈爱的;作为共产党员,她是坚强的!江姐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是值得人人佩服的巾帼英雄!太阳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散放出万丈光芒,把大地照得通红。曾经的那头睡狮,在经历了各种折磨后,坚强地站了起来,永远也不会在倒下。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的胜利,都是一切最好的证明。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前辈们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后人心中。有些同样伟大人,我们忘记了他们的姓名,但历史早已将他们命名,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他们是值得每一个人纪念的!《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它让我们明白了许多许多革命故事,让我们铭记革命前辈的壮举,更让我们永远憎恨帝国主义着……我一直相信:在华夏大地,红岩精神一定会永远永远的放射出万丈光芒,普照全世界!

红岩读书心得 篇3

有一种精神叫革命精神,有一种主义叫共产主义,有一种情怀叫家国情怀。跨过浩瀚的时空长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千百年,如今,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不管过去多少年,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阅读红色经典,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历史。

《红岩》是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写的一部红色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江姐、许云峰、余新江、成岗等优秀共产党员在敌人和恐怖势力的压迫下,依然顽强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她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女共产党员,被敌人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她丝毫不动摇,以自己崇高的党性和坚定的意志顽强地与敌人作斗争,决不说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她身上那种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常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他们是平凡的人,但是在国难当头,他们却干着不平凡的事,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我们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我们利用寒假组织了红色研学之旅。我们来到临安区烈士纪念馆,了解历史、缅怀先烈。伴着台阶两旁郁郁葱葱的松柏拾级而上,当烈士的浮雕缓缓出现在眼前时,我心中对烈士的崇敬感油然而生,碑前的朵朵白花寄托了我们对英雄的敬佩与怀念。台阶旁还种了许多梅花,正值腊月,梅花飘香。在这儿种梅花,也别有一番寓意: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别的花,都是在春天开放,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诞生了许多有气节的英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从来都是顶天立地,顽强斗争,从不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让我们一起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历史文化,发扬中国精神!担负起建设伟大祖国的重担,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红岩读书心得 篇4

在烈火中永生红岩。在寒假,我就阅读了这本党史读物,是我深有感触。

书中的主人公主要有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杨、甫志高等,他们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虽然被国民党特务抓住但他们是硬骨头,在监狱里还和国民党们做斗争,他们是共产党们,中国人民的好榜样!可是甫志高却经不住严刑拷打,竟迅速投敌,直接导致【挺进报】暴露,好多共产党的地下党通知暴露,这种叛徒是可耻的!而他们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从小熏陶在所谓的爱国教育之下。红旗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说实话,当时挺起来还有点恐怖之感,对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没有深刻的认识。慢慢的,又是各种抗日,革命的电视剧,电影等,但小时候只图有趣,只看到了电视剧和电影中搞笑的片段。成长中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形象的革命认识,知道我在今年寒假,看了【红岩】。虽然早就知道这是本红色经典,却还是没有很早的完整阅读。

不知为什么,读完一遍后竟总结不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一部革命者的奋斗史、辛酸史、牺牲史,却又是光荣史吧。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而感情复杂,总结不出主要内容。

只是简单的谈谈感受,就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愤慨、震惊从心中涌出来。书中人物的命运紧紧牵动着我,是我总是想要一口气看完,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红岩读书心得 篇5

今日,我读了《红岩》这篇文章,读过之后,我很感动。《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述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白公馆奋勇突围,迎来黎明……

所有这一切展此刻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我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的那段描述,应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然而共产党员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我以前写语文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没有对学习完全充满热情的我很容易就被摧垮。

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我要感激《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岩读书心得 篇6

小说《红岩》是中华民族中的一颗明珠。最近,我怀着崇高的敬意读完了这本书。

《红岩》读了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彭松涛牺牲了,她不像我们一样会放弃革命,反而擦干了泪水,哪儿跌到哪儿站起来,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事情还没有完成,不能因小而十大。当国民党严刑拷打问她关于党的事情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时,她也没有透露,而且还在狱中对同志们坚强地说:“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在牺牲前也不忘安慰大家,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令我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丝毫也动摇不了他们的的斗志,他们也不会做第二个“莆志高”;而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我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要迎难而上。

《红岩》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要以《红岩》中的烈士们为榜样,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本领。

红岩读书心得 篇7

我之所以想到要借《红岩》,只是因为这是一项作业,在假期中必须完成。不知为什么,拿着这样厚的一本名著,没有一点儿像借到其它小说那样欣喜若狂的激动,只是想硬着头皮快些看完了事。

但是,事情以后的发展却出乎我的意料。我竟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虽然,这本书里的个别章节曾选入教科书,里面的许多诗歌也在课本上出现过,小说里的一些人物也已经广为流传,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但是,我仍然怀着极大的新鲜感,仔细读完了全书,而且对选入课本的章节、诗歌也都有了更新更连贯的认识。

