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生命读书笔记

2019-11-12

《生命是“1”》读书笔记。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是“1”》读书笔记",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许多人都会认为,个人的荣誉对于自己而言显得多么重要。有的人会甚至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在为荣誉而拼搏,荣誉已经成为决定他们生活是否快乐,前途是否光明的一面旗帜。曾经我也一度这么认为过,但当我细读完这篇文章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生命是1》这篇文章讲述了两位遭遇相同,但命运却截然不同的少年。一位是世界上著名的蛇王布莱恩。他能够与百十条毒蛇同睡在一个地方达一个星期之久。有一次,他又开始在曼谷进行表演,一条蛇总是不听他的指唤,在布莱恩与其它三十多条蛇完美表演,令在场人全部折服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那条不听话的毒蛇突然发动袭击,导致布莱恩当场流血,在场人都劝他去医院,可他就是不听,认为自己在表演中不应该发生差错的,执意继续表演。直到观众离开,他才倒在地上,最终导致了死亡。而几乎同一个时刻,耍蛇人大卫也遭到了蛇咬。而他决定放下自己的荣誉,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治疗,最终保全了生命。

这两位蛇王都遭遇了同样的情况,为什么最终的下场却截然不同呢?布莱恩在遭遇到袭击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美誉,是他的名声,他无法放下自己的拥有过的荣誉,即使到了万分危机的关头,也坚持着自己最后的努力保全美名。而大卫在遭遇生命危险的时候,没有过多的考虑和盘算,将那些所谓至高无上的东西置之度外,为自己赢取了时间,更赢取了自己重获名誉的机会。相比之下,大卫的选择更加明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

其实,布莱恩只是没有学会舍得与放弃。舍得,舍得,只有学会舍弃,才会有所得。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更不愿舍弃对于自己而言最为重要的东西。只是,我们的眼光不能那么短浅,要有长远的期待,放弃不代表懦弱,不代表永远的失去,更不代表失败,只有舍得放弃一时的功名得失,才能够拥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赢得更让人钦佩的荣誉!

我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的生命仅有一次,而获得荣誉的机会却可以是无数次。荣誉固然重要,而在宝贵的生命面前,只充当第二,变得多么渺小。这又让我想起了文中的那句话:生命好比数字1,如果没有这个1,后面纵使加无数个0,最后的结果不还是等于零吗?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接纳力1读书笔记系列


下面编辑为您带来了“接纳力1读书笔记”的相关内容,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读了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1】

《遗落的南境3:接纳》读后感600字!

4星半。第二次阅读了,第一次是在看完电影之后看,被第一部的诡异气氛而吸引,但是完全看不下去第二部第三部的拖沓和重复使用的大量隐喻与象征。疫情期间百无聊赖重看了第三部,发现这真的是一本要在极其不慌不忙的情况下才能看的书。

过去回望2020疫情期间的人应该也会震惊痛苦于疫情中人类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也是这个时候自己迫不及待像躲避到书籍中逃避开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诘问。

x区域是什么?书中给了许多许多像是谜语般的解释,穿越x区域门户时荒芜的城市与众多的尸体、遥远外星有机生物创造的人工造物、被传送到外太空的某个星球……这些解释通过科幻电影视觉化的语言或许可以拍出废土末世的feel,但是说实话,这部作品只有在不打算去追问x区域是什么之后才能读下去。x区域是什么确实无所谓了,这些个体都或多或少和这个存在扯上了某种关系而无法解脱,x区域或许有自我意识或许无,但是都不是人类所可以理解的。这部作品没有怪兽、没有章鱼脸的怪物,但是确实非常标准的克苏鲁作品——一种远远古老于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接触,我们永远无法去真正的理解它们。它们会伪装为人类熟悉的存在,手机、花朵、灯塔、生物学家,但是它们只是看起来像,本质上确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听着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作者让我感受到独特的写作方法——过于文字也不是叙事性的,不把小说看作一个故事,就随着文字缓缓前进吧。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2】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好书,就是封面和翻译的书名太恶俗了,尤其是“接纳自己”现在都被讲烂了。

提出了一个概念“深度”,深度决定了你能否改变,以及改变的程度。

将问题普遍化与人格化会更不利于你做出改变,而将问题仅仅视为当前的问题会有利于你真正的做出改变。

整个看下来,就是太难了,酗酒、惊恐症、抑郁、PTSD...这些东西,你沾上,就是几年、半生、甚至一生,就这样掉进去了,即使做斗争,或者真正改变,那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不能再做别的了。更何况,涉及深度较深的问题,在目前根本没有改变成功的案例。

易怒是可以改变的,根本机制是“感到被冒犯”-“生理产生反应”-“做出攻击行为”,这种模式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曾帮助人类度过危难时刻,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你可能需要在情绪来了的时候,适当叫停,深呼吸,放松肌肉,从1数到10,考虑下,你本次对愤怒的发泄,是否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在现在这个时代,它并不能,反而会使你在事后陷入自我厌恶,使你在他人的眼里形象恶化,恶化你的人际关系,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焦虑是对问题的感知,你更多的可能是要去解决引起焦虑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去解决焦虑的情绪。

抑郁是对未来感到无望,对现实感到无力。

深度较深,现在无法根治。要配合药物,做一生的斗争。但是控制实验现实抑郁的人比不抑郁的人更能认清现实。朋友们,人生就是巨大的幻觉。盲目乐观,还是比抑郁强点。

感觉抑郁症太惨了,童年的经历对成年后的生活没有很大的影响。扩张期和收缩期,扩张期满足他人对你的期待去学习、改变,收缩期体认都自我的期待,完成自我成长、改变。

收缩期有很大潜力,好书,牛。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3】

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小巫的《接纳孩子》,流着汗,读着书,能量剧增,实在令人心旷神怡,深入浅出的写法,道出富有深刻哲理的教育方法。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谈谈自己一点微薄的看法。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千差万别的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教师爱学生就要接纳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论有什么缺点都要用爱心陶冶他,用耐心转变他,用正确的方法诱导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呵护和关爱,力争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更出色。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4】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是使用的度”,从最近的拆书工作里体会到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掌握一点就够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这个完整就包括人的阴影面和积极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认自己的积极面,压抑阴暗面,结果限制自己的潜能,无法幸福。

看似简单,可书中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光要承认接受阴影面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有时它被压抑的很深,你几乎发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影响你的性格、行为习惯,让你问题重重。

