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守望者观后感

守望者观后感

电影《守望者》观后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电影《守望者》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电影《守望者》观后感

开始是冲着任达华去看的,很少见他饰演那种落寞的底层人物,这次他是个特别偏执的杀人狂,从开始就一直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很揪心也很不解,不明白他的心结为什么那么深,以至于把许多无辜的人都一一杀害,最后还赔上了自己,带着很深的疑惑希望能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好在导演很明白观众的心理,用层层倒叙的手法将他的心路历程慢慢铺陈开来。

一个服刑20年的刑满释放人员,面对着陌生的世界,本来可以有着平淡但是充满阳光的人生,偏偏在错误的时候碰到了错误的人,看到了一些表面的浮华表演,听了一些所谓的生活感悟,就将心中早已深埋的仇恨无限放大,匆忙地踏上一条不归路,最让人叹息的是,第二天的阳光照常升起后,他已经带着一切的爱恨情仇永远的离去了,而那些释放他阴暗心灵的的所观所闻才露出了或善良或无奈的真实面目,总之无关仇恨。

这就是生活,它总是让我们经历一些、失去一些,才能收获一些、感悟一些,很多时候我们的脚步太匆忙,很少有时间和耐心细细去品味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如歌中所唱爱恨就在一瞬间,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结果就有可能大相径庭。

他去复仇前在一个岔路口犹豫了很久,两个路牌:潘家镇和孟楼,潘家镇住着他的仇家,孟楼则是他一出狱就想去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亲人在等着他回家吃团圆饭。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了不起的守望者》观后感


《了不起的守望者》观后感

之前的记忆是我读过这本书,因此打算重读一遍再进电影院,可是翻遍了书柜只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原来是我记错了,装酷失败。朋友安慰我说,霍尔顿宣称他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也算有一丝联系啦,我较真翻了一下,结果发现他只是迎合他哥而已。谢谢你的安慰。

我纠结的并不是我记忆的偏差,我早就知道它已经无可救药了。我感怀的是它竟然也是理想主义者最后的呐喊,如果说开朗的人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守卫理想的花火,而我看到的只是现实冷酷的悲凉。

和《悲惨世界》这样的片子一样,据说盖茨比在票房上并没有了不起,这或许从侧面证明了我的看法:在这个冰冷的时代,理想和信念,Who care?

说实在的,看完这部电影感觉略有失望,虽然我没有读过整本书,但是就光和小说简介相比,差距也很明显,那种坚守理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冲突完全没有表现出来。黛茜的性格完全被弱化,只是一位容貌出众的普通女性,在时代里随波逐流罢了;而盖茨比则几乎被傻子化了,就凭他在剧中的表现,完全不可能在作品着力批判的时代里混出头,更不谈那段口中描述叱咤风云和浓墨重彩描绘纸醉金迷。梦想的高远和现实的冰冷完全没有冲突起来。如果要给分,我只能打到7分。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在乎的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每个人都会犯傻。像我这种自诩人生导师的人也会犯傻,1998-2001年犯傻过一段时间,2010-2013年又集中犯傻了一段时间。那些我曾语重心长开解、规劝别人的言语完全对我自身无效。那些无数次被证明过了的真理,在我提醒别人不必亲自撞到才回头的同时,自己却义无反顾的撞了上去。那些早就在心里划下的底线,只要犯贱跨过去,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说到这里,我开始慢慢的理解我的父亲,也要感谢他。我曾经对他保守的观念嗤之以鼻,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或许正是他当初的某些坚持给了我现在这种生活状态,或许并不完美,但肯定知足。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给你提出的建议,你可以不认同,但一定要尊重,因为它的价值是无容置疑的。

要我这种没有什么理想的人谈理想的珍贵,真是很为难,因为我的人生要避免像两本书里的人物那样因为守卫理想而落得惨淡收场。坦白说,在刚开始动笔的时候心里是怀着怨念的,最近怨念比较重,我想通过文字发泄出来。可是随着这篇观后感的写作,笔下文字却带给我另一个结论:我需要为坚持过的理想感到失望、后悔以及羞耻么?文学作品展现的是冰冷的现实,但其中真意却是盛赞理想的高贵,致敬崇高的人格。这是个多元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要尊重,能够做到和而不同那是最好,而做不到的话,也没有必要强求,Let be!


