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流浪的地球观看心得

流浪的地球观看心得

不起眼处的光芒 ——观影《流浪的地球》。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不起眼处的光芒 ——观影《流浪的地球》,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不起眼处的光芒
——观影《流浪的地球》
高一1班 卞玉珂
随人流涌出影院时,我在温暖喧闹的氛围中深吸口气,将方才的震撼慨然复又回味一遍。不知怎地,明明有那么多大义凛然的英雄角色,却是那宣传海报上都难以寻到的俄罗斯上校,使我久久难忘。
说来好笑,他的名字我亦记不大清,短短的出场镜头,似无可写之处。但透过俄罗斯上校,我触摸到那样真实得可爱的灵魂,他是普通人,亦是神。
他以刘培强空间站上好友的身份出场,四十出头,身材微胖,像俄罗斯最寻常的中年男人那样,爱讲笑话,有着“战斗民族”与生俱来的爽朗。

本以为他仅仅是个逗乐角色,直到刘培强为了拯救地球将其唤醒,我才惭愧地发现,他漫不经心谈笑间澎湃的热血,竟不逊任何人。他与刘培强一同前往主控室口中念叨着“我想活下去”,被人工智能Moss攻击时颇没出息地呐喊,“刘,救我”。但这样危险的任务,违抗联合政府意愿,他眉头不皱一下,因着“兄弟”这沉甸甸的二字便欣然应下。上校,我敬他的义。
但未想到,生死关头已悄然来临,既是触犯了指令,又岂能奢望无恙逃离?我坐在影院拥塞的座椅,望着银幕上那必然的悲剧——上校终是未抵挡住攻击,他湛蓝的眸光渐渐涣散,双手无力地展开,笔挺的身躯如飘零的叶儿般无助,跌入无尽的长夜银河。坠落那一刻,他憔悴的脸上浮起浅浅的笑意,用最后声音说:“只能让孩子们相约贝加尔湖畔一同钓鱼了。”
我的眼眶霎时酸了,那是上校与刘培强的约定:任务结束后,带上孩子,在贝加尔湖钓鱼。那一片斑斓的蓝色约定,终究在不可抗拒的灾难中碎成点点梦境,几乎不值一提。然而,这却又让我始终铭记。

他离开得那样突然,最后一刻,却又那样恬和,没有波动过大的情绪,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像星星投入银河怀抱那样自然。那个口口声中说自己怕死,想活下去的不着调中的中年男人,他坠入宇宙深渊时,为什么是笑着的呢?
上校,你是宇宙最平凡的荣耀。你让我相信,就算貌不惊人,就算平时毫不起眼,一样可以有万丈豪情与坦荡勇气。
关于你,我会记得,地球记得,每一颗星星会记得。
不起眼处的光芒,就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点评:
在观看科幻影片时,我们常常着眼于科幻的特技、宏大的场景、惊心动魄的情节以及主角富有天赋的表演技巧。无疑,这些都是一部影片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作者独具慧眼,将评论的视角放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配角身上。如果说主体与细节俱佳是影片优秀的要素,那么,叙议结合的评论手法则是这篇观影评论的最大亮点。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地球公民》观影心得


《地球公民》观影心得

地球公民,earthlings,指地球上的一切居民。我喜欢这个解释,不单单人类是这颗蔚蓝星球的主人,还包括其他动植物,不论进化的高级还是低级。只是很容易,人类便忽视了这个星球的其他公民。

看完《地球公民》,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如此无知,在那种习惯的状态下,把很多事情看得如此理所当然。曾经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天真的以为世界上那一种叫奶牛的生物,它的本领就是能源源不断生产人类需要的牛奶。直到某天读到一篇文章,里面指责了人类喜欢喝牛奶补钙的无知做法,“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哺乳动物不经过受孕就能有奶产生”,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是的,有时候无知的真是可怜,可悲。在这部记录片里,我又再次看到那些为了满足人类所谓健康需要,而不得不竭尽自己所有产奶的奶牛,还有那些生下来便与母亲分离,忍受着折磨,最后悲惨死去的小牛。其实,我们真正有多大的需要去喝牛奶呢,牛奶应该就是给乳牛喝的,人类的身体构造自然不同于牛,那么喝牛奶意义在哪呢!

