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这是一部开始看着让人迷惑,结局却又能豁然开朗的电影。
电影以线索人物卡洛威的讲述观察来贯穿全文,开始就不禁让人产生疑惑:卡洛威因何厌弃周围的人,因何住进了柏金斯这样的精神理疗式的疗养院,雪花的寓意又是什么……接下来产生更大的悬念:人人皆知的盖茨比是谁,他的财富从哪里来,豪宅、派对、狂欢是要做什么……
电影开头过分的夸张与铺垫让人甚至觉得盖茨比将是一个不会出场的概念型的人物。不过,最后他带着迷人的微笑来了——虽然看过《泰坦尼克号》之后,莱昂纳多的出现已经并不“惊艳”,更像是一个强光背景下被虚化了的人物。无论是他的身份、学历、生活、派对,依然给人虚假的感觉。尤其随身带着战争勋章和大学照片的细节,更加增强这种虚假的感觉。这种不真实的感觉与不断的派对狂欢都令人略感疲倦。也许这就是导演要借助卡洛威来传达的感受吧——“入迷”还是“排斥”,或许电影有意让我们选择后者。
通过电影后半段的交代,观众才明白盖茨比是一个社会底层想要奋力往上流社会爬的野心家。出身贫贱,偶遇富豪,为赚黑钱的人遮门面,豪宅、派对、财富、他周围的一切都是假象。这让人不禁要问,在这个人身上卡洛威所说的最喜欢的品质在哪里。慢慢的体味,盖茨比的形象渐渐变得比那些约翰一样真正的富豪更加真实了。他有追求梦想的拼搏、有对未来的乐观、有实现自己的渴望,而卡洛威视野中其他的人,则深陷于纵欲享乐之中不能自拔,今天过着和昨天几乎一样的生活。
最后,想要赢回爱情、想要获得成功、想要证明自己的盖茨比在命运的枪声——也是富人算计他的阴谋中,倒在了泳池里,也是在他的希望到来之际全部结束了。
回味剧情,盖茨比确实应当算剧中最丰满的人物了。在会见黛西时的豪华阵容与他想要营造的偶遇气氛明显冲突,却又使人觉得渴望挽回爱情的他糊涂得可爱。在被约翰戳穿真相后眼看要完胜的爱情忽而变得前途未卜,他的发狂暴力让人觉出他内心的软弱并有些可怜。
盖茨比失败了,事实上这对于孤身奋斗的小人物来说是纸醉金迷的美国社会的一种必然。电影中卡洛威两次帮助别人会见情人,第一次是陪约翰去见情妇,他被迫前往并喝醉;第二次是帮助盖茨比会见前女友黛西,他故意避开有意成全。相似的剧情,画面却一个丑陋放荡,一个美丽温馨,看着卡洛威所处的小房子,在豪宅面前是那么渺小,但是对于重拾的爱情却是最感温暖的所在,观众甚至可以从画面里预料到他们的爱情一定是不可能再有结果,当盖茨比领着黛西回到豪宅时,被盖茨比投掷的豪华衣物所掩埋的黛西,就像爱情在金钱和物欲面前的无助一样。
电影结束时,写完故事的卡洛威精神放松下来睡着了。我们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会颓废会厌弃,因为内心对这个现实社会的失望,因为内心积压的秘密与良心的拷问——一个曾经让无数人纵情狂欢的组织者,一个具有无限吸引力的核心人物,最终带着有钱人诬陷的罪名与道德的谴责寂寞的死去。冷酷的现实,像那冬天疗养院外的雪花一样,纷繁的令人眼花缭乱,却也冰冷得不可接触。
但是,卡洛威,这个看到真相的线索人物最后完成了揭示真相的任务,让内心可以重获一些平衡。
失去的东西可以重来吗?人们对于未来真的可以把握吗?竭尽全力追求是有价值的吗……答案是无解的,观众尽可以自己去寻找不同的解读。也许,西方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并不能回答这些疑问,而那失落了的高贵精神正待复兴!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观后感
暑假的日子闲暇时间比较多,没事也就随眼多看了几部电影,林林总总的有不少吧,但是大多都印象不深刻了。今天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电影,原著我没读过,但看完电影我还是有很多感触。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家喻户晓得美国名著,对它的电影改编历来就没有成功过,直到我看到了莱昂纳多。老实讲以前我曾多次看到这个片名,但是人们提到的时候,我也就当是乱风过耳,以为仅仅是以一个精致的描述词加以关注的。直到看到了这部电影。怎么讲呢?每个男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女神,曾经是那么的圣洁与高不可攀,曾经的一颦一笑能让你奋不顾身去做任何事。而其实也只是一普通女子罢了,只不过是那样一种叫爱情的东西蒙蔽了你的双眼,无限放大了她的魅力导致的错觉而已,多巴胺过多会激发人们干蠢事。为了耐情而杀人和自杀的事屡见不鲜,所以当看到同事有一篇七夕的讨论爱情的文章时,我只是淡淡地在下面回帖爱情就是精神意淫的产物,世上本没有爱情,谈的人多了,便有了爱情。然而任何人,一个单个的人,在某一个阶段都会犯傻去做这件事。做得多了自然就不是爱了。盖茨比的女神就是黛茜,穷小人物发迹后追到女神的老套故事,但是黛茜这样的物欲女子,在现今已成为普世价值的时代,颇有代表意义。感觉特别能迎合现时代的中国现状。后来盖茨比替她顶包而死,她也是毫无愧疚的继续过自己的生活。这大约就是爱情的最常见结局了。请相信我,无论你现在如何相信爱情这样一种东西,将来都会是类似这样的结局。剧情没有变,变化的只是女男猪脚而已。可能爱情,更像是一种希望。
正如原著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他的散文集《崩溃》中所写到的那样,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在那个爵士嘻哈的时代,盖茨比的毁灭并能成就其伟大的爱情,如果爱情就是毁灭,那么谁特么的还会要?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懂得珍爱的人,会珍爱别人?你能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么?起码我是不能。这片选入美国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在美国已经是人尽皆知。电影中用当代观众容易迅速建立联系的音乐来解码重塑一个世纪前的华彩盛况,这就是鲁赫曼最鲜明的导演风格之一,只要一切都是为电影本身服务的,未尝不是有趣的尝试。尤其当盖茨比欣喜的领着戴西在豪宅中嬉戏,纵情欢笑,背景里Lana Del Ray的声线苍凉而天真,一遍遍的追问Will you stilllove m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哀而不伤,美不胜收。我注意到这是一个疑问句,是的,没人知道答案。难道爱情,真的是一种希望?
