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900字10篇。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也许以下内容“灯塔大课堂观后感900字10篇”合你胃口!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1)

1968年12月4日,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郭永怀决定当晚乘飞机赶回北京,参加次日一早的会议。出于安全的考虑,同事们劝他改乘火车,郭永怀淡然一笑: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说着,把桌上的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公文包。

夜幕降临时,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赶到兰州机场。没想到,数小时后,意外发生了。

凌晨时分,飞机抵达北京的机场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清理现场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搂抱在一起。通过那只残破的手表,同事们辨认出遇难者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当两具尸骨终于分开时,人们的脑袋嗡地炸开了那只熟悉的公文包就紧紧贴在郭永怀的胸口!生死关头,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科研资料。一位同事小心翼翼地拿起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竟然完好无损。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

英雄牺牲二十二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鞘。

在山东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里,一队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静静地走进被复原的郭永怀的卧室。床头的白墙上,挂着一个紫檀色的相框,戴着金丝眼镜的郭永怀双目含笑,若有所思。寂静中,讲解员的声音饱含深情:郭永怀牺牲后,力学所的同事经常去看望他的妻子。后来,人们惊讶地发现,那只孤零零的枕头不知什么缘故从床头挪到了床尾。随后,探望者恍然大悟。原来,这样调整后,只要躺到床上,李佩就会在第一时间看见丈夫的照片。就这样,李佩整整守望了四十八年,直到因病去世

199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央隆重颁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二十三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郭永怀是其中一位,他一生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2)

做好示范后,王杰向围成一圈的12人讲解道:“我刚才所做的,就是炸药包的实爆连接步骤。做完这些后,下一步拉去拉火管的拉火栓,导火索就会点燃??”在场的民兵和人武干部认真地看着。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拉火装置失控,发生自燃,导火索突然燃烧起来,埋炸药包的土层里冒出白烟,火星喷溅着。有着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知道,此时自己只要身体向后一仰,就可以脱离危险,但在场的民兵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都惊恐地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就在导火索将要烧完的那一刻,王杰大声一声“快闪开!”他纵身跃起,扑向炸药包,用自己的身体把炸药包完全盖住。紧接着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他甚至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对他亏欠很多的未婚妻,对他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因为工作需要,他多次推迟婚期;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在危险面前,他丝毫没有犹豫,飞身一跃,以血肉之躯保护了周围12条鲜活的生命,而他美好的青春年华在23岁之时却戛然而止。在王杰英勇牺牲两天后,组织决定将他下葬。张楼公社的群众听说为王杰送葬,男女老少都来了。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听说了他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也自发地来了。得救的人和家属以及公社干部扶着王杰的灵柩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向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跟随,一起组成了一支从头到尾有十几里长的送葬队伍。送行途中,一路哭声。将王杰下葬后,大家自发地守在墓旁,久久都不愿离去。“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王杰所在部队将他的英雄事迹逐级上报,他的日记也被逐级上传。师政治部组织宣传干部根据王杰的事迹,写出一篇篇稿件,宣传报道王杰的事迹;还搞了王杰烈士事迹展览,组织干部战士参观。地方干部、群众得知办王杰事迹展览后,也成批地前来参观。参观者无不为王杰的事迹所感动。随后,全国多家媒体对王杰的英勇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他的事迹和日记还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赞扬。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则作诗“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改造思想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绝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但是我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的进行改造,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做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斯人已去,但“做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的决心将长存人间。他的人生虽然短暂,却丝毫不苍白;王杰临危不惧,果敢而坚定地牺牲自己保全他人,这种气魄这份胸襟这股精气神,无论时光怎样流转都不会磨灭和褪色。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感触颇深。新时期的我要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加倍工作,努力向上,以此来报答那些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

我永远铭记,我们现在的优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今后,自己要不断地用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求无愧于自己面对党旗所立下的誓言。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3)

当你在无意的匆匆度着年华,可否想到祖国。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豪杰,他们为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而和敌人做殊死的斗争,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富强。因此,我们要时刻谨记“热爱伟大祖国”。爱国其次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当今,纵观风云,日本对我国的领土主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它们光天化日下对我国进行挑衅。这是极大的侮辱,我们难道不应该奋起反抗吗?

当然我们没有任何经济能力和物质能力,但我们却可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爱国就是从爱学习做起,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好作业。爱国要从爱家人,爱我们的同学做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爱国要从爱校园,爱我们的环境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我们也应向许多的古今爱国人士学习,朝鲜战争期间,邱少云和他的战友要完成一样任务,到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可是,敌人看到一只野鸡,就开了半天枪炮。邱少云等人好不容易才到了潜伏地。第二天,敌人无意中发射了一颗燃烧弹,正巧打到了邱少云,邱少云为了国家忍住了火烧,连叫都不敢叫,生怕被发现了。他明白自己要牺牲了,就小声的对他的战友说:“我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了,你一定要完成啊!”烈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邱少云她舍身为国,即使牺牲了也不害怕,只是咬牙坚持。被烈火灼烧身躯那是多么痛苦啊。而邱少云却能坚持住,他的心里有一种意志力,为了祖国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真是应了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位女子竟能挺住如此那个疼痛,作为现在社会的我们,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不应好好学习,努力为国争光吗。所以,我们应好好学习,长大成人成才,以点滴小事来报效国家。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4)

在昏暗的封建王朝,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恶魔弯腰。

爱国诗人屈原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的离间,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心而被诬陷,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骚》这部伟大的著作。屈原几经挫折,被长期流放到沅一带。他虽被放逐,但一颗心仍眷恋故国。他经常在江边徘徊,披散着头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天,他向老渔夫表示了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他说:“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高洁的性格蒙受世俗的污辱呢?我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把自己埋葬在鱼肚里好了,怎能让清白的颜色,受到世间的污秽的沾染呢?”最后,屈原怀中抱着石头,投泊自杀了。屈原的自杀,表现了他热爱楚国的精神,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志趣,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愿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苏轼,宁可在牧羊,天天挖掘野鼠穴内的野草和干果充饥,也不投降于单于。降将李陵厚颜无耻地劝说苏轼投降,而苏轼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我也是甘心乐意的。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他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含辛茹苦、历尽折磨,却宁死不屈,始终终于祖国,特别是当那些叛徒、败类诱降他时,更表现出他那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

有黑暗就会有光明,这些爱国志士为了祖国宁死不屈,留下了慷慨的誓言。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5)

我的爸爸是武警潍坊支队的一名武警干部,我以前不理解我的爸爸:为什么不能每天按时回家,在每个周六、周日像我们一样在家休息?为什么忙得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不能回一次家,即使回家都是披星戴月,回家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而走的时候我还没有睡醒。随着时间推移,我也逐渐习惯了爸爸的这种工作方式。

今天,学校给我们安排了“致敬警察”的思政微课视频,主要讲述了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警察闻令而动,迅速以实际行动奔赴抗疫一线,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攻坚战,由此也让我明白了爸爸工作的性质。

视频中有句话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世界上没有从天而将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许许多多警察叔叔的实际行动让我感受到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如被大家称为抗战父子兵53岁的邵宇春,与他的儿子一起,不顾个人被感染的风险,毅然背起突发新冠的病人进行救治。

再比如瑞安交警陈昀,连续在抗疫一线工作23天,他的女儿哭着让爸爸回家,同时他的父亲病危,当他赶回家时,却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是真正的舍小家为大家的体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49名警察叔叔倒在了抗击疫情一线上,他们应该都是孩子的爸爸,也同样是爸爸的儿子,他们可能像我一样,爸爸不可能天天陪在我的身边,但他们却用生命诠释了疫情当前警察不退的誓言,他们当之无愧是我们身边真正的英雄。

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我深刻理解到爸爸工作的伟大,他虽然不能身赴抗疫一线,但他却在为坚守我们内部的安全奉献着,而我同样也能为这个小家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向有着中国精神的警察叔叔们致敬,向我的爸爸致敬,你们是最勇敢坚强的人。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6)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保证检验结果能够在24小时内反馈给送检方,军事医学专家组抵达武汉后,第一时间搭建核酸检测平台。今天(3月7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检测组长姜涛。

