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用大量科学实验和统计结果表明:
运动不仅能作用于身体这个物质层面,还通过改变大脑里的各种化学物质及其相互关系,作用于精神层面,对改善大脑功能、治疗精神类疾病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远古时期,就是运动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也是运动能力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所以从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角度也是可以逻辑自洽的。
为了提高大家对运动的认识,摘录干货如下:
1.当你掌握了关于大脑的实用知识后,你就改变了生活。当你认识到某种情感问题是有生物学依据时,你就不会再有内疚感。另外,当你知道自己可以影响那种生物学因素时,你就不会再有无助的感觉。
2.我期望,一旦你了解运动如何改善大脑功能后,你会把运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当成被迫要做的事。当然,你应该运动,但我不想在这里说教。(这很可能没什么帮助:老鼠实验表明,强制锻炼无法起到和自愿锻炼相同的效果。)
3.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使大脑能够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有氧运动可产生明显的调节作用:调整可能已经失衡的系统,同时优化那些还未失衡的系统——对任何想要发挥出自己全部潜能的人而言,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4.新生的神经元是完全空白的干细胞(stem cell),要经历一个发育过程才能形成神经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必须找到事情做才能生存下来,但大多数都没有成功。一个新生的细胞要经过28天才能加入到一个神经网络中。运动产生大量神经元,而环境优化的刺激则有助于神经元的存活。
5.葡萄糖不仅是肌肉的主要能量来源,更是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大脑是葡萄糖的重要消费客户,尽管只占我们身体重量的3%,但它却消耗掉可用能量的20%。可是大脑没有储存能量的能力,所以皮质醇持续输送葡萄糖的作用对大脑正常功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用于运行的能量预算是固定的,因此大脑已进化成在必要时挪用能量资源,这意味着心理过程具有竞争性。绝不可能使所有的神经元同时发出信号,所以假如一个神经元网络活跃起来,它的发生必定以抑制另一个神经元网络作为代价。慢性压力的问题之一是,一旦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大量消耗能量来保持系统的警觉状态,那么大脑的思维功能所需的能量就会被侵占。
6.运动在三个层面提高学习能力:首先,它完善你的思维模式以提高警觉力、注意力和驱动力;其次,它让神经细胞准备就绪,并促使它们相互连接起来,这是连通新信息的细胞基础;最后,运动激发海马体的干细胞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
7.在减轻现代生活压力的所有建议中,我们已经忘记了挑战可以让我们奋斗、成长和学习。假定压力不是很严重,而神经细胞有时间恢复,那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变得更牢固,而我们的心理机制也会更有效。压力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一种必然。
8.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动物,即使危险没有真正显现或发生,我们也会产生应激反应,因为我们能够预见压力、记住压力以及把它概念化。这种能力使我们的生活明显复杂化。
9.从压力角度看,或许现代社会明显矛盾的地方在于,压力没有变得更难,只是有关压力的消息增多了,实在太多了。全天候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众多数字显示器上源源不断的不幸和需求,这些让我们的杏仁核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消极、忙乱以及绝望堆积在压力之上,但我们却认为自己可以应对,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总是有压力。慢性压力下,能量储备最终全都集中在上腹部,因此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啤酒肚。这不仅影响我们的体型,也危害我们的健康。因为蓄积的脂肪很容易进入心脏动脉,造成栓塞。
10.常规有氧锻炼可以保持大脑冷静,能够在心率、应激激素等严重反应出现之前,对付更多的压力。它提高了生理反应的阈值。锻炼产生的轻微压力能激活基因中某种使细胞免受疾病或毁坏的蛋白质,并以这种方式巩固大脑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因此,锻炼也同样提高了神经元的压力阈值。
12.通过运动,你得到了一种征服感和自信心。当你逐渐认识到自己具备控制压力的能力而不用依靠被动应对机制的时候,就是你增强了“摆脱压力”的能力。
13.运动是我们应对每天生活中各种焦虑形式的简易方法,它对身体和大脑都十分有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14.我建议,每周至少有4天到户外快步行走、慢跑或打打网球等,一些能让你心率增快到最大心率60%~65%的活动,而且必须坚持1小时以上。人们总是想知道哪种类型的有氧运动最好,实际上,任何一种能融入你生活方式的有氧运动就是最好的。重要的是坚持这种运动,同时确保能达到运动效果的心率强度。与此同时,结合每周两次的力量型锻炼,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15.大约在40岁到70岁之间,平均每10年我们就会损失平均5%的脑容量;而从70岁开始,任何疾病都会加速这个过程。
16.对大脑来说,人际交往是一种很重要的刺激形式。孤立和不运动会助长细胞的死亡,并由此导致大脑的萎缩。
17.你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制订一个整体计划:有氧能力、力量、平衡能力以及柔韧性。
18.超越你自己认为的能力极限,即使在这种痛苦中努力坚持停留一两分钟,你就能超越自我而进入到一种纯净的精神状态中,你会感觉到自己可以战胜所有挑战。
作为热爱运动的人,我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找运动的科学依据,以及如何科学地运动。
我已经坚持每天习练瑜伽472天,亲自感受了坚持带来的益处,希望看到这个书评的你也能从此开启一项运动并坚持到老。
无论身体还是大脑的衰老都不可避免,但只要有延缓的办法,也是值得试试的,对吧?

