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跟着情节思考。随着观看时的各种联想,总会涌现很多感悟,观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看待观后感,写作技能对观后感的作用排在感受之后,真情实感大于技巧。你想知道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吗?你也许需要"残奥会比赛观后感"这样的内容,感谢您的参阅。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残奥会?轮椅男篮球赛。本来是9:15分开赛,结果改成11:20分开赛。
我们就在奥林匹克公园里玩了会,去看鸟巢,看圣火。最后我们去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祥云小屋”,说是“祥云小屋”其实它就是帐篷。“中国故事”就在这些帐篷里讲述。我是第二次来这些小屋了。上次我没有找到山东,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才知道这一座座小屋是按中国地图布置的。在山东的“祥云小屋”里,主要摆放着一组组不同系列的风筝,真得很好看。还有很多其它的精美代表作呢!
快到时间了,我们就来到了中国体育馆。看到二排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开赛了,坐在轮椅上运动员一手操轮椅,一手拿球,投球。有的运动员一不小心就会人仰椅翻。他们就像玩杂技一样,爬起来再打。观众有时不是为了他们的进球而喝彩,而是因为他们爬起的动作。运动员们自强不息的表现让我很感动,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平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平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平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众所周知,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你知道这只熊猫吗?它就是我国2022年冬奥会的一只吉祥物冰墩墩。
说了你可能不信,它最初的原型竟然是冰糖葫芦!这是由于在吉祥物评审的过程中,冰糖葫芦的创意作品入围了前十,它就是冰墩墩最初的创意来源。后来,设计团队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修改,才改成冰墩墩。可以说,如果没有最初冰糖葫芦的创意作品,就没有现在的冰墩墩。
说完了它的来历,就说说我对它的理解吧!
一开始,我认为它是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因为我认为冰的意思是坚强;墩墩的意思是健康,是鼓励残疾运动员的。后来却发现我乌龙了。冰的意思其实是象征着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其实是意喻着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其次,我发现它有冰雪一样的外壳,外形特征与冬奥会的特点很相符,展示了冬奥会的特点,我认为让它做冬奥会吉祥物的选择真的不错。
看,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背后居然有一个故事,是不是很神奇?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呀!比如,雪容融和福娃的名字背后也都有一个故事。亲爱的朋友,下次我再说给你们听吧!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2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实属不易,在党和国家的坚强正确带领下,冬奥工作人员和运动员们坚定使命,牢记初心,不怕严寒、不惧苦累、不畏斗争,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届精彩绝伦、永载史册的人类运动盛会。
冬季奥运会,必然要在冰和雪的环境里铸造辉煌。在冬奥室外设施的建设、保养和维护中,总有那么一群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冰场和雪地里辛勤工作,他们顶着凛凛寒风行走在山区雪场,他们谨小慎微地在冰道表面反复测试冰的构成含量是否达标、冰面的厚度硬度是否符合标准。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面对艰巨的光荣使命,他们就像是行走在冰天雪地里的勇士一般,同天寒地冻做斗争,同自己的极限作斗争,只为去分享那双奥相逢的喜悦,只为去铸就那千年民族的荣耀。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以冰雪运动为纽带,将世界人民的目光齐聚中国。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众多优秀运动员,为了四年一次的盛会,他们在世界各地奔波,他们扛着浑身伤病,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这是自我的“斗争精神”,是运动员们不断追逐极限的必要历经道路。众多的运动员齐聚双奥之城,是为了表现对自己从事项目的热爱、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艰辛付出,是为了实现国家旗帜的高高飘扬,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自我“斗争”,只为初心永在,志展高远!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恰逢我国农历新年,人口的巨大流动为冬奥保障团队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疫情防控团队做预案、细实施、重细节、讲关怀的工作为奥运村和运动场馆的有序运转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奥运村实施闭环管理,每个代表团都配备专门的疫情防控小队,他们用厚重防护服来保护自己和外国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厚厚的防护服让这些每天见面的人好似“素未谋面”,但是他们从不说苦喊累,只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和疫情的斗争只能是自己胜利,他们和工作压力的斗争只能是去胜任它,只有这样,北京冬奥才能有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中国人民至纯至深的美好情谊!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3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划、实施是一个国家重信守诺的结果,经过历时8年的准备,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
科技的力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变革之路。本次冬奥会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并采取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保障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打造1.2万平方米的“冰丝带”冰面,使用“电子垃圾”提炼的贵金属制造奥运奖牌,建立跨区域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实现冬奥场馆100%绿电供应,无论是新建场馆还是场馆改造,还是在场馆的照明、交通、场地利用、运动员的服饰等等方面,都把绿色、低碳、节能理念贯穿于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通过强化科技力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实践。
团结的力量,促进世界和平一起走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吸引了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冬奥会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们聚在一起,感受运动带来的互动与团结,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作为新冠疫情暴发后举办的首届运动会,中国此次奥运会的防疫措施牵动着各个国家。为此制定了全面的防疫政策,同时进一步提升科技手段的利用,如: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智能防疫员”、大数据通行码等等对本次冬奥会疫情防控提供充分的保障,确保本次冬奥会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
奋斗的力量,为世界呈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冬奥会的申办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实现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的转变。从2015年申办成功到2022年,历时8年的时间,中国按照当初的承诺,一件一件事情完成、一步一步踏实的走,相继完成了新建场馆建设、旧场馆改造利用、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制作、招募了万名志愿者、开通了京张高铁、完成了冬奥会会旗、会徽、吉祥物等展示品的月球之旅,实现了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全覆盖的参赛目标。从一个冰雪运动的起步国家不断发展成为成功带动两三亿人的参与的运动,中国通过不断奋斗和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中国,为世界呈上了承诺的精彩盛宴。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4
永不停歇的攀登精神,文明传统的中国元素,团结一心的集体力量……北京冬奥会闭幕,带给无数人无尽的启迪和感悟。一场不以胜负萦怀、不以金牌论英雄的冬奥会,最贴近奥林匹克精神,也正是自信中国的折射与诠释。
因为文化自信的底蕴。从冰墩墩火爆全网,到各种高科技点燃会场,再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衔接集成,全方位勾勒出现代化中国的面孔,侧面绘写着中国发展故事。一切皆因文化而博大、一切皆为文化所光照。办好一场盛会,迎接世界来客,底气从何而来,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涵养,给这个冬天多了许多温暖和热忱,也让中国风弥漫整个盛典,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可爱的中国”,而这也是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持久的力量和最基本的动能。
因为集体信仰的驱动。一场盛典,圆满落幕。背后包涵了无数人默默的付出,这付出不仅仅是为了一场赛事、一块金牌,而是超越一切平凡力量的支撑与驱动。正如,有一段关于开幕式彩排和训练的视频,“你可以哭,但不能放手”;再如,不让每一只迷失的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等等。无不是集体信仰的传递与释放,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为了一个集体的目标,将青春与热血、奉献与坚持融入,追求亿万人民群众共有的伟大理想。
因为奋斗拼搏的精神气概。“会飞的雪花”谷爱凌、“00后”小将苏翊鸣等,敢拼敢闯、顽强搏斗、无畏无惧、潇洒脱俗、永不止步,他们把青春碾碎为雪花,浇灌在雪场、挥洒在人间,彰显中华民族勤劳进取、乐观向上的传统精神和民族品性,也为冬奥会精神赋予了更多定义。不得不说,运动是精神的磨砺,是青春的乐章,为奥林匹克精神添彩,正是自信中国的特有品质。
因为开放博大的气度情怀。据统计,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从“让世界看见”到“世界主动发现”背后,正是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理念气度,也正是中国与世界融合发展的大道更宽。中国以热情迎接五湖四海宾客,也以出色创意、现代科技刷新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传递和平的信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见证。
胸怀世界、开放包容、崇尚和平的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铿锵的脚步为这个地球村注入担当。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5
随着时间的推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缓缓向我们走来。“冬奥会”全称为 “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这次北京取得2022 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既是北京自身的实力的证明,更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桥、冬季两项。15个分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钢架雪车、雪棍、冬季两项。109个小项。其中女子单人雪车、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 男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跳台滑雪混合团休、短道速滑混合团休接力为 7个新增小项。
说起中国的国宝,很多人都会想起熊猫,而在冬奥会上,也有一只可爱的熊猫,也就是我们冬奥会的吉祥物一一冰墩墩。该吉祥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品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休形象,其设计意义象征者运动员强壮的身休和顾强的毅力,将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的展现出来。这不仅体现出我国人民对大熊猫的喜爱,也表现出我们对冬奥会的重视。
随着万千国民的欢呼,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正式落户我们的中国北京。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鼓舞了所有的中华儿女,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十分的自豪。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标志着我国在国际地位中的提升。如今冬奥会的来临,更是对中国地位的另一种肯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圆满成功,为冬奥会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一种良好的姿态展现给大家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世界铭记中国,铭记冬奥会、铭记北京。
寒雪中,我将以“积跬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为我们加油,为中国加油,为冬奥会加油!为运动健儿们加油!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6
在2月8日上午结束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2003年出生的谷爱凌最后一跳强势逆转,以188.25分获得金牌,让五星红旗再次在冬奥赛场冉冉升起,点燃又一个振奋人心的高光时刻。谷爱凌、苏翊鸣、李文龙三位中国“00后”斩获一金两银,向世界展现了坚不可摧的中国青春力量。
从李文龙的高光时刻中,感悟“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协作力量。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包含着中国运动健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半决赛中,李文龙作为小将,严格执行团队策略,很好地执行着赛前的计划,在体能消耗巨大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任子威。而在平昌冬奥会时,青涩的任子威也是扮演着辅助角色,出色地完成了协作任务,如今则成长为扛大旗的主将。
