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读《国情备忘录》有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把握基本国情坚持中国道路

——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肖振国

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必须对国情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具备完成自身使命的基本能力。近日,出于工作需要,我重读了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全体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中的《国情备忘录》一书。这本书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家评论、百姓感受以及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我国的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本书数据翔实准确,综合系统,认真学习本书,有助于我们从直观上全面感受到国家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制定出台的背景,增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比如,书中总结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超过30多年,我国从一个温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1000美元攀升至6100美元,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012年比2005年增加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20多倍的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9年提高,1000多万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等,一组组数据对比,一件件事实图景生动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成就,增强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再比如,书中通过剖析"远去的地大物博"、"沉重的资源包袱"、"一道道环境伤疤"、"水更清天更蓝"等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用翔实的数据和缜密的分析深刻说明了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这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准确把握国情是深刻理解和自觉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本书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认真学习本书,有助于我们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自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破解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土地、矿产资源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的制约,彻底改变传统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认清国情是一回事,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对国情的认识转化为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在抓落实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态度要踏实。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态度端正是第一位的。对共产党员而言,态度端正主要是指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这是一个党员必须拥有的最基本的态度,是一个合格党员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措施要务实。措施的落实源于对实践和政策准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没有对实践政策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制定出务实的措施,即便是制定出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实践就是要研究实际情况,把研究实际情况、掌握准确且全面的实际情况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再次,机制要扎实。实践在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须与时俱进,用好的制度管物和管人,准确把握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最初动因,使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最初动因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制定制度的目的和动因,这一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

最后,结果求实效。所谓求得实效就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满意、赞成、拥护和答应作为评价我们一切努力和奋斗结果取得成效的最终标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拥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临汾市委党校)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范文一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等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国国情的基本状况,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范文二

《国情备忘录》一书叙述条理清晰,写作细腻,数据真实,涵盖了整个中国的过去和未来,总结全面,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作品。在内容上感觉很丰富,对了解世人堪称的东方大国我大中国的国情大有帮助,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话说:真是一本好文章。咋一看书名,以为是什么重大的政治话题,其实是关于国计民生,和咱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社保问题、农民问题,里面都有叙述,一看就很亲热,像看见了一位老友人,因为说到咱老百姓心坎里去了。

有些书是感性的,可能叫我落泪。这本书是理性的,它让我更清楚我国的现状,看这些能让人更理性,更清楚问题在哪里,更清楚我们自己将有怎样的未来。了解国情,记住国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本书帮助了我。

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这些气势磅礴的语句,无不让人感慨万千。

其实看国情的书无非是记住一些东西,国情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也是改变国情的人。这本书让我们记住中国的国情,我们因此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应该发挥的作用。翻动书页,昨天、今天、明天都将在我的心里,所以抽时间看看,非常值得。

怎样认识中国的国情?经济危机后,面对国际的盛誉,我们并没有安枕无忧,因为我们深知在一些荣耀的背后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国情的真相频频在我们的过于绝望与乐观中彷徨,甚至还有人高呼会有其次波袭来;中国的资源疆土越加小;耕田面临被都市吞噬的危险;碧水蓝天越加少;人口考验着中国的承受力;农民、农业与农村仍然相对落伍;许多少人现在还无法纳入社保这张大网但是《国情备忘录》一书的横空出世,肯定会为我们擦亮眼睛。此书以最详实的一手信息,行程8万公里,并采访了差异阶层的人们,信息的所有性,数据的丰盛性让人叹为观止。其许多问题的提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是该有这么一本书,让我们百姓在异国资本主义无数的赞赏中清醒的看到我们还存在的问题,是该有这么一本书,需要让世界的看懂中国的奋起,就这样作者从历史出发,带着我们一直行走在中国的以往与将来,抽丝剥茧中将一个正在奋起的中国,一个遍体鳞伤的中国向我们展开来

显然,为何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根本国情的认识。所以,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已往的经验,更首要的是要面向将来。然而,在公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懵懂或者极端的认识,有觉得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这些看法势必会熏陶到每个人过日子与工作的态度,进而对国家的前行产生作用。

很少有书能这样给我心灵的震撼。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由衷的感到骄傲,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使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将是无比美好的。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快速发展。此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报告中说过,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着新一代主人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书中可以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10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看了这本书,犹如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

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国情备忘录》同时让我们的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因此,作为祖国的建设者,我们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祖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现实,每时每刻都要做好准备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情备忘录》从中国之谜谈起,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紧接着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实现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第七集民生纵横 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我们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但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中国656个城市中,有不少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在创新元素一节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传递,诠释了祖国的实力。从体育的角度看,意味着人类能够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但是,同样让外界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接力棒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中国国情是诸多难点中的关键词,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

总之,《国情备忘录》使我对祖国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让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是美好的。

这是一本大气磅礴的书,将新中国的大事讲得精彩生动,让我们回顾了许多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场面。记住历史,完全都将变得越发明亮,心里有将来,我们的过日子才更幸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本片的第二部分主题是创新元素,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XX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XX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国情备忘录9观后感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系里组织我们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观看了《国情备忘录9》,虽然这只是备忘录的一部分,也只有短短的四十四分钟,但我感受颇多。本片由一对在中国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美国夫妇谈论对中国三十年变化的感受起笔,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人民的生活面貌,同时也描述了我国遇到的几大灾害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看过本片我为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也为当下的问题而担忧。

XX,那一年我们是高三应届生,准备经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祖国母亲在这一年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雪灾,汶川地震,至今仍然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带着剧烈的伤痛,我们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宏大的奥运盛会。我时刻提醒自己,党员应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而这“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浮云一片。小到个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大到国家大事的关注。渺小的我并不能像温家宝总理那样去汶川慰问,也不能给予特别大的帮助,只能通过网络送去祝福,通过学校献上我的绵薄之力。

记得主席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字,道出了我国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在困难和灾难面前,熬不畏惧,不断进步的勇敢决心。

目前,我国的发展让全世界都叹为观止,但这快速的发展中间也有许多问题。

工业化污染的日益严重,三农问题仍迫切需要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越来越难,技术人员大量缺乏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解决。

记得本片最后,主持人眺望祖国未来十年可能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到那时,我伟大的祖国又跨了前进的一大步,我国的问题与矛盾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回顾祖国的过去展望她的未来,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我们将更加信心满怀,让我们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万众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500字


【第1篇】

上节课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了《国情备忘录》资源扫描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的富饶。的确,如果单纯从数量和种类上来看,我国的各种资源如煤炭储量,石油储量,天然气探明储量,金属储量等等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然而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资源,地区一性一分布不均,资源的品位较低。同时,我国还 面临着一个更加特殊的现状,那就是,再大的资源储量,用13亿做基数来除,都将是一个很小的结果。况且,中国在多种资源方面都是很大的进口国。如果不执行强有力措施的话,那么有可能就会一浪一费已经严重短缺的资源。

2005年,上海市政一协委员沈思建议: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种描述退出中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

