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唐山大地震观看心得

唐山大地震观看心得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参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在观赏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唐山大地震》(读后感参考),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唐山大地震》_450字

早就听妈妈说,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今天终于观看了。我们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就出发了。

一九七六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方登和方达已经熟睡了,妈妈还在楼下等爸爸收工。突然,房子开始剧烈摇动。姐姐和弟弟被摇醒了。姐姐趴在窗户上焦急的大声喊着妈妈。妈妈不顾一切地去救孩子,爸爸一把把妈妈拽到一边,自己向楼里冲了

进去。房子顿时倒塌了,爸爸埋到了里面。经过几秒钟的时间不震了,爸爸却被砸死了。姐姐和弟弟也同时被压到一块水泥板下!

听救人的叔叔说只能救一个。在万般无奈之下,妈妈选择了弟弟,姐姐听了很伤心,姐姐好可怜啊!救出了弟弟,妈妈以为姐姐死了,背着弟弟逃命了。

三十二年后,在弟弟的帮助下,姐姐和妈妈终于见面了(其实姐姐没有死,那时只是晕了,被雨淋醒后被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失散了三十二年的孩子终于跟妈妈见面了,我好感动呀!当他们抱在一起的时候,我也感动地哭了。

地震害死了多少人,震塌了多少房子!好可怕呀!我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也非常爱他们!所以我要快快乐乐地生活,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7月22日是《唐山大地震》的开映,我和妈妈来到了横店电影城。

影片中两个孩子和父亲在车里看见一群蜻蜓疯狂的低飞,四处逃窜,众人惊奇不知道要发生何事,父亲以为会下一场大雨。父亲是货车司机,母亲是纺织场的工人。一个小电扇让母子三人幸福得享受着。70年代是重男轻女,仅剩下一个西红柿却给了弟弟,母亲说明天再给姐姐方登买。

地震开始的时刻,人们纷纷四处逃窜,房屋崩塌的速度就像在冰河上裂开一条缝越来越大,人们不顾其它,有的甚至从三楼上跳下来,不会想到摔死只是希望能够逃生,最终也没难逃离灾难。这样的场面惨不忍睹,让人揪心。

奶姐方登在石板底下用石头敲打着声音,听到母亲说救弟弟牺牲掉自己的性命,眼泪和绝望已然万念惧灰。母亲抱着女儿的尸体内疚自责地说着对不起。不幸中的万幸,方登居然从废墟中醒来,父亲的尸体躺在身边,经历了地震亲情的方登,一方面恨妈妈选择了弟弟,然而又渴望着亲情,那种复杂的心情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清楚。

在08年汶川地震发时,众人纷纷来到四川当志愿者。方登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女儿要求踞断双腿时,即使将来以后恨母亲也希望他活下来,没了之后才觉得没了,深意不言而寓。方登与弟弟在汶川相遇、相认,她决定回家看望母亲,并开始觉得对不起母亲。

电影中最催人泪下的就是母亲与见面相认时,向女儿方登跪下请求原谅。作为一个母亲,给女儿下跪,就算是天大的罪也不能这样,哪个父母不是希望子女好?那一刻苦,母亲的心情也许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能了解她心中的痛苦,最终两人解开多年心结。在父亲的墓前,女儿也不断母亲倒歉,并说一个女人有多少个32年,还在一遍一遍地说着对不起。