晚上9点,姜涛和团队成员正准备进入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完成核酸提取,由于当天检测样本送来时间较晚,为了能尽快把结果反馈给送检单位,他们要连夜完成样本的核酸检测。

样本提取属于高风险操作,进入实验室,他们要对几百只来自不同单位的样本试管进行清点并完成提取,这就需要检测团队在处理过程中十分的谨慎小心。

由于各单位送来的样本试管批次不同,有些咽拭子棉签的长度过长,在开盖的一瞬间,液体很容易溢洒,要迅速对溢洒部位及时进行专业处理。

专业的处理离不开姜涛曾经的经历,作为一名病毒学专家,他参与过多种疫苗的研制工作,研发出我军首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还赴塞拉利昂进行埃博拉疫情防控等任务。

在完成3个批次的核酸提取工作后,姜涛和他的团队还要转战到另一间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确定样本检测结果。

目前,核酸检测组一个小时内可以完成90多份的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最高检测能力达500份以上。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7)

近日,由省委外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共同举办的“云话山东”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系列外宣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5月8日,记者来到莘县国有马西林场。一个由平房构成的大院,和门口一块写着“世界粮食计划署(,东西宽1.2Km,经营总面积10912.9亩,分设7个营林区,49个林班,有林地面积9000亩。不仅在防风治沙、改善气候、促进农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林产品。同时这里丰富的森林资源、规模大、林相好、形成了多种景观。特别是夏季,浓荫蔽地,绿盖遮天,风清气爽,环境宜人,被称为“马西绿洲”。而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孔繁森书记。孔繁森同志1981年至1985年在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中国2606项目莘县造林工程在1982年至1988年间执行。

历史上莘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形成高低起伏的沙丘荒漠,风沙危害严重。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国营王奉苗圃,1962年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该苗圃改名为国营王奉林场,面积2907.9亩。为进一步治理沙荒,改善生态环境,1980年7月,从周边毗邻村庄新征沙荒地8005亩,土地面积扩大到10912.9亩,定名为“国营莘县马西林场”,开始植树造林,治理沙荒。1982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投资2000万美元,以马西林场为基础,在马颊河以西四个乡镇营建2606项目林,造林面积达11万多亩。

1984年3月,世界粮食计划署通知莘县,计划于6月到莘县对项目一期工程进行中期评价。这次中期评价非常重要,既要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继续执行,又要决定是否同意莘县续建二期工程的申请,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县委研究决定这次接待工作由孔繁森书记总负责。随即,县委成立了准备接待工作的班子。孔书记对准备工作要求十分严格细致,比如现场路线、访问农户的安排、接待条件的改善、外宾的生活习惯、服务员的礼仪、服务,都布置得十分细致。他常说:周总理说过,外事无小事!因此,方方面面都要十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据莘县国有林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石斌介绍,为了少花钱又让外宾满意,孔繁森书记亲自到泰安挑选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虽然用钱不多,但是外宾个个爱不释手。那时候,莘县县委招待所的接待条件非常有限,孔书记亲自指挥,改造了客房,加盖了卫生间,置办了大餐桌和西餐餐具,并且教服务员如何上菜,如何分餐斟酒。对外宾的菜谱制定、环境卫生,样样仔细过问,具体指挥。

1984年6月下旬,世界粮食计划署考察组的4名外宾在莘县考察三天,三天结束之后,考察组在考察报告中给2606项目莘县工程这样评价:“对项目出色的质量和工作的高效率印象很深。”项目二期工程也因此被破例批准了。

1985年孔书记到聊城地区工作,在任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和林业局长期间,他仍然十分关心项目工程。孔书记二次进藏之后,还惦记着项目林,他几次来信询问项目林管护情况。他常说:这片林海来之不易,这是马西人民的命根子。

到1988年,10万亩林海建成了,马西人民战胜了风沙灾害,农业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8)

传承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爱岗敬业精神。在很多人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角落,都有无数个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用双肩扛起责任,用汗水致敬职责,用良心回馈社会,用努力装点世界,……他们的名字各不相同,他们工作的岗位各有千秋。他们是教师,医生,警察,环卫工人……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奉献,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尊敬和肯定。

传承劳动者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广厦千万间,凝聚着每一个建筑者的心血;粮食大米和蔬菜,源于农民的辛劳和汗水;几只粉笔,三尺讲台,教师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生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食佳肴,可口饭菜,源于厨师的劳动;天南地北,取货派件,源于快递员的劳动;清扫街道,城市美容,源于环卫工人的劳动;安全驾驶,载客送人,源于司机的劳动;守卫边疆,保卫国家,源于士兵的劳动。……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传承劳动者的永不过期的时代精神。千百年来,尽管时代在变,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勤奋敬业,务实苦干一直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为此,纵观人类文明史,无论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还是国外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文明瑰宝,都无不凝结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近现代以来,无论是汽车、火车、飞机,还是电灯、电视、互联网等科技结晶,都无不是劳动人民创造得。也正是因为一代代劳动者的接续奋斗,才铸就了今日中国追赶世界潮流的发展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辉煌时代。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如期实现,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要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胜利,还需要久久为功,付出更大努力。新时代更需要发扬光大孔繁森精神,需要更多像孔繁森那样亲民爱民、忠诚正直和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政治能力,就要有孔繁森同志那样信念坚定、献身使命的忠诚品质,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心怀百姓、求真务实,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孔繁森同志生能舍己、死亦无畏的牺牲精神,在新时代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勇挑重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创新进取、担当作为,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勇当先锋,善于作为,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应考的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继续秉承赶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孔繁森精神给了我们清晰的召唤和示范,时刻激励鞭策着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牢记使命担当,更好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灯塔大课堂观后感(篇10)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原是一个泱泱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可是,相邻小国日本却侵占我国东北长达xx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都没一颗热烈的爱国心,若当时人们都行动起来,难道还要怕那个小国日本吗?

现在,爱国之人多了起来。如:被中国人民称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如数学家华罗庚,为国家贡献了一批人才,如王元,陈景润等卓越的科学家,甚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也是爱国的一员,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能坐在如此美丽宽敞的地方学习工作,为将来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有保卫钓鱼_的人士,他们因为有一颗爱国心,这颗爱国心,让他们不畏海上风暴,更将生命置之度外!

梁启超有一名话说得好,“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我们也是中国的一员,我们的心中,己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印,让我们用优异的成绩,充满力量的行动,为我们的祖国争光,让老一辈人自豪地说:“时代,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

“如果你是一个最小的螺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就让我们像雷锋等爱国人士学习,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为祖国这一个美丽的大厦建设,送出一份自己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吧!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精选


我们在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时,观看一部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观后感的存在就是将心中的想法和影视结合起来。观后感写的是自己看完电影后的真情实感,一定要写具体,写真实。你是否会对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也许下面的“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正合你意!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篇1】

郭永怀(1909—1968),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31年7月,郭永怀入读南开大学物理学专业。两年后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转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次年,获康奈尔大学航空学院教职,并成为该院创始人之一。

1956年10月,郭永怀从美国返回祖国,并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58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九所(1964年2月改称九院)副所长、副院长,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同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xx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篇2】

当我再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对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公仆的印象慢慢清晰起来。当人们怀念孔繁森时,我们又回到他的人生中讲述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怎么样的一故事。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进藏以后,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工作3年期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牧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老,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正县所有办公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0个敬老院和养老院,都给孤寡老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的雪水。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去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去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他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次,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孔繁森的去世,让无数藏族同胞伤痛不已,一位90多岁的藏族老人一直哭了半个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藏族习俗摸着脑门为书记祝福,反复念着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看到影片中的这一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他的名字,他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孔繁森是千千万万进藏干部中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他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汉族的领导干部,孔繁森不仅给西藏人民带去了党和内地人民的关怀,而且带领藏族同胞发展经济,生活上也与藏族同胞融合在一起,当地人们不仅把他视为领导,更把他当作亲人。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该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学习他一心为公,公而忘私,公私分明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呕心沥血,一心为人民群众。我们学生党员应把孔繁森同志的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先人后己,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充分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孔繁森同志,重要的是要见诸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以孔繁森为榜样,对照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找差距,从孔繁森同志的事迹中汲取营养,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用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高尚品质和模范行动,带领群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孔繁森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召唤。孔繁森同志从青年时代就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集中的一点,就在于它牢固的树立并忠诚的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一致的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热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篇3】