《守望者》观后感1200字


《守望者》观后感

我记得纪录片《浮生一日》的评论中有句话:看,这样你就当了一天上帝。纪录片《浮生一日》是通过全民分享爱和恨来让观者有阅尽千帆之感。而除此之外,迄今为止,我看过的真正称得上有上帝观感的片子有《2001太空漫游》、《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黑客帝国》、《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更多靠的是强大的硬科幻技术与大胆的推演让观者有恍如隔世之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是通过强大的编剧虚构的万年耶稣广博的见识让观者叹服,黑客帝国则是以末日英雄的视角巡视囿于虚幻世界的人来震撼眼球。
《守望者 Watchmen》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提供了不一样上帝视角。
这部电影给我第一观感就是视野的广博度,出场的人物不在少数,不像一个家庭剧一巴掌就能数出来,这些超级英雄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是那么的饱满。无论是有些反社会的蒙面罗夏、还是似乎看透一切的笑匠、还是母女矛盾深重的丝鬼一二号亦或是意外遭受辐射而超然物外的曼哈顿博士。你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其他的品格,例如:罗夏的团队精神和扫除社会人渣的理想,笑匠的粗枝大叶不顾后果的燥脾气,丝鬼一号对光荣往事的怀缅与平凡家庭生活之间的对抗,以及曼哈顿博士变异后对人类情感的迷惑与无所适从。
就酱子,这由于本片的黑色基调,导致几乎每个人的情感都或多或少偏向黑暗面,黑暗的背后一定是一段复杂曲折的故事。情感上彻底脱离了温情和柔软,变得愈加刚硬与黑暗,包括每个超级英雄的强劲出拳力度,而黑色的东西看来都是深不见底的。
人物情感上扩张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对历史离经叛道的改写,这个世界,二战后小伙子没在大街上吻姑娘,也没有水门事件,尼克松继续当着总统。同时又保留了越战、美苏冷战下的核危机、登月事件、肯尼迪被刺等事件,基本是哪个方向能让世界一塌糊涂就往哪个方向推,在导演别有用心的安排下,这个世界变得不美好。镜头下的历史大记事以及守望者们的更迭变迁进一步扩大了你能看到的范围。
曼哈顿这个蓝光暴露狂是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能上天入地,看遍沧海桑田的超能者。这个瞬间转移的本领让他无孔不入,过火星在太阳表面散过步,肆意变大缩小与分身他用这样的本领更显示了他的无所不能、神通广大,让他更接近于上帝。越南战争期间,甚至大批受降者直接向他投降,这让他的身份无限接近于神。再仔细看看这个人设定:自动发光的躯体、看不到瞳孔的眼睛、异于常人的尺寸、残存无几的人类思维,这一切都在暗示着曼哈顿的非凡。而通过这个人的视野和言谈,我们能够感受到宇宙很大。
上面说过,黑色带来更多深邃复杂的东西。这也是影片极力表达的一个思想主旨。这里就要提到那个悲情的船长,踩着尸体当船,搏击鲨鱼,为救妻子儿女一路奋不顾身的奔回家乡,不可谓不勇敢。他甚至猜测家乡已被黑海盗屠戮,誓要报仇血恨,结果九死一生回到家乡后却被幻想蛊毒误杀了妻子,灵魂被黑海盗收割。这是一首英雄悲歌,生活的残忍打破了理想英雄主义。末尾一句我就是恐怖,看漫画少年看完骂咧咧:这破玩意儿太扯谈了!
维特、曼哈顿与罗夏拯救世界的目的是一样的,却持着三种对撞不可共生的态度。维特的方法是粗暴的,直接利用蓝光暴露狂的力量毁灭世界几大政治寡头,连带着消灭上千万无辜人,来换取其他人生存的机会。这种方法最冷酷,为了防止他人碍事,他不惜牺牲其他守望者。
蓝光暴露狂最后从丝鬼二号身上领会了生命意义(其实,这点挺扯的,他明明是自问自答被自己说服了)回到地球,本意是阻止维特的疯狂,拯救无辜伤亡者。戏剧性的是,拯救到一半,美苏联手宣告一起来对付他,误打误撞就中了维特的套,间接解除了世界核危机。不过代价则是自身要永久性背黑锅,而侩子手维特反而成就了世界和平。这里是本片最大的讽刺,要和平还是真相?
罗夏的死亡则是加深了悲剧性,将由这个复杂人性引发的事件推至深渊。他的个性和经历让他嫉恶如仇,狠狠的一句监狱是人蹲的,狗不配!,令其形象瞬间鲜活。他眼中容不得沙子。他要揭露真相,不接受这样的建立在谎言上的和平。从另一角度,这也是在还蓝光暴露狂清白,而蓝光暴露狂作为罗夏行为的受益者却不得不杀了罗夏。嘭的一声,红色的鲜血似散落的花瓣洒落在南极洁白的雪地,壮烈却没那么美。
人性带来的矛盾就这样在呈现在每个观者眼中,上帝们看完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可以不复杂,避免这些矛盾了呢?答案是悲观的,因为我们是人。结尾处,报纸的小职员甚至因为天下太平无题材可写而将目光投向了《罗夏日记》。
我要离开这个星系,一个不这么复杂的地方
作者张华瑞

