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命悬800公里》有感。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观《命悬800公里》有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坚持不懈

——观《命悬800公里》有感

谈熠澄

星期一,全体五年级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题目是——《命悬800公里》。主人公野马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学习,他那坚持不懈、永往直前的精神展现出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子汉。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野马的妹妹生了一种病,要花很多钱才能治疗,野马为了治好妹妹的病,就去参加昆明的马拉松比赛,想赢得奖金给妹妹治病。所以,野马日夜前程地从香格里拉来到了昆明,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走到半路,野马走不动了,正想放弃时,他看见一位老奶奶趴在地上,费尽力气在爬起来,就立刻过去扶了她一把,老奶奶看出了她的心思,就对他说:“只要有信念,无论有多远,都只会觉得越来越近。”野马鼓足勇气,去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最后,人们得知了野马妹妹的消息,纷纷捐款给野马的妹妹,这些钱足够为野马的妹妹治病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呢。记得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我坐在地上,嘴里嘀咕着:“爬······不动······了。”突然,我看见一位比我小的小朋友都比我爬得快。我心想:比我小的小朋友都比我爬得快,我这个做大哥哥的是不是太没用了?想完后,我立刻爬起来,嘴里喊着:“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我开始拼命地向上爬。最后,我胜利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我们做事都要有目标,要想着目标前进,去发现,去寻找,去创造!

观《命悬800公里》有感

吴欣妍

昨天我们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命悬800公里》,看完后我感慨万千。

故事讲的是少数民族小伙子野马的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需要很多钱,而且必须在六个月内筹齐。正当野马一筹莫展之际,无意得知的消息却让他为之一振:四天后在昆明有一场马拉松比赛,冠军奖金为一万元。这让他决定去昆明比赛,拿个冠军回来为妹妹治病。于是他一路克服艰辛来到昆明。在比赛时他迟到了,很绝望,但想起路上老奶奶的话“只要有信念,就不会问路有多远,只会说越来越近”,他又跑了起来还跑到了第一,却被保安拦住。他很悲痛,可得知妹妹获得了六万元捐款时,他又欢快起来。

看到这儿,我刚才紧张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那位身残志坚的楷模——张海迪。她5岁时就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最后高位截瘫,这让她彻底失去了幸福美好的童年。一开始她十分狂躁,可后来在父母的安慰下,平静下来,重新开始生活,重新面对自我。她自学医疗知识,治好了很多人。她还写了很多书,她靠着坚定的信念圆了自己的人生之梦。没有坚定的信念,哪有她成功的今天?

再想想生活中的我:一开始学绘画,画得猫不像猫狗不像狗的,别人都嘲笑我,我没有灰心,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要用事实证明我能行!

看看张海迪,再看看我自己,我们取得的成绩中蕴含着老师家长的心血,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坚持与努力。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今天我们播下信念与坚持的种子,明天我们将收获美满幸福的人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800字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周彤彤一声撕心裂肺的怀民,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借助昏暗的影院环境失声痛哭。一部反映农村精准扶贫题材的电影《最后一公里》于2018年11月16日在全国首映。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宜宾市脱贫攻坚真实故事改编的,由宜宾与中影集团共同策划拍摄,是宜宾首部院线电影。元月5日,我有幸在城中央太平洋影城观看了这部电影,感觉这是一部很接地气的佳作,为出品本部电影的制作人点赞,为宜宾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展现出来的敢为人先精神竖大拇指。
电影《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影片中宜宾市珙县鹿鸣镇珙桐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周彤彤返乡,与农科所工作的男友怀民带领乡亲们修建茶园致富,为了改变山村交通闭塞面貌,在打通链接山外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中,男友与几位村民不幸被滚石砸中壮烈牺牲,周彤彤在痛失男友和村名逼债的双重打击下精神彻底崩溃疯了。影片开始展现出来的最后一公里,表面上是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被打通,随着剧情发展,揭示出脱贫攻坚真正没有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实质却是广大村民的心结,这个心结就是村民对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如果这两点不通,扎在村民心里的那颗刺,就永远拔不掉,扶贫攻坚的任何措施注定是徒劳的。
先谈一谈信心问题。信心就是动力,没有信心,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底气,脱贫致富也不例外。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每位生活在大山深处贫困户们的千年梦想,广大立志扎根乡野的热血青年跃跃欲试,并为之做了很多尝试。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如影片中周富贵调侃主人翁李双红那样喂鸡鸡瘟,种树树枯,希望一次次熊熊燃起,却又一次次无情熄灭,村民们的身心受到一次次摧残,信心受到一次次打击。在万般无奈之下,广大农村壮劳动力不得不舍家弃口,背井离乡,留下老人和孩子,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
再说一说信任问题。人无信而不立,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是人与人心灵碰撞的前提。精准扶贫初期,广大贫困户对下派干部和村干部缺乏足够信任,往往持怀疑态度。一是认为下派干部结对帮扶,就是为了应付中央精准扶贫的任务,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不是真心诚意帮助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个别政治素质低下的村官甚至利用精准扶贫机遇,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捞好处,把不该享受贫困户政策的亲戚申报为贫困户,伤害了广大村民的心,拉远的政府与村民的距离,这点影片中有体现。三是村民闭塞的认知水平,对政府部门推荐的致富项目不放心,不信任,特别是收益时间长的脱贫项目,心中更是一片迷茫,害怕担风险,对他们而言也扛不起风险。
由是观之,只有把村民的信心扶起来了,村民对政府的信任扶起来了,脱贫攻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影片还展现了扶贫新思路:1.只有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增收,达到终极脱贫的目的。2.只有个体扶贫向集体扶贫转变,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扶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3.只有原材料扶贫向深加工扶贫转变,才能实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加快脱贫的速度。另外,互联网+在扶贫攻坚中的应用,也跟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精选