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最容易采用的是“照镜子”: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些人让你讨厌,找到讨厌的点和行为,停下来想一想,我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

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者被责骂然后将这种行为压制,但它仍然在你内心成为你的阴影面。所以当你再看到它时反应会很强烈,要么远离、要么极端厌恶却不知道原因。只有当你平和的对待它时,它对你才会成为过去式,不会继续存放在你的内心,时不时的跳出来折磨你。

这本书在讲“接纳”的重要性时,提醒大家要积极的发现。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的特质,这些特质有我们常规意义上“坏的”,但更多是“好的”,没想到吧?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这类人人都想要的特质,他们承认这是他们的梦想,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他们。

发现并开始接纳我们身上的特质,无论它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长成的必经环节。特质没有好坏,它呈现度的控制器在我们手中,你可以调节它,别让特质伤害你,要让它有助于你。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5】

第一次听说投影这种心理现象。它是这样的。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这就是投影的机制。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当然,我们之所以会把消极的特质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这样的人最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影到他们身上。

如果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消极特质,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处。

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在《认识阴影》一书中写道:自我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这句话,很好地区分了感觉投影的差别。

对于自己投影到别处的特质,我们要做的只是承认你身上确实存在这些特质。

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给别人取外号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外号是不是同样适合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种特质都有其意义,每一种特质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时,我们内心的阴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难发掘出来。如果没有投影机制的话,有些潜藏的特质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当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积极的特质去影响别人。

当你崇拜某个人时,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其实是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投影到他们身上。这时你把目光收回来,发掘自己积极特质,而不是崇拜和羡慕别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样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关键在于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压抑的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

接纳所有我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积极地发掘我的积极特质,将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6】

接纳完整的自己

小时候的我又胖又丑,因为胖所以丑。

在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吃,这一基本生理需求”在许许多多中国家庭里还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而我,可能是由于妈妈擅长喂养,亦或许是我的胃肠道吸收功能极佳,我的胃口是出众的“好”。在一大波瘦娃娃中我胖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但也因为我胖,我会感受到同学的讥讽和嘲笑,甚至会被起“绰号”。我很自卑,也很孤独,从来没有真正把自己的内心融进看这一群体中去。我感受到被“排斥在外”。

我自卑,我内向,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欢声笑语,蹦蹦跳跳时,我却是独自一人享受孤独。我觉得父母不喜欢我;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不喜欢我;我自己也不喜欢自己。我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我一直设法改变自己的体态和性格。我减肥,但是越减越肥。

我也佯装着非常开心地和同学一起聊天玩乐,但我却从来没有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喜悦”。我的笑容是表面的,言语是敷衍的。~因为我本就是个“孤独”的人。

甚至在毕业多年以后的面试环节中,人事经理问起我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我还是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因为我的内心对自己在说:“你很内向,这种性格不好”。

我在“讨厌自己”的状态下过了好多年。

我就这样一直“自卑感爆棚”地渡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

大学里,我的体重一度攀升至最高峰的62.5kg。终于有一天,站在磅秤上的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立志一定要减去多余的体脂。我控制自己的饮食,减少谷物的摄入,不喝碳酸饮料,并辅之以运动锻炼。慢慢地,我的体重开始下降。

结婚生子,为人母亲后,因为养育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我如愿以偿,远离了“胖子”的称谓。

但我内向的性格依旧。

中年以后,我才整明白:我就是个内向的人。我喜欢安静的人,安静的氛围,安静的活动,安静的生活。既然我喜欢独处,享受独自一人看书,跑步,逛街,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和普通朋友一起说笑聊天,娱乐休闲。

我的个性就是严肃,刻板,纠结,忧虑。我的性格是有缺陷的,但经过了40多年的成长历练,我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说明我从来没有真的试图去改变过。

到现在,我的性格个性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身体里。我之所以没有真的试图去改变过是因为我内在的性格让我的身体感到很舒服,很舒适。

在家庭里,在交友上,在工作上,我也已经习惯了按照我的性格特质和思维模式去进行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

一切都是妥妥的,不存在任何理由要去改变我自己。我告诉自己:好好地爱自己,爱自己的脸,爱自己的身材,爱自己的身体器官,爱自己的性格,爱自己的气质。要去爱不完美但独一无二的自己。只有先好好地爱自己,接纳完整的自己才会不苛求他人,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人!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7】

从拿到这本书到读完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三次变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悦的、美好的。因为我非常普通,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接纳自己、超越自己。可是我读着读着,开始有些不满,甚至厌恶情绪。有个标题是我们都需要恨书中有一处说道大声说我是个疯子、我恨我女儿并且还要反复说。心想这不有病吗?于是我合起书,不再看它。

等闲暇时,睡觉前又随手翻一翻,不知不觉间,我的观点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儿时的经历有时会对我们造成非常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一辈子。如果我们小时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满足,或是受到了伤害,就有可能形成强烈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偏见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越陷越深,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儿时没有什么得不到满足的地方。但我怕儿子、学生会因为我留下不快。我认真的看、仔细的想、回忆。想从书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么办。如果我们不能把握真实的自我,就会陷入固定的行为模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寻找着如何才能在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不重复自己。作者说:承受所有的痛苦,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从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复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让我简单、易怒、失去斗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说吧的想法,我要试着改变我的生活,肯定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我要坚持,至少一段时间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虑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实就好。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8】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秘密》》这本书给我一印象深刻的启示: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有人说,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也有人说,这本书应该买十本,一本留给自己,九本送给朋友。一人看,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却是会有如此的情况,下面跟我一起走进这本书的世界吧!

这本书告诉我们: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Bly)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阴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既然我们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我们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我们自己心中的阴影指我们给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其实真正的自己并没有这么可怕,只是我们在乎太多外在的东西,所以一直想要逃避真实得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吧,你会发现你会过得更加的开心,发现这世界还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不曾注意的!

