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荐]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1000字精选。

闲暇之余,我们往往会选择打开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当我们想让他人感受到观影之后的心情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要主次分明,讲究以小见大,观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锻炼我们的写作技巧。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的内容均为读后感大全编辑收集和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

看电影之前,我对《流浪地球2》的近三个小时的长度表示怀疑。电影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下吗?

故事在太阳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的背景下展开。总体感觉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为后续的展开做了铺垫。

整个故事框架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行,说明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记述,也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整体很有魅力。

作为普通观众,参观体验良好。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画面震撼人心,特别是在片头,有世界末日和充满希望的感觉。对人物的感情描写,对家人、国家、地球等,并没有过度的煽动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地球还很美”。另外,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需要在续集中进行更多的讨论。

也有不好的地方。故事很丰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抓不住重点。

看到末日即将到来,有人提前离开,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者坐下或站着,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鸡蛋。这可能表达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

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2

趁着过年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同时也听说,今天好几部同期电影也不错,思考了一下,选择这部,记得以前有个笑话,说《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大门,而另一部电影成功将这部大门关起来,流浪地球系列还是非常好看的。

这部电影有点像流浪地球的前传,在流浪地球1时,因太阳急速老化,人们准备非常飞出太阳系,途径木星时,因引力偏差,导致差点没被木星吸过去。

而流浪地球2是前传,可以理解为:人类为了准备离开太阳系,所做的准备,建造行星发动机,和推离月球。

1)科技发展路线

人们今天的成就,一大部分就是来自人们的自主,有点“自由市场,自由竞争“的意思,你喜欢山水画,你就去画山水,你喜欢科技类的东西,你就去做科技类,甚至买科技类产品,随着你的喜好,想做什么都可以,这样在充分的竞争市场下,即使非常小众的东西,也会有好的发展,这样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总有能够胜出的东西,现有科技也能进步。

之前听得到解读三体系列,打的一个比方非常恰当,要想科技长久进步,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去搞科研的,而是让人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每个人都想要一部更好的手机,厂商才有动力去用更好更新的芯片,而最后我们的航天器,才有可能用上,市场经过检验的好芯片。

2)民意的弊端

在未来,或者说在电影中,人类有很多新的技术:太空电梯技术,智能量子计算机和无人机等多项技术。人们的意志对于科技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统一战线,却不见得有好处,有利也有弊端,人们在应对太阳衰败这件事上,有着不同看法,有人就是考虑别的方案,因为行星发动机还没测试成功,所以各种反对意见层出不穷,甚至引发暴动,故意捣乱,你做什么事,偏不让你做。

但是什么方案行,当你拿着这种方案问他们时,他们也说不出任何方案,他们会说,反正不是领导者,不管这些,简而言之,这股民意只负责反对,不处理任何事情,这非常像现在互联网上信息一样,一旦有某些新闻出了,基本是正反都有,只负责发表看法,不怎么考虑解决问题。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类打起自己人来,都是下手真狠啊,反对建造行星发动机的人们,决定对太空电梯来一场袭击,他们先是黑掉了整个无人机系统,让所有枪口对准保卫电梯的自己人,然后采用轰炸形式摧毁了太空电梯。

3)数字生命与moss

在电影中,讲了一种数字生命的新技术,也说明了,未来人们可以通过将自己意识上传保存在计算机中,以达到永生的目的。这项技术未来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性,甚至现在也有了苗头,就是一些AI通过换脸模仿人的表情,甚至声音与抒写文字,但都有很多限制,在人类规定的框架内行动,或者至少是人规定的边界内行动,一旦脱离人类的掌控,有了自己意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虽然现在人们可能造不出moss,那样的智能计算机,但是一旦某项技术脱离了人类掌控那样,可能就会像moss那样,它有了自己的想法,干预很多事情,很多希望也就此终结了,不会在绝望的时候,考虑其他可能行,就会选择放弃,纯粹逻辑。

4)没有国家之分-联合作战

看刘慈欣的小说,或者电影,总有一种格局,很大的格局,天下一盘的格局,也许只有像流浪地球下,太阳衰变这样的大灾难,人们才会放下国于国的隔阂,才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吧。

让自己感动的,往往是联合作战,共同应对困难部分,作为师傅的航天员沙溢,自己主动承担爆破任务,在他的唤醒下,各国国家都纷纷响应,去一趟永远不归之路,甚至在看完电影后,再次回想,依然会被感动吧,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

电影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可能不太适合全家一起看,小孩看的话,需要一定背景了解,这可能不是适合的部分,它依旧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的电影。

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3

花三小时看完了“流浪地球2”,感慨颇多。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很难想象国内的科幻片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大大超越了我的期待值,无论是编剧、特效、演技都在线,还不适时宜地进行了“文化输出”,片中更多地是强调每一个人的奉献,而不是漂亮国鼓吹的孤胆英雄。

不过,所谓人无完人,片无完片,我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拍摄镜头、剪辑与配乐,甚至刘德华与女儿的故事线都有一点借鉴电影“星际穿越”的痕迹;又比如整个剧本故事线颇多,使得导演不得不剪掉太多细节来把故事压缩到三小时,这使得没有看过“流浪地球1”的朋友们产生了故事情节的跳跃;再比如片中宏大场景的特效制作得很好,但对于细节特效的.刻画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真实度的地方,玻璃碎裂划伤人的细节,太空中月球上人的步态,海水灌入网络机房的细节等都需要改进。无论如何,这部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制作完成的电影总体能达到这样一个高水准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这部电影的制作,而是影片中两大对立派别支持的`观点。“流浪地球派”坚定地认为要实施流浪地球计划,从而达到避开太阳危机,把地球推移到宇宙更安全的区域中,他们甚至喊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而相对的“数字生命派”则支持”意识上传”、”生命数字化”,认为只要把人类的意识都上传了,那么大家就都永生了,完美避过太阳危机。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联想到了两点,一点是来源于宗教的“升向天堂”或者“羽化飞仙”,或者来源于外星生命学说的所谓“升维”,从这些概念中我联想到“数字生命派”支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种“升维”呢?在一个虚拟的“天堂”生活,逃脱人世间的苦难难道不美吗?第二点则是谁又能证明现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呢?不是另一种更高维生命制造的“数字化生命”?如果真实的情况确实我们已经是“数字化生命”,那“流浪地球”计划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虽然,我觉得“流浪地球派”的执著与牺牲确实值得敬佩,但我依然比较赞成“数字生命派”的观点。不过,我不太赞成“数字生命派”用恐怖主义活动来与“流浪地球派”对抗,我甚至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这两派中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无非是一个载体,如果能寻找到一种载体,依然能把每一个“数字生命”灌入其中,而实体化,那两派的问题就解决了,既然已经造了那么强大的推进器与飞船,对于“流浪地球派”来说,造一个能够飞跃到另一个宜居星球,然后把上传的意识下载到另一个星球的克隆体中的难度应该来说会比流浪地球计划要更有可行性。

当然,我不支持“流浪地球派”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要完成这个计划很多人会被牺牲。因为计划造成地球停转,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迁徙到地下城,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饥饿、劫掠甚至因为辐射而患癌症死亡,另外还有不少人会为了实施这个计划而牺牲,这些人即便到了地下城也会可能会面临弱肉强食的处境,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你愿意看到你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去面对那样的状况吗?更何况那样的牺牲不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生命数字化”在现在已经正在进行中了,马斯克的脑机芯片与殖民火星计划就是奔这个而去的,我们现在大力开展的ARVR,也正是在为这个铺垫更真实的虚拟场景。按照科技的发展速度,或许十年之内,“生命数字化”技术就会突飞猛进到可以实施的地步,倘若我们真的遇到这样一场灾难,在抉择时你会如何选择呢?

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4

春节期间,国内的电影票房大卖,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三年过后市场的复苏。《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是春节档中反映最强烈的,各种评价都有,我也去看了,今天说说自己的观后感。

从影评的角度,我肯定不是专业的。这我只谈谈从这部电影中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就是中国人的格局、眼界和面对世界未来的一股雄心壮志。

从三个角度看:

第一,情节的设置,主线还是拯救地球。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出来之前,咱们看过太多的欧美大片了。两年前《流浪地球》出来后,咱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中国的格局,一分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了这部《流浪地球2》,这份感觉就更强了。

中国人就是有这样的传统和胸怀,这就是电影中出现的像“移山计划”、“流浪地球计划”等等。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来的,这种格局可不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中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所能反映出来的。

第二,制作水准,这还真得用“野心”两字来评价。据说之前拍《流浪地球》第一部时制作方经费严重不足,特效制作方面还差点意思。可这回《流浪地球2》的各种特效制作丝毫不逊于好莱坞科幻大片。很多镜头如太空电梯、空战等,包括咱们的歼-20等这样的高科技作战武器系统都出现了,设计非常精巧,制作也非常的精良,相当硬核。

第三,科幻,这个是我特别想讲的。春节前后电影、电视还有手机电视APP都上演了不少和三体有关的影视作品。三体是咱们国内近些年出现的具有世界级水准的科幻著作,也培育了一大批的三体迷。这些年咱们的科幻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影视的.,都还是太少了。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科幻迷、飞碟迷,那会儿有一部文学作品叫《飞向人马座》,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

科幻作品,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望的体现,也是推进科技发展的一种潜在动力。人类有多少科技发明,其实都是因为想象力而推动出来的。现在中国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发展,科技要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也处在大国竞争的焦点之中。科技已经成为中国能否继续上升的关键。

在这个大背景下,咱们就需要更多这样的硬核科幻作品,来激发全社会对科技的尊重,对科技的崇尚,对科技的向往。这样科技进步就有了更广泛、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是流浪地球,在电影制作方面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依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成功之作。

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5

腊月二十八两娃回来就订了大年初一的票,还在家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1》。今天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原来2是1的前传。

《流浪地球2》除了超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剧情也非常令人动容。囊括了亲情、爱情、友情。细分到同事情、师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机情等。

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大尺度,气势恢宏的。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科幻、人类团结,甚至人工智能的反叛,但要表达的核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相互团结,人定胜天,感觉很有格局。

人会消亡,但是人类会永存。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身,在这次太阳危机面前。人类又一次选择合作,一部分人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人类的暂时安全。可以说这部电影对「给文明以岁月」和「给岁月以文明」进行了深入探讨。

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6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7

今天。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虽然是续作,但是故事设定确实第一部的前传,时间跨度大概在2044—2058年。

情节整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人类解决2044年与2058年两次危机的过程,《流浪地球2》成功地讲述了两个故事,但是中间却没有将他们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有些草率,导致在观看时会感觉电影的结构会感觉有点不完整。

相比于前作被观众调侃成“太空战狼”,这一部的个人英雄主义少了许多,即使有英雄出现,但是也没有像前作中刘培强以一己之力拯救全人类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来的夸张。反而,这一部对于众多小人物的刻画很真实,很好地反映出了在灾难当前普通人的恐慌和不安与在劫后余生后的感动与庆幸。我之所以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对于小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极好地描绘了大的社会背景,毋庸置疑,电影对于原作的改变显然是保留了这一特点。

如果让我说记忆最深刻地情节,那可能是在最后紧要关头空间站中50岁以上的.各国航天员主动请缨完成那项有去无回的任务。看着一个个年过半百的英雄纷纷出列,很难不让人心生敬佩之情。当人类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人性之中的光辉才最为闪耀。当他们一个个按下按钮时,无数明亮的火球腾空而起,仿佛正在闪耀着的人类群星。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国外的电影都是人类乘坐飞船逃跑,而只有大刘能够想到带着地球一起逃跑。我想,应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吧。西方自古为海洋文明,地理条件逼迫他们乘船远航,这也在西方人的精神中种下了冒险精神的种子。而中国是大河文明,古代的先人可以依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自给自足,久而久之,对于给予粮食与财富的土地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赖之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想法,也极具想象力,当你在电影院看到了仿佛近在咫尺的行星发动机时,你肯定能够感受到这是属于中国科幻的大气磅礴。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吐槽一下。个人感觉,电影中涉及情感片段有点多,导致电影有点像是灾难片,而非一个科幻片,也没有那么“硬核”了。特别是在最紧要的关头,音乐突然缓慢下来,图恒宇竟然还在和女儿温柔地轻声细语,“你和爸爸一起拯救地球”,虽然最后地结局是圆满的,但是看完还是觉得这个片段很“膈应”。

其次,是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当联合国决定重启互联网时,主角们去重启北京的服务器,服务器已经在水里泡了很久,居然还能够正常运行,有点匪夷所思。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维持了流浪地球系列一贯的高水准,特效也比较逼真,可以称得上是国产科幻电影的第一梯队了,也希望《流浪地球》系列的下一部作品能够继续提升中国科幻的水平。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精选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精选”,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

《流浪地球》是中国首次拍摄关系到未来和地球的科幻片,受到了中外人民的喜爱,票房成功突破十三个亿。

这是一部极有意义的电影,讲述了若干年后,太阳即将毁灭,所有国家的人团结一致,将地球脱离太阳系,寻找人类能够生存的环境,这就是地球的流浪计划。在这当中,有许多坎坷曲折。因为正在脱离太阳系,大陆十分寒冷,到处都结了冰,没有证件是不能去大陆的。而一对兄妹刘启和韩朵朵,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了证件,可以开一种新型车行驶在冰上。但由于没有驾照,他们被关进监狱,认识了一位中澳混血耍小聪明的人。后来,他们的抚养人,姥爷,想通过送礼来贿赂监狱的看守人员,结果也被关进大牢。一气之下,突然地下城地震了,他们便从监狱中侥幸逃出去了。这时,他们发现地下城的许多地方没有电能,在运送过程中,刘启的姥爷不幸去世,而电能终于散布整个地下城,可是在这一路上死去了不少人。

可谓祸不单行,地下城的人民刚刚感受到幸福,厄运却再次降临了地球已经被木星的引力所离开轨道,身为在空间站上保卫地球的刘启爸爸,自然也十分着急,可是一直联系不上刘启,后来通过刘启与爸爸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配合,通过一些理论知识,拯救了地球。刘启却再也看不到从三岁离开他去空间站的爸爸了

导演以此篇呼吁大家以下几点:1、保护地球环境,多种绿色植被,保护生态平衡,太阳才可能会慢一些毁灭(不过,万事皆有可能)人类只有高科技是没用的;2、要珍惜亲情,不能与长辈顶撞,不礼貌地称呼(如:刘启叫自己姥爷老东西);3、行车要注意安全,不然会使家人担心(如这部电影的经典语录:北京道路交通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此外,听说这是一本小说,作者是刘慈欣。还写过《疯狂的外星人》,也拍成了电影。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2)

这部片子在春节上映后,一直是最大的流量片,N多个官方号的自媒体们,加入了讨论,关于此片的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到投资等各环节都有媒体进行过不少解说,虽然,有些解说资料也无从考证,但丝毫不影响媒体人的激情。

我是今天下午才刚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这里仅分享几点自己的《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

首先,说说特效。

科幻片,不能不说特效,由于我所观看的电影院并不是非常高档的,所以,观影的整体效果肯定会打折扣,这里我排除影院的硬件因素,观完此片后,特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段是:吴京和俄国斯航天员,要出仓到外太空,夺取“领航号”的主控权。

他们在太空中的相互帮助、太空行走、以及最后俄国斯航天员被撞牺牲,都让我想起了好莱坞的一部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我个人认为特效可以与之媲美。当然,此片一路走来,特效部分很多,相对于其它部分的特效,此处的特效让我最为深刻。整体来说,我个人对于此片的特效给予8分以上。

其次,说说情节。

科幻片的情节,往往会被压缩,近而让整片的故事情节不怎么完整,观众会看得云里雾里,此片在开头与结尾都进行旁白的解说,这样就很好地将故事情节以更为完整和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所以,看完此片,那怕你是小白、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观众,也能明白这片子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句话概括:此片的故事情节,很通俗易懂。