《守望者》观后感250字


《守望者》观后感

无聊,找了一部电影守望者来看。看了半个小时,都没耐心了,因为这种电影一般不是我的风格。开始时男主角的关系让我继续着,到后头是剧情的关系让我好奇,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却始终想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写点啥子感受,证明我看过,就简单的说一下。
整合整部剧,我觉得有两个字很关键关注。男主角基太对百熙说了,你想要了解我的家庭情况是吧,好吧,我告诉你,但是请不要私下讨论,请不要嘲笑我,因为我还把你当成我的朋友。嗯,是的。放学回家,你妈妈会对你嘘寒问暖,会做好饭等着你下课。可是我呢,我回到家是自己做饭,因为妈妈她不在了,爸爸也是一年能够见几次面随便问候一下的关系。我心里真的想要的到关注,我想成为棒球手,想成为MVp,那样全世界的人就会关注我了。这点,在结尾的时候东伊你才是恍然大悟,你才明白过来你朋友的所为,可惜,已经太晚,因为不够相信,不够信任,不够理解和宽容。也是你也不太可能像经历了什么风霜雨雪、波澜曲折似的能够拥有那样大的胸怀去承受,因为你也只是高中生而已。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一)

我对国产电影并不过多的抨击什么,毕竟国产电影正在发展之中;但是也从不抱希望于国产大片,大片无非是大制作、大明星的烧钱之作。反而会对这种没有打进国际市场的国产电影多一些关注。毕竟,中外文化差异太大,对电影的欣赏角度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西方喜欢西游记的故事,由罗伯导演的功夫片《功夫之王》用流行的穿越把一个美国小伙子带到中国古代,在最后战胜邪恶势力(玉疆战神),孙悟空怎么就出现在其中,莫名其妙的背景和情节设置把所有熟悉西游记的中国读者搞得云里雾里,这部片子就是一个完全西方模式的电影,显然并不能令中国观众买账。还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不太成熟的国产电影。