接纳力1读书笔记【篇9】

要完整不要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现实是: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与神对话》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曾说过:“小时候,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我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无能、最孤僻、最不懂得如何结交朋友的孩子。有些时候,我真的非常讨厌我自己。长大以后,我的情况也没发生什么变化。我搬到了另一个城市,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抛开我的过去。我以为,那里没人认识我,也不会有人知道我喜欢吹牛,不会有人知道我浮躁的毛病,不会有人知道我随便走进哪个房间,就会抢尽风头,让别人连句话都插不上。我以为,这样我所有的缺点就都不会被人发现。结果我发现我错了。无论我搬到哪里,总还是原来的那个我。”与其追求完美,让自己痛苦不堪,不如追求完整,让自己从容淡定的生活。

平时看上去“坏”的特质,也有好的一面。

性格泼辣有好处吗?“假如你出钱盖一幢房子,结果开发商拖延工期,迟了三个月还没有完工,这时候泼辣是不是有助于解决问题?假如你对商场买来的东西不中意,希望退货,是不是也可以靠泼辣来解决?”在有些场合,做一个性格泼辣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做一个胆小鬼究竟有什么好处吗?想象一下因为对酒后驾车感到很恐惧,朋友喝酒后建议开车回家,你骗朋友们说还有其他事情,就没和朋友一起驾车回家,但是你并没有把心中的恐惧告诉朋友们,因为你不愿表现出自己胆小的一面来。两个小时之后,你的朋友们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一人身亡,三人重伤,这是不是做胆小鬼也有好处。

愚蠢有什么好处?书中提到一个案例,诺曼结婚后才去上大学,最后拿到博士学位,他之所以会如此努力地追求新的知识和体验,正是为了向自己和别人证明他并不愚蠢。

邋遢有什么好处?作者一个朋友对她说:“我之所以总批评你邋遢,是因为我羡慕你内心的自由。我从来都无法把一件衣服扔在地板上,然后不去管它。我从小就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容忍自己乱放东西。你的邋遢反衬出了她的古板,正因为邋遢的缘故,你的表达能力特别好,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且总是大胆尝试新的颜色和画法,从来都不担心把画面弄得一团糟。“邋遢给了作者更多的自由。

脆弱有什么好处?父亲告诉他,彼得原来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他不肯承认自己的脆弱,所以总是会追求各种各样的挑战,以证明自己的坚强。他在努力战胜脆弱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形成了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品质,这就是脆弱给他的礼物。

我们的内心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堡,里面有宽敞的走廊和数以千计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个房间都代表了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整座城堡就是所有这些特质的统一体。小时候,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进入每一个房间,无论房间里有些什么东西,我们都会大胆踏进去。每个房间都与别的房间截然不同。我们的整个城堡沐浴在爱的光芒之中。然后有一天,大人们进入了你的城堡,告诉我们有几个房间并不完美,不应该作为城堡的一部分。他们说,要想让城堡变得完美,我们必须把这些房间的门锁起来。我们听信了他们的话,照他们所说的做了。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造访我们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阴暗的角落。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锁上的门越来越多。当我觉得房间里的东西达不到你的要求时,当我们对房间里的东西感到恐惧或羞耻时,就会锁上房间的门。我们也会访问别人的城堡,如果发现我们所拥有的某个房间别人都没有,我们就会把这个房间锁起来。当我们所信服的人告诉你某扇门应该锁上时,我们就会照他们说的去做。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城堡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自由出入于每一个房间。有的房间过去曾让我们感到自豪,而现在,我们巴不得让它们消失。但我们无法否认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是城堡本身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上锁的房门会被灰尘和蛛网湮没,我们全然忘记这些房间的存在。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别人总是给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告诉我们一座完美的城堡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一片嘈杂声中,我们很容易忽视内心的声音。最后,我们把自己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不多的几个房间里,全然忘记了城堡原本有多么大、多么雄伟壮丽。

城堡中的每个房间,都对应了我们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爱与恨、美与丑、勇敢与怯懦、优雅与粗俗、无私与贪欲、健康与病弱,都存在于不同的房间之中。每个房间都是整座城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每个房间都有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房间。我们最大的幸运就是,我们不会满足于在几个狭小的房间里度过余生,而是会本能地去探索、去寻找、去重新发现那些上了锁、被我们遗忘的房间。

我们那些所谓的‘缺点’,我们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欢的特质,其实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表达的程度有点过于强烈了。这就好比放音乐,如果音量开得太大,就会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只要我们能把这种特质的‘音量’调回去,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人——就会意识到,我们的‘缺点’其实正是你的优点。它们可以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把这些特质表现到适当的程度,不要过度。

我们都应该追求尽可能透明的生活状态,毫不掩饰,毫不伪装。即使我们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也不应该刻意压抑它们,甚至直接否认它们的存在。透明意味着真实,真实意味着敞开心扉、返璞归真,回归完整的、原本的自我。

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表面我们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我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我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我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

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重新清扫自己心中的城堡,打开每一扇门上的锁,让那些尘封的房间重见光明。每一个房间都代表我们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每一个房间都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照料,而我们也有能力提供这样的关怀和照料。如果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就必须让内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光芒来。我们要戳破由虚假的观念构成的肥皂泡,认清世界的本来面貌。我们要敞开心扉,用心去容纳整个世界。不要把自己的心当成一幢狭窄的小屋,因为你所拥有的乃是一座宏伟的城堡。

你真的想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吗?只要你想要,就能做得到。向自己投降。不要刻意压抑自己。不要抗拒内心的冲动。不要伪装。不要否认自己。不要欺骗自己。让原本禁锢你的牢笼变成你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在所有方面都追求完美,因为让我们把自己禁锢在牢笼里的,正是对完美的过度向往和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光明与黑暗融合的产物。追求完整,追求光明与黑暗的调和,这才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书笔记600字


近期,有幸拜读了所团委赠书《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是一本由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等名家作品组成的散文集。这些当代文坛巨匠们,以各自的经历为线索,为读者们展现了对于孤独、对人生的思考与启发。文字里,他们写时光、写情怀、写文朋书友、写人世沉浮,包罗万象却又不离其宗,所有的琐碎最终都归于一点,像是慢慢长夜里一束默默的烛光,摇曳中照亮每一个人生旅途上的独行人。
对于人世间的孤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孤独不同于孤单,孤单只是客观上孑然一人、形单影只的状态,而孤独却是扎根于内心深处的感受。一旦孤独之意涌上心来,即便身处人潮涌动、灯火辉煌的闹市,也只能独享一人份的寂寥空旷,尘世间的欢闹是与我无关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在经历了各种人群聚散,看过了各式悲欢离合之后,慢慢才懂得,这一生到头来,能一直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当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现在的人,大抵都是孤独的。千万人每天穿行在偌大的城市里,日复一日带着惺忪睡眼离家工作,再披星戴月伴着睡意关上房门,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循环往复,仿佛都是社会机器里互不干涉的小螺丝钉。