相信这部电影在震区的同胞们看后,也一定能找到共鸣,他们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那些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们是不是也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呢?一切就如电影中经典的台词所说:没了之后才觉得没了。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四(3)班 吴越轩
晚上,我与爸妈一同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电影。里面有个叫方达的男孩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在一天晚瞬间变得支离破碎的故事。
地震在一天晚上来袭,孩子们都睡下了,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在轰隆隆地响,工人叔叔还在加班,恩爱的爸既无还在说笑,路上的行人你来我往。这时,天空一片紫色,整个城市都在抖动,屋顶的瓦片在飞舞,电线短路,到处都像在放烟花,睡得正香的孩子们被惊醒,哭喊着叫妈妈、爸爸。在这次地震中,许多人都失去了亲人,方达也失去了爸爸和姐姐。
之后,方达和妈妈相依为命了两年,方达经过努力有了自己的公司,有老婆、孩子,在另外一次地震中,方达遇到了认为已经在地震中遇难的姐姐。姐姐亲身体验了另一位妈妈的无奈和痛心。这时她意识到自己怎么和妈妈选择弟弟的无奈。跟着弟弟回家,跪在妈妈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坑坑洼洼的困难等着我们去面对,要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三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三

什么叫大片,所谓的大片不是找了多少明星大腕、不是有多少漂亮的脸蛋、不是你请了多少专家评点,更不是花多少钱宣传片,而是你的故事能不能打动观众的心。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部灾难片,它更像一首赞美诗。经历过地震的阵痛,让我们对人生要了深刻的感悟,对情感有了生动的解读。该片以《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为载体,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诠释了人间的真爱,血浓于水亲情不仅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忠贞的坚守。

对于自然灾难的发生我们是多么的弱小,然而在面对它的残酷时我们又是多么的顽强。全民自发形成的自救组织在第一时间解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我们的党和人民子弟兵更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通过两次地震我们的救援队伍不断地壮大,我们的救援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这不得不取决于我们的国家强大,和抗震救援精神的延续。

看完后有些片段总是历历在目,犹如一把尖刀深深刻在了心头。在震前方达和方凳为了吃仅有的一个番茄,作为姐姐让给了弟弟。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最为父母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孩子,为了孩子,父亲想到了妻子。在这种抉择中都包涵这一份真情、一份爱、一份责任。

为了维系这份忠贞的爱情,为了弥补对女儿的歉意,为了儿子美好的未来,元妮坚守了32年。正如她女儿所说:一个女人有几个三十年正如他儿子所说:倒得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盖起来在母女相认的时候元妮为她女儿准备了洗好的西红柿仿佛时间一下有回归到地震前的那个晚上。并说:妈没骗你。作为母亲给女儿下跪是为了弥补对女儿的那份善意的歉意。

假如没有那次唐山大地震也不会有他们的骨肉分离,假如没有汶川地震也不会有他们母女相认。其实历史不能有太多的假设,但是电影给我假设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现在的子女对父母还存在误解的化,要赶快纠正来弥补这份注定的情感,来感谢他们的生育之恩。因为我们不想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因为我们这份亲情和历史一样,是不能假设的。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二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二

以前总是知道唐山大地震这个悲剧,现在人们又把它以电影的形式放映出来,我看了以后,觉得人世间只要活着,就很好,因为人活着就是希望!

