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优质范文)。

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读书是一种形式,读后感才是学到的实质。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念的奇迹读后感(优质范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最近越来越发现我是一个容易被情绪主导的人: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m.dhb100.com/

今天一天没看书,就会很焦虑---玩本来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想到没学习,连玩也不香了;

现在正在忙,突然小满不停的叫我,就会很烦躁---小朋友和妈妈的互动本来是有爱的,因为自己的心烦气躁,也带给了小朋友低气压;

心里有事儿牵挂,但要陪着小满玩游戏,就会觉得小孩子的游戏无聊,很浪费时间---父母的陪伴本是孩子的正常需求,因为自己的心不在焉,孩子也未必可以真正玩得开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我的这些时刻,或者说有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时刻:手上做着一件事儿,心里想着另外一件事儿,想要进入忘我境界,真是很难,而事后总是陷入反省和自责,结果就是哪件事情也没有做到心中的完美~

今天听了《正念的奇迹》后,突然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正念的奇迹》是一行禅师写给好友的一封长信,书中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念的奇迹。

什么是正念呢,举个例子,在我们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和动作,这就是正念。

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就是正念,洗碗就是洗碗,不要想着接下来我要去看一部什么样的电视剧;陪伴孩子就是陪伴孩子,不要想着接下来我要去处理什么工作;工作的时候就专注于工作,不要想着工作结束后,我要去怎么放松;专注于此时此刻,才能让我们每天的时间真的充实,每天的生活真的美好,而不是每件事情都是应付差事。

当然,随时都能觉知自己真的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生气时知道自己在生气,焦虑时知道自己在焦虑,开心时知道自己在开心,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但人生是场修行,愿意为之而努力才能过得轻安喜乐。

之前听到佛法呀,觉知啊,总觉得是骗人的,但是看心理学的书籍越多,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浅薄,真正得道之人不会被欲望折磨,不会被心事烦扰,不会被他人掌控,也不会被情绪所左右。然人生之路很长,吾辈仍需继续努力。

希望你和我都能让自己的内心平和,生活轻安喜乐。

正念,什么是正念呢?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一行禅师说,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可能直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行禅师举了很多反例,例如当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如果脑子里全是上午即将进行的会议、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可能连路上出现了哪些东西都不知道,更体会不到沿途美丽的风景。

现在社会节奏很快,手机接触的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各个公众号短视频都想抢夺大家的注意力。有时候在上网,原本明明是打开网页准备搜索某个问题,却突然间被弹出来的各种信息不知道带到哪里去了,结果本来是查找资料,最后搞了半天刷了几个新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心思散乱的状态,也就是没有正念的状态。

一行禅师说: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一行禅师举了洗碗的例子来解释正念,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当然包括我,对于洗碗这件事情都是深恶痛绝,把碗扔进池子里就再也不想看它一眼了,尤其是当洗碗任务是“被指派”的时候,心里就更加抵触。一行禅师说,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而将洗碗视作令人厌恶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确切的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身体在洗碗,心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完全体会不到生活的真谛。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的事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不属于自己。

要感受当下,最简单直白的方法,是从呼吸开始练习。人的呼吸方式,与他如何回应周遭世界,存在着某种关联。当我们因为工作烦躁而情绪紧张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混乱,当我们心境平和时,呼吸会变得平静而稳定。反过来,用练习呼吸的方法,也可以控制情绪,当我们遇到突发状况时,保持正念的深呼吸三次,就能初步平复紧张的情绪。

书中还提到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念日,对于当下社会也许有点奢侈。这一天你要试着做自己的主人,忘掉其他天要做的工作,不要安排任何聚会,或接待任何朋友来访。只做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打扫房子、做饭、洗衣服、清扫灰尘;一旦房子整洁干净,东西也都各归其位,就慢动作洗个澡;之后,准备泡茶、喝茶。下午时候出去散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练习保持正念的呼吸;傍晚时给自己准备清淡的一餐;晚上,可以读读书,或者安静的听一会音乐;睡前不再读任何书,不再让大脑接受新信息,而是要彻底的放松五到十分钟。通过这一天真正认识生活,感受正念。