在我们还无力改变这种生活节奏时,与其把孤独视为一种不合群的怪癖,不如让自己从容置身与孤独之中,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中偷得片刻闲,以理性沉静的态度,享受独立思考的空间。多阅读、多思索,动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或许某一天回溯往昔的时候,自己会怀念起当年孤独里的那份静谧,由衷感谢这份来自生命的礼物。

从0到1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在一个书友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彼得▪蒂尔写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彼得▪蒂尔是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他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他自己创业历程与心得,几乎涵盖了一个初创企业要面对的方方面面。看推荐语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一个普通工薪族既不是公司的高管,也不准备创业,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不大,估计看不了几页,就会放弃。但是冲着它畅销书的名气,我不能不看就放弃呀!通篇阅读后,发现整本书的思维和观点不仅仅限于公司,它适用于方方面面。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第一章“未来的挑战”中以“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的疑问句开篇,并说好的回答应该尽可能地使我们看到未来。我们期待的未来是进步的,进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水平进步,也称作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种,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水平进步的最大红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进步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科技。从0到1,不容易但是会给企业带来一片垄断的蓝海和超额利润,从1到N较容易,但是只能给企业带来一片充满激烈竞争的红海和微薄利润。个人认为,该章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们要创新不要只模仿。

在第六章“成功不是中彩票”中,以“商界最有争议的问题是——成功是靠运气还是靠技能?”开启,回答是很多人过高地估计了机遇的力量,低估了规划的重要性。以“如果没有规划未来,未来怎么可能越变越好呢?”的疑问句强调“成功来源于计划,不是运气。”为我们讲明了计划会带我们走向我们定义的成功,坏计划强于无计划。

本章还回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当今社会中大家都愿意去搞金融,不愿意搞实体。“只有人们不知如何赚钱时,才会想到去搞金融。”“人们都不知道拿钱在实体经济中做什么。”“在一个未来不明确的世界中,钱比其他任何用钱能得到的东西更有价值。”

在第七章“向钱看”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幂次法则”,教我们如何去做选择。“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只有根据幂次法则的作用,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的未来,才能承受最小的风险,获得的最多收益。

在结语“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中给了我们如何使未来更加美好的建议“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即从0到1。并告诉我们“独立思考”是让我们找到从0到1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本书虽然逻辑上有点跳跃,像散文随笔,和普通的成功学书籍完全不一样,但是文中处处都会给读者带来感触和深思。

《从0到1》,副标题是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自2024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就被很多人推崇,公开推荐过的人有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周鸿祎、徐小平、刘强东等,全是商业圈的大佬级人物,可见其火爆程度。总的来说,《从0到1》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复制之前的经验,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作者称之为“水平进步”。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作者称之为“垂直进步”。从宏观层次看,把某地的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全球化就是水平进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科技就是垂直进步。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m.dhb100.com/

这本书的主要作者是硅谷创投教父、也是“美国版支付宝”PayPal的创始人彼得·蒂尔,彼得·蒂尔在硅谷算是一个怪人,他的商业逻辑和投资哲学,跟硅谷主流的创业圈出入很大,甚至很多观点是完全相反的。但是你又不得不服他,因为按他这套逻辑,确实在创业和投资两个领域都大获成功,比如他是世界上最早投资Facebook的人,一笔50万美元的投资,现在价值300多亿美金,这在全球来看都是个神话。

这本《从0到1》算是对彼得·蒂尔特立独行的商业思想的一个总结,可以帮我们反思存量认知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不有利于创新

我们都知道,充分的市场竞争让人类达成了今天的经济成就。不过,彼得·蒂尔觉得竞争带给我们的坏处远大于好处。

比如,竞争会让你把注意力都放在竞争对手身上,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发展。当年谷歌崛起的时候,对微软造成了很多威胁,两家企业大打出手。这两家争斗的结果呢?坐山观虎斗的苹果冒出来了,而且一举压倒了它们的优势。2024年的时候,谷歌和微软的市值都比苹果要大得多。可到了2024年,苹果的市值是5000亿美金,谷歌和微软加起来才4600多亿,两家加起来都比不上一家苹果了。

再比如,竞争还会让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像国产手机市场,所有的手机越做越像了,你指纹解锁,我也指纹解锁,你双摄像头,我立马也双摄像头。大家都在重复一个模式,都在拼配置,过去的老路,所有人一味地重复,而且还跟风重复。

还比如,竞争还会让人分心。彼得·蒂尔自己也创过业,也吃了很多竞争的苦。他在1999年的时候,发布了Paypal。和他差不多时候,埃隆·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的创始人,也创立了一家公司,跟Paypal基本干一样的业务,这两家就竞争上了。为了应付竞争,大家并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提高生产效率上,而是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彼得·蒂尔他们很快就认识到不对,就跟马斯克把两家公司合并了,这才有了后来的paypal上市。

二、创业成功的标志是建立垄断

既然竞争无法实现从0到1,那应该怎么办呢?彼得·蒂尔的答案是垄断。

先看一个例子。美国航空公司每年创造几千亿美元的价值,以2024年航空公司的飞机平均票价178美元,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计算,利润率为2‰。而谷歌2024年只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但是获利21%,利润率是航空业的100多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垄断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谷歌处于垄断地位,就有更大的自主权,除了挣钱之外,还有余力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也能更关心自己的员工和产品。但是如果不处于垄断地位,就只能为了在竞争中苟延残喘而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进行长期规划。特别是对于科技行业,在形成一种有价值的服务之后,很容易形成垄断,因为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越积累优势越大,就存在长期价值。所以,传统企业看短期发展,科技企业需要看长期发展,要有长期发展,只能靠垄断来实现。

三、实现垄断四要素

彼得·蒂尔认为,垄断企业一般有4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首先看专利技术。与流行的迭代思路不同,作者认为,专利技术想有足够的壁垒的话,必须在比它相近的这些替代品高出一个量级,即好出十倍以上,才能有真正的垄断优势。最明显的方法就是,直接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比如,paypal出现之前,美国人在网上卖东西用支票支付,可能7到10天到账,有了paypal,买家一拍下立刻就支付了,这个就比支票好了十倍不止。

第二个是网络效应。就是让一个产品容易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比如facebook,一个人注册一个facebook的账号,所有朋友都用,所以注册账号意味着获得或加强与他人的网络社交,吸引力就很大。当然,并不是说一开始就能规划出庞大的网络,而是从小处切入,一步步发挥出网络效应。就如facebook其实是先从哈佛大学的学生开始的,而目前全球已经有20亿用户了。

