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读我苹果与粉笔灰有感

读我苹果与粉笔灰有感

我读《苹果与粉笔灰》有感。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读后感,就是自己看了什么书之后引起自己一些对事物的想法和思考,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在写读后感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也许下面的“我读《苹果与粉笔灰》有感”正合你意!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我和学生一起追梦

——我读《苹果与粉笔灰》之七

忘记如何做梦了吗?就把学生的梦作为自己的梦开始吧。

——摘自《苹果与粉笔灰织梦》

高中,是学生最接近自己梦想的学段,每个孩子都或模糊或清晰地有了自己的梦想。作为班主任,发现学生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生一起编织他们的梦想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天,我的Q中见到了这样一条留言:老师,帮我订本书吧。虽然我也自己订过,但是感觉不同。我要纳兰容若的作品集。

这是我们班的大才子郭旭友给我的留言。这孩子文采飞扬,作文语言灵动活泼,读他的文字,套用一句广告——非一般的感觉。他喜欢纳兰的词,很想让我给他定本书,以寻求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对于郭旭友对我的信任,我倍受感动。于是,我当即找了好几家书店,经过仔细比较,最终选中了一本《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

当我把书郑重地交到郭旭友手中的时候,他的眼中立刻放出了惊喜的光芒。随即,他要给我书钱,我婉言谢绝了。对于一个孩子的梦想来说,十几块钱算的了什么呢?我只愿他能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一路顺风。

一个课间,和郭旭友聊天,我们聊起了民国传奇作家张爱玲。他侃侃而谈,张爱玲的身世,张爱玲的作品,张爱玲的心路历程,每一个细节他都如数家珍,连我这个一向自诩为张迷的人也不禁暗暗折服。

看他对张爱玲的文字如此痴迷,我忽然心生一念想:何不给郭旭友一个机会,让他在班里给同学们开一个讲坛,就讲讲张爱玲呢?这是不是会更加激发郭旭友追求梦想的脚步?

我被自己的创意鼓舞着,马上就对郭旭友谈了我的想法。没想到,郭旭友一口应承了下来,日期就定在一周后。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郭旭友认真地准备着自己的讲稿。因为对张爱玲的痴迷,我也存了不少和张爱玲有关的书。为了支持郭旭友的讲坛,我精心挑选了三本书,有任如文、王艳著的《沉香屑里的旧事——张爱玲传》,西岭雪的《西望张爱玲》和李黎的《张爱玲未了情》,拿给了郭旭友让他当参考。

期间,我不时地询问他准备的情况,并请他有困难的话一定给我说,他都自信地笑笑。我明白他已经成竹在胸。

一周后,郭旭友在我们的“十班讲坛”顺利展开了他的“永远的张爱玲”篇章。他的讲解,为我们全班送上了一场华美的听觉盛宴。郭旭友潇洒地挥挥手,走下了讲台。在他的身后,我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经久未息。

不久后的一天,我的Q上又收到了郭旭友的一条留言:

老师,那天做个梦,我在签售我的作品。笑醒了。然后巨大的落差感又让我沮丧得哭了。

我赶紧给他回复道:有的梦醒了就像烟消散了,有的梦醒了之后就变成现实了,你是后者,我看好你。签售之前一定先送我一本哦!

我知道,郭旭友的梦不仅仅是梦。我相信,他一定会有签售自己作品的那一天。

而今天,和郭旭友一起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幸福和满足。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800字阅读

读我与地坛有感(精选)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当我在封面上看到这行深蓝色细若蚊足的字时,仿佛收到了故友的一封简短的信,字字都是铭刻在骨子里的真切。于是,我轻轻捻起书角,翻开,带着那句话给我的亲切感走进地坛,走近史铁生。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史铁生他失去了他的双腿。这惨痛的事实让他“曾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于是他日日躲进地坛,去观察,去深思,去体味人生,去寻找希望在地坛中看一对老夫妇走在夕阳的余晖下,听那热血的青年永不间断的歌声,看不幸而漂亮的女孩渐渐消失在大栾树下,听长跑运动员坎坷曲折的人生......园中的这些人和这些事,从一点一滴创造出一片名叫生命的森林,给予了史铁生无限的感动和鼓励,唤醒了他沉睡的意志,让他放下心中的坎,笃定地向前。