好的电影可以不断的激励人们,让人十分感动。观后感的撰写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稀少了,写观后感要注意聚“睛”会神,观感共鸣,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时,我们应从哪里入手?下面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带来了“最后一公里观后感”的相关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1

看完《最后一公里》这部电影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区别于同类电影,不仅弘扬了我国坚毅的民族精神,而且更加活泼,融入最为生活的真实写照,十足温情、极为有趣。

电影由李伟执导,李彦锋、钟卫华、陈依莎、赵成顺等主演,讲述了四川珙县珙桐村的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集体作用,以身作则,在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下,一步步带领全村百姓走向致富之路的故事。

影片摆脱了以往脱贫干部高大突出的形象,以村民百姓为中心,极接地气,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每一个角色都显得十分鲜明,有血有肉。虽说他们同为一村村民,但因年龄、教育、自家处境等等的不同,每位村民的心思也不同,或许为人和善可亲,又或许为人冷漠,但并不能说违背了朴实的初心,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现实,“穷怕了”!

李双洪本是一位留守知识青年,毕业后回归故里,一直努力尝试着各种创业方式,山上种植核桃树、养乌鸡、养高蛋白蛆虫,可事业总是无果而终。巧而受命村党支部书记,肩上责任更重了,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之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发掘自身潜能,靠谱且有担当。还有背后无偿支持李双洪的青梅竹马,虽被村民拒绝分一杯羹,但依旧选择了帮助李双洪,走向脱贫攻坚战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坚毅,也是一份“模糊”的承诺,真情相对。

当然同样也少不了像片中大奎这类破罐子破摔的偏激分子,依赖扶贫款浑噩度日,一旦涉及他的利益便开始传闲话,出歪点子,一肚子坏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时之需不解一世之苦。物质上的脱贫帮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精神脱贫才是属攻克贫穷最根本的方法。影片中大奎便是最好的例子,曾经也有过热血,想要奔上致富之路,在打通通向城市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时发生意外,包括他在内全村子的人都伤亡惨重,自此开始消沉,成为所有人的心结。而十几年之后李双洪带头让项目再度重启,无疑也是所有人心病的解封,唯一说不通的便是大奎。一顿拼酒对垒,又帮大奎报上梦寐以求的电影放映员工作,这才使他有了转变。即使人过中年,只要梦想依然犹存,再次燃起对梦的追求,无疑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的脱贫。

相比同类影片,影片《最后一公里》的最大亮点可谓就是巧妙结合了轻喜剧的形式表现脱贫攻坚战。尤其是影片对老村长的刻画,区别于往日里的中规中矩的农民形象,而是颠覆性地“和盘托出”臭美、怕老婆、自私等小毛病。如此设定使得影片更为贴合实际,让观众一秒入戏。人无完人,恰巧就是因为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问题,才是最为本真的生活,让作品自身丰富饱满,又使得影片更为看点十足,趣味横生。

心结了了,有梦便去追!电影《最后一公里》有趣、温情又满满的正能量,一个噩梦的结束,一段幸福旅程的开始!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2

7月22日下午,运城市审计局按照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总结暨常态化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纪实片《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纪录了作风大整顿以来,运城市真刀真枪搞整顿、真查真改求实效、真心真意纾民忧,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改进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打通制约执行力的难点痛点堵点,查处了一批为官不为、浮庸懒滑慢的干部作风问题,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了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运城市审计局组织在市区审计的人员在五楼会议室观看,赴各县的审计组以视频转播的形式组织了观看,做到了应学尽学、应看尽看,使人人心灵受到震撼、人人思想受到触动,人人受到深刻教育。