一运动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
平衡大脑,健脑丸,提高免疫力,提高学习效率,集中注意力,缓解压力焦虑
二运动吧
1有氧运动
2力量
3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4心智运动
三体力越好,大脑功能越好
专家们花了巨额金钱、大量时间做了很多实验,为了告诉我们:生命在于运动。
这本书,重点说的运动对大脑的改造,而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脑子好用,身体自然不差。
当现在的身体因为吃太多太安逸而患上各种疾病的时候,大脑却还依然执行为应对忍饥挨、衣不裹体、随时遇到猛兽的机制(身体在过量摄入,脑子却担心失去一切)。归因于这几十年社会发展太快,进化了几十万年基因还没有适应。
所以呢
当你因失业而恐慌,运动吧!
当你因分手而痛苦,运动吧!
当你怀孕而想顺产,运动吧!
当你遭遇产后抑郁,运动吧!
当你情绪焦虑不安,运动吧!
当你酗酒嗜赌上瘾,运动吧!
当你罹患疾病,运动吧!
当你老了,运动吧!
当你年轻,运动吧!
当你还活着,运动吧!
如果有人苦口婆心劝你去运动,是真的关心你,即使不行动也不要嗤之以鼻。
前一阵子买了《运动改造大脑》,读后发现作者竟然正是《分心不是我的错》、《分心也有好人生》的第二作者,实在巧合。一直受到注意力缺陷困扰的我,特意翻看了关于注意力缺陷的一章,有喜有愁。
作者不愧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在自身有注意力缺陷的情况下,还能够如此清晰地描绘出运动与注意力缺陷的具体关系,实在是佩服。作者认为,坚持运动确实让他的状态好了很多,因为大脑中的注意力系统和运动系统有很大的重合,而运动中产生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正是注意力系统中的润滑液!运动后能够大大提高一个人的专注程度,实验也表明,每天一定时间的运动也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好,作者至2013年已经和700多所学校合作推出了适用于学生的运动计划,帮助不少学生提升了学习成绩和个人表现。
运动是一剂良药,但是并不能够根治。一位马拉松跑者原先是一个很成功的作家,就连本书的作者也读过很多他的著作。但自从跑步膝盖受损停止跑步之后,就慢慢变得暴躁,无法集中注意力了。经过检查,才发现他正是一位注意力缺陷患者。运动让他保持高效的生活,但是停止运动运动之后,所有的症状都复现了。研究表明,运动带了的效果只能维持6周,所以,运动是一辈子的事情。
除此之外, 运动带来的最大增益时期只有60分钟至90分钟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大脑会处于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擅长处理各种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之后就会进入一种衰退期。之前我跑步也正是这样的体验,跑完后的1个小时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各种难度的事情都能够胜任,但是1个小时之后,就会陷入一种非常疲惫的状态,什么都干不了,和之前状态的反差简直让人怀疑人生,现在也总算知道了原理。作者也推荐,如果在服用药物治疗注意力缺陷,那在运动的时候,最好也不要停止药物治疗。
读完之后确实失落要略大于喜悦,不过好在运动本来也是一辈子的事,能够顺带改善注意力缺陷的症状也算是见了便宜。从此又多了一个坚持运动的理由。
pS:最近在《得到》上看了《脑机接口》的课程,提到国外已然有很多公司利用《脑机接口》的技术刺激大脑产生心流状态,并且已经实现民用了,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的终极治疗方法哦。
1. 基因的自私是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找到的生物进化第一动力,这个框架很清晰并且具有跨物种的普适性。本书作者想找另一个动力: 想法,语焉不详,缺乏解释力。对应于标题,想法大致这样:
我们看到的任何物体,都会触发理解的意识波,即该物体不同层次的意义。这种对知识及深层模式(组块,chunking,程序分块。In cognitive psychology, chunking is a process by which inpidu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are bound together into a meaningful whole (Neath & Surprenant, 2003). A chunk is defined as a familiar collection of more elementary units that have been inter-associated and stored in memory repeatedly and act as a coherent, integrated group when retrieved (Tulving & Craik, 2000))的不间断的追求,不仅是创新的机制,也是人类意识的特征。基于DNA的“想法”不可能是有意识的,部分原因在于这些信息仅仅表现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即使是黑猩猩也努力去了解意义的不同层次,但是人类的意识在这方面蓬勃发展,使我们以独特的方式深入理解并掌控世界。