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天下的人要为天下人着想为天下的人谋福利,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为西藏地区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学习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要关心国家大事、国计民生,做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争取成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篇4】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墓两侧石碑上,镌刻着人们的崇敬。

孔繁森,1944年7月生,山东聊城人,生前两次进藏工作。1992年底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长期在阿里地区工作的唐文明,对当年的一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寒冬时节,下乡途中,孔繁森看见路边有一个帐篷,走进后发现,一个单身母亲在里面抚养着4个孩子。孔繁森掏出身上仅有的80多元钱,留给了这个母亲,临走前还把大衣脱下给一个孩子穿上。

“孔书记当时就对我们讲,如果老百姓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我们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对不起老百姓。”唐文明说。

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阿里地区,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是西藏最艰苦的地区之一。长期贫穷的局面,致使当地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医疗人员短缺。粗通医术的孔繁森,每次下乡都要提前买好药,装在随身携带的小药箱里,随时为群众看病送药。

一次下乡,孔繁森碰到了一位因肺病发作危在旦夕的老人,他立即把听诊器的胶管伸进老人喉咙,将浓痰一口口吸出来,随后运用早年在部队当兵学过的医术,给老人打针服药,直至病情好转。

没有人知道,他帮助了多少人。熟悉他的同事记得,对于农牧区老百姓,孔繁森十分慷慨,在藏工作期间,他几乎没有给家人寄过钱,工资绝大部分用在了补贴困难藏族群众身上。

为了真正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孔繁森认真学习中央精神,把国外高原地区开发和其他省市现代化建设经验与自己的调查研究相结合,为阿里地区的发展描绘蓝图,其中一项就是要努力搞活当地边贸市场。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前往新疆塔城考察边贸事宜,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身上的遗物只有两件,其中一件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最喜爱的那句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孔繁森离开20多年了,当地干部群众仍然忘不了他。孔繁森小学副校长强巴次仁说:“他的故事被写成了歌曲,很多不懂汉语的藏族老百姓都会唱。”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这首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诗句,是长期默默无闻、坚守高原的党员干部群像的真实写照。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篇5】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空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就跑遍了98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严格管理,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篇6】

随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我的心绪不经意间已经漂到了那高原的茫茫雪域之中。

同所有的伟大人物相提而论,孔繁森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经被万人所津津乐道的奇闻逸事。经历传奇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置一提。同那些被流芳百世,千古传唱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相论。他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

一切似乎都不能比。孔繁森已早离我们而去。他应该是停留在上一世纪的一个坐标,但是现在流行的一切又怎么可以和他所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相比。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一个精神坐标、精神指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民族的进步也正是靠了这许多人的标新立异。但我们不要忘记了那些曾经为我们有今天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空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也不要忘记了那些在无名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所有我们应当景仰的人。

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仿佛看到了他火热的心,看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在那个万象更新的年代里,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在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雪域高原阿里,在没有被外来文化所侵蚀的那片净土上升起了一颗让所有人都时代铭记的新星——孔繁森。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篇7】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关于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通用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伴随着观看的过程积累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大多数人对度过的书的印象不深但是对所看过的电影的印象很深。经常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文笔和思维能力。写作品观后感时总是感觉有些困难?也许下面的“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正合你意!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1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2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xx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3

孔繁森20__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1米7左右的个头,一双乌黑的眼睛,一脸坚毅的表情。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七年,20__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国家抽调到西藏工作。孔繁森刚到西藏,就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铭志。

进藏以后,原注定孔繁森担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便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内,孔繁森爱民如子,他不仅和农民一起耕耘、播种、除草,还把自己的工资捐给希望工程。三年后,孔繁森奉调回山东。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再次进藏。他不畏艰辛,担任拉萨副市长,并收养了三个孤儿。然而,作为拉萨副市长的他收入并不是多高,再加上补贴一些困难家庭,他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没办法,他只好买血为自己领养的三个孤儿补充营养。

孔繁森一心为人民,一生为人民正是党的好干部。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4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5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即将降落北京机场的飞机突然故障失去了平衡,随后飞机不受控制的坠落下来,一头扎进了旁边的玉米地里面,随后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了清理,清理过过程中发现了两具紧紧抱一起的尸体,大家都非常疑惑,当相关人员将两人分开的时候被眼前一幕惊呆了,这两人中间是一份刚刚取得的氢弹实验数据,被保护的完好无损,而这两个人就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郭永怀以及他的助手。

为了祖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事业,郭永怀已经不是第一次将生死置之度外,1937年抗战爆发,眼看祖国大地满目疮痍,他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梦想前往加拿大留学,他一心扑到学业上,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随后来到美国在航空大师冯卡门门下,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课题。他在这方面的成绩太突出,所以很快他就成了备受欢迎的专家学者,并受邀到康奈尔大学任教。但是郭永怀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留学的初衷,国内还有四万万同胞等他归来,没过多久他受到钱学森的邀请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一起搞研究。两个爱国青年常常一同忧心祖国的现状,谋划着如何才能为祖国效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百废待兴,一直漂泊海外的郭永怀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心里一直规划着回国效力,但没想到这时候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迅速搜走了所有留美中国学生的护照,不准任何人回国,而这时候的郭永怀正在读博,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打断了他博士毕业就回国的计划,随后他想到为了曲线回国的注意,他在友人的帮助下取得了印度印度某工学院的教职。当他拿着聘书去移民局办手续的时候,却被美国官员告知:只要你企图离开美国,我们就认为你要返回赤色中国。面对如此恐吓,他和其他爱国学生一起决定将这些不公遭遇公诸于众,同时想办法和国内联系,请求帮助。

之后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争取回国的斗争上,这些活动不但耗费心力,同时还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郭永怀从不畏惧,经过不懈努力,他们请求回国的信件终于被成功送回国内,之后中国大使在日贝瓦会议上将这些信件拿出来郑重要求:美方立即释放中国留学生。但是美国的条件是必须释放被中国扣押的几十名美军飞行员,这一消息当时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中国留学生遭遇不公待遇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撤回留学生回中国的禁令,同意了包括郭永怀在内的76名留学生回国。他知道路途艰辛,所以他出发前艰难的决定烧掉自己积累多年的笔记和手稿。

看到这一幕,朋友们的心在滴血,这是郭永怀积攒多年的心血,但是郭永怀含泪说:既然带不走,烧了也没关系,它们早在我的脑子里。就这样一众科学家踏上了归国的轮船,但是轮船却迟迟不开,几个穿制服的大汉却粗暴的在留学生的行礼里面到处翻找,弄的一地狼藉,这时候同行的朋友们都松了口气,都佩服郭永怀烧手稿的先见之明,就这样过了两个多小时轮船才开动。

1956年9月,历尽千辛万苦的郭永怀才终于回到祖国,并得以和同样突破层层封锁回国的钱学森见面,两人一拍即合,准备为新中国的事业大展拳脚,郭永怀说: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能有尊严地站在世界人民的面前。随后他争分夺秒地投入到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不顾周总理不让他们坐飞机的决定,偷偷地搭便机往返于青海和北京。没想到这次从兰州飞回北京的飞机真的出事了,而郭永怀也成了唯一一位为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烈士,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先辈们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我们要更加的努力奋斗,让这盛世不负他们所望。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6

后来,我们还发现他说话态度的严厉程度与对话者跟他的年龄差值成反比。他的一位老学生P与他谈话时就有点胆怯,郭先生批评他时有点严厉。最近,我的一位老学长告诉我,P先生目前已有九十多岁了,他学问不错,不愧是郭先生耳提面命带出来的学生。

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次谈话中,郭先生没向我们讲一句大道理,只是让我们把所有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方法,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两本关于科学史和科研方法的英文著作,使我们体会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

