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900字通用。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阅读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好途径,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向往作者笔下的生活。读完这个作品中,让我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我要用读后感把它记录下来。什么样的作品读后感才算是高质量的读后感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昭君出塞的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1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题记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这是林黛玉的《五美吟。明妃》。诉说的是四美中的"落雁"王昭君。一个化解匈汉干戈的传奇女人。

茫茫沙漠,沙粒遍布。却掩盖不了你那绝美的容颜,一身红装的你,妖娆,妩媚。如此娇弱的你却用你瘦弱的肩膀扛起来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但你却义无反顾的将它扛了起来。你用你的智慧换取了汉朝与匈奴之间长达60年之久的和平。在你的努力下,呼韩邪单于打破了旧传统,开辟了我国北部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并接受了汉朝中央领导,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开创了汉朝与匈奴两族的团结合作的新局面。

你抱着你心爱的琵琶,一曲《昭君怨》震动了整个长安城,同时深深的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当汉元帝和满朝文武大臣,看到你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时,他们那惊诧的眼神,令人震惊。而此时的元帝更是悔恨万分,但是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不能出尔反尔,他只好忍痛望着你和呼韩邪单于登上马车离开长安城。

昭君,也许有人说你傻,笑你不知变通,但是我明白你是不想与那些卑鄙的小人有什么瓜葛,因为你有一颗纯洁的心。而你的那个决定也深深的震撼了我,最初我也不理解你为什么的放着好好的皇宫不住而大老远的走去那沙漠,还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厮守一生,不过现在我懂了,也理解你的做法了,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做出和你一样的抉择,因为牺牲一个人的幸福,换来的是两族和平共处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你不过是一名颇有点才气的普通女子,但却作出了许多非同寻常的事,你用你的生命,书写了一段历史传奇。你学会了在承担中成长,你也懂得了责任的重量。虽然你一生都在承担着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但是你完成了你的理想也使命——维持两族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

"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红尘落尽,繁华落去,你的身影还在卓然独立。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2

他是一个英雄。草原人说,他是苍穹翱翔的大鹏,注定要被万世敬仰。

看到后来我也分不清到底是稽侯珊成就了罗嘉良还是罗嘉良成就了稽侯珊,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把他们两个浑为一体了。卫律来报呼图吾斯的死讯时,稽侯珊去扶他,卫律说完他忽然一动也不能动,良久口吐鲜血,踉跄而倒,被左轶秩訾王扶稳后咆哮道:发兵!直取王庭!!很久很久以后那个镜头还常常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得不说,罗嘉良是一个好演员。

很少见的英雄主义题材。

他的性格是豪爽的,千杯不醉,他的内心却又是柔软的,儿女情长。他可以以一敌众,寥寥数语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也可以生死不顾,单枪匹马夜探未央宫,他面对阿诺兰直白而热情的示爱果断回绝,他的部下问他为什么,他说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他对她说那你就等吧,他对她说有没有她都一样,他对她说那也不行,他用那么干脆利落的回绝,来小心翼翼的维护对昭君感情的忠诚,萧善音知道呼韩邪和亲当晚留守未央宫时唏嘘道,他未免也太大胆了,他也太多情了。这种个性让呼韩邪有了无懈可击的人格魅力。而最后,我终于在冗长的对白与纷繁的情节里被感染了。

王昭君与呼韩邪的一见钟情是一个戏剧化的情节。一个再叱咤风云,再光芒万丈,再顶天立地的男人,在生命的某一天总会出现一种皈依。但庆幸的是,他遇到了最合适的那个人。这不仅仅是英雄美人式的结合,也不仅仅是一种空洞的政治联姻,也许它要更高尚些。我宁愿把它看做上天对一对恋人完美的成全。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3

夜以深,心难静。看完玉先生的歌舞剧《昭君出塞》,心情至此难以平复。故在此记忆犹新时写下观后感,浅谈第一次观看歌舞剧的感想。

“于此换马,于此别家~”这句词估计是每个来看剧的人都能够哼上的了,曲调轻快凄凉,唱出昭君别家去往胡地时的不舍与诀别之情,此句贯穿整场,注定了昭君的一生是维系汉胡和平的牺牲品。或许这是该部舞台剧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重彩,但却不是这部剧的唯一亮点。云中,凤鸣,如素,止戈,桃花鱼~每一幕的词调都是如此耐人寻味。最爱“我有泪,一滴一滴碎”,听时几度泪眼婆娑,昭君之苦谁能懂。

惊讶于词藻的华丽,更喜曲调,开幕时牧羊女、放鹰人、贩马人、荆山客的出场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四位演唱者的腔调各家特色,尤其是贩马人的演唱者呼麦声独具一格,第一次现场听到呼麦,感受到草原上的天籁之声,十分的奇妙。四位演唱者贯穿整个舞台剧,好时四个局外人在默默的注视着昭君这凄美悲凉的一生,又好似故事讲述者,在为我们讲述昭君出塞这个故事……

呼韩邪单于与汉元帝两位演唱者音大气浑厚,惊心动魄,特别是两者较量时,在紧张的气氛渲染之下,以歌相战,如同那战场上的针锋相对,又好似谈判台上的唇枪舌剑,为了汉胡和平,两个领导者做着最后的挣扎与较量。再有就是阿楚姑娘俏皮可爱的音色是如此的印象深刻,在于昭君的互动之中,两个小姑娘欢脱只有的身影,配合着两者欢快轻盈的歌声,将昭君儿时于伴嬉戏的场景完美的展现,这估计是整场剧中作为快乐的昭君了吧……

谈起舞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青鸾姑娘,出场时是一只独舞,舞台上的她,化身青鸾,自由的翱翔于空中,追寻着那个需要她守护的主人——王昭君。她是昭君的守护神,每每出现在昭君人生的各个重要情节,想要呵护于她,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昭君踏上她无归的宿命,是无可奈何,是命中注定。剧中的舞蹈演员无一不是专业的,无论胡汉士兵、匈奴百姓,更或是宫廷嫔妃、画师毛延寿,他们的舞姿美妙动人,尤其是后宫争艳时,嫔妃们在毛延寿面前敬献风姿,妖娆动人。

整部剧的造型设计,真是发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当然昭君的造型设计最为出彩。每一套服装的出场都给人震撼人心的效果,没有最爱的,只有更爱的,美美美……怎一个美字了得。设计精美绝伦,迎合每一个场景,玉先生在服装上的投资毫不逊色,使得昭君的每一个动作,没一个场景都入一副绝美的画,呈现给台下观众无比美妙的视觉盛宴。其次,最让观众记忆深刻的当属毛延寿的服装造型,身后几尾巧妙的设计,配合男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将毛延寿阴险狡诈,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极爱。整体看来,每一个角色造型手机都很精巧,是花了心思和设计师沟通设计的,很爱这次的色调搭配与设计风格,是玉先生独有的风格。

最爱最爱当然是昭君,玉先生的歌声、身段、表情、情绪、舞姿,无一不是完美呈现。玉先生对于歌唱细节的处理十分到位,针对昭君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唱调,出塞时的诀别,藏居深宫时的幽怨,情愿出塞时的甘愿,祭奠时的愤恨与回忆儿时趣事的愉悦,都能从玉先生的歌声歌声中体会,在加上他婀娜多姿的身段与表情控制,为观众呈现的是一个凄美的、悲怨的.昭君一生。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4

大型诗意歌舞剧《昭君出塞》首演于近日落下帷幕,有幸走进剧场观看李玉刚老师携团队精心打磨的诚意之作,用短短两小时,演绎王昭君——这颗经两千年历史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明珠的坎坷一生。剧已落幕,可我还未曾从这场经年的梦中醒来。

其实这并不是李老师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王昭君这一形象,在xx年的舞台剧《四美图》中,他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典四美一齐搬上舞台,xx年舞台剧《昭君出塞》,他将四美图当中的一小段沿整成一部完整的舞台作品,单纯扮演王昭君这一个历史人物,情节完整,人物形象更饱满。而今年四月上演的这版《昭君出塞》,是他沉淀四载之后的推陈出新之作,颠覆上一版华丽神秘的风格,让故事发展更加写实,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因为我没有看过上一版《昭君出塞》,所以在这里不对其做过多评价,单讲讲我对于新版昭君出塞的一些感想。

都说好戏在后头,可重启版《昭君出塞》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幕拉开便是重头戏,青鸾翱翔,和亲颂歌,送亲队伍已行至胡汉交界处,昭君甫一亮相,灼灼红衣。一曲《云中》,一声雁鸣,此生一去,可有人等?

那北风,冷呦……

恍惚间,舞台回到了掖庭选秀时刻,云鬓交错,珠钗环绕,争相献媚,取宠画师。身着素衣其心如素的昭君,蹉跎宫中三载。

梦回家乡楚地,曾经的她,自在随意与玩伴共放纸鸢,一声惊雷,被传召入宫,负了青春;再生惊变,有单于求亲,毅然出塞;兵戈相见,为家国大义,止戈求平。

着胡裘,敛楚音,从此便是他乡人。

「美人来,骄阳开」,这只象征和平的大雁飞入了草原。

努力适应草原生活的她,红衣尚未褪,此心还未定,已是风雨凄凄,单于归天!

为安亡灵,前往灵山祭奠单于,有民众因悲伤而滋生仇恨,要将昭君血祭,冲突中,阿楚亡,缔结的和平之盟摇摇欲坠,昭君以化怨之歌平息混乱。从前她带来和平,如今她是草原百姓的守护神。

一曲翔舞,这只离家的大雁从此在草原生根。

本剧的舞台风格追求极简,处处留白,简约凝炼,颇有戏曲舞台风格的特点,利用简单的道具,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薄纱隐隐,一张床榻,一处宫墙便是深宫重院。注重写意而非写实,在做减法,有减必有增,舞台极简,剧情上就多了在历史基础上的二次创作,契合历史,再加以想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5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许地山父亲告诫我们的话。王昭君就是一个愿意付出自己,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西汉时期,两年战争,百姓深受苦难,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平,汉朝答应与匈奴通婚。当宫女们都犹豫不决,要不要去遥远的匈奴的时候,王昭君这个号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姑娘,为了两国的和平,自愿报名远嫁匈奴。住在塞外,从此见不到父母、亲人,心里不免难受。但百姓都尊敬她,打这之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打仗。

为什么王昭君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呢?是因为她善良、友善,她教百姓使用先进的工具,种植适合当地的粮食,愿与百姓同甘共苦,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留在了塞外,为了国家和平,出塞又何妨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从中可以看出王昭君心中的思念之情,但她是坚强的,她为了汉朝,嫁给了从未见过的人,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一路上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到匈奴,她无怨无悔。她不仅有绝世美貌,还有一颗璞玉浑金的心。

看完这个故事,我蓦然想起刚结束不久的葫芦丝比赛。我刚拿到谱子的时候,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音符时,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吹下来,心里感到就要崩塌了一般,但我没有被吓倒,想着要做一个对班级有用的人。我没有放弃,每天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一有空就拿出葫芦丝来练习。一星期,两星期,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跟上了大部队的节奏。后来我与其他六十多个同学一起代表学校走上了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舞台。那天在现场,正是寒冷的大冬天,我和同伴们个个都穿着短袖表演服,站在后台瑟瑟发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彩排,我们坚持下来了并且做得很好,当走进舞台的那一刻,看到观众眼里的期许,我们有重新精神焕发。最后,我们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增添了荣誉。

王昭君的故事也会一直激励我,要努力打好基础,练好本领,做一个有用的人。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6

“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这句话是众人皆知的。

曾经有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像弹簧一样,只要一软,就会变得特别强:汉昭帝死了,整个皇宫顿时混乱不堪,可那时正是匈奴猖狂时期,互相攻打杀伐。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可是,呼韩邪打了败仗,对当今皇帝说,要和好,汉宣帝别说有多高兴了!不久,呼寒邪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宣帝就派人到后宫去传话。后宫的宫女都是民间选来的,她们好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没有飞的份儿。但是有个宫女为了两国的和好,她报名愿意到匈奴去,尽管不能见到父母,但是,她还是情愿的。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王嫱,又叫王昭君。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王昭君勇敢过人呢!不光她自己,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人,比如说,很多想当航天员的人,经过艰难的测试、困苦的考验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国家能顺利了解外星,让国家掌握更多的信息,再苦也不怕!

