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二)。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也许"《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二)"就是你要找的,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读冯教授的书,不仅是感受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更能领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美国美术课《画马》,山东教师的“8分数学生举手”和冯老的钓鱼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谛是:实现在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从事教学的课堂担负着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任务,课堂由“谁来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偏少,虽然我的教学学生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因为三尺讲台而精彩。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是享受,如果老师走上讲台的感觉还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而教师要发展自己,就两条路:一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后者,更显得必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的每个对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复。这就需要老师有满腹的才思来应对各种学生的教育需求。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教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天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须的事了。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教师看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教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去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老虎年过半百,有权有势,想过瘾做回校长。为了招生,拉出了样样都会的口号,招来了大批学生。可是开学三个月不到,学生们要求退学,学校关门大吉。故事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了,这是一次业务学习中,由冯恩洪老师说起的。他生动有趣的将老虎做校长的故事说给我们每一个老师听,大家听得很开心,但也让我们所有老师陷入一片深思之中。

我曾在5岁左右的小朋友美术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他们水平各不相同,我该怎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学,而且学得开心呢?我不可能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把颜色上得有多么工整、多么丰富,我只能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作业方案:这个孩子只需要把形打好就ok了;这个孩子可以让他尝试一下上颜色;另一个孩子再绘画上有一定天赋,因此我对他要有更高的要求。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设计,感觉他们在绘画兴趣上日渐浓厚了,进步也大了。面对差异,有些家长就不能理解了,都一样大,一样的学,我的孩子怎么比他家孩子画得就要差一些呢?是不是你老师没有用心教啊!面对这样的情况,做老师的应该和家长把孩子情况说清楚,同时更应该把自己的教学方案和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请家长配合。

天生我才必有用,虽说人皆有才,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全才,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寻找不同学生的个性所在,再将其引导、提高、发展。面对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我们给他的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尤其可以在他的强项方面予以鼓励,让他也能发现自己的亮点,并且树立信心,从而让其发展更快。

我们老师是教书育人,是做教育的,是工程师。在课程设计上、内容安排上,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要能够为孩子们扬长避短,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才能个个有才啊!具体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去为孩子设计发展道路,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发展帮助,达到预期效果。

老虎做校长,错就错在了样样都会。样样都会看起来是一块美味,吃起来却是另一番滋味了!鸭子本是游泳能手,你要他练跑步,鸭子腿短跑步慢,你嫌弃他还跑得太慢了,再加把劲!受不了了,要退学。兔子本是赛跑能手,你要他游泳,这不是要他命吗?没办法,要退学!老鹰就应该在天空畅快昂翔,你要他学爬树,还不能用翅膀飞上去,哎,这不是扯淡么!退学!……你不抓住孩子们的长处,你偏去揪他的短处,这谁会痛快?谁会开心呢?唯物主义哲学中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点也没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这样才是让孩子快速成长的关键。

冯老师的课上的风趣幽默,很喜欢,希望后面有机会能够继续学习。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一)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感

假期,阅读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风之感。全书语言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冯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论寓于明白如话的故事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反复地阅读。

冯校长认为,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给有差异的人提供有差异的、适合他们的教育,合适的比标准的更重要。面对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包容个性、善待差异。学生要在“差异中发展”。他特别讲了《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虽说是冯校长自己编的,但是却不无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现状,那就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引出结论: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在阅读中,在体会故事的幽默时,我想到我们班的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难道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最适合的发展区域中发展。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个有差异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用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他们呢?冯校长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冯老师的书和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六十八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二)》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