读了《正念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事,现在陪伴的人是最重要的人,现在拥有的当下是我们唯一可以掌控的时光,守护当下,勇敢前行。(陈文东)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编辑推荐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优质范文)


每到年底,我都会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呼吸困难。这时候读一本淡淡的书再合适不过了。只需一个下午,安安静静地品一品世上其他人的生活。回头再看自己的日子,便从容了许多,呼吸也顺畅了。《阿勒泰的角落》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李娟生活在新疆,她以自然笔调记录日常点滴趣事,向读者展示了阿勒泰地区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www.dhb100.com

李娟一家到达阿勒泰的第一站是喀吾图,在喀吾图开了一家裁缝店,之后又转行开杂货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李娟一家跟随牧民在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迁徙,流动的生活让她走遍阿勒泰的各个角落,见识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式各样的人和事。

经历了多次银行贷款的我在看到《喀吾图奇怪的银行》一文时简直惊掉了下巴。喀吾图的银行一年到头都冷冷清清的,可是到了农业贷款发放那两天却热闹非凡。几百公里以外的老乡也赶来了,当地人对“贷款”这一概念的认知模糊到居然以为那就是国家发给大家随便用的钱。“难道不想还了吗?”当地人回答:“为什么不还?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还嘛。”而李娟家也贷了三千元,之后行长调走,从没人找上门来提这事,李娟家又搬了很多次家,过了很久都没还。最后那个银行的一个工作人员到夏牧场走亲戚,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不小心撞到了李娟家,才终于还上了。

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非常口语化。叶尔保拉提一家、河边洗衣服的时光、外婆的早饭、补鞋子的人,这些都是她平日里见到的人,写他们的故事时也就直接把现实对白写进来。在《尔沙和他的冬窝子》中,描写“尔沙讲起汉话来,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起码隔着三个逗号的停顿”,李娟就真的用了三个逗号,尔沙说话时憨厚的样子立刻出现在眼前。

在李娟的文字里,世界很静很静,时间很长很长,而人很小很小。她一个小小的人在用心感悟这片土地,本是厚重、贫瘠、苍凉的生活,李娟和她的家人却过得温暖、丰盈与喜悦。我不由得想到了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李娟就是那颗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却丝毫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感受生活,自豪地盛开着。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优质范文)


教师要干好教育事业,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而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师德的十六字箴言“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其中,林崇德先生认为师德的核心就是师魂,是指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这里我想穿插一个发生在班里的小故事,上学期一次课间,班里有个小男孩小曦在跑动中不小心把小浩的眼镜给撞碎了,小浩被撞痛了,流了眼泪,加上近视度数深,虽然安排坐的是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当时,我马上联系了小曦的妈妈,跟她说了当时的情况,没想到这位妈妈听完,第一反应是关心小浩有没有撞痛,眼睛受伤了没有。我从小曦妈妈身上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正因为家长有这样的态度,整个事情处理非常的顺利和圆满。处理好这件事,我就在班级群里夸赞了这个妈妈,并分享了这样一句话“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我觉得小曦妈妈对于小浩的爱是无私的,是一种大爱。作为教师,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对于学生的爱并不是出于血缘关系,但只要我们付出了真情,学生肯定能够体会到,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m.dhb100.com/

人心换人心,可能这会是咱们这辈子做过最划算最值得的“感情投资”,而这其中最受益的应该就是班主任了。说起班主任,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职责可以归纳为:一是班级德育工作,二是协调各科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素质,四是班级日常管理,五是指导课外活动,六是联系家庭和社会教育。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关键在于“出主意、用干部”。组织建立好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能促使良好的常规和班风的形成。想要当好班主任,那可得使真功夫,软的硬的都要讲究,红脸白脸都要扮演。对学生做教育工作,可能是晓之以理,也可能是动之以情,或是持之以恒,或是执之以行,“十八般武艺”是样样精通,“三十六计”是信手拈来。所以,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绝对是一名相当高明的建筑师,他以人格塑人格,以心灵铸心灵。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来扶持。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要热爱,就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科研,关心爱护学生,散发自己一点点的微光,尽力为学生指引方向。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优质范文)


