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500字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500字

2024读后感推荐 中国史纲读后感实用版五篇。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24读后感推荐 中国史纲读后感实用版五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国史纲读后感(篇一)

内容简介:本书原为高中历史教材,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张荫麟先生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本书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顾颉刚先生曾指出当代“较近理想的通史”,本书与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等七部并列其中。

中国史纲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历史学家王家范先生评张荫麟《中国史纲》道:“文笔流畅优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这段评论对本书的总结之精准周到,怕是无出其右了。即便如此,?却还想续上几句狗尾,聊作自己的阅读观感。张荫麟先生所处的时代是最后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群星闪耀,百家争鸣,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真正学者大家的风姿和风骨,其自由、独立与博爱的精神是后世所谓“学者”远远不及的,还有一种自重自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愈是国破家亡之时,反倒愈加激发出治学的热情和奋不顾身的勇锐。张荫麟先生在自序中提及,本书开始属草于卢沟桥事变之前二年,在这样一个近于末世的年月里,张荫麟先生铺开稿纸,开始创作这样一部《中国史纲》,而这本书,在当时仅是作为民国高中生历史教材的存在。作为一本中学生教材,本书条理清晰,史料详实,论据充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历史学者的张荫麟先生没有用晦涩艰深的语言显示自己的博学,而是以最平实的语气深入浅出地将历史娓娓道来,虽是教材,却不见师者传道授业之居高临下不容置疑之态,而似乎是以一位博学师友的身份探讨和交流,没有颐指气使莫名而出的结论,多是由史据循循导出,不是在铺陈历史,而是在引导读者进入历史的气氛,传授阅读和思考的技巧;不仅是授“鱼”,更是在传“渔”。如今只可惜,书未竟,人以逝,只留下半部书稿供人凭吊。曾有人?“如果我们的教材是这样……”如果永远只能是如果,与其唏嘘嗟叹,不如拿起书,为自己补上这迟到的一课。

中国史纲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小部头的大史书。书的内容相当精练,不过大家写小书,胜就胜在语言精练概要,非常具有含金量,在这一点上,它与那些大部头的通史书有太多优势了。反正我喜欢这样的。这书做得很有质感,装帧大气漂亮,用纸也不错。张荫麟的经典著作,也是史学名著,语言凝练通俗,很有趣味,可读性很强。唯一遗憾是张荫麟先生英年早逝,一代史学天才过早离世,这本著作也就只到了东汉末。但作为通史中的经典,该书是不可不读的一本。

中国史纲读后感(篇二)

《中国人史纲》是我在假期里看,厚厚的一大本书,我花不少时间去读它,不过觉得蛮值得的。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在九年多的监狱里写下的巨作,它描述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满清王朝末期腐败无能下的那一段不堪耻辱历史,这部着作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感时忧国,是一部使人忧天下,探世变的巨着。它描写没有空洞乏味,但精彩好看不乏深刻的洞察力,是一部好作品。

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柏杨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于常人的洞察力,而这恰是许多高头讲章式的历史教科书所缺乏的。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用既深邃又开阔的视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兴衰,东西方不同的境况,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时期的中国,使我们为中国前期的鼎盛感到自豪光荣,为中国前期的先进而欢呼,为了后期的满清王朝的腐败衰落而痛心,为了后期的落后而受到的屈辱感到悲愤。

柏杨娓娓的诉说了中国人的历史,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梳理几千年的中国,按时间逻辑编写,对于中国人民遇到的艰辛和苦难给以深切的同情,对于那腐败的阶级统治表达谴责。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的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排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我很佩服柏杨先生,他的一生多灾多劫,从过军,坐过牢,数度企图自杀,曾经几乎被枪决被别人称过为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我佩服敢勇于写出自己的话,直接的披露社会百态。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中国史纲读后感(篇三)

从史前时代至近代时期,《中国史纲要》以一万五千左右的篇幅重踏一遍历史的印迹,主要讲述化石等证明下史前人类的进化及原始文明的渊源,和从传说中的夏与商起,西周、春秋与战国、秦汉、三国两晋、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的各朝代兴衰与变迁及近代中国的变革。

夏禹传子,是天下为家的开始,从此以后,大人世及以为礼,就是说父子、兄弟相传便成为制度了。

自夏朝开始,古代的氏族制被国家所代替了,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在夏启时就初步实习了,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是家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剥削已经存在的标志。夏禹是夏王朝的创立者。夏王朝在其如旭日东升时,它的奠基人夏禹是以一个明君的形象登上历史的舞台的。夏禹是一个具有洞察入微的智慧的伟大首领。他第一个划定了中国的行政区域的人,他将中国分为了九个州,从书上提供的地图来看,划分得像一块边角微微破损的龟甲。虽然他在位只有八年而已,但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很有警示意义的故事。一天,夏禹喝了一坛子进贡的美酒,昏醉了许久。醒来后,对旁人说:酒太好了,正因为如此,后世一定会有人为了它家破国亡。一个人能够在酒精的沉醉后,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酒的负面影响,并为后人作出了这样一个预言,可见夏禹这个人的理智和沉稳。可惜的是,这个预言却在他的后代桀帝身上得到了印证,家破国亡的后果也便无可避免。一个酒字代表的迷醉和诱惑,就这样把一个存在了四百四十年的王朝推下了历史的舞台。

《汉书 食货志》也说: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商四境之内,分布着许多的农田。商王在祈年时既希望中商受年,也希望东土、西土、南土、北土都能获得好收成为了强化地主阶级的统治,秦朝又推行严刑峻法以镇压农民。

夏朝到商朝的变革,秦朝到汉朝的演变,都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必然性。作者对于整个社会体系的见解:国家的统一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合理的制度保障生产力发展带动发展其他产业维护社会的稳定,每一项都是一个环,相辅相成而相互制约,经济在作者分析每一个的时候,也很注重对经济层面的分析。因此当暴君出现,享受太多而压榨式的掠夺,分的不平等时,就会有反抗,带来灭亡。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农业,农业万分重要,而土地是最大的争夺点,但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因而无数次的农民起义都没有结果。

东西两洋历史上只有少数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稍后的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可以跟中国这种马行一百零五日的情况相比。但他们都已被时间抹灭,只中国迄今巍峨独存。中国的历史绵延不绝,延续至今,读了这本书,让我学了一遍近于完整的历史进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我觉得读一遍并不能将它读懂读通,但我们可以多多联系实例,多方面思考问题,就会有新的启迪。

中国史纲读后感(篇四)

中国史纲要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作为外国人,我算是一个中国历史的入门者。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六年。我一直很想读个文凭,但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机会实现我的愿望!于是,我只能买书自己学。对一个刚开始学中国历史的人来讲,《中国史纲要》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因为是《纲要》,所以内容比较简练。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看《中国史纲要》的时候,我推荐其他入门者看《白话史记》和《白话三国志》作为参考。让我摸不着头脑的是在当当的网站上没找到《汉书》和《后汉书》的白话版。编撰《白话史记》和《白话三国志》的几位教授竟然忘了翻译《前四史》的一半。这件事很奇怪。如果有人知道在哪儿可以买《白话汉书》和《白话后汉书》,请迅速给我回复……

中国史纲读后感(篇五)

中国史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近来,因为读着手头的又一套陈书——中华书局的《中国历史通览》,于是,对历史又产生了点点兴趣。心动之下,再次到“当当”逛逛,买下的是这样两本书:《中国史》与《吕思勉文史四讲》,作者:吕思勉,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中华书局”。吕思勉,说是23岁就已能将二十四史通读一遍、一生至少仔细研读过四遍的一位历史学家。读二十四史的这组数据,说是在当代史学家中属于凤毛麟角。尽管如此,对于我这个读书时代“历史课”只交付给“琼瑶”的人来说,再大牌的历史学家实难成“灌耳”之效,说来不得不自己先行汗上一汗了……《历史的定义和价值》是这本《中国史》里第一编第一章的内容,全文节选如下:“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所知“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都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决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一)

看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着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取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判断,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可以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 文革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

邓小平的第二代的领导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第三代的领导提出了三个代表 ,以胡锦涛为第四代的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这样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史纲要读后感(二)

从史前时代至近代时期,《中国史纲要》以一万五千左右的篇幅重踏一遍历史的印迹,主要讲述化石等证明下史前人类的进化及原始文明的渊源,和从传说中的夏与商起,西周、春秋与战国、秦汉、三国两晋、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的各朝代兴衰与变迁及近代中国的变革。

