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2100字。

中国四大名著已经扬名海外,被不同国家的人阅读、观看,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看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却没有在看中思考过什么,读名著在个别情况下,比看名著的电视剧更能吸收知识!当然,四大名著中的蕴理,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专研、领会!那么,作品的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21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2100字

此书打四星半,白先生的文笔自然不差,不愿打五星首先是因为白先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其次是因为这书标价较高,可内容让人稍显失望。本人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刚购得此书时欣喜不已,开卷也确实引人入胜,待看过三分之一便觉得有点索然。但瑕不掩瑜,在当今出版的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书已属精品了。

先说本人对这书的第一个解读。白先生对红楼梦是进行了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解析。横向的维度是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填充以大观园的荣枯和各色人物的命运;纵向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主线,在空间上让人的灵魂从仙境到凡间再回到仙境,这里有白先生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即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是:从年青时追逐名利信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中年经历种种挫折碰壁后开始逐渐信奉无为避世的道家思想→老年已看破人间种种学会放下而信奉遁世的佛家思想。个人认为纵向的解析是白先生对红楼梦最亮眼的点评之一。虽然这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一生的精神走向,也不能完全代表贾宝玉的一生精神路线,但是却反映出了一种失意人生的写照,十分复合曹公要表达的那种悲情人生观。这是对红楼梦全书主题搭建上的解析,本人认为白先生诠释的很好很高明。

再说本人对此书的第二个解读。白先生不愧为一代昆曲大师,在主题思想解析之后,又采用昆曲之美,对红楼梦进行了一番周详的美学赏析,从其中的语言之美(如白先生盛赞曹公通过各色人物对话,几笔便能形象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出身),到人物之美(如宝黛湘云熙凤探春到晴雯平儿到贾母刘姥姥各色人等或有美好的性情或有高雅的品味或有超凡的才干),到文章之美(如文中做出的各类诗词歌赋及不同人物发出的人生感悟),到情境之美(如对大观园、太虚幻境、丧葬节日等各种场景描绘,对黛玉葬花、湘云醉眠、宝钗扑蝶、宝玉听琴、黛玉焚稿等等行为艺术的描写数不胜数),到构思之美(曹公的确构思精妙,文中一物一线索,一人一结局,当之不愧的草蛇灰线、伏言千里,无一句废话,亦无一个无用之人物,将故事讲的十分工整圆满,几无遗漏),让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红楼梦的无穷妙处。从头至尾白先生都是以昆曲的眼光和节奏来讲述红楼梦的,好就好在讲的唯美讲的浪漫讲的波澜壮阔,但瑕疵也在此,本人认为红楼梦的高度是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最高峰,用戏剧的高度理解就有些局限住了。这也是我对本书有些微词的观点之一。

本人对此书的最后一个解读也是最不满的一处,就是白先生一直在强调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曹公所写,并非高颚所续。尤其到了后四十回,几乎每章都要强调一番这个观点,而其提出的主要论据竟是:一、根据小说的创作技巧理论,到了后四十回就该整体气氛压抑因为楼已经塌了么,人物长大之后就该个性光彩暗淡,因为都要归于俗世正轨了,抗争不过去了。这一观点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大凡故事就应该有个精彩的开头,然后以狗血的情节结尾?这样一想的话,就真不难理解时下台湾甚至大陆模仿台湾套路的电视剧,为何越到最后拍的越令人生厌的原因了,因为总不能免俗么!二、四十回之后人物对话的性格特点没有变化,该是谁说的话还是谁说的,因此这就是曹雪芹写得。如果说上个论据还有一些理论根据的话,这个论点就完全是白先生自己的主观认识了,例如:总是用贾母的话来证明前后风格没变化,就是出自曹公之手,话说贾母本来就代表的是封建大家长,她的思想她的风仪本来就是前后一致的,因为她在小说里就没有叛逆过,即使是模仿她的口气,也是容易的,不容易出错的,性格本来也没反差呀。鸳鸯做为贾府第一董秘,她的前后画风为什么转变的如此令人生厌?李纨寡居多年,从不显山露水,为什么在后四十回气势风头都盖过王熙凤去了?宝玉那样爱黛玉,那样不喜宝钗,居然在贾母大丧的时候,看着一身素缟的宝钗神魂荡漾起来,这些完全有悖常理的描述都怎么解释呢?为什么白先生还要不遗余力的来肯定这些?而且为什么他几乎不提及脂砚斋批红楼梦的价值,而找来胡适这种有考证癖的人来隐约支撑一下他的论点。细读红楼梦的话,难道脂砚斋批的红楼梦是可以绕过去的么?