这本小说里人物很多,单正面人物就刻画了二十多位。作者通过对他们各自不同的典型事例的描写,使每个人物的形象都鲜明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也得到充分的表现。但是,我感觉到,在这些人身上,又都有一种共同的最宝贵的地方。那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也许有人认为、这本书已经过时了。它只记叙了四十年代、解放战争时期的陈年旧事。现在已经到了九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也有四十年了。在和平时期,这种书还有多少意义呢?而且我们这一代青年,也仿佛已经听腻了那些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建立一个新中国浴血奋战的事迹。这些说起来令父辈们激动不已的奇迹,在我们有时却像过眼烟云,很快消散了。我们毕竟一直生活在一个宁静幸福的环境里,只是每天读书而从未经历过任何枪林弹雨。生活的安逸,使我们没有想过它的来之不易,更不会像爱惜生命一样珍视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当我读完这本书,我的心被震撼了。书中的那些人物,他们坚强的意志使我惊讶了。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傲然不动。他们的沉着镇定,他们的聪明机智,以及他们忘我的工作,好像都是常人所做不到的,连敌人也对他们的无畏与机等束手无策。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从容不迫、无所畏俱呢?只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一个崇高的信念,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取得胜利。他们为自由而战,为信念而战,所以,当许云峰被独自关进终日不见阳光、黑暗潮湿的地牢里时,他没有沮丧,只是想用双手为战友开辟一条越狱的通道。所以,当江姐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后,能从容地走向刑场。所以,连美国的先进技术也无法从成岗嘴里得到党的机密。所以,齐晓轩在最后胜利的时刻,面对敌人的枪口,迎着晤光屹然挺立。相反,也有人只图眼前利益,贪生怕死,为敌人充当了走狗,他终究逃不出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对我们来说,也许正是缺少一种坚定的信念。因此这本书不仅仅在向我们讲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事迹,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们做人的真谛。使我们突然清醒起来,不断反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应该做些什么?这样的书是不可能过时的。

无数革命先烈在烈火与热血中经过磨炼,使自已短暂的一生放出了灿烂的光芒,我们也应该在困难挫折中经常锻炼,实现生命的价值!

红岩读书心得 篇8

自从读了《红岩》这本书我便有了看透革命的皮毛了,比如:《红岩》的封面在我眼中仿佛是在黑暗社会的时代,革命者用鲜血滋养一棵树挺立在无法挽回的时代,扎下新中国的根基·······江姐,许云峰,刘思扬,成岗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却是不平凡的革命者,他们用自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不惜用生命来换和平新中国的人,他们是革命的杰出者、新中国的英雄、照亮黑暗的光那样伟大。想当年的中国是混乱啊!年轻的穷人要被当壮丁干苦活,穷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让人民思想进步,反抗黑暗的时代,于是《挺进报》之后陆续的革命者加如去反抗黑暗的社会,去发展更好的中国。

其中我最佩服江姐(江雪琴),她遭叛徒出卖在渣滓洞监狱被酷刑折磨……。她在我的心中有着钢铁一样的形象树立在我心中。在这本书中英雄都有这不同的精神如:成岗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的舍己为人,英勇斗敌;江姐不惧痛苦,忠于革命;刘思扬出生豪门却参与革命,但他们都又共同有着革命精神。所以新中国的才有如此坚固,沉重的地基,而这背后却是无数革命者的鲜血之上建立的。

名著读书心得如何写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名著读书心得,当我们在毕业典礼或者军训结束的时候。从这些事情获得了深刻的感触后就可以写篇感言,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此刻的感受,有哪些感言是你印象深刻的呢?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名著读书心得(篇1)

不得不说,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名著读书心得(篇2)

(一)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爱的教育》,里面讲了许多个感人的文章,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灾难》。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叫洛佩蒂的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个小孩在街上晕倒了。而这时,一辆车子正向这个晕倒的小学生迎面驶来。洛佩蒂大胆的跳过去,把那个小孩拖救了出来。不了,他来不及拖出自己的脚,他的双脚被车子碾伤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洛佩蒂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深深打动。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像洛佩蒂这样,用于帮助别人,敢于奉献,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多美好呀!

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虽然做不到像洛佩蒂那样牺牲自己的双腿来帮助别人,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乐于助人,想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二)

《爱的教育》一书讲述了安利柯在老师、父母、同学的引导和帮助下变成了聪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阳光男孩。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世界上的爱如空气,遍布着每个角落,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爱的情意。比如说安利柯的老师不对学生发脾气是因为他太爱安利柯他们,想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馨与和谐。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 朋友之谊,这一切的情与爱,让我感觉到充满情与爱的世界是幸福、友好的。在别人爱你的同时,可别忘记关爱别人哟!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这爱意盈盈的环境里再多制造些爱的芬芳!