夏禹传子,是天下为家的开始,从此以后,大人世及以为礼,就是说父子、兄弟相传便成为制度了。

自夏朝开始,古代的氏族制被国家所代替了,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在夏启时就初步实习了,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是家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剥削已经存在的标志。夏禹是夏王朝的创立者。夏王朝在其如旭日东升时,它的奠基人夏禹是以一个明君的形象登上历史的舞台的。夏禹是一个具有洞察入微的智慧的伟大首领。他第一个划定了中国的行政区域的人,他将中国分为了九个州,从书上提供的地图来看,划分得像一块边角微微破损的龟甲。虽然他在位只有八年而已,但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很有警示意义的故事。一天,夏禹喝了一坛子进贡的美酒,昏醉了许久。醒来后,对旁人说:酒太好了,正因为如此,后世一定会有人为了它家破国亡。一个人能够在酒精的沉醉后,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酒的负面影响,并为后人作出了这样一个预言,可见夏禹这个人的理智和沉稳。可惜的是,这个预言却在他的后代桀帝身上得到了印证,家破国亡的后果也便无可避免。一个酒字2020代表的迷醉和诱惑,就这样把一个存在了四百四十年的王朝推下了历史的舞台。

《汉书 食货志》也说: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商四境之内,分布着许多的农田。商王在祈年时既希望中商受年,也希望东土、西土、南土、北土都能获得好收成为了强化地主阶级的统治,秦朝又推行严刑峻法以镇压农民。

夏朝到商朝的变革,秦朝到汉朝的演变,都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必然性。作者对于整个社会体系的见解:国家的统一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合理的制度保障生产力发展带动发展其他产业维护社会的稳定,每一项都是一个环,相辅相成而相互制约,经济在作者分析每一个的时候,也很注重对经济层面的分析。因此当暴君出现,享受太多而压榨式的掠夺,分的不平等时,就会有反抗,带来灭亡。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农业,农业万分重要,而土地是最大的争夺点,但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因而无数次的农民起义都没有结果。

东西两洋历史上只有少数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稍后的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可以跟中国这种马行一百零五日的情况相比。但他们都已被时间抹灭,只中国迄今巍峨独存。中国的历史绵延不绝,延续至今,读了这本书,让我学了一遍近于完整的历史进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我觉得读一遍并不能将它读懂读通,但我们可以多多联系实例,多方面思考问题,就会有新的启迪。

剑桥中国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史读后感范文一

剑桥中国史是一部最合外国人心意的中国史。

这就是我读后的感觉,简单的说,这部书中蕴含着外国人,具体地说就是西方国家(即欧美列强)对中国的期待,这可以概括成顺从、分裂、虚弱和全盘西化。

尤其在中华民国这一篇中,这种期待后的失望之情跃然纸上。

在抗战的篇章中,片面地写道共产党的军队从未参加过一次正面战场的会战,而对毛泽东关于深入敌后的战略方针也嗤之以鼻,认为除了造成国共两党的摩擦以外,没有丝毫作用。可文中令人费解和矛盾的是,多次写道因不满负责中国战区的美军军官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举动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抱有好感和同情而先后撤换了史迪威和陈纳德,对于参与与共产党军队商讨与美军联合作战的军官们也全部调离,文中还指出在下级军官中弥漫的这种对共产党军队的好感直到赫尔利的到来才逐渐得以控制和纠正。可是我们知道,无论是史迪威还是陈纳德又或是那些在中国战区工作的美军军官们,他们都是纯粹的军人,如果共产党军队没有在中国战区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共产党军队没有积极地参与抗战,他们又怎么会对这些当时不被中国政府乃至世界认可的泥腿子军队怀有好感,又怎么会对他们艰苦而又无助的处境抱以同情,又怎么会对抛开国民党政府直接与共产党军队联合作战这一计划兴趣浓厚,把以上这些单单解释为是对共产党游击队对部分美军落难飞行员营救和保护的回报是不负责任的和不公正的。

在解放战争一篇中,此书更是一反常态地坚定支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而称共产党提出的多党联合政府是权宜之计是不可接受的,是挑起内战的导火索(一党专政是迄今为止西方世界对我国诟病最多的地方)。对于民众对解放军的支持和对国军的背弃则简单地归结为国民党基层官员的腐败而引起了民众对政府的恨。在三大战役的描述中,作者恨铁不成钢地痛骂杜聿明、卫立煌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无能,似乎在抗战篇中对这些黄埔英雄们的溢美之词没存在过。辽沈战役中民众自发地破坏铁路的行为被称为泄愤,淮海战役中250万民工为解放军支前与国民党孤家寡人的对比被归结为国民党缺乏后勤管理人才,至此一幅煮熟了的鸭子的形象已清晰地浮现在我面前。

如果说此前的种种描述还只是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极度失望的话,那么在此书的末尾,作者则甩开了那最后一点矜持,彻底撕去了史学家的面具,公然赤裸裸地说,中国人民应该抛弃固有的国家统一观,像欧洲那样分裂成几十个国家,才能走向繁荣。

真乃一派胡言!

在我看过这部书后,我知道此书以我国发行,据说某名校更以此书作为历史系教材,我于是兴冲冲的在网上搜索起此书的点评,然而我失望了,除了一些诸如以不同的眼光看中国、外国人编的中国史等推销性的书评外,我只找到了一篇对此书中关于义和团运动评述存疑的文章,且也是如同我一般的网友在论坛上发表的,而专家学者们则集体失音,评论全无。

于是我决定写下此文,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都要发出我微弱的呐喊和宣言,亡我中华之心不死者,放马过来吧!

《剑桥中国史》读后感范文二

《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是世界上极具影响的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也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当然,作为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视角和本国文人相当不同,评价自然有褒有贬。因为书中很多时候评价历史事件时引入了很多地理划分因素,因此甚至有人评论此书为帝国主义亡中国之心不死。当然个人觉得这种思想过于极端,不过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剑桥中国史》的独特视角。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能选读其中的部分章节,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春秋战国这一段时期。由于离今天年代已经相当久远,所以争论不大,定论已多。当历史的脚步踏入了中国的战国时期,社会景象的变化已然超越过往。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铁的广泛应用。战国时代,铁制用品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广使用,这对于列国的经济、人口和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上的前进。由于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之中占据着最重要的资源的人地主的地位有了提高。地主阶级也逐渐取代已经没落了的、在社会生存中失去主导地位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由于奴隶主贵族的没落,不少国家在吸取人才参与政治活动方面不再盯着以血缘为纽带的那种政治关系,反而注重从民间选取一些优秀的人才。举个例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同时,铁制品也进入了军队之中。一些国家开始部分出现了以铁制兵器取代铜兵器的军事装备替换现象,国家的军事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春秋时期的战争,往往在一两天内就完成,胜负一旦决定后,不可穷追不舍,那时的战争,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文明的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更久,规模更大,死伤也更为惨重,各国之间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往往不折手段。在这种前提之下,军事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得以体现出来。当然,铁制用具的军事应用并没有真正成为列国军事实力对比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当时有一个国家并没有把铁制兵器大规模应用于军事之中,这个国家的军事装备主要还是青铜兵器。尽管如此,这个国家的军事成就却高于其他国家。没有错,这个国家就是秦国。秦国用它的青铜兵器征服了装备着铁制兵器的六国,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武器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里,我想套用一句现当代提得比较多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推动了冶铁业,冶铁业促进了农业和军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人口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变化。

农业的发展,意味着同样大小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当年,人口必然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增加。但是,战争的加剧同时也意味着人口的减少。只是相较于春秋时期而言,战国时期的人口从总体上而言应该还是增加的。毕竟,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而城市的建设相较于春秋时期也更加完善。城市的建设往往以国都为核心,许多国家的国都在当时不仅仅是该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比较著名的城市有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秦国的咸阳等等。

城市的建设,意味着经济种类的扩大化。城市以外的地方自然是农业发展的场所,而城市里则是工商业发展的优良场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些闻名全国的商人,例如子贡(孔子的弟子之一)、陶朱公(原越国名臣范蠡),以及秦国统一全国之前的秦国相国吕不韦,这些都是一些很成功也很有名气的商人。在没有统一政治力量控制的前提下,商人们可以比较自在地走南闯北,在各地维持着自己的生意。从某种角度讲,战国时期也堪称中国早期商业的黄金时期。