---基因的想法驱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人类意识的特征就是不断(贪婪地)寻求抽象的组块。
2. 生存和繁衍是进化的目标,今天遗传下来的模式都与此有关。而这些模式都以嵌入元的方式写入了无意识中。所以,重要的决定都是无意识做的。
3. 假设由于命运的捉弄,我失去了所有感觉,要靠药物维系生命,通过管子进食和呼吸。我不能收到任何外界信息,但我可能还能意识清醒地活上好几年。在这期间,我可以在脑海里构思古怪的小说,谱写乐曲,或者构想某些关于政治和哲学的天真的理论。我的内在世界发生了什么很难准确预测,但是我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与外界失去联系之前积累起来的各种知识。没有任何人造机器能够进行这些无法预测的活动,而我们人类与外界失去联系后还能进行这些活动。
假如一个Al程序l/O关掉,它会干什么?所有冯氏结构的计算都是事件驱动的,没有驱动了Al会停下来吗?人失去知觉后的意识活动由什么驱动
---难道是追求意义的想法?
4.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大部分的决定都具有无意识的倾向,无意识促使我们做出自私的、目光短浅的决定。而且,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以前我们将其归类为性格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其实是种精神疾病,有其基因和神经生理学的根源。
---基因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5. 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是,没有人具备任何自由意志,因为我们仅仅是机器。这种观点推导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原谅或者完全接受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任何事情,如同我们要接受任何自然现象一样。这种观点可能不现实,但如果认同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远离愤怒、偏狭与仇恨。
---想起来了,心中无敌人,世上无敌人,需要补充的是: 世上无敌人,人间有坏人。
6. 还是只能把比作生物计算机(冯氏机): 脑干相当于硬件逻辑,边缘系统相当于嵌入式计算,大脑皮层则是存储程序系统。
7. 人类会做一些毁灭性的事情,部分原因是我们大脑中某些意识的成分过于活跃,这些成分富于革新精神,积极地争取达成非理性的无意识目标。同时,意识的分析能力让我们有可能克服这些缺陷,意识能分析选择的后果(尽管很多决定很少有意识参与)。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由意识来控制我们的选择。。
---所谓性格就是脑干和边缘系统中固化好的模式,来自于经进化选择的先天基因遗传(ROM神经回路)和后天习惯的养成(EpROM神经回路)。
8. 注意与意识密切相关。我关注的事情一定是我意识到的事,而在我注意范围之外的事,就算被处理,也是由无意识处理。
· 命题与否命题都成立,则逆命题也成立,逆否命题不用讲。那么,注意=意识?或者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 如果注意是数据过滤和数据提炼的机制,意识则是数据加工处理。
· 不完全,注意好像还是数据采集的开关。
9. 非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意识的黑洞被职业扒手和魔术师利用,他们通过操纵我们的意识,使我们注意不到他们玩把戏的窍门注,可见注意是数据采集的开关这个看法很有道理。
10. 意识心理学关于意识的产生,有三个理论: 维克托·拉米(Victor Lamme)的“循环过程模型”(recurrent processing model)、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与让·皮埃尔·尚则(Jean-pierre Changeux)提出的神经元全局工作空间模型(the global neuronal workspace model)和朱利欧·托诺尼(Giulio Tononi)提出的“信息整合理论”(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最喜欢IIT。在托诺尼看来,意识网络的容量与它能反映的不同类型的信息量以及这些信息能否有效联结直接相关。在一个网络中,节点越多(只要这些节点与其他节点密切相连),信息相互联结的形式就越多,这个网络产生意识的能力就越强。