确实, 如果把地大物博和我们中国迅速推进的工业化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再来看我们的资源,就会发现,地大物博这个概念,它发生了变化。而如今,我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像这样一个正行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大国,对能源资源的高需求不可避免。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资源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又必须发展经济,我们正在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们13亿人口现在占了世界人口总量的20%,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资源已经被这些发达国家消耗掉了60%。所以,大量地依赖进口资源来支撑我们中国完成工业化,这条路我们是走不通的。

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再次明确:“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风能、太一陽一能、生物能等等,一个个新能源也加入到经济建设的能源大军行列之中。

千年前资治通鉴里那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箴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第2篇】

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后,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震撼,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由衷的感到骄傲,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使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将是无比美好的。

《国情备忘录》让我们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深深地印在脑海:“地大物博”。的确,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如果单纯从数量和种类上来看,我国的矿产资源并不少,仅矿产资源的种类就有176种。不管是资源总量还 是资源种类都居世界前列。2008年,我国的煤炭储量为3261.44亿吨,占全世界的11.09%,在世界上排名第3位。我国的石油储量为28.9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排在第11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4049亿立方米,排在世界的第14位。我国的河川径流量为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

即使这样,我国还 面临着一个更加特殊的现状,那就是,再大的资源储量,用13亿做基数来除,都将是一个很小的结果。我国的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为98.94吨,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3%。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我国的铜和铝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9。我国人均占有资源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存在地区一性一分布不均、资源品味较低等问题。如此有限的资源,目前却面临严重的开发过度,导致我国资源总量迅速下降,导致资源出现枯竭、短缺现象。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 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沧海桑田,大自然亿万年的地质运动,造就了今天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各种资源,我们没有理由把后代的资源消耗殆尽。此时,我们不妨重一温一一下,千年前资治通鉴里那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箴言吧。“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总之,《国情备忘录》使我对祖国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让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是美好的.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祖国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现实,每时每刻都要做好准备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篇】

中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曾经辉煌,也饱经风霜。如今,中国已经是有着13多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制度建立后,我国受苏联影响,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显然,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比较弱小的情况下我们能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政企职责不分,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权利过于集中。。。。。。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中央领导一直在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1978年,我国的GDp总量只有2165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2.63亿万美元。至2008年,我们的经济总量突破了30万亿。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百年难遇的雪灾,512的大地震使我们痛心疾首,但我们仍然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盛大的奥运会,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们的经济总量仍然再增长。我没有世界之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我们能建华丽的景象奇观。我国的资源是丰富的。铁矿资源、石油资源、煤矿资源等等,都排在世界前列。这是令我们值得骄傲的,所以我们自已为的称自己“地大物博”,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可是除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却已经所剩无几了,我想这只能叫做“地大物薄”了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到处都可见垃圾,被污染的河水,被沙化的土地,一个个被开采过又被抛弃的大坑,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什么?难道我们没有尝到过自己种下的恶果吗?记得一温一总理说过,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多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就只剩下少量了。在那些落后的地区,人们喝不上水,用不上电,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这些,也是中国的国情。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600字


【第1篇】

作为一名大学生,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的国情?曾经我对此了解得不多,但是通过学校的组织观看了《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和“人口大计”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剩余的部分看完,通过这部片,我对我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巨大的袭击使我国带着巨大的伤痛圆满举办了北京奥运;华尔街风暴的袭击,全世界经济都陷入了全面衰退,只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增长经济体的国家,完成了世界上又一次超越;载人航天、高铁等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彰显了我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对于新时期的我们来说,我们都应该意识到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看到我国辉煌,饱受世界瞩目和赞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总的来说是中国的辉煌,但矛盾突出,变化已经成为我国最显著的特征。

二、作为人口大国,虽然我国资源量、经济总值都居于世界前列,但一旦除以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一切都靠后了,我们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

三、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现在的农民总体解决了一温一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三农问题”成为中国政一府关注的重点。我国人多地少再加上机械化,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出现两个现象: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可见“三农”的滞后仍是一个大问题。

四、发展要占用土地,建设用地在不断地侵蚀耕地,我们要保护耕地,更要保护生态。

五、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破坏严重,治理环境,刻不容缓。

六、就业难,如:“各类就业难的人员和零就业的家庭,以及妇女、残疾人、复转军人同样是无法忽略的劳动供给群体,高校毕业生更绑紧了全世界的神经,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0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住房难,如:“广州的朱千培、冯春娣夫妇,一家四口在这个一陰一暗狭小的房间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20平方米的空间是全家人每天生活的全部范围,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医疗,如:“面对高昂的药费和高贵的生命,我国不少农村,都有这样一句话:‘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抬’。”养老,如:“在农村非常突出,面对子女外出务工不在身边的生活。空巢,是许多老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七、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还 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时不能解决和扭转,就使我国将长期面临和解决这些艰难的问题和矛盾。

【第2篇】

通过近三天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国情备忘录中 我感触颇深,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其次,“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 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大计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最后,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一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晚上特地又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颇有些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我看第一期对他这种讲述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形式非常喜欢,于是看了第二期关于现阶段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虽然电视节目不可能完全的还 原真实,但是这是我看过的讲述中国施政的比较值得推荐的节目。节目中讲到多少年来形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做出的努力。当然,在这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少困难。毕竟,慢慢形成问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解决问题也不能一操一之过急。甚至有些环境问题也只能尽量的去完善,去努力让他更好一些,彻底的根治显然做不到。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尽力的、达到最大可能一性一的更好。

在各国历史中,快速的经济发展都会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坏,再还 原”的得不偿失以后,应该更好的去体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针的正确一性一和意义。我想,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尽量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资源的一浪一费是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尽量少用一次一性一产品、节约用水电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夏天每个人把空调调低一度,或许山西的某个煤矿的煤炭就被消耗完。我们每用一双一次一性一筷子,或许大兴安岭的一片森林就变成了秃山。全球环境的危机其实距离我们并不远,前不久哥本哈根的会议和《2012》的热映都应该引起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而今天我看的这一期讲的主要是民生问题。从社会保障体制、医疗保障体制、就业保障体制和住房体制方面讲述中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这应该是立国之本,是政一府的第一要务。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在近阶段国家有许多相关的政策。当然,从某些具体的点上看,民生上面还 存在一些问题,所谓任重道远。客观的说,中国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民生问题快速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面对快速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经济环境变化的前提下。至少我们应该看到,各种体制都在进步,但是同时在就业、住房等问题上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同时伴随着毕业的高一峰期,就业和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就更加凸显。对于中国人来说,安居才能乐业,而对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安居乐业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但我相信,如果细心观察总会发现这些问题正在被慢慢解决着。曾几何时,因年少轻狂而不理解我国的发展,甚至会倾向于关注一陰一暗面。客观的说,社会中总会有一些一陰一暗面,同时也总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一陰一暗面和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两天、一两个人能一下子解决的。在我不能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曲解许多问题或者放大许多一陰一暗面。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认定一个理念的时候,就总是喜欢并容易接受支持自己理念的信息。而从传播学角度讲,当信息传播到一个人这里的时候,人总会选择一性一接受、选择一性一理解、选择一性一记忆。所以,我觉得我国对政治方面的启蒙非常重要,应该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中国政一府也应该更多的跟民众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施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茫然的、被动的、功利化的执行效率高得多。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读后感范文)


