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卡嘉莉之心语读后感

卡嘉莉之心语读后感

浮华时代——《嘉莉妹儿》观后感。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浮华时代——《嘉莉妹儿》观后感,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近日,在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观看了话剧《嘉莉妹儿》。它是一部都市讽刺喜剧,改编自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是由王雷、林小会编剧,杨玉媛导演,由蔡佩云、杨会清、蔡诗珂、周于岚等主演。演员们以惟妙惟肖而又夸张的表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现代都市风景画,活脱脱演绎出一个浮华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看起来光鲜靓丽,充满时尚,为成功学所驱使,都想成为有钱又体面的人,就像所谓的股票分析师、情感婚姻顾问、节目主持人、电影明星等等。但是他们真的是成功者吗?他们快乐吗?都市的生活充满诱惑又充满无奈。人们嘴里却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言不由衷的事。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金钱,为了名利,又或为了爱情,为了家庭。人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
在这部剧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塑造了一群形象各异、活色生香的女性形象。他们或是文艺女青年,或是职场中介,或是电视主持人、又或是娱乐圈明星。她们是可爱清纯的女孩儿,她们是都市性感女人,她们是矫揉造作的女人,她们是心怀恶念的女人,他们是幸灾乐祸的女人,她们是被都市生活异化了的女人。她们各有各的喜悦,各有各的忧伤,各有各的无奈,各有各的压抑,又各有各的失落。这些女性处于一种类似鲁迅所说的看与被看,观与被围观的生存境遇中,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嘉莉妹妹的影子,或者她们每个人都是嘉莉妹妹。有趣的是,当她们合起来时,又构成一个女人形象。这个女人就是嘉莉妹妹,那些女人的故事连缀起来时,又像是在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就是嘉莉妹妹的故事。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清纯可爱的文艺女青年来到都市,她天真无邪,想靠自己的特长来工作,她年轻漂亮,受到了纨绔子弟的诱惑,青春无知的她慢慢失去了自我。后来,她经历了爱情的打击,婚姻的失败,为了生存,做过职业中介,做过主持人,情感顾问各种工作,为了生存她不择手段。她曾经历背叛,又背叛别人。最后,她成功了。但是,成功之后的她却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她矫揉造作,戴着面具,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她都在演。她成为令别人厌恶的虚假的人。而只有当她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时候,才露出最真实的自我,一个充满失落和忧伤的自我。她,早已失落在这浮华人间,浮华的时代。全剧以一种不拘一格的大开大合的叙事方式来演绎这个时代的主题,令人发笑之后又忍不住去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时代?这个时代的人都怎么了?哪儿有点不对劲儿?这是这部剧作有深意之处。
为了揭示这一复杂而令人深思的主题,话剧不仅通过人物的表演和台词来表现,还通过道具椅子的顺序和排列方式的变化来暗示。再加上不同风格的音乐的穿插,时间、空间和场景、人物自由切换,在小说文本的朗读和现实人物的故事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文的关系,同时又给观众一种距离感和陌生化的感觉,从而使观众能跳出这个时代,并对之进行审视。这一切不仅丰富了剧情,而且在人物、时代和观众之间产生了繁复的戏剧张力,使戏剧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复杂,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凸显出来。就像剧中人物所表达的那样:嘉莉妹妹是你,是我,也可能是她,我们都可能是嘉莉妹妹。
作者:寿凤玲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欲望背后的孤独灵魂——浅评《嘉丽妹儿》


“我要离开、我要离开……”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对现状的厌倦,对未来的渴望,对物质的追求,对繁华的向往,这部充满着都市色彩,交织着欲望与追求,肉欲与物质,灵魂与现实的话剧拉开了帷幕。
这部《嘉丽妹儿》,无论是从内容来看,还是从形式上看,都有很多的闪光点,引人入胜。如编剧匠心独具的编排,全剧主体仍是依据西奥多·德莱赛的著名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的故事展开。但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位百年前的外国妹儿“嘉莉”,竟穿越时空,从芝加哥的历史上空毫无违和感的出现在舞台上,并带有一身接地气的“川味”。这样的换皮不换骨,不仅保留了小说精髓,将嘉莉身上所要反映的时代思想,用不一样的方式同样完美地呈现出来,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此外,剧中穿插了很多的jazz,激情四射,赚足了眼球,也浓化了都市风味。演员们时而夸张时而幽默时而安静的表演,都将喜剧的弦拨到恰时。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剧板块化的模式,打破了单一的画面感。由不同的故事,去分演貌似不同的人生,给观众十足的新鲜感,多角度的展示,就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有的人的故事离我们很近,仿佛“他”或“她”的就是“你”和“我”的;有的人的故事似乎又离我们很远,仿佛是我们正在前进的未来。无论远与近,你和我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观摩自己的影子。这就使整个话剧变得鲜活,更能扣人心弦。不得不称赞的是,剧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当地口语,雅俗兼具,为整部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嘉丽妹儿》这部剧最为打动笔者的,莫属于它的人物心理留白。在每一个故事结束之后,都会在昏暗的背景之下,看到“孤独的灵魂”在那里踟蹰。作为职场小白的“嘉丽”,面对各位老板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压力,最终歇斯底里的喊出她可以做到……;我想和你一起数签签的串串哥,面对爱情的无望,最后跪地绝望的喊出我想要和你一起数签签……;拥有七位数收入在众人眼中成功的股票分析师,面对没有爱的妻子和女儿无休止的物质要求,失望的喊着我买……;无人相信的直播小哥,遭人质疑崩溃的喊着为什么不相信我……;风光无限,美丽动人的知名演员嘉丽,却谎称忘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过往……不愿提起。这些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近似类同的呐喊,这呐喊或发出于外,或内藏于心,饱含了诸多的无奈、掺杂了心酸,交织着矛盾。这呐喊,便是那份无人能懂的孤独。坎坷或辛酸,光鲜或暗淡,获得或失去……最终,都无法拂去那黑暗中踽踽独行的灵魂和受伤不愿触碰的心灵。剧中没有过多的语言和肢体表演,以些许的沉默,却达到了无言胜似有言,给人以极大的触动的效果。故事开始的热烈,结束的寂寞,一张一弛,一动一静。引人陷入无限的思考和遐想。她们在得到与失去之间真的得到了幸福吗?转为我们在得到与失去之间获得的满足真的让我们快乐吗?答案自在每个人的心中。人的一生就是追求欲望的过程,实现不了欲望,就会痛苦;满足了欲望,就会快乐,到这个快乐是很短暂的,随后便是陷入无聊,要么就重新开始追求新的欲望。

剧末仍以“我想要离开”呼应开场,作为终结。但这次呼喊的“离开”,又将是一场新的追逐。
作者:高慧智

《嘉莉妹妹》有感


引子: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嘉莉妹妹读后感,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初中时候完全没有看懂这本书。那个时候对社会、对丑恶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只把嘉莉当作一个贪图富贵、无情无义的女人,对她充满了鄙视。这么说人好像越是长大就变得越发能接受低俗、肮脏的事物了吗?也许吧。本来这个社会,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容忍和宽恕的。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本性善良天真的农村姑娘为了摆脱穷苦只身一人来到芝加哥寻找幸福的生活,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灵魂和肉体,先后成为两个男人的情妇,最后与情夫私奔到纽约,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星,在流光溢彩的百老汇大街上实现了她一直梦幻的上流人士生活,然而在她拥有了一切之后,却始终没有找到幸福。