我愿意相信巴兹鲁赫曼是很钟情于这本小说,很热爱盖茨比这个人物。可恰恰是导演的善良和仁慈,让盖茨比的故事在电影中不仅不够完整,反而欠缺了最重要的况味。每次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都会想到《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没有了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只能沦为一个多情富翁千里追妞,痴心永不改的三流浪漫故事。而所谓爱情,只是一个看似偶尔发生的插曲而已。为了短短的一瞬而用去整整一生。也许这就是现代人所追逐的爱情本质吧,我并不想知道。爱情,大约就是希望了。
首先我想到的是黛西和汤姆本来就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冷漠(careless),没有责任感,对于自己的错只会逃避。而盖茨比不一样,他心中有着纯纯的梦想,一开始是仰望天空中的流星,然后遇到黛西之后,吻了她之后,他就将他的梦想寄托在了黛西身上。最后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盖茨比看错了人,不该将他的梦想寄托在一个如此平凡、懦弱的女人身上。但是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他所代表的阶级与黛西汤姆代表的阶级不一样,导致了最后盖茨比和黛西汤姆不同的选择。盖茨比明明一开始就知道黛西是什么样的人(她的声音里全是钱的味道),并且在重逢之后清楚这一点,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爱着她。马克思曾经说过,阶级一旦形成,那么处于各阶级的人想打破阶级鸿沟的壁垒几乎不可能。所以,谁都没有错。
记得大学的时候是看过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的,在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这本书里,也对这本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没有看懂。我不了解没过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不知道所谓的爵士时代意味着什么。就像当初看《麦田里的守望者》者,也是完全看不懂,只是感觉主人公那种生活十分混乱,仿佛一场闹剧一般。
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如果不结合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真的很难看懂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但是那种囫囵吞枣的读法,我还是以后少尝试为妙。即使一本书声名鹊起,或者一部电影备受好评,但我要是还是看着十分困难,或者需要借助比人的读后感或者评论才能有些许豁然开题的感觉,那只能说明我没有看到而已。
观看这部电影的人都懂美国梦是什么吗?也许,多数人只为看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又有一部分人是追着电影演员而来观影。话说回来,电影其实主要还是为人提供娱乐的,很少上升到文学层次和社会射影。即使原作者和导游都有深刻的内容要表达,但是观众一般都不这么认为。
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如若你本非这方面的学者,又何必追问美国梦究竟是什么呢?它和当下的你又有什么关系?当然,也许你也感到自己如今的生活和梦想也在逐渐的破灭,也许和该电影所要表达的那群在梦想破灭下的美国年轻人也有些共鸣之处,那也许也就是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意义了。但是,你若只感到这是一个爱情悲剧,或者一部俊男靓女的电影,也没有什么损失,观后感到快乐就是最大的意义。
当然这并不是我暑假的全部,偶尔一眼看到了莱昂纳多才看到盖茨比一样,其他的片子也相当不错,一部韩国拍摄的《柏林》和一部法国拍摄的《激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于电影,书读得少了,下一阶段专注于历史任务的谋略吧。期待能有一些像样的领悟。而盖茨比之与我,更多的是看中他那种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以及一提起奋斗他那眼中闪耀着激情四射的火花。我愿意成就他所有的成功。因为,只有除去黛茜的盖茨比,才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没被拍出过哪怕一部影视经典,前作们照搬烂熟于米国学生心中的文字,好似由演员录制的有声读物,还原精神可嘉,冲击力欠奉。一些影迷指责2013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空洞不细腻不及原著的百分之一,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导演巴兹鲁曼想要赋予本片的是什么。用3D和说唱巨星JAY-Z操刀制作的原声音乐去辅佐一个爵士时代的故事,本片就是要犯个时代错误,用更意向去披露无上的欲望、浪漫和不可实现的美国梦,用更宏观去表现每个人心中挥金如土的富贵梦。读过原著的人太多太多,社会生活、商场斗争、爱情和梦的幻灭不用脑补已熟知,结局也早在80多年前就尘埃落定,浮华、喧嚣、红男绿女、豪宅上空的烟花却非3D不可。巴兹鲁曼把他想要表现的表现得很好。
情圣巴兹鲁曼
