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汇总10篇。

优秀的电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梦境。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就是将自己的感悟和人生道理写下来。撰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步推向顶点,得到升华。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1)

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导演对有些转变处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级变变变上三面镜子的创意表演,并不能看得出有多么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热情参与,重点不在节目质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对于导演来说对影片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将理由说充分才更能服众。

也许是想更为直观的表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影片的画面风格充满美感。金黄草原群马奔腾的场景和大海边太阳初升的画面,都像油画般充满质感。相比于老人院水泥建筑的枯燥单调、四周杂物的乱糟糟,这些室外美景无疑也成为老人们飞跃老人院的一个理由。老人在草原上开车的一幕确实唯美,也确实似曾相识。翻开张杨导演的履历,不难发现本山大叔曾经也行走在张杨导演规划的公路上。对于公路电影,在《落叶归根》中张扬导演已经玩的很熟练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赞扬,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为线搭配到一起,顾及到的面积会很大。而这个故事公路并非重点,导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务于对老人的尊敬的主题上了。老人们开着公交飞驰在田郊野外的公路上,与越野车廖凡斗车,与拉草老农挥手,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来表现飞跃的过程也再好不过了。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2)

《飞越老人院》整部电影没有所谓当红明星做票房号召,却都是一群老戏骨,老艺术家。通过他们所刻画,表演出来的孤独,没有安全感却又拼劲全力开心活着的老人,可说是赚取了我大把大把的眼泪。

电影从葛老头进入老人院的所见所闻说起。他们或因儿女不孝,或因被嫌弃没钱,或因与子女有矛盾,或因无儿无女,不得不踏进老人院的大门,从此过上了每天看着老人院的那片天,等待死亡来临的日子。

“我这辈子怎么混成这个样子了?老了,老了,我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都没有啊!”这不光是葛老头的心声,更是所有住进老人院老人的心声!对于年老,以及年老带来的身体变化和不便,他们无力改变什么。「最美不过夕阳红」,可这抹夕阳并不温馨,也不从容,而是残酷与唏嘘,令人不寒而栗。

老了,老了,却如同我们一般,依旧向往快乐,向往自由,依旧有着梦想。电影里的周老头,就想看看大海,看看海边的日出。反观我们自己呢?在追求自己理想与梦想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父母的心愿?

电影中,老人院的老人想要从所在的城市去天津参加一个比赛,院方需要征求家属同意才行。老人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却被自己的孩子们以“老人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了,出现危险,谁负责”这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给拒绝。“在老人院待着多好,净给我瞎折腾”一位家属如是说!家属们心安理得的把老人们往老人院一扔,然后做个“甩手掌柜”。谁负责?还是谁都不想负责?

人越老,对子女越是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行动上,也在心理上。我们为了生活而忙碌的时候,父母不希望因为他们而造成我们的负担,增添我们的烦恼,选择自己承担所有,心理上却无时无刻不期盼着一家人能平安,快乐的一起生活。正如我妈妈,每次打电话,都会试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她想我了。而我的回答永远是那么自私,残忍。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因为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追问父母,而父母也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给我们答案。现在,我们能否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心平气和与因年纪大而容易健忘的父母交流?惭愧的是,我没能做到。我总是嫌父母唠叨,总是将其归为甜蜜的“负担”!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3)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较出色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4)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还在止不住的流眼泪,脸上的妆花了,可是对于一部看完让人从心灵到肢体都感动到舒服的电影来说,这点算什么,妆补补就是了。心里头想着有些“东西”可能不趁现在等到失时就永远不能弥补了,这便是世上最大的遗憾,不管是谁。

说实话,要不是别人掏钱集体观影,我想我也不是那个会自己掏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飞越老人院》的观众。许久以来,看的都是那些进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应噱头打得响的电影,因为跟风因为谈资因为小小的虚荣心。看完觉得不错的就写上百八十字的影评,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缄口不言,总是在各种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飞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为现在的自己更为未来的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是单调,没有大牌偶像明星,没有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没有流芳百世的绝世爱情,没有热血大义的口号,没有血腥枪战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龄加起来上千岁的被子女送进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带着自己排演的节目电视台参加比赛的小故事。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里,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与渴望。老人们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带着自己的节目参加比赛,更加渴望着跟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电影里爷爷讲给孙子的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最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也是现实写照。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对陌生人宽容,却常常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他们的感受,甚至想远远逃离他们,殊不知他们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80后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钱,没有过硬的后台,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为那养眼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可是时间却抛弃了我们,等我们回头的时候,他们早已两鬓斑白,甚至已经远。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却已无力挽回。

他们需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房子和昂贵的礼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见证你的幸福和你那颗不会因为他们衰老儿抛弃的心。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和爱吧,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pS推荐:不管你是学生还是热恋中的情侣亦或者是忙忙碌碌的白领,抽个时间带着家人看看这部《飞越老人院》吧,它能带给你的不光是感动,还有很多惊喜和收获。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5)

飞跃老人院观后感

在第15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飞跃老人院》,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影片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温情的部分,老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葛和孙子最后的谈心和孙子的理解都为这部影片增加的亮点。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的主线是一群老人为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影片中吴天明饰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隐瞒病情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排练节目,苦中求乐,他们排练的“打麻将”的节目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爱。他们梦想能去参加比赛,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这群热血沸腾人们,他们冲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对,巧妙地躲过大众的视线,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参加文艺节目比赛。最后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寻衅打架的年轻人、百般阻止他们行动的院长和家属。

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前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向往青春年华,他们永不服老。他们可爱他们感人,他们更让我们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边的日出,金色的阳光洒过海面,洒过孤帆,洒过老周安静闭上的双眼,洒过那一群含泪微笑着的老人,使这部颇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在暖暖的阳光下结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动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老无所养住进养老院。也许这是个人对养老院的偏见。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6)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7)

忙碌的生活,总是让人忽略很多。很久没看电影了,第一是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是因为感觉现在的电影越看越没味道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样。然后这个闲暇的午后,一部《飞越老人院》却让我哭得一塌糊涂。

在这所充满着爱的老人院里,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他们要么是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要么就是被儿女抛弃和忽略的落寞老人。老人院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有爱,他们都像个小孩,他们有着沧桑的过去,他们经历过很多,他们都还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家园里,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群老人的心酸,看到他们的悲伤,看到他们的绝望。我还看到他们的固执,对自己梦想的固执;看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放下负担后的豁然的童真。他们真的像一群孩子,一群沧桑写在脸上,渴求被关爱的孩子。这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故事,正是别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让我们能够留意到身边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毕竟这是代表着老年人那一辈的故事。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为了孩子,到了老了,甚至死的那一刻惦记的还是孩子,他们总是不求回报,要的只是孩子的一声问候和一丝关爱。大家总是说老人家就像是小孩子,需要儿女去哄,但是又有多少个儿女能够做到这点呢,像当初自己的父母哄童孩时的自已一般,充满着爱心和耐心呢。

在电影里,老人院院长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她的年龄阶段,父母都已经70多80岁了,假设父母还能活二十年,而他们常年在外工作,能在家的时间一年就那么五六天,而每天真正能陪着父母的时间只有这么两三个小时,一年就是十五个小时,二十年就是300个小时,折起来就是十几天。她说的很实在,我们去想20年会觉得还很长,然而如果是这样子算呢,十几天的时间听起来是否会很害怕。

我生长在农村里,平凡的生活却也是各种心酸和无奈的凝聚。我从家人口中听过很多很多的关于老人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儿女有本事了,找到好的工作了,住在城市里的大房子里的,却嫌老人家脏,嫌老人家烦,嫌老人家给自己丢脸了,于是各种奇招,把老人逼回农村自己生活或者直接把他们丢到老人院就心安理得了。在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大伯,老伴走了,儿子在城市成了家,搬去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悲惨,家里的活全部都是老人家干,包括儿子、媳妇、孙子的衣服都要洗,不能和他们同桌吃饭,每吃一顿饭,老人家用的那个碗都会被媳妇扔掉,最后,他含泪回到家乡。现实总是很残酷,起码电影里的剧情总会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电影中老林和老周的那番话让我很有感触,很生活化的问题,父母累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去着想一下,等到老了有机会了,却被儿女抛弃了,老人院就是他们的牢笼啊,他们像还不涉事的孩子,也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们能为儿女做的就都已经做了,而对于自己的梦想,也就渴望去实现,即使死也有没有遗憾了,然而却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使小小要求。我想我们做晚辈的也许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他们的想法,直到我们到了他们的那种境界。

我总是以为自己很懂事,我自己很鄙视那些嫌弃父母的所谓的大人,但其实自己真的足够懂事了么?我生活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家庭中,妈妈去世八年了,爸爸已经62岁了,他八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我有真正为他做过点什么吗?我记得我高一时,我爸爸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要给哥买车,后来从爸爸的好朋友口中得知爸爸的一番话,因为哥成家了,爸想着车、房子都为哥哥准备好,那就算是对他没有太大牵挂了,就可以安心地供他唯一的女儿读书,直到出来工作然后结婚有人替他照顾我了,他就可以安心了。其实世上所有父母表达爱方式不同,但所有都是为了孩子。当我看到电影中院长算的那笔帐,我很愧疚,爸爸他62了,真的老了,我为读书,哥哥为工作,我们在家的时间不多,而我却为爸爸脾气暴躁,固执各种不好的问题而抗拒长时间呆在家里,很愧疚,没有理解爸爸的怪脾气也许是因为孤独,很愧疚,没有发现自己能够陪在爸爸的时间其实也很短了。我想,我长大了,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有些事情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了,有些责任不能因为自私而忽略了。

我想算另外一笔账,从我们出生到读完大学,我们要用多少的钱,每个人都去算一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很厉害,可以赚到那么多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父母的工资一直都不高,那钱怎么来的呢?是的,那是他们一生的赚的钱,还是自己省吃俭用然后全部花费到我们身上了。所以那些认为父母老了没有把钱分给你们,认为父母欠了你们的该好好学学算账了,也该去想一下你能否还得清父母的那笔帐。

我想,老人院的最初目的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给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家的一个家,而不是所有老人的,老人院那个家再温暖,也比不上有自己亲人的那个家。无论是什么理由把父母给忽略了,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那都是借口。如果说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那是你没有能力,不能成为理由,想一下父母曾经沧桑的过去吧。工作了的,把父母接回家里,好好陪着,像当初他们爱你们那样去爱他们;还在读书的,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父母,多打电话回家,放假多点陪在父母身边!我想,这个责任是所有人要付起来的!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8)

说实话,要不是别人掏钱集体观影,我想我也不是那个会自己掏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飞越老人院》的观众。许久以来,看的都是那些进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应噱头打得响的电影,因为跟风因为谈资因为小小的虚荣心。看完觉得不错的就写上百八十字的影评,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缄口不言,总是在各种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飞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为现在的自己更为未来的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是单调,没有大牌偶像明星,没有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没有流芳百世的绝世爱情,没有热血大义的口号,没有血腥枪战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龄加起来上千岁的被子女送进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带着自己排演的节目电视台参加比赛的小故事。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里,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与渴望。老人们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带着自己的节目参加比赛,更加渴望着跟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电影里爷爷讲给孙子的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最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也是现实写照。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对陌生人宽容,却常常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他们的感受,甚至想远远逃离他们,殊不知他们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80后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钱,没有过硬的后台,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为那养眼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可是时间却抛弃了我们,等我们回头的时候,他们早已两鬓斑白,甚至已经远。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却已无力挽回。

他们需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房子和昂贵的礼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见证你的幸福和你那颗不会因为他们衰老儿抛弃的心。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和爱吧,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9)

昨天阴差阳错电影院看了《飞越老人院》,开始大概前五分钟就掉泪了。房子,误解,两边都不要,老葛最终只能拖着一个箱子来到老人院,当老人院门口那行字进入视线,眼泪就不听话了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

老人院没有空床位,只能和老朋友拼床睡。夜半发现自己大小便失禁了,惊慌失措地不断撕纸擦拭,然后在空荡孤寂的洗水池边近乎绝望地洗床单。

蹒跚的双腿,松动的牙齿,松弛褶皱的皮肤,甚至大小便失禁,当面对身体的种种退化和不能自理时,该是怎样的心情?相比身体上的变化,儿女的不能陪伴和吝于关心更是打击。孩子们都大了,都在忙,在忙老人们挂在口头的几句话是理解,更是心酸。

其中一些台词像是在脑海里打上烙印,怎么都挥不,忘不了,麻雀那一段更是如此。

父母与子女,世间还能找到比这更亲密的关系吗?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猜忌、怀疑和冷漠?是不是人性本贱,越是对自己好的亲密的人,便越是容易忽略和伤害?