当时的地震的场景看的是触目惊心让我觉得现代科技的发达!能把当时的场景做的如此活灵活现,真是不经让我觉得现在更要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了!故事里的妈妈在地震后失去了最重要的爱人,那种痛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或许是永远不能理解的!而且还要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要儿子还是女儿,我想当父母的要是突然遇到这种难以抉择的问题,又会怎么做呢?事实难预料,妈妈最终还是选择了较小的儿子。但从此失去了自己的女儿!让一个女人来承担那么大的痛苦,真是闻着伤心听着流泪啊!不过造化弄人,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没有死,并且被一对好心的夫妇给收养了,女儿被养父母收留后日子过的很充实,但是夜里梦中看到自己亲生父母带着弟弟骑着车从她身边走过,无论她怎么喊,他们都不理她,因为她一直记着当时母亲的决定,要弟弟!这个问题,让她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看到这里我总觉得女儿对母亲的那种偏见,是现在大众年轻人的想法!什么叫亲人,亲人就是永远可以在你身边保护你的人!如果保护不了就不是亲人么?不是的,因为当你遇到难以选择的时候,你也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的,所以说我们要善对自己的父母,哪怕父母拒绝自己的一些要求,也不要怨恨他们! 故事中还谈到汶川地震!当电视报道汶川地震时,许多爱心人的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特别是经历地震的唐山人,更是义无反顾的去当地救灾,帮忙!他们对那种失去亲人的感觉,更是深刻!剧情中的姐姐和弟弟看到地震,纷纷去前去支援!而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就是姐弟,而是弟弟在和别人谈唐山地震的时候才知道他是自己的亲弟弟,特别是知道自己的母亲一直在为他们的死,过着一种活死人般的生活,心里终于软了下来,决定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而自己的母亲得知女儿回家看她时,心里的又是无助的伤心,因为她后悔当初说的那句要弟弟的那句话!以至于女儿躲到加拿大,那么远的地方都不肯回来见她,要不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汶川地震,她或许永远也见不到女儿了,所以汶川这次地震还是做了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的!不过这贡献希望不要再发生!女儿看到母亲后,什么也没说!可是母亲看到女儿后,那种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说当时都是她的不对,害得你一直记恨于我!不过此时我相信,他们之间的心结已经当然消失了!还带她去看她父亲和她的墓地!在女儿的墓地中挖出了每年给她买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书!那种无微不至的爱真是让人看的眼泪流不停啊!

看过这篇电影让我知道了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要珍惜,因为在你拥有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们又多么的可贵!但是你一旦失去的话,你就知道他们对你的爱,是多么的真诚。

《唐山大地震》影评600字


《唐山大地震》影评

23秒,32年,这是影片《唐山大地震》交代的最主要的一条时间线索。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之后的23秒,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难以忘怀的23秒;而对于亲身经历那23秒并幸存下来的唐山人来说,这个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们记忆中无法消退的痛苦与难以言表的恐怖。
习惯了每年冯导带给我们的贺岁喜剧片,而同样出自于冯导之手的《唐山大地震》则是一个悲情片。火车司机方大强(唐国强饰)与妻子(徐帆饰)及他们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地震来临,原有的宁静被全然打破。大强为了救元妮,死在了倒塌下来的房屋里。可老天爷又雪上加霜,把他们的一对儿女压在了同一块预制板下面。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旁人焦急地说着。元妮的一句老天爷,你个王八蛋让坐在荧屏之外的我能深深地感觉到一个母亲的无助、绝望,她何尝不想两个都救,可现在总是逼迫她做出选择。
23秒,地震,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完整,破坏了一份平静的美好。
本片中的方登(小蒋依依饰,大张静初饰)是姐姐,凡事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让着弟弟。当妈妈选择了弟弟没有选择她时,方登小声地喊了一句:妈,救我。从死人堆里奇迹般活过来的小方登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她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要老让着弟弟,她恨妈妈没有选择救她,这件事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一度让她的养父母以为她是个哑巴。她强迫自己忘记,可她发现怎么也甩不掉。长大之后的求学,意外怀孕,种种方面表明方登都有着与其他女孩不一样的特质。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深深地刺痛着她内心深处那一方,在汶川她看到了一位母亲为了解放军的安全不惜截去自己女儿的腿,她,哭了。偶然遇见自己的亲生弟弟(李晨饰),进而她跟随弟弟回到了母亲的家,这一路她走了三十二年。
三十二年的时光让女儿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开头天空颜色的突变为下面灾难的发生做了铺垫;在方登方达的小时候妈妈把仅有的西红柿给了弟弟与影片结束妈妈给方登准备了一盆的西红柿形成呼应;为了丈夫和女儿找到回家的路一直从未搬家等等等。细节的刻画,我看到了元妮这三十二年并不好过,她没有选择再婚,一个人独自抚养方达,也一直活着深深地思念与愧疚之中。当元妮看到方达的那一刻,她跪下了,说:你是鬼啊还是人呐,这么多年咋不知道联系我呢?元妮这三十二年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也在这一刻释然。甚至一度接受不了,她心心念念的女儿奇迹般地站在了自己面前。
与其他点评犀利的影评相比,我的顶多算观后感。但是我愿意把我看到的与大家分享。本片也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唐山大地震死去的人们,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时间有把记忆抹去的功能,但我们自己也要有意识去铭记那些属于中国人的历史。
没了,才知道没了。愿我们每一个都能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二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二