巴兹鲁曼是个喜欢用感官替换思想,感性替换理性的导演,《红磨坊》艺指A故事B,《澳大利亚》艺指A-故事B-,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艺指A+,故事...按忠于原著程度,最多打个C,只是这个C已经足够了。不知为何本片宣传时标榜最忠于原著,这对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绝对是个误导,原著中美国梦的幻灭与至死不渝的爱情一样重要,堪称爵士时代的挽歌,巴兹鲁曼其实只截取了爱情的部分。
看片末盖茨比中枪落水的镜头,比妮可女神在《红磨坊》咯血还要百老汇还要滥俗,好在喜欢巴兹鲁曼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派意味改编的、享受《红磨坊》流行歌曲大混音的、为《泰坦尼克号》痛哭流涕等待杰克再次奉献真挚一笑的都在等这一幕。批评本片未能完整呈现盖茨比故事和巴兹鲁曼对文学作品理解肤浅着实多余,人家一直以来感兴趣的就是高富帅追白富美和浪漫英雄主义,让他去拍梦拍幻灭拍小人物大背景,根本不应该有这种期待。有人说在这样的改编下盖茨比辜负了了不起这三个字,我想这也要因人而异,今天是七夕。
3D和CG有何用
马丁西科塞斯的《雨果》证明3D对于时代剧的重大意义,《了不起的盖茨比》还要再加上一条,3D对角色表情变化的蛛丝马迹也能明察秋毫。片末盖茨比苦苦追寻的理想生活幻灭,3D使小李脸上飞蛾扑火般纯真的浅笑鲜活。另外旁观者尼克说盖茨比身上有一种永葆希望的天赋,3D捕捉到黛西家绿色灯光忽明忽暗忽远忽近时而清晰时而朦胧的变化,这一意象象征盖茨比想要抓住却眼看它渐行渐远的极乐世界。
盖茨比虚伪又自卑,处心积虑想要进入黛西的世界,他五颜六色的西装衬衫和皮鞋像一朵朵鲜花在3D视效或张扬或暗淡地绽放,穿暗色系说明他此时有几分忧郁,白色说明他心情不错,粉色说明他今天疯了。黛西表面上纯洁却用无数珠宝装点自己,3D下Bling Bling地摇曳宛如空虚和物欲横流的化身。盖茨比一边开快车一边向尼克炫耀自己的伟业和财富,唯独没提他那辆大汽车是何方神圣,原来人家开的是CG牌的,这样看来纽约街景是谁搭的就不用多说了,看大汽车摇着尾巴满城冒烟我在想,或许片中有些道具布景是年代颠倒糊弄鬼,甚至根本无据可查,但能跟当时社会扶摇直上的假象吻合也算合理。
大亨盖茨比 小人物小李
每天刷微博,是不是小人物一眼就看得明明白白,大家关注的点很不一样,高白两族谈吐多少有些麻木不仁,小人物则每天都在晒伤口。盖茨比虽然假装没在晒伤口,可是他面对失而复得的爱情时往死里低的姿态证明他永远是那个very very poor的男孩,前几年小李面对小金人也是这种姿态,《胡佛》时期博主还说对不断向小金人献媚的小李兴趣缺缺准备由粉转黑,后来因为《被解救的姜戈》的南方黄牙庄主太好笑而粉回一半,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觉得找回《泰坦尼克号》后两三年那会儿对小李的感觉。
小李已不可能回归大船之前的文青路线,但外形帅回来加用力不过猛对早已成为演技大亨的小李来说已属难得。这次他没有不停地为表现痴狂而像神经病一样东张西望,也没走他驾轻就熟的自满-打击-毁灭路线,小李版盖茨比最成功的一点是即使巴兹鲁曼把名著改编定位在爱情故事层面,他仍表现出理想主义者极大的激情,在前面铺垫不足的情况下使观者和盖茨比产生较大共鸣。
游移名媛和叙事旁观者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首先没有看过原著,但总觉得巴兹鲁曼的改编还了Daisy同Jay一个公道(评论几乎一面倒都说Daisy肤浅、Jay太自欺)。个人见解:
1、相信Jay的眼光,以Jay的才智如何会爱上肤浅的女人,他已经阅人无数。当年Daisy是真的认为他已经死了,在父母的教化下,当然会选择应该会爱惜自己的Tom,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在婚礼当天早上收到Jay的信之后就想悔婚了,也把订婚的珠链扯断。可惜,Tom的势力是如此之大,一场盛大公开的婚礼,岂容一个小女人说取消就取消呢?况且,Jay的信也只是一个很遥远而虚渺的承诺。
2、Tom说过当他在渡蜜月的时候将Daisy抱起不让她的鞋弄湿的时候,Daisy有爱过他。对啊,珍惜爱自己的男人,如何就肤浅了?如果她肤浅就不会要求和Jay私奔而会只想留在西边的豪宅了。
3、Daisy不愿欺骗Jay,不愿说从未爱过Tom,当然也接受不了Jay的欺骗啦。可能是我太理想主义了,Jay出生不好或许对Daisy本人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装富家子这种欺骗的行为本身才是Daisy所不能接受的,更不用说帮黑帮卖私酒了。
4、想一个妻子不去爱自己女儿的爸爸是有难度的,毕竟他们有过共同的经历和纽带,作为一个母亲的心态,总要为未满5岁的女儿想想吧。诚然,Jay在Tom揭露其财富的不当来源和侮辱其出生时,恼羞成怒地准备打Tom,使到Daisy很是震惊,也彻底摧毁了Daisy与他私奔的最后幻想。如果你认识对出生感到自卑又渴望争取一切的男人,就会知道他的怒火有多么可怕,谁能担保他的财富一朝蒸发之后,不会对别人动粗?Daisy:Jay,you want too much!Jay 不仅要Daisy,而且要狠狠的伤害Tom,不是因为他对Daisy的背叛,而是因为嫉恨他的出生,能够轻松娶得Daisy及争取到她的爱。
5、Jay到死都不知道Daisy的答案,是编剧对他的偏爱,也照顾了观众的情绪,让他带着憧憬死去。但Daisy并非无情,只要Tom使一点手段,她就不会知道Jay已经死了,也不会知道他的葬礼了。既然知道Tom也有爱过自己,情妇也死了,一个稳定而完整的家庭又回来了,当然会选择Tom,这是作为人类生存本能角度所无可厚非的。