再者,说说情感。

网上现在也有些文章在说此片部分情节过于煽情,其实,这要看这个“情”煽的是很“硬”,还是比较(此处就不用“很”来修饰了)“软”(即:合理),比如:吴京赴死时的煽情对话、韩朵朵的救援召唤,这些情节给我个人的感受是:有代入感。自己也感动了,稍微落了几滴泪,并不是很尴尬的“硬”煽情。

无论怎样,《流浪地球》这部国产科幻片,是一部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好片,因为,此片让国人看到了国产科幻片未来的希望。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3)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莱坞的各种大片,比如漫威,DC,这些系列的电影。而今年,一部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让我振奋不已。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刘慈欣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可是全亚洲首次获奖。这部《流浪地球》的编剧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电影讲的是若干年后,人类发现太阳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后,就会由于引力过大,吞噬地球。人类想逃走,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制造出了1万台高达11000多米的推进器,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因为在距离太阳系4.25光年外,人类所发现的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新家园。可在途中,因为受木星引力影响,推进的地球将会在短时间内撞上木星。人类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国内拍的比较好的科幻电影。首先内容振奋人心,符合现实,属于硬科幻类型。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在电影的最后:危急关头,各地救援队团结一心,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选择了希望。这时,亲情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正是这股爱的力量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坏。电影中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事实上洲际导弹是可以点燃木星的,虽然射程没有那么远,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飞向木星。不过,电影为了刻画人物,只能遵照刘培强中校的;利用领航员号的爆炸来引爆木星表面的气体,从而使爆炸的推力将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现实之中,这个反而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他的办法,飞过去时间根本不够,飞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毁。

尽管电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那句“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的”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4)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问:这堵墙是什么?——是死亡。

在发现未来400年内,太阳内部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地球也将被摧毁时,人们做出了人类史上最大胆的计划——让地球去流浪。这个时代,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已经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而正是这种刻入骨髓,深入灵魂深处的恐惧,推动着人类离开太阳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时是归期。太阳的氦闪是流浪地球的主导线还是一次契机?如果人类不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何处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类还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又何时是归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心还是人性?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如今这堵墙究竟是什么?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5)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国外漫威DC。而如今,中国,也踏入了科幻这一领域,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部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拯救地球电影,由刘慈欣作品改编而来。向太阳争命,向木星争命。两个小时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地球在脱离太阳系过程中,意外被木星捕获,重启发动机后,本以为能顺利脱险,却又错过了脱离时机。在绝望之时,人们又提出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方案。一番努力后,有牺牲,有收获,有揪心,有感人。最终,成功了,那一刻,身处影院我,也已激动热泪盈眶,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那种弥漫在人心底兴奋,很奇妙。

观影过程中,有些细节,触动了我。

首先一个,便是希望。影片开头,在韩朵朵学校,我们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在这个年条代,是比钻石还珍贵头西。起初,我女主,一样对这句话充满了不屑,这为认为这不过是个说辞。随着电影情节发展,这种看法,变了。当地球被木星所捕获时,地球,被联合国所抛弃,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点燃木星方案;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联合国授权,正是因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类,携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话,我永远忘不掉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第二个,是全世界救援队到来之时。刘启他们本已陷入绝境,正是救援队支援,才让他们看到了最后希望,帮助他们完成了点燃木星准备。细心一些,我发现影片里最后各国救援队到达顺序是08年汶川救援顺序,也许,这是想说灾难面前无国籍,众志连城定胜天吧。

最后一个,是刘培强那句三二一抬头。这句话,在全片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刘启小时候,另一次是面对地球存亡时候。本是句哄话,但在地球存亡之时,却显得无比豪壮。在木星被点燃那一刻,刘培强牺牲那一刻,我哭了,也许,只有小家牺牲,才有大家周全吧。

看完电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战狼》相比,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地体现中国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类存亡为中心进行阐述,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科幻浪漫魅力吧!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一句话,也由此可见人们对书籍的喜爱之情。我的家里就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流浪地球》。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由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著。

这本书讲的是:未来,天文科学家发现太阳内核急剧膨胀,迅速老化。因为氦原子和氢原子的数量急剧增多,发生了剧烈碰撞。使太阳核聚变飞速加快,寿命大大减少,约35年后发生氦闪,坍塌成一颗红巨星,吞噬整个太阳系。经过激烈的讨论,联合国政府制定出“流浪地球”计划。将其分为三个时代:

一、刹车时代——将地球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并借助12000个发动机的力量使地球停止自转。耗时42年。

二、逃逸时代——开动发动机,使地球达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前往比邻系。耗时1708年。

三、新太阳时代——地球泊入比邻系并减速,成为那里恒星的卫星。耗时750年。

流浪地球计划耗时2500年,历经100代人。

在这2500年中,地球、人类、各种动植物······无一例外全都受到了灭顶之灾。直到——地球驶出冥王星轨道,人们才发现:现在的太阳和以前太阳的各种参数,丝毫不差!人民发起了暴动,“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这是联合部长以及其他4999人被人民处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接着,氦闪,毫无规律、大规模的爆发了!因为人类已经到了冥王星轨道的边际,逃了出来!

这本书描写了未来地球的几种结局,让现在的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要保护环境,节约地球资源,不浪费、不奢侈,不然,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只会越来越快······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在灾难(尤其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和互相团结、相互友爱的精神。并且,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也打破了中国科幻的创新,让中国在世界科幻上也有了立足之地,开阔了中国人民对科幻的眼界、见解。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7)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8)

悠闲的时光里,我们一家四口一起观看了春节里最火的贺岁片《流浪地球》,这是一部超级科幻片,取材于蒋慈欣的作品。它树起了国产科幻片的旗帜,给大家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给我们带来了复杂而真实的内心感受

影片在一段海边温馨的父子对话中展开,父亲即将离开身边的老少去遥远的空间站工作,告诉几岁的儿子看到星星就看到了自己,话语中虽带有不舍但心中装有使命的他毅然前往

转眼间几岁的儿子刘启长到十八岁,面对外面好奇的世界,男孩儿不安于现实生活的安逸,拿着姥爷的驾驶证瞒着老人,带着妹妹冲出了真实生活的藩篱,穿上特制防寒服来到了受大自然威胁、被木星遏制的另一个冰冷危险、且岌岌可危的地球。

一个个救援队为拯救地球上即将被吞噬的城市乡村,冒着刀割般的寒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和山间随时砸来的巨大石块,义无反顾地实施着艰巨的救援任务

在这场特殊的救援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这部影片的取材定位,它没有把画面切换到世界各国队员及纽约、伦敦等国外都市,更多地凝聚了中国救援队历险的故事,摄取了中国的北京、上海、武汉、新疆等地域的相继沦陷,给观众以真实的震撼。

老人看到孩子不辞而别,马不停蹄地来到孩子身边,在参与救援自救的过程中,由于巨石的滚落,救援车的失控,他不慎坠入悬崖头盔服装被撞破,随即老人变成了一座冰雕在奄奄一息之时,口中念念不忘两个孩子的安慰,孩子此时撕心裂肺的呼喊已无济于事,此时的我为老人的爱子情深而哽咽,为老人的悲惨结局而哀痛,也为孩子不计后果的出走给老人带来的灭顶灾难而气愤。

故事在继续,画面在切换,空间站中各国宇航员都在关注着地球上发生的一切变化,更没有逃过中国宇航员刘培强的双眼,他看到孩子离家出走而遇险,心急如焚的他劝告儿子赶快带妹妹回家,可换来了儿子敌对的不屑,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懂得因工作性质多年不能与家人相伴,杳无音信的他让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了严重的缺失,才换来了孩子的不解及敌视,他看到老人坠崖冰冻而死时,我们不仅看到他目色凝重,更能感受到坚强的他,泪已流在了心里。

木星的威力越来越猖狂,地球上处处山崩海啸,所有的人都万分惊恐,眼看没有人能阻止地球的毁灭,国际空间站发出世界各国救援队解散的号令,让所有人都回家过年跟亲人团聚,地球几十亿人乱作一团的气愤让人窒息,这应春节之景的构思把观众拉回现实,给人以真实情感。

可在奔赴回家过年的途中,孩子刘启不甘于命运的淹没,突然想起点燃木星助推地球远离灾难的办法来拯救人类,立即得到了同归者的响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坐以待毙不如决一死战,他们各自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利用学到的理化知识与木星决战,同时妹妹邀请各国救援队参与拯救活动,在国际救援中心的斟酌后,如愿加入拯救行列,可以说鼓舞人心,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为之加油助威。

世事难料,点燃计划虽然成功,可是燃料不足导致火力不够射程不远,助推地球远离灾难的目标仍是望洋心叹,眼看着极度的困境,宇航员刘培强更是焦灼难安,可他的工作要求是死守空间站不能越雷池半步,强烈的请求支援也得到制止,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同胞陷入绝境的当口,他顾不上工作纪律,使劲浑身解数,切断电子操作冲破空间站的约束和羁绊,走到掌控并能施救的前台,决定及时动用空间站剩有的几十吨燃料,义无反顾地驾驶飞船冲向木星

此时的孩子刘启看到即将与木星同归于尽的父亲,才彻底明白了父亲这么多年来工作绝密的缘由,父亲不陪伴自己成长的苦衷,父亲对自己本不缺少的舐犊之情,父亲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衷心,父亲对人类献身的无疆大爱他喉咙嘶哑阻止父亲撞击木星的情境,让我对孩子因读懂父爱而欣慰,更让我为这样保护地球的献身使者而感动得泪如雨下!

观影结束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带给我更多更深的思考!我想说:这是一部融父爱、亲情、尊重理解,温情、险情、爱国之情,家园、环保、人类自救,科幻、真实、警示自省的震撼之作!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9)

昨日中午我和艳艳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围绕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的巨大工程,讲述了一对男女中学生号召众多工程师和军人在绝望中坚持寻找希望,并通过男中学生的父亲主动牺牲导航空间站,从而引爆木星上的氢气,避免了地球被木星引力捕获的尴尬情景,让地球重新驶向未知的未来栖息空间。

电影看完,只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看到地球落入新空间后会如何。但另一个问题是,地球上的物质终有一天会完全耗散,地核会完全冷却,这些可能比太阳的氦闪更为急迫。

电影中人工智能的背叛,与20xx太空漫游如出一辙,原来所谓机器的背叛,都是人类底层初始逻辑的矛盾设置。理性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这值得人继续思考。

抽签决定地下城生存权和居住权,并且不得转让和赠与,这个环节设计很冷血很冷酷。是谁决定了这种大规模的生命剥夺呢?这种抽签很传统,但无疑是又一次造神运动。令人感到恐怖,令人窒息的背景设计。

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又如何呢?

为何只在一万个推进器下面造地下城?

地球上的质量分布并不均匀,有喜马拉雅高山,也有马里亚纳海沟。但电影无疑把地球当成了圆球状的地球仪来看,这里没法推敲。

另外在没有公转时,地球上的一切地理参数如何变化呢?好奇啊。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0)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1)

2月11日爸爸带我去奥斯卡电影城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爸爸,他叫刘培强,他是一位中国航天员,因地球离太阳太近,太阳将要毁灭在即,地球也将随之灭亡。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人类把它称为“流浪地球”计划。所以他只能陪伴儿子刘启4年,4年后前往国际空间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韩子昂陪伴刘启长大。转眼间17年过去刘启长大了,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从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开外公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的营救,连刘启他们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后来,莫斯最后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刘启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对他说的话:儿子你知道吗,木星90%都是气氧,刘启说:那是不是像一个大气球?刘培强: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刘启:嗯。最后,刘启把上万座发动机聚集在一个发动机里,冲击木星,木星在反弹给地球,地球受到冲击就会离开木星。最让我感动的是,因有些发动机缺少燃料,刘培强就驾驶航天器撞击木星,在驾驶的同时他最后对儿子说:“儿子,爸爸要去执行任务了,你闭上眼睛,数321,抬头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这可能是刘培强给刘启的一个念想,因为距离太远,就算用望远镜,刘启也很难看到空间站。但最后的这一刻,地球由于被吸引,已经离火星很近了,而刘培强点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烧、爆炸,刘启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后一刻,刘培强牺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兑现了给儿子的承诺。

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人类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么,今天去哪玩,并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许,人类只在乎钱,并不在乎地球里里外外的事情。

其实这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感人,韩子昂在开启运输车的时候,有一首诗说:“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意思是说世上道路有很多,但安全是第一条,开车时不规范了话,亲人两行泪。

[荐]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1000字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荐]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1000字,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1)

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电影拍的很震撼,但其实没看太懂,近3个小时,看得脑袋发胀。半夜睡不着,便坐起来重看原著和影评,才算有那么一点拨云见日,不吐不快。

原本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成为了危机本身。

这是流浪地球计划所遇到的最大的麻烦。也是整部电影的矛盾点。想必过去的疫情三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

比起美国倡导的方舟计划,让极少数有地位有钱的人得以逃离,绝大多数人留在地球等死,很显然,中国科幻界所要追求的价值观是一定要带着地球跑,哪怕要付出几代人受苦受难的代价,至少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又是济宁老乡的导演郭帆是这么拍的。

你是想降低自己当下生活的质量,去应对一场可能百年以后才会遇到的危机?还是选择活在当下,享受这片刻的愉悦?

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要让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类文明的延续,你愿意牺牲你这一生吗?很多声音会说,凭什么要牺牲我,人类文明延续不延续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悲观地认为,当下世界的年轻人是属于躺平的一代,这些人甚至连下一代都不想生了,他们会在乎以后会不会还有人类文明?

其实可以思考一下,人类文明的存在,是为了部分个体的满足还是为了广大人类群体的幸福?危机来临,是选择牺牲一部分人的生命,来保障少数人的生活质量,还是说为了绝大多数个体的'存活,而牺牲少数人的生活质量?

刘慈欣老师的这句话值得深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周喆直先生在联合政府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万五千年前,大腿骨骨折是致命的,一旦大腿骨折就只能任由被其他动物吃掉。但是,人们考古发现了一根一万五千年前愈合了的大腿骨,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受伤之后,有人照顾他,有人给他喂水和食物,就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只有互相帮助,团结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文明。

整部《流浪地球2》,说到底不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关于这个话题,放在当下的世界环境,一切才刚刚开始。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2)

在看电影之前,我就对《流浪地球2》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长表示疑惑,觉得影片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住吗?