宁静的唐山上空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炸雷,闪耀着疯狂刺眼的蓝光。紧接着是天塌地陷,山崩地裂,一座安详熟睡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眼前顿现一片落寂的开阔。废墟下的人在呻吟,废墟上的人在哀吼。

短短23秒的地震,使元妮的一家四口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人。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在了两头。可救援人员发现石板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的回答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两个只能选择一个。

老天爷,你个王八蛋!无奈母亲喊出了令人撕心裂肺怒吼!那声音让人心酸心碎,让人潸然泪下。

从小女孩听到妈妈说救弟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眼泪就流了下来,嘴里还喊着妈妈,这部影片最感人,最令人深思的思考就开始了,我认为电影的主题就正式进入观众的思维。很震撼,很令人回味和深思。

贯穿整个影片的是如何演绎亲情之间在生死考验中人性变幻,亲人永远是亲人,相隔32年才能缓解母与子心里的隔膜,达到相互理解。

看到小女孩的眼泪流下来,以前的天真活泼,已经离她远去了,接下来就是注定一生的思想挣扎。考验亲情的事情发生在生死离别之中,尤其是活着的人之间的感情纠结,不论年龄大小心里上都要承受一定的打击,以后会深深影响其一生的命运。

事情发生往往都在一瞬间,注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母亲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独过32年,不想改变任何环境。思维停留在对丈夫的留恋,对女儿的悔恨中,永远活在分开的记忆中。女儿在小小的记忆中留下一辈子难以忘却的母亲的抉择,为什么不选择我,这让她非常珍惜生命,哪怕失去了美好的爱情。感情纠结贯穿整个影片,每个观众都沉寂在心里和现实的考验中,其实这感情纠结谁都把握不了,只看命运如何安排。

多少人,多少幸福被抢夺,多少生活在一瞬间被埋没,一切变沉默......其实痛苦在每个人心中挣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这种感情,亲情,爱情的变故,不管是在地震,洪水......还是在日常生活变故中生离死别,这种感情的考验都痛彻心扉的。经历过的人,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天灾人祸,我们没法避免,但人生的抉择却能够掌握,难道除了遇到天灾才能考验我们感情吗?不是,该你所爱要在平时尽心尽力去爱,尽力的用心付出。父母不在我们身边,你是否常常给父母电话,是否问寒问暖,敬一份孝心呢。这部电影关键唤醒人们的良知,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实感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要懂的去培养,去爱护。一旦意外发生,要遗憾一辈子的。

父母情是天下最真的感情,电影把人性演绎的很透彻,母亲刻画很到位,表现了一位母亲在经历大悲之后,所有的感情起伏,甚至给女儿下跪道歉,看到这一刻,我向全世界伟大的母亲致敬,母爱伟大!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奉献给儿女的是一生。任何母亲都这样。所以年轻的一代都必须看看这部影片,感受一下父母情,平时父母是悄悄的关心我们,不奢求任何回报,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心里感受不到深刻。通过这部电影的观赏,让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一下,要多多关心一下身边爱你的人。

许多爱是需要交换的,惟有母爱永远没有条件。

许多爱是需要回报的,惟有母爱永远只是付出。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谢谢,所有给我这次灵魂洗礼的人们,谢谢领导的安排,谢谢冯小刚导演!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志国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观电影唐山大地震有感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能让你掉眼泪的片子肯定是大片,但未必是经典。