见面以后的。三个月,郭先生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以阿尔文(197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宇宙电动力学》为主要参考书,学习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同时把此书翻译出来。经过一年多努力,我完成了译作,战战兢兢地交了稿。事隔两个月,郭先生把修改稿退给了我,告诉我,按照他的部分修改为标准,好好修改译稿。我一瞧傻了眼,只见稿纸上布满了红字修改。恰好,我那时听完了师母李佩先生的英文课,并学完了所里开设的“英汉翻译理论和技巧”课程,按照导师的修改意见,逐字逐句进行重译,于是,二审得以通过。导师又帮我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后来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印行。可惜的是,郭先生未能看到此书的问世。

那时,力学所的研究生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学习,大家你追我赶,每周一般读书七天,从早上七点读到晚上十点。周日早晨也不敢太晚起床,因为周日上午郭先生经常踱着方步到我们的学习室来。有一个周日,他来了,走到我们仨跟前,满脸笑容,递给我们三张糕点票。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清楚,那个时候吃饭定量,普通糕点也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半斤。郭先生是学部委员,有些许特供,因此,就把糕点票送给了我们。这大概是师母的主意。小小糕点票,里面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进所第二年,郭先生在他的研究室里组织磁流体力学讨论班,集体学习留比莫夫的专著,并讨论手头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从中,我看到了先生的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和宽严相济的组织能力。年纪越长的越有压力,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倒是迎来了学术上的阳光雨露。

几十年过去了,郭先生颀长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他内向、低调,极少有疾言厉色。他喜欢戴着一顶鸭舌帽。走路老低着头,靠着建筑物的围墙走,只要他在中关村,上班的时间总是定数。有时,我们哥儿几个有意在那个时刻,躲在一旁悄悄欣赏这道风景线。可惜,上苍早早地剥夺了我们这样的权利!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7

968年初冬的一天傍晚,邮递员送来一封从呼伦贝尔寄来的家书。郭永怀心尖一颤,这是女儿第一次给他写信啊!

展开信笺,他的神情有些恍惚,他仿佛看见不满两岁的女儿跌跌撞撞地跑过来,稚嫩的笑声像啁啾的小鸟。时间过得真快呀!仿佛就在昨天,他笨手笨脚地从护士手中接过刚出生的女儿,一眨眼的工夫,她就会坐了,会走了。“来,亲亲爸爸。”小家伙摇摇摆摆跑过来,一头扎进他的怀里。接着,热乎乎的小脸蛋使劲拱上来,那种痒痒的、带着奶味的甜蜜把他的整个身心都融化了。想到这里,他粲然一笑,谁知,笑容刚刚漾开又陡然消失。原来,他看到女儿用一枚小小的邮票寄来一个小小的央求。她说,呼伦贝尔天寒地冻,希望父亲给她买双过冬的棉鞋,因为,她的脚已经冻伤了。他吸了口气,丢下信纸,怔怔地立在那儿。

此刻,女儿正在内蒙古自治区插队。他想起女儿临走时,自己到车站送行。列车启动的那一刻,他冲着车窗挥了挥手,不知怎的,视线变得模糊,眼泪就流了下来。现如今,女儿遇到了难处,只好向父亲求助。

郭永怀心神不定地踱了几步,目光又牢牢地盯在信纸的字迹上。看得出,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为此,一向不喜欢逛商店的郭永怀走进了科研基地的小卖部。售货员递过厚实的狗皮棉鞋问道:“多大尺码?”郭永怀一头雾水,他还真不知道女儿的脚有多大。售货员啼笑皆非:连尺码都没搞清楚,咋就跑来买鞋呢?在随后的回信中,他对女儿说:“棉鞋暂没有,你是否画个脚样来,待有了货,一定买……初劳动时要注意,过猛和粗心是一样的,都是不对的。”瞧,在温情脉脉的时候,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父亲并无二致。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8

19xx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L.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xx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xx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为人朴实正直,在频繁的年代,他尊重科学,勇于讲真话。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9

他,就是中共阿里原书记——孔繁森。

假如人生是汪汪大洋中的一条小船,那么,志向是方向盘,工作是发动机。没有志向则船无往,只能在大风大浪中晕头转向,随波逐流,终无所成;不努力工作,纵然有了方向,也只能是守株待兔,停滞不前。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去工作。孔繁森也正是为了西藏阿里,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记得他来到西藏,第一次主持会议的时候,他不是侃侃而谈,不是气宇轩昂,不是决心如山倒,也不是誓言重重。他只是平淡地说了声:“你们会在我心中。”正是这个看似平凡的志向,拉开了他西藏工作的序幕。为他光辉的历程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江泽民爷爷曾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孔繁森就是这样的典范。

忘不了多少个夜晚,他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个白昼,他在黄土沙中奔波;忘不了他踏遍了每户人家的门槛,慰问了每个老人,鼓励过每个孩子,帮助过每个家庭;也忘不了他曾收养过两个孩子,对他们关怀备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装着的始终是藏族的孤儿,藏族的老阿妈、老阿爸。

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奶和血。”孔繁森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永远刻在藏胞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在全国人民心中永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声誉,但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老英雄李玉安、井玉琢,引功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他们虽名不显世、誉不骄人,但又何尝不是具有崇高精神的共产党员呢?

无私奉献是时代的需要,是孔繁森给我们这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呀,指引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的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他对祖国人民的爱。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篇10

一个生命不可能延缓到永远,但他的精神却可以永世长存。孔繁森同志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深入到阿里地区————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群众的生活奔忙。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亲自深入高原地区的部队、村寨、学校、牧民家中调查研究,解决困难,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为了解决雪灾中牧民的生活问题,他用普实的语言和行动温暖鼓舞着广大群众,用无私的爱心向人民奉献一切。影片中他满腔热忱为群众服务,为国家利益不计较家庭个人得失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

孔繁森同志的一生,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祖国。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辉!

学习孔繁森同志,就要从他那种认真务实的“螺丝钉精神”学起。电影中的点滴小事,却反映了他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记得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人生在世,要又满足又不满足。哪个岗位都能有所作为,不要总是挑剔,要满足。自己并不是做得那么完美,永远有努力的余地,要不满足。”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为全国共产党学习的榜样,他的螺丝钉精神是成就这一切的关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具有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的“螺丝钉精神”。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共产党的先进性有过一个通俗的解释:他说,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孔繁森同志正是用他那种“螺丝钉精神”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像孔繁森同志学习,树立“螺丝钉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表现在我们每个人对党员身份的珍惜,对党的形象的爱护,对党性的忠诚和对党员要求的自觉。

机器再大,没有螺丝钉或者螺丝钉松松垮垮不行。人再有本事,没有螺丝钉精神也不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任何党员,不管是党的干部还是我们普通党员,作为无产阶级先进组织的一分子,就像一部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要意识到自己承担的一份责任。我们党的先进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都是靠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的力量来组成的。

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浦东新区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灯塔课堂28观后感系列


电影可以赋予我们创作的灵感,内心深处都会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写观后感除了有作品内容,更要求结合自身和实际,不可夸大。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怎样才能突出这篇观后感的特别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灯塔课堂28观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1

由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科学报国、永远怀念—郭永怀生平事迹展”22日在钱学森图书馆开幕,共展出了146幅照片,文献实物17组件、多媒体视频3组,全方位展现了郭永怀科学报国的一生,不少珍贵资料首次公开展出。

《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新书出版座谈会同日在钱学森图书馆举行,纪念“两弹元勋”钱学森和郭永怀光辉的一生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中,郭永怀是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方面研制中均作出重要贡献,且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无私奉献、勤奋终身、实事求是、质朴正直、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品质受人尊敬,而他用血肉之躯保护机密文件,以身许国的牺牲精神亦感人至深。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与郭永怀近30年的交往堪称伯牙子期之交,在当代中国科学界被视为典范,传为佳话。钱学森曾在回忆好友的文章中写道,郭永怀是他最为相知的挚友……平日里,他们相互切磋学问;苦恼时,彼此倾吐真情;紧要关头,全力推荐放手相托。他们不仅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而且始终秉持科学报国的使命担当,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次展览分为“荣成之子潜心求学”“扬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越”“家国情怀大师风范”“以身许国壮烈牺牲”“怀瑾佩玉爱在天际”“科学报国至诚之交”七大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报国至诚之交”这一板块,重点展示了钱学森、郭永怀二人之间深厚、真挚的友情故事,其中钱学森收集的有关郭永怀的剪报资料等钱学森图书馆藏珍贵原件均系首次公开展出。