(三)

读《爱的教育》有感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书爱的教育。

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说实话,其实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当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谁就当没看见,头一低就过去了,连句话都懒得说。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碰见我家对门的阿姨,我连理也没理,低着头就往前走,装做没有看见,也不知人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从此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呢?总之,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还有一次,也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我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看到这些,我非常的后悔,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突然间全都飞走了。我对自己说,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一个人要培养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将来就成不了大事。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包括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满爱心!

名著读书心得(篇3)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师弟还有从东土大唐来的唐僧。

唐僧被派往去西天取经,在路上他招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师弟,他们奉观音菩萨之命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大徒弟孙悟空是一个石猴没什么本领,有一次猴子们选大王,说:“谁敢进洞谁就是大王”。别的猴子都不敢。只有孙悟空一人敢。于是它成了猴子大王。因为它没什么本领,所以前往大仙的住处前去拜师学艺,学到了七十二变和通天的本领,大仙还给了它一朵翻斗云。后来因为它把学到的本领用来玩,被赶出了师门。那大仙还叫它,以后闯祸,别告诉人家我是你的师父。孙悟空到了花果山和猴子们团聚了。可是它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便封自己为“齐天大圣”,还大闹天宫把天宫闹得鸡犬不宁,玉帝浱下去捉拿孙悟空的人,可是个个都打不过孙悟空,每个人都失败告终,最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救了孙悟空,于是,他们俩便一起去西天取经了。

我觉得唐僧的荣耀完全是依靠孙悟空的,因为明明是孙悟空打死了妖怪,可是人们却把功劳记在唐僧身上,所以我觉得不公平。

名著读书心得(篇4)

去年儿子拿回来一本书《爱的教育》,本意是和儿子一块读书,激发儿子的读书积极性。看的时候本意是随便翻翻,做个样子,谁曾想一口气看完了全书。

书中讲了一个四年级的意大利小男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发生在他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全书共一百多篇,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是什么,自古以来,每人都有新的意义。其实爱并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爸爸的护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孩子进城探望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在医院里,孩子日夜守护着医生指定给他的爸爸。喂水、喂药,病人每呻吟一声,孩子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可在后来,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往下发展,而是发生了一个另人难以预料的转折:就在孩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焦虑时,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望着要带自己离开的爸爸,孩子这样说:"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边,现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没有勇气离开他……"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语,能让任何一下健谈的、自以为高尚的成年人哑口无言。爱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就是桥梁,能沟通人们的心灵; 记得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去爬华山,吃过晚饭,便和素不相识的人们在山谷中前行,暗淡的路灯伴随着我们,对着山谷长啸,尽情释放出心中的压抑和约束。唱着歌,互不相识的人们相互叫喊呼应着,你唱完前句,马上就有人唱出后句,此时此刻没有了隔阂和顾虑,只剩下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无羁与洒脱。在征服一个个险峰时人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达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完美和谐。这时没有了疲劳,没有了隔阂,这就是爱。使人融入了风景,使人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在我们中国古代,有许多人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给的答案是“仁者爱人”。其实爱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打开我们的心扉,爱就会无处不在。我们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了爱,我们才可爱,世界才可爱。

《爱的教育》每个小故事所表达的爱,生动丰富,都是融入了生活的。读这本书,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升华,让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稳和真实,给自己的孩子做个真正的榜样,用爱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名著读书心得(篇5)

2020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4篇

我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我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让我感触到爱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4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篇一:2020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

我在这几天又把《爱的教育》上的《贫民》这篇文章看了一遍,文章上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埃瑞克放学回家时,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向埃瑞克乞讨,埃瑞克身上有钱,但埃瑞克只看了看就走开了。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就对埃瑞克说:乞讨的人是弱者没有生存能力他们需要帮助,下次遇到这样的人不要视而不见,你对他们一点点的好,他们就会真诚地说一些祝福的话,你听了会很高兴的。

读完后我很感动,是呀,在你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你同样也获得了更大的财富——精神上的满足感!有一次我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乞讨的老人,穿的破破烂烂的,走路摇摇晃晃的很可怜,我就跑过去给了他一元钱。他说:“谢谢你,小朋友”。我听了心里很高兴,这真是——施人玫瑰,手留余香啊!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篇二:2020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把《爱的教育》这本书读了好几遍。我看了好多故事,有父亲给儿子写信的,有小主人公恩利科写同学之间、学校、校长、车祸,冬天等其他故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父亲给儿子写的信中的一句话,那就是:那是劳动的双手,你不能说劳动人的衣服脏。

