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

2022-12-06

庄子的读书笔记7篇。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庄子的读书笔记,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1】

《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2】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拿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人世间类似的哀痛我们常会看到,远到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复再弹,纵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谁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们的那个人没了,我们的知心话又该说给谁听呢?纵使说了,又有谁能懂呢?

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庄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发。即使在论争,那也争得是不亦乐乎啊!

站在濠水桥上的惠子和庄子,又开始争辩了。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那庄子出游从容,看鱼儿从容欢快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心有所感,大发感慨。惠子是个不可知论者,所以,他反问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说,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到此,我们觉得惠子该闭嘴了。可那惠子还是没服气,辩论水平是高高的,他继续着自己的辩论事业: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大家全都不知道了!这是何等的论辩才能啊!叫我们怎么听怎么觉得象绕口令了。这大约已到了论辩的高峰,可庄子仍能在这高峰上在拔高一筹,他告诉惠子,你先前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等等等等,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次论争,庄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没有惠子的高论,又哪来庄子的妙论啊!难怪张之纯在《评注诸子菁华录》里说:庄子、惠子意见虽不同,然惠子犹是解人也。寥寥数语,写出低徊踯躅无限凄凉。

另一次的论争,更是叫庄子发了一通关于生死的妙论。

说来庄子可真是个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势不雅观也就罢了,他竟然敲着个盆儿唱了起来。这情景给前来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评他:你跟人家过了这么久,她给你养大了孩子,现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着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通责备有理有节,却没难住庄子,正象明代陈深辑在《诸子品节》里说的那样庄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笔,乃知奇文待人而见也。

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在反驳惠子时,庄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笔叫人不得不叹为观止。他把生命过程描述成一个从无气、无形、无生到恍惚有气、有形、有生的过程。生死存亡本为一体,我们为什么还要悲哀呢?亲爱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处了。又回归到无气、无形,无生的状态中去了。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伤心呢?

人生在世,得对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庄子有此对手,足矣!庄子有此知己,足矣!过惠子墓,庄子睹物思人,为失去对手而慨叹,而感伤。这无尽的悲凉情其始我辈浅陋之人所能深味?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3】

《庄子秋水》年,秋天来了,河伯“快乐自得,献身人间之美”。沿河向东走,如果遇到北海,河伯看着大海感叹“我不去儿子家门口就危险了”,自己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全损,适度受益。不要让自己比别人矮,也不要羡慕别人比自己矮。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五岳,其他的山都不尊重。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戒骄戒躁。只有这样,生命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骄傲的人诡计多端,永远不会成功。在有限的环境下,河伯认为“世界的美在于他自己”。主观片面的理解,让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浅薄的知识。如果河伯不改变他的骄傲,他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该有多难过。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对自己的小成绩沾沾自喜。要跳出主观狭隘的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学习专业课程,阅读更多有意义的书籍,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至于北海,河伯感叹自己小。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学习工作清楚。在生活中,你要时刻反省自己,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沾沾自喜。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三人行,必有老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识,追求更积极的生活,让生活更有意义。

谦虚有益,谦虚使人进步。"船过,粮生,人不知所措."人和宇宙万物相比,是很渺小的。世界很大,一个人做的事很小。人生没有极限,学习也没有极限。再有见识的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不谦虚,就是没有知识。牛顿说:“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沙滩上的孩子,偶尔捡一些比较光滑的巨石,却没有发现真理的海洋。”这种谦虚的心态难道不是牛顿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认识自身的局限性,更加虚心勤奋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大学不代表前途光明。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平庸。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人才,需要每天坚持,每天进步,用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个人素养。

无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要有大海的气魄。江河皆入海,万物包容。

人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书页被无情地翻过

离开干坤的那一刻在我心里已经注定了我不愿意孤独

致力于生活的广阔世界,一次又一次地风雨飘摇

当我忘记把江山扛在肩上的那一刻,它已经决定了我作为一个男人的本性

做人和做事一样。现在,我埋头工作,发现有那么多知识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充满挑战和乐趣;融入环境,知道同事很可敬,可以帮我解决很多困惑。

马的嘶嘶声是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思想的萌芽刚刚破土

我想借助隐形的翅膀飞到天宇。火车跑得很快

带我去远方的人山人海。我是一颗在土壤里钻出来的种子

我要飞翔,抛开思想的枷锁,一发不可收拾,把心变成现实,自由飞翔

打开心灵的窗户,把自己的阳光种在心里,有了它,你就会有阳光的笑容,闻到阳光,创造阳光的生活,心情好的享受美好的生活!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4】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便是《庄子》。庄子发起道家思维,是一位出生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终究的抱负国际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括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维。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坐井观天》,它提示咱们不要遭到自己识见的束缚。故事中,以一只大王八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国际有多大,到了最终,它不光没有把大王八告知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讪笑大王八呢!这故事让我理解,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关闭起来,要用不同视点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动,那便是《螳螂捕蝉》,它告知咱们不要只管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埋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玩耍,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大声歌唱。蝉认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边要吃它的螳螂,而专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便是要咱们不要只留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当心死后的风险,只要这样慎重当心的人,受伤害的或许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国际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维,了解不同的思维后,不光能警觉自己,还能教训他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不知道漆黑的明灯。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5】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人们所理想的社会本应就是此刻这个样貌,然而这又是个精神境界极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极度焦虑。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庄子》——“贫也,非惫也”。贫穷不代表不快乐,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我们更就应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长久下来必将感觉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为过往”,不能说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它只是陈述一个道理,但在庄子看来正是因为名利而有了“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归”。这天所提倡的就应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丰满。《庄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气之辨,以游无穷”。我们能够不用要求这么高,只要学会静下来,将混乱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来,个性是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会使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能做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样不仅仅能够让处于奔波劳累的身体得到释放,还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庄子》中所着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庄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无拘无束,身心不受羁绊。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可能像它所说的那样,但亦能够要求我们的“自由”。有了“自由”,人们能够更加全身心的释放,在工作中或学习中皆能够要求这种“自由”,而这种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必须束缚下的自由,很多状况下,束缚并不是阻碍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将物资与身心融为一体,将精神摒弃一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就应学会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应胜过物资,因为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物资。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6】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7】

河伯望洋兴叹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满载秋水,至于东海,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发出这样一席话,虽有些晚,但却饱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卑,认清自己。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对于有如此敏感躯体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从此,贝多芬开始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但贝多芬并没有从自卑中倒下去,他从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因而创造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传世佳作——《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弃,而是换了形式的自信,是从压抑的心里中,爆发出的一种力求上进的力量。学会自卑,才能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也许你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舵手,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少年不识自卑味”。看,学会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当大风降临时,他们并不是逆风而站,而是弯下身躯,随风而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风之间的力量悬殊,所以他们学会自卑,弯下身躯。但他们并不是俯首任风摇,他们从自卑中发掘出自己的坚韧性,用随风摇摆来保护自己,从而用坚韧性去搏击风的洗礼。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况有灵性的人呢?学会自卑,是一种很难的事。它需要勇气,需要放弃世俗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为他们怕世俗的目光;巫师乐师百工之人却不耻相师,最终巫、乐、百贤于士大夫。

从中可以看出,学会自卑对于人的发展是重要的。更体现出,其实自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学会自卑,是一种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策略。只要你正确对待,你就是一位优秀的舵手。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显明于世,必须要先学会自卑,认清自我,切不要如河伯般,临东海,才悔矣,晚也。学会自卑,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