王昭君就是这样的人: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让我们以勇敢为荣,以懦弱为耻,以下几句名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福楼拜、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戴尔?卡耐基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7

读了《昭君出塞》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故事讲述了王昭君,一个拥有美貌,才华又出众,心地又善良的女子,无意间卷进皇宫内的争宠风波,最后被皇上嫁给了外族的呼韩邪,她极力维护两国的和平共处,使汉匈之间近六十年不再有战争的传奇经历。

书中王昭君不计前嫌,用爱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心灵美。在宫中,她对主子尽心尽力,没有半句怨言。她为人诚实善良,没有私心,在皇权面前不阿谀奉承,敢于实话实说。

王昭君能够流芳百世,除了她的美丽大方之外,还有她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是她的聪明,打发了瘸公子,也许她还生活在被街头烂人追逐调戏的荒诞日子里。如果不是她的聪明,也许早已成为宫廷纷争的牺牲品了。

其实,王昭君的美德都和她早年受的教育有关。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教导王昭君琴棋书画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否则,她也不会成为以后那个琴艺精湛,品行高洁的女子。

合上这本书,我早已被王昭君舍己为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我想做人就要做一个王昭君那样的人,做到心灵与外在同样美的人。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的光辉一页,让我们牢记它,记住这个为国出使西域的坚强女子。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8

这部长长的历史剧,我是从中间向两边看的,或者正因为是中间部分,正是剧情最为精彩的地方,所以才那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让我每个中午牺牲午睡,就为看得央11一集半集的《昭君出塞》……坚持了一段时间,终是熬不过剧情的诱惑,忍不住上优酷看个痛快——

在还未融入这部归类为“历史剧的”《昭君出塞》前,会考虑诸如女主角是否配得上王昭君的“闭月”之貌、男主角的嘴有些奇怪、皇帝的懦弱是否与历史上的相符、用语怎么又是古今夹杂之类的旁的问题,渐观渐入,不自觉就忘记了与历史对照,只是不由自主地走进去,去接近里面的人物,认识他们,感受他们。

这部浩大而冗长的剧集,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物,不同的用处不同的安排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结局,赵遂于其间,不过是一个重要的配角或是次要的主角?当然,他也是一根线,整个舞台就是由他和殷如墨的最终结局拉开帷幕并且收场的。

这个剧中,把目光投注在昭君身上的男子有很多,这些个男子,因为不同的心思不同的欲望和自身不同的质素会走上不同的路途有不同的行为,最后的结局也各异;这些个男子,赵遂该是昭君心里最深刻的一个吧,也该是最初的一个。虽然最后收获昭君的人和心的只有一个(当然不是赵遂),但是她的心里肯定会有不同高度的阶梯,坐着这一个、那一个人。

爱慕他的智慧和气节,敬佩他的坚持和守护,慨叹他的遭遇和不幸,心痛他为了他的坚持而做的决心和行走的每一步路。

里面好几回的生离死别,还有往常最容易愤恨和落泪的冤枉陷害无奈都忍住了,然而看着他为了自己的坚持所走的一步一步,我忍不住了:看着他陷进无路可走的地步,有着清晰的头脑却不能有清晰的身份,只能远走关外,为了有一处容身之所和为自己心爱的人做最后的事,扮成哑巴;看他为了防止被识破身份,狠心将自己砸向硬石,毁掉了自己的容貌和一只眼睛;看他为了混淆自己的身份,一口咬下了活生生的老鼠……

很难受,忍不住为这样一个男子落泪,敬佩他的爱,心痛他的爱。

很难受,这种难受已经超越了对于殷如墨被人利用了仇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身父亲的难受,也超越了对赵遂的最终死去的难受。因为他的死正如他所说:别为我流泪,一辈子能这么死,我很满足了。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9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两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星光灿烂,月色阑珊。宫廷中,一名女子手抚琵琶,低声吟唱。明天,宫内将有一人,远嫁塞外,大半生的孤寂、寒冷让大家望而却步。一缕轻愁,悄然入心。贝齿轻咬丹唇良久,然后松开,似是下定决心。第二天,女子穿上一身碧绿长衫,踏上远去长路。绿衫迎朔气,泪水迷双眼――从此,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亲人天隔一方,故乡只在梦中她,王昭君,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和亲匈奴的王昭君。

昭君远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爱国的内涵。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为了故国的安宁、人民的安康,尽管有怨有恨,但昭君将怨和恨深埋曲中,深藏心底,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国家的命运;用自己的美丽和智慧,推动干戈化玉帛,安宁归故土;用携刻于史书的历史背影,震撼着华夏儿女的灵魂。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昭君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正是昭君一样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轰轰烈烈的爱国篇章。爱国是什么?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曹子建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为国赴险的勇士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用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用一身正气与生命碰撞,书写下悲壮的爱国答案昭君不孤独,华夏辉煌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捐躯赴国难的志同道合者与她同行。

岁月如梭,历史的巨轮开到了二十一世纪,和平成为世界主流,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战争似乎远我们而去,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还需要像昭君一样爱国吗?需要!当前,无论是经济上的下行风险、军事上的洞朗对峙、网络上的反动言论都表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还有坎坷,需要爱国志士像昭君一样永远胸怀祖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中学生,也有责任爱祖国!我不求像英雄一样生活轰轰烈烈,但求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不求必上战场为国捐躯,但求立足岗位为国多做奉献。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远赴异域;为塞北漠南息兵休战手挥琵琶,独往匈奴。《昭君出塞》再次让我湿了双眼。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昭君出塞》读后感


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这句话是众人皆知的。

曾经有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像弹簧一样,只要一软,就会变得特别强:汉昭帝死了,整个皇宫顿时混乱不堪,可那时正是匈奴猖狂时期,互相攻打杀伐。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可是,呼韩邪打了败仗,对当今皇帝说,要和好,汉宣帝别说有多高兴了!不久,呼寒邪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宣帝就派人到后宫去传话。后宫的宫女都是民间选来的,她们好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没有飞的份儿。但是有个宫女为了两国的和好,她报名愿意到匈奴去,尽管不能见到父母,但是,她还是情愿的。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王嫱,又叫王昭君。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王昭君勇敢过人呢!不光她自己,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人,比如说,很多想当航天员的人,经过艰难的测试、困苦的考验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国家能顺利了解外星,让国家掌握更多的信息,再苦也不怕!

王昭君就是这样的人: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让我们以勇敢为荣,以懦弱为耻,以下几句名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福楼拜、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戴尔?卡耐基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11篇


每读一本好书,就是跟充满智慧的人说话。作品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是阅读,他的故事情节不禁让很多人感叹人生。读后感是自己阅读作品后最真实的体悟。您知道一篇引人入胜的读后感怎样写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昭君出塞的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1

我近来放假在家,除了赶一赶作业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主要是看红楼梦中人的选秀。我从北京赛区德复赛看到沈阳赛区的总决赛,观察了这么长时间,心中颇有感想。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的漏洞百出,赛制也极为不平等。北京赛区人才济济,有九万多个报名者,实力也是相当的强。每个角色却只有五个晋级名额,这意味着人才大量流失。成都、郑州、西安等赛区更是不堪入目。这些选手与他们所报的角色一点也不神似。宝玉过于阳刚,黛玉过于矫揉造作,只有宝钗的选手看得下去。他们的演技一般,相貌平平,而人气却超常的高。这样的选手竟然也能进全国总决选,我真为那些在北京赛区就被淘汰了的选手感到悲哀。上海赛区是问题最大的,主要是那些评委,像串通好了一样。既然评委给了李旭丹那么高的评价,为什么第一个晋级的却是孙盛?这不得不叫人产生质疑。

各个赛区的问题都集中出现在几个方面上,第一大问题,主持人太唠叨。每个赛区的总决赛大约长两个多小时,有两三个主持人,他们总是没完没了地介绍、鼓励、安慰选手,点评小品、总结情况、告诉大家投票方式。他们车轱辘话来回说,就差说的眼冒金星,口吐白沫了。依我看,还是聘请一个主持人较好,因为独角戏也唱不了多长时间。

第二大问题,不拿群众当回事。他们总号召大家发短信投票,可往往人气最高的选手都没能进全国总决选。我们不是专家,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不懂得看演技,却懂得看形象和气质。连大家都认同的人都被淘汰了,将来拍出的红楼梦会有人愿意看吗?

第三大问题,评委太难为选手。我发现评委总爱问选手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你们之间谁更好一些?如果你可以选的话,你会把票投给谁?"有一些面子薄的选手说:"我选他,因为他更适合。"一些有心计的选手则说:"我们都很优秀,很难说谁更好,所以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却没有一个人说:"我选我自己,因为我足够自信。"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说:"我选我自己,我既然来了,就是要胜出。这是一场比赛,让来让去就失去了比赛的意义。况且这也不是一个发扬风度的地方。胜负由评委决定,我们说什么也没用。所以我认为你这个问题很无聊。"

第四大问题,小题大做。每次比赛之前,还有一个拉选票的环节。每个选手的演讲词都是这样的: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养育了我这么多年(掉了几个眼泪瓣儿)。然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评委、朋友和所有支持我的人(抽搭两声儿)……这只不过是一场娱乐性质的选秀,如果扯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似乎有点跑题。这道感恩是对的,但这不能作为别人投你一票的理由。这些话明明可以拿回家说,这儿提,场合不对。拉选票是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而不是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多么孝敬的人。

第五大问题,选手的眼泪太不值钱。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些选手是赢了也哭,输了也哭。拉选票时哭,布拉选票时也哭。票数多哭,票数少也哭。真是不懂哭的艺术,少哭一点说明你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有利于你的比赛,而哭多了会令人反感,毕竟我们不是来看你哭的。怕大多都是同情票吧!)待到如愿以偿晋级了,立刻破涕为笑。

唯有一个赛区令我满意,那就是沈阳赛区。选手们一个个落落大方,竟让没有一个哭的。这到令我有些不适应。淘汰了的选手都是笑着走出去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他们虽败犹荣!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2

这几天在家看了一部历史题材剧《昭君出塞》。看一部好的电视剧就像精神受了一次洗礼。颇有收获!