在史铁生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永远扮演着执灯人的角色,那就是他的母亲,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触动,还有精神上无法言说的力量。让我感叹于默默的、无私的母爱,它永远像涓涓细流,想隐于丛中,却着实流淌在了我的心间。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亲。那次,一回家,我就重重地把沉甸甸的书包摔在床上,对于开门后的一声问候,只是转身后留下的背影。“妈,能不能给我接到下学期的书啊。”带着生硬的语气却是说着恳求的话。“语、数、英都要么?”她却还是温柔地答复着,我便有些歉意,转头“嗯”了一声。“我去问问吧。”

第二天,当我拔开锁孔中的钥匙,就十分惊喜地看到放置在桌上的一叠书。虽然封面都是一道道白色印痕,或是有层次不齐卷起的书角,但是我却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抱在怀中,视之为珍宝。开门,静坐,台灯的微黄色的光照着老旧的书页,我的眼前已不是字,而是母亲为了这几本书而奔波了身影:问过几个陌生的人,打过几通电话,才凑齐了这么几本书。于是昨日的事又将我拉进深深的歉疚当中。凝眸细思,曾经一句“早点睡吧,别熬坏了身体”,就让她动情,为她剥开糖纸就让她觉得甜蜜,为她煮一碗面,就会升腾出满满的幸福。

我读《我与地坛》,读平静,读坦然,读对生命的思考;我感,感平凡,感无私,感如涓涓细流般的爱。(李佳彤)

我读《目送》有感800字


龙应台的《目送》中收录了七十多篇散文。有的是关于作者的父母,有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不过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几篇记录着她与儿子之间点点滴滴的散文——那正是我和我的母亲正在经历的呀!

曾经的作者也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女孩。然而当她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她学会了很多东西。就像我的妈妈,以前也是一个顽皮小孩。“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为了我,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变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我想,她一定很爱我。

有时我对妈妈和我说话的态度十分不满:就像和一个三岁小儿交流一样。遇到新鲜的事分享给我时,我通常只是平静地“嗯”一声来回答她,但只靠这一个字,她是不会罢休的。她认为我太敷衍了事,可我觉着我已经过了大吵大闹的年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是不合适的。

所以刚读到《十七岁》时,我和作者的儿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我不理解作者一个大人,为什么喜欢把自己的发现指给儿子,像对待孩童一样和已经成年的儿子交流。

再度,我找到了答案。在龙应台心中,她的儿子始终都是那个活泼小孩。那么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吧?她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没有察觉那个在她身边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已经比她还高,可以和她勾肩搭背了。她只是对我的变化感到失落。

此后,我对这种交流方式就不那么厌烦了。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就如书上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我很少同父母说活了,因为他们会反复叮嘱同一件事,我感到非常无聊。

本以为只有我的家长是这样的,后来发现连知名作家龙应台都不能免俗时,有点吃惊。通过她的文字,我才明白: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重复提起某件事,这么做是出于对儿子的关心。从她身上我能发现我妈妈的影子。所以我非常清楚,妈妈的唠叨是她爱我的一种表现。

作者对孩子的爱就是从他们间的点滴琐事中流露出来的。读后一回味,我发现我的母亲也是如此。

通过《目送》,我认识到一个新的世界,那个我妈妈眼中的世界。我对于母女之间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从中找到回答。这也正是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吧。

读《我飞了》有感: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

读《我飞了》有感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意思是说,友谊像露珠一样纯洁,像阳光一样温暖,像春风一样和煦读了《我飞了》这本书后,我看见了真正的友谊。