会议要求,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良的工作作风是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落细作风大整顿的各项措施,驰而不息改作风、抓落实,当好国家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为推动运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3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影片中宜宾市珙县鹿鸣镇珙桐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周彤彤返乡,与农科所工作的男友怀民带领乡亲们修建茶园致富,为了改变山村交通闭塞面貌,在打通链接山外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中,男友与几位村民不幸被滚石砸中壮烈牺牲,周彤彤在痛失男友和村名逼债的双重打击下精神彻底崩溃——疯了。影片开始展现出来的最后一公里,表面上是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被打通,随着剧情发展,揭示出脱贫攻坚真正没有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实质却是广大村民的心结,这个心结就是村民对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如果这两点不通,扎在村民心里的那颗刺,就永远拔不掉,扶贫攻坚的任何措施注定是徒劳的。

先谈一谈信心问题。信心就是动力,没有信心,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底气,脱贫致富也不例外。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每位生活在大山深处贫困户们的千年梦想,广大立志扎根乡野的热血青年跃跃欲试,并为之做了很多尝试。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如影片中周富贵调侃主人翁李双红那样——“喂鸡鸡瘟,种树树枯”,希望一次次熊熊燃起,却又一次次无情熄灭,村民们的身心受到一次次摧残,信心受到一次次打击。在万般无奈之下,广大农村壮劳动力不得不舍家弃口,背井离乡,留下老人和孩子,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

再说一说信任问题。人无信而不立,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是人与人心灵碰撞的前提。精准扶贫初期,广大贫困户对下派干部和村干部缺乏足够信任,往往持怀疑态度。一是认为下派干部结对帮扶,就是为了应付中央精准扶贫的任务,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不是真心诚意帮助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个别政治素质低下的村官甚至利用精准扶贫机遇,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捞好处,把不该享受贫困户政策的亲戚申报为贫困户,伤害了广大村民的心,拉远的政府与村民的距离,这点影片中有体现。三是村民闭塞的认知水平,对政府部门推荐的致富项目不放心,不信任,特别是收益时间长的脱贫项目,心中更是一片迷茫,害怕担风险,对他们而言也扛不起风险。

由是观之,只有把村民的信心扶起来了,村民对政府的信任扶起来了,脱贫攻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影片还展现了扶贫新思路:1.只有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增收,达到终极脱贫的目的。2.只有个体扶贫向集体扶贫转变,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扶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3.只有原材料扶贫向深加工扶贫转变,才能实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加快脱贫的速度。另外,互联网+在扶贫攻坚中的应用,也跟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4

近日,公司组织观看了精准扶贫题材电影《最后一公里》。电影是以中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为主题,讲述了宜宾珙县珙桐村的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

时代把留守党员李双洪推上了村支书的平台上。他是电大毕业生,喜欢琢磨技术;为了照顾七公留下来,有情有义。在有人眼里,他是成事不足的憨包,在有人眼里他有担当的有志青年。事实上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打不败的硬汉精神,临危受命当了村支书。

穷则思变,他带领村民开荒种茶,改良新品种,建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厂。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官上任遇到老干部的不支持甚至阻挠;穷怕了的村民也未必理解支书的苦心;资金的缺乏让他寝食难安、绞尽脑汁;遇到个别贫困户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颗颗被贫困冰冻的心,让人不寒而栗。为此还受到无赖的诬告,几近发疯。在月色里,他手拿砍柴刀在山顶对着杂草乱舞时的发泄的样子,有些英雄末路的悲哀,就要走上小姑周彤彤的老路,幸好周七公的一个拥抱融化掉了所有的失落与委屈,晓莉的爱情也给了他力量。这样塑造的人物就避免了高大上的套路,让人物更真实感人。

影片的成功,在于人物的塑造上栩栩如生,很接地气有生活味。在人物上,再现了人性的自私贪婪,也有人性的善良美好,有的贫困户好吃懒做、居心叵测,有的村干部贪权恋权、不思进取。通过描绘李双红、周富贵、周大奎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的情节演绎,个性鲜明的人物,使电影更加的贴近生活,感染观众,激励人心,得出了精准扶贫中扶贫得扶志和智。

在公司推行的两长五大员和四联五服务的平台下,作为班组工会组长的我,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作表率,并通过精准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通过扶志和智,实行差异化内部管理和帮助,利用先进员工引领落后员工,带领全体员工共同进步,确保圆满完成事业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5

北京公益电影大讲堂——脱贫攻坚主题影片《最后一公里》献映基层第一书记专场活动,在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文化中心举行,拉开了“阔步迈进新时代、光影盛宴贺新春”主题电影放映活动的帷幕。

活动中,来自顺义区基层的文艺骨干表演了精彩的电影文艺节目。影片主创人员热情讲述了拍摄制作《最后一公里》的动人故事和幕后花絮,并与现实生活里的基层“第一书记”们展开交流,基层“第一书记”们还悉心解答了现场观众对于乡村扶贫现状的提问。