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值中国的大变革时期,许多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等等,大力宣扬自己的主张,同时与其他学派思想相互批判、相互借鉴,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这就是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百家争鸣。

诚然,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也与当时缺乏统一的政治实体予以牵制有关。这样就造成了思想文化的一种大繁荣现象。然而,这种思想文化的繁荣还是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建立而湮灭下去。这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实在说不好。

总而言之,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确实乱得可以。然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无不表明,中国真的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时代,也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时代。

中国史话读后感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的战场,近在咫尺虎视眈眈的敌人;生命渺小的希望;无边无际的寂寞;渺茫的希望······这就是《中国史话》带给我的震撼。

这个纪录片讲的是中国一些杰出人物和重要事迹。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老子,孟子《道德经》,从无数战争后演变出来的七大强国,宋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和齐国,从中引发出无限的战争。

《中国史话》这部影片中讲到钱币的诞生,最为著名的便是周王的青铜器——刀钱。我对这钱币有不同感想。钱币作为一种货物交换的中介,是能提够体现出这国家的强大与否。但是在与宋国的战争中,王却将自己。自己国家的货币交换出去,以表示停战。对此,我为秦国感到悲哀。其次,我最为欣赏伍子胥,我认为伍子胥是一个忠于国家的人,也一个非常懂得兵法人。

公年613年,楚国开拓江流,扫遍诸侯,成为第一大国。当时,伍子胥父亲被楚国所害。自己加入吴国想为父亲报仇,在楚国来袭的时候,和孙吴斌一起抵御楚国。于是爆发了举世闻名的柏举之战,以3万雄兵战胜30万雄兵。我喜欢伍子胥,伍子胥的志向非常远大,但并不是好高骛远。他的聪明才智并非常人所及。我对他非常敬佩。而且,他的爱国之心丝毫不弱于屈原。在勾践打上吴国时,伍子胥是提醒过吴王的。后面自杀,对于伍子胥自杀一事,我非常惋惜他,且非常痛恨吴王不识俊杰。

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伍子胥一样,给建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学习吴王的识俊杰。但不要学习吴王的盲目判断。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中国史话》这一影片包含了无数的精华与内涵,让人回味无穷。(俞文昊)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2000字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2000字

Victor

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一套六册《哈佛中国史》,我很好奇这些号称汉学家的老外会如何思考和写作中国史。

前几年国内掀起一股明史热,儿子六年级读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对明史相当感兴趣,看过一遍还不过瘾,在多伦多留学每天坚持听《明朝那些事儿》音频。于是我首先找来本套中国史的主编卜正民(Timothy Brook)亲自撰写的《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一册,看看与我们在国内读到的明史有何差异。

读老外的历史书,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容易犯困,感觉老外写历史总是事无巨细、婆婆妈妈,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没有一条贯穿全书、勾引阅读兴趣的主线。哪像读中国人写的历史书,宫廷心计、官宦攻讦、用兵伐谋、征战疆场……让人惊心动魄、欲罢不能、引人入胜。

比如那本几年一大热的《万历十五年》,早在30年前大学老师就列为必读书目,作者黄仁宇参加了《剑桥中国史》的撰写,负责明史部分,后来有了这本书,但我读过总是找不着感觉。这套《哈佛中国史》可读性算不错,但仍然读着读着不掐一下大腿就走神了。

老外写历史,运用史料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写历史,取信正史,其他野史旁料,最多作为补充佐证。这套《哈佛中国史》似乎并不看重正史资料这类“重要史料”,而是大量考证引用考古文物、出土文献、书画瓷器、建筑家具、平民家谱、地方物志、个人札记等等这类“边缘史料”。

读完全书,我与儿子交流心得体会。他告诉我,他们历史老师要求做Research时尽量使用primary sources,我们所说的“正史”,实际上是Secondary sources,而上述那些所谓“边缘史料”才是primary sources。

除了重视一手材料的直接使用,国外学术研究还将参考文献索引作为呈现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我翻看了这套《哈佛中国史》六册,大致每本书的参考文献、索引和注释等都要占到全书页数的1/5-1/4,极尽详实,其中参考文献还严格区分“一手文献”和“二手文献”分列。这也就罢了,最让我觉得这些老外脱裤子放屁的是,卜正民在书中有一个地方引用了他自己另一本著作中的一段话,也照样煞有介事地标注出来!

这让我联想到儿子到国外上学第一学期,初次做地理课的project,费了好大工夫做出来,我也觉得像模像样,与国内学校刷题作业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但作业交上去后得分不高,咨询老师后才知道,原来缺少了参考文献标注列示。那个project一共要求四部分:手绘图、制作表格、文字说明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这一部分完全没得分。

老外为什么如此看重参考文献?因为参考文献反映了你的研究过程,便于检索和查证,另外是道德和版权的约束,不能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此后,儿子逐渐知道了Research的要求。最近科学课又做了一个project,儿子得了6+,分数不错。但儿子告诉我,老师说他的文献索引列得还是不够详细。儿子说他做Research时,文章中要使用的资料没有立刻记下参考文献,最后要列参考文献的时候再去查找,有些信息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了。看来,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要彻底扭转,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老外写历史,不但运用史料与我们大相径庭,更关键的是研究方法和史观,与我们云泥之别。

手捧《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开读之前我就很纳闷:作者没有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把元与明分作两个朝代来写,而是融合在一起。元与明这两个完全没有共性的朝代,放到一起怎么写?开读之后更让我找不着北:蒙古人如何把南宋小朝廷追赶至崖山海葬,朱元璋又如何从元末乱世枭雄中摘取胜利之桃……诸如此类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又觉得不可缺失的“大事件”,作者连一个字也没提。

读完全书,我略一算计,全书正文共10章260页,其中关于宫廷政治、朝代兴亡(即中国人传统史观)的内容只有2章38页,不到全书六分之一!作者把六分之五的篇幅用于详细考证论述幅员、经济生态、家族、物华、气象变化、信仰、迷信等等内容,与我们中国人传统思维中根深蒂固的帝王史观几乎不搭界。

琐碎也就罢了,毕竟老外的研究方法大有可取之处;都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完这本史书,却让我更找不着北。这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历史观。想想也是,像我这样从小读《三国演义》长大,上学又饱受阶级斗争史观教育的一代人,在我们过去的历史观中,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反抗压迫的斗争史。

后来,随着史观逐渐多元化,社会上也掀起一股股历史热,我们知道了农民起义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力量。但历史研究方法论仍然局限于传统正史范畴,加之充斥荧幕的帝王宫廷剧和历史畅销书的推波助澜,在我们的历史观中,中国历史似乎又演变成一部王朝兴替、权谋斗争的历史。在这种历史观的长期浸淫下,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种下了一种帝王情结。因此,时下国人无论自身地位如何卑微、处境如何不堪,但只要一说起南海局势、洞朗对峙,人人立马声高八度成为《环球时报》的时事评论员,“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茅庐者,近就算了。

中国人祟尚读史以知兴替,老外可不这样看,他们更关注的是人类不同群体甚至个体与自然之间,在历史演进中的冲突、交互作用和发展轨迹,如果读过《枪炮、病菌与钢铁》会清晰了解西方人的史观。也许,相较则言,中国人的传统史观才更称得上是一种唯心史观吧?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7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700字

用了5个小时边查边看,看了两遍,作者的出发点很好,先让读者产生兴趣,产生兴趣之后就会想了解更多,直接导致我要把史记和资治通鉴看一遍[捂脸]。这本书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平时了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缕清人物关系,读完以后脑海里,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再到汉这部分的历史会比较清晰。书再长一点就更好了,看到后面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霸正是入迷的时候,戛然而止了[怄火]
把其中秦朝的部分做了一下总结:
辉煌的秦朝,只存活了15年秦始皇50岁死于河北,传位扶苏,赵高篡改遗诏,胡亥即位,胡亥荒淫无度,统治残暴,陈胜吴广起义,虽没成功,但为之后的刘邦和项羽灭秦打下了基础…
秦朝的功绩:
1.确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
三公,宰相级: 太尉(管军事),丞相(管行政),御史大夫(纪检)。九卿,指的是这三个领导下面的九个部门。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郡县制类似现在的省市划分,土地全是皇帝的,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以前是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土地分成一块一块给各个诸侯,死了还能传给儿子。
2. 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
以前赵国一斤等于魏国八两,各国货币也不同,秦朝将其全部统一。
3. 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越国被楚国灭了之后逃到南方,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立起许多小国家,号称百越,全被秦始皇收服。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4. 修长城
防止匈奴南下,秦赵燕都建过自己的长城,秦始皇统一后,将三段长城连接起来。
5. 焚书坑儒
焚书,儒家提出恢复分封制,法家李斯反对,所以建议秦始皇焚书,但并没有烧实用之书和古籍。坑儒,在焚书第二年,据说埋的小部分是儒生,大部分是方士,就是求神算命,炼丹制造的法师们。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书中虽然有的地方不是很恰当,但整体还是很值得推荐的,适合入门级选手读。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14篇


