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少年中国说观看心得

少年中国说观看心得

读《少年中国说》有感范文500字。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读《少年中国说》有感范文5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以前的中国是弱小的,时常无法抵制外来侵略者,特别是在清朝末年,国势衰弱,外国侵略者由此讥讽我们中国为“东亚病夫”,“老大帝国”。梁启超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为依据,愤然加以批驳。我看到此文时,内心波涛汹涌,夜不能寐。我想当时这篇文章一经问世,必震惊世界,如迅雷吼鸣,骇人心魄……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极深远的影响吧!

文章中,梁启超以奔放的热情,大声疾呼,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整篇文章读来,回肠荡气,富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文章中几次提到中国少年要以“国强”为己任,这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文章中的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令人折服,我们作为当今的中国少年也应该多学习这种精神。

我看过很多议论文,但这篇文章中却用了大量的抒情,抒情与议论结合,情理交融,感人肺腑……

看完这篇文章,我们谁能不热血沸腾?谁能不对祖国的美好明天充满希望?中国是要腾飞的,是要变得更强大的。中国的希望是在我们青少年身上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2篇】

今天老师领着我们读了好几遍《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其中有几句话我印象最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真是太美了!

我明白了:我们少年是小老虎、朝气蓬勃、应当有勇于改革的精神、发奋图强,长大了好报效祖国和人民。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毛爷爷打下的江山、几代爷爷们领导建设的江山,十几年后建设的重任将落到我们的肩上,只有积极向上,长大后才能建设好、保卫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要学好书本知识,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真才实学,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再次,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奋斗意识、创新意识。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勇于奋斗,敢于拼博,不断创新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我们还要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我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剧本《少年中国》读后感


剧本《少年中国》读后感

有幸拜读著名词作家张太旗先生的话剧力作《少年中国》,一句久违了的话语忽然从尘封着的记忆深处鲜亮起来,那就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社会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言词似乎有些俗气和老套,但对于《少年中国》以及它的作者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我觉得它既可概括作品不同凡响的主题和作者的超众觉悟,又能较为恰当地表达笔者在拜读作品之后的诸多感想。

感想之一:时代潮流,势不可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看那老佛爷把持的晚清政府,在康有为、梁启超们面前,一度是那么“强大”,谁若惹了它,要抓就抓,想杀便杀;曾几何时,袁世凯也不可谓不“聪明”,口蜜腹剑,出尔反尔,机关算尽;很多时候,他们甚至可以说是取得了“成功”,但在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面前,他们最终都没能逃脱彻底覆灭的命运。事实证明,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团体或是阶层,如果逆时代潮流而动,开历史倒车,那他就绝不会有好下场!

感想之二:革除社会痼疾必须标本兼治,古今中外,没有例外。话剧《少年中国》以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将戊戌变法、护国讨袁和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系统地回顾了治标不治本式的变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缺憾和灾难。洋务运动之后的中国,海军军力与日本比较并无劣势,因何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国家本已实行民主共和制,袁世凯凭什么胆敢置国人唾骂于不顾公然称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本属战胜国,西方列强为何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利益,反将山东的主权从德国手中转让给日本?对照中国近邻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短短几十年间便一跃而为世界强国,我们不难找出答案:所有这一切,原因在于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舍本求末、换汤不换药,以致国家积贫积弱,任人凌辱。正如剧中梁启超所言:“国制不变、民智未启、民风不易,门户不开,中华难兴啊!”

感想之三:相比起其他变革道路,循序渐进的改良方式成本更小,风险更低,效果较好,有利于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稳定,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逆岁月上溯,中国近代史上,时有这样那样的革命发生,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不同程度低造成了社会的无序和人员伤亡,留下了好些难以排解的矛盾和后遗症。在剧本《少年中国》中,梁启超就此与孙中山和陈独秀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虽然未能如梁启超所愿,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并未过时,尤其是当代中国,执政者的能力和智慧远在当年那懦弱、冒进的光绪皇帝之上,温和而有序的社会改革完全可以有效地推进,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

感悟之四,有关文艺作品的功能,向来有“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一说,《少年中国》告诉我们,文艺作品同样也能宣传和教育群众之外的人群;或者说以往所说的“群众”需要扩大范畴,除底层民众外,它还应包括政府官员、企业白领、改革开放后首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甚至还有专家、学者……理由很简单,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都需要他们的觉悟和参与,而不是将其置之于对立面。梁启超所处时代如此,在中国已经逐步融入国际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就更是如此。