可以说她是踩着两个男人的肩膀踏上了镶着金边的殿堂,事实上的确如此,只不过她不是故意的。首先她是一个喜欢漂亮衣服、爱慕虚荣的小女孩,她内心永不安分,致命的是她非常美丽,这两点使得男人,有点钱有点色的男人在贫穷和浮华之间为她搭起了阶梯,而她就在良心和梦想之间彷徨着爬了过去。

那个年代,美国的工商业迅猛发展,为了维持当时发展定制的移民政策,美国从一个田园式的国度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大行其道,人们对物质产生近乎病态的依赖,物欲文化堵塞了心灵渠道,腐蚀了人们美好、淳朴的感情,由此形成了精神荒漠。虽然欲望从内部解释了嘉莉的动机,而崇尚金钱、物欲横流的城市则是诱惑嘉莉并改变其命运的外在原因,如果她有任何的罪恶,有任何的不道德,更应该批判和诅咒的是那个日益物化和实利化的社会,在那里她只有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过着不是妓女的妓女生活。

杜洛艾是她的第一个男人,邂逅在她去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在弥漫着灰尘、嘈杂与低俗的谩骂的车间饱受了艰辛的嘉莉,最终还是选择了能够给她更多钱的杜洛艾,尽管她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她仍然抵制不住漂亮的衣服、温暖的房屋、考究的餐具的诱惑。在走向杜洛艾的过程中,她并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她的任何努力,最终都是无力和苍白的,那种为生计而奔波的无助感将她推向了社会道德和精神的边缘,推到了一个男人的怀抱。在她没有遇到更加富有体面的赫斯特伍德之前,她还满足于能够触及范围内的美好。不过她的确不爱杜洛艾,她不久就意识到了他的浅薄,并在背叛和抛弃他的时刻都没随想到羞耻和惭愧,嘉莉比杜洛艾聪明,一旦他的钱财失去魅力,他就再也掌控不了她了。当然杜洛艾并不可怜,因为他也并不值得爱上,在嘉莉成为明星的时候他同时与另外的女人鬼混,还想到去找她重归于好,从始至终他也并没有爱过嘉莉,只想把她当作一个可发泄、可炫耀的物品罢了。

如果说嘉莉与赫斯特伍德之间有爱情的话,那么他的钱财和地位就是媒人了。可悲的是,在嘉莉发现被一个有妇之夫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后仍然没有离开他,那些都是她不想要的,令她愤怒的,可她不得已。她的虚荣留下了一颗种子,而被搅在一团糟中的赫斯特伍德,在一念之差犯了错误,断绝他此前的名誉、地位、财富,他被逼上了绝路,生活就是这样,把几个玩笑开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别出心裁的故事。可是一旦离开了芝加哥,离开之前所有的一切,赫斯特伍德的悲剧就开始了。百老汇是一个聚集了世界上所有的奢侈豪华,那里有生活最最糜烂的一群人,那里助长了嘉莉欲望的膨胀,她认识了更加富有的万斯太太,她去吃过了最华丽的饭店,她认识了更加有内涵的阿姆斯,这一切都是她离开的理由,终于有一天她不愿再养着一个男人,留下20块钱永远离开了赫斯特伍德。

书中的赫斯特伍德是一个悲情人物,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体面的工作,放弃了名誉和地位以及家财万贯,他居然偷了保险柜的钱带着嘉莉逃走了。更可悲的是,他成了一个穷人却不肯承认。他并没有摆脱过去奢华生活留给他的体面的自尊,以至于放不下架子为生计而工作,在身无分文的时候,在向女人伸手要钱的时候,甚至在冰冷的雪地里乞讨的时候,还在用奢华的回忆填补一个男人的自尊。当他在挂着嘉莉的海报牌下等候着嘉莉,期待着能从她那讨几毛钱过活的时候,他模糊的意识里只能想到已经饿疼了的肚子,他已经没有力气保留一丁点人性的尊严了,那一刻所体现的人性的软弱让人痛心疾首。剥离了阶级地位,剥离了华丽的服饰,剥离了尊严,赤裸裸的求生欲望体现的悲凉真真切切,最终他用乞讨来的一毛五分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本书十九世纪末在美国是被禁了,因为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生活,赫斯特伍德只是美国大街上无数个乞讨者之一,那个时候无数饥饿的流浪汉在乞讨,在呻吟,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等待住宿,等待食物。

阿姆斯,这个人物没有多少故事,却很重要。他有更高的智慧,超越了杜德艾,超越了赫斯特伍德,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嘉莉并且没有被她的曼妙的脸蛋和迷人的身材迷住。嘉莉在那里达到了她智慧的顶端,她再也没能力攀到更高,故事也就这样结局了。她拥有了她梦想的一切,钱财、美丽的服饰、尊贵的地位、无数人的追捧和最奢华的房屋,她已经成了一个红人,然而直到了终点,她迷失了。

凡人分两种,一种是理智型的,一种是情感型的,理智型的人善推理,情感型的人易感怀,后一种人会表现出心中幻想的每一丝气息,随着失败与成功而喜怒哀乐。嘉莉就是这样,全神贯注的追逐着,芝加哥、纽约、杜洛艾、赫斯特伍德、时髦的世界、美丽的舞台,而这些不过是偶然性的东西,她所渴望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这些所代表的虚无缥缈的欲望,时间证明了这一切都是假的。嘉莉,她渴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尽头,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的误入歧途的。直到终点,她才有了思考,她在追求什么,她坐在摇椅里,梦想着也许永远得不到的幸福,她的人生也就止于此了,这个问题她早该思考一下。

总结:以上就是嘉莉妹妹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进入的读后感频道了解更多信息!

本篇推荐学友阅读!