读完白先生点评的红楼梦之后,我只能感叹白先生用这套理论给外国人讲红楼梦是够用的了,给那些abc的半华人讲也够用了,就是从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似乎也够了,但是对于那些热爱红楼梦,研读红楼梦的人来说,也就是个参考佐读而已。本人实在才疏学浅,妄谈了一番红楼梦,也妄谈了白先生,以上这些论点都属个人言论,做不得数的,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请各位书友们看完之后一笑置之吧。

其实看红楼梦真的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因为在这二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很多传抄的庸人俗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边抄写一边将其中内容胡改乱添一气,画蛇添足的降低了红楼梦本该有的光辉。颇有现在网络文学里,网络原创作者卡文了,鼓励追文的粉丝们发各种意见帖、续写帖来寻找灵感的架势。但那些帖子上的情节用不用毕竟也在作者的主观意志之下,是可控的,不像红楼梦这样经历追捧,打压,销禁,传抄,再造,发行,可怜又经过了一场文革,作者的意愿早已荡然无存,任人摆布,在这样坎坷的命运下流传至今的版本,是我们今人之大幸亦是大不幸。可谓:盖天地不全,此书不全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1200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暂时还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看了白先生对红楼梦的讲解,很是精彩!

首先是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就是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三是里面人物的名字,还有她们吟诗作对,都不是凭空的,每一个场景或是人物,没有一处多余的地方。

作为一个单身狗,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是从没想过的,现在也没怎么想,只是想结合这本书谈几个观点。

为什么最后去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

1性格.薛宝钗属于理性派,她和林黛玉一样喜欢贾宝玉,但她没有像黛玉一样表现出来,不过黛玉也蛮独特的,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心意。所以理性的人跟感性的人,对人生的看法不一样,哪个对哪个错,也很难说,但人生一定是不同的结果。

2家庭背景。黛玉是个孤女嘛,她一直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不像薛宝钗一样,有那么多人支持她。

3情商。薛宝钗很会做人,很聪明,懂得拉拢人心。很懂世故,知道顺从大人的心意,讨大人欢喜。从贾母和王夫人这个角度看,她的确是能挑起大梁的人。 (的确,心机重的,能够笼络人的,在社会上比较容易成功,至今仍是如此。) 从另外一方面讲,宝钗、袭人很懂世故,很会取悦,但也不能苛责她们,她们也要生存,也要在这个社会秩序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原文摘要。  感性的、重情的,很多时候在世俗的世界里是失败的,早亡的。

女孩子的第一个烦恼就是要出嫁。从前没有自由婚姻,即使有自由婚姻也是个烦恼,到了婚嫁的时候是人生大关。你想想看,你选一个人,选中了就一辈子,这是多么大的赌注。(虽说我们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但这点还是值得参考的,女生独立很重要,一定要工作,是为了不和这个社会脱轨。其次看对人很重要,这一点上,家长的意见就很重要了,可以参考,但不能盲目跟随。)

但婚姻第一个要件就是肉体的结合,灵与灵没法结合,像宝玉跟黛玉之间的这种关系,无法成为夫妇的。(没有经验,不好发表看法)