总的说来,一部电影,能够用如此细腻的镜头语言给我们讲述之前不了解的老人生活,引发观众对于亲情人伦的思考,实属不易。昨天下午看的《复仇者联盟》也很好看,创意很好,3D效果很赞,可总觉风过无痕,看完了震撼了就结束了,日后我大概不会怎么经常想起这部电影(可能个人对于这种类型片不够感冒),但我一定会经常想起《飞越老人院》,思考怎样让爸爸妈妈在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里不孤单不失望。也许说教色彩略微浓厚,可是这个社会,需要。

讲好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需要生动的想象力,而讲好关于老年人和亲情这样一个已经讲了千百年话题的故事需要的就是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了,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那么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感动人心的力量。不知道我这样类比准不准确,《复仇者联盟》就像一些高深的学者所作的高深的讲座,听完讲座,我会嘀咕一句:好高级啊,可惜我不懂,而《飞越老人院》就像是翟学伟老师的课,讲的东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接触得到,人人都听得懂的东西,可经过他的挖掘和讲述,会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并在日后生活中常常产生联想。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当我们年轻,奋斗事业,多挤出时间陪陪爸妈,给他们讲讲我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一知半解。也许对他们来说,能时常听到在远方求学的我们的声音,就是一种幸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10)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

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美国的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讲述了正常人迈克·墨菲为了逃避监狱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到疯人院的故事,迈克的到来,为死气沉沉的疯人院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使得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也能够过上他们所认为的愉快刺激的生活。同样,《飞越老人院》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家暮气沉沉的老人院中,这里住着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的被子女抛弃,有的没儿没女,有的人精神失常;因为这些原因,他们住到了养老院。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里的老人们的遭遇,我是非常痛心的。百行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这里我却看到了美德的缺失。因为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本应是儿孙绕膝、坐享天伦,然而他们确被子女送到了养老院,过着浑浑噩噩等死的日子,这是非常悲哀的。接着我想到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多年计划生育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这些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让老人们能够在晚年的时候过上幸福快乐生活,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这不影片让我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幸福快乐生活的问题,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老周,他的乐观开朗、幽默大方深深吸引着我。为了让老人院中的老人们能够生活的快乐些,他变着法的组织大家排练节目,甚至设计带领大家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当看到了老人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耍宝卖萌”,相互逗趣,像小孩一样快乐的时候,我又感到特别的欣慰。我们做子女的,所希望的不就是我们的父辈们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吗?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 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 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 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 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 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老人院≠老人愿


老人院≠老人愿

——观《飞越老人院》有感

王锦山

人生短暂,数数也不过只有几十个春秋;时光匆匆,晃眼间已是蹒跚漫步的银发老人。中国老龄化的进程迅速,目前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突破2亿了,约占总人口的14.3%,这庞大群体的呼声,我们需要关注,关注老人的需求,实现和谐的社会。

“我来老人院都七八年,眼睁睁的看着一些老伙计,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了,我不能想到我自个的结果吗,那我呆着这干吗?这不明摆着是等死吗?趁着我还活着,走出老人院,看着外面的世界。”这段话是我看完《飞越老人院》电影后,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的确,当人步入老年期,他们的生理机能渐渐失衡化,慢慢成为需要呵护的弱势群体。但是老年人还有着独立的自我意识,有着自身的心理需求。作为老人的家属或者年轻人,不能简单地以为把老人安置到老人院里生活,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做自个的事。老人院可以在政府的资助下办起来,但老人愿应在谁的支持下去实现呢,无疑是作为家属的我们有义务去帮助老人实现他们简单的愿望。

当初功能派社会学家提出社会脱离理论,认为老年人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逐渐下降和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丧失,而希望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退出社会。老人退出社会,进入家庭生活,有的老人由于自身的一些疾病缠身或者上了年纪,无法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需要别人的保护和帮助下。因此,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进行角色互换,换成我们陷入这种困境之中,去感受老人渴望参与社会活动,完成一些心愿,但又力不足的无奈之情。

记得2014年国庆期间报道了一件地方新闻“10月4日,在山东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一男子用板车推老母亲逛游乐场的场景感动了许多游客。该男子名叫张金宝,趁着“十一”假期,他用板车推着86岁的老母亲来到游乐场,让年迈且腿脚不好的母亲第一次见识到了游乐场的热闹。”新闻报道的那位慈祥的老奶奶在儿子的陪同下,老奶奶露出高兴的样子,场面十分温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亲情是这个世界上弥足珍贵的感情,我们对待自家的老人应该及时行孝,满足老年人简简单单的愿望,而不是把老年人的愿望当成一种负担,觉得实施老年人的愿望,是对他们的可怜。

我们总有变老的时候,其实我们现在对待自家的老人的态度及行为,是对下一代无声中进行的社会化。当我们老了,头发白了,手脚无力,我们也需要年轻一代人的帮忙,而要是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脱的话,你会是什么感受呢?当我们老了,进行到这种老年角色时,我们处于这种境况中,我们也有我们那时想做的事,如果那时的情景就像电影中,我们被困在老人院里或者在家里,那种等死的状态,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要有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站在老人的角度,想想我们每天能为老人做点什么东西。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能够多点时间陪陪老人,带老人出去走走,见见老人想见的人,可能这就是老人最简单的老人愿吧。我们应该是老人实现简单愿望的支持者,而不是绊脚石,阻挡老人一切简单的想法。外面的世界再大,终归要落叶归根,满足老人的愿望,才是真正能让我们心安理得。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1】

《飞越老人院》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老头,后老伴去世了,房子被老伴的孩子占了,跟自己亲生的儿子关系又不好,于是到好朋友住的老人院里同住 ,我们暂且称那个朋友为另外一个老头。另外一个老头呢,特别爱玩儿,在老人院里带着大伙儿玩超级变变变(就那个日本节目里玩的那种),还想练好了去天津参加比赛,还想拿了奖到日本参加决赛。老头被轰出来之前呢,后老伴的孩子还算仁义,给了他二十万算是遣散费吧,老头就想把这钱给孙子买房付首付,但是儿子就坚决不要,坚决不肯原谅他,而孙子呢可能一开始是因为钱的关系吧!老来看老头,一来二去的,从未一起生活过的祖孙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情。另一个老头的计划,被院长给否了,怕老人们路上出危险,于是他们就计划出逃……最后的最后,爱玩的另一个老头居然死在了路程的尽头,他玩超级变变变有一个很悲情的终极目的~电影的结尾,那些活着的老人们,给死去的另外一个老头演出了一场特意为他设计的超级变变变,老头的儿子来给他们帮忙,默默的,这爷俩也就算和解了吧~

与《桃姐》的散文式表达方式和生活流的细节处理不同,《飞越老人院》整个故事干净利落,没有枝杈,非常戏剧化,主要人物的贯穿行动最高任务非常明确,故事也是跌宕起伏,一路痛痛快快的插到底,间或有些部分还抒抒情。我觉得,近来电影院里能看到的国产片,能把故事讲利落还有余力抒情的,真的不多,《飞越老人院》做的很不错了。就是有些象征蒙太奇的运用以及某些段落的音乐太煽情,让我略微有点出戏~

这个电影号称是公路励志片,前半部分很热闹,有些段落看了也确实是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豪情在胸口~但是和那些青春公路励志片有根本性的不同,年轻人面临的是无限的可能性,而老头老太太们面临的则是“旅程”的终点~同样的疯玩疯闹,年轻人或许是出于无知无畏,而老年人则是经历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精的过程后,一种“看开了”的表现。但是也是由于同样的理由,虽然内里的'实质不同,但是表现出来老人和小孩有几分相似,他们要的东西都很简单,要不怎么说老小孩小小孩呢~所以看完电影之后,我想想我渐渐老去的爸妈,明白了其实不用给他们我觉得好的,只要给他们那些最简单的快乐,比如去一个他们没去过的好玩的地方或者好好聊聊天。同时,电影传达了一种很豁达的生死观,也在提醒我们这些还有机会的人,到最后也无非是这样,要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前几天看金士杰的访问,他说一句话我想了好久,他说:“人的死亡是和你怎么活着对应的,你都没有好好活,跟我谈什么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怎么样算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权利恐惧死亡了呢,还是好好活就没必要恐惧死亡了呢?当然这个问题有点太大了,不太可能一下子想明白,但是我觉得我隐约在《飞越老人院》里找到了些线索……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2】

影片开始就有种肃然沧桑的凄凉,老人院的老人们,吃着各式的药丸,打着盹的,喝着奶瓶的,测着血压的,做着复件的,自己扎针的,洗着已经枯槁的身体的,洗牙套的,哆嗦着拿着茶杯喝水的,互相搀扶着过马路的。

一个模仿节目开始了老人院的飞跃。他们整日的呆在阴冷空窄的老人院里,只好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点乐趣。这个看似心情总是亢奋的老周,不过是在转移和掩饰疼痛,这是影片后来才慢慢讲述的。

老葛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老人的典型,晚年被儿子撵出自己的房子,得不到儿子对于亲情的无限关爱,最后只落得带着一箱行李和一盆花去投靠当年的友——老周。

当他深夜被邻床老人的梦呓吵醒时,他定是不习惯的,可是他当时并没有爆发出情感的波动。可是当他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失禁时,他想到了自杀,到这时他的情感才强烈而狂放的迸发出来了。那句“老了连张自己的床都没有”顿时就让我泪湿了双目。大半辈子的光阴,到最后连自己可以安心养老的地方都没有。

在老周和其他老人的帮助下,老葛有了自己专属的木质无漆的床铺,还有印有“葛”字的枕套和被套,他看着那些,噙着泪水再三道谢,然后是无言。这沉默如此温暖而动人。

老人们不甘寂寞,编排麻将,还各出己见的提意见。这样多方面持久的锻炼还算是有了些成效。

重阳节,老人院里不是爱心志愿者,就是老人们的亲人们。老葛的儿子和孙子的对段关于钱和罪对话可算得上惊心。老人们安慰老葛说,至少他的儿子和孙子都还健在,至少他还有钱留给后代。

麻将节目因需到天津被院长驳回了,说是路途遥远,不安全,院方是要承担责任的。最后的争执结果是需要所有家属的签字同意才能同意。聚集家属后,表演了这样一个俏皮而有新意的节目,引得全场大笑,因为最后的时候突发情况,影片的矛盾推上了高潮。

老人们在院方和亲属的反驳里失去了斗志,同时老周的病情也开始明显化,他的心绪在此得到了最大的表达,这反倒让老葛有了坚持的信念,只为帮助老周完成最后的心愿。

在老葛的呼唤里老人们重新选人,重新编排了节目,这些都瞒着院方,然后又偷偷的去编排和安排日程,在这中间,老葛终于得以有机会对孙子诉说了往事,孙子心里关于爷爷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在不出老人院的老人们的假装吵架下,他们几个要表演的老人顺利的出了城。还有两个自告奋勇参与的,一个是把老周当成老伴的老太太,一个是坐着轮椅的老人。