在阅读《庄子》这本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想象力丰富,文风汪洋恣肆。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奇妙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文《逍遥游》表现尤为突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句中体现了作者那种超然的想象力。也许作者也想成为鲲鹏可以遨游于天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拥有绝对自由,不受现实的羁绊。

《庄子》一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非常高。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受其影响,可见影响之大。

探其思想观点多以老子为依附但有所发展,主张无为无用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又从其相对主义出发,否定客观事物差别。对儒学多有诋毁,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激烈的抨击,却又采取逃避现实,逍遥自得的态度。看其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阶级矛盾尖锐,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庄子无力改变这种现象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也只能逃避现实。

《 庄子》一书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庄子秋水》的读书笔记


《秋水》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对的艺术形象:见识浅陋、自以为是的河伯与博学深邃、视野广阔的北海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秋水》的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一)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二)

《秋水》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对的艺术形象:见识浅陋、自以为是的河伯与博学深邃、视野广阔的北海若。

河伯是黄河之神,到了涨水的季节。百川灌河,他看到径流如此宽大,分不清两岸边牛马的形状,自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无边,无有穷尽,河流所谓的涨水干旱,于他来讲,动静实在太小,根本算不上什么。当河伯一路趾高气扬走来,遇到大海,才突然发现自身竟是那般渺小,好似井底之蛙,先前的志得意满毫无意义,徒然贻笑大方。随后的一系列问答,相对于北海若气定神闲滔滔不绝地阐明“大小之辨”,河伯的无知更是只有陪衬的份儿。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说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遵从万物本身的规律,不勉力强求。而往往,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已心如明镜,对世间万物的属性了然于心。北海若就是这么一个大智者,他所展现出来的是大家风范。

这样的艺术形象和情节无独有偶,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也有着与河伯海神若雷同的角色。少林寺藏经阁的一位扫地僧,头发花白,衣着邋遢,他只需眼睛一瞪,就能使武功卓绝的萧远山和慕容博口喷鲜血昏死过去,武功推为天下第一,当无异议。可这位扫地僧叮咛告诫的是,武功的高低都只是细微末节,佛法宏大才是正道,如走上邪道,武功越强,反而伤及自身。与之相比,顶着“天下第一恶人”名头的段延庆,强练易筋经以求天下第一的鸠摩智,无一不成为小丑,在尘埃中湮灭。

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自然有诸多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把《秋水》和《天龙八部》举出来,不是要读者盲目效仿海神若的外在风范或深入道家以至得出不可知论,更不是鼓励学习内功心法。我们要找出的是其中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一脉相承的一种东西,那就是道。

道与术相对立。术是技巧,是人事,是大多数人凭着指导、借着经验就能轻易习得,并且付与实践能迅速生效的法门。道,是需要经过长年积累、感悟的,从心底生出的原则。大多数人本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极易偏重于术,而不重道。这样的人,或许能一时逞盛,但由于缺乏人文底蕴,素养不高,终归要见笑于大方之家,譬如《秋水》中的河伯与《天龙八部》里鸠摩智一类角色。相比而言,如海神若者,讲究清静无为,效法自然,天人合一,如扫地僧者,佛法精深,心地明镜,在习术之前,已明白要遵循的道,自然能够有所大成,而免于耻辱。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哲学,道家和佛家是相似的。

与现实来讲,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日益繁忙的工作,日趋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大多数人晕头转向,有心研究的,不少只在于术——投机专营。希望可以抽离出来,问一问道,找到人生正途该遵循的原则,不求成为哲学家,但要不贻笑大方。

[《庄子秋水》的读书笔记]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3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1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2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我看庄子的绝对自由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而公认的对此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以及其他的一些小的学派,这些思想的不断变化和融合,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这些学派除了禅宗几乎都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轴心时代,在那时表现为百家争鸣的诸子学派。在这里我想谈谈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和影响。我们学的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秋水》。

老实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很清楚的,因为它的内容很多,涉猎得也很广,但都很高深。随处的一些内容都可以看到庄子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那种对绝对自由的追求,那种忘我的不惜代价的追求!作为道家的庄子崇尚“天道”自然之道,具有鲜明的超功利倾向。鲁迅对他的评价是:汪洋,恢宏,恣睢。“他认为能观于天地而体道得道的理想人格,应当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记得台湾也有个文学家喜欢庄子,姓陈,研究的是道家,但只对庄子的自由思想大为欣赏,极其讨厌专制制度,后来被台大赶走了;虽然后来平了反,可他自己反而不在乎。中国文人很多都是陷落在这种圈子中而不得自拔了,其实这是很可叹的。中国现在的这种思想似乎更是膨胀到了恐怖的地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做到了很多以前梦想中的事情,于是对永生的自由的追求大幅度的崛起。首先是武侠,然后是玄幻,还有现在的很多另类文学,老少皆喜的金庸,男生喜欢的黄易,女生喜欢的安妮。这些的这些其实正在不可遏制地吞噬着很多人的思想!

在lqqm(一塌糊涂的继任论坛)上看到过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对自己此类文章的评价:YY!(由于这个词比较,猥琐就不直指其名了)不过确实,真的自由在哪里?!连标榜着民主自由打着输出民主战争的美国又是都是如此的狼狈不堪,其实还是有很多事情让人不禁汉涔涔的。没有自由而狂热追求绝对自由正是中国以前文人的悲哀,现在似乎正朝着更大范围蔓延,这也是相当可怕的吧?!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3

《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是人性劣根的体现,不宜提倡。

文章开始,河伯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了极至。一个“尽”字充分体现了此时的河伯片面的、绝对的、主观的看问题、看这繁复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时的河伯只是身处无数江河之一的黄河。河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无论观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只站在个人主观的、狭隘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犯河伯那样的错误。我们更不能骄傲自满。为自己取得点滴成绩而得意忘形。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骄傲的人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河伯至北海,面对无垠的大海,在现实面前惭愧自责。这种勇于纠正自己错误,谦虚的态度是可贵的。今天更应提倡。画家齐白石,当看到明代徐渭的画作时,佩服得五体投地,遂刻了一方印章“甘为青藤门下走狗”其虔诚、谦虚的态度令人敬仰。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前无古人的一代国画宗师。如果河伯没有改变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更加悲哀的!