前些天在读《历史的教训》时,看到了一句话“政治上的宽宏大量往往是最为明智的,一个伟大的帝国与狭隘的心胸合在一起就糟了。”突然让我想起了特朗普与纳瓦罗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在美国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度里,纽曼式教育与洪堡式教育蓬勃发展,兼容并包,培育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人才。但或许是历史原因,在美国的社会中也不乏充斥着宣扬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头脑封闭”的人。

在《历史的教训》一书中,作者其中的一个思路是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人类的本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何演绎的。他认为一些最基本的冲突,诸如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等截然不同的两方是不可能用谈判来解决的,而且在被延长的谈判期间,颠覆活动仍会继续进行。这一说法像极了如今的中美贸易谈判,一边喊着贸易谈判,一边早已挥舞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看似是一个精明商人的谈判艺术,实则在各方面,尤其是科技领域限制中国的发展,并逐渐撕破了那丑陋的嘴脸。

作者曾说过人类是竞争性动物,国家有着与人类一样的贪婪、争强好胜、以及对食物、土地、资源与霸权的欲望,却缺少像人类一样的自我约束,国家和人类一样会优胜略汰,并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例子。但作者也曾表达了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竞争中,可以不按历史的常规来办事,而是可以尝试一种新的途径。尊重彼此的文明以及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理解彼此想发展各自的制度并希望不被攻击的渴望,相信每一种制度都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彼此都带着全部的真诚与信任一起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在相互合作与和平中共存。在历史的画卷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留下丰功伟业。

中美贸易战表面上是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的争端,实则是中西方文明的冲突,也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制约。尽管我们一再强调永不称霸,并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但西方一些“头脑封闭”的人不愿意与我们一起开辟一条历史新途径。他们一些人甚至根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不相信两种制度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包容彼此,相互取长,共同生存。而满脑子的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只会将人们带到历史的旋涡中,周而复始,走不出历史的怪圈。

那些零和博弈的人看似是读懂了历史,透彻了人性,但历史给人最大的教训便是人们很少能真正的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在读懂历史、了解人性后,如何用智慧去发挥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并遏制人性中恶的一面,摒弃类似的零和博弈岂不更好?

历史,历史是什么?历史何以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历史真实吗?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历史的教训》,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

2024年初次阅读时,不足10万字薄薄一书,却给人以浩瀚无垠、胸怀天下、驰纵古今的感觉,颇为震撼。历经5年的沉淀,书中内容早已忘却,唯“历史是个怪胎”这句话,在脑海里随岁月浸蚀反而镌刻的愈加深透。

“历史是个怪胎”。胎儿,无论怪与不怪,总归是有母亲的。那谁会是历史的“母亲”呢?我想,大概是人类吧!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想来不会再有什么生物去关心历史。历史,因人类而存在。

至于历史是如何诞生的?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历史,一千个人脑子里就有一千个历史,六十亿人脑子里就有六十亿个历史。历史,也许只是人类记忆的合集。而记忆,却是人们自以为可靠的最不可靠的东西。每个人都像一台具有独立算法的电脑,一切信息凡经此电脑输出,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改变。即便电脑的输入与输出误差为零,我们仍然无法完全透析历史事件中每个人的真实想法,我们可以记下一句话,却不能准确揭示说这句话的人的真实用心。就拿莎士比亚“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看,他说这话的原因、语境、用意、情绪、对象等等,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会推导出不一样的结论。

这有些“不可知论”的腔调,但事实如此:逝去的永远残缺,逝去的永不再现,逝去的永无真相。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逝去的历史难道不比树叶和河流更复杂吗?正如作者所说:“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历史,只是人类生出的一个“怪胎”。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者宗教偏见所曲解。

人类为什么要生出这个“怪胎”,而且在明知是“怪胎”的前提下。这有些反常,明知是畸形儿还要生,除非它有用。人身上那点事儿,往根里刨,跳不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基因里衍生出的实用主义倾向。有人说“哲学无用”,也真不过脑子。难道人们会以为,一个无用的学问人类会让它存在几千年?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合理的范畴很广,一定程度上,存在即有用。