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本已岌岌可危的胡汉关系又一次面临着历史的抉择。匈奴杰出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了匈奴的统一,审时度势,决意与汉朝盟好。而他的哥哥呼屠吾斯受一心追求权势的颛渠阏氏蛊惑,冥顽不化,坚持与汉朝为敌,兄弟俩不得不分道扬镳。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时间天下动荡,危机四伏。在边关长大的王昭君虽然才貌出众,见识过人,但是她却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不得不以后庭待诏的身份进入宫禁森严的皇宫。在宫中她不为富贵荣华所打动,洁身自好,深得众人欣赏。

在阴谋篡位的淮阳王、张博的策动下,呼屠吾斯出兵攻汉,大军势如破竹,汉廷一片惊慌。呼韩邪见状决意发兵阻止战争。淮阳王趁火打劫,准备里应外合,夺取皇位。与呼韩邪、呼屠吾斯争夺匈奴大权的屠耆也蠢蠢欲动,暗中夺取王庭。

呼屠吾斯为了救颛渠阏氏,失去了优势,战争越打越苦,最后夫妇二人兵败而死。

边患平定,为确保胡汉长治久安,呼韩邪决议与汉朝和亲。元帝下诏后宫,征寻愿随单于出塞者。昭君不愿终生禁锢宫中,决议自愿请行随公主远嫁匈奴。呼韩邪入汉,与昭君一见钟情,共同的理想志愿使呼韩邪与昭君走到了一起。

屠耆欲阻止胡汉和好,假借呼韩邪之名侵袭汉朝边塞,消息传来,朝野大哗,幸而被及时揭破真像,这才平息了事态。被指定和亲的平都公主不愿远嫁匈奴,以死相威胁。呼韩邪向元帝表示愿意迎娶一位普通汉家女子,元帝大感欣慰。皇后王政君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加紧活动,想送昭君出塞和亲。一直暗恋昭君的王莽为使昭君获得幸福,不计私利劝说元帝,而画师毛延寿更是把王昭君出塞当成自己的生命,在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泪痣,种种机缘,促使元帝决定让昭君出塞和亲。

未央宫,昭君上殿,艳惊四众,元帝大为后悔。张博借机鼓动元帝以汉俗为名留昭君在宫中,呼韩邪欲携昭君出走,昭君深明大义劝阻了呼韩邪。

淮阳王向元帝建议瞒天过海,以平都公主假冒昭君。为阻止元帝妄为,王莽随王政君来到甘泉宫,陈说利害,说动太后出面阻止。太后将昭君收为义女,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呼韩邪和昭君终于辞别亲人,离开长安。

途中遇到屠耆的袭击,为救昭君,表哥赵遂重伤而死,众人为其立了青冢。而一直对昭君倾心的江湖高手殷如墨,则一直追随昭君来到自己的出生地匈奴。

回到王庭后,为确保匈奴的长久太平,呼韩邪带人马西征屠耆。殷如墨借机骗昭君离开王庭,后被昭君识破,脱身逃走。但却因此引起了呼韩邪和昭君之间的误会。殷如墨自认与呼韩邪有杀父之仇,前来行刺,却误杀自己的父亲日逐王先贤掸,后惊闻身世,从此远居雪峰绝顶,发誓永不下山,苦修赎罪。淮阳王阴谋败露,与张博饮鸩自尽。

晋庙大礼上,呼韩邪问昭君:你还想长安吗?昭君说:我所有的一切都在匈奴,和你在一起。

昭君出塞后,汉匈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观看此剧,可谓心旷神怡。昭君的美不仅是外表,在精神世界也是无人能及,无人能比。她与呼韩邪的爱情更是让世人羡慕不已,真是上天的安排,绝配!当然,剧中众多人物的个性心思也是五彩缤纷,明争暗斗扣人心弦。而其中的景物也是很美的。特别是在草原的画面:一片辽阔的景象,望无边际,让人看了不禁胸襟开阔。战场上的英雄好汉也让人佩服,同时也深感国家动荡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看了一部好剧真能让人胸襟开阔!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3

“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这句话是众人皆知的。

曾经有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像弹簧一样,只要一软,就会变得特别强:汉昭帝死了,整个皇宫顿时混乱不堪,可那时正是匈奴猖狂时期,互相攻打杀伐。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可是,呼韩邪打了败仗,对当今皇帝说,要和好,汉宣帝别说有多高兴了!不久,呼寒邪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宣帝就派人到后宫去传话。后宫的宫女都是民间选来的,她们好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没有飞的份儿。但是有个宫女为了两国的和好,她报名愿意到匈奴去,尽管不能见到父母,但是,她还是情愿的。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王嫱,又叫王昭君。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王昭君勇敢过人呢!不光她自己,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人,比如说,很多想当航天员的人,经过艰难的测试、困苦的考验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国家能顺利了解外星,让国家掌握更多的信息,再苦也不怕!

王昭君就是这样的人: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让我们以勇敢为荣,以懦弱为耻,以下几句名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福楼拜、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戴尔?卡耐基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4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题记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这是林黛玉的《五美吟。明妃》。诉说的是四美中的"落雁"王昭君。一个化解匈汉干戈的传奇女人。

茫茫沙漠,沙粒遍布。却掩盖不了你那绝美的容颜,一身红装的你,妖娆,妩媚。如此娇弱的你却用你瘦弱的肩膀扛起来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但你却义无反顾的将它扛了起来。你用你的智慧换取了汉朝与匈奴之间长达60年之久的和平。在你的努力下,呼韩邪单于打破了旧传统,开辟了我国北部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并接受了汉朝中央领导,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开创了汉朝与匈奴两族的团结合作的新局面。

你抱着你心爱的琵琶,一曲《昭君怨》震动了整个长安城,同时深深的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当汉元帝和满朝文武大臣,看到你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时,他们那惊诧的眼神,令人震惊。而此时的元帝更是悔恨万分,但是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不能出尔反尔,他只好忍痛望着你和呼韩邪单于登上马车离开长安城。

昭君,也许有人说你傻,笑你不知变通,但是我明白你是不想与那些卑鄙的小人有什么瓜葛,因为你有一颗纯洁的心。而你的那个决定也深深的震撼了我,最初我也不理解你为什么的放着好好的皇宫不住而大老远的走去那沙漠,还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厮守一生,不过现在我懂了,也理解你的做法了,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做出和你一样的抉择,因为牺牲一个人的幸福,换来的是两族和平共处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你不过是一名颇有点才气的普通女子,但却作出了许多非同寻常的事,你用你的生命,书写了一段历史传奇。你学会了在承担中成长,你也懂得了责任的重量。虽然你一生都在承担着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但是你完成了你的理想也使命——维持两族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

"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红尘落尽,繁华落去,你的身影还在卓然独立。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5

这部长长的历史剧,我是从中间向两边看的,或者正因为是中间部分,正是剧情最为精彩的地方,所以才那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让我每个中午牺牲午睡,就为看得央11一集半集的《昭君出塞》……坚持了一段时间,终是熬不过剧情的诱惑,忍不住上优酷看个痛快——

在还未融入这部归类为“历史剧的”《昭君出塞》前,会考虑诸如女主角是否配得上王昭君的“闭月”之貌、男主角的嘴有些奇怪、皇帝的懦弱是否与历史上的相符、用语怎么又是古今夹杂之类的旁的问题,渐观渐入,不自觉就忘记了与历史对照,只是不由自主地走进去,去接近里面的人物,认识他们,感受他们。

这部浩大而冗长的剧集,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物,不同的用处不同的安排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结局,赵遂于其间,不过是一个重要的配角或是次要的主角?当然,他也是一根线,整个舞台就是由他和殷如墨的最终结局拉开帷幕并且收场的。

这个剧中,把目光投注在昭君身上的男子有很多,这些个男子,因为不同的心思不同的欲望和自身不同的质素会走上不同的路途有不同的行为,最后的结局也各异;这些个男子,赵遂该是昭君心里最深刻的一个吧,也该是最初的一个。虽然最后收获昭君的人和心的只有一个(当然不是赵遂),但是她的心里肯定会有不同高度的阶梯,坐着这一个、那一个人。

爱慕他的智慧和气节,敬佩他的坚持和守护,慨叹他的遭遇和不幸,心痛他为了他的坚持而做的决心和行走的每一步路。

里面好几回的生离死别,还有往常最容易愤恨和落泪的冤枉陷害无奈都忍住了,然而看着他为了自己的坚持所走的一步一步,我忍不住了:看着他陷进无路可走的地步,有着清晰的头脑却不能有清晰的身份,只能远走关外,为了有一处容身之所和为自己心爱的人做最后的事,扮成哑巴;看他为了防止被识破身份,狠心将自己砸向硬石,毁掉了自己的容貌和一只眼睛;看他为了混淆自己的身份,一口咬下了活生生的老鼠……

很难受,忍不住为这样一个男子落泪,敬佩他的爱,心痛他的爱。

很难受,这种难受已经超越了对于殷如墨被人利用了仇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身父亲的难受,也超越了对赵遂的最终死去的难受。因为他的死正如他所说:别为我流泪,一辈子能这么死,我很满足了。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6

随着呼韩邪单于牵着王昭君的手一起走进穹垆大帐内,央视热播的古装大剧昭君出塞全剧终了.结局当然是美满的,但我的心里却有丝丝的凄凉之感.每个幸福的背后仿佛都有要有人无私的付出.王昭君和稽侯珊是幸福的,他们如愿以尝的为了自己的使命和感情走在了一起,但在他们幸福的背后,谁又会同情一下一辈子要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殷如墨,谁又会多想一下为了挚亲挚爱而付出生命的赵遂,还有那忍痛割爱的王漭......太多的无奈与凄凉点缀了那段广为人传的佳话!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上天是公平的,它不会一次把所有的幸福和美好都撒尽的!

也许是出于对罗嘉良的喜欢,所以才有耐心与热情把这部49集的电视剧一气看完.罗嘉良在我的心中始终是一个好男人的典范,就如同他所扮演的呼韩邪大单于一样,他是草原上的大英雄也是女人心目中的男人!看过他演的好多戏,他给人的感觉每一次都有所不同,但每一次都会让我感动.在污浊不清,绯闻漫天的演艺界里很少有明星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他就是其中之一.昭君出塞不愧是他古装系的典范!