其实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比如昂贵的皮草,奢华的鱼刺,精美的皮革。享用这些东西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所谓的满足感,但往往很直接忽略它们是怎么来的。当穿着某种动物的毛皮招摇过市的时候,联想一下每一只惨遭屠杀的野生动物,为什么要有那种把其他动物尸体的皮毛穿在身上的偏好?动物园是一个奇怪的地方,一种进化的高级点的动物,看着笼子里被囚禁的动物,仿佛它们只是博物馆里展览的物件。很想知道会不会有这么一天,被关进笼子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然后笼子外面有一种生物指指点点说到:“这是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辛格,在他最畅销的小说《敌人,一个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当赫尔曼经常目睹对动物与鱼类的屠杀之后,他总有这样的想法:“从人类对待其他动物的方式来看,所有人都是纳粹。”这句话很完美地诠释我们对待其他动物的方式,我们自认为没有那么重大的过错,毕竟弱肉强食是自然界不变的法则,只是不知不觉我们便超过了道义的界限,给许多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我们自认为我们手上没有那些动物血淋淋的鲜血,那只是因为我们普通大众只是间接的杀戮,但我们创造了屠夫这个职业,还创造了工业化下标准的一套流程。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性的存在,人性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其卑劣的一面。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不敢说我会下定决心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即使关于人类的牙齿和消化系统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类并不是适合吃肉的,但是习惯还是不容易改变的,我想该部记录片也非全然是号召大家集体吃素。乳制品能不吃就不吃,不买皮草和真皮制品,不去动物园和海洋馆,不去看马戏,养一只宠物的话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不把吃西餐当作是品味,吃肉的时候带着感恩的心。转变一下生活方式,让日子简单一点,让心安稳一点。

读观《流浪地球》有感


希望,是黎明的曙光;希望,是珍贵的钻石;希望,是黑夜的灯盏;希望,是海洋中的灯塔。有些迷失方向的人希望从一开始就找到出口,但他忘却了,只有坚持再坚持,希望才会出现。

2050年,太阳即将爆炸。于是,人类开始了长达17年的流浪地球计划,帮助地球逃出太阳系。但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地球将会与木星发生碰撞。众人团结一心,经过不断地努力,将木星引爆,并借助爆炸的冲击波逃离了太阳系。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后15分钟,人们仍在不停尝试着,寻找着解决的方法。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毙,而是团结一心,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

希望与坚持是共存的。就像你走在一条漆黑的巷道里,只有你坚持下来,走到了最后,才能看到光亮。同样,如果你在面对困难时退缩,放弃了,那你又怎么能看到希望?只有你奋不顾身地走下去,希望才会给你带来喜悦。

莎士比亚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来到。的确,不管前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是布满陷阱的小路,只要你有坚持干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希望,终究会到来。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两个人流落荒岛。一个人失去了信心,连试的勇气都没有,直接放弃了,最后被狼群撕成了碎片;另一个人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活着出去,不断寻找出路,甚至与恶狼搏斗,最终获救。坚持不懈,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就能看见希望的光芒;就能赢得美好的明天!

请不要抱怨看不到希望,努力做下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艰难,坚持,希望才会出其不意地呈现在你眼前。

观《流浪地球》有感 800字


《流浪地球》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一部科幻作品,他以平凡的方式写出了科学的不凡!以宏观世界带来的震撼,以多处伏笔和呼应,以丰富的想象却又不离实际的手法使我深深的被吸引,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科幻的魅力,久久不能忘怀,久久不能平静……

许多年以后,太阳内部能量耗尽,即将巨大化并会吞噬临近的几个星球,也包括地球。由于太阳已经没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类只能移居地下城。但地下城空间有限。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入避难,需要抽签决定,那些没有中签的人就只能留在地表等死。地球人类数量大减,最后只剩下30亿人。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联合国召开会议,会议中决定倾尽全人类之所有,制造1万台超级发动机,以驱使地球脱离轨道离开太阳系,这就是著名的“流浪地球”计划。“流浪地球”计划耗时2500年,历经100代人。该计划共分为“刹车时代”,“前流浪时代”,“后流浪时代”,“新太阳时代”四个阶段。故事的主人公,出生在“刹车时代”的最后一年里。
计划使用超级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让地球公转速度加快,在轨道上绕行并进一步加速,使地球脱离轨道离开太阳系,让地球飞到4光年以外的比邻星,最终地球将进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卫星。