从苏翊鸣的高光时刻中,感悟“一片丹心图报国”的爱国力量。中国健儿怀揣着一颗颗炽热滚烫的爱国之心出战北京冬奥会,这些为国而战的名字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早在2015年7月31日,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那天,苏翊鸣就表示希望有一天“身披国家队战袍,在家门口为国争光”。为了备战冬奥,他直接放弃了做演员,全情投入到滑雪训练中。英雄出少年,苏翊鸣的青春格外夺目,成为了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得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国争光”的承诺。
从谷爱凌的高光时刻中,感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力量。此次冬奥会,我国“00后”选手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从容的神色,不露丝毫胆怯之意。这些“00后”小将们在赛场上赛出了他们的风采与激情。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以总分188.25力压众多好手,一举夺冠!特别是在第三跳,她做出了从未尝试过的1620抓板,获得94.50的全场最高分。她完美地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她不只是突破了自己,更为所有该项目的女运动员树立的标杆:人生没有极限,敢于挑战,就没有不可能。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7
在观看冬奥会开幕式,让我感动数次,为咱们的祖国骄傲,自豪。最让我激动的,我们56个民族在传递五星红旗,最后国旗由解放军升旗手们飘扬在鸟巢上空时,心中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无法抑制,心潮澎湃,热血沸点,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心情跟我一样,同时在随着我们庄严国歌和国旗飘扬而激动泪目。
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来作为倒计时的方式,满满的中国传统蕴意,更加增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典雅在这次冬奥会开幕式上精彩展示,让世界更多的人们得以见识和领略。
当看到中国东道主入场时,全场灯光色彩转换,我们特有中国红着装,队员精神饱满,《歌唱祖国》的旋律在会场上响起,每一个中国观众再一次感动。整个过程华美的沁人心脾,令人心潮汹涌。
整个开幕式,还有几个场面,意义隽永,令人深思。当看到从冰立方里面,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的时候,这一片段,意义深远。破冰,在我们的伟大的汉语文化中,有着意义深远的含义,我们爱好和平的人们都衷心希望人际交往间,多一些友善互助,少一些疏远和猜疑,不要隔阂,多一些坦诚信任,就像将严冬厚厚的冰层一样,让奥运的和平团结精神深入到人们的心中。
还有就是,由代表不同国家的小雪花,并形成了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的一个大雪花,场景非常的浪漫美好。
令人更加惊叹的还有,就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火炬点燃仪式,这是一次出人意料的创举,意境深远,一株生机勃发的小火苗嵌入在寒冬里一朵雪花中,这雪花与火苗印衬出冬季的静谧,灵动的火光不断地跳动蕴含着息息强大的生命活力,意境上匠心独具,推陈出新,同时还能结合低碳环保的理念,令人赞叹。
冬奥会在中国红的映照下,拉开它激烈拼搏的大幕,我们期待着在奥林匹克精神鼓舞之下,在各项体育比赛项目的激烈角逐中,在竞争中迸发出友谊,友谊永远第一,让误解越来越少,在同一个世界下,大家拥有共同的梦想,奥林匹克精神发扬传承。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8
闭幕式伊始,12辆晶莹剔透的冰鞋车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被推入“鸟巢”。参照中国民间虎头鞋的造型,12辆车子仿若十二生肖冰鞋,在短短2分钟内,以车轮“痕迹”组成了象征吉祥团结、美美与共的“中国结”形状。
在“中国结”的映衬下,各代表团运动员入场,谷爱凌开心到蹦蹦跳跳,徐梦桃坐在高亭宇的肩膀上,成为全场“最高”的旗手……全场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向体育健儿们表达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鸟巢”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现场大屏幕播放短片《2022,有我!》,再现了运动员们奋勇拼搏、激情飞扬的精彩瞬间。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冬奥会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运动员将成为闭幕式万众瞩目的焦点,“这是他们经过辛苦训练和赛场拼搏后的欢庆聚会”。
正是这些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健儿,共同绘就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逐梦画卷。
“要做到自己最好”,谷爱凌在一次次凌空飞跃中创造佳绩;“站在雪板上就是最开心的时候”,苏翊鸣用高难度动作刷新单板滑雪的历史;“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努力”,徐梦桃历经四届冬奥会终于如愿登顶;“全力以赴,放手一搏”,齐广璞技压群雄夺得金牌;“没有人能动摇我”,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化压力为动力两破奥运纪录;“拼搏的心永远年轻”,49岁的德国运动员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第八次征战冬奥……
冬奥会花滑男子单人滑比赛结束,中国选手金博洋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休息区合体“比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获得金牌的谷爱凌安慰哭着的对手;在徐梦桃确定赢得金牌后,竞争对手考德威尔立刻冲上去与激动的徐梦桃紧紧相拥,祝贺她在自己家乡赢得了奥运冠军……
几乎每个小项的奥运纪录都在北京冬奥会被改写,无数感人瞬间被定格。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拼搏竞争中友爱互助,在共同挑战极限中一次次刷新冰雪纪录,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欢聚与团结,不仅在场内。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2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际奥委会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的`浏览量达到27亿人次,明星运动员的社交媒体账号的评论量达到10亿条。北京冬奥会吸引了中国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电视媒体上吸引了6亿观众观看,以及有至少一百万新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数字平台来关注赛事。运动员们将带着“双奥之城”的祝福,迈向新的开始,一起向未来。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9
你知道吗?20-年的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一只非常可爱的酷似航天员的冰晶外壳熊猫!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叫“雪容融”,是20-年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别看我是一个小灯笼,但是我很喜欢滑冰和滑雪,也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当我听说即将召开的冬奥会吉祥物是熊猫外形的“冰墩墩”时,真的是按捺不住对他的喜爱。
令人惊喜的是,有天早上我出门去玩,不经意间看到远处有一个酷似“冰墩墩”的身影,我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仔细定睛一看,呀,真的是“冰墩墩”!我赶紧跑过去,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冰墩墩。”
我对“冰墩墩”讲述了自己对滑冰和滑雪的热爱,谈到了自己初学滑冰和滑雪的种。种困难。“冰墩墩”得知我非常羡慕冰雪运动员的冰上英姿,他鼓励我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你能坚持你的爱好,克服困难,相信有一天,你自己也能在冰雪滑道上一展雄风!”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也对“冰墩墩”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是将中国国宝熊猫的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健康活泼的熊猫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冰晶外壳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现代科技的特点。“冰墩墩”的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你们知道吗?“冰墩墩”的左手掌心还有一个漂亮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愉快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傍晚,“冰墩墩”要离开了,临走之前,他举起有漂亮红心的左手和我再见,对我说:“我会想你的,期待我们再次相见!”我依依不舍地对“冰墩墩”说:“我们一定会再见!”最后,我们约定在20-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再次相见!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10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启幕,已经入倒计时。
你知道吗?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一只非常可爱的酷似航天员的冰晶外壳熊猫。再告诉你一的秘密,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它很喜欢滑冰和滑雪,也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2022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这场激烈的比赛共设七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各运动员都在为这次为国争光的机会做着准备。奥运是一次人类体能的绝好展现。短道速滑如风驰电擎,在短短几百米的赛道内爆发出令人震撼的速度。花样滑冰犹如冰上盛开的花朵,美得令人惊心动魄冬奥会有109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承载着奥运健儿们的汗水和泪水。
奥运也是健儿们的舞台。健儿们在舞台上表演着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姿态和灵活的技巧。数以万计的观众为他们喝彩。胜利让人们欢欣,失败让人们遗憾。每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次与成功失之交臂,不服输都使健儿们站起来,投入到更辛苦的训练中。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奥运会的每一块奖牌,其价值都远远超过世间所有金银财宝。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信念。虽然我们不能向体育健将那样为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现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冬奥会来临之时,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之手迎接八方来客,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2022冬奥会,我为你加油!2022北京,我为你喝彩!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鸟巢体育场举行的男子八百米残疾人轮椅比赛。
只听一声枪响,运动员们迅速向前冲去,在跑道上,他们流着汗,喘着气,双手努力推动轮椅向前滑去,个个不甘落后,就在快要到达终点的时候,突然,一名外国运动员从轮椅上摔了下来,大滴大滴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他脸上的表情非常痛苦,看台上的观众为这一幕惊呆了,了眼睛在看着他,停了一会后,看台响起了掌声,是为他加油的掌声,所有观众站起来了为他鼓掌加油,希望他能重新从地上爬起来,他咬紧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艰难的坐到了轮椅上,吃力的滑到了终点,这时赛场上响起了一阵阵的热烈的掌声。
此时,我被这位外国运动员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眼睛也湿润了……
我要向这位外国运动员学习,学习他种坚持到底、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一楼入口处设有多媒体展示平台,通往新闻发布厅、餐厅等的无障碍路径一目了然。
“开门,请注意。”这是场馆内无障碍卫生间门开启时的提示音。只要轻轻一按,门就自动开启。宽敞干净的无障碍卫生间内,还配备了有倾斜角度的衣帽镜。
场馆发布区域撤掉部分普通座椅,在第一排划设轮椅座席;混采区的挡板由此前的1.2米降到了60厘米,话筒的机位降到了适合轮椅运动员的高度。
运动员餐厅增设了盲文菜单区,志愿者会引导视障运动员通过触摸获取菜品信息……
在从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转换期间,变的是形象、景观、设施,不变的是打造无障碍环境的细心暖心,体现平等和尊重。
“我们对运动员热身区也进行了改造,冬奥会期间主要提供单车等热身器械,而冬残奥会期间,我们把单车改成了可以调整高低的手摇器械,方便运动员对上肢进行热身,在其他细节方面我们也有相应调整。”国家体育馆体育业务领域志愿者吴松泽介绍。
通过这几天的服务交流,延庆冬残奥村志愿者郑伟博对无障碍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在志愿者服务的众多场景中,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要体现相互平等和尊重。比如走在前面的残疾人运动员会帮我们开门等,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暖暖的冬残奥温度,不仅体现在志愿者与运动员的互动中,还体现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
北京自20xx年起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确定城市道路整改、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重点领域17项重点任务,累计完成33.6万个点位改造,基本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无障碍化,城市无障碍环境规范性、适用性、系统化水平显著提升。张家口也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城市无障碍环境显著改善。
北京冬残奥会已进行半程,中国代表团不断突破历史,超越自我。作为冬残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籍运动员的表现也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制造了一场比赛包揽“金容融”、升起三面五星红旗的“名场面”。
在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上,河北籍运动员共有34名,占运动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在4年前的平昌冬残奥会上,河北籍运动员只有4人参赛。这种飞跃是如何实现的?在竞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同时,更广大的普通残疾人了解和参与冰雪运动吗?