比如鬼才导演宁浩的作品《疯狂的石头》郭帆、李阳执导的《李献计历险记》旁白与配乐都有一定文艺素养与感知能力,现当代各种文化元素驳杂地充溢其中。

这次我主要评的是非行导演的作品《守望者:罪恶迷途》。这部电影进行宣传时称,《守望者:罪恶迷途》是国内首部犯罪剧情大片,重在演绎犯罪心理,影片格调整体上偏于冷酷恐惧。

先看一下百度上的影片简介:楚小莉(黄圣依饰)和三名好友结伴寻访库依族文化,途中他们希望借宿小莉父亲的朋友家,然而主人不在,只有一个阴森森的男人(任达华饰)接待了他们,恐惧也旋即降临。某国营厂青年职工周栋(陈思成饰)来到潘家镇探访退休职工黄老爷子,他在东风旅社偶遇一名满面沧桑的中年男子。周栋和他成为朋友,并现身说法为其上了一堂现代男女辩证关系课。殊不知他自以为是的说教,会造成怎样无法挽回的后果。二十年的牢狱之灾过后,颓废落寞的男子重新站在生命的岔路口。何去何从,全然无有头绪,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起突发事件推着他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部影片分三步式讲述。第一部分,大众评价普遍不较低,说这一部分拉低了电影的整体档次。一群年轻人骤然闯入,是不太讨好观众。看这部分,格调恐怖,阴森的背景音乐,不知情的同行者,诡异的中年男子,奇怪的“命案”……这一系列的场景让人窒息,并猜疑,是什么让这个中年男子做出如此举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这看起来似乎是个老套的香港惊悚片,用了老套的手法,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

可是,镜头一转,到了一个小镇上,风韵犹存的老板娘红姐(张静初)和风骚的住店客人周栋(陈思成)在此上演了一次暧昧的邂逅,借此,店客为刚出狱的中年男子陈志辉现身说法为其上了一堂现代男女辩证关系课。在这里,陈志辉碰到一只黑色诡秘的猫,猫向来给人一种阴森诡异的氛围,这成功的让观众竖起了寒毛。周栋在小店把陈志辉当朋友,约他到潘家镇的为老爷子祝寿,在此,陈志辉在此再一次犯下命案……

最后一段,进一步揭开了陈志辉一步步走向复仇的复杂心理过程。时间回到了陈志辉出狱时,他到一个茶楼歇脚,偶遇一场抢劫案,他看到无情女为钱抛家弃子,之后离开,这一场景深深地刺激了他,虽然他并不知道后来的故事,这女子只是为了给女儿凑治病的钱,才投靠黑帮老大。可是,已然经过二十年牢狱之灾的陈志辉,依旧是处子之身,并不懂得人情世故,因一直呆在监狱里,想法停滞不前。况且,当初也是因为情杀进监狱。这时,在他的面前出现一个岔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左边是一直以来对自己很好的自己的亲戚,右边,是自己当初杀害的人的住址。因为受到了这场和自己境况相似的背叛的刺激,他走向了潘家镇,这个他曾经犯下罪恶的老地方,他走到这里,意味着离下一步的罪恶又近了一步。人性的复杂,就展现在此。当初,他一直辛苦工作,用斧头做木工供养自己的女友读书,女友学成归来,因为看不上他,提出分手,陈志辉恼羞成怒砍了女友。人性的不健全酿成这一悲剧。他也无法接受自己辛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背叛的现实。如今,出狱后,又看到这样的场景,如何不让人怒气重生。又在后来周栋的指引下,悲剧重新上演。

直到电影的最后,才明白了整个剧情。当发现原来高谈阔论发表对女人的各种看法的周栋对柜台后面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的种种自以为是的判断原来都是一场误会的时候;当任达华饰演的陈志辉给徘徊在小旅馆外面的那只黑色的野猫带回一条鱼的时候;当陈志辉执着地追问那些背弃过他的人,而他苦苦挣扎要的只是一个道歉的时候;当他被周栋即兴发挥的一番观点严重误导,激发了内心本已有意向善的愤怒,决心复仇的时候;当周栋如梦初醒般的不顾一切回去找他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叫人不心生深深的同情,这一切原本是不会发生的。

