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己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第2篇】
古罗马思想家爱比克泰德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与人交往要小心。对你在与谁交往这件事,要留心在意。”他之所以强调与人交往要小心、慎重甚至要有所警惕,我理解主要有以下三层含意。
一是交友要慎重,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影响。他说:“人类善于模仿他人。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他人的兴趣、观点、价值观以及思维习惯。你与他人交往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且总有一种会发生。或者你变得像你的同伴一样,或者你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与你一样。就像一块未燃烧的煤接触到一块正在燃烧的煤,或者前者使后者熄灭,或者后者点燃前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遇人不淑,是年轻人常常遇到的杯具。我的主张是:让有影响的人影响你,这是交友之道;让你去影响有影响的人,这是成功之道。
二是交友要选择,绝不能随波逐流。他说:“不要因为有些人对你友善,你就应该与他们在一起消磨时光;也不要因为他们找到你,对你或你的事感兴趣,你就应该与他们交往。让谁当你的朋友、同事或邻人,一定要经过选择。所有这些人对你的命运都会产生影响。世上到处都是令人愉悦的、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只结交那些能够提升你,能激发你身上最大优点的人。”这就是说,你与什么人交往,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对待孩子,做父母的不要过于在意其学习考试成绩,但一定要关注其与什么人交往,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好朋友是谁。
《左传》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高贵而有理想的人,是不会随随便便交朋友的。我认为,有些人越是想结识你,越表明他们根本不值得你去结交。只有那些不想结识你的人,才值得你去用心结交。交友不如己,不如不交,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攀高枝的势利。
三是交友要警惕,对同事有保持戒心的必要。中外历史表明,越是了解你的人,越是你身边的人,关键时刻越容易背叛甚至出卖你。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拉布吕耶尔说:“跟敌人相处,应该时刻想着有朝一日敌人会成为朋友;跟朋友相处,应该时刻想着有朝一日朋友会成为敌人。”圭恰尔迪尼说得更偏激:“只要你不轻信任何事,不轻信任何人,你就不会犯错误。”
我以为,我们与人交往不能怀疑一切,草木皆兵,那样会活得很累很累,但保持警觉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人说距离产生美,与人交往特别是与下属交往,保持适当的距离,有助于树立你的权威,保持你的神秘,展示你的魅力。两个人好得穿一条裤子,无事不谈,无话不说,最终你将咽下自己酿成的苦酒。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传习录》
今天我徒弟在找我聊天儿的时候,也问到了这个问题。没事的时候自己打坐,好像觉得心很静。一有事的时候就找不到她打坐时的那种心境了。首先我们要清楚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所有有关儒家的修炼都是为了在人世间过得更好。把关系处理得更明白,事情办理得更妥当,才能更容易达到人生的成功。
刚入师门时,自己在静坐思心的时候也特别容易达到一种状态,就是心很静,感觉好像所有的事情自己都想明白了。其实,要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儒家的修行是要克己,不能总是去拿定义规范别人,觉得别人做的哪里不妥,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自己的情绪。要修到《中庸》里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情欲念,知道自己的情绪、情感是什么,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更要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我徒弟遇到的问题就是她和她女儿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有子女的家庭当中都会存在。只不过是她的问题出现的比较集中,比较有代表性,在一个方面爆发出来。在她复述整个事件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她所说的问题都是她女儿的问题,她根本没有从自己的身上去找问题。儒家讲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别人。当我们处理不明白一个问题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心乱了。王阳明讲静亦定,动亦定,只要心不动,我们都会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聊到最后的时候,她发现实际上女儿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把她隐藏起来的那一面全部的表现出来。所以她才很生气。还是那句话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认识让.雅克.卢梭,源于“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旷世名言,这句话是《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句。一直心心念念阅读《社会契约论》,但又觉得牟然阅读如此一部大著,总好像缺了一点什么。最后,还是选择先阅读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看看他所处的时代,听听他的人生,品品他的思想。
以忏悔为书名,可以感受到卢梭先生是用自省的态度真诚地回望自己的一生,书中毫无掩饰地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读者,包括所有美好的、丑陋的。
卢梭的前半生是穷苦的、无助的,但我却在他潦倒的生活中闻到一丝丝“小确幸”的味道,虽然在物质上困苦,但爱情、友情却是真挚而真实的。
后半生,卢梭功成名就,但光环的背后却是更多的利用和欺骗,最终使他走向灭亡之路。
纵观卢梭的一生,造成他最后的苦难,可能有时代、观念、宗教、利益、权势这些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他的真诚、坦白、善良,对朋友信任不疑的性格特点。但我觉得,导致悲剧的根源是他一生都不同程度地在物质上依赖、依靠别人。少年和成年的卢梭一直依靠别人保护而生存,物质上的依靠和依赖使他失去了自主独立选择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卢梭先生在其作品中不断发出为己为人的呐喊-自由!