11. 纵观全书,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注意?似是而非,还是没有说清楚。不过,意识的量化这种西式科学思维值得学习。
12. 关于神经系统重要的数量级: 刺激在神经系统内的传播时间为1/3秒,人类大脑重约1.3公斤、85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多达7000支树突。
13. 长达110页(110/755)参考文献
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读后感800字 第(2)篇为什么我们懂得了所有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次寻找意识真相的科学之旅
“有一种现象很明显: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具有丰富的理解能力,但他们往往会做出缺乏理性的决定,这说明我们的能力与行为之间存在鸿沟。我们有些人努力想过一种脱离了本能冲动的理性生活,但是潜在的冲动仍然支配、约束着我们。只有在人类身上,进化的基本动力与高级的意识目标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冲突。”如果冲动是魔鬼,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
这是一本比较严肃的神经脑科学的著作,花了我大概超过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但是阅读体验却非常好,丝毫不觉得枯燥。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作者深谙大脑和人的注意力的工作原理:人一方面因为好奇总是在寻找问题的答案,通常是规律或某种模式;另一方面人的注意力又是短暂而易受打扰的,意识积极的活动一旦不够,无意识就会迅速取而代之,人就会感到厌倦乃至瞌睡。
回到最初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到我们似乎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在行为上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有心无力?
戒烟、减脂、运动、读书、改善关系等无不如此。我有一个医生朋友,是一个帮助别人接触某种上瘾症状的专家,包括毒瘾、酒瘾等,自己却对美食上瘾,导致体重失控,乃至不得不做膝盖手术。
这本书试图从神经脑科学与人类意识的产生和运作关系这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说作者,他当初从事脑科学的研究是因为他父亲的中风。由于大脑中的一片血块,导致他父亲的半边大脑意识受损,无法识别身体一侧的所有物体。作者的妻子患有躁郁症,情绪时好时坏,他的一个儿子患有失眠症。父亲的病情,让他开始逐渐意识到人的意识不仅仅是精神性的,更是物质性的,这让他放弃了哲学,转而投入到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中。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中说,人类的大脑基本上就是一部计算机加上意识。这话与作者的研究结论不谋而合,不同的是,赫拉利认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意识是无用的,而作者的观点恰恰相反。
动物与人类的基本进化动力是生存和繁衍,主要是通过DNA中的基因的遗传和变异来进行的。作者认为,DNA的遗传变异太慢了。人类由于种种机缘巧合,在大量数百亿神经元的信息互动之上,(有可能是通过涌现)产生了意识,并且极大的发展了意识。人的意识,能够在一代之内,就产生革新与变化,无数人类的意识不断的交流、总结、传承,大大加速了人类进化。
人类的幸福感就此来源于意识,而人类的痛苦,也由此而生。其中一个巨大的痛苦,就是人的动物性本能,与人的理性意识之间的冲突;换言之,是人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冲突。本书的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无意识居于支配地位,而高级理性的意识,只处于从属,辅助的地位,也就是说,人战胜不了自己的无意识。
著名哲学家马东曾经说过,人生不过就是在悲凉的底色中寻找一丝微光。
是的,人的意识战胜不了人的无意识,换句话说,人无法完全控制自己。人的大部分决定看似出于主观意愿,但背后真正的老板,是大脑千万年来早已设定好的基因密码。而这个密码,其实并不神秘,就是生存繁衍。
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寻找除了生存之外更高的意义呢?存在这样更高的意义吗?
