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失去的梦观看心得

失去的梦观看心得

《代寻失去时光》读后感。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代寻失去时光》读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代寻失去时光》读后感

爱情永远是诗人们歌颂的主题,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李义山“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首首诗词勾勒出爱情的缱绻缠绵,离恨别愁。爱过,方知情重;恨过,方知心痛。爱为何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阐释,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爱情则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从作家亦舒角度看,郎财女貌般的爱情对读者更具吸引力。

“我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女人,我自己双手可以解决生活问题,”这是亦舒《玫瑰的故事》里女子对未婚夫的宣言,女人只有经济上自立,心理上才会独立,这也是《代寻失去时光》中女性角色的基调,自尊、自立、自强。

《代寻失去时光》讲述伍妹在照顾生病的阿姨陈欢时,无意间得知阿姨念念不忘初恋恋人利雅各,于是她瞒着阿姨,开始替阿姨找寻昔日恋人利雅各的故事。我恍惚看见伍妹让人事部同事在网络上开始全世界的人身搜隐;我恍惚听到她的内心独语“为了阿姨,我要找到他”。一次次的安排,总是无缘相见,红尘男女擦肩而过,人海茫茫,他到底在哪里?上天总是在跟我们开玩笑,风车永远旋转,伍妹的资料也被黑客翻转,视乎开始了游戏,你在幕后我在台前,互相转换,牵制对方,当幕后的主角利雅各走上台前,谜团才一一破解。

阿姨陈欢念念不忘的恋人并不是叫利雅各的男人,而是步入人生终点的癌症患者荣家成,正如书封面所言“记忆改写一切,太痛苦去记住的事,我们干脆忘记,剩下的都是微笑”。爱情有时候是盲目的,因为她的笑,你可以开心很久,因为她的恼,你可以忧郁很久。或许陈欢就是将那些不舒服的记忆忽略掉,只记住初恋时,开心的点滴,才造成阴差阳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阴差阳错的记忆,成就了利雅各与伍妹恋情;正是不停地寻找,成就了启叔与陈欢的婚姻,让孤独的人儿紧紧相依,幸福的生活。

人总是在失落时会想起以前的事情,追忆过去的时光,这让我想起电影《情书》,一样是寻找的主题,一样是爱的基调,当樱花飞舞,当百合绽放,悠悠花香沁入心脾,你还会想起初恋时的美好吗?

辛弃疾“众里寻她千百度,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视乎正是这场爱的缩影,落花无意,流水有情,伍妹即是“爱之曲”的导演,又是演员,她在这里,寻找爱,邂逅爱,拥抱爱,在薰衣草的海洋中许下誓言,告诉对方我的眼里只有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爱同行……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失去的一天》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失去的一天》这篇文章,深受启发。
文章讲:双休日,妈妈给九岁的佩佳布置了几个任务,佩佳总是拖拖拉拉的,最后他没有完成妈妈的任务,整天游手好闲而,什么事也没做。妈妈知道后,就领他去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里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想到我自己。平时,我也像佩佳一样,做事总拖拖拉拉,总想着今天的事明天做,最后却一事无成。想改正都很难。若越久越难改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劝诫全天下像佩佳这样的朋友,尽快把这个坏习惯改掉,否则会痛恨终生。
时间是极为可贵的,我们不能无缘无故的白白浪费掉这宝贵的时间。时间就像水流,一去不复返,若失去了这一天,就永远也不会回来。
一分钟,看似廉价,其实,一分钟之内可以做很多事。一分钟之内可以背一个单词,喝一杯水,写一个字,像一件事,记一个东西,给别人一个心情可有些人却在这一分钟之内游手好闲。让我们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吧!它比千斤还重!
朋友们,好好珍惜时间吧,别让时间白白流逝!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

这是一个令人肝肠寸断的故事,虽然整个故事加起来只有薄簙的166页,它读来令人难过,不是因为它有多经典,而是因为它实在很普通,在一个噩梦初醒、万物复苏的年代,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只是绝大多数湮没在时光里,即便这个故事的作者野夫,是一位文字高手,也是在多年之后,才愿意将之公之于众,纪念爱情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意图是带读者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悲剧性。

《1980年代的爱情》与《山楂树之恋》有着细微的区别,后者强调爱情的纯真,而前者则重点叙述想爱而不能爱的痛苦,但这两个故事,很容易被当作一个类型来对待,因为美好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在美好的外表下,又各自藏着各自的沉痛。相比之下,《1980年代的爱情》在文学修辞方面更讲究一些,有些段落用词的文学性显得有些“豪华”。