主人公单明明热情、仗义,酷爱中长跑,却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生活在沮丧中的他一心盼望生活中能有奇迹发生。在他生日的早晨,他和班上的新同学杜小亚成了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学习。但好景不长,不久后杜小亚因白血病去世,他死后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天使存在于单明明的听觉和视觉当中,陪伴着单明明成长。

在单明明无意间对杜小亚说出他很想滑滑板车后的第二天,杜小亚就借来滑板车让单明明玩,当他们不小心接到了一辆小童车,车主人揪住单明明要他赔。这时,杜小亚勇敢地站了出来,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揽,后来他们一起挣钱来还,并没有告诉家人。

当知道杜小亚因为高烧不退住院后,单明明心神不定,惶惶不安,放学之后迫不及待地奔到医院去看杜小亚,围着杜小亚的病床转了一圈又一圈。在杜小亚说鸽子就是我,我就是鸽子,我死了鸽子就会死,鸽子死了我也会死后,单明明悉心地照料着杜小亚的鸽子。当鸽子无意中被单明明的爸爸做成鸽子肉时,单明明伤心极了,他要在第一时间里找到一只浅蓝色的鸽子。鸽子就是杜小亚,只有鸽子活着,杜小亚才能活啊!最后他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又找到了一只和杜小亚原来一样的鸽子。在杜小亚因病去世时,单明明为了能看他一眼,冒着倾盆大雨守在太平间门口。回家后他发烧四天,这四天他嘴里一直不停地叨念着杜小亚、杜小亚

在杜小亚变成天使后,杜小亚忠实地伴随好朋友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来来往往,影响、帮助、改变着单明明的一切,使他不断地校正生活轨迹,朝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奔跑。一次,单明明对杜小亚说,他将来要参加奥运会,杜小亚听了很高兴,对单明明说他要是上了奥运会自己就把翅膀割下,插到单明明肩膀上,让他一鼓作气拿下世界冠军。最终,单明明在自己的努力和杜小亚的帮助下,在跑道上飞了起来。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这才是真正的友谊。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涸清泉,是严寒中的一缕阳光,是困难时的真心帮助,是生病时的真心关爱,是你在人生路上的真心陪伴!

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才算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在你打架时,同学来帮你一起打,这是朋友吗?不,这是帮凶;是帮你做很多对你有好处而对别人没好处的事才算朋友,还是送你很贵重的礼物,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不,这样的朋友反而会害了你,重金也换不来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就是要像单明明和杜小亚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同甘苦共患难。在他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替他排忧解难;在他高兴时和他一起高兴,在他伤心时安慰他,鼓励他,这样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

友谊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美好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你拥有了友谊就拥有了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吗?

读《我与地坛》有感(优质范文)


书是利剑,能斩破黑暗之愚。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写读后感的意义在于写的过程边思考的书中带来的困惑。一篇读后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我与地坛》有感(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用轮椅碾压四季,用心言说地久天长,笔划中容纳着生活难以触及的地方。在那里回忆,怀念,恐惧,想象,渴望,筑梦,逐梦……荒藤老树,晚风朗月,晨露暮霭,遍地的树影,漫天的星光,窸窸窣窣的蛐蛐,南飞北归的雁,都成了他“扶轮问路”、琢磨生命灰飞烟灭的魔镜。他------史铁生

写母爱,却不愿“爱”字,生怕“爱”字不及对母亲的难诉深情。文字平静,读起来却令人神伤。写早逝的母亲,只谈那颗无法接近的“合欢树”,只说“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可我却开始遥望那颗树,想细察车辙里母爱的印痕。言语中吐露出无限平淡和爱恋。

写自己的失落。说如何向往“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回忆“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的自由,想象着“”踢一颗路边石子”的感受……那种穿透文字的渴望,让谁又敢忽视上帝赋予的一切健全跟健康?