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类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既人类应该如何认识外部事物的认知行为是无限的。这也是庄子《秋水》留给后人的中心课题。我们应该怀着膜拜的心,谦虚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讨发现真理。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态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巩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才能建设好真正的和谐社会。

[参考]庄子的读书笔记10篇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参考]庄子的读书笔记10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1】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而此三篇中惟外篇中的《秋水》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文章一开篇,直契入题,引众人开始进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值秋季,雨水连绵,乃逐渐成势,由文本身而看,“川”当为支流,而“河”就是干流了,河水由支流而渐渐汇集到干流之中,互相增益,于是乎终于达到了“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的浩大场景,这就难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了。应该说河伯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试想,如果我们忽然间也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又不会象河伯一样沾沾自喜呢?什么叫“自满“?这就叫自满,自以为满,可怜(也可以说幸运)河伯不知道后面将有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水天一色,海天相接,乃望洋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等到河伯顺流而到达大海之后,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不过,河伯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评的话“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意思大约是说:俗话说,自己知道一点东西就自以为了不起,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唉,这难道不是在说我吗?看来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就对海神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就是广大广阔的大海,佛学有时也称佛为大方广佛,极言其广大无边也。海神你老人家千万别和我计较,我看到你如此广阔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可笑了,可让你老人家见笑了。海神闻听之下,就顺承着河伯的意思并启发他逐步超越自己的局限“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三句话意思相近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还排斥最高的真理。总之,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机会听闻大道也加以排斥,岂不闻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之语?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唉,难啊,难啊。你看,河伯作了自我批评,还是被海神骂了个一无是处。不过海神绝对是个很好的教育家,你不是自满吗,那我先打打你的嚣张气焰,狠狠的贬你一顿,等到你自己贡高我慢的坏毛病消除了,再告诉你真理,于是,下面海神话锋一转,说道“今尔出于江河,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行,你能知错就改,孺子可教。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渺小正是开始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看来我还是可以给你讲一讲大道理的。海神接下来讲的什么大道理呢?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万水之源,之归宿,虽然万川归之,并不见海水溢出,虽然尾闾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什么如此?很简单,因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各位看到这里也许要问:刚说了河伯自满,海神怎么又重蹈覆辙,在这里自吹自擂?非也,因为这几句话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表明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点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2】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拿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人世间类似的哀痛我们常会看到,远到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复再弹,纵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谁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们的那个人没了,我们的知心话又该说给谁听呢?纵使说了,又有谁能懂呢?

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庄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发。即使在论争,那也争得是不亦乐乎啊!

站在濠水桥上的惠子和庄子,又开始争辩了。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那庄子出游从容,看鱼儿从容欢快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心有所感,大发感慨。惠子是个不可知论者,所以,他反问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说,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到此,我们觉得惠子该闭嘴了。可那惠子还是没服气,辩论水平是高高的,他继续着自己的辩论事业: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大家全都不知道了!这是何等的论辩才能啊!叫我们怎么听怎么觉得象绕口令了。这大约已到了论辩的高峰,可庄子仍能在这高峰上在拔高一筹,他告诉惠子,你先前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等等等等,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次论争,庄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没有惠子的高论,又哪来庄子的妙论啊!难怪张之纯在《评注诸子菁华录》里说:庄子、惠子意见虽不同,然惠子犹是解人也。寥寥数语,写出低徊踯躅无限凄凉。

另一次的论争,更是叫庄子发了一通关于生死的妙论。

说来庄子可真是个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势不雅观也就罢了,他竟然敲着个盆儿唱了起来。这情景给前来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评他:你跟人家过了这么久,她给你养大了孩子,现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着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通责备有理有节,却没难住庄子,正象明代陈深辑在《诸子品节》里说的那样庄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笔,乃知奇文待人而见也。

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在反驳惠子时,庄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笔叫人不得不叹为观止。他把生命过程描述成一个从无气、无形、无生到恍惚有气、有形、有生的过程。生死存亡本为一体,我们为什么还要悲哀呢?亲爱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处了。又回归到无气、无形,无生的状态中去了。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伤心呢?

人生在世,得对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庄子有此对手,足矣!庄子有此知己,足矣!过惠子墓,庄子睹物思人,为失去对手而慨叹,而感伤。这无尽的悲凉情其始我辈浅陋之人所能深味?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3】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4】

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文章充满了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向我们阐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写到:“秋水时至”河伯在自己的领域内看到“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就以为他所看到河水开阔雄壮,是无可比拟的,但当他来到海边时,见到大海“不见水端”的辽阔壮观时,他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守纪。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短短的42天,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5】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6】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还要有大海的气魄,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岁月一页页无情翻过

把乾坤留在我心中的一刻就已经注定我不甘寂寞

一心要一份生命的广阔世界一遍遍风雨飘落

把江山扛在我忘记肩头的一刻就已经决定我男儿本色

做人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如今,我埋头工作,发现有那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充满挑战和乐趣;融入环境,知道同事非常可敬,可以帮我解决很多的困惑。

马儿嘶嘶长鸣是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

思想的幼芽才刚刚破土欲出

我要借助隐形的翅膀无遮拦地飞上天宇火车风驰电掣

带我到远方人山人海之中我是一粒种子钻土发芽成长

我要飞抛开思想的羁绊打开茅塞幻化心灵自由翱翔

给心灵开一扇窗,在心中种植属于自己的阳光,拥有它,你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嗅到阳光的味道,缔造阳光生活,带着好心情享受美丽人生!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7】

河伯望洋兴叹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满载秋水,至于东海,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发出这样一席话,虽有些晚,但却饱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卑,认清自己。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对于有如此敏感躯体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从此,贝多芬开始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但贝多芬并没有从自卑中倒下去,他从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因而创造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传世佳作——《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弃,而是换了形式的自信,是从压抑的心里中,爆发出的一种力求上进的力量。学会自卑,才能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也许你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舵手,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少年不识自卑味”。看,学会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当大风降临时,他们并不是逆风而站,而是弯下身躯,随风而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风之间的力量悬殊,所以他们学会自卑,弯下身躯。但他们并不是俯首任风摇,他们从自卑中发掘出自己的坚韧性,用随风摇摆来保护自己,从而用坚韧性去搏击风的洗礼。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况有灵性的人呢?学会自卑,是一种很难的事。它需要勇气,需要放弃世俗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为他们怕世俗的目光;巫师乐师百工之人却不耻相师,最终巫、乐、百贤于士大夫。

从中可以看出,学会自卑对于人的发展是重要的。更体现出,其实自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学会自卑,是一种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策略。只要你正确对待,你就是一位优秀的舵手。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显明于世,必须要先学会自卑,认清自我,切不要如河伯般,临东海,才悔矣,晚也。学会自卑,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8】

昨天早上读完了《大学》,总的感觉是正直之人、饱学之士一般是身死却留下美名的结局,而奸佞小人、善弄权术者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确也是少数。大多数随波逐流者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也许这就是今人随大流的缘故吧。

从今天开始,读《庄子》。

译注者(纪琴)卷首语: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

从以上这句话来看,作者是写给世人作为中药医治心病的,我读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另外一个目的是享受。毕竟高中毕业之后,很少看古文了。工作之初买了一本《古文观止》,也只翻了几页。十几年了,现在除了纸张略显陈旧外,里面还是几乎空白。日后一定抽出时间研读。目的却是为了提高古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基于此,我读这本书,显得容易一些。仅读原文,现在对我来说很费力气。

今天早上读完了逍遥游。记得去年登泰山时遇见一块逍遥游的崖刻,就在山涧、架桥的东边,我立即让同事予我拍照留念。现在想想,何必如此心急?心中有佛,还在乎非得日日见得佛的样子吗?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借大鹏之翅、许由之言舒心中之的境界,读来快哉!看来庄子不仅仅是想象,他认为大鹏飞在万里之上,也就是在狂风之上,才能御风自在而行。这里,一方面符合自然规律,即在对流层之上,飞得才会平稳,客机不是这样吗?另一方面,符合社会规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再高一个层次,才能看的更清楚,才能更游刃有余!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9】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的读书笔记【篇10】