历史这个“怪胎”有什么用呢?魏征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我以为,历史的作用,一个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探寻自己从哪里来,以求真实的了解人类本身及发展历程;一个是以史为鉴,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任谁也不愿意踩着自己的失败攀登,最好的办法是把别人的失败当作垫脚石,我们想要的只是成功。这两点,决定了历史的真实性与借鉴性。当然,真实不一定有借鉴,有借鉴不一定真实。在人们心里,《三国演义》就是历史,至于它到底是否真实,无关紧要,还原历史真相是历史学家的事。

5年前的阅读,在思想里留下如此印记,大多于“历史是个怪胎”发酵而出。5年后重温之下,书内的观点更加发人深省,书外的情景令人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了杜兰特夫妇,一对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一边环游世界,一边著书立说,历时50年,完成了1000万字的《世界文明史》。他们的一生,站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塔顶,将大千世界集于一点,以一点辐射万千,俯仰天地,纵横古今,映照未来,如此度过,好不畅快!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世界文明史》,杜兰特夫妇将其浓缩提炼,用10万字提纲挈领的勾勒了对人类历史的总体思考,这就是《历史的教训》。书中的“历史”,宛如失散已久的孩子,父母与其相认时,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反复打量、回忆思索,一点一点的观察和确认。全书13个章节,杜兰特夫妇以哲学家的智慧、历史学家的底蕴和文学家的笔法,全面阐述了“历史”与他的一群“伙伴”的关系和经历,这群“伙伴”里有地球、生物学、种族、性格、道德、宗教、经济、社会主义、政府以及战争,他们几千年来一起成长,彼此交融,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人类文明。

“历史”与“地球”交往时,他发现了宇宙的浩瀚,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和渺小,从此学会了谦逊。

陪伴在“生物学”老爷爷身边时,“历史”知道了“自己只是生物学的一个片段:人类的生命是陆地和海洋生命沧桑变化的一部分。”老爷爷给他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生命即是竞争”,食物充足时竞争是和平的,食物匮乏时竞争是暴力的,现在的人们在法律的规则下竞争,可无论什么时候,竞争从未停止。老爷爷还回答了“历史”关于自由、平等以及善恶的疑问,他讲起了“生命即是选择”的故事,亿万年里,没有平等,没有善恶,有的只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虽然不愿意相信,可“历史”回忆了自己出生以来的日子,“好人不长命、恶人享天年”的事情比比皆是,除了死亡那家伙比较公平以外,财富、法律、教育、医疗等都是各有所爱、充满私心,这样看来老爷爷真没有撒谎。

自由和平等是永恒的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方取胜,另一方即会死亡。

只有经济才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人,才会渴求平等;只有那些才智高超的人,才会渴望自由;最终的结果总是智力更超群的人得偿所愿。

认识“种族”这个朋友后,“历史”发现这个家伙的眼里五彩斑斓,他尤其喜欢雅利安人。可在历史眼里,根本没有肤色、眼睛、头发的区别,人们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又受到文明的影响和制约,有的甚至被文明控制了“灵魂”。为这件事,“历史”还被种族讥讽为色盲。

与“性格”接触久了,“历史”做了一张“性格元素表”,从本能、习惯、情绪3个方面对“性格”做了比对分析,试图证明人性的构成是社会的基础,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其中,他对于见到的“伟人”“英雄”“天才”特别感兴趣,甚至认为“自己(历史)大体上是这些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对于冲突中老年人的保守与年轻人的激进,他倒是认为二者皆是必要的,正因为对抗才激发了生命的张力、活力、创造力。在肯定“伟人”“英雄”等精英群体的价值和贡献这件事上,引发了人们诸多的不满和抗议,不过“历史”觉得“管他呢,我自说自话,也没让别人相信”。

伟人既是无数原因的结果,也会产生无穷无尽的

说起“道德”这个朋友,“历史”觉得大家认为他“易变”是一种误解,没有看到漫长时光中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在这个问题上,“历史”是有发言权的,他看到道德规范的不同,只是在不断适应自己(历史)和环境的条件。比如,现在人们认为男人好斗、残暴、贪婪和好色是罪恶,可在远古狩猎阶段,这些都是出色男人的品质,好斗残暴能够战胜野兽,贪婪疯狂进食是为了保持体力,好色而拥有几个女人是为了繁衍需要。“历史”提醒我们,“罪恶在每一个时代都曾蓬勃发展”“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沦丧,与英国复辟时代相比,只有种类上的差别,没有程度上的不同。”看来,道德好像环境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实,什么树结什么果。