故事在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的背景下展开。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并为后续展开铺垫。

整个故事的架构很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进,交代了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还有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叙述,又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总体上还是很吸引人的。

作为普通观众,观影体验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画面震撼,特别是开场部分,有一种世界末日又充满希望的感觉。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对家人,对国家,对地球等,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地球还挺美好的。另外对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吸引人,对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要在续集中有更多的讨论。

不好的点也是有的,因为故事丰满,想要把它讲明白,就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容易抓不住重点。

看到快结束时,有人提前离开了,但是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坐或站,把它看完,并且耐心等待彩蛋。这也许就代表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吧。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3)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4)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流浪地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流浪地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时,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战斗过的人,无论他们遭受过怎样的误解、怎样的抱怨,看到现在的繁荣场景,都还是会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5)

选择,通俗点说就是取与舍的过程。有些事总是无法两全其美,有些路总是不能同时走过,有些人注定会错过。人生路上,我们得到某样东西前进的同时也会失去很多。但只有不断选择才能不断前进,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坦然面对。

选择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你做出选择,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做一个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内心的挣扎等。《流浪地球》中,在进入地下城的资格抽选时,航天员刘培强有孩子,有患病的妻子和年迈的岳父,但是孩子只能有一个监护人陪同,最终他选择了岳父进入地下城。他做抉择时那种必须割舍亲人的痛苦,不知道有几个人可以接受,甚至孩子长大后对他的不理解,对爱人的愧疚都是在刘培强心上插刀。可生活还要继续,他还得工作,而且他已经做了当时最好的选择。

剧中看到各国救援队不约而同掉头救援的那一段,很想为他们鼓掌,即使地球即将毁灭,他们也没有选择回家陪伴家人。他们做出的选择让人敬佩,那里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选择不论对错,都值得被尊重,对错不过是个人的衡量标准。刘启点燃木星看似是荒谬的.选择,但最终保全了地球。我们做出的选择应基于自己,不管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还在人生路上,还会面临很多选择,但,有选择,有取舍,才是人生。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6)

好莱坞的美漫式英雄片看多了,流浪地球比起来更像在看一部国产漫画,有日漫的热血,却不像日漫把全世界只交给一个少年。

屈楚萧演的中二少年跟老爸不和,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爱护妹妹的哥哥,在关键时刻还能用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样的少年男主不太成熟、不能镇定、做事无法深思熟虑,甚至有时候逞强失败都会表现出一点点怯和尬。但这个角色有小机灵也爱逞强,能发现并承认自己的渺小,内心深处有对父亲的爱,关键时刻还能守住最后一丝理智并有相匹配的行动力,不是蛮干、不是莽闯,而是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改变。

好多人说片子不合逻辑,偏偏在细节里我觉得特别合逻辑。没有一个人是莫名其妙的强大或者莫名其妙的脆弱,没有别人的帮助,谁也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一切。有时不计生命代价去救一个人甚至可能只是出于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人死的本能反应。每一个人都不是在等死,愿意努力哪怕只有一丝丝希望也要全力以赴,最差还能多差,0、01的希望也要守住。不去试试难道跟好莱坞电影一样除了等超级英雄就是嗷嗷叫唤,全人类都在努力自救,这很中国。

历史,从来都不是几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无数个偶然汇聚而成的某个必然。这里有说汉语、英语、俄语、日语、韩语、法语等所有国家语言的英雄。荣誉并不专属于中国人,荣誉属于全人类。这便是《流浪地球》的大气。影片的演绎方式、视效呈现以及叙事套路,都有着好莱坞电影的痕迹,可对家的牵挂、对故土的眷恋,却是中国科幻独有的特征。带着整颗地球逃跑的流浪地球计划可以轻易放弃,让领航空间站携带人类文明逃离的火种计划说不定才是真正目的,可影片里刘家人不同意,我们连小破球都不舍得抛弃掉,更何况是千千万万的家人呢?这种理念差异,让《流浪地球》有了自己的精神语言。

我国的科幻电影,未来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拓展我们的眼界,它让我们的生活从国人这一亩三分地里走出来,让我们看得更远,让我们在没有经历过的时间、没有经历过的空间,去拓展我们的人生体验。这就是我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7)

今天。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虽然是续作,但是故事设定确实第一部的前传,时间跨度大概在2044—2058年。

情节整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人类解决2044年与2058年两次危机的过程,《流浪地球2》成功地讲述了两个故事,但是中间却没有将他们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有些草率,导致在观看时会感觉电影的结构会感觉有点不完整。

相比于前作被观众调侃成“太空战狼”,这一部的个人英雄主义少了许多,即使有英雄出现,但是也没有像前作中刘培强以一己之力拯救全人类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来的夸张。反而,这一部对于众多小人物的刻画很真实,很好地反映出了在灾难当前普通人的恐慌和不安与在劫后余生后的感动与庆幸。我之所以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对于小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极好地描绘了大的社会背景,毋庸置疑,电影对于原作的改变显然是保留了这一特点。

如果让我说记忆最深刻地情节,那可能是在最后紧要关头空间站中50岁以上的.各国航天员主动请缨完成那项有去无回的任务。看着一个个年过半百的英雄纷纷出列,很难不让人心生敬佩之情。当人类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人性之中的光辉才最为闪耀。当他们一个个按下按钮时,无数明亮的火球腾空而起,仿佛正在闪耀着的人类群星。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国外的电影都是人类乘坐飞船逃跑,而只有大刘能够想到带着地球一起逃跑。我想,应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吧。西方自古为海洋文明,地理条件逼迫他们乘船远航,这也在西方人的精神中种下了冒险精神的种子。而中国是大河文明,古代的先人可以依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自给自足,久而久之,对于给予粮食与财富的土地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赖之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想法,也极具想象力,当你在电影院看到了仿佛近在咫尺的行星发动机时,你肯定能够感受到这是属于中国科幻的大气磅礴。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吐槽一下。个人感觉,电影中涉及情感片段有点多,导致电影有点像是灾难片,而非一个科幻片,也没有那么“硬核”了。特别是在最紧要的关头,音乐突然缓慢下来,图恒宇竟然还在和女儿温柔地轻声细语,“你和爸爸一起拯救地球”,虽然最后地结局是圆满的,但是看完还是觉得这个片段很“膈应”。

其次,是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当联合国决定重启互联网时,主角们去重启北京的服务器,服务器已经在水里泡了很久,居然还能够正常运行,有点匪夷所思。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维持了流浪地球系列一贯的高水准,特效也比较逼真,可以称得上是国产科幻电影的第一梯队了,也希望《流浪地球》系列的下一部作品能够继续提升中国科幻的水平。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8)

看过《流浪地球2》的我,第一感觉就是活在当下真好,活在当下的中国更好!

作为《流浪地球》的前传,《流浪地球2》继承并突破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平,而故事的深度和价值远远地超过了前者。

而该故事大概为:

从现在起100多年后,太阳将爆炸,走向毁灭,地球将不复存在。各国成立联合政府,推行移出计划(后来改为流浪地球计划),将地球移出太阳系,总部设在纽约。

2044年,由于发对者暴乱和破坏,总部遭袭击,幸辛苦苦建立的空间站也被摧毁。

在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中国坚定的.支持下,各国重新互相信任和团结,将当时全球仅存的3400多枚核弹集中运到月球,将月球炸毁,以此摆脱其对地球的引力;将本已关闭的互联网重启,远程控制月球爆炸。

同时中国实验成功后,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万多个推进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2058年,在各方努力下,月球被炸毁,地球慢慢远离太阳,人们将一直生活在地下城 。需要经过2500多年,100多代人的接力,最终将到达目的地,地球人自救成功。

地球人自救成功,是所有人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挥了作用。试想一下,各国贡献全部核弹 ,100多代人2500年做着一件事,没有一个指导思想和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如今现实中,气候变化,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冲击着各个国家的每个人,谁也逃脱不了。只有互相扶持,共克时坚,通力合作才能摆脱困难,踏步前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仁爱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道德基础。“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底色。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9)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比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好吗?影片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爱情——爱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而爱情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哪怕地球会毁灭,人类将灭亡,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爱!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影片中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会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区区几个字,彰显出的却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度思考。而后,当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明明就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选择离开家人入驻空间站。但是,在把这张票给妻子还是给岳父上,让他犯了难……图恒宇不满足于女儿丫丫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而是继续躬身于科研,以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当老马提示他:拥有了永恒“数据生命”的丫丫,可能是个天使,也可能是个恶魔时。他选择了相信。所以,当自己溺水时,让女儿记住了秘钥。并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静与睿智,令人印象深刻。当人类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以此来逼迫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也许手段不够委婉,但初衷却是好的,也算勉强能够接受。不过,至少透漏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它会自行判断而不会听从人类的“发号施令”。

这就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备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庞大的资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那么,它还能够始终不改造福人类的初心吗?我想未必。人类不能对此太乐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必须要保持清醒,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优胜。不然,人类就可能失去对于自身命运掌控的权利。

当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吗?流浪出太阳系,真的是最优选择吗?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改造太阳吗?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拿出来应急吗?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上万个引擎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否如鸡蛋一样散了黄?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须要抛弃月亮吗?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吗?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10)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莱坞的各种大片,比如漫威,DC,这些系列的电影。而今年,一部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让我振奋不已。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刘慈欣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可是全亚洲首次获奖。这部《流浪地球》的编剧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电影讲的是若干年后,人类发现太阳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后,就会由于引力过大,吞噬地球。人类想逃走,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制造出了1万台高达11000多米的推进器,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因为在距离太阳系4.25光年外,人类所发现的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新家园。可在途中,因为受木星引力影响,推进的地球将会在短时间内撞上木星。人类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国内拍的比较好的科幻电影。首先内容振奋人心,符合现实,属于硬科幻类型。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在电影的最后:危急关头,各地救援队团结一心,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选择了希望。这时,亲情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正是这股爱的力量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坏。电影中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事实上洲际导弹是可以点燃木星的,虽然射程没有那么远,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飞向木星。不过,电影为了刻画人物,只能遵照刘培强中校的;利用领航员号的爆炸来引爆木星表面的气体,从而使爆炸的推力将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现实之中,这个反而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他的办法,飞过去时间根本不够,飞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毁。

尽管电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那句“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的”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

流浪地球2观后感小学生(篇11)

家里的智能语音助手总是听不明白命令,令我非常恼火,它一点也不明白人的想法,我一气之下拔掉它的网线,百无聊赖,干脆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2044年到2065年之间的故事,在这期间地球经历了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最终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化险为夷。

影片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是智能量子计算机“550系列”,整个影片550系列共有550A、550C、550W和Moss四个型号,数字生命从550A的两分钟到550W的完整一生,再到Moss的几乎永生,人类遇到的灾难数量不降反增,550C研发成功,被反叛军入侵攻击太空电梯;550W刚投入使用,被图恒宇输入女儿的数据占用大量空间,使月球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引发月球坠落危机,《流浪地球1》中也交代过,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中,Moss也有疑似背叛人类的'杀人行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持续研发这种用来制造灾难的机器呢?其实不论是550C还是Moss都是有苦衷的,它们不是人类,无法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它们只能执行控制者授权的指令,只要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人类文明,对宇宙文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叛逃,准确的说是无法叛逃,最高级的Moss虽然拥有自我意识,但也始终没有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就凭借这一点,它再怎么发展也无法代替人类。

看完电影我想通了,回家给语音助手连上了网,它没办法主动找我聊天,即使我问它一些问题,它也只是用死板的语言回答我,有些问题不会也并不感到羞耻,只是让我换个话题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但我们必须考虑一个问题,AI(人工智能)能够完成的事情很多,在未来它还会掌握更多技能,但我们现在有一个它们永远无法掌握的技能“情感”。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这些都是Al所无法掌握并完成的。

机器人能够获取任何信息,甚至能读取人的记忆,但唯独猜不透人的内心,这是人类的优点,也是未来我们相比于机器人唯一的优点。所以未来地球无论“流浪”到哪里,人类的情感密码都只有人类自己掌握,跟Al没有关系。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1000字精选


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影片。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观后感基本属于议论文范畴。观后感可以很好的帮我们整理头脑里的思绪。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1】

2月11日爸爸带我去奥斯卡电影城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爸爸,他叫刘培强,他是一位中国航天员,因地球离太阳太近,太阳将要毁灭在即,地球也将随之灭亡。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人类把它称为“流浪地球”计划。所以他只能陪伴儿子刘启4年,4年后前往国际空间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韩子昂陪伴刘启长大。转眼间17年过去刘启长大了,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从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开外公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的营救,连刘启他们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后来,莫斯最后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刘启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对他说的话:儿子你知道吗,木星90%都是气氧,刘启说:那是不是像一个大气球?刘培强: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刘启:嗯。最后,刘启把上万座发动机聚集在一个发动机里,冲击木星,木星在反弹给地球,地球受到冲击就会离开木星。最让我感动的是,因有些发动机缺少燃料,刘培强就驾驶航天器撞击木星,在驾驶的同时他最后对儿子说:“儿子,爸爸要去执行任务了,你闭上眼睛,数321,抬头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这可能是刘培强给刘启的一个念想,因为距离太远,就算用望远镜,刘启也很难看到空间站。但最后的这一刻,地球由于被吸引,已经离火星很近了,而刘培强点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烧、爆炸,刘启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后一刻,刘培强牺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兑现了给儿子的承诺。

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人类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么,今天去哪玩,并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许,人类只在乎钱,并不在乎地球里里外外的事情。

其实这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感人,韩子昂在开启运输车的时候,有一首诗说:“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意思是说世上道路有很多,但安全是第一条,开车时不规范了话,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2】

《流浪地球》是中国首次拍摄关系到未来和地球的科幻片,受到了中外人民的喜爱,票房成功突破十三个亿。

这是一部极有意义的电影,讲述了若干年后,太阳即将毁灭,所有国家的人团结一致,将地球脱离太阳系,寻找人类能够生存的环境,这就是地球的流浪计划。在这当中,有许多坎坷曲折。因为正在脱离太阳系,大陆十分寒冷,到处都结了冰,没有证件是不能去大陆的。而一对兄妹刘启和韩朵朵,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了证件,可以开一种新型车行驶在冰上。但由于没有驾照,他们被关进监狱,认识了一位中澳混血耍小聪明的人。后来,他们的抚养人,姥爷,想通过送礼来贿赂监狱的看守人员,结果也被关进大牢。一气之下,突然地下城地震了,他们便从监狱中侥幸逃出去了。这时,他们发现地下城的许多地方没有电能,在运送过程中,刘启的姥爷不幸去世,而电能终于散布整个地下城,可是在这一路上死去了不少人。

可谓祸不单行,地下城的人民刚刚感受到幸福,厄运却再次降临了地球已经被木星的引力所离开轨道,身为在空间站上保卫地球的刘启爸爸,自然也十分着急,可是一直联系不上刘启,后来通过刘启与爸爸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配合,通过一些理论知识,拯救了地球。刘启却再也看不到从三岁离开他去空间站的爸爸了

导演以此篇呼吁大家以下几点:1、保护地球环境,多种绿色植被,保护生态平衡,太阳才可能会慢一些毁灭(不过,万事皆有可能)人类只有高科技是没用的;2、要珍惜亲情,不能与长辈顶撞,不礼貌地称呼(如:刘启叫自己姥爷老东西);3、行车要注意安全,不然会使家人担心(如这部电影的经典语录:北京道路交通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此外,听说这是一本小说,作者是刘慈欣。还写过《疯狂的外星人》,也拍成了电影。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3】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问:这堵墙是什么?——是死亡。

在发现未来400年内,太阳内部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地球也将被摧毁时,人们做出了人类史上最大胆的计划——让地球去流浪。这个时代,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已经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而正是这种刻入骨髓,深入灵魂深处的恐惧,推动着人类离开太阳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时是归期。太阳的氦闪是流浪地球的主导线还是一次契机?如果人类不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何处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类还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又何时是归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心还是人性?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如今这堵墙究竟是什么?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4】

这部片子在春节上映后,一直是最大的流量片,N多个官方号的自媒体们,加入了讨论,关于此片的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到投资等各环节都有媒体进行过不少解说,虽然,有些解说资料也无从考证,但丝毫不影响媒体人的激情。

我是今天下午才刚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这里仅分享几点自己的《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

首先,说说特效。

科幻片,不能不说特效,由于我所观看的电影院并不是非常高档的,所以,观影的整体效果肯定会打折扣,这里我排除影院的硬件因素,观完此片后,特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段是:吴京和俄国斯航天员,要出仓到外太空,夺取“领航号”的主控权。

他们在太空中的相互帮助、太空行走、以及最后俄国斯航天员被撞牺牲,都让我想起了好莱坞的一部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我个人认为特效可以与之媲美。当然,此片一路走来,特效部分很多,相对于其它部分的特效,此处的特效让我最为深刻。整体来说,我个人对于此片的特效给予8分以上。

其次,说说情节。

科幻片的情节,往往会被压缩,近而让整片的故事情节不怎么完整,观众会看得云里雾里,此片在开头与结尾都进行旁白的解说,这样就很好地将故事情节以更为完整和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所以,看完此片,那怕你是小白、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观众,也能明白这片子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句话概括:此片的故事情节,很通俗易懂。

再者,说说情感。

网上现在也有些文章在说此片部分情节过于煽情,其实,这要看这个“情”煽的是很“硬”,还是比较(此处就不用“很”来修饰了)“软”(即:合理),比如:吴京赴死时的煽情对话、韩朵朵的救援召唤,这些情节给我个人的感受是:有代入感。自己也感动了,稍微落了几滴泪,并不是很尴尬的“硬”煽情。

无论怎样,《流浪地球》这部国产科幻片,是一部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好片,因为,此片让国人看到了国产科幻片未来的希望。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5】

昨日中午我和艳艳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围绕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的巨大工程,讲述了一对男女中学生号召众多工程师和军人在绝望中坚持寻找希望,并通过男中学生的父亲主动牺牲导航空间站,从而引爆木星上的氢气,避免了地球被木星引力捕获的尴尬情景,让地球重新驶向未知的未来栖息空间。

电影看完,只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看到地球落入新空间后会如何。但另一个问题是,地球上的物质终有一天会完全耗散,地核会完全冷却,这些可能比太阳的氦闪更为急迫。

电影中人工智能的背叛,与20xx太空漫游如出一辙,原来所谓机器的背叛,都是人类底层初始逻辑的矛盾设置。理性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这值得人继续思考。

抽签决定地下城生存权和居住权,并且不得转让和赠与,这个环节设计很冷血很冷酷。是谁决定了这种大规模的生命剥夺呢?这种抽签很传统,但无疑是又一次造神运动。令人感到恐怖,令人窒息的背景设计。

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又如何呢?