这部片子唯一的主题就是催泪,为了催泪,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奇迹,为了催泪,每个人的人性都要经受生死考验。

我也得恭喜徐帆演出人生最倪萍式角色,一标准催泪弹,整整按摩了你的泪腺150分钟,至于其它演员,也都比着谁更能让你流泪,那就男人女人哭吧哭吧都不是罪,你流下眼泪,我算算票房,都是一场娱乐而已。

我得承认著名贺岁喜剧片导演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把我给弄哭了,我得承认自从做了父亲后,我对母子离别这样的感情戏缺乏足够的免疫力,这也是我给片子四星的理由。太多中国电影不能让我哭也不能让我笑,更别说思考了。

在中国的导演能让我笑又让我哭的,还就是冯小刚这家伙,为这事我还粉了他围脖,顺便为他和孙海英的嘴仗煽风点火,这当然是冯导喜欢看到的事情。

要说张艺谋曾经也很不错,可是他也没做到让我哭让我笑,不过我得承认他时不时能震撼下我的眼球,比如最近的2008奥运会,当然《三枪拍案惊奇》也让我很掉眼球。据说马上要出来的《山楂树之恋》很不错。

不过放心,经典大片永远是灾难主题的多,悲剧在情感上的震撼胜过喜剧,生死在人性上的深度胜过初恋。张艺谋不管怎么选静秋,只怕还是要输给(张)静初。

但要说冯小刚就此脱胎换骨成为一流大导演,我还是有点保留意见。真让我觉得有点遗憾,《唐山大地震》这么好的题材,全部拍成催泪弹,至于特效,见惯了好莱坞的灾难片,咱们中国人就别谈特效这个事了,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假,适合忽悠上世纪末的没见过世面的群众。

中国人玩大片还是得要么玩笑点,要么玩哭点,可是这片子哭点也忒多了点,到最后你就明白冯小刚拍什么片子本质路数都是一样的,原来是5分钟来一笑点,现在是5分钟来一哭点。

影片一开场就是地震后生死离别的煽情戏,然后是奶奶和母亲之间的儿子争夺,这边是孤儿寡母的艰难生活,那边是养父养母的无奈人生,等孩子大了,这边是身残志坚的创业致富,那边是未婚先孕退学养女,再之后这边是婆媳冲突,那边是父女重逢,(观后感 )到最后还没忘了把汶川大地震给带上,来一场姐弟偶遇,再续前缘,母女心结打开,皆大欢喜。

从头到尾,催泪到底,我想冯小刚就差说:这片子你他妈的看了不哭你就不是人。

这种片子当然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喜欢,我们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这么多年了,总是难得拍出一部让人能笑的电影,更难拍出一部让人能哭的电影,我们总是在拍一些苦大仇深一脸正气的电影,我们把这个叫主旋律,以致我们现在都以为拍出一部电影能让人哭,能让人笑一定是好电影。

这多让我想起《妈妈再爱我一次》,当年也是电影院大叔阿姨们哭成一片,不哭的大多是人生体验不够丰富,表情控制力空前叛逆的不大不小少年郎,事过多年现在可没有人会说催泪弹《妈妈再爱我一次》是电影史上的经典。

我不是贬低冯导的能力,在中国这个现实环境,一名商业片导演要特别注意地做足主旋律功课,冯导能把片子拍到这个地步不容易,至少把这种灾难片上把视角从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伟大政府光辉业绩转移到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角度,这总归是一个进步。

都说徐虹演母亲演得好,最后那一幕跪求道歉情感迸发,我觉得陈道明坐在沙发上的一拍:这么多年你都到哪儿去了啊?也力度惊人,仔细一想,其实两个老人说的意思大同小异。

我总觉得一个经典大片,不能只让你掉眼泪,不能只让你看见生活中善良的一面,还得让你看见人性的千百面,现实的千百面,这才是深度,这才是来自真实中的艺术拔高。《唐山大地震》挖掘的全是人性善良的一面,最糟糕的矛盾也不过是理解不理解的问题。