【第1篇】

作为一名大学生,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的国情?曾经我对此了解得不多,但是通过学校的组织观看了《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和“人口大计”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剩余的部分看完,通过这部片,我对我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巨大的袭击使我国带着巨大的伤痛圆满举办了北京奥运;华尔街风暴的袭击,全世界经济都陷入了全面衰退,只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增长经济体的国家,完成了世界上又一次超越;载人航天、高铁等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彰显了我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对于新时期的我们来说,我们都应该意识到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看到我国辉煌,饱受世界瞩目和赞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总的来说是中国的辉煌,但矛盾突出,变化已经成为我国最显著的特征。

二、作为人口大国,虽然我国资源量、经济总值都居于世界前列,但一旦除以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一切都靠后了,我们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

三、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现在的农民总体解决了一温一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三农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我国人多地少再加上机械化,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出现两个现象: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可见“三农”的滞后仍是一个大问题。

四、发展要占用土地,建设用地在不断地侵蚀耕地,我们要保护耕地,更要保护生态。

五、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破坏严重,治理环境,刻不容缓。

六、就业难,如:“各类就业难的人员和零就业的家庭,以及妇女、残疾人、复转军人同样是无法忽略的劳动供给群体,高校毕业生更绑紧了全世界的神经,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0万人,比20xx年增加52万人。”住房难,如:“广州的朱千培、冯春娣夫妇,一家四口在这个一陰一暗狭小的房间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20平方米的空间是全家人每天生活的全部范围,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医疗,如:“面对高昂的药费和高贵的生命,我国不少农村,都有这样一句话:‘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抬’。”养老,如:“在农村非常突出,面对子女外出务工不在身边的生活。空巢,是许多老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七、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时不能解决和扭转,就使我国将长期面临和解决这些艰难的问题和矛盾。

看了这部片我认识到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动一态变化的发展过程,面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实事求是的制定出实施的新思路和政策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和平发展道路.

【第2篇】

通过近三天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国情备忘录中我感触颇深,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其次,“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大计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最后,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晚上特地又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颇有些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我看第一期对他这种讲述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形式非常喜欢,于是看了第二期关于现阶段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虽然电视节目不可能完全的还原真实,但是这是我看过的讲述中国施政的比较值得推荐的节目。节目中讲到多少年来形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做出的努力。当然,在这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少困难。毕竟,慢慢形成问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解决问题也不能一操一之过急。甚至有些环境问题也只能尽量的去完善,去努力让他更好一些,彻底的根治显然做不到。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尽力的、达到最大可能一性一的更好。

在各国历史中,快速的经济发展都会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坏,再还原”的得不偿失以后,应该更好的去体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针的正确一性一和意义。我想,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尽量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资源的一浪一费是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尽量少用一次一性一产品、节约用水电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夏天每个人把空调调低一度,或许山西的某个煤矿的煤炭就被消耗完。我们每用一双一次一性一筷子,或许大兴安岭的一片森林就变成了秃山。全球环境的危机其实距离我们并不远,前不久哥本哈根的会议和《20××》的热映都应该引起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而今天我看的这一期讲的主要是民生问题。从社会保障体制、医疗保障体制、就业保障体制和住房体制方面讲述中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这应该是立国之本,是政府的第一要务。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在近阶段国家有许多相关的政策。当然,从某些具体的点上看,民生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谓任重道远。客观的说,中国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民生问题快速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面对快速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经济环境变化的前提下。至少我们应该看到,各种体制都在进步,但是同时在就业、住房等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同时伴随着毕业的高一峰期,就业和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就更加凸显。对于中国人来说,安居才能乐业,而对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安居乐业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但我相信,如果细心观察总会发现这些问题正在被慢慢解决着。曾几何时,因年少轻狂而不理解我国的发展,甚至会倾向于关注一陰一暗面。客观的说,社会中总会有一些一陰一暗面,同时也总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一陰一暗面和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两天、一两个人能一下子解决的。在我不能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曲解许多问题或者放大许多一陰一暗面。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认定一个理念的时候,就总是喜欢并容易接受支持自己理念的信息。而从传播学角度讲,当信息传播到一个人这里的时候,人总会选择一性一接受、选择一性一理解、选择一性一记忆。所以,我觉得我国对政治方面的启蒙非常重要,应该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中国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民众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施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茫然的、被动的、功利化的执行效率高得多。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家长育儿心得:读《父亲的备忘录》有感


家长育儿心得:读《父亲的备忘录》有感

家中有不少关于家教之书,偶尔翻阅之,发现经典之作《父亲的备忘录》细阅一番后,认为也有这位为人父的一些缺点,也实在值得我们当前家长好好感触一二的了,请各位看如下全文:

孩子,我有一些话想要对你说。此时你睡得正熟,一只小手掌压在脸郏下,你的额头微湿,蜷曲的金发贴在上面。我偷偷溜进你的房间,因为刚才在书房看报的时候,内心不断地受到斥责,终于带着愧疚的心情来到你的床前。我想了许多事,孩子,我常常对你发脾气。早上你穿好衣服准备上学,胡乱用毛巾在脸上碰一下,我责备你;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责备你;看到你把东西乱扔,我更生气地对你吼叫。早餐的时候也一样,我常骂你打翻东西、吃饭不细嚼慢咽、把两肘放在桌上、奶油涂得太厚等等。等到你离开餐桌去玩,我也准备出门,你转过身,挥着小手喊:再见,爸爸!我仍皱着眉头回答:肩膀挺正!到了傍晚,情况还是一样。我走在路上,偷偷观察你,看见你跪在地上玩玻璃弹珠,脚上的长袜都磨破了。我不顾你的颜面,当着别的孩子的面叫你回家。并对你吼道,长袜子是很贵的,你要穿就得爱惜一点!想想看,孩子,这话居然出自为人之父的口里!记得吗?就是刚才,我在书房里看报,你怯生生地走过来,眼里带着惊惶的神色,站在门口踌蹰不前。