撩妹高手Ⅱ观后感 撩妹高手Ⅱ心得体会


感觉第二部明显比第一步玩得爽啊,是因为立绘全部换成那种我喜欢的style了嘛,柳如烟:那种第一印象是女强人,和亲近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小女人吖

1

闲来无聊,写个精评。

齐聚一堂

燕京,府邸之内,今天是端木磊的生日,来祝贺的人,相当之多,端木磊,龙帝,这个华夏第二位守护神,不仅有着无数的财富,其实力也是强大无比,没有人可以看透他如今的修为,哪怕是一些上古势力,也不敢轻易招惹端木磊,但是当众人来到府邸之后便后悔了,因为实在是太虐人了,只见端木磊走在中间,刘诗雨在左,秦若曦在右,俩边依次排序,季嫣然,宛微,杜月婵,叶碧婷唐宣,柳如烟,燕玲珑,师晴柔,郭映雪,宁妃,苏静怡,诸葛青鸾,东方婉儿,周素雅,任秋滟,而走在最后面的则是三个异国美女,今井雅子,苏珊公主,以及露西亚。这不仅让来贺寿的人汗颜,这些美人,拥有一个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这个家伙竟然感全部收了,端木磊也发现了众人不善的眼光,但是却是一脸的得意,望着二十个倾国倾城的美女,端木磊心里都乐开了花了,暗暗在想,皇帝也不过如此吧。然而当众人看到端木磊这些女人旁边时,不禁齐齐的又把目光瞄向了端木磊,这个家伙也太强大了吧。因为这些女人身旁都带着俩个孩子,一男孩,一女孩。其中任三石最大,第一个开口;爸,生日快乐。紧接着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的开口,祝爸爸生日快乐,也祝诸位妈妈与爸爸白头到老。如此庞大的队伍,让前来杜宇是彻底的无语了。自己的三哥实在是太牛了。反正自己是比不上了。爸爸,你偏心,正在这时一个声音在客厅外面响起,一个拥有绝世容颜的女孩子走()了进来,季嫣然看到之后十分激动,最让众人奇怪的是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女孩,竟然拥有着大天位前期的修为。端木磊则是更加激动,瞬影一闪,将女孩抱进怀里,众人只见一道黑影闪过,灵儿,你突破大天位了,有没有事,试炼当中出没出什么危险,不管父亲以后有多少孩子,你都是父亲的第一个孩子,亲生女儿。季嫣然在听到这话时心里更加激动,端木磊,谢谢你。

直到此刻众人才明白。原来这就是端木磊最宠爱女儿,端木灵,也让众人想起了,三年前那件事,三年之前,燕京的至尊家族,白家,白天以,看上了端木灵,并且将端木灵迷昏,想来个生米煮成熟饭,结果端木灵,修为正好突破,一脚将白家唯一的继承人的命根子当场踢断,端木磊知道后,大发雷霆,直接当着华夏国国家主席的面,打开杀戒,将白家连根拔起,撂下一句话,以后谁敢对我的女儿出手,格杀勿论。今天就是榜样。自此之后端木灵失踪三年。被端木磊这样抱在怀里,灵儿很享受,但也想到现在的场合,于是从端木磊的怀里一闪,站到一旁,爸爸,祝你生日快乐。好好。正在这时,一个幼稚的声音响起,灵儿姐姐,这就是我的好多干妈,和爸爸吗。这一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一楞。连端木磊自己不禁也是一楞。众人之间一个女人从客厅外面走了进来,旁边跟着一个粉雕玉琢小女孩,最让众人惊讶的是,这个进来的女人似乎只有大天位层次,而被她牵着的小女孩竟然有着玄天位前期的可怕修为,众女也认出来人,长孙倾城,端木磊一声惊呼,随机看向长孙倾城旁边的小女孩,她叫............端木磊甚至已经有些混乱了,他并没有于长孙倾城做过那种事。可这孩子,端木磊竟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端木灵看出来老爸的尴尬,于是说道,爸她的名字叫端木念磊。什么。她是我的女儿........................。

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无数的花瓣从天空上飘落,之间端木磊双膝跪地,我端木磊愿意和眼前的21位姑娘为妻,从此好好爱她们,此生此世,永远不变,希望在座的宾客为我做这个证明,二十颗求婚钻石,闪闪发光,分别向众女飞去。我希望众位都记住,以后她们都是我的合法妻子。永世不变。你们愿意吗。

众女激动地捂住了嘴。最后同时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2

【死于非命】结局需要叶碧婷好感80才可避免,叶碧婷好感点快捷通道指引

第一回2双全法:+5;

第三回1埋暗钉:+随机5~10;

第三回6灭北冥:+随机10~30;

第五回4美人恩:+随机5~10、+随机50~60;

第五回6一指仇:+随机0~10;

第九回3暗殿成:+随机10~20;

所以,在选项倾向碧婷的前提下,全选对运气再背,也够过关了~绝对不需要买数值的~~

【沦为血食】通关:苏珊好感80;

快捷通道党参考

苏珊的好感主要在第4回第5节公主号、第7回第3节长公主、第7回第6节齐聚首、第10回第1节亚瑟王,这4部分有加。

民国乱世浮华谋观后感 民国乱世浮华谋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的民国,动乱、新旧思想交替,可以说是很黑暗了。生逢暗世,已是不幸。加之艾淑华的趋炎附势,沈燕燕的倨傲,怎么看小曼怎么惨兮兮。

1

一个很有感触的故事

献上自己的小长评

小曼

第一感觉立绘很贴近人物形象,青涩而清雅

为了自己的学业以及父亲的医药费来到姑姑家,慢慢地接触到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黑暗。有时不是自己不犯人,而是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碰到自己的原则。我要做一个真正不染淤泥的白天鹅是她的初心,不想去破坏吧。所以基本上我选择的是比较光明的选项。希望小曼最后梦想成真时,依然不改初心

乔哥这个死妹控,不作评价

乔哥飘来一眼:没事你继续(乔哥才不会这样呢,超温柔)

好吧,梦乔真的,妥妥的一个妹控。各种帮妹妹垫后,你连吃小馄饨也能说到自己妹妹?眼神无时无刻对妹妹表现出关心与宠溺

可是还是很稀饭我乔哥,举止优雅翩翩贵公子。不过很难想象他真正喜欢上一个人诶?不是无情无欲的那种冷,只是觉得他对外的温柔只是绅士风度。(真正的温柔都给了妹妹了,哭)

秋桓――小曼最好的朋友(我认为的)她开朗直爽,大方不扭捏。在民国时代,她可以勇敢表达出自己的喜爱,真的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渴望上流地位却没有放弃自己的底线,流露阴暗面的欲望却只让人感觉秋桓是非常真实的。

2

游戏很有趣,阴暗成长向的民国作品是我很有兴趣的题材,游戏可玩度也很高,很多选项问题而且都需要认真思考才有办法做出决定。

角色塑造和剧情走向都很符合逻辑也很顺畅,最开始用男主们一个个出来的立绘与之后他们说的话来做为简略的介绍和引言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棒,也可以很好地激起玩家的好奇跟兴趣。

来说说对某些角色和剧情的个人看法:

女主角是个成长型的人物,她的属性个性会有什么样的走向基本上完全靠玩家作主,自由度很高!我喜欢自信有城府跟社交手段的女主角,所以有偏向这些数值刷(虽然我本人不是这种性格的,笑了)刷出想要偏向的个性真的很有成就感。

女主结交到的几个朋友也很有意思,有讨喜也有不讨喜的,燕燕和淑华即使喜欢不起来我还是会尽可能刷她们好感,做表面功夫和双面人的感觉好讨厌啊,可是也很现实!