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庄子的精神很博大,说实话严格领会庄子的意义更是难上加难,庄子的思想似乎在天边飘荡,而自己就好像是井底之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每个人也许在这社会上拼搏,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但是,缺忘掉了一件事情,我来到这个社会上是干什么的,漫无目的,似乎也在飘荡,但是,不知道怎么飘荡,不知道飘到那里去,这件事情应该谁都解决不了,只能是扣住心扉问自己。自己连自己想做啥都不知道,还能问出什么。

庄子的.思想飘逸峻异,并没有说明我们该怎么做,不像孔子。但是,感觉到是要让人站到一个特别高的高度看问题,我们在物理学的坐标常常是地球,但是,庄子的坐标可能定在了太空。让人感觉坐在太空中看一切事物的流动。

庄子的思想可以说很难解读,只能慢慢的从中一遍一遍体会,有些小说看一遍就算完了,但是,庄子的小说感觉到看几十遍都闲少,庄子指明了大道,让人呆滞的思想有似乎变得有了点火光,我们中国人在20xx多年前就有了这种思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庄子的思想很博大,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看待历史,政治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审视政治,商人还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经商。对于老百姓的我来说,还能从庄子的思想里面得到什么东西,估计可能就是不断的审视自己,把自己的所有不良的东西剔除。

没有一个精神基础,感觉到有时候就漫无目的,茫然失措,就像是随风而摇摆的树叶,不淡定。我觉得是最最失败的地方,也不是说做出什么大事,就是没有一个思想基础,可能那个目标是虚无的,指导我们的只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没有一个切合自己实用的方向和目标,有可能就是真的空虚一场,梦一场。

不断的重新认识自己,不断的改变自己,让自己能赶上这个社会前进的步伐,社会就这个样子,他是一种存在,不能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他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有错,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就是社会的一份子。不行崖异之事。

读了庄子,感觉到连庄子的门都没有进去,只能是不断的在生活中体会,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如果不从生活中体悟,庄子这本书,真的很难领略其真。当然了,还要不断的学习,凝练,不能荒废人生。

初二读书笔记:《庄子秋水》读书笔记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还要有大海的气魄,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岁月一页页无情翻过

把乾坤留在我心中的一刻就已经注定我不甘寂寞

一心要一份生命的广阔世界一遍遍风雨飘落

把江山扛在我忘记肩头的一刻就已经决定我男儿本色

做人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如今,我埋头工作,发现有那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充满挑战和乐趣;融入环境,知道同事非常可敬,可以帮我解决很多的困惑。

马儿嘶嘶长鸣是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

思想的幼芽才刚刚破土欲出

我要借助隐形的翅膀无遮拦地飞上天宇火车风驰电掣

带我到远方人山人海之中我是一粒种子钻土发芽成长

我要飞抛开思想的羁绊打开茅塞幻化心灵自由翱翔

给心灵开一扇窗,在心中种植属于自己的阳光,拥有它,你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嗅到阳光的味道,缔造阳光生活,带着好心情享受美丽人生!

庄子读书笔记1000字(合集5篇)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以下“庄子读书笔记”由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子读书笔记【篇1】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还要有大海的气魄,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岁月一页页无情翻过

把乾坤留在我心中的一刻就已经注定我不甘寂寞

一心要一份生命的广阔世界一遍遍风雨飘落

把江山扛在我忘记肩头的一刻就已经决定我男儿本色

做人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如今,我埋头工作,发现有那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充满挑战和乐趣;融入环境,知道同事非常可敬,可以帮我解决很多的困惑。

马儿嘶嘶长鸣是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

思想的幼芽才刚刚破土欲出

我要借助隐形的翅膀无遮拦地飞上天宇火车风驰电掣

带我到远方人山人海之中我是一粒种子钻土发芽成长

我要飞抛开思想的羁绊打开茅塞幻化心灵自由翱翔

给心灵开一扇窗,在心中种植属于自己的阳光,拥有它,你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嗅到阳光的味道,缔造阳光生活,带着好心情享受美丽人生!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庄子读书笔记【篇2】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拿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人世间类似的哀痛我们常会看到,远到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复再弹,纵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谁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们的那个人没了,我们的知心话又该说给谁听呢?纵使说了,又有谁能懂呢?

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庄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发。即使在论争,那也争得是不亦乐乎啊!

站在濠水桥上的惠子和庄子,又开始争辩了。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那庄子出游从容,看鱼儿从容欢快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心有所感,大发感慨。惠子是个不可知论者,所以,他反问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说,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到此,我们觉得惠子该闭嘴了。可那惠子还是没服气,辩论水平是高高的,他继续着自己的辩论事业: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大家全都不知道了!这是何等的论辩才能啊!叫我们怎么听怎么觉得象绕口令了。这大约已到了论辩的高峰,可庄子仍能在这高峰上在拔高一筹,他告诉惠子,你先前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等等等等,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次论争,庄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没有惠子的高论,又哪来庄子的妙论啊!难怪张之纯在《评注诸子菁华录》里说:庄子、惠子意见虽不同,然惠子犹是解人也。寥寥数语,写出低徊踯躅无限凄凉。

另一次的论争,更是叫庄子发了一通关于生死的妙论。

说来庄子可真是个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势不雅观也就罢了,他竟然敲着个盆儿唱了起来。这情景给前来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评他:你跟人家过了这么久,她给你养大了孩子,现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着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通责备有理有节,却没难住庄子,正象明代陈深辑在《诸子品节》里说的那样庄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笔,乃知奇文待人而见也。

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在反驳惠子时,庄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笔叫人不得不叹为观止。他把生命过程描述成一个从无气、无形、无生到恍惚有气、有形、有生的过程。生死存亡本为一体,我们为什么还要悲哀呢?亲爱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处了。又回归到无气、无形,无生的状态中去了。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伤心呢?

人生在世,得对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庄子有此对手,足矣!庄子有此知己,足矣!过惠子墓,庄子睹物思人,为失去对手而慨叹,而感伤。这无尽的悲凉情其始我辈浅陋之人所能深味?

庄子读书笔记【篇3】

河伯望洋兴叹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满载秋水,至于东海,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发出这样一席话,虽有些晚,但却饱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卑,认清自己。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对于有如此敏感躯体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从此,贝多芬开始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但贝多芬并没有从自卑中倒下去,他从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因而创造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传世佳作——《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弃,而是换了形式的自信,是从压抑的心里中,爆发出的一种力求上进的力量。学会自卑,才能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也许你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舵手,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少年不识自卑味”。看,学会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当大风降临时,他们并不是逆风而站,而是弯下身躯,随风而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风之间的力量悬殊,所以他们学会自卑,弯下身躯。但他们并不是俯首任风摇,他们从自卑中发掘出自己的坚韧性,用随风摇摆来保护自己,从而用坚韧性去搏击风的洗礼。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况有灵性的人呢?学会自卑,是一种很难的事。它需要勇气,需要放弃世俗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为他们怕世俗的目光;巫师乐师百工之人却不耻相师,最终巫、乐、百贤于士大夫。