老人们欢快的出了城,走出了他们从没有出过了天地,分外兴奋,只是老周的病情还是没能隐藏住,只得休息。解决生理问题的时候,老人们调侃老周去帮老奶奶拉裤子的拉链,这平淡而细微的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真实的幸福。

在院方和亲属发觉老人们不在院里时,又急切的追赶。院长在车上对一个老人的儿子和老葛的孙子说:“我们的父母现在都有70岁左右了吧,我们假定他们还能活20年,以我来说吧,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回家过,其实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两百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可怕,总觉得二十年还很长,可是这么算起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也剩十几天了。”这样恐怖的数值真的不敢算,更不敢想。然后他们都是无言,这静默里有无尽的惭愧和反思。

老人们甚至还和年轻人拼车技,还以为别人是找茬的。他们沉醉在美丽的自然里欢唱,甚至还配合失忆的老奶奶到河边野餐,他们放肆的在大草原上疯狂。他们佩服老奶奶活到一定境界,该忘得都忘了,不该忘得都记着呢。老周还随手采了一束花给老奶奶。

他们想劝阻他们回头,可是老人们一意孤行的坚持着,抱怨着自己一直都没机会说出的肺腑之言,以一种玩笑的网络常用语结尾,最后他们没有拗得过这群执着的古董们。院长要求一起去才放心,那个失忆的老奶奶竟然分了一株花给院长,真怀疑她的失忆是否属实。

在大草原上彩排,在蒙古包里喝酒,老人们和藏民融为一体,其乐融融,在空旷的空间里悠远绵长。老葛给孙子讲父亲和儿子关于麻雀的对话。曾经在哪里听过这个故事,再听还是不禁没有忍住眼泪,到此已经不知道哭湿了几张面纸了。孙子听后很是触动,给父亲打了电话,把电话转给爷爷,可是爷爷竟不知道该从何开始,沉默后挂了电话,爷孙两人无言相拥,父亲只听到了电话断掉的“嘟嘟”声,可那表情分明不好过。

到了天津,也就是他们比赛的地方。老周的病情已经恶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院长又不敢让他冒险了,可是他还是坚持。失忆的老奶奶在老周人生的最后也算是给了无数的温暖。

比赛很成功,他们的《照镜子》获得了全场唯一的满分和满堂喝彩,虽然在比赛过程中,老周已经很难继续进行。所有人又是眼泪,又是欢笑。主持人让他们说参赛原因时,老周说,是为了能进决赛,到日本找女儿,想当面道歉,不想带着怨恨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女儿听到了自己的道歉,就是死也不遗憾。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长时间掌声。

场内欢喜,场外思绪万千。电视机前的人也被他们这群执着的老人软化了,眼泪不自觉的滑过脸颊。

可是老周的人生似乎注定在此快要终结了,老奶奶一直擦拭着老周脸庞的污渍。他们一群人去了大海,他说他已经心满意足。在他期盼的海边日出前,以遥望日本的姿态带着遗憾永远的合上了双目,在场的所以人都哭了,所有人。所有人都清醒地沉默着,仿佛都在思考着自己的去处。花开了,太阳升起了,可是人走了,花在来年还会盛开,太阳隔天还会升起,可是人却不会再次出现。在他们的思绪里,船徐徐飘过海面,然后远去,正如老周。

老葛为老周拍了一个节目,老葛父子的关系也终于缓和。在老周的照片前上演了一场日出,那正是海边的日出,有海浪,有流星,有船,有太阳。看着他们凝重的神情,连我都觉得分外严肃和庄重。分明看到照片里的老周笑的一脸天真和灿烂。

影片最后花絮里,一一出现老人们慈祥而安宁的面孔,面对镜头,都还有羞涩之心。

这部影片让我多次泣不成声,这样的情况以前只有被母亲狠狠的骂过才可能发生。其实这影片只是让我想到亲情,想到衰老,想到死亡。我并不痛,可是却有某种物质恶狠狠的撞击到了我的心脏,我停不住眼泪,好像不受我控制似的。

父母与孩子的爱从来不对等,亦不公平,当然也谈不了对等和公平。有些东西生来就是公平的,比如死亡,曾在某处看到过一句话,“死亡是大自然最后的公平”,没有人可以逃离,又比如时间,没有谁的时间比谁的时间珍贵,没有谁的时间比谁的时间更快,只有谁的时间用到了最大化。

没有人愿意去接触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可是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就不得不正视。没有人愿意在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的时间里安静而宿命的等待死神光临。没有人愿意在死前仍旧不能完成人生最后普通而平凡的意愿,然后还要带着这样尖锐的疼痛离去。

在偶尔平凡的幽默里讲述不一样的老年,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描绘着人生最后的欢乐,用沉重哀怨的声音记录着世界异样的光芒,以无言而无助的姿态表达着对时间的无声愤怒,用多次难得的沉默去陈述老人们被忽视的微小梦想。每帧画面,每个字眼,每个音符,都是导演对于人生深深的致敬。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3】

当我打开电脑,一部《飞越老人院》的电影吸引了我的眼球,起初我认为又是像许多电影一样玩穿越,但是穿越时间的隧道去看古代的老人院会是什么样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起了这部电影,可是当我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联想到我自己的父母、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这部电影主要演的是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

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眼睛有些模糊了。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让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孩子们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逢年过节常回家团聚团聚,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孩子再想想自己的父母,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4】

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飞越老人院观后感。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

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篇5】

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000字


好电影会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韵。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受益匪浅,有时光看了作品还不够,还需要认真的将感想写成观后感,观后感应该有明确的中心点,前后有联系、有逻辑。作品的观后感如何写才算全面呢?或许你需要"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这样的内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1)

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导演对有些转变处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级变变变上三面镜子的创意表演,并不能看得出有多么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热情参与,重点不在节目质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对于导演来说对影片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将理由说充分才更能服众。

也许是想更为直观的表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影片的画面风格充满美感。金黄草原群马奔腾的场景和大海边太阳初升的画面,都像油画般充满质感。相比于老人院水泥建筑的枯燥单调、四周杂物的乱糟糟,这些室外美景无疑也成为老人们飞跃老人院的一个理由。老人在草原上开车的一幕确实唯美,也确实似曾相识。翻开张杨导演的履历,不难发现本山大叔曾经也行走在张杨导演规划的公路上。对于公路电影,在《落叶归根》中张扬导演已经玩的很熟练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赞扬,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为线搭配到一起,顾及到的面积会很大。而这个故事公路并非重点,导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务于对老人的尊敬的主题上了。老人们开着公交飞驰在田郊野外的公路上,与越野车廖凡斗车,与拉草老农挥手,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来表现飞跃的过程也再好不过了。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2)

《飞越老人院》整部电影没有所谓当红明星做票房号召,却都是一群老戏骨,老艺术家。通过他们所刻画,表演出来的孤独,没有安全感却又拼劲全力开心活着的老人,可说是赚取了我大把大把的眼泪。

电影从葛老头进入老人院的所见所闻说起。他们或因儿女不孝,或因被嫌弃没钱,或因与子女有矛盾,或因无儿无女,不得不踏进老人院的大门,从此过上了每天看着老人院的那片天,等待死亡来临的日子。

“我这辈子怎么混成这个样子了?老了,老了,我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都没有啊!”这不光是葛老头的心声,更是所有住进老人院老人的心声!对于年老,以及年老带来的身体变化和不便,他们无力改变什么。「最美不过夕阳红」,可这抹夕阳并不温馨,也不从容,而是残酷与唏嘘,令人不寒而栗。

老了,老了,却如同我们一般,依旧向往快乐,向往自由,依旧有着梦想。电影里的周老头,就想看看大海,看看海边的日出。反观我们自己呢?在追求自己理想与梦想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父母的心愿?

电影中,老人院的老人想要从所在的城市去天津参加一个比赛,院方需要征求家属同意才行。老人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却被自己的孩子们以“老人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了,出现危险,谁负责”这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给拒绝。“在老人院待着多好,净给我瞎折腾”一位家属如是说!家属们心安理得的把老人们往老人院一扔,然后做个“甩手掌柜”。谁负责?还是谁都不想负责?

人越老,对子女越是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行动上,也在心理上。我们为了生活而忙碌的时候,父母不希望因为他们而造成我们的负担,增添我们的烦恼,选择自己承担所有,心理上却无时无刻不期盼着一家人能平安,快乐的一起生活。正如我妈妈,每次打电话,都会试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她想我了。而我的回答永远是那么自私,残忍。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因为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追问父母,而父母也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给我们答案。现在,我们能否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心平气和与因年纪大而容易健忘的父母交流?惭愧的是,我没能做到。我总是嫌父母唠叨,总是将其归为甜蜜的“负担”!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3)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4)

忙碌的生活,总是让人忽略很多。很久没看电影了,第一是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是因为感觉现在的电影越看越没味道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样。然后这个闲暇的午后,一部《飞越老人院》却让我哭得一塌糊涂。

在这所充满着爱的老人院里,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他们要么是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要么就是被儿女抛弃和忽略的落寞老人。老人院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有爱,他们都像个小孩,他们有着沧桑的过去,他们经历过很多,他们都还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家园里,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群老人的心酸,看到他们的悲伤,看到他们的绝望。我还看到他们的固执,对自己梦想的固执;看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放下负担后的豁然的童真。他们真的像一群孩子,一群沧桑写在脸上,渴求被关爱的孩子。这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故事,正是别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让我们能够留意到身边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毕竟这是代表着老年人那一辈的故事。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为了孩子,到了老了,甚至死的那一刻惦记的还是孩子,他们总是不求回报,要的只是孩子的一声问候和一丝关爱。大家总是说老人家就像是小孩子,需要儿女去哄,但是又有多少个儿女能够做到这点呢,像当初自己的父母哄童孩时的自已一般,充满着爱心和耐心呢。

在电影里,老人院院长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她的年龄阶段,父母都已经70多80岁了,假设父母还能活二十年,而他们常年在外工作,能在家的时间一年就那么五六天,而每天真正能陪着父母的时间只有这么两三个小时,一年就是十五个小时,二十年就是300个小时,折起来就是十几天。她说的很实在,我们去想20年会觉得还很长,然而如果是这样子算呢,十几天的时间听起来是否会很害怕。

我生长在农村里,平凡的生活却也是各种心酸和无奈的凝聚。我从家人口中听过很多很多的关于老人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儿女有本事了,找到好的工作了,住在城市里的大房子里的,却嫌老人家脏,嫌老人家烦,嫌老人家给自己丢脸了,于是各种奇招,把老人逼回农村自己生活或者直接把他们丢到老人院就心安理得了。在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大伯,老伴走了,儿子在城市成了家,搬去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悲惨,家里的活全部都是老人家干,包括儿子、媳妇、孙子的衣服都要洗,不能和他们同桌吃饭,每吃一顿饭,老人家用的那个碗都会被媳妇扔掉,最后,他含泪回到家乡。现实总是很残酷,起码电影里的剧情总会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电影中老林和老周的那番话让我很有感触,很生活化的问题,父母累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去着想一下,等到老了有机会了,却被儿女抛弃了,老人院就是他们的牢笼啊,他们像还不涉事的孩子,也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们能为儿女做的就都已经做了,而对于自己的梦想,也就渴望去实现,即使死也有没有遗憾了,然而却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使小小要求。我想我们做晚辈的也许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他们的想法,直到我们到了他们的那种境界。

我总是以为自己很懂事,我自己很鄙视那些嫌弃父母的所谓的大人,但其实自己真的足够懂事了么?我生活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家庭中,妈妈去世八年了,爸爸已经62岁了,他八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我有真正为他做过点什么吗?我记得我高一时,我爸爸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要给哥买车,后来从爸爸的好朋友口中得知爸爸的一番话,因为哥成家了,爸想着车、房子都为哥哥准备好,那就算是对他没有太大牵挂了,就可以安心地供他唯一的女儿读书,直到出来工作然后结婚有人替他照顾我了,他就可以安心了。其实世上所有父母表达爱方式不同,但所有都是为了孩子。当我看到电影中院长算的那笔帐,我很愧疚,爸爸他62了,真的老了,我为读书,哥哥为工作,我们在家的时间不多,而我却为爸爸脾气暴躁,固执各种不好的问题而抗拒长时间呆在家里,很愧疚,没有理解爸爸的怪脾气也许是因为孤独,很愧疚,没有发现自己能够陪在爸爸的时间其实也很短了。我想,我长大了,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有些事情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了,有些责任不能因为自私而忽略了。