宝钗嫁给宝玉,与其说是嫁给宝玉这个人,不如说是嫁给贾府这整个的儒家秩序,最后,宝钗要担大任的,她要把贾府撑起来,贾府那一套儒家的秩序,她要去维持。

里面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

1凤姐

性格:懂得讨贾母和王夫人的欢喜,有一定的手腕,一个女性,作为一个领导人,她算是有一定能耐的,毕竟一个贾府也是很大的了。前面八十回跟后面四十回,强烈的反差,前面手段狠毒,害死了尤二姐,后面生病了,整个人的气势就弱下来了。世态炎凉嘛,也很正常,人生是这样子,兴盛的时候大家都来衬托你,都来逢迎你,一旦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雪里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2贾母

后面四十回,很有气场和智慧的一个人,佩服。在那种情况下,能挑起大梁。

3平儿

凤姐的丫鬟,人很好,凤姐误会她,她也不埋怨,还是继续服侍凤姐,一直为她做好事,所以她在里面下场算是好的。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9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900字

去年秋冬初读红楼梦,读了前八十回,同时又跟随空森林老师的讲书理解了一遍,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越读越有味道。所以当看到白先勇先生的讲书时便立刻拿来读了。

嗯……怎么说呢,读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想法会点开来看,感觉评价太狠了些,此书没有那么不堪,我觉得红楼梦爱好者不要只看评论而弃读(当然我看到大多数书友们都很友好,很辩证地来看这本书,很认同这本书)。我蛮喜欢他的解读的,之前有很多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细节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知道了。

他反复对比庚辰本和程乙本,讲出庚辰本的不妥之处,确实很多地方程乙本更合适。如:尤三姐那段,庚辰本把尤三姐写的淫荡,和贾珍挨肩擦背暧昧不清,她和贾珍到底有没有染?她到底清不清白?读完庚辰本你是无法得出一个具体答案的,所以这点逻辑上确实程乙本写得好;关于凤姐和贾蓉有没有暧昧,焦大所说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很有可能暗指他们俩,曹雪芹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以他们俩可能有暧昧,也可能没有暧昧,白老先生认为有(当然我也认为有),你认为没有,那ok,个人有个人的见解,干嘛非说你认为的对而他认为的不对;关于语言上、生僻字上,个人有个人的见解,白先生觉得程乙本语言更妥,他人觉得庚辰本语言就挺好,怎么办?无所谓啊,你认同哪个就看哪个……当然程乙本有的地方可能不合理,但起码白老先生书中进行对比的地方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我认同看书要批判着看,比如香菱解裙的那块,我们看的通俗本上是香菱在原地等候,宝玉问袭人要了来给她换,那里白老先生可能写错了,又有可能是他看的程乙本上是那样写,那我们说,《红楼梦》流传至今,到底那个是曹雪芹的真迹真的很难说清,我们应该包容地去看。嗯……我不为任何人辩护,我只是看不惯想法评论区的恶语想骂,当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接受后40回,我相信“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纱帐底卧鸳鸯”,我喜欢这个结局,而且好了歌就是这么唱的呀,曹雪芹就是这么写的呀。

同时关于牵扯到后40回的东西我很多都是不认同的。

目前为止我读《红楼梦》第二遍完,我对红楼梦所知甚浅,我会接着阅读蒋勋老师的讲书,继续学习。

――2019年大年初一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600字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600字

白先生这本书一直很火。所以小鹿我也来凑了热闹。《红楼梦》原著我从头到尾细细的看了两遍,也前前后后拜读了至少十本关于红楼梦评论的书籍,87版的红楼梦以及最新版的电视剧我也看过了,还有比较小众的电视剧《黛玉传》等等。还算是对曹先生毕生的心血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吧。

白先生的这本书与其它大家的红楼评著不同。红学家以研究为主,研究的问题包括脂砚斋何许人也?TA跟曹雪芹的关系是什么,黛玉的死因,以及秦可卿的真实身份,也包括红楼梦中涉及的各种花卉,建筑,诗词,宗教……而白先生是从《红楼梦》这本小说的艺术性出发的,以艺术鉴赏为主。所以白先生的大多数观点都是以他个人的视角出发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没有什么出处的,也就是说他的观点没有依据,这样就很难让人信服。虽然红学研究者也会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但他们通常会在猜想之后有所行动,比如翻阅古书文献寻找佐证材料。这样观点列出来了,参考文献罗列其后,让读者知晓作者这样的推想是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白先生并不是一位红学研究者,他是小说艺术评论家。所以此书书名中的“说”字很恰当地概括了全书。