让我最感动的是《少年英雄》这篇很感人的故事,故事里一个小男孩为了保家卫国弱小的治安,而牺牲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这让我有了目标,有了前进的希望。车有了目标可以前进,人有了目标,为什么不能努力去实现呢?所以,我希望长大后可以像伦巴底小哨兵一样保卫祖国,可以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

最后,我要对小朋友们说多看这本书,会让我们有爱心、有信心、有目标、有决心,能让我们受到教育的书。

篇三:2020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里嫉妒这篇文章,文章反映了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

有一天上午,老师这次以祖国为题材的作文写得最好的是德罗西,而沃提尼以为自己得了第一名,卷子发下来以后,沃提尼因为嫉妒把德罗西的卷子撕了,老师是如何教导沃提尼的。

读到这,我不经意想起我和同学发生的事情,那是一个双休日,我很认真地写了一篇文章,想让老师表扬我,结果老师没有表扬我,却表扬了她,后来我很生气,课间的时候,我在她的语文书上写“你是猪”三个字,可是她并没有给老师说,而是在我的书上写上“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子”。

同学们请记住“别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身子。”

篇四:2020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一本名为《爱的教育》的书,这本书是由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创作的启蒙教育书。在书中,亚米契斯讲一个叫克莱谛的孩子,书中还以日记、书信、故事,三大类型出现。每一篇都告诉我们不同的道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篇名为《万里寻母记》的文章,此篇以故事类型出现,讲了一个意大利热那亚少年马尔可不顾艰辛,走过茫茫大海、美洲五座城市,认识了伦巴底老人、绅士、同乡、绰号‘头脑’的商人……历经种种艰辛,终于在萨拉第洛河畔找到母亲。由此可见马尔可对母亲的爱有多么深厚,同时也告诉人们要孝敬自己的母亲。

在爱的教育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不知大家想不想看呢?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经历过的事情我们的内心总会有一些启迪的,于是我们就可以将其精炼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不要矫揉造作地拼凑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都有哪些要素呢?以下内容“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是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给您提供的,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1

最近看了《亲爱的安德烈》一书,本书的作者龙应台。借这本书龙应台和21岁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个透着天光的窗口。透过36封电子家书,两代人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

这本书主要是讲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平时生活中也听到很多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们也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还离家出走。

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很真实的例子,所以看到这本书我就特有感触,好像是把钥匙打开心中的锁,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亲人变成敌人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我想这是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很难做到的,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就应该听他们的,否则就视为不听话,不懂事。

我个人觉得这反而会让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会觉得压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为别人,很被动,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选择逃离,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让我看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希望这本书会给你们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2

里行间却观点分明,有理有据,也充满了尊重。

最让我佩服的是,在“有没有时间革命”的信里,龙应台用了一个菲利普的例子做解释,并征得菲利普同意才放人信中,请注意这个细节,妈妈经过儿子同意才把这个例子写入,这就是尊重!同时,这个例子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案例,菲利普带着iPad去学校被老师没收,妈妈们一般会怎么做?责骂和批评吧?可龙应台却选择和孩子展开了一系列探讨,让孩子学会思考和辨别,并询问是否需要自己帮助,最后借此告诉15岁的菲利普: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做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看,这就是妈妈的胸怀、给予的尊重和自由!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他的人生是不是充满挑战和期待!

二、妈妈一定要学习并有自己的世界观

《亲爱的安德烈》里,不管是18岁的安德烈,还是15岁的菲利普,都是特别有想法和原则的孩子,也是特别懂得怜悯和生活的孩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关注点不只是学习、篮球、恋爱那些我们以为15-18岁孩子仅有的世界,他们也关注时事政治、信仰文化、贫穷的根本、阶级的对立,而且随时侃侃而谈,道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妈妈们给孩子写信会写什么?我想了想,如果是我的话,我真的有心无力引导我的孩子了解国际形势,理解信仰的力量和差异,更没有办法通过我那个时代让孩子在他那个时代感受到珍惜和感恩?我又用什么来传达我曾经也有过的梦想和追求?用什么来告诉我的孩子要乐观勇敢积极的面对世界?怎么样让我的孩子即便知晓不美好却依然热爱生活?