野夫在这个故事里重点要塑造一位伟大的女性。在中国的文学影像里,伟大的女性通常被定位于母亲形象身上,对于恋爱中的女人,中国作家一般不会把她们推到“伟大”的神坛上。而野夫笔下的丽雯,在轻而易举就能让关雨波(故事男主人公)留居乡下的前提下,一次次将爱情拒之门外,当关雨波出狱处于人生最低潮时,又用迟到的爱情安慰了那颗孤苦的灵魂,而她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让这个男人不要折翼于苦难与挫折,让他的才华在合适的地方绽放光芒。

丽雯的做法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用世俗的情爱观也是难以理解的,在西方文学中,也极少会出现这种通过克制爱情冲动来帮助心爱之人远走高飞的例子。了解丽雯,必须要知道中国女性的母性传统,一个女人像爱孩子那样爱自己的男人,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爱情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为什么古典通俗小说中那么多妻子含辛茹苦支持丈夫考状元的原因。在故事里,野夫的确也不止一次表达出一个男人在所爱女人面前孩子气的一面,里面的性爱描写,更是佐证了这一点。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灭人欲的故事,因为它过多地把一个人的命运、前途、身份等融入了它,在灰暗的时代光线下,每看到一点光亮,人们就如同浮出水面的鱼一样大口呼吸,希望跃出深渊,这里面有社会大背景原因使然,但更多是人在面临选择时的一种无奈,那种无力感是现代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假若,关雨波真的留下了,和丽雯成了普通夫妻,我仍然相信,他们能在随之到来的好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谁都无法谴责那个时代的背信弃义者、忍辱偷生者,坏的年代,作为非必需品的爱情,的确是很容易被率先放弃的。

一个普通的故事,因为它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具有普遍代表性,而成为一首爱情挽歌。一个简单的故事,因为“停留”与“出走”这两个主题的纠结,而令人感慨万千。《1980年代的爱情》想要竭力讲述爱情的美好一面,但这么做无异于往苦罐子里加糖,怎么加罐子里的汁液都是苦涩的,爱情的美好也会因此有所折扣,我们都期待大团圆的结局,无法为大多数爱情提供大团圆结局的年代,是不值得回忆的,野夫说,“使我日渐明白这个故事的真正意图,是在追忆那个隐约并不存在的年代。”

1980年代的爱情,让人不忍面对,不忍面对却又无法忘却,这样的故事记录下来,对于作者而言是件艰难的事情,而对读者而言,能觉得被刺痛,就是这个故事的价值,在爱情轻松易得的今天,它提醒人们,如果爱,好好爱。

失去的一天读书笔记400字


读了《失去的一天》这篇课文,我为佩佳游手好闲,浪费一天的美好时光感到可惜。其实有时我也像佩佳一样,荒废时光。
清晨,妈妈告诉佩佳,今天要种一棵树,读一本书。佩佳想还早呢,又睡了一会儿,起床后又玩玩这,玩玩那。直到妈妈回来看,佩佳一件事也没有做。妈妈带佩佳来看农民伯伯以及蛋糕师一天都干了什么。佩佳知道错了,妈妈告诉他你失去的一天别人却能干许多事情。

我也经历过许多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星期天妈妈对我说:“我去上班,你在家把作业做完。”我想反正还早呢,再玩一会儿也没事,直到妈妈下班,我还没做完作业,于是妈妈带我来到家里的厨房。妈妈告诉我:“孩子,你看早晨还是一袋面粉,下午已经成了香喷喷的馒头了,这是奶奶的功劳;你看那玉米,上午还长在秸秆上,下午已经成了金黄的煮玉米了,这是爷爷的功劳”。我无比羞愧!

是啊,我浪费了一天,别人却在这一天中做了很多事。浪费一天问题不大,但养成了这样拖拉的习惯,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认真对待每分每秒,不浪费每分每秒。(吴晨露)

《一代女皇武则天全传》读后感


《一代女皇武则天全传》读后感

听完了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讲述的武则天,便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读一本完整详细的武则天传,希望整体全面地了解一下武则天走上女皇之路的传奇历程和其中的酸甜苦辣。

一、登帝之路

武则天十四岁时因相貌出众,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但是她虽一时受宠,地位却始终没有得到提升。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之后,武则天和一些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在太宗的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复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视而泣。

此后,王皇后为了打破萧淑妃的专宠地位,主动向高宗提出让武则天蓄发回宫。回宫后,武则天迅速获得专宠,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害死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由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他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武则天逐渐的将权利握在自己的手中,进而形成了后来二圣临朝的局面。高宗死后,武则天手握政权先后罢黜几个太子,最后登上皇位。

二、扫除障碍

在武则天成为女皇的历程中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障碍的,在扫除这些障碍的过程中,武则天将自己的用人之道,治国之智淋漓地展现,同时也看出武则天是那么的洞悉人性,利用人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1、统一战线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而他们都坚决反对“废王立武”,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武则天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抓住了与高宗的共同点、与高宗站在统一的战线上,才取得了“废王立武”的成功。此后,武则天迅速的整肃外朝,采取“擒贼先断翼”的举措,先后将褚遂良、韩瑗贬官以削弱长孙无忌的势力,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与此同时,武则天也提拔了一系列赞成“废王立武”的大臣:李义府、许敬宗等。至此,武则天坐上了皇后的宝座,高宗也实现了君主集权。