自2006年启动北京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中央部署,不断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电影行政村全覆盖,实现了设备数字化、运行市场化、监管智能化、放映标准化。

如今,电影已经成为北京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最为活跃、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这次主题电影放映活动,精选主旋律、正能量、口碑好,并且在近两年上映的优秀国产影片,组织各区按照群众需求选择放映,2019年春节期间将在全市近4000个放映点总计放映12000场。为提高公益电影放映的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公益电影大讲堂,利用街道、乡镇、村落文化中心,张贴电影海报,摆放电影板报,组织电影业内专家、影片主创在放映前宣讲电影知识、创作背景、故事情节、拍摄花絮、影片评价等内容,让基层群众更好地了解电影,感受电影文化,提升观影热情。

未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电影局将继续组织开展主题电影放映和公益电影大讲堂活动,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共享电影繁荣发展成果。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对行路难的慨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屈指行程二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是毛主席对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的赞叹,也直抒其“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英雄气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如今早已不再是道路坎坷、肩挑背扛、人拉马驮,代之以平坦的大道,海陆空齐上阵。“条条大路通马罗”,已不再是理想,而是现实。距离不再是阻隔,方位不再是差距,谁能到达,比的是坚持与毅力、恒心与勇气。

事同此理,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也有最后一公里的考验吗?

我们党政工作中有很多事务要求走好、干好、畅通好“最后一公里”,如脱贫攻坚、便民服务、交通、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如何完成好“最后一公里”任务,做好基层工作是关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只有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彻底,才能把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与便利,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增加幸福感获得感。

走好“最后一公里”,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你要有一颗恒心、进取心,深耕细研勤努力。选择了不同岗位,要在行业里打头阵,在同行中树标杆、陷阱、磨难、诱惑,考验着你的意志、决心、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为了一已私利、金钱、官位、个性的张狂或为了追求富贵荣华、封妻荫子、纸醉金谜的生活,付出了太大太多的代价。

目标就在远方、道路就在脚下,每个人都应作出正确的选择,慎重走好 “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7

为推动常态化作风大整顿入脑入心走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7月27日,夏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打通最后一公里运城市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纪实》专题片。

局党组强调,一要拓展警示教育形式。开展廉政党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底线。二要积极创建清廉机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政治统领,规范权力运行,建设清廉队伍,强化清廉阵地建设,坚持文化兴廉,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和清正廉洁工作理念。三要服务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围绕夏县十大标志性、牵引性重点工程,全力做好建设用地报批,标准地供应等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镜鉴常照,以案为鉴,吸取教训,自省自警,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持续办好为民实事,切实把作风整顿成果转化成干事创业、为民办事的强劲动力。

电影《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拔“刺”

——观电影《最后一公里》有感

原创:张铁刚

电影《最后一公里》是李伟导演的,是以中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为主题的电影。用喜剧片的形式讲述了四川珙县珙桐村的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

电影情节一环扣一环,矛盾冲突不断,人物个性鲜明,加之珙县的好山好水,把观众牢牢吸引,没有人退场。可以说,是《喜盈门》后的又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力作。

影片的成功,在于人物的塑造上栩栩如生,很接地气有生活味。在人物上,再现了人性的自私贪婪,也有人性的善良美好,有的贫困户好吃懒做、居心叵测,有的村干部贪权恋权、不思进取。好的建议得不到理解,好人被逼疯,村民身陷贫穷阴影看不到希望,这些都如扶贫攻坚路上的刺,把村民深深的伤害,村民看不到一点希望,纷纷离乡背井外出打工。

时势造英雄。时代把留守党员李双洪推上了村支书的平台上。他是电大毕业生,喜欢琢磨技术;为了照顾七公留下来,有情有义。在有人眼里,他是成事不足的“憨包”,在有人眼里他有担当的有志青年。事实上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打不败的“硬汉”精神,临危受命当了村支书。

穷则思变,他带领村民开荒种茶,改良新品种,建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厂。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官上任遇到老干部的不支持甚至阻挠;穷怕了的村民也未必理解支书的苦心;资金的缺乏让他寝食难安、绞尽脑汁;遇到个别贫困户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颗颗被贫困冰冻的心,让人不寒而栗。为此还受到无赖的诬告,几近发疯。在月色里,他手拿砍柴刀在山顶对着杂草乱舞时的发泄的样子,有些英雄末路的悲哀,就要走上小姑周彤彤的老路,幸好周七公的一个拥抱融化掉了所有的失落与委屈,晓莉的爱情也给了他力量。这样塑造的人物就避免了“高大上”的套路,让人物更真实感人。