也许剧作的本身与历史有些出入,有网友曾批评电视剧有悖历史的真实,但在我看来既然是电视剧就要制作的让观众们达到视觉听觉和心灵的享受,它做到了这点.世上不存在完美,拥有些许的瑕疵才是真实的生活!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7

他是一个英雄。草原人说,他是苍穹翱翔的大鹏,注定要被万世敬仰。

看到后来我也分不清到底是稽侯珊成就了罗嘉良还是罗嘉良成就了稽侯珊,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把他们两个浑为一体了。卫律来报呼图吾斯的死讯时,稽侯珊去扶他,卫律说完他忽然一动也不能动,良久口吐鲜血,踉跄而倒,被左轶秩訾王扶稳后咆哮道:发兵!直取王庭!!很久很久以后那个镜头还常常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得不说,罗嘉良是一个好演员。

很少见的英雄主义题材。

他的性格是豪爽的,千杯不醉,他的内心却又是柔软的,儿女情长。他可以以一敌众,寥寥数语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也可以生死不顾,单枪匹马夜探未央宫,他面对阿诺兰直白而热情的示爱果断回绝,他的部下问他为什么,他说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他对她说那你就等吧,他对她说有没有她都一样,他对她说那也不行,他用那么干脆利落的回绝,来小心翼翼的维护对昭君感情的忠诚,萧善音知道呼韩邪和亲当晚留守未央宫时唏嘘道,他未免也太大胆了,他也太多情了。这种个性让呼韩邪有了无懈可击的人格魅力。而最后,我终于在冗长的对白与纷繁的情节里被感染了。

王昭君与呼韩邪的一见钟情是一个戏剧化的情节。一个再叱咤风云,再光芒万丈,再顶天立地的男人,在生命的某一天总会出现一种皈依。但庆幸的是,他遇到了最合适的那个人。这不仅仅是英雄美人式的结合,也不仅仅是一种空洞的政治联姻,也许它要更高尚些。我宁愿把它看做上天对一对恋人完美的成全。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8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许地山父亲告诫我们的话。王昭君就是一个愿意付出自己,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西汉时期,两年战争,百姓深受苦难,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平,汉朝答应与匈奴通婚。当宫女们都犹豫不决,要不要去遥远的匈奴的时候,王昭君这个号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姑娘,为了两国的和平,自愿报名远嫁匈奴。住在塞外,从此见不到父母、亲人,心里不免难受。但百姓都尊敬她,打这之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打仗。

为什么王昭君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呢?是因为她善良、友善,她教百姓使用先进的工具,种植适合当地的粮食,愿与百姓同甘共苦,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留在了塞外,为了国家和平,出塞又何妨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从中可以看出王昭君心中的思念之情,但她是坚强的,她为了汉朝,嫁给了从未见过的人,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一路上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到匈奴,她无怨无悔。她不仅有绝世美貌,还有一颗璞玉浑金的心。

看完这个故事,我蓦然想起刚结束不久的葫芦丝比赛。我刚拿到谱子的时候,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音符时,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吹下来,心里感到就要崩塌了一般,但我没有被吓倒,想着要做一个对班级有用的人。我没有放弃,每天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一有空就拿出葫芦丝来练习。一星期,两星期,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跟上了大部队的节奏。后来我与其他六十多个同学一起代表学校走上了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舞台。那天在现场,正是寒冷的大冬天,我和同伴们个个都穿着短袖表演服,站在后台瑟瑟发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彩排,我们坚持下来了并且做得很好,当走进舞台的那一刻,看到观众眼里的期许,我们有重新精神焕发。最后,我们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增添了荣誉。

王昭君的故事也会一直激励我,要努力打好基础,练好本领,做一个有用的人。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9

读了《昭君出塞》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故事讲述了王昭君,一个拥有美貌,才华又出众,心地又善良的女子,无意间卷进皇宫内的争宠风波,最后被皇上嫁给了外族的呼韩邪,她极力维护两国的和平共处,使汉匈之间近六十年不再有战争的传奇经历。

书中王昭君不计前嫌,用爱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心灵美。在宫中,她对主子尽心尽力,没有半句怨言。她为人诚实善良,没有私心,在皇权面前不阿谀奉承,敢于实话实说。

王昭君能够流芳百世,除了她的美丽大方之外,还有她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是她的聪明,打发了瘸公子,也许她还生活在被街头烂人追逐调戏的荒诞日子里。如果不是她的聪明,也许早已成为宫廷纷争的牺牲品了。

其实,王昭君的美德都和她早年受的教育有关。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教导王昭君琴棋书画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否则,她也不会成为以后那个琴艺精湛,品行高洁的女子。

合上这本书,我早已被王昭君舍己为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我想做人就要做一个王昭君那样的人,做到心灵与外在同样美的人。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的光辉一页,让我们牢记它,记住这个为国出使西域的坚强女子。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10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两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星光灿烂,月色阑珊。宫廷中,一名女子手抚琵琶,低声吟唱。明天,宫内将有一人,远嫁塞外,大半生的孤寂、寒冷让大家望而却步。一缕轻愁,悄然入心。贝齿轻咬丹唇良久,然后松开,似是下定决心。第二天,女子穿上一身碧绿长衫,踏上远去长路。绿衫迎朔气,泪水迷双眼――从此,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亲人天隔一方,故乡只在梦中她,王昭君,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和亲匈奴的王昭君。

昭君远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爱国的内涵。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为了故国的安宁、人民的安康,尽管有怨有恨,但昭君将怨和恨深埋曲中,深藏心底,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国家的命运;用自己的美丽和智慧,推动干戈化玉帛,安宁归故土;用携刻于史书的历史背影,震撼着华夏儿女的灵魂。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昭君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正是昭君一样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轰轰烈烈的爱国篇章。爱国是什么?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曹子建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为国赴险的勇士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用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用一身正气与生命碰撞,书写下悲壮的爱国答案昭君不孤独,华夏辉煌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捐躯赴国难的志同道合者与她同行。

岁月如梭,历史的巨轮开到了二十一世纪,和平成为世界主流,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战争似乎远我们而去,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还需要像昭君一样爱国吗?需要!当前,无论是经济上的下行风险、军事上的洞朗对峙、网络上的反动言论都表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还有坎坷,需要爱国志士像昭君一样永远胸怀祖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中学生,也有责任爱祖国!我不求像英雄一样生活轰轰烈烈,但求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不求必上战场为国捐躯,但求立足岗位为国多做奉献。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远赴异域;为塞北漠南息兵休战手挥琵琶,独往匈奴。《昭君出塞》再次让我湿了双眼。

昭君出塞的读后感 篇11

离开那金雕玉彻的皇宫,踏上了奔向大漠的马车,那一刻,你是否悔过?你是否想起那日亲见别的小姐悄悄拿出私藏的金叉玉石塞进毛延寿的手中,那画布上的小人儿便立刻增色万分,而你却徒增泪痣,错失皇帝宠爱?你是否后悔那日身披一裘水绿的薄纱长裙,身无半点胭脂粉黛,毅然决定出塞?你看见了吗?汉帝看见你的绝美姿色骤然苍白的面容,文武百官看见你的惊世容颜惊诧的神情,你是那么美,美得让人心醉,让人心疼,让人心碎。

金銮殿上,你神色镇定,面对几十双居高临下的目光,你暗暗地告诉自己:满满文武皆向我望,别紧张,休张狂。我要缓缓的走,款款地行。

你的自信,你的自尊,让你变得如此耀眼,那么光辉。当你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罗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它的光芒,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你是否在想象着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你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你越来越远。你是否忆起从前在太液池上荡舟嬉戏?姐妹们都掐着那朵妖艳的荷花说最美,而你,却独自把目光投向岸边静静绽放的不知名的小花。记得吗?你曾经说你爱江南水汽氤氲的小桥流水人家,你曾说你梦想骑一匹轻快的马,打江南而过,让欢笑融入滚滚的长江水。可是,你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干旱荒芜的大漠,选择了漫天黄沙的孤寂的异域生活。

马蹄声声,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怀中的琵琶伴你走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的快乐的歌舞中再也不会有你的身影了!

暮色茫茫,再美的暮色也抵不过你倾城绝艳。几只孤雁见到了你,失魂忘记飞行而下落,塞北的风景,唯你最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征途。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把塞外的广袤解读为空旷,把大漠的辽阔咀嚼成凄凉,最后归结为一座黄昏下的青冢,将几卷刻满血泪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后,正是中原的万里云天。

从此,长河落日里,大漠孤烟下,你的琵琶声就回荡了千年。

读《昭君出塞》有感400字


读了《昭君出塞》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故事讲述了王昭君,一个拥有美貌,才华又出众,心地又善良的女子,无意间卷进皇宫内的争宠风波,最后被皇上嫁给了外族的呼韩邪,她极力维护两国的和平共处,使汉匈之间近六十年不再有战争的传奇经历。

书中王昭君不计前嫌,用爱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心灵美。在宫中,她对主子尽心尽力,没有半句怨言。她为人诚实善良,没有私心,在皇权面前不阿谀奉承,敢于实话实说。

王昭君能够流芳百世,除了她的美丽大方之外,还有她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是她的聪明,打发了瘸公子,也许她还生活在被街头烂人追逐调戏的荒诞日子里。如果不是她的聪明,也许早已成为宫廷纷争的牺牲品了。

其实,王昭君的美德都和她早年受的教育有关。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教导王昭君琴棋书画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否则,她也不会成为以后那个琴艺精湛,品行高洁的女子。

合上这本书,我早已被王昭君舍己为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我想做人就要做一个王昭君那样的人,做到心灵与外在同样美的人。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的光辉一页,让我们牢记它,记住这个为国出使西域的坚强女子。

《昭君出塞》读后感600字


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这句话是众人皆知的。

曾经有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像弹簧一样,只要一软,就会变得特别强:汉昭帝死了,整个皇宫顿时混乱不堪,可那时正是匈奴猖狂时期,互相攻打杀伐。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可是,呼韩邪打了败仗,对当今皇帝说,要和好,汉宣帝别说有多高兴了!不久,呼寒邪要求和汉朝结亲,汉宣帝就派人到后宫去传话。后宫的宫女都是民间选来的,她们好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没有飞的份儿。但是有个宫女为了两国的和好,她报名愿意到匈奴去,尽管不能见到父母,但是,她还是情愿的。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王嫱,又叫王昭君。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王昭君勇敢过人呢!不光她自己,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人,比如说,很多想当航天员的人,经过艰难的测试、困苦的考验都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国家能顺利了解外星,让国家掌握更多的信息,再苦也不怕!