如果您对“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能帮到您,在阅读作品的过程当中,其实对于人物的描写手法让人感叹。 读完之后,写下读书感受是很重要的,您知道如何才能精准生动地写好一篇读后感吗?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

首先,来介绍一下屈原的个人背景。

屈原,楚国人,某一楚王的后代,富家子弟。就任于楚怀王时期,被封为左徒(左徒:到现在也没有分析出来到底是个啥子官职,但是可以和楚怀王一起开会,很厉害)爱国诗人,后被楚怀王气死,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这天被后人纪念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人会问,古代爱国爱民为国而死的不止他一个,凭什么偏偏纪念他,屈原何德何能?是这样的,屈原首创了楚辞,也就是骚体。这是古代所没有的一种文体,要不说,出名也得有文化,几率大喔。

屈原怎么被楚怀王气死:

楚怀王,脑子里近的可不是普通的水,那可是开水,那是谁给楚怀王的脑子灌的开水呢。

这个人是他的大臣靳尚和妃子们。所以这个大臣也是屈原的死对头。张仪靠着忽悠与楚怀王讲,“大王你要是能和齐国从起断绝关系,我们大王就给你600亩地!”

楚怀王的不坚定加上靳尚的以抱秦国大腿为中心思想的谗言,成功说服了楚怀王。屈原直肠子,不招人得意,自然楚怀王也不去理睬。(要知道如果楚怀王听取了屈原的言论,杀了张仪,也就没有了张仪的连横,那时候屈原就不仅仅只是个爱国诗人,将会改变历史。

和齐王断绝关系的楚怀王屁颠屁颠去找秦王要地,秦王不理。。回到家的楚怀王寻思寻思以为是自己的诚意不够,又去把齐王骂了一顿。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2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我一拿到快递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呵呵,我乐坏了,原来这是一本漫画啊!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磊,笔名二混子。他非常厉害,能把枯燥的历史用漫画解读的方式给描绘出来。

这本书的叙事方法很搞笑。比如,唐朝过后的五代十国非常乱。二混子就把五代十国比作一个大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一个舞台,看似荣耀的舞台,其实凶险无比,舞台上轮番出现过五个朝代,它们是:梁、唐、晋、汉、周。台下的是十国。

书的语言也很幽默。在方腊造反的故事里,戴着眼镜的宋徽宗说:“谁在造反?”一旁的将军回答:“方腊。”宋徽宗接着说:“不要方(慌),好好说,谁在造反!”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啊!

现在,只要我一翻开这本书后,嘴就笑得合不拢了。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我都想看这本书!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3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暴政引发了当地的陈胜,吴广起义,而其中就出现了各地的反动力量,其中就是我们熟知的刘邦和项羽,但是起义后需要一个名义上的国君代表人啊,于是项羽找到了楚国国君的孙子,以他为名义牵出一支队伍,后来刘邦也加入了楚国国君门下,于是新的楚王命令,项羽和刘邦谁先去咸阳灭了秦国谁就当关中王,但是另外一边新成立的反动力量赵国也是在被秦国攻打,于是楚王派项羽先去救赵王,但是等救完赵国刘邦就把秦国灭了,项羽很生气慢了一步,,于是找刘邦算账,刘邦知道此时正面打不过项羽,于是让出了咸阳,但项羽此时说:既然来了就吃个饭再走,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大家知道由于此次宴会项羽放过了刘邦,后面再也没有机会杀掉他了,后来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逃离宴会;定居在了汉中,经过一段时间养精蓄锐破除了项羽的封锁,一跃冲出关中直捣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此时还在山东镇压一听老家被刘邦打了,赶紧回来,但是一到家就被刘邦打了出来,最后退到了河南荥(xing三声)阳,然后互相对峙着,所以才出现了象棋中的界限。

好了这本书通篇也就差不多的大概内容也差不多了,讲述了从春秋战国到西汉的故事,里面还有好多细节还没有讲完,大家可以去看这本书,我自己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知识,好多历史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也都包含了,自己看了之后历史脉络重新梳理了一遍;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自己充电才是当下我们应当做的。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4

我非常喜欢历史,对于历史书也非常偏爱,之前一直都是读文言文,觉得有点吃力,最近我发现一本漫画的中国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非常有趣,所以我想将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就是《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以漫画的形式说历史的书其实并不少,但是在这本书中将历史讲得非常有趣,这一点非常令人赞叹。

这本书是从西周开始讲起的,西周干掉了商朝成为了天下的霸主。这时候西周国王就开始分封诸侯,在这里作者用漫画的形式将西周比方成一个班级,老师是周王,同学是诸侯,在这个班级里有几个大个子。

班主任为了追女生,调戏了同学,于是失去了威信。其中郑国首先起来称霸,他还射了周王一箭,可是他只是个小角色,后来齐国称霸,齐桓公死后齐国就乱了,之后晋国,楚国相继称霸,他们不把老师周天子放在眼里。这个楚国是自己给自己封的王,在这本书中是一个插班生,而且普通话也说不好,被称为南蛮。秦国因为救周王有功,获得了封赏。后来吴国打败了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才复国了。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5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半小时漫画系列丛书。这系列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讲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实用又好玩的经济学、连小学生也能读懂的唐诗宋词等。此丛书即有趣的讲述了复杂的难懂的学问,也让你快乐地玩转整个世界,每页都有极其好笑的段子让你捧腹大笑。比如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单的网络语言,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利用通俗的比喻,别开生面的介绍了历史大事件。书中把东周列国比喻成一个班级,各个国家是有不同特色的同学,大家或是一起学习,或是打打闹闹,在诙谐幽默的描述中引人入胜,增加了阅读的乐趣。通过阅读中国史这部分,使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同时能够快乐的学习历史知识。

这系列丛书远远不止我介绍的那样,里面的知识足以让我们了解整个世界的起源到现在的鼎盛,知道一些世界上深层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喜欢这系列的丛书,通过阅读这套有趣味的课外读物,多了解历史,多了解我们的国家和世界。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6

刷第二遍,因为讲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现对先秦的历史不成系统,回过头来整理一下框架。(班里有个孩子刷《大秦帝国》,讲课时讲得战战兢兢[擦汗])。

凭记忆整理一下历史脉络。有个班主任姓周。周老师挑战高冷妃子的五星级笑点,烽火戏诸侯,玩狼来了的故事,最后被少数民族给揍了,打得屁滚尿流,打怕了都城牵到洛阳。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因为周老师威严扫地。所以班里面有个姓齐的孩子成了老大(这里作者是不是落下了齐国的崛起?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齐桓公成了中原霸主。)打着尊重班主任的旗号管理班级。后来齐同学家里出了点事,相继有晋、楚、吴等同学的崛起。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接下来上演驱逐战,韩魏赵三家分晋,(李悝变法,胡服骑射,申不害变法…)田氏伐齐是谓书中所说的小齐也,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和吞并少数民族的土地迅速赶超其他大国,楚国也有吴起的帮忙,燕国大概是靠国君崛起的吧?这就是战国七雄:韩魏赵齐楚燕秦。

连横、合纵、远交近攻扯出三个口才极好的历史人物:苏秦、张仪、范雎。秦国技压群雄,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历史偏爱那个把握住机遇的人:嬴政。22岁真正执掌大权,38岁统一全国,50岁突然去世。贡献:建立中央集权的基本模式、路同轨,书同字,钱同文、南取百越北修长城。厉害了,我们的秦始皇。

只是碰见了李斯这个大臣,赵高这个司机,胡亥这个混蛋儿子,你是真没招啊。智商不在线,分分钟钟领盒饭。15年历经三个皇帝,二世而亡。曾有人断言亡秦必楚,果真是项羽杀的子婴,烧了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楚汉相争,鸿门宴此项羽一愚也,衣锦还乡二愚也,乌江自刎三愚也。到手的江山拱手让做他人,可能对于项羽来说打江山易守江山就比登天还难吧?另外市井混混刘邦在用人方面确实厉害,萧何、张良、韩信,得此三人者能不得天下?关于刘邦的花边新闻戚夫人我就不说了,该安生的就让他安生吧。不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嘛!