我想算另外一笔账,从我们出生到读完大学,我们要用多少的钱,每个人都去算一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很厉害,可以赚到那么多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父母的工资一直都不高,那钱怎么来的呢?是的,那是他们一生的赚的钱,还是自己省吃俭用然后全部花费到我们身上了。所以那些认为父母老了没有把钱分给你们,认为父母欠了你们的该好好学学算账了,也该去想一下你能否还得清父母的那笔帐。

我想,老人院的最初目的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给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家的一个家,而不是所有老人的,老人院那个家再温暖,也比不上有自己亲人的那个家。无论是什么理由把父母给忽略了,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那都是借口。如果说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那是你没有能力,不能成为理由,想一下父母曾经沧桑的过去吧。工作了的,把父母接回家里,好好陪着,像当初他们爱你们那样去爱他们;还在读书的,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父母,多打电话回家,放假多点陪在父母身边!我想,这个责任是所有人要付起来的!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5)

《飞越老人院》——揭露社会老龄化问题

影片讲述的是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飞越老人院》用朴实的情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这是一部让人不能不流泪的电影,导演用温情风格揭示了我们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还要残酷的人性问题。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研讨首映影片《飞越老人院》,认为该片以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为艺术焦点,倾诉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灵之声,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温暖的人性情怀,为电影艺术的社会关怀和社会问题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样本。学者们从社会学角度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释。指出关心老人的程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社区的、家庭的养老服务因为很多现实困难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该片充满真情的细节感人至深,很有针对性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唤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爱人,曾经作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自己的负担,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送他们去老人院,认为有吃有喝有人照顾,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过自己自由的人生。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自己给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过是枷锁,不过是牢笼,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 这部电影,更多的可能像是为我们编制的一个梦,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宁静的大海和一群在残酷现实下追梦的老人。我们都会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还是苍老,我都希望在这样的梦里驰骋,自有肆意的过完人生的岁月。可是在那之前,请先为了自己父母,去实现他们的梦!年少轻狂的我们踌躇满志的说出自己的梦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问问父母,可有未曾实现的梦。不需要昂贵的礼物,一个电话,一个拥抱,问一问父母未曾实现的梦想,带父母去看场他们爱看的老电影,趁着残余的春色,带着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约会,安心为父母做一顿晚餐。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趁着还有机会。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6)

说实话,要不是别人掏钱集体观影,我想我也不是那个会自己掏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飞越老人院》的观众。许久以来,看的都是那些进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应噱头打得响的电影,因为跟风因为谈资因为小小的虚荣心。看完觉得不错的就写上百八十字的影评,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缄口不言,总是在各种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飞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为现在的自己更为未来的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是单调,没有大牌偶像明星,没有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没有流芳百世的绝世爱情,没有热血大义的口号,没有血腥枪战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龄加起来上千岁的被子女送进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带着自己排演的节目电视台参加比赛的小故事。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里,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与渴望。老人们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带着自己的节目参加比赛,更加渴望着跟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电影里爷爷讲给孙子的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最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也是现实写照。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对陌生人宽容,却常常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他们的感受,甚至想远远逃离他们,殊不知他们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80后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钱,没有过硬的后台,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为那养眼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可是时间却抛弃了我们,等我们回头的时候,他们早已两鬓斑白,甚至已经远。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却已无力挽回。

他们需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房子和昂贵的礼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见证你的幸福和你那颗不会因为他们衰老儿抛弃的心。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和爱吧,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7)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还在止不住的流眼泪,脸上的妆花了,可是对于一部看完让人从心灵到肢体都感动到舒服的电影来说,这点算什么,妆补补就是了。心里头想着有些“东西”可能不趁现在等到失时就永远不能弥补了,这便是世上最大的遗憾,不管是谁。

说实话,要不是别人掏钱集体观影,我想我也不是那个会自己掏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飞越老人院》的观众。许久以来,看的都是那些进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应噱头打得响的电影,因为跟风因为谈资因为小小的虚荣心。看完觉得不错的就写上百八十字的影评,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缄口不言,总是在各种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飞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为现在的自己更为未来的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是单调,没有大牌偶像明星,没有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没有流芳百世的绝世爱情,没有热血大义的口号,没有血腥枪战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龄加起来上千岁的被子女送进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带着自己排演的节目电视台参加比赛的小故事。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里,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与渴望。老人们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带着自己的节目参加比赛,更加渴望着跟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电影里爷爷讲给孙子的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最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也是现实写照。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对陌生人宽容,却常常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他们的感受,甚至想远远逃离他们,殊不知他们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80后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钱,没有过硬的后台,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为那养眼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可是时间却抛弃了我们,等我们回头的时候,他们早已两鬓斑白,甚至已经远。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却已无力挽回。

他们需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房子和昂贵的礼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见证你的幸福和你那颗不会因为他们衰老儿抛弃的心。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和爱吧,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pS推荐:不管你是学生还是热恋中的情侣亦或者是忙忙碌碌的白领,抽个时间带着家人看看这部《飞越老人院》吧,它能带给你的不光是感动,还有很多惊喜和收获。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8)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较出色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篇9)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

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美国的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讲述了正常人迈克·墨菲为了逃避监狱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到疯人院的故事,迈克的到来,为死气沉沉的疯人院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使得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也能够过上他们所认为的愉快刺激的生活。同样,《飞越老人院》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家暮气沉沉的老人院中,这里住着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的被子女抛弃,有的没儿没女,有的人精神失常;因为这些原因,他们住到了养老院。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里的老人们的遭遇,我是非常痛心的。百行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这里我却看到了美德的缺失。因为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本应是儿孙绕膝、坐享天伦,然而他们确被子女送到了养老院,过着浑浑噩噩等死的日子,这是非常悲哀的。接着我想到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多年计划生育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这些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让老人们能够在晚年的时候过上幸福快乐生活,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这不影片让我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幸福快乐生活的问题,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老周,他的乐观开朗、幽默大方深深吸引着我。为了让老人院中的老人们能够生活的快乐些,他变着法的组织大家排练节目,甚至设计带领大家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当看到了老人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耍宝卖萌”,相互逗趣,像小孩一样快乐的时候,我又感到特别的欣慰。我们做子女的,所希望的不就是我们的父辈们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吗?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500字


剧情简介: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许还山饰)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韩童生饰)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吴天明饰)。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颜丙燕饰)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

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温情剧《飞越老人院》由坚持人文情怀的张杨导演执导,影片直指人们关心的养老问题。深深的皱纹,干瘪的皮肤,脱落的牙齿,影片先从老人们的面部特写开始,表面上看似乎毫无生机,但在老周戏法般的表演开始、大家跃跃欲试报名参加电视节目后一下子活跃起来,老人们一次次地在轮椅上跳着,虽然只是片刻地站起来,但那些戏谑的场景和语言立马把观众带向兴奋,仿佛他们并不是行将就木的垂垂老者,而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老顽童。

失去老伴的老葛被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请”出以后,走进了关山养老院里,他发现自己在梦中大小便失禁,想到身旁无人关心的处境而失声痛哭,几欲上吊。老周发动养老院里的女同志缝了一床被子交到老葛手上时,被子上那一朵绣工精致的梅花和作为记号的“葛”字,顿时让人们的眼眶湿润。子女不闻不问之时有了同伴的温情,那一晚老葛安然入梦。

一群老顽童设计的逃跑计划充满了智慧,同伴们非常配合,计划之外的朱老太太以及在公交车前猛然出现的轮椅爷爷,每一个人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和激情,他们渴望离开老人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作文坐在公交车上,道路两旁的大片向日葵和奔跑的骏马,似乎都在寓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在释放老人们追逐梦想的心情。影片中印象最深、最为惊喜之处是老人们创设的三个节目,第一个是表演麻将和牌的过程,画面上与麻将同样花色的脸谱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不协调和相互碰撞,但在练习转头和伸手弯腰后越来越默契,一张张古灵精怪的面孔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们第一次体会到了老人们竟也有如此高超的创造力。第二个是为参加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编排的《照镜子》,当辽阔的草原响起《白龙马》的歌声,老人们颤颤巍巍、步调一致地走出,完成了近乎同样的动作,让人们直呼“了不起”。第三个是为纪念老周而表演的大海的景象,老人们舒张双臂模仿海涛上下摆动,尽管他们四肢僵硬,但训练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柔软让人感动落泪。月亮退去,初阳升起,金黄的海浪叠起,海面那轮初阳中央是老葛灿烂的笑脸,人们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正如歌词中所唱:“有梦想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影片中还有一条隐藏线索是老葛与儿子的关系,两人存在着似乎无法调和的矛盾,儿子一直埋怨作为父亲的老葛没有提供物质支持,以至于老葛捧出20万元想给孙子买房时儿子一直拒收。儿子心中一直认为父亲亏欠自己,直到精神失常的院友无心地喊出“滚,我不欠你们的,一直是你欠我的”之后,似乎才将他从怨恨中一点一点拔出。加上孙子从中调和,儿子利用修自行车链的手艺为老人们准备道具时,老葛突然与儿子对视,尴尬中略带微笑,20多年的坚冰似乎在那一刻融化。

片中的小麻雀情节最能引起人们共鸣,小时候我们常常拉着爷爷的手,像一只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等到我们长大爷爷变老,当我们回答问题后他由于耳朵不好没有听清凑到我们跟前再问一句“啊”时,我们常常是不耐烦地大声冲他再说一遍。有一天我们的爷爷不在人世,我们与他的对话就只能出现在梦中了。养老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而我们每个个体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我们给予父母的不应该只是金钱,更多的应是陪伴。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000字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 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 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 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 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 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飞越老人院影评


飞越老人院影评(一)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 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 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 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 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 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7. 老周的生命最终在海边走到了尽头。他走的那一刻,天边升起了太阳,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一般,这或许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复始,个体的生命只是人类生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

最后,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此向本片导演张杨致敬,向在好莱坞吸金商业大片、严酷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把电影视为娱乐品、消遣品而非艺术品的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三重压力面前,坚守艺术底线和人文情怀的中国导演们致敬。只要你们不倒下,中国电影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

飞越老人院影评(二)

今天是《飞越老人院》上映的第一天,明知道在好莱坞大片面前,这样的国产电影只会成为炮灰,所以赶忙进电影院完成这次期待已久的飞越之旅。

电影院里面一共只有六位观众,观影过程中都非常安静舒服,但空调寒风凛冽地肆掠着我,不过电影时而欢快,时而宁静,用笑声和泪水把整个电影院哄得热腾腾般的温暖。

话说起电影的老年人题材,算是我近年来经常碰到的电影焦点之一,也许这个话题已经去到了我们当代不得不正视的时候了。

去年在“先锋光芒”影展上面看到的《老那》,电影中的一对顽固老情人以新潮甜蜜的方式经营着彼此的夕阳恋,以坚强乐观的自治自救方式呐喊出他们无惧老去的勇气精神,很令人在笑声中沉思的电影。

少不了今年最火爆的文艺片《桃姐》,则是通过轻描淡写着一位老佣人的终老岁月,缩影出原生态的老人院生活,让人百感交集,让人鼻酸泪流,当然也让人感受着一份朴质的人文关怀。

前几天还看了一个短片《片刻暖和》,电影看似讲述年轻姑娘和年迈老人之间的生活矛盾,实则通过描写彼此内心的空缺与孤寂来反衬出矛盾两人给予对方的才是真正的温暖关怀。从电影的侧面,也能够看到一位思想保守固执但渴望带着尊严老去的老奶奶,她在无能无助中安详地死去了。

今天看到的《飞越老人院》虽然表达着一个同样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用最青春烂漫、最动感欢乐的方式向现实社会发出嘹亮的呐喊。这群生活在老人院里面的“高龄团体”天天面临着让人心酸心寒的生老病死,不过他们积极乐观、顽强勇敢,捍卫着残存的点点尊严,自娱自乐向着梦想起航。

这不是一个关于老人被遗弃放逐、被剥夺自由、失去尊严的故事,即便在电影里面我们看着住在老人院里面的老人们都有着一个个让人心酸的被遗弃经历,即便电影反映出围在四面高墙里面的老人们等待着自己生老病死的无奈状况,即便电影用了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了老人们因身体机能失调而被迫出现的尴尬情景。但张杨导演还是在《飞越老人院》当中大胆创新地另辟高见,以此为踏板,跳上了一个释放梦想、追逐自由的大巴,把千万斤沉重的话题承载起一颗颗未老的心灵跃上了高空飞翔!