值得参考!《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


观赏一部影片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观后感是我们在欣赏完一部作品之后引发的一些思考。每次欣赏完一部作品之后,脑海中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的意思。值得收藏点赞的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参考!《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本来不愿去看的,我向来不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太残酷,太纠结。只是为了陪相公。

但是,看到一半,我突然很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片子。

它让我对亲情与爱情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影片运用了对比,很强烈地表现了两代人对亲情和爱情的不同认识。

第一组对比,是大强和元妮的爱情与方登和杨志的爱情作对比。大强舍弃自己救下妻子的命,杨志导致方登怀孕然后不负责任,两个男人,两段爱情;元妮为大强终身寡居,方登放弃杨志也要生下孩子,两个女人,两种执着。与上一辈生死相许的爱情相比,方登与杨志的爱情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杨志一出场,可以说是非常华丽丽,我听见周围的女生爆发出一阵尖叫,可是帅有什么用,还是始乱终弃。我记得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对我相公说了一句话,“我真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电影”。这场可笑的爱情冷却了我对大学里爱情的期待,不好意思,我直说了,我对大学里的爱情是有期待的。但是,方登的遭遇使我冷静了下来,恢复了理智。并不是说我对大学爱情失望了,只不过我会更谨慎,不要迷恋于表面的光华,免得到时候受伤的还是自己。

第二组对比,是小辈对长辈的亲情和长辈对小辈的亲情作对比。养父对方登有万分担心与牵挂,方登却不辞而别。虽然方登说自己没脸回家,可是,她也该想到,她的不辞而别会给爱她的养父带来多大的伤害。面对困难时,父母更希望孩子和他们站在一起,而不是独自逃避。亲人之间,信任必不可少。还有更重要的是元妮和方登之间的亲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元妮放弃女儿的那一刻,“心碎得像渣儿一样了”,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在重男轻女思想长期的影响下,她只能保儿子,但凡有一点办法,她都不会放弃女儿。后来,元妮心中始终存有愧疚,每年都给方登买一套课本,像儿子一样待她。方登却始终心怀愤恨,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躺在废墟里的时候,毕竟是她妈妈亲手断送了她生的希望,但是后来她还是活了下来,她有32年时间去理解自己母亲,可是恨蒙蔽了她的双眼。32年,方登被仇恨锁住,元妮被愧疚锁住,她们都没有解脱。扫墓那一刻的拥抱,让两颗疲惫不堪的心,都得到了解脱。

记得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我的印象很深刻。都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可是等到我们真的明白失去的含义,却是真的失去,不可挽回了。现在我还年轻,不知道失去的含义,但从此以后,我会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人。要上大学了,虽然嘴硬说不想家,但我知道这也仅仅是嘴硬而已,以后,我会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无论走到哪里,父母都是最关心你的人。记得爸爸说过,只有父母才是不计后果不计代价关心你的人。是的,我明白了,看完电影更明白了。

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羞愧,看《唐山大地震》,我一滴眼泪没流,最多也只是热泪盈眶。记得冯小刚说过,看《唐》不哭的人,都是没人性的人。我不知道是我没人性,还是我的眼眶宽广,抑或我的眼泪太倔强……

写了这么多,也不知写的是什么,胡言乱语,抒发下观后感而已。

最后说一句,《唐山大地震》,真的值得一看。

【参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二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每次看完一部作品后,都会深深被演员的演技所折服。写观后感可以把自己欣赏作品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有关作品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参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山大地震》终于看了,看了,也哭了,心头压着一块石头,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忍着眼泪抑制着自己别哭出声来,可是影院里四处却传来了缀泣声,便无法按耐自己,眼泪就这样夺眶而出,没有什么可以比这眼泪更能真实的表达我的心情,电影是修饰的艺术,悲情更能打动人们,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方登(张静初饰演)嫉恨了32年,想想人性在这其中能占据多大的位置,灾难带给我们的死亡和肢体的残缺,可人性带来的却是心底里的痛彻不可见的悲楚。