鉴于已经有好几个人私下问我此书是否值得购买,值不值得我没办法说。只能告诉大家,这本书是从小说创作和小说人物塑造等等角度来盛赞《红楼梦》的。可能与白先生的职业有关。如果你想揭秘《红楼梦》,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1)

《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他(她)给我留下了很深(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悲惨(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瞭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又(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

最后,还是以悲剧(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人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上一星期,我见同桌正好有一本《红楼梦》,便向他借了过来。

故事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些传奇人物。几天前,书中的第一章我刚看完,真实太离奇了。它主要讲了:贾府生了一个男孩,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所以起名于宝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宝玉降生在这富贵人家,再加上本来就有些来历,自然就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欧文很快就联想到自己,不正和文中的贾宝玉小时候一样,家里条件不是很差,学习环境又那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你说,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父母呢?想到这里,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想着想着,我又把精力全部都放投入到书中了。林黛玉本是苏姑人,因父亲年过半年,母亲又已去世,黛玉身体又不好,父亲森如海不方便照顾她,于是便把她送到外祖母家贾母那里了。小黛玉一生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可以说是自从会吃饭便吃药,上无母亲照样,下无姐妹关照,多么孤独呀!想想我们吃饱穿暖,有时还在学校门口乱买东西,浪费钱,我真实自惭不如。

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分钱,把这些钱存起来,多买几本课外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红楼梦》读后感——由《红楼梦》想起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国人对它的熟知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红楼中的词句和故事章节,甚至还有不少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它,称之为红学。然而,除了那些红学专家,认真读完红楼的,又有几人?多少人又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对红楼趋之若鹜?

最近关于《红楼梦》的消息很多,从翻拍经典到刘心武续写红楼,漫天的新闻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红楼惹谁了?曹雪芹惨淡经营数十年的红楼,一时间变成了大众娱乐闲谈点,这样对待一个文化经典之作,是不是对它的一种践踏?

八七版《红楼梦》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影视作品,但是对于如今翻拍的红楼,却充满非议。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外形,红楼中是如此描写面如中秋之月。何为中秋之月?洁白而圆润,老版中饰演宝玉的欧阳奋强还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贾宝玉的饰演者有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对原着的忠实度却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红楼梦》被翻拍,还有各种文学名着被拿出来不断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那些导演们都乐此不疲的来翻拍各种经典?因为经典不愁收视率,因为经典不用再去大力宣传,因为经典是经典。导演们摆着一副我是经典我怕谁的面孔,将我们心中圣神的各种文学经典改来改去,我们不禁再问一次,经典惹谁了?

对于这种对经典的不负责状态,我们应该竭力制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这种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经典的生存到了一种尴尬的状态。厚厚的经典着作,晦涩的语言,让现代人失去了兴趣。而那些由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却深受大众欢迎。这似乎还给经典带来一丝希望。但,这始终不能代替那些散发着墨香的古典书籍带来的震撼。

对于这种文化的丧失,我们应该觉得可悲。不过,好在现在社上引起了国学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被国人遗忘的《三字经》《弟子规》又进入了校园。希望这不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着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对于各种专家学者来说,她贵就贵在她是残的。于是乎,各种猜想,各种结论,各种版本,各种续集接踵而来。这个说香菱与宝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个说宝钗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红楼,竟然让后人绞尽脑汁,我想说,曹公,真有你的!