第三个是规模经济。从小处切进来之后,需要从相邻的领域持续地扩大规模。但是,应该确保开始选的点容易往外拓展,不然很快就被限制了。同时还要考虑边际成本。垄断企业越强大,开发一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可以用很高的销量来分摊掉。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做到足够大的规模,边际成本就会降到接近于零,别人自然无法与之竞争,如微软。所以商业模式的设计必须考虑边际成本。

第四个因素是品牌优势。苹果作为广受拥趸的品牌之一,给人感觉非常高端,很多公司也想效仿。他们花钱做广告,开品牌店,模仿苹果的设计风格,但是这些表面的光鲜,并没有带来品牌优势,最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苹果除了硬件、软件上都有一套复杂的专利技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内容生态系统,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在为苹果手机开发各种软件。这些都是苹果的品牌优势,巩固了苹果的垄断地位。

四、理想的公司应该有文化垄断

作者称之为“帮派文化”。如“Paypal黑帮”就是一群互相吸引的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努力。对外,公司的每名员工都有区别于其他公司员工的独有气质;对内,每名员工只负责做一件事情,领导者对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也都是独特的。通过角色的清晰界定,能避免同事间的竞争,减少引发矛盾的可能,从而易于建立长久的纯粹的工作关系以外的交情,让公司内部更加和谐,让公司对外更加团结有力。

五、从0到1是个系统性工程

从0到1,不只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如21世纪初巨大的清洁技术泡沫。在政府的呼吁、人们的期待下,10年间企业家们开办了成千上万的清洁技术公司,投资500多亿美元,结果可再生能源工业指数从2003年到2024年间呈现了一个“倒V”字走势。深究多数公司折戟的原因,作者认为他们至少忽略了以下7个问题之一:工程、时机、垄断、团队、销售、持久、秘密。比如工程,优秀的技术公司,其技术应该比最相近的技术高一个数量级,即10倍以上,但清洁技术公司的产品鲜有两倍的改进。再如销售。以色列的电动汽车公司BetterPlace认为技术本身就可以打开销售渠道,而没有认真推销其产品。在花费8亿美元打造电动汽车的可更换电池组和充电站后,于2024年宣告变卖资产,最终不得已承认自己“成功地攻克了技术难关,而未能跨越其他障碍”。而特斯拉就成功了解决了上述7个问题,所以脱颖而出。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m.dhb100.com/

接纳力1读书笔记9篇


编辑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接纳力1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书以明志,读书以修身,读后感书名是文学历史上的一部著作,是由著名文学家{作者人名}编写的。读书感是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1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接纳》的感受,我想是光亮感。

《湮灭》中,生物学家将进入X区域后体内的异样称为光亮感,难以言喻却不断驱动她、冲击她的光亮感。《当权者》中,生物学家的副本幽灵鸟离开X区域,坚称自己并非生物学家,体内有一种光亮感,光亮感却在她重返X区域时离她而去。到了《接纳》,与光亮感相关的描述更是无处不在,总管在X区域中感受到光亮感,幽灵鸟以旁观者身份观察曾在自己身上驻留的光亮感,生物学家与光亮感抗争多年后终于决定接受它,灯塔管理员在异变中感觉光亮感不断涌起,局长在最后时刻望向这充满光亮感的世界并与之融合。整本《接纳》都充斥着光亮感,甚至连章节标题都与光有关。

光亮感又是难以理解的,若非亲身体验,很难想象这种感觉,幽灵鸟在《当权者》中向总管坦白光亮感时,他只以为那是生命力,直到在《接纳》中切身体会光亮感后,他才明白幽灵鸟说的究竟是什么。阅读《接纳》一书同样如此,我很难向没读过它的人形容这种感受,我在此写下的所有文字也仅仅是对光亮感拙劣的模仿。

与前两本书的单一视角叙述不同,《接纳》采用了四条时间线上的五个视角来讲述故事。灯塔管理员视角揭开X区域的起因,局长视角挖掘南境局的内幕,生物学家视角历数X区域中的时光流逝,总管视角和幽灵鸟视角则迈向X区域的内外两个终点。

《接纳》一书的结构也很特别,第一、三部分采用灯塔管理员、局长、总管与幽灵鸟的视角交替呈现,第二部分则是生物学家的笔记。这让我想到三明治,而且是用加热炉烤制后两片面包被印上条纹的三明治。

也许是为了增加文本的复杂度,强化那种光亮感,杰夫·范德米尔在书里使用了所有人称,灯塔管理员、总管与幽灵鸟段落的第三人称,生物学家段落的第一人称,还有局长段落的第二人称。没错,这位自信的作家确实采用了被许多写作者视为毒药的第二人称,“你”是本书开端与结尾的见证者,“你”好像经历了一场跨越空间、时间、甚至维度的幻梦。

如果硬要在《接纳》的所有视角中选择一个核心视角,我想会是局长。全书自她的死亡时刻而始,以她彻底融入X区域而终。她在《湮灭》中是强硬惹人厌的领队心理学家,在《当权者》中是悬在总管头上一道名为前任的阴影,如今我们终于得以走进她的内心,看到葛洛莉亚如何因挂念故土与儿时好友而进入南境局成了辛西娅,看到秘密与伪装下的局长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小心翼翼保持平衡。童年羁绊成了她一生牵挂的对象,她的母亲、她的朋友都在X区域的灾变中消失,她又怎可能放弃寻找真相?

局长儿时的好友灯塔管理员更像被卷入事件的受害人。索尔无辜又普通,除了在北方传道时留下的未尽事务外是一个没有隐秘的人,可他却成了X区域介入地球的最初媒介,只因他的工作。隔海相望的两座灯塔是X区域的重要地标,也在科学降神会的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许正因如此,体内的异样才被归结为光亮感。

总管与幽灵鸟之间隐约弥漫着特别的情愫,他们在《当权者》中的关系让我想到史黛琳与汉尼拔。如果说总管因为母亲而被动与X区域产生联系,作文来到X区域则是他主动选择追随幽灵鸟的结果,幽灵鸟对他来说不止是审讯对象,他相信她并非生物学家,给她以礼遇,将她视作特别之人。进入X区域后,由于光亮感的转移,总管愈发软弱了,反而衬托出幽灵鸟的坚强,她本是一个副本,却超越了母本,甚至反思生物学家的行动,她被当做秘密武器,却有自己的判断与抉择。