庄子读书笔记【篇4】

《庄子秋水》年,秋天来了,河伯“快乐自得,献身人间之美”。沿河向东走,如果遇到北海,河伯看着大海感叹“我不去儿子家门口就危险了”,自己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全损,适度受益。不要让自己比别人矮,也不要羡慕别人比自己矮。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五岳,其他的山都不尊重。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戒骄戒躁。只有这样,生命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骄傲的人诡计多端,永远不会成功。在有限的环境下,河伯认为“世界的美在于他自己”。主观片面的理解,让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浅薄的知识。如果河伯不改变他的骄傲,他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该有多难过。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对自己的小成绩沾沾自喜。要跳出主观狭隘的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学习专业课程,阅读更多有意义的书籍,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至于北海,河伯感叹自己小。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学习工作清楚。在生活中,你要时刻反省自己,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沾沾自喜。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三人行,必有老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识,追求更积极的生活,让生活更有意义。

谦虚有益,谦虚使人进步。"船过,粮生,人不知所措."人和宇宙万物相比,是很渺小的。世界很大,一个人做的事很小。人生没有极限,学习也没有极限。再有见识的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不谦虚,就是没有知识。牛顿说:“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沙滩上的孩子,偶尔捡一些比较光滑的巨石,却没有发现真理的海洋。”这种谦虚的心态难道不是牛顿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认识自身的局限性,更加虚心勤奋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大学不代表前途光明。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平庸。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人才,需要每天坚持,每天进步,用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个人素养。

无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要有大海的气魄。江河皆入海,万物包容。

人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书页被无情地翻过

离开干坤的那一刻在我心里已经注定了我不愿意孤独

致力于生活的广阔世界,一次又一次地风雨飘摇

当我忘记把江山扛在肩上的那一刻,它已经决定了我作为一个男人的本性

做人和做事一样。现在,我埋头工作,发现有那么多知识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充满挑战和乐趣;融入环境,知道同事很可敬,可以帮我解决很多困惑。

马的嘶嘶声是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思想的萌芽刚刚破土

我想借助隐形的翅膀飞到天宇。火车跑得很快

带我去远方的人山人海。我是一颗在土壤里钻出来的种子

我要飞翔,抛开思想的枷锁,一发不可收拾,把心变成现实,自由飞翔

打开心灵的窗户,把自己的阳光种在心里,有了它,你就会有阳光的笑容,闻到阳光,创造阳光的生活,心情好的享受美好的生活!

庄子读书笔记【篇5】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我看庄子的绝对自由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而公认的对此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以及其他的一些小的学派,这些思想的不断变化和融合,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这些学派除了禅宗几乎都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轴心时代,在那时表现为百家争鸣的诸子学派。在这里我想谈谈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和影响。我们学的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秋水》。

老实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很清楚的,因为它的内容很多,涉猎得也很广,但都很高深。随处的一些内容都可以看到庄子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那种对绝对自由的追求,那种忘我的不惜代价的追求!作为道家的庄子崇尚“天道”自然之道,具有鲜明的超功利倾向。鲁迅对他的评价是:汪洋,恢宏,恣睢。“他认为能观于天地而体道得道的理想人格,应当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记得台湾也有个文学家喜欢庄子,姓陈,研究的是道家,但只对庄子的自由思想大为欣赏,极其讨厌专制制度,后来被台大赶走了;虽然后来平了反,可他自己反而不在乎。中国文人很多都是陷落在这种圈子中而不得自拔了,其实这是很可叹的。中国现在的这种思想似乎更是膨胀到了恐怖的地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做到了很多以前梦想中的事情,于是对永生的自由的追求大幅度的崛起。首先是武侠,然后是玄幻,还有现在的很多另类文学,老少皆喜的金庸,男生喜欢的黄易,女生喜欢的安妮。这些的这些其实正在不可遏制地吞噬着很多人的思想!

在lqqm(一塌糊涂的继任论坛)上看到过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对自己此类文章的评价:YY!(由于这个词比较,猥琐就不直指其名了)不过确实,真的自由在哪里?!连标榜着民主自由打着输出民主战争的美国又是都是如此的狼狈不堪,其实还是有很多事情让人不禁汉涔涔的。没有自由而狂热追求绝对自由正是中国以前文人的悲哀,现在似乎正朝着更大范围蔓延,这也是相当可怕的吧?!

庄子《逍遥游》读书笔记


北冥有鱼,我的理解是北寓意为极其寒冷的地方,冥寓意为非常幽暗混沌的地方,所有的黑暗都是用于吸收和储备能量的,而长时间的储备积淀这一过程是为了未来的白天和极光而准备。天地间的动物一到寒冬会进入冬眠来收藏自己,而植物的叶子几乎全部掉得光秃秃的,但是到了春天,过了清明,绿叶长出来,翠绿翠绿的。没有冬天的收藏,哪有春天的生发呢?

很喜欢梁老师对冥的解释,冥是黑色的,他是个饥饿的状态,吸收所需的能量。冥必须是幽暗的,不被理解,无人可诉,内心却一直熊熊燃烧。冥也许就是海,广阔,无际,人们一直没办法真正征服甚至彻底了解。他就在那,终日乾乾。要想出去先要回来,要想创业先要积淀,其他事情,亦复如是。

而人生呢?总是充满了失望和绝望,但是千万不要恐惧,易经泽水困人间道告诉我们,被困面险时不能止,要敢于面对,要处险以悦,要安固守困,要进德修业以待时机,方可化解。所以,绝望的人也该是快乐的,真正绝望的人才会至善。望者,妄也。绝望之后生发出来的,才会是真正的王者的决定。

庄子读书笔记1000字(集锦12篇)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不可一日无书读。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1000字(集锦12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庄子读书笔记 篇1

《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庄子读书笔记 篇2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总有路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谈笑论生死。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大道与自然。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一、境界有大小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时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他的“逍遥游”里的境界“心向往之”充分体现出: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需要的是质询自己的心,问一句:面对这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面对自己的顺与逆,我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正如那句:庄子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二、感悟与超越

每一个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现如今,我们常被“现实”错过了太多太多。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中盲从,迷失自己的心。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劳动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也该拥有一双如庄子那般灵魂的眼睛,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庄子读书笔记 篇3

河伯望洋兴叹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满载秋水,至于东海,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发出这样一席话,虽有些晚,但却饱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卑,认清自己。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对于有如此敏感躯体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从此,贝多芬开始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但贝多芬并没有从自卑中倒下去,他从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因而创造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传世佳作——《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弃,而是换了形式的自信,是从压抑的心里中,爆发出的一种力求上进的力量。学会自卑,才能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也许你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舵手,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少年不识自卑味”。看,学会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当大风降临时,他们并不是逆风而站,而是弯下身躯,随风而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风之间的力量悬殊,所以他们学会自卑,弯下身躯。但他们并不是俯首任风摇,他们从自卑中发掘出自己的坚韧性,用随风摇摆来保护自己,从而用坚韧性去搏击风的洗礼。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况有灵性的人呢?学会自卑,是一种很难的事。它需要勇气,需要放弃世俗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为他们怕世俗的目光;巫师乐师百工之人却不耻相师,最终巫、乐、百贤于士大夫。

庄子读书笔记 篇4

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文章充满了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向我们阐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写到:“秋水时至”河伯在自己的领域内看到“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就以为他所看到河水开阔雄壮,是无可比拟的,但当他来到海边时,见到大海“不见水端”的辽阔壮观时,他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守纪。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短短的42天,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庄子读书笔记 篇5

昨天早上读完了《大学》,总的感觉是正直之人、饱学之士一般是身死却留下美名的结局,而奸佞小人、善弄权术者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确也是少数。大多数随波逐流者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也许这就是今人随大流的缘故吧。