总结:Jay的痴爱当然令人动容,但也不要光从男人的角度去看女人。说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批判现实的虚情寡义,未免有点陈腔滥调了,我反而觉得电影想传达的是离开现实的爱情就像灯塔一样,可以是追求的目标,但不会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归宿;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众生平等的完美世界乌托邦不存在,人类还是在不断努力缔造;决定吊丝能否成为帅富的关键因素是王者之心,不但要肯努力,而且要不自卑,要先修身。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村上春树,他推荐的书我也找来看,在一篇文章里,他不厌其烦的提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说自己看了N多遍,每次随意翻开一页重读,还是意犹未尽从不失望。哇,真是一本好书。从快递员手里接过新书时,仿佛捧着一个圣物。爱屋及乌到了这个地步,不知不觉就把期待值升的老高。书的确写的不错。不过可能因为我看的是中文版,领略不到作者用词的微妙,还是多少有那么点小失望。前面一大部分庄园如何美,party如何大,繁复的让人有点hold不住,还好作者文字精到,随着故事的展开后面慢慢渐入佳境。
我反复琢磨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结构,虽然写得够美够华丽,多少也有点头重脚轻吧。后来发现很多名著都走这个套路,比如《巴黎圣母院》。可能在小说的世界里有一股流派,犹如巴洛克式建筑的金色镶嵌,繁复华丽处有别样的一种美?或者,作者只是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一个叫盖茨比的神秘人物,花这么大的精力,这么多金钱,买这么大的宅子,举办这么多场晚会,为的是啥呢?就是引起湖对面的初恋女友的注意。拨开层层迷雾终见真人,浮华的外表下是一颗朴实真诚的爱人之心。好吧,不管怎么样,这些效果都达到了。
看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在看了原著大约两年以后。朋友特意买了3D的票。电影的结构和书完全一样,前面繁复,后面质朴,前面热闹,后面冷寂,一模一样。也许是为了制造3D效果,导演还特意加入了很多急推急拉的大全景,摇来晃去,让人眼晕。
走出电影院,有点小失落,盖茨比,你真是病的不轻啊。书评影评人士说,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抨击了虚伪腐朽的贵族们。似乎盖茨比的悲剧应该归到那些姥爷小姐们的伪善上,可我觉得他的悲剧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了结过去,也不能面对现实。黛西的老公的确借刀杀死了他,可盖茨比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被爱灼伤。伤他的人不是黛西,是他自己。
情窦初开的盖茨比爱上了富家小姐,可得不到黛西父母的认可,借着他在战场上生死未卜,黛西嫁给了富有的汤姆。从此,这个未了的心结成了盖茨比永远的伤疤。他发了大财,改名换姓潜伏到黛西家附近,挥金如土,纸醉金迷,天天搞party,就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两个人重逢后,爱火复燃,他固执地要把以前的一切改变,要黛西离开汤姆嫁给自己。就在纷争中,黛西驾车压死了人,他背了黑锅,被被害人(汤姆的情妇)的老公杀死,而黛西和汤姆却度假逃开了。
瞧瞧,未了的心结有多大的力量啊。它激励着盖茨比赚足了钱,爬到上流社会。聪明的盖茨比却也因此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沉迷于过去,不肯接受黛西已离他而去的现实,他觉得她嫁给别人是逼不得已,他觉得只要他出现,她就会不顾一切随他而去。他觉得他可以改变过去,让未了的心愿回溯重新过一遍。他觉得只要他想,一切可以重新来过,心想事成。
可是,盖茨比呀,一个女人放弃你,可以有N个理由,可这些理由汇成一个,就是她不够爱你;盖茨比呀,你觉得你还是过去的盖茨比,可黛西早已不是过去的黛西,如果她是,也是一个选择离开你的女人;盖茨比呀,过去的已经过去,那的确让你痛不欲生,可你必须接受它,告诉自己黛西结婚太让我难过了,我好爱她,我更得好好爱自己。
电影里有个细节很有趣,盖茨比一直固执的让黛西亲口告诉汤姆,你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他,你爱的人一直是我。黛西说不出来,因为那显然违背她的意愿。
盖茨比如此固执是因为他一直活在这句话的幻境里,这句话支撑着他出人头地,支撑着他来到她身边,支撑着他做这一切。他必须得到黛西的同样认可,如果黛西否认,那么他这五年做的一切都是零。这种否定是盖茨比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没有及时放下未了的心结,活在过去,对当下的现实视而不见。不是只有盖茨比才犯这样的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结,难忘初恋情人就是最典型的了。
白头发一大把了无法释怀十几岁的那个她,天南海北再相聚,激情澎湃想再续前缘,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二十年前她青翠欲滴,娇羞美好一个花骨朵,现在呢,事故俗气衰老一朵干花。他也一样,大腹便便,张口闭口官难升钱难赚老婆不听话。就算俩人还能看对眼,还不是你有你的过去,我有我的经历,从对方眼里又一次印证了几十年的蹉跎,一切如浮云,毫无把握。
电影在尼克和心理咨询师的对话里开篇,尼克把消沉抑郁诉诸笔端,写成了一本书《盖茨比》,他在扉页上郑重其事的写上了The great(了不起的)。原著里没有这个安排。导演为什么设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我想,也许是提醒大家,相比尼克,盖茨比更应该去看心理医生。The grea也可以翻译成病的不轻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在美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他多次入选美国学生课本读物,成为了美国家庭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而这本书也是多次被改编翻拍成电影。而这次我想说的便是最近的这个版本。