根据作者的观点,人的整体意识,大概分成两部分:需要注意的,主动的积极意识;自动的,不经注意的无意识。
其中主动的意识这个部分(前额叶-顶叶神经网络)是负责短期记忆的,而短期记忆的最大容量是4个数量单位。那么人是如何记住大量的信息的呢?通过组块。组块能够帮助大脑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也就是模式。找到了模式,通过练习和强化,就能够把事物从短期记忆中解放出来,转而进入到长期记忆,成为无意识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就是人的认知提高的过程。认知提高了,人就更适应自然环境,通过一代代的传承,人的进化就加快了。
人类一直在苦苦寻找的意义,其实就是模式,终极的模式,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存在这样的规律吗?如果存在的话,人类能找得到吗?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悲观的。但我认为,无论最终是否找到,真正的意义,其实可能就在于这种寻找本身。
这本书不是一部哲学著作,书中所有的观点结论,都有严谨的实验和案例作为支撑,令人信服,尤其难得的是读起来并不艰涩,让人时不时有发现知识的愉悦感。唯一的小问题是本书成书于2012年前后,作为科普读物,6年的时间已然不短,此间世界已是日新月异。当然,这并不是作者的错,到目前为止,人类意识的研究,似乎还等待着革命性的突破,但我觉得如果因此而给4星,似乎也算交代的过去。
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读后感800字 第(3)篇意识问题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这本书从各个角度来讨论意识,从意识的起源一直探讨到意识怎样影响我们的行为,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怎样让每个人都受益。
与其他大佬的书,如史蒂芬 平克,弗洛伊德的著作相比,本书读起来相对轻松(也可能是我读过相关领域的书有些基础在先),而且善始善终,从起源讲到应用,其中还有不少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特别是作者将观察自己几岁大女儿的有趣情节写在了书里(其实前沿科学离我们就是这么近),这些内容让这本书更加平实有趣。
作者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人,平时拿自己的小女儿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在书中的最后一章也对最新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抱有希望,非常乐于将理论的研究成果用来改善生活。
吴军在《见识》中说到:“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成功是幸福的一个手段”。
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唯有知识让我们免于平庸。正因为有了意识,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
该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读着作者的作品,我们就常常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读完之后,写读后感来记录你的启发吧,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人心人生读后感"这样的内容。
在我的书柜里有这样一本书——《绿山墙的安妮》,它常常吸引着我,因为书中描述的美妙故事,更因为小主人公安妮。
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马端拉兄妹本想领养一个男孩做农活,却接来了一个女孩安妮,她的到来使原本沉闷的绿山墙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书中的安妮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为了考上“女王学院”而不停奋斗,虽然养父马修死了,但安妮没有被困难击垮,她依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她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影响着我。
一个暑假,许多哥哥姐姐们穿着溜冰鞋在广场上自由自在地飞奔,我带着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终于有一天,我也央求着爸爸给我买了双溜冰鞋教我溜冰。得到爸爸的批准,我每天旁晚都在广场上练习溜冰,可是又一次我不幸摔了个“狗吃屎”,可把我痛得,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我哭丧着脸对爸爸说:“爸爸,我以后不学溜冰了,痛死了!”爸爸看着我摸摸我的小脑袋鼓励我:“你别哭,学溜冰摔个跤什么的再正常不过的事啊,你想想《绿山墙的安妮》里面的小安妮,她多么顽强,你要好好向她学习!”
我听了爸爸的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安妮她在那么不幸的童年时代却从没有被哪个困难吓倒,在面对女王学院的考试,她更是竭尽全力去获得成功,无论结果如何。接着我把眼泪擦干,继续练习起来,第二天我继续练习溜冰,只不过我比平时更卖力了。日复一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学会了溜冰,我真的很感谢亲爱的爸爸,感谢绿山墙的“小安妮”。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每次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个穿着一件又短又紧又难看的土黄色绒裙,戴着一顶褪了色的棕色水手帽,两条粗粗的红发辫子一直拖到背后的那个坚强的小安妮,我又瞬间鼓起了勇气。
现在,我知道纵使脚下的路布满荆棘,我也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眼前会开满幸福与快乐的花朵。任何事情都不会阻拦我前进的道路和我追求梦想的步伐,总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的是欢聚,唯有离别多......”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小英子的童年渐渐地被时光抹去了,而我们这些读者,通过《城南旧事》目睹了林海音的童年。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我久久难以忘怀,心潮汹涌,难以平静。我发现,每一篇故事的主角,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斜着嘴笑的兰姨娘,和那个“四眼狗”——德先叔叔——坐车走了;宋妈妈骑着小毛驴回了老家;秀贞和妞儿死在了火车站;藏在草堆里的小偷,被警察局的人带走了;甚至小英子的爸爸也去世了......那些活生生的人物,陪伴着小英子童年生活的人物,都被时光带走了,这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是多么大的打击啊!我不仅潸然泪下了。
我在代序里独到了这样一段话: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去世了,我的童年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如果说人生要分几个段落,那么,爸爸的死将是我生命中的重要段落。我托腮细想:我还真是幸福啊。爸爸妈妈都那么爱我,我的童年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充满欢声笑语,无忧无虑,小英子负起的责任,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同情她,又钦佩她,同时,更加珍惜起自己的生活来。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再次翻开书,走进那传奇又伤感的北京城南,和林海音一起回忆那些往事......