从今天开始,读《庄子》。

译注者(纪琴)卷首语: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

从以上这句话来看,作者是写给世人作为中药医治心病的,我读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另外一个目的是享受。毕竟高中毕业之后,很少看古文了。工作之初买了一本《古文观止》,也只翻了几页。十几年了,现在除了纸张略显陈旧外,里面还是几乎空白。日后一定抽出时间研读。目的却是为了提高古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基于此,我读这本书,显得容易一些。仅读原文,现在对我来说很费力气。

今天早上读完了逍遥游。记得去年登泰山时遇见一块逍遥游的崖刻,就在山涧、架桥的东边,我立即让同事予我拍照留念。现在想想,何必如此心急?心中有佛,还在乎非得日日见得佛的样子吗?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借大鹏之翅、许由之言舒心中之的境界,读来快哉!看来庄子不仅仅是想象,他认为大鹏飞在万里之上,也就是在狂风之上,才能御风自在而行。这里,一方面符合自然规律,即在对流层之上,飞得才会平稳,客机不是这样吗?另一方面,符合社会规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再高一个层次,才能看的更清楚,才能更游刃有余!

庄子读书笔记 篇6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后世的许多诗文出现的“秋水”的形象都渐渐变为描述人的婀娜多姿,绰约有致。而《庄子》中的《秋水》篇则似乎与这无关,这是一篇极富哲理意义的文章,又是一篇阐明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的文章,这种人生态度上溯到一种境界,那就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化,人该如何自处与处事?这样看来,人如秋水就不难理解了。“秋水”明净而透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秋水”就如庄子给我们描绘的人生境界一样,迷人而令人神往。

《秋水》篇中的.“河伯”“北海若”等鲜明的性格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文章一开始就设置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一步步的展示了一个超人间的无穷的宇宙世界,继而以大小、贵贱、是非的相对性论证了“万物齐一”的道理,而归结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德殉名。谨守而勿失,是为反其真”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我们当下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宇宙何其大,人类何其渺小,狂妄自大的河伯面对谦虚谨慎的北海若终于低下了骄傲的头颅。“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到了你家门口,看到了你的无穷无尽,这才让我贻笑大方了。而北海若也并非是“大”的代表,而其对于天地万物,又不过似“小木”之于“大山”,“罍空”之于“大泽”,“稊米”之于“大仓”,“毫末”之于“马体”。这似乎是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忙碌而执着的现代人却很少能静下心来考虑过它。常听人说,“比宇宙更大的是人心”,“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广”,时至今日,科技的双刃剑已渐趋显现出来,与之相应的便是人类的欲望的不断膨胀,而欲望的无法满足就导致形形色色的现代病,诸如崇尚荒诞、颠倒是非、混淆善恶、不辨美丑,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等。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人生富不过一日三餐,晚上也只能睡一席之地而已。

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宇宙万物,其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一种自适自足自娱自乐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万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人就能真正做到:去留无意,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闲观天上云卷云舒。这正是所谓“无以人灭天”,亦即人应该任随自然,忘胜负,忘得失。

这种人生态度,就直接启发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诸如陶渊明,王维,苏轼即是。这才有《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那般的淡然自处;这才有王维的“行到水穷出,坐看云起时”那般的怡然自乐,更有苏轼的“携飞仙以遨游,报明月而长终”那般的旷达乐观。现代社会,人更多的是浮躁,浮躁的背后就是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而这种静观闲处、深谋远虑才是我们当下所缺失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象,懂得了这点,我们才能更好的栖居于当下,幽卧于北窗。“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人类超越世间的种种繁琐,而以一种艺术化的态度对待生活、品味人生,这样人就如那湘妃洛女一样,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一种幽香,不是梅花又是什么,不似秋水又待何谓?

庄子读书笔记 篇7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庄子读书笔记 篇8

河伯望洋兴叹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满载秋水,至于东海,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发出这样一席话,虽有些晚,但却饱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卑,认清自己。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对于有如此敏感躯体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从此,贝多芬开始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但贝多芬并没有从自卑中倒下去,他从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因而创造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传世佳作——《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弃,而是换了形式的自信,是从压抑的心里中,爆发出的一种力求上进的力量。学会自卑,才能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也许你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舵手,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少年不识自卑味”。看,学会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当大风降临时,他们并不是逆风而站,而是弯下身躯,随风而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风之间的力量悬殊,所以他们学会自卑,弯下身躯。但他们并不是俯首任风摇,他们从自卑中发掘出自己的坚韧性,用随风摇摆来保护自己,从而用坚韧性去搏击风的洗礼。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况有灵性的人呢?学会自卑,是一种很难的事。它需要勇气,需要放弃世俗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为他们怕世俗的目光;巫师乐师百工之人却不耻相师,最终巫、乐、百贤于士大夫。

从中可以看出,学会自卑对于人的发展是重要的。更体现出,其实自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学会自卑,是一种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策略。只要你正确对待,你就是一位优秀的舵手。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显明于世,必须要先学会自卑,认清自我,切不要如河伯般,临东海,才悔矣,晚也。学会自卑,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庄子读书笔记 篇9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便是《庄子》。庄子发起道家思维,是一位出生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终究的抱负国际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括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维。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坐井观天》,它提示咱们不要遭到自己识见的束缚。故事中,以一只大王八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国际有多大,到了最终,它不光没有把大王八告知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讪笑大王八呢!这故事让我理解,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关闭起来,要用不同视点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动,那便是《螳螂捕蝉》,它告知咱们不要只管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埋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玩耍,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大声歌唱。蝉认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边要吃它的螳螂,而专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便是要咱们不要只留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当心死后的风险,只要这样慎重当心的人,受伤害的或许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国际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维,了解不同的思维后,不光能警觉自己,还能教训他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不知道漆黑的明灯。

庄子读书笔记 篇10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读书笔记 篇11

《庄子秋水》年,秋天来了,河伯“快乐自得,献身人间之美”。沿河向东走,如果遇到北海,河伯看着大海感叹“我不去儿子家门口就危险了”,自己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全损,适度受益。不要让自己比别人矮,也不要羡慕别人比自己矮。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五岳,其他的山都不尊重。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戒骄戒躁。只有这样,生命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骄傲的人诡计多端,永远不会成功。在有限的环境下,河伯认为“世界的美在于他自己”。主观片面的理解,让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浅薄的知识。如果河伯不改变他的骄傲,他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该有多难过。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对自己的小成绩沾沾自喜。要跳出主观狭隘的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学习专业课程,阅读更多有意义的书籍,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至于北海,河伯感叹自己小。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学习工作清楚。在生活中,你要时刻反省自己,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沾沾自喜。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三人行,必有老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识,追求更积极的生活,让生活更有意义。

谦虚有益,谦虚使人进步。"船过,粮生,人不知所措."人和宇宙万物相比,是很渺小的。世界很大,一个人做的事很小。人生没有极限,学习也没有极限。再有见识的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不谦虚,就是没有知识。牛顿说:“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沙滩上的孩子,偶尔捡一些比较光滑的巨石,却没有发现真理的海洋。”这种谦虚的心态难道不是牛顿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认识自身的局限性,更加虚心勤奋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大学不代表前途光明。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平庸。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人才,需要每天坚持,每天进步,用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个人素养。

无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要有大海的气魄。江河皆入海,万物包容。

人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书页被无情地翻过

离开干坤的那一刻在我心里已经注定了我不愿意孤独

致力于生活的广阔世界,一次又一次地风雨飘摇

当我忘记把江山扛在肩上的那一刻,它已经决定了我作为一个男人的本性

做人和做事一样。现在,我埋头工作,发现有那么多知识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充满挑战和乐趣;融入环境,知道同事很可敬,可以帮我解决很多困惑。

马的嘶嘶声是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思想的萌芽刚刚破土

我想借助隐形的翅膀飞到天宇。火车跑得很快

带我去远方的人山人海。我是一颗在土壤里钻出来的种子

我要飞翔,抛开思想的枷锁,一发不可收拾,把心变成现实,自由飞翔

打开心灵的窗户,把自己的阳光种在心里,有了它,你就会有阳光的笑容,闻到阳光,创造阳光的生活,心情好的享受美好的生活!