冬残奥会开幕后第一个比赛日,中国代表团的河北籍运动员就收获1金3银2铜共6块奖牌;7日的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中,河北籍运动员更是包揽了金银铜牌。
和上一届相比,河北冬残奥项目何以“异军突起”?河北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提前布局,加强运动员选拔,并保障他们能够有合适的训练场地。2016年11月,河北组建了6支冬残奥项目队伍,从适龄青少年中选拔、试训,并从田径等夏季项目中选拔了一批适合冬季项目特点的运动员。同时,河北省残联在河北、黑龙江等地设立6个河北省残疾人冰雪训练基地,并根据季节特点,组织队伍赴新西兰和俄罗斯外训,提升训练实效。
另一方面是聘请高水平教练团队,以赛代训提升竞技水平。河北先后从加拿大、俄罗斯聘请教练,指导冰壶队训练;从黑龙江、吉林等地引进7名国内高水平教练,吸收先进执教方式、管理理念。2016年以来,河北共举办、承办13项国内外残疾人冬季体育赛事,不断让运动员寻找大赛感觉。
该负责人表示,成绩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在备战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改变了他们,相信也会激励更多残疾人乃至健全人。
视障运动员朱大庆在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比赛中获得银牌,为中国代表团摘得北京冬残奥会首枚奖牌。作为曾经的田径运动员,她懂得训练的艰苦性,而冬季项目比夏季项目需要克服的困难可能更多一些,但她说,错过2008年夏季残奥会之后,这次终于能在家门口比赛,荣誉感特别强。“我觉得面对困难比面对遗憾简单”,在新的赛道上,她再次找到了热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体验了滑雪机、冰壶、轮滑等项目,尤其是轮滑,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虽然摔倒了几次,但特别刺激。”河北邯郸永年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李德杰说,他最近有些迷恋轮滑,平时一有时间,就会请老师带自己滑一会。前不久河北省残联来选拔冬季项目运动员,李德杰因为爆发力强、身体强壮,成为备选人才。
永年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宪龙说,别看现在这些孩子玩得开心,但一开始大家挺有顾虑的,不太敢尝试。于是老师们因人施策,让肢体残疾人体验桌面冰壶的乐趣,让言语障碍学生和听障学生感受轮滑的魅力,组织有艺术爱好的学生进行冰雪方面的绘画创作等。
为更好地推进冰雪运动进特教学校,河北已举办多期相关培训班,培训冬季体育项目师资300余人次,并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特教学校旱地冰壶比赛或轮滑比赛,激发残障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各类残疾人冰雪活动也在河北展开。2016年开始,河北连续组织“冰雪河北 快乐你我”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建立残疾人自强体育健身示范点548个,开展残疾人冬季体育示范展示、冰雪趣味体验、京津冀冰雪训练营等活动。同时,通过举办冬残奥知识讲座、开展残疾人冰雪摄影活动等办法,普及冰雪知识、传播冬残奥文化。据介绍,目前河北省已推动50万人次残疾人参与冰雪相关活动。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2
3月7日13时12分,在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决赛赛场,中国队纪立家率先冲过终点线。滑到终点的纪立家将整个身体扑在雪地上很久,再站起身已是热泪盈眶。“像做梦一样,感觉之前经过的所有困难和挫折,在这一刻都值了,我们中国国家队残疾人运动员的目标就是为国争光!”纪立家激动地说。
这场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的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的比赛,中国队不仅一举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还创造了该项目在冬残奥会上从未有过的“名场面”。在纪立家冲过终点后,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紧随其后,中国队不仅包揽了金银铜牌,更让这场国际比赛最终成为国内对决。
“当我们4个人同时站在同一起点时,我们都在为彼此打气,骄傲是属于中国的!”王鹏耀说,不仅是在这次比赛,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我们也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就的,也正是因为平时的互帮互助,我们才能一路走到北京冬残奥会,为祖国争取荣誉。
“由于我们残疾的部位不一样,平时训练和生活中,大家都会互相照顾。”王鹏耀举例说,比如雪板打蜡,有的队友只有一只手,而雪板打蜡是需要两只手来完成的,这时,就会有队友主动去帮助他完成这个工作,像这种互助小故事,其实每天都会发生。
在小决赛这种激烈的晋级赛中,中国队友之间依然还在为彼此考虑。“小决赛是4个人里面晋级2个人,我和队友需要战胜另外2名外国运动员才能晋级。于是我们互相配合,我让队友超过我去最前面,然后我们双双晋级大决赛。”纪立家说。
赛后采访,获得第四名的张义琦轻拍纪立家表示鼓励。纪立家向记者介绍,“张义琦是我一个特别好的兄弟,在队里,张义琦虽然年龄最小,但却是一个大哥的角色,经常给队友们帮助和鼓励。虽然张义琦今天是第四名,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的钦佩和感激。”
在云顶明媚的阳光下,洁白的雪道被照耀地闪闪发光,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共同举起鲜艳的国旗庆祝,为祖国的培养,为自己的拼搏,也为彼此真挚的友谊。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3
前天晚上我看了残奥会开幕式后,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想。
今天,妈妈因为手痛,所以不能帮我洗衣服,也不能帮我们洗碗了,便叫我帮她的忙。 刚开始我非常不愿意,心想:“这事为什么让我来做?为什么不让爸爸做?”可是,转念一想:“我得学一学残疾人运动员那永不屈服的精神,想《弟子规》里所说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我便洗起了衣,刷起了碗。
当我做完这些事的时候,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我才知道妈妈每天做家务是多么的辛苦,而我却只顾着玩,从来不知道要帮忙。看着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我的脸火辣辣的,我是一个有手有脚的健全人,可残疾人运动员却强过我十倍,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做不到的事,他们都努力去做,而我一碰到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就放弃了。
现在,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好吃懒做,要学习残疾人运动员那永不屈服的精神。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4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习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5
这几天,有时间就看残奥会比赛。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样的比赛,以前只是看看新闻报道。当我看到运动员坐轮椅上打篮球、打乒乓球,看到他们一只独臂在水中奋力向前,看到他们带着假肢奔跑在赛道上,运动员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触动了我,心中不时涌起一阵阵热浪,心疼他们的同时更多的敬佩。此时,更真切地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力量,什么是顽强的拼搏,什么叫不向命运低头。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是激动喜悦和欢乐,那么,残疾人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是震撼。他们中除了少数人是先天残疾外,大多数人本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健全的躯体,健康的器官,但由于遭遇了种种不幸,他们的命运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缺少了肢体,或失聪失明,但他们在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就此倒下!赛场上,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在向命运抗争,在向厄运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每一个残疾人选手,为了体育,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健全人的社会中来,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超越了自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残疾运动员,都是一个奇迹。他们都是战胜自我的勇士,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搏斗的身影都值得人们敬佩,他们创造的每一项运动成绩都值得人们喝彩,观看比赛,我们不再去计较运动员是获得金牌,还是没有拿到奖牌,不再关注他是来自哪个国家,来自哪个民族,我们所感受的就是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尊严,感受的就是顽强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为走进奥运会的残疾人和没有走进奥运会、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的坚强、勇敢喝彩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我们这些健全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进取,不去努力。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幸福安康。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6
国际残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克莱格·斯宾塞、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利安娜·罗德里格斯、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出席。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和北京市残联副主席郭旭升线上参加。
克莱格·斯宾塞首先介绍了比赛情况,他认为,第一个比赛日非常平稳顺畅。他特别提到夺得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冠军的中国运动员郭雨洁,“一位17岁的中国小女孩赢得了冠军,这真的太棒了。你想想,她的未来会多么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严家蓉说她也被深深地感动,觉得特别震撼。残奥运动员们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那种不向命运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今天发布会主题是无障碍环境。严家蓉强调,无障碍环境不仅仅保证残疾朋友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还会给老年人、伤病员和我们自己带来便利,对全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推动全社会文明的进步。”
伊利安娜·罗德里格斯认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有力促进了无障碍环境发展。“我们在转换期期间去了很多场馆,每个场馆都在无障碍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我们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共同努力让赛事有非常好的无障碍环境,这是让人满意的。”她表示,除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通道,看待残疾人的整体环境和文化也很重要。“让残疾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这是残奥会能带来的最好遗产。”
刘玉民表示,为保障冬残奥会运动员安全,各赛区比赛场馆在冬奥会赛道基础上增加了安全防护的器材。“为打造有温度、无障碍的人文环境,此前专门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服务人员知识手册》,对所有团队和服务保障人员进行了全方位培训,无障碍设施和服务做到相辅相成。”
刘玉民说:“三个赛区所有场馆均考虑了赛时和赛后的双重需求,为场馆和城市留下更多无障碍遗产,所有场馆赛后都会对公众开放。冬残奥会是短期的,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长期的。我们将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相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给残疾人朋友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杨金奎说,中国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其中就包括了残疾人。“从2016年开始,我们每年组织残疾人参与冰雪季,从最初的每季一万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十万人。未来会吸引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残奥会的最大遗产是广大的残疾人朋友愿意从事冰雪运动。”他表示,北京市和中国以此次冬残奥会为契机,有力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