想想活着多好,看看那些面临灾难来时人们惊恐万状,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无力挽救自己的家人,这种心灵的伤疤让元妮(徐帆饰演)痛苦了半生,也不能摆脱自责,在那种束手无策的抉择里,我们又能怎样替元妮做决断呢,只能说命运捉弄人,但我们相信和坚定的认为她是一个好妈妈,一个伟大的妈妈。

从历史层面上来看,导演忽略了很多历史背景,穿梭时空时光飞逝,转眼很多年就过去了,交代史实并不完美,我们无法把这个片子定性为史诗般的电影,影片所表达的只是人们在活着的今天多多珍惜我们的生活和爱,天是蓝的,水是蓝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忘记你身边所有真善美,这个社会才能更美、更和谐。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最后成了一个催情掉泪的故事了,确实有点失去了本身的分量,而不能成为扛鼎之作,这是这部片子一个很大的硬伤和遗憾。但是恢弘的特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刻,还原了那个让人痛不欲生的23秒,让我们不再遗忘那段历史,缅怀那些在灾难中经历苦难的人们,这部片子中的每个演员的演绎功底都是相当的了得,每个角色表现的都近乎完美传神,让我们看故事情节同时,也感受到了演员表演的到位。如果再让我回转去看那段历史,我愿每一位逝者如秋叶般静美,生者如夏花般灿烂!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那一天,动物们表现的与平常大不一样,尤其是蜻蜓,遍地都是,到处乱飞,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灾难来临的前兆。

夜晚,一阵巨大的轰隆声把沉浸在美梦中的人们惊醒了。大地剧烈震动起来,天边一片紫色,这时候,人们才明白是地震了!方登、方达姐弟俩被压在废墟下,他们的爸爸为了救妈妈而牺牲了。人们发现方登、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的两端。只能选择救一个,可是他们的妈妈一个也不想放弃,两个孩子都想救,但是余震又来了,没有时间再考虑了,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被压在水泥板下说不出话的姐姐清楚地听到了妈妈的选择,心都快碎了。弟弟得救了,妈妈也以为姐姐不在了,可是姐姐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后来,姐姐方登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姐弟俩一天天地长大,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们参加了唐山的志愿者救援队,这才相会、相认……看这部影片时,我哭了很多次,真是太感人了!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也明白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篇二:《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

电影主要演了1976年在我国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的大地震,地震仅仅23秒,一个繁荣的城市灰飞烟灭,一片废墟。有一对双胞胎姐弟被压在同一块楼板的两端,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条件下,救出其中一位,另一位就会被压死。在大家的催促下,痛苦的妈妈选择了救弟弟,放弃姐姐,妈妈的话被压在石板下的姐姐听到了,她伤心的哭了,她也恨她的妈妈。弟弟得救了,却失去了一只胳膊,而他的姐姐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20年后姐姐考上了医科大,弟弟也从一个蹬三轮的车夫干到了一家公司的老总。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参加了救援队,在地震现场姐姐感受到了,在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的微小,他彻底理解了母亲。在救援中他和弟弟相知相识了。他们一起来看妈妈,32年的风霜换来了母女重逢,年迈的妈妈跪在女儿面前请求女儿原谅她,母女抱头痛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天灾是多么的无情,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理解父母好好学习。

篇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前几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部影片,叫《唐山大地震》。电影用特技把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搬上银屏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短短的23秒钟地震,却令24万同胞永远的离开,震撼人心的场面,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流下感动的眼泪。