笔者文化层次较低,历史知识有限,以往观看相关的影视剧,常常提不起兴趣,也没什么感觉,此番拜读张先生的剧本《少年中国》,却备受触动,特别是剧本第一幕“公车上书”一段,读来非常震撼,很有些热血沸腾;再是第二幕的梁、孙(中山)之辩与第四幕的梁、陈(独秀)之争,台词精练,文采风扬,既切合剧中人物身份,又充满了思辨的张力和理想的光芒,看后令人回味无穷。我想,一部剧本,仅凭文字上的阅读就能打动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你就想说它不成功也难!

太旗先生在金融行业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同时长期坚持文艺创作,且成绩斐然。由于工作关系,他对西方发达国家多有接触和了解;又因为个人爱好,使得博学善思的他能够站在历史与政治的高度,用现代人的目光,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和更为开阔的视野去审视中国历史和环顾国门之外的世界,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艺术地表达出来。就此而言,话剧《少年中国》展示不只是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同时也是作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感谢太旗先生奉献出《少年中国》这样一道精神文化大餐,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需要“快乐大本营”之类的快餐文化和 “戏说乾隆”式的搞笑节目,更需要《少年中国》这样的诠释中国梦、展示正能量的醒世之作!期待大型历史话剧《少年中国》早日面世!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比起不读书的人,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犹如收获至宝,感触颇多。读后感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您是否正在考虑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栏目小编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1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知史明史,举一反三,引为镜鉴,才能不断为志气、骨气和底气“培根铸魂”。

知史明志,百折不挠。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一代代爱国青年、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脚印遍布华夏大地、口号响彻华夏天空,以热血和汗水书写中华民族复兴之书。“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存高远,行稳致远。立“志”方能“行事”、有“志”方能“行稳”、“行稳”方能“致远”。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一步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前进,离不开存“志”以凝心聚魂、明“志”以百折不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以史为鉴,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智润心,心明大志、心明己志,勇于担当,敢于尝试,握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接力棒。

知史正骨,刚正不阿。从古至今,风骨气节一直是中华儿女所追求的精神面貌,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经验结晶。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望过去,鸭绿江旁“‘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共产党须臾不忘初心使命,以刚正不阿之气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以史为鉴,守住“底线”,远离“红线”,心怀家国,心放“标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始终坚守理想、践行初心,将中华儿女的骨气展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不懈追求和奋斗中。

知史筑底,临危不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底气来源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来源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有底气,才有了“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样掷地有声的言语。正是有底气,才有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临危不乱、临危不惧的“中国行动”和“中国答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培养底线思维,为自身加满“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底气”,面对矛盾和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2

生逢盛世,青年当知责任重大。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已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3

时势造就青年,时代需要青年,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中国“00后”小将们在两天之内斩获一金两银,他们自信、放松,执着、拼搏的模样,展现出中国青年磅礴向上、澎湃向前的力量,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火、脚下有路的精神状态,鼓舞感染着每一个人,为百年变局与复兴全局交织融合的未来增强了志气、锻造了骨气、锤炼了底气,开辟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新天地,稳稳接住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

从“1620度”超高难度中看到“后浪”眼里“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坚定之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青年最大的资本就是敢闯敢拼,满怀“会当凌绝顶”的豪情。2月8日比赛中,在前两轮落后的情况下,谷爱凌敢于挑战、勇于突破,选择了比赛中从未尝试过的1620超高难度动作,凌空一跃,绝杀夺冠,让所有人为之热血沸腾。在赛后她说,选择挑战这一高难度动作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做一些以前没有想到的事情。

志存高远,方能行稳致远。面对正进行着前所未有深刻变化的世界,中国青年要像谷爱凌一样“不设限”,增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志气,不断打破自我界限,紧盯更远的前方,并且勇毅前行,在追求人民不断向往的美好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

从“1000米”力保夺冠中看到“后浪”心中“冲得上去,豁得出来”的爱国之火。短道速滑是不断“超越与反超越”的比赛,在男子短道速滑决赛短短1000米的征途中,从武大靖示意任子威先走,到李文龙告诉父亲“力保两个哥哥,力保我们中国拿到冠军”,他们三人充分诠释了“上下同欲者胜”,为确保国家的荣誉,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豁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救国一代,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强国一代,正是一代代青年努力担当作为、矢志为国奉献,汇聚起实现发展目标的磅礴伟力。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锻造“力保夺冠”的骨气,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实干中质胜于华。