究竟谁是悲剧的罪魁祸首呢?二十年前恋人的背信弃义,家人的从中作梗,二十年后执迷不悟;周栋的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无所不能般的在陈志辉面前扮演了一回人生导师;为了给孩子动手术,而处心积虑制造一起刑事案件的黑衣人,也想利用他作为目击证人;四个年轻人冷漠拒载,如果他们不拒载呢,会不会周栋就拦住他了?

有人说,这一切的一切,像蝴蝶效应一样,产生了无法估计的连锁反应,最终彻底毁了这个曾经想要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的可怜人。就在我觉得,命运对他来说,是残酷得无以复加的痛苦的时候。最后一幕,他的哥哥嫂嫂安静地守候在桌前,做好了一桌子的菜,看看墙上早已经过了时间的钟,哥哥忍不住说:应该是今天啊。嫂嫂笑了笑安慰哥哥说:他不回这,还能去哪呢?这下好了,一家团聚了。如果他能看到这一幕,我相信,他一定会回家的。如果我们能对别人多心存一些善念,哪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相信,有许多问题就化解了。而陈志辉,他心中有那么多的疑惑,可他永远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错误的人,发生了完全错误的对话,他需要的不是被唤起恨,不是被唤起复仇的欲望,而是重生的希望,忘记过去,重新开始。而更为讽刺的是,令他燃起复仇念头的那些人,在他们的各种假面、假话、背后,真正诉说的却是真爱、真善、真诚。只可惜,陈志辉再没有机会看到了。孟楼,他是向往过的,这个日后能狠狠地把钉子敲进别人脑袋里的人,他最初也曾经担心地问:我有个堂哥在那里,你说我去找他们,他们会不会讨厌我?这太让人感到心酸了。

因此,有的人不禁发出感慨:人有的时候,一无所有,一个信念,就能坚持下去;人有的时候,伤痕累累,一句道歉,就能获得平静;人有的时候,万念俱灰,一个归宿,就能重新开始。在人生的岔路口,不同的方向就是不同的人生,就是截然相反的命运。一念之差,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二)

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小事儿产生的言语肢体冲突,其实大多数情况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造成的误会。言语的作用往往因为听者的性格境遇不同而与真实想法千差万别。而这其中很有可能导致与说话者本意南辕北辙的结果。显然光用这句俗语来形容本片显然太过单薄,但是却又是本片故事的核心。

影片的主人公陈志辉为何会走上复仇杀戮之路,直接原因是路途上遭遇的两个陌生人的对其的言语激发了他的复仇欲望,激发了人性中的恶。在茶楼遭遇的中年人给陈志辉讲的那两个脑筋急转弯,以及最后留下的那句“没有酒何必长寿”在陈志辉看来都是直接了当的暗示愤怒不该因岁月淡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特别是在中年人与其妻子大吵大闹的情形,和二十年前自己被心上人抛弃的托辞何其相似。可是谁却知道这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的前场花絮而已,连中年人自己都没想过自己完全是出于演戏需要的台词却点燃了陈志辉的仇恨之火。而更可悲的是而后结识的青年男子周栋自作聪明的想通过自己的妄加定论救赎陈志辉已经迷失的灵魂,没想到却适得其反,他只不过是继续火上浇油而已,让陈志辉的仇恨之火燃烧的更加猛烈。所以,本该看破红尘,一心向善的陈志辉,却因为这两个陌生人看似无心的言语,最终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陈志辉是可悲的,却又是无奈的。他本应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的,曾经的恩怨早已在岁月的洗礼中慢慢淡去,而正所谓人言可畏”,看似热心的陌生人的无心之言让这个本来老实本分的木匠再次拿起来杀戮的铁锤……信任是陈志辉做人的准则,而也正是这种单纯的信任让他太在意别人的言语。一直记得影片中的几个片段。一是陈志辉给周栋讲的那两个脑筋急转弯,这是曾经陌生中年男子告诉他的,他照搬讲给了周栋听,在陈志辉看来,这已经是他能表达出来的最幽默的段子了。另一个片段是陈志辉拿寿宴吃剩的鱼回去喂那只黑猫,这无疑是陈志辉人性中善良可爱的一面,而这却并没有熄灭仇恨的火焰,陈志辉就是这样一个“古板”“单纯”的人,他单纯的性格让他遭受牢狱之灾,也是他单纯的性格让他笃信他人的话,而他的悲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社会的悲剧,但却又仿佛宿命一般,无法摆脱,让人唏嘘不已。