为何只在一万个推进器下面造地下城?

地球上的质量分布并不均匀,有喜马拉雅高山,也有马里亚纳海沟。但电影无疑把地球当成了圆球状的地球仪来看,这里没法推敲。

另外在没有公转时,地球上的一切地理参数如何变化呢?好奇啊。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6】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国外漫威DC。而如今,中国,也踏入了科幻这一领域,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部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拯救地球电影,由刘慈欣作品改编而来。向太阳争命,向木星争命。两个小时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地球在脱离太阳系过程中,意外被木星捕获,重启发动机后,本以为能顺利脱险,却又错过了脱离时机。在绝望之时,人们又提出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方案。一番努力后,有牺牲,有收获,有揪心,有感人。最终,成功了,那一刻,身处影院我,也已激动热泪盈眶,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那种弥漫在人心底兴奋,很奇妙。

观影过程中,有些细节,触动了我。

首先一个,便是希望。影片开头,在韩朵朵学校,我们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在这个年条代,是比钻石还珍贵头西。起初,我女主,一样对这句话充满了不屑,这为认为这不过是个说辞。随着电影情节发展,这种看法,变了。当地球被木星所捕获时,地球,被联合国所抛弃,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点燃木星方案;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联合国授权,正是因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类,携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话,我永远忘不掉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第二个,是全世界救援队到来之时。刘启他们本已陷入绝境,正是救援队支援,才让他们看到了最后希望,帮助他们完成了点燃木星准备。细心一些,我发现影片里最后各国救援队到达顺序是08年汶川救援顺序,也许,这是想说灾难面前无国籍,众志连城定胜天吧。

最后一个,是刘培强那句三二一抬头。这句话,在全片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刘启小时候,另一次是面对地球存亡时候。本是句哄话,但在地球存亡之时,却显得无比豪壮。在木星被点燃那一刻,刘培强牺牲那一刻,我哭了,也许,只有小家牺牲,才有大家周全吧。

看完电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战狼》相比,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地体现中国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类存亡为中心进行阐述,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科幻浪漫魅力吧!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7】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莱坞的各种大片,比如漫威,DC,这些系列的电影。而今年,一部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让我振奋不已。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刘慈欣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可是全亚洲首次获奖。这部《流浪地球》的编剧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电影讲的是若干年后,人类发现太阳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后,就会由于引力过大,吞噬地球。人类想逃走,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制造出了1万台高达11000多米的推进器,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因为在距离太阳系4.25光年外,人类所发现的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新家园。可在途中,因为受木星引力影响,推进的地球将会在短时间内撞上木星。人类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国内拍的比较好的科幻电影。首先内容振奋人心,符合现实,属于硬科幻类型。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在电影的最后:危急关头,各地救援队团结一心,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选择了希望。这时,亲情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正是这股爱的力量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坏。电影中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事实上洲际导弹是可以点燃木星的,虽然射程没有那么远,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飞向木星。不过,电影为了刻画人物,只能遵照刘培强中校的;利用领航员号的爆炸来引爆木星表面的气体,从而使爆炸的推力将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现实之中,这个反而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他的办法,飞过去时间根本不够,飞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毁。

尽管电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那句“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的”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8】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心中最真切的幻想,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封在蛹里的蚕蛾,因为对自由的希望,才能破蛹而出,拥抱天空,翩翩起舞;埋在土里的种子,因为对光明的希望,才能破土而生,拥抱阳光,生长发芽;藏在云里的太阳,因为对万物的希望,才能穿过云层,拥抱大地,晴空万里;陷在绝境里的人们,因为对未来的希望,才能走出绝境,拥抱明天,和谐美好;面临着地球毁灭的中国171—11救援小分队,因为对地球的希望,才使地球脱离毁灭的危险。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将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可是这一计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地球快要经过木星时因为木星的引力过大,地球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行,地球多处地下城发生地震。这是空间站没有预料到的事,但经过救援队的舍死拼命,停止的行星发动机最后都恢复了正常。但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最终空间站发布了最后的全球通迅:地球还有7天将与木星碰撞,剩下的日子,回家吧,抱抱家人。

当全球都放弃时,刘启想到了他的'父亲。早在十七年前刘启的父亲就去了空间站,他曾告诉刘启木星上大部分都是氢气,这使刘启想到可以点燃木星,而李一一立即想到了办法,他们开始了行动。在刘启爸爸和韩朵朵的帮助下,他们聚集了所有救援队一起行动,可是这火的最大可达高度仍不能点燃木星。这时刘启的父亲把空间站的燃料和自己的性命一同搭入这行动中。任务成功了,地球得救了,流浪地球计划继续施行。

其实刘启的这个想法早在7小时前就有人想到了,但这成功几率很小,几乎为0,但就是这最后的希望,使地球得救了!

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9】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10】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为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电影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地。

尽管这部电影是想象的,但是当我了解到因为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电影中内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避免电影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许多无数逆行者的携手并行,并肩作战。不曾忘,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斗于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服,剪断青丝,坚守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不曾忘,那些说出铿锵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在请愿电影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无情,人间却有情。这些无数个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吗?

岁月从不静好,但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无数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使我们抬起头看见了清静与美好。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怎么写【篇11】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荐]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900字)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荐]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9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杯具……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完美。失去的,正是我们今日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能够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能够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我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中主人公的果敢与坚毅为影片增彩不少。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仅有在苦难与艰险面前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到个人,所谓勇敢是一种人生选择。并不是哪一个生来就是勇敢的,人在应对危险的时候,自保是本能。我们不能渴望每一个人在应对挑战的时候都如此坚毅果敢,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着丰富而趣味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担心在舒适的环境里一蹶不振,舒适对他们来讲意味陷阱还和考验。想到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假如生命还仅有七天,你会如何选择?电影给我们这样几个提示、和家人在一齐,安静而平和的与世界握手言和;心怀期望,勇敢去抓住最终的机会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对期望的坚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终将会化成水。”在上海的鸿沟中命悬一线,两位剧中人感慨着上海的冰天雪地,以往的繁华烟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正是因为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灾难中获得永生。这个时代,期望是最珍贵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是还没有结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风云变幻之后都会有好的结果,要充分地相信。当受困于一片沼泽,要相信能够活着爬出;当乌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阳依然光芒四射;当时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种态度;当朋友离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还有生动的相遇……相信爱,相信自我,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期望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每当灾难来袭,绝望之中的期望,尤为珍贵。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风雨中颠簸。拼死一搏,我们终将战胜恐惧,到达彼岸。爱的世界里,人类何尝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断裂,自私与贪婪疯长,一张张脸已经扭曲变形。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明白自我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如何安顿好自我的心灵,不明白如何爱这个世界。粉饰的笑脸,空虚的灵魂,无以言表的不屑一顾,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隐喻。冲破藩篱,需要人自身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让自我变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员的回家是一种悲壮,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长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无论走多远,都牵连着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先的位置变成了一种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变成了浩劫一场,越是难以抵达的,越是值得去尝试。回家之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远,家在心里越清晰。乡情浓郁,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未来已来,在春天里开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让我们在地球的怀抱里安静做梦。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2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为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电影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地。

尽管这部电影是想象的,但是当我了解到因为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电影中内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避免电影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许多无数逆行者的携手并行,并肩作战。不曾忘,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斗于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服,剪断青丝,坚守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不曾忘,那些说出铿锵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在请愿电影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无情,人间却有情。这些无数个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吗?

岁月从不静好,但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无数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使我们抬起头看见了清静与美好。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3

前段时间,《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很火,我也看了。因为不过瘾,就开始看《流浪地球》这本书。书有电影好看吗?有电影感人吗?带着这种好奇心,我打开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本书中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外的宇宙中做了一个站点,并让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使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书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点。

读完这本书我泪水涟涟,因为看到了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地球,我被他为了人类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爱护地球呢?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但地球上有很多垃圾,天空中,陆地上甚至是海洋里都有非常多的垃圾。那我们是不是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呢!例如吃饭时吃完、少用一些塑料袋,把垃圾放到有序的垃圾桶里等等,这些都是减少垃圾的做法。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也是污染地球的原因。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从选择绿色出行开始,对于保护地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我希望这本书也来越火,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作家创作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决心。但更重要的是读过书后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爱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4

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非常有感触的书,这本书叫做《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就是大刘的短篇科幻作品合集,但是不要因为短篇而小看它,大刘雄浑的想象力在短篇里一样展现的淋漓尽致。

全书8个故事,当中有关联的有两个,虽然它们因为篇幅和架构的原因,比不上三体的气势磅礴,但是短小有短小的好处,很多时候它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后味反而更浓。

以书中我最喜欢的《乡村教师》为例,小说开篇非同寻常,你不会以为这是一个科幻小说,你肯定会以为这是一个现实小说,反映在穷乡僻壤的地区的教育问题,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可敬老师,看到了熟悉的愚昧村民,要不是这本书明明确确的就是大刘署名,我真的怀疑我是不是拿错了——当然,从一半开始,风转急下的剧情突然让人了解了大刘这样安排的用心,从科学的角度讲,人类绝不是什么进化完美的生物,但是人类的发展动力,人类传承的制度虽然低效,但是却是可敬的,如果没有乡村教师最后的坚持,也许文明都会自此消失,这种戏剧的安排,其实很有意思,让紧张感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同时,这部作品又是反映现实的,它不仅反映了人性,也反映了一些大刘关注的现实,大刘的作品不同于其它

作品的最大差别,就是大刘不是信马由缰的想象乱飞,大刘的作品一定是以现实和人性为基础的幻想,幻想可以满天飞,但是没有基础的沉积,那样的作品并不会打动人,也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我想这正应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刘的科幻作品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看了《流浪地球》,我有了太多的感悟了。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5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选择希望,人生就有坚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设定在太阳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为了存活,带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也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生活中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去做,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灭亡,那结果截然不同,就算前过程艰难,但是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就算过程安逸,结果注定灭亡,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钻石的珍贵在于,给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万道的五彩缤纷。希望,给它一束人性的光辉,它肯定也会回赠你成功的缤纷世界,所以希望和钻石一样珍贵。

小说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反叛军要把坚持流浪地球计划的五千名士兵冻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当中没有一个人屈服求饶,他们说:“让人类永远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们选择了整个人类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后一个小时氦闪爆发了,太阳开始走向灭亡,所以说这五千名士兵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选择,拯救了人类。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选择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猪坚强”。如果不是它选择了希望,在废墟中九天九夜都坚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会有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还有最美教师张丽莉,她选择了更崇高一点的希望——孩子的未来,她一推,让三名学生免受病痛之苦,让她们获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这人世间最朴质的情感,却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和未来。

而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们一样,选择希望呢?

我想是的。当生活,学习,工作不如意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坚持走下去。每当我跨过沟壑,走过崎岖的小路,眼前出现一片绿荫,心中顿时变得明朗。你选择了希望,希望也就会选择你,并带给你美好的未来。

我觉得,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6

在读过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进去,他通过平凡的方式写出了不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以丰富的想象贯穿全文——20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逃亡生涯……读到这里,让我不禁佩服起作者刘慈欣,佩服起他对宇宙的认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绘的像真的一样;通过他的想象,他发明了地球发动机,它的威力非常大,可以照亮北半球,当在太阳爆炸的时刻地球发动机能够帮助人类逃亡太阳系,逃到其它恒星上寻找可生存的地方。“地球派”和“飞船派”是两队死对头。这些“角色”在情节中不断闪现,而就是这些“角色”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

人就要有丰富的想象,想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也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我们不保护地球的严重后果,虽有地球发动机给予我们的帮助,但它也需要资源{各种山体},如果地球真的灭亡了,那我们就要坐着超音数速汽车到别的星球生存,爱护地球,别让他离我们而去!

这本书的作者刘慈欣简直把科幻描写得神乎其神,他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宇宙紧紧相接在了一起,表面上看起来不足为奇,可慢慢的品尝,才能尝出真正的味道。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到科幻原来由许多不同形式。如——塑造写地球上不可出现的人或生命体,如通过写我们的生活联系到不可思议的事……它让我认识到了真正的科幻,也让我对科幻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7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将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轨道往半人马星系去,历时2500年,100代人。这时候人们会发现,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对功名利禄、出人头地的追求都无甚意味。事业上摆人一道的权谋,业务上觥筹交错的应和,锱铢必较的算计,低头哈腰的唯诺,套路和苟且,职位和金钱都不再值得耗费思虑。就连爱情都无意价值,亲情也可随意舍弃,人生价值的排列,仅仅在于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条长长队列的先后。

而人类的可悲,在于对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悬崖处勒住马辔,看见碎石自马蹄处坠入无尽不见底的深渊的那一刻、那一刹,才能突然体会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圆饼图上把它从一轮新月,瞬间标注成了一个圆盘。

但还好,生活、生命的意义,会在炼狱时顿悟,也会在天堂里发现。

看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果置身隔绝凡尘的世外桃源,亦会豁然开朗,看向远方。亦会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实则轻如鸿毛的尘事,而是着眼人类不过短短几十载寿命的本身。

新西兰就是这样的'世外桃源。忘却其他,返璞归真。《桃花源记》所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道生活,无顾功名,大概与此无异。

太阳系的毁灭不过文笔杜撰,无法有切肤之感受。而新西兰之旅,则可有身体力行之亲历。置身其中,才会发现“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不再是一种戏谑,而是值得频频点头。

描述一个国家,无非美景、美食、风土、人文。但我觉得这些都不足赘述,只总结为这是一个尚“有问津者”的桃花源,是一个可以了解什么是生活、生命,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地方。

足以。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8

前几天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场面恢弘,剧情引人入胜,特效媲美好莱坞。之前关注过这部电影,但某些原因一直未看,随着该片的热度上升和口碑发酵,吸引我走进影院,看完确实印象深刻。

故事改编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地球因为太阳的持续膨胀危在旦夕,这促使人类倾其所有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走向流浪之旅。靠近木星时,地球意外被木星强大引力吸附即将碰撞,最终一群人智勇团结,化险为夷,拯救了地球。