从“13年”追梦历程中看到“后浪”脚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矢志之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年仅17岁的北京冬奥会男子单板坡面滑雪亚军得主苏翊鸣,从4岁开始便已经在雪地中“流浪”,13年的坚定如一、刻苦训练造就了今日的“翊鸣惊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长期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当前,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方面挑战。中国青年要善于做梦、敢于追梦,不断在追梦途中“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锤炼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底气,将青春奋斗融入到复兴全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4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总书记的话让我们意识到,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依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引领着长江后浪奔涌翻滚,激励着热血青年进取开拓!

一百多年前,那批青年人打开了中国思想界的新大门,一百多年后,这代青年人也要吹响新时代的冲锋号,做“五四青年”,报“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做一个爱国青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时时历久弥新,代代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因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做持久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都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青年人立身之本、立德之源、立功之基。五千年华夏文明,从烽火狼烟中走来,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孕育了坚不可摧的爱国主义情怀。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远有钱学森冲破美帝封锁、毅然回家报效祖国,近有钟南山星夜逆行、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任凭沧海横流,亘古不变的是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新时代呼唤爱国者,爱国者撑起新时代,要做爱国青年,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用青春力量浇灌爱国情怀。

做一个有志青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论语有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自古仁人圣贤就在强调立志对于人生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人立志也有许多重要论述,“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等,言简意赅地为全国各族青年人指明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新时代是一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时代,正如某网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所言:“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青年人准备的礼物。”青年人要做有志青年,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自己的志向与理想统一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做一个担当青年,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无论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救火牺牲的“80后”“90后”“00后”烈士,还是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战士,都扛起了“护国护民、舍我其谁”的担当!广大青年人不能做娇滴滴的“含羞草”,而是要成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主力军”。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疫情防控的“持久战”,是复工复产的“复苏战”,是脱贫攻坚的“总攻战”,是经济发展的“稳定战”,青年人要做担当青年,亮出担当作为的意志,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征程贡献力量!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5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时光匆匆,已过百余年。今天,时光无法逆转,重返当年,也不能完全感受到当年那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时刻,但是我们知道,“五四运动”对中国命运的深远影响。正是这场运动,这中国式的“朝气”、担当,激发了中国人民压抑已久的爱国情,唤醒更多人为改变中国贫弱的面貌去斗争。此时此刻,“五四”精神,不应只是青年人的“私人定制”,理应一脉相承,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光大。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103年前,国势倾颓,前路无望。际此时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起了进步青年的满腔怒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群众运动,点燃了民族的希望。虽然,“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兴”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正是民族振兴道路上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回响不绝。103年前,无数青年学生以血肉之躯唤醒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留给我们永不褪色的“五四精神”。不管工作是平凡还是不平凡,他们都兢兢业业,为民族复兴大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今,新时代青年,不但要有颜值,更需有本领,不仅需要传承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五四精神”,更需磨砺青春,立下鸿鹄之志,为此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做新时代开拓者。

中国现在处于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当以“五四”精神引领新时代风尚,踏实前行。不管时光如何变幻,不管岁月如何洗涤,青年是中国这艘巨轮航行洪流中的船桨,新时代青年要接力奋斗划好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奉献国家、奉献人民、奉献民族,始终是五四青年的精神所在,也是当代青年必须牢记的精神所在,秉持着正确的航线,用奋斗来成就青春,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放飞青春梦想。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需要不断奋斗。当今青年人代表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势力,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主力军,有着鉴别是非的能力,也用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社会公平正义,这才是青年人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与之相呼应的就是“五四精神”这一眼爱国主义的源泉,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带动一代又一代青年以“我将无我”的大格局,实现“不负人民”的大情怀,让“五四”的气质跨越时代,成为一个永恒的闪光点。

“五四精神”不只是青年人的精神,一颗红心向党,更是需要青年人在内所有国人,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去践行的精神。可以这样说,“五四”是成长历程的出发点,“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爱国精神,它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无限赤诚,对历史、对社会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是干事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指引。不管我们是处于青年、中年,甚至耄耋之年,都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五四精神,共同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应是一份“共享套餐”。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6