为了寻找回即将消失的亲情,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包袱,为了让生命终结前不留遗憾,这群活宝般的可爱老人瞒骗院长护士,淘金心思,精心设计,分工明确,刻苦排练,偷偷潜行,齐心协力上演了一出极其精彩动人的老人越院历险记。

在驶向梦想的路上,他们刺激飙车,他们齐心推车,一路上互相照应,互相鼓励,欢呼着与草原上的马儿驰骋,享受着河畔上的阳光野餐,用青春烂漫的激情向世界展现自己永不老去的心灵,为梦一搏,深深地感染着梦想路上的旁观者。

虽然老人们触摸到梦想的时候,有人还是病倒离去了。但很可喜,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无尽的悲伤痛楚和怨恨批判,反而是那些能够让他欣慰一笑的正能量——出色的表演、蔚蓝的大海、冉冉的日出,还有一群共同追梦的老友记。

电影故事精彩,推动流畅,动静完美结合,既有轻松活跃的的欢笑时光,也有平缓沉寂的动情时刻,既有真切自然的写实镜头,也有绚丽梦幻的浪漫情愫,电影都能够柔韧有余地穿梭于其间,做到张弛有度,掌控到位。当然,电影的精彩完全不能忘记一群曾经灿烂辉煌的爷爷奶奶级演员们,在多年后的今天仍能够摩擦出耀眼的火花,交出令人叫绝、令人敬佩的无懈可击表演水平。

还记得那个夜晚、那杯烈酒、那个舞蹈吗?虽然在茫茫草原上只有这个孤独的蒙古包,但火光下的人们心里都有着一个歌舞昇平的夜晚,这里没有了困扰的高墙、没有了繁冗的束缚、没有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老去年华,这个晚上他们带着永不老去的心灵到达了一个离星空、离大海、离梦想都很近很近的地方——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如此的靠近。

飞越老人院影评(三)

面对《飞跃老人院》这样的作品,我不得不佩服张杨的勇气,也相信他十二分的诚意。这样一部以老年人主角,刻画老年人群像的电影,在世界影坛也是不多见的。即使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也主要把重心放在老年人的爱情上,因为在这个轻易把“再也不相信爱情”挂在嘴边的时代,看到有人厮守一生爱到了最后,纵然明白是光影幻象,也是令人触动的。例如让经典女星朱莉?克里斯蒂再度绽放,提名2008年奥斯卡影后的《柳暗花明》,去年韩国票房黑马《我爱你》,表现的都是老年人相濡以沫的爱情。《飞跃老人院》舍弃了这个最容易吸引观众的主题,转而刻画了一群老年人群像,其故事内核更倾向于美国电影《遗愿清单》,一群站在生命末端的人,在告别前,给自己一个机会,完成最后的梦想。

可是原谅我并不喜欢这部电影。过犹不及,是我看完电影的最大感受。张杨把一个本应该去繁从简的故事,讲得流于煽情了。可能为了增强可看性,电影强化了父母和子女的冲突,也时不时让老年人“卖萌”。主角之一老葛出场没多久,就是一场情感强度很大的哭戏,他向朋友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可是老人院的同伴立马就治愈了他,他有了自己的床,有了自己的枕头,还有了自己的花,而这一切几乎是没有情节铺垫的。这其实是在刻意引导观众的情绪,而不是让观众自己在情节中体味到情感的变化。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电影的结尾,很多时候导演是通过角色把道理说出来,而不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例如老人院院长讲述自己这辈子和父母的相处其实只剩十几天的时间,老葛向孙子讲述麻雀的故事,而电影中的听众就一定若有所悟甚至痛哭流涕。电影是影像的艺术,它模仿现实,又高于现实,因为它能把生活的哲理浓缩在影像里,优秀的电影和文字的区别之一就是它是不说教的,它让观众自己去思考。所以《飞跃老人院》显得过于直白反而阻断了观众思考的维度。

另外,可能我的看法会招来大家的不满,可我仍然认为电影对父母与子女的冲突这条线索的处理是有失公允的。导演预设了自己立场,是为老年人发言的。于是电影中的子女多显得自私自利,不知感恩,子女的关心也一杆子被认为是虚伪的。电影还增加了老葛和修车儿子的冲突这条支线,可是儿子除了表达愤怒之外,几乎是失语的,最明显的就是老葛向孙子讲述当年和儿子冲突的由来,在这段讲述中很明显老葛是出于无奈,而儿子则显得不近人情,但我们并没有听到从儿子口中说出的故事,是不是会有所不同呢?宽容与和解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而理解从来都是双方的。

我仍然喜欢张杨,也认为这是部需要支持的国产电影,从《爱情麻辣烫》、《昨天》、《洗澡》、《向日葵》、《落叶归根》一直到《飞跃老人院》,不变的是张杨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对于影片所涉及到的老年问题,我没有资格说教,但我会希望自己将来慢慢老去,能够诚实面对自己的衰老。不需要去美化它,把它说成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想人生有很多不完美,衰老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很多正在衰老的人如果可以选择,一定愿意再次回到青春年少。只有对自己诚实,承认自己的衰老,才能于不完美中找寻生活的乐趣。同时我希望自己是个低姿态的人,常常听到人们说将来自己年老不会依靠儿女,只靠自己,我怀疑有多少人是认真的,其实无需太骄傲,接受帮助不是可耻的。

关于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关于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1】

同学推荐我看的《飞越老人院》,看完之后,深受感动。它借着一群老年人来讲述了一个本应该是属于年轻人的故事。用最青春烂漫、最动感欢乐的方式向现实社会发出嘹亮的呐喊。这群生活在老人院里面的“高龄团体”天天面临着让人心酸心寒的生老病死,不过他们积极乐观、顽强勇敢,捍卫着残存的点点尊严,自娱自乐向着梦……

时长一个小时44分的《飞越老人院》,看似很长,但是就像是一位长者给我们诉说他那个年代关于时光的过往故事,这部电影让我看的从头哭到尾,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想起了已故的爷爷,想起了太多需要关爱的老一辈,想到自己的家。影片的整个剧情结构完全迎合着观众,在该煽情的地方也使劲煽情。影片开始十多分钟之后,我几乎可以把后来的所有剧情全猜到。但是就是这样的俗套和预想之下,影片的后半段还是让我几度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管烂俗不烂俗,能让我专心致志看下来,又能感到我的影片,我就是喜欢的。如果观影的时时刻刻都要想着艺术价值或者直指现实什么的,这样也真心太累了。

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少对父母说出类似“我爱你,你们辛苦了”之类的话,也很少给父母一个拥抱、一束鲜花等,我所见过的最多是打个电话,聊一些家常,或者亲自下厨给父母做一顿丰盛可口的菜肴,抑或是买件衣服等相对来说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我们总说要及时珍惜身边的人,及时孝顺他们,不要等来“风雨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的悲惨境地,我们可以不懂得表达,可以不会煽情,可以不买任何礼物,但是对待老人的孝心一定要有,打个电话,听听他们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幸福。父母并不希望我们大富大贵,真正希望的是我们能过的好,以后有个好的归宿,平平安安的也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2】

忙碌的生活,总是让人忽略很多。很久没看电影了,第一是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是因为感觉现在的电影越看越没味道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样。然后这个闲暇的午后,一部《飞越老人院》却让我哭得一塌糊涂。

在这所充满着爱的老人院里,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他们要么是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要么就是被儿女抛弃和忽略的落寞老人。老人院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有爱,他们都像个小孩,他们有着沧桑的过去,他们经历过很多,他们都还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家园里,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群老人的心酸,看到他们的悲伤,看到他们的绝望。我还看到他们的固执,对自己梦想的固执;看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放下负担后的豁然的童真。他们真的像一群孩子,一群沧桑写在脸上,渴求被关爱的孩子。这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故事,正是别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让我们能够留意到身边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毕竟这是代表着老年人那一辈的故事。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为了孩子,到了老了,甚至死的那一刻惦记的还是孩子,他们总是不求回报,要的只是孩子的一声问候和一丝关爱。大家总是说老人家就像是小孩子,需要儿女去哄,但是又有多少个儿女能够做到这点呢,像当初自己的父母哄童孩时的自已一般,充满着爱心和耐心呢。

在电影里,老人院院长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她的年龄阶段,父母都已经70多80岁了,假设父母还能活二十年,而他们常年在外工作,能在家的时间一年就那么五六天,而每天真正能陪着父母的时间只有这么两三个小时,一年就是十五个小时,二十年就是300个小时,折起来就是十几天。她说的很实在,我们去想20年会觉得还很长,然而如果是这样子算呢,十几天的时间听起来是否会很害怕。

我生长在农村里,平凡的生活却也是各种心酸和无奈的凝聚。我从家人口中听过很多很多的关于老人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儿女有本事了,找到好的工作了,住在城市里的大房子里的,却嫌老人家脏,嫌老人家烦,嫌老人家给自己丢脸了,于是各种奇招,把老人逼回农村自己生活或者直接把他们丢到老人院就心安理得了。在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大伯,老伴走了,儿子在城市成了家,搬去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悲惨,家里的活全部都是老人家干,包括儿子、媳妇、孙子的衣服都要洗,不能和他们同桌吃饭,每吃一顿饭,老人家用的那个碗都会被媳妇扔掉,最后,他含泪回到家乡。现实总是很残酷,起码电影里的剧情总会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电影中老林和老周的那番话让我很有感触,很生活化的问题,父母累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去着想一下,等到老了有机会了,却被儿女抛弃了,老人院就是他们的牢笼啊,他们像还不涉事的孩子,也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们能为儿女做的就都已经做了,而对于自己的梦想,也就渴望去实现,即使死也有没有遗憾了,然而却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使小小要求。我想我们做晚辈的也许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他们的想法,直到我们到了他们的那种境界。

我总是以为自己很懂事,我自己很鄙视那些嫌弃父母的所谓的大人,但其实自己真的足够懂事了么?我生活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家庭中,妈妈去世八年了,爸爸已经62岁了,他八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我有真正为他做过点什么吗?我记得我高一时,我爸爸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要给哥买车,后来从爸爸的好朋友口中得知爸爸的一番话,因为哥成家了,爸想着车、房子都为哥哥准备好,那就算是对他没有太大牵挂了,就可以安心地供他唯一的女儿读书,直到出来工作然后结婚有人替他照顾我了,他就可以安心了。其实世上所有父母表达爱方式不同,但所有都是为了孩子。当我看到电影中院长算的那笔帐,我很愧疚,爸爸他62了,真的老了,我为读书,哥哥为工作,我们在家的时间不多,而我却为爸爸脾气暴躁,固执各种不好的问题而抗拒长时间呆在家里,很愧疚,没有理解爸爸的怪脾气也许是因为孤独,很愧疚,没有发现自己能够陪在爸爸的时间其实也很短了。我想,我长大了,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有些事情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了,有些责任不能因为自私而忽略了。