在本书中成语有一些: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围魏救赵 胡服骑射 窃符救赵 朝秦暮楚  尊王攘夷  背水一战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好啦,书不长,又幽默,大家自己好好看吧,我磨叽一遍是为了加上记忆。晚安!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7

首先,这本书真的没有鼓吹的那么好,内容过于浅显。我记得当初在网上看到作者用这样的形式和方式帮中国读者普及一下世界史(例如日本历史、朝鲜半岛历史、罗马历史、欧洲大陆历史等)的时候,深以为然,因为对于大部分国内读者来说,世界史可能相对陌生很多,所以通过漫画的形式由浅入深、鞭辟入里的拉一拉历史逻辑主线,非常有助于读者迅速掌握历史脉络并启发读者进一步了解和阅读的兴趣。但是这本书仅仅从东周时期拉到汉王朝的建立初期,而且内容极其肤浅表面,近乎常识一般的内容,如果还有读者说这本书帮助自己理清脉络,那我不禁对这些读者的知识贮备和综合素质表示悲哀,这些东西莫要说一个成年人,我在十岁前后就能说出比这些多得多的东西了。其次,作者在序言里也提到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学习与认知,这一点我表示深深的赞同,学史不为了其他的、最直接的效用就是让你对当今这个世界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历史是有“路径依赖性”的。所以,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以为看个漫画就认为真的了解了历史的脉络,作者自己在序言里也承认道“是自己恶补了一段历史、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之后才最终对历史初窥门径,因此本着对历史、对知识的敬畏与推崇,如果真的想要了解一段历史、真的想要负责任的发表对一段历史的评述,就要真的多读真正意义的史书、而不仅仅只是读一本漫画,因为这只是培养兴趣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国内大多数的读者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只能停留在漫画水平上,那真的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是对历史的亵渎。读史并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坚持做任何事都是痛苦的,但是痛苦和快乐往往也是相伴而生的,也许这又有点弗洛伊德的味道了。最后,就事论事的谈,之前也提到了,本书的内容太过浅显、连入门级别都算不上,而且时间线也太短,更像比较相类似的作品和书籍时,推荐蔡志忠的《漫画儒家思想》《漫画道家思想》《漫画佛学思想》等作品,这三本书各是上下两册,生动有趣而又内容翔实。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8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一般介绍历史的书籍都厚厚的,小孩子读起来会比较乏味。这个暑假,我邂逅了一套历史书籍,陈磊著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从春秋战国写到了唐朝盛世,现在已看到了第三部,看漫画读历史,各种幽默嘻哈,看得欲罢不能,笑出了腹肌,读通了历史。现在我把这套书介绍给大家。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首先是一套轻松有趣的漫画书。作者陈磊的笔名或者说网名叫“二混子”,他有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混子曰”,他的嘻哈风漫画作品深受网友喜欢,拥有300万粉丝,是个大咖级别的网红。书里的手绘和段子让人忍俊不禁,辛辣讽刺,他把历史上威严庄重的帝王将相、才高八斗的圣人文豪画得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诸子百家、诗仙诗圣,全都跟我们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有朋友有敌人,有理想会任性。书里的漫画有点《灌篮高手》和《忍者神龟》的画风味道,寥寥数笔,表达传神。譬如大秦出场,画像加了兵马俑元素,一副玩命学习的小插图,把一个偏居一隅小国家的奋斗劲跃然纸上;譬如画到隋朝杨广,喜欢约架和约会的隋炀帝穿戴冠冕堂皇,手捧烩面狡诈地想着坏主意,然后是瘦骨伶仃挥汗如雨碎石满天飞的挖运河场景和威武的大龙舟耀武扬威光芒四射迎面扑来,把隋炀帝的劳民伤财表达得淋漓尽致;譬如画武则天,明明眉眼端庄,给人的最大感受却是一个特别壮实的悍妇,一股巍然不动的厉害模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当然还是一套历史科普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中国史。我很佩服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捋出了清晰的历史脉搏,写出了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特点,还附加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如春秋战国像个班级,他把各个国家变成个性鲜明的学生,以历史事件为由,各种搞怪升级,多人混战打到战国七雄,最后大秦一统天下。接着是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盛世开门红……经常寥寥数语就写出一段历史的精髓,譬如形容唐朝像坐过山车一样酸爽,配上大唐国力示意图,以公元618年开始的贞观之治起、到公元907年元和中兴结束,历经开元盛世,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朝攀爬到巅峰后坠落的轨迹清晰展示。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李白一生的梳理,从“I have a dream”、“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梦想少年开始,勤勤恳恳更文,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郁郁不得志,然后是入朝为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直抒胸臆,又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书生品格的坚守。洒脱不羁的李白,细细品味之下多是落寂和不甘。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喜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种读史方式,从诙谐有趣中打开学习的窗口,再以严谨的态度去探索更大的知识海洋。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9

在这个暑假里,我除了作业生涯、娱乐时光,还有那充实的阅读生活。

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最喜欢的当属半小时漫画系列,这个系列的书全套12册,其中《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共4册。读了它,我才知道: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的诙谐有趣!

通过这些书,我知道了东周列国的班级纷争、大秦帝国的过把瘾就死、大汉王朝的夜郎自大、三国的男神大卖场、大唐的贞观之治、五代十国的广场舞、大宋风云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比如它是这样描述唐玄宗的一生:唐玄宗在位45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45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可是一个身处顶点的男人,人生轨迹非常简单,活是一条抛物线:前半生英明神武,王者荣耀;后半生惨不忍睹,整个垮掉

我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史4部,中国史5还未出版,第4部在元朝的历史长河中戛然而止。想到这里,我不禁悲从中来,真希望作者能快点更新,我无比期待!

最后,我想借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形容《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翻开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不知不觉通晓历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0

我非常喜欢历史,对于历史书也非常偏爱,之前一直都是读文言文,觉得有点吃力,最近我发现一本漫画的中国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非常有趣,所以我想将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就是《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以漫画的形式说历史的书其实并不少,但是在这本书中将历史讲得非常有趣,这一点非常令人赞叹。

这本书是从西周开始讲起的,西周干掉了商朝成为了天下的霸主。这时候西周国王就开始分封诸侯,在这里作者用漫画的形式将西周比方成一个班级,老师是周王,同学是诸侯,在这个班级里有几个大个子。

班主任为了追女生,调戏了同学,于是失去了威信。其中郑国首先起来称霸,他还射了周王一箭,可是他只是个小角色,后来齐国称霸,齐桓公死后齐国就乱了,之后晋国,楚国相继称霸,他们不把老师周天子放在眼里。这个楚国是自己给自己封的王,在这本书中是一个插班生,而且普通话也说不好,被称为南蛮。秦国因为救周王有功,获得了封赏。后来吴国打败了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才复国了。

看完《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我为作者的才华感到惊叹,用漫画这种新奇的方式将历史讲得如此生动。以往枯燥乏味的历史在这里变得非常有趣。让历史事件在脑海里有很深的印象,这给枯燥乏味的生活添加了很多乐趣。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1

幽默目录!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词来形容本书。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文字将整个春秋战国乃至楚汉平铺在一纸漫画上,读起来的确很有意思。

喜欢历史,始于好奇,迷于那一个个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痴于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最后醉于那些扑朔迷离的未知。

和以往读过的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幽默的目录,将脑海中断断续续关于春秋战国的片段穿成了一条完整的线,使得对那个时代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些。但历史的有趣,绝非仅是让我们记忆书中那些个三言两语概括的时代,而是一个个隐藏在幽默目录背后的有趣故事。换句话说,通过此书,我们了解了一个个类似“纸上谈兵”的典故,感觉收获了很多。但历史更大的趣味,其实是催生这个典故背后的故事——长平之战——这场决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战役。关于这场战役的时代背景,期间的跌宕起伏,决定最终走向的因素等。而对这个过程探索,远比记得“纸上谈兵”这个结果有趣得多不是吗。