我从报端上望过去,不耐烦地叫道:你要什么?你不说一句话,只是快步跑过来,双手搂住我的脖子亲吻。你小手臂的力量显示出一份情爱,那是上帝种在你心田里的,任何漠视都不能使它凋萎。你吻过我就走了,叭哒叭哒地跑上楼。孩子,就是那时候,报纸从我手中滑落,我突然觉得害怕。我怎么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啊!挑错、呵斥的习惯--这就是我对待一个小男孩的方法!孩子,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对你期望过高,不自觉地用自己年龄的标准去衡量你了。其实,你的本性里有许多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灵就像刚从山头升起的阳光一样无限,这一点可以从你天真自然,不顾一切跑过来亲吻、道晚安的动作看出来。孩子,今晚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跪到你床边,深觉愧疚!这是一种无力的赎罪。我知道你未必懂得我所说的这一切。但是,从明天起,我会认真地做一个真正的父亲!要和你结为好朋友,你痛苦的时候同你一起痛苦,欢乐的时候同你一起欢笑。我会每天告诉自己:他只不过是个男孩--一个小男孩!我实在不该把你当成大人,孩子,像我现在看到的你,疲倦地蜷缩在床上,完全还是婴孩的模样。记得昨天你还躺在妈妈的怀里,头靠在妈妈肩上,我要求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看完全文,你是否觉得自己就是那位期望过高的家长,对孩子那种态度,我们从生活的镜子里可以找到那个不理解孩儿的自己,同时又是那个期望和孩子做朋友的自己呢?我也深有体会:就在前个星期天,我还在因为他的动作慢在唠叨他不停,吃饭时因为他的坐姿歪了又严格要求一番,看了这篇文章,想象自己也有小时侯,也有美好的童年,何苦这样对待孩子呢,而且就在我批评他的当晚,保姆把热水器关掉了,而我又不知道,当我催保姆把热水给我时,我可爱的儿子把自己喝的那点热水也倒进桶里,我被他骨子里的善良打动了。你记得吗,孩子,你知道妈妈晚上睡觉怕亮,那扇玻璃门都是你关的,下雨了,你一个人在家都会关好窗户,你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好孩子,我怎么这样对你呢?

我也要努力做个好母亲,就在这段时间因为我考试太多,忽略了你的学习,记得你语文考不好,回家哭了,当时我从超市回来,保姆说晚上考英语等级,今天语文没有考好,我看到你沮丧的样子,好象等待我的批评,我笑了,说看看试卷,哦,不错的成绩!妈妈当语文课代表也考过这种糟糕的分数,说明谁都有失败的时候,我告诉你:失败的经历不仅是宝贵的经验,而且会给你增添前进的动力,善于利用失败者不仅能卷土重来,甚至可以更上一层楼。失败能为你提供学习的机会,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只有在失败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弱点,失败也是磨练意志、培养坚强品质的重要课堂。你担心的小圆脸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也自信地迈进考英语的课堂,当我去接你时,看到你自信地说:妈妈,我今天一定能通过。孩子,妈妈告诉你:现在的分数只代表你一段时间的成绩,只要你往前看,坚持到底,一定会达成自己的梦想,加油啊,孩子,老妈永远是你的好朋友!

昆虫备忘录读后感


昆虫备忘录读后感(一)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更多的昆虫知识,我不会再把仰泳虫认成水黾,我还认到了很多不常见的昆虫,这本书是彻底让我大开眼界。

《自然珍藏图签丛书》内容翔实,精确,生动地展现了奇妙的自然生态。每册都有栩栩如生的彩色插图和简洁丰富的文字2020论述,犹如包罗万象的自然博物馆,使读者了解,鉴别各类动物、植物、矿物,以及学习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理想读物。这本《昆虫》里面介绍了全世界550多种昆虫,还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种昆虫的习性,模样,堪称经典。

最大的昆虫是蛛蜂,它身长达到七厘米或以上,最小的昆虫则不及一毫米,可以站在蛛蜂的腿上,他是寄生蜂。

在这本书中,每一只小小的昆虫的习性都展现在我们眼前,仿佛他们就是在我们眼前飞行、觅食。

本书作者是乔治C麦加文,摄影师是史蒂夫戈顿,顾问是来自英国的威廉福特斯,译者是王堔柱。

如果你还不了解昆虫,如果你还辨别不了昆虫,如果你喜欢昆虫,这本书肯定是你的首选。


昆虫备忘录读后感(二)

我看了一本书,叫《百变昆虫》。这本书很好看,是我同学借给我的。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例如:白蚁不属于蚂蚁;蜻蜓和豆娘的幼虫都是水虿;昆虫有警戒色和保护色等。这本书讲的故事可以分成5大类。第一类是昆虫的世界;第二类是昆虫的一生;第三类是昆虫的身体;第四类是古怪的行为;第五类是不同的昆虫。从不同的昆虫这一类里我又学到了几种小昆虫:蛇蛉、螽斯、切叶蚁、豆娘等。

书中说蚂蚁虽然很小,力量也很小,但全世界的蚂蚁一天却可以捕捉几十亿只昆虫。通过蚂蚁的启示,我懂得了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书上还说:往往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有些蜂总爱把巢建在土中或在岩石下,这些地方看似安全,但实际上危机四伏。有些甲虫一有机会就钻进巢中,将卵产在蜂巢里,幼虫出生后就会吃掉蜂卵和蜂宝宝。我真想对那些蜂说:你们把巢建造好是为了不被别的昆虫侵入,但也不能太简单,要时刻警惕些,要多动动脑!

看了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但我认为,要了解昆虫并不只是看书,还得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索!


昆虫备忘录读后感(三)

第二届昆虫大擂台开赛了。

大家好!我是又胖又懒的小蚂蚁。我的家庭可大了,有成千上万个兄弟姐妹,我是由妈妈--蚁后生的,我们虽然人多,可是很有秩序,大家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有的负责建造家园,有的负责打扫房间,有的负责寻找食物,我们中最强壮的兵蚁,就负责保卫和守护我们的家园呼你又睡了!主持人可可叫道下一个!

美丽的花蝴蝶上台了。我的触角就像鼻子一样,帮我闻出花的香味。我有一对大大的复眼,我的翅膀上有许多细小的鳞片,像瓦片一样压在翅膀上。

我叫蝈蝈,学名螽斯,我是昆虫世界中最勤奋的歌唱家。每当夏秋季节,不论白天黑夜,我都会在草丛中摩擦双翅,发出清脆的歌声。只有雄蝈蝈才会演奏,那是在雌蝈蝈求爱呢!

小昆虫呀小可爱,昆虫世界真有趣,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昆虫记》这本书是由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小小昆虫有多么可爱。我们需要多多观察,探索昆虫的奥秘!