当天,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赠送“小罗克韦尔”奖章复制件。据了解,钱学森所获的“小罗克韦尔奖章”是国际理工研究所于1982年设立的最高奖项,每年授予至多3位在国际理工界有极高声望的科学家,同时入选“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录”,这是现代理工学界所能入选的最高荣誉等级。

张安胜还向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赠送钱学森手稿的复制件(写有nothingisfinal的信封)。1941年,钱学森在存放《柱壳轴压屈曲》最后一稿手稿的信封上写上了“final”(完结),但立即意识到,科学家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他又写上“Nothingisfinal”(凡事皆无止境)。

《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一书共收录钱学森研究文章22篇,分“志在报国”“奠基航天”“思想光芒”“时代楷模”“‘我的父亲’”五大部分。全书收录内容多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理论深度的论文,涵盖钱学森成长历程、开创中国航天伟业、作为战略科学家的思想与特质,以及他作为人民科学家的崇高风范等。本书既具思想性和理论性,又具可读性和实用性。全书通过深入挖掘钱学森身上折射的党性光辉和精神特质。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2

在昏暗的封建王朝,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恶魔弯腰。

爱国诗人屈原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的离间,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心而被诬陷,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骚》这部伟大的著作。屈原几经挫折,被长期流放到沅一带。他虽被放逐,但一颗心仍眷恋故国。他经常在江边徘徊,披散着头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天,他向老渔夫表示了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他说:“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高洁的性格蒙受世俗的污辱呢?我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把自己埋葬在鱼肚里好了,怎能让清白的颜色,受到世间的污秽的沾染呢?”最后,屈原怀中抱着石头,投泊自杀了。屈原的自杀,表现了他热爱楚国的精神,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志趣,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愿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苏轼,宁可在牧羊,天天挖掘野鼠穴内的野草和干果充饥,也不投降于单于。降将李陵厚颜无耻地劝说苏轼投降,而苏轼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我也是甘心乐意的。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他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含辛茹苦、历尽折磨,却宁死不屈,始终终于祖国,特别是当那些叛徒、败类诱降他时,更表现出他那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

有黑暗就会有光明,这些爱国志士为了祖国宁死不屈,留下了慷慨的誓言。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3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原是一个泱泱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可是,相邻小国日本却侵占我国东北长达xx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都没一颗热烈的爱国心,若当时人们都行动起来,难道还要怕那个小国日本吗?

现在,爱国之人多了起来。如:被中国人民称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如数学家华罗庚,为国家贡献了一批人才,如王元,陈景润等卓越的科学家,甚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也是爱国的一员,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能坐在如此美丽宽敞的地方学习工作,为将来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有保卫钓鱼_的人士,他们因为有一颗爱国心,这颗爱国心,让他们不畏海上风暴,更将生命置之度外!

梁启超有一名话说得好,“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我们也是中国的一员,我们的心中,己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印,让我们用优异的成绩,充满力量的行动,为我们的祖国争光,让老一辈人自豪地说:“时代,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

“如果你是一个最小的螺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就让我们像雷锋等爱国人士学习,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为祖国这一个美丽的大厦建设,送出一份自己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吧!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4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如期实现,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要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胜利,还需要久久为功,付出更大努力。新时代更需要发扬光大孔繁森精神,需要更多像孔繁森那样亲民爱民、忠诚正直和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政治能力,就要有孔繁森同志那样信念坚定、献身使命的忠诚品质,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心怀百姓、求真务实,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孔繁森同志生能舍己、死亦无畏的牺牲精神,在新时代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新时代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勇挑重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创新进取、担当作为,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勇当先锋,善于作为,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应考的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继续秉承赶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孔繁森精神给了我们清晰的召唤和示范,时刻激励鞭策着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牢记使命担当,更好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5

我的祖国是有着悠久而的历史的中国。在元朝,它曾经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在唐宋,她又曾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在近代,她遭受了战争的磨难,变得贫穷落后。但,经过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后,中国又重新站起来了。建国后的新中国,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光辉灿烂的成就。今天,她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国际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爱祖国,因为她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欢欣鼓舞的现在和鲲鹏展翅的未来。回想中国的发展历程,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例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以及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成功发射,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办……这些,都让我们兴奋不已;而我们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美好,一天比一天幸福。我爱祖国,因为她有显赫的伟业和精明强干的人民。我,作为一个喜欢旅游的青年,对于祖国的美好,感受最深的当属那或气势磅礴、或姿态万千的大好山河。如旷世绝俗的亚龙湾、奇美俊秀的黄山、如梦如幻的漓江……

当我站在亚龙湾晶莹剔透的沙滩上,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最和煦的阳光,欣赏着最湛蓝的天空海水时,觉得大自然似乎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都赋予了亚龙湾。当我潜入清澈透明的海水,看见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在柔软的珊瑚从中穿梭而过,种类繁多的海星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像刺猬一样满身带刺的海参在漫步时,我深深地陶醉在了亚龙湾海底那美轮美奂的景色中……

当我来到黄山的散花坞,眺望远处云雾缭绕、云海盘旋的梦笔生花景观时,觉得那里插着好像是一支神仙之笔,笔杆上绽开着一簇簇绿色的花朵,或许神仙就用这支笔来吟诗作画吧。咦,神仙之笔旁怎么有如此巨大的笔架?上面架着的笔是不是都被仙人拿走了?我真想用仙人的笔来抒发对奇美俊秀的黄山的赞美之情啊!我乘着竹筏,顺着烟波浩渺的漓江缓缓而行,两岸的山有些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瞧,一只巨大的石头象正把鼻子伸进江里吸水呢,竹筏快划吧,不然,大象的“花洒”就对着这边喷水了!看,是谁的细尾巴朝着竹筏这边甩来?竹筏往前划,我才看清了,哦,原来是一只驮着货物的石骆驼正在赶路呢。奇怪,前面怎么更朦胧了?我带着疑惑踮起脚,使劲向前望去,只见一匹石头马前蹄腾空,尾巴夹在两只后腿之间,正奋勇地向前奔去。竹竿一撑,竹筏便往前飘去,我更用力地踮起脚尖,哎!我又看见了另一匹石马,这匹石马的鬃毛被风吹得飘动起来,尾巴有力的向一边甩去,后足蹬起了多少尘土啊!竹筏离那两匹马越来越近,我接着看见了第三匹、第四匹……一共有九匹,这一定就是九马画山了……烟雨中的漓江,如诗如画,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我爱祖国,因为她有壮丽的山川、秀美的景色让我陶醉,更因为她有广大勤劳的人民不断为她添光增彩,其中还有我,因为我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心!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6

1990年8月,赵维东作为山东省第六批援藏教师的领队到西藏日喀则地区执行援藏任务。“起初觉得还挺新鲜,但是后来就头疼,腿迈不动,有了高原反应,一个个都难受得不得了。”赵维东记得很清楚,“下午一点钟左右,一辆车到了,车上下来一个中年人,穿着西服,戴着礼帽,山东人。我知道他就是孔繁森。”

这就是赵维东与孔繁森的第一次见面。

孔繁森给援藏教师们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政策和有关情况,尤其提到援藏要过四关。“第一关是环境关,第二关是生活关,第三关是政治思想关,第四关是民族政策关。”他特意叮嘱援藏教师们,到了西藏要为人民服务,要遵纪守法,要多干实事。

“他很诚恳,就像亲人一样对老师们很关心,第一次接触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赵维东回忆道。

“在以后的援藏日子里,我们牢记孔书记的告诫并以此互相勉励。”再见面,是在一个月以后的援藏教师座谈会上。“他跟我握手,问教师们都适应了吗。还说,有什么困难可以给他打电话,他一定会帮助我们。”赵维东说。“有事儿言语,我会帮忙的。”这句话成了孔繁森的“口头禅”。

“我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7月15日,完成援藏任务回山东之前,那天我们去跟孔书记辞行。”在赵维东的记忆中,孔繁森办公室房间不大,两个沙发,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孔繁森说:“祝福你们圆满完成任务,你们做了不少好事。我也快到期了,我也会回去,到时候我们再相见!”