生物学家在这里出现更像是一个补完,补完《湮灭》中她所选择的自己的路,也补完整个系列中未解的谜题。

光亮感并非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但在上述几人身上都有。索尔相信,人体也可以成为信号灯,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像灯塔一样传递信号。我想,正是他们所传递的信号使他们成为被选中的人。

此刻再回过头来看书名《接纳》,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X区域对于灯塔管理员、局长、生物学家和总管的接纳,但细想不难发现,其实是他们每一个人对于体内光亮感的接纳,因为接纳了体内的光亮感而放弃了人类身份,从而被X区域所接纳。体内不再有光亮感的幽灵鸟,即便诞生于X区域,最后仍选择离开。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接纳力》读后感1000字:

少年自从升入二年级以来,我这颗浮躁的心似乎也慢慢安静下来,每晚的家庭读书会一直在进行着,为了陪少年读书,我选择了报考工程师。考完试后心情似乎一下子放松下来,正好老师推荐《接纳力》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两本书,前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读完,在书荒的时候买了《接纳力》,读着读着便入了迷。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爸爸在陪着少年读《植物大战僵尸之博物馆卷》,他们读的哈哈大笑,我反而越读越在反思自我,往往读着读着就超过睡觉的时间,就算躺下来我还在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嗯,有时候我也觉得我是个好妈妈,因为我懂得反思,懂得认错,懂得学习。爸爸说我恬不知耻,哈哈哈哈,能奈我何?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立规则”。其实“划界线”和“立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划界限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充分拥有自己的领地,“立规则”是在界限清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利益而约定事情该怎样做,或者什么事情不能做。

看到这篇文的时候,我和爸爸说,我们俩必须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家有“规则”,但是当孩子“求饶”或“示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心软而导致我们自己破坏规则。读后感·犯错就要付出代价,我们破坏规则的代价就是再想用规则制约少年,他还会“求饶”“示弱”等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周而复始,原本订好的规则就成了形同虚设,以至于很多规则成了形同虚设,也失去了开始立规则的意义。

当读完这篇文章,我和爸爸交流后决定,我们要统一战线,把立好的规则重新拾起来,比如“吃饭时要荤素搭配,不能光吃肉不吃菜”“写作业时要认真书写,不能将就”“周日至周四晚不能看电视”等等规则,开始少年还是会“求饶”“示弱”,我们坚决不同意,这样规则就立了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则,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从立规则这件事给了我些许启发,以后在生活中我们要坚定立场,摆脱孩子的情绪绑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和孩子一般见识,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左右而失去立场。但是在孩子求助时,要轻柔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海文颖说过:从接纳孩子到接纳自己,我终于活出了完整的自己,于是好生命开始走向丰盛……,让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时变成养育自己的过程,活出完整的自己,让两代人的生命得以绽放。

是啊,孩子的幸福力,是爸爸妈妈的接纳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加油吧爸爸妈妈和我的少年!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3

《遗落的南境3:接纳》读后感600字!

4星半。第二次阅读了,第一次是在看完电影之后看,被第一部的诡异气氛而吸引,但是完全看不下去第二部第三部的拖沓和重复使用的大量隐喻与象征。疫情期间百无聊赖重看了第三部,发现这真的是一本要在极其不慌不忙的情况下才能看的书。

过去回望2020疫情期间的人应该也会震惊痛苦于疫情中人类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也是这个时候自己迫不及待像躲避到书籍中逃避开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诘问。

x区域是什么?书中给了许多许多像是谜语般的解释,穿越x区域门户时荒芜的城市与众多的尸体、遥远外星有机生物创造的人工造物、被传送到外太空的某个星球……这些解释通过科幻电影视觉化的语言或许可以拍出废土末世的feel,但是说实话,这部作品只有在不打算去追问x区域是什么之后才能读下去。x区域是什么确实无所谓了,这些个体都或多或少和这个存在扯上了某种关系而无法解脱,x区域或许有自我意识或许无,但是都不是人类所可以理解的。这部作品没有怪兽、没有章鱼脸的怪物,但是确实非常标准的克苏鲁作品——一种远远古老于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接触,我们永远无法去真正的理解它们。它们会伪装为人类熟悉的存在,手机、花朵、灯塔、生物学家,但是它们只是看起来像,本质上确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听着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作者让我感受到独特的写作方法——过于文字也不是叙事性的,不把小说看作一个故事,就随着文字缓缓前进吧。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4

要完整不要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现实是: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与神对话》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曾说过:“小时候,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我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无能、最孤僻、最不懂得如何结交朋友的孩子。有些时候,我真的非常讨厌我自己。长大以后,我的情况也没发生什么变化。我搬到了另一个城市,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抛开我的过去。我以为,那里没人认识我,也不会有人知道我喜欢吹牛,不会有人知道我浮躁的毛病,不会有人知道我随便走进哪个房间,就会抢尽风头,让别人连句话都插不上。我以为,这样我所有的缺点就都不会被人发现。结果我发现我错了。无论我搬到哪里,总还是原来的那个我。”与其追求完美,让自己痛苦不堪,不如追求完整,让自己从容淡定的生活。

平时看上去“坏”的特质,也有好的一面。

性格泼辣有好处吗?“假如你出钱盖一幢房子,结果开发商拖延工期,迟了三个月还没有完工,这时候泼辣是不是有助于解决问题?假如你对商场买来的东西不中意,希望退货,是不是也可以靠泼辣来解决?”在有些场合,做一个性格泼辣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做一个胆小鬼究竟有什么好处吗?想象一下因为对酒后驾车感到很恐惧,朋友喝酒后建议开车回家,你骗朋友们说还有其他事情,就没和朋友一起驾车回家,但是你并没有把心中的恐惧告诉朋友们,因为你不愿表现出自己胆小的一面来。两个小时之后,你的朋友们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一人身亡,三人重伤,这是不是做胆小鬼也有好处。

愚蠢有什么好处?书中提到一个案例,诺曼结婚后才去上大学,最后拿到博士学位,他之所以会如此努力地追求新的知识和体验,正是为了向自己和别人证明他并不愚蠢。

邋遢有什么好处?作者一个朋友对她说:“我之所以总批评你邋遢,是因为我羡慕你内心的自由。我从来都无法把一件衣服扔在地板上,然后不去管它。我从小就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容忍自己乱放东西。你的邋遢反衬出了她的古板,正因为邋遢的缘故,你的表达能力特别好,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且总是大胆尝试新的颜色和画法,从来都不担心把画面弄得一团糟。“邋遢给了作者更多的自由。