读《家国情怀》有感


最近,看了一篇叫《家国情怀》的文章,读了之后让我感触良多。

这篇文章里写了两个故事,一个叫岳云随父出征,另一个叫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岳云和周恩来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了保卫国家不让外敌入侵,岳云从小就苦练武功,又努力地学习各种知识,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而周恩来从小就刻苦读书,一心只想努力学习知识来回报国家。看了他们从小立志报效国家的成长历程,令我深受感动。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比他们差远了。我平时爱发呆、爱贪玩、学习不够认真、做事拖拉浪费时间......如果每一个小朋友像我一样的话,如何能担负起建设更强大中国的重任呢?这几年在新闻上看到有些西方的国家在刁难中国,就连中国周边的某些小国家都敢跟中国叫板。在东海,日本霸占我国的钓鱼岛;在 南海,越南和菲律宾霸占了许多的岛屿。由于这些国家的背后有强大的美国撑腰,所以这些小国家才敢肆无忌惮地在东海和南海的问题上兴风作浪。而中国由于还不够强大,不能和霸权国家硬碰,对维护领土、领海安全不得不有所顾忌。这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愤慨的同时,又心焦忧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不再受西方强国的屈辱,就必须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共同努力。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少年强、则国强。 我做为新中国的青少年就要像岳云一样聪明、勇敢,练好本领、增强体质,长大后国家需要时有能力报效国家。也要像周恩来一样好好读书刻苦努力地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为国家的繁荣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我要像他们一样满腔热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

读沉思录有感


【篇一:读《沉思录》有感】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他戎马倥偬一生。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眼睛看世界,但是却难以看清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真诚的心态,超凡的勇气。在《沉思录》里,作者似乎是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深深地拷问自己。

温家宝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是的,这是一部黄金之书,它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去帮助人们过更好的生活。

文中的每一句话充满着人生的大哲理与学问,有许多我是不明白的,所以总要思考着。我也就带着思考读完了这一本书,读完后,还沉浸在其中,还在思考。我似乎渐渐明白了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为什么每天都在读,读了100遍。《沉思录》让我初步地领悟了人生,让我思考人生。它其中蕴涵的哲理不是读一遍就能明白的,需要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到真谛。《沉思录》带给了我精神上的成长。

【篇二:读《沉思录》有感】

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是让生命重生、涤荡心灵的书,尽管书中语言并不华丽,也尽管有些地方甚至是苦涩,但品读这本书,真的是让我们心灵得到洗礼,让生命得到重生。

他不是一个作家,但却比一般作家有着犀利的手笔,他不是诗人,但他的话语却有着诗意,确切的说,他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学家,是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令人羡慕的帝王生活中,马可。奥勒留没有纸醉金迷的奢靡的生活,有的只是睿智的思考,这本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冤枉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

这是一本写给他自己的书,也是留给我们世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很多的哲学的思考,都足以警醒我们现代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样活着。一方面能足够强健的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人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标志。,这是他在充满感恩的心里下写出来的警世名言,他感恩于他的祖父、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曾祖父、他的老师以及他所认识的所有的人。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不要主意别人在心里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比如是不幸的,这些话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正确的对待得与失,只要自己内心踏实,也就无所谓失去,关键的是把握好现在,把握好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沉湎于过去取得的成就,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是不成熟的,过去的永远过去了,任何人是无法夺走属于你的过去的东西,而将来还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更谈不上获得或者失去。所谓的名利得失,其实都只是过眼烟云,随风而逝了。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所谓的苦恼、高兴和悲伤、难过都只是个人的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生活是无法逃避的,只有当自己回归到真实的自我时,人才会达到心灵的宁静,正所谓保留一颗平常心,换的一片自留地,这样我们才能正视现实,才能过一种有滋有味的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的生活。这是一个羞愧: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是困难,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的人,也就是说人云亦云者,还真的像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在世上。跟风与盲从,只能导致自我的丧失。尤其是在当今思想浮躁的今天,我们必须保持一份清晰的头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不要老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这你认为最好的东西。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既不对刺激物做出猛烈的反应,也不麻木不仁或者表现虚伪。这是人格修养的最高的境界,人不要因所拥有的或者所获得的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没有的东西而穷奢极欲的去追求,而要踏踏实实的珍惜好最值得珍惜的人或事。正如痛苦不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那样,没有永恒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关键的是你怎么来对待。

一个人是需要读点书的,读点那些让我们不断自我完善的书,读点那些值得我们品味的书。读好书能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美,读有哲理的书,能让我们洗涤心灵,《沉思录》这本书值得我们认真的去读,用心的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受他那内心的超脱与自我的完善,不断的反躬自责,不断的警醒鞭策,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断的完善,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

【篇三:读《沉思录》有感作文】

一首短诗,一篇好文,一部书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你最为本质的灵魂。引你沉思,引你走上正路,安东尼的《沉思录》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观照内心,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这一理念与我国传统教育不谋而合,正如老子认为永恒的善良不离身形,就会恢复到单纯婴儿时期时的感慨,与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都是同一观点。在人类生活中再没有比善良更好的东西了,做人应当依照内心的驱使,凭天性生活而不做作,因为对任何有理性的动物来说,依据本性和依据理智压根是一回事。不是吗?

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看做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的本原的分解。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无论如何都会来到的事。在生活中,时间瞬息而逝,万物又处在不停变化当中。老子曾说: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生老病死都包括在万物的循环之中,所以古今中外,得道的哲学家都不恐惧死亡,庄子所认为的身体是灵魂的枷锁,但安东尼的认为更为直接,他曾比喻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迷不可解。或许身体真的只是一道激流,而灵魂只是做了一场梦。对于世界,我们只不过是一个过客。真正的生活,只要求你过好剩下的每一天。

反思有助于消除对于虚名的欲望,即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度过你的一生。人生在世总有太多的诱惑,使人改变心智抛弃善良。面对诱惑而做错时,我们应当反思以明志,保持灵魂的纯洁。自逞己见的遇事物看不明,自以为是的逢是非断不清,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己抬高的不能领导群众,所以我们应该像安东尼一样时刻反省自己,用理性的火洗濯心中的污垢。

哲学家的生活自然而质朴,这才是给自己最大的奖赏。不是吗?

【篇四:读《沉思录》有感】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对事物、对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心灵解读,是追求灵魂净化和内心和谐安宁的思维记录。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该如何应对浮躁的世界、正确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颇有启发和收获。读完此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1、发挥个体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沉思录》作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这种朴实的辩证唯物论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人是理性的,应该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优劣关系着整体的和谐和稳固,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对待构成社会环境的人们彼此友爱、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和理解,因为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同时也会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和力量。如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虽然事小,但作用和意义巨大。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随意和一味地责怪他人,应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不再孤单寂寞。

2、换位思考,增强组织凝聚力

《沉思录》强调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事情,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强调有原则、讲仁爱,学会原谅和理解。我们的党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我们的组织是有铁的纪律和严格原则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自律自爱自尊,坚持原则,做到最好。但我们的每位党员都是一个个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做错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而是应该体现鲜活的人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讲原则,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提高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沉思录》强调的师法自然、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科研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项具有先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单靠一个人是很难较快地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团队,一定是一个由各种人才和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家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每个人都有思想闪光点,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灵感都将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核心和突破点。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万能的,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深入实际,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资源,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开创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科研创新的力量。

4、众生平等,修身养性,笑对人生

通读《沉思录》,个人的总体体会是,众生平等,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接受,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面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用自己一颗高贵、仁爱、真诚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唤良知的回归。学会自律知足,知足常乐,就会驱赶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绪和受伤的心灵,平和地处事,生活就会有较强的满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5、避免消极接受,不无为而治。