故事是从一个穷小子尼克的口述开始的。尼克本是一名作家,但是由于抵挡不住美国当时社会的诱惑,而毅然的投入商潮,成为了一名证券所的职员。而故事发生的年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用电影中尼克的话来说,那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时代,那个时代挣钱易如喝水吃饭,股票高涨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人们每天都在挥霍金钱,夜晚会参加各种派对,唱歌,跳舞,吃饭,他们的道德慢慢的丧失到没有底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纸醉金迷的味道,人们更多的喜欢称那个时代为爵士时代。
影片主要讲述了尼克认识盖茨比的过程,并且见证了他的爱情,以及黛西的背叛,他对这个社会的失望与冷漠的过程。在我看来,我不得不承认导演对于整个影片的气氛的把握非常到位,我从一开始便闻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一种浮华的浮躁感随时表露无疑。盖茨比对我来说却是这个大时代下的一个不普通的人,不是因为他多有钱,而是因为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他依然保存着对爱的向往与执着,他相信他爱的人过了那么多年依然会爱他。他每天都望着海对岸的那盏忽闪忽闪的绿灯,因为那盏灯的地方住着她,那便是他对所有爱的向往和希望。他执着的为了她每天晚上都会办各种奢华的派对,他以为终有一天她也会来到派对,和他继续前缘。关于盖茨比,他在尼克家里希望与黛西产生偶遇的安排,他表现的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一会儿跑出去淋雨,一会儿又不安与紧张,这与在那个时代习惯各种酒场寻欢场合的人相比,他是多么的独特啊。当他重新遇上黛西,并与她相爱时,他依然天真的认为黛西还是爱他的,想与他在一起,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相恋。可惜黛西已经变了,她已经被这个浮华的社会所改变,变得更加物质,变得喜欢玩弄感情,她把与盖茨比之间的爱当做一场游戏,而这场游戏最终以盖茨比的死亡而告终。
其实这个电影给我的震撼不是很大,但是这种悲剧性的结尾却让我意犹未尽,我在想,其实电影的结尾给了盖茨比还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因为他没有接到那个电话,他可以认为那个电话是黛西打给他的,如果他接到了是尼克,那么他的爱情便真的荡然无存了,现在最起码还是有一点美好的想象。
电影尾声,盖茨比被枪杀,那些曾经来到他豪宅的那些名媛名流在最后的了无踪影,甚至尼克恳求他们来参加葬礼,也是了无音讯,而黛西,那个盖茨比爱情的美好幻想,更是与汤姆旅行逃之夭夭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啊。偌大的豪宅,最后剩下的只是尘土,落叶和那曾经辉煌的记忆和那段看似美好的爱情。而盖茨比,最后剩下的也只有尼克这一个朋友和尼克为他写的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后要提一下,看本片之后,一定要去听听JAY Z为本电影量身定做的原声大碟,你从碟后的歌单看出,这哪是电影原声带啊,这简直就是一张欧美顶尖流行歌手的合集啊,绝对会让人爱不释手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观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此书读书会上好几位朋友谈到,英文专场还特别讨论过此书,然个人对外国文学不怎么感冒,书一直未看,加上英语太缺乏自信,英文专场也未参加。到这次去看了电影版,我只能说这是阅读的偏见,更是思维的局限。
电影开始所展示的为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社会百态,套上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时代又或者说如果你爱她,就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人的思想、价值观等也正经历重建,迷惘中充斥着上流社会富豪们生活的奢侈浮华,也有大时代下小人物如尼克、威尔逊、莱特尔等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虽然未看过小说,然就电影本身来讲,该片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刻画上也算得上非常饱满,而且一部文艺片被导演用3D的形式呈现,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是一个不太擅长讲故事的人,所以电影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我也不想累述,但就影片本身几段场景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象。首先是那束绿光,这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影片中盖茨比时常一个人站在码头伸手想去触及黛西家码头所散发出来的绿光,这是一道梦想之光,包括财富、地位和爱情。这光对于盖茨比来说即是女神的召唤,也是坚守的力量,给予了盖茨比巨大的勇气。影片以绿光的灿烂照射开始,最后又以绿光的逐渐熄灭结束,就是颇具影射意味的设置。