杨奇勇介绍了自己所在场馆的情况,他说:“国家游泳中心的冰场会维持到6月初,这期间会向公众开放冰壶体验和旅游参观。群众冰场会在5月初向市民开放,并一直持续运行,也随时欢迎残疾人士参与北京国家游泳中心的活动和冰上运动的体验。”
郭旭升说:“在维护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我们走得非常坚实。北京市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促进无障碍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7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8
昨天,我和家人们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深深感受到了这一次开幕式的主题“一起向未来”的壮观。
在第一个节目中,被屏幕拟造出的草丛震撼了,那一刻,我仿佛被无限缩小,飞入那一丛草中,无忧无虑的在那一片绿色中游走,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第二个节目中,有无数个孩童高举白鸽模型,在舞台上奔跑游走,仿佛无数个白鸽在半空中飞舞,游走在舞台的每个角落,最后聚集在了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心型,随着灯光的熄灭,这个代表和平的节目结束了。
最让我震撼的的是合成大雪花的过程,无数个小雪花,上面有不同国家的名字,从天上飘飘洒洒的落下,最后聚在一起成了一个大雪花,其用意为微小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便成了一个大力量。
最后的奥运火炬,并不是巨大的火炬和熊熊的烈火,而是用一个小火炬代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最后,开幕式在一阵烟花的中结束了,中国加油!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9
在7日下午以9:4战胜韩国队后,卫冕冠军中国轮椅冰壶队迎来两连胜,前4场比赛2胜2负。北京时间7日晚,一日双赛的中国轮椅冰壶队还将对阵瑞士队,8日将迎战美国队。
中国残奥冰球队6日晚以5:2战胜捷克队,同样获得两连胜。在经过7日的休整后,中国残奥冰球队8日将迎战B组最后一个对手意大利队。
中国残奥冰球队虽于2016年才成立,但进步神速,2018年首次参加世锦赛就获得C组冠军进入B组,2021年又在世锦赛B组以五战全胜的战绩夺冠,跻身A组,本届冬奥会将力争奖牌。
因原本于8日进行的高山滑雪6场全能决赛提前至7日进行,8日的北京冬残奥会仅将在冬季两项赛场决出男女中距离-站姿、坐姿、视障的6枚金牌。
北京冬残奥会比赛观后感10
在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由团长邰丽华带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大胆“唱”出心中热爱
在登场前的后台通道内,所有演员正在有序备场,当场内的国歌声响起,只见演员、工作人员整齐站立,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来面向场内。没有人指挥,这是刻入身体的自觉;没有人要求,这是留在心中的热爱。
手语和口语一样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习惯手势。邰丽华回忆起以前“唱”国歌的时候,由于没有标准,也没有节奏,打手语时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小心翼翼放不开。”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用手语版正式实施,邰丽华正是国歌通用手语推广的示范者。2021年全国“两会”上,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坚定、有力的动作感动了网友。“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打起来更有力量了。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手语国歌元素首登奥运舞台
此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将手语唱国歌作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全体演员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合大学的女大学生,在邰丽华的建议下作出了修改,“我们的国歌是铿锵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让人振奋的力量。”此后,导演组增加了12名听障男演员。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观众。
残健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邰丽华特别提到这次冬残奥会上的融合理念,“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说。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体育精神,也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记者说:“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的确,在交流中共进退,在和谐中同成长,正是这样的有爱互助,让手语演出成为开幕式亮丽的一幕,成就了难以磨灭的精彩瞬间。
若要问奥运能给中国人的心里种下情结的赛事,想必不少上了年纪的观众都会毫不迟疑地说:“中国女排!”从1981~1986年,中国女排曾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让“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堪称“屹立在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
我们的父辈见证中国女排的最闪耀的年代,中国女排也陪伴他们走过青春无悔。每当听到家母动情地讲述那些年,曾守在黑白电视机前充满期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这些英勇顽强的姑娘,再看当时著名的被引进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不禁哑然失笑。等我记事之后,再听她讲那些过去的故事,对照着中国女排上世纪九十年代陷入低谷的状况,儿时的我有太多的迷惘。
中国女排再没有登上奥运之巅,直到2004年的雅典夺冠。新一波的挑战致使她们在四年之后的北京,在“家门口”的半决赛无比遗憾地输给了客场作战的巴西队。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赛后女排姑娘们哭红了眼,尽管最终奋力战胜了古巴队,夺下“季军”,赢回了些许颜面,却都不足以抹平心中的耻辱和伤痛。继而是连续四年的困境,以至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只打出了让她们黯然失色的“第五”。
这时,旅居海外的一个人急了!她是一名中国人,却在自己祖国的首都,为美国队拿下了让她们引以为傲的成绩,奖牌成色超越了她的母国。她是成就女排“五连冠”的绝对主力、是曾经的“铁榔头”。她放弃了国外良好的待遇,在中国女排状态低靡的时刻临危受命,重新执掌教鞭。终于在2015年拿到了时隔11年的排球世界杯冠军。执教过程并没有她当年亲自上场应战时的一帆风顺,而她毅然决然地坚持下来了!她就是现任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郎平。
在本届奥运会女排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遭遇“头号种子”巴西队。巴西队作为“东道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在赛前,连我们自己国家的媒体在预测结果时都给自己留了极大的余地,中国队出线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奇迹”发生!然而,里约赛场上一切皆有可能!女排姑娘们在第一局败给了东道主,让所有的中国观众努力抑制心中缱绻的不安,有的人开始换台了,再一次目不忍视。更有停在转播频道绝不放弃的,此刻看的不再是比赛,而是对中国女排血浓于水的依偎,至于结果也是随缘就好。
场下观战的郎指导似乎格外镇定,她不断地鼓励队员:“不要急!没关系!”几十年的大赛经验促使郎导准确调配部署,及时的“换人”和“暂停”,为中国队得分创造机会。势均力敌的两队终于要凭借残酷的决胜局分出胜负。决胜局15分赛制似乎更加迅雷不及掩耳,一次失误就会酿成全盘皆输,极度考验队员的心态。让现场所有人都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中国队率先拿到决胜局的赛点!继而一鼓作气挣了最后一分!中国女排赢了!她们在八年之后让戏剧性的历史场景再一次上演:她们在东道主的“家门口”战胜了两度蝉联奥运冠军的巴西队!我们看到了巴西的儿童球迷流下了失望的眼泪,也看到全场的华人观众一片沸腾!
媒体的镜头记录下了热泪盈眶的郎平,她说:“队员打得比较英勇,今天也没想太多,就是让大家把自己的技术水平、精神状态打出来,不要后悔,什么结果我们都能接受。”
她背负着优秀运动员背景的昨日辉煌,在教练员的岗位上饱受争议,曾身心俱疲离开国家队,再到国家最需要她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归来。当踏上这条艰辛雪耻、捍卫祖国荣誉的漫漫长路,郎指导早已把过去的光环放下,她绝不愿意躺在昔日的功劳簿里享受安逸。在她56岁不服老的.年华里率队冲破艰难险阻,完成惊天动地的壮举,铸就中国女排经久不息的辉煌。
入夜的里约不再孤枕难眠,他平静地接受一场对手的胜利,为永不屈服的中国女排发出惊叹与喝彩!
昨天睡觉前看了奥运新闻,在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李晓霞4:0横扫福原爱,微博上一片安慰瓷娃娃的言论,看着好暖心好可爱。由此我从昨天开始陆陆续续的关注了关于乒乓球的一系列趣事。
福原爱从2、3岁开始就开始打乒乓球,小小的瓷娃娃站在凳子上面跟大人练习对打,打输了就哭,哭着又继续打,简直不要太萌啊。有一个视频专门记录了她的成长经历,原来福原爱就是个小童星,从小就很可爱,也是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长大后来到中国东北继续练习球技,于是多年生活练就了一口顺溜的东北话,从一个日本萌妹子的口里蹦出一系列的东北大碴子话,真是很特别的反差萌啊哈哈。时至今日,她已经是全日本乒乓球女单第一了,但是遇上“恐怖”的中国队之后,还是由衷的让人心疼啊。从08年开始跟“大魔王”张怡宁的对决中,4:0被横扫,小哭包忍不住委屈的哭了,“大魔王”还礼貌的故意把球直接落在地上奉献出了友谊的一分,才没有打出11:0的尴尬分数,爱酱赛后接受采访时哽咽着说,自己已经尽力了,把自己会打的技术都发挥出来了,没有遗憾。所以一个从2、3岁就开始练习乒乓球的人居然被张怡宁打成这样,也足以看出中国乒乓球队“恐怖”的实力。
网上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记者问乒乓球女单冠军接下来有什么目标,冠军说,拿到奥运冠军之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拿一个全国冠军......(微笑脸)中国乒乓球队有多恐怖可见一斑。看新闻才知道,为了防止中国队包揽前三名的奖牌,于是奥委会修改了规则,每个国家只能派出两名队员参加一项比赛,这样就能让出一块铜牌来,不至于让外国乒乓球爱好者那么绝望,这也行?好吧,这都是为了我们纯洁的国际友谊啊。为了限制中国队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奥委会还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条款,比如比赛规则啦,球拍的限制啦等等等等,但是还是无法阻挡中国队强势的劲头,前两名被锁定简直是无法撼动的事实,以至于央视在预告有关乒乓球的赛事中用上了“毫无悬念”一词,真是实力派任性的嚣张啊。因此,在前几届奥运会中,大家对乒乓球赛事的关注远不如其他项目,这是因为国人已经习惯了他们的优秀,对乒乓球赛事包揽奖牌的事情觉得理所应当。这就跟美国男篮一样,夺冠不会上头条,不夺冠才会上头条啊哈哈。
在本届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意外获得了比往届更多的关注度(真的不是射击队和体操队发挥不好,所以人们才转移注意力的嘛),已经退役生子的张怡宁甚至成为新晋网红,网上到处流传着“大魔王”与“小爱酱”的传奇故事,无数段子信手拈来。心疼爱酱一分钟......昨天的李晓霞福原爱虽只是半决赛也是关注无数,后面的丁宁和金宋依的比赛也是精彩纷呈,据说这位年轻的朝鲜姑娘不断的削球让丁宁打的很是艰难,虽然是4:1大比分获胜,但据说丁宁下台后给粉丝签名时手都在颤抖,可见比赛消耗的体力之大。于是女单方面李晓霞和丁宁胜利会师,跟4年前一样,又是这两位的冠军争夺战。在伦敦,是李晓霞占了上风,夺得了冠军,丁宁崩溃大哭,姑娘毕竟是90后啊,心理还是有些小脆弱的。4年后在里约,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在今天早上两人艰难的打了7局之后,丁宁以4:3终于拿到了奥运冠军,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大满贯。在赛点的那一球,丁宁赢了之后跪地崩溃痛哭,啊,这姑娘,输了哭,赢了也哭啊,真是性情中人啊。大家都来拥抱丁宁,把她举高高,然而我却看到了对手李晓霞身边却空无一人,自己一个人默默收拾着包,当时真的觉得很想上去给她一个拥抱啊,金牌固然可喜,银牌也很厉害啦,而且李大boss早就已经是大满贯啦。这一场比赛看得我是心潮澎湃,真正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看到微博评论大家都还是很nice的,祝贺丁宁夺冠,也开玩笑说,丁宁别骄傲啊,回国全国赛再见啊哈哈哈。
零零散散说了这么多,一句话概括,国乒太厉害。
于是,我也对我自己生在中国竟然不会打乒乓球感到了深深的羞愧。
捂脸,逃走,再见......