读《忏悔录》,就如观赏一幅卢梭的画像,每一个故事就像在卢梭身上扣一个枷锁,直到不可承受的沉重。庆幸自己活在当代,相比卢梭的时代,即使如此有思想的卢梭,也不能逃脱被别人扣上各式各样枷锁的命运。而当代,个人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大,现代人的枷锁更多是自己给自己扣上的。如果把期望降低一档,欲望减少一分,心灵强大一点,内心坚定一些,其实,追求个人的自由真的并不太难。
这周四下午的第一堂课上,我们观看了一部既好玩又好笑的科学影片-----((比克曼的世界)),这部影片就和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用表演和解说来告诉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物或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这一次的科学影片十分有趣,它告诉了我们人为什么要眨眼睛,公猪和母猪的区别以及什么是音频等.这次,我就着重为大家介绍一下一一《猪与音频》。
公猪和猪有什么区别呢?答案是它们没有区别。因为公猪只是对雄性猪的一种简称,而只说猪的话也可以,只不过是范围广了些。猪,包括公猪、母猪、小猪、野猪等各种各样的猪。
猪的视力很差、但是,他们有一个嗅觉灵敏的鼻子,猪的鼻子很灵敏,他们闻出十分稀有的、埋藏在地下的东西.猪最爱吃的是玉米,据说美国五分之三等于米都给猪吃,能想象中是多么的神圣啊!
介绍完的猪就是音频了,就说口琴吧,口琴的最左边,也是最低音的地方吹出的声音是低沉的,口琴的最右边,吹出的声音是尖细的。那是因为最左边的铁片长,震动的慢,所以声音是低沉的;口琴最右边的铁片短,震动的快,所以声音是尖细的。
看完这个科学影片后,我有很深的感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中有很多奥秘所在。我们应该多多读〈十万个为什么〉,如果不爱看书那就来看看〈比克曼的世界〉,影片中的人物会做各种搞笑的动作和语言来告诉你一直都没有解开的谜题,告诉你-----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第1篇】
我的眼睛没在流泪,但是我的心在流泪。看完《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后,我的心被耻辱着,被那烈火灼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想看着祖国繁荣昌盛,看着万园之园——圆明园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呵护下更加精美,可是,1860年英吉利和法兰西这两个疯狂、野蛮有贪婪的强盗不经过中华人民的同意,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你们也许会问: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还是让历史向你们诉说吧!
当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竟然一听到英法联军要来北京城,就逃之夭夭了。他们逃到避暑山庄后,整天吃着山珍海味,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可他们不曾想过:在北京的圆明园内,还有那么多可怜的老人、妇女、儿童。面对敌人的洋枪大炮,平民百姓们束手无策,死的死,伤的伤。还好有一位叫冯婉贞的女英雄组织村民们和英法联军抵抗。最终,矛、盾和箭输给了敌人的洋枪大炮。
一边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圆明园,一边是悠闲自在、贪生怕死的清朝政府,你各有什么感觉呢?我的回答是——对于圆明园,我十分惋惜,因为这么美丽的建筑和古代人民几个世纪的劳动成果竟然被大伙烧没了。而对于清朝政府,我无比生气:他们怎么能对下国家和人民,在安全的地方吃喝玩乐呢?