对三观的抨击!个人觉得,这是历史的另一个魅力所在。仍拿长平之战来说,白起坑杀45万赵国降卒。在兵家眼里,他是战神;在儒家的眼里,他便是来自炼狱的屠夫;而在那些倒在他剑下的遗孀眼里,他便是要被挫骨扬灰的恶魔。与我而言,在了解他之前,也曾仰慕其为华夏战神。但在得知他手中沾染了数百万人的鲜血之后,这种感觉是难言的。曾经抱着英雄主义翻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但书中所浸染的鲜血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改变了我读史书的初衷。

爱情故事让人感动,漫画令人捧腹,鸡汤使人振奋,而历史却引人深思。那些华丽或幽默的词藻带来一时精神的震撼很快便被忘却,而描绘史书的那些平淡朴实的文字,当然也会被忘记!但是阅读的意义本非为了记忆,而是为了思考。但历史本就如同一面镜子,足以令人深思。这些平淡的的文字会让人忘得慢一些,思考得深一些。

作为一本幽默的目录,这本书无疑是很成功的。助入门者窥视整个春秋战国,助同我般初读历史者完美贯穿整个时代。

致谢“二混子”!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2

:(韩,赵,魏,楚,燕,齐,秦)谐音就是:“喊赵薇出演齐秦”这样是不是特别好记了,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是这个顺序,请大家看下面这幅图就明白了:

最靠近秦的3个国家率先灭亡,这也和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有关(这个战略到了二战时期希特勒都在用);这个是范雎提出来的,就是结交远处的做盟友消灭临近的国家;还有一个人叫苏秦为了对付秦国提出了“合纵”,意思是联合南北方向的5个小国家一同对付秦国,但是秦国很快就看出了“合纵”的弱点,就是几个国家各自心怀鬼胎,于是秦国的张仪提出了“连横”的政策,连横就是联合东西方向的国家结成盟友,最后通过给点好处比如土地最后各个击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仪骗楚国的国军楚怀王,说给他600里地要他和齐国断交,最后反悔说当时说的是6里地,这一骗把楚怀王气得不轻,最后楚怀王经过“一骗”;“一打”;“一关”最后死在了秦国。具体过程下面会讲到。那么其他国家是怎么灭的呢,首先是灭了韩国,因为它最弱,其次是赵国,“纸上谈兵”就是说的赵国的将领“赵括”再就是魏国,秦国决了魏国的堤,大水直接灌到首都大梁然后就灭了。还有就是楚国,后面是燕国派荆轲去行刺秦王失败被灭,最后是齐国。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3

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理清历史脉络,让我受益良多,也学到了不少。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来作为开场。在已经进入速度时代的当下,历史类的读物对于现在工作学习都相当繁重的我们来说未免有些枯燥和乏味。但这本《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却能通过用漫画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五千年的精彩世界。

作者用聊天说话的方式,加上现今社会的网络流行用语,把历史事件放在我们熟悉的现实场景中,结合漫画的表达,把历史讲成了活生生的小段子,仿佛就在眼前。读者在爆笑中慢慢记住了那些艰涩难懂的历史事件。例如其中有一段,作者将春秋列国比喻成一个班级,把周朝比喻成班主任,十分诙谐幽默。让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知道了很多成语的真正来源,如秦晋之好、朝秦暮楚、退避三舍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着重从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历史中捋出清晰的历史脉络,避免信息繁杂而使读者产生负担或厌烦,帮助读者通俗易懂地掌握历史主干,让我们在有兴趣阅读其他史书时能更加轻松。

正如诸多历史学家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为读者,我认为正确解读历史,了解历史,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世接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使国家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篇14

在我家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很多很多有趣的图书,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每次我去拿书阅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本书——《半小时漫画历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作家陈磊。陈磊还有两个外号——二混子和混子哥。在《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本书里,陈磊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在书里,作家陈磊还给一些历史事件创造出了巧记方法,让人一看就能顺利记住,比如六国灭亡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可以把秦也加在后面,一下子就变成:喊赵薇去演齐秦!

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最好看的当然是隋唐时期里的“玄武门之变”了。它主要讲了李世民和另外两个太子争夺皇位的故事。本来应该是大太子李建成当皇帝的,但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和三太子李元吉,自己当上了皇帝。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很多遍,可还是看不够,在被李世民的足智多谋给折服时,也为他们手足相残感到难过。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里面的“武则天升职记”,更是看得我爆笑连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才能,真是让我特别钦佩。看到她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生活在武则天那个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有时空穿梭机,我倒真想穿梭到那个时代去看看呢。

感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本书,里面的那些故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读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我开始不再偷懒,而是决心要好好学习;读了白居易的故事,我懂得了成功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能一次吃一个胖子……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也希望大家读后能和我一样有收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一般介绍历史的书籍都厚厚的,小孩子读起来会比较乏味。这个暑假,我邂逅了一套历史书籍,陈磊著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从春秋战国写到了唐朝盛世,现在已看到了第三部,看漫画读历史,各种幽默嘻哈,看得欲罢不能,笑出了腹肌,读通了历史。现在我把这套书介绍给大家。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首先是一套轻松有趣的漫画书。作者陈磊的笔名或者说网名叫二混子,他有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混子曰,他的嘻哈风漫画作品深受网友喜欢,拥有300万粉丝,是个大咖级别的网红。书里的手绘和段子让人忍俊不禁,辛辣讽刺,他把历史上威严庄重的帝王将相、才高八斗的圣人文豪画得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诸子百家、诗仙诗圣,全都跟我们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有朋友有敌人,有理想会任性。书里的漫画有点《灌篮高手》和《忍者神龟》的画风味道,寥寥数笔,表达传神。譬如大秦出场,画像加了兵马俑元素,一副玩命学习的小插图,把一个偏居一隅小国家的奋斗劲跃然纸上;譬如画到隋朝杨广,喜欢约架和约会的隋炀帝穿戴冠冕堂皇,手捧烩面狡诈地想着坏主意,然后是瘦骨伶仃挥汗如雨碎石满天飞的挖运河场景和威武的大龙舟耀武扬威光芒四射迎面扑来,把隋炀帝的劳民伤财表达得淋漓尽致;譬如画武则天,明明眉眼端庄,给人的最大感受却是一个特别壮实的悍妇,一股巍然不动的厉害模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当然还是一套历史科普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中国史。我很佩服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捋出了清晰的历史脉搏,写出了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特点,还附加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如春秋战国像个班级,他把各个国家变成个性鲜明的学生,以历史事件为由,各种搞怪升级,多人混战打到战国七雄,最后大秦一统天下。接着是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盛世开门红经常寥寥数语就写出一段历史的精髓,譬如形容唐朝像坐过山车一样酸爽,配上大唐国力示意图,以公元618年开始的贞观之治起、到公元907年元和中兴结束,历经开元盛世,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朝攀爬到巅峰后坠落的轨迹清晰展示。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李白一生的梳理,从I have a dream、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梦想少年开始,勤勤恳恳更文,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郁郁不得志,然后是入朝为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直抒胸臆,又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书生品格的坚守。洒脱不羁的李白,细细品味之下多是落寂和不甘。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喜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种读史方式,从诙谐有趣中打开学习的窗口,再以严谨的态度去探索更大的知识海洋。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读后感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读后感

终于把这套书细细读完了。

我最早关注【伦敦新闻画报】是因为里面的很多木刻版画和石印版画是以照片为摹本的,这和中国早期摄影史息息相关,是我研究的方向,后来发现,除了图像,文字也很值得深读,最后还选一部分该画报中和中国有关的部分翻译出版了【近代中国的反光镜】。