(一本好书是一面镜子,走进去,看见别人丰富曲折的生活,走出来,会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这个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由曹文轩先生所创作的小说《青铜葵花》,使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天真、懂事的孩子葵花同父亲来到干校生活。他们虽然日子过的清贫,但生活美好幸福,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葵花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丧失了生命。这个沉痛的打击原本使弱小的葵花悲观退缩可在这时她结实了一位新朋友——来自大麦地的哑巴青铜。再怎么样幼小的葵花总需要别人的照顾呀!于是,在大麦地嘎鱼和青铜一家争夺葵花的比赛就开始了,嘎鱼家是养鸭子的很有钱照理说他们家入选的可能性很大,但葵花偏偏选择了贫苦的青铜家让大麦地的人们很是不解。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来自干校的葵花渐渐的融入的青铜一家。日子过了好久,一位刚被调回家乡的市长看见市中央一尊青铜葵花的雕像便触景生情想起了一些往事,于是,便问这尊雕像是谁雕刻的,后来他得知这位雕塑家去世了,还有一位女儿留在大麦地一位老乡家抚养,当时他就说把她接回来,让她上城里的中学。这下青铜傻了眼了,带这妹妹葵花就往外跑想要逃过这一劫,可命运就是这么折磨人,最后葵花还是被带回了城。最后,由于青铜十分想念葵花最后经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角色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富有哲理的道理如:友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人充满自信让人拥有信心、也使人明白人间的真善美!
一年级时就开始看《西游记》,只不过一直都看的是彩图注音版,直到六年级的暑假,才真正读完了《西游记》的原著。
孙悟空,斗战胜佛,战无不胜,对师傅忠心耿耿,嫉恶如仇,火眼金睛,书上对他的褒义词数不胜数。他敢做敢当,正义感很强,一路上保护着师傅的安全,从未疏忽。师傅被抓,他总是第一个冲出去救人。虽然如此,但他总是被师傅误解,头上的紧箍变成了仁慈党对正义党的鞭子,甚至他三番五次被师傅赶回花果山。但最后呢?孙悟空从不记仇,依然是在师傅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他的坚强与正义,是不可少的。
唐僧,法号玄奘。他就是一个怕死加软弱的人,当真正的妖怪来袭的时候,他是不会阻止悟空上前杀人的。但是若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他那颗菩萨心肠就开始作怪。他没有火眼金睛,所以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他懦弱,胆小,但他的仁慈是无人能比的。不过光是仁慈,他是坚持不到天竺国的。他如此胆小却又能够坚持到取经成功,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执着。一路上,唐僧不畏艰险,一直向前,师徒四人一起努力,终于来到了西天,取到了真经。他的执着,也是不可少的。
而八戒,则是体现了人身上最为频繁的几样东西贪婪与懒惰。说的再委婉点儿,就是好逸恶劳。八戒可以为了吃而忘记了师傅与其他师兄弟的存在,也可以为了自己高老庄的媳妇而劝已经走了大半的师徒们散伙。
最后是沙僧。这是这本书中出场最少的主角,却也是书里除了孙悟空以外获得褒义词最多的主角。他任劳任怨,永远都挑着担子走在最后,却没有半点怨言。他武功没有孙悟空高,因此第一个出去打怪的永远不会是他。最多,孙悟空不在,他挥挥武器保护一下师傅,最后还是被抓到。那么从他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那就是平庸。平庸,也是我们身上的一大特点。
妖怪,就是人类社会上的那些阴暗的,贪婪的人们。这些妖怪有的是炼成的精,有的是耐不住寂寞或是无聊的生活来干坏事的某神仙坐骑。而关于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看法,这就是世俗的观点。这些,就像是社会上那些不好的东西。
唐僧师徒四人身上的特点,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身上都会有体现。我们就如同他们,有时会很正义,有时会仁慈懦弱,有时会因为蝇头小利而变得贪婪,有时也会不上进变得平庸。而取经之路,也许就是我们的一生。我们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大部分的师徒,都会选择正确的那条道路。即使它崎岖,险恶,我们也不会畏惧,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最终,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取得真经。
吴承恩先生将人生同一部类似历险记的小说融合在一起,不得不说他伟大啊!