我想算另外一笔账,从我们出生到读完大学,我们要用多少的钱,每个人都去算一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很厉害,可以赚到那么多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父母的工资一直都不高,那钱怎么来的呢?是的,那是他们一生的赚的钱,还是自己省吃俭用然后全部花费到我们身上了。所以那些认为父母老了没有把钱分给你们,认为父母欠了你们的该好好学学算账了,也该去想一下你能否还得清父母的那笔帐。

我想,老人院的最初目的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给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家的一个家,而不是所有老人的,老人院那个家再温暖,也比不上有自己亲人的那个家。无论是什么理由把父母给忽略了,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那都是借口。如果说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那是你没有能力,不能成为理由,想一下父母曾经沧桑的过去吧。工作了的,把父母接回家里,好好陪着,像当初他们爱你们那样去爱他们;还在读书的,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父母,多打电话回家,放假多点陪在父母身边!我想,这个责任是所有人要付起来的!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3】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较出色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4】

昨天阴差阳错电影院看了《飞越老人院》,开始大概前五分钟就掉泪了。房子,误解,两边都不要,老葛最终只能拖着一个箱子来到老人院,当老人院门口那行字进入视线,眼泪就不听话了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

老人院没有空床位,只能和老朋友拼床睡。夜半发现自己大小便失禁了,惊慌失措地不断撕纸擦拭,然后在空荡孤寂的洗水池边近乎绝望地洗床单。

蹒跚的双腿,松动的牙齿,松弛褶皱的皮肤,甚至大小便失禁,当面对身体的种种退化和不能自理时,该是怎样的心情?相比身体上的变化,儿女的不能陪伴和吝于关心更是打击。孩子们都大了,都在忙,在忙老人们挂在口头的几句话是理解,更是心酸。

其中一些台词像是在脑海里打上烙印,怎么都挥不,忘不了,麻雀那一段更是如此。

父母与子女,世间还能找到比这更亲密的关系吗?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猜忌、怀疑和冷漠?是不是人性本贱,越是对自己好的亲密的人,便越是容易忽略和伤害?

总的说来,一部电影,能够用如此细腻的镜头语言给我们讲述之前不了解的老人生活,引发观众对于亲情人伦的思考,实属不易。昨天下午看的《复仇者联盟》也很好看,创意很好,3D效果很赞,可总觉风过无痕,看完了震撼了就结束了,日后我大概不会怎么经常想起这部电影(可能个人对于这种类型片不够感冒),但我一定会经常想起《飞越老人院》,思考怎样让爸爸妈妈在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里不孤单不失望。也许说教色彩略微浓厚,可是这个社会,需要。

讲好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需要生动的想象力,而讲好关于老年人和亲情这样一个已经讲了千百年话题的故事需要的就是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了,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那么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感动人心的力量。不知道我这样类比准不准确,《复仇者联盟》就像一些高深的学者所作的高深的讲座,听完讲座,我会嘀咕一句:好高级啊,可惜我不懂,而《飞越老人院》就像是翟学伟老师的课,讲的东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接触得到,人人都听得懂的东西,可经过他的挖掘和讲述,会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并在日后生活中常常产生联想。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当我们年轻,奋斗事业,多挤出时间陪陪爸妈,给他们讲讲我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一知半解。也许对他们来说,能时常听到在远方求学的我们的声音,就是一种幸福。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5】

《飞越老人院》整部电影没有所谓当红明星做票房号召,却都是一群老戏骨,老艺术家。通过他们所刻画,表演出来的孤独,没有安全感却又拼劲全力开心活着的老人,可说是赚取了我大把大把的眼泪。

电影从葛老头进入老人院的所见所闻说起。他们或因儿女不孝,或因被嫌弃没钱,或因与子女有矛盾,或因无儿无女,不得不踏进老人院的大门,从此过上了每天看着老人院的那片天,等待死亡来临的日子。

“我这辈子怎么混成这个样子了?老了,老了,我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都没有啊!”这不光是葛老头的心声,更是所有住进老人院老人的心声!对于年老,以及年老带来的身体变化和不便,他们无力改变什么。「最美不过夕阳红」,可这抹夕阳并不温馨,也不从容,而是残酷与唏嘘,令人不寒而栗。

老了,老了,却如同我们一般,依旧向往快乐,向往自由,依旧有着梦想。电影里的周老头,就想看看大海,看看海边的日出。反观我们自己呢?在追求自己理想与梦想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父母的心愿?

电影中,老人院的老人想要从所在的城市去天津参加一个比赛,院方需要征求家属同意才行。老人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却被自己的孩子们以“老人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了,出现危险,谁负责”这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给拒绝。“在老人院待着多好,净给我瞎折腾”一位家属如是说!家属们心安理得的把老人们往老人院一扔,然后做个“甩手掌柜”。谁负责?还是谁都不想负责?

人越老,对子女越是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行动上,也在心理上。我们为了生活而忙碌的时候,父母不希望因为他们而造成我们的负担,增添我们的烦恼,选择自己承担所有,心理上却无时无刻不期盼着一家人能平安,快乐的一起生活。正如我妈妈,每次打电话,都会试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她想我了。而我的回答永远是那么自私,残忍。

小时候的我们,总会因为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追问父母,而父母也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给我们答案。现在,我们能否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心平气和与因年纪大而容易健忘的父母交流?惭愧的是,我没能做到。我总是嫌父母唠叨,总是将其归为甜蜜的“负担”!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6】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还在止不住的流眼泪,脸上的妆花了,可是对于一部看完让人从心灵到肢体都感动到舒服的电影来说,这点算什么,妆补补就是了。心里头想着有些“东西”可能不趁现在等到失时就永远不能弥补了,这便是世上最大的遗憾,不管是谁。

说实话,要不是别人掏钱集体观影,我想我也不是那个会自己掏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飞越老人院》的观众。许久以来,看的都是那些进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应噱头打得响的电影,因为跟风因为谈资因为小小的虚荣心。看完觉得不错的就写上百八十字的影评,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缄口不言,总是在各种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飞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为现在的自己更为未来的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是单调,没有大牌偶像明星,没有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没有流芳百世的绝世爱情,没有热血大义的口号,没有血腥枪战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龄加起来上千岁的被子女送进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带着自己排演的节目电视台参加比赛的小故事。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里,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与渴望。老人们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带着自己的节目参加比赛,更加渴望着跟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电影里爷爷讲给孙子的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最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也是现实写照。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对陌生人宽容,却常常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他们的感受,甚至想远远逃离他们,殊不知他们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80后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钱,没有过硬的后台,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为那养眼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可是时间却抛弃了我们,等我们回头的时候,他们早已两鬓斑白,甚至已经远。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却已无力挽回。

他们需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房子和昂贵的礼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见证你的幸福和你那颗不会因为他们衰老儿抛弃的心。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和爱吧,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pS推荐:不管你是学生还是热恋中的情侣亦或者是忙忙碌碌的白领,抽个时间带着家人看看这部《飞越老人院》吧,它能带给你的不光是感动,还有很多惊喜和收获。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7】

《飞越老人院》——揭露社会老龄化问题

影片讲述的是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飞越老人院》用朴实的情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这是一部让人不能不流泪的电影,导演用温情风格揭示了我们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还要残酷的人性问题。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研讨首映影片《飞越老人院》,认为该片以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为艺术焦点,倾诉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灵之声,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温暖的人性情怀,为电影艺术的社会关怀和社会问题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样本。学者们从社会学角度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释。指出关心老人的程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社区的、家庭的养老服务因为很多现实困难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该片充满真情的细节感人至深,很有针对性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唤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爱人,曾经作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自己的负担,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送他们去老人院,认为有吃有喝有人照顾,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过自己自由的人生。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自己给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过是枷锁,不过是牢笼,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 这部电影,更多的可能像是为我们编制的一个梦,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宁静的大海和一群在残酷现实下追梦的老人。我们都会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还是苍老,我都希望在这样的梦里驰骋,自有肆意的过完人生的岁月。可是在那之前,请先为了自己父母,去实现他们的梦!年少轻狂的我们踌躇满志的说出自己的梦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问问父母,可有未曾实现的梦。不需要昂贵的礼物,一个电话,一个拥抱,问一问父母未曾实现的梦想,带父母去看场他们爱看的老电影,趁着残余的春色,带着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约会,安心为父母做一顿晚餐。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趁着还有机会。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8】

其实对这部电影没有多少了解,却有机会提前观影,也不错。只知道是张杨的作品,印象还停留在《昨天》,却不知已是十年前。近年来很少看国产电影,好像那种固有的坏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但看完《飞越老人院》,还是想说,大家都电影院看看吧。尽管从制作角度来讲算不上好电影,但看看,那种情怀,那种我们平常作为习惯而忽视的,那种善意的提醒,以及,老演员们的力量。

影片一开始就看到各种熟悉的老演员,感觉十分亲切,有叫得出名儿的,也有叫不出的。刘江老爷子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很喜欢看《地道战》,不下十遍。牛犇好出彩,小时候看他的电影看得最多了。影片开始讲老头老太太们在老人院的平常生活,煽情不够煽情,笑点也不是太出色,恍惚间觉得是记录片,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真实而无趣。不过老戏骨们尽情的演还是很感动的。

一边欢笑一边流泪的还是属於“飞跃老人院”的核心桥段,偷着上车,还落了张“二饼”!全场都在笑,老头老太太们还挺招乐的。第一次流泪是他们在河边野炊,院长追了来。爱喝酒的老头骂儿子,老林老头说自己无儿无女说自己最後的愿望就是希望走出老人院而不是坐着等死。演得真好,虽然是平常话,但觉得真实。我并没有过家里老人住老人院的经历,但设身处地的想想就会知道,无论眼前还是自己都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惨澹,谁还有勇气活下呢?

第二个泪点是在老头们表演完节目,将死的老周说的一番话,老人院里只有他隐瞒自己的重病和家事,老人最後的遗言还是对远嫁女儿的牵挂,最後的愿望是在海边看日出,也许也只是想离自己的女儿近一点吧。物伤其类,殊途同归,无论多麽风光的人生,晚景到底是凄凉的,那时候的自己已经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已经独善其身,看透了人生,已经与这个世界和解。所以,才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影片结束后,小窗口放出拍摄花絮,写出每个演员的年龄,又是很震撼。老艺术家们仍然焕发了艺术的青春,饱含创作的激情,真令人敬佩和感动。

本以为影片会让人思考老年化这个社会问题,但是很明显没有,该送老人院的还是会送老人院,不探望老人的还是不会探望老人。父母,父母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也好想好想多陪在他们身边,因为很早就知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但父母总觉的我是赖着他们不走,无事业无家庭废柴一枚。还好,无论怎麽责怪我都能接受。尽管我不会对他们说出我心里的想法,说我和你们的相遇只有这短短的一世,而且还不知道这一世到底多短多长,想尽量在你们身边,就是不说话,吵吵闹闹的怎样都好,因为这世上,最亲的人就是你们了。若你们不在了,我就变成孤儿了。总会分开的啊,但能在一起时,我们还是在一起吧。人生,不过如此了。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9】