读完《沉思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总感到作者在高贵、沉静心灵背后的一种无奈,面对无能无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动地接受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奋感。全书贯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别人或身外的事我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要恶人不作恶,就像让无花果不结果一样不可能,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这是我不赞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每个社会的人不仅有自律义务,也更有一份社会的责任。一个良好社会的秩序,是依靠惩恶扬善维持的,若当满大街都是小偷,却没有人去见义勇为,没有人阻止,社会就将陷入一片混乱,人们的生活就将极不稳定。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积极地阻止和纠正,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持社会正义,维持社会稳定,维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篇五:读《沉思录》有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个人读书的感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君子当三省吾身》,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温家宝总理每天把它放在床头阅读,克林顿称之为除了《圣经》之外对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本著作,每个人都有需要读到它的时候。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马可奥勒留作为一个古罗马的皇帝,让后世所铭记的并不是赫赫的战功又或者辉煌的帝国,而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称他为帝王哲学家。他在位的近二十年中战乱不断、灾难频繁,哪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为优秀的人,每日勤奋的工作也没有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在舟马劳顿之中,他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说服自己,把他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等事物的深刻思考纳入书中,为自己写了《沉思录》这样一本书。

《沉思录》与其说是一本哲学书籍,更像是一本内心独白,梁文道在《东方早报》上评论道:这(阅读《沉思录》)可以帮助他在处理天下忧的同时,保持自己心情的平和;在面对繁华的尘世时,不忘记对自身的把持。全书共十二卷,全部用一段一段的箴言体写就,读起来简明隽永,十分生动。虽然时空横跨了近两千年,这部黄金之书对于人们应该如何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仍具有指导意义。

既然身处动荡时代中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处理繁杂的国务之余仍然能抽出时间来思考反省提高自己,那么,处在和平年代没有国务缠身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拒绝在每天忙碌之余留给自己一些学习思考的时间呢?是的,我们需要向这位两千年前的贤明君王学习,每日留给自己的心灵一些时间,三省吾身,从而使自己聪明机智,不做错事。在这段留给自己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思考我们能从他人那里学习什么。《论语述而》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谓家喻户晓的名句。马可奥勒留也把类似的表述作为了《沉思录》的开篇: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他没有吝惜纸墨,在全书的开篇他列举了十五个人和他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一位伟大的帝国皇帝把自己放在了最谦卑的位置,他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身边每个人身上寻找发光点并加以学习,为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不懈努力。而他又是如此感恩,他把这一切归结为我为我有好的祖辈、好的父母、好的姐妹、好的教师、好的同伴、好的亲朋和几乎好的一切而感谢神明。我也为此而感谢神明:我没有卷入对他们任何一个的冒犯。虽然我有这样一种气质,如果有机会是可能使我做出这种事情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好意,还没有这种机缘凑巧使我经受这种考验。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在马可奥勒留看来: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来表述时光的珍贵,比如像孔子那样站在河岸上高呼逝者如斯夫,又或者像歌手一样哼唱流水他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最为珍贵的其实是我们所拥有的现在,此时此刻。哈佛大学便有这样一则校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我们所拥有的现在,一方面努力学习工作创造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享受生活。简单来讲,就是活在当下。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弃。寻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发疯,马可奥勒留如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也许会沉迷到一件事情里面去,这件事情如果能够成功固然好,当它不能实现的时候我们便需要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无法实现或者现阶段无法解决的,我们就需要学会放弃。否则,便是对人力、物力或自身精力等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秦始皇迷上了不死药,科学家迷上了永动机。坚持,固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懂得放弃更加不易。舍得二字只有学会了舍,才能赢来新的得。

总之,《沉思录》是一本适合反复翻阅的好书,费迪曼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评价它甜美、忧郁和高贵,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其中妙处难以在短时间内一一尽述,在此谈一点个人感想,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我想以书中的这样一句话来作为结尾:要使自己专注于这样的思想:即当你在思考时,别人问你想什么,你任何时候都能立即坦率地说出来。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行动就是你存在的目的,全然不要再谈论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具有的品质,而是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篇六:读《沉思录》有感】

其实我是更喜欢读小说的,但偶尔也会附庸风雅地读点其他书籍,就象网络红人凤姐的搞笑名言我经常看的都是社会经济学和一些文学类的著作!比如说《知音》和《故事会》。

但《沉思录》除外,这是我自觉的想去看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不要说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着了解剖灵魂和对自己的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家宝总理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篇七:读沉思录有感】

对于理性的动物来说,依据本性和依据理智是一回事。观照内心。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这是《沉思录》的精彩语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读《沉思录》让我有了四点感悟。

一、适者生存。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必须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

二、挺住精神。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

三、寡欲多福。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四、辩证思考。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高贵,是一本能让人思考的书,读罢,还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还在思考,让人心灵感到安宁和静谧,《沉思录》让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围的一切。

【篇八: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书如其名,引人沉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很多的期待,深深吸一口气,闻到了书中浓浓的书香味,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手中的书。我喜欢读书,书似一片宽广深遂的海洋,让我这艘无知的小船在里面闯荡;书似一架华美的古琴,给我带来沉淀下来的真谛之曲。而,《沉思录》显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的意义,也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马可奥勒留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该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记载了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他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他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美国著名报人兼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书中,力荐《沉思录》这本书,他写道:《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这是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再怎么懊恼后悔也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而将来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专心地享受现在。有一个信徒问佛祖释迦牟尼:您常常教我们活在当下,那究竟怎么做才算活在当下呢?佛祖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如此而已。这看似简单,试问,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就谈谈我身边,我们习惯于吃饭的时候交谈,全然淡化了饭菜的美味;我们有时在听课时发短信,结果既没听清讲课内容也没在短信上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我并不是回忆过去或者展望未来有什么不好,而是说,过于沉醉过去或未来可能会妨碍一个人现在的努力与行动。只有当过去的经验值得借鉴才需要回忆,只有未来的梦想对现实有意义才值得展望。而活在当下是我们享受快乐人生的秘诀,抓住现在则是我们创造美好将来的途径。

另外,这本书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关于死亡的思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要辩证地看。一是为了全局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精神体现了一个人价值的社会性。二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无条件的,而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恩格斯指出:人的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这就是说,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具体的,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三是有些个人期望值太高。如果把不可能的事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缺乏了实现的前提,自然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自己的价值追求时,也要从自身和社会的实际出发。

最后,当我合上《沉思录》时,突然想到:这本书应该算是马克奥勒留的反省笔记。我们为什么不学学马克皇帝,每天思考一下今日得失,记录一点心灵的体会,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把过失和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没有反省难有进步,只有每天反省并改进一点自己的工作,才有可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九: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书如其名,引人沉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很多的期待,深深吸一口气,闻到了书中浓浓的书香味,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手中的书。我喜欢读书,书似一片宽广深遂的海洋,让我这艘无知的小船在里面闯荡;书似一架华美的古琴,给我带来沉淀下来的真谛之曲。而,《沉思录》显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的意义,也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马可奥勒留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该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记载了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他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他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美国著名报人兼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书中,力荐《沉思录》这本书,他写道:《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这是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再怎么懊恼后悔也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而将来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专心地享受现在。有一个信徒问佛祖释迦牟尼:您常常教我们活在当下,那究竟怎么做才算活在当下呢?佛祖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如此而已。这看似简单,试问,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就谈谈我身边,我们习惯于吃饭的时候交谈,全然淡化了饭菜的美味;我们有时在听课时发短信,结果既没听清讲课内容也没在短信上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我并不是回忆过去或者展望未来有什么不好,而是说,过于沉醉过去或未来可能会妨碍一个人现在的努力与行动。只有当过去的经验值得借鉴才需要回忆,只有未来的梦想对现实有意义才值得展望。而活在当下是我们享受快乐人生的秘诀,抓住现在则是我们创造美好将来的途径。