现在,奇珍异宝没有了,价值连城的名人书画也没有了,只有几根残缺的石柱孤零零地待了几个世纪,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屈辱和痛苦。大地颤抖后还能停止,人民哭泣后还能眉开眼笑,可是举世无双的圆明园是不能复返也没有第二个的。
如今,我们只能好好学习,长大后时祖国发展得更加强大。当然,我们应该把过去的耻辱牢记心中,将它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篇】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第3篇】
圆明园——这是个令无数位中国人自豪而又痛惜的名字,曾经的它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名园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可谓园中之园,它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美景之中。然而,经过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备受摧毁,文物被掠夺,曾经傲立于东方幻想艺术民族之林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纪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如今圆明园的那片废墟,是英法联军的完美杰作,而那把火烧尽的瑰宝与精华,是好几代帝王和人民的心血呀!在我低下头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之余,问题也悄悄爬上了心头,当英法联军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掠夺、破坏时,中国人为什么不敢于上去制止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不难得知。当英法联军在天津东面几十公里外的北塘登陆时,咸丰皇帝还悠闲的吸着鸦片,战争将要来临,他却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认为英法人民只是野蛮之人,战争实力远不及中国,然而他错了,早在9世纪中叶,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已陆续经过了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而由于闭关锁国,此时的中国,科学和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直到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他没有选择留下抵抗外来侵略者,而是逃往了距北京200公里以外的避暑山庄。前来访华的英国外使马嘎尔尼也曾说过:“中国就是一艘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大船,之所以能坚持那么长时间而没有沉没,正是依靠它的体积和外表。但当一个昏庸无能的人站在甲板上指挥的时候,这艘大船就将灭亡!”英法联军进入了圆明园,掠夺一空后,开始进行焚烧,在焚烧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仓库,里面堆放着英国外使们访华时带来的英国先进武器装备,而腐败无能的中国皇帝却不知其作用,将其堆放于仓库,而士兵们所配备的武器还是两千年来一直未改变的弓箭和腰刀。中国的不堪一击,就连日本和俄国都到中国的土地上打仗,中国实在太弱,太弱!
惋惜、愤怒之余,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的明天,加油!
【第1篇】
传说,在天空中,漂浮着一座美丽的城市,那里,没有人住,但却有许多的金银财宝,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那便是1986年宫崎骏作品《天空之城》中的拉普达。
《天空之城》讲述的是,一个名为希达的小女孩是传说中“天空之城”王族的后裔,她和母亲一起居住在陆地上。他拥有可以找寻到“天空之城”的飞行石,于是海盗、军队纷纷来抢。逃跑途中,希达认识了巴斯。巴斯的爸爸曾拍到过天空之城的照片,但没人相信他,最终他在郁郁寡欢中死去。所以巴斯很想找到那传说中的天空之城。巴斯带着希达逃跑,中途,他们与海盗成了同盟,希达掉了飞行石,飞行石被军队的穆斯卡拾到,军队凭借飞行石的圣光,海盗们凭借希达的描述,飞向天空之城。后来,军队抓住了海盗,与巴斯、希达,先后来到了绝美的天空之城。穆斯卡迫使希达和他一起进入中央控制室,即将开始他称霸世界的野心。希达抢回了飞行石,为了组织穆斯卡的行为,她念出了毁灭咒语。拉普达解体了,贪婪的人们随着金银珠宝、先进武器一同坠入云海。拉普达的生命之树则上升到天空的尽头。巴斯和希达海盗们救走,故事就此画上句号。