后来听到孔繁森遇难的消息时,赵维东一时不敢接受。“当时非常悲痛,将近一周的时间,我们在西藏交往的事情,不断涌上心头。”时隔多年,再讲起那段经历,他还是落下了眼泪。

赵维东与孔繁森仅有三面之缘,但一生铭记。“第一印象就是很热情,乐于助人;再一个就是他有很强的事业心,下去搞调研,抗震救灾,看望孤寡老人,去学校视察,一碰到有帐篷有牧民,就去了解情况,进行调研;第三个印象,就是有强烈的公仆意识,他对西藏人民群众感情特别深。援过藏的人特别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亲身经历了那样的环境,也听藏民反映过他的事迹,他确实以公仆心为西藏人民服务。”

“他曾经说过,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西藏的土地就是我的家,我要用实践证明共产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两次进藏,一共十年,他将最好的青春献给了西藏。”手捧着与孔繁森的合影,赵维东感触颇深。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7

在聊城东昌湖畔的孔繁森纪念馆里,陈列着三件国家一级文物——一个小药箱、一个听诊器、一本写着遗嘱的笔记本。据介绍,孔繁森下乡有“四必到”:必到敬老院,必到学校,必到边防哨卡,必到贫困牧民家庭。而这每一样,都记录着孔繁森在西藏走过的路。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在海拔4700米的岗巴县3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进藏后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每次下乡,孔繁森都身背药箱,为群众治病,藏族农牧民称孔繁森为“药箱书记”。孔繁森在指挥抗震现场连续奋战七天七夜,还亲自抚养三个藏族孤儿。短短一年多时间,孔繁森在阿里走访98个乡镇,行程8万多公里。而孔繁森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存款——8.6元;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这些关于孔繁森的故事,纪念馆的讲解员已经讲了无数遍。纪念馆宣传部负责人周会说:“xx年,馆里组织了‘重走繁森路’工作组,一行八人到西藏,进行文物征集工作和关于孔繁森身边人的口述访谈工作。”也就是这一次“重走繁森路”,让周会对讲解了无数遍的孔繁森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

在“重走繁森路”的49天里,他们采访了40多位孔繁森生前的好友、同事,还有接触过的人。令周会印象深刻的事情和感动的瞬间有很多,受孔繁森帮助的商人黎穆萨以感恩的心态赞助当地大学生上学,收到孔繁森为当地老百姓做的擀面杖……“孔繁森身上的那种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像一面旗帜一样,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狮泉河在苍茫雪山前静静流淌,山河无言,历史回响,孔繁森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人们对孔繁森永远的纪念。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8

“提起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这位共产党员在50年的生命历程中,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党和国家,献给了那片他热爱的雪域高原……”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孔繁森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形象浮现在大家眼前。

xx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这个有意义的历史时刻,为将理想信念火种、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山东移动聊城分公司(以下简称聊城移动)、东昌府区阳光小学共同开展“党建和创”活动。聊城移动利用移动“5G+VR”技术,为阳光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让大家体验了一次沉浸式“5G+VR”数字化学习,共同学习了孔繁森精神。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5G+VR”红色基地场景由聊城市政府牵头打造,并将其作为聊城市5G新技术在红色宣讲场景应用的重点示范标杆。6月20日,聊城移动在接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5G覆盖任务后,连夜制定施工方案,立即开工,仅用24小时即完成传输布放、天馈安装、设备开通,准时优质地完成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5G室分覆盖。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5G建设和投入使用,有效破除了传统宣讲困境,使聊城的红色基地资源实现“信息化”。同时,将孔繁森同志事迹与VR技术相结合,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每一个学习的人作为主角,在虚拟世界中切实接受孔繁森精神的洗礼。

活动当日,通过现场讲解加“5G+VR”同步直播方式,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阳光小学两处活动现场,广大党员群众、师生代表“重走援藏路”,共同学习了孔繁森精神。阳光小学活动现场的部分同学跟随现场讲解员,成功构建“虚拟化、沉浸式”的学习教育云平台,通过VR同步直播,以第一视角重走孔繁森同志的奋斗路。不少同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聊城移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阳光小学的同学们还通过5G+VR眼镜,了解了抗日战争,感受了长征精神,“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孩子们“回到了从前”,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体会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作为植根聊城市的5G主导通信运营商,聊城移动牢记央企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下一步会利用通信优势创建更多党建产品,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党建宣传智能化、多媒体化、科技化,助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9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有一心报效国家,却被奸人害死的岳飞;有都城被毁,投江殉国的屈原;有渴望山河统一,至死挂念的陆游;有捍卫国人利益,愤然禁烟的林则徐……妈妈告诉我,这些人都很爱国。虽然当时幼小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爱国,但这些人物故事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渐渐地,长大的我自己也从书中读到了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有靠吃野草棉花与日军抗争,誓死保卫国土的抗日将领杨靖宇;有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做贡献的数学家华罗庚;有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氢弹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这些人物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一种令人敬佩的深厚情感,这就是爱国。

那么我该怎样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疫情期间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是一种表达;用自制手抄报宣传抗洪英雄的事迹,也是一种表达;把自己的压岁钱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当然是一种表达;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更是一种表达……

现在的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暂时还做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只要我能像上面我所了解和学习的那些人物一样,心里装着国家,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就是爱国最简单的表达。

灯塔课堂28观后感1000字


在欣赏优秀影视作品时,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获得更多感悟,到影片结局的时候,大家都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以后,可以将给自己的感悟结合自己的见解写出一篇观后感,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你正准备写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帮大家整理的灯塔课堂28观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1

在我国为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一共23位,这23位科学家分别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元勋的荣誉称号和功勋奖章。在这其中只有郭永怀先生一人参加了三个项目,钱学森先生是参与了导弹和人造卫星的项目。而说起郭永怀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感到陌生,这是因为当年这颗璀璨耀眼的科技之星过早的陨落,使得他的名字没有给人们留下过多记忆,但是他的功绩在历史上是永不磨灭的。

郭永怀早年经历

1909年4月 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他是家中第4个儿子。在他10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了学堂里面读书,17岁时考入了青岛大学附中,20岁考上了天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两年后郭永怀从预科班毕业开始了大学生涯;那时候的他对数学和光学极其喜爱,便在大学期间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在大学里郭永怀很快就受到了顾静微先生的欣赏,开始重点培养郭永怀;后来郭永怀听闻中国著名光学家饶毓泰教授归国,并在北京大学任教。为了跟随饶毓泰先生学习,他奋发图强的学习,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进入北大的郭永怀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饶毓泰教授的赏识,并且毕业后在饶毓泰先生身边担任助教。

1939年,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三人在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的帮助下得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结果他们在登船时发现护照竟然是日本人签发的,三人一致认为宁可不留学也不能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于是纷纷放弃留学的机会;一直到1940年他们才再次有机会前往加拿大留学。

为顺利归国,烧毁多年研究成果

1941年,郭永怀转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博士学位的攻读,那时的郭永怀和钱学森一起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数论论文,给超音速飞行提供了理论基础;1946年郭永怀以一篇优秀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开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教授。在这期间,他多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的超音速飞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一心想报效祖国的郭永怀在美期间尽量避免和那些敏感部门打交道,就是为了以后可以顺利回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郭永怀的耳中,冲击着他那颗炙热的赤子之心,他在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决定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可是当时的郭永怀在学术上如此高的成就引起了美国当局的注意,当时的美国政府不断制造障碍,使得一大批向郭永怀、钱学森这样的优秀爱国科学家无法回到祖国;那时郭永怀不断和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同事讨论,希望可以想出一种方法来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一种合适的途径贡献给祖国。