剧中,主人公刘启一家三代为流浪地球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那个希望暗淡的时代,大家依然相信希望的存在,就如刘启妹妹韩朵朵所说“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又如俄罗斯航天员所说:“我相信,地球上的的水终会化成冰的,以后我们的子孙,子孙的子孙,终会在贝加尔湖上钓鱼的!”相信吧,冰终会化成水的!希望终会来临,就算没有,经过我们一代代的努力,希望终会来临!
我被他们坚持不懈,坚贞不屈的精神震撼到了,我受到了触动,尽管地球几乎不可能生存下去,但人们并没有丢失希望,还是付出全部的努力,付出全部的精力去拯救地球,去拯救全人类,为流浪地球计划出一份力,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王磊等凭着毅力咬牙拼命坚持着举起重大数百顿的推进器,为了人类;刘启爷爷为了火石(使发动机得以运转的燃料),在生死存亡时刻选择了火石,英勇牺牲,为了地球;救援队队员最后一刻,拼了命,忍受超高温,修好了电闸,开心的笑了,但却长眠于此,为了文明的延续!他们是全人类的英雄!

拯救地球人类——观《流浪地球》有感


今天我们在神笔作文班,看了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影片讲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人类为了生存,在地球的表面建造了上万台行星发动机脱离太阳系,地球从此踏上了长达二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在这期间,两台行星发动机损坏,偏离轨道撞向了木星,在这一关键时刻,人类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上演了一幕幕生死离别的故事,最终化险为夷。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开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影片中的这句台词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铭记在心。影片中航天员刘培强,为了地球三十五亿人的生命,放弃了回到地球与十七年未见面的儿子相见的机会,驾驶着空间站驶向了木星,引燃了木星上的氢气,强大的冲击波,把地球冲向了安全的区域,而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要向英雄学习。
看了这部影片,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珍惜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天。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多植树,选择绿色交通出行,减少塑料制品,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去“流浪”。

生命的奥义是放下 ——观《流浪地球》有感


生命的最终奥义是放下
——《流浪地球》有感
文:初一(2)班陈鹏宇
一支笔,一张纸,一部电影,一腔热血,一段岁月。不必做目录,因为这将是本周唯一一份常规作业。
——题记
提起《流浪地球》,那可真是红得发紫。我自然也是久仰其大名——“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可是,这个花絮除了能让“大刘粉”们付之一笑外,并无特殊。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关于人类未来的科幻片能火到一票难求?哪怕在4月7号,几乎已经没几个影院播出它时,依旧热度不退?
对于大刘,个人不好评价。因为我虽看过《三体》,那却不能激发我的兴趣:科幻中能让我欣赏的不多,尤其是《三体》这一类绝对硬科幻。可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着实打动了我。

02
故事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吧?中校、空间站航天员刘培强(吴京饰演)在发现地木距离非常危险,木星引力空间强大,联合政府启动“火种”计划,人工智能“MOSS”,操控空间站先让一众航天员进入休眠,然后准备飞离太阳系。
然而此时,刘培强当机立断,带领一名俄罗斯航天员反控总控室。
而与此同时,地球上一万个发动机近半失灵,板块发生剧变,大气被木星吸收,越发稀薄。王磊等救援队成员运送“火石”前往杭州,与刘培强之子刘启和刘启“妹妹”韩朵朵走到了一起。
然后,韩子昂、坤子、周倩等人在执行任务的途中相继牺牲,王磊也在最后死而后已。刘培强击毁MOSS操控空间站配合李一一、刘启等人以生命为代价引动30万吨燃料点燃木星,将地球从即将进入洛希极限的危险境地推了出来。
毫无疑问,这部“很燃”的片子显然有什么不寻常。是刘启的执著?韩朵朵的倔强?抑或是刘培强的疯狂?
等等?疯狂?
的确,引爆木星,点燃整个空间站,那无异于将人类文明和整个地球押在那漫天的火光之上,为的,只是那不足1%的成功希望。
是啊!希望。
原本,真的不会有几个人相信希望吧?不成功便成仁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抉择。尤其是自己肩负着全人类最后希望的时候。

