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安妮日记》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读《安妮日记》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读《安妮日记》有感600字

寒假,我终于静下心来看完了《安妮日记》,他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是一名德国犹太人,是二战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她从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写下的日记,成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不幸的安妮于1945年因伤寒病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1947年,由其父亲整理出版,即巜安妮日记》。

阅读《安妮日记》留给我印象最深,也是触动最大的,便是日记的主人公--安妮。一个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阳光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女孩,却因为战火的侵袭,不得不跟着家人过起了,躲躲藏藏、危机四伏的隐居生活。然而,主人公安妮,却并没有因为生活突遭变故就一直沉沦下去。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没有放弃等到战争结束,重见阳光的那一天,她隐忍坚强,面对着众人都不解和嘲讽,她能够懂得退让;她也渴望亲情,在心里发出自己最真切的呐喊。

《安妮日记》的1944年5月3日,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我年轻,拥有无数可能;我年轻,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经历着一次了不起的冒险。我正处在危险之中,绝不能终日牢骚满腹,我已经被赐予了很多:开朗的性格,无尽的欢乐和力量。每天我都觉得我的内心在成长,自由在临近,大自然多么美丽!我身边的人多么善良!这样的冒险多么有趣!那么,我有什么理由绝望呢?

看完这段话后,我不禁感慨:在战火中安妮的乐观,勇敢,坚强是多么令人敬佩,它们也成为安妮最坚实的武器,带领着安妮走出绝望的深渊。

《安妮日记》,它,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它,发出了渴望自由与爱的呼声。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精选)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人公安妮·费兰克是一个生活在荷兰的犹太女孩。希特勒的德军占领了荷兰后,因希特勒痛恨犹太人因此他下令搜捕屠杀荷兰全部的犹太人,安妮一家四口和凡·丹先生一家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捕,他们被迫藏到安妮爸爸公司的一个密室里,从此他们开启了二十五个月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密室中凡·丹先生还有凡·丹太太一直每天都没头没脑的为一些鸡毛蒜皮蒜皮的小事一直争吵不休,此外还有一只名叫墨菲的雄猫,每天跟安妮他们在一起玩。他们开始生活的很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在密室中生存很有神秘感,可是有一天他们了解到外界的通讯员一个接一个的生病了,他们也只好在三周不能再买补给品和图书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人给他们联系和通信了。后来他们一家人还是被人告密,全部被纳粹士兵抓走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生活在密室中的安妮来说,战争就是在逼仄的密室内,寂静流动的空气,还有那每次空袭时响起的刺耳警报声,沉默的空气压抑着在密室内生存的每一个人,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自由,还有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我们还要学会信守承诺,我们更不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我们要学会忍耐与宽容。正如莎士比亚在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所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人。”一个人的性格自成年后基本定型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你不要去试图改变某一个人。你就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你只要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一定能够让梦想照进现实!

读《东史郎日记三则》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12月13日,又一个国家公祭日,谁能曾想,78年前的今天,30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南京城的衣襟。时间的逝去可以把刻在纪念碑上30万冲刷,却永远冲刷不了这刻在人们心中的30万!这血的故事令任何一个富有人性的地球人触目心惊。

《东史郎日记》这本中日战争日记,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重重罪行,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性。他们以杀人,放火,水淹,活埋等险恶的招式让30万人长眠与地下。万人坑的遗迹,不仅令中国人愤怒,就连外国同胞也恐惧三分。朋友们,你虽没有见过罪恶的太阳旗在中国的土地上升起,可我们都知道,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史上最残忍的一幕。

终于,在中华正义的抵抗下,日军失败了,在日本天皇宣布向中国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是令炎黄子孙骄傲的一刻。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在公平公正的法律下,日本甲级战犯被一一处死。可直至现在仍有些日本老兵不肯认罪!

二战后,日本属于战败国,经济崩溃。中国属于战胜国,但经济也崩溃了,日本和中国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我们国家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在军事,航天等多个领域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强国。

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读《安妮日记》读后感


有许多书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从中吸取精华和营养,更加茁壮成长。上个星期,我读了《 安妮日记》,感觉既真切又感人。

安妮费兰克是一个二战时期,纳粹大屠杀犹太人时一个15岁犹太女孩。她有一个姐姐玛格 ,本来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希特勒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费兰格家被迫住进了秘密小屋 。此外,同居室还有一个牙医,几对夫妻,还有一个男孩皮德。在这一段充满噩梦的将近25 个月的危险日子里,安妮用纯真而感人的笔触记录下了躲藏在秘密小屋的恐惧、害怕,以及 与皮德之间真挚男女情意。安妮梦见亲爱的已经过世的外婆,梦见亲爱的朋友达莉,心里充 满了焦虑和担心。而日记是她最好的倾诉,也是二战期间犹太人悲惨命运的一个证明!日记 本是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的一份礼物,她给日记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基帝,向它吐露 自己的心声以及自己内心的无助与烦恼,思考生命和战争

在安妮15岁那年的8月份,有人告密,秘密小屋的8个人全部被捕。数日后,安妮和姐姐玛格 死于集中营,8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还生。

多么不幸的故事呀!25个月的悲惨生活,忍受饥饿、担心、害怕在困难中成长,在害怕 中成熟。在躲避的日子里,安妮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花季少女,在这花一般 的年龄,只能躲避在那矮小的秘密小屋。

一本日记,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体会到了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让我们认识到了 纳粹恶魔给人类整体以及每个个体带来的伤害以及无可弥补的伤痛!