男主角目前最喜欢的有两个,一个是云晏,一个是殊辞。对这两只男主特别有好感也很爱他们。

云宴是个阴晴不定的男()人,也许与他的经历有关,他不自觉透露给女主角的内心让我觉得好神秘,又有一点心疼,好想更加了解他,希望他能与女主说出他的内心与想法,即使需要长时间的温暖关怀才能让他冰封的内心消融我也很愿意啊,很有魅力的男主角,很想知道他的故事。

殊辞是女主角的青梅竹马,是女主心里头的白月光,当初的小尹哥哥对她有多好,失去联系后女主角就有多失落,更何况幼时美好的回忆是会添上滤镜的。遇到成为教师的殊辞,他翩翩有礼,饱读诗书,有一种让人无法触碰到的距离感,但在女主受伤时他还是表现出对女主角的关心,这点好加分!大概知道他这么久不连系是有原因的,虽然他故作冷漠我还是可以等哒!小虐怡情~~尹哥哥太吸引人了!

撩妹高手观后感 撩妹高手心得体会


从立绘上来看,作者很用心的选了很多授权立绘,在动画制作上也用了很多高级模式,不仅仅是复制粘贴文字,而是同时配合了文字和动画的效果,让大家更有代入感,目前对于剧情来看,作者很用心

1

玩了这么久,再来给瓶子写一篇长评吧

端木磊,其实这个名字最初能想到的便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男2,从原作者的设定来看,这也是一部汤姆苏的小说,只是再玩了剧情之后,只觉得端木磊的辛酸与无奈

他花心却又专情,他每个女人都想去保护,他可以为了刘诗雨随时不要性命,他可以为了郭碧婷闯龙潭虎穴,他可以为了燕玲珑不停地杀人,有这样的一个男人愿意为自己,也是每个女人心动的原因。

端木磊,他大度但同时却又小心眼,他大度,因为他不介意季嫣然曾结过婚,他不介意灵儿是别人的女儿,他可以视灵儿如己出,在灵儿被抓的时候,不惜灭了一个家族救出灵儿,即使这个女儿并非他的亲生女儿,但他同时又是个小心眼的人,比如三个男人同时表白自己三个女友,他不留余力的一一把情敌击垮,一点面子不留,甚至对于宁妃,这个初相识的女子,面对别的男人挑衅,也把所谓的高富帅贬的一文不值。

端木磊看似坚强,实际上内心却又是十分脆弱,所以他不停地提高自己,想要让自己变得做强,他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在这个帝国里可以称王,从大学生到巅峰集团,再到如今灭商家,灭云南王,再到如今恢复身份,成为根正苗红的军三代。这每一步都是靠着自己的聪明和机警。

端木磊仁慈却又残忍,对待敌人,一向是斩草除根,他不能忍受别人伤害自己的女人,更如今他有了李家孙子的身份,他的责任也就更大了,期待瓶子后续的改编,加油~!

2

玩了这么长时间,来写个评语吧,首先作者改编的这篇小说,目前读了一下,相对来说,怎么说呢,改版起来比较困难,就像()很多人说的似乎很多选项没什么用,其实我想说因为这部小说设定属于男性向的文,而且应该是后宫型的,而且各个逻辑之间比较紧密,作者所以只能按照原著去改编,不能轻易加自己的内容,但是作者在属性上做了调整,肯定也是为了后期开独立剧情而写。

从立绘上来看,作者很用心的选了很多授权立绘,在动画制作上也用了很多高级模式,不仅仅是复制粘贴文字,而是同时配合了文字和动画的效果,让大家更有代入感,目前对于剧情来看,作者很用心,至少作者很用心选贴合原小说的立绘。

比如漂亮校花刘诗雨,比如女总裁季嫣然,包括叶碧婷,作者对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是很认真选取立绘,而我也是因为作者的游戏才开始阅读了原小说,相对来说,原小说的在剧情方面,有些地方关于主角外挂开得比较大,也难怪作者后期要自己写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男主比较欠抽吧,为什么总是没事找事,这点我根据作者设定和原小说来回答一下。

男主本来是孤儿,可能性格从小有些孤僻,再加上后期得到继承古武者的力量,总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可能也和原小说的走向有关,再加上男主是个重义的人,同时更重情,参考那么多的桃花,大体上谁动我女人,我就让谁不好过,再加上各路配角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身份,看不起男主的出身,更激发了男主内心想反抗的感觉,所以男主会做一些让人看起来比较欠抽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叛逆的心里。

而且大家还注意一点,游戏里男主还是个大学生,目前还没有大学毕业呢,虽然已经有了很多钱,但实际上还没拿到大学毕业证,还是比较年轻,属于青春叛逆期,基本上这就是我的理解,期待后期作者的剧情,加油,玩了这段时间的感想。

叶嘉莹观后感4篇


或许你需要"叶嘉莹观后感"这样的内容。人生每个时期观看的影视作品各不相同,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观看电影,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不能脱离原片,只说自己的感想。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叶嘉莹观后感 篇1

考中进士的李商隐受到当时另外一位高官王茂元的赏识,并招纳李商隐做了自己的女婿。李商隐不但个性耿直,为人也极其单纯,他没有过多考虑当时的朝政,就与王茂元的女儿成婚了。事实上,当时的唐朝正处于激烈的朋党之争时期。李商隐之前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僧儒的牛党,而自己的岳父王茂元却属于李德裕的李党。李商隐夹在两党之中,十分痛苦。朝堂上下一致认为李商隐对令狐家是恩将仇报,人品低下。

当时令狐楚虽然去世,但他的儿子令狐绹已经位居宰相的高位。李商隐曾恳求令狐绹谅解自己的苦衷,并希望他能帮助提携自己,但都遭到令狐绹的果断拒绝。为此,李商隐还写过一首诗,叫《九日》:“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他怀念恩师令狐楚,回想起当年与恩师在朗朗秋日的白菊边惬意饮酒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那过去的一段恩情无人再记得,自己也无处再去诉说。于是,他又说:“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恩师离世已经十年,回想起这十年的遭遇:被人轻慢,被人冷落,被人排挤,就忍不住心酸落泪。如果恩师还在,自己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李商隐虽然壮志难酬,常年奔波辗转于各幕府中工作,但与妻子的感情深厚,这多少给自己孤独悲苦的心带来些许的安慰。然而,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李商隐,万万没想到,妻子居然生病早逝,这给李商隐又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妻子死后,当他再回到岳父王茂元家中时,曾做过一首《正月崇让宅》的诗,中间两句十分精妙:“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他看到蝙蝠在岳父家的帘子上飞过,老鼠在床边走过时,也引起了李商隐的惊心。李商隐的这两句诗里正把那种黑暗、隐曲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他长期在党争之中处于夹缝里边,牛党的人鄙弃他,李党的人也鄙弃他,因此他一生不得志,只能生活在哀怨之中。

带着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带着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叹,带着对曾经美好追求的怀念,一代才子李商隐46岁便凄然辞世了。

叶嘉莹观后感 篇2

叶嘉莹为她一生获得的学者、教师和诗人等众多名号排了个序,说大半生的时间都用于教学了,所以首先是教师,其他的都排在这后面。

“我天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

初回南开,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

诗词几乎是叶嘉莹生活的全部,尤其现在当她孑然一身迈入老年,给年轻人讲课成了她最愿意做的事。只要有人邀请,她都欣然前往。30多年来,她曾经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当被问及,为何在如此高龄,还要坚持推广普及古诗的吟诵时,叶先生这样说:“因为我觉得我对不起年轻人。以前我上课大多是在讲批评啊讲欣赏啊,但是我没有教吟诵。近代之后,吟诵被认为是腐朽落寞的文化,逐渐不被提倡。离开台湾后,我觉得吟诵要是断绝了真的可惜。不留下正统的吟诵,我觉得对不起下一代的学生。”