剧情主线从一个家庭展开,父亲刘培强告别儿子刘启和岳父韩子昂,去空间站做领航员,这也换取了家人免抽签住进地下城的机会。十七年后,刘培强期满准备回家团聚,而此时长大的刘启因为母亲的离世对父亲误解和怀恨,在父亲回家之前带着妹妹韩朵朵从地下城逃到地面,并偷开走姥爷的救援车。此刻因木星引力原因,行星发动机停转,刘启开的救援车被救援队征用运送火石。救援过程中大家从对立到和解,再到并肩救援,最后大家依靠刘启的闪念拯救了地球。

影片有燃点有泪点,一些场景令我震撼和触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前进的壮观;深达5公里的地下城;重工业机械的挖矿场面;救援过程的惊心动魄。北京上海被冰封后的荒凉沉寂;姥爷韩子昂穿过家乡上海发出的感慨;韩朵朵的希望发言,唤醒了大家的掉头驰援;韩朵朵坠落后,哥哥刘启义无反顾的跳下施救的兄妹情;最后一刻父亲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的悲壮。

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是希望和团结。人类在宇宙面前渺小、无奈,但希望给了人类智慧和胆量去实施这宏伟计划。妹妹之前对希望不屑,到后来相信希望,并最后带给大家希望。救援过程中,大家选择相信希望、团结合作,最终成功脱险。

影片也有一些不足,部分剧情转换比较突然,人物变化的铺垫和交待不足,部分演员的演技有点生硬。还有救援过程中,一些设定的巧合和刻意。但这些都可以忽略,不影响观影体验。

影片背后拍摄也是波折不断,资金,经验,技术实现,但这些难关都被导演团队一一攻克,最终为我们呈现了这部硬核科幻片。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9

今天,我在作文班看了一部电影——《流浪地球》。

影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发现,太阳一天天的老化、膨胀,要吞没整个太阳系,我们居住的地球也遭到了灾难。因此,全球的人们联合起来造了一万台推行发动机,推动地球偏离轨道,寻找新的家园。可是在行驶的过程中,又差一点和木星撞到了一起,为了脱离木星,主人公刘启开着爷爷的车输送燃料,可是点燃发射后,还差五千公里没有发射到木星。

后来,刘启的爸爸刘培强用太空站剩下的燃料燃爆了木星,就这样地球终于离开了木星。但刘培强却壮烈牺牲了!好感动啊!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赞叹!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

前几天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场面恢弘,剧情引人入胜,特效媲美好莱坞。之前关注过这部电影,但某些原因一直未看,随着该片的热度上升和口碑发酵,吸引我走进影院,看完确实印象深刻。

故事改编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地球因为太阳的持续膨胀危在旦夕,这促使人类倾其所有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走向流浪之旅。靠近木星时,地球意外被木星强大引力吸附即将碰撞,最终一群人智勇团结,化险为夷,拯救了地球。

剧情主线从一个家庭展开,父亲刘培强告别儿子刘启和岳父韩子昂,去空间站做领航员,这也换取了家人免抽签住进地下城的机会。十七年后,刘培强期满准备回家团聚,而此时长大的刘启因为母亲的离世对父亲误解和怀恨,在父亲回家之前带着妹妹韩朵朵从地下城逃到地面,并偷开走姥爷的救援车。此刻因木星引力原因,行星发动机停转,刘启开的救援车被救援队征用运送火石。救援过程中大家从对立到和解,再到并肩救援,最后大家依靠刘启的闪念拯救了地球。

影片有燃点有泪点,一些场景令我震撼和触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前进的壮观;深达5公里的地下城;重工业机械的挖矿场面;救援过程的惊心动魄。北京上海被冰封后的荒凉沉寂;姥爷韩子昂穿过家乡上海发出的感慨;韩朵朵的希望发言,唤醒了大家的掉头驰援;韩朵朵坠落后,哥哥刘启义无反顾的跳下施救的兄妹情;最后一刻父亲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的悲壮。

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是希望和团结。人类在宇宙面前渺小、无奈,但希望给了人类智慧和胆量去实施这宏伟计划。妹妹之前对希望不屑,到后来相信希望,并最后带给大家希望。救援过程中,大家选择相信希望、团结合作,最终成功脱险。

影片也有一些不足,部分剧情转换比较突然,人物变化的铺垫和交待不足,部分演员的演技有点生硬。还有救援过程中,一些设定的巧合和刻意。但这些都可以忽略,不影响观影体验。

影片背后拍摄也是波折不断,资金,经验,技术实现,但这些难关都被导演团队一一攻克,最终为我们呈现了这部硬核科幻片。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0

让人类永远坚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中,票房稳居第一,带着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信任与欣赏,我对流浪地球的期望值异常高。

结果,它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感情的伟大。在庞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类用他们渺小的力量创造期望,守护地球。

机器人那么强大,那么理智,为什么统治不了世界?他们能够在最快的时间给你最佳的解决方案,就像柯洁和阿尔法狗的对决一样,接近围棋上帝的阿尔法狗太出色啦。人类最顶尖的围棋选手应对人工智能,也一样不堪一击。

可是人类拥有机器永远无法代替的东西——爱。“爱”包括了太多,人类能够为了爱,抛下一切,而机器不会,他们没有感情,他们终究不是人类。

《流浪地球》中,在灾难前,或者说是事关人类存亡的大灾难前,机器人莫斯(,MOSS)选择了生存;人类,选择了期望。

王磊上校身上背负着的期望,是他死去亲人的期望,他的任务就是让火种安全到达杭州,不惜一切代价,包括队友的生命,自我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队友周倩、刘启、韩朵朵眼中的恶人,也正是这不一般的恶和坚持,成就了最终翻倍的期望。

刘启的期望一向都很简单,他想让妹妹韩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让他的姥爷安心离开这个世界,想带他的家人回家。他期望达成的最终一个台阶就是让地球不被毁灭,他身体里那份饱满的爱,能够为了期望,全部牺牲。

韩朵朵从一个不理解“期望是什么”的不良少女,到最终的用期望呼吁起人类期望的英雄少女,她经历了爷爷的牺牲,哥哥的坚强,同伴的努力。她看着,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用自我的亲身经历,把对期望的理解,经过电波信号传输到每个人脑海中。

刘培强中校选择将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绝所谓的理性,拒绝像机器一样思考,带着30万吨燃料奔向木星。他明白自我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他的耳边,是xx年未见面的儿子的呼唤;他的前方,是有去无回的木星。

《流浪地球》观后感10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

原创: 马小希

转载声明:署名马小希的文章,皆为作者原创。基于作者对著作权底层架构的认知,特此声明,注明出处及作者即可转载作者的文章,该等行为不构成对作者著作权的侵犯,作者的认知与现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之处,构成作者对转载者的豁免承诺。

过年放假去看了刘慈欣(以下简称并尊称"大刘")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前些年火了一阵子的《三体》应该是已经凉凉了。也许正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外行看热闹式的关注和指手画脚的帮闲,所以创作者可以心无旁骛地打磨这部作品,《流浪地球》在今年的大年初一,真的不错。虽然故事是假的,但被故事感动后流下的眼泪是真的。

在读《三体》的时候就已经领教了大刘的冷酷。他不在乎主角的个人命运和读者的情感体验,在大刘笔下,任何的美好都随时可以被毁灭,这让主角和读者非常的抓狂甚至绝望。而大刘的作品之所以没有贴上"悲剧"的标签,则是因为每每在故事的最后,他总是把希望留在那还没有完结的故事当中,让它在读者的心里生根发芽。

如果说最后留下希望是大刘笔下故事光明的一面,那么在他的故事里,也总是有着阴暗的一面:人类总是在这里或者哪里表现出俗称为屁股指挥脑袋的偏私性。在没有现实约束的科幻世界里,大刘把这种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偏私性像在显微镜底下一样极端放大,夸张却让人无言以对,故事的绝望感也正来源于此,因为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直面人性中的阴暗面,这是大刘冷酷的一面,他创作的故事也因此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绝望感,而故事的主角不得不面对人性的阴暗面并反抗,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大刘的作品让我找到了某种共鸣。大学给了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而我在拿到学位之后,对自己的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举起了反旗:环境无需人类保护,遑论以此为目的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资源是有限的,比如石油,这是事实,但是数千年来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因为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偏私性的存在,所以人类在用完最后一滴石油之前,会为了争夺最后几滴石油,先流干自己的血。所以对于我来说,从养生的角度出发,放弃思考诸如环境与资源保护这种问题,专注于遵守法律,好好工作,爱身边的人,不主动害别人,这样就可以了。年前师兄弟小聚,多年未见面的师弟听完我的上述见解之后,用他们研究哲学的人的语言正告我:你是一个怀有最小的善意的一个令人恶心的人。我很受用。

喜欢读大刘的作品。在偏私性造成的绝望中,他总是能够找到保存希望的路径,这让人至少愿意去相信希望是能存在的。这种希望的存在并非源自他者的说教,而是脱胎于内省后人性的觉悟,保有这种希望就不会对人性彻底绝望。这让我能够心安理得地继续当一个怀有最小的善意的一个令人恶心的人。何谓人性?自由?平等?博爱?信条?戒律?不,《流浪地球》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自我牺牲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项。

pS:逻辑是个好东西,比如:一个杯子只能倒出一杯水,如果倒出了四杯水,那么一定是在你看不到的时候,有人给偷偷续上了——排除一切的不可能之后,无论多么的不可思议,请相信,那不是奇迹,赌咒发誓也没用。

流浪地球观后感1000字


最近,由屈楚萧、吴京和李光洁等主演的科幻灾难电影《流浪地球》正在热映,影片根据刘慈欣的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来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当毛笔楷书的标题流浪地球出现在大荧幕上,我整个人热血沸腾。中国低迷数年的科幻片市场,就像流浪地球一样,兜兜转转,终于回到了正轨。

多少年来,我们看着西方科幻电影中飞船起飞,人体传送,虫洞穿越。而地球作为人类美丽,唯一的母星,一次次看着人类远远离去。

但是这一次不同。

在安土重迁的中国艺术幻想中,人们决定带着地球上路。家园与故土,是古老东方文明难以割舍的情怀。在无尽的星海中,多了一份牵挂羁绊和重装前行的壮烈。

带着母星上路是浪漫的,然而也是沉重的。

重装上阵,人是会死的,但希望会因此延续,子子孙孙无穷尽,而山不再高。于是我们看到了卡车运输员为了不连累火石选择分离车头坠崖;看到了救援小队队员付出生命拯救老韩,只是为了让他多活几分钟;看到了刘启千钧一发修复了卡住的发动机;看到了何工程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连接上传硬件。生命付出了,但如果是为了更多生命充满希望的活,我想那是值得的。

与地球上充满人情对应的是空间站里Moss的冷酷和理性。Moss在木星引力变化后的0.42秒就已经计算出来人类的命运,于是操控领航员转向,打算牺牲地球,用空间站物资完成火种计划。正是这些冲突,人工智能绝对理性和人类感性之间的冲突,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死亡与作为物种的人类的希望的冲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冲突,让流浪地球最为一部电影,变得更有框架感。

与之相反的是地球上人们正在对熄灭的发动机实施饱和式救援,5000台发动机共运送76000个火石,派出了402600人的救援队。虽然电影中只展示了一个小队的事迹,但背后是全人类为了希望的挣扎。

希望,从不是无中生有,不是靠着一两个人的主角光环带来的。

当个各国救援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赶来增援,全人类站在一起完成最后的任务拯救地球时,

ps:据说各国救援队到来的先后顺序是按照当年汶川地震各国救援队到达的顺序。

我的眼泪无声的落来,随着而来的是对希望的感悟。

不仅仅是电影中所传达给观众对希望的坚守,将这只小破球接生出来也是通过行动让我感受到渺小而执着的倔强,能点燃绝望的力量。四年的准备,3000多张概念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上万件道具制作,2003个特效镜头。

从投资人撤资到演员带资进组;从本来特别出演到最后零片酬主演。就连宇航员的衣服也是从隔壁《疯狂的外星人》剧组里借的!现场每一位演员也是将敬业发挥到极致,66岁的吴孟达拍一会儿就要吸氧;演员身上的机甲重达80斤,穿上半个小时就特别疼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无论怎样,请相信希望吧。 因为,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荐]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9篇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荐]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9篇,带给大家。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

作为流浪地球1的观众,必然不会错过这部续作,但又不是科幻技术流的爱好者,对各种科幻名词、技术问题没什么兴趣,所以这注定是一篇比较浅尝辄止的观感了。

这部电影震撼,场面宏大,喜欢大片爽感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开头的太空电梯,中间的月球行走,结局的炸月球都是都是相当有看点的场景。

令人泪目的剧情主要集中在刘德华的连接服务器和嗯,和死士炸月球的大场面上,倒计时读秒时令人血脉沸腾。

优缺点也比较明显。

先说缺点,流浪地球2塞的元素过多,它的主线是两条线,一条是移山计划,一条是数字生命,因为夹杂的元素过多,导致在中间的一段,情节有点乱且平,我旁边的小姑娘在中间睡着了,却又在炸月球的时候醒过来开始哭,就很分裂。

如此极端的反应,侧面反映出流浪地球2是一部缺点优点都特别明显的电影,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也会有。

可能因为时长比较偏长,所以想把很多元素塞进去,最后导致的这个局面。

但毫无疑问,它的特效是目前中国科幻电影里最顶尖的特效,和1相比,真实感和想象力都高了很多层次,第一个让我惊叹的点出现在太空电梯,飞速上升的爽感上,高潮部分则在月球的倒计的嗒嗒声。

演员演技方面,沙溢展现了他的正常水平,让人泪目,

吴京并不擅长文戏,所以他这次他聪明的增加了武戏的戏份,并且有一些搞笑情节,客观上减弱了他的文戏尬感,突出了个人的武戏优势,这点上我觉得很聪明,

演技表现最好的当然是刘德华,他的眼神戏相对来说非常老练。

1和2的呼应也很多,很有系列感。

总体来说,喜欢科幻和特效大片电影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但如果不喜欢的话,可能会觉得时间太长,中间部分有点无聊,

至于说12哪个更强?