庄子读书笔记 篇12

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庄子的精神很博大,说实话严格领会庄子的意义更是难上加难,庄子的思想似乎在天边飘荡,而自己就好像是井底之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每个人也许在这社会上拼搏,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但是,缺忘掉了一件事情,我来到这个社会上是干什么的,漫无目的,似乎也在飘荡,但是,不知道怎么飘荡,不知道飘到那里去,这件事情应该谁都解决不了,只能是扣住心扉问自己。自己连自己想做啥都不知道,还能问出什么。

庄子的.思想飘逸峻异,并没有说明我们该怎么做,不像孔子。但是,感觉到是要让人站到一个特别高的高度看问题,我们在物理学的坐标常常是地球,但是,庄子的坐标可能定在了太空。让人感觉坐在太空中看一切事物的流动。

庄子的思想可以说很难解读,只能慢慢的从中一遍一遍体会,有些小说看一遍就算完了,但是,庄子的小说感觉到看几十遍都闲少,庄子指明了大道,让人呆滞的思想有似乎变得有了点火光,我们中国人在20xx多年前就有了这种思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庄子的思想很博大,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看待历史,政治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审视政治,商人还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经商。对于老百姓的我来说,还能从庄子的思想里面得到什么东西,估计可能就是不断的审视自己,把自己的所有不良的东西剔除。

没有一个精神基础,感觉到有时候就漫无目的,茫然失措,就像是随风而摇摆的树叶,不淡定。我觉得是最最失败的地方,也不是说做出什么大事,就是没有一个思想基础,可能那个目标是虚无的,指导我们的只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没有一个切合自己实用的方向和目标,有可能就是真的空虚一场,梦一场。

不断的重新认识自己,不断的改变自己,让自己能赶上这个社会前进的步伐,社会就这个样子,他是一种存在,不能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他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有错,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就是社会的一份子。不行崖异之事。

读了庄子,感觉到连庄子的门都没有进去,只能是不断的在生活中体会,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如果不从生活中体悟,庄子这本书,真的很难领略其真。当然了,还要不断的学习,凝练,不能荒废人生。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500字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500字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500字

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文章充满了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向我们阐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写到:秋水时至河伯在自己的领域内看到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就以为他所看到河水开阔雄壮,是无可比拟的,但当他来到海边时,见到大海不见水端的辽阔壮观时,他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守纪。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短短的42天,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500字

河伯望洋兴叹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满载秋水,至于东海,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发出这样一席话,虽有些晚,但却饱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卑,认清自己。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对于有如此敏感躯体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从此,贝多芬开始过离群索居的日子。但贝多芬并没有从自卑中倒下去,他从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因而创造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传世佳作《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弃,而是换了形式的自信,是从压抑的心里中,爆发出的一种力求上进的力量。学会自卑,才能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也许你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舵手,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少年不识自卑味。看,学会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种坚韧的植物。当大风降临时,他们并不是逆风而站,而是弯下身躯,随风而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风之间的力量悬殊,所以他们学会自卑,弯下身躯。但他们并不是俯首任风摇,他们从自卑中发掘出自己的坚韧性,用随风摇摆来保护自己,从而用坚韧性去搏击风的洗礼。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况有灵性的人呢?学会自卑,是一种很难的事。它需要勇气,需要放弃世俗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为他们怕世俗的目光;巫师乐师百工之人却不耻相师,最终巫、乐、百贤于士大夫。

红岩的读书笔记7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红岩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红岩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红岩的读书笔记 篇1

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为我们前仆后继,今天的美好无疑是他们一滴一滴的鲜血凝成的。

静读《红岩》,读叶挺的诗荡气回肠,看甫志高的背叛令人咬牙切齿,然而最让人心疼且钦佩的是江姐眼神中的那一抹坚定。你看,她面对酷刑与死亡,眼中始终带着一丝淡定和从容。

她勇敢地挑起身上的重担——挑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命运的转折的重任。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江姐用行动最好地诠释了这句诗。这位伟大的女性,用生命告诉所有人:生命的最高价值不是活着就好,而是要为这个民族,国家甚至这个世界付出一点,哪怕一点就好。忍受电刑、老虎凳、撬杠……但却依旧不松口,仍然强忍着,江姐坚定地告诉敌人:“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如此铿锵的话语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令人不免感叹,是什么让她能够这么成熟。尊严,人格,性命……都可以义无反顾地丢掉,但唯独对革命的忠诚江姐绝对不会放弃。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在最美的年纪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祖国,因为她知道祖国需要。29岁这一年她为满身伤痕的祖国牺牲。江姐带着她的革命信仰离开了,但这信仰却从未离开!

正是因为这民族信仰,中国站了起来,甚至站在世界的顶峰,大声宣告全世界:中国,将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这样虔诚地信仰着革命,这样无畏地献出生命,这样坚定地眼神一直闪在我的脑海中。她是不灭的领路人,正是千万个和江姐一样的人用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

红岩的读书笔记 篇2

我翻开这本厚厚的书,我清楚地知道,这本书中,有许多条年轻的生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被葬送。这是一部用血写出的史诗。想到这些,手中的书越发沉重了。

现在这个太平年代,那样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渐渐离我们远去,先烈的墓碑上早已落满尘土。然而,我们手中捧的《红岩》正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鲜血。

尽管我们不会经历她们所经历的事,但他们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小萝卜头短暂九年的生命中,近八年都在渣滓洞中度过的。在监狱中出生的“监狱之花”还没有享受宝贵生命,就在监狱被残忍的杀害了,而小萝卜头,在狱中很早长大了,他比现在的孩子懂事很多。现在的孩子,无需劳心,只是等待父母的照顾。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要看这本书了。

书中,江姐受到酷刑,革命同志所受的煎熬、侮辱自不必多说。可令我敬佩的是,她们在监狱里联欢,新年中,放风台上,狱友们做春联、唱歌、交换礼品,在诙谐中表达自己对敌人的轻蔑和乐观。他们相信“苦尽甘来”。有一个对联写得很好:“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革命先烈们在如此苦难的时期,仍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乐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求太平”,更有叶挺的“囚歌”。他们坚持做对的事情,死亡早已不构成威胁。国旗的鲜红永不褪色,因为它的颜色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尽管他们已经成为了曾经,但他们留下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一个庄严的意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合上书,抬起头望向窗外,那和谐的景象使我更加珍惜起来。我无法想象如果我生长在那样一个年代,会如何呢?我只想和说革命先烈们说一声:谢谢!