古典诗词该用什么方式来传承?这是个讨论了很久的议题。

叶嘉莹的答案之一是吟诵,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贵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的叶嘉莹强调: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所以他们把吟诵翻译成 chanting,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为chanting 其实是佛教做法事时的念诵,与诗歌的吟诵不同。

她对于吟诵非常“执着”,在《掬水月在手》里,能看到许多的吟诵镜头。叶嘉莹觉得,吟诵是“复活”诗人生命的手法,要读懂词人,就是要进入对方的语境中,过别人的人生。

当诗词加上韵律声调,不仅更好记忆,也离作者的情感世界更近一步了。

叶嘉莹说自己“好为人师”,因为急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诗词里的好处告诉别人。

她阅读涉猎广泛。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心理学的,经典的、畅销的,她都看。

受聘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间,叶嘉莹几乎每天开车经过西南海边大道。大道右边是高高的森林,左边是住宅区,越过住宅区,是广阔无边的太平洋。退休之后,只要从中国讲学回来,她仍每天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往返,去亚洲图书馆看书、研究、撰写新的论著。除了午饭时分到休息室吃自带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图书馆关门才离开。

她在海外查着英文字典教书,英文提高了,就去听西方人的课,借西方文学理论的书。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中有的说法与中国传统诗论有暗合之处。

叶嘉莹指出:中国传统文论, 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论来补足和扩展。

她讲心与物相感的关系,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比兴”,是西方现象学所说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她讲秦观填词的用字和内心的敏锐时,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观点——不管小说的内容有多少不同,他总能在不同故事、情节和风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释用词源于“真正心灵情感的本质”。

谈到温庭筠的《菩萨蛮》,一句“懒起画蛾眉”,她讲杜荀鹤和杜甫的诗,也用西方学符号学的观点解释:“蛾眉”就是联想轴上的一个语码。因为“照镜画眉来做托喻,在中国文学已经形成一个传统。可以唤起我们的联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隐《无题》里的‘长眉已能画’。”

近些年,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本科时读英文专业,然后去国外学西方理论。回国后,将这些理论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觉得这不可取,必须先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理论是荃,目的在鱼。”

她创造了一个名词“弱德之美”,诠释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的本质性。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很多人在她身上也看到了“弱德之美”。

“我是一个生来就属于所谓‘弱者’的女性,我的一生可以说都是随命运的拨弄和抛置。”她说,“但是我不跌倒,我要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的路。”

起,她开始在南开招收研究生。

她不喜欢麻烦别人。回国教书后,她在南开大学校园内独自居住,不请保姆。一次起夜,她在卫生间滑倒,摔断了锁骨,怕影响秘书休息,她在地上躺了4个多小时,天亮才拨对方电话。

为了节省做饭的时间,她让秘书可延涛买好速冻水饺,最多一次买了10斤。可延涛说,叶先生对学问的要求很严谨,但对生活的要求很低,特别是不愿意在吃饭穿衣这样的琐事上浪费时间。她的衣服好多都是二三十年前买的,很旧的衣服,她也从不舍得扔掉。有的破了洞,叶嘉莹就自己拿针线把破处缝好。

沈祎记得,到叶先生家里拍摄时,她捧着饭碗大口吃饺子,但从没有衣着随意、不打扮不收拾的片刻。

一生里,她最看重“教师”的身份。直到91岁时,她还在家中给学生上课。她要求学生读文献原文,多背诵。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她会严厉地批评,语气近乎呵斥。但学生如果刻苦认真,即使谈诗谈得笨拙可笑,她也宽容。

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学生钟锦曾回忆,有一次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一个年纪挺大的师兄说得完全不对路,旁人都听不下去了,但他非常认真投入。一看叶嘉莹,她用书把脸挡着,躲在后边悄悄地笑。

只要血压平稳,学生和朋友们传来的邮件她会在晚饭后逐一回复。哪怕是收到群发的风光图片,她也会一个手指敲打键盘,认真地回复“收到,谢谢”。

热爱古典诗词的陌生学生写信或邮件给她,也能收到她的回应。

从物理系转读古代文学的学生考研失利,写邮件给叶嘉莹。叶嘉莹用家里座机打电话给他,鼓励他不要灰心。还有的学生没奢望过回复,信里没有留联系方式,她便托秘书顺着信件里的信息找到对方。

外出讲座,她每次仍站着讲两三个小时,有学生发现,叶先生腿都肿了。

为了让她有更好的讲课、开会、研究的场所,一位海外学生提议修建一所学舍,就像古代的书院一样。世界各地的学生开始响应。

“他们每个人都出资不菲。”陈洪回忆迦陵学舍的筹建,“若干学生听说了就来了,有学生说所有家具都是我的,有的说所有电器我都负责了。他们都是十几年前甚至三四十年前听了叶先生的课。”

,迦陵学舍落成。叶嘉莹在海外讲课的录音、录像以及研究资料装在150个纸箱分批运回国,大小不一的旧行李箱上贴着注明“资料”的纸条。

这座中式四合院,东邻南开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思源堂,西面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故居宁园。

《掬水月在手》纪录片大部分场景在此拍摄。看过这部纪录片,戴锦华直言,我们面对叶先生的诗和她本人会“失语”,“所有的语言都显得丑陋”。

有观众想到了叶嘉莹在台北写的一首诗,最后两句“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叶嘉莹认为,李商隐诗歌凄美,不必因为没人作出笺注引以为憾,而是根本无法笺注,因为诗中幽隐难言又深广如海的寂寞,远非笺注所能为力。“叶先生为文、为人里幽隐难言又深广如海的寂寞,也是我们所难用语言表达的。”

“捧起一把水来,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水里的光影离你很近但又离你很远。我觉得天下的美都在于一种‘距离’,在你的想象之间,可望而不可及。”叶嘉莹这样解释“掬水月在手”。

一名学生体会过这种美。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叶嘉莹站在台上讲课,他站在距离叶先生十几米的地方静静听着。“她讲的每句话你都能听懂,词里的美也能领略到,可就是觉得离叶先生那么遥远。”

有人形容这种感觉,“月光很近,但月亮很远。”

但叶嘉莹只谦虚地说,我只是水中之月。

叶先生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

1948年,她随丈夫渡海来台。在白色恐怖之下,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几年后出狱,却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动辄暴怒。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把她从悲苦中提振了起来。“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一句,如当头棒喝。她跟自己说,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杀死,杀死了,就不再为它烦恼。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76年3月24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

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觉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她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教书。一年后,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不久,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她决定定居南开。

对叶嘉莹而言,更沉重的打击在52岁那年到来。她曾对大女儿说早点生孩子,我退休了可以帮你带。这是她对自己晚年的另一种设想。

1976年3月,52岁的叶嘉莹在美国东部参加亚洲学会。她收到大女儿和女婿车祸去世的消息,立即飞往多伦多。回到温哥华后,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接连数十天闭门不出。

她在《哭女诗十首》里,写“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老瘁竟何为”,“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参加完葬礼,她回来学校工作。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就低头走过去了。“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叶嘉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

导演组问她,这种抚平,是因为叶嘉莹不敏感吗?