看完整部动漫,有点失落的悲伤。怕不搭象征着梦想,然而,这个梦想在那句毁灭咒语响起之后,就破灭了。拉普达同时也承载着权利、金钱,还有人类的欲一望。那些为了抢夺钱财的人,那些渴望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统治世界的人,都无一例外的随着拉普达一起毁灭。
被欲一望蒙蔽了双眼,利欲熏心,愚蠢自私又贪婪的人们,不同的寻找着天空之城,寻找着金银财宝……彻底成为了欲一望的一奴一隶,他们亲手把自己推到了毁灭的边缘,亲手毁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多么希望拉普达从未出现在人类的视野里,没有成为传说,没有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没有能统治世界的权利和武器。又或者它从未有人看到过,也没人能找到。那么它就不会勾起人类的欲一望,不会有遭受毁灭的厄运。那普拉达生命之树上的小车依然安详,和谐,春意盎然,依然有这机器人保护着小动物们以及花草树木和古来的建筑物,而不是向上无尽漂浮,面对着未知的命运。
【第2篇】
那天和个朋友去看了天空之城。原来这部片子已经快有20年的历史了,以前听到这曲子的时候,我单纯的以为这是首歌。没想到竟然是部片。
紧张激烈的情节贯穿整部电一影,但蔚蓝的天空和浓浓的白云反而将尖锐的冲突淡化得更耐人寻味;人物的表达很多时侯不是靠台词而是靠人物的具体动作,使人物的一性一格更显深刻。这片给我一种很特别,很一温一馨,很感动地感觉。现在正在听着这部电一影的主题曲,每当片中出现这段音乐的时候我的眼眶都会湿润。真的很感动,男孩和女孩的那种单纯,那种单纯的情感让我羡慕,当他们在风筝中。头发在风中飘动。
最典范的冒险动画,就是这个样子的。探险,飞翔,宝藏,陷阱,一陰一谋,一爱一情,最好还要有一座无论灿烂依然还是倾颓灰暗都极其美丽、美得让人禁不住要反思的失落文明遗迹,与超乎想象的不思议风景。
看完这部片的时候,经常会想起的,还是小时候那个傻呼一呼的梦想:
相信自己虽然平凡,却具备足够的善良、勇气与潜能,并一直期待着奇遇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就像《天空之城》里那个在矿山小镇生活的孤儿巴斯,某天邂逅了从天而降的少女希达,发现希达祖传的飞行石项链里隐藏着她自己也不知道的惊人秘密,而军队的追猎与空贼的窥伺正齐头并进,孩子们的周围险象环生……
于是冒险就此展开,少年与少女一起抵达了沉睡在云海风暴深处数百年的失落文明——满藏着宝藏与高科技、如今却只剩下曾被用作兵器的巨大机器人与树木花鸟为伴的天空之城,最后凭着智慧与勇气挫败反派BoSS的野心,看着laputa石崩土溃,只余城中那颗大树,怀抱着飞行石,搭载着机器人先生与陪伴它的动植物们,越飞越高,越飘越远……而自己则在千钧一发之际带着城中宝藏逃离,从此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是的,你一直以来都朦朦胧胧地懂得,自己想要去那样一个地方,而那样的地方就是梦想。只是云遮雾掩难以尽述,或者不敢细想害怕沉迷。然而那一瞬间,就在那一个瞬间,它明确无误的存在让你听见了内心的声音,无可回避地知道了有更大的世界,更加的一精一彩,更多的冒险在等待。
当我快看到尾声的时候。内心总是有种无法名状的感情,虽说不舍,但却也急迫地希望圆满的结束。
就像移动的城堡里的男一女主人公,在找到天空之城那一刻,开心的拥抱,一起笑着躺在草地上。让我好像找回了自己很久很久。
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隐形翅膀。
【第3篇】
《天空之城》是由宫崎骏执导、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一部动画电一影,已于1986年8月2日上映。影片近乎完美地刻画出了故事所发生的世界景观,有点科幻色彩,也有点神话色彩,还有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味道,诸如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黑漆漆的矿洞、飞空艇、象泥塑的机器人等。
整个电一影最吸引人的便是恢弘大气的音乐,每当音乐响起,我们脑海里便能隐隐浮现那广阔蔚蓝的天空,那朵朵白云点缀在蓝天下,那马达轰鸣的飞行器在云间穿梭,这一切构成了一副壮丽的画面。