03
14年前,当那滔天洪水冲上之际,无数双手把韩朵朵推到了韩子昂面前,但同样是那时候,刘培强离开了刘启,前往空间站,一去就是10余年。
大家都说,支持刘培强工作的是责任。可是他身上,又岂是责任这样简单?
责任,能支持数以亿计的双手给予韩朵朵新的生命?责任,能让韩子昂、坤子,王磊为了那万分渺茫的希望前仆后继?责任,能让刘培强悍然摧毁MOSS,让空间站与人类共存亡?
人最大的责任,是对自己负责。但是,不再把自己的生命看作高于一切的时候,只要他们为了心中的那个声音而去,便是崇高的。
不是这种崇高,又怎么有韩子昂死前摘下头盔傲视死亡?不是这种崇高,又怎么有刘启在末日前不变色,追逐希望?不是这种崇高,又怎么有中华健儿刘培强对浩瀚苍茫的宇宙,面对死亡星空的凝视,昂首挺胸,洒然一笑?
生死又如何?人类未来又如何?火种传承又如何?誓与地球共存亡,责任又如何?
所有的一切,若是仅仅置之一笑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事都没有想象中那般重要。
不管是因公在身,未能陪伴儿子的刘培强,还是因无能为力导致妻儿身亡的王磊,都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吧?
韩子昂没有给养女留下什么,唯留下一具永不融化的冰雕和其中一颗滚烫的心;刘培强未能带儿子去望穿苍穹,描绘宇宙,只留下了一颗永不失色的星星和其中一团炽烈的火。他们的死亡,是灵魂的解脱,是责任的解脱,是一切的一切的净化,崇高的净化。
这,叫做放下。
放下一切,再抬头,前路便不再是满目疮痍的地球,而是神秘无垠的星空;放下一切,再回首,过去便不再是无法返顾的往事,而是生命燃烧的烈火;放下一切,再望肩头,扛的便不再是无法逃避的责任,而是最后的最后,生命崇高的尽头。
我不知道人类未来的路在何方,但幸好,世上还有韩子昂、王磊,刘启,刘培强,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与我们共同走向人类未来的历史浪潮。
从流浪地球到成功移居,是人类旅程上的丰碑;而从纷繁驳杂到最终放下,是心灵的洗涤净化。
放下你不需要的东西吧,一觉醒来是早晨,是属于自己的早晨,属于刘培强等人的早晨,属于芸芸众生的早晨,也是,全人类的早晨。
人生,真的是永远走不完的路,曲曲折折,历经坎坷;生命,真的是一杯品不尽的酒,酸甜苦辣尽付其中。但若说生命和人类求索真的有尽头,那路之尾便是放下继续前行的压力,酒之末便是品出真正的自我吧。若刘培强那样,放下,放下。
夜深了。
昨天老师还在问我们,希望是什么?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这种东西,但现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

观《流浪地球》有感 400字


观《流浪地球》有感
李忠睿
一进入寒假,最开心的是便是可以自己安排作息时间。于是我在大年初三那天,和哥哥姐姐一起去观看了新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电影主要讲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决定脱离太阳系去往宇宙新家园,于是开始了宇宙的流浪计划。电影画面十分令人震撼,我盯着大荧幕看了两个多小时,一秒钟都不值得错过。
其中有一部分差一点让我哭出声来了。因为要去找新家园,地球就要经过木星,可谁知道却被木星的引力吸住了,行星发动机也熄火了,刘启和救援队想办法去行星发动机了,呼唤所有救援队来帮忙,可是办法失败了。在紧要关头,刘启的爸爸不顾生命安全带着30万吨燃料和空间站去引爆了木星的氢气,终于让地球脱离了木星的引力。这一刻,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有次带我去理发,回家时下雨了,可我们没带伞,爸爸就把外套给了我,他却淋着雨。
这部电影,又让我重新认识了父爱,父爱真伟大。

流浪地球观后感,科幻的旅程,“流浪”的地球


科幻的旅程,“流浪”的地球

博罗中学高二(21)班 赵文慧

指导老师 温海峰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八十班 韩晴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问:这堵墙是什么?——是死亡。

在发现未来400年内,太阳内部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地球也将被摧毁时,人们做出了人类史上最大胆的计划——让地球去流浪。这个时代,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已经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而正是这种刻入骨髓,深入灵魂深处的恐惧,推动着人类离开太阳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时是归期。太阳的氦闪是流浪地球的主导线还是一次契机?如果人类不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何处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类还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又何时是归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心还是人性?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如今这堵墙究竟是什么?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观《流浪地球》有感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观《流浪地球》有感

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人类为了文明的延续而实施了“流浪地球”计划——利用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进到下一个拥有稳定恒星的星系。在计划进行到利用木星加速时,地球上的大半发动机因地震同时失灵,地球面临被木星撕裂的危险,联合政府派遣了众多救援队去修复发动机。正当这万分危急之时,偷偷溜出来的见习修理工刘启与他的妹妹韩朵朵,追赶他们而来的爷爷韩子昂被命令协助171-11小队的救援任务,这东拼西凑一行人与在领航员空间站的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一起展开了一场拯救地球的大冒险。