1955年8月,郭永怀终于等来了归国的机会,那时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以及日内瓦中美会谈,使得美国取消了对中国学者的禁令;听闻此事的郭永怀顿时满心欢喜,天天和同事盘算着何时回国。而他的很多朋友却劝阻郭永怀回国,说道

你在美国当教授多好,孩子以后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你为啥就是忘不了那个贫穷的国家呢。

郭永怀听后顿时就来了气回到家贫国弱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后来他在《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中说道:

新中国建立以来,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被驱逐出了中国大陆,中国人民可以真正地抬起头来了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河山。

1956年,回国前夕的郭永怀为了不再给美国当局制造节外生枝的机会,便将自己十多年写的未发表的资料一把火烧了,当时他的学生和同事都表示惋惜,而郭永怀却说道省的他们再找我麻烦,反正这东西我已经装在了脑子里,属于我的知识美方是无法扣下的。

在郭永怀夫妇登上回国的船后,果不其然遭到了美方特务的调查,他的同事核研究科学家张文裕、王承书夫妇也遭到了搜查,因为搜查使得轮船开船时间都延迟了两个小时,所幸无人被扣押。

全身心建设祖国,不料遭遇空难

回国后的郭永怀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待,周总理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激动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后来他在钱学森(1955年回国)的推荐下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飞行力学等研究工作中;经常早出晚归,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连节假日都不休息埋头工作。1963年郭永怀跟随科研队伍前往了青海基地,帮那里的研究小组解决了不少的难题,被称为研究领域的三大菩萨之一(其他两人为理论、实验部门的负责人)。

在1960年到1968年期间,郭永怀先后进行了核武器的研发和试爆、反潜核武器的指导、人造卫星的研究发射。此外,他还对潜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实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无数科研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国核武器在郭永怀在任的8年时间里,实现了从零到原子弹、氢弹、核航弹和核武器导弹的成功实验。每当谈论起这些,郭永怀都会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科研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可以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辱的话挂在嘴边。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实验基地发现了一条线索,需要赶紧返回北京研究。结果在5日凌晨的首都机场,郭永怀乘坐的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向偏离跑道一公里以外的玉米地扎了下去,顿时火光四射。经过紧急救援,人们根据郭永怀平时穿的衣物从飞机遗骸中认出了郭永怀的遗体,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抱在一起;当大家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他俩中间夹着一个公文包,公文包里的研究资料被保护地完好无损。

很难想象在飞机遇险的时候,在面临死亡的最后一刻,郭永怀居然选择了用自己的身躯来保护国家的秘密资料;中央领导人在得知郭永怀的牺牲后悲痛不已,并表示要彻查此事。另一边的实验基地在他牺牲22天后,取得了热核导弹试验的成功,但是这时的郭永怀却无法亲眼见到这景象。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授予了烈士的称号;1999年,他又被补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一位获得该荣誉的烈士科学家。钱学森晚年在回忆郭永怀时曾说到:美国人说我顶得上五个师,那郭老可顶十个师。

正是由于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惜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原子弹造出来的伟大创举,才使得我国今天可以免受西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十多亿中华儿女不用生活在帝国主义的核阴影之下。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2

由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科学报国、永远怀念—郭永怀生平事迹展”22日在钱学森图书馆开幕,共展出了146幅照片,文献实物17组件、多媒体视频3组,全方位展现了郭永怀科学报国的一生,不少珍贵资料首次公开展出。

《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新书出版座谈会同日在钱学森图书馆举行,纪念“两弹元勋”钱学森和郭永怀光辉的一生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中,郭永怀是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方面研制中均作出重要贡献,且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无私奉献、勤奋终身、实事求是、质朴正直、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品质受人尊敬,而他用血肉之躯保护机密文件,以身许国的牺牲精神亦感人至深。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与郭永怀近30年的交往堪称伯牙子期之交,在当代中国科学界被视为典范,传为佳话。钱学森曾在回忆好友的文章中写道,郭永怀是他最为相知的挚友……平日里,他们相互切磋学问;苦恼时,彼此倾吐真情;紧要关头,全力推荐放手相托。他们不仅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而且始终秉持科学报国的使命担当,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次展览分为“荣成之子潜心求学”“扬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越”“家国情怀大师风范”“以身许国壮烈牺牲”“怀瑾佩玉爱在天际”“科学报国至诚之交”七大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报国至诚之交”这一板块,重点展示了钱学森、郭永怀二人之间深厚、真挚的友情故事,其中钱学森收集的有关郭永怀的剪报资料等钱学森图书馆藏珍贵原件均系首次公开展出。

当天,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赠送“小罗克韦尔”奖章复制件。据了解,钱学森所获的“小罗克韦尔奖章”是国际理工研究所于1982年设立的最高奖项,每年授予至多3位在国际理工界有极高声望的科学家,同时入选“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录”,这是现代理工学界所能入选的最高荣誉等级。

张安胜还向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赠送钱学森手稿的复制件(写有nothingisfinal的信封)。1941年,钱学森在存放《柱壳轴压屈曲》最后一稿手稿的信封上写上了“final”(完结),但立即意识到,科学家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他又写上“Nothingisfinal”(凡事皆无止境)。

《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一书共收录钱学森研究文章22篇,分“志在报国”“奠基航天”“思想光芒”“时代楷模”“‘我的父亲’”五大部分。全书收录内容多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理论深度的论文,涵盖钱学森成长历程、开创中国航天伟业、作为战略科学家的思想与特质,以及他作为人民科学家的崇高风范等。本书既具思想性和理论性,又具可读性和实用性。全书通过深入挖掘钱学森身上折射的党性光辉和精神特质。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3

我的祖国是有着悠久而的历史的中国。在元朝,它曾经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在唐宋,她又曾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在近代,她遭受了战争的磨难,变得贫穷落后。但,经过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后,中国又重新站起来了。建国后的新中国,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光辉灿烂的成就。今天,她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国际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爱祖国,因为她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欢欣鼓舞的现在和鲲鹏展翅的未来。回想中国的发展历程,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例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以及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成功发射,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办……这些,都让我们兴奋不已;而我们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美好,一天比一天幸福。我爱祖国,因为她有显赫的伟业和精明强干的人民。我,作为一个喜欢旅游的青年,对于祖国的美好,感受最深的当属那或气势磅礴、或姿态万千的大好山河。如旷世绝俗的亚龙湾、奇美俊秀的黄山、如梦如幻的漓江……

当我站在亚龙湾晶莹剔透的沙滩上,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最和煦的阳光,欣赏着最湛蓝的天空海水时,觉得大自然似乎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都赋予了亚龙湾。当我潜入清澈透明的海水,看见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在柔软的珊瑚从中穿梭而过,种类繁多的海星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像刺猬一样满身带刺的海参在漫步时,我深深地陶醉在了亚龙湾海底那美轮美奂的景色中……

当我来到黄山的散花坞,眺望远处云雾缭绕、云海盘旋的梦笔生花景观时,觉得那里插着好像是一支神仙之笔,笔杆上绽开着一簇簇绿色的花朵,或许神仙就用这支笔来吟诗作画吧。咦,神仙之笔旁怎么有如此巨大的笔架?上面架着的笔是不是都被仙人拿走了?我真想用仙人的笔来抒发对奇美俊秀的黄山的赞美之情啊!我乘着竹筏,顺着烟波浩渺的漓江缓缓而行,两岸的山有些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瞧,一只巨大的石头象正把鼻子伸进江里吸水呢,竹筏快划吧,不然,大象的“花洒”就对着这边喷水了!看,是谁的细尾巴朝着竹筏这边甩来?竹筏往前划,我才看清了,哦,原来是一只驮着货物的石骆驼正在赶路呢。奇怪,前面怎么更朦胧了?我带着疑惑踮起脚,使劲向前望去,只见一匹石头马前蹄腾空,尾巴夹在两只后腿之间,正奋勇地向前奔去。竹竿一撑,竹筏便往前飘去,我更用力地踮起脚尖,哎!我又看见了另一匹石马,这匹石马的鬃毛被风吹得飘动起来,尾巴有力的向一边甩去,后足蹬起了多少尘土啊!竹筏离那两匹马越来越近,我接着看见了第三匹、第四匹……一共有九匹,这一定就是九马画山了……烟雨中的漓江,如诗如画,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我爱祖国,因为她有壮丽的山川、秀美的景色让我陶醉,更因为她有广大勤劳的人民不断为她添光增彩,其中还有我,因为我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心!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4