这次拿到沈泓老师翻译的这套【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很兴奋,因为我一直很敬佩沈泓老师,他之前出版过的几本书对我都有很大帮助,而且我知道这套书的工作他已经做了很多年,终于到出成果的时候了。从马可波罗起世界就在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探险家、商人和使臣们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带回国内并传播出去,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荷兰使一团一的纽霍夫、英国使一团一的威廉亚历山大等等,反观中国,愿意去了解世界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现在去翻看当时世界怎么观看我们或者说看到了我们的什么,多少有助于现在的我们去了解过去的中国。特别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从明末到现在,从荷兰东印救公司使一团一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应该可以发现他们对中国了解的变化和态度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这部分内容应该会很有趣,或者值得思考。当时西方的对中国的新闻报道虽然有不准确、臆测或扭曲的地方,不能严谨到作为正史,但毕竟提一供了另外一个可以审视或佐证正史的视角,我想,这可能也是这套书被定名遗忘在西方的中国史的原因。

最后,我还是一贯讨厌地说些负面话。我对图像的质量比较敏一感,这些早期画报原作中的插图很一精一美,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但毕竟原作的获得不容易,所以书中图像的质量不太符合我的标准;此外,书中还有些没能避免的小错,比如上卷中p219和p223的配图一样,但图说不一样。无论如何,瑕不掩瑜,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好书,里面有作者和编辑的辛苦付出,我更期待他们后续将推出的1873年以后的部分。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12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1200字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 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9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不错,趣味大于论调,它能为广大读者接受,可能正是因为这种调侃的方式,在普通人眼里它就像作者跟你一起聊八卦,而不是教授儒生跟你谈历史。很明显,大家聊八卦的激情远胜于上历史课。虽然书中只写到汉初,知识点我全都了解,但还是让我一页一页看完了,我感觉这种形式(不一定是同种风格),就是漫画、线条、关键词、简化地图组成的形式,可以去推广开来,去传播历史传播知识,甚至传入初高中课堂,大家都想学习历史和新知识,但都对古板生硬的文字叙述所吓倒,没有人可以在刚认字之后就去研读《春秋》,也有人可以不借助其他书籍就能读懂《天国之秋》,这本书恰好给我们的文化推广提出了新视野。

我一直以为了解历史,你不能上来看《史记》,甚至《三国演义》都不是那么容易,学历史应该现有一个点,然后是好多点,连成线,形成骨架,然后把腐肉去掉(不正确的历史观点),填补心肉,最后融会贯通修皮美肤,这才是历史的真面目。

举个例子:就好比我喜欢历史,最开始是因为地方戏曲(群英会、下河东、打金枝等)和历史小说(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等),这就是点,很多点,兴趣多了你就会去找他们的联系,你会知道《射雕英雄传》在北宋末年,《倚天屠龙记》是元末明出,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按朝代(或者别的方式)会把他们连成线,脊椎骨形成后,横向竖向行程骨架,知道杨家将后人可能和包拯见过面,郭靖生活的时代也是成吉思汗的辉煌……这时候你就需要读一些历史专著,正史来纠正自己的历史观念了,看看历史上包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万历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嬴政一个真的能灭六国么?在到后来你会把上下五千年统统理清,在然后就是你有了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观点,挑战权威,在争论中进步,但这一切可能都只是源于小时候戏曲舞台上一个大花脸的惊吓,或者一本历史小说的封面的优美,所以兴趣最重要,文化枯燥而优美,每个人都需要一把进入审美殿堂的钥匙,尽管开始的钥匙可能有缺陷。可能这就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吧。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30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3000字

一、东周列国大事记整理:

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506年按照一般的计算方法,咱们周朝大概有850年,而其中的东周,大概550年,分成春秋和战国两段。西周最后一个天子叫周幽王,对,就烽火戏诸侯那个,被西北蛮族犬戎打了,于是他的儿子周平王在陕西待不下去了,只能搬到东边的洛阳,于是西周没了,东周来了。

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了,天子没什么威信,下面各地的诸侯一个个地得势起来,比如山东的齐国、湖北的楚国、山西的晋国等等……

公元前707年,在大家熟悉的齐桓公之前,首先嚣张起来的是河南的郑国,这一年郑国居然跟天子周桓王打了起来,还射了天子一箭,你看东周天子都混成这样了。不过就这个郑国,也就闪耀了这么一小段,之后一直很衰。

公元前685年,齐国的公子小白上位,变身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从此带领着齐国蒸蒸日上,比别的诸侯都强,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跟后面所有的霸主相比,齐桓公也许是春秋唯一完美高大的霸主,因为不光国力强盛,还是大家的道德楷模。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了,儿子们忙着窝里斗,都没顾上给老头收尸,生了一地蛆,挺惨。公元前636年,晋国的公子重耳上位,变成了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国跟南边的楚国打了一仗,完胜楚国,因为楚国当时也很厉害,所以晋国一下子就变成了齐国之后的第二个霸主。

公元前624年,西北秦国的秦穆公,跟晋国关系很不错,后来友谊翻了船,要来打晋国,没打赢,于是转向了西边的蛮族犬戎,没想到东边不亮西边亮,开辟了一大片土地,从此称霸西戎。

公元前613年,楚国开始崛起了,这是因为有个厉害的国君,叫楚庄王,他假装昏聩骗过了大家,最后忽然跳起来吓倒一票人,这个故事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几年楚国跟晋国又打了一仗,这次是楚国完胜,于是楚国也成了一代霸主。

公元前514年,江苏的吴国,有个叫光的公子上位,变身成了吴王阖闾。

公元前506年,吴国跟楚国不怎么对付,干了一仗,把楚国打成了筛子,阖闾的小伙伴伍子胥还把死掉的楚平王挖出来鞭尸,因为楚平王当年整死了伍子胥他爹。


二、东周列国大事记整理:

约公元前496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96年,吴国虽然打败了楚国,但所谓一物降一物,吴国旁边的越国也忽然厉害了起来,他们领导叫勾践。吴国跑去打越国,没打赢,阖闾自己也受伤死掉了,他儿子夫差成了新的吴王。

公元前494年,夫差给老爹报仇,又去打越国,这次勾践输了,但夫差没杀他,只羞辱了他一顿。

公元前473年,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反手把吴国给灭掉了。可是越国后来也不咋地,没了勾践,自己就慢慢没落下去了,最后在战国时期,被楚国悄么声地灭掉了,这个冤冤相报的故事就是吴越春秋。

公元前403年,以前晋国的小弟韩、赵、魏,得到了周天子的亲切任命,地位提升到跟晋国平起平坐了,知道啥意思吗?这就是要跟大哥叫板了。

公元前386年,齐国有个大臣叫田和,把大哥给赶下来了,自己成了齐国的领导,也得到了天子的亲切任命,于是以前齐国姓姜,姜子牙的姜,之后的齐国姓田,田鸡的田。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终于对大哥晋国下手了,他们一起把大哥给瓜分掉,从此晋国没了,变成了韩、赵、魏,山西现在又叫三晋,就这么来的。

公元前361年,秦国从秦穆公之后,没什么能人,闷了好些年,今天终于又开始崛起了,因为秦孝公上了台,从这个秦孝公开始,秦国就一直没怂过。

公元前359年,秦穆公的小伙伴商鞅开始变法,开始培养秦国一统天下的气质。公元前353年,韩、赵、魏中,魏最厉害也最淘气,总想吞并韩赵两家,魏国的庞涓带人欺负赵国,齐国看不下去了,派孙膑来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又是魏国的庞涓,这次带人欺负韩国,齐国又看不下去了,又派孙膑,又围魏救韩,一个坑里连摔两次,这就是表面上很强大的魏国。

公元前318年,大家一块来打秦国,楚、燕、韩、赵、魏都打进了函谷关,结果被打回去了,秦国已经强成这样了。

公元前307年,赵国的赵武灵王,掀起时尚新潮流,向北方的野蛮人学习,胡服骑射。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楚国最萌的国君,屈原的老大,被秦国一顿骗,一顿打,一顿关,这一年终于厌倦了这样的人生,死在了秦国。

公元前260年,秦国赵国开撕,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俘虏全部死在秦国白起将军手下,惨得一塌糊涂,赵国的将领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56年,秦国还没开始收拾同等地位的诸侯,倒先拿老领导周天子开刀,这一年秦昭王直接灭掉了东周,从此没了天子,天下只剩诸侯们。

公元前246年,秦国的嬴政上了台,经过八辈祖宗的铺垫,他开始瞄准全国诸侯,启动了统一中国的升级任务。

公元前230年,秦国先灭了韩国,因为它最弱。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了赵国。

公元前227年,燕国看情况不太对,想剑走偏锋,找了个爱国青年荆轲去行刺秦始皇,没成功。

公元前225年,秦国决了魏国的堤,水直接灌到首都大梁,然后把魏国给灭了。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了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想起了五年前的荆轲,心里很恼火,灭了燕国,你看这时间选的。