由此可见,武则天此举的成功源于抓住了自己与高宗之间利益的共同点: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中权力过大。当能实现“双赢”这一效益的时候,利益双方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实现目标。即使高宗当时并不是很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但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高宗以此来打击了元老大臣的势力,从此将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武则天也顺势当上了皇后。

2、用人之道

书中对于武则天对于李义府的任用有这样一段评说:对李义府,她既知其优点也知其缺点,既记其功,也记其过,她完全站在一种主动的位置上,绝对不会被奸诈小人牵着鼻子走。她有时任用小人,把这当作一种政治手段,一种政治需要。

毛泽东也说:“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诚然,武则天在用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武则天临朝称制起,她统治21年,前后一共用了75个宰相,其中19人被杀,2人流贬。他们朝不保夕,无力对抗君权,轻易不敢有所作为。她所实行的酷吏政治,残害无辜,选官太滥,滥以禄位收买人心。但是武则天虽然滥以禄位收天下人之心,她却具有一双慧眼,有不称职的人,不久就被她罢免或处以刑罚

武则天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为了整肃朝臣,他任命年轻资浅的官员为宰相,因为他们根基不深,对武则天感恩戴德,易于控制。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着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3、洞悉人性

在扬楚事变中,武则天抓住敌人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排除障碍,迅速出击。当徐敬业还在纠结到底是要西进匡复伸张正义还是要南下割据以求得一方土地犹豫不决的时候,武则天已召集30万大军出击,将叛敌一举歼灭。事到紧要关头,人们往往会犹豫不决,因为这牵扯成败利钝,牵扯是非善恶,矛盾就来了。现实情况往往难有鱼和熊掌兼得的结果,要么取义、要么取利,最怕游移于二者之间。武则天判断标准单一,做事果断、坚决,敌人稍有迟疑就可能被她利用。

4、心狠手辣

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诗中尽是女子思君的细腻心情,年轻时的武则天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也儿女情长,经过太宗12年的冷落和感业寺几年的修行,她渐渐成为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武则天曾为了扳倒王皇后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孩子,也曾为了自己的权力与王位与自己的儿子互相猜疑,将自己的儿子软禁甚至处死,这一切都说明武则天具有非常人的心智,挡在她称帝、牟取权力的道路上的一切人,无论是谁,她都可以牺牲。我觉得“心狠手辣”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这种境界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

就我自己而言,我就做不到“心狠手辣”,常常多愁善感、顾忌太多,这样的人是当不成君主的。历代君王,再开明的君王都不免为了自己政治道路的稳固和顺利“心狠手辣”。正是武则天这种果断的性格成就了她的帝王之路,让她打破儒家传统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三、无字丰碑

武则天精通文字之术,为自己取名“武曌”,曌取“日月当空,明君出世之义”。我觉得武则天的造字之术实在令人惊叹,“曌”字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含义上都让人眼前一亮。中宗复位后废除了武则天所造之字,单单留下“曌”字。而在武则天的墓碑上却连一个“曌”字都没有,也许武则天82年的传奇人生太难用文字来概括,她是传奇的,连这个无字丰碑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读《教育寻真》有感


读《教育寻真》有感

李镇西老师在为这本书的总序开头是这样写的:“有人说,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然而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这是对的,但还远远不够。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因为教育更多意味着责任,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由爱升华为责任,需要我们做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我认为,今天的师德内涵还应该增加一个重要内容—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李镇西老师认为追求“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就是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工作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已有近5个年头了,刚毕业担任班主任那会,与学生在一起的酸甜苦辣,已经忘记了什么味道;第一次进课堂上课的情形,已无从描述,曾经的一切一切,已如过眼云烟,一点点的抛进了时间的长河,有时候想,如果从刚工作那时就开始将这些曾经的美好、曾经的感悟、曾经的一切教育故事记录在案,那该多好。

一直以来,都是因为自己缺少一颗反思的心。反思,可以帮助自己寻找到许多教育的“真”,它既是行动研究的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探寻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反思的过程,才能让我们检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行为,才能让我们反思什么是有效教学,反思我们的课堂得失,以此来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从而获得持续有效的的专业成长。

反思的方法有很多种,就像我们所撰写的教育随笔,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将我们的反思发表,让更多的专业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光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认识的再提高,同时在这交流与展示的舞台上,激发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端正态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更广阔的空间。