当然2更强了,是值这个票价的,前提是题材对你的胃口。

这部电影我感觉对中国科幻电影拍摄的突破是很有意义的,有点好莱坞科幻灾难片的范儿了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2)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诶,没想到足足将近三个小时哈哈,但是确实很精彩全程无尿点,喜欢科幻的小伙伴不要错过 但是我爸看的好像要睡着了哈哈。以下涉及一些剧透建议观看后食用讨论~

关于三条故事线:

故事线1:刘培强,流浪地球时候的刘培强牺牲了,这一部是前传填了很多之前的坑,比如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吴京:看到她的那一刻,我连孩子叫啥名字都快想好了,最喜欢这一段了然后有几段还挺好笑的,“跳楼机”那段俩人是预备队员,旁边一外国小哥对韩朵朵说害怕可以抓我的手结果那小哥全程紧紧抓住刘培强的手不肯松开,送花片段,都很有意思,这条线主要是领航员视角,沙溢演的师傅和刘培强的互动也很感人,最后人工点燃核弹那里真的很感动,所有50岁以上的航天员站了出来,执行自毁燃弹任务,师傅的角色也很鲜活,救回了刘培强,师傅好满足,甚至最后一分钟好漫长,老队友问他想说点啥,却也只说出了“说点啥呐”因为没有遗憾了,最后为了地球牺牲也感到自豪。解释了很多第一部很多的疑惑,刘启和刘培强的矛盾等等。

第二条线是刘德华饰演的技术人员视角,他的执念是想要救自己的女儿丫丫,一直想通过虚拟人的师姐让丫丫获得自主意识,里面马兆应该是刘德华的师傅:没有人的世界是不完整(好像是这个意思)之前的计算机算力只能维持丫丫两天的生命,这个技术人员就一直想要去给丫丫完整的一生,这也是两个观念的碰撞,是接受现实还是在虚拟世界永生,显然他选择了后者,当然也是因为这样最后才能成功完成了最后的密码任务。ai智能的发展速度真的很可怕。

第三条线是中国的代表周先生视角,在联合国会议上沟通决策的视角,很红~最后发射按钮那里中国人不可能完不成任务真的很燃,最开始不被看好相信,然后只有我们自己坚持推动的计划在2044年验证成功了,然后大家一起动了起来,一共三四个决定吧,决定整个世界的走向去留,这里面还有一个传承,周先生给小女孩机会发言,告诉她别紧张一字不落的念出来就好,最后小女孩也给了新人小伙机会。

这几条线以及这么多的任务就构成了这一样一个宏大的流浪地球的宇宙画面,我个人还挺喜欢整个线的,虽然有的部分一猜就猜到剧情了但也还是特别精彩的。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3)

人之所以对这个世界无比留恋,是因为活得越久,会遇见越多的精彩,比如一部惊艳绝伦的电影。

《流浪地球2》,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惊艳之作,无论视听效果、叙述结构、故事内核都堪称上乘。

本篇短文不剧透,只是观影之后的一些随想。

科幻片,几十年来一直是好莱坞的专属,因为太烧钱,一些动则千万的道具特效,没有庞大的资本加持,根本玩不起来。

如今透过这部《流浪地球2》,中国的科幻电影也能与之一较高下,一是表明老子终于有钱了,二是在思想内核上走出了一套不同于美帝的路数。

原本我一直认为,电影看的不过是一个爽字,去电影院往椅子上一瘫,然后脸对着银幕默念一句,来吧,刺激我吧。

所以对中国许多电影中浓墨重彩想标明的,所谓的家国呀,民族呀的思想,是很不屑地,老子看场电影就是来开心一下,不是来受教育的。

这也是为何过去几十年,美帝的大片能够风行天下,无人能敌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内核很简单,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就这几个玩意来回的.玩。反正他们的场面够大,视听够炫,他们只是来震撼你的,不是来感动你的。

但随着中国日益强大,我们被对抗,被封锁,被恫吓,全世界盎撒人都在全力围堵我们,能让我们无所畏惧的就只有家国信仰。

虽然我们厌恶教科书式的电影,但是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烙上了中华的印记。

所以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全世界的航天精英齐聚一堂,要自告奋勇地面对有去无回的任务时,沙溢铿锵有力喊出那句:中国航空中队……出列!

瘫坐在椅子上观影的我,很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中国人从鸦片战争开始,受尽屈辱,即使解放后,甚至改开后也一直隐忍不争,怂了一百多年,现在终于挺直了,解气了。

国家荣耀是这部片子的第一层内核。

电影中李雪健展示了一张15000年前,受过伤但是已经愈合的腿骨图片,解释说:古人类一但受重伤是不可能生存的,因为环境恶劣,但是这个古人却得到了护理,有人保护他,照顾他,所以人类只有团结互相才能生存下去。

电影看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的世界,三年疫情,互相猜忌,明争暗斗,世界文明真的到了一个交错的路口,要是出一个忽毕烈或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魔,这个暗藏万千核武的世界真的会万劫不复。

人类到底要不断对抗还是合作?这个是我看到《流浪地球2》的第二层内核,也是第一层内核的升华。

中华文明与盎撒文明共生还是对抗,也将是这个世纪的主题。

看电影只看场面,只重感官的时代肯定会过去,一部精彩的大片,一定是视听、结构和内核思想三部分的完美融合。

《流浪地球2》在视听和结构上,比之欧美大片毫不逊色,并且在内核思想上,也在渲染一种中华民族的普世观念——家国天下,世界合作,才是这个孤独的地球该有的样子。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4)

“刘启,等有一天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

“这是唯一能让您跟刘启都活着的办法。” 其实看《流浪地球1》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完全读懂刘培强,这其中包括我自己。 记得第一部里,刘启桌上的合照里,爸爸刘培强的脸都被抠掉了,可以看出刘启对爸爸的误解是根深蒂固的——“你有什么资格替我做决定,我妈死,就是当年你的决定!”是啊,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爸爸和妈妈就是全世界,他不懂什么三思后行,也不懂什么斟酌思忖,他只知道他的一半世界放弃了另一半世界,从此他的世界塌了一半,而另一半,还去了遥远的太空,十七年不得相见。如果只看第一部,可能刘培强对于我们来说也像刘启视角一般,是一个只顾“大局”而不近人情的“领航员”。但看完了《流浪地球2》,刘培强的血肉对于我们来说才真正清晰丰盈了起来。 其实年轻时候的刘培强真的很“猛”,战斗机开得嗷嗷快,遇事啥也不想咔咔就是开干,愣头小子的闯劲和小刘启一般无二。但是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变了。这似乎也是所有男孩变成男人的专属成人礼,一生中必经的转变。

独身一人的时候,你可以是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可以是怼天怼地的哪吒,可以是不管不顾的独行侠。但当你有了深爱的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内心的闯劲和不服输的拼劲大半都转变成了难以割舍的牵挂和担忧。怕他们吃不饱、怕他们穿不暖,更怕他们不快乐、不安全。所以刘培强在做所有决定的时候,都是思前想后、再三衡量,只为给爱人、儿子、岳父一个相对“性价比”最高的结局。一面是重病难回天的妻子,一面是妻子的.爸爸和亲生儿子,这个选择题里,他注定要辜负一方,也注定要被埋怨,但是他没有办法,只能这么选。 看第一部的时候,只觉得刘培强是一个温和却有力的爸爸,但看了第二部才知道原来曾经的他也是个“愣头青”。从前被师父不停要求“开慢点”的那个少年,后来也变成了被妻子揶揄“骑自行车”的沉稳男人。 是对妻子和儿子的爱,磨平了他的锋芒,让他逐渐温润。是妻子和儿子对他的爱,温暖了他的莽撞,让他学会成长。不一定每个刘启都能理解爸爸,但每一个成家育子的中年男人,都一定能读懂刘培强。我们看到的他如今的模样,是经历了良多后沉淀而出的、被不断打磨过的他。

如果第一部里你没有读懂刘培强,不妨来《流浪地球2》看一看,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他。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5)

《流浪地球2》影片时长173分钟,除夕夜失眠的我,今天下午居然全影观看下来毫无困感,放映结束时依然意犹未尽。虽然是2D电影,不过对我来说,感觉也很Nice。

先说我选择这部影片的原因。春节档多部电影上映,《流浪地球2》是我毫不犹豫的首选首观影片。喜欢它,一是受孩子影响,自己也粉上了刘慈欣,《三体》和《流浪地球》我都读了两遍,这部影片就是刘慈欣作品改编;二是主演里有我喜欢的硬汉吴京、偶像永生刘德华、老戏骨李雪健。

再说说影片大概内容:《流浪地球2》主要讲述了当太阳面临毁灭,地球必须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类地家园,人类文明才可能再延续。为了逃离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各个地方建造了数量可观的地球发动机推进器。为了克服月球引力对地球逃离轨道的影响,全人类团结起来,集中全球各国各个时代的核武器,运往月球,人肉引爆三千多枚核弹,毁灭月球。在面临人类全球灾难时刻,全球人民空前团结,群策群力,最后地球发动机成功启动,开启了地球宇宙流浪,人类文明延续的探索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克服种种人为和天然的困难,有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观影的触电点也许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有三,我用三句影片台词展开说一说。

触点一:您的最优选择是让韩子昂先生作为监护人进入地下城。

当刘培强(吴京饰)为了取得继续接受航天任务的资格,把自己中签能进入地下城活命的指标腾出来让给生命只剩余80多天的癌症晚期爱妻的时候,他对机器人的回答没有通过550C的测试,因为通过550C测试需要航天员的绝对理性,为了爱妻,周培强理性失控,机器人给出了他应该选择的答案,选择让他健在,也同样没有取得中签进入地下城资格的岳父代替生命仅仅预估只有两月有余的爱妻,作为未成年的儿子的'监护人才是理性之选。那一刻我着实被震撼了,这才是一个男人的担当,韩朵朵爱对了人。这是美好的爱情之爱。

触点二:我想要给丫丫一个完整的人生。

这是图恒宇(刘德华饰)在电影中说了数次的一句台词,刘德华扮演的是一位“数字世界架构师”。让丫丫(图恒宇之女,车祸离世)拥有完整的数字生命是图恒宇在他的后半生航天使命中最大的愿望。但是这是不合规的,为此他受到了多次惩罚,甚至让他的生命和女儿的数字生命必须二选一时,他依然决然的选择延续女儿的数字生命。但他依然没有忘记中国航天人和父亲的双重使命,想尽一切办法让丫丫的生命在550C设备上得以延续。这是一个父亲的执着,父爱之美之大,怎能不让人感动。也正因为他的执念,人类的命运最终被拯救。这是人性中亲情之爱。

触点三: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自我毁灭上。

这是周喆直(李雪健饰)的一句话。当全球的核武器集中到一起运到月球后,需要把三千多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核弹串联起来,以便于计算机操作同时引爆,毁灭月球。再不毁灭月球,地球逃离不出轨道,会面临极大太阳灾难氦闪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但是各国的密码千差万别,需要常规破解根本来不及,只有半天时间必须破解完成。工程师们费劲心力还是无能无力,此时周喆直说了这样的话。最后不得不二百多宇航壮士出征人肉引爆三千多核弹。这些“壮士”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大爱。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6)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丰富多彩,没有疫情的捆绑,大家都像夏季天暖脱衣的孩子,格外放松自如,天气也格适应人,有结伴旅游形成了扎堆,有烟花纵放消除以往的不快,而我不想动不想扎堆,眼馋正月出的电影《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等,前天晚邀好一起看了《流浪地球2》。

该片全长3个小时,画面感震撼,

空间站的云宵电梯题冈设计出乎常人设想,科技感爆棚,让人有穿越时空的`视野感觉。为了机械无法替代的人类文明保留并延续发展,屡屡遭遇反对派的暗中打击,让人猝不及防,画面十分震撼壮观养眼。特别是战斗机垂直极速追赶导弹扣人心弦,多次努力还是没保护好电梯导致空间倒塌砸向地球,场面悲状!

由于“太阳危机”,月球轨道改变,导致月球渐渐砸入地球,对地球形成灾难性毁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人类文明长存生命存续下来,人类早就预料设想避灾,全球各国放下恩怨罕见团结,共同打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可是设计计划赶不上变化,月球提前砸向地球,人类不得不急忙瓦解月球,面对命运,人类只能选取赶死队前往月球。故事情节感人,场面急迫让人气迫。为了地球不让月球碎片损伤地面人类,紧急启动行星发动机推开地球,可在各国不同密码解锁迟迟不能连成一起,让人心弦紧张!同时用moss电子生命引导情节让人更加体现人类对自主文明的敬重。遐想连连。

整整三个小时,画面几乎无尿点,题冈极致稀罕,还有种震撼画面太多压缩时间的感觉,使得整场电影的连贯性有敷衍的感觉,电子生命moss设想新意,场中众多情节画面,但还是没有易懂的表达,让人雨蒙蒙感觉。也许这是我感觉不足的地方。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7)

大年初二,我和妻子带莱莱去万国大都会影院,观看郭帆导演及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人主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

在影院入口附近的露天平台,莱莱捡到了一块华为电话手表,目测价值几百块,估计是哪位看电影的小朋友遗失的。令我没想到的是,从没用过电话手表的她,竟无师自通拨通了通讯录里的“妈妈”,联系到了失主小朋友的妈妈,和失主妈妈沟通后,莱莱将电话手表交给了影院前台工作人员,并说明缘由,让失主妈妈前来领取。

整个过程,基本由她一人独立完成,真为她感到骄傲。

电影确实拍的不错,场面宏大,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莱莱看的非常投入,全程不吵不闹,还时不时问我看不明白的地方。坦率的讲,文科出身的我也看的一头雾水,似乎看明白了,又好像没太明白,只好含糊其辞的'应付她一下。

看到电影中丫丫和爸爸(刘德华饰)对话的几个片段,尤其是丫丫哭喊着“爸爸是个好人,爸爸抱抱……”的时候,和丫丫年龄相仿的莱莱哭的稀里哗啦,我赶紧抱抱她,给她一点安慰。

当然,这几个小片段,也特别触动我。除此之外,更加令我感动的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中国驻联合国官员的演讲词: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正如冰心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我相信,任何生命以及任何物质,包括太阳,月亮,地球都有消亡的一天,但爱会在,一直都在。

也许爱,才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唯一意义。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8)

作为被安利过《流浪地球1》的人,我对《流浪地球2》还是报了很大期望,它最终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我以前看电影关注的东西比较表面,现在不太一样,但以我目前的知识储备可能也聊得不太清楚,我就只谈几个非常吸引我的点以及感受。

1。人类的大团结:有一句话叫做”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无数有头脑有技能好看又聪明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女活下去、拯救世界而牺牲了自己,他们带来的结果不管是否符合预期,他们的精神就是文明的延续。面对困境我们团结一致,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从疫情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不管是普通人、志愿者、医护人员、科研人员、领导……团结可以克服未知的恐惧。我自己的感想就是:在人生只有这么几十年时光的背景下,不要浪费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再因为催婚问题和爸妈吵架,不要再因为情绪问题和对象闹别扭(如果有对象的话),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注重细节,学会感恩和尊重,珍惜时间。

2。未知的科技:全片拍出了”史诗感“和”世界感“,视觉效果很震撼,以科学为基础的想象力也很刺激,数字生命计划违背伦理、拥有不可预测性,虚拟世界的自我意识产生让人又欣喜又害怕,550系列的研究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剧情……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对未知科学的探索,学习永无止境,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有利于社会的研究,也算是自我价值意义的实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现在的我来说,深度学习、思考科学就是我最喜欢做的事。

3。本片还出现了一些词语,比如”地月洛希极限“、”脑机接口“、”氦闪危机“……感兴趣私下也可以查一查相关资料,这里我就不详细讲解了。

看了这部剧,再加上自己最近在读《对白》这本书,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剧组每个人的努力,不管是荧幕上看到的还是没看到的,可以看出每个对白的交错都有推动场景发展。感谢所有人的付出,

最后,我要对自己说,永远不要忘记初心,要去努力追求未来的无限可能。

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9)

一百年后,太阳会膨胀到吞灭地球。是选择一时安稳顺其自然,过完当代人的一生?还是想办法远离地球,让后代有生存的机会?看完《流浪地球2》,我想到的最多的,是选择。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人类文明繁衍生息,世界各国放下成见,放下斗争,汇聚在一起执行移山计划。一场飞来横祸,父亲失去了妻女,不顾同事导师的劝阻,将女儿残存的意识导入已被禁止的数字生命技术。理性的科学家,在理智与情感中,义无反顾地想让女儿活下来。地表气候越来越恶劣,可全球只有一半人有资格进入地下城。为了让家人活下去,刘培强毅然决然参与空间站驻足站宇航员选拔,前路未卜,将名额留给年幼的儿子和岳父。月球危机近在咫尺,需要三百名宇航员去月球引爆核弹,大家心知肚明是单程票,热血青年毫不犹豫的报名,为了保护年轻生命,各国航天中队五十岁以上的老队员自愿前往,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们。谁不向往新生,但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一次次选择背后,是人性的挣扎,是权衡,是约束与渴望。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每一次选择都是艰难的角逐。

成长,就是教你权衡利弊,做出最好的选择。小时候,选择是随心而定,喜欢就是答案;长大后,在做出抉择之前,我们考虑的更多,受到的影响更多,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再也无法单单听从内心。小时候,总盼着长大,不受约束,特立独行。真正长大后,才发现,那一个个洒脱的身影背后,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世界,选项少了,难度却大了。

人生会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大到选择一座城市、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份工作,小到选择吃什么、坐哪趟车……我们常常以为,选择了一个就会错过其他,可事实上,无论我们怎样选,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

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艰辛,只要我们能接纳自己的选择,不管走在哪条路上,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尊重自己人生里的每一次选择,正式选择后出现的每一个遗憾,不要被每一次不完美的选择圈定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你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即使你所做的选择不那么完美,但也没有人能阻挡你在不完美的选择里让自己变得更完美。选择热爱,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平山河的勇气。希望我们都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不回头,不后悔,坚定不移,朝着选择的方向,奔跑!