红岩的读书笔记 篇3

当我看到《红岩》这本书的题目时我以为是写岩石的,读完后,我才知道红色象征革命,岩石代表坚毅无比。一些革命者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在一些如红岩般的集体里,为革命事业奋斗着,甚至失去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

江姐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她原名江竹筠,生于农村。8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和她姐弟俩生活,她10岁做了童工,有时不细心还会被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时,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爸爸妈妈整天围着我转。有时还因为妈妈做的饭菜不可口而闹情绪,因为爸爸不给我整理书包努起小嘴。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11岁他边挣钱边读书,经过努力他考上了中国公学,因对当时社会不满,19岁参加了革命,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

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这句时,全身热血沸腾。我敬佩江姐,无比由衷的敬佩她。而我更恨敌人,恨敌人的残忍,恨他们没有人性。此时在一旁的爸爸看到了我的表情,看透了我的心思。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女儿,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她们给的。”我频频点头。

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姐,我不会忘记您,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您,中国为有您而骄傲!

红岩的读书笔记 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不少书,其中《红岩》给予我的印象最深。

《红岩》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英雄事迹。

当我读到红岩里可怕的敌人把尖利的竹签钉入江姐的十指,我的心渐渐缩紧了,仿佛看见了江姐苍白的面孔,流血的双手,我真替江姐担心;当我读到江姐临刑前,从容的穿上红色绒线的上衣,像往常一样的梳理头发,我被这位女英雄的气质深深地感动了。多么伟大的江姐!为了革命事业,他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她为共产主义目标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读到刘思扬进监狱的这一段,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在想为什么那个叫什么高会背叛共产党成为卖国求荣的鼠辈。我把许多入狱后的革命战士同他作比较,才发现,每个人都有两面。许云峰等宁死不屈的人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为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而他,这是被利欲蒙蔽了眼睛。它舍弃了自己的尊严苟活着,“苟”那我说是“狗”,他像狗一样活着。他让国民党引以为傲,什么狗屁共产党,到头来还不是到他们那儿当了一个连看门狗都不如的“人”!

书终于读完了,江姐那掷地有声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荡:“竹签是竹子做的,但是我们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革命前面对屠刀到无所畏惧,我更应该勇于拼搏战胜困难,做个像江姐那意志坚强的人!

红岩的读书笔记 篇5

我怀着憧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1948年—1949年,重庆地下党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斗争。在中美合作所,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士进行折磨,可当他们面对临危不惧的成岗;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徐云峰;受尽酷刑从不畏惧的江姐;出生豪门却参与革命的刘思扬时他们却一败涂地。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心头。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江姐为了一个信念受尽酷刑都不肯放弃,而我呢?只要有一点小小的挫折,受一点点批评就会想:唉!这太难了,我还是放弃吧!于是我把很多不该放弃的都放弃了。而我又觉得很庆幸,因为我读了《红岩》,它使我领会到了:只有努力付出,善始善终才会有胜利的果实。

记得我上次出黑板报,一开始我一心一意的画画,可画着画着我发现我画的小姑娘不好看,于是我擦了又改,改了又画,可始终画不好,后来我就放弃了,把这个任务丢给了熊浩楠。后来我就读了《红岩》,读了这本书后我就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坚持到底。终于星期一又要出黑板报了,这次可是要全校黑板报比赛的。我鼓起信心全心全意的去画了,但问题总是不断的向我“进攻”,我又想放弃了,但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江姐那坚定不移的表情,那表情使我重新振作起来,我又拿起画笔认真的画,终于有了满意的效果。几天后,吕老师发表了黑板报评比结果,我们班获得了二等奖。虽然只有二等奖,但这次的黑板报比赛给了我非常大的启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胜利永远属于努力坚持的人。

我要做胜利者,我要继续加油,争取以后黑板报比赛得一等奖。

红岩的读书笔记 篇6

“能看见外面绿树的飘窗,一个大且柔软的抱枕,一杯咖啡或是清茶,时下很多人觉得看书需要环境的熏陶,殊不知真正看书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个东西。”刘培亮这么说是有缘由的。1962年出生的刘培亮在上小学时,几乎是课外读物的“绝缘体”。“那时我们也就是在课本上才知道有小说这么个东西,但它究竟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不夸张地说就连老师手里都没有。”正是因为时代的匮乏,让刘培亮对意外收获的《红岩》倍加珍惜。

“那时,知识青年还在下乡,山路弯弯,冬天雪大路滑,拉着知识青年下乡的车,走到我家房后侧翻了,很多东西包括一些生活用品散落一地,老乡们都帮着捡,我就是那时候见到的那本《红岩》。”作为谢礼,这本书的主人将书送给了捡到书的刘培亮。“我记得那本《红岩》背面都没有封皮了,我就找了家里当时最好的纸给包了一个书皮。”刘培亮告诉记者,当时这本书对于他这样的村娃子来说那绝对就是“心肝宝贝”。

第一次看小说更是谈不上什么情调,兴奋时也猫在被窝里看。

“大家都知道《红岩》这本书并不薄,因为白天看上了瘾,夜里也无法安然入睡,翻来覆去心里痒痒,为了不让母亲发现,我就在被窝里用手电照着看,看到凌晨,还是被母亲发现了……”即便是这样,刘培亮仍认为那一晚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时至今日,历经了几次周转,虽然原来的那本《红岩》已经找不到了,但刘培亮仍然难以割舍那份情怀,又再次买了一本当初那个版本的《红岩》,闲来无事时便会翻看。

红岩的读书笔记 篇7

《红岩》是我看过的第一部革命题材的红色经典作品,也是我看过的记忆最深刻的书籍之一。此书用壮烈悲切的情感与纯朴无华的语言勾写出了一个个战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在残酷危险的解放战争的地下工作中,他们无怨无悔,时时刻刻用自己的生命悍卫着国家,组织,人民的安全。可是由于战争的残酷和叛徒无耻的出卖,他们一个个相继被敌人抓捕入狱,面对着敌人的屠刀,他们没有屈服;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他们毫不畏惧;面对着威逼利诱,他们从容不迫;面对生死抉择,他们守口如瓶。无论敌人多么疯狂,残暴,共产战士是无所畏惧的,谁都无法动摇他们的革命信念和向真理前进的步伐!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荡起汹涌的情潮,心绪万千。江组,许云锋,成岗,齐晓轩,刘思杨……一个个革命战士,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向往自由,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呢?我想,是革命烈士对马列主义精神的延续,是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的追求,是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国家,人民的危亡与自己的小家,与自己的生命相矛盾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生的希望。他们是为国家而死,为正义而死,为民族解放而死,这才是红岩精神。“红岩”证明了革命先烈们的大义凛然,也证实了中华民族那宁死不屈和钢铁般的意志!如江姐所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是钢铁炼成的!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是真正的钢铁巨人!我为他们的品质感到深深的敬仰和折服。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没有革命先烈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这一代炎黄子孙的我们,更是这红岩精神的继承人,是中国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是革命先烈的接班人。我想请求你们每天早晨先将手诚心诚意的放在心口上,对自己说:“我爱我的祖国。”它要成为你心中的信仰,当你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先想一想国家时,你才是真正具备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和品质。

相信《庄子的读书笔记7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庄子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