人性的显露
大多数人会选择当下,不会着眼未来,即使在阴暗的地下,即使经历过总人口减半的惨剧,即使这是在刀尖上跳舞的危险岁月,大多数人依然会选择享乐,选择麻痹自我。那些人构成了人类历史舞台的背景,衬托少数人上演人类的赞歌。
亲情常在
刘启因为父亲抛弃母亲而对其心怀怨恨,却还是在最后时刻挥泪与其父亲告别。刘培强更是从退休离岗的那一刻起一直思念着自己的儿子,也为了儿子而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地球。老韩的爷孙情谊绵软悠长地渗透进了他们间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互动中。

勇气之赞歌
这是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最耀眼的部分,膨大的太阳,正在撕裂地球的木星引力,看似无力的人类,因为有勇气主角团才能利用一切手段将地球从毁灭的边缘拉过来。老何的表现更能阐释勇气的含义,看似不怕死,但是喊救命却比谁都拼命,但是在最后的最后,他拼死也要将线路连接好。勇气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毅然前行。正如《JOJO的奇妙冒险》里面齐贝林所说:“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
细节之深思
刘慈欣的作品总能带给人一些深层思考,比如联合政府的备用措施,在漂泊的人类文明与带有地球的人类文明有什么不同?或许当时刘培强的脑袋里只有自己的儿子,亦或许当时他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还有,刘慈欣的每一个作品中的一般人的表现与反应十分真实,当初借刘启衣服的黑社会老大在片头威胁刘启:“有种别回来!”但是在片尾已经变成了刘启的“舔狗”。再加上杭州救援小队的周倩打坏了火石,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到底是身边的朋友重要还是一个点着了也不见得有多大作用的发动机重要?网上有许多人的影评都说这个电影不够真实或不如原著,但我认为这是郭帆导演在好结局的前提下做出的最有意义的改编版本。对于正在前进中的国产科幻,我选择支持。
辉煌的战绩
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突破,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5的科幻作品给了观众们一种不同于好莱坞特效大片的观感,流畅的剧情,富有个性的人物,对不懈努力勇敢无畏的人的歌颂。全篇没有如《变形金刚》那样的酷炫机甲,如《异型》一样的异质的外星生命,没有血腥杀戮,有的只有日渐逼近的末日与人类不懈的抗争,人们为了一线希望而以命相搏的挣扎感动了无数观众。这种表达内敛而不失力度,这样的表达方法成就了一部很有中国文化特色,很对中国人胃口的佳作。突破十亿票房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文字 | 王守旗

观《流浪地球》有感 作文600字


观《流浪地球》有感
原创: henri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它主要是讲了天文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速老化,一百年后将吞没地球。为了保持地球文明的持续,世界各国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共同修建了共一万两千台发动机,制定了流浪地球计画,用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在太空中流浪,寻找合适的星系。为了在地球流浪期间保护人类,每个发动机下都有一座地下城。
七十年后,地球经过木星,上面的发动机却突然统统出现故障,地球逐渐被木星所吸引。虽然经过努力,大部分发动机都被修好,但仍然阻止不了地球被木星吸引。就在这时,一群英雄挺身而出,用火柴——位于赤道的巨大发动机,把木星点燃,通过产生的衝击波,把地球弹出太阳系,使它的流浪得以继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领悟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如此的渺小,仿佛一颗尘埃,一粒火星就能把它彻底毁灭。同时,我也感受到全球人类合作会产生多大的力量。
在电影接近结尾时,为了推动发动机的引针,主角们向世界各地正在撤离的救援队伍请求支援。最初,他们都认为毫无希望而不前去支援,但后来,他们选择了希望,个个返回火柴发动机,推动引针,再次证明了团结是多麽的强大。有时,团结是一种需要,就像一根小火柴,能让世界死灰复燃,能产生希望,将绝望驱除。有了希望,一切会开始变得顺利,一切都会平静下来。希望,像金刚石一样坚不可摧,有了希望,团结就会增强,製造更多希望……
虽然,二战结束后,世界维持了一定的和平,但现在,战乱的火焰已从中亚地区扩散,几十年后,世界还会像现在一样和平吗?我真希望将来会有一天,和平的光明在全球照耀,全世界的人团结在一起,和平鸽快乐地在天空飞翔,即使太阳真的迅速老化,也不会发生战乱……可是,真的会有那一天吗?

观后感《不起眼处的光芒 ——观影《流浪的地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流浪的地球观看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