我突然惊起一身的冷汗,我似乎可以预见多年后的场景:厨房里,我18岁的儿子,不耐烦的推开我精心准备的早餐,打断我对他是否早恋的询问,我开始絮絮叨叨你们这一代怎么这样?妈妈18岁的时候多听话?而我的儿子全程一言不发,最终厌烦的离开

终究,我是怎样的妈妈,就会有怎样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儿子有胸怀,有公正的世界观,尊重信仰和文化,相信梦想和追求,我自己,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

再分享一下我的感动,安德烈和菲利普还是孩子,却已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感动,明白尊重和生存的重要:龙应台和安德烈就餐的时候,一个服务员非常失礼,龙应台很生气,安德烈对妈妈说:“你知道马克·吐温怎么说的吗?他说,我评断一个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龙应台和菲利普去某个城市,地铁售票员粗鲁又傲慢,妈妈很生气,对个人没办法,就诋毁这个城市:“看,这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家,果然又烂又慢。”菲利普对妈妈说:“妈,你为什么不这样想:低收入的她一定住在离市区很远的郊外,来这地铁站上班可能要转很多次车,所以今天下冰雨,她可能天还黑就出门了。她的烦恼一定很多,可能房租都付不起,她可能很累。”在坐上拥挤的地铁后,菲利普又提醒妈妈:“你把背包抱前面吧,这里的扒手很有名,会割你皮包。”

哦,这样的男人或者孩子,请给我一打!

三、育儿,就是一场“放手”的修行

合上书,看着我熟睡的儿子,忍不住细细亲吻他的脸庞、小手、小胳膊、小耳朵

..他在睡梦里感受到痒痒,摇摇头,翻个身躲避开。我感同身受的理解了龙应台同样的失落和害怕,“我极不适应——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最爱语句节选:

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以后,这样的镜头不断重复

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做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3

《亲爱的安德烈》:流淌在血液里的亲情,唯爱最深!

原创20xx-12-28大陆四毛四毛读书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其实这也是作者的一种特别教育方式,他可以通过书信来和儿子沟通有无,可以通过文字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之一的《亲爱的安德烈》,在我看来更像是二个多年未见的人,然后在彼此的文字中找到熟悉的味道。

这本书也比较特别,它不是龙应台一个人的作品,它是她和自己的儿子安德烈一起完成的作品,更像是亲子游戏,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任何道具,有的只是那些温暖人心的文字。

整本书由36封书信组成,有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也有安德烈写给母亲的。这里有讨论文化,讨论成长,讨论如何在社会生活等。

其实龙应台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的母亲,一个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的母亲!

当安德烈长到18岁的时候,正是青春期的叛逆期,龙应台发现自己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她开始用爱去感化自己的孩子,这一次爱幻化成文字,每一个文字都是浓浓的爱。而安德烈也慢慢的理解了母亲的苦衷,也通过自己的文字去表达对于母亲的爱。

龙应台通过书写自己的成长环境,那个时代的贫穷,历练了她内心的强大。物质的贫穷并不能打垮对于精神的追求。以此来告诉孩子,需要做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不论物质如何,告诉孩子,要努力提升自己。

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相差30岁,她们是两代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差异。但是她们又是母子,她们之间有着血脉相连,于是有了分歧,于是也就有了彼此的倾诉和沟通。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见证了母亲和孩子在生活态度、文化背景、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他们之间存在的所有问题,其实也是代表着许多家庭存在的问题。但是作为母亲可以去改变,然后去和孩子沟通,这不仅是爱,更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

龙应台在书中写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其实大部分孩子都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读书,还要读好书。从小到大,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读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父母较劲,有时干脆利落的不读,于是没有了成绩,于是也就有了辍学回家的孩子。

不理解父母的孩子,总是会有情绪,也就不怎么用功,或者根本就是自己骗自己。父母费尽心思要给孩子补课,可是孩子还是自我逃避,不认真,更谈不上喜欢学习了。

很多时候,父母只是一味的强制,一味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也就导致了一万个不愿意。如果每个父母可以和孩子深入的去讨论,深入的沟通以后,可能会有好的结果,让孩子懂得学习,让孩子可以快乐的学习,其实也是不错的事情。

龙应台在书中写到: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现实中很多的家庭正是作者所说的那样,虽然同处一室,却形同陌路。不是因为不爱,其实是因为不知如何去爱。父母总是用他那所谓的长者身份,用他那所谓的道理去约束自己的孩子,去命令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沟通只会增加孩子对于父母的厌恶,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当然他们需要父母去正确的引导。

龙应台在书中写道: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作为成人的安德烈,龙应台在告诉自己的孩子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做出选择,这个选择一定要是深思熟虑,并且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

也许这是提醒,向那些离开父母,单独为生活奔波的人们,要记住在理想和现实面前,如何去做出选择,如何生活!这都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经历,因为没有人可以帮助你自己去思考人生方向,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远方。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这是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过的。父母总是在不断的目送自己的子女,直到目送自己老去的那天。

可伶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才。只是有时过于心急,过于去干预孩子的成长。

放手有时也是一种爱,不需要过于去约束孩子的成长,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别是成年以后。父母给予的更多应该是理解和宽容,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自由的思想沟通。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父母的再一次成长,因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可是孩子也是第一次啊。我们的父母其实都很善良,只是用错了地方,我们的父母都很有爱,只是爱的不是时候,有时变成了溺爱!