王昭君就是这样的人: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让我们以勇敢为荣,以懦弱为耻,以下几句名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福楼拜、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戴尔?卡耐基

千载琵琶 ――读《昭君出塞》有感


千载琵琶

――读《昭君出塞》有感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两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星光灿烂,月色阑珊。宫廷中,一名女子手抚琵琶,低声吟唱。明天,宫内将有一人,远嫁塞外,大半生的孤寂、寒冷让大家望而却步。一缕轻愁,悄然入心。贝齿轻咬丹唇良久,然后松开,似是下定决心。第二天,女子穿上一身碧绿长衫,踏上远去长路。绿衫迎朔气,泪水迷双眼――从此,“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亲人天隔一方,故乡只在梦中……她,王昭君,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和亲匈奴的王昭君。

昭君远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爱国”的内涵。“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为了故国的安宁、人民的安康,尽管有怨有恨,但昭君将怨和恨深埋曲中,深藏心底,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国家的命运;用自己的美丽和智慧,推动干戈化玉帛,安宁归故土;用携刻于史书的历史背影,震撼着华夏儿女的灵魂。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昭君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正是昭君一样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轰轰烈烈的爱国篇章。爱国是什么?“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曹子建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为国赴险的勇士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用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用一身正气与生命碰撞,书写下悲壮的爱国答案……昭君不孤独,华夏辉煌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捐躯赴国难”的志同道合者与她同行。

岁月如梭,历史的巨轮开到了二十一世纪,和平成为世界主流,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战争似乎远我们而去,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还需要像昭君一样爱国吗?需要!当前,无论是经济上的下行风险、军事上的洞朗对峙、网络上的反动言论……都表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还有坎坷,需要爱国志士像昭君一样永远胸怀祖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中学生,也有责任爱祖国!我不求像英雄一样生活轰轰烈烈,但求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不求必上战场为国捐躯,但求立足岗位为国多做奉献。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 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远赴异域;为塞北漠南息兵休战手挥琵琶,独往匈奴。《昭君出塞》再次让我湿了双眼。

《出塞》读后感800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来自龙城天水的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天水,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单指李广一人,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话的读后感900字通用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作者的作品在读过之后能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我们不妨去写一篇读后感,记录剧情的同时写下自己对于剧情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一句话的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1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豪言壮语的名言,出自一位“傻里傻气”的英雄——雷锋。

雷锋有时是一位“傻乎乎”的人间“逗逗乐”;有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奏家;但他更是一位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人民英雄。

当我看到最后一个情节:雷锋叔叔躺在洁白的床上,身旁有美丽的白花,身上盖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的眼圈红了,心里默默地想,雷锋叔叔虽然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但在天堂,他生前一直都没有实现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当雷锋叔叔帮助一位老奶奶,找到失散十年的儿子;当他为灾区捐献一百元钱的时候;当他把破旧的袜子补了又补,接着穿的时候,处处都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艰苦朴素的精神。再看看我吧!当我把纸团团成一团扔掉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张纸的背面可以当演算纸;当我把破旧的袜子随手扔到垃圾箱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要把它缝补一下;当我把洗脸的水白白倒掉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用它来冲洗厕所……

“学习雷锋,好榜样。”虽然雷锋叔叔牺牲时只有二十二岁,但他的精神,却像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进,前进……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2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呢?

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革命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应该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3

故事的描绘是那么生动、那么感人,特别是红妞和小哈,是那么勇敢、那么讲情义,品读着一个个波澜起伏的情节,我的心也跟着荡起层层涟漪……感悟之间,也比对着自己的做与行。

记得那是一次玩CS野战,意外地碰到了我的一个同学,“战斗”中他尽全力的帮助我,可我却出于好玩的心理,在背后偷偷的攻击他,可他却浑然不觉,仍尽全力帮我消灭了很多“敌人”。每每想起这件事,我特别后悔,与红妞的爱心善举、小哈的重情重义相比,我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一定要向那位同学道歉,表达我最真挚的歉意,并向他推荐这本好书,还要告诉他是书里的主人公教育了我。

小哈的经历对我很有启迪,我决定将对自己进行自我磨炼,克制住自己的内心,学习红妞和小哈善良的品行和勇敢的品质。这部小说也让我更深刻意识到了世界很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应该接近他们,学习他们的品质,与他们友善交往,在困难中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与辉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工农兵小学3年6班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4

一场悲剧的开始,注定有平凡和不平凡的角色出现。而一个苦役犯用一双平凡的手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世界。人们总是为了生而活着,而他却总是在为了死而做准备。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他冉阿让,把自己的人生之旅走得那么漂亮,让我敬佩。

人生的悲惨莫过于此,从小就失去双亲,失去自己心灵的港湾;人生的悲惨莫过于此,独自承担起全家的重担,但还是前途迷茫,毫无出路;人生的悲剧莫过于此,只为了让自己的家人不至于饿死,只是为了一块面包,他就被判了罪,做了苦役犯十九年;人生的悲剧莫过于此,自己想要重新改过,但却没有一个可以领情的人,没有一个支持自己的人。可,这些,都让这个叫冉阿让的苦役犯人经历了,但在这悲惨的命运前,他决不低头,他要挺起胸膛,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堂堂正正的往前走,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

他的悲惨我经历的不及万分之一,他的痛苦我感受到的不及亿分之一,他的悲惨会让我潸然泪下,但转而回想,又让我释怀,没有这些磨难,怎能磨平他心中的怨;没有这些挫折,怎能挫掉他的傲气;没有这些坎坷,怎能让他辉煌地走过他的人生之旅;没有这些悲惨,怎能成就一个大写的人。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他爱人民,而人民却不爱他,但他却又不能反过来怨人民,所以只能人民怨他,而他只能为人民默默付出,一切的苦难他只想让他一个人承受,这怎么不是一个大丈夫该有的气节,这气节怎不能让我们敬佩?

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是的,这句话在冉阿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请问,你知道一个人变坏需要多久吗?是的,很快。那再问,一个人变好要多久呢?答案不唯一,但冉阿让却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进狱后,他精神漠然,麻木,总想着不劳而获,但是在德拉马若主教的指导下,逐步从寒冷走向温暖,终于会流下忏悔的眼泪,他是好样的,我们应该要改变,我们要学会变得更好。

有责任心,有担当是他的魂。当尚马秋被误会是当年的苦役犯冉阿让时,他饱受痛苦,一边是对芳汀的照顾不知怎么办,一边又对别人为自己接受法律的制裁而难受,他陷入两难的痛苦中,但最后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指出该被抓的人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他的行为使我为他折服,他堂堂一个市长,他本可以安心地过个好日子,但是他还是站了出来,这才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才干得出来。当他答应芳汀要帮助她找女儿时,他尽心尽力地去办这件事,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因为他觉得这已变成他责任的一部分,他必须要做到,最后她的女儿柯塞特因而能幸福地生活。他这样做,这是他纯洁的灵魂的表现,他值得我们学习。

有同情心,爱帮助别人是他的血。当别人无羞耻地向他索取钱财时,他毅然决地拿出钱财来送绐别人,他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別人,他想要给世界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爱,他希望这个世界能变得更美好,我觉得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人,才能无私地给世界美好。

宽容大量是他的心。他的宽容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正如他那一颗鲜红、一直在跳动的心,世间因他而光明。当沙威一直视他为眼中盯、肉中刺时,一直明目张胆地伤害他,一直想方设法地除掉他,但冉阿让根本就不计较,也不记仇,最后在沙威生死一线的时候还出手救了他,他的宽容感动了沙威,令沙威最后迷途知返。都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广阔的却是人心,是的,宽容的心可以感化一切邪恶,让邪恶之神永不复存在吧。

人生苦短暮晚时。虽然冉阿让最后逝去,是的,最后他的身体是逝去了,但永远逝不去的是他那纯洁无比的灵魂,逝不去的是他留给这世界的美好和温暖,逝不去的是他给这困难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他终究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为他而感到自豪,他永远会活在人们心中,永不逝去。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5

《海蒂》是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施皮里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小说。故事情节淳朴而温馨:善良、单纯的小姑娘海蒂被姨妈送到山上,跟性情古怪的爷爷住在一起。很快,她就爱上了山上的一切。可姨妈又把她送到城里的一户人家去陪伴有残疾的小姐。那里虽然衣食无忧,但女管家对她非常严厉,女仆也瞧不起他,最主要的是没有大山和自由,海蒂由此患上了思乡病。最后,海蒂终于又回到了山上,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奇迹。

大家想知道海蒂最后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吗?来告诉你们吧!海蒂创造的奇迹是——城里的那位有残疾的小姐克莱拉来到山上后,在海蒂的帮助下,她竟然可以从轮椅上站起来,不用别人扶也可以走路了。怎么样,这的确是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吧!但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海蒂创造了这个奇迹呢?我想是因为海蒂在城里生活的时候,已经和克莱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克莱拉满足了海蒂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海蒂才会创造出这个奇迹。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的动人情景感动的都哭了。我认为书中的主人公海蒂,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因为她关心一位瞎眼的老奶奶;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因为她尽管到了城里,却还没有忘记在山上的爷爷这一段时间对她的关心和照顾;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因为她在城里生活的那段时间,经常闹出一些笑话。

《海蒂》的开头,就描写了山上的景色,从而吸引了我,让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的确,阿尔卑斯山上的景色,让每一个人都如痴如醉,我觉得这就是海蒂患上思乡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克莱拉之所以能恢复,与呼吸山上的新鲜空气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阿尔卑斯山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海蒂的读后感3

假期中,我读了一本名着:海蒂。这本书的主角海蒂深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告诉了我们要乐善好施、帮助他人。

聪明活泼、心地善良的海蒂被姨妈送到山上,跟爷爷一起生活。她很快爱上了山上的一切,她用爱心溶解了爷爷冷酷的外表,又给瞎眼老婆婆带去生活的希望,还教会牧羊童彼得识字,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她和爷爷一起帮助残疾小姐克蕾拉恢复了健康……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海蒂对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积极主动,她热爱大自然的心,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羊儿,都同等对待,总是慢慢地安抚着她的“梅花雀”和“丝凡丽”。那些羊儿都很喜欢海蒂,看到他总是争先恐后的涌来。

我想: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那么有爱心,虽然有些残疾人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她却能感受到周围人的一颗颗爱心和一双双温暖的手啊!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充满爱心,爱心可以战胜孤独,爱心能够击败病魔,爱心还会带来快乐。我们应感想海底一样果断,直爽、乐善好施、帮助他人。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6

我最近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了一个故事——《周恩来的风采》。世人除了敬佩周恩来的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精明智慧和学识渊博外,还十分仰慕他的迷人风采。

故事中周恩来每到一处,总是模范地遵守一切公共秩序,遇见人民群众,他都要微笔着向大家招手致意;他每天工作18小时,每次接见外宾,总是提前到达,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和蔼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把客人送到大门外,直到汽车开动离开。

《论语》中曰:礼之用,和为贵。宋苏洵曰:"约之以礼,驱之以法。"康诺利曰"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我曰:"学习周恩来,争做文明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很明确的提出"文明"这个词。

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反映了这个社会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水平。

说到文明,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就是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除了周恩来,还有一位总理十分注重礼貌文明,他就是霍克。霍克任澳大利亚总理时,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困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正因为霍克总理的礼貌文明,使他在国内的声望越来越高,社会才会日益稳定和谐。

然而,无论是多美的地方,都有一些不文明之处,随地吐痰、乱贴小广告、酒后驾驶、乱闯红灯。这些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

生活在美丽的城市,许多人却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一些人还忍心让洁白的墙壁,留下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更有甚者让可恶的香烟在美丽的家园里烟雾缭绕,还在公众面前上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有些司机乱闯红灯,全然不顾人身安危,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人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责备。美丽的家园不仅仅只需要别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文明,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人们时常忘记而已。

文明,人人都可以做到,它跟生活条件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富翁可能乱丢垃圾,而一个穷苦的人可能举止文雅。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不需要什么必要的条件,只要愿意文明,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做一个文明人。

一个人如果讲文明,那么别人会很愿意与他成为朋友。如果一个人不讲文明,那么几乎没有人愿意接近他,那么这个人就彻彻底底地被孤立了。一个人连文明都做不到,还怎么去干大事业?文明是一种美德。文明就在我们身边。例如,人多拥挤的时候习惯性地自觉排队、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都可以让人看到。这些文明的举动正悄然改变许多人。他们身上那种无形的力量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会让我们身处的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争做文明人吧!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如果你讲文明,那么请更加文明,如果你不文明,请变得文明,人人争做文明人!一起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7

人生,既是一个圆点,又是一条射线,更是一个平面。人生,是一个人驾着生命之舟进行的一次没有回程且不可避免的航行。各的次曾经有一句名言: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你就永远是个奴隶。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人生的感悟》,作者于中华,他在书中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事和做人!