影片在叙事上完全摒弃了传统的顺时针轴,采用三段式倒叙的手法还原事件的起因经过。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而不是事件本身,这和非行导演第二部作品“全民目击”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比起后者更复杂的线索与人物,本片的线索和人物关系要简单的多。有观众评价本片“蛇头虎尾”的确不无道理,第一段故事中阴森诡异的配乐,人烟稀少的古宅,外加帅哥美女探奇般的旅行,还真有着老套廉价恐怖片的味道。这样的桥段很容易让观众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不过还好,后两段故事把影片拉回了水准之上,也让整个故事的主题得以升华。特别是作为全片核心的第二段叙事中,时而欢快,时而急促,时而悠扬,时而诡异的配乐让本是阴暗沉重的影片主题有了一种别样丰富的感觉,特别是张静初的表演,一改往日清纯玉女的形象,韵味十足风情万种的少妇形象被演绎的恰到好处。任达华的表演就更不用说,一个游走在善恶间的“老实人”,一个渴望随着岁月流逝淡忘过去的孤独人,一个被背叛被抛弃的伤心人,陈志辉这样一个有着复杂内心情感的角色被任达华诠释的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如此“洋”的一个演员将如此“土”的一个角色表现的入木三分。

全片的情节设置可谓良苦用心,也体现了导演对叙事手法大胆的尝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故事情节本身却并不值得推敲。比如为何陈志辉在杀完人后并未选择离开而是一直住在那里,之前他并不知道一群年轻人会来借宿。而在他第一次杀死黄家人后警察已经到过现场,而却没有封锁现场和锁定犯罪嫌疑人?这都有悖于常理,只能说,这是逻辑妥协于剧情需要。

作为非行导演第一部作品,本片无论情节设置,叙事手法以及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都可谓上乘之作,特别是在国产电影组团忽悠观众的年代,这样一部犯罪悬疑电影更具有现实意义,虽然很多不足,但是希望之光却熠熠生辉。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三)

近些日子,无情无绪,屡次自我说服后,仍旧执拗地不愿回归现实,任由灰色的心绪攻城略地。

新电影,竟选择了据说集惊恐悬疑于一体的罪案片——《守望者:罪恶迷途》。看到海报上一脸沉郁的任达华,非但不怕,似乎还有点心有戚戚焉。简单的故事,倒叙的手法,却也节奏紧凑,情节流畅。感觉得到,编导不是要为“大片”而“大片”,委实想与观众分享些什么。不论票房如何,真诚的态度本身在浮躁充斥的演艺圈已属难得。

人生最重要的二十年,陈志辉竟在狱中度过。因爱生恨,因恨而要将所爱毁灭,这无疑是极端的个性。二十年,偏执或多或少被压抑,但任凭怎样的监狱都无法将人彻底改造。夹杂恨、愤怒与不甘的恶缺乏泄导的通畅渠道,负面能量持续累积着……