带着孩子般的好奇,走向童真童趣,以哲人的敏感敏锐,探索宇宙洪荒,追问“我”的起源。他比一般人走得更深更远,我们惟心心念念念极乐世界,他却在追问极乐有没有穷尽?思索要是不再有渴望、期盼、和理想,那还算不算乐?

有些时候,他的笔跟着思绪游离飞扬,信马由缰,一会儿雾里看花,一会儿浪迹天涯。也正因如此的放浪不羁,某些地方,比如第八章“好运设计”,稍显拖沓、琐碎、冗长。不过我在想,一个连设计来生这样的事也琢磨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的人,我还有没有资格去评判他走世界看世界悟世界的方法?

或者正因为躯体被固定在轮椅中,所以他才以超常的维度和细腻,调用起感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全方位地融入纷杂的世界;他的心魂不仅“常在黑夜出行”,而且恣意在狂野天空。他站在死里看生,活在生里看死。他突破了时间,僭越了习惯。

岁月更迭,他把自己写进地坛,让五百年历史成了他盎然生命的背景!从此他将于与它一起担承风雨,期盼彩虹!

他的笔,我的心。相差数年再读,别有滋味!【部分材料选自朋友圈评论】

我看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我看红楼(之一)

我自小知道,《红楼梦》是我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但却从未认真读过一遍。几天前在书架上看到了,就取下细看。

开始有点儿看不懂,但过一会儿就被它吸引住了,一上午都在抱着书看,有的时候还让妈妈读两章。大观园里的生活都让我们一家三口不住地感叹,他们真是闲得没事干!整天就是吟诗作赋、游玩享乐。他们开诗社,猜灯谜,品茶赏菊。也难怪林妹妹整日身子不好,什么事也没有,整天胡思乱想,不有病才怪。我喜欢看热闹的章节,比如刘老老进大观园啦,湘云宝玉雪地里烤鹿肉啦,即景联句啦,让我十分感叹他们家人整日玩儿鲜的,家中富裕。很多时候我还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结果搞得父母都开始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梦》中人物名字的寓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的命运,又在我家掀起一股红学热。有一天早上,爸爸竟对我说,他昨天晚上一夜都在琢磨《红楼梦》,连做梦也都梦见了《红楼梦》中的场景。这真是梦中梦了。

开始看时,我都是边看边笑的。可越往后,我就越发笑不出来了。当我读到,林黛玉独自病死在潇湘馆时,我忍不住为林妹妹掬了一把同情泪。看到后来,宝玉来到黛玉生前所住之处,触景生情,失声痛哭时,书前的我不禁再一次落下泪来;当我返回来,又读一遍太虚幻境的曲子《枉凝眉》,曲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让我不禁痴想:阆苑仙葩是指黛玉,美玉无瑕自是宝玉,可这水中月、镜中花又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暗示后面二人的情谊终是像这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终究是触不到的虚空吗?我越想越觉得伤感,不仅为林妹妹临去时冷清无依,更为宝玉得知黛玉死讯后的悲痛与后悔。当故事即将结尾,眼见迎春、凤姐、老太太、鸳鸯等人一个个撒手而去,宝玉、惜春也看破红尘出了家,想起当年,那么富贵兴旺的宁国府荣国府,最后竟弄得七零八落,怎不令人叹息!这部《红楼梦》,它讲述的已不仅是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它讲述的,是整个宁荣府的兴衰,是宁荣府的悲剧。若它仅是讲述爱情,也不会独成一个学派,有那么多人去研究这部书。开始,我看不懂那些诗词,后来一对照,那金陵十二钗人物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哎!我不由得叹气:这些女孩子们,本该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却都被牵进这事事非非中。第一百二十回,才弄明白,原来都只是假语村言罢了!这样一想,原来这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只是一个故事罢了!如此想来,不由心酸。一切不过是世人笔下一纸文字,不过是一场长梦而已

如今,我终于懂了那四句读来令人心生感慨的诗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

喜欢《我读《苹果与粉笔灰》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我苹果与粉笔灰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