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幼儿读书笔记

幼儿读书笔记

《幼儿游戏之旅》读书笔记。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幼儿游戏之旅》读书笔记,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这本书是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参与的一项研究性游戏学习所著的作品。全书以蓝、红、绿三色为基调,因为色彩最直观、最形象,这三种色彩的协调,能调出最美的颜色。同时这三种色彩代表三种不同的寓意。蓝篇是他们学习整合的历程,作为全书的整个基调,是全书的基础。红篇是他们三年来总结出的一系列丰富的游戏活动主题。绿篇则记录了在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如何实现互动的一个全面反映。

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红篇。生动鲜活游戏主题为我打开了幼儿游戏的一扇明窗。他们的游戏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地观察访问倾听研究记录交流汇总这一系列严谨的探究过程串连,俨然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整个游戏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他们提出爱心邮局的主题,其中就整理出了对人、对物、对人的活动的几大调查方向,通过个人、亲子、集体调查来收集资料,然后再将收集的资料转化为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情节始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加强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这样孩子的游戏既寓教寓乐,又始终保持神秘新鲜,让旁观者能直接、客观地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之处。而一个教育角度的改变并不是读几本有用的书便万事OK了,应付诸于自身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

在学习陈鹤琴的基本思想中,有一条是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暗示性、小团体式的教学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凡是当作工作做就是痛苦的,当做游戏做就是快活的。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幼儿园里的课程很容易游戏化的,所以幼稚园的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导法。陈鹤琴还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幼稚园的课程应采用暗示性的教学法,通过语言、文字、图画、动作进行暗示,尤以教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最为重要。陈鹤琴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他认为幼儿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致,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有所长进。他所提倡的多样化的教学法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科学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是对游戏情有独钟,每次一说到要玩游戏他们就很开心,会问老师: 我们今天要玩什么游戏呀?上课时,每当我拿出小动物,跟他们说:今天小猫要和你们玩个游戏,你们想不想跟它一起玩呀?他们就变得很开心,很认真地和小猫玩游戏;有时,孩子们还会想出很多不一样的玩法,他们在游戏中慢慢掌握了知识,而且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直玩,每次都会有一些新鲜的东西从他们的小脑袋里冒出来。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唱《小汽车》这首歌,因为前面我刚刚给他们讲了《汽车轱辘辘》的故事,孩子也刚刚玩了小汽车的游戏,我就把前面的游戏延伸到音乐教学中,这时我当司机,开着小汽车带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孩子们排好队乖乖的等司机把车开到他们面前,然后一个个有秩序地上车,彻底改变了以前一涌而上、你推我挤的局面。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最重要的是从歌曲中孩子们明白了上车要排队和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等交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用这首歌让孩子们排好队出去做开汽车的游戏,每次他们一听到小汽车,嘀嘀嘀 他们就会很快地排好队唱着这首歌一起出去游戏,有的时候我请他们自己来当司机,他们也会自己唱这首歌。

综上,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游戏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成长的基本需要,绝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小事。游戏可以健体,可以益智,可以促进儿童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象陈鹤琴先生提倡的那样重视儿童游戏,鼓励儿童游戏,帮助和指导儿童合理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黛安在《儿童世界》中谈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儿童在游戏中成熟。可见,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一周有5天在幼儿度过,每天与老师度过5-8个小时,而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可见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游戏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是面向一线教师而编写的一本学前教育教材。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观点、操作的原则和方法等,解决学习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过案例解决学习中的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大的困恼是: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的指导策略。本书的第四章明确了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讨论了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与具体方法,并介绍了实践中常见的感觉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指导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到底教师该不该介入游戏?答案是肯定的,但何时介入?最要紧的是向儿童要答案,一般来说,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应该介入: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时;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关于教师介入的策略主要有参与式介入、材料指引和言语指引。在自选游戏时,中班的语言角已经多次无人光顾,即使有光顾者也是逗留几分钟便离开了,桌面上的塑料小动物和一些画有故事背景的图板被冷落在一边。这天教师在这里投放了一些橡皮泥,红红来到这里,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假山,山洞里躲着小动物,加上原来的背景图案,红红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磊磊则用橡皮泥捏了一只大恐龙,肚子里装了一只小恐龙,说恐龙妈妈要生小恐龙了。结果还引发了一场争论:恐龙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还是从恐龙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以后,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谈开了。。。分析以上案例:一块橡皮泥的投放,无需教师更多的语言,就给了儿童一个可拓展的空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指导小班幼儿玩插片游戏的策略》


在幼儿教学研究杂志中读到一篇关于玩插片游戏的文章,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如何开展插片活动,同时也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读完后,给予了我在这方面不少的启发。

我在进行插片游戏是都是让幼儿自由拼插。我的任务就是督促他们不要乱走动,不要让雪花片到处乱扔。现在知道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全面,需要进步。通过阅读此篇文章,我自己也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在进行雪花片活动时,我要为幼儿提供参照,激发幼儿兴趣。

也可以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插的作品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这样做不仅激励了较弱孩子的兴趣,而且也给孩子提供了模仿参照。

第二,活动中我也可以引导幼儿以旧翻新,引导幼儿将一种方法演变成多种方法。例如:可以在插好的花朵上插上长长的手柄就变成了风车。还可以提示幼儿在生活实践当中观察到的东西运用到插雪花片当中,尊重幼儿的想法,激励幼儿创新。

第三,融入幼儿当中,一起玩。在平时玩雪花片时,幼儿难免遇到喜欢的作品而争吵起来。先不要对幼儿进行斥责,而是引导幼儿插出更多有趣的作品来。相互欣赏,也可以交换作品,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学会分享。

相信《《幼儿游戏之旅》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