15年前开山辟路时的塌方,埋葬了太多人的性命,使得出山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一根刺,扎在了村民心中,家乡未来的发展一度陷入绝望。村支书为了给大家希望,力争拔掉这根如鲠在喉的刺,他的慷慨激昂的演说能使铁石心肠融化,最后他赢得了人心和支持,打通了出山的最后一公里,走上了富裕道理。他也事业爱情双丰收,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一个给村民带来希望的人。

可见,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上任是多么的重要。

与李双洪构成对比的是村干部周富贵。

周富贵,全村首富。在村民眼里,还不是坏人,还是个粑耳朵,他在家跪搓板的那场戏,很有看点。可是他老奸巨猾,私字当头,缺乏大局意识。正如他老婆骂他的,“有好处就只想到自己的亲戚!”他视权如命,没有当上村支书就在老婆面前“哎约、哎约”的叫,像是失去魂魄。他反对开荒种茶,也不加入合作社,就等着看别人笑话。

他善于使绊子。电影里,好不容易产业扶贫,组建了合作社,周富贵自作主张在高音喇叭里讲:不是本村的,不能入股,干净利落地过河拆桥,把提供关键茶叶技术和销售渠道的晓莉姑娘给踢出了。他还阴险狡诈,当周大奎去纪委告状,他明知李双洪是清白的却不加阻止,还给路费,唯恐天下不乱。

当茶叶销路好,他就心安理得的享受合法分红的成果。他不但图利还贪名揽功。当要做茶叶宣传栏时,他想到的是把自己的挥手的光辉形象印制在封面上,突出自己的业绩和形象!可见,周福贵的脑子里,满是个人崇拜的封建意识。

绝大部分村民是淳朴善良的。但是一颗耗子死打坏一锅汤,贫困户村赖周大奎的破坏了就不小。

贫困大户周大奎,他有腰伤,家徒四壁,就靠扶贫款救济,好吃懒做,自甘堕落,整天与酒为伴,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偏偏他懂政策,善于钻政策的空子。他知道,扶贫政策是“一个都不能少”。他知道,官越大越要面子,不会跟他计较,周大奎对送扶贫慰问品的干部不理不睬:“还是老三样?!放门口吧”。不但不感恩还嫌少,等靠要,巴不得真金白银。

他得知村书记歇了他的帮(歇帮,暂时停止扶贫),他就与村干部周富贵扭打在一起,显示出无赖的嘴脸,还厚无颜耻地挑事儿,状告村支书。他还能利用村民对风险的恐惧,造谣搞出大事情来。影片里,纪委来查书记,茶厂资金周转困难,他就成功鼓动了群众来讨债,差点将村支书逼上绝路。穷山恶水出刁民,我们对可怜可恨的周大奎,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好在精准扶贫中,他重新当上放映员,人性得以回归。这也告诉我们,扶贫得扶志和智。

周七公在影片中表现出的儒雅、豁达、智慧,也给人深刻印象,他说的“人生如茶,苦甘相伴”“茶有类别,人亦有之”,都给人生以启迪。

晓莉的美丽、多才和干练,也打动人心。

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的情节演绎,个性鲜明的人物,使电影更加的贴近生活,感染观众,激励人心。《最后一公里》,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就得拔掉阻碍攻坚扶贫的“刺”。这刺有过去修路塌方伤人留下阴影的刺,有自私恋权的刺,有好吃懒做坐享其成的刺,有贫穷怕了看不到希望的刺,有阻挡出村致富路的刺......好在都被科学技术扶贫、思想扶贫、内心扶贫的村支书和好政策一一拔掉了。

整个影片在脱贫致富和载歌载舞的大团圆中结束,给人美的享受。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700字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文/木易

看完《最后一公里》这部电影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区别于同类电影,不仅弘扬了我国坚毅的民族精神,而且更加活泼,融入最为生活的真实写照,十足温情、极为有趣。
电影由李伟执导,李彦锋、钟卫华、陈依莎、赵成顺等主演,讲述了四川珙县珙桐村的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集体作用,以身作则,在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下,一步步带领全村百姓走向致富之路的故事。
影片摆脱了以往脱贫干部高大突出的形象,以村民百姓为中心,极接地气,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每一个角色都显得十分鲜明,有血有肉。虽说他们同为一村村民,但因年龄、教育、自家处境等等的不同,每位村民的心思也不同,或许为人和善可亲,又或许为人冷漠,但并不能说违背了朴实的初心,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现实,穷怕了!