热情狂欢的多元美
闭幕式延续着开幕式的小成本、创意十足的特色,207个代表团再次投入到忘我狂欢中。巴西人再次用充满当地特色的音乐、舞步、色彩为里约奥运会画上圆满句号,充分展现了巴西人口、文化和艺术多元化之美。
虽然巴西正在面临政治、经济挑战,虽然赛前里约奥运会场馆建设迟迟未竣工,虽然巴西因为寨卡病毒使人谈“蚊”色变,但17天的里约奥运会向世界展示出巴西人积极、乐观与热情的形象,也展示出巴西的“靠谱”。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总结里约奥运会时所指出的,巴西在最艰难的时刻团结起来,用他们的欢乐鼓舞大家。里约奥运展示出的多元化,对所有人都是宝贵的财富。这届奥运会是“在非凡之城举办的非凡奥运会”,给未来几代人留下了独特的遗产。奥运会之后,里约将更加精彩。
手工花边与黏土的艺术美
闭幕式上展示了巴西手工花边艺术,据说这是由葡萄牙殖民者留下的巴西文化遗产。投影与演员服饰的交相辉映,花边图案在不断更新,但艺术的精髓不变。
伴随着歌舞表演,黏土艺术呈现出来。演员扮演的黏土摆件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内翩翩起舞,暗红色难掩巴西人的热情。
一嗔一笑的情态美
奥运健儿的一颦一簇、一嗔一笑、一顾一盼是媒体捕捉到的最动人的画面。
闭幕式上,视频短片回顾了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精彩瞬间: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以23枚奥运金牌完美谢幕,令人难以企及;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从北京奥运会起三届奥运会夺下9枚金牌,留给观众一道永恒的“闪电”;来自巴西贫民窟的柔道女将为巴西争得本届奥运会首金,令人动容;泳坛世界纪录几度被打破,令人振奋……
虽然短片中很难寻觅到中国奥运健儿的身影,但他们的泪与笑历历在目: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新站上世界之巅,全队兴奋得近乎癫狂;国乒男团在主教练刘国梁结婚10周年纪念日实现了奥运会三连冠,刘国梁激动地亲吻马龙;男子400米自由泳失金、200米自由泳夺金,孙杨两度落泪并昭告天下,他是王者;泳坛“段子手”傅园慧一语惊人,用“洪荒之力”扫去竞技场上的单调;跳水老将秦凯勇敢而浪漫地向恋人何姿求婚……
如今,2016里约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夏季奥运会的东京时间正式开始。
“传奇”在我们心里,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代名词,它带给我们的是惊喜与欢呼,但传奇的背后却是源源不尽的坚持。奥运赛程循序渐进,不断的“传奇人物”因奥运而生。跳水界五连金——吴敏霞吴敏霞这个低调且平静的上海姑娘,在跳水界已经广为人知,大家公认的“跳水皇后”。她身材优美,动作娴熟,堪称世界一流。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吴敏霞已经奋战了4界奥运会,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坚持和毅力,通过屏幕看到的是她满身的伤痕,还有腰部的膏贴,让我也明白了是坚持在不断的驱使她勇往直前,成功的路上虽有艰难挫折但她依旧不抛弃不放弃,为了心中的目标努力拼搏,正是有了这些,她缔造了跳水届的传奇,让世人永远记住了她。今天过后,31岁的吴敏霞又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她带领着跳水小将施廷懋冲击里约金牌,每一跳都是那么的完美,每一跳都让我情不自禁的为她们鼓掌,最后她们以345.60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赛后吴敏霞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对自己也给出了最高的评价(挺伟大的吧)成功的缔造了跳水史的传奇。
为责任而战——龙清泉回顾龙清泉的比赛生涯,2008年夺得北京奥运会冠军,这名小将一举成名。2012年伦敦的低迷无缘,等待了八年的龙清泉终于又重新站到了奥运会的赛场之上,他说,这一次他要为了孩子,再拼一次!——为责任而战这是龙清泉的比赛宣言。也许正是他的坚持和永不放弃的誓言,让他在此次的里约奥运会上赢得了冠军,看着浑身是伤的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赛场上龙清泉在落后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在关键时刻上演了“绝地反击”最后一次试举要了170公斤!多么让人震撼而为之捏把冷汗的数字!龙清泉没有让国人失望,咬牙成功举了起来!有付出就有回报,有坚持就会创造传奇。获得冠军的同时也打破了土耳其神童穆特鲁保持了16年的世界纪录!他依旧还是那个不惧一切勇往直前的男孩!但现在他的身上多了一丝成熟多了一份责任!让我们再次为萌爸的霸气和担当喝彩!
如果你对“残奥会观后感”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值得一读,怎样切合实际的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观后感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在开幕时刻,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聚;在闭幕时分,我们携手期盼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未来!
今夜,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双奥之城”北京!五环旗下的中国自信、中国气魄!中国姿态通过镜头传向全世界——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惊艳亮相,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画上浪漫而圆满的句号!
继在开幕式上展现了“中国式浪漫”后,著名导演张艺谋又带领团队在闭幕式营造着世界大同的欢乐与温暖。举重若轻地用“一场简约又盛大的大Party”续写了开幕式上那朵“雪花的故事”。整个闭幕式从空中闪亮的大雪花火炬开始,好似从开幕式结束的一刻定格至今,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点亮场地上的“冬”字会徽!在斑斓炫丽的色彩中开启拥抱世界的欢聚!无数条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入“鸟巢”将场内悬挂的雪花火炬台装点成为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
中国结,象征吉祥团结。每一根丝带都可以独立成结,而许多根不同的丝带也可以共同编织,编成之后,美美与共。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需要所有人共同建设。
各个代表团旗帜和运动员代表在中国结的映衬下入场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高亭宇、徐梦桃高举五星红旗入场,现场沸腾,掌声雷动!“少时相识、顶峰相见”的谷爱凌和苏翊鸣是结伴入场的这两位同为18岁的天才运动员被网友誉为“行走的流量。”大家感佩于他们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也盛赞他们的自信与国际范儿!
里约残奥会将于9月7日至18日举行,昨天,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动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会代表团团长张海迪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分别向运动员做了动员讲话。据介绍,里约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308名运动员,代表团将于8月31日凌晨奔赴里约。
里约残奥会共设有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三大残疾类别的22个大项、528个小项,届时将有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350名运动员参赛。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499人,其中包括男运动员161人,女运动员147人,教练员、工作人员177人,竞赛辅助人员14人。运动员平均年龄26岁,年龄最大52岁,年龄最小14岁,将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比上届残奥会增加了2个大项和40个小项,是我国参加在境外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此届代表团新人多,重残人数增加,基础项目具备优势,集体项目参赛面广,将参加里约残奥会田径、游泳、乒乓球等三个项目60%至79%的小项,6支集体项目队伍获参赛资格。
让我们为这些身残志坚的运动员们加油!
激动人心的十六天比赛已经结束,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们创造了五十一块金牌的佳绩!从七点半钟开始,我就默默的等待着闭幕式的到来。
在奥运会闭幕式的前十秒钟里,空中的烟花组成倒计时令我们意想不到!当八点的钟声响起,鸟巢将烟花一齐冲上天空,那七彩斑斓的图案真可称为美不胜收!我们全家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接着,是运动员们进场。和开幕式不一样的是,运动员们自由进场。他们欢笑着,大跨步地走来。有的拿着金牌向镜头前展示,有的运动员搭伴在一起说说笑笑着,还有的做出各种手势。鸟巢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奥运会闭幕式结束了,奥运会也落下了帷幕。我相信,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中国给他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一定是热情好客,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的大部分东西都改成了双语式,司机叔叔和阿姨们都学了基本的英语。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贯彻两个奥运“同样举办、同样精彩”的精神。事实上,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文观照为内核,更有着现实的背景作推动力。
___前,中国经历了__的洗礼。整个抗灾救援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旗帜,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永远铭记,必然进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书写。同年,在中国举办人道主义盛会——残奥会,这场在全体中国人对人道精神有着深刻体会背景下举办的盛会,不啻一次人性升华的仪式。
对于大地震后的中国,残奥会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如何鼓舞、帮助“汶川一代”心灵、肢体受创的国民自强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残奥会的举办无疑将从物质到精神上为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除了为主办城市留下大批的无障碍设施,一种更加先进的、国际化的残疾人观,在中国社会掀起文明风暴,这将可能提升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残奥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更是毫不逊于奥运。她倡导回归人类的发展、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道主义的伟大。平等、尊重、博爱的精神之光,通过残奥会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残奥会已经给出了现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标准,即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要看是否能让残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间。
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的协调一致,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成功展示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才能做到“人椅合一”。
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精神状态都高度紧张,尤其是还没经历过重大演出的四队学员。一天半夜,正在睡觉的郭京乐突然坐了起来,嘴里说着梦话“好累啊”,学员刘嘉星梦里坐起来打着节拍,嘴里说着“一二三四,错了错了”。同住的老师都被吓了一跳,开心一笑后转而又心疼这些刚读初三的学员。四队是艺术团2019年面向全国招收的附属学校学员,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重大演出。
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很多演员都曾有过怨言,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李文倩老师的暖心鼓励,大家的互相打气,最终让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这充满诗意的句子,在六日晚北京二00八年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和肢体语言纯美演绎。从这一刻起的十二天时间里,北京残奥会将以生命的名义,与已经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共同创造出一届真正完整的奥运会。
北京作为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由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从举办城市、场馆,到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全部实现了同一标准。这意味着,从北京残奥会开始,真正实现了奥运会与残奥会的一体化。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尽管两个奥运会起源不同,时间有先后之分,然而,两个奥运会无论从体育竞技还是体育精神上,都一脉相承、殊途同归。正如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所说,观看、欣赏残奥赛事、奥运赛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从中分享运动的激情,而对观众来说,残奥带来的激情和快乐丝毫不比奥运逊色。
此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郑重承诺,北京残奥会将和北京奥运会一样的精彩。中国在筹备中始终贯彻两个奥运同样举办、同样精彩的精神。事实上,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文观照为内核,更有着现实的背景作推动力。
四个月前,中国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礼。整个抗灾救援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旗帜,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永远铭记,必然进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书写。同年,在中国举办人道主义盛会残奥会,这场在全体中国人对人道精神有着深刻体会背景下举办的盛会,不啻一次人性升华的仪式。
对于大地震后的中国,残奥会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如何鼓舞、帮助汶川一代心灵、肢体受创的国民自强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残奥会的举办无疑将从物质到精神上为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除了为主办城市留下大批的无障碍设施,一种更加先进的、国际化的残疾人观,在中国社会掀起文明风暴,这将可能提升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残奥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更是毫不逊于奥运。她倡导回归人类的发展、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道主义的伟大。平等、尊重、博爱的精神之光,通过残奥会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残奥会已经给出了现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标准,即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要看是否能让残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间。