“我觉得她不是不敏感,她对诗词中那些幽微的情感体会得那么透彻,怎么会是不敏感呢?恰恰是古诗词救了她。古诗词给予她生命的精华,让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么高的层次。她的苦痛都被诗词溶解了。”在刘秉松看来,“人生最难就是把自己退到一个位置,用相同的态度去接受一切去轻而化之。”

女儿的离世几乎彻底改变了叶嘉莹的后半生,家庭已经不再是她所谓的牵绊了。

“她觉得上帝听到了她的心愿,但是她有未完成的任务,所以带走了她的女儿。”《掬水月在手》副导演沈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她要这样去说服自己或这样去相信自己接下来的使命,其实是以他的亲人的离去为代价的。”

诗词帮助她缓解丧失亲人的痛苦,提醒她还有诗词传承的使命。

女儿去世的第二年,她再次回国探亲。那时_结束。在火车上,她看到年轻人捧着《唐诗三百首》,高兴得不得了。在长城参观时,买到《天安门诗抄》。

“我当时觉得,中国真的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尽管经历了那么多劫难,还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她觉得“平生学的这点东西”,还可以报效祖国。

1978年,叶嘉莹给国家教委写信,申请回国教书。

1979年,叶嘉莹回南开讲学之时,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洪只是帮忙提行李的中文系研究生。每次往返加拿大与中国,她都自费坐经济舱,讲课也分文不取。

陈洪坦言,当年叶先生还是有些“囊中羞涩”。自己跟着叶嘉莹去水果摊,3堆橘子价格不同,叶先生一定买最便宜的。

在北大最大的阶梯教室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跑来听这位北美教授的课。她回忆叶先生讲《古诗十九首》,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看到了另外一个智慧的女性师者的美”。戴锦华说,“叶先生是我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未来要做教师的重要和直接的推动力。”

叶嘉莹写竖排繁体的板书,一边说一边写,速度很快。因为经常写板书,粉笔灰使她的手指总是皴裂。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上总贴有胶布。

一些听过她的课的朋友,常常告诫她,讲得不要太大声,要节省点精力,注意身体。但她一讲起课来,就什么都忘了。

因自小接受“声闻过情,君子之耻”的古训,叶嘉莹不喜欢过分热闹的铺排。但只要邀请方以弘扬古典诗词传统的重要性劝说,她都答应了。

“虽然我知道国内有不少才学数倍于我的学者和诗人,传承的责任也不一定落在我头上。可是我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种不能自已之情。”她给大学生讲,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密集的时候,隔一天一讲,每次3小时。

有的课程录像中能看到她轻微地咳嗽,但是她的语调没有降低或减慢。“如果用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我讲课,就是,‘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她的讲稿被整理出来,有学理工的学生看了一个通宵。

1990年,叶嘉莹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退休。她决定捐出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在南开大学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驼庵”是顾随的号,“永言”则从她已故的大女儿和女婿名字中各摘了一个字。

前几年,她又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变卖房产收入。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有记者来采访,叶嘉莹说,我本来也没有要他们公布。本来是我捐了就是捐了,是校友会他们说出去了。

“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看样子你对于学问是没有兴趣的。”面对记者的追问,她很直接地对着镜头回答。

叶嘉莹观后感 篇3

推荐《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主体部分是是叶嘉莹2013年在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所作李商隐系列讲座的整理稿。B站上有视频,建议去观看。因为视频中,叶先生会唱诗颂诗,会讲解平仄变化的原理,而读书,则会让你进一步体会到诗句本身的魅力。

李商隐的诗总是引用了很多典故,看这些故事完全不像是初高中时教科书的注释,反而像一千零一夜那样,非常有趣。意向、语言、音调杂糅在一起,让诗变成了迷,让诗人也变成了迷。

读完此书,我记不得李商隐更多了,因为他完全被叶先生压住了。我敬爱叶先生,一位96岁的老人,毕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她读了一辈子的诗,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她命途多舛,可她依然乐观豁达。她在讲诗的时候常常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时你会发现,是你的阅历阻碍了你对诗词的感悟,你这一生太平庸,让你太麻木,太轻浮,太容易放弃。而你也会发现,你是的语言是这样苍白,没有办法去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最后引援一段叶先生的讲稿“我一辈子教书,现在教了七十年没有停止,我说’天池若有人相待‘,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我的讲解而真的喜欢了诗,真的能够把诗传承下去,我’何惧扶摇九万风‘,这种九万风的遥远,劳苦我是无所畏惧的,我愿意进我的力量。”。每每读此我总是饱受鼓舞,我辈当自强。

叶嘉莹观后感 篇4

多少年过去了?在风雨中吟啸、在花雨中徐行、在诗词里观照人生,叶嘉莹先生走过来的是一路坎坷,似乎应验了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一句话。先生历尽生活的百难,一生有多少说不出的苦,幸好诗词给了她活下去的力量。

最近先生看完我发表在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一篇写她的长文《欲将修短争天地》后,她便告诉我一个小小的秘密:其实“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体会,过乐观的生活”,是在她的大女儿与女婿刚因车祸去世后,她在悲哀痛苦中挣扎起来时,曾经写下的两句自我勉励的话,只不过因为当时,她觉得不好意思说这样洞观人生的话是她自己的体悟,所以曾经托名说是她老师顾随先生说的,但现在她年事已高,所以她承认了这是她自己的话。如今想来,这两句话不正是先生在中国诗词道路上一路坚毅走来的写照!

“剩得书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先生以为“词人是处在弱势的地位,不能够表白,也不能够言说,但是他有一种持守的品德。我处着一个弱者的地位,……在我保持一个弱者的姿态之中,我有我的持守……就是你的品格跟理想,不应该为外界的环境所左右而改变”。所以先生首倡这“弱德之美”,即使自己处在艰难苦痛之中仍旧终身持守。

今年先生的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是未上映先轰动,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线售票时,5秒钟全部售罄,后来还得了电影金鸡奖。而每个看过电影的人,在山河唯美空灵的镜头上,在佐藤聪明《秋兴八首》的配乐中,在先生吟唱诗词柔美的嗓音里,一同经历先生传奇的一生,无不感动不已。

导演陈传兴先生说:“叶先生与诗词的关系,已经深到生命里面,她就像一个水月观音一样,让人渡过诗词的大河,到河的彼岸。”先生曾有两句诗“要见天孙织锦成”和“柔蚕老去丝难尽”,先生把自己比作一条吐丝的蚕,因她从小热爱中国古典诗词,70余年从没有停止过教书,她希望她的学生和所有像她一样热爱古典诗词的年轻人,能够把她所吐的丝织成美丽的云锦,就像顾随先生早年对她的勉励和郑重的托付一样。