电一影的主人公是希达和巴鲁。希达是天空之城拉普达的公主,因为拥有家传的飞行车而被政府和海盗同时追索,当巴鲁和其相遇以后,边毅然担起了保护希达的重担。两个同样是孤儿的孩子,就这样互相敞开心扉,互相帮助,很快便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面对政府的咄咄一逼一人的攻势,希达和巴鲁丝毫不感到害怕,和他们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原本是海盗的老一奶一奶一也被他们的真诚所感动,站到了他们一起。
故事的最后,当希达和巴鲁两手相握,一起念起那毁灭的咒语,我被他们的勇和相互信任气感动了。
【第4篇】
刚开始的时候,大朵的云层静静地翻滚着,晦涩的颜色让人看不到希望,希达就在这时候出现在眼前,隐藏着秘密的眼睛,忧愁而发一抖的脸庞,在欲一望的争夺中绝然的从天空坠一落,在厚重的云层中消失了痕迹。
主题曲响起的时候,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喷着浑浊的黑烟,颜色灰暗的岛屿肆意地漂浮,破旧的风车孤独地运转。那个带着宝石的少女从天空降落,落寞地站在吱吱呀呀的风车旁边。这是一部关于纯洁与欲一望,生存与毁灭,蜕变与挣扎的动漫电一影。颜色微微有些黯淡,连星星都好像悄悄地走远了,孤独的在黯淡的天空之中守护着拉普达。只有一个少年,以友情的方式,坚定地站在希达的旁边,他和希达一样,不知道什么是财富,什么是欲一望,什么是不可企及的梦想。他们住在靠近蓝天简陋的小木屋中,烟囱飘出细细的一缕烟,伸手放出洁白的鸽群,吹响只有自己和鸽群听懂的音符,和着白鸽一直离开。然后在手中放满鸽食,让鸽子肆意的围绕身旁。如此美好,如此留恋。
可是生活不会一直美好,那些桀骜的人,用一种毁灭的方式去追寻自己畸形的理想,那个城堡,安宁地栖息在旋风的中心,承载着所有人的梦,四季更迭,鸟语花香,似水流年。有丑陋的机器人,保护有着稚一嫩雏鸟的鸟巢,有纯白的云朵,像一温一暖的手掌安一抚的彼此的心跳,也有欲一望,摧毁着完美的纯白。
如谷之歌,繁根土里与风共存,与种子越冬,与鸟歌颂……
天空之城,被遗忘却又被不断追寻的一座城堡。
天空之城,被欲一望缓慢侵蚀却又不断挣扎的一场梦。
或者生活不用那么奢望,只要在那个飞去拉普达的飞舰之上,星光撒满全身的时候,静静地牵着手,看着云层静静的翻滚,让风吹乱发梢,让最亮的星光落在彼此的眼眸中,变作晶莹的瞳。在广阔的浩瀚中,只有你,只有我,只有我们彼此最深处的安宁。这时,我突然想要有架自己的飞船,想找到一个纯粹美丽的世界边缘,带着一个女孩遨游天空……
终究会有那么一天,欲一望的灰暗侵蚀了拉普达蓝色的天空,火药的浓烈驱散了纯白的气息,丑陋的嘴脸更迭了岁月的纯洁。那么,把你的手轻轻覆上我的手心,低吟出被诅咒的语言,一同创造建立在毁灭之上的重生,让纠缠在临界的丑陋与美好一起毁灭在同化之前,单纯安宁的人依旧选择幸福,依旧......
快要结束的时候,希达和小杰挥手告别梦的拉普达,云层柔柔的绕在身边,竟是一温一暖的橙红色,像是美好的未来一般,昭示着希望。远方蜿蜒的溪流在昏黄光芒下落寞的走向更远的所在,而拉普达带着所有人的欲一望和梦想离开,留给幸福的人永远不会失去的安宁。不知道那巨树将要上升到多高,需要多久,也许后来随万有引力永恒运动,但上面的花草树木,鸟儿们总会死去不知道机器人会不会寂寞,我想它真可怜,同时也很幸福,因为它拥有一座天空之城,一直到永远……
这个世界没有真实的安宁,所有真实的安宁都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深藏,默默度过孤独,纷扰的人群拥挤着,呼吸着,望着天空,流云间漂浮着的天空之城,被向往,却从不被企及。或许在抬头的瞬间,总会有拉普达的影子映射在我们的双眸中,可低下头,却总也找不到眼中的那片渴望及归宿。
安宁的生命,唯有守候的铁轨,唯有翘首望着远方的灯塔,唯有耳膜记忆深处滚滚作响的记忆的声音,及其寂寥的湿润在人们视野中的一缕微风。可是生命的列车已经驶出,只能在下一站与安宁厮守。
守护我的安宁,我的世界,闲暇之余,有谁可在流云之间,看见错乱的时空之门打开,逃离轮回的指涉;有谁可消失在天空之际,却永不会坠一落;有谁可在霎那间,看见熟悉的青草,互相倾听。晴天的时候,抬头看看流动的浮云,那里是否有我们的天空之城,我们的安宁。
我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感慨,有太多话想要说,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很纯粹,很美丽的传说,却能让我们在现实的镜子前低头回味这挥不去的故事浮影,追寻那蓝天在上,白云在下的天空之美……
读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读后感范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