李双洪本是一位留守知识青年,毕业后回归故里,一直努力尝试着各种创业方式,山上种植核桃树、养乌鸡、养高蛋白蛆虫,可事业总是无果而终。巧而受命村党支部书记,肩上责任更重了,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之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发掘自身潜能,靠谱且有担当。还有背后无偿支持李双洪的青梅竹马,虽被村民拒绝分一杯羹,但依旧选择了帮助李双洪,走向脱贫攻坚战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坚毅,也是一份模糊的承诺,真情相对。

当然同样也少不了像片中大奎这类破罐子破摔的偏激分子,依赖扶贫款浑噩度日,一旦涉及他的利益便开始传闲话,出歪点子,一肚子坏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时之需不解一世之苦。物质上的脱贫帮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精神脱贫才是属攻克贫穷最根本的方法。影片中大奎便是最好的例子,曾经也有过热血,想要奔上致富之路,在打通通向城市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时发生意外,包括他在内全村子的人都伤亡惨重,自此开始消沉,成为所有人的心结。而十几年之后李双洪带头让项目再度重启,无疑也是所有人心病的解封,唯一说不通的便是大奎。一顿拼酒对垒,又帮大奎报上梦寐以求的电影放映员工作,这才使他有了转变。即使人过中年,只要梦想依然犹存,再次燃起对梦的追求,无疑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的脱贫。

相比同类影片,影片《最后一公里》的最大亮点可谓就是巧妙结合了轻喜剧的形式表现脱贫攻坚战。尤其是影片对老村长的刻画,区别于往日里的中规中矩的农民形象,而是颠覆性地和盘托出臭美、怕老婆、自私等小毛病。如此设定使得影片更为贴合实际,让观众一秒入戏。人无完人,恰巧就是因为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问题,才是最为本真的生活,让作品自身丰富饱满,又使得影片更为看点十足,趣味横生。

心结了了,有梦便去追!电影《最后一公里》有趣、温情又满满的正能量,一个噩梦的结束,一段幸福旅程的开始!

观《査里和他的巧克力工厂》有感


《査里和他的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査里和他的一家人生活得非常贫穷,他喜欢吃巧克力,但由于生活条件的原因,他只能在每年生日的那一天,吃到一块巧克力。但查理并没有想到,他会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小孩。

旺卡先生在他生产的所有巧克力中挑出了五块,在上面放上了金奖券,巧克力运往世界各地,能够找到金奖券的人可以获得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査里一家人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让査里去买了一块巧克力,可是他没有抽到。一天,査里在路上捡到了钱,他拿着着钱去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得到了金奖券。

査里打败了另外的四个孩子,获得了惊喜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但条件是査里要永远地离开他的家人,査里没有同意。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了家人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陪在我们身边的是家人,当前我们受到挫折时,给予我们安慰的是家人。

无论我们做了什么事,是对是错,就算全世界都不原谅我们,那么,唯一会原谅我们的人家人。

当有一天,我们站在那叫做成功的领奖台上时,不要忘记,那是家人给予我们的。

观《千里走单骑》有感


《千里走单骑》观后感

影片的主人翁高田先生是一位日本人。他的儿子建一很喜欢中国云南的傩戏,并多次来云南拍摄傩戏。高田先生得知儿子生病住院的消息后,赶到日本的医院看望儿子,可儿子不愿意见到自己的父亲。他们之间的隔阂始终没有通过沟通来和解。儿媳把建一在云南拍摄的影片给高田先生看。儿子想看李加民表演《千里走单骑》,未能如愿。李加民表示下次一定演给建一看。谁曾想建一再也无法看到这部戏了,建一生病住院了。当高田先生看到影带,决定去趟中国云南,想亲自拍下李加民表演的《千里走单骑》带回日本给儿子看。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到达云南才得知李加民坐牢了,三年才能出来。高田先生想通过有关部门同意在监狱拍摄,这期间困难重重,但高田先生并没有放弃。录了一盘影片,把他为什么要拍《千里走单骑》的原因说了出来,感动了李彬主任。到达监狱,见到李加民,可李加民穿上戏服却痛哭失声,无法唱下去的原因是想念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私生子。高田先生想找到这个孩子,带他来见自己的父亲。孩子名叫杨杨,在带他去监狱看爸爸的路上,车子坏了,杨杨自己跑走了,高田先生只好去追,后来他们迷路了,全村的人和警察一直没有找到他们,他们俩语言不通在大山里过了一个晚上。杨杨躺在高田先生的腿上睡着了,高田先生把外套脱下来盖在杨杨身上。抱着杨杨,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建一。高田先生是一位不善言辞的父亲,言语不多,也许父子俩正是缺少沟通才弄成现在的僵局,不管怎么样,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高田先生得知杨杨并不想见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才逃跑时,决定遵从孩子的选择。临走时,高田先生下车紧紧抱住了杨杨,可见短短几天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车缓缓开动时,杨杨吹着高田先生送给他的口哨,追着汽车跑,直到汽车消失为止。高田先生决定去监狱拍摄李加民的《千里走单骑》。在车上,高田先生接到儿媳理惠的电话,建一在昨晚去世了,理惠打了一晚上的电话都没有打通。昨晚,高田先生和杨杨迷路了,困在深山里,手机因没有信号也无法接通。此时高田先生得知儿子离世的消息是多么的打击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深深刺痛高田先生的心。理惠说,建一走之前心情很好,还说要写一封信给高田先生,由理惠代笔建一口述,大致说出了原谅父亲的话,影片播到此时我的眼泪早已齐刷刷而下,或许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不善表达内心的父亲。