而二00八年的北京所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在未来十一天中,全世界的四千二百多名残疾人运动员汇集中国北京,一百四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代表着六点五亿残疾人,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出发,争夺四百七十二枚金牌,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生命光辉。
无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这场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奥运盛会都值得期待。
这个地球上70亿人,每个人都不一样,也有着很多残疾人,有些就生活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城市里。
大家都知道第八届残运会将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残运会是一种让残疾人获得荣誉、自信和骄傲的地方,这个赛场只属于残疾人,不属于健全人。
最近,我遇到了很多残疾人,他们都是盲人。都说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看不到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每一次看到他们,我都十分可怜他们。
有一次,我坐三十路公交车,去我妈单位,我在等车时看见了一位残疾人爷爷,他就是一个盲人,边上一位叔叔,来一辆车玖像报站员一样把这是几路告诉爷爷,后来三十路来了,我才知道爷爷也坐三十路,我把爷爷扶上了车,车上的一位阿姨看见了,连忙起身把座位让给爷爷。车开动了,司机叔叔也像报站员一样,每到一站,就告诉爷爷这是什么站,他在我之前下车,我看见站在两边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去扶爷爷,我不禁热泪盈眶。
是啊,我们周围有很多残疾人,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呵护他们,保护他们。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五——四——三——二——一。”当9月6日残奥会的烟花燃放到:“1”时,我们全家欢呼了起来,精彩的残奥会开幕式开始了。
祥云飘飘,圣火熊熊,以天、地、人和谐为主线的北京线奥会会徽处处可见,残奥会“福牛乐乐”正向我们走来。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美轮美奂的意境,这些可都是残疾人艺术家们辛苦的杰作。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让大家对生命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天地静默,夜凉如水,乐声响起。全世界的目光,都随着光柱,投射在一个名叫李月的女孩身上。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可她不想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得到了无数敬重生命与梦想的人们的帮助,她终在全世界面前,重新起舞。
而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好心人一直在关心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我们同学中就有许多同学获得过别人的帮助;更重要是,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可以用眼睛观看五彩缤纷的世界;用耳朵聆听美妙悦耳的音乐,用嗓子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声……可是他们,有的生活在一片黑暗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坚强地面对现实。
让我们“关注残奥会,关爱残疾人”。其实我们少吃一点零食,少买一件衣服,让我们用节约下来的一点钱,建更多的残疾人工厂,让残疾人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真正地“站立”起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无障碍的世界吧!让残疾人与正常人共同和谐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
试问,你可否见过没有双腿的人努力骑行?可否见过没有双臂的人在水中潜行?可否见过失去光明的人在赛场上努力奔跑?这些我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有人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就有可能。
在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却“志坚”,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信友爱的内涵。而他们所展现的精神与品质,正是当代青年需汲取和学习的。
自强不息奠定人生之基。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可见,聋哑人邰丽华用精美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千手观音》等震撼人心的作品;君可见,身患渐冻症的霍金用不屈的意志完成《时间简史》等一系列壮举;君可见,贝多芬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完成《月光曲》等伟大作品。这些事例无一不告诉我们:只要你想,便可成功。
顽强拼搏铸就人生辉煌。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看到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它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诚然,任何人成名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蜕变。量变才可引起质变,你顽强拼搏的过程就是你在积累经验的过程,终有一日,你所受过的伤,走过的荆棘,都将开出最绚烂的花。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不过是跳水精灵全红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与努力;有的不过是演员张译从小角色做起,细心打磨每一个人物的认真态度;有的不过是我们十二年来寒窗苦读积攒下的汗水与泪水。要想人前富贵,必得人后受罪。而我们越拼搏,越幸运,终会成功圆梦。
反观当代青年,有的沉迷追星打榜无法自拔;有的佛系人生不拼不搏。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悲啊!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更应该是你为追逐梦想而留下的美丽倩影,如此方能彰显青春之姿,才能做到青春不悔,才能增强我辈之力量,铸就中华之昌盛。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于春风里,更应继承和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像残奥会运动员一样,不畏艰险,勇于挑战自我,敢拼敢搏,如此,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终将成功!
怎样切合实际的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看电影成了人们消遣放松的一种方式,观赏完影片后,大家肯定心中都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观后感就是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大全编辑为网友们搜集和分享了残奥会的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3月13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北京冬残奥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以精彩表现,让人们感受到残奥运动带来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国际各方人士普遍认为,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团结拼搏、互助友爱的磅礴力量,为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冬残奥会之旅让我们难忘”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体育界人士等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赛场内外的精彩瞬间,表达他们的兴奋与感动。美国代表团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格蕾丝·米勒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体验京张高铁冬奥列车的视频,直呼列车“又快又稳”。“我非常喜欢在中国的经历,张家口冬残奥村的志愿服务工作令人赞叹。这里的志愿者、工作人员都很友好,他们乐于助人。”米勒说,由于天气寒冷,工作人员还给运动员提供了往返公寓和自助餐厅的班车,她非常感谢这些周到细致的服务。
斯洛伐克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雅各布·克拉科购买了一套“雪容融”毛绒玩偶。在他看来,“它也是一座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我想把它带回去给我的朋友和家人,让他们也关注、了解中国的文化。”
比利时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琳达·勒邦说:“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之旅让我们难忘。这里的防疫政策很严格,场馆防疫工作做得很到位,让人感觉安心舒心,运动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
意大利代表团残奥冰球运动员安得勒·亚历克斯表示,志愿者为运动员准备了特别的座椅,还装饰上“雪容融”气球。“志愿者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体现了贴心。”
曾4次参加冬残奥会的英国残奥运动员安吉·马隆说,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如期顺利举办付出了巨大努力,值得钦佩。
“中国在闭环内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政策,保护了运动员的安全。中国确保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顺利举办,这很了不起!”埃及开罗区域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主任、2020年东京奥运会仲裁庭成员伊斯梅尔·塞利姆表示。
“为举办残疾人赛事树立了标杆”
参加过索契冬残奥会、平昌冬残奥会的荷兰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对延庆冬残奥村以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设施印象深刻:“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很不错。”
“房间很大很明亮,还为我们提供了无障碍卫生间,床也有加热和升降功能。”美国代表团残奥冰球运动员凯尔·西奇对冬残奥村的无障碍环境赞不绝口,“电梯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我们使用轮椅,冬残奥村的无障碍设施很方便。”
“短短几天,我坐着轮椅去了北京冬残奥会的所有比赛场馆。无障碍设施齐备、赛场环境都很好、志愿服务专业热情,中方的筹备工作细心周到,令人敬佩!”日本北海道新闻通讯社记者、前残奥冰球运动员永濑充说。
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说,在往届冬残奥会中,残奥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环境往往最具挑战性,“本届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赛场令人赞叹。比如媒体流线,即便使用轮椅,记者在混合采访区也会感觉非常安全。除了硬件的无障碍之外,另一个重要奥运遗产就是文化和理念方面的无障碍。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北京在这方面为举办残疾人赛事树立了标杆。”
法国智库席勒研究所研究员、《新团结报》主编克里斯蒂娜·比埃表示,北京冬残奥会无论是在残疾人赛事中的无障碍硬件设施方面,还是在服务和观念方面,都为以后的残奥会树立了典范。残奥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希望,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残奥运动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冬残奥会给全世界带来温暖和感动,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表示,北京冬残奥会是充满希望的冰雪盛会,残奥运动员充分展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给全世界带来了勇气、信心和力量。
“为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费利佩·德瓦萨表示:“北京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残疾人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相信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中国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通过北京冬残奥会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国为残疾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环境。”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表示,“我本人见证了中国在推动残疾人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通过举办北京冬残奥会,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如何通过专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带来便利。”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表示,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现。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能够感染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鼓舞他们更积极融入社会。
“从开幕式、赛事举办到闭幕式,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为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阿根廷残奥委会主席卡洛斯·阿尔贝托·罗德里格斯表示。
“北京冬残奥会顺利举办,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组织重大国际赛事的能力与效率。”比利时安特卫普市负责体育事务副市长沃特斯表示,北京冬残奥会为全世界残奥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为残奥运动蓬勃发展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秉持的绿色和可持续办奥理念将对未来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一部巨大的“留声机”出现在国家体育场中央,此刻的“鸟巢”宛如一个绚烂的人生舞台。一幕幕动人的赛场瞬间化作一个个跳动的美妙音符,组成一首首难忘的精彩乐章,回荡在灿烂星空,唱响美好未来。
九天的冬残奥赛事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标注了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新高度。这并非告别的时刻,而是崭新的起点,人们相约共建一个“一起向未来”的美丽新世界。
中国书写历史,世界共享此刻
3月12日的“冰立方”,国旗舞动,歌声嘹亮。中国轮椅冰壶队卫冕成功,再夺冬残奥会冠军,队员们振臂高呼、喜极而泣。这是属于他们的金色瞬间,更是属于中国残奥代表团的荣耀时刻。
从2002年盐湖城冬残奥会首次派团参赛,到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取得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再到北京冬残奥会以18枚金牌和61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名,中国残奥代表团用实力和成绩诠释了本届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的含义。屡屡为中国轮椅冰壶队投出制胜一击的四垒王海涛不禁感叹,这一切都源于祖国的强大!