出狱后,他本想与亲人团聚,过平常人的生活。但不幸的是,每一选择的关口,与他萍水相逢的男女所展示的,都是这个世界无耻丑陋的一面,而不是隐匿在表象背后的善意真情。

最令他难于忍受的,恐怕是“途中”陌生女人对她们伴侣的轻视与背叛。二十年的肉体囚囿,二十年的内心绝望,不也是因为无法接受曾经深爱的女人鄙夷的言语、冷漠的表情与善变的心么?这样,累积的怒与怨被唤起、被放大。最终,于善恶的交叉口,他纵容自己将余生驶向不归路。陪葬的人,有曾经伤害过他的女人的至亲,亦有本与这遥远故事毫不相干的年轻生命。

但,世界不仅有他所看到的浪荡、轻浮与背叛,更有他没有看到的庄严、深情和坚守。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彰显诠释真善美的细节、人性中那些明亮温暖的片断能早些进入他的视线,或许结局便是另外的样子了。可惜,人生不能彩排。

报复还是宽恕,这是一个问题。报复了他人,无疑也毁灭了自己。宽恕了他人,又何尝不是在拯救自己?不幸的是,他选择了前者。双手沾满鲜血,内心充满复仇的“快感”,恨,真的会消失么?当然不会,它会像无底的黑洞般,将整个世界渲染得一团漆黑,并最终吞噬掉阳光下所有美好的部分。

善是什么,恶是什么,人性是什么,或许本没有答案,如果有,亦远非理性主义者以概念与逻辑架构的那般简单。迷途中,人将做出何种选择,其根据是什么,又怎能以三言两语一一作答,这就是“人”。试图用统一的言词形容独一无二的生命,非但不是对人所能具有的深刻“洞察力”的佐证,反而是对“人”之为“人”的丰富性与神秘感的轻浅解读。