公元前221年,最后一个大佬,最东边的老牌诸侯齐国,被秦国灭了。春秋战国到此结束,大秦帝国开始了。


三、大秦帝国大事记整理: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始皇嬴政开始使用皇帝这个称呼,取自“三皇五帝”。然后马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什么的,全中国瞬间亲成了一家人。

公元前220年,全国统一了,最重要的是啥,改变以前诸侯割据的互相封闭状况,于是到处修路,大大地方便了全国交通。

公元前215~214年,北边的匈奴没事就往中原蹭,秦始皇被整烦了,喊蒙恬跑过去打了匈奴一顿,赶回了北边;另外还跑到南边来,把现在的华南地区给并到了帝国里。

公元前213年,李斯怂恿秦始皇开始烧书,不让读书人想太多。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长生不老没办成,还被炼丹的术士说了一堆坏话,很生气,拉出来一大堆相关人员,活埋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差巡视,死在了河北。他不争气的儿子嬴胡亥上了位,秦国到秦朝近千年的经营,都被他一代给毁了。


四、楚汉之争大事记整理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9年,两个工程领队陈胜吴广在安徽宿州起义,他俩没成功,但惹得天下人都开始造反,其中就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7年,项羽到处打仗,大显神通,吓得嬴胡亥的小弟赵高赶紧杀了嬴胡亥,立了他的侄子子婴当领导。

公元前206年,趁着项羽在外面玩命,刘邦早一步打进了皇宫,秦朝灭亡了。按理说刘邦灭了秦朝,他应该马上当皇帝才对吧,可是没那么容易,项羽不服气,他说我这么牛,当然我才像皇帝,刘邦我要弄死你!所以请他在皇宫旁边的鸿门吃了一顿饭,本来计划在这顿饭上砍死刘邦,以绝后患,结果良心发现,死活下不了手,让刘邦给溜了,这顿饭就是鸿门宴。吃完这顿饭,刘邦的态度让项羽很满意,开心地跑进皇宫杀人放火,抒发完了情感,把所有一起造反的同事喊过来分封,自己回老家江苏当西楚霸王,刘邦被分到了汉中,叫汉王。刘邦在汉中表面上服从项羽的指挥,实际上默默地准备反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干掉了项羽安排盯梢的三秦将领,开始跟项羽撕破脸,楚汉之争开始了。

公元前205~203年,刘邦项羽打得难舍难分,在河南荥阳一条鸿沟两岸大眼瞪小眼,项羽还一箭射中刘邦,差点死掉。这条鸿沟就是后来象棋里的楚河汉界。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跟项羽对峙的时候,有韩信到处攻城略地,有萧何保障后勤,还有张良运筹帷幄出谋划策,逐渐占了上风,逆袭了项羽,把他围在安徽一个叫垓下的地方,还命令士兵一起大合唱楚歌,项羽彻底懵了,看到大势已去,他不肯逃走东山再起,在乌江边选择了自杀。刘邦扫除了最大的障碍,顺利当上了皇帝,建立了伟大的大汉王朝。

推荐参考:春读后感实用版五篇


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那么,写读后感范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推荐参考:春读后感实用版五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读后感(篇一)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界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

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春读后感(篇二)

我读过很多书,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没几本。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春妮》的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述的是春妮一家曲折的生活。春妮的弟弟铁蛋自幼多病,随后又被查出左眼弱视。春妮妈因此狠心地抛下4岁的春妮和仅几个月大的铁蛋,离家出走。就这样,家里少了一根顶梁柱。这让春妮一家悲痛欲绝。为了赚钱,春妮爸去外地打工,却因一次车祸意外身亡,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从此,那些本因家长们承担的责任全都落在了春妮小小的肩膀上了。在上学期间,陈二贵总是无缘无故地欺负春妮一家,但春妮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她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坚强地走了下去,走向梦想,走向成功。

一次偶然的机会,春妮认识了心地善良的柳奶奶。柳奶奶的双手腕上各有一只金手镯。柳奶奶两次丢失了贵重的手镯,春妮和他的好朋友李满树为了帮柳奶奶找镯子,竟钻入了冰凉寒冷的河水里。好心的柳奶奶很是可怜春妮一家,再三想帮助春妮,但都被春妮和春妮奶一一拒绝,还说出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是有双手的。只有靠双手挣来的钱才有意义。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接受。”读到这,我的心颤动了,没想到中国竟会有这样坚强地女子。他教会了我自尊自强自爱,再加上柳奶奶教我的两个词:“勤俭”“互爱”,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春妮》,一个坚强女子的成长史。《春妮》,一首温暖人心的歌曲。《春妮》,是这个冬天最感人的故事!

春读后感(篇三)

朱自清,大家已经对他很熟悉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中一年级时,大家就学过他的《春》,初中二年级又学了他的《背影》,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大家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能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突然发现察看事物其实就这么容易。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完美的将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去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大家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大家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大家累了主动背大家的人,永远都是大家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大家这部分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就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爸爸为我操劳的相貌,看到了一个爸爸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非常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什么地方?朱自清说,正义在大家心中。可是现实生活总是不是如此。有的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大家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的官员纳贿,他们今日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我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或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或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假难辨,看到了虚伪。

……

朱自清笔下的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欲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可以贮满那一种诗意。”可我却感觉,朱自清是诗与散文的完美结合。

在品位经典时,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而又细腻的朱自清。

春读后感(篇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我看到的都是绿意盎然、朝气蓬勃的景象,这种美妙的景象让我一直很难用笔把它描述出来,于是周六,妈妈带我走进图书馆,在她的推荐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虽然是坐在室内读这篇文章,但我的心,已随着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景象中,我感受到了春风温柔的轻轻抚摸我的小脸蛋,我闻到了清新空气中那泥土和花儿的芳香。我看到了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我的身体也随着鸟儿的乐曲不由自主的摆动起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让我的眼前浮现出了火红火红的花,像一团团熊熊的烈火,;粉粉的花像天空中的朝霞染红了天空;那洁白梨花的像冬天的雪花,在风的轻抚下,散发出阵阵香味。蝴蝶围着花儿翩翩起舞;蜜蜂提着小桶穿梭在花丛中,忙着采花蜜。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大家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瞧!农田里,农民伯伯犁田耕种;广场上,顽皮的小孩拿着姿态各异的风筝在你追着我、我追着你放风筝。路边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在“春雨贵如油”的滋润下,边害羞的望着过往的人们边不停地吐露新芽。

读完了《春》,让我更加喜爱春天。我看到了一个希望的季节,我爱春天的喧闹;爱春天的绿意盎然;特别是春的朝气蓬勃,让我的精神瞬间激扬!在这里我看到的是花草对生命的不屈;春雨春风给予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春读后感(篇五)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一篇叫《春》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内容细腻、柔和。像一口融在嘴里的棉花糖似得,又甜又美。正如这篇文章一样,让我感觉自己就想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里;绿茵茵的小草,美丽的花香。桃花、杏花、梨花的花瓣漫天飞舞,附带一阵阵优雅的香味。朱自清先生是一位民主革命者,他顽强的斗志、坚强的信念、和不屈的信念支持着他走到最后。他没有一点儿遗憾地走了。

朱自清先生这样一位灵魂人物,值得我们学习。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本书情节幽默,将东周列国比作一个班级,将东周列国的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比作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春秋,比较弱的同学一般都会给强大的同学当小弟,强大的同学(越越、小吴、老晋……)一般也不会下狠手,但都想当个班长。第二个学期——战国,强大的同学开始将弱小的同学们赶出班级,最后小秦(指秦国)统一了班级。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小秦的崛起跟他在别的同学乱打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战术有很大的关系,要不然到最后,他也不会连横战术攻破那个几个同学的横纵战术的。通过这一点,我知道了不能在自己强大时就目中无人,你可能会强大一会,但不会永远强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我想对小齐说:周老师在你眼里地位很高,当别的同学们忘掉他时只有你记得。我还想对小吴说:你不能觉得自己很厉害就老欺负别的同学。我还想对小鲁说:你很有才华,如果让我选王,那必然会选你。

相信《2024读后感推荐 中国史纲读后感实用版五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史纲要读后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