每一次都是书写历史,每一刻都在创造奇迹。中国残奥运动员们从本届冬残奥会的第一天起就频频改写纪录、制造惊喜。
——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中国选手刘子旭在开赛首日夺得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冠军,为中国队摘得冬残奥会历史上的第二金、冬残奥雪上项目和个人项目的第一金;开幕式旗手郭雨洁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中夺冠,为中国队夺得冬残奥会历史上首枚女子个人项目金牌。
——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中国选手张梦秋先后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等项目中夺得两金三银,成为本届冬残奥会夺得奖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在北京赛区的国家体育馆,中国残奥冰球队4:0战胜上届冬残奥会季军韩国队夺得铜牌。这支2016年初组建的队伍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就登上了领奖台。
在参加北京冬残奥会之前,中国残奥代表团仅在上届冬残奥会取得了一枚金牌。在很多人看来,中国队在本届冬残奥会取得的成绩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看似意想不到,实则意料之中。“残疾人积极参与(冬季)体育项目,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表示,“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了更多的条件去关心和支持。中国残疾人又非常自强不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我们取得了成功。”
中国残奥代表团创造了历史,中国也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冬残奥会。
作为此前巴西代表团的一员,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曾参加过北京2008年残奥会。不管是防疫政策、场馆条件、无障碍环境,还是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贴心服务,本届冬残奥会都给帕森斯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说北京2008年残奥会永久改变了夏残奥会的举办方式,那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也将把冬残奥会的办赛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帕森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作为东道主,中国通过提供最好的平台、最流畅的运行和最体贴的服务,让残奥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而残奥运动员通过在赛场上的表现,激励并改变着整个世界。”
赛场亦如人生,梦想铸就传奇
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再次夺冠,书写新的传奇。除了胸前金光闪闪的奖牌,队员们无比坚毅的眼神令人为之动容,充满激情的呐喊让人热血沸腾。自信、乐观、幽默、风趣……队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18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后,我高位截瘫了,这让我一度意志消沉。”中国轮椅冰壶队的陈建新说,“练习冰壶让我重拾生活的希望,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我决定直面艰难困苦,让进取代替沉沦,让振作代替失意。”
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冰球铜牌争夺战中,身披17号战袍的申翼风打入两球,为中国队锁定胜局。
6岁时,一场意外让申翼风失去了双腿,曾经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变得沉默寡言。冰球运动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位“折翼男孩”的梦想。“冰球运动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在团队协作中,我的性格越来越开朗。”申翼风说,“到世界各地比赛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越来越热爱这项运动。”
体育总是带给人们希望和梦想,赋予人们胆识和魄力。“勇气、决心、激励、平等”——这不仅是残奥运动价值观的核心,更是广大残疾人的座右铭。在梦想旗帜的引领下,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没有什么阻碍不可逾越。
作为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礼仪人员,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甘亚佼与残疾人参演人员长期一起训练和联排。在和许多残疾人朋友的朝夕相处中,甘亚佼深受震撼。
“闭幕式参演人员中有不少残疾人,他们有悦耳动听的歌声,有整齐划一的动作……他们用勇敢之心点燃生命之火,以自信人生绽放独特光彩。”甘亚佼说,“我也收到了许多残疾人朋友的赞许和祝福。他们甜美的微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北京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的体育盛会,更是广大残疾人的梦想舞台。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后,一系列活动让残疾人朋友共享盛会、感悟人生。
北京市残联联合东城区残联共同发起“我和冬残奥有个约会”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通过拍摄录制残疾人心中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表达美好祝福;在“打卡雪容融,期盼冬残奥”主题活动中,残疾人朋友通过亲身体验软陶、烘焙等工艺,制作自己心中的吉祥物“雪容融”……
“人生一定要有梦想。如果我还有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排除万难去实现。”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中,一次意外让承担独舞任务的刘岩在未来的人生中只能与轮椅为伴。巨大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刘岩,反而让她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14年后,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之际,刘岩已经成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全国青联常委。成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让刘岩实现了曾经擦肩而过的奥林匹克梦想。“奥运会不只是在探索体能,更是一种精神的提升,是一种对梦想的追求,这非常伟大。”刘岩说,奥运梦想激励她战胜不幸,笑对人生。
残健平等融合,人类守望相助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曾经获得4枚残奥会金牌的视障运动员李端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高擎“飞扬”火炬走上点火台,几番摸索,均未成功。此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划破国家体育场“鸟巢”寂静的夜空。在全场观众的呐喊鼓劲声中,李端稳稳地将火炬插入主火炬台“大雪花”之中。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一幕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通过残奥运动,构建包容性世界”——这是北京冬残奥会的美好愿景,更是全世界的共同心愿。残疾人目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体育运动旨在消除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共同迈向平等相处、残健融合的美好明天。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大国之诺,一诺千金。北京冬残奥会筹办之初,北京冬奥组委便一直坚持“两个奥运同步筹办”的原则,坚持场馆无障碍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从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可触可使用的坡道、盲文、无障碍卫生间,到智能化无障碍服务平台,再到新闻、体育赛事转播的手语播报系统,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服务得到广泛认可,彰显着东道主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为打造无障碍环境,除了北京冬残奥会对三个赛区的基础设施做出数十万处提升外,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中国8500万残疾人将从中受益。
“如此周到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带给人们温暖和感动,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社会、经济、文明和人民的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变,残疾人事业也是相伴而行。中国切实履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所有残疾人平等参与各项运动,共享中国发展成果,这带给残疾人很大鼓舞。”
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表示,除了硬件的无障碍之外,文化和观念的无障碍更显珍贵,“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在这方面北京无疑给下一届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
开幕式上,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贯穿始终,它与寓意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理念的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一脉相承,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梦想。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寓意“光明、勇敢、平等”的冬残奥会火炬缓缓熄灭,但人们心中的火焰却永远熊熊燃烧。这束火焰将聚起全球携手合作之光,映照一个更团结的世界、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当我们聚精会神的观赏某段电影时,观看作品之后内心有很多感慨想吐露出来。我们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写观后感时充分联系实际,才能保证观后感有感染他人的能力,写观后感应重点描写哪一部分呢?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整理的“体育残奥会观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比气势,比规模,北京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比明星云集,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但是北京残奥会,让我们一遍遍重温着精神的强健、生命的坚韧、人性的伟大,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触动,或心潮澎湃,或感慨万千……
想起那一瞬间,全世界屏住呼息,侯斌依靠一根绳子,咬紧牙关,满头大汗,把自己与身下的轮椅拉升39米,以这种朴拙而苍劲的方式,点燃了北京残奥会主火炬。这曾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让多少人为之震撼。侯斌代表了所有跌入厄运之中然而并不屈服的残疾人,心存光明,自强不息,从命运的黑暗中挣扎出来,最终,实现了完美的自我超越。
超越,在北京残奥会赛场上无处不在--失去了手,他们照样打球;失去了腿,他们照样奔跑;失去了光明,他们照样驰骋赛场。
看看:拼命憋气冲刺,最终为中国赢得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半身偏瘫的小伙子杜剑平;想想:为了梦想,付出无数汗水却未能在主场卫冕,仍坚信梦想永恒51岁的中国残奥“乒坛女皇”张小玲。瞧瞧:失去“双翼”只能依靠腰部和腿在水中拼命前游,只能依靠头颅用力撞向池壁,虽没有赢得金牌,仍挂着笑容的中国游泳选手何军权。每一位残奥选手,每一位残奥冠军都在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高昂的斗志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们向世人证明: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人可以有梦碎的瞬间,但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
我觉得,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次生命强者的聚会,一次感人的精神盛宴。北京残奥会,让汶川灾区的人民更懂得:只要挺起脊梁,一切都有可能;北京残奥会,让全国人民更深刻地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北京残奥会,让世界人民再次发出赞叹:太精彩了;北京残奥会,又让世界人民积蓄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北京残奥会同样精彩,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还记得在2008年由中国举办的“有史以来最好的”北京残奥会上,各国、各地区伤残选手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残奥会世界纪录,这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北京,放在了残奥会上。当选手们登上冠军领奖台,场馆内升旗、奏乐的时候,人们又怎能不给他们送上一份最好的礼物:尊重。
确实,残疾人运动员有理由获得社会的尊重。他们身残志不残,在生活中自强不息,在运动场创造奇迹,下肢瘫痪者能打排球,盲人能跑步,肢体不健全者能游泳,等等,这是我们常人实在难以想象的,有时候,当他们忍受痛苦和艰难、拼命进行比赛的时候,我甚至都不忍心看下去。所以,他们创下的这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是人类的骄傲。为了让伤残运动员生活在无障碍环境中,北京奥组委对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处处体现了尊重,各个运动场馆都进行了改造,建起了无障碍设施,使运动员进出、就歺、如厕、访客等十分方便,就连为残奥运动员服务的商场柜台也适当地放低了,这些都体现了人性化服务。在场馆内,观众每次都热情地为残奥运动员加油,为他们的成绩而欢呼;在场馆外,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悉心地为残奥运动员服务,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自己家中一般。而当我们从电视中看到,当有次比赛中由于给聋哑人设置的起跑发令器失灵、其中一位运动员未“听”到发令开跑声而仍站在原地而被裁判员发现时,裁判便果断地下令中止比赛,等置换发令器后再重新开始,这是体现了赛场上的公平竞争。要知道,若是让运动员失去这次机会,他可能将终身饮恨,而为了比赛,残疾人要比常人付出了多少艰辛!也正因为如此,我不仅被这些身残志不残、意志比常人更坚的运动员所感动,也更被北京奥组委、大批志愿者和北京市民对伤残运动员的热情尊重而感动。这种尊重,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博爱精神,体现了天赋的平等人权。
在我们这里,伤残人同样生活在阳光下,他们有权利享用与常人一样的空间。北京在残奥会期间对伤残运动员的尊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水准,表现出了这座城市市民的崇高的素质和精神境界。北京残奥会的组织工作让我们感动,世界各地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感动,而另一种精神和风格也值得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感动,那就是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民(观众)对残奥运动员的'尊重。
向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精神致敬!
9月7日消息(记者陈亮)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再过不到24个小时,里约残奥会的大幕将在马拉卡纳球场拉开。十几天前,里约奥运会的圣火刚刚熄灭,再过一天的时间,残奥会的圣火即将在这个著名的球场点燃。对于即将开始的大赛,里约准备好了吗?