学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榜样,我们作为父母可能还要做很多,关键就是如何可以做到尊重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可以快乐有爱,让孩子可以学有所成,不去强制,不去打压。

教育孩子其实学问太大,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很多的耐心,更多的技巧,更多的爱。

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作者和安德烈之间总是可以找到共鸣,这种共鸣其实是流淌在血液里的骨肉亲情。

作者和安德烈之间就像两个朋友一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诉说着,在彼此的交流中,安德烈理解了母亲的苦心,龙应台也认识到儿子有自己的看法。她们之间原本的沟壑被一座叫“爱”的桥梁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龙应台不擅长煽情,她的文字读起来温暖,读起来真挚。每个文字的背后都是作为母亲的深深爱,每个文字都是作为子女的深深爱!细细品味,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收获的不仅是教育方式方法,更多的是体会到沟通可以改变一切!

《亲爱的安德烈》是家书,更是一本有意义的家庭教育书!

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和自己的孩子来一次心灵沟通,来一次人生交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在身边。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4

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思想的交锋,探讨规则与民主,探讨公平与正义,探讨自由与平等,探讨文化、生命与价值观等等,,佩服安德烈的真实与深刻,一个青年的思想。

其实,恐怕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比他们的父母想象的要复杂、要深刻得多。年轻人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和感受着这个社会,而成年人呢,很有可能锁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惯性思维中,凭着经验自以为是。所谓代沟莫不如此,你有你的理论,我有我的观点,两者不愿相融,两种文化不能对等,便越发隔阂。

其实,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来过,放空自己。“我们总要笨拙好久,才慢慢明白,成长就像慢火熬汤,需要足够的耐心,懂得再多道理,不见得能解决问题。只有亲身经历,切身感悟,许多错和错过,即使你谨小慎微,都无法避免”。

其实,我们来到人间,所经历的,都是一种馈赠,在路上总会遇到善恶美丑,就善待他们吧。人间冷暖,体验就是成长,修炼一颗平常心,平常便平静。

其实,“所有的妈妈一遇到自己孩子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会乱了方寸,各种焦虑和担心,不知所措,只因太过在乎”。

其实,很多甜美痛苦,很多手足无措,很多彷徨迷茫,我们自己都经历过。若把人生的镜头拉长来看,就不那么绝对和局促了。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所谓孩子,就是那执意自我,沉浸在秘密之中不断寻求肯定又不愿敞开心扉,想亲密又排斥亲密,是当下急于逃脱,未来又无限追悔的人吗?

所谓成长,就是经验的累积,是孤独的沉淀,是宁静透彻的观照,是痛苦的甜蜜吗?

母子一场,怎样的相欠与缘分!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5

我眼中的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800字:

龙应台,一位台湾女作家,我曾被她笔下的《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深深折服,继而读了她另一部大作——《亲爱的安德烈》。

在《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两书中,龙应台分别以母亲和女儿的身份叙述她身边的点点滴滴。而为了认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他们用了三年时间写就这三十六封家书——《亲爱的安德烈》。正如那句话:“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了自己的母亲。”

初识龙应台,起源于这三本书。龙应台的文笔是犀利的,可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又让我认识到原来龙应台的文笔也是可以细腻真实,柔情万千。而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还有很多句子,是富有哲理与文字之美的:“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读后感·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这一句,虽然简朴,却蕴含哲理,引发沉思。

每每读起龙应台的书,感觉亲切无比,仿佛她就坐在你面前,与你讨论书中有趣的事。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故事总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这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更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在三十六封家书中,不仅保留着母子之间幽默有趣的对话,更展示了母子之间讨论问题的深度(多国文化、贫富差距、国际政治……)以及在讨论其他问题时引发的争论,仿佛就像两个智者在做激烈的辩论会。

我眼中的龙应台,是位充满智慧的智者,也是一位使我佩服于她笔下的女作家,更是一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总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学家。

龙应台用这三本书,叙述了她的一生:从将要做母亲到慢慢步入中年,到最后仿佛经历过许多风雨的洗礼,已然变成了一个经历过沧桑的智者。

龙应台,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也是一位让我深深佩服的女作家。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6

这本书看了大概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了,算是近来看的最慢的一本书了,不是不好看,正是因为太好看,所以每看几页就要好好思考一番,那种心灵的触碰不能一下子来的太猛烈,否则我真的怕我受不了。