作者知识丰富,是多学科,多领域的行家。同时,作者深谙教会知道,重情重义。我在阅读中,感觉作者有时像长者,语重心长,有时像师者,淳淳教诲,有时像朋友,推心置腹;有时像校长,高屋建瓴,有时像同学,帮助提醒;有时像画外音,振聋发聩,启迪心灵;有时像管理学家,先进理论信手拈来;有时像社会学家,一语洞穿社会本质;有时像历史学家,掌握中外历史的发展规律;有时像心理学家,看穿众人的心思和万事的机理

书中的观点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事,经验,甚至教训佐证,引经据典,有根有据,观点辩证。书中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生动例证。这些例证读来有让人会心一笑,点头称是:有的让人震惊,如猛涨拍背,茅塞顿开;有的让人扼腕叹息,备受启迪;有的让人泪流满面,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

这本书用感性的文字表达了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教育,丰富的内容阐发了为人处世的德性原则;生动地描述,强化了对善恶美丑的理性思考;诚恳的语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真切的感悟,透析着人生的追群,充满着学问,充盈着思考,充溢着育人的内容,充畅着文明的心声。

希望大家都能来读一读这本情真意切,案例丰富,解析透彻,寓意深刻的《人生的感悟》。

一句话的读后感 篇8

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要学会宽容和鼓励,对老人要多一份尊重,对孩子多一份关爱。当时的我,只是点点头,对爸爸的话也是似懂非懂,但看了这个小小的故事,我对爸爸的话有了深层的理解。

故事讲母亲去商店,一位阿姨帮她推开沉重的大门,阿姨说,她也希望别人为她妈妈开门。还有一次,“我”陪患病的母亲,只见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收住话,母亲鼓励护士,终于第三针成功了。护士感动了,告诉母亲,她是来实习的。母亲也告诉护士,母亲身边的是她的女儿,母亲希望女儿在医科大学读书时,面对患者,也能得到患者的鼓励与宽容。这两件小事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是啊,如果我们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对年轻人多一点宽容和鼓励,对老人多一份耐心和理解。

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同学们都热心地来教我,他们鼓励我,宽容我,一下子我不懂的问题,我全都会了。在我谢谢他们时,他们还告诉我:“当你会做题时,你应该帮助那些不会做的同学,去鼓励他们,宽容他们。只有将心比心,世界才会充满爱!”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900字通用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英子的故事读后感900字通用”,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1

《城南旧事外传·英子的故事》读后感赏析800字:

《城南旧事外传-英子的故事》是我读过的最让我难忘的一本好书。它就像一缕清风,让我在这个暑假感到无比清凉;它就像太阳的光辉,让我在重重迷雾中看到了光亮;它就像一片绿洲,让我这个饥渴的行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童年,是每个人记忆的开始,也是每个人心中无法复制的一个成长历程,虽然大家的童年各不相同,但是都如同深夜天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个“旧”字就让我感受到深刻的含义:老屋的瓦片、河边的高大挺拔的垂杨柳、树下金黄的枯叶、店前的老门牌、围墙边的破酒坛……读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六岁的小胖子朱珊珊,五岁的妹妹小秀,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文华阁搞笑的小徒弟及因肺病而死去的父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文华阁搞笑的小徒弟,他管给客人打扇子,客人多了,他就拉屋中间那块大布帘子当风扇。他一蹲,把绳子一拉,布帘子给东边的一排客人扇一下;他再一蹲一拉,布帘子又给西边的客人扇一下。想象着他的样子,我都忍俊不禁。这本书中,无论是人还是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英子的欢乐美好的童年。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也是无忧无虑的,但和英子的童年比起来,就好像是现代画派和田园画派的区别,我生活在钢筋水泥盖成的大楼中,吃着汉堡看着动画片,然后背着大大的书包去补习班……而英子,却生活在真实、淳朴的童年中,她活的是那么自由是、那么精彩,没有太多成人的干预,她就做她自己……我多么羡慕她能够活的如此洒脱快乐!

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可以选择,我希望我也能拥有一个像英子这样自由快乐、真实淳朴的童年,哪怕没有了电脑和ipad,哪怕没有了牛奶和巧克力,哪怕没有了洋娃娃和水晶鞋,只要让我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我想,我一定会像英子一样,给自己的童年写上一本感人的回忆录!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2

最近,我阅读了城南旧事外传——《英子的故事》。这本书向我们描述了英子的童年到长大的十篇故事。有幼年时期的天真烂漫;有年少时期的初生牛犊;有上当吃亏时的感言喜悦;有对虎坊桥的看知……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五章虎坊桥的故事——虎坊桥承载了人生世相的多方面,也让年幼无知的英子看到了如此残酷又现实的社会,靠乞讨为生的懒汉,靠坑骗为生的奸商……英子也和我一样,在小小的年纪便对人间充满了生活的怀疑、同情、愤愤不平和感慨等种种情绪。

记得在我六岁之前,我还在家乡过着无忧无虑的幼年生活,而在六岁之后,我猛然发现,现实社会生活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看似美好,却充满了险恶。很多次和爸爸妈妈出门,在繁华的街道角落,总有一群乞讨的流浪汉和妇女,我不经意地发现,在被子底下,有许多零零散散的百元钞票,我的心怦然一跳:“他们好吃懒做,‘要了三年饭,给皇上都不当’!有了钱也在街头卖尊严不劳而获!”还有一次,我在天桥发现了一个被拐卖的儿童:她的舌头被割断了,脚也被砍了半截,在天桥卖花乞讨,而一直有个蒙面男人看着她的一举一动。是啊!英子说的没错,人世间的不平无处不在,只有好好劳动,取得正当的酬劳那才是好生活!

除此之外,我还很喜欢第八章豆腐一声天下白。这一章的道理是值得久伴我们一辈子的: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最可靠的诚信桥梁,才能有信任,遭到了骗局,没关系,只要对方都去敲一敲那扇友情之门,一定会有更好的更诚信的友情。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叫《英子的故事》的书,里面讲的是英子这一生让她最难忘的事情。

书中让我最难忘,而且有感悟的是最后一篇《静静地听》,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这句话是这篇中的一句话,她在听,在想,在回忆她的童年生活。我能感觉到她非常想回到童年那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里。我在学校里唱《麻雀与小孩》,我边唱边跳。可见她在学校里的时光非常快乐,那时候的她天真无邪。我愿回到我的童年,童年却一去不还。请别向我送别,我已童年不再。读完这些语句,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

童年是一段非常短暂的时光,它就像一阵风一样,一吹就走了,就再也追不回我们童年的时光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有些人的童年可能是快乐的,有些人的童年是悲伤的,但不管怎样那都是我们的童年,是我们最天真,活泼,无邪,快乐的时光。至今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牵着我的魂魄。记得在四年级的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厦门玩,我和哥哥在沙滩上既是跑又是跳,一会儿在沙滩画画、写字,一会儿在海滩边捡贝壳、洒水、吹泡泡、,玩的挺很开心的。可是一晃眼,我就要回家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念念不舍之意,在此中我感觉到要珍惜我的童年。有这样一句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的童年就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在我们的童年时光里放飞我们的童年梦想!

其实《英子的故事》给我的感悟很多,但是这篇《静静地听》的感悟是让我最难忘,感悟最深的。它就象一支路标,开启了我心灵的道路,它就像太阳的光辉,让我迷茫的心灵找到方向。尽管世界很大,时光很快流逝,但在心灵的一角有着不变的童年梦。童年的游戏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一段令人向往的记忆。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4

我愿回到我的童年,童年却一去不还。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自己的心诉求。

题记

年少时光如涓涓细流淌在脑海里,微风拂过泛起阵阵涟漪,回首尘封的往事,撩动心弦,深深沉醉。

《英子的故事》便如一阵徐徐清风吹拂着我的回忆。林海音先生用细腻风趣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成长骊歌,描绘了一副童年画卷。读罢掩卷,仍意犹未尽。

英子的童年是在北京城南度过的。年幼的英子像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拥有梦一般美妙的童年。她如许多孩子一样,会扮演角色过家家,会与伙伴攀比谁的莲花灯好看,会纠结剪不剪辫子,会上天桥小贩的当买了便宜布料充实精彩的童年回忆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身临其境,使我想起了我遥远的童年。

我的童年在乡下外婆家度过。虽没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应有尽有的电子产品,但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和伙伴一起捉虾捉鱼,偶尔偷摘几个人家的果子吃。跟着外公外婆耕田种地,热的满头大汗,浸湿了草帽,再踩着脏兮兮的鞋在回家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仲夏夜里蝉声四起,越发显得四下安宁,唯有夜空上一把银河如练,掬一捧光华万点,皎皎万岁千秋,寒来暑往,枯荣明灭。这样浮光掠影地想一想,便觉那纯净淡薄的岁月早已远去,未免惆怅起来。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孩子们的双眼里装满了电子游戏,清澈的目光染上了阴霾,渐渐呆滞。这不是一个孩子应有的模样,单纯和快乐已渐渐远离他们。他们的童年更不如英子的童年简单纯真。我庆幸我拥有一个纯真的童年。

太阳落下还会升起,一曲终了还可再来,但童年却如河水一去不复返。

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春天过了,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童真不再,但只要回想起那段岁月,心中都能漾起阵阵温暖,嘴角会不经意地留有弧度。英子不老,英子永远与我们同在。在我心中,童年就像英子一样,从未离开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我还是可以在这儿静静地聆听,听到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5

遇见更好的自己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朴实有趣的书——《英子的故事》,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快乐的往事,如“我的家啊”“文华阁剪发记”……一个个新奇而又真实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遐想。而这个小女孩,就是英子,一个充满童真的人。

英子家境贫寒,然而她有一个坚定的理想,那就是当女校长!她每天晚上都点着一盏煤油灯,在灯下做作业、写毛笔字等,为了理想而坚持着、奋斗着。而我们呢,生活优裕了许多,多少人有固定的目标,坚定的理想?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拼搏?

她很天真。在天桥,她带着妹妹买东西,看中了一块八尺的布,被卖布的忽悠,以为有十二尺,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砍价,全然不知自己上当了,等回到家才知道被骗了,还一个劲地纳闷,真令人哭笑不得,而又让人心生怜爱。天真的背后是纯洁与善良,现在这样天真的小孩不多了。成人的世界、现实的生活太复杂,我们除了学会讨价还价,还要学会辨识货物的质量和数量,更得学会辨别人心。然而,或许学会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书中的内容丰富,处处充满童趣。那直白而又活泼的语言,总令人不住发笑。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那时的我们快乐无忧,那时的我们追逐嬉戏,令人十分怀念。可惜,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能把我们定格在那最快乐的时光。人总要学会长大,而越长大,越怀念!