童第周说过,愿效老牛,为国捐躯。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文天祥,岳飞,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顾炎武,陆游;无论是古代的屈原,还是近代的秋瑾,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西汉名将霍去说过,匈奴未灭,无以家为;明朝末年,清兵入侵中原,史可法坚守扬州城,决心以身殉国;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拒毒于门外,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流放依犁;朱自清一身重病却拒绝“救济粮”;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作投枪,打击敌人……这些都是爱祖国高于一切的英勇战士,他们的这中爱,是千百年来人民对自己祖国一种深厚的感情,是赤子对母亲最真挚,最热切,亘古及今不衰的爱。

热爱祖国是不会理会祖国究竟是富裕还是贫穷。正是贫穷落后,才真正考验得我们,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更加把热爱祖国的美德发扬光大!改变祖国的面貌。

法国的拿破仑说过,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我们应该景仰为了祖国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乃至是生命的人,置国家利益而不顾的人应遭世人的嶉弃!

灯塔课堂28观后感 篇5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原是一个泱泱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可是,相邻小国日本却侵占我国东北长达xx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都没一颗热烈的爱国心,若当时人们都行动起来,难道还要怕那个小国日本吗?

现在,爱国之人多了起来。如:被中国人民称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如数学家华罗庚,为国家贡献了一批人才,如王元,陈景润等卓越的科学家,甚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也是爱国的一员,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能坐在如此美丽宽敞的地方学习工作,为将来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有保卫钓鱼_的人士,他们因为有一颗爱国心,这颗爱国心,让他们不畏海上风暴,更将生命置之度外!

梁启超有一名话说得好,“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我们也是中国的一员,我们的心中,己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印,让我们用优异的成绩,充满力量的行动,为我们的祖国争光,让老一辈人自豪地说:“时代,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

“如果你是一个最小的螺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就让我们像雷锋等爱国人士学习,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为祖国这一个美丽的大厦建设,送出一份自己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吧!

灯塔课堂28观后感收获精选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观看完的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灯塔课堂28观后感收获精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灯塔课堂28观后感收获(篇1)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神州大地,严重影响和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了更好的控制疫情,学校延长假期,为了不影响同学们学习知识,我们开始了网络教学。刚开始,我抱着疑问的态度,网络教学一定不如课堂上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但是一周的网课下来,让我对网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网课对同学们专注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课时你必须全神贯注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各项任务;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你可以在“答疑”时间内找老师解答,或是选择回放观看,这样知识点就掌握的更好了;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性,老师也会活跃氛围,让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也会根据每个学生递交的答案及时给与批改,在这种上课模式下,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收获。

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我感受更多的是教师的辛苦付出。例如我们的许老师每天从早到晚的陪伴,晨间点名、准备上课,无论哪位教师在上课,许老师都在视频中观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个别调皮的同学不专心,老师会立即纠正,同学就专心的学了起来。课间时间也会让我们适当放松,走动走动或是喝水或是眺望远处,适当的休息,类似这样点点滴滴的付出真的深深打动了我,像许老师这样的老师还有许多,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付出了许多艰辛,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备课、录制视频方面一定集思广益;在上课的同时还要对同学递交的答案立即给与评价,在“答疑”时间内要根据每个同学有疑问的地方立即给与解答……,老师的认真、负责、敬业、耐心、爱心深深的感动着我。

作为一名超银学子,在这种良好的精神氛围下学习,我一定会认真学习,不辜负每一位教师的付出,让自己在网络教学中收获更多,让我们一起为之努力奋斗吧!

灯塔课堂28观后感收获(篇2)

从“争气”到“领跑” 百年京张绽放新荣光

在20__年即将和我们告别之际,祖国母亲再一次为我们送上了一份“出行大礼”。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__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__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京张高铁的开通,让我瞬间回忆起小时候在课本上学过的一篇文章——《詹天佑》。课文为我们讲述了__05年京张铁路艰难的修建过程,整篇文章的意义和亮点在于两个字——争气。当时,我国尚没有一条国人独立主持设计、建造、运营的干线铁路,然而,留学归来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打破了这个记录。他克服了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将南美伐木所用的“人”字形铁路首次运用在我国干线铁路上,靠人工一下一下挖出来八达岭隧道,通过延长距离,顺利通过了京张铁路关沟段33‰大坡度,将原本需要开挖1800多米的八达岭隧道缩短为1091米。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一举打破了国外认为“中国人不能自己修铁路”的言论,实实在在地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如今,距离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已经过去110了。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诸多磨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权站起来,从“开除球籍”的边缘奋起直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1年,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进程,大踏步地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百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实现了从举步维艰到一日千里的跨越,实现了从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电气时代到高铁时代的飞跃。

灯塔课堂28观后感收获(篇3)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有一心报效国家,却被奸人害死的岳飞;有都城被毁,投江殉国的屈原;有渴望山河统一,至死挂念的陆游;有捍卫国人利益,愤然禁烟的林则徐……妈妈告诉我,这些人都很爱国。虽然当时幼小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爱国,但这些人物故事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渐渐地,长大的我自己也从书中读到了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有靠吃野草棉花与日军抗争,誓死保卫国土的抗日将领杨靖宇;有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做贡献的数学家华罗庚;有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氢弹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这些人物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一种令人敬佩的深厚情感,这就是爱国。

那么我该怎样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疫情期间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是一种表达;用自制手抄报宣传抗洪英雄的事迹,也是一种表达;把自己的压岁钱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当然是一种表达;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更是一种表达……

现在的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暂时还做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只要我能像上面我所了解和学习的那些人物一样,心里装着国家,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就是爱国最简单的表达。

灯塔课堂28观后感收获(篇4)

对奖赏不敢兴趣。教师对学生评价,不要过于超负,比如:无论搞什么活动和课上奖励什么小红旗,小红花,五角星等,学生的面积大了,甚至每一名学生所得太多了,学生就有反感,就认为得与不得都一样,起步到促进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还有骄傲自满,听不得批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人赏识。新课堂提倡课堂功能评价的独立性和发展性,可以说既满足了学生渴盼表现的心理需要,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对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中,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在很大的程度上仍处于依赖“外部权威人物评价

”阶段。为此,过多过滥的表扬时期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反而一再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从而滋生骄傲,自满情趣。这类学生的突出表现之一就在于听不得任何人的批评,一旦受批,则极易产生对抗情绪,消极心理,心理上难以承受“天堂到地狱”之别。这一代孩子大多

是独生子女,父母的高度期望带来的高度满足使大多数学生不知“苦为何物”,并且,自小养成的“外部归因”而看不到自身的丁点错误,加之进校后教师先甜后苦的评价策略使其“妄自尊大”的心理更进一步,殊不知,温室里的花朵更需要的是自然烈日、暴雨、狂风的洗礼,方能顽强的成长。而着一些孩子一旦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经常受不如意的事实,心里无法承受这些“巨爱”,从而产生焦虑、自卑、自异等不良心理。痛苦得不到及时调解,极易产生不良后果。

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呼唤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才,而生活在“甜言蜜语”“暖风轻拂”中。环境下的孩子们未来能面对这样的社会竞争吗?是否要等到他们在社会里栽了跟头才能体验到学校与社会的区别呢?是的,挫折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修正自是过高的不良品质有极大的益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孩子们承受适当的挫折感作为教师或家长,主要是在语言上加强做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同时,挫折教育也是要让每位学生明白,在人生中取值和生活道路上,没有一天道路是铺满鲜花,洒满阳光的比值大道,更有可能布满了荆棘但只要我们有信心,采用恰当的方法,定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观后感《灯塔大课堂观后感900字10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灯塔大课堂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