盖茨比的痴情自不用多说,仅仅为了五年前的邂逅,他不惜按他想象中女主人喜欢的样子造了一座庄园,而时时幻想着与黛西久别重逢的样子,从说话的语气、语调,着装等等不一而足。最后在尼克的帮助下他特意制造了一场偶遇,除了事前大动干戈的对尼克的住所及院子进行装修布置外,为了制造不经意的重逢,他居然跑出去把自己全身给淋透了,他这是要到尼克家避雨才偶遇黛西吗?当然也有紧张的成分。用心的男人总是最可爱,最帅的。何况此刻眼前的盖茨比早不是曾经的苦逼男,而是一个高富帅,谁能经得住诱惑。只是所有的光鲜靓丽都敌不过时光,并且一去不复返。现在的黛西早已不是曾经的黛西,就算最后盖茨比为保护她,而隐藏了她开车撞死其老公汤姆情妇的事实,盖茨比因此遭到汤姆情妇真正老公威尔逊的误杀,她依然选择了沉默,并没有参加盖茨比的葬礼。
上帝之眼。影片中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情节,就是威尔逊修车铺所在的矿山旁一副巨大的印有一双眼睛的广告牌。每当关系人物经过此地时,就会有这双眼睛的特写,这是一双上帝之眼。人在做,天在看。当汤姆与其情妇勾搭成奸时,到底是谁撞死了威尔逊的老婆,都在上帝的眼里。所有的罪恶与良知都逃不过这双眼睛,不管隐藏的多深。
影片结局,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盖茨比在被威尔逊误杀后,葬礼的凄凉。当一切繁华散去,尽是寂寞。曾经的纸醉金迷,而今楼在人已空。如果说盖茨比错在把爱情当成了信仰,过于善良而缺乏甄别,而黛西的自私与懦弱,包括那些在生前受过盖茨比恩惠的人一样显露出人性丑恶的一面。盖茨比,生于奢华,死于纯真,方成就了他的了不起。
一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前听到这两句话时我多少有点不屑一顾或一笑而过,看完该影片后,我对一起的友人说,我开始相信这种奋不顾身的爱情了,因为盖茨比做到了。但同时也在想,当爱已成往事,有多少爱又可以重来,盖茨比奋不顾身的追求与坚持,是否打破了这种平衡,而最终曲终人也去。也正如尼克曾经提醒过盖茨比那样,你不可能回到过去。我们都不能回到过去。
抛开那些华丽、谎言、懦弱、自私和肤浅。《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影片,这个故事又带给了我们哪些正面意义呢?这其中至少有盖茨比的奋斗,一种追求,还有盖茨比对个人品牌的经营,信念的坚持与执着,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场景,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尼克的出现,盖茨比的纯真,也让我们看到人性也并非全是自私丑陋,依然有一种光芒存在。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大概是九月中旬,我和我一朋友去影院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但现在已是十月底,如果说写了所谓的观后感,是不是稍许显得有点太晚了?当然在看完后的没多久,我一个人又在家里看了一遍,所以应该印象还算深刻?演员那方面对我而言,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已经说明一切,对于他,我只有喜爱之情,除去那部《泰坦尼克》。
大多数人都是喜好追随大众,以此来获得安全感。我们可以观看,我们可以发出感慨,我们可以做任何事。但是我相信,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我的内心比你们远远复杂的多。当然,我从不需要你们的惊叹,我也不想在你们身上证明我有多么的鉴赏能力或人生经历。因为我们除了在这些社交网络上的互相关注之外,没有任何关系。
我很多时候会想起那些拼命喝酒的日子,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单纯或愚蠢的想为了喝醉而喝醉。在那么一段日子里,我甚至真实的觉得自己一天不喝酒就会浑身难受,度日如年,其实现在这么说着的时候,我似乎也感觉到了一些身体的不听使唤。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参加者,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因为吸引那位姑娘的到来。但我相信,我们喝酒的原因除了愚蠢,总是会有生活的痛苦,和在生活中出现的某位姑娘有关。
我们把不好的东西一股脑喝进身体里,似乎只要醉了,你就能顺利到达梦幻岛一般。微微睁着早已睁不开的眼睛,除了傻笑便是沉入自己的想象中。我伸手想抓住那盏灯光,好证明自己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接着在愉快的进行中进入梦乡,醒来拖着被酒摧残的身体起床,接着继续这么重复一次。在清醒的时候,其实我能充分认知到一件事情,那便是想象中的东西实在太过美好并充满诱惑力,如果无法拔出,只能越陷越深。
因此为了能每次都能置身于这画面中,你必须通过喝酒什么的来刺激自己快速到达。到达之后,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我在我构造的梦里非常快乐。那些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可关于那些人的那么多无止境的故事都是我们自己在骗自己,这样的真相很残酷,所以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不,我非常清楚这是残酷的,所以我更需要喝酒来替这干瘪的故事润润色。说到这里,盖茨比与《禁闭岛》中的他有什么区别?我和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和我一样的人们,我们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一直在为我们的想象而支付着昂贵的代价。你们以为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所以你们不想改变。你们以为爱情的美好早已到手,所以你们放弃自己。就算你们认为生活太糟糕,所以你们还是就这么等待着。你们以为友情很长,所以你们一直挥霍着。我从不信那么多人是所谓快乐幸福的,我也从不信那么多人具有感知痛苦的能力。