英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总认为明天会更美好,今天也不错!但现在呢,不爱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也不例外。当我读了《英子的故事》这本书,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好,学习是一件多么有趣、有意义的事啊!于是我也变得乐观开朗,振作坚定起来!

所以我建议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它会带我们走进英子纯真的童年,感受生活的美好,认识一个有理想、充满童真童趣的、热爱生活和学习的女孩,并从中受益,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英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6

英子不老——读《英子的故事·城南旧事外传》有感1000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悠扬的歌声仿佛回荡在耳边,清脆的驼铃似乎又响起,把我引进英子的世界,与英子相识,仿佛只是昨天的事,《英子的故事》又把我带回这个天真好奇,活泼聪明的小姑娘身旁。

《英子的故事》收录作者林海音《城南旧时》后英子的10篇“新篇”,在作者温婉,优美的笔下,令我尤其怜爱的小英子在逐渐成长。她对旧北京和台湾这两个故乡怀着浓浓的眷恋,她不在是无忧无虑,但她依旧善良纯真,活泼聪明,勇敢坚强。

书不长,却处处都透露出作者林海音的童心,活泼,把生活中平淡的事情写得有趣,生动。书中英子与附近的小伙伴玩“过家家”的片段,令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似乎也像英子般充满天真。与邻居的小朋友扮演着一家人,或是一个人在床上与玩偶们玩“过家家”,模仿起大人的姿势、腔调、动作和他们的生活,自言自语地玩得不亦乐乎,回想起来就感觉心里被阳光填满了,暖暖的,勾起我无限怀念。这就是英子的魅力吧,她在我们心中似乎留下了轻柔的春风,带来温暖与喜悦,让我们找到了童年的美好,自由,无忧无虑。

而文中描写缺门牙收买酒干报纸的人的部分,也令我沉思。他十年来一直表示自己的称准确,却被阿绸揭穿了他的谎言。小小的英子看到了欺骗,也懂得诚实守信的可贵与困难。通过孩子天真无邪的双眼去揭示生活,去表现人情世故,孩童的纯洁善良与生活的复杂行成了鲜明的对比,含蓄地透过英子的童真引发人们深思,没有捏造或隐藏,把生活的本面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也许就是林海音和英子的特点,在欢乐玩耍中成长,在嬉笑美好中引人深思,深沉而又深刻地刻在我们心里。

英子的故事不仅勾起我们对童年趣事的回想,同时也让我学会成长,启示我要珍惜时间,珍惜美好,把握青春,努力奋斗。我们怀念英子,怀念童年,但也激励我们勇敢无畏地成长,让我们懂得去抒写成长的骊歌。

英子的勇敢善良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英子不老,因为她是当代儿童文学的标志;英子不老,因为她是我们童年的模子;英子不老,因为她是林海音的活泼,好奇,童真;英子不老,因为她刻画出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英子不老,因为她让我们学会珍惜,懂得了成长。“我也不再是小孩儿了”。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900字通用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关于书法的读后感900字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1】

我们很庆幸,生在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先哲们把他们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言传口授、以书载道等方式传承了下来,形成了宝贵而又经典的民族文化瑰宝——国学。它不仅蕴藏了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全部的智慧精髓,更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赋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以立身处世之本和精神力量之源。

当我们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去靠近这一座座历史长河中的灯塔,去聆听一个个先哲的圣训时,我们也在解决着每个社会人都面临的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将到哪去?听圣人言,方知我从何处来;明圣人意,方知我是谁;践圣人行,方知我将去何处。

读书贵在读经典。但相较于现代文学来讲,国学著作普遍言简意赅、艰涩难懂,如《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等,著作中常涵盖多轴线、多角度的知识点,不是简单了解就能深入掌握并学以致用,故读书是需要方法的。

古代先哲们早就意识到方法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有过或多或少的阐述。以儒家学说来说,代表作《论语》开篇第一卷就是《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充分展示了“以学为首者,明人必须学也”的儒学思想。而作为孔子后的又一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朱子读书法》对于有志研究或爱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在方法论上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读经典贵在熟读,讲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子云:“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在回答门人询问如何读书时,朱熹直接道:“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又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此可知,学习国学熟读是根本,精思是过程,而后才会有所得,有所获。

当然,熟读的目的不是要求我们能熟练背诵。像清代学者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在这个知识范围和层次爆炸的时代,已经不现实了。但若是对古典文学爱好的话,我们还是应该挑几本经典,时刻置于枕前桌上,反反复复阅读,虽不必背诵(当然背诵更佳),但至少要熟。就是当提及某个典故、某个道理,我们能快速地在大脑里、书本里找到。

熟读后则能悟。熟读经典的目的,是从文字中反复咀嚼,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读书,需静心、空心、虚心去读,切不可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批判的眼光”来读古人的书,因主观的判断去影响了客观的探索,则读书可弃也。朱子云: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个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朱子读书法》里第三条:虚心涵泳。虚心,教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求学,不可穿凿附会的理解书中义理。朱子云:学者观书,且就本文上看取正意,不须立说,别生枝蔓。只要能体会、理解圣人语句的本意就好。涵泳,教我们读书同时需重复去读,反复探究,深入体会。很多人不理解胡适晚年为何花数年精力去研究《水经注》所谓戴震抄袭全祖望、赵一清的案件,对此,胡适解释说“我不是研究《水经注》,我是重审一百多年的《水经注》的案子,根据五年之久的潜心研究,他在得出自己结论的基础上,也劝诫文史考据者,不但要时时刻刻批评人家的方法,还要批评自己的方法。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力求达到的层次,当我们深入书者本意,深入那段历史,深入那种社会风情,探索出与众不同的东西,那才是真正属于读者悟出的东西。我们无需跟其他读者相同,也不必强求他人与我相似,这是属于读书人的一种自觉性。

能悟后则能用。《朱子读书法》里第四条:切己体察。朱子云:入道之门,是将自己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这教育后人,进入理解圣贤道理的门槛,是将自己整个身心融入到道理中去,在实际行动去感受它,渐渐与它契合,以致融为一体。先哲们的文章讲述一般都是大道义理,想要将自己悟出的东西能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我们切身加以体悟,这样才能丈量出我们悟出的义理是否对我们的生活乃至成长具有足够的正向推动作用。

能用而后出新。朱子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的过程就是从无疑——有疑——释疑的往复过程,是一个修心以安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推陈出新的过程。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如果我们固步自封,那么我们的教育和学生也会固步自封。这就要求我们在将先哲们的思想精髓学以致用后,还需更上时代的步伐,去更新、创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时刻感悟国学之魅力,增长见闻,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性情,力求立身三尺皆为教育之所。《张子语录》中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其实是为天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胡春林)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2】

时间老人匆匆来了,又匆匆去了,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从那个懵懂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我学书法也快四年了吧!还记得那时候写的字歪歪扭扭,可现在楷、隶、行,三种字体都学了,也快该学篆书了。好快好快!

书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虽然不易,一手好字,终身受益。书法带给我的好处太多了!

1、学习书法,可以让我静下心来,不管多难的题,我总能一点一点地钻研出来。

2、书法在考试中,也起得很大的作用。每次考试,老师一改就是几十张试卷,如果你的字很好,老师一看就心情舒畅,即便有错题,老师也不忍心给你扣分。而且如果作文你写的字很好,分数也不会低。

看着一个个字跃然于纸上,我不由得生出一种成就感。我要感谢爸爸妈妈,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支持与鼓励,我就不会坚持到现在,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更要感谢高老师,是她把我一步一步地带入了书法的殿堂。感谢他们!

书法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爱书法!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3】

读这本书是因为经常听樊登读书,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而读的,他跟很多讲读书的方法不一样,这种读书比较容易接受。

第一这本书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二是选书是一件很重要的,选书的方法有很多种,看名人推荐的书,比如比尔盖茨推荐的书等.……2看书的时候看完的时候一般后面都有推荐选一本书,这种书一般都比较好3看出版社,一般比较好的出版社在你选书的时候就帮你塞选的一遍,所以比较有保证,

第三,樊登告诉我们看书的时候不要只看单一类的书,这样容易形成单一思维,应该什么类型的书都看一哈,这样更容易行成全面思维。

第四看了书,不能看了就看了不然效果就很差,应该试着写出来和讲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加深记忆。

第五:运用思维导图这样讲的时候就不会有一种然感觉你在背的感觉,这样更能提高自己链接能力,和逻辑能力,还有就是写思维导图会有点痛图但是会让你记得更牢固。

最后感谢读书这个习惯,他会让你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4】

《书法有故事》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很多有益的著作。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书法有故事》了。这本书是作者将其为几十位友人创作的书画作品集结而成的,书中不仅蕴含许多汉字造字的智慧、历史典故和巧妙的修辞手法,还能起到传播并弘扬书法艺术与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的作用。

我对于书法艺术一直都很感兴趣。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悟更加深了一层。我明白,在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之中,书法艺术是其中精妙绝伦的文化艺术产物。它以独特的、无可复加的艺术魅力,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闪耀了上千年。

书法之美,在于它不凡的表现力。它不像工笔画一般精雕细琢、色彩明丽,也不像水墨画一样拥有多种表现手法,而只是靠着单一的表现手法,仅凭线条去表现情感,这对于书写者的功力要求可见一斑。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集汉字、古诗词、美学与书写者自身的修养、情感、意志、胸怀于一身,这是书法艺术的特有魅力。

书法之美,在于它律动的音乐感。无论是颜真卿的遒劲豪放,抑或是欧阳询的清丽疏朗,都具备着流畅律动的音乐感。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能透过线条体会到整幅作品的结构与章法之美。它不仅可以体现出音乐的节奏美感,美术的平面美感,还能让人体会到书法艺术所展现的境界,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书法之美,在于它对练习者长久的考验。书法艺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久的磨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习书法也并非一日之功。名流千古的一代书法名家王羲之,因为长久在水池边涮毛笔,竟然将一池水都染成了墨黑色,方才完成了从“技术”到“艺术”的蜕变。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5】

《读懂书法》讲述了从“甲骨文”到清代末期书法的特点,和部分历史背景,以及各个朝代的大书法家的著作特点,介绍的很详细。

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介绍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它说《颜勤礼碑》笔法雄伟开阔、遒劲方正,是充满阳刚之气的“颜体”。苏东波在《东坡题跋》说颜真卿的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而颜真卿的行书,更是出神入化,完全脱离二王藩篱,随意挥洒,奇趣天成,所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兰亭序》为天下行书第一)颜真卿的变革,影响所及,不仅是唐代书法,而且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我还比较喜欢这本书对《张黑女墓志》讲解,《张黑女墓志》原名《张玄墓志》。但是因为避清朝康熙帝玄烨,只好改称《张黑女墓志》。《张黑女墓志》以方笔为主,兼以圆转,横画或圆起方收,或方起圆收,长捺一波三折,不少用笔像行书,结字微扁。

这两个字体都是我学习过的,通过对颜体和《张黑女墓志》的练习,感觉到两个字体有很大区别,一个写的要很严谨,一个写的就随意一点。原来练习的时候,我经常自己写自己的,不去看字帖,有时候我在写一个笔法,会写成上一个笔法的特点。以后我要克服之前写不好的地方,用心临帖,努力写好。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6】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400字!