《飞越老人院》电影观后感

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美国的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讲述了正常人迈克·墨菲为了逃避监狱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到疯人院的故事,迈克的到来,为死气沉沉的疯人院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使得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也能够过上他们所认为的愉快刺激的生活。同样,《飞越老人院》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家暮气沉沉的老人院中,这里住着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的被子女抛弃,有的没儿没女,有的人精神失常;因为这些原因,他们住到了养老院。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里的老人们的遭遇,我是非常痛心的。百行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这里我却看到了美德的缺失。因为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本应是儿孙绕膝、坐享天伦,然而他们确被子女送到了养老院,过着浑浑噩噩等死的日子,这是非常悲哀的。接着我想到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多年计划生育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同时又不得不面临这些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让老人们能够在晚年的时候过上幸福快乐生活,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这不影片让我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幸福快乐生活的问题,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老周,他的乐观开朗、幽默大方深深吸引着我。为了让老人院中的老人们能够生活的快乐些,他变着法的组织大家排练节目,甚至设计带领大家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当看到了老人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耍宝卖萌”,相互逗趣,像小孩一样快乐的时候,我又感到特别的欣慰。我们做子女的,所希望的不就是我们的父辈们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吗?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10】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姓周的老人他得了一个病——膀胱癌晚期,他鼓励大家去参加【超级变变变】其实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能够高高兴兴的离开人世间。其实他还有一个愿望,他有一个女孩远嫁到日本了,已经七八年没联系了,只要进入了决赛就能够去日本。不过很可惜,他在初赛结束时,病发,身亡了。他的确是无牵无挂的离开了。

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他们本应该在儿女的照顾之下暗度晚年的,可是他们去被送进了老人院。在养老院中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亲人们隔上好久才会来看他们一次。而且有些老人的儿女已经不在自己的身边了。他们整天都只能呆在养老院中,而且被种种条列束缚着:不让喝酒,不让做剧烈运动……他们想去天津参加【超级变变变】的初赛,尽他们的女儿不同意,觉得他们无法照顾自己,怕出什么危险,那可划不来。有的老人便说了“自己是个老东西了,没人会稀罕。”

在电影中有一部分,是老人们看到万马奔腾,欢呼了起来。我觉得他们仿佛就是那群奔驰的骏马,自由自在的奔驰在那辽阔的大地上。

看完这部电影,我细细的想:我以后才不会让自己的父母住进养老院。

真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养老院啊,因为那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地方……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11】

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导演对有些转变处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级变变变上三面镜子的创意表演,并不能看得出有多么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热情参与,重点不在节目质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对于导演来说对影片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将理由说充分才更能服众。

也许是想更为直观的表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影片的画面风格充满美感。金黄草原群马奔腾的场景和大海边太阳初升的画面,都像油画般充满质感。相比于老人院水泥建筑的枯燥单调、四周杂物的乱糟糟,这些室外美景无疑也成为老人们飞跃老人院的一个理由。老人在草原上开车的一幕确实唯美,也确实似曾相识。翻开张杨导演的履历,不难发现本山大叔曾经也行走在张杨导演规划的公路上。对于公路电影,在《落叶归根》中张扬导演已经玩的很熟练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赞扬,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为线搭配到一起,顾及到的面积会很大。而这个故事公路并非重点,导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务于对老人的尊敬的主题上了。老人们开着公交飞驰在田郊野外的公路上,与越野车廖凡斗车,与拉草老农挥手,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来表现飞跃的过程也再好不过了。

飞越老人院简短观后感【篇12】

说实话,要不是别人掏钱集体观影,我想我也不是那个会自己掏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飞越老人院》的观众。许久以来,看的都是那些进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应噱头打得响的电影,因为跟风因为谈资因为小小的虚荣心。看完觉得不错的就写上百八十字的影评,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缄口不言,总是在各种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飞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为现在的自己更为未来的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是单调,没有大牌偶像明星,没有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没有流芳百世的绝世爱情,没有热血大义的口号,没有血腥枪战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龄加起来上千岁的被子女送进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带着自己排演的节目电视台参加比赛的小故事。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里,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与渴望。老人们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带着自己的节目参加比赛,更加渴望着跟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电影里爷爷讲给孙子的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最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也是现实写照。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对陌生人宽容,却常常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他们的感受,甚至想远远逃离他们,殊不知他们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80后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钱,没有过硬的后台,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为那养眼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可是时间却抛弃了我们,等我们回头的时候,他们早已两鬓斑白,甚至已经远。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却已无力挽回。

他们需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房子和昂贵的礼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见证你的幸福和你那颗不会因为他们衰老儿抛弃的心。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和爱吧,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精选


多多观影学习到的知识不亚于多多读书,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我们可以将这些奇妙的灵感写进自己的观后感。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那么写作品的观后感格式有哪些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 篇1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 篇2

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导演对有些转变处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级变变变上三面镜子的创意表演,并不能看得出有多么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热情参与,重点不在节目质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对于导演来说对影片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将理由说充分才更能服众。

也许是想更为直观的表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影片的画面风格充满美感。金黄草原群马奔腾的场景和大海边太阳初升的画面,都像油画般充满质感。相比于老人院水泥建筑的枯燥单调、四周杂物的乱糟糟,这些室外美景无疑也成为老人们飞跃老人院的一个理由。老人在草原上开车的一幕确实唯美,也确实似曾相识。翻开张杨导演的履历,不难发现本山大叔曾经也行走在张杨导演规划的公路上。对于公路电影,在《落叶归根》中张扬导演已经玩的很熟练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赞扬,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为线搭配到一起,顾及到的面积会很大。而这个故事公路并非重点,导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务于对老人的尊敬的主题上了。老人们开着公交飞驰在田郊野外的公路上,与越野车廖凡斗车,与拉草老农挥手,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来表现飞跃的过程也再好不过了。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 篇3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还在止不住的流眼泪,脸上的妆花了,可是对于一部看完让人从心灵到肢体都感动到舒服的电影来说,这点算什么,妆补补就是了。心里头想着有些“东西”可能不趁现在等到失时就永远不能弥补了,这便是世上最大的遗憾,不管是谁。

说实话,要不是别人掏钱集体观影,我想我也不是那个会自己掏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飞越老人院》的观众。许久以来,看的都是那些进口的大片和那些明星效应噱头打得响的电影,因为跟风因为谈资因为小小的虚荣心。看完觉得不错的就写上百八十字的影评,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就缄口不言,总是在各种挑剔中穿梭游走。看完《飞越老人院》心里有些堵得慌,为现在的自己更为未来的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是单调,没有大牌偶像明星,没有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没有流芳百世的绝世爱情,没有热血大义的口号,没有血腥枪战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一群年龄加起来上千岁的被子女送进老人院的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带着自己排演的节目电视台参加比赛的小故事。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里,在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与渴望。老人们不想在“老人院”被管制的生活,希望带着自己的节目参加比赛,更加渴望着跟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电影里爷爷讲给孙子的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最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也是现实写照。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对陌生人宽容,却常常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他们的感受,甚至想远远逃离他们,殊不知他们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

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80后们靠自己的努力在都市打拼,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钱,没有过硬的后台,一心想攀爬的更高些,再高些。只为那养眼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可是时间却抛弃了我们,等我们回头的时候,他们早已两鬓斑白,甚至已经远。想想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后悔莫及却已无力挽回。

他们需要的不是豪华的大房子和昂贵的礼物,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见证你的幸福和你那颗不会因为他们衰老儿抛弃的心。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和爱吧,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pS推荐:不管你是学生还是热恋中的情侣亦或者是忙忙碌碌的白领,抽个时间带着家人看看这部《飞越老人院》吧,它能带给你的不光是感动,还有很多惊喜和收获。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 篇4

其实对这部电影没有多少了解,却有机会提前观影,也不错。只知道是张杨的作品,印象还停留在《昨天》,却不知已是十年前。近年来很少看国产电影,好像那种固有的坏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但看完《飞越老人院》,还是想说,大家都电影院看看吧。尽管从制作角度来讲算不上好电影,但看看,那种情怀,那种我们平常作为习惯而忽视的,那种善意的提醒,以及,老演员们的力量。

影片一开始就看到各种熟悉的老演员,感觉十分亲切,有叫得出名儿的,也有叫不出的。刘江老爷子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很喜欢看《地道战》,不下十遍。牛犇好出彩,小时候看他的电影看得最多了。影片开始讲老头老太太们在老人院的平常生活,煽情不够煽情,笑点也不是太出色,恍惚间觉得是记录片,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真实而无趣。不过老戏骨们尽情的演还是很感动的。

一边欢笑一边流泪的还是属於“飞跃老人院”的核心桥段,偷着上车,还落了张“二饼”!全场都在笑,老头老太太们还挺招乐的。第一次流泪是他们在河边野炊,院长追了来。爱喝酒的老头骂儿子,老林老头说自己无儿无女说自己最後的愿望就是希望走出老人院而不是坐着等死。演得真好,虽然是平常话,但觉得真实。我并没有过家里老人住老人院的经历,但设身处地的想想就会知道,无论眼前还是自己都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惨澹,谁还有勇气活下呢?

第二个泪点是在老头们表演完节目,将死的老周说的一番话,老人院里只有他隐瞒自己的重病和家事,老人最後的遗言还是对远嫁女儿的牵挂,最後的愿望是在海边看日出,也许也只是想离自己的女儿近一点吧。物伤其类,殊途同归,无论多麽风光的人生,晚景到底是凄凉的,那时候的自己已经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已经独善其身,看透了人生,已经与这个世界和解。所以,才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影片结束后,小窗口放出拍摄花絮,写出每个演员的年龄,又是很震撼。老艺术家们仍然焕发了艺术的青春,饱含创作的激情,真令人敬佩和感动。

本以为影片会让人思考老年化这个社会问题,但是很明显没有,该送老人院的还是会送老人院,不探望老人的还是不会探望老人。父母,父母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也好想好想多陪在他们身边,因为很早就知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但父母总觉的我是赖着他们不走,无事业无家庭废柴一枚。还好,无论怎麽责怪我都能接受。尽管我不会对他们说出我心里的想法,说我和你们的相遇只有这短短的一世,而且还不知道这一世到底多短多长,想尽量在你们身边,就是不说话,吵吵闹闹的怎样都好,因为这世上,最亲的人就是你们了。若你们不在了,我就变成孤儿了。总会分开的啊,但能在一起时,我们还是在一起吧。人生,不过如此了。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 篇5

老人都是容易感动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许武断,但是大多如此。

这个时候的他们是七零后,是八零后,是九零后。他们声音听不见,他们口齿不清话说不明,他们腿脚不麻利走不快,他们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们有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某某集团CEO,是大律师,是大医生,是学校教授,但是他们依然在疯人院一样的老人院里面安享晚年。并不是一定要描绘一个病态的老年人还有树立一个不孝的后代给大家看,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声声吼着责任的时候却把老去的父母当成是一个负担。

在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老周和自己的孙子在夜晚的河边聊天,老周讲了一个麻雀的故事给他的孙子听。麻雀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和儿子聊天时候像是假装痴呆一样问儿子站在树上的鸟儿是什么,连续问了三次。儿子不耐烦的告诉说是麻雀,最后一次回答甚至吼起来了。这个时候老父亲眼里面噙着泪,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个年轻的儿子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父亲带他出去郊游的事情,那个时候,儿子天真的问着父亲树上的鸟儿是什么,父亲高兴的说那是麻雀,儿子每问一次父亲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说不出有多幸福。讲完故事之后老周的孙子给了老周一个拥抱,爷孙俩都哭了。

全社会,都应该为我们的老人们做点事情。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个儿子,每一位女儿,莫要觉得给了自己的老父母每个月六百块就以为是尽到了孝道,莫要觉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尽到你们的责任了。他们要的不是六百块,要的只是你在身边,哪怕只是一年短暂的一两次,他们都心满意足了。

我看着他们表演都不自觉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可以飞跃老人院,不光是老人这样,任何时段的人都不能过得太安稳把梦想搁浅,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他们告诉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要去迈开第一步。走着走着。我也会在者不自觉中,找到我们自己了。

再多的误解都会化解的。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子女荣华富贵而自己的老父母却没有落脚之地。这是一种变态畸形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该要改善而且必须要改善。

愿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拥抱生活去,在阳光下,在河流边。放声大吼放声大叫,该忘得都忘掉,这才叫幸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 篇6

昨天阴差阳错电影院看了《飞越老人院》,开始大概前五分钟就掉泪了。房子,误解,两边都不要,老葛最终只能拖着一个箱子来到老人院,当老人院门口那行字进入视线,眼泪就不听话了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

老人院没有空床位,只能和老朋友拼床睡。夜半发现自己大小便失禁了,惊慌失措地不断撕纸擦拭,然后在空荡孤寂的洗水池边近乎绝望地洗床单。

蹒跚的双腿,松动的牙齿,松弛褶皱的皮肤,甚至大小便失禁,当面对身体的种种退化和不能自理时,该是怎样的心情?相比身体上的变化,儿女的不能陪伴和吝于关心更是打击。孩子们都大了,都在忙,在忙老人们挂在口头的几句话是理解,更是心酸。

其中一些台词像是在脑海里打上烙印,怎么都挥不,忘不了,麻雀那一段更是如此。

父母与子女,世间还能找到比这更亲密的关系吗?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猜忌、怀疑和冷漠?是不是人性本贱,越是对自己好的亲密的人,便越是容易忽略和伤害?