男人的罪恶可能是他崛起时的遗迹,而不是他堕落时留下的耻辱标记。

“宗教”,是“历史”最神秘的一位朋友。几千年里,他始终不遗余力地给予人们精神慰藉,尤其是对那些不幸的人、受难者来说,赋予了他们生存的意义和尊严。说起这事,“历史”很是感慨,只要“宗教”存在的地方,人们对苦难就有着极大的忍耐力,甚至牺牲生命也成了神圣的事情,这一点连“生物学”老爷爷也百思不得其解。回忆起来,“宗教”第一次出现,还是“恐惧”这个家伙邀请来的,只不过他俩闹掰了。“宗教”的命运挺曲折,起先与“哲学”的关系分分合合、发展成水火不融,内部又纠纷不断、多次分家,后来被逐渐壮大的“科学”欺凌鞭打,不过他实在是太强大了,居然有凤凰涅槃、复活重生的技能,这也是其神秘所在。有人说“只要有贫穷,就会有神灵”。

在宗教和哲学之间,没有任何和解的余地,除非哲学家承认他们找不到其他办法来取代教会的道德功能,教会则承认宗教信仰和知识选择的自由。

“历史”所有朋友,“经济”是唯一的女性,她既妩媚妖娆,又惹事生非,“政治”“宗教”“文化”对其争相抢夺,连“生物学”老爷爷也不时眉来眼去。“历史”的回忆里,处处都有“经济”的身影,印象深刻的每一件大事件,总是由她引起。她有时像幸运女神,谁拥有了她,就赢得了一切,连“历史”都感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治钱者治一切”。新时代开启之初,她如交际花一般,辗转于人们之间,渐渐地她情有所衷,只迷恋少数人,将大多数人们抛在脑后,久久不予理睬。每到这时,她就成了红颜祸水,无不引起一场大的动荡,最终必须通过或和平、或暴力的方式得以平复,结果是她又重新回到所有人身边。这样的事情,几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发生一次,“历史”已经见怪不怪。

财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的缓解。就此而论,所有的经济都是这个社会有机体的心脏跳动,财富的集中和强制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缩与扩张运动。

起初,以为“社会主义”是“历史”新结识的朋友,可听“历史”娓娓道来,才知道他们数千年前就已相识,公元前2100年的苏美尔、公元前1750年的巴比伦、公元前343年的勒密王朝,中国历史上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的改革、公元8年后的“王莽改制”、公元1068年后“王安石变法”等等,都有着社会主义的身影,最长一次是13世纪在今天的秘鲁,他驻足大约200多年。听“历史”这么说,我还是有些疑心,担心他认错了人,毕竟脸庞、服饰长得像的人实在不少。说起“社会主义”,自然绕不过他的兄弟“资本主义”,两人也是死对头。“历史”赤裸裸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是财富集中与财富分散历史乐章的一部分。”说到底,兄弟俩终究还是为“经济”这个女人决斗。不过,“历史”神神秘秘的预言:“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东方就是西方,西方就是东方,这一对双胞胎很快就会团聚。”

“政府”,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舵手,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逐浪前行。“历史”对这个朋友还是比较认可的,他曾说过:“每个形式的政府都应予以赞美”。离开了“政府”,人们将无法获得自由,准确点说,因为“政府”建立了规范,人们的自由才得以保证,没有约束的自由是毁灭性的。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下,“政府”会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大致是君主制和民主制。不管何种面孔,“政府”的实质是权力流动和权利分配。正如对待“经济”一样,每当“政府”将人们自愿捐献的权力用于服务少数人时,多数人则会以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将权力收回,重新赋予他们认为公正或对自身有利的政府。说起来,“历史”还是喜欢民主制多一点,认为它对人民热情、友善,给人们的思想、科学、事业以自由。对于革命,他始终有些看法,见不得屠杀、流血、牺牲,在他的心目中,“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唯一真正的革命者,是哲学家和圣人”。这“三个唯一”有些理想化,不过深得我心。