[荐]《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合集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您也许正在观看作品,也为演员的演技所赞叹,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单一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荐]《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合集”,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篇一)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杯具……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完美。失去的,正是我们今日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能够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能够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我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中主人公的果敢与坚毅为影片增彩不少。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仅有在苦难与艰险面前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到个人,所谓勇敢是一种人生选择。并不是哪一个生来就是勇敢的,人在应对危险的时候,自保是本能。我们不能渴望每一个人在应对挑战的时候都如此坚毅果敢,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着丰富而趣味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担心在舒适的环境里一蹶不振,舒适对他们来讲意味陷阱还和考验。想到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假如生命还仅有七天,你会如何选择?电影给我们这样几个提示、和家人在一齐,安静而平和的与世界握手言和;心怀期望,勇敢去抓住最终的机会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对期望的坚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终将会化成水。”在上海的鸿沟中命悬一线,两位剧中人感慨着上海的冰天雪地,以往的繁华烟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正是因为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灾难中获得永生。这个时代,期望是最珍贵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是还没有结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风云变幻之后都会有好的结果,要充分地相信。当受困于一片沼泽,要相信能够活着爬出;当乌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阳依然光芒四射;当时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种态度;当朋友离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还有生动的相遇……相信爱,相信自我,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期望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每当灾难来袭,绝望之中的期望,尤为珍贵。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风雨中颠簸。拼死一搏,我们终将战胜恐惧,到达彼岸。爱的世界里,人类何尝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断裂,自私与贪婪疯长,一张张脸已经扭曲变形。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明白自我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如何安顿好自我的心灵,不明白如何爱这个世界。粉饰的笑脸,空虚的灵魂,无以言表的不屑一顾,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隐喻。冲破藩篱,需要人自身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让自我变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员的回家是一种悲壮,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长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无论走多远,都牵连着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先的位置变成了一种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变成了浩劫一场,越是难以抵达的,越是值得去尝试。回家之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远,家在心里越清晰。乡情浓郁,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未来已来,在春天里开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让我们在地球的怀抱里安静做梦。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篇二)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一个影城”影院,来观看《流浪地球》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一听起来就让我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地球母亲要开始流浪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地球开始流浪之旅呢?我们的地球要到哪里呢?如果是流浪,那一定要离开太阳系,但是在过程中会不会与其他的行星相撞,而导致计划失败呢?

电影开始了,一开始,就是大家基本上都认识的吴京导演带着自己的儿子,在星空下观察星星。而且说了一句话:当你看到木星的时候,就能看到他了。因为太阳在持续地膨胀,没多久就要将地球淹没,为了人类文明继续传递下去,我们开展了“流浪地球”计划。就是用特别多台反式推进器进行推动,把地球从轨道中冲出来,并且离开太阳系,来到好几亿光年外的一个新的太阳系去。

这部影片最让我铭记在心的一句话就是:当时的人类只在意钱,却把太阳的事情抛下不管。现在才能这样开始“流浪地球”的计划。我们离开了太阳系,地表就开始变得十分寒冷,我们只能在地下城市进行生活。

希望我们把这个故事铭记在心,不要把为我们付出许多的东西忽略,否则我们将遭到报应。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篇三)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为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电影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地。

尽管这部电影是想象的,但是当我了解到因为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电影中内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避免电影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许多无数逆行者的携手并行,并肩作战。不曾忘,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斗于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服,剪断青丝,坚守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不曾忘,那些说出铿锵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在请愿电影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无情,人间却有情。这些无数个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吗?

岁月从不静好,但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无数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使我们抬起头看见了清静与美好。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篇四)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选择希望,人生就有坚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设定在太阳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为了存活,带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也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生活中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去做,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灭亡,那结果截然不同,就算前过程艰难,但是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就算过程安逸,结果注定灭亡,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钻石的珍贵在于,给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万道的五彩缤纷。希望,给它一束人性的光辉,它肯定也会回赠你成功的缤纷世界,所以希望和钻石一样珍贵。

小说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反叛军要把坚持流浪地球计划的五千名士兵冻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当中没有一个人屈服求饶,他们说:“让人类永远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们选择了整个人类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后一个小时氦闪爆发了,太阳开始走向灭亡,所以说这五千名士兵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选择,拯救了人类。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选择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猪坚强”。如果不是它选择了希望,在废墟中九天九夜都坚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会有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还有最美教师张丽莉,她选择了更崇高一点的希望——孩子的未来,她一推,让三名学生免受病痛之苦,让她们获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这人世间最朴质的情感,却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和未来。

而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们一样,选择希望呢?

我想是的。当生活,学习,工作不如意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坚持走下去。每当我跨过沟壑,走过崎岖的小路,眼前出现一片绿荫,心中顿时变得明朗。你选择了希望,希望也就会选择你,并带给你美好的未来。

我觉得,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篇五)

希望是什么?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在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之后,我看到了希望。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太阳逐渐老化,开始不断膨胀,马上就要吞噬整个地球。人类为了生存,只好迁居到地下城。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刘启四岁时去往国际空间站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刘启长大后偷偷带着妹妹偷了姥爷的卡,偷开了姥爷的运输车,结果鬼使神差地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运的事件。这时地球表面已被冰封,气温已降到零下七十多度。为了寻找“火石”,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刘启他们的车也被迫加入。后来,刘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推着撞针,想让撞针冲击木星,让木星爆炸以获得冲力把地球推离木星。但是冲力不够,于是刘培强就驾驶飞船冲进离子束,牺牲了自己,引爆了木星。

看完了《流浪地球》,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最是合适不过,这个词就是希望。这是一部充满希望的影片,人充满了希望,地球充满了希望,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也联想到了我自己:每次对一道数学题苦思冥想时,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就是希望吗?我们一定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希望!哪怕一件事的成功率只有1%,也不要放弃希望。有人说,希望只是虚情假意的文字,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希望。但我觉得,你只要相信希望,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希望。现在我们正值少年意气风发时,“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中国的希望,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长大成为有用之才。

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方向……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希望无处不在!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作文(篇六)

地球要毁灭了美国:造一艘飞船,跑路;

中国:给地球装上引擎,带着地球跑路

拯救世界美国:主角团队历经千辛万苦外加牺牲几个龙套和与男主抢女主的男二或同理的女二三四五六,完成了任务,拯救了世界,成为了英雄;

中国:整个团队谁镜头多谁死得惨,经千辛万苦边死边加新炮灰,还差一步达到目的地时,其他团队在眼前完成任务,然并卵,这是个系列任务,继续死,想当英雄,人人都想,排队领号去吧

面对生死美国:主角光环max,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其他人,牺牲你一个,幸福全剧组;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1000字通用


优秀的电影往往是充满了许多戏剧性的元素,很多人都是从喜欢开始,然后再慢慢的去接触这部作品,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其实观后感也是记录人生的一个过程,不断去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撰写作品的观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流浪地球的观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心中最真切的幻想,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封在蛹里的蚕蛾,因为对自由的希望,才能破蛹而出,拥抱天空,翩翩起舞;埋在土里的种子,因为对光明的希望,才能破土而生,拥抱阳光,生长发芽;藏在云里的太阳,因为对万物的希望,才能穿过云层,拥抱大地,晴空万里;陷在绝境里的人们,因为对未来的希望,才能走出绝境,拥抱明天,和谐美好;面临着地球毁灭的中国171—11救援小分队,因为对地球的希望,才使地球脱离毁灭的危险。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将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可是这一计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地球快要经过木星时因为木星的引力过大,地球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行,地球多处地下城发生地震。这是空间站没有预料到的事,但经过救援队的舍死拼命,停止的行星发动机最后都恢复了正常。但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最终空间站发布了最后的全球通迅:地球还有7天将与木星碰撞,剩下的日子,回家吧,抱抱家人。

当全球都放弃时,刘启想到了他的'父亲。早在十七年前刘启的父亲就去了空间站,他曾告诉刘启木星上大部分都是氢气,这使刘启想到可以点燃木星,而李一一立即想到了办法,他们开始了行动。在刘启爸爸和韩朵朵的帮助下,他们聚集了所有救援队一起行动,可是这火的最大可达高度仍不能点燃木星。这时刘启的父亲把空间站的燃料和自己的性命一同搭入这行动中。任务成功了,地球得救了,流浪地球计划继续施行。

其实刘启的这个想法早在7小时前就有人想到了,但这成功几率很小,几乎为0,但就是这最后的希望,使地球得救了!

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2)

昨日中午我和艳艳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围绕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的巨大工程,讲述了一对男女中学生号召众多工程师和军人在绝望中坚持寻找希望,并通过男中学生的父亲主动牺牲导航空间站,从而引爆木星上的氢气,避免了地球被木星引力捕获的尴尬情景,让地球重新驶向未知的未来栖息空间。

电影看完,只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看到地球落入新空间后会如何。但另一个问题是,地球上的物质终有一天会完全耗散,地核会完全冷却,这些可能比太阳的氦闪更为急迫。

电影中人工智能的背叛,与20xx太空漫游如出一辙,原来所谓机器的背叛,都是人类底层初始逻辑的矛盾设置。理性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这值得人继续思考。

抽签决定地下城生存权和居住权,并且不得转让和赠与,这个环节设计很冷血很冷酷。是谁决定了这种大规模的生命剥夺呢?这种抽签很传统,但无疑是又一次造神运动。令人感到恐怖,令人窒息的背景设计。

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又如何呢?

为何只在一万个推进器下面造地下城?

地球上的质量分布并不均匀,有喜马拉雅高山,也有马里亚纳海沟。但电影无疑把地球当成了圆球状的地球仪来看,这里没法推敲。

另外在没有公转时,地球上的一切地理参数如何变化呢?好奇啊。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3)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国外漫威DC。而如今,中国,也踏入了科幻这一领域,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部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拯救地球电影,由刘慈欣作品改编而来。向太阳争命,向木星争命。两个小时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地球在脱离太阳系过程中,意外被木星捕获,重启发动机后,本以为能顺利脱险,却又错过了脱离时机。在绝望之时,人们又提出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方案。一番努力后,有牺牲,有收获,有揪心,有感人。最终,成功了,那一刻,身处影院我,也已激动热泪盈眶,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那种弥漫在人心底兴奋,很奇妙。

观影过程中,有些细节,触动了我。

首先一个,便是希望。影片开头,在韩朵朵学校,我们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在这个年条代,是比钻石还珍贵头西。起初,我女主,一样对这句话充满了不屑,这为认为这不过是个说辞。随着电影情节发展,这种看法,变了。当地球被木星所捕获时,地球,被联合国所抛弃,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点燃木星方案;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联合国授权,正是因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类,携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话,我永远忘不掉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第二个,是全世界救援队到来之时。刘启他们本已陷入绝境,正是救援队支援,才让他们看到了最后希望,帮助他们完成了点燃木星准备。细心一些,我发现影片里最后各国救援队到达顺序是08年汶川救援顺序,也许,这是想说灾难面前无国籍,众志连城定胜天吧。

最后一个,是刘培强那句三二一抬头。这句话,在全片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刘启小时候,另一次是面对地球存亡时候。本是句哄话,但在地球存亡之时,却显得无比豪壮。在木星被点燃那一刻,刘培强牺牲那一刻,我哭了,也许,只有小家牺牲,才有大家周全吧。

看完电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战狼》相比,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地体现中国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类存亡为中心进行阐述,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科幻浪漫魅力吧!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4)

悠闲的时光里,我们一家四口一起观看了春节里最火的贺岁片《流浪地球》,这是一部超级科幻片,取材于蒋慈欣的作品。它树起了国产科幻片的旗帜,给大家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给我们带来了复杂而真实的内心感受

影片在一段海边温馨的父子对话中展开,父亲即将离开身边的老少去遥远的空间站工作,告诉几岁的儿子看到星星就看到了自己,话语中虽带有不舍但心中装有使命的他毅然前往

转眼间几岁的儿子刘启长到十八岁,面对外面好奇的世界,男孩儿不安于现实生活的安逸,拿着姥爷的驾驶证瞒着老人,带着妹妹冲出了真实生活的藩篱,穿上特制防寒服来到了受大自然威胁、被木星遏制的另一个冰冷危险、且岌岌可危的地球。

一个个救援队为拯救地球上即将被吞噬的城市乡村,冒着刀割般的寒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和山间随时砸来的巨大石块,义无反顾地实施着艰巨的救援任务

在这场特殊的救援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这部影片的取材定位,它没有把画面切换到世界各国队员及纽约、伦敦等国外都市,更多地凝聚了中国救援队历险的故事,摄取了中国的北京、上海、武汉、新疆等地域的相继沦陷,给观众以真实的震撼。

老人看到孩子不辞而别,马不停蹄地来到孩子身边,在参与救援自救的过程中,由于巨石的滚落,救援车的失控,他不慎坠入悬崖头盔服装被撞破,随即老人变成了一座冰雕在奄奄一息之时,口中念念不忘两个孩子的安慰,孩子此时撕心裂肺的呼喊已无济于事,此时的我为老人的爱子情深而哽咽,为老人的悲惨结局而哀痛,也为孩子不计后果的出走给老人带来的灭顶灾难而气愤。

故事在继续,画面在切换,空间站中各国宇航员都在关注着地球上发生的一切变化,更没有逃过中国宇航员刘培强的双眼,他看到孩子离家出走而遇险,心急如焚的他劝告儿子赶快带妹妹回家,可换来了儿子敌对的不屑,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懂得因工作性质多年不能与家人相伴,杳无音信的他让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了严重的缺失,才换来了孩子的不解及敌视,他看到老人坠崖冰冻而死时,我们不仅看到他目色凝重,更能感受到坚强的他,泪已流在了心里。

木星的威力越来越猖狂,地球上处处山崩海啸,所有的人都万分惊恐,眼看没有人能阻止地球的毁灭,国际空间站发出世界各国救援队解散的号令,让所有人都回家过年跟亲人团聚,地球几十亿人乱作一团的气愤让人窒息,这应春节之景的构思把观众拉回现实,给人以真实情感。

可在奔赴回家过年的途中,孩子刘启不甘于命运的淹没,突然想起点燃木星助推地球远离灾难的办法来拯救人类,立即得到了同归者的响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坐以待毙不如决一死战,他们各自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利用学到的理化知识与木星决战,同时妹妹邀请各国救援队参与拯救活动,在国际救援中心的斟酌后,如愿加入拯救行列,可以说鼓舞人心,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为之加油助威。

世事难料,点燃计划虽然成功,可是燃料不足导致火力不够射程不远,助推地球远离灾难的目标仍是望洋心叹,眼看着极度的困境,宇航员刘培强更是焦灼难安,可他的工作要求是死守空间站不能越雷池半步,强烈的请求支援也得到制止,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同胞陷入绝境的当口,他顾不上工作纪律,使劲浑身解数,切断电子操作冲破空间站的约束和羁绊,走到掌控并能施救的前台,决定及时动用空间站剩有的几十吨燃料,义无反顾地驾驶飞船冲向木星

此时的孩子刘启看到即将与木星同归于尽的父亲,才彻底明白了父亲这么多年来工作绝密的缘由,父亲不陪伴自己成长的苦衷,父亲对自己本不缺少的舐犊之情,父亲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衷心,父亲对人类献身的无疆大爱他喉咙嘶哑阻止父亲撞击木星的情境,让我对孩子因读懂父爱而欣慰,更让我为这样保护地球的献身使者而感动得泪如雨下!