在今年庚子初夏,扬州广陵书社印了一部《驼庵迦陵师生酬唱集》,顾名思义,内容就是顾随先生和叶先生的诗词唱和。书是传统的木板手工雕版,用上等贡纸手工印刷,并作经折装,并配以宋锦函套,限量印成红、蓝、黑三色,可谓尽善尽美。这折子先生曾握在手中摩挲良久而不能释,那是文字因缘骨亲,更是他们师生传承永继的见证。

,我想从台北飞天津探望先生,先生在电话里头说:“我实在太忙,一般很少跟人聚首见面,我已经太老了,自己有很多事情要收拾和整理都来不及……”先生这么一说,听来是拒绝我的探访。然我不死心,过了一段时日,又致电先生,不意先生竟答应11月19日早上与我相见,我便在前一天清晨直飞北京,转车天津,航空陆路,抵达先生家已是傍晚五点半了,我这突然提前到达,一下子似乎打乱了先生的生活节奏。

然先生还是和我聊了许久,说起了上回在台北与周梦蝶先生的晤面,谈及痖弦先生曾在电影院外面看到她的往事。在先生为我带来的书一一签名后,我打算离开之际,照顾先生的阿姨突然问先生说炸酱有多煮,要不要留我下来吃炸酱面?

因阿姨这么一问,先生就没有让我这万里而来的客人离开,说:“我实在太忙,我要去准备明天下午的讲稿,今期《中国文化》中有我《要见天孙织锦成》的演讲整理稿,你自己坐着看。待会一起吃饭,没准备,只有简单蔬菜,炸酱面不知道你是否吃得习惯?我吃得简单。”而阿姨一边煮面,一边对我说:“先生只要有演讲,都一直做准备,常常到晩上两三点都不睡觉……”

不久,阿姨端出了两碗面、一大碗炸酱、豆芽、毛豆和菠菜,先生便每样分出半碟给我,然后我们各自舀了炸酱拌面,食不言,我就厚着脸皮静静地陪着先生吃了一顿晚饭。我猜先生平日是不留客人在她家用饭的,这次应算是特例。我现在偶然想起这一件事时,还是觉得非常得意,因为能和先生一起吃饭,此生难得。

何为“弱德之美”

叶嘉莹先生提出的这一概念,出自对词这一文体美学特性和内在意蕴的研究,最早见于其《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一文。基于过往对词体的研究“神韵说”“境界说”等不能秉承主旨,叶嘉莹先生从张惠言“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等论点出发,探寻词作者因内心的“难言之处”于无意之中结合进入了词的创作,敏感地把握住词体以深微幽暗、富于言外之意蕴者为美的美学品质。

叶嘉莹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来归纳词体的这种美感:“这种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

叶嘉莹先生发现,在清朝词人朱彝尊《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等作品中,隐含了一段与其妻妹的不伦恋情。因为这段不为社会所容的爱情,朱彝尊将内心中缠绵郁结的“难言之处”,化生成词作中隐曲的“弱德之美”。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不但“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佳词、《花间集》中男性作者托名女性叙写所表现的“双性心态”,甚至苏东坡、辛稼轩等豪放词人蕴含“幽咽怨断之音”和“沉郁悲凉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质,这些都是在外在环境的强压之下,不得不将“难言之处”以曲笔道出。

也正因此,叶嘉莹先生认为词体的“弱德之美”具有双重意蕴和双重心态。东坡词意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为道家之超旷的一种双重的修养;稼轩词意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压抑所形成的一种双重的激荡;朱竹垞词作意蕴的深曲,只是由于爱情的追求在礼教的约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既想要冲决网罗却又不得不驯服于礼教的挣扎与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载酒集》的一首小词《桂殿秋》,言尽朱词“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词深受后世词评家激赏,甚至被况周颐评为清词压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风怀诗案》一文对朱彝尊与其妻妹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了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考据。

同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叶嘉莹先生眼中,风骨高下立判:东坡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达士,稼轩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词才真可称为“弱德之美”中一个真正的弱者。

叶嘉莹先生甚至认为,在古典诗歌行列中,陶渊明和李商隐也含有“难言之处”和“弱德之美”。陶渊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隐归园田居。李商隐身陷晚唐牛李党争,以隐忍态度承受痛苦。陶渊明、李商隐的诗歌各有其“难言之处”,以曲笔委婉道出,同属“弱德之美”。

九月十日教师节,南开大学举办《掬水月在手》影片首映式。叶嘉莹先生是国际儒联荣誉顾问,我衔命陪同王念宁副会长专程赴南开致贺,有幸在南开礼堂聆听九十六岁高龄的迦陵先生与白岩松共话诗意人生。迦陵先生坐在轮椅上娓娓道来,鬓发皤然,声如洪钟,风华绝代。

首先,“弱德之美”是一个词体美学的概念。叶嘉莹先生将此种美感定义为:“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状态的一种美”。词体美学的“弱德之美”,是一种敬畏、节制、内敛、隐忍的美感,是“感情上那种承受”,是“在承受的压抑之中自己的坚持”。

再者,“弱德之美”不仅是词体美学的意蕴,更有人格风骨的美感,是一种在承受压力时坚持理想、坚韧不拔、外圆内方、一以贯之的美,是代表儒家至大气象的美。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弱德是我们儒家的传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我在承受压抑之时坚持我的理想、我的持守,坚持而不改变。”

进而,追问“弱德之美”因何而生?乃是因为词人追求理想境界而受挫不得,曲笔叙说“难言之处”。面对压力,词人可以保持沉默,但却选择了用折笔言之——苏轼、辛弃疾、朱彝尊莫不如是,那是因为他们皆受内心生发的理想情怀、美好情感所驱使。从这个意义而言,“弱德之美”追求的是天池、蓬山、瑶台这样的诗意胜境,是陈寅恪先生笔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

研读《迦陵诗词稿》,我发现叶先生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五种意象:荷花、柔蚕、蓝鲸、鲲鹏、妙音鸟,皆能体现“弱德之美”的意蕴。

叶嘉莹先生是在农历六月出生的,六月又称为荷月,叶先生的小名就叫小荷。也正因此,荷花在迦陵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叶先生十六岁时初学作诗,就写了一首《咏莲》:“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自此,荷花的意象伴随叶先生的诗词人生。“花开莲现莲落成,莲月新荷是小名”“昨夜西池凉露满,独陪明月看荷花”“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

柔蚕的意象出现在两首迦陵诗词当中。二〇〇〇年,叶先生作《鹧鸪天》一阕:“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梧桐已分经霜死,幺凤谁传浴火生。花谢后,月偏明,夜凉深处露华凝。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二〇〇七年,叶先生用此阕词韵作七言绝句:“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从“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到“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相隔七年光景,迦陵诗词同样的意象,风格一变,由戚婉到豪健,由忧思惆怅到雄心万丈,仿佛杜甫笔下“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迦陵心态可见一斑。