脆弱有什么好处?父亲告诉他,彼得原来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他不肯承认自己的脆弱,所以总是会追求各种各样的挑战,以证明自己的坚强。他在努力战胜脆弱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形成了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品质,这就是脆弱给他的礼物。

我们的内心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堡,里面有宽敞的走廊和数以千计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个房间都代表了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整座城堡就是所有这些特质的统一体。小时候,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进入每一个房间,无论房间里有些什么东西,我们都会大胆踏进去。每个房间都与别的房间截然不同。我们的整个城堡沐浴在爱的光芒之中。然后有一天,大人们进入了你的城堡,告诉我们有几个房间并不完美,不应该作为城堡的一部分。他们说,要想让城堡变得完美,我们必须把这些房间的门锁起来。我们听信了他们的话,照他们所说的做了。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造访我们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阴暗的角落。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锁上的门越来越多。当我觉得房间里的东西达不到你的要求时,当我们对房间里的东西感到恐惧或羞耻时,就会锁上房间的门。我们也会访问别人的城堡,如果发现我们所拥有的某个房间别人都没有,我们就会把这个房间锁起来。当我们所信服的人告诉你某扇门应该锁上时,我们就会照他们说的去做。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城堡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自由出入于每一个房间。有的房间过去曾让我们感到自豪,而现在,我们巴不得让它们消失。但我们无法否认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是城堡本身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上锁的房门会被灰尘和蛛网湮没,我们全然忘记这些房间的存在。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别人总是给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告诉我们一座完美的城堡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一片嘈杂声中,我们很容易忽视内心的声音。最后,我们把自己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不多的几个房间里,全然忘记了城堡原本有多么大、多么雄伟壮丽。

城堡中的每个房间,都对应了我们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爱与恨、美与丑、勇敢与怯懦、优雅与粗俗、无私与贪欲、健康与病弱,都存在于不同的房间之中。每个房间都是整座城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每个房间都有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房间。我们最大的幸运就是,我们不会满足于在几个狭小的房间里度过余生,而是会本能地去探索、去寻找、去重新发现那些上了锁、被我们遗忘的房间。

我们那些所谓的‘缺点’,我们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欢的特质,其实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表达的程度有点过于强烈了。这就好比放音乐,如果音量开得太大,就会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只要我们能把这种特质的‘音量’调回去,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人——就会意识到,我们的‘缺点’其实正是你的优点。它们可以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把这些特质表现到适当的程度,不要过度。

我们都应该追求尽可能透明的生活状态,毫不掩饰,毫不伪装。即使我们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也不应该刻意压抑它们,甚至直接否认它们的存在。透明意味着真实,真实意味着敞开心扉、返璞归真,回归完整的、原本的自我。

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表面我们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我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我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我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

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重新清扫自己心中的城堡,打开每一扇门上的锁,让那些尘封的房间重见光明。每一个房间都代表我们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每一个房间都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照料,而我们也有能力提供这样的关怀和照料。如果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就必须让内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光芒来。我们要戳破由虚假的观念构成的肥皂泡,认清世界的本来面貌。我们要敞开心扉,用心去容纳整个世界。不要把自己的心当成一幢狭窄的小屋,因为你所拥有的乃是一座宏伟的城堡。

你真的想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吗?只要你想要,就能做得到。向自己投降。不要刻意压抑自己。不要抗拒内心的冲动。不要伪装。不要否认自己。不要欺骗自己。让原本禁锢你的牢笼变成你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在所有方面都追求完美,因为让我们把自己禁锢在牢笼里的,正是对完美的过度向往和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光明与黑暗融合的产物。追求完整,追求光明与黑暗的调和,这才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5

从拿到这本书到读完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三次变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悦的、美好的。因为我非常普通,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接纳自己、超越自己。可是我读着读着,开始有些不满,甚至厌恶情绪。有个标题是我们都需要恨书中有一处说道大声说我是个疯子、我恨我女儿并且还要反复说。心想这不有病吗?于是我合起书,不再看它。

等闲暇时,睡觉前又随手翻一翻,不知不觉间,我的观点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儿时的经历有时会对我们造成非常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一辈子。如果我们小时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满足,或是受到了伤害,就有可能形成强烈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偏见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越陷越深,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儿时没有什么得不到满足的地方。但我怕儿子、学生会因为我留下不快。我认真的看、仔细的想、回忆。想从书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么办。如果我们不能把握真实的自我,就会陷入固定的行为模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寻找着如何才能在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不重复自己。作者说:承受所有的痛苦,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从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复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让我简单、易怒、失去斗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说吧的想法,我要试着改变我的生活,肯定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我要坚持,至少一段时间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虑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实就好。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6

《接纳力》读后感2000字:

接纳力是一种能力!人人都可以拥有它,同时还可以不断的提升它,接纳力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扩大心胸容量,逐渐能不按某一种要求和条件去接受和理解一个人的能力。《接纳力》一书主要谈的内容是接纳孩子,倾听,共情,划界限,立规则等,但今日更想分享接纳自己情绪,接纳工作,接纳他人。3月开始孩子到我们身边来读书,似乎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但是也辛苦,工作,带娃,家务。属于自己自由的时间急剧减少,都说碎片时间定律,但是此阶段的碎片时间只想休息。此时或许会滋生很多不好的情绪,也庆幸本月开始开始看《接纳力》,倾听和共情两章节我学会静心去倾听自己内心不同的声音,倾听让我“扯屏视之”,看到屏风后的真相,“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而已”。

当倾听成为习惯,我们会让情绪慢慢下来,温和下来,从而留意自己爆发强烈情绪和感受的时刻,从而寻着线头去寻找,不断的拂尘,必定能找到那个影响自己的情绪小人,从而去拆掉它,让自己平静下来。当倾听成为习惯,我们不仅可以倾听自己内心不同的声音,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听,我们便可在关系中反躬自问,与人为善。另一主题:共情,当我们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倾听和共情自己才能让我们恢复心力、超越自恋,转而倾听工作、他人,从而接纳。在每个不容易的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伤痕,此时共情自己,爱好自己,才有心里去完成工作和与他人相处。共情自己,辛苦一天时,想想一整日的辛苦:工作的忙碌、照顾孩子、各项的家务,想想自己原来的确比较辛苦,共情自己,给自己一个拥抱,温暖自己,当你成为一个温暖的人,才能更好的温暖他人。对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来讲,盔甲代表了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荣誉、身份以及各种成功,但是记得盔甲不是真正的你,盔甲下面的那份柔软和真才是真的你。倾听不同的声音,共情每一份的不易,接纳每一个独特的自己,如此协调工作和家庭,相信会越来越美好。