书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自己的书和不适合自己的书,一本书读完自己觉得有所收获,那这本书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有用的

之前读过一些书,那些书中自己觉得有用的,也会在读的过程中用心去记录;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书中的内容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也一直在探索,研究如何能够让自己读过的书更多的保留在大脑中,而不是随着时间逐渐忘记;读过次数之后发现,书中的读书方法很适合自己:

1、读书过程的连贯性: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要通篇连贯的读下去,省略期间停顿划重点或查资料的过程;

2、温故而知新: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要用大脑回忆书中的知识点,在记忆模糊的地方重新翻书寻找答案;使书中的内容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知识的反刍:读完书后,要把书中的内容与自身大脑知识神经元进行关联,不断刺激大脑,加深印象,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7】

日本人写的书让人感觉有一种踏实感,虽然讲的道理很简单。比如“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坚持写读书笔记而走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实地写笔记,并真正理解书的内容。\\、“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

谈及读书笔记时写得很仔细,从选购书籍到看书再到做读书笔记一步步都非常详尽,比如用线条做标记来区分对象,用标签来表示一本书的在读状态……步骤仔细得让人立马撒手能做,最好还是形成自己特有的快速记录符号,就像以前做英文听力时快速记录的代号一样。

作者在书中说,电影观后感也可以写在读书笔记中。但我想读书笔记还是更简单纯粹一点好,就是读书的笔记,关于其他感想之类想写的内容直接写在日记本或者其他笔记可能更合我意。

自从多年前读过佐贺超级阿嬷系列之后,每每读这类日本人写的实际应用类书籍都时不时会自动代入超级阿嬷那谆谆教导的语气,可能入书太深。

看完这本书有一种愧疚感萦绕在心里,以往读的那些书只是写了下简短书评,感觉印象并不十分深刻,而且现在读书笔记都记在云笔记里,虽电脑手机码字便利快捷但确实不如烂笔头来得踏实,费力费时却记忆犹新。但更重要的是重复,读书并不是只看眼前的这一本书,而是记录下来便于以后复习查找,云笔记如果随时记录能适时复习是不是也能带来和纸质笔记一样的效果呢?再加上思维导图作简单的引导是不是效果更佳?赶紧试试~先清理云笔记!

以下摘录:

1.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列书单讲了很多种方法~)

2.“葱鲔(wei)火锅1式”读书笔记

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3.按时间顺序记笔记,信息一元化

4.重读笔记,固定场景,固定频率。

回家路上写完的书评[微笑]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8】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曾几何时,是否也在听到这句话的时,默默放下手中物件,下决心好好看上几本书,也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奈何时间匆匆而过,回头一看,读过的书还是少得可怜,照这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等到气自华,恐怕也白了头了。

《事半功倍读书法》一看到书的名字就被深深吸引,这不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吗?作者秦灵华,中国律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中国管理咨询师、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中国房地产经纪人。这么多的证书竟全是在读研时拿下的,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

全书总共240页,21个章节,篇幅很短,通通都是干货。不仅详细阐述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重点讲述了5种读书法,如何选书,还分享了名人阅读的方法和血型阅读法。不仅实用又有趣。

一,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从一些小习惯小技巧入手,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的心理。

眼球运动:阅读是眼球运动一连串快速跳动。加快眼球跳动次数,增大眼球跳动幅度,拉大注视点的间距,同时减少注视次数,使视野广度扩大。阅读速度翻倍。

小习惯:1)不要反复浏览。2)采用\筛选\的阅读方法。3)默读。4)视线与读物成垂直线。5)聚精会神。6)抓住关键词,有理解的阅读。7)有目的记住作者的意图和内容实质。

阅读技巧:1)语调阅读也就是有表情的阅读。带有夸张的表情来念,就像是在朗诵戏剧中的台词。在脑子里会建立自己的一些语言模式。2)积累词汇。3)背景阅读即读大量的书。4)段落方法,把每段内容概括压缩成一句话。5)认识到作者使用的结构形式。6)每读完一页,做一次简单回顾。7)掌握关键词。8)略读方法。

阅读的心理要求:要了解阅读的愿望和需要,动机不同,兴趣不同会直接影响阅读。6个要求:1)纯洁的心境。2)渴求的心欲。3)安静的心绪。4)明确的心态。5)专一的心力。6)乐观的心情。

阅读要抓住重点,边读边提问题并尝试回答。以透视的眼光去读书,了解一本书,最主要的就是把握架构,把握住文章的要点。

二,五种读书法。

1),区别对待法。对报刊杂志,经典著作、学科代表著作、教科书等等书籍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

2),模型读书法。预先设想一下该书将说些什么,将以什么方式说。然后带着这个模型在书的“现实”中寻求验证、修正或重构。构建这个模型可以从书的序、跋,乃至书名、目录,甚至书评,介绍等等信息从中获得。

3),先读序文法。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

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二分:略读正文,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三合: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

4),“SQ3R”读书法:1,概览材料。2,提出问题。3,带着批判性的眼光认真阅读。4,复述材料。5,温习。

5)五步读书法。1,确定该读的内容。2,明确重点。3,反复理解、领会、记忆应该内储的内容。4,归纳概括。5,每隔一段时间复习。

三,懂得怎么读书,更要知道读什么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书也是一门学问。每个人时间就这么多,想要充分利用,就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鲁迅阅读文艺作品时曾说过:“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个作家的专集,最后再从文艺史上看看他的历史位置。倘若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著名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也提倡过一种读书方法:\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所以,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既要泛读,更要精读。如果不泛读大量的书,知识就很难丰富起来的。可只泛读,不深入的专进去显然是不够的。

在\博览群书”中选取真正有价值的书;“读破一本”把选取的好书充分咀嚼,吸收,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创造力。

不仅是诗词,各种经典的著作,都值得反复读,更可以朗诵的方式增强语感。

懂得了读书的方法不够,重点的是加以练习并坚持。不要今天看个够,明天又一点都不看,坚持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看书,书香美人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9】

大多数人阅读时,都会下意识地翻开第一页,然后一页接一页地往下阅读,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

阅读,就好比从头开始完成一幅拼图,当你准备开始拼一幅,有几千块小碎片的大拼图时,肯定不会随便捡起一块动手就拼,而要先看清楚最终的完成图,究竟是春天开满野花的草原,还是一艘航行在湛蓝大海中的帆船?

如果你是一个做事谨慎的人,可能还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检查一下拼图的总块数是否足够?以确保自己在拆开包装时没有粗心大意,弄丢一两块。

从头开始阅读一本书,还不算太严重的阅读问题,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当属开始正式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试想一下,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肯定不会赤手空拳贸然闯进热带雨林,没有指南针和地图,也弄不清自己的所在位置就出发,那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当我们准备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整本书定位的重要性,因此,当我们的理解和记忆出现问题时,也从来不会把原因归结于准备工作的不足。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10】

阅读《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看到蒋勋的书,是在我们小县城的书店里,一排全部是他的书,书名都没印象,倒是记住了作者的名字,以为是美女呢。

再次和蒋勋“结缘”,是去年和网友们一起阅读《红楼梦》,初次学习每天坚持小目标打卡,还不是很习惯,有时候看书看不进或者是太忙碌了,经网友介绍,我去听蒋勋细说《红楼梦》,一听,方知蒋勋声音很是动听,他讲的《红楼梦》,先不管对对错错,反正错了,我也未必留意到,可是听蒋勋的声音觉得是美的享受。再阅读他的文字,也是美感占第一位,总之,蒋勋成了美的化身。倘若阅读真有麻醉的作用,也得是蒋勋这样的才子方有良效。

去年书友散他的藏书,有好几本都是和书法有关,我想着,我连毛笔都握不稳,研究书法的书怎么会看得进去呢?不是特别的枯燥么?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偏偏又是给自己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原来书法是可以这样看的。虽然平时也会去参观书法展览,但是好坏还真看不出,外行看热闹,但是看书法得要假装看热闹,假装自己真的看得懂。还好,我牢记小学美术代课老师的一句话,大意是说,自己觉得喜欢,就是美。

《汉字书法之美》注定是很容易就被翻阅完毕的书,哪怕作者专门研究多年.到了读者那里,能领略个百分之五都很神奇了。我自己没有耐心练字,看到“九宫格”,方想起平时根本就没留意练字帖有多少格,翻出字帖一看,原来不是九宫格,而是米字格,问了问偶尔写书法的人,他说九宫格是学画画的,这又让我语塞,我也不好提蒋勋。

看了这本书,倒是回想起看过的一些民国名人的书信真迹,忍不住感叹他们的书法真好,字写得太美了。可是另一本书《书法,18个关键词》里说,有些人练书法只是为了传达感情,而不是为了练字练成书法家,所谓的“字写得漂亮”也只是人家的日常状态。

我们现在习惯了手机打字,手指再拍屏幕里涂涂画画,自然就对笔墨生疏了,偶尔想重温童年的回忆,毛笔也拿不动了,拿得动也心大了,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写了几天字,觉得写不出“美感”,就觉得太难了,也不会有出头日,干脆又放弃了了。可能也是因为美颜相机用多了,习惯了被点赞,可是字写得丑却无法变美,自然也就放弃了,甚至也不觉得街上统一的美术字招牌的丑陋了,既然电脑能设计各种字体,就不要书法艺术了,就这样,书法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汉字书法之美》不知能不能改变一下大家的心态?

关于书法的读后感【篇11】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死亡游戏》,讲的是警犬拉拉制服一头疯狂的大象阿瓦隆的故事。

在阳光马戏团里,阿瓦隆是一头聪明的大象,会摇铃、推车投篮、踢球、跳舞和吹口琴。母象伦娜是阿瓦隆的伴侣,它们同台演出,形影不离,相亲相爱二十年。母象伦娜去年生病死了,今天正好是伦娜的忌日,阿瓦隆看见一个打彩球,上面有伦娜的气味,所以它才到街上去伤害人。

大家赶紧报警,想抓住阿瓦隆,但是阿瓦隆力大无穷,大家无可奈何,准备一枪把它送上西天,但又舍不得。警犬拉拉主动请缨,所以主人就让它去试试。

拉拉勇敢地上前阻止阿瓦隆,但是拉拉阻止不了一头高3米,4吨重的大象,怎么办呢?它仔细观察,发现了大象最弱小的地方,就是它又细又小的小尾巴。最后,拉拉用自己的机灵,勇敢,终于把阿瓦隆引到了铁笼子里。

拉拉真是太聪明,太勇敢了!我对妈妈说:“一只小狗能打败一头大象,太不可思议了!”我要像警犬拉拉一样勇敢!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昭君出塞的读后感900字通用”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昭君出塞的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