对于红楼的研究,层出不穷。红楼之中处处都是伏笔,没有一个人物是闲人,没有一句话是废话。也许,也只有曹公在世,才可说清这红楼中的种种事情。

《红楼梦》的魅力是任何着作都无法比拟的。许多伟大的人都对红楼有着不一般的情愫。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曾说过,他读红楼不是当故事读,而是当作历史读。并且说,没有读过五遍红楼,没必要发表评论。可见,毛主席对红楼的喜爱。鲁迅也在《中国小说略史》中提到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红楼梦》堪称清小说的巅峰之作。

看完红楼的人都会不禁感叹道曹雪芹的博学。首先,在红楼中,除了描景叙事,其中还有大量的墨笔来描写贾府中的奢华生活。建筑、现代企业管理、服装、饮食、医药、美容美发甚至于兵法等等,在红楼中都有细致的描写。同时这也证实了曹雪芹对贾府的生活描写乃是自身生活的体现,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如此真实的写作。试想一个普通百姓,怎能幻想出如此奢华的家族,则能写出如此真实细腻的文章?

第二,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到位,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王熙凤的泼辣,宝钗的风情,黛玉的忧郁,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人们眼前,鲜活生动。

第三,处处设伏。红楼中没有一句是废话,仔细回想,每句话都是隐藏着的伏笔。一环套着一环,彼此相连,使得文章中的人物起来,构成一个紧密的关系网。

第四,书中的诗词歌赋堪称一绝。在红楼中,宝玉他们的乐趣便是吟诗作对。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格。曹雪芹给不同个人配上了属于自己风格的诗作,使得人物更加生动。同时,也要感叹曹公的才华不可小觑。

第五,书中的各类人际关系的描写,入木三分,虽不能被奉为处世哲学,经营人生的经典,但也能给人以启迪。

第六,书中对大场景的把握能力让人难以忘怀,无论是元春回府亦或是贾家的落败,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也许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崇尚圆满美好。从古至今不少人热衷于红楼的续写。最着名的就是高鹗的续写了。但是,后人对他的续褒贬不一。因为他是和书商程伟元合作的,所谓无商不奸,为了顺应当时社会市场,高氏的续写也会增加一些个人色彩。

除了前人的续写,现代的许多作家也是对红楼的续写充满热情。比如现在最热门的《刘心武续写红楼》,好不好的我还没有评论的资历。但就这个现象而言,大家很不高兴红楼的残缺,千方百计的要完善它,但又没有一人能够写出让所有人信服的结尾,所谓众口难调啊。

残缺就不好吗?断臂维纳斯,同样是不完整的,你能说她不美吗?假如给她接上胳膊,让她拿个苹果,这样的完整美吗?因此,红楼的残缺虽为一件憾事,但是一味的追求她的完美也是不可取的。

以上种种,不能俱全,后人热衷于红楼,创造了红楼热潮,钻研红楼,很多人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始终认为,红楼梦是不朽的着作,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一切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书中描写的一切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切之体肤。

《红楼梦》只是一个代表,像红楼一样的经典名着在中国有许多,但是人们逐渐的把他们遗忘在历史之中了。中国最为一个文化大亨,应将自己的财产保护好,而不是恣意的挥霍他它。

如今,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如何让本土文化不被动摇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当现在的年轻人在过圣诞节情人节时,中国的端午节七夕却逐渐让人遗忘。面对这种局势,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国文化,首先就是从我们青少年抓起。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只有从少年抓起。中国文化才能立于世界之巅。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以下是读后感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本书的读后感一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访问读后感网站!

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得黛玉不是最后的暴病身亡,有可能是投湖而亡。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

宝玉和黛玉最终没有在一起,也许,这种缺憾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这样,也许就不会打扰到黛玉在我们心中的仙女的形象。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爱情是美好的,可爱情过后的生活,却依然还要继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从宝黛的爱情上来看,也许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现在的爱情生活。轰轰烈烈,誓死不渝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靠着这份相互的欣赏与怜惜,共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可爱情在时间面前,怎么不低头呢?我们要做到的,也许是要把这份爱情,转化为生活中的亲情,才能让爱人之间的情感延续下去。生活,不仅关乎爱情,美好的爱情只能用来回忆,而最后的亲情,才是我们继续下去的动力。这也许就是让我痴迷,又让我感动,让我难以释怀的《红楼梦》教给我的爱情之道。

亲爱的四大名著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_21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蒋陨细说红楼梦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