古有“无规矩不成方圆”,读到接纳力下半部分,印象最深的是“立规则”和”划界限”,其实这两者相辅相成,划界限是保证每个人充分拥有自己的领地,“立规则”是在界限清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利益而约定事情该怎样做,或者什么事情不能做。

如今家庭中的常态是父母帮子女带孙子辈,大多时候观念不同,长辈常会干涉我们的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等,如果子女一旦反抗,可能结果是父母不再带孩子或者将孩子带回老家。如果不反抗,尤其是孩子的母亲就会失去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在教育下一代上主次地位不清,界限不清,由此产生的矛盾可能就会日益激化。父母们是否都叩问过自己和另一半:“一定要接受其他人进驻家庭长期来协助自己,否则就无法胜任家庭重任吗?”。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请老一辈帮忙照顾孩子,表面上是蛮占便宜的,可是,如果认识到弊大于利,也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为了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领地,妈妈们不断折腾自己,划界限通常带着伤痛,要跟过去的自己告别,要摆平入侵的人和事,但伤痛过后创伤才能被抚平。每个人的内在就像一个家,家的领土完整很重要。

立规则的准则,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决定其他人做什么,规则不是立给孩子,你不能做什么,而是要告诉他,我需要做什么了。比如妈妈每个月只给孩子买一个玩具,而不是不许孩子要两个以上的玩具。同时,立规则要立住,一定要言行一致。书本作者海文颖老师每个月只给儿子买一个玩具,可有一次路过玩具店,儿子要再买玩具,不管他怎样央求哭闹,海老师都没有打破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海老师并没有吼孩子,不许哭,不买就是不买,而是温柔地告诉儿子,妈妈爱你。目的是让他知道,不买玩具不是因为不爱他,而是因为有规则。

孩子对于规则的认知最早来源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和交托是天然的,愿意把父母的话当成话,父母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有落地生根成为规则的可能性,故而言行一致、规则稳定,孩子越来越相信规则的时候,便越能独立于父母,敢于自己做主,并用于面对外界的社会,反之,如果父母的话阴晴不定,孩子摸不着头脑,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大多父母在立规则上面执行力可圈可点,但是在守规则上则难以坚持。犯错就要付出代价,我们破坏规则的代价就是再想用规则制约少年,他还会用“求饶”“示弱”等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周而复始,原本订好的规则就成了形同虚设,也失去了开始立规则的意义。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接纳孩子,首先从接纳自己开始做起吧,当妈妈的心不再慌乱,探索到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经营好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孩子肯定能获得幸福!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7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好书,就是封面和翻译的书名太恶俗了,尤其是“接纳自己”现在都被讲烂了。

提出了一个概念“深度”,深度决定了你能否改变,以及改变的程度。

将问题普遍化与人格化会更不利于你做出改变,而将问题仅仅视为当前的问题会有利于你真正的做出改变。

整个看下来,就是太难了,酗酒、惊恐症、抑郁、PTSD...这些东西,你沾上,就是几年、半生、甚至一生,就这样掉进去了,即使做斗争,或者真正改变,那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不能再做别的了。更何况,涉及深度较深的问题,在目前根本没有改变成功的案例。

易怒是可以改变的,根本机制是“感到被冒犯”-“生理产生反应”-“做出攻击行为”,这种模式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曾帮助人类度过危难时刻,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你可能需要在情绪来了的时候,适当叫停,深呼吸,放松肌肉,从1数到10,考虑下,你本次对愤怒的发泄,是否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在现在这个时代,它并不能,反而会使你在事后陷入自我厌恶,使你在他人的眼里形象恶化,恶化你的人际关系,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焦虑是对问题的感知,你更多的可能是要去解决引起焦虑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去解决焦虑的情绪。

抑郁是对未来感到无望,对现实感到无力。

深度较深,现在无法根治。要配合药物,做一生的斗争。但是控制实验现实抑郁的人比不抑郁的人更能认清现实。朋友们,人生就是巨大的幻觉。盲目乐观,还是比抑郁强点。

感觉抑郁症太惨了,童年的经历对成年后的生活没有很大的影响。扩张期和收缩期,扩张期满足他人对你的期待去学习、改变,收缩期体认都自我的期待,完成自我成长、改变。

收缩期有很大潜力,好书,牛。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8

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小巫的《接纳孩子》,流着汗,读着书,能量剧增,实在令人心旷神怡,深入浅出的写法,道出富有深刻哲理的教育方法。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谈谈自己一点微薄的看法。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千差万别的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教师爱学生就要接纳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论有什么缺点都要用爱心陶冶他,用耐心转变他,用正确的方法诱导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呵护和关爱,力争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更出色。

接纳力1读书笔记 篇9

第一次听说投影这种心理现象。它是这样的。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这就是投影的机制。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当然,我们之所以会把消极的特质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这样的人最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影到他们身上。

如果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消极特质,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处。

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在《认识阴影》一书中写道:自我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这句话,很好地区分了感觉投影的差别。

对于自己投影到别处的特质,我们要做的只是承认你身上确实存在这些特质。

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给别人取外号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外号是不是同样适合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种特质都有其意义,每一种特质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时,我们内心的阴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难发掘出来。如果没有投影机制的话,有些潜藏的特质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当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积极的特质去影响别人。

当你崇拜某个人时,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其实是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投影到他们身上。这时你把目光收回来,发掘自己积极特质,而不是崇拜和羡慕别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样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关键在于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压抑的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

接纳所有我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积极地发掘我的积极特质,将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生命生命读书笔记300字


课文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表达了作者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做事情总喜欢拖拖拉拉,总是把几分钟就能做完的事搞到十几分钟,或者拖到半个多小时才做完。让时间白白流失,以至于总是感到时间不够,做什么事情总喜欢东摸摸西摸摸。一件事总是要分好几次做完,不能一心一意,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的。妈妈每次都说我,可我就是改不过来。但学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后,我不再这样做了,连一只小飞蛾都知道要逃命,小香瓜子都能冲破坚硬的外壳,何况我们人类呢?

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正如杏林子所说,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珍爱宝贵的生命,不要让我们的生命不如一只蝼蚂。我要从现在开始,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异彩,让我的人生不再虚度。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生命是“1”》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