到达监狱,高田先生已不打算拍李加民的《千里走单骑》了,只是想和李加民说几句话,把他拍摄杨杨的照片给李加民看,仅此而已了。李加民看见杨杨的照片泣不成声,在场的许多服刑者也都留下了泪水。李加民表示一定要好好演这部戏,让高田先生拍摄,带回日本给建一看,他们不知道,建一已经不再人士了。高田先生拒绝了,但对方都执意要求高田先生看完这部《千里走单骑》。高田先生看戏时是怎样的心情呢?我想他会把自己亲手拍摄的这部《千里走单骑》播放给儿子看吧,或许他会对着儿子的墓碑说出许多自己未对儿子说出的话吧。《千里走单骑》在云南有很多人都会表演,高田先生认准了只要李加民演的《千里走单骑》是因为建一在采访李加民时,表示想看,而李加民说下次一定表演给你看,没想到,建一永远无法亲眼看到了。高田先生的这些举动,深深表现了自己爱建一的心。

世事难料,或许有时我们会烦父母的唠叨,这声声唠叨中深深包含了父母的心,父母的爱。多陪伴自己的父母,多听听父母的唠叨,多交流。父母陪伴我们的时间有限,却把最真的爱送给自己的孩子,不求回报。

观《雷锋》有感 800字


观《雷锋》有感——于浩天

今天我从手机上观看了电影《雷锋》,让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雷锋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影《雷锋》主要写了雷锋在生活中做的许许多多的好事,虽不惊天动地,但足以证明雷锋坚强的品质和乐于助人的精神,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在影片中,我看到他带病坚持为学校工地搬砖,他冒雨送一位老奶奶回家,他给战友的母亲寄钱,却不留名,还有雷锋出差,遇见一位中年妇女带孩子去看丈夫,钱丢了,车也丢了,他用自己的津贴费给这位大嫂买了车票,大嫂问她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他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雷锋就是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开始,做了数不清的好事。
我们新时代的少年,要以雷锋精神为做人的法则,贯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为动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这种精神。
雷锋精神体现了向上“和向善”两个方面。
“向上”纵观雷锋短暂的一生,他始终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发扬雷锋精神,需要学习雷锋,这种乐观向上,积极作为的人生姿态。
在价值观上“向善”,要发扬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雷锋说:“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知道了雷锋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做好事不留名,舍己为人不求回报,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我是一名小学生,要以雷锋精神为榜样,在学习上要有“钉子”精神,发扬“挤”和“钻”的劲,努力学习,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观看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两篇


以下是观看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反腐倡廉一直是强调的,腐败问题不仅仅会对日常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危害到人民的日常活动,严重地还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坚决反腐倡廉。

第一篇

为加强警示教育,进一步推动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观看了省纪委监委作风暗访警示教育片《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

该片主要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特别是对扶贫、扫黑除恶、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明察暗访,并强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保持基层正风反腐高压态势,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通过观看作风警示教育片,全体干部职工一致认为《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作风警示教育片以案说法、以案说纪,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廉洁自律意识、服务百姓的公仆意识、敢于作为的担当意识。

第二篇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监督方式,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关键一环,是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提高正直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新时代中山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正直保证。

要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也是执纪、问责和调查、处置的基础。要前移监督关口,夯实监督责任,为防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设置有效屏障。要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突出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的监督,始终把党中央关注的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要把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同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其他监督有效贯通起来,着力增强纪检、组织、审计、民政等各部门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要抓好统筹协调,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方案联动起来,把从严管党治党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正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实现正直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定期回头评估,全面系统梳理关键岗位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从政策规定空白、落实执行模糊、具体内容滞后、权责界定不清方面入手,及时堵塞漏洞完善机制。要强化制度刚性,将制度规定的权责落实到岗到人,确保责任可检查、可追究,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及其成果运用,防止出现制度休眠和空转。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压实两个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具体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着力提升基层纪委履职能力。要严惩基层腐败,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严厉查处脱贫攻坚、涉黑涉恶等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坚决扫清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要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充分运用第四轮巡察暨村级党组织专项巡察工作成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自查、未巡先改。

命比天大观后感800字


带着学习与看热闹的心情,我看完了《命比天大》这部讲述煤矿安全生产的电影。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科班学生,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很大,看完后不就一直有个问题,到底谁把安全看的最重?