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们来到里约已经有将近一周的时间了,他们正在这里积极备战,正在努力适应这里的环境,调整出自己的最佳状态。这次里约残奥会跟之前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这是在南美大陆举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残奥会历史上出行距离最远的一次,面临着时差调整、气候条件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现在巴西的天气虽是冬天,但是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冷,这里昼夜温差非常大,白天太阳一出来是暴晒,经常要穿短袖短裤,在路上走几步是一身汗,最好还得抹上防晒霜,否则很可能会被晒伤。但是太阳一旦下山或者躲进了云层里面,起了风,温度立马就降下来了,有时候穿上外套还觉得非常冷。对于普通行人的感觉都是这样,对于要保持良好状态的运动员来说怎么去适应气候,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生病,把这个状态延续到比赛当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里约残奥村和奥运村都在位于里约西南部的巴哈区,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村经过一番改造就变成了残奥村,残奥村远离市中心,周围群山环绕,从运动员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巴哈奥林匹克公园,不远处还有湖泊和大海。残奥村里共有31栋楼房,中国代表团住在13号楼,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也居住在这里。13号楼一共有18层,每一层都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入口处红灯笼也非常显眼。中国代表团驻地的墙壁上用白纸黑字写了一句话:祖国和人民的荣誉高于一切。相信在即将开始的残奥会比赛上,中国运动员一定会肩负祖国人民的嘱托,奋勇拼搏、取得好成绩。
里约残奥会一共设置了22个大项,528个小项,包括三个方面: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皮划艇和铁人三项是这届残奥会中新增加的项目,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这两个类别的比赛,其中包括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皮划艇、自行车、游泳等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中国运动员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名列奖牌榜、金牌榜的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那以后,到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以及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和奖牌数都是名列首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运动员全部都是业余选手,平均年龄26岁,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4岁,这些运动员跟往届相比新人变多了,重残人数增加了,受教育程度也是历届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中最高的。
目前,开幕式旗手确定了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女子轮椅击剑项目冠军的荣静,今天记者在采访荣静时她说,这里的训练条件和国内差不多,她的比赛大概在将近一个礼拜之后的14号才开始,目前她也正在进行最后的实战训练。为什么选择荣静作为旗手?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张海迪告诉记者,选择女子轮椅击键冠军的荣静有着特殊的考虑,以前残奥会代表团的旗手都是小伙子,这次残奥代表团提出要对残疾妇女以及残疾儿童格外关心,代表团旗手的选择上也体现了这种关心,特地选择了这样一位非常漂亮、健康、爱笑的女旗手。
前天,第十三届北京残奥会开幕了!这是人类运动史上又一个体育盛会、又一个运动高潮,但这次参加运动会的主角不是我们正常人,而是全世界各地143个国家赶到北京的残疾运动员。
在开幕式上,我看到了身残志坚的运动员,精神抖擞地向前,向前……这场面令我感动:他们有的是坐着轮椅进场的;有的则是被人牵着手入场的;有的则是一瘸一拐进场的……虽然我无法了解残疾人平时所忍受的痛苦,但我此时深深地被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所感动。
今天,我打开电视机,中央台奥运频道正在播放“残奥ABC”,这正是我最爱看的系列节目之一,这些节目不仅有特别的动画解释,还隐含着深奥的科学原理,非常有趣。接着,我看到了残疾运动员正在进行的男子双人自行车比赛,开始我拼命搜索着比赛的运动员到底是什么残疾,可是看不到。后来,看了电视屏幕下方的文字说明,我才明白:原来双人自行车比赛中的运动员,是盲人运动员,在他的前面领骑人是视力健全的。在比赛中,两位运动员必须团结一心,步伐一致,在椭圆形的333.33米的自行车道上飞速向前,在比赛中,运动员必须要骑完16圈,用时少或追上另一对选手才能获胜。最后,澳大利亚的一对选手获得了冠军。
尽管残疾运动员有生理缺陷,但他们像我们一样有着追求目标,那就是金牌!虽然一个项目的金牌只有一块,但是超越自己就是英雄!无数运动员不都得到了人民颁发的“奖牌”——掌声吗?无数运动员不都超越了自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吗?他们的精神不正鼓舞了我们要奋发向上,坚强不屈吗?……
看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我十分感动。我打心底迸发出对残奥会运动员的崇敬之情,他们战胜自身残疾伤痛和所遇到的生活艰难而赢得的金牌!他们不是为了创造神话,而只是用与命运的顽强抗争。既然他们能做到的,我们正常人更应该要珍惜时间,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向上,争取做得更好!
我们在一生的观赏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写一篇观后感最能体现当下的心情。观后感,就是观摩过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撰写观后感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如何修饰自己的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开幕。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96名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小项的比赛,是我国第六次参加,也是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女运动员郭雨洁、冰球项目男运动员汪之栋担任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一起回顾开幕式上这些精彩瞬间,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一名视障运动员,两届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这个1978年出生的东北汉子,曾是篮球运动员,18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和右手食指第一节,后来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他再次被发现,重启了运动生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主火炬点燃的第一时间,记者现场采访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感受,他表示:这次主火炬点燃的用时,大大超出了排练的预期,导演控制台所有人都非常紧张,一度担心火炬手李端出现方向感偏差而失误,当在全场观众的齐声“加油”中,视障火炬手李端成功点燃主火炬,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动、欢呼。这是属于残奥的历史时刻,不懈的追求与努力,是真正的伟大与感动。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当各国残疾人代表队出现在残奥会开幕式现场时上时,我突然感觉到:残疾人勇敢的站在竞技的舞台上,这也是拼搏进取的精神的一种证明与实现。人类超越自我和追求极限的勇气与决心,本身就是不分国界、不分人种的共同精神家园。正如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许多。不管我们是谁,都应该永不放弃地努力。就像一句闻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想去做!”
冬奥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应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自觉,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标配。
北京冬残奥会的各项比赛正在进行,人们在为冰雪健儿喝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本届冬残奥会上的一些特殊关照措施。比如,极少数残疾人士由于脊髓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功能异常,对此,相关方面通过提供医学证明等材料,确保其正常参赛。再如,不能佩戴口罩的少数人员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视障人士也可携带导盲犬。
这些细微的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其实,这些措施只是一个缩影,借冬残奥会的契机,北京乃至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都在大步前进。以冬残奥会场馆为例,在此次冬奥会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就已完成无障碍化改造: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无障碍坐席及卫生间均比原来增加一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轿椅式缆车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带滑雪器使用;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这些贴心设计受到不少称赞。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场馆的无障碍改造将永久保留,这意味着这些场馆赛后也将向残疾人开放。残疾人的运动权利,并不是在专业队伍里才需要,更不是只在比赛时才存在。如何让运动进入广大普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场馆就是很好的示范。
正因此,目前正组织编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中国方案》,将总结展示此次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建设成果,并作为冬奥遗产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示范。
事实上,此次冬残奥会的举办,已把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比如,北京此前启动的“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张家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果也非常显著。
可见,一次冬残奥会,极大地带动了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此为契机,我们也当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提上一个新高度,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标配,甚至是今后城乡建设规划时的“前置条件”。
而让残疾人可以更自由、更安全、更体面地进入日常,也该成为人类社会运转的思维底色。因此,期待此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可以为无障碍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也能大幅提升关爱残疾人的人文环境,让我们和“我们这百分之十五”携手逐梦前行。
“改变始于体育。”开幕式上,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现场听力残疾人们以手语演“唱”旋律,表达埋藏心间的拳拳深情;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故事真情演绎,传递着绵绵不绝的爱和温暖;盲人运动员在坚持不懈地摸索中点燃火炬,燃起了所有人的梦想和希望……从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色彩,到动情的氛围、无障碍的环境,无不饱含着残疾人群体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更包容世界的无尽向往。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同样突出地体现在残疾人体育之中,体现在残奥运动之中。从1976年在瑞典举行第一届冬残奥会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人生的昂扬和顽强,展现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奏响了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停下。开幕式的舞台上,800多名参演人员中约有30%是残疾人;志愿服务岗位上,19名代表性强、有专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残疾人默默坚守。自不用说,在追求梦想的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用饱满的精神和不屈的品格照亮梦想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诠释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向世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必将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为残疾人赢得更多真诚、理解与尊重。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手相牵、心相连,分享体育运动的激情、欢乐与友谊;今夜,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满怀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和希望——让我们携手奋进,让我们相约未来!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表演中,包括失聪女孩魏菁阳在内的90名舞者,用动人的舞蹈艺术将一片雪花的故事娓娓道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这样解读《冬残奥圆舞曲》:“在我们的认知里,自然界每一片雪花都是无声的,但是它落在地上,就在改变着世界,就是有声的。我们的听障舞者,他们用舞蹈艺术奏响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最灿烂的、带有生命质感的美丽瞬间。”对于魏菁阳来说,舞蹈改变了她的人生。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残奥会的演出,此前她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参与《永不跳停的舞步》的舞蹈演出,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参与了“北京8分钟”的舞蹈演出。魏菁阳1岁时发烧导致耳聋,从小就对声音没有任何概念。2005年春节和父母一起收看央视春晚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给小菁阳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她的心中升腾起一个小小的梦想。12岁时,魏菁阳如愿加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通过舞蹈,她更能够感觉到生活当中的美妙与温暖。谈及再一次参加残奥会演出的感受,魏菁阳表示:“从2008年北京残奥会到现在,十多年时间过去,我们的国家以及每一个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在这么多年的变化里面,我看到国家的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好,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这一次参加的文艺表演与以往两次也有很大不同,这一次我们与健全人共同演出,这种融合的形式让我感觉到特别温暖。”魏菁阳说。《冬残奥圆舞曲》的编曲拍子碎、舞蹈动作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对于听障舞者来说,要把每一个动作和音乐严丝合缝地卡准是十分困难的。与此同时,舞者之间也要形成很好的默契才能有好的演出效果。如何让健全人与残疾人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魏菁阳认为这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手语老师们充当了她们和健全人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许多健全舞者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和她们学习手语,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更加亲近。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排练,她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在表演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健全人传递的节奏信息,比如在表演过程中,健全人一个呼吸或一个神态,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了。”正因如此,才有了最终90个人跳成1个人一样的完美效果。
喜欢《残奥会比赛观后感3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残奥会比赛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