老实说,我很羡慕这种平等自由以及思想开阔的对话,我和我的父母没有过这样的对话,虽然我们很爱彼此,但是不要说他们对政治对生活没有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了,即使是我,有的时候也只是抱着一种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又哪会有特别高深的思想。年纪还小一点的时候,大约是十几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有过这方面的苦恼,我对着老妈抱怨过两次,为什么你们关心的就永远只是我吃的饱以及穿的暖否,从来不关心我精神方面的成长呢?虽然过了那么多年了,他们还是一样,但是这方面我想我的确没有资格对他们过多要求。更何况我到了现在的年纪,我的独立性让我明白有些东西我将会独立承担,比如对着父母永远是报喜不报忧的状态,不知道他们了解真实情况的话会不会想揍我一顿?其实,我更害怕的是他们担心我。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以后的我会用怎样一种方式和我的小孩交流和沟通,比如我看到我的小孩吸烟,我不喜欢,我是否可以将他当成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的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个体看,虽然可能也会心里恨得牙痒痒,但就是选择尊重他。对于民主对于政治这些我原本就不是很关心的话题我又会同ta有怎样的沟通?我是否也很期盼ta进入我的世界,对于ta的那个世界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是不是能接受呢?如果ta不肯好好读书ta学坏了又当如何?怎样管才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度?既不过分干预ta的独立,但是又能很好地引导ta,还是就完全尊重ta相信ta能做出最好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或许我会惶恐。

突然想到爸妈做的一件不那么好的事情,也是一件比较影响我的事情,可能是自身经济条件影响吧,所以他们特别在乎我的工作赚钱多不多,可能这是他们判定一份工作有没有发展前途的一个砝码,老实说,我倒是更像龙女士写的一样,更期待自己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让自己快乐的工作,成就感最好也要有。我想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也会让我的孩子去从事他真正有兴趣和喜欢的工作,而不是千篇一律大家觉得好而ta本人并不喜欢的工作,我一直觉得工作和婚姻一样,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不喜欢的,即使有再多的物质也只是一种负累,而如果是你喜欢的,能令你感到快乐的,累又算的了什么?

前两天看到文化一块的内容,深有感触马上写了封信给A,大家彼此交换一下想法,感觉那是近些年来最有质量的一次对话了,不是像以前一样几乎只交流流于表面的一些东西,所以以后也希望自己能多看点书交流的东西层次能深一点。

好书,一定要至少再看一遍!!!

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7

中国的孩子、青少年、甚至是成人,似乎永远逃不过父母的禁锢,二者之间,只要存在,就永远没有平等对话的机会。

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的让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既定路线行驶,即使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已经脱离了社会,脱离了时代,如有反驳,必是不孝。

从你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待人接物,但凡种种,无不掺杂着他们的想法,更确切的说,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想法。小时候,你该上什么样的学校,该交什么样的朋友;长大后,从你该上什么样的专业,该找什么样的女朋友;结婚后,从你该要几个孩子,孩子应该如何教育,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恶性循环,恐怖的是,这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主流观点。

可孩子从出生伊始,就注定要与父母断舍离,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可父母总要横加干涉,还觉得这样理所应当。

龙先生的人生三部曲,虽然书中有些内容我并不苟同,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教育孩子,或是和父母相处的新思路。

有孩子前,学着体谅父母;有孩子后,学着和孩子相处

田忌赛马读书心得如何写


田忌赛马读书心得是由栏目小编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总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文章写起来并非很困难,有一说一,心之所至,畅所欲言即可。感谢您的阅读!

田忌赛马读书心得 篇1

可爱处就在它的渺小处、矛盾处,就同我们欣赏小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的自私,使人心花怒放,不以为忤;No.2。作为班的一员,再在赛场旁边的你,是否要为篮球队员们加油呢。爷爷见它挺可爱就收留了它!有的象棉花一样缀满在树叶上,好似一蔟蔟小白花,特别是在汽车灯光照射下,犹如无数的金银珠宝挂在树梢上,银光闪闪,好一片银色的世界。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轮输了因为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弱;但第二轮比赛由于孙膑的神机妙算还是原先的马却赢了齐威王.这其中的道理就是这个故事对我的启示.

孙膑怎样以弱胜强的 我觉得主要在于两点:

首先是仔细观察.孙膑之所以敢肯定能让田忌取胜在于他仔细观察了前一轮比赛的场面发现了"齐威王的马快不了你的多少"看到了田忌的上等马比齐威王的中等马快中等马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快是取胜的基础.在我们周围发生的事很多值得我们仔细观察.就拿最近大受欢迎的剧集《大长今》来说剧中经验丰富的医女阿烈因为不仔细观察误诊了皇后的病情差点把皇后害死了幸好长今及时发现问题把皇后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挽救了皇后的生命.这说明仔细观察是多么重要啊!