观影结束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带给我更多更深的思考!我想说:这是一部融父爱、亲情、尊重理解,温情、险情、爱国之情,家园、环保、人类自救,科幻、真实、警示自省的震撼之作!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5)

2月11日爸爸带我去奥斯卡电影城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爸爸,他叫刘培强,他是一位中国航天员,因地球离太阳太近,太阳将要毁灭在即,地球也将随之灭亡。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人类把它称为“流浪地球”计划。所以他只能陪伴儿子刘启4年,4年后前往国际空间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韩子昂陪伴刘启长大。转眼间17年过去刘启长大了,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从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开外公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的营救,连刘启他们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后来,莫斯最后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刘启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对他说的话:儿子你知道吗,木星90%都是气氧,刘启说:那是不是像一个大气球?刘培强: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刘启:嗯。最后,刘启把上万座发动机聚集在一个发动机里,冲击木星,木星在反弹给地球,地球受到冲击就会离开木星。最让我感动的是,因有些发动机缺少燃料,刘培强就驾驶航天器撞击木星,在驾驶的同时他最后对儿子说:“儿子,爸爸要去执行任务了,你闭上眼睛,数321,抬头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这可能是刘培强给刘启的一个念想,因为距离太远,就算用望远镜,刘启也很难看到空间站。但最后的这一刻,地球由于被吸引,已经离火星很近了,而刘培强点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烧、爆炸,刘启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后一刻,刘培强牺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兑现了给儿子的承诺。

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人类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么,今天去哪玩,并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许,人类只在乎钱,并不在乎地球里里外外的事情。

其实这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感人,韩子昂在开启运输车的时候,有一首诗说:“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意思是说世上道路有很多,但安全是第一条,开车时不规范了话,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6)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为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电影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地。

尽管这部电影是想象的,但是当我了解到因为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电影中内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避免电影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许多无数逆行者的携手并行,并肩作战。不曾忘,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斗于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服,剪断青丝,坚守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不曾忘,那些说出铿锵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在请愿电影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无情,人间却有情。这些无数个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吗?

岁月从不静好,但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无数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使我们抬起头看见了清静与美好。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7)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8)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问:这堵墙是什么?——是死亡。

在发现未来400年内,太阳内部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地球也将被摧毁时,人们做出了人类史上最大胆的计划——让地球去流浪。这个时代,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已经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而正是这种刻入骨髓,深入灵魂深处的恐惧,推动着人类离开太阳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时是归期。太阳的氦闪是流浪地球的主导线还是一次契机?如果人类不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何处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类还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又何时是归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心还是人性?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如今这堵墙究竟是什么?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9)

这部片子在春节上映后,一直是最大的流量片,N多个官方号的自媒体们,加入了讨论,关于此片的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到投资等各环节都有媒体进行过不少解说,虽然,有些解说资料也无从考证,但丝毫不影响媒体人的激情。

我是今天下午才刚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这里仅分享几点自己的《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

首先,说说特效。

科幻片,不能不说特效,由于我所观看的电影院并不是非常高档的,所以,观影的整体效果肯定会打折扣,这里我排除影院的硬件因素,观完此片后,特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段是:吴京和俄国斯航天员,要出仓到外太空,夺取“领航号”的主控权。

他们在太空中的相互帮助、太空行走、以及最后俄国斯航天员被撞牺牲,都让我想起了好莱坞的一部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我个人认为特效可以与之媲美。当然,此片一路走来,特效部分很多,相对于其它部分的特效,此处的特效让我最为深刻。整体来说,我个人对于此片的特效给予8分以上。

其次,说说情节。

科幻片的情节,往往会被压缩,近而让整片的故事情节不怎么完整,观众会看得云里雾里,此片在开头与结尾都进行旁白的解说,这样就很好地将故事情节以更为完整和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所以,看完此片,那怕你是小白、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观众,也能明白这片子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句话概括:此片的故事情节,很通俗易懂。

再者,说说情感。

网上现在也有些文章在说此片部分情节过于煽情,其实,这要看这个“情”煽的是很“硬”,还是比较(此处就不用“很”来修饰了)“软”(即:合理),比如:吴京赴死时的煽情对话、韩朵朵的救援召唤,这些情节给我个人的感受是:有代入感。自己也感动了,稍微落了几滴泪,并不是很尴尬的“硬”煽情。

无论怎样,《流浪地球》这部国产科幻片,是一部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好片,因为,此片让国人看到了国产科幻片未来的希望。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0)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1)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莱坞的各种大片,比如漫威,DC,这些系列的电影。而今年,一部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让我振奋不已。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刘慈欣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可是全亚洲首次获奖。这部《流浪地球》的编剧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电影讲的是若干年后,人类发现太阳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后,就会由于引力过大,吞噬地球。人类想逃走,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制造出了1万台高达11000多米的推进器,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因为在距离太阳系4.25光年外,人类所发现的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新家园。可在途中,因为受木星引力影响,推进的地球将会在短时间内撞上木星。人类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国内拍的比较好的科幻电影。首先内容振奋人心,符合现实,属于硬科幻类型。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在电影的最后:危急关头,各地救援队团结一心,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选择了希望。这时,亲情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正是这股爱的力量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坏。电影中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事实上洲际导弹是可以点燃木星的,虽然射程没有那么远,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飞向木星。不过,电影为了刻画人物,只能遵照刘培强中校的;利用领航员号的爆炸来引爆木星表面的气体,从而使爆炸的推力将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现实之中,这个反而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他的办法,飞过去时间根本不够,飞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毁。

尽管电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那句“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的”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1000字合集


看一场好电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我们的内心会产生许多不一样的想法,观后感是真情实感下的产物,不可弄虚作假。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呢?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流浪地球》的观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

这部片子在春节上映后,一直是最大的流量片,N多个官方号的自媒体们,加入了讨论,关于此片的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到投资等各环节都有媒体进行过不少解说,虽然,有些解说资料也无从考证,但丝毫不影响媒体人的激情。

我是今天下午才刚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这里仅分享几点自己的《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

首先,说说特效。

科幻片,不能不说特效,由于我所观看的电影院并不是非常高档的,所以,观影的整体效果肯定会打折扣,这里我排除影院的硬件因素,观完此片后,特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段是:吴京和俄国斯航天员,要出仓到外太空,夺取“领航号”的主控权。

他们在太空中的相互帮助、太空行走、以及最后俄国斯航天员被撞牺牲,都让我想起了好莱坞的一部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我个人认为特效可以与之媲美。当然,此片一路走来,特效部分很多,相对于其它部分的特效,此处的特效让我最为深刻。整体来说,我个人对于此片的特效给予8分以上。

其次,说说情节。

科幻片的情节,往往会被压缩,近而让整片的故事情节不怎么完整,观众会看得云里雾里,此片在开头与结尾都进行旁白的解说,这样就很好地将故事情节以更为完整和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所以,看完此片,那怕你是小白、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观众,也能明白这片子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句话概括:此片的故事情节,很通俗易懂。

再者,说说情感。

网上现在也有些文章在说此片部分情节过于煽情,其实,这要看这个“情”煽的是很“硬”,还是比较(此处就不用“很”来修饰了)“软”(即:合理),比如:吴京赴死时的煽情对话、韩朵朵的救援召唤,这些情节给我个人的感受是:有代入感。自己也感动了,稍微落了几滴泪,并不是很尴尬的“硬”煽情。

无论怎样,《流浪地球》这部国产科幻片,是一部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好片,因为,此片让国人看到了国产科幻片未来的希望。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2】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国外漫威DC。而如今,中国,也踏入了科幻这一领域,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部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拯救地球电影,由刘慈欣作品改编而来。向太阳争命,向木星争命。两个小时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地球在脱离太阳系过程中,意外被木星捕获,重启发动机后,本以为能顺利脱险,却又错过了脱离时机。在绝望之时,人们又提出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方案。一番努力后,有牺牲,有收获,有揪心,有感人。最终,成功了,那一刻,身处影院我,也已激动热泪盈眶,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那种弥漫在人心底兴奋,很奇妙。

观影过程中,有些细节,触动了我。

首先一个,便是希望。影片开头,在韩朵朵学校,我们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在这个年条代,是比钻石还珍贵头西。起初,我女主,一样对这句话充满了不屑,这为认为这不过是个说辞。随着电影情节发展,这种看法,变了。当地球被木星所捕获时,地球,被联合国所抛弃,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点燃木星方案;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联合国授权,正是因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类,携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话,我永远忘不掉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第二个,是全世界救援队到来之时。刘启他们本已陷入绝境,正是救援队支援,才让他们看到了最后希望,帮助他们完成了点燃木星准备。细心一些,我发现影片里最后各国救援队到达顺序是08年汶川救援顺序,也许,这是想说灾难面前无国籍,众志连城定胜天吧。

最后一个,是刘培强那句三二一抬头。这句话,在全片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刘启小时候,另一次是面对地球存亡时候。本是句哄话,但在地球存亡之时,却显得无比豪壮。在木星被点燃那一刻,刘培强牺牲那一刻,我哭了,也许,只有小家牺牲,才有大家周全吧。

看完电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战狼》相比,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地体现中国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类存亡为中心进行阐述,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科幻浪漫魅力吧!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3】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4】

昨日中午我和艳艳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围绕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的巨大工程,讲述了一对男女中学生号召众多工程师和军人在绝望中坚持寻找希望,并通过男中学生的父亲主动牺牲导航空间站,从而引爆木星上的氢气,避免了地球被木星引力捕获的尴尬情景,让地球重新驶向未知的未来栖息空间。

电影看完,只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看到地球落入新空间后会如何。但另一个问题是,地球上的物质终有一天会完全耗散,地核会完全冷却,这些可能比太阳的氦闪更为急迫。

电影中人工智能的背叛,与20xx太空漫游如出一辙,原来所谓机器的背叛,都是人类底层初始逻辑的矛盾设置。理性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这值得人继续思考。

抽签决定地下城生存权和居住权,并且不得转让和赠与,这个环节设计很冷血很冷酷。是谁决定了这种大规模的生命剥夺呢?这种抽签很传统,但无疑是又一次造神运动。令人感到恐怖,令人窒息的背景设计。

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又如何呢?

为何只在一万个推进器下面造地下城?

地球上的质量分布并不均匀,有喜马拉雅高山,也有马里亚纳海沟。但电影无疑把地球当成了圆球状的地球仪来看,这里没法推敲。

另外在没有公转时,地球上的一切地理参数如何变化呢?好奇啊。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5】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问:这堵墙是什么?——是死亡。

在发现未来400年内,太阳内部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地球也将被摧毁时,人们做出了人类史上最大胆的计划——让地球去流浪。这个时代,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已经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而正是这种刻入骨髓,深入灵魂深处的恐惧,推动着人类离开太阳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时是归期。太阳的氦闪是流浪地球的主导线还是一次契机?如果人类不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何处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类还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又何时是归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心还是人性?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如今这堵墙究竟是什么?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6】

说起科幻电影,大家和我想到的肯定都是好莱坞的各种大片,比如漫威,DC,这些系列的电影。而今年,一部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刷新了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让我振奋不已。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刘慈欣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可是全亚洲首次获奖。这部《流浪地球》的编剧也是他,恰好他也是我所崇拜的作家之一,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电影讲的是若干年后,人类发现太阳正在迅速塌陷。100年后,就会由于引力过大,吞噬地球。人类想逃走,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家园,所以制造出了1万台高达11000多米的推进器,准备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因为在距离太阳系4.25光年外,人类所发现的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新家园。可在途中,因为受木星引力影响,推进的地球将会在短时间内撞上木星。人类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挽救地球的故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国内拍的比较好的科幻电影。首先内容振奋人心,符合现实,属于硬科幻类型。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在电影的最后:危急关头,各地救援队团结一心,为拯救地球放手一搏。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选择了希望。这时,亲情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正是这股爱的力量使他们变得更加团结,所向披靡。

但有好就有坏。电影中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够准确,事实上洲际导弹是可以点燃木星的,虽然射程没有那么远,可他仍然能靠着引力,飞向木星。不过,电影为了刻画人物,只能遵照刘培强中校的;利用领航员号的爆炸来引爆木星表面的气体,从而使爆炸的推力将地球推理木星引力。而在现实之中,这个反而是行不通的。因为按照他的办法,飞过去时间根本不够,飞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早就被木星的引力完全摧毁。

尽管电影中有些漏洞,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那句“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的”让我体会到: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有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7】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心中最真切的幻想,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封在蛹里的蚕蛾,因为对自由的希望,才能破蛹而出,拥抱天空,翩翩起舞;埋在土里的种子,因为对光明的希望,才能破土而生,拥抱阳光,生长发芽;藏在云里的太阳,因为对万物的希望,才能穿过云层,拥抱大地,晴空万里;陷在绝境里的人们,因为对未来的希望,才能走出绝境,拥抱明天,和谐美好;面临着地球毁灭的中国171—11救援小分队,因为对地球的希望,才使地球脱离毁灭的危险。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将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可是这一计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地球快要经过木星时因为木星的引力过大,地球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行,地球多处地下城发生地震。这是空间站没有预料到的事,但经过救援队的舍死拼命,停止的行星发动机最后都恢复了正常。但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最终空间站发布了最后的全球通迅:地球还有7天将与木星碰撞,剩下的日子,回家吧,抱抱家人。

当全球都放弃时,刘启想到了他的'父亲。早在十七年前刘启的父亲就去了空间站,他曾告诉刘启木星上大部分都是氢气,这使刘启想到可以点燃木星,而李一一立即想到了办法,他们开始了行动。在刘启爸爸和韩朵朵的帮助下,他们聚集了所有救援队一起行动,可是这火的最大可达高度仍不能点燃木星。这时刘启的父亲把空间站的燃料和自己的性命一同搭入这行动中。任务成功了,地球得救了,流浪地球计划继续施行。

其实刘启的这个想法早在7小时前就有人想到了,但这成功几率很小,几乎为0,但就是这最后的希望,使地球得救了!

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8】

2月11日爸爸带我去奥斯卡电影城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爸爸,他叫刘培强,他是一位中国航天员,因地球离太阳太近,太阳将要毁灭在即,地球也将随之灭亡。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人类把它称为“流浪地球”计划。所以他只能陪伴儿子刘启4年,4年后前往国际空间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韩子昂陪伴刘启长大。转眼间17年过去刘启长大了,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从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开外公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的营救,连刘启他们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后来,莫斯最后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刘启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对他说的话:儿子你知道吗,木星90%都是气氧,刘启说:那是不是像一个大气球?刘培强: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刘启:嗯。最后,刘启把上万座发动机聚集在一个发动机里,冲击木星,木星在反弹给地球,地球受到冲击就会离开木星。最让我感动的是,因有些发动机缺少燃料,刘培强就驾驶航天器撞击木星,在驾驶的同时他最后对儿子说:“儿子,爸爸要去执行任务了,你闭上眼睛,数321,抬头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这可能是刘培强给刘启的一个念想,因为距离太远,就算用望远镜,刘启也很难看到空间站。但最后的这一刻,地球由于被吸引,已经离火星很近了,而刘培强点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烧、爆炸,刘启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后一刻,刘培强牺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兑现了给儿子的承诺。

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人类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么,今天去哪玩,并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许,人类只在乎钱,并不在乎地球里里外外的事情。

其实这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感人,韩子昂在开启运输车的时候,有一首诗说:“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意思是说世上道路有很多,但安全是第一条,开车时不规范了话,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9】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为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电影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地。

尽管这部电影是想象的,但是当我了解到因为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电影中内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避免电影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许多无数逆行者的携手并行,并肩作战。不曾忘,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斗于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服,剪断青丝,坚守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不曾忘,那些说出铿锵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在请愿电影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无情,人间却有情。这些无数个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吗?

岁月从不静好,但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无数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使我们抬起头看见了清静与美好。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10】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相信《[荐]简单的流浪地球观后感1000字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