因此,我说,西游如人生。当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重重困难,看遍了世俗人心,你也就取到了,人生的真经。
为了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素质,在我这个寒假,我利用假期多读好书,写出心得。希看通过读书能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让自己可以在书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可以在如本日渐喧闹的城市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在这个假期中,令我很有体会的是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本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往投靠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往"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步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跋扈,残酷,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肠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由于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往。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往知觉。他还背后放印子钱,乃至鼓动帮工往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取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酷和冤仇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陋。舅舅们为争取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形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底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态,批评了小市民的自私残酷。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暖和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爱仁慈,聪明能干,酷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恍如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忘我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布满坚强的气力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强,英勇,正直和布满爱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类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情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急躁的外公,有慈爱的外婆,有爱饮酒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舞蹈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著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往雪窖冰天的小岛上偷木板过活的仁慈小流浪汉。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这群人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爱丰富了他,使他布满了坚强的气力往应对困苦的生活;苦难让他明白,俄罗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欢拿哀伤来逗乐,玩弄,不为做不幸的人而惭愧。正是从这个足迹里,走出来了一个文学伟人,世界因他而增辉。《童年》,也为我们认真了解一个伟大民族打开了一扇小小窗户。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但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取得珍贵的精神粮食,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情的独具匠心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平静地往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遭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湛蓝。相信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从中取得从容面对的勇气。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如同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校园,即将开始新的征途。
在上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曾遇到过困难,也有开心,但这都已成为过去,我会把它当成我这个学期的学习动力,摆在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我理解到了,上学期的不足。在新的学期要如老师在评语中对我所说的要掌握好,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态度,我也明白了,由于现实的残酷,我们将不能在学习当中有一点点的马虎,因为上学期的数学给我带来了遗憾,我会抹掉胸口上的创伤,拿上我的武器,整装待发,新学期的目标早已在我脑海中彩排。
长远的目标是考上自我理想的大学,最近的目标是尽快跟上五年级的学习节奏,其实我的目标还有很多,也许不能一一实现,但我会尽自我最大潜力去做。当然我明白这一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但它总会给我期望让我黯然欣喜的时候,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对待校规,班规,坚决不做有损学生身份的事。
我这个学期必须要努力,不要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你说那是消磨 笑柄 罪过 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义。
这是封面上的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人生海海。
这是看完这部小说后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大概也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这部小说的起、落、浮、沉,都聚焦在上校身上。从上校个人的成长线带出了时代的变化,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上校是耀眼的-
他不凡的学习能力,从木匠时期就体现出来。也在后期他金刀医生的功力表现出来。他卓越的英绩,上过抗美援朝战场,救过共产党的大领导,因为手术台上精准的技术甚至快当上了副院长,功勋满满,散发着夺目的色彩。
上校是善良的-
他为人着想,有情有义,为老保长还下巨额赌债,为林阿姨去说服医院开证明,为林阿姨着想不与其结婚。他也救了不少人。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活菩萨。
但上校也是悲剧的。
他为国打战,受了伤;为潜入敌人内部,被刻上了耻辱一生的字,以至于因此被逼疯。从一位熠熠发光的大英雄变成了智商不足七岁的假小孩。他因为医院的内部斗争,被诬陷、被除名,回乡还要被家乡的人嘲笑。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生活,书里平常的语言让我觉得每个人物都鲜活生动,每个场景都跃于眼前。又给我感觉,很戏剧,当然这也符合那个变动的年代,一位英雄,转眼间就成了阶下囚。小说中平静的文字,却总能在某个时刻给你暗地波涛汹涌的感觉,让你忍不住看下去,忍不住思考人生、探索人性。在麦家笔下的人物中,有独特的(上校)、有隐忍的(父亲)、有自私的(爷爷)、有说话不怕害死人的(小瞎子),特点分明又贴近人性。
人生海海,波诡云谲。剧中人物的命运并不风顺,生活也是残酷的。但在绝望中总还会诞生一丝幸运,叫人不放弃,继续坚持下去。残酷和美好交织着,生活总会有让人叹息不公之时,但最重要的是叹息过后,背起行囊,勇敢前进。
相信《重塑大脑,重塑人生读后感800字(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生》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