二〇〇〇年,叶先生读到美国作家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著作《鲸背月色》(The Moon by Whale Light),说远古时期海洋未被污染以前,蓝鲸可以隔洋传语,受此意象感发,创作一阕《鹧鸪天》:“广乐钧天世莫知。伶伦吹竹自成痴。郢中白雪无人和,域外蓝鲸有梦思。 明月下,夜潮迟,微波迢递送微辞。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时隔十七年后,叶先生又受此意象感发,创作绝句:“来日难知更几多,剩将余力付吟哦。遥天如有蓝鲸在,好送余音入远波。”

鲲鹏是《庄子·逍遥游》中出现的意象。叶先生年少时即熟读《庄子》,生平所作第一首诗作《秋蝶》,就有“三秋一觉庄生梦”之语。鲲鹏的意象在迦陵诗词中多有显现:“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一朝鲲化欲鹏飞,天风吹动狂波起。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

叶先生少年时从伯父习诗词,始知清代词人陈维崧别号“迦陵”、郭麐别号“频迦”,迦陵与频迦合起来,迦陵频迦就是一种鸟的名字。后来叶先生在辅仁大学从顾随先生学诗,选择与“嘉莹”发音相似的“迦陵”作为别号。迦陵频迦是佛经中描绘的一种栖息在雪山或极乐净土的人首鸟身的神鸟,向人间传递美妙声音,又被称为妙音鸟,在梵文中称为Kalavinka。迦陵频迦经常作为乐舞的形象,出现在各种讲经说法盛会上。在敦煌莫高窟的多幅唐代壁画上,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柱头斗拱上,在正定隆兴寺大悲阁观音基座上,甚至在法门寺地宫金银器和日本正仓院漆器上,都能看到迦陵频迦的婀娜身姿。妙音鸟的意象在迦陵诗词稿中也出现了两处:“妙音声鸟号迦陵,惭愧平生负此称。偶往佛庐话陶令,但尊德性未依僧。”“迦陵从此得所栖,读书讲学两相宜。学舍主人心感激,喜题短歌乐无极。”

荷花、柔蚕、蓝鲸、鲲鹏、妙音鸟,是迦陵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五种意象。柔蚕虽然纤小,但却是坚韧不拔、九死不悔的精魂。小荷与妙音鸟,一为先生乳名,一为先生别号,此二者身形小巧,甚至不失柔弱,却亭亭玉立、卓尔不群。蓝鲸与鲲鹏,身形不复娇弱,但却遗世高蹈,雍容华瞻,是天国人间美妙高洁的象征。此五种意象在某种意义上皆为迦陵自况,具有不折不扣的“弱德之美”。

叶嘉莹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20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4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荣获最美教师称号,月,入选感动中国20人物候选人,9月,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这满目的荣誉和成就,象征着的是叶嘉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成长,然而这成长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荆棘满丛,充满痛苦的,每次生活刚开始出现一点阳光,立马又是一阵狂风暴雨,把所有的希望都一扫而空。

1924年, 叶嘉莹出生在一格充满诗书气息的大家庭里,给一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尤其是她的伯父,伯父因为痛失了女儿,叶嘉莹的到来给他带了新的生活气息,所以从小就把叶嘉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

叶家是叶赫那拉的后代,和纳兰性德、席慕蓉同宗,或许从根源上就和诗书有着难以割断的渊源,叶家不仅是名门,还是旧学底子深厚的诗书世家。

从叶嘉莹的外曾祖母开始,个个都是诗词爱好者,外曾祖母的晚年还以自己的“仲山”名号自刻了一本诗集,集名《仲山氏吟草》,知书达理的父亲母亲,吟诵成性的伯父,还有善良质朴的姨母,连伯母都拿着《唐诗三百首》用心教她。在这些人的环绕中快乐成长的叶嘉莹,一出生,就被诗情浸染不停。

在众多优秀的人的精心培养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庭院里成长,叶嘉莹的童年可谓是过得充实又美满,因为从小家里人就培养了她的阅读习惯,所以叶嘉莹对诗书的爱从小就被建立起来了,家人都喜欢诗歌,叶嘉莹在这种美好的气氛下成长,渐渐地,诗发出来的光也照进了叶嘉莹的心。

因为年幼,对很多人和事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叶嘉莹的诗是从她家的大庭院中的景物中得来的,她家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子的匾额,写着“进士第”三个大字,由此可见,叶家是一个家底深厚的大户人家,既是大户人家,又是书香世家,庭院里的美自然能够充斥叶嘉莹的整个童年了。

等到叶嘉莹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出来,进入了正式教育时,她已经是一个满腹诗书的大才女了,在中学的学校了也是人群中的焦点,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属于学霸级人物,高中结束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铺仁大学国文系,从此一生便和国文成为了一体。

1941年秋天,叶嘉莹怀着梦想进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辅仁大学,是叶嘉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人生总是在喜从天降时祸也不请自来,1941年9月,十七岁的叶嘉莹正沉浸在大学开学季的欢喜里,同时,也迎来了她人生当中第一个厄运——母亲的去世。

母亲的去世给叶嘉莹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17岁的她,已经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经对万事万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母亲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上天给了她一颗甜枣,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时也断了她一条路。为了祭奠母亲,她写下了八首哭母诗,这段痛苦的日子是诗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此后,叶嘉莹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长姐,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她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责任是什么,彼时沦陷区物质条件艰苦,度日很是艰难,但幸运的是,她情感并不孤寂,她还拥有贤惠慈祥的伯母,母亲去世后,伯母就担当起为两家人做饭的责任,每当叶嘉莹要帮忙时,伯母总推开她让她去专心读书。

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后,叶嘉莹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因为才华卓然,容貌清丽,很快就成为了学校里的名角儿,也就是在这期间,她遇见了人生的伯乐顾随老师,1942年秋季,叶嘉莹正值大二,在唐宋诗课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恩师顾随,顾随既是她的文学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导师。

两人成为师生关系后,因为共同的爱好,对诗书的追求,使得两个人成为了高山流水之情,顾随的授课方式飘逸自然,从不刻板,因为对诗词有着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东西信手拈来,叶嘉莹成为了顾随的小迷妹,顾随也非常欣赏这个极具天赋的姑娘,所以经常一起讨论诗词,一起做文学研究,这段日子是叶嘉莹最充实最快乐的日子。

《灵犬雪莉》观后感


《灵犬雪莉》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小男孩塞巴斯蒂安驯化灵犬雪莉的故事。在小镇上有一只名叫雪莉的小白狗和叫做塞巴斯蒂安的小男孩,他们出生在同一天。这两个互不相关的小生命,在命运的安排下,被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了好伙伴。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识了雪白的流浪狗雪莉,它的身世是很凄惨的,它的主人不喜欢它,虐待它,被主人抛弃之后又被猎人追杀,四处流浪,幸运是它遇到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不是别人,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起初,雪莉对男孩充满了敌意,对他敬而远之,渐渐地,这个小男孩用自己善良又真诚的心感动了它,他们之间尽情嬉戏,成为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男孩和狗,彼此信任,彼此相依,互相陪伴,画面非常暖人心窝。

当猎人追杀雪莉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为什么?他们太残酷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只可爱的小狗呢?狗的生命和人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

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人类应该善待动物,共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的地球家园。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浮华时代——《嘉莉妹儿》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卡嘉莉之心语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