我想,我能在《教育寻真》中学习到许许多多教育的“真”。

读《礼失寻诸野》有感


读《礼失寻诸野》有感

上个月,收到省城著名作家张石山老兄寄来的他和《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合著的《礼失寻诸野》一书,心里当时就冒出这么一个想法:“礼失”为何要“求诸野”?等到拜读完这部少有的探讨传统文化在民间的著作之后,不由地便想写下几句感想。

“如果说,当初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说《徒》中,提笔写下的这第一行字,是为高北溟和他的女儿高雪以及名儒谈甓渔先生积一生心血的手稿的不幸命运而发出哀叹的话,那么,今天我写下这同样一行字,则是为我们祖国文化宝库中一批很有生命力的东西正在消失而感到悲哀。

当然,我并不是一个抱残守缺的老古董,我深信自己还是很开明的。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悲叹,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我对这些过去的东西有着过多的偏爱,也不是我对今天才产生的一些新东西难以容忍。我喜欢过去的好东西,也喜欢今天才诞生的优秀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祖国文化宝库中本不该丢失的这些好东西,现在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扔掉了许多,有的甚至已经被我们丢失无遗了。现在,如果没有人肯为这些正在消亡、或者已经消亡的好东西做些有意义的整理挽救工作,那么,我相信恐怕不用太久,我们祖国文化宝库中这些最有生命力的优秀遗产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还说:“我们传统文化宝库中很有生命力的东西,现在除了在穷乡僻壤还能见到外,大都已经绝迹了。”

而张石山老兄两人的这部专著,正好弥补了国内这一块儿的空白,真可谓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因此,张石头山兄被邀请到我国最著名的高校北京大学为此做报告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部《礼失求诸野》是一部采用对谈方式写成的一本探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现在只能在民间才能找到的著作。两位著作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用大量的事实,围绕乡野民间依然活跃的风俗、传统、礼仪、规矩,从敬神祭祖到婚丧嫁娶,从生产方式到日常起居,做了广泛而又细致地梳理,为我们保存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价值。

为什么说“礼失求诸野”呢?因为多少年来,庙堂之上,一直不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当做珍贵的东西加以保护,而是人为地大肆毁坏。尤其是近60年来,一场场政治运动,把我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破坏得礼崩乐坏。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毁神拆庙达到极致,那只是把庙拆了、把神毁了,还没有把非物质性的传统文化完全毁掉。但改革开放以来,一切向钱看的主流价值观,却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破坏得几乎快到了灭绝的地步。是乡野,是民间,是千百万老百姓在顽强地把这些传统文化保存了下来。比如我曾在我的博客上发过一篇《小议被殖民文化》的言论。好在文章不长,我给大家摘录如下:

“就在不久前,有关媒体披露,有几所上海南京等地的名牌大学,在去年高考录取新生时,居然只考数理化和英语,而把我们的母语——汉语语文考试——弃之如履。这不免让人担心,像这样下去,不用多久,我们的母语会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殆尽?我们中国人都只会放洋屁,而不会说汉语?

在更早些时候,也是媒体披露,说上海从现在起,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而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也一律只说英语,而不说汉语。当然,我不反对中国人学习英语,也不反对学习日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但是,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们学习这些外语,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方便国际交往?还是为了其他?

就算是为了方便国际交往,也不能像这样把我们自己的母语弃之不顾吧?如果这样下去,一百年来,外国列强用枪炮征服不了的中华民族,岂不是要由我们自己主动地双手把我们自己奉送给别人?从而成为列强不费一枪一弹就唾手即得的殖民地吗?因此我说:这种主动的被殖民文化将是我们列祖列宗决不想看到的!我们也不知道倡导这种被殖民文化的精英们,你们的用心到底何在?

我们大概都不会忘记都德的《最后一课》吧?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我们连都德那个时代的人们都不如了?”

这就是我们的庙堂之上所做的。这简直是无异于欺师灭祖!而二位的这部《礼失求诸野》的文化专著所述说的事实,恰好说明了我们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仁义礼智信”不在庙堂,而在乡野,而在民间。

顾城的诗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诗的价值取向。顾城的《一代人》,通共只有两行,其意旨也未见得多么深刻,但我们读后却难以忘怀。原因是什么?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了我们,不是诗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诗本身”!是深层意象这个精灵坚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唤起了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了我们的情感!意象在这里,是完成了内容的形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为这短短的两行诗冠以《一代人》这个博大的标题,这就为我们规定了进入此诗的视角----社会评判性质的视角。但诗人没有“说明”,他是在“呈现”。“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判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在“黑色的眼睛”这个深层意象中,受骗和觉醒被神奇地结成一体,它们互为因果,互为向度相悖(肯定和否定),这正是庞德所说的:“不把意象用于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转引自彼德·琼斯:《意象派诗选·序》)。这首诗体制短小,但有筋有肉有骨有气,是深层意象诗中的佼佼者。

读书笔记《《代寻失去时光》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失去的梦观看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