100年来,青年的身影活跃在每一次影响国家民族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里,从“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军”的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反侵略战争,从“雷锋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从中国女排到中国飞人,中国青年在各个领域为国家民族的解放斗争、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默默奉献力量。青年更是已成为国家振兴、民族崛起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把“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已成为必然选择。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五四精神”。历史实践证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青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和情怀从未改变。在刚刚结束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书记也寄语广大青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或许有人会有点迷茫: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爱国?其实爱国可以很简单,把不变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对新时代爱国精神最美的“答案”,也是在新时代践行“五四精神”的体现。

用“五四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四”的青春里不仅有诗和远方,更要有奋斗和使命。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身处新时代的青年们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奋斗者,也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者,民族复兴路上青年才是核心力量。而对广大青年来说,青春与奋斗永远紧密相连,所以让青年勇敢奔跑的英姿成为民族复兴路上最美的风景才是真正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殷殷期望和重托。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7

上天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就是时间,每个人一天只能度过24小时,1440分或86400秒。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宰自己的时间》这个故事,讲的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

华罗庚,19xx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民家庭。1924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辍学离校,在家帮忙父亲经营小杂货铺。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对数学的学习。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炎热的夏天晚上,他很少到外面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绊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串门,而是在埋头在家里读书……

读到这儿,我的心里感慨万千:华罗庚爷爷在这么艰苦的生活下,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再看看我们这孩子生活多么优越,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有些人上课都不注意听讲,浪费这宝贵的时间。有更多的同学沉迷在网络上,就这样,他们成为了时间的奴隶,让时间飞逝的流去。

我准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华罗庚爷爷为榜样,刻苦学习;在上课时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在课后,多读课外书,积累知识……

正如赫胥黎所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口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就让我们主宰自己的时间,努力学习吧!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8

青春是一个季节,一个不可或缺的风景,人生走到了青春驿站,也就意味着生命的顶峰已经到来,生命的极致也将被青春的激情推向巅峰。

人说朝着一个目标前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激扬青春,我们也是朝着自己的目标一路向前。曾几何时,我们在象牙塔中修炼并提升自己。一边感叹着青春易逝,一边憧憬着缤纷而未知的世界。那是怎样一个最伟大又最渺小的时代,那是怎样一个最颓废又最兴旺的时代,那是怎样一个破茧成蝶的挣扎。带着迷茫与激情,我们来到这个生动的世界,才发现青春刚刚开始。

没有人会留意月亮什么时候是圆的,又什么时候会残缺,就像没有人意识到青春从何时起,何时会结束一样。面对刚刚绽开的花儿,你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欣赏,等到花儿凋谢之时才如梦初,鲜艳美丽随风逝去,伤感也随之到来,这样的青春还有什么激情呢?有人说,青春是用来挥霍的,这句话虽不恰当,却也不无道理。是啊!年轻时代就应该有一颗炽热而饱满的心灵。无论经历多少挫折与痛苦,享受多少阳光与温暖,都是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回望1xx前,五四精神仍在耳边,它激励着我们解放、建设新中国,到了当代又激励着我们战胜了“非典”、地震等一个个困难。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这样当你回望来路时,会发现尽管有曲曲折折的弯路,可方向总是向着你的目标,一路前行!

一路上,我们的每一个成果,都是由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换来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又更加激励我们的青春。记得第一天到学校去上班,天刚蒙蒙亮,路上遇见最多的一群人就是学生。此时,心中便有一个感想:从此就开始与朝阳为伍的日子!

舞动青春,我们有广阔的舞台,给我舞台我将给青春精彩。激扬青春,我们有自己的方向,给我方向我将一路向前!

2023《少年中国》读书笔记 篇9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春正当奋进前行。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始终保持风华正茂的朝气,永葆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在补钙壮骨中坚定理想信念。“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段英勇就义前的慷慨陈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不用再经历那些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依然存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新时代中国青年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厚植信念坚定的赤子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为民服务中汲取成长养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义无反顾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洪流。

在自我革命中清除沉疴顽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出现问题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新时代青年要想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必须先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拿出“向自己开刀”的觉悟、勇气和毅力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敢于正视句题和纠正错误,以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去解决,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沦为大塌方,始终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读《少年中国说》有感范文5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少年中国说观看心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