另外,这本书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关于死亡的思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个人价值的实现要辩证地看。一是为了全局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精神体现了一个人价值的社会性。二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无条件的,而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恩格斯指出:人的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这就是说,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具体的,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三是有些个人期望值太高。如果把不可能的事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缺乏了实现的前提,自然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自己的价值追求时,也要从自身和社会的实际出发。

最后,当我合上《沉思录》时,突然想到:这本书应该算是马克奥勒留的反省笔记。我们为什么不学学马克皇帝,每天思考一下今日得失,记录一点心灵的体会,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过错,把过失和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没有反省难有进步,只有每天反省并改进一点自己的工作,才有可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十:读《沉思录》有感】

读完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让我感到莫名的震撼,这种震撼一次又一次地冲击我的心灵。这是一本关于道德和人性自身探索的书,它强调了人心要遵循宇宙自然之道,要求人理性、节制地生活,并常常自省,对人对事都要持有宽容、谦逊、热诚之心,同时还解析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沉思录》是我净化心灵、对人生更深层次思考的指引明灯,它让我对工作对生活均有深刻的感悟。

感悟一: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

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对于自然的违逆,因为一切的事物都不过是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我们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联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贫,或长或幼,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将这种与苦难对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如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家属和其他生还者,他们用无比的勇气、乐观的态度、坚强的信念携手度过了这一灾难,重建了自己的家园,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自然灾害,是任何人控制不了的,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出路。小至我们的司法考试,有多少干警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仍没成功,但他们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因为他们相信现在的状态只是暂时的,只要好好把握机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成功必然向其招手。

玛克斯在位期间一直处于战乱四起、内忧外患的困窘情况,他尚且能处之泰然,反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少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困惑和烦恼,稍有不顺心首先发出的是抱怨的声音,为何我们不先反省自己,且常怀感恩之心看待事情呢?其实只要换种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可感受到这种遭遇是收获比失去的更多。

感悟二: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

促使他做这错事的乃是由于他对于善与恶自有一番见解。那见解究竟是怎样的见解,对这见解已经了解,你便会寄以同情,而不是惊讶愤怒。因为你自己对于善与恶的见解和他的正是相同,或是相差不多,所以你必须要原谅他。但是如果你对于善与恶的见解不是如此,那么你对陷于错误的更该宽恕。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必须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只有由衷地热爱检察事业,才会认真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法律打击犯罪,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监督者。

玛可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他与邻人甚至是恶人相处,铭记同源之情,常怀一颗宽恕之心。我们在工作中亦应如此,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多加考虑,最琐碎的事也应顾虑到其结果。我们的工作行为也许会间接决定一个人的将来,因此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审理案件,凡事多想一点,从而正确适用法律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而在面对嫌疑人时我们最需要的是要学会忍耐和宽容,细心听取其讲话,尽可能地深入他的内心,这不管是对于破案还是教育嫌疑人都是大有帮助的。我们要把他的错误指示给他,因为他们都是认错目标而误入歧途,法律制裁一个人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让他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所在也是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宽恕之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感悟三:

只要我记着我自己是这样的整体之一部分,我对一切发生之事就会感觉愉快,只要我与同类的各部分保持密切的关系,我便不会做任何背叛人群的事。

从邻近枝上砍下来的一枝,必定也是从整棵树上砍下来的。同样的,从一个人分隔开的一个人,也必定是从整个人群中分隔开了。一个枝子是被人砍下来的,一个人与他的邻人隔离确是由于恨他、遗弃他而自动地与他隔离;并且不曾觉察他这样做乃是与整个人群隔离。我们有力量能和邻近的枝子长在一起,与整个再凝合无间,不过此种裂痕如连续发生则脱离的部分很难再黏合起来恢复原状。一般而论,起初即和树一起生长一同生活的枝子,和切下来再补偿上去的枝子,大不相同,这是园丁都会告诉你的。纵然同一躯体,却不再同一心。

最近发生的山西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正是所有救援人员的同心同力、被困井下工人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才创造了这次救援的奇迹,它再一次用铁的事实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也必须秉承中华民族的这种优良传统吗?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我们都需要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一个团结的集体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为集体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这就是所谓的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因此,对那些把单位的事情乱传播、乱猜测,弄得满城风雨;视同志为对手,加以嫉视,专盯别人的缺点毛病;同志之间互不信任,工作协调不好,忽视思想感情的交流沟通等行为必须摈弃,对那些切下来再补偿上去的枝子必须加强教育,使他们回归到群体中来。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它让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围的一切,它的好不是读一遍就可以领悟的,相信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真正的带给我成长。

【篇十一:读《沉思录》有感:一本心灵之书】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一样消失了。这是温家宝总理2007年在新加坡访问时,会见中国驻新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道出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句话原出自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撰写的《沉思录》。温家宝总理还说:这本书(《沉思录》)天天放在他的床头,可能读了有100遍,而且天天都在读。一时间在国内销售火爆,加上出版商的宣传和媒体的推波助澜,阅读温家宝总理的枕边书,成为近两年的一种流行。

我读这本书,是在今年省商务厅开展的三读活动中,由各党支部和处室组织的一项活动内容,好书交换活动。厅机关党委作为好书,相互交换一起阅读。自己反复读了两遍,因年代久远,又讲到很多抽象的东西,只是理解大意。

《沉思录》这本书,篇幅不长,共十二卷,可以说是一本心灵之书,处处流淌的是一些来自灵魂深处的文字,多数都是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朴实却直抵人心。

本书一开篇,就用了将近9页的篇幅来表达作者学习和感恩的过程,他写道,从他的祖父那里,他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他的父亲那里,他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他的母亲那里,他濡染了虔诚和仁爱,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从他的老师那里,他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不干涉他人事物和不轻信流言诽谤等等,从不同人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和人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我认为,这与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非常接近,身边的人是最好的老师,要时常发现他人的优点,善于吸收有益的经验,勤于思考,取长补短,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

作者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序的、完善的整体,人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元素,也是社会共同利益体中的一员,应当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理性(即本性)协调而动,与周围万物达到和谐统一。这与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很接近,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也是相近的。

书中写到,人生的最高理想是按照宇宙的自然之道去生活,这里的自然不是任性放肆之意,而是所谓的理性、本性、法等等,作者推崇一切美好的德性:善良、谦虚、真诚、理智、镇定、豁达。我认为,这类似于我国古代的礼,可理解为一种道德规范。这本书,第一部中文译本,是由翻译大师梁实秋先生翻译的,他在推荐这本书时说,人生的美德有四:一为智慧;二为公道;三为勇敢;四为节制。如果我们能固守它,能居于它们之中,就好像到了一个幸福之岛生活一样。