一位犬儒者说过:“你切莫因为无知的数量巨大而崇拜它。”然而,无知也不可能被长久崇拜,因为它会自愿被那些制造舆论的力量所操纵。

“战争”,是历史最不愿意见到,又最常见的一个朋友。在过去有记录的3421年中,只有268年他没有出现。“生物学”老爷爷讲过“适者生存”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是斗争,那国与国之间的生存竞争则是战争,前者是人在觅食,后者是国家在觅食。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可那又怎么样呢?野蛮、残酷、好斗的本性从来没有减少,物质的极大丰富可以满足生存,却永远满足不了人类的欲望。倘若世界上有个绝对实力的仲裁者,或者宗教能够让所有人相信神的存在,“战争”才有可能消亡,否则什么文明、道德、宗教、政治都无法取代“战争”的角色,他是自然赋予的最高裁决方式。

这是杜兰特夫妇讲述的历史的故事,也是他们自己眼中的孩子,这个孩子被认为是“怪胎”。说他怪,真是奇怪,每个看到他的人都描述了不一样的面孔。在这里,圣人有圣人的功德碑,罪犯有罪犯的墓志铭,只要你需要一个理由,就可以挖掘出一堆证据。

历史是我们的孩子,也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她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m.dhb100.com

《骆驼祥子》的读后感(优质范文)


最近,我读了老舍的着作骆驼祥子,从而令我感触良多。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祥子善良淳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经过了三年的艰苦奋斗,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一辆他梦寐以求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了,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取他所有的积蓄,这是他痛苦的开始而已。虎妞假怀孕,逼祥子娶自己。然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最终成了泡影。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让他对生活没有任何祈求和信心。然而,夏太太的诱惑,惹了他一身脏病。让他受伤的心灵来上重重的一击。他变得贪婪,堕落。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他身上许多让人学习的精神。他淳朴,热爱劳动,从不耍小计谋,面对生活,他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的天真,相信只要努力工作,一定会出人头地。可由于祥子当时的社会地位和腐败的社会,最终让祥子变成一个刺儿头,走上堕落的道路,清楚的暴露出社会腐败人们心灵的罪恶。

也许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不同。它们往往存在矛盾,不能调和。社会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理想而改变。

对于祥子,我感到惋惜,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以前他的精神多令人学习,令人赞美,而今日他的堕落,衰败,贪婪,令人唾骂。是谁让他这样的呢?答案当然是社会和个人因素。如果当时的社会不是这样,祥子也不会这样。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高等动物,如果自己的愿望总是无法实现,也会像祥子这样。毕竟能够一生都坚韧不拔,一直追求自己的目标的人少之又少,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得过程,而这一过程必要经历许多挫折。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他的人生就不会是这样。

面对生活,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不能退缩,我们只能向前,努力生活,为自己的目标而活。就算遇到障碍,要坚持,不要放弃自己的目标。(李鑫怡)

《窄门》读后感(优质范文)


纪德的《窄门》读毕,稍感惋惜,我并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多么的伤感,只因这是一个思量深沉的女孩做出的选择。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这份选择郑重而庄严,她虽痛苦却又深感慰藉。俗世怎么可以替她说不值得、说傻、说可惜呢。

阿莉莎深爱杰罗姆,这份爱至真至纯,至柔至韧。似乎她总在退缩,但都是她的牺牲。似乎她消极懦弱,但她什么都知道,且是最用力奔跑的那个。她爱家人,爱杰罗姆,但从不谈占有,她可以将自己压缩到一封信里,然后操持家事,依靠着文学和信仰,在光的背面思念着爱人睡去。

阿莉莎的选择是从何而来?与其哀哀不止,我想先理清楚这个问题。

因放荡的母亲饮泣,是阿莉莎怀抱至真至纯的爱情的开始;感知到妹妹朱丽叶特的暗恋阿莉莎自残似的学着牺牲;而看着朱丽叶特获得的凡人的幸福,让阿莉莎清醒的看到爱情走入婚姻后庸俗的模样。