总的说来,一部电影,能够用如此细腻的镜头语言给我们讲述之前不了解的老人生活,引发观众对于亲情人伦的思考,实属不易。昨天下午看的《复仇者联盟》也很好看,创意很好,3D效果很赞,可总觉风过无痕,看完了震撼了就结束了,日后我大概不会怎么经常想起这部电影(可能个人对于这种类型片不够感冒),但我一定会经常想起《飞越老人院》,思考怎样让爸爸妈妈在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里不孤单不失望。也许说教色彩略微浓厚,可是这个社会,需要。

讲好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需要生动的想象力,而讲好关于老年人和亲情这样一个已经讲了千百年话题的故事需要的就是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了,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那么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感动人心的力量。不知道我这样类比准不准确,《复仇者联盟》就像一些高深的学者所作的高深的讲座,听完讲座,我会嘀咕一句:好高级啊,可惜我不懂,而《飞越老人院》就像是翟学伟老师的课,讲的东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接触得到,人人都听得懂的东西,可经过他的挖掘和讲述,会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并在日后生活中常常产生联想。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当我们年轻,奋斗事业,多挤出时间陪陪爸妈,给他们讲讲我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一知半解。也许对他们来说,能时常听到在远方求学的我们的声音,就是一种幸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怎么写 篇7

忙碌的生活,总是让人忽略很多。很久没看电影了,第一是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是因为感觉现在的电影越看越没味道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样。然后这个闲暇的午后,一部《飞越老人院》却让我哭得一塌糊涂。

在这所充满着爱的老人院里,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他们要么是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要么就是被儿女抛弃和忽略的落寞老人。老人院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有爱,他们都像个小孩,他们有着沧桑的过去,他们经历过很多,他们都还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家园里,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群老人的心酸,看到他们的悲伤,看到他们的绝望。我还看到他们的固执,对自己梦想的固执;看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放下负担后的豁然的童真。他们真的像一群孩子,一群沧桑写在脸上,渴求被关爱的孩子。这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故事,正是别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让我们能够留意到身边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毕竟这是代表着老年人那一辈的故事。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为了孩子,到了老了,甚至死的那一刻惦记的还是孩子,他们总是不求回报,要的只是孩子的一声问候和一丝关爱。大家总是说老人家就像是小孩子,需要儿女去哄,但是又有多少个儿女能够做到这点呢,像当初自己的父母哄童孩时的自已一般,充满着爱心和耐心呢。

在电影里,老人院院长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她的年龄阶段,父母都已经70多80岁了,假设父母还能活二十年,而他们常年在外工作,能在家的时间一年就那么五六天,而每天真正能陪着父母的时间只有这么两三个小时,一年就是十五个小时,二十年就是300个小时,折起来就是十几天。她说的很实在,我们去想20年会觉得还很长,然而如果是这样子算呢,十几天的时间听起来是否会很害怕。

我生长在农村里,平凡的生活却也是各种心酸和无奈的凝聚。我从家人口中听过很多很多的关于老人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儿女有本事了,找到好的工作了,住在城市里的大房子里的,却嫌老人家脏,嫌老人家烦,嫌老人家给自己丢脸了,于是各种奇招,把老人逼回农村自己生活或者直接把他们丢到老人院就心安理得了。在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大伯,老伴走了,儿子在城市成了家,搬去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悲惨,家里的活全部都是老人家干,包括儿子、媳妇、孙子的衣服都要洗,不能和他们同桌吃饭,每吃一顿饭,老人家用的那个碗都会被媳妇扔掉,最后,他含泪回到家乡。现实总是很残酷,起码电影里的剧情总会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电影中老林和老周的那番话让我很有感触,很生活化的问题,父母累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去着想一下,等到老了有机会了,却被儿女抛弃了,老人院就是他们的牢笼啊,他们像还不涉事的孩子,也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们能为儿女做的就都已经做了,而对于自己的梦想,也就渴望去实现,即使死也有没有遗憾了,然而却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使小小要求。我想我们做晚辈的也许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他们的想法,直到我们到了他们的那种境界。

我总是以为自己很懂事,我自己很鄙视那些嫌弃父母的所谓的大人,但其实自己真的足够懂事了么?我生活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家庭中,妈妈去世八年了,爸爸已经62岁了,他八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我有真正为他做过点什么吗?我记得我高一时,我爸爸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要给哥买车,后来从爸爸的好朋友口中得知爸爸的一番话,因为哥成家了,爸想着车、房子都为哥哥准备好,那就算是对他没有太大牵挂了,就可以安心地供他唯一的女儿读书,直到出来工作然后结婚有人替他照顾我了,他就可以安心了。其实世上所有父母表达爱方式不同,但所有都是为了孩子。当我看到电影中院长算的那笔帐,我很愧疚,爸爸他62了,真的老了,我为读书,哥哥为工作,我们在家的时间不多,而我却为爸爸脾气暴躁,固执各种不好的问题而抗拒长时间呆在家里,很愧疚,没有理解爸爸的怪脾气也许是因为孤独,很愧疚,没有发现自己能够陪在爸爸的时间其实也很短了。我想,我长大了,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有些事情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了,有些责任不能因为自私而忽略了。

我想算另外一笔账,从我们出生到读完大学,我们要用多少的钱,每个人都去算一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很厉害,可以赚到那么多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父母的工资一直都不高,那钱怎么来的呢?是的,那是他们一生的赚的钱,还是自己省吃俭用然后全部花费到我们身上了。所以那些认为父母老了没有把钱分给你们,认为父母欠了你们的该好好学学算账了,也该去想一下你能否还得清父母的那笔帐。

我想,老人院的最初目的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给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家的一个家,而不是所有老人的,老人院那个家再温暖,也比不上有自己亲人的那个家。无论是什么理由把父母给忽略了,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那都是借口。如果说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那是你没有能力,不能成为理由,想一下父母曾经沧桑的过去吧。工作了的,把父母接回家里,好好陪着,像当初他们爱你们那样去爱他们;还在读书的,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父母,多打电话回家,放假多点陪在父母身边!我想,这个责任是所有人要付起来的!

观《飞越老人院》有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忙碌的生活,总是让人忽略很多。很久没看电影了,第一是因为没有时间,第二是因为感觉现在的电影越看越没味道的,就和流行歌曲一样。然后这个闲暇的午后,一部《飞越老人院》却让我哭得一塌糊涂。

在这所充满着爱的老人院里,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有70多岁,他们要么是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要么就是被儿女抛弃和忽略的落寞老人。老人院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有爱,他们都像个小孩,他们有着沧桑的过去,他们经历过很多,他们都还拥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家园里,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群老人的心酸,看到他们的悲伤,看到他们的绝望。我还看到他们的固执,对自己梦想的固执;看到他们的天真活泼,在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放下负担后的豁然的童真。他们真的像一群孩子,一群沧桑写在脸上,渴求被关爱的孩子。这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是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故事,正是别人的故事的分享才让我们能够留意到身边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毕竟这是代表着老年人那一辈的故事。我想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为了孩子,到了老了,甚至死的那一刻惦记的还是孩子,他们总是不求回报,要的只是孩子的一声问候和一丝关爱。大家总是说老人家就像是小孩子,需要儿女去哄,但是又有多少个儿女能够做到这点呢,像当初自己的父母哄童孩时的自已一般,充满着爱心和耐心呢。

在电影里,老人院院长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她的年龄阶段,父母都已经70多80岁了,假设父母还能活二十年,而他们常年在外工作,能在家的时间一年就那么五六天,而每天真正能陪着父母的时间只有这么两三个小时,一年就是十五个小时,二十年就是300个小时,折起来就是十几天。她说的很实在,我们去想20年会觉得还很长,然而如果是这样子算呢,十几天的时间听起来是否会很害怕。

我生长在农村里,平凡的生活却也是各种心酸和无奈的凝聚。我从家人口中听过很多很多的关于老人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儿女有本事了,找到好的工作了,住在城市里的大房子里的,却嫌老人家脏,嫌老人家烦,嫌老人家给自己丢脸了,于是各种奇招,把老人逼回农村自己生活或者直接把他们丢到老人院就心安理得了。在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大伯,老伴走了,儿子在城市成了家,搬去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悲惨,家里的活全部都是老人家干,包括儿子、媳妇、孙子的衣服都要洗,不能和他们同桌吃饭,每吃一顿饭,老人家用的那个碗都会被媳妇扔掉,最后,他含泪回到家乡。现实总是很残酷,起码电影里的剧情总会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电影中老林和老周的那番话让我很有感触,很生活化的问题,父母累了一辈子,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去着想一下,等到老了有机会了,却被儿女抛弃了,老人院就是他们的牢笼啊,他们像还不涉事的孩子,也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们能为儿女做的就都已经做了,而对于自己的梦想,也就渴望去实现,即使死也有没有遗憾了,然而却得不到想要的一切,即使小小要求。我想我们做晚辈的也许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他们的想法,直到我们到了他们的那种境界。

我总是以为自己很懂事,我自己很鄙视那些嫌弃父母的所谓的大人,但其实自己真的足够懂事了么?我生活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家庭中,妈妈去世八年了,爸爸已经62岁了,他八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我有真正为他做过点什么吗?我记得我高一时,我爸爸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要给哥买车,后来从爸爸的好朋友口中得知爸爸的一番话,因为哥成家了,爸想着车、房子都为哥哥准备好,那就算是对他没有太大牵挂了,就可以安心地供他唯一的女儿读书,直到出来工作然后结婚有人替他照顾我了,他就可以安心了。其实世上所有父母表达爱方式不同,但所有都是为了孩子。当我看到电影中院长算的那笔帐,我很愧疚,爸爸他62了,真的老了,我为读书,哥哥为工作,我们在家的时间不多,而我却为爸爸脾气暴躁,固执各种不好的问题而抗拒长时间呆在家里,很愧疚,没有理解爸爸的怪脾气也许是因为孤独,很愧疚,没有发现自己能够陪在爸爸的时间其实也很短了。我想,我长大了,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有些事情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了,有些责任不能因为自私而忽略了。

我想算另外一笔账,从我们出生到读完大学,我们要用多少的钱,每个人都去算一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很厉害,可以赚到那么多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父母的工资一直都不高,那钱怎么来的呢?是的,那是他们一生的赚的钱,还是自己省吃俭用然后全部花费到我们身上了。所以那些认为父母老了没有把钱分给你们,认为父母欠了你们的该好好学学算账了,也该去想一下你能否还得清父母的那笔帐。

我想,老人院的最初目的不是像今天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给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家的一个家,而不是所有老人的,老人院那个家再温暖,也比不上有自己亲人的那个家。无论是什么理由把父母给忽略了,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那都是借口。如果说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那是你没有能力,不能成为理由,想一下父母曾经沧桑的过去吧。工作了的,把父母接回家里,好好陪着,像当初他们爱你们那样去爱他们;还在读书的,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父母,多打电话回家,放假多点陪在父母身边!我想,这个责任是所有人要付起来的!

喜欢《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汇总10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飞越老人院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