如果从一开始,我便得到并一直拥有的话,我便不会看到那盏灯光。上帝如果真造出了我们,那诱惑便才是我们的主人。
现在的我,更乐意投身进更繁华的地方,更喧闹的环境。在电子乐的冲击下,在酒精的蒸发下。长长的黑夜的路上,有无数个我们肩并肩走在一起,说着人生,说着感悟,说着情话。而你,这个是否真正存在的你,伸出手,勾着我,笑着并带诱惑地对我说,你是个奇怪的人,你是个吸引人的人,你和猫真像。其实这话的真假无从考证,就像你是否真的出现在我面前过一样。
如果真要把梦击碎,那便击碎吧。但请不要把所谓的真正的事实赤裸裸的平铺在我的眼前。因此我需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去马来西亚,去那里喝着朗姆酒也好龙舌兰也罢。 我的朋友,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而我却无能为力。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影片,莱昂纳多娴熟的演技为影片加分不少。
跻身富豪名列却深深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与不安,不断想实现自我价值却因时代所赋予的尊卑之分备感压力的那份纠结,想来只有莱昂纳多能更好地诠释。快乐时真诚无邪的笑容、不安时额前凌乱的头发、激动时脸部颤抖的肌肉、愤怒时夹着血丝如野兽般的双眼、孤独时浮华褪尽的身影、悲伤时晦暗颓败的脸颊天堂与地狱那一瞬间的幻化,莱昂纳多演绎地出神入化。甚至连在棺中的安详神情都是深刻的,只有这一刻,永远在自我肯定与否定中徘徊的盖茨比才能真正地得到解脱。
1820年至1920年,是美国发展最快的100年。这期间金融业繁荣发展,资本的快速膨胀带给人们物质欲上的极大冲击,资本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度开始快速提升。这期间,移民大规模发生,新贵与旧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出身权贵的一类奋力抵抗着暴富的一类对资源的侵占,暴富的一类急需获得社会对其身份的认可并渴望争取到更多资源。1920年,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市。盖茨比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作为暴富的一类,他身上承载着所有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重重社会矛盾。名望、财富是盖茨比这个出身卑微的暴富者所追求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最直接、最肤浅的表象,但也迎合了当时社会公认的尊卑价值标准。为此,他把自己吹嘘成一个出身显贵的人,一个战争英雄,毕业于牛津大学,与议员、警察局长等上流人士关系颇深的纯正贵人。然而,童年的贫苦、成长的艰辛、打拼的不易让他内心深感不安,在这些内心不安不能得到满足前,他始终无法真正肯定自己。
电影中让他能极大肯定自己的一个载体,便是他5年前深爱过的大家闺秀黛西小姐。黛西出身很好,漂亮风情,是上流人士的一个绝好配属。这种女人的美貌和气质,与物质、身份和地位是绝好的融合。盖茨比太需要这样的人来衬托自己的高贵地位了,更何况他爱她。但是盖茨比卑微的身份让他对这份感情极大地不自信。因此,战争结束后,身无分文的他没有立刻去找黛西,而是等到生意做大,富贵之后;即使就住在黛西家门前的湾畔对岸,也没有直接托人捎信给黛西说想见他,而是用一个个奢华的宴会来试图吸引黛西圈子里的人、从而逐步吸引到黛西的注意。并以此散布无数关于他的财富和地位的言论到黛西身处的富人圈中,为日后平等地相见做铺垫;
5年后第一次见黛西,精心布置过的草坪、满屋的鲜花、一尘不染的白西服和额前总是凌乱的头发,无一不显示出盖茨比的不安不安的不仅仅是对黛西感情的未知,更重要的是,黛西是否能用平等人的眼光来看他。因此,在黛西某次浓情蜜意后偶然提出私奔这个词后,盖茨比彻底凌乱了。一来是担心他的财富还不足以多到让黛西无法忽视;二来恐惧如果丢弃了财富,他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作为把握黛西、把握地位、把握身份、把握人生的工具。
对于盖茨比这个出身贫穷卑微的社会底层人士,除了财富之外,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与上流人士来做对等的抵抗,包括身份、地位、名望和女人。然而即使拥有了财富,他所拥有的也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这个本质。因此,盖茨比的人生是不安的、惶恐的、充满虚荣的、纠结的。
在价值扭曲中迷失的盖茨比,唯一没有迷失的,是对黛西的爱。然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电影中,黛西是否值得盖茨比去爱并不重要,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探讨爱情,而是关于那个年代的人性与社会冲突。在那样的年代,对于这样的人生,最终穷极一切卑微的人格为富人作嫁,死无所终,或许是他们最最正常的结局。