人,就是他活着,世界,不外世界观。

回到电影,任达华是老戏骨,演技自不必说。陈思成日渐成熟,我看好他。虽不想但不得不承认:女演员,在这部戏中,真的只是配角。

守望者影评1300字


守望者影评

伴着鲍勃迪伦的《The Times They A-Changin》,五分钟的片头不仅是民兵义警组织命运起伏的概况,更是时代变迁中美国群体意识和思想潮流的浓缩。这是精简光影构建的人性迷失的浮世绘,摒除现代化的炫酷科幻元素,以简洁的画面概念加以替代。冰冷沉重的迷茫与绝望压抑的虚无构成了架空于3080年代的平行世界。
与其说它是一部超级英雄类型片,不如说是从内容到象征的反英雄尝试。从阴雨灰暗的天空到夜晚肮脏的街角,充斥着政治的血腥与人性原始的丑恶厮杀。而本该遵循英雄大战胜反派套路的主角们,并非作为拯救者而是被救赎者存在其中,进行着他们的守望。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时代洪流下的一个群体,这是反英雄的时代,更是他们的悲歌。
罗夏:偏激的右翼分子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成员、妓女的儿子,罗夏饱受欺凌的童年造就了他极度偏激固执的正义观道德至上而非遵循法律的惩戒方式。他认为城市每一个角落都是肮脏的;被刺杀的蕾丝边侧影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她的死也是受那不堪的生活方式所累;不愿意跟随他查探笑匠之死的夜枭是堕落而怯弱的,这让他非常的失望。雨夜中孤身行进的背影苍凉而孤寂。他是独狼,也是唯一清醒的守夜人。
白天他是举着末世降临的末日论信徒,夜晚他是带着墨迹测试面具的右翼义警。有的英雄只想过摘下面具的生活,而有的英雄戴上面具才成为自我。罗夏超越了面具与身份的禁锢,他对自己心中的正义无与伦比的执拗上升为宗教式狂热的信仰。然而,个人行使正义的标准和途径能否为大众所接受、能否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需求,则全然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不能揭发真相便让自己随真相一同长眠,除非死才能让他不再尝试揭露。在影片结尾,这份对正义的完美主义探求造就的死亡与其说是为真理殉葬不如说是为控诉绝望。人性不能以理解来抚慰,只有以死亡来威慑。英雄们的尝试没有让人们产生忧患意识,反而助长了侥幸心理罗夏终于明白,自己无法得胜。他或许可以战胜法老王,但永远也赢不了与本性的战争。
再偏激的右翼分子,总会在与本性的对抗中败下阵来。人无例外,尽头终将是自己对抗自己。再无胜者。
笑匠:可悲的虚无主义者
作为本片阴谋论的执行者,笑匠不再是侠肝义胆独立于体制之外的钢铁侠式英雄,而是政治家的侩子手。他经手了刺杀肯尼迪、越战屠杀,甚至帮助尼克松掩盖水门事件。笑匠是一个最反英雄的形象。除了政治事件外,他射杀怀着自己孩子的越南女子,并试图强暴自己深爱的丝鬼,极力殴打游行民众。生命于他而言不过是一场玩笑,我们什么都不是。英雄也好,世界也罢。战争也好,和平也罢,生死有什么关系。
与在思想上趋近极端理性主义的半神曼哈顿博士相通的是,他的虚无观念出自对人类世界的失望。只是,曼哈顿博士选择遁世而走这一消极逃避的态度,而他选择了消极对抗。虽然二者态度都是历尽劫波的悲观,但笑匠将愤怒充分宣泄毫不加以掩饰。小酒馆里射杀越南女人时,开枪毫不犹豫,并以都是他妈的战争害的为自己辩护。可见,在法律秩序的理性崩塌、人类道德底线丧失的情景下,动物本性暴露无遗。但人往往以环境作为自我开解的理由,却有意识的避开谁造就环境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扎克并没有单纯的塑造笑匠的残忍。在得知自己将命不久矣时,喝醉的他跑去找身患癌症的老对头死神倾诉。他不需要回应更不需要安慰,只要对方了解他引以为傲的光辉岁月就好。属于他们的时代早已逝去,荣光亦随着不知悔改的世界渐渐消散。屋子里摆满的丝鬼一世的照片也只能让他忆起痛苦交杂短暂甜蜜的往昔,而往昔不能复现。所有视之为空的事物都已成空,唯有鲜血与死亡是真实。
唯一得到传统意义的大团圆结局的是沉醉在光辉岁月不肯自拔的丝鬼一世、以背德结合开始的夜枭与丝鬼二世。他们是每一个时代中数量最多存活率最高的群体,最常见的现实主义者。懂得审时度势,明白当退则退。即使是在守望者团体未解散之时,他们也从不主动代表亦不过分追随任何一种思想或主义。他们没有罗夏对正义偏执的狂热,没有笑匠对世事漫不经心的无视,没有曼哈顿博士有序理性的超脱,更没有法老王蓬勃的野心。
背负的越多就越像世界的孤儿。孤儿们有的死了,有的离开了,有的如愿以偿轰平了世界在废墟中守望。唯有我们活着。
守望者与娱乐绝缘。在沉沦的世界里,在心灵的废墟中,似乎英雄们惯有的桥段都没了踪迹,飞檐走壁除暴安良也都泯灭了意义。不仅产生文化效应激化个人主义,更突显出了人与世界、人与大众、人与正义之间关系的无解命题。创作出《V字仇杀队》的艾伦摩尔惯用反英雄主义和敌乌托邦手法,没有了清晰正邪之分和明显的善恶界线,这也使它在英雄电影中走出了新路。但在对人类未来的展望上,无论是艾伦还是扎克斯奈德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只奉献出一曲壮烈的时代悲歌。曼哈顿博士说出我可以改变一切东西,唯独对人性束手无策后遁世而去,罗夏将鲜血洒落也不愿再临这个歌颂着被谎言包裹的和平的世界,而笑匠在生命尽头才真正明了为何自己终生都不过是一个玩笑。对于一个美好新世界的到来,所有人都唯有守望而已。

相信《电影《守望者》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守望者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