1976年的某一个晚上,整个唐山都进入了梦乡。突然,大地颤动起来,房屋开始倒塌。山崩地裂。人们在惊恐中被吓醒,然后在落下的墙砖,崩裂地面的街道上逃窜,哭声、喊声、尖叫声汇成一片。人在灾难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只能哭喊着盲目地奔逃,也不知前面是生路还是死路。幸运的人逃了出来,而不幸的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世界。女主角是幸运的,克对于她来说也是不幸的。她的丈夫被空中掉下的断墙给砸死了,她的儿女也被压在了同一块房板下。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但却只能就一个孩子,女主角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两个都要救!”救援人员告诉她,如果再犹豫不决,她的两个孩子都会离开。万般无奈下,她选择了还能发出微弱声音存活率较高的弟弟,可她不知道的是姐姐也活了下来。几十年后,唐山的废墟上盖起了一座座繁华的大楼,而那对分离的命运多桀的母女也在2008年重逢。

我一边观看影片,泪水一边在眼眶中打转。女主角为失去丈夫和女儿而时时悲痛欲绝,但她为了幸存的儿子,没有工作过的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坚强的挺了过来。她的儿子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右手,可他身残

志坚成为企业老板。她的女儿更是经受了重重打击,被母亲“遗弃”,失恋,独自生下小孩抚养,可她也以坚强的意志扛住了一切的磨难。主人翁这一家其实就是灾难中幸存下来唐山人的缩影。现在繁华热闹的唐山就是唐山人涅盘后的重生。

从这部影片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幸存者们的坚强的品质。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力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创造了唐山现在的奇迹。只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希望大家也去影院感受一下唐山人的坚强品质。

篇四:《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

救援者只有潜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应对母亲放下自我的心灵创伤。那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应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向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那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

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构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主角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主角一齐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我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潜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能够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此刻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应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应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持续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职责。

篇五:《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继《阿凡达》后大半年没去看电影了,不过确实也没听说啥好片子值得去看,这次听说《唐山大地震》反响不错,碰巧又遇上影院团购优惠,就和老公一起去了。

之前已经在新闻里听说这部影片让纸巾销量很好,所以提前有所准备,确实,让我很震撼!

影片以普通一家人的生活为情节主线展开。恩爱的夫妻,漂亮机灵的孩子,姐姐护着弟弟,丈夫养活着妻儿,平淡但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这天,被一场地震毁灭了。

一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倒屋塌的呼号声中,人真的如草芥般无奈,像被猎杀的兽,一个个倒下。

看到孩子被困在房间里,无助的喊着妈妈,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男主人公不由分说的把女人拦住了,自己冲到前头救孩子,结果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一块水泥板两头,是两个孩子,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个叫决定吗?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埋在废墟下的女儿一行眼泪流下来,恨、委屈、绝望……充斥着这个才几岁的孩子,不巧的是,她偏偏没死,而且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孩子真的伤心了,以至于之后她宁愿装失忆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其实她是在逃避自己,因为她接受不了母亲那一刻的决定。

妈妈带着缺了一只胳膊的儿子重新开始生活,懂事的儿子离了学校一样成才。母亲绝不再嫁,她说:谁能拿命来对我好?其实在这点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没有在身边,在心里活着足已,比一些人还活着,但在自己心里跟个死人无异的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跟随了元妮32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都无法修补啊。

2008年汶川地震,姐弟俩一同参与救援时候重逢,俩人一同回家看母亲。

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这个当初地震之前给儿子吃而没分给女儿的西红柿,整整压了母亲32年。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

也许是自己当了母亲,看不得孩子受苦,特别是看到小女孩受难时更受不了,可能因为自己有女儿的缘故的吧,登被压在水泥板下听到妈妈说“救弟弟”那行无声的泪,汶川地震那个被锯腿的小女孩,感同深受,那种痛真是痛彻心扉啊。

真情,大爱,人性,亲情

看过这部片子,就觉得活着就好,能和亲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相信《《唐山大地震》(读后感参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唐山大地震观看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