是煤矿企业董事长吗?整个故事情节,董事长这个角色从来就没有真真正正将安全放在心上。作为一家民营煤矿企业,招聘安全工程师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逃避企业被兼并重组的结局,在招聘安全工程师时找到了与安监局局长是同学的本村出去的大学生,其最初目的就是希望利用这层关系逃避因安全问题而被兼并的结局。在安全工程师进入企业担任矿长并采取措施增强安全性的时候,董事长在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赶回现场并阻止这种行为;在安全工程师列出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并要求增加投入购买安全设施时,董事长采取了转移企业资金的方式来阻止安全工程师提取资金;在董事长擅自打开未经验收合格的矿井进行开采被在外地购买安全设施的安全工程师举报后,董事长采取了关门赶人的方式要求解雇安全工程师。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均是为了减少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追求没有安全保障的利润最大化。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煤矿企业董事长没把安全生产当回事!

是煤矿企业的煤矿工人么?我们可以看到矿工们最开始对矿长的命令是执行的,但是在唯董事长之命的副矿长的怂恿下,将首批安装的安全设施拆除掉了,并且在副矿长的带头下对对矿长进行抵制,在后来矿长停了副矿长的职后,在副矿长的怂恿下对下班回家的矿长施以暴力。当然,在矿长将采访矿工家人的视频放映出来后,矿工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加深,对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更加注重了,并在矿长的带领下罢工要求追加安全投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以民工为主的矿工的安全意识并没有达到应该重视的程度。

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工程师么?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工程师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因为揭露劣质安全帽而被撤职,在被丹东煤矿聘为矿长后,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安全问题严重突出的煤矿,甚至不惜与董事长闹翻,在员工的不理解,金钱的诱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煤矿负责,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负责,对煤矿工人家庭负责的态度,尽自己一切力量去提高企业安全性,其对安全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不管安全工程师把安全看得如何重要,还是未能避免灾难的发生。煤矿事故的发生是在无数个侥幸中孕育并发生的必然,对煤矿的安全重视程度关系的不合理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安全的重视不是取决于安全工程师一个人的,一个安全的企业,需要的是自上而下各个阶层对安全的普遍重视。 企业老板应当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决策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层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上的积极程度和办事效率,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又进一步对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产生了影响,对保证企业安全环境,保障员工生命安全,避免因安全事故造成家庭悲剧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谁把安全看的最重这个问题,在《命比天大》中,理所当然是安全工程师。然而对谁该把安全看得最重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企业职工,从决策层到基层员工均应该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我,在直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协调与管理,是企业决策层到基层员工将安全提高到最高高度,为创建和谐安全的企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九条命观后感800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猫有九条命这种说法,这部《九条命》电影就是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九条命是一条由猫主演的电影,有Tom却没有Jerry,不是TomJerry,这是一个由许多人与一只猫主演的喜剧,是一部三无电影,无色情无暴力无血腥。

男主角Tom是个沉迷于工作的总裁,他身家过亿,他热爱工作,他有自己的理想与梦想,他总是不回家。工作占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他总是待在公司,就算回家也有大量的工作。他失去了与妻子女儿相处的时间,与妻子的感情慢慢淡化,到了他女儿的生日。女儿想要一只猫,但是他讨厌猫,他觉得人与猫之间缺乏信任。直到他在女儿生日当天受伤昏迷,灵魂进了那只猫的身体。

的家人把猫带回家,他在猫的身体里,知道任何事情但他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到,他并不想配合家人。他不吃猫粮不用猫砂,还经常捣乱,给家人添麻烦,通过撕广告让家人找来猫语者与他沟通,然后猫语者告诉他,如果不知道他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他就会一辈子待在猫的身体里,他最好配合家人,吃猫粮用猫砂,逗家人开心,做个合适的宠物。

当开始Tom很不适应,后来他发现家人因为他的离去而难过,伤心落泪。他开始做个称职的宠物,逗家人开心,陪女儿玩,直到他女儿发现猫的身体里有爸爸的灵魂,她和爸爸跳了之前()跳过的舞,她想让妈妈知道,但是Tom没有再和她跳给妻子看。

公司里危机重重,Tom的儿子被公司里心怀鬼胎的人踢出公司,一副要在公司发布会跳楼的样子,在Tom的病床前给他告别,Tom吓坏了拼命去阻止他,和他一起跳楼,发现他是跳伞的,但也无所谓了。

通过一条猫的性命懂得了对家人的陪伴,对儿子的爱,对女儿的宠爱,懂了如何做父亲,如何做丈夫,如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家庭关系和睦有助于事业的发展,不要以为财产的富足能满足家人精神的需求,这是错误的观点。多陪家人,和家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

此电影的主旋律是通过这样的奇幻的带有魔法色彩的换位,来表达爱的发现与爱的回归。当我们换个角色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之前忽视的恰好就是我们最珍爱的,我们要懂得珍惜与爱护,换个角度,换位思考,发现我们爱的全部。

喜欢《观《命悬800公里》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