其次是动脑筋.孙膑能想出这个看似容易其实不易的办法来可见动脑筋的好处不少.众多的名人都是靠动脑筋取得巨大的成就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能说他只靠机遇和灵感吗 达尔文的进化论只是从观察中得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也要勤动脑筋多思考灵活运用脑子让它在我们的学习和将来的事业中尽量发挥作用.要知道动脑才是灵感的火石它可以产生伟大的创造发明可以使人取得胜利.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不由地想起这个典故从田忌的胜利中得到启示:只要我仔细观察勤动脑筋找出相应的办法就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田忌赛马读书心得 篇2

我家里有一套《史记》故事书,里面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有的惊险刺激,有的险象环生,有的生动感人,有的引人发笑,在众多的故事里面,我最喜欢《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就在田忌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时,他的朋友孙膑走过来说:“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田忌虽然将信将疑,但是又很想赢回比赛,就向齐威王要求再赛一回。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立刻答应了田忌的挑战。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局;接着,孙膑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局;最后,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第三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孙膑真不愧是个军事家!他用自己的优势与对方的弱势对抗,最终取得了胜利。不过,孙膑的做法,违背了“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的比赛规则,虽然胜了但不怎么光彩。我觉得,既然是竞赛,就应该遵守规则,不然没了秩序还怎么比赛呢?所以啊,这个故事让我明白,遇到问题时,要在遵守一定规则的条件下,多从不同角度去动脑筋思考,认清楚自己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田忌赛马读书心得 篇3

我相信你一定看过《田忌赛马》的故事。那是在战国时期当时贵族盛行赛马这种娱乐运动,田忌老是输。孙膑就说:“我能帮你。又到了赛马的日子,第一场,田忌派出下等马来对战齐王的上等马,结果田忌毫无悬念的输了比赛。第二场比赛,田忌用上等马对战齐王的中等马,田忌赢了。

此时双方战成了一比一。第三场比赛,由田忌的中等马对战齐王的下等马。田忌赢了,田忌以二比一赢了比赛。从此故事我可以看出,孙膑合理运用了方法,赢了齐王。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向孙膑学习。比如:今天我去上学带了十支铅笔,而今天的作业很多,就要把铅笔用粗了再换。

如果今天作业少,你可以写一行就换一支。如果你带了十元去超市。要买铅笔,橡皮和薯片各一个,铅笔要三元一捆,橡皮要两元一块薯片要六元一包。这是你要想:铅笔和橡皮是主要的薯片可以下次带够了钱再买。从此故事看来看,对我启发很大,我以后一定要想孙膑学习的。:

田忌赛马读书心得 篇4

今天,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我感想万千。

这个故事是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他们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每场都输了。但是孙膑观察到了,齐威王的马虽然比田忌的马快,但是快不了多少。于是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计谋,调换一下每匹马出场的顺序,结果以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读完后,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句话虽然简练,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调换一下出场顺序”这不仅是孙膑观察出来的,还是孙膑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的结果。一个小小变化,就改变了结果,说明变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有没有用,变化再多,如果没有意义,也是没用的。

就说我写的《春》这篇作文吧。我先写的在校园里,又写了在卧室里看窗外的景色,然后写在桃花林里,最后写了清晨和在上学路上。我刚开始的时候是一句一句的修改,修改了很多遍,但我没看整体。我回到了老家,姐姐把我的原文打出来了,让我看。我觉得段落有些不清晰,把次序调整了一下,我把清晨和放学路上放到了最前面,这才好多了。如果不改,这篇作文一定不是一篇好作文,而改了却成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然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我一定汲取他们的聪慧,长大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田忌赛马读书心得 篇5

战国时期,孙膑被庞涓陷害后,来到了齐国,从此,成了齐国名将田忌惮家的门客。

田忌经常与齐威王以及其他贵族们赛马,田忌的马膘肥体壮、身姿矫健,但与齐威王的马相比较略逊一筹。

有一次,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他们自行约定好,把马分成三个等级,那天田忌输了。他气急败坏地回到了家,他问门客们有什么好的策略,帮助他能赢。门客们都哑口无言,只有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一个好主意,可否愿意一试?”田忌问:“你是说再买几匹更好的马吗?”孙膑笑着说:“一匹也不用换!”田忌惮听了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好办法。孙膑跟田忌耳语了几句,田忌一听,半信半疑的。但他还是约了齐威王三天后再赛一次。

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很快到了比赛的日子。田忌与齐威王的待从牵着马来到赛场上,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猜测着比赛的结果。

田忌采用了孙膑的办法。

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毫无疑问,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

观战的门客很疑惑,都在议论纷纷,说:“孙膑用的什么鬼方法,第一场就输了。”

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这场田忌赢了,田忌微微一笑。

此时齐威王的内心十分焦急,因为一比一打平了,齐威王却故作镇定。

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又赢了,田忌满意地开怀大笑起来。

齐威王疑惑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出场顺序,是哪位高人给你出谋划策的呢?”田忌一五一十地说出了孙膑。

从此,孙膑就成了齐国的军师。

我们做人行事,要像田忌这样做个“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扬长避短。

读书心得《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如何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心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爱安德烈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