通过对《沉思录》的阅读与思考,给我的感悟和收获,就好像是精神旱地的一场及时雨,洗涤和净化了自已的内心世界,人只有经常用心灵去审视自己,反省过往,保持内心的宁静,才会快乐的工作,愉快的生活。

【篇十二: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作者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在书中,他这样对自己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心的喟叹。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作者认为要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聪明的人,应该既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审查自己的缺点和行为,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实现的途径因人而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也各不相同,正如马斯洛所说:有人可以表现出体育、艺术或发明创造上的伟大成就,也有人却希望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然而,它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并非总是那些令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事业或成就,并非总是某个巨大的、最终难以完成的具体目标。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现了你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利环境的喜悦,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你应有的贡献,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后来人探明了道路,创造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

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希望、幸福和快乐,因为归根到底,成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读《沉思录》有感


沉思录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沉思录》。从中受益良多,以下是我觉得比较喜欢的其中一些文字段落

人们互相鄙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没有一个人会如此幸运,以致在他临死时身边没有对他的死会感到松快的人。假设他是个好人、一个智者,最后不也是会有人心里这样说吗:让我们最终摆脱这位老师而自由的呼吸吧,确实,他对我们任何人都不严厉,但我想他是默默地谴责我们。这就是对一个好人所说的。而在我们的情况中,有多少别的原因使许多人希望摆脱我们!!如果,在生活中甚至我如此努力地为之谋利、祈祷和关心的同伴也希望我离去,希望也许从中得到一点好处。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执着于一种较长的尘世间的逗留呢

享受那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的快乐。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

如果你同时有一后母和亲母,你要对后母尽责,但你还是不断地回到你的亲母身边。生活有时就象你的后母,哲学是你的亲母,在它那里你得到安宁。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

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

假如人们杀死你,把你切为碎片,诅咒你。那么这些事情怎么能阻止你的心灵保持纯净、明智、清醒和公正呢?例如,如果一个人站在一泓清澈纯净的泉边诅咒它,这清泉绝不会停止冒出可饮用的泉水,如果这个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将迅速地冲散它们,洗涤它们,而不会招到污染。

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一起生活。

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

不同无知的人作无谓的交谈。

当什么人的无耻行为触犯你时,直接问自己,这世界上没有无耻的人存在是可能的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别要求不可能的事吧。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

想象一下所有悲叹或不满于一切事物的人,他们就像是一只做牺牲的猪那样挣扎和叫喊。

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这是多么奇怪啊。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读《阅世录》有感


读《阅世录》有感

慎闻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夏林的新作《阅世录》是一部关于自然、社会、人生、情感与生命的系列丛书,也是作者一生思考与实践的结晶。夏林对过去40年职业生涯中的所历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反省和审视,希望与读者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和交流,希望为社会传输一些正能量,希望每个人走好人生路,希望社会更加美好和健康。

《阅世录》是夏林在繁忙的工作中,用十年之力,写下的共六部、60卷、100多万字的作品。这一作品是一个思想建设工程,主要针对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历史的大变革大转型之中,呈现出来的新的思想和新的问题。夏林尝试把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精华提炼出来,以自己独到的表达来解疑释惑,这也是一个善心之举,这部书也是为政者之书。《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据了解,夏林大学毕业后一直做公务员,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夏林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人生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对为官之道和世道人心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他把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在文体上也找到适合自己的传统格言、现代随感录等形式,言之有物,言之入心。笔者想起古人说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圣心备矣!因此,笔者希望这套书能够更为广泛地传播。

在启蒙理性引导下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而现代人在消耗了巨量的物质与财富的同时,人类社会的情感生活、道德生活、精神生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倒引发许多严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世”和现实,《阅世录》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经”,以个体生命的存在、个体生命的智性生活、情感印记为“纬”,编织了一张包罗万象的文字网络,在茫茫的人世大海中为我们打捞起许多精神的珍宝。

这是一部“成己成人”的大书。“成”是成就、完成的意思,“成己”意味着求知求是、明德明理、向真向善、育才育志、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成人”意味着影响他人、帮助他人、成就他人、完善他人、使他人成为新人、完人。“成己”是“成人”的先决条件,首先“成己”,而后“成人”,成己才能助人,进而“成物”,即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改善整个世界。夏林的这部《阅世录》大书,既是阅世,又是醒人,更是率先的自省!

我们对社会的认识也好,对世道人心的认识也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认识了自己。我们通过对自己认识的提高,从而对世道人心,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反过来,对世道、对社会的认识又促使我们对自己有着更深的认识。所以笔者认为,《阅世录》不仅是写给别人的,应当说既是对作者自己的一种解剖,也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体悟。它的价值是双向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史书来看。

我们可以用“悟”“渡”“度”来评说《阅世录》。“悟”即觉悟;“渡”即渡人、渡己;“度”就是尺度,识大体,顾大局。《阅世录》是学与思的结合,作者以丰富的阅历读透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上强调的“读懂社会、读透社会决定着艺术创作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我们可以从学术感悟、哲思感悟、人生感悟三方面来读《阅世录》。由《阅世录》感知自己关于沉思的感悟,即沉思锻造人心、人性;沉思催生人类文明的智慧之果;沉思应以现实为土壤。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辉煌成绩和波澜曲折,会遇到许许多的难以越过的坎。其实,在每一个拐弯的地方,似乎都有一盏灯在那儿照着,你过去不知道,但是你后来想一想,拐弯处总有灯,越是有点成绩的人他的灯盏亮得越明晰。从这个角度来看,《阅世录》就是一本可以让年轻人读了以后能从里面找到灯盏的书,指引着年轻人一路向前,奋勇奔腾,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成就人生的梦想。

翻看《阅世录》,会被其中意趣盎然的插图吸引,那是作者的女儿、一个叫夏千舒的13岁初中生画的。不仅是不俗的笔法、构图,不仅是其中袒露的童心、童趣,更表现在创意上。说实话,在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的感悟上,我们这些中老年人真的不如孩子。我们要花费许多思辨的周折才能弄懂的真理,而孩子们是一下子就达到了真理的彼岸。我们在为孩子骄傲的同时,也告诫孩子们,要向夏千舒学习,像她那样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有一种不期而遇,会带我们深深的感动与欢喜。《阅世录》就是一部不期而遇的佳世作品。套用夏林先生书中的一句格言:“在不同的人面前,世界的绽放是不同的。”这一刻,点亮精神世界的灯盏,世界在我们面前的绽放是浩瀚宽广的,也是深邃平实的;是纷繁复杂的,也是生动美妙的。但愿能读到此书的读者们有此有着深刻的感悟!也祝愿夏琳能够出彩更多的佳作,奉献给需要滋养的读者们!

相信《读《国情备忘录》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卢梭忏悔录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