《女水手日记》(精选优质读后感)


当同学们都在关心学业、成绩、追星和游戏的时候,好像没有人那么关心内心的良知。良知是什么,良知是内心的驱使,良知是连接人性与公平正义的桥梁,良知是与世俗斗争坚守的底线,《女水手日记》中的陶雪洛无疑是具有良知的典范。

《女水手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什么喜欢它呢?因为它能让我明白良知的重要性。看了这本书,我陷入了深思:地位崇高具有绅士风度的人士,他的内心所具有的良知与社会面貌对等吗?难道外表难看的人就一定没有良知?外表冠冕堂皇的人就一定有良知?书中陶雪洛的经历似乎给了我答案。陶雪洛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却在一次颠覆自己人生的航行中战胜了表面优雅的船长。小说中的谢克利船长衣冠楚楚却如此残忍,在雪洛为抵抗他杀人的罪行时毁了他的脸,于是他就在几天后杀了哈林先生并嫁祸于陶雪洛,甚至还计划杀了她;而水手们的外表是如此的丑陋卑贱,却在关键时帮雪洛认清船长的真面目。是什么让雪洛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是什么使正当人家的年轻小姐,长大后有望成为名媛淑女的雪洛推翻自己以前的观念?是什么使雪洛从小受到训练告诫,“接受一名下层阶级人士的建议是大错特错的“,而与水手一道战胜船长?会是老查的一句“陶小姐相信荣誉,她是正义的化身”吗?

良知不能泯灭,如果说小说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不足以引起人们重视的话,那些时时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人,例如小偷、强盗,不是与谢克利船长是一类人吗?还记得在20××年陈水向公交车上放火,害死了46个无辜的生命。试想,只要陈水有一点人性,保留一份良知,怎会把个人怨恨迁怒于社会和无辜大众呢?

雪洛在大西洋的颠簸之旅中完成了人生的升华,我也愿意让雪洛拥有的这份良知如风一样带上我,整颗心飞扬!

读《淘气包日记》有感(优质范文)


虽然我读过很多书,但都没有《淘气包日记》好看,如《三毛流浪记》、《绿野仙踪》、《西游记》等,但《淘气包日记》对我终身难忘。这本书就是万巴先生写的,万巴先生叫易吉·贝特利。这本书跟《木偶奇遇记》和《爱的教育》一样,《淘气包日记》是意大利具代表性的名著之一。

现在,让我们打开姜尼诺的日记,看看他记下生活中的快乐、委屈与忏悔。在这本书里有两个故事令我很难忘。

第一个故事是:给植物拔苗助长,主人公淘气包姜尼诺是想给姑妈高兴,于是他迅速的端起花盆将土全部倒出来,用一根细小的绳子将一根又细又直又结实的小木棍捆扎在白藓草的主茎上,插在空空的花盆里。小木棍的下端穿过花盆盆下小孔,把土填上。等到姑妈醒来他把白藓草往上一顶,白藓草就高了一截,姑妈来浇水的时候吓了一大跳。姑妈拿剪刀来给它修剪,姜尼诺再往上一顶,姑妈又吓了一大跳,白藓草竟然变成了一棵小树。可姜尼诺还想往上顶结果木棒被泥土中间的一块石子给卡住了,然后整个花盆掉下来了。被姑妈发现了,就骂了一顿,他心里很难过。

第二个故事是:在姜尼诺参加姐姐的婚礼上,他把烟花插在姐姐的丈夫科拉尔多的燕尾服上,结果一不小心炸开了花。姜尼诺的姐姐露易萨看到以后几乎晕了过去。虽然烟花爆竹是表示庆贺,但姜尼诺却演了一场出彩的闹剧。他爸爸就把他关在黑暗的小屋里并且批评了他的所作所为,让他反省。姜尼诺只想让自己的家人们开心,结果他把这两件事都搞砸了,好心却办了坏事。

淘气是每个小孩的天性,有时会带来让人头痛和麻烦,有时也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看完《淘气包日记》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深刻的寓意,也是一本让家长和小孩子从中获得教益的优秀作品。

读《活着》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读《活着》有感700字

余华是当代作家中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我以前读过他的两部作品:《在细雨中呐喊》《兄弟》,印象深刻。《在细雨中呐喊》是余华的处女作,取材日常生活,但因为关注少年成长中的隐秘,对人性做了多角度细腻的描写,使人过目难忘。《兄弟》直面改革开放后人在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下,伦理与道德的崩溃,赤裸裸的白描反映的却是血淋淋的现实。那两部作品虽为同一个作家创作,但风格迥异,感觉余华在不断探索小说表现手法,他基本做到了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活着》是一部有别于《在细雨中呐喊》与《兄弟》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农民悲惨、坎坷的一生,反映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底层农民的悲苦生活。与《在细雨中呐喊》那种浓稠而细腻的描写不同,与《兄弟》中那种坚硬赤裸的文字风格不同,《活着》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小说通过一个老农的讲述,反映新中国建国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在细雨中呐喊》以艺术创作手法的革新让人记住细节,产生深刻的体验。《活着》以主题取胜,富贵老人的一生就像大海里的小船,总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被时代的大潮冲击着任意前行,他青年浪荡不羁,嫖、赌样样俱全,赌博输尽了家产,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活着回到家乡。至此,他的悲惨命运才开了个头。一对儿女先后死亡,妻子病死,就连他那残疾的女婿也以非正常死亡终结生命,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不到十岁,却被他煮的豆子吃得撑死……家破了人亡了,富贵还活着。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陪伴他的是一头老黄牛。

余华是一位狠毒的作家,他在《活着》中把个体生命所能遭受的各种考验与灾难全部加在富贵身上,展现了生命的柔韧与顽强。父母给孩子起名寄予了希望,然而,“富贵”这个人一生却与富与贵毫不沾边。

节制的描写与悲抑的基调使得《活着》在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相信《读《安妮日记》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安妮日记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