盖茨比反抗的,不仅仅是社会现状,还有人性。当盖茨比在影片矛盾最激烈处,大喊出:是的,我只是在牛津呆了5个月,这不足以说明我是牛津毕业的,然后怒吼着揪住汤姆的衣领想要揍他的时候,尼克说出了我的心声:我真想上去拍拍他的背,说好样的!我甚至在这一刻,认为导演安排的那把凿冰的匕首是时候派上用场了。然而,盖茨比看见了女士们惊恐的表情,立刻松开汤姆,慌忙整理好衣领和头发,强挤出绅士的笑容说:对不起,我发脾气了。这一刻,我就知道,盖茨比完蛋了,他注定就是个时代的悲剧。既然那么讨厌社会的不公,却还盲目地用这种不公平的态度和方法去迎合当时既得势力者,盖茨比的结局毫无意外。
综上所诉,《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虽然讲的是一个男人为心爱的女人拼搏奋斗,并最终殒命的故事,但请不要用看爱情片的眼光去看他。
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因为受原著影响太大,我的确是不太喜欢现在这版《了不起的盖茨比》。正好有没读过原著的朋友问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什么了不起。凭着二十年前读书的记忆,试着说一下,为什么Gatsby前面会有Great, 还有这部小说为什么真的是很了不起。
首先盖茨比不是像小李演绎的那样的一个完人。在原著中,盖茨比的出场并没有那么的风流倜傥。他同叙事者NICK的交往带着一种紧绷绷的古怪的感觉。虽然一置千金,坐拥豪宅,他身上却带着一种粗俗而浮夸的气质。他多次向NICK炫耀自已显赫的家世,当然最后证明这些都是自已的杜撰和忽悠。因为他来自底层,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暴富(作者有暗示是通过做私酒生意),但内心里依然带着抹不去的自卑。他要让自已被别人认为很伟大,很了不起。所谓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了不起,是要揭露一个爆发户心理里阴暗的这一面。
其次盖茨比并不是一名情圣。他的豪趴,并不仅仅是要赢回DAISY。他对DAISY的感情里,混杂着更多的内心阴暗的东西。比如在自已身上贴上上流社会的标签,同时又对曾经极其稀缺的物质和浮华的一种报复性消费。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希望赢回旧爱的痴情汉,那他不用造这些豪趴的景,直接去找他的女人不就可以?在他的女人面前,他下意识里要拼命做出老子现在很了不起的架式。他打心底里明白,没有钱就不能赢回DAISY的心。(这一点他是对的。没有他五光十色的pARTY的炫富,DAISY不会回到他的身边,哪怕是短暂的偷情。)
希望被人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复杂阴暗,非常矛盾纠结的人。他的情感与虚荣交织在一起,他的自卑又与几分勇气混在一处。他渴慕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但不管花多少钱,他也还是被上流社会所不齿。他想报复,又止不住的自卑。他想要了不起,但最后只剩身败名裂。
但盖茨比的七寸还是在这个他痴心爱上的女人身上。资产阶级小姐DAISY是一个浅薄、虚荣而阹懦的人(电影里的这个角色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她缺乏从上流社会的身份和婚姻中决裂的勇气,而这种勇气的缺乏,让人对她对盖茨比的爱产生怀疑。当盖茨比如神话人物一样出现,她真的REpEAT THE pAST, 回到了爱他的过去?抑或过去她真的爱过他吗?堪疑。
所以当盖茨比见到DAISY以后,他成为扑火的飞蛾。他的命运注定要成悲剧。不是因为他的金钱斗不过TOM的身份,是因为他本来就爱错了人。(甚至他自以为炽热的对DAISY的爱,也一样值得怀疑。)在一个金钱、地位和贪欲组成的名利场里,他飞蛾扑火一样不顾死活地追求他的女人,其实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当然如果这个故事仅仅只是关于一个痴情汉和负心女之间的悲剧,《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不了美国当代文学的代表。这部小说被认为纪录了一个时代,或者说一个时代的完结。故事发生在20年代末,大萧条开始前的几年。这时的美国是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射向盖茨比的子弹,仿佛宣告着这个物质上的盛世的终结。还有文学评论很多把这部小说上升到美国梦破灭的高度,似乎从底层打拼赢得金钱的盖茨比代表着美国梦,而他最终是不容于业已形成的社会等级之中。BLAHBLAHBLAH.
这些联系时代和历史大背景的评价由他去吧,因为我们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并没有那么理解,也不需过于关注。重要的是原著让我们试图去体会一个非常复杂,非常立体的盖茨比,他的虚妄、野心、困顿和渴望。对盖茨比,最终你会是说不上是该同情,还是厌弃;对他了不起的爱,是要被感动,还是保持一种理性的轻蔑。文学的世界不是声色和偶像的世界,文学的魅力不在于视觉、听觉、情绪和肾上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让人心灵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是现在这部声色俱佳的偶像派电影无法企及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小李子这部电影是可以看,悦目养耳。但有时间,还是读一下原著。别以为这部电影就代表了小说,说实话,原著要了不起得多。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二)》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