“我常常觉得,爱情是我拥有过最美妙的东西,我的所有美德都依附于它。它让我腾空超越自己,但若没有你,我会再次跌至平庸之地,回到极寻常的秉性中去。因为抱着与你重逢的期待,在我眼里最险峻的小道也总是最好的。”

万幸又万幸,杰罗姆一览无余的赤诚之心,值得阿莉莎燃烧生命推他入窄门。

只不过在纪德心中,真正入窄门的是他的表姐。他唯有在无尽的缅怀和敬重中执笔一生。

最后,再说点延伸:求之不得的爱和延迟的爱如何解。

“现在,我思忖自己想要的究竟是这种幸福,还是说我想要的是追逐幸福的过程?主啊!别让我拥有很快就能实现的幸福!教会我延迟幸福吧,一直延迟至来到您面前。”

俗人世界里,前者是红白玫瑰化成的朱砂痣和白月光,后者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浓郁。

不过这些都是过程,是被动,是顺其自然或尽力而已。

纪德想描述的,是渴望以凡人之力,将此刻化为永恒。

然非圣贤,故魂飞魄离。阿莉莎安息。

那两个年轻人自幼小时候即存在的互相倾慕,直到他们成年,亦未减退。在分离中,他们用书信抒写着心绪,纸上写满了思念,读着那些文字,也可以感受到他们情感的炽热。但只要相聚,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笨拙,他们的手足无措。仿佛见面抽掉了他们的灵性,使他们的每次相见都狼狈不堪。

当一个人向你回忆起他那疲惫的故事,你听得入迷,为他感动,为他忧伤,为他和她的未成正果的爱情而心痛,也为她的无情而愤愤。然后,你看到了她的回忆后,才发现他的回忆,只是他臆想的故事,而他的过去,充满着自私和偏执。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m.dhb100.com

他来自传统的清教徒家庭,并深受该宗教的洗礼,也有着为它服务一生的决心。他将得到她的爱看作是自己通向上帝的窄门的途径,这应该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苦路。他压抑他的爱,却同时希望得到她的爱,并责备她的保守,埋怨她笃信的上帝。然而,《窄门》并不批判宗教,因为宗教本身是一个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东西,你信它,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也可以选择不信。

因此,抛开对宗教的责备,那么所要责备的,应该是他自己。他克制自己,为了显示自己对宗教的信仰;却又希望她大胆表达自己的爱,为了获得生活的动力。他是自私的,他只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却经常依着感觉偏离航线,反过来希望她来拯救。这是一个爱情萌芽最终死掉的故事,她大他三岁,因而希望能看到他对爱情更大的执着。他爱得不坚定,寄希望于她的主动、她的包容,并对她的退缩而郁郁寡欢、耿耿于怀。

时间在一个人的回忆里是一维的,依着回忆者的节奏,只有前后,没有快慢。在一维的时间里,所有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都是单一的,由回忆者主宰,听故事的旁观者,只能全盘接受。幸好,《窄门》里是两个人的回忆,在最后的部分,她的日记出现了,只讲她的故事,在不确定快慢的时间节奏里,幸好有日记记录日期,向旁观者提供时间的真实节奏。也让旁观者将两个时间交织起来,故事因此瞬间立体起来。他看到的是她对爱情的犹豫,却没有看到她对爱情的担忧;他看到的是自己一腔热忱浇在冰山上,却没看到她多希望他能再坚持一下;他看到自己伤心地离去,却没看到她对他走的决然是多么失望。

《窄门》高超的写作技巧,在于特意制造了两个单一的时间线,又在末尾让读者能够自己去构筑完整的故事,因此这本书至少要看两遍。当初对讲故事的他的同情、怜悯和愤愤不平,立刻转为失望,并由此明白,他在她死后十年依然保持对这份爱情的坚守,是多么地装模做样并不由得对他嗤之以鼻。他的苦行,只是为了提高上帝所要求的德行,以进入窄门。这样如行尸走肉般高尚地活着,永远看不到人世间普通的光,只能活在自己虚无飘渺的黑暗世界里。这好像是对宗教的控诉,然而,这依然不是一本控诉宗教的小说,因为宗教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你信,才有。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喜欢